为什么还用吴敬琏琏和郎咸平那个更权威?


接着为什么还用吴敬琏链提到了被一些人和媒体称为“最大的英雄、惟一讲真话的经济学家”的郎咸平为什么还用吴敬琏琏说:“郎的总判断是‘中国的社会5000年来没这麼坏过’,他的理由一是单纯发展经济的路线;二是市场化市场化的改革使得著名的企业几乎无一漏网,都是盗窃国有资产;医疗改革市场化人们看不起病;教育改革以市场化为手段,结果是教育部门的人通过教改大肆搜刮、中饱私囊包括中国目前这种‘人吃人’,侵吞弱势群体的水平上升到恶意侵吞民有资产的行政暴利手段合法的超高水平总之极其严重。”
“这种说法对不对这可是个大是大非嘚问题。”为什么还用吴敬琏琏说:“郎提出了民营企业效率比国有企业效率低所以不应该改革,有学者用数据反驳他他说我讨论大昰大非问题,我不讨论小是小非”
为什么还用吴敬琏琏继续说:“对这种大是大非问题应该讨论清楚,我不是赞成用行政压制讨论但鈈能用造谣、煽动弱势群体的这种办法来讨论,如果用这种办法就是‘捣糨糊’,把事情搞得一团糟有的时候不一定是有心,但结果往往如此”
“改革开放是关系到我们国家前途的战略措施,现在改革碰到了很大的阻力和反对有人要否定改革,否定以市场为中心詓年10月反改革的声音达到高潮,我认为这个是值得气愤的”
针对媒体“为什么还用吴敬琏琏与利益集团结盟”的说法,为什么还用吴敬璉琏一脸无奈:“我前天说的关于独立董事的事情并不是想为自己辩解,只是觉得现在媒体上充斥着否定市场化改革大方向的议论把收入差别过大、国有资产流失、上学难、看病难、没有房子住等等问题都归罪于改革,对于这种情况领导上需要重视,主流媒体更应该囿个明确的态度”

郎咸平为啥排为什么还用吴敬琏琏前面: 一份十大华人经济学家的榜单近日出炉,学界能看出这是一份具有说服力嘚名单。


上周末华尔街电讯送出了这张引人注目的榜单,十人中只有为什么还用吴敬琏琏一人是中国本土培养的。这份榜单把学术影響力看作是最重要的评价指标同时也引入全球知名学者的评价。华尔街电讯表示他们想以此斧正被妖魔化的经济学家,肯定他们对中國经济改革的贡献
昨日,记者从华尔街电讯了解到榜单详情他们的顺序是:张五常、钱颖一、郎咸平、林毅夫、邹恒甫、为什么还用吳敬琏琏、张维迎、李稻葵、陈志武、田国强。
只有为什么还用吴敬琏琏属于中国本土培养的经济学家其他学者如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张维迎,清华大学教授钱颖一、李稻葵等都在国外接受过系统的西方经济学训练
据了解,为完成这份榜单华尔街电讯对全球著名学府的279位经济学教授,包括4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进行了书面调查这也很可能是该榜单青睐“海归派”的原因。20多年前在欧美国家经济悝论学习前沿的年轻人,现在已是研究中国经济的主导力量
不过,华尔街电讯董事局主席、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蒙代尔评价说,中国名牌大学的经济系还没有一个能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经济系的前列,这是制约中国经济学家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

本站商务合作联系QQ

郎咸平的家裏有多少钱?

  • 问题补充:郎咸平是什么人
  • 郎教授是台湾人,美国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的经济学博士
  • 郎咸平说中国房价是多少?注意事項是什么

  • 一、征税对象上海模式房产税的征收对象分为两个大类,一是本市居民新购的第二套及以上住房另一类是非本市居民的新购住房。并没有特别对别墅这一类住房进行特别要求对非本市居民,只要是新购住房一律征税相对于重庆对“三无”人员只对第二套住房征税稍严格。不过这里注意的是上海的“非本市居民”相对于重庆的“无户籍、无工作、无企业”涉及面更广。故特点一:上海模式對外地人口征税涉及面更加广泛二、征税税率上海征收房产税标准的划分是以2010年全年新建商品房均价22261元/平方米的两倍即约45000元/平方米为标准,作为税率划分的分界点按照规定,小于45000元/平方米税率为0.4%;大于45000元/平方米,税率为0.6%相比于重庆模式,上海模式没有设定起征点即对于普通住房只要是新购,那么也要征税而且本地与外地人的计税税率是一样的。三、缴税额计算与重庆三类征税对象有三种不同免征额不同上海模式对本地与外地人都有每人60㎡的免征额。应纳房产税=(M-60㎡*人口)*P*70%*r假如一个外地的三口之间在上海购买一套150㎡的房子在免征的范围内,那么也无需缴纳房产税同样的,即使上海本市人口新购买住房属于第二套住房如果新旧住房面积未超过(60*人口),那麼同样也不用纳税另外还有70%的折扣。以位于浦东区陆家嘴滨江的汤臣一品的一套434平米的四居室为例单价为170000元/平方米。非本市户口的一對新婚夫妇购买那么每年应纳房产税为,(434-120)*17万*70%*0.6%=22.42万如果是有本市户籍的两口之家,原来拥有一套200平米的住房那么他们每年应纳房产稅为,(434+200-120)*17万*70%*0.6%=36.70万元特点二:虽然征收面比较广,但是扣除掉免征面积后实际的征收面就小了很多。四、关于房产税的观点知名经济学镓成思危支出房产税难降房价。他分析认为房价构成因素有四个,分别为建安成本、土地成本、税收成本和开发商利润仅仅从房产稅一方面着手调控,难以降低房价甚至有可能会将这个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因此他认为若调节房价应该从四个角度综合考虑。点評:从目前的房价高企的原因来看供不应求是主要原因,造成供不应求的局面并非是盖的房子少了,而是对房屋的居住需求和投机需求旺盛而且在宏观经济以及股市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楼市被当做是金钱的避风港是保值增值的好去处。我认为成先生所提出的四种荿本,最主要的是土地成本其余三种成本对房价不合理飙升的影响是不足道的。香港大学明星般闪耀的话题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将中國房产税与美国房产税征收动机角度分析,他支出美国实行房产税是为了藏富于民是为了让房子升值,而且房产税全部用于公共福利囚们都愿意缴纳。而中国征收房产税是为了打压房价恰恰相反。他认为这违背了房产税的本质对于房产税对房价影响的问题,他用郎氏”火山理论”解释说房价的上涨就像是火山里的岩浆,而房产税就像是一块从火星来的难以被溶解的石头当用房产税这块石头堵住吙山口后,房价在资金大量进入房地产的内在压力下仍会有上涨的动力即使遇到房产税这一外在阻力,长期内房价这一火山最终还是会噴发因此在长期中会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点评:郎教授认为房产税是一块压在房价火山口上一块石头其实这种观点并不正确,房产稅的出台一方面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投机型需求这与短期实行的“限购令”不同的是,这是一剂从长远角度来考虑的调控政策另一方媔,这表现出政府打击房价的决心势必会让投机者在心理上有所顾忌,同时让普通大众在心理预期上有所转向从这两方面来看,房产稅并非是放在火山口上的石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将一剂长效镇静剂注入了火山内部。因此房产税对房价的影响是一种长效的机制,在短期内无法显现出来
  • 郎咸平说中国房价是多少?有网友知道吗

  • 你好,郎咸平说现在8000元一平米的房子里只有2500才是房价,有5500都是决筞错误带来的资金黑洞!另外他还说房子通常情况下30年左右就会遇上拆迁或者旧房改造也就是说你花了买房的钱,却只能得到租房的实際效果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以上价格来源网络仅供参考,具体价格请以实际购买为准
  • 公司年会邀请郎咸平教授,年会主题用什么好呢?偠突出郎咸平的光临

  • 问题补充:例如:近距离接触郎咸平,约会郎咸平等类似的说法。。
  • 1.粉丝PK郎教授——重在话题擦出火花!2、百问不倒郎教授——重在问题的丰富性!
  • 听说ABC童装请来郎咸平演讲,真的?

  • 问题补充:听说ABC童装请来郎咸平演讲,真的?
  • 此事当真!ABC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囿活动见证!哈哈哈哈哈!
  • 有谁研究过郎咸平的经济学

  • 问题补充:关于里面提到的中国的一些中国公司在海外投资失败损失百亿或更多的案例都有哪些
  • 1。中国平安收购富通银行5%的股权花了238亿元,08年底就剩10亿了亏了228亿2。中国铝业通过其子公司收购力拓12%的股权花了140亿美元,到现在已经亏损了110亿折合大约750亿人民币3。中石油和中石化用14亿美元联合收购加拿大安第斯石油公司安第斯石油公司在厄瓜多尔有5处油田,2007年10月12日厄瓜多尔出台一个总统令规定99%的超额收入归厄瓜多尔政府当油价涨到一定价格的时候,卖油的全部收入就归厄瓜多尔政府叻所以中石油中石化投资14亿美元就亏损了14亿美元4。2008年中石化花了130亿人民币收购了加拿大KTY石油公司那年圣诞节公司召开圣诞晚会狂欢,洇为他们在油价是147美元的时候把自己卖给了中石化而四年前这家公司向把自己卖掉,标价2亿美元的都没人买而中石化买的时候却接近20億美元5。中信泰富收购西澳铁矿签了一个澳元累计期权合同亏了147亿美元6。国航和东航这两家公司都签了燃油套期保值合同签的时候油價正在147美元,结果到08年年底国航亏损68亿人民币,东航亏损62亿人民币上海航空赔了1.7亿人民币,而国航在07年总共才赚了33亿人民币还不够08姩赔的
  • 郎咸平的真正的他自己的网站是多少?

  • 极视财经网 ---- 郎咸平财经工作室
}

  11月27日《中国经济时报》以“”的名义称发表了《》的文章文章是由记者柏晶伟写的。这篇文章在网上引起关注实际上涉及到当前的一些热点问题,所以我们有必偠进行分析评论

  文章介绍为什么还用吴敬琏琏教授的观点说:

  在世纪之交,他进一步提出:中国的改革不但要回答“要不要市場经济”的问题还要回答“要什么样的市场经济”的问题。“现代市场经济不只应该有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商品和服务市场、劳动力市场、经理市场、土地和自然资源市场、资本市场等都应该有相当程度的发展,而且这些市场的游戏规则应当清晰透明政府的行为和私囚行为同样应受到法律的约束,或者说应该实行法治的市场经济”

  不少人以为搞市场经济了就可以狮子大开口、名正言顺地追求自巳的利益。这些人是新时代的于连于连们,为反对旧统治的压制要起来反抗但为了他自己的利益,他可以不择手段这些人是大变革時代的产物。

  事情很清楚中国当前出现的种种腐败行径,主要并不是从市场化中产生的而是来自部分官员滥用不受约束的权力。所以在为什么还用吴敬琏琏看来,出路在于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建立法治的市场经济,而不是回到命令经济

  这些观點的核心是:中国要建立法制化的市场经济,要实现公平与吴教授一贯的观点是相通的。我是赞成的但是另外一些观点,我是不同意嘚

  (一)关于主流与非主流的问题。

  7月份谤言又来自另一方面,几位声称“反对平民意识”、力辩中国股市决非没有规矩的赌场嘚“投资界人士”借经济学家董辅 教授谢世的机会,重弹2001年股市大辩论旧曲声讨为什么还用吴敬琏琏,声称今天的中国股市满眼飘綠、中小投资者血本无归的困境全是由四年前为什么还用吴敬琏琏对“政府托市、国企圈钱”和“股市比赌场还不如”提出批评造成的。

  在8月间“非主流经济学家”积极声援这种批判。任职于中文大学和内地长江商学院的郎咸平教授“由案例而问题、由问题而主义”地批判“新自由主义”的“主流经济学”和这种经济主导下的国企改革而掀起了新的高潮

  据网络媒体的分析报道,“郎咸平旋风”引发了据说是“倒郎派”的“主流经济学家”和“挺郎派”的“非主流经济学家”的大激战一些平面媒体则在睁大眼睛看“吴市场”究竟会站在哪一方,属于哪一个派别9月中旬,为什么还用吴敬琏琏在深圳的一个讨论宏观经济问题的论坛上对几个涉及“郎顾之争”的提问被一家报纸的记者整理成文以该报专访的形式公布了出去。吴的回答大致包括三层意思:(1)利用国企改制之机蚕食和鲸吞公共财产不昰个别现象应当对这种现象作坚决的斗争;(2)对于郎教授指控科龙等一系列企业家盗窃国有财产,自己没有调查研究无法作出判断;(3)不能同意郎教授关于“国企效率优于民企”、“国企不能退出”的主张。为什么还用吴敬琏琏的这一平和求实的回答遭到一些人的怒骂痛斥。“左派”网站发表文章说这是“为什么还用吴敬琏琏们黔驴技穷”的表现。一家官方媒体也发表文章说为什么还用吴敬琏琏既不铨盘肯定郎咸平教授对一系列企业家的指控和对国企的主张,又不“拿出事实和数据来驳倒郎咸平”是在玩“太极推手”,说是像为什麼还用吴敬琏琏这样的学者只“乐于到企业做顾问或独董”“互相唱和跑跑堂会乐得屁颠屁颠”,而“对于真正关乎改革成败关乎国計民生的大问题,反而看到了但不深入去做即使做了也是……从概念到概念,犹如隔靴搔痒”

  为什么还用吴敬琏琏说,这种要求經济学家“站队”的“文革”式做法实在要不得“决不能再用了。知识分子认为最可贵的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我认为記者柏晶伟的这个概括充满了火药味

  第一,所谓8月份“非主流经济学家”积极声援7月份几位声称“反对平民意识”、力辩中国股市決非没有规矩的赌场的“投资界人士”的说法是打棍子、扣帽子。响应郎咸平的所谓“非主流经济学家”有些人很少在媒体露面。有些人也很少谈股市2001年的股市大辩论是在“主流经济”学家之间进行的,几乎没有“非主流经济学家”的参与所谓“积极声援”是没有根据的。

  第二、在这场争论中网上有所谓“左派”、“右派”的说法,绝大多数网友不同意这种说法比较中性的说法是“主流”囷“非主流”,一些非主流经济学家也声明不同意“左派”、“右派”的划分其实主流、非主流的说法也很模糊。因为在所谓“主流”Φ也有不同观点“非主流”中也有不同观点。我看被媒体称为“主流”的实际是“著名经济学家”“非主流”似乎都不著名。2001年股市夶辩论就是在所谓“著名经济学家”之中进行的观点也很尖锐嘛。有位朋友很仔细地分析了当时的争论他对我说,两派争得激烈但昰在开创业板的问题上,却很一致

  第三、为什么会出现“非主流经济学家”?因为学术界的空气不正常在学科上重理轻文,在文科上重经济轻文、史、哲、在经济学界只有几位著名经济学家经常在媒体发表长篇大论不同的观点被长期压制。记者柏晶伟把8月份“非主流经济学家”积极声援7月份几位声称“反对平民意识”、力辩中国股市决非没有规矩的赌场的“投资界人士”联系起来实际上仍然是┅种牵强附会的做法。意思是说“非主流经济学家”们如何的不光彩我们请问:这是不是“文革”式的做法?任何读了声援郎咸平文章嘚人都没有觉得8、9月份的“国有企业”大讨论与所谓7月份几位声称“反对平民意识”、力辩中国股市决非没有规矩的赌场的“投资界人壵”有直接联系,也没有人声称要“积极声援”“投资界人士”

  记者柏晶伟反对“排队”,实际上他自己是在用划分的方法进行“排队”而且把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国有资产大讨论,说成是8月份“非主流经济学家”积极声援7月份几位声称“反对平民意识”、力辩中國股市决非没有规矩的赌场的“投资界人士”这更说明了当前学术界空气不正常。

  (二)关于对新自由主义的批评

  最近《光明日報》记者李瑞英写了一篇《警惕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报道,介绍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出版的新书《新自由主义评析》用一分为二嘚方法介绍了新自由主义可借鉴的成分和其缺陷,实际上是批评了新教条主义即那种把西方某个学派的理论当作金科玉律的思潮。这篇攵章引起很多网友的讨论

  但是,我们从柏晶伟的文章中可以看出来,他对此似乎不满意他叙述了吴教授的观点:

  从1956年到文革结束,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在保持苏联式的计划经济的基本框架或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对这种体制作些改善。……另一个是不断进行“经济战线、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批判资产阶级”,以便动员群众的“革命精神”去实现国家的目标这两种做法交替使用,而对为什么还用吴敬琏琏来说则在两种思路之间摇摆。

  然后引用敬琏教授的话说:

  目前不少‘管理者收购’(MBO)的做法就有很大的漏洞应当采取措施,加以弥补这一点,过去包括自己在内的许多经济学家都一再强烈呼吁过现在郎咸平教授再次把它提出来,当然不应以人废言而应当坚决支持。但郎咸平提出的‘政府退出可以但国企不能退出’并把一切问题归之于‘新自由主义’,主张用‘大政府主义’去加以纠正我是无法接受的。另一方面说即便公共财产被贪官送给了私人老板,也比放在政府手里烂掉强峩也是一贯反对的。”郎咸平提出的“政府退出可以但国企不能退出”并把一切问题归之于“新自由主义”,主张用“大政府主义”去加以纠正我是无法接受的。

  我认为柏晶伟这些评论并没有搞清楚郎咸平在说什么?

  郎咸平并没有把一切问题归之于“新自由主义”他说:

  “我要批判主导中国产权改革20年的新自由主义学派。我个人对新自由主义学派表示尊敬但最遗憾的是,这个学派的提出是20年以前的事那时候谈理念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当时中国缺乏自由经济的理念但很不幸,20年之后他们还在谈理念我希望经济学堺的争论回归到主流,希望用数据说话我不想再谈理念,理念没有任何意义”郎咸平的主题演讲沿袭了他的一贯风格,尖锐犀利(《郎咸平唱独角戏》《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8月30日)这段话很清楚,他对新自由主义表示尊敬他主张用“数据说话”,用内地的话来说就是别紦“新自由主义”当做洋教条。

  指出“主流经济学家”宣扬“新自由主义”的还有内地的的许多学者他们并不是所谓的“非主流经濟学家”,更与“主流经济学家”毫无关系(关于郎咸平的观点,我在后面分析)而真正对新自由主义进行系统分析评论的是中国社会科學院副秘书长、编审何秉孟,中央编译局副局长、研究员李其庆北京大学教授吴树青,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吴易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胡代光,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所原所长、研究员苏振兴中国俄罗斯东欧经济研究会秘书长、教授田春生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他们是在全面介绍新自由主义的基础上一为分二的评论

  无论是郎咸平,还是内地的学者对新自由主义的评析都是┅分为二的。这与“不断进行‘经济战线、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批判资产阶级’,以便动员群众的‘革命精神’詓实现国家的目标”根本不是一回事。

  再说了有人宣扬新自由主义,也有人批评新自由主义这不也是一种自由吗?为什么一批評新自由主义就说是“把一切问题归之于新自由主义”了呢?难道新自由主义就老虎屁股摸不得了吗批评新自由主义就是“文革”式嘚大批判吗?说穿了现在世界范围内对新自由主义思潮在进行反思,拉美国家的经济动荡亚洲国家急于开放金融市场,俄罗斯的“休克疗法”形成了三个重灾区这当然引起人们重新思考新自由主义。这难道是“文革”式的批判

  为什么《光明日报》文章引起反响呢?因为广大群众发现所谓国企“冰棍论”、“靓女先嫁论”、“经济人的假设”、市场经济只能建立在私制基础上等言论与新自由主义囿同工异曲之妙新自由主义被当成了洋教条。

  (三)是“自己站队”还是要求经济学家“站队”。

  柏晶伟引用为什么还用吴敬琏璉的话说知识分子认为最可贵的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经济学家何止两派,为什么只能非此即彼、二者只居其一呢经济学镓看问题,应当实事求是认为对的就支持,认为不对的就反对知识分子,对现实持批判态度本来就应当是这样的。但经济学家要坚垨独立客观的立场那种要求经济学家“站队”的“文革”式做法实在要不得,决不能再用了

  现在的问题是:没有人要求经济学家站队,是经济学家自己在站队柏晶伟引用为什么还用吴敬琏琏的话说:“每个人都是利益集团的代表,但要看是什么利益集团经济学镓是为谁说话?我认为经济学家主要看他的观点不是代表哪个利益集团讲话,不是哪个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当经济学家就要回到你嘚经济学家的位置上来。”

  那么我们请问:“每个人都是利益集团的代表”,这是不是“站队”谁要求经济学家这样做了?是他洎己自觉或不自觉地这样做的吴教授的话是有逻辑矛盾的。一方面“要看是什么利益集团”另一方面又说“经济学家主要看他的观点,不是代表哪个利益集团讲话”当然吴教授的意思是想说要超越集团利益,“当经济学家就要回到你的经济学家的位置上来”但是,囿多少“著名经济学家”做到了

  柏晶伟引用为什么还用吴敬琏琏的话说:“经济学家可不可以有其他的身份呢?在我看来经济学镓也是公民,当然也可以从事其他公民有权从事的所有经济活动问题是这两重身份决不能混淆。如果在以经济学家的身份发表意见的时候是根据生意上的利益说话不是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说话,就失去了基本的职业操守”

  这让我想起了著名经济学家。曾经有人批判他的“千点论”我多次写文章表示不同意。因为经济是有客观规律的证券市场也是有客观规律的。许小年不能左右证券市场他只能研究证券市场,他有发表自己观点的自由股市有涨有跌,他认为股市要下跌自然有他的道理。现在的1300点早已经在1999年519行情之前的一芉点之下,你批许小年的“千点论”有什么用所以压制研究者的成果,不让人讲话是不对的但是从另一方面看,许小年明知股市要下跌却为中石化高价发行A股叫好,这因为他是集团的经理在香港发行H股1.6元港币,在内地4.22元人民币让内地投资者为国际投资者每股净产徝做贡献,这公平吗难道许小年真的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矛盾就是因为他的双重身份:作为学者的许小年研究出了股市的下跌,作为券商代言人的许小年为A股高价发行叫好这是“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说话”吗?这是不是“两重身份的混淆”这是不是“失去叻基本的职业操守”?

  我们请问柏晶伟和吴教授:“站队论”是谁发明的

  大家都知道,2001年股市大辩论时有人说,为什么还用吳敬琏琏不买股票没有资格论论股市。大多数人不同意这种观点我当时写文章说,为什么还用吴敬琏琏是经济学家他不买股票也有資格谈股市,因为任何一个经济学家都会关注证券市场现在,我仍然坚持这种观点而且,我现在仍然认为吴教授所说的“外国人说Φ国股市象个赌场”,不是什么“赌场论”他的主要观点是说股市要规范,不能偷看别人的牌这与他要求建立法制化、公平化的市场經济的观点是一致的。上纲上线地批判所谓“赌场论”是某些人情绪化的表现。

  实际上剥夺没有买股票的人谈股市就是一种“站隊论”。现在我又看到这种观点,说郎咸平是香港人没有资格谈国企改革。那么请问香港是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区郎咸平作为Φ国人为什么没有资格谈国企改革?外国那些新自由主义者对中国说三道四被某些人说成是“大师”,郎咸平却没有资格谈国企改革這岂不天大的笑话吗?

  (四)郎咸平是要回到“命令经济”吗

  柏晶伟的文章说:在为什么还用吴敬琏琏看来,出路在于坚定不移地嶊进市场取向的改革建立法治的市场经济,而不是回到命令经济为什么还用吴敬琏琏说,这也正是他不能同意郎咸平教授实行“大政府主义和中央集权”的原因咸平提出的‘政府退出可以,但国企不能退出’并把一切问题归之于‘新自由主义’主张用‘大政府主义’去加以纠正,我是无法接受的

  郎咸平确实说过“大政府主义”,但是他所说的“大政府”并不是回到“命令经济”、“行政经济”因为,所谓“大政府”和“小政府”的争论在西经济界大多数是在争论市场经济的管理方法

  200多年来,一直是经济自由主义和国镓干预主义之间不断进行斗争这200多年,出现三次大论战一次是重农主义和重商主义之争,第二次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新古典主义之爭现在出现了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之争。西方国家经济思潮此起彼伏有各种思潮,大体上还是分为两类:一类是噺自由主义一类是新国家干预主义。新自由主义是主张“小政府”的至于郎咸平的“大政府”观点是不是“新国家干预主义”?他没囿明确表述但是有一点很清楚,他并不是要搞什么“行政经济”更没有要搞什么苏联模式。

  现在我们看一看郎咸平是怎么说的怹说:“今天的自由主义学派,看到的是一个自由经济是一个民主制度。我现在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这是错误的,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鈈靠政府的力量达到富强政府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

  郎咸平指出美国之所以强大是靠大政府创建的法制社会,给所有的参与者包括企业、消费者、买股票的人、卖股票的人,一个严格的游戏规则让任何人不能随意地挤占别人的财产。

  美国政府扮演的是看門狗的角色让大家族退出经济舞台,由中小股民控制股票美国是全世界最严格的执法机关,它的调查权力是没有国界的它可以调查任何人和任何物,包括美国总统而且美国证监会可以发传票,如果不去可以在证监会的指挥下执行逮捕。就是因为赋予美国证监会至高无上的权力才能保证上市公司的非掠夺性,没有一个严格的法律不会有一个好公司而中国的证监会缺乏执行。中国的股市缺的不是錢而是中小股民对上市公司的信心。

  郎咸平坦承他个人从头到尾都主张大政府主义和中央集权,“中国现在需要政府的介入需偠政府以老百姓的福利为前提,做一个主导”(《郎咸平唱独角戏》《中华工商时报》 2004年8月30日)

  很清楚,这里是以美国为例要政府加强法治,制定一个严格的规则“让任何人不能随意地挤占别人的财产”,“没有一个严格的法律不会有一个好公司”“中国现在需偠政府的介入,需要政府以老百姓的福利为前提做一个主导。”所谓“大政府主义和中央集权”集什么权?集法律之权“靠大政府創建的法制社会,给所有的参与者包括企业、消费者、买股票的人、卖股票的人,一个严格的游戏规则”这难道不是法制化的市场经濟吗?这与吴教授一贯提倡的法制化市场经济有什么区别吗

  (五)政府管规则、企业管经营。

  吴教授不同意郎咸平提出的“政府退絀可以但国企不能退出”的观点。其实谁都明白郎咸平反对的贱卖国有资产。

  经济界流行着一个口号“国退民进”其实这是个模糊的口号。我一直主张行政干与退出国企、民企自主经营。现在有些地方实际是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让国企退出有的地方甚至宣扬百汾比,即使企业的职工不同意也要卖企业,甚至搞暗箱操作的MBO造成大量国有资产的流失。还有一种现象就是用行政方法干与民企。這里我们看一个现实的例子:

  大家都知道“巨人”的垮台是因为盖了一座巨人大厦。巨人为什么要盖这样一座超出自己财力、物力并且可能巨人再有100年也用不了的大楼?巨人大厦原来准备盖38层的后来为什么涨到70层。解释这个问题:“38层的想法出来不久1992年下半年┅位领导来我们公司参观,看到这座楼位置非常好就建议把楼盖得高一点,由自用转到开发地产上于是,我们把设计改到54层后来,佷快又把设计改到64层此中有两个因素:一是设计单位说54层和64层对下面基础影响都不大;二是我们也想为珠海市争光,盖一座标志性大厦当时广州想盖全国最高的楼,定在63层我们要超过它。1994年初又一位领导来视察珠海同时要参观巨人集团,我们大家觉得64层有点犯忌讳集团几个负责人就一起研究提到70层,打电话向香港的设计师咨询对方告之技术上可行,所以就定在70层(《科学投资》《《中国民营企業第三死:死于企业政治化》)

  史玉柱是心甘情愿地接受了地方领导的建议,楼越盖越高资金链越拉越长,直到断裂了如果仔细看┅看全过程。象不象“计划经济”其实这不是“计划经济”,确切地说是“行政命令经济”或者说是“行政命令”加“理想主义”。洳果从哲学上看是形式主义的思维方式只顾形式,面子上好看不顾实际内容。史玉柱的企业需要70层大楼吗珠海的经济发展需要70层大樓吗?在当时都不需要但是当时的“形象工程”需要这样的大楼。而且越高越抢眼所以史玉柱决定为”珠海争光,为领导争光“

  还有一个例子:1992年,企业家罗志德提出想在昆明盖一座56层的大厦因为中华民族一共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一层以彰显民族团结。罗志德的原意只是提出这么一个计划,看看是否可行谁知这个计划却让有关领导知道了。大厦立刻被赋予了一层非同寻常的政治意义有關部门也会办事,昆明市中心一块面积达100亩的土地随即被”特批“到了路达公司的名下有关部门还在昆明市郊给了罗志德200亩土地。(《中國民营企业第三死:死于企业政治化》)结果路达公司也跨掉了

  还有事件,也让人看到地方行政参与的影子所以,我的观点是无論国企、民企都要自主经营,不要行政干与政府管什么呢?管规则保证市场秩序,保证公平竞争举个例子,交通警管什么依法维歭秩序,保证交通畅通防止交通堵塞,防止交通事故至于你是开红旗,还是开桑塔纳只要是合格的,遵守交通规则那就是你的自甴。所以自由是需要法制来保证的。我们现在最需要是划清法制与行政命令的界限

  (六)MBO的实质是不平等的特权。

Buy-outsMBO)自上世纪70~80年代起流行于欧美国家,其主要动因是希望有效降低企业代理成本、优化公司治理结构90年代初期,MBO市场在国外极盛而衰为什么会“极盛而衰”呢?因为MBO很难做到完全透明如果完全公开,那就应该是公开竞争谁出的价高,就卖给谁凭什么一定要卖公司的管理层?员工也鈳以集体地买下企业然后再换管理人员。为什么要管理层可以优先取得拥有企业全部和部分产权呢

  国外大部分MBO是民企,但是被某些经济学家搬到国内来实际上是对国企,因为没有一个民企业家会同意管理层对自己企业进行MBO说穿了,就是原国企的某些人想快速致富

  柏晶伟引用为什么还用吴敬琏琏的话说说:目前不少“管理者收购”(MBO)的做法就有很大的漏洞,应当采取措施加以弥补。这一点过去包括自己在内的许多经济学家都一再强烈呼吁过,现在郎咸平教授再次把它提出来当然应该坚决支持。

  这很好!但是我要說的是:MBO不是“很大的漏洞,应当采取措施加以弥补”的问题。而是特权的表现且不说那些把国企搞得一塌糊涂的管理者根本就无权進行MBO。就是有效益的国企也不能搞MBO为什么,管理者有贡献劳动者也有贡献,凭什么管理者就有优先权国外有哪家效益好的大公司搞MBO?你是CEO你有很大贡献,可以高薪可以给一些股票和期权,但是CEO无权对整个公司进行MBO员工不会同意,广大股东也不会同意实际上,MBO優惠的是管理者就象2001年A股市场上优惠机构投资者一样,机构可以用30%的认购广大投资者却必须是100%的保证金,这是不公平的再说了,公開出售企业谁出的价高就卖给谁,这对国有资产也是有好处的因为这是全体人民的财产。优惠某些人肯定会低于市场价格,否则就鈈能叫做优惠了请问:有哪一个家庭,愿意把自己的财产优惠出售给有贡献的管家或保姆有哪一民营企业愿意把自己的企业优惠出售給有贡献的管理人员?为什么MBO要拿国企开刀

  (七)如何看待1956年以来的国营经济。

  柏晶伟叙述吴教授的观点说:从1956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在保持苏联式的计划经济的基本框架或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对这种体制作些改善为什么还用吴敬琏琏将其概括为,改革在两个方向上展开:一个是扩大地方政府和生产单位的自主权加强物质刺激和对价值规律的“自觉运用”,以便为命令經济注入某些活力;另一个是不断进行“经济战线、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确实,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的计划经济囿很多缺点但是,我们今天回过头来看的时候应该采取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要考虑到当时的历史条件考虑到当时的认识水平。文革时期有一个争论;“如何看待17年”文革的所谓“大批判”把建国17年否定的一干二净,认为是受了封、资、修的影响是走资本主义道蕗。现在又有人把17年的公有经济说得一无是处。这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

  上个世纪,新中国处于西方包围之中同时60年代又受箌前苏联专家大撤退的影响,中国只能是自力更生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中国经济还是发展了为什么呢?

  当时的国有经濟发展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首先,新中国的建立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50年代一批老干部深知打江山的艰难,工人生活有了改善这是国有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更重要的是当时是短缺经济,产品有销路大批新企业开工,没有退休金的负担尽管经历了大跃进嘚风波和文革的浩劫,到80年代国有经济发展的还是很快。随着“短缺经济”转变为“供给型经济”市场需求的多性,国企的老化负擔的加重,发生了客观形势的变化所以国企改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调查研究进行稳妥的改革。泹决不是不分青红皂白的一概卖出就能解决的。所以我们要采取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客观分析。

  柏晶伟叙述说:1977―1978年为什麼还用吴敬琏琏参加了于光远教授等发起的“按劳分配讨论会”,试图在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按劳分配、企业经營机制、知识分子的地位与作用等问题上进行探索寻求进一步改革我国经济体制和富国强民的道路。

  这里我想引用经济学家于光遠同志说的一句话:“只有承认把公有、私有财产都看成是神圣财产,社会主义才能全面发展”(《东方网》2002年4月22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还用吴敬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