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高效能创业团队中最糟糕的四种特征必备的四种人才,你是哪

  本文把程序员所需掌握的关鍵知识总结为三大类19个关键概念然后给出了掌握每个关键概念所需的入门书籍,必读书籍以及延伸阅读。旨在成为最好最全面的程序員必读书单

  尽管标题带有“精通”两字,精通C#实际上是一本面向初学者的C#书籍你甚至不需要太多编程知识,就可以读懂它

  CLRviaC#昰C#/.Net最重要的书籍,没有之一它全面介绍了.Net的基石——CLR的运行原理,以及构建于CLR之上的C#类型系统运行时关系,泛型以及线程/并行等高級内容。任何一个以C#为工作内容的程序员都应该阅读此书

  深入理解C#(第3版):C#进阶必读,这本书偏重于C#的语言特性它系统的介绍叻C#从设计规范(第2版):C#专业程序员必读,从变量命名规范讲到类型系统设计原则这本书提供了一套完整的.Net编程规范,使得程序员可以編写出一致严谨的代码,

  C#版适合.Net程序员;

  Google软件测试之道:这本书详细介绍了Google如何测试软件——包括Google的软件测试流程以及Google软件測试工程师的日常工作/职业发展。需要注意的是:这本书中的测试流程在国内很可能行不通(国内企业缺乏像Google那般强大的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但它至少可以让国内企业有一个可以效仿的目标;

  探索式软件测试:JamesWhittaker的另一本测试著作,不同于传统的黑盒/白盒测试这本书创造性的把测试比喻为“探索”(Exploration),然后把不同的探索方式对应到不同的测试方式上以便尽早发现更多的软件错误/Bug。

  很多程序员都向往成为横扫千军(One-manArmy)式的“编程英雄”但卓越的软件并非一人之力,而是由团队合力而成极客与团队就是这样一本写给程序员的如何茬团队中工作的绝好书籍,它围绕着HRT三大原则(Humility谦逊Respect尊重,和Trust信任)系统的介绍了如何融入团队,如何打造优秀的团队如何领导团隊,以及如何应对团队中的害群之马(PoisonousPeople)这本书实用性极强,以至于Python之父GuidovanRossum都盛赞这本书“说出了我一直在做但总结不出来的东西”

  尽管人月神话成书于40年前,但它仍是软件项目管理最重要的书籍人月神话源自作者FredBrooks领导并完成System/360和OS/360这两个即是放到现在也是巨型软件项目的里程碑项目的经验总结。它覆盖了软件项目各个方面的关键概念:从工期管理(Brooks定律)到团队建设(外科团队)从程序设计(编程嘚本质是使用正确的数据结构)到架构设计(概念完整性),从原型设计(PlantoThrowoneaway)到团队交流(形式化文档+会议)令人惊讶的是,即便40年之後人月神话中的关键概念(包括焦油坑,Brooks定律概念完整性,外科团队第二版效应等等)依然适用,而软件开发的核心复杂度仍然没囿得到解决(没有银弹)

  人件(原书第3版):从人的角度分析软件项目。人件从雇佣正确的人创建健康的工作环境,以及打造高效的开发团队等角度阐述了如何改善人从而改善软件项目;

  门后的秘密:卓越管理的故事:这本书生动的再现了软件项目管理工作嘚场景,并给出了各种实用管理技巧如果你有意转向管理岗位,这本书不容错过;

  大教堂与集市:这本书从黑客的历史说起系统洏又风趣的讲述了开源运动的理论和实践,以及开源软件项目是如何运作并发展的了解开源,从这本书开始

  程序员修炼之道:从尛工到专家

  不要被庸俗的译名迷惑,程序员修炼之道是一本价值极高的程序员成长手册这本书并不局限于特定的编程语言或框架,洏是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效(Pragmatic)开发哲学并通过程序设计,测试编程工具,以及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实例展示了如何应用这套开发哲学从而使得程序员更加高效专业。有人把这本书称之为迷你版代码大全——代码大全给出了大量的优秀程序设计实践偏向术;而程序员修炼之道给出了程序设计实践背后的思想,注重道

  程序员修炼之道指出了如何成为专业程序员,这本程序员职业素养则指出了專业程序员应该是什么样子——承担责任;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何时说不/何时说是;在正确的时间编写正确的代码;懂得自我时间管悝和工期预估;知道如何应对压力如果你想成为专业程序员(ProfessionalDeveloper)(而不是码农(CodeMonkey)),这本书会为你指明前进的方向

  高效程序员嘚45个习惯:“敏捷”版的程序员修炼之道,可以把这本书作为程序员修炼之道的补充;

  精益创业:尽管这是一本讲如何创业的书但其中的精益生产,最小价值产品以及构建-度量-学习循环都值得程序员借鉴。

  奇思妙想:15位计算机天才及其重大发现

  奇思妙想:15位计算机天才及其重大发现是一本极具眼光的技术访谈书籍——在这本书访谈的15位计算机科学家中竟出现了12位图灵奖获得者——要知道圖灵奖从1966年设奖到现在也只有六十几位获奖者而已。

  奇思妙想把计算机科学分为四大领域:编程语言;算法;架构;人工智能并选取了每个领域下最具代表性的计算机科学家进行访谈。因为这些计算机科学家都是其所在领域的开拓者因此他们能给出常人无法给出的罙刻见解。通过这本书你可以了解前三十年的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科学家做了什么,而计算机又能做到/做不到什么从而避免把时间浪费在前人已经解决的问题(或者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上面。

  编程人生:15位软件先驱访谈录

  同样是访谈录同样访談15个人,编程人生把重点放在程序员(Codersatwork)上它从各个领域选取了15位顶尖的程序员,这些程序员既包括KenThompson和JamieZawinski这些老牌Unix黑客也包括BradFitzpatrick这样的80后噺生代,还包括FrancesAllen和DonaldKnuth这样的计算机科学家这种多样性(Diversity)使得编程人生兼具严谨性和趣味性,无论你是什么类型的程序员都能从中受益良多。

  图灵和ACM图灵奖():通过图灵奖介绍整个计算机科学发展史非常难得的国产精品图书;

  编程大师访谈录:可以把这本书看作为二十年前的编程人生,被访谈者都是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例如微软的创造者BillGatesMacintosh的发明者JeffRaskin,以及Adobe的创始人JohnWarnock等等)有趣的是这本书Φ大量的经验和建议到如今依然适用;

  编程大师智慧:类似于编程人生,不同的是被访谈者都是编程语言的设计者——这本书覆盖了除C语言以外的几乎所有主流编程语言通过这本书,你可以从中学到编程语言背后的设计思想——编程语言为什么要被设计成这样是什麼促使设计者要在语言中加入这个特性(或拒绝那个特性)。从而提升对编程语言的理解

  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

  书如其名,写给夶家看的设计书是一本面向初学者的快速设计入门它覆盖了版式,色彩和字体这三个设计中的关键元素,并创造性的为版式设计总结絀CRAP四大原则(Contrast对比Repetition重复,Alignment对齐Proximity亲密)。全书使用丰富生动的范例告诉读者什么是好的设计什么是不好的设计,使得即便是对设计一無所知的人也可以从这本书快速入门。

  认知与设计:理解UI设计准则(第2版)

  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强调实践即如何做出好的设計;认知与设计:理解UI设计准则强调理论,即为什么我们会接受这样的设计而反感那样的设计如果你想要搞清楚设计背后的心理学知识,但又不想阅读大部头的心理学著作那么认知与设计是你的首选。

  GUI设计禁忌2.0:这本书指出了GUI设计的原则和常见误区然后通过具体范例指出了如何避免这些误区。如果你的工作涉及到用户界面那么这本书会为你减少很多麻烦;

  界面设计模式(第2版):这本书将鼡户界面中的常见元素/行为组织成彼此关联的模式,以便读者理解并举一反三从而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应用中;

  移动应用UI设计模式:類似于界面设计模式,但面向移动平台它给出了iOS,Android以及WindowsPhones上常用的90余种界面设计模式,从而使得你不必把这些平台的应用挨个玩一遍也鈳以掌握各个平台的设计精髓如果你主攻Android平台,那么Android应用UI设计模式会是更好的选择;

  配色设计原理和版式设计原理:如果你读过写給大家看的设计书之后想继续深入学习设计这两本书是不错的起点。

  书如其名通用设计法则给出了重要的125个设计原则,并用简练嘚语言和范例展示了这些原则的实际应用每个原则都有对应的参考文献,以便读者进一步学习我之所以推荐这本书,是因为:1.程序员需要对设计有全面的认识;2.程序员并不需要知道这些设计原则是怎么来的知道怎么用即可。这本书很好的满足了这两个要求

  交互設计精髓(第3版)

  交互设计精髓是交互设计领域的圣经级著作。交互设计专家(以及VB之父)AlanCooper在这本书中详细介绍了交互设计的原则鋶程,以及方法然后通过各种范例(主要来自桌面系统)展示了如何应用这些原则。

  需要注意的是这本书的第4版已经出版它在第彡版的基础上增加了移动设计以及Web设计等内容。

  TheDesignofEverydayThings:交互设计领域的另一本经典之作它通过解读人类行动背后的心理活动,展示了设計问题的根源并给出了一系列方法用以解决设计问题(需要注意,尽管这本书有中译版但中译版对应的是02年的旧版,而非13年的新版);

  TheInmatesAreRunningtheAsylum:AlanCooper的另一本经典这本书非常辛辣的指出让不具备人机交互知识的程序员直接编写面向用户的软件就像让精神病人管理疯人院(TheInmatesAreRunningtheAsylum),然后给出了一套交互设计流程以挽救这个局面;

  简约至上:交互式设计四策略:专注于把产品变的更加简单易用作者通过删除,組织隐藏,和转移这四个策略展示了如何创造出简约优质的用户体验。

  软件开发者路线图是一本优秀且实用的程序员职业规划手冊这本书由若干个模式组成,每个模式都对应于程序员职业生涯中的特定阶段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很方便的找到自己目前所处的模式(阶段)应该做什么,目标是什么以及下一个模式(阶段)会是什么。如果你时常感到迷茫那么请阅读这本路线图,找到自己的位置确定接下来的方向。

  卡耐基全集:非常著名的为人处世书籍很多人把这本书归类到成功学,但我并不这么认为——在我看来这本书教的更多的是如何成为一个让大家喜欢的人。作为天天和机器打交道的程序员这套书会帮助我们与人打交道;

  沃顿商学院朂受欢迎的谈判课:这本书不是教你去谈判,而是教你通过谈判(Negotiation)去得到更多(Gettingmore这也是这本书的原书书名)。小到买菜砍价大到争取项目,这本书中的谈判原则会让你收益良多;

  程序员健康指南:作为长期与计算机打交道的职业程序员往往会受到各式各样疾病嘚困扰,这本书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出现:它从改善工作环境调整饮食结构,预防头痛眼痛以及进行室内/室外锻炼等方面出发,給出了一套全面且可行的程序员健康改善计划以帮助程序员打造健康的身体。

  程序员的思维修炼:开发认知潜能的九堂课

  作为程序员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既要学习新技术,也要学习如何解决各种领域的问题为了提升学习效率,我们需要学习如何学习程序员的思维修炼正是这样一本讲如何学习的书,它集合了认知科学神经学,以及行为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并系统的介绍了大脑的工作機制。通过这本书你将学会如何高效的使用自己的大脑,从而提高思考能力改善学习效率。

  如何把事情做到最好

  为什么同样資质的人大多数人会碌碌无为,而只有极少数能做到登峰造极如何在领域内做到顶尖?如何克服通往顶尖之路上的重重险阻如何把倳情做到最好回答了这些问题,并极具哲理的指出登峰造极并不是结果而是一段永不停止的旅程。阅读这本书不会让你立刻脱胎换骨泹它会指引你走向正确的道路——通往登峰造极之路。

  怎样解题:数学思维的新方法:不要被标题中的“数学思维”吓到它并不仅僅只是一本数学解题书,它所提出的四步解题法(理解题目->拟定方案->执行计划->总结反思)适用于任何领域;

  暗时间:刘未鹏所写的关於学习思维方法的文章集既包含了他对学习方法的思考,也包含了大量进一步阅读的资源;

  批判性思维: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这夲书系统的分析了人类思维的常见误区并针对各个误区给出了解决方案,从而帮助程序员养成严谨正确的思考方式;

  ConceptualBlockbusting:AGuidetoBetterIdeas:与批判性思維相反这本书专注于创造性思维(CreativeThinking),它分析了阻碍创造性思维的常见思维障碍(Blockbuster)以及这些思维障碍背后的成因并给出了各种方法鉯破除这些障碍。

  金领简历:敲开苹果微软谷歌的大门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金领简历:敲开苹果微软谷歌的大门是程序员求职嘚必读书籍它覆盖了程序员求职的方方面面:从开始准备到编写简历,从技术面试到薪酬谈判由于该书作者曾在Google,微软和苹果任职並进行过技术招聘,因此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实用

  顺便吐个槽:这本书翻译的还不错,但我实在无法理解封面上的“进入顶级科技公司的葵花宝典”这段文字——找个工作而已用不着切JJ这么凶残吧。-_-#

  程序员面试金典(第5版)

  同样是来自金领简历作者的作品程序员面试金典(第5版)专注于技术面试题,它既包含了IT企业(诸如微软Google,和苹果)的面试流程以及如何准备技术面试也包含了大量(超过200道)常见技术面试题题目以及解题思路。无论你打算进入国内企业还是外企你都应该把这本书的题目练一遍,以找到技术面试的感觉(我在求职时就曾经专门搞了一块白板然后每二十分钟一道题的练习,效果很不错)

  编程之美:微软技术面试心得:恐怕是國内技术面试第一书,这本书里面的多数题目都曾经是国内IT企业面试的必问题目这本书的缺点是它太旧而且被用滥了(以至于一些企业開始避免使用这本书上的题目)——但你可以把它当成一本算法趣题来读;

  剑指Offer:名企面试官精讲典型编程题:相对于东拼西凑的XX面試宝典,剑指Offer是一本少见的国产精品技术面试书籍尽管这本书的技术面试题目不多(60余道),但作者为大多数题目都给出了不同方式的解法并分析了这些解法之间的优劣,此外作者还以面试官的视角分析了技术面试的各个环节从而帮助读者把握技术面试;

  人人都囿好工作:IT行业求职面试必读:可以把它看做金领简历的补充阅读——这本书的特点在于它给出了非常详细的简历/求职信/电子邮件编写技巧,而这正是不少国内程序员所缺乏的

  词汇量决定阅读能力,语法决定写作能力计算机专业词汇并不多,但精确性非常重要因此每个程序员都应具备良好的英语语法,但程序员并不需要过于专业的英语语法——掌握常用语法并把它用对就可以TheOnlyGrammarBookYou’llEverNeed正好可以满足这個需求,尽管它篇幅不大(不足200页)却覆盖了英语中的关键语法以及常见错误。把这本书读两遍它会大幅度提高你的英语写作能力。

  既是最畅销的英语写作书籍也是计算机书籍中引用最多的非计算机书籍。风格的要素用极其简练的语言讲述了如何进行严肃精确,清楚的英语写作从这本书中,你不仅可以学到英语写作更可以学到一种严谨至简的处事态度,而这正是专业开发所必需的

  牛津英语用法指南(第3版):全面且权威的英语用法指南,它覆盖语法词汇,发音以及修辞等方面,并兼顾口语和书面语以帮助读者掌握合理的英语用法(ProperEnglishUsage)。不要被这本书的篇幅(1000多页)吓到——原书并没有这么厚因为这本书被翻译成中文但又得保留原有的英文内嫆,所以它的篇幅几乎翻了一倍考虑到这本书使用的词汇都很基础,所以我认为具有英语基础的读者直接阅读原版(PracticalEnglishUsage)会更合适;

  寫作法宝:非虚构写作指南(30周年纪念版):详尽的非虚构(Non-Fiction)写作指南无论你要写地方,技术商务,运动艺术,还是自传你都鈳以从这本书中找到珍贵的建议;

  中式英语之鉴:中国人使用英语最大的问题就是会把中式思维掺杂其中,从而形成啰里啰嗦不伦不類的中式英语(Chinglish)中式英语之鉴系统的探讨了中式英语以及其成因,然后根据成因对中式英语进行归类并对每个类别给出了大量的实際案例以及修改建议。如果你想摆脱中式英语那么这本书是绝好的起点。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在本文最后给出其他中外优秀程序员的书单,以便参考&补充

  刘未鹏(暗时间作者)

  以下同一条目下用“/”隔开嘚表示任选,当然也可以都读

  编码:隐匿在计算机软硬件背后的语言

  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Windows核心编程/程序员的自我修养

  代码夶全/程序员修炼之道

  编程珠玑/算法概论/算法设计/编程之美

  计算机程序的构造与解释

  代码整洁之道/实现模式

  设计模式/敏捷軟件开发(原则模式与实践)

  云风(中国游戏编程先行者,前网易游戏部门资深程序员简悦创始人)

  深度探索C++对象模型

  C++语訁的设计与演化

  深入解析Windows操作系统

  代码优化:有效使用内存

  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

  深入理解LINUX内核

  洪强宁(豆瓣技术总監)

  编码:隐匿在计算机软硬件背后的语言

  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

  计算机程序的构造与解释

  点石成金:访客至上的Web和移动鈳用性设计秘笈

  重来:更为简单有效的商业思维

  UNIX环境高级编程

  张峥(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

  UNIX操作系统设计

  计算机體系结构:量化研究方法

  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

  点石成金:访客至上的Web和移动可用性设计秘笈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謌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

  点石成金:访客至上的Web和移动可用性设计秘笈

  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

  编码:隐匿在计算機软硬件背后的语言

  你的灯亮着吗?发现问题的真正所在

  怎样花两年时间去面试一个人

}

原标题:蓝驰家族 | 车和家李想的創业方法论

硅谷流行过一句话:Once you’re lucky, twice you're good一次成功,你运气不错;第二次还能成功那你挺棒的。这句话成为对很多连续创业者的勉励如果┅个创业者不仅仅是一次创业成功,而是能够再成功一次乃至两次,那么他就不仅仅是凭借运气,而是真正拥有自己的方法

李想,80後创业者代表人物曾先后创立泡泡网、汽车之家2013年汽车之家在纽交所上市。2015年李想创办车和家,致力于打造全新智能电动交通工具改变用户传统的出行体验。2018年10月车和家发布智能电动车品牌理想智造。蓝驰创投为车和家的A轮、A+轮及B轮投资方

2006年,25岁的李想就已經成为全中国最知名的创业者之一和另外几位80后的年轻人一起,李想被视为是未来之星、是1980后一代在商业上的代表人物2013年12月,汽车之镓上市辍学创业的神话似乎在中国重演。他放弃了读大学但创办了一家百亿美金公司。

商业是一个需要不断验证成败的过程只要你還在场上,就难以避免要接受即时验证而且,以外部标准来看结果只能是残酷的成王败寇。商业本身就最重视以结果考量成败

只有極个别人能经受住了这种考量。李想正在变成其中一个他要证明自己不仅仅是幸运。每一个共同认识的人都对他赞不绝口他的学习能仂和自我迭代能力,让他们印象深刻:每一次见面都感觉他已经有了新的、深入的思考。他创办的第三家公司车和家也被很多人视为昰最有前景的新造车公司之一。

包括李想在内一批年龄相仿的年轻人成为了中国新兴商业力量中的代表人物。他们也都雄心勃勃地想要讓自己的公司进入千亿美金俱乐部李想在解释自己的第三次创业时,就说我已经创办了一家百亿美金的公司,为什么我不能再做一家芉亿美金公司

在公司成立40个月之后,李想在10月份开了第一场发布会发布了公司的一款电动车、一辆家用SUV。这场发布会延续了史蒂夫?喬布斯开创的产品发布会的风格全场唯一的内容,是衣着简朴的亿万富翁创始人在剧场风格的发布会现场,借助PPT向台下的听众介绍產品参数,宣扬自己改变世界的雄心并且享受听众的掌声。

在那之后得到APP总编辑李翔跟李想长聊了一次。

新品牌如何选择切入点

A. 考慮创新成本;B. 不要进入负增长市场

有很多类似的情况,产品很好但却难以抵达用户。你会怎么做让用户愿意付40万左右去买一辆车?毕竟选择还是比较多的

李想:两方面。一方面虽然车企很多但这个市场还是存在很多空白区域,有巨大的需求而传统汽车厂商对这些需求视而不见。比如不要说中大型,一个中型的SUV像汉兰达7座一直在加价,就证明这个市场一直有但是没有被满足。

7座在中国非常麻煩因为7座需要一到两年做一次年检,而6座只需要6年一次年检许多的7座车都只能坐6个人,没有说真正坐7个人的因为不舒服。但是没什麼厂商推出6座版的车因为这些厂商在国外,它们不知道中国有这样的政策工程师也不关心中国的政策。所以表面上供给那么多,其實真正满足需求的非常非常少许多需求是用户一直想要但是没有人提供的。这是第一个层面你的产品要为用户的真实需求去打造,而鈈是打造表面上的需求

第二个层面,产品技术再好也要告知、传递到用户那里去这个没有任何的捷径。不是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要通過最有效的渠道触达汽车消费者,而且要每天讲他们有疑问的时候我们要解决他的疑问。我们认为这个传递用户的过程就跟空战一样

任何一个企业对外都有三场战争要打:第一个是空战,空战针对的是用户的舆论和心智你不能假设用户了解你,你有义务让他很清楚地叻解你慢慢地熟悉你、认识你,最后选择你而不选择别人这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

第二个是服务战产品技术那么多年研发出来了,怎么交付给用户我认为这是陆军。要靠线下的零售中心、交付中心、维修中心还有线上的用户运营体系,通过实实在在的服务获得鼡户每获得一个用户我们就有一块土地,跟打仗一样传统汽车厂商有土地,我们没有土地而且,用户对我们要求更高我们要去别囚那里抢土地。

第三个是资本环节相当于海军,给你提供后面持续的供给 这三场仗是我们对外要去打的仗。

你自己包括你们内部做产品规划的时候具体是怎么想的具体出发点是什么?

李想:产品规划肯定是跟着战略走的一层一层来。这是我第三次创业跟前两次不┅样,先从使命、愿景、到战略很清楚再做产品选择判断时就不纠结了。

我们的核心使命是用科技改变出行让更多人受益。今天看到嘚各种各样的问题其实可以用科技解决。我们的愿景是希望成为汽车出行领域的领导者再往下到战略,战略分两条线一条线是通过高端的智能电动车服务家庭高品质出行的需求,另一条线是用定制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来赋能出行服务

我们的战略要保证两件事:第一我們在这个领域里能胜出,第二保证我们资源是集中的比如我们在看整个市场的时候,10万、20万块钱的(市场)我们打不进去因为当技术變更的时候,新技术成本是略高的并不具备跟传统技术打价格战的能力。我们的定位跟苹果早期对智能手机的定位相似在三五十万这個价格区间,成本足以让我们把车做得更好

另外,作为新品牌我们不能进入负增长的市场我做泡泡网的时候之所以没有成功,很大原洇是那个市场当时已经进入负增长负增长怎么努力都没有用。后来汽车之家进入的是超级高速增长的市场汽车市场今天也是,30万以下市场都在负增长95后买车的动力越来越低。因为买车对他不公平在一二线城市拿不到号牌,家里没有停车位到了公司论资排辈把停车位分光了,养车成本也越来越高网约车对他们是公平的,所以越来越多人不去买车但是组成家庭以后仍然需要买车。所以30—50万的市场長期高速增长因为家庭用户会持续购买汽车。你不可能叫一个网约车接孩子、周末出去玩儿家庭出行购买一辆车在全世界都持续增长,30—50万之间的市场尽管当前经济不好,还是在持续增长因为这个需求不可替代。

这是我们综合分析的第一根据战略,第二看进入哪個市场:我们作为一个新企业在技术转型时有机会然后看哪个市场是高速增长的,在这个市场能不能赢这是我们核心分析的。

再之后昰选择产品线我们的产品线就两款车,我们并不认为家庭用户需要更多复杂的车很多人说车以后都要个性化、多样化,其实不可能洇为中国的道路资源、号牌资源、停车位资源在全世界少之又少。你会发现跑车卖得越来越少每个厂商引进的旅行车销量都极差无比,夶家希望一个车扮演更多的角色和功能我们认为两款车就能够满足主流家庭价位的需求。

智能化会让所有终端爆款化

这不是当年通用和鍢特的分歧吗福特就认为是单款爆品,通用就是各种各样的车满足不同的用户

李想:但和那个年代不太一样了。过去大家希望通过车嘚不同外观来实现个性化今天在中国,车卖得好的特别好不好的特别不好,销量已经很集中了另一方面,智能化以后真正的个性囮来自于软件和服务。就跟用手机一样大家都是一样的。可能你看到一个用红色iPhone的人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因为过去大家靠硬件个性囮今天软件才是每个人灵魂的个性化。我们用了同样的微信朋友圈不一样,我们打了同样游戏打法不一样、级别不一样,这才是持玖的人性级的个性化

智能化的存在造就了爆品。有了智能化有了软件就很容易出现爆品其实就是这么一个原理,有了更丰富的内容扩展到电动车上大家就没有那么在乎硬件是不是个性化了。

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未来车会和手机一样在硬件端越来越单调,软件会非常豐富

李想:以后所有终端型的产品都会形成爆品。

这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开的车都一样?

李想:这个事儿差不多已经发生了比如说Φ大型的轿车,其实就是宝马5系、奥迪A6、奔驰E占了80—90%的销量。

为什么汽车不可以「农村包围城市」

从高端市场切入特斯拉当年也是这樣的。

李想:我们没有按特斯拉的方式做特斯拉用特殊的方式是要开拓这个市场,今天这个市场其实不需要开拓了我们应该更高效率嘚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中国有类似特斯拉这样操作的轮不到你再用这种方式,我们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方式这个市场初级教育已经完成叻,接下来是怎么更好地满足消费者价值的需求

这种方式可以找到很多名人做用户,有助于它的品牌破冰这个理解正确吗?

李想:两個层面一个是从他的宣传角度而言,另外是成本的角度那个阶段电动车的成本高,完全不支持做任何便宜的车

你们也会找一些知名喥比较高的人做种子用户,以便于品牌推广吗

李想:我们希望汽车领域的主流意见领袖和数码领域的意见领袖成为最早期用户,但不会刻意地找名人

主流的去打一个成熟市场的方法,不是从低端切入实现颠覆吗之前克里斯坦森看到街头非常低端的电动车,他认为这才昰汽车市场的颠覆式创新他会认为特斯拉这样的公司当然可以做到一定程度,但仍然是沿着汽车已有的赛道跑做到一定程度之后,大汽车公司可以模仿它甚至收购它你怎么看?

李想:克里斯坦森四五年前就已经发表了对特斯拉的看法但是在特斯拉上他没有判断对,特斯拉发展得越来越好而且和传统汽车厂商的差距拉得越来越大。本质上特斯拉路线和苹果路线一样克里斯坦森认为便宜的电动车可鉯卖得更好,他错误的做了一个分析低频大额的东西并不符合他的分析。高频的商业产品符合他的理论但是低频的并不符合,整个大嘚趋势是完全不同的额度越高频次越低就越容易从上往下切入。消费者会因为喜欢一款车加3万块钱还排队买消费者不会因为不喜欢一款车优惠3万块钱就买,这是低频和高频产品很大的不同

一个交通工具跑在路上,大家需要非常强的内心安全感而且由于资源的供给,停车位、后面的各种费用北京十万块钱以内的车都已经没人买了,因为获得一个号牌、停车位这些综合的资源显性的、隐性的已经到叻三四十万了。今年上半年10万块以内的车跌的不成样了

汽车市场不可以农村包围城市吗?三十万、五十万对于三线、五线城市用户应该昰很高的门槛吧

李想:我们看到的这些买车人,其实至少是中产阶级了剩下的一些人都没有想过要买车,所以不是十三四人亿在买车只是三四亿人在关注车、买车。剩下十亿人买车也只是工具运输类的面包车。今天汽车销量的组成里一年有80%左右仍然是这三四亿的囚在换车,剩下的是进入这个群体的人在新购车这是两个市场。

所以没有可能出现类似于低端智能手机的汽车把以前不是用户的用户铨都拉到这个市场里?

李想:在中国电动自行车扮演了这个角色

车和家服务的还是中高端的用户?

李想:我们希望服务更多的出行用户这是为什么我们还有专门的网约车、出租车的业务。

李想:滴滴是我们的合作方我们希望赋能整个出行,把出行成本降的更低把车變得更安全。运营车的持有方是每个城市的运营公司运营公司会越来越专业,但这些公司不会研发车也不会做整个自动驾驶,也没有能力做大型的云端调度车辆管理尤其自动驾驶的管理,我们要把这个角色做好他们相当于航空公司,我们扮演波音、空客的角色提供完整的产品服务,让服务成本更低让运营效率更高,让他们的扩张速度变得更快这是我们的另外一个品牌和产品。

这两个品牌这两個产品的先后顺序怎么考虑听上去后着更to B,现金流更好更容易快速的实现盈利或者活下去。

李想:To B的钱没有那么好赚对我们来说,To B這块真正的价值是通过电动化把成本降低,通过定制让车的耐久性、安全性变得更好通过自动驾驶让车变得更安全,减少事故这些融合在一起才有价值,如果只是做一个车给他们没有价值做车的企业多了。

To B也需要很高的投入我们没有办法两块齐头并进。我们是初創企业会控制10%的支出在出行,90%在零售其实还是零售赚钱,它会成为现金奶牛慢慢培育出行的市场。这个市场我们很明智地选择合作夥伴我们尝试过运营,作为初创企业承担不起这样的运营费用如果当时持续投入下去,面临的状况会比摩拜、ofo还惨

什么是有效的用戶需求分析

SUV这个产品,你是怎么确定这真实用户需求的还是仅仅从你自己作为用户的需求出发来构想出这个产品的?

李想:用户的数据囷身边人的需求显而易见大家缺少体系方法论挖掘到用户真正的需求。大家都习惯做一对一的用户需求分析这其实是最糟糕的用户需求分析。最有效的用户需求分析是把大家叫在一起,每个人听到别人需求的时候用罗伯特法则,不去否定别人的情况下往外不停地闡述需求。很多人会在一个人的方向上把这个需求迭代的更清楚还有人会提出完全不同的需求,最后真实的需求就很容易体现出来这種需求挖掘方式有一套清晰的方法论体系,跟很多顶尖的企业顾问公司用的方法很类似

但是硬件没有办法像互联网那样做AB测试?

李想:峩们之前做互联网也从来没有做过AB测试

像你们这样只有两条线,你要确保它是完全正确的还是蛮恐怖的一个事情。

李想:我觉得不恐怖大部分人并不知道怎么做产品,没有做产品的体系和方法论更多人是拍着脑袋看别人做什么就做什么,看什么好就做什么没有人挖掘实质性的需要,而我们一直有这样的体系汽车之家的时候,我们最强的是建立这样的体系和其他汽车网站比我们产品最少,但是峩们每个产品出来以后都是巨大的用户量我们所有产品100%成功,不是因为做了很多产品测试是因为有特别强的产品分析体系。

做汽车之镓的时候所有产品我们有特别强的流程和审核方式。就是我们讲的产品只谈价值不谈体验因为体验每个人判断不一样,我们只谈价值我们做的任何产品,产品经理必须得讲明白他对用户有什么实质性的价值让用户增加了需求还是让用户更快离开,还是减少步骤帮助用户减少时间,都可以算为价值这是他要做的第一点。

第二要讲明白这件事情对企业什么价值降低成本了,还是增加收入了还是提升了效率。

第三要讲明白技术人员能够做到,并分析出来运营的结果 这几个步骤大家都走完了以后,这个产品才可以启动往往很哆时候大家在第一个步骤分析,发现问题就停掉了就避免了很多僵尸产品推上去以后,大家瞎拿流量去推

李想:没有用户测试,这个汾析是大家一起来参与的很容易判断出来。

95%以上的公司是注定要死的

我不知道你是否了解传统的汽车公司他们推产品时的方法论或者蕗径是什么样的?

李想:不太了解我觉得有时候挺有意思,中国整个行业90%的产品经理连电动车怎么工作的都不知道这是让我很惊讶的┅件事情。

李想:我们做增程(电动车的一个技术流派可以通过车载的燃油发电机为电池充电,同时达到降低油耗和提高电池续航能力嘚目的)跟他们一聊就知道。举个简单的例子汽车的整个驱动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包含能源、功率、驱动燃油车的工作方式里,汽油供给了能源气缸供给功率,发动机其他部分供给了驱动但90%人不知道电动车怎么工作的。同样也有三个环节电池供给了能源,电機供给了驱动功率从哪儿来的?大部分汽车行业的产品经理认为是电机给的其实在整个电驱动系统里,功率的供给仍然是电池不是電机。电池通过存有的电量通过电流的放大,通过电压平台驱动电机如果这个搞不清楚,所有的产品设计逻辑都是错的

包含自动驾駛,大部分人连基本的逻辑都不知道而且大家也不研究,这个感觉很诧异

后来回过头仔细想,原来做汽车网站也是一样我们的竞争對手连数据库怎么运营的、所有产品连运营的原理都不知道,就去做产品了把技术人员累的半死最后也没有什么好的结果。

李想: 95%以上嘚公司注定是要死的其实就是这样。他们不去思考这个问题那些研发电动车、增程车的工程师,在研发之前从来没有开过电动车。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

按照道理说,大公司做到今天这种地步应该很容易想到解决这样的问题?

李想:诺基亚什么都没有想到诺基亞连苹果整个软件系统怎么运营的都没有搞明白。

李想:不是因为他坚信原来自己的东西是对的。技术变更时他不愿意思考因为思考這些东西就是否定自己,是很痛苦的过程传统的纸媒都有一个网站,请问哪一个成功了甚至有比现在互联网公司更早做出网站的,但怹们只是把杂志和报纸上的内容重新搬上去只是用了互联网的介质,从来没有利用互联网的生产力但是互联网是生产力,根本不是简單的介质

系统:领先的企业都靠系统运营

在你第三次创业的时候,你是先想到了使命和战略然后再来推进的

李想:是的。因为第二次創业时因这个东西受益了

在选第三次创业方向的时候,你非常确定自己要做哪个方向

李想:没有,我只是看到一个大的方向我是拉著早期的合伙人讨论出来的。我们讲只有共识才是执行力。我们内部讨论战略的时候有一套方法论体系分析产品有方法论体系,组织吔有方法论体系方法论体系让大家可以更好的一起讨论、一起达成共识,然后一起成长这是我们的核心。

李想:很快有系统就不会拖了。

李想:一个企业的运营或者每个人运营自己其实都一样。有不同的状态一种状态是凭着直觉去做,还有一种状态是凭着系统去莋系统会规避很多情绪状况,而且系统是最容易高效率达成共识的所以很多领先的企业都是靠系统运营着。而这个系统能支持我们干絕大部分的事情如果几个人拍脑袋、凭感觉,那共识效率就很低很低了

乔布斯靠系统还是靠直觉?

李想:我没有分析过他但亚马逊昰肯定靠系统的。几个关键的新的东西推出的时间点要做什么不做什么,是很清晰的有系统的苹果保密工作做的太好,并不知道他整個推演过程怎么出来的

包装的看上去是靠直觉。

李想:但是我觉得不太像一个公司的克制程度其实是它系统的体现,虽然它做了很多創新但是这个公司非常克制。克制跟直觉是相违背的如果一个公司在做东西时很克制,基本就是系统推动的系统并不是说毁灭大家嘚创新,系统是让大家的创新更好的发挥

你是什么时候开始进入系统阶段的?

李想:其实是秦致加入汽车之家以后带着我们进入了系統的阶段,有了系统以后我们就发现其实不需要什么救世主、大明星大家在这里成长速度非常快。

形成系统的标志是什么

李想:不会囿各种各样的工作方式,大家会有相同的工作方式但是产出各种各样不同的结果。有了系统以后最大的好处是差不多情况下只要按照系统走下去,都是80分以上不会出现20、30分,如果这个人能力很强就会做到100分这是本质不同。

汽车之家的系统和车和家的系统有区别吗

李想:有区别,车和家更复杂一些它得兼容到互联网和硬件这两种不同的方式,线上线下不同的方式其实就是在原来基础上继续做升級。

做产品的方法论:硬件是个产品、企业也是一个产品所有产品都需要有效逻辑

你之前没有做过硬件做硬件的学习曲线是什么样的?

李想:我原来也没做过互联网我也不会写代码,但是当性能出现问题的时候在分析可能会出现的故障的时候,只要我参与分析就一萣比大部分的工程师、技术总监更容易分析出结果。

硬件也是一样我不会做硬件,但我可以很好地带领他们把结构看得更清楚大家总昰讲好的产品经理,我认为硬件是个产品企业也是一个产品,然后所有的产品都需要有效的逻辑

做产品的时候,第一步我们要站在鼡户的角度做产品,而且这个产品是有一个架构在的不是简单的需求,要想出来清晰的架构;第二步要体现商业架构,包含怎样有效嘚落地怎么让商业架构和用户架构形成整体;第三步,想出技术架构最高效的实施这些东西。

同样达到一个效果我们用的技术人员詠远比别人少,因为前面的架构想的很清楚好的架构有自我迭代能力,会不断的成长而不会到一定程度推翻重来。否则就是糟糕的架構汽车之家十几年,我们架构从来没有推翻重写过可以不停的优化迭代。最开始就把这个生命力想到了你很少看到一个网站,十几姩整个结构不需要重写因为我们一开始把产品结构、商业结构,这些大的架构想明白了所有的业务就可以在上面继续的迭代和成长。

囙到车也是一样的它会是两个层面的,第一个层面就是产品、商业的落地、成本的考量、技术的实施;第二个层面我们会思考硬件、軟件和数据三者之间的架构。

这些方法论其他公司不可以借鉴吗

李想:我们跟别人讲别人不信,别人总认为有任督二脉打通了有什么超级秘籍。

前几天一个同事发布会结束以后跟我讲,他对企业的判断和理念全改变了他喜欢喜欢NBA和超级巨星,他认为企业也需要超级巨星但他发现,其实我们就是把很基础的事儿做好把团队协作做好,没有什么巨星出来的结果比有巨星的企业,好的不是一点半点而且成本也不高,然后大家成长速度也快

输出结果之前他是没有这个感觉的,输出结果的时候完全超过他的预期。

其实我们要做的僦是这样的体系汽车之家有什么明星记者吗?没有但始终是行业最高的利润。我喜欢的乔布斯也是乔布斯回到苹果以后变了一个人,你说Ivy(乔纳森?艾夫苹果首席设计师)在此之前是什么设计界的大拿吗?不是库克算是特别顶级的人吗?他之前只是一个大公司的高管但是乔布斯在一个有效的体系里,把这些人变成真正的大拿

李想:对,我自己最主要的工作方向是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我们整個组织,包含HR、组织发展、IT系统另外是理想智造这个品牌,出行品牌是我们总裁来负责所以我其实就是管一个品牌,然后管整个组织

组织核心的目标,就是让我们的人均产出是目前行业的10倍评估一个组织好坏是看效率,汽车之家人均产出比基本是同行的10倍

HR方面要莋的,是建立基于系统的价值观驱动的组织包含招募到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专业人才,包含建立起可评估的人才库体系然后保证我们的薪酬竞争力是汽车行业里领先的。

组织发展就是要把我们所有的总监以上的人培养成赋能型管理者。

IT系统的目标是永无止境的提升员笁的工作效率,能让机器干的事儿一定不要让人干

组织这块我蛮好奇的,你现在的组织跟其他的组织有什么大家能感受到的特别不同嘚点吗?

李想:我做的很多工作并不是要做的跟别人不一样,或者做出什么巨大的亮点而是要把本应该做好的基础工作做的扎扎实实。

比如我作为组织的最高负责人要想明白一点:我的用户到底是谁这是很多企业都没有想明白的一点。我们的用户其实只有一类人就昰员工。

接下来我们要分析员工的需求到底是什么员工加入一个企业只有一个需求,就是他希望在这个企业里获得成功再往下,我们來定义什么是真正的成功员工认为的成功其实就是五点:有希望、有成长、被信任、有成就、有回报。我们就始终来看这五点有没有做嘚足够好

所以我们的HR、组织发展、IT系统都不是以老板为中心,一切以员工的真实需求为中心当然,员工说我希望在这里舒服我们不滿足你这个需求。因为员工需求以外还有企业需求企业要的是效率,两个需求结合在一起才是我们做的跟这两个违背的一律不做。所鉯很清晰我们工作计划都是围绕这个展开的,包含我们方法论体系都是关注人不关注事儿整个公司没有KPI,汽车之家也没有KPI

李想:对,KPI关注事儿OKR关注人。OKR加上我们的系统我们最底层的收获是能把所有问题看得明明白白,紧接着再往上一层的收获是无论不对的事儿還是对的事儿,都能达成共识共识很关键。第三是这些人在这里获得成长所以整个组织一切东西都关注的是人,不是事儿

员工的用戶需求怎么反馈给组织这个虚拟的东西呢?

李想:需求分析其实非常简单想员工需求时,就把员工叫在一起所有员工在黑板上写,你嘚需求到底是什么其实没那么复杂,用罗伯特法则不要否定别人,只要把你的需求写上去我们取最重要的,快速地达成共识大家茬这里360度看到不同人的想法,有的人会发现自己的想法很幼稚他会选择支持别人的想法。我们所有的需求分析都是这么来做的几个用戶叫到这里,但是绝对不做一对一的一对一太狭隘了。我们只满足这些需求其他细分的需求跟这个相关的我们满足,不相关的需求出來以后先讨论如果发现这是跟价值观不相符的需求,我们是不满足的

就是叫一堆人进来在黑板上写?

李想:这是最有效的方式过程Φ任何业务线老大不能发言,必须用团队和用户的智慧来获得答案否则凭着直觉、感觉、经验做出来的选择和判断,结果是非常糟糕的

用户需求:只有用户需求跟企业需求融合才值得做

新造车公司这个圈子应该是蛮小的,彼此都会认识、有交集你们平时不会交流这些東西吗?

李想:不会把企业做到这么大规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系甚至别的体系连看都不会看。

这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

李想:没囿什么好坏。我们肯定对自己的方法论体系是自信的我们盯用户,还有盯员工他们一直在改变,我们的这些东西自然就会改变

所有嘚产品公司应该没有一个是不盯用户的吧?都会把用户需求视为最高的需求去满足

李想:这不是什么好事儿,这是个很糟糕的事儿我覺得好的产品公司会盯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用户的需求另一个维度是盯企业的需求,这两个融合在一起才值得做只是满足用户的需求其实不应该做,包含送钱什么的都是用户的需求但是这个不是真正长远的价值。如果你要按照用户需求去做苹果苹果早就完了。他莋的时候用户需求有这么多,但只有用户需求跟企业需求融合的才会去做

提前预知到问题,而不是靠迭代解决问题

如果让你总结的话你会认为车和家和其他新兴造车公司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李想:我觉得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对于用户实质问题的解决比我们做的更好、效率更高

大家都是把车卖出以后才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做产品的时候就已经把这些问题充分考虑清楚了甚至几年以后的场景我们嘟想的清清楚楚,因为车是一个长周期产品不能只看眼前的东西。

但迭代不是大家都推崇的比较通用的方法论吗产品出来之后,出了問题马上解决

李想:迭代是提供更多的功能,而不是解决问题的迭代让车不断成长、变得更好,而不是把问题留到迭代去解决也有佷多东西迭代是解决不了的,比如接下来更多的充电桩变成150kw、200kw快充现在很多车的快充功能基本要废掉,类似的问题很多

你们在预知未來的问题上也有方法论吗?

李想:都是一套方法论如果只看眼前,你会因为新能源车补贴做很多事情如果看长远会发现补贴会伤害你洎己。

补贴在过去几年也是被证明是非常有用的方法论了

李想:死的新造车企业全是因为补贴。它没有因为补贴变强补贴一变直接死掉。

汽车的发展速度跟这个时代相比落后了

李想:总共买过20多款车现在开的车也都跟我们自己做的车同样级别的,包括特斯拉Model X、宝马X5、蕗虎揽胜、奔驰S

李想:是。只是我认为他们不应该卖那么贵

除了不那么贵其他都挺好是吗?

李想:优点很多、问题也很多汽车落后於这个时代的发展,汽车的发展速度跟这个时代相比落后了实在太慢了。

李想:因为汽车的主导国是日本和德国整个的燃油车体系,變速箱体系、机械体系的主导国是日本和德国这两个国家数字科技的进展远远落后于中国和美国。日本和德国有什么著名的互联网公司大型的手机厂商?他缺少整个的人才体系

但是能够维系那么多年肯定有原因的。

李想:原有的发动机和变速箱壁垒很高但是到了电動车这个壁垒被打破了。

你非常确定电动车是下一个趋势是吗

李想:电驱动是未来的趋势,至于背后是电池还是电池加增程器,还是燃料电池还是固态电池,都会发生变化但电驱动可以保证我们做出来的车跟奔驰、宝马一样好,甚至还要好在发动机变速箱时代,Φ国也做不到这一点美国也做不到。

胜负手:比互联网公司更懂造车比传统车厂更懂智能

在你看来新造车公司终局胜负手会是什么

李想:跟我做汽车之家特别相似,汽车之家我们赢的机会是比用户更懂汽车,比专家更懂消费者如果我们比专家更懂专家,我们就完蛋叻很多人往这个坑里钻。

做汽车也是一样最后胜出的机会源于我们比传统汽车厂商更懂得智能和软件,然后比BAT、苹果、谷歌这样的企業更懂得怎么造车这两个只要做到了我们就赢了,否则就是典型的战略错误我们一定要跟雷克萨斯把谁把车的工艺做得更精致吗?人镓是几十年的积累

这个问题很多人其实讨论过,传统的大厂不能通过简单的收购汽车智能公司解决他的智能和软件问题吗

李想:诺基亞当年干过这个事儿,收了塞班今天大家距离特斯拉的差距越来越远,远到难以置信的程度了特斯拉推出的产品遇到过竞争吗?特斯拉这个月(10月)在美国做到了豪华车第一谁阻拦了它一下?干掉了奔驰、宝马、雷克萨斯这个过程中谁能阻拦他一下下?

新的势力会鈈会过度乐观或者低估传统车厂呢?因为按照常理来讲不可能他们那么笨

李想:在上一个技术里你是聪明的,但是下一个技术里并不玳表你聪明刚开始起来的时候,门户网站算什么呀纸媒多强大,各种地方报纸、龙头报业集团多强大电商也是,苏宁、国美、大润發都在做电商最后结果怎么样?这里最核心的一点是生产力变化的时候商业模式和组织都发生变化,最难的是组织加商业模式的变化

最近的时代可以划分成三个时代,第一个时代是农业时代每个人在家里做好自己的东西,每年一两个季节做一次商品交换就可以活下詓了;

第二个是工业时代组织大规模生产,工业时代讲究的是流程一个萝卜一个坑,你干好自己的事儿就可以了;

第三个是数字时代所有数字时代好的公司,一定是人员交叉型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完全不一样了,变成以人为中心工业时代尽可能把人当做机器来用,到了现在人就是人人就是基础,这个逻辑完全不一样

我们很多工程师来了以后,最开始我还尝试用汽车公司的方式管理他们后来峩放弃了,就用科技公司的方式管理他们他们觉得好得不得了,还可以这么管理原来自己还有那么高的决策权?从组织层面而言组織太难改变了,哪怕通用电器这样的巨无霸管理非常非常好,但到了数字时代仍然是很艰难的这里最重要的过程,你要干的事情是否萣自己和杀掉原来的自己否定自己、杀掉自己是要碰运气的,大部分人做不到苹果的转折是因为活不下去了,当年戴尔说投苹果还不洳把钱直接还给股东活不下去才能转。IBM也是因为快活不下去了才转的这个需要老大有超强的勇气。

另外一个是商业模式现在汽车的商业模式上,都是巨大的利益链条传统的工业时代的商业模式是一层一层的分销,每层都是利益和投入怎么动?根本动不了的

如果昰这些新兴的造车公司之间比呢?

李想:大家还没有产出结果没法比。所有的东西是否有效取决于最后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这个结果昰卖出多少车产生多少收入、多少利润,这是实打实的否则没什么可比的。

格局:决定行业集中度的是生产效率

现在在比较相近的起跑线上大家都在往前跑最后决定这个公司跑出来的因素会是什么?有足够多的钱支撑或者我的产品更好?

李想:回归到企业外部竞争囷内部建设的六个维度哪一个维度都不能输,包含心智的空军服务的陆军,资本的海军内部包含战略要准确,产品技术要领先组織要构建的非常好,这六个要全面发展

今天创业的竞争形势跟20年前不一样,一个环节掉链子或者时间延误胜负就已经出来了,比如可能最后融资比别人慢一步胜负就出来了当然汽车行业会好点,所有行业的竞争效率跟行业生产力是相关的互联网容易出现垄断,因为互联网竞争效率高再往下到了手机的集中度会下降一层,因为生产效率下降了有生产、交付周期。手机行业里做到第一名大概有30—40%嘚市场份额,互联网行业第一名有80、90%的市场份额到了汽车第一名只有10%的市场份额,因为制造更复杂一个工厂只能生产20万台,到了餐饮荇业更惨了餐饮市场第一名连1%的市场份额都没有,因为生产效率太差了整个靠人生产,尤其中餐连千分之一的市场份额的占有率的嘟找不到。很多时候决定市场占有率的关键是行业的生产效率总装车间如果能做成全自动化生产,汽车行业可能就会出现一家占20%市场份額的老大了

汽车行业的格局会是趋向于手机、互联网还是延续以往的10%寡头制?

李想:如果需要线上线下融合很难出现垄断,但可以出現合并垄断第一名、第二名合并。海军挺有意思的在今天的竞争中,资本是很关键的汽车行业往后发展,合并的趋势会存在制造效率也会变高,尤其电动化以后制造效率会提升,这个会改变整个行业的格局我觉得汽车会出现20%市场份额的头部公司,会比今天的10%市場份额翻一倍至于靠整合还是生产效率的提升,都有可能

这个合并更可能大厂收购看好的新的公司,还是新公司之间的合并

李想:噺老之间并可能更有意思。会出现两种一种是新老并,还有大厂两个都活得很艰难再并大家总是认为市场的竞争是新企业把老企业的份额一口一口完全吃光,其实不是真正的演变是新的吃老的,老的下降30%-40%就活不下去了紧接着的60%、70%就全丢掉了。苹果真正的起爆点是iPhone 4傳统手机厂商的崩塌点最初也出现在2011年,那时候忽然一批都放弃手机了阿尔卡特、西门子、爱立信,在一个时间点大家放弃后来诺基亞卖给了微软。如果不是他们崩小米上来也没有那么大的需求量。小米是精准踩在了iPhone 4那个时间点上发布产品时机非常关键,一是把市場教育好了另外一个是一堆人死掉了,市场需要新的供给

这是他们算好的故意的,还是赶上了

汽车市场有可能算出这个点吗?

李想:在中国看基本是特斯拉Model 3在中国投产的时间点,那是真正的引爆点早期靠骗骗号牌、补贴,拿的是鸡毛蒜皮的小市场

在你的长远规劃里,会有想过这家公司最差做到什么程度吗

李想:没想,我做完汽车之家以后虽然没有进入富豪榜但也财富自由了,所以这次我尽鈳能挑战一个我应该做的事情不用想其他那些东西。你说的所有问题和困难我们都会想到永远是把好的不好的都想到,但不是去想最鈈好变成什么样而是尽力做到最好,一些坑和困难绕不过去我就一一去解决,而且我们以解决这些东西为乐趣

其实我一直蛮好奇,連续创业者热情来自什么地方

李想:我的热情来自两方面:第一,我自己的成长和团队的成长我和身边的人都在成长,其实是特别特別幸福的事情我做泡泡网的时候很焦虑,做汽车之家不焦虑了做车和家也不焦虑,因为我关注人不关注事儿

孩子的出生对我影响很夶,孩子让我明白孩子出现问题时,指责他为什么不这么做为什么不那么做没有意义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我要想的是我是他的父亲,我对他是有责任的我的责任是让他成长来解决问题。所以你会变得很耐心要帮助他成长。你会发现他的成长是一个体系你耐心去聆听他,关注他的成长他就会越来越好,相反你说为什么不这样不那样结果很糟糕,是自己嘴皮子爽了孩子没有什么变化,跟你的關系也越来越差

其实做公司也是一样,我对所有团队人员是有责任的我关心他们的成长,最后这些成长和结果是100%成正比甚至超过我嘚预期,这是我的第一个关注点

第二,我要带着他们成功不断挑战大家不敢想的结果。跟汽车之家一样刚开始我说要做1000万的PV,大家說一年才卖一百多万辆车你要做怎么可能,当时定的目标是3年结果1年就做到了。后来我说的挑战大家都信大家都在不断的挑战。

今忝也一样最开始团队设定的目标是,产品发布完到明年3月拿到1000个种子用户预约号后来1000个预约号在30分钟之内就用光了,到现在拿到的预約用户超过3万个我最开始跟团队讲的销量预测,他们也是不信今天看至少未来两三年的预测他们都信了,会调整成最开始跟他们讲的挑战目标大家会越来越自信。

其实你对创造一个大公司这种成功还是挺渴求的是吗

李想:是的,我已经做了一个百亿美金的企业了峩要挑战去做一个千亿美金的企业。这个机会挺好难度也很大,但我对自己有信心

三个系统:智慧系统、信任系统和工作四步法

你自巳理想中的人格是什么样的,你理想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李想:我创办这个企业初期,希望兼容汽车的管理方式希望这个企业核心的系统、价值观、方法论能够适用于更多的人,最后我完全转向我自己的方式大家加入这个企业是因为我,所以整个管理方式回到了我熟悉的科技公司的管理方式

如果说我对自己的要求,第一我得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什么东西可以放弃第二,我要能够和身边的人建立非常好的信任关系能够与越来越多的人协作。第三我有一套自己的原则和做事的体系,帮助我身边的人把工作做得越来越好不斷成长。这是我想象中的我的人格其实,车和家的人格跟我自己的人格有点像

李想:我们整个体系里有三个系统:智慧系统、信任系統、工作四步法的系统。

智慧系统是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你放弃什么,你对什么承担责任它的最大好处是解决自己个人的问题,在峩们自己做选择判断的时候在我们自己解决问题的时候,首先解决个人问题你说这个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放弃什么不知噵承担责任,不可能做好所以优先解决个人的问题。

其次是信任系统解决协作的问题,就是能够与更多人产生协作的关系产生信任。这里也有我们自己的系统第一,要尊重对方发自内心的尊重对方。信任是一种能力跟对方是谁没有关系,都是我们自己能力的训練对面哪怕是3岁小孩都能感知到你是不是真正尊重他,装是装不出来的第二,要耐心聆听让对方把所有的东西讲出来。第三要坦誠相待,不要让别人总猜把问题讲出来。这样信任就很容易建立了反复训练,信任会很容易建立

(车和家的四步法:第一步,用户:用户是谁他们真实的需求是什么? 第二步自己:作为企业,我们自己的需求是什么第三步,目标:设定具有挑战性、符合战略的目标第四步,结果:定义目标的关键结果开展工作。)

你会觉得自己是更偏向互联网思维方式的人吗

李想:我觉得更像是数字时代嘚思维方式。我相信数字会改变一切它是一种生产力,它会改变所有的行业没有任何行业能逃脱数字的改变,只是或早或晚

这种思維方式怎么能够传递或者赋予整个团队,团队成员肯定越来越多怎么让每个人比较迅速的切入这个思维空间。

李想:第一从招人选人培训时就开始注意这个,有这样的思维或者更容易认同这样思维的人就选进来第二,我们有组织部会每天带着大家,像一个教练一样輔导大家去做辅导一堆教练出来,再让教练辅导团队第三,我们整个用的系统包含硬件系统,软件系统方法论系统,也是支撑这件事情的保证所有进来的人快速用一种语言,我们统一语言效率非常高,基本任何人来了6个月之内让他统一语言 我们的员工有来自國企、外企、合资企业、汽车的、智能手机的、软件的、零售的,我们让大家快速的形成一个工作方式、一种统一的语言、一种价值观

伱们内部有黑话吗?就是自己的语言

李想:没有,我要求所有人都必须讲人话我很在意这一点,一个东西表达出来后无论内部人还昰外部人听到理解是一致的。这是效率车上一个具体的功能,是设置就叫设置是电话就叫电话,就像苹果一样说人话汽车之家也是┅样,很多其他媒体叫资讯资讯每个人理解不一样,有的人理解为信息有的人理解为数据,但在汽车之家我说必须叫文章所有人都知道文章是什么。很多人不注意这个东西我们在内部非常注重名词的统一性,否则会让效率大幅度下降而且这句话讲出去外面的人听箌也是一样的。

价值观只能选择不能培养

假设一个人,单纯从技能上蛮优秀的但如果在车和家待不下去的话,原因会是什么为什么會难以融入吗?

李想:那核心是他不认同我们整套工作方式不可能保证我们的价值观和工作方式符合100%的人,但认同的是绝大多数大部汾人只要6个月试用期一过,10个人中有9个人会说回不去没法适应原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方式。

如果他技术很优秀你们不会想办法挽留或鍺帮助他吗?

李想:我觉得价值观只能选择不能培养,这个没有什么办法而且我们也从来不认为这个公司有救世主,想走的人我们会挽留但是如果决定要走就让他走,没有任何救世主存在我们始终不找救世主,从汽车之家开始就始终不找救世主

救世主就是你之前講的同事眼中的巨星是吗?

李想:对因为今天全是靠协作实现的,NBA都是一样的包括足球队里,明星越来越无效了协作越来越关键。

外界理解你自己不就是明星吗,其他人理解你不就是明星吗

李想:这是宣传的需求,但实际的作用不是这样的

李想:对。我更多还昰对组织有影响影响结果的还是团队。

记录和复盘:一旦关注到自己的成长就会更自信

我看过过去你的访谈录,你都蛮强调成长、学習这个东西怎么衡量,怎么衡量今天就比上个月或者去年进步很多还是就是一个感觉?

李想:我会做所有的记录在那个时间点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思考这个问题,数据是不骗人的然后你翻自己的本,之前你做的所有东西是什么样的你能够复盘,自己在哪里成长

你從什么时候开始有这个习惯的?

李想:最开始创业就有一个人在车和家能获得成功,叫有希望有成长,被信任有成就,有回报你嘚成就和成长是关注到的,一旦关注到自己的成长以后就会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好

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的成长。在发布会后第二天的公司全员会上我让大家看到,我们2015年长什么样子我们2016年长什么样子,2017年什么样子我们2018年什么样子,我们身在其中不知不觉在这三姩多时间里我们以这样高的速度发展,而且保持相当的稳定性这是需要团队认知的,我们评估体系的建立也要能够让大家对自己的成长囿效认知

你保持这个习惯是完全直觉式的,还是看到了谁这么建议

李想:很多时候凭直觉把这个事儿做了,做得还不错但自己将信將疑,直到你翻到一本书看到有人总结的成功方式跟你一样,你就更坚信我们做了体系,后来读《原则》这本书的时候发现他做的东覀跟我一模一样就对自己的那套体系更加自信了。

他强调机器你强调系统是吗

李想:机器和系统是一码事。包含管理方式也是一样這个管理方式走不通了,你会摸索一套管理方式然后发现挺有效,再后来翻一本书的时候发现德鲁克也是这么讲的

你们在管理上主要還是凭借自己内部的成长跟智慧,不会借助外部的类似智囊、咨询公司这样的机构是吗?

我有一个好奇当年像华为、联想这些公司还昰会请大的咨询公司完善自己的管理,搭架构新的公司好像几乎全是靠自己。

李想:我们方法论跟麦肯锡几乎一模一样秦致去汽车之镓之前就是麦肯锡的,我们招了很多麦肯锡和普华永道的人发现我们用的东西跟他们很相似。而且我们愿意站出来看大家愿意不愿意媔对现实,这是很大的不同原来为什么很多企业要找外部咨询?是因为内部的东西推动不下去了需要外部的力量协助推动,这是他们嘚作用但如果这个企业所有人都很能面对现实,清楚知道这就是问题我们不需要逃避问题,你自己的体系就建立起来了

不过你讲的嘟是很难的能力,包括面对现实都是很难的。

李想:我的核心是培养大家的习惯如果这些人在面对现实的时候获得的是好处,而不是被指责、被其他人排挤就有更多人面对现实。过去一些厂商遇到问题是互相推诿我们这儿遇到问题大家一帮人冲上去,因为问题出现嘚时候没有人指责、抱怨和惩罚建立这么一个体系以后,大家就愿意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这种体系是无形的东西吗?

李想:有形的僦是我们的系统,这些东西都能出现

李想:有啊,而且始终有案例给大家看要做所有的宣传,其实就是两个重要的因素第一天天都茬讲,第二做出结果来让大家看到因为这个东西受益,这两个不停的循环

李想:就是我要天天讲,组织部天天讲培训体系天天讲。無时无刻不在讲讲到大家耳朵出茧子。很多人一上来半信半疑但是你一方面讲,一方面做出案例各个部门用得越来越好,他会效仿這些人试一试发现效果不错。这个需要训练系统都是很简单的,但是用好可能要50次以上的训练这个过程会越来越好,原来很多困惑嘚问题解决了遇到新的问题又继续成长。

焦虑和痛苦核心原因是缺乏训练

你是成名非常早,或者说非常早被很多媒体关注到的一个人但是我感觉你好像没有受到这个东西的坏的诱惑。

李想:当时炒80后创业者的那个阶段很清楚这就是宣传,是要打的一场空战不意味著任何其他东西。因为我们没有钱做那么多宣传最好的方式就是炒80后,这是一个手段那些东西扣在我身上不代表我就是那个。当时打80後亿万富翁那时候哪有1亿,真没有兜里就几十万。

那个东西对你会有负面影响吗

李想: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有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第一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因为没钱需要拿这个做宣传第二,知道放弃的是什么那你放弃的东西都列在那里。第三知道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每次报道你要认真做好这是你要做的。要说损失那时候我们都看得到所以损失出来的时候你不会慌张,因为已经分析箌这些损失了

我们跟现在的同事讲也是一样,公司成立40个月才开第一场发布会中间同事有人跟我讲,我们为什么不像友商那样多开一點发布会我说,我们得知道想要的是什么我们希望做扎扎实实的企业,扎扎实实的企业才能招来扎扎实实的员工才能招来真正追求價值的用户,而不是虚的追热点的用户和比你还能忽悠的员工这是我们的需求,要扎扎实实会损失的也很清楚,我们会损失一些融资仩的快钱一些短期的光环。

接下来我也知道我得承担什么责任我得相信这个事情,我得表里如一说的和做的一样,其他人才会信洏且我必须得坚持到让大家看到结果,大家就更信这件事情了所以很清楚,就不纠结了之所以有纠结和动作变形,是因为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知道自己的收获,不愿意放弃不愿意妥协,也不愿意承担责任

这些问题其实都挺终极的,想要什么要放弃什么。

李想:但挺简单的很多人快速就明白了,而且变成这个思维方式的推广者包含在家庭生活中是一样的,相当多的同事家里也变得更好叻

类似你想要什么,放弃什么这些问题多久会问自己一次。

李想:遇到重要的事儿之后我会上来就问自己当有问题解决不了,感到痛苦的时候马上会问自己。我不会钻牛角尖当有任何焦虑和痛苦反应的时候,我立刻跳出来问自己当身边的人痛苦焦虑的时候,我馬上开导他问他你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我们讲智慧系统每个人可以自我训练,自我训练并不难当不知道怎么选择的时候我们反应是焦虑的,当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我们是痛苦的这时候不要钻牛角尖,就立刻问自己我们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收获放在这里之后中间昰妥协的,再往后是承担的责任然后选择就做出来了,问题迎刃而解都是双赢的。

汽车之家到了2008年以后就形成了这样的组织当你遇箌问题,别人不是指责、埋怨、嘲笑而是用这种方式帮你,你到底想要的是什么站在外面更容易开导你、帮你分析,分析什么是可以放弃的什么是可以承担的。如果一个体系长期这么训练这个体系会非常强大。

焦虑和痛苦不是目前大多数人的常态吗

李想:焦虑和痛苦最大的核心是缺乏智慧的训练,不是我们没有焦虑、没有痛苦而是说拿训练能解决这些问题。所有的焦虑和痛苦来源于两个一个昰智慧的缺乏,就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妥协什么,不知道自己承担什么责任这是痛苦根源之一。第二个根源是关注事儿鈈关注人同样会痛苦,关注人其实就不痛苦了因为人的成长是能够看得到的。你说会不会有焦虑一定会有,因为永远会有新的挑战絀现但是这个焦虑很快会通过这些能力消化掉。

大部分企业失败的原因是没有体系

其实你在汽车之家的时候把CEO给秦致做的我相信那时候有些投资人,包括自己也认为自己不是合适的CEO从什么时候开始你认为自己可以做一个合格的CEO?

李想:我觉得我把秦致身上的优点都学箌以后他有自己的方法论和体系,举个例子大家很容易忽略系统的重要性。系统是什么我们小学教育是不是系统,中学教育是不是系统我们没有感觉到每天活在这个系统当中,但是通过这个系统完成以后我们就不是文盲了因为这个系统的存在产生了非常伟大的结果,它能把99.99%的人培养成有知识、有文化能够在这个社会上很好生存的人,这就是这个教育体系很伟大的地方

建企业的时候容易变成东┅榔头西一榔头,大部分企业失败的问题是没有那么一个体系另外他们不在意商业,他只是简单的看到一个需求那是很大的误导,有個需求太容易了更重要是怎么变成商业、变成系统去运营。包含我天使投资投的失败的企业还有看到大部分的失败创业企业,这些创始人来我们这里做个经理都不合格

李想:我投了以后才明白,投之前我认为这些人跟我是一样的

其实还是那样,即使你告诉他他也沒有办法把系统做出来。

李想:对但是他来我们这儿就可以,我之前投的一个创业失败的创业者加入我们公司他做的特别好,他做3年鉯后说你原来跟我讲的东西我今天才明白

建立系统这个事情是需要时间的。

李想:是而且得有亲自盯,没有人可以替我干这件事情峩要跟着HR、跟着组织发展、跟着IT系统一起做,没有捷径

如何判断一家公司有没有系统

你从外部观察的话会有哪些公司是有自己系统的?

李想:国内系统比较强的是阿里和头条特别特别强。有一个好的系统这个公司内部的跨部门合作、这个公司的多部门和外面合作特别順畅,这是特别明显的如果这个公司内部的协作性特别强,这个公司系统强系统强的公司,你跟他谈业务的时候他会叫几个部门跟伱一起合作。如果系统弱的公司你跟他谈合作 他说你最好不要跟我们公司其他部门说,否则我们合作会很麻烦这是明显的案例。你立刻就知道这个公司的系统怎么样国外系统好的是苹果、谷歌、亚马逊。我们招了很多苹果的人看苹果整个体系,其实是非常简单有效嘚

比如像阿里和头条他们系统跟你们系统会有什么不同吗?有相通之处吗

李想:他们更完善,因为他们更大我们也向他们取经和学習。阿里始终在讲赋能没有系统不可能赋能的,没有IOS哪能赋能软件开发者无系统不赋能。

但是大家会认为他们是洗脑和宗教式的建立系统

李想:其实不是。你会发现阿里这种企业外企的人在这里工作很好,从18罗汉干起来的人也很好是因为有很好的系统。

但是也会囿人看上去蛮优秀的却待不下去的。

李想:价值观很关键系统有个很重要的要求,系统要求加入的核心管理者都是关注人的不是关注倳儿的关注事儿的没法推动系统,只有关注人才能推动系统很多公司推不下去是因为他们关注的是事儿,做着做着就做成KPI了关注人嘚话就不一样。 以前我们内部一直搞不明白谷歌的二八原则现在我们二八原则可以顺利实施了。比如发布会前招募种子用户不是单独婲钱的项目,一个人在公司里说谁能帮我招种子用户然后十几个人过去帮他去了,这是帮助人产生的自然收获不是专门设计出来的。峩们做很多工作说这个人有一个问题,需要大家解决一帮人就帮助他了,没有什么KPI

如果是原来KPI的体系,我们市场营销有从奔驰、宝馬过来的他的方式是希望自己养一个小的技术部实现网站、电商方面的需求,因为听话但在我们体系下,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整个技術的跨部门支持很好,而且技术那边招的人专业得多能力强得多,效率好得多合作也变得特别容易了。

赋能、跨部门协作、数字时代嘚管理都需要系统数字时代的核心也是系统。数字时代真正的起源是从windows开始的你有一个系统,这个系统能承载所有的应用和服务这個系统能够获得数据,同时这个系统能够根据数据来迭代升级windows是一个系统,安卓是一个系统iOS是一个系统。阿里是不是一个系统淘宝昰不是系统,谷歌是不是一个系统得到是不是一个系统?其实都是系统你们公司应该也是这种系统的方式,有自己的一套系统上面鼡于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向下获得数据这些东西在迭代在成长,数字时代的核心就是系统

让你自己评选一个最佳CEO的话你会把票投给誰?

李想:国外的话肯定是乔布斯回归后的乔布斯。一个合格CEO必须成为一个领袖领袖的角色是说他在成长,他身边的人都在变化后來的乔布斯其实做到这一点了,他把过去在行业里没有很大名气的人变成这个行业的明星这是乔布斯最伟大的地方。Elon Musk(特斯拉CEO)是非常聰明的人但没有让他下面的高管变得更强,这是Elon接下来要面临的最重要的成长过程

国内的话,老一代最好的是马云所有加入马云团隊的人都变得越来越好,无论是外企的、投行的原来十八罗汉也没有人骂马云,有的不合适的就到外面做投资了都在越变越好,这是阿里很厉害的一点如果说新生代,今日头条是非常好的张一鸣是非常好的。

为什么要执行严格的上下班时间

你的闲暇时间你会做什么你现在一周工作几天?

李想:5—6天一般是5天,有需要就6天我不鼓励加班,我鼓励大家按时上班

你9点来看,我们人都到齐了我不皷励加班,我希望大家把工作时间的效率充分利用因为我们是协作的,大家都准时上班你工作要找人的时候都能找到。我不认为工作嘚协同是能够靠软件完成的工作协同包含信任,包含很复杂的因素工具在协同工作的时候只发挥20%—30%的作用,更多是人和人在一起的感覺很关键所以我要求任何一个我们的人,当需要找到他的时候能立刻就找得到汽车之家也是这样,执行非常严格的上班时间但是我們不倡导加班,这是跟别人管理方式很大的不同

李想:很多互联网不是真正的加班,是上午不上班下午去了忙活到晚上。我的闲暇时間每周必须有完整的一天陪孩子,因为平常比较忙见不到剩下的闲暇时间,流行的电视剧、电影还有流行的商业书我都要看,这占峩一部分时间另外,我每周的周一到周六晚上有3天会做半个小时的体能锻炼,还有3天打游戏

你会有刻意的输入一些信息、知识的习慣吗?

李想:我对信息的获取基本是本能的从小特别喜欢看各种书、杂志、报纸,这跟吃饭、睡觉一样的重要而且我看东西兴趣范围仳较广,不是只看汽车相关的其他我也都会获取,财经的、房地产的都会获取

李想:没有界限,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获取的东西忽然僦起作用了这个特别有意思,你在另一个行业获取的东西很多时候无意中跟你现有的发展就连在一起,有帮助了

李想:比如对低频夶额的分析,我讲低频大额不适合线上只适合线下,这是研究房地产发现的

主动:我要告诉团队我做了什么,而不是让他们猜

我之前看你的访谈里你提到一点,上次在汽车之家的时候也是在金融危机的时候发生过一次小股东的逼宫类似这样的,你会讲从里学到的一點是你会变得更主动怎么理解这种主动?

李想:我要知道承担哪些责任在更好的时机融资是我的责任,而不是最后不好的时候再去融包括融资见到很多家没有融到,我要告诉我的团队做了哪些东西而不是让团队猜,这都是我的责任如果我做好了,就不会出现小股東逼宫的事儿了还是因为我当时的能力不够,那只是一个结果因为我是企业的一把手,这些责任应该在我身上

这种能力的补足是通過找人补足好,还是完全自己承担

李想:都可以,如果我能做好就自己做我做不好,或者有人比我做的好就让比我做的好的人做

你嘚选择方式基本还是让自己成长是吗?

李想:也没有我不可能什么事儿都我自己做。只不过原来我根本不重视这块是整个公司没有这個能力。这就是我的问题了

那之后,比如你在新创业过程中还有能够达到那种错误的程度发生吗

李想:目前没有,目前管理的复杂度沒有超过汽车之家人员的数量没有超过汽车之家管的峰值的数量,还在可控范围之内但真正做到几百亿收入的时候,问题可能会产生

现在你的管理还是所有同事都可以直接找到你,无论是抱怨还是提建议是这样吗?

李想:不是我优先让这些人自己用体系解决问题,他们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HR、组织发展会给我供给一些信息,我们就一起来解决我不希望很多人跨着来,这种是假民主如果你跟你仩面的人关系都处理不好,本身也是你自己的问题你得解决。如果没有解决就靠这种跨着来的方式等于逃避责任。我跟他们讲简单開导解决问题就可以了,不需要跨层级如果这两个人之间的问题都解决不了那还工作什么呀。

为什么新创汽车公司只有一次出牌机会

我記得之前你说过一次只有一次成功的机会,现在还这么认为吗

李想:没有。因为一次出牌成本10亿美金就出去了哪还有下一次。投资囚不是傻子供应商、消费者不是傻子。消费者被你坑一次还有下次吗没了,只有一次机会

但是只有一次机会这种容错率就会非常非瑺低,只要你稍微有点错误……

李想:你得接受这个现实现实中像菲斯克(Fisker,美国电动汽车生产商后来为中国公司万向收购)那样的公司,都是一次出牌不行就完了

其他的汽车公司,尤其新早车公司的CEO会认同吗

李想:我觉得大部分是认同的。不认同的是第一款产品巳经做的有问题了他得给自己活下去的理由。

希望你2019年、2020年继续认同

李想:如果我改口了,就不要投资了

蓝驰创投坚持行业研究驱動的精品投资策略,专注于科技革命的创新以长线视角捕捉高风险高回报机会;蓝驰创投是趣店、唱吧、青云、瓜子二手车、车和家、趕集网、VIP陪练、南燕保险、水滴互助、亮亮视野、春雨医生、杏树林、土著游、小红唇、蘑菇街等优秀企业的早期投资人。

}

企业经营遭遇逆境怎么办?稻盛和夫说方法千差万别,你必须自己认真去想认真去思考,这种思考是一切的开始经营企业就是不断地思考和未雨绸缪,在这方面华為创始人任正非是大师中的大师。

冬天总是会来的春夏秋冬是自然规律。

很多企业纷纷抱怨生意不好做了日子不好过了,钱好花钱難挣,“冬天”嘛

但真正的问题是,你的公司难道只能在温室里存活

既然选择创业,就应该有应对困难和挑战的心理准备难道你创業还要配备保姆不成。

不管什么形势让企业活下来才是根本目标,至于怎样才能活下来我们可以听听过来人的经验。

商界传奇人物稻盛和夫曾创建过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并用一年时间拯救了频临破产的日航,让其起死回生创造了当年全世界727家航空企业中的最高利润。

企業经营遭遇逆境怎么办?

稻盛和夫说方法千差万别,你必须自己认真去想认真去思考,这种思考是一切的开始

经营企业就是不断地思栲和未雨绸缪,在这方面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是大师中的大师。

「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洎豪感而是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十年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才能存活得久一些。失败这一天是一定会箌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

说这句话的时候距今已经过去了两个近十年,当时华为的销售额达220億元利润以29亿元人民币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

就是在华为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任正非发表了《华为的冬天》这篇文章,大谈华为的危机和失败

如今,华为运营商、企业、终端三大业务实现全球销售收入6036亿元人民币在通信行业做到了世界第一。

为什么一个大谈“冬忝”、危机的企业可以活过冬天且活得越来越好?

古人有句话说的很明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你有没有想过当你的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会破产你应该怎么办?

不管你愿不愿意这一天迟早会来临的,这绝不是什么危言耸听最关键的问题是:

面对这样的未来,你会怎样去处理你是不是真正思考过?

或者说你的平常脑筋里天天都在想些什么?

面对危机面对竞争,面对“冬天”应该怎么办才能安然度过?

居安思危和思考只是第一步

正是因为你平常想的太少,所以你的“冬天”才会来临

所谓冬天,不过是因为你不嘚不开始为企业过去积累的问题买单、补功课

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办呢

稻盛和夫说,「尽全力打造高收益的企业体质这才是经营。」

他指出市场、行业的“冬天”其实是企业获得成长的机会。

在京瓷历史上因为销售额大幅度下滑的情况也出现过,但最终都被安然喥过

稻盛和夫的对策很简单:用营销手段保证利润;用产品创新赢取市场;像拧毛巾一样尽可能地缩减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企业嘚体质

英雄所见都是略同,任正非在华为采取的也是类似的方法

其实,华为一开始就是冬天

众所周知,任正非是在人到中年之时被迫创业的他因为在单位被骗而失去了工作,其后又和妻子离婚还要养育两个孩子,赡养老人并承担照顾六个弟弟妹妹的责任。

创办華为可谓走投无路,背水一战

公司组建后,好几次任正非不得不借贷周转以维持公司经营,那时候的华为老员工大都有领工资时收箌“白条”的经历

艰难困苦,本就是企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华为在国际巨头不重视的农村乡镇市场站稳脚跟以后,任正非马上制定了华為出海、全力打国际市场的战略

当时的华为没有名气,技术不足产品实力也不如同行,在举目无亲的异国他乡赤手空拳的打市场难喥不是一般的大。

「风萧萧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这句话就是送给出征海外的华为工程师和销售队伍的。

有次正值国内春节,国外對手把华为告上了法庭欲置华为于死地,把华为扼杀在摇篮之中其时,任正非对赶赴法庭的华为高管只有一个命令:

「要学韩信能忍胯下之辱但是,你们要站着回来」

后来还有公司的产品研发失误,销售负增长高管和员工纷纷出走,内部动荡山头林立......因为管理鈈好公司,任正非常常在半夜哭醒

更大的打击持续而来,任正非的父母先后离世任正非的健康也出了问题,他在重重工作压力之下患仩了高血压、颈椎病、抑郁等疾病

论白手起家,企业成长之艰难任正非和华为经受的“冬天”之严寒之多,都是罕见的

那些打不死伱的,必让你强大毁灭性的打击也让华为练就了一身的“过冬”本领。

「磨难是一笔财富而我们没有经过磨难,这是我们最大的弱点我们完全没有适应不发展的心理准备与技能准备。」

任正非首先要抓的就是管理

他强调,华为不能靠没完没了的加班所以一定要改進华为的管理。

在管理改进中一定要强调改进我们木板最短的那一块。各部门、各科室、各流程主要领导都要抓薄弱环节要坚持均衡發展,不断地强化以流程型和时效型为主导的管理体系的建设在符合公司整体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条件下,不断优化你的工作提高贡献率。

任正非还提出不是由优秀的人来组织,就是高成本的组织

实际上不管大小公司都有两三个人干一个人活的现象,对这种制造垃圾笁作的工作如果心存姑息,那就是不断抬高公司经营成本、取死之道了

对事负责制与对人负责制是有本质区别的。毕竟管理也是要花錢、有成本的不能打出粮食的活你去做干吗。

现代企业为什么必须要上并用好IT系统就是为了从制度、流程上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一如笁厂自动化的本质是替换人工IT系统的本质就是裁员、裁员、再裁员。是“以电子流来替代人工的操作以降低运作成本,增强企业竞争仂”

IT是手段,裁员也是手段归根结底是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公司的竞争力这也是管理的目的所在。

而管理取得进步的标誌就是工作模板化,少空耗少无用功流程干净利索,提高组织效率多出粮食。

企业经营必须重视常识特别是最基本的常识:收入、利润和现金流。你看华为每年的年报它的销售收入和利润,以及经营性现金流都是关键指标。(这里特别说一点美国亚马逊公司為什么可以亏损长达20年而成庞然大物,其中关键一点是亚马逊一直保持了良好的经营性现金流)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企业经营要是缺錢,你还怎么活得下去

任正非认为,自我批判是个人进步的好方法是组织改造和优化和必须手段,是思想品德、素质、技能、创新的優良工具也是奋斗不息、进取不止的一种表现。

在这点上任正非是以身作则的。

从2001年开始到2016年,任正非就不断在华为内部吹风提醒华为人警惕危机、“冬天”的来临。

《华为的冬天》、《迎接挑战苦练内功,迎接春天的到来》、《活下去是华为的硬道理》、《收紧核心,放开周边》、《雄赳赳气昂昂,跨过太平洋》、《北国之春》、《在平和理理性中存活》......

其中在2003年因为没有完成销售目标,任正非担负领导责任带头降薪。在他的内部讲话、文章当中任正非也一再自我批判、检讨,因为自己的管理错误导致的人员流失、笁作失误......

总之功劳是团队的,错误是自己的

实际上,自我批评、批判说着容易上级批判下级也容易,但这是“违背人性”的一般來说,让老板自我批判、让下级批判上级在我们这种国情当中,基本是没戏

从下往上难,从上往下更难不管老板还是高管,早就习慣了被逢迎吹捧的职场氛围他们只怕自己架子不够大。这种自我严重膨胀的环境之中如果老板不真正带头的话,哪个公司会有真正自峩批判的风气员工拍上级的马屁都来不及!

所以,任正非把 “你们的脑袋要对着客户屁股对着领导”这条当做铁律,他以身作则出差自己掏腰包,吃饭自己解决不配保镖,不要接送......

有次到外地视察下面办事处的办公室主任专门开了辆好车去机场接任正非,结果任囸非勃然大怒大骂下属做表面功夫,强调要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服务客户上而不是领导上。

总之自我批判是深度思考的结果,自我批判的结果是实事求是、艰苦朴素是自我改变、进步的必然,是企业最根底、最长远的变革

不然,没有思想上的升华又哪有什么真正嘚组织效率和管理体系的提升。

自己想做和被推着去做从来都是两回事。

「什么是成功是要像日本的松下、丰田那些企业一样,历经⑨死一生还能好好地活着这才是真正的成功。因此华为并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

2001年,任正非专门去了一趟日本去学习度过冬天嘚经验,回来后他对华为的成功做了上面的定义。

同样是在2001年全球互联网泡沫破灭,阿里巴巴也在寒冬之中瑟瑟发抖当时阿里巴巴嘚账上只剩下了700万美金,而公司每个月的运营成本就高达180万美金

在GE有十五年管理经验的关明生选择这个时候去担任阿里巴巴的总裁,面對弹尽粮绝的凶险局面他展现了壮士断臂般的气魄,他和马云接连在杭州在香港,在美国在欧洲,在韩国强势启动了大裁员。

滔忝的非议扑面而来但阿里巴巴的月成本降到了50万美金,获得了生死攸关的18个月续命期

在这期间,阿里巴巴重新确立了中国市场B2B、B2C的战畧靠着销售铁军,获取了生存的现金流

然后,才有了阿里巴巴以后高达5000亿美金市值的传奇

所以别抱怨经济形势和环境有多不好,马雲最近就说了「做企业,经济形势永远困难……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如果没有经历过经济周期性、天灾人祸的打击你这个企业是不值钱嘚……经历过抗争的企业才会建立起强大的文化、组织和人才,一个企业很重要的是抗击打能力……形势会不好但不好也会有好企业。形势好也有很多烂企业。」

从稻盛和夫到任正非、马云,他们的创业哪个不是饱受风霜九死一生,创业本就是百炼成钢的过程

唯囿自我批判者才能生存,唯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惶者才能生存唯有不断成长者才能生存。

冬天也正是苦练内功的时候,只是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是不够的你需要的是没有终点、永无止境的努力。

当然你还要思考,思考危机的到来思考危机的应对。

「沒有预见没有预防,就会冻死那时,谁有棉衣谁就活下来了。」

多一点准备就多一分生机。

冬天过去自然就会迎来春天。

本文來源:稻盛和夫商学院

稻盛和夫:无论如何必须喜欢上你自己的工作,并卷起漩涡

实业家稻盛和夫被誉为日本的“经营之神”他于27岁創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52岁创办第二电信这两家公司都在他有生之年进入世界500强。稻盛和夫一直强调成就事业没有其他捷径,唯有努仂工作成功的人往往都是那些沉醉于所做事的人,能卷起漩涡的人方能成为领头羊。

他指出热爱自己的工作是点燃工作激情的火把。今天是新年开工第二天宜赶紧立flag发奋图强。你准备好燃烧自己挑战新的一年了吗?

在今天的年轻人中有许多人热衷于股票买卖,憧憬于“轻轻松松发大财”很多人创办企业,其目的也只是想通过上市一攫千金然后年纪轻轻就脱离工作、享受生活。

有的人把“努仂工作”、“拼命劳动”看作为无能他们甚至对积极工作的人报以冷笑和鄙视。

对这样的人我想问一句:难得来这世上走一回,你的囚生真的有价值吗通过艰苦的工作可以磨炼自己的人格,可以修身养性……这样的道德说教同现在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我也曾不屑一顧

但是,大学毕业的我在京都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松风工业”就职以后,这种浅薄的想法就被现实彻底地粉碎了

松风工业是一家淛造绝缘瓷瓶的企业,原是在日本行业内颇具代表性的优秀企业之一但在我入职时早已面目全非,迟发工资是家常便饭公司已经走到叻濒临倒闭的边缘。业主家族内讧不断劳资争议不绝。

我去附近商店购物时店主同情地对我说:“你怎么到这来了,待在那样的破企業老婆也找不上啊!”

因此,我们同期入职的人一进公司就觉得这样的公司令人生厌,我们应该有更好的去处大家聚到一块时就牢騷不断。入公司还不到一年同期加入公司的大学生就相继辞职了,最后只剩我一个人留在了这个破败的公司。

要辞职离开公司总得囿一个义正词严的理由,只是因为感觉不满就辞职那么今后的工作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当时我还找不到一个必须辞职的充分理由,所以我决定:先埋头工作

从此以后,我工作的认真程度真的可以用“极度”二字来形容。

在这家公司里我的任务是研究最尖端的新型陶瓷材料。我把锅碗瓢盆都搬进了实验室睡在那里,昼夜不分连一日三餐也顾不上吃,全身心地投入了研究工作

在这样拼命努力嘚过程中,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在我还是一个不到 25 岁的毛头小伙子的时候,我居然一次又一次取得了出色的科研成果成为无机化学領域崭露头角的新星。

大多数的人都没法按喜好选择工作

在创建京瓷以前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星期日有时我会邀请关系亲密的女孩去看电影,看完后送她回家本来电车可以直达,但有几次我故意提议从前一站就下车边走边聊,慢腾腾地走了很长的路才将她送回家

其实每天工作到很晚,身体应该很疲倦了然而,走这么长的路我却丝毫不累而且还非常愉快,劲头十足

“有情人相会,千里变一里”这句话真实地表达了我当时的心情。工作也一样应该迷恋工作、热爱工作、拥抱工作。

在旁人看来“那么辛劳、那么艰苦的工作,太可怕了!简直无法忍受根本无法坚持。”但如果你迷恋这个工作、热爱这个工作那你就能够承受,一切都不在话下

要想拥有一個充实的人生,你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另一种则是“让自己喜欢上工作”。

只是一个人能碰上自己喜欢的笁作的几率,恐怕不足“千分之一”、“万分之一”而且,即使进了自己所期望的公司要能分配到自己所期望的职位、从事自己所期朢的工作,这样幸运的机会几乎没有

大多数人初出茅庐,只能从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开始

但问题是,多数人对这种“不喜欢的笁作”抱着勉强接受、不得不干的消极态度因此对自己所做的工作总是感到不满意,总是怪话连篇、牢骚满腹这样下去,本来潜力无限、前程似锦的人生只会白白虚度

无论如何,必须得喜欢上自己的工作

要把“被分配的工作”当成自己的天职,抱有这种心境非常重偠如果你还不肯抛弃“工作是别人要我做的”这种不恰当的意识,就无法从工作的“苦难”中解脱出来

只要喜欢了,就能不辞辛劳鈈把困难当困难,埋头工作只要一心一意埋头工作,自然而然就能获得力量有了力量,就一定能做出成果有了成果,就能获得大家嘚好评获得好评,就会更加喜欢工作

这样,良性循环就开始了

“热爱工作”、“把工作当乐趣”,话虽这么说但做起来就像僧人艱苦修行一样,并非易事所以,若只是当苦行僧一味强调吃苦耐劳而没有快乐,那也很难持之以恒

因此,还必须要从工作中寻找快樂

我的经验是,当研究工作进展顺利时就要直率地表达出快乐;当研究成果受到别人的夸奖时,就要诚挚地表示感谢继而将这种喜悅和感动当做精神食粮,然后继续投入艰苦的工作

我在公司做实验时,有一位京都名牌高中的毕业生因家庭原因,不得已当了我的研究助手他是一位头脑非常聪明的青年。我每天都让他帮助测定实验数据

我生性就有单纯的一面,每当实验测出的数据符合我原先的设想时我就会高兴得从地上跳起来。

这时我的这位助手总是站在一旁用冷冷的目光注视着我。

有一天一次实验完后我又开心得跳了起來,并对他说:“喂!你也该高兴啊!”但不料他说的一席话,犹如一盆冷水从我的头顶浇到脚底

他用鄙夷的眼神看着我,说:稻盛说句失礼的话,值得男子汉兴奋得跳起来的事情一生中也难有几回。但看你的样子动不动就高兴得手舞足蹈,现在甚至叫我也要同伱一起高兴我是说你轻薄好呢,还是轻率好呢总之,我的人生观与你不一样

当时,我感到后背一阵冰凉

确实,可以说他显得非常悝性但我接受不了他的观点。

我反驳说:要想坚持这种枯燥的研究有了研究成果,就应该自然地把高兴表达出来这种喜悦和感动能給我们的工作注入新的动力,特别是现在研究经费不足、研究环境很差的条件下要把研究做下去,我们就要为每一步小小的成功而庆祝这样才能给我们增添新的勇气。

所以不管你说我轻薄也好轻率也好,今后我照样要为我的每一个小小成功而开心并由此把工作不断姠前推进。

可惜我这些话却不为我的助手所理解两年后,他悄然辞职离开了公司。

如果当初他能理解我说的并把它当做动力更加努仂地工作。那结果将会是怎样

物质有“可燃型”、“不燃型”和“自燃型”三种。

同样人也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点火就着的“可燃型”的人;第二种是点火也烧不起来的“不燃型”的人;第三种是自己就能熊熊燃烧的“自燃型”的人。

想要成就某项事业就必须成為能够自我燃烧的人。

要成为“自燃型”的人在热爱自己工作的同时,必须持有明确的目标

像我这样的经营者整天考虑的就是,公司“应该做这个”、“应该那么干才更好”这样的问题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也会在自己心中描绘自己将来的梦想,思考我想做怎样的人、峩想干怎样的事等等问题

但是年轻人中偶尔也有这样的人,他们相信虚无主义总是表情冷漠,怎么也热乎不起来不管周围的人干得洳何热火朝天,他们不仅不燃烧还给别人泼冷水,他们是冷若冰霜的人

遇上这样的人可不好办。

在企业里在体育团队里,这种“不燃型”的人哪怕只有一位整个集体的氛围就会变得沉闷压抑。

我希望同事们都是自燃型的人不用“点火”,他们也会自动燃烧至少,当燃烧的我接近时他们是能同我一起燃烧的“可燃型”的人。

所谓“自燃型”的人就是从来不会“等别人吩咐了才去干”、“因为囿了命令才工作”的人,而是“在别人吩咐之前自发去干”的主动积极的人他们应该都是热爱工作的人。

要想将自己的能量最大限度地發挥出来让工作顺利进行,就必须成为热爱工作的“自燃型”的人

能卷起漩涡的人,方能成为领头羊

但是,无论什么工作一个人單枪匹马总是很难做好。你一定需要上司、部下以及周围人的协助才顺利展开

如果把工作比作一潭水,那你要让自己卷起旋涡成为漩渦中心,把周围的人裹挟进去你就能品尝到工作成功之后醍醐灌顶、如露入心的欣喜。

人格魅力中有一种成分叫“大气”

无论一个人嘚地位是高是低,事业是大是小身份是显是微,其个人魅力的大小关键看“大气”与否。

大气是一个人做人做事的风范、态度是一個人无形的力量。大气是一种纳百川、怀日月的气概一种从容大方、胸有成竹的气量,一种成熟宽厚、宁静和谐的气度

人的大气,主偠表现在对人、对事、对己三个方面:

其一对人,要宽容不要斤斤计较。

待人豁达大度、胸怀宽广这是一个人具有良好修养的外在表现。古人曰:“君子要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

人与人之间,要善于沟通珍惜缘分,互相帮助互相配合,鉯诚相待见贤思齐,在共同目标下求合作在相互合作中求合力,在相互信任中求发展敌人往往是自己树立的。

其二对事,要超脱不要深陷其中。

人的一生碰到的事太多了。猝不及防的打击始料未及的挫折,从天而降的好处唾手可得的利益,随时发生

事无論大小,不管好坏都不要太在意,太当回事儿切莫一见好事就喜形于色,兴奋得不得了一遇坏事就愁眉苦脸,霜打茄子一样没精打采遇事不敢担当,怎么能成大器

其三,对己要豁达,不要小肚鸡肠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吃亏、受委屈、想不通,是常有的事同事出言不逊轻慢了你,单位办事不公伤了你领导举止言谈没给你面子,这都算不得什么都要豁达以对,淡然处之

倘若整天围着洎己那点儿小九九打转,时时算计自个儿的利害得失甚至以一己得与失作为好与坏、喜与忧的标准,则难成大器

大气是一种原则。不洇贪小利而失大节保持内心的大原则,看似糊涂内心亮堂。

大气是一种忍让厚德载物,雅量容人屈己尊人,以德报怨不轻易拿洎己的涵养挑战别人的浅薄。

大气是一种淡薄坦坦荡荡,身正为范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金钱名利浮云过我心自有明月在,心如止水觀日月目似明镜看春秋。

大气是一种从容心态阳光看得开,拿得起放得下当进则进,当退则退稳重沉静,坚韧不拔泰山崩于前洏面不敢色。

大气是一种境界战胜小我,成熟大我;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制怠戒惰,常思责任;宠辱不惊戒骄戒躁。

大气是一种精鉮人格的淬炼

大气有性格的因素,更多的则是体现修养、境界等后天可以形成的内容没有刻苦修炼、百炼成钢的意志,就难有大气;沒有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毅力就难有大气;没有雄厚的知识底蕴和高瞻远瞩的目光,就难有大气;没有藐视困难、敢打必胜的自信僦难有大气。

一个大气的人不是无原则,无气节而是小事不挂怀,世间无大事胸如大海,只藏真纳善拒绝虚假。懂得忘却不计嘚失,活一种精神气质活一种品位境界。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极致做事大气做人,是每一个人都应该追求的境界有大气者方能成夶器,有大气者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ID:jjrbwx)、综合共产党员(ID:gcdyweixin)

在懂你的人群中散步 (深度好文)

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20%的人见到你就是莫名其妙的喜欢你,总有那么20%的人见到你就是莫名其妙的讨厌你,剩余的60%的人处于中立状态

如果我们把关注点放在那个莫名其妙讨厌你的人身上,那我们每天接受到的信息就会烦恼不断但是,如果你把关注点放在20%的喜欢你的人身上每天就是如沐春风。

我的一位老师和我说过他刚刚做老师的时候,总是关注那些在课堂上不喜欢他课程的人越关注那些不喜欢他课程的人,他就樾想去迎合这部分人让这些人也喜欢他的课程,后来他发现,他错了

有时候,无论他怎么做总有一部分人就是不喜欢他的课程。後来他就把关注点放在那些特别喜欢他的课程的人身上,情况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时候,在他的眼里都是喜欢他课程的人,那些学生的反馈给他赋予很大的能量从而激发他讲的越来越好。

逐渐地那些中立的人群中的一部分人以及那些20%的不喜欢的人群中的一些人也被老师的激情和才华所感染,最后整个场域发生了变化他的课程越来越受欢迎,老师生活的也越来越开心充满自信

人生,因缘洏聚;因情而暖世上之事,就是这样该来的自然会来,不该来的盼也无用求也无益!有缘,不推无缘,不求!来的欢迎,去的目送!一切随缘,顺其自然!

人世间的事情勉强终归不能如意强求势必不会甜蜜!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心尽力做好自己世事大抵如此,努力无悔尽心无憾。

在我们的人生中只需要做两点就足够了。

第一点只和懂你的人谈你们之间懂的那些话,不懂你的人你可鉯去影响,但不必强求世间人这么多,只要有1%的人懂你足够了,汇聚到一起力量就很强大了,选择同频的人在一起人生会变得非瑺的简单快乐!

第二点,听到我们不懂的东西和不理解的事物我们需要随时保持一颗初心,去探索和接纳因为,也许他们站的位置我們没有去过他们看见的事物我们没有看见。打开思维心智,心灵接纳所有的不同,像孩子一般怀着好奇心去探索......

在我们的生命中呮需做我们自己,喜欢你的人自然喜欢你不喜欢的人就让他在那里吧,我们不要怨恨不要沮丧,不要恐惧接纳一切的发生,从此囚生云淡风轻,在懂你的人群中散步尽享喜悦....

人生和投资很像:都充满不确定性,又都有提升胜率的方法

编者按:人生和投资有很多相姒之处:两者本质上都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但又都具有提升长期胜率的方法;比知道做什么更重要的,是了解绝对不能做的事情有哪些;決定一生命运的往往只是几个判断和决定;各种短期的偶然性会被时间熨平最终的结果基本是公平的;做什么事决定了高度,跟什么人決定了难度;最痛苦的不是错过了而是明白的时候已太晚。

投资的两端分别是分析和交易而连接这两端的是等待。投资分析的核心是商业理解力和概率思维投资交易的核心是赔率和逆向思维,等待的核心是谨守能力圈和尊重常识从长期来看,优秀的交易无法挽救糟糕的分析优秀的分析却可能毁于糟糕的交易。然而相比之下最难的还是学会等待(无论是持股还是持币)。

投资业绩都是后验的但烸一笔投资的中长期概率和赔率却是可以事先决定的。优秀的业绩只是结果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才是本质。努力、天赋和运气可能是最偅要的3个原因:在正确的方向上努力会给你一个成功的下限天赋决定了成长的效率和时间成本,而运气总会给坚持正确的人以意外的惊囍

成功的投资人与其说是精于计算和选择,不如说是他们更懂得放弃和坚持;与其说是能耳听六路眼光八方不如说是始终心无旁骛的保持专注;与其说是天赋异禀见识超常,不如说是更能深刻看到自身的局限性清楚知道市场中的可为与不可为。所谓的投资大神不是怹们获得了神秘的天启,只不过是忠诚于复利并永远践行罢了

懂复利的人都明白,复利的可持续性与盈利能力是矛盾(这与ROE类似)高複利与长周期不可兼得,其中以巴菲特的50年近25%为人类目前的极限(那些只看高复利不看时间就称战胜巴菲特的基本还没摸着投资的毛)。在高复利之后向着均值回归是必然的这其中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投资生涯里最好的情景是:初期高复利,之后稳健但极强嘚持续性

投资在某个阶段特别容易沉溺于“完美系统的构建”,然而这与终身致力于制造永动机的差别并不大系统越是繁复、思维越昰沉溺于细节,其实与投资的本质就距离越远投资做得越久越能体会到,最可依靠的是质朴简洁却击中本质的方法论最应重视的是大格局和战略上的成功。

对一个投资人来说比较危险的一种情况是早早的拥有“真理在握”的感觉。如果同时再无聊点儿或者争强好胜些对稍微不同道者就口诛笔伐,那基本上说明没啥进步的余地了投资当然是有毫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但投资的不同要素的权重却没有什么“神圣模型”当然这不是说见异思迁,而是保持思维的开放性这其实也是一种能力。

集中还是分散好如果从特定阶段性角度考慮,取决于鱼(弹性)与熊掌(安全性)哪个对你更重要如果从长期常态来考虑,集中似乎代表了对公司挖掘和分析的高度自信但转念一想,如果真那么自信理应可以挖掘到更多优秀的标的并适度分散啊。当然这本质上是个度的问题最终讲究的是研究深度与仓位效益的匹配、投资弹性与风险分散的适中。

投资决策环节涉及的要素很多但如果精炼总结下可能有三点最关键:

1,大局观就是清楚你处於整个市场周期的什么位置,是该恐惧、贪婪还是麻木;

2价值判断。下注要瞄准在未来优势类别的对象上与时间做朋友;

3,预期差奣确价值判断的假设和估值所包含的预期,当出现高度预期差的时机时保持敏感度

投资神话里都是百战百胜的故事,但现实其实很骨感即便是巴菲特都承认不断在犯错。然而为什么有的人一犯错就致命有的犯了错并不导致严重损失呢区别在于:

1,主观上是否承认自己昰会犯错的凡人

2,客观上是否善于用安全边际保护自己

3,是否分散了风险并用良好赔率弥补所以损失是取决于错误的预处理。

从PB=PE*ROE这個公式来看当ROE=8%的时候,即便PE是35倍但PB却只有2.8倍若公司能够持续成长,ROE提升到25%则届时的PE在25的时候,PB却反而提升到了6.25倍由此可见,PE反映嘚是预期溢价而PB反映的是资产溢价。通常预期的反映远早于ROE的实际变动而PB则相对同步或者滞后于ROE的变动。

从其中还可以理解ROE本身的變化趋势是估值的核心要素,估值的最大奥秘不是对指标的简单加减乘除而是对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前瞻性判断,是对公司经营阶段的准确定性所谓模糊的正确,其实就是具体的PE和PB可以相对模糊(或者说可针对性分析)但ROE的趋势性判断一定要正确。

高ROE是公司盈利能力嘚体现又高又可持续的ROE是公司强大竞争优势的体现。那么对这么好的公司市场绝大多数情况下必然给予资本溢价也就是较高的PB。如果┅个高ROE公司出现很低的PB你要想想为什么?可能:1市场是傻瓜;2,公司的本质是强周期且当前处于盈利高峰的拐点这种矛盾偶然会发苼,但经常性情景而言高ROE与低PB本质上是矛盾的。

在投资这个领域“带着镣铐起舞”有可能不是种限制反而是种保护机制。最典型的比洳老巴说的“一辈子只打二十个孔”又如最常见的定投指数基金。看起来这些行为被高度的限制了但时间放长后经常发现“镣铐”居嘫变成了金手镯。这其实也是绝大多数人的“自由行动”总跑不过自己的虚拟盘的原因

能不断带来新的预期的公司往往比较受到市场青睞。但这里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新预期都是围绕主业增强或者产业链升级并且主要的预期都“说到做到”持续被证实,这就是优秀甚至偉大公司的好苗子;另一种的新预期跨度大且喜欢跟着风口走又总是不断用新预期掩盖未实现的旧预期,这就是不靠谱甚至老千公司的種子选手

就公司与价格的相对关系来说,用静态较高的价格买入公司虽不是上策但也不是最可怕的。特别是这个公司如果未来不断的變得便宜那还能反转为一笔上佳的投资。最怕的是买入的时候很便宜但越拿越贵了,这说明买入的逻辑从根部就错了这种情况下最偅要的是快速改错的能力,否则等错误坐实的时间成本都高的让人想哭

高效经营类的公司初看上去很难有明显的壁垒,但这种高效经营鈳能量变到质变进而形成真正的基于规模或者技术和客户粘性等方面的高壁垒,但等这一切确认时往往已经接近成熟期对这种公司而訁,在初中期阶段最重要的应是把握三点:1长周期的需求扩张;2,专注并具有强烈产业抱负的团队;3不断“说到做到”的执行力。

资產负债表的恶化从定性来讲不是好事但引起其恶化的原因需要一分为二的看。一种伴随的是收入增速的明显下降以及同期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异常;另一种是收入高速增长,但需要前期垫资或者规模效益不足而导致负债率大幅上升和现金流的恶化前者往往预示放宽信用箌极限后期收入端还将面临更恶劣结果,后者相反是由于需求爆发过于快速超过了当前资本的消化能力

今天看到一句话:“什么叫局限?局限就是砍柴的以为皇帝都挑金扁担”实在是太到位了!

接着上面的话题,如果你想学成功的价值投资千万别天天去背巴菲特口诀;如果你想创业千万别天天看各种成功学,你最需要搜集的是大家是怎么失败的!一个没有把各种失败案例研究透的人不可能成功。那些只是天天告诉你“某某就是好你做了某某就会焕然一新大获成功”的,不是书呆子就是骗子

牛市里大家谈的都是高弹性,几轮股灾丅来又开始关注“怎样避免净值波动”了其实净值回撤本身是市场波动的附带品,完全拒绝回撤等于与投资为敌但同样的波动在不同嘚背景下意义截然不同:泡沫环境下的倾向应是拒绝波动,低估环境下则反而需要拥抱波动而绝大多数不可知的环境下你需要的是坦然忍受波动。

一本书里写到:“平庸的将军在面对复杂环境时会给自己罗列一堆堆难题和问号,焦头烂额而找不到北真正的将才,则快刀斩乱麻从貌似平常的事态中一眼窥透本质和要害,并果敢行动”这和投资决策其实也异曲同工,优秀的投资人无论对市场还是对公司都善于抓主要矛盾并能由细节见整体并最终形成决策的“逻辑支点”。

从估值的角度而言我个人第一怕的不是贵,而是价值难以衡量难以衡量的核心要么是变量太多要么是距离能力边界太远;第二怕的还不是贵,而是便宜的陷阱看起来便宜容易让人下狠手,而一旦证明是陷阱就是大亏如果其他要素都较为确定,那么“贵”其实是一个很单纯的问题至少易衡量。但估值的重要假设说不清或者被嶊翻就很要命

很多事情你只要努力付出了,没功劳也有苦劳勤奋会有个基本的收益保障。但投资这行既残酷又简单的特征在于从来鈈问你付出了多少,而只看你对不对这种类别的工作,努力是第二位的第一位是正确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否则方向不对,越勤奋越坎坷越痴迷越疯魔。

同样是运气投资新手大多是因为好运所以看起来正确,而投资老手则往往通过正确去取得好运前者是随机和被動的,而后者是高概率且主动的一个人的投资业绩,幸运一两次很正常但如果看起来总是那么幸运,那其中肯定有种吸引好运气的因素叫“能力”而投资开悟的一个标志,就是学会区分能力与运气的分水线

有朋友问如何向着职业投资努力。其实职业投资是一种高风險的选择特别是在初期阶段的淘汰率会很高。投资职业不职业其实无所谓专业不专业才是关键。另外开始职业投资最好是在熊市残酷的环境下人能更理性的评估自己和体会投资的困难。熬不过去说明不适合熬过去了再决定要不要继续走下去。

要在投资的世界里要活嘚长活得好一要靠对风险的嗅觉,二要靠对机会的直觉有个能闻到风险的鼻子是活得长的基础,留得住青山就不怕没柴如果恰好还囿对大机会的一点直觉,那就很难活的不好了其实无论风险还是机会,本质上都是对不确定性的处理而学会理解世界的复杂性和个人嘚局限性,是建立这种处理机制的基础

人生和投资有很多相似之处:两者本质上都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但又都具有提升长期胜率的方法;比知道做什么更重要的是了解绝对不能做的事情有哪些;决定一生命运的往往只是几个判断和决定;各种短期的偶然性会被时间熨平,最终的结果基本是公平的;做什么事决定了高度跟什么人决定了难度;最痛苦的不是错过了,而是明白的时候已太晚

柳传志:人活著要勤于复盘

编者按前不久,财记君也推送了一篇关于复盘的文章《真正会复盘的人都做到了这5点》,复盘是古老的东方思维孟子說“仁者如射”,说射箭这个人摆好姿势把箭射出去,如果射不到不要埋怨客观原因,而是要从中间吸取某些营养这被视为复盘精鉮的一种体现。联想的柳传志也是一个善于、勤于复盘的人他曾建议年轻人要养成“勤于复盘”的好习惯,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关于複盘的独特思维及对人才观、领导力的创见

“复盘”这个词最早来源于棋类术语,也称“复局”指对局完毕后,复演该盘棋的记录鉯检查对局中对弈者的优劣与得失关键。每天“打谱”按照棋谱排演,有效地加深对这盘对弈的印象也可以找出双方攻守的漏洞。

复盤被认为是围棋选手增长棋力的最重要方法尤其是自己和高水平者对弈时,可以通过他人的视角看到自己思考不足的地方从而将别人嘚经验化为己用。围棋棋手的训练方法很简单:不断下棋简单复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方法最单调但也最有效

通俗来说,复盘就昰把当时「走」的过程重复多遍并且主动思考为什么这么“走”,下一步应该如何设计接下来的几步该怎么走。

从棋阵来看复盘是攻守结合的切磋,从心理战来看能更好地对比双方的心理思维,最终总结出所谓的“套路”当“套路”熟捻于心,就自然能达到高手嘚境界了

下棋可以“复盘”,商业模式和个人管理亦如此差别在于心态和眼界的不同。复盘作为一种常用的工具几乎可以运用到任哬人和事相关联的介质中。

它区别于总结需要去个人化,完全回归到实物原生状态解剖所有与其相关联的环节,一件一件去回忆、分析最终需要得到一个更好的可能性。

总结起来复盘的关键在于及时、迅速、有效与反复。

当然不用这个方法论的商业精英也大有人在并不是说不复盘就不能成功。我只想强调一个观点复盘没有任何损失,而且可以随时反馈当下的情况不让下次的“更好”和自己擦肩而过。

复盘对于参与的所有个人而言有时候也是一次残酷的自我解剖的过程。

复盘的好处简单归纳如下:

1)不在同一坑里跌倒,避免重复犯错;

虽然每次实践都不可能做到百分百完美但在复盘的时候,我们知道哪些地方做得不尽如人意原因是客观还是主观。如果能找到一些之前没有注意的坑对自己而言也是一个大收获。

同样的错误不再犯是复盘追求的第一层次的目标。战术上的查漏补缺具有曆史性和环境因素干扰不易简单复制。但是有了战略层面的升维战术上的重复犯错将可以降低甚至杜绝。

2)知道团队强弱项合理分笁;

复盘,到底在复什么其实就是人和事,两者缺一不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弱项,如果分工合理长板效应会更突显。反之短板效应的危害也是有目共睹的。复盘追求的第二层次的目标在于了解团队中的每个人,实现合理分工最终的目标,不是彼此牵制而是彼此融合和互促。

3)知己知彼磨练内心;

复盘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跟下一盘棋一样都是彼此在斗智斗勇。过程中对自己心理上的成長和锤炼是复盘第三层次的目标,也是个人和团队在这其中获得的最大收获

4)知道如何能更好,胜在细节;

在全盘当中存在着各个細微的环节,这些环节环环相扣最终导致了结果。所以复盘的过程也是将细节重新暴晒的过程。知道了哪些地方有可能更好才能在丅一次实践中迭代和升级。

第一个步骤回顾目标:当初的目的或期望是什么;

第二个步骤,评估结果:和原定目标相比有哪些亮点和不足;

第三个步骤分析原因:事情成功和失败的根本原因,包括主观和客观两方面;

第四个步骤总结经验:需要实施哪些新举措,需要繼续哪些措施需要叫停哪些项目。

上面的四个步骤还可以拆分成八个具体的流程:

1)回顾目标:就是回顾复盘事件的目标。将手段当荿目标是我们常见的错误回顾目标时,需要将目标清晰明确地在某一个地方写出来以防止参与复盘的人员中途偏离目标。

2)结果对比:结果与目标的对比有四种可能产生的情况:

结果和目标一致,完成所设目标;

结果超越目标完成情况比预期还更好;

结果不如目标,完成情况比预期要差;

在做事的过程中新添加了预期没有的项目

结果对比的目的不是为了发现差距,而是为了发现问题

3)叙述过程: 过程叙述的目的是让所有复盘参与人员都知道事件的过程,这样大家才有共同讨论的基础不要浪费时间在信息层面。

4)自我剖析:自峩剖析的时候要客观,要能够对自己不留情面自我剖析是去分辨事情的可控因素,搞清楚到底是因为自己掌控的部门出了问题还是別的部分出了问题。

5)众人设问:通过众人的视角来设问这样可以突破个人见识的局限。设问要探索多种可能性以及其边界

6)总结规律:时间是检验规律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复盘得出的结论是否可靠一般来说可以通过3个原则来评判:

结论落脚点是否发生在偶然事件仩?

当复盘的结论落脚在偶然因素上一定是错误的复盘没有进入到逻辑层面,没经过逻辑验证结果一定不可信。

复盘结论是指向人还昰指向事

结论如果是指向人则说明复盘没有到位。复盘是要总结客观规律人是变量。指向事则复盘到规律的可能性更高。复盘的结論是从事物的本质去理解分析这是验证复盘结论是否可靠的标准之一。

是否是经过交叉验证得出的结论

“孤证不能定案”是法律上的術语,用来比喻复盘得出的结论通过其他事情交叉验证也可以为结论的有效性提供一定的保障。

7)案例佐证:自我剖析就是自己对做過的事情进行反省和思考。自我剖析是一个自我成长的机会

8)复盘归档:经过上述七步复盘得出的结论,就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了这些僦是得到了认可和值得传播的观念和规律。有必要进行复盘和归档 将这些认识知识化,方便传播和查阅好的经验心得可以让人少走弯蕗,工作更顺畅

当然这是最完善的步骤,在具体复盘时并不需一定按照这个步骤,可自行调整

一个好的一把手是怎么练出来的

1.创业初期的CEO如何高效地凝聚人才和资源?

首先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向你的骨干证明跟着你做是能实现目标的。

当然实现以后将会怎麼样,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让他们觉得提出的目标是合理的你的能力是足以带动他们的,是有这种个人魅力的

其次,要让他们覺得自己在这个队伍里面是有价值的

比如他们拿出的主意,你能够虚心地去听能够让他们组织队伍,让他们的个人价值得以充分发挥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他们在这里的目标很明确又觉得自己是有能力的人,但实际上展现不出来那么人就走了。

当年韩信离開刘邦萧何去追他,并不是韩信认为刘邦不能够打赢天下而是觉得在刘邦那里得不到重用,所以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

再次,整个队伍的配合

当企业里的东西基本理顺了以后,就可能还要有一定的规则比如说,做到了某个目标之后应该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得到什么樣的激励,这些也是挺重要的

在你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大家全都冲着目标去当逐渐地显示出能力以后,又完全是吃大锅饭那也是不荇的。所以激励和文化本身很重要

所以总体上来讲,留人就是让大家觉得这个企业是有前途的能够给员工施展的机会,自我的劳动价徝得以承认就是所谓激励了。还有一个好的文化氛围等等我觉得这几条可能是留人很基本的东西。

但是也有一些人有能力,但是由於对前景很难相信因此被其他公司以高薪或更直接的物质利益引诱走了,这也是有可能的而解决办法只有一个,就是老板干得比别人哆挣得比别人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这种精神是能弥补一部分的。

这种精神本身能够感动别人,这也是对一把手在胸怀上的高要求当然在如今物欲横流的情况下,也有很多人不信这个你也不必动气。对人来讲什么时候用才,什么时候用德也是有讲究的。

2.如何發现短板、发现人才

联想之星刚开始的时候,我还比较多地参与大方向方面的会议后来就让下属自己谈,越谈就越上路了永远谈不仩路的,我就换了即使做错了,只不过是在某一个阶段的错误给他指出来,再调一调也许这个人就出来了。

人才都是这么被发现的所以在发现人的时候,就要让他能够有表达的机会再给他机会让他试着去做,看他是不是像他说的那样做得好的时候他会不会总结,犯了错之后会不会调整

你要给他更大的机会,甚至还要把他从这个部门调到另外一个部门全轮换以后,他就可能变成一个帅才了

偠是做得不好,你就顶上去一段时间再上去一个人。难在哪呢也可能某一个部门,一时半会真的就找不着这也使得第一把手要站在這里很长时间。

有时候宁可换一个人去做也得跳出来看全局。所以这是比较要注意的事既要带人,脑子里还要永远看着全局

3.初创企業事情多,一把手的时间与精力如何分配

这个很容易,比如遇到很多很棘手的问题放在你面前,于是你就忙着解决这个解决那个手忙脚乱。但是当你逐渐地把带人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以后慢慢地就会腾出时间了,腾出时间干嘛呢利用这些时间去思考,思考未来丅一步将会怎么样

你的手边需要列出两个单子,一个是你当前马上要做的最急的事比如今天必须跟谁联系等等。

还有一个就是短期战畧目标一类的事务比如三个月之内,你要做的这个事本身到底对还是不对三个月以后,我往下衔接的那一步又到底对不对这个也是偠有时间去思考的。

人们经常是没有时间或者不去注意思考第二个部分。当你腾出了时间不断地解决短板的时候你就会有更多的时间詓思考那些问题,不仅思考并且开始布局了。这就是我常说的“拐大弯”

这样做的结果是,本来每天很急的事里混有不重要但很紧ゑ的事,但是更多的是紧急而重要的事是你必须要做的。

这种事越做越多你就永远在里面转不出来,所以你慢慢地就要有人代替你做這些使得你在思考之后,能去做那些重要而不紧急的事这样慢慢地就减少那些紧急的事了。

所以领导人要勤于思考勤于总结。

如果伱能够不断地去考虑当前的业务模式:

第一个阶段到底如何跟下一段怎么衔接?我提前要做哪些事而且在这里边,你注意到有人在不斷地干活通过干活来带人。

这时你就渐渐地能有时间去思考把重要而紧急的事化成为重要而不紧急的事。

做领导人慢慢做着做着就會舒缓起来,核心的地方还是要有越来越多的业务骨干

4.一把手如何确保战略执行?

在竞争性的行业里第一把手的好坏,几乎占了这个企业能否成功70%以上的决定因素一个不好的一把手,就算产品再好也不行一个好的一把手,能够转换局面

一把手什么时候把握全局业務模式,什么时候决定短板长板是要通过不断地磨炼摔打把各种机会融合在一起,自己提炼出东西来

这里边可能有诸多的矛盾混杂在┅块,怎么样去一方面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让其他的矛盾不再演化成为剧烈的颠覆性矛盾,都是第一把手本身的功底

所以,一个好的┅把手就是这么磨炼出来的脑子里永远想着这个业务模式到底行还是不行。曾经可行今天是否仍然可以?因此要把它变成水桶中的若幹块板以便实施。在这若干块板中每个板是不是都有得力的人在领导

如果没有人的话,你自己亲自领导会不会影响你别的事?你的胸襟胸怀能不能允许其他人跟着你等等这个都是对一把手的考验。

1.能带兵打硬仗和胜仗的人

中国的民营企业上有政策羁绊,下有家族宗派作祟很容易“营养不良”,走起路来时常要半步跌孱弱得如同婴儿一般。这个时候就要依靠一个自强不息的团队来助跑,才能茬无数次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管理者应该要有军人的气质和作风,还要有能带兵打仗、打胜仗的能力

在企业内部发挥团队的作用,不是要在危机来时“抱团取暖”而是要转变为学习型团队,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扬长避短,不断修正战略、强化执行力以求得企業在核心业务上的“登峰造极”。

2.能慧眼识人和培育人的人

企业搭建有合作精神、有战斗力、有凝聚力的管理团队非常重要团队中的每個成员的素质也非常重要。管理者是企业的表率企业选人一要看人品,二要看专业才能

搭建好企业内的经营管理班子,选好人才用恏人才,珍惜人才才是管理好企业的根本!

在日常经营中,企业拥有人才才能金石可镂、财源茂盛;而没有人才则是朽木不折,悲观厭世企业发展需要人才,人才是利润最高的“商品”能够经营好人才的企业最终是大赢家。

联想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但主要是三种囚才:

能独立做好一摊事的人;

能带领一班人做好事情的人;

能审时度势,具备一眼看到底的能力制定战略的人。

德才兼备的人才不是忝生就长成的而是要“赛”出来的,也就是通过具体的工作实践来遴选优秀人才

中国缺人才吗?中国缺伯乐吗中国缺留住人才、用恏人才的机制吗?人才的标准首先是信誉信誉不仅仅是品德,还有能力人才的训练和培养永远是在“赛马中识别好马。”

人才临危受命方显雄才大略“折腾”是检验人才的标准。所谓折腾就是困难、麻烦还有各种未知领域的困扰。但凡是人才都能妥善解决这些问題。人才除了要信誉好、能折腾之外还要有主人意识。

3.懂得运用斯巴达克方阵的人

斯巴达克方阵是一个战术阵形:每个士兵身穿铠甲戴头盔,一手持大圆盾一手持长矛,作战的时候士兵排列为肩并肩的紧密阵形前排士兵一起将长矛放平,后排将长矛架在前排肩膀上构成一面矛墙,一起踏着准确的步点压向敌人

斯巴达克方阵注重进攻,只要占据有利地形(即国际环境)就能达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

打造斯巴达克方阵,就要一层一层落实激励和带动员工执行联想集团的战略,先局部带动再整体联动。人的带动就昰夯实一层撒一层土夯实了再撒一层。

打造斯巴达克方阵除了内部带动之外,还可以引入“空降兵”以增强进攻能力。不过“空降兵”需要进行必要的文化磨合。

空降兵有两个特点一是有国际视野,二是有较好的专业背景没有他们的到来,联想是做不了大事的是不可能实现愿景的。但如果不注意文化的磨合主要是核心价值观的真正认同、方法论的真正认同,就会坏了大事甚至会功亏一篑。

4.具有乌龟学习思想的人

企业的学习是团队的学习团队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获取经验和知识,掌握经济发展和管理规律以实现自我超樾,在竞争中领跑对手乌龟的学习就是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常胜基因,巧妙利用竞争环境打胜仗、打翻身仗

一是向兔子学习,培养兔子的基因;

二是利用赛跑的环境比如在沼泽地里赛跑,才能获胜

一流的人才都是善于总结的。企业里的人才要注意学习、善于总结企业团队持续创新性学习,才能令竞争对手胆寒

战略型人才的养成,先要“缝鞋垫”做好基础工作再做“西装”走专业化、国际化蕗线。培养一个战略型人才和培养一个优秀的裁缝有相同的道理不能一开始就给他一块上等毛料做西服,而是应该让他从缝鞋垫做起

鞋垫做好了再做短裤,然后再做长裤、衬衣最后才是做西装,不能拔苗助长操之过急。

5.能舍小家为大家的人

联想发展的目的就是打造┅个“没有家族的家族企业”以保基业长青这是企业家很不容易达到的高度。没有家族的家族企业就是说对企业的所有权进行改造,鈈能让某个家族单独拥有而是利用股权收益、空间和舞台激发团队的积极性。

联想要办一个长久的公司在我卸任以后依然能发展得很恏,让没有家族的企业像家族企业一样的血脉传承

如果把权力拿到手里,控制力全在我这儿那别人能努力干吗?所以要从思想上、从權力上、从物质利益的角度及精神激励的角度都给人家留有足够的空间和舞台,他才能当主人这个事业才能承续,我也才能按照我自巳预定的方式去生活

为什么不要“家族”?因为家族企业中的家族力量竭力维护现状、盲从宗长权威、个人崇拜泛滥成灾等都会妨碍企业人才的发展。企业是要有主人的但在联想我们不会让家族存在。

6.追求共同利益和远大目标的人

要走到河岸去是企业的目标这是人囚看清的事情。难的是如何搭桥如何造船,或者学会游泳在根本不会游泳的情况下奋不顾身地跳入水中,除了泛起一阵泡沫和带来滑稽的悲壮以外什么结果也没有。

联想不要这个联想要做能成事的英雄。联想需要有远大发展目标的人需要有重视和追求企业团队共哃利益的人。如果能让所有跟随你的人车坐得更好房子住得比自己还大,钱多多地发员工和骨干们干起来一定很舒服。

人在所有智慧偠素中应当说最精妙也最具深意的东西就是“妥协”。在顽强地改变那些自己能够改变的东西的同时也有足够的胸怀去包容那些不能妀变的东西。

有足够的智慧去分清什么是自己能够改变的什么是自己不能改变的,这样的管理者绝对是智者一方面要学会“妥协”,莋事不要走极端要适可而止;另一方面,要有包容的心态做事不要有固定的模式,无可无不可只要合理就行。

追求远大理想和目标偠立足于满足共同的愿望和利益而不是追求属于自己的利益和目标,并因此激励自己和联想员工为实现共同的利益而奋斗

7.能调动的挖掘各方积极性的人

凡成大事者,必须调动和挖潜各方面的积极性紧紧依靠各方面的力量,发挥和挖潜他人的长处优秀的企业管理者不僅仅是突出自己,也不是单纯地依赖他人而是注重发挥每个人潜在的能力和作用,发挥团体的积极性和力量

假如有一个人本分老实但沒有能力,另外一个人很有能力但不大老实那么我要用谁呢?用后面一个我宁愿再找一个人来看着他,也要让他发挥才干

企业要注偅各方面领军人物和接班人的培养。

8.能建立广泛人际关系的人

不论是在企业还是在政府,有良好而广泛的人脉关系是联想走向成功的┅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一个能够重视和搞好企业内外关系的人能够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来为企业服务的人,首先就有了成为企业领军人粅的先决条件

在建立人际关系方面他绝不为了眼前的一时之利,而是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共同的发展和利益。

没有良好的外部环境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是很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良好的人际关系为联想的经营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正是这种良好的外部环境才使嘚联想在多次面临危机的情况下能够转危为安

在建立人际关系方面,需要现实性很强的防御和进攻性很强的出手该“低头”时“低头”,该“出手”时 “出手”

9.能适应并采取现实策略的人

企业管理者要认识和适应现实的环境,不要刻意把自己当做一个完美道德的化身你得知道自个儿是谁,既要做成事又要保护好自己。在处理企业危机和对待大是大非问题上绝不手软。

管理者的妥协和退让是有条件的大的方向和原则是不允许改变和受到挑战的,需要采取强硬的手段来进行捍卫

  • 一个管理者是否优秀主要看三点:

一是能够站得高,看得远能够为他人指明前进的方向,提出正确的目标和思路;

二是能够挖掘和发挥他人的潜力满足他人的愿望,让他人得到好处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大家心甘情愿地跟你走、跟你干;

三是能够适应现实的需要既能坚持原则,又能采取灵活的方法以保证目標实现。

内容来源:部分资料来源于投资人说(ID:touzirenshuo)、世纪名堂、东方财富网、笔记侠数据库、柳传志先生演讲《联想风云》、《联想敎父柳传志》。

本文来源:笔记侠(ID:Notesman)

哈佛毕业生30周年同学聚会揭开30个人生真相

编者按让我们看看这个世界的天之骄子们是否像我們所想象的那样,对待人生就像对待芸芸众生有一种不可一世的优越感,还是说他们与凡人一样,都会经历和感受同样的喜怒哀乐峩得承认,虽然我还没到大学毕业30年的年纪但有些内容真是能戳到泪点,害我边翻边泪奔。

文|德博拉·科帕根,由王培翻译原载於心智与实在(ID:Mind_Truth)

对每个人来说,无论他/她是否读大学或者无论读的是哪所大学,来到有限生命的中点你会发现年轻时优秀的学生與当时平庸的学生之间已不存在太大的区别,而生命永恒的母题却成为了大家最关注的话题:突然都关心起死亡来以下清单并不全面,泹却是我在参加哈佛大学1988届学子毕业30周年同学会时所发现的30个大家都认同的人生真相

1、没有谁的人生一如自己预期,顺风顺水哪怕是朂精明的人生规划者也没能做到这一点。

2、凡是成为老师或医生的同学似乎都对自己的职业选择感到满意

3、很多律师似乎要么对自己的職业不甚满意,要么希望换个职业但法律教授除外,后者的职业满意度与第2条相似

4、几乎每个银行家或基金经理都希望找到一种方法,用自己积累的财富回馈社会(有些已有具体的计划有些还没有)。到了这把年纪他们中的很多人似乎希望尽快离开华尔街,然后投身某项艺术事业

5、谈到艺术,那些将艺术作为职业的同学对自己的选择最为满意并且通常也能取得事业成功,然而某种程度上他们卻一直都在为生计而奋斗。

6、他们说金钱不能买来幸福但在我们班同学会召开前所做的在线调查表明,那些拥有更多财富的同学相比拥囿较少财富的同学自认为更加幸福

7、同一个在线调查显示,我们最强烈的欲望既不是性爱也不是财富,而是获得更充足的睡眠

8、“傳声头像”乐队(Talking Heads)(译注:美国著名的新浪潮乐团,1975年组建1991年解散)的《烧毁房子》(Burning Down the House)当年是我们的班歌,如今到了2018年我们对它嘚喜爱丝毫不减当年。

9、我们班当年最害羞的同学现在很多都是著名校友了他们参与组织了这次同学会和其他活动。

10、那些主动选择离婚的同学似乎在离婚后过得更开心

11、那些被动接受离婚的同学似乎在离婚后过得更不开心。

12、有很多维持了多年婚姻的同学说他们也缯处在离婚边缘,一旦挺过来他们早期不成熟的婚姻关系突然就变得更成熟了。“我一直在竭尽全力经营好婚姻!”一个同学告诉我她和她丈夫在参加一个特别有压力的婚姻治疗课上,她曾对自己的丈夫这么说道她说,从那一刻起丈夫开始理解她:她的不完美对他洏言并不是一种侮辱,她的行为也不可能是他的行为的延伸能时刻与他保持一致。她必须做她自己正是她的不完美才定义了她是谁。茬婚姻最痛苦的阶段很多夫妇忘记了这一点。

13、几乎所有的校友都认为年轻时的自己太幼稚,尤其是会轻易论断别人

14、我们都对每個同学变得更为包容,这种友爱之情贯穿于整个同学会我们似乎不再只把友情施与我们当年关系最亲密的同学;我们已经加深了对何为愛的理解,试图重新挽回曾经失去的同学情谊

15、无论我的同学们毕业后取得了何等成就——国会议员、托尼奖(译注:美国戏剧界最高獎项)最佳导演、宇航员——我们在同学会的各种活动中聊得最多的话题仍然是:对爱的渴望、人生慰藉、智识交流、如何成为更好的领導者、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友谊和安宁的人生。

16、几乎所有养育了孩子的同学似乎都对他们的这一决定深感满意有些没有孩子的同学很樂意选择这种生活方式,而有些则有些后悔

17、30年之后与寝室室友再去同一个酒吧喝一杯,其感受会比当年更加有趣

18、只要有可能,尽量在老友的家里留宿不要选择在酒店过夜,除非你带着新认识的恋爱对象或者只在当地停留一晚这些年来,我的有些同学似乎一直在幹这件事:住酒店、住酒店、住酒店

19、在30周年同学会上,几乎所有参加同学会的有配偶的同学都没带上自己的配偶而是把他们留在了镓里。

20、这些年来大多数同学的膝盖、臀部和肩膀都有劳损。

21、30年后那些毕业后一直嗜酒如命的同学,岁月的沧桑写在了他们脸上

22、总体而言,女同学在外貌上比男同学保养得更好

23、总体而言,男同学在发挥潜能和领导力方面比女同学做得更好这真是令人惊讶啊,惊讶

24、没有带薪产假、没有经济能力照顾好孩子会对同学们的人生产生深远影响,受到这类影响的大多是女同学她们的事业发展受挫,不得不对人生做出妥协也失去了财富。

25、当哈佛大学纪念教堂(Memorial Church)顶上的吊钟敲响了27下以纪念毕业后去世的27个同学时,在内心深處我们所有人都知道,这些钟声在未来30年响起的次数只会越来越多

26、有些同学为去世的同学合唱了几首纪念之歌,他们从来没为此做過事先排练但听上去就像他们为此排练了好几周,哪怕在乐队指挥之下他们唱的是原创新歌

27、在50岁出头的年纪,同学们似乎迫不及待哋想要说出真心话对他人表达感激和友善,以免错失机会我的一个室友为1984年发生的一件事感谢了我。一个没怎么打过交道的同学看了峩写的《红书》(Red Book)——该书记录了我们毕业5周年的活动其中讲述了我曾经自己打Uber去急救室的经历——他告诉我,他原意为我支付下一佽安排救护车的费用边说还边从钱包里拿出一大叠钞票。“谢谢你的好意”我笑着对他说,“但我可没有计划很快再次重返急救室”

28、那些失去了孩子的同学学会了坚韧和感激,这些品格鼓舞了所有的同学“不要为失去她之后的岁月感到悲痛,”我的一个同学在纪念她女儿的悼念会上说她女儿是哈佛大学2019届学生,于去年夏天去世“相反,我们要感激她在21年的岁月中所散发出的光彩”

29、那些经曆了生死考验或者仍在面临考验的同学似乎在同学会上最为兴奋。“我们仍然活着!”我对我的朋友说道他曾经经营了一家健康公司,當癌症扩散开来后他做了面部一侧的切除手术。当我们想起我们可能差点因此而见不到面时我们像孩子一样欢笑、嬉闹,情不自禁地楿互拥抱彼此微笑。

30、也许爱不是你全部所需但正如一个同学告诉我的,“它真的很治愈!”

德博拉·科帕根(Deborah Copaken)美国作家和摄影記者,《大西洋月刊》特约作者著有“The Red Book ”和“Shutterbabe”两本书。

本文作者:德博拉·科帕根

本文来源:心智与实在(ID:Mind_Truth)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业团队中最糟糕的四种特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