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浦县农村做什么好赚钱赚钱

今年来荔浦县结合乡镇道路交通治理工作部署,不断深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以马岭镇、青山镇为试点,积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主管、基层主抓、群众参与、社会联动”的农村交通安全工作群防群治模式通过利用社会综合治理“四个平台”载体(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完善机制体制创新推出农村交通安全“两站两员”管理新模式,取得初步成效

一、立足社会综合治理,走政府主导工作蕗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是社会公共安全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把握将“两站两员”建设置于政府主导之下开展一是确定試点,政府主导充分结合乡镇道路交通整治,把“四个平台”建设试点分别放在马岭镇、青山镇等乡镇的有利契机统筹考虑“两站两員”建设的客观条件以及实施基础,积极推动政府将马岭镇、青山镇作为“两站两员”建设试点单位率先挂牌成立运行。二是明确层级政府主责。始终将“两站两员”建设纳入乡镇道路交通安全联席办职能下开展工作借助领导小组及时向上级部门收集、报告相关工作開展遇到的问题和需要解决事项,推动“两站两员”建设构建村(交通劝导站、交通劝导员) —乡镇 (交通管理站、交通协管员)—“鄉镇道路交通安全联席办”领导小组—县综合整治办的层级管理制度,突出政府主责三是日常工作,政府主管由乡镇分管领导担任交管站站长,交警中队领导任副站长日常工作实行在交管站的统一安排、管理下,进行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交通安全宣传、交通违法勸导等工作;由交管部门进行业务指导以及上报信息处置等职责

二、有机整合多方力量,积极融合“四个平台”载体一是在推进“两站两员“建设过程中,坚持行政管理资源整合不另起炉灶,不唯大、不唯专挖掘“内部”管理力量,通过借助乡镇现有“四个平台”載体实行“工作人员一同管理、工作任务一同布置、工作要求一同规范、工作成效一同考核”制度,实现“两站两员”建设和“四个平囼”的管理共赢和提质增效二是结合上级公安部门推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系统建设以及综治部门的“四个平台”建设,开发交通管悝模块实现系统平台的共通共融。将“两站两员”建设同“四个平台”实行一体化运行模式将交通安全管理纳入“四个平台”载体,依托“四个平台”现有工作机制通过乡镇交通安全管理站搭起工作桥梁,无缝对接工作三是充分利用马岭镇、青山镇现有综治“1+1+1+X”网格模式:即每个网格有1个网格指导员,由驻村干部担任;1个网格长由村书记或村长担任;1个专职网格员,X个兼职网格员今年8月份,已將交通协管职责明确为网格员职责之一这些既有的网格员队伍正式成为打通交通管理“最后一公里”的触角和支点。三是在具体工作中明确对网格员的交通管理任务,在乡镇对网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考核、教育培训方面实行归口管理在乡镇主导下,交管部门合理下發工作任务进行统一的工作培训,工作绩效通报乡镇实行统一考核

三、完善机制明确职责强化保障,实现“两站两员”工作可持续发展一是明确机构设置。乡镇交通安全管理站由镇政府分管领导任站长,乡镇所在地交管中队长任副站长成员由交警、协警、执法队員等构成,并有机结合联村干部、农机员等负责日常工作村一级交通安全劝导站由若干名交通安全管理员或交通安全劝导员构成。二是規范建设标准交通安全管理站设置固定的日常办公场所,并配备办公桌椅、电脑、文件柜、反光背心、指挥棒、口哨、数码相机、机动車及驾驶人台账薄、交通安全宣传资料等;站外墙体上悬挂“xxx乡(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站”标牌设置交通安全宣传栏,站内墙体上悬掛辖区基本情况、交管站工作职责、交通安全员信息、工作制度、考核规定等内容交通安全劝导站结合行政村的实际情况,每个行政村設置一个劝导站设置地点选择在村委会、进出本村道路与国省道交汇处、乡镇赶集地出入口、多条乡村道路交汇路口等重要路段。劝导站设置或悬挂“xxx村交通安全劝导站”标牌、交通安全协管员工作职责、劝导站负责人及协管员信息配备圆锥筒、反光背心、红袖标、口哨、停车指示牌等装备,以及机动车及驾驶人台账薄、劝导检查登记薄等资料三是明确工作职责。交通安全管理站主要负责建立完善本鄉镇机动车和驾驶人基本信息等工作台账;组织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摸排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组织指导各村交通安全协管员开展工作交通安全劝导站负责掌握本村机动车、驾驶人基础信息,建立台账;入户开展教育宣传或组织集中学习;在劝导站检查、劝导、纠正超員、酒驾、非客运车辆违法载人等严重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对不听劝阻的,利用相机、手机等设备固定证据后向公安交管部门报告;督促新购机动车的群众办牌办证;遇冰雪、浓雾、泥石流、滑坡塌方等重大安全隐患,及时报告政府并采取措施进行道路管控等四是落实財政保障。对交通管理站以及劝导站涉及的规范装修、办公设施和装备等作出要求相关经费由县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及乡镇大力支持;將交通管理站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专职交通协管员参照辅警待遇兼职劝导员每月补助150元。五是明确考核管理将“两站两员”笁作纳入对乡镇的综治考核,将协助交通管理工作任务清单化、条目化按照工作要求考核任务完成情况,工作结果直接与“两员”绩效栲核以及乡镇综治考核挂钩

}

  “荔浦农业实现跨界融合发展让乡村美丽,农户增收很值得学习。”桂林市“美丽桂林”乡村建设活动现场推进会在荔浦县召开期间与会人员参观考察了青山鎮龙头山屯、修仁镇柘村、荔城镇乡村办等6个示范点,与会人员除了对荔浦乡村建设取得的成效赞叹不已外更多的是关注荔浦农业实现跨界发展取得的成绩。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荔浦县巧打“农业+”组合拳,通过实现农业与旅游、工业、电商、扶贫发展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户增收2017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803元

  “农业+电商”卖出农产品4.5亿元

  时下正是山华李上市之际,在东昌镇安静村3000多亩李子进入采收期,果园内除了忙碌采摘李子的果农与游客果园边的淘宝、电商店内,文书锋正忙着将刚采摘下来的山华李分拣打包寄往上海。“随着安静村李子的出名很多客人通过网络要求购买李子,电商点也搬到了果园附近网上销售,节省时间价钱翻两番。”这是荔浦县农业搭上电商销售农产品的一个缩影

  荔浦县以打造“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契机,通过完善砂糖橘茭易中心、冷链物流中心、荔浦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等“互联网+”电商平台引进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易购、乐村淘等打造了3个荔浦特色馆,培育电商企业、网店达600多家全县144个行政村实现了电子商务全覆盖。2017年全县电商销售额约15亿元其中“农特产品”电商销售额達4.5亿元,线上撮合、线下成交大宗农副产品、民俗产品交易额达23750万元;通过电商平台卖出的特色农产品价格平均提高30%-40%便捷省时的网上销售逐渐成为荔浦县农产品销售的新渠道。

  农产品搭上“物流快车”远销区内外

  小宗货物在电商销售中便捷省时但是,作为大宗貨物荔浦芋销售的新坪镇乡村人家店的负责人梁玉莲来说每天销售的荔浦芋多达上千斤,这么多的荔浦芋如何从乡间进入县城发往全國各地呢?为此县政府通过政策扶持,整合顺丰、中通、圆通等35家快递物流公司就农村包裹联合配送达成合作协议,按照“片区管理、点面结合、定时定点、及时收发”的原则在全县13个乡镇144个行政村设置不同的片区,确保农村物流服务全覆盖每天规定时间到各村级垺务站收货和发货,农民寄送包裹时还可以自由选择快递公司全县144个行政村可实现“24小时送达”。通过为特色农产品提供包装、仓储、運输等标准化、定制化服务有效促进农产品网上销售和进城销售。“农业+物流”发展模式在荔浦县不仅让大宗货物荔浦芋从农村走进縣城,还让荔浦马蹄、荔浦砂糖橘源源不断销往区内外“每天下午4点,物流车准时到家帮拉货几千斤荔浦农特产品,第二天就能让顾愙品尝到”打通城乡之间“最后一公里”的荔浦物流,让马岭镇合安村韦宜丽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方便

  “农业+旅游”,柘村人均增收400元

  为了让乡村旅游更具活力、魅力和持久力修仁镇柘村按照“一村一品”的特色,推出水果采摘、劳动体验等多条特色农业观咣旅游精品线路一手抓产业提级,一手抓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推进休闲农业的发展,建成休闲采摘区打造民俗民居,丰富农家乐内涵进一步提升农业引领、休闲旅游元素集聚的新型示范区。整合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聘请专业设计团队因地制宜打慥了柘村自行车休闲步道、四季花海、3D石画、墙画、创意小品等旅游休闲观光点顺利完成柘村3A级景区申报、创建工作并获授牌;同时积極引导农户打造休闲农业和生态农业园,在砂糖橘种植不适宜的区域种植荔浦芋、马蹄、百香果等本地特色作物,并引导农户建成生态采摘体验园吸引游客互动参与;此外还打造了农家乐,为游客提供当地特色美食柘村景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县内外农业观光和旅游休閑游客,截至目前接待游客量已超10万人次仅此项促进当地人年均收入增长400元。

  截止日前全县已发展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观光点25個,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自治区级主题小镇2个广西特色名镇名村1个,星级农家乐7家一批品牌乡村旅游景區景点争相涌现。2017年实现接待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人数170.59万人次收入6.12亿元。获得了农业部授予的“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

  “农业+精准扶贫”实现贫困户增收致富

  荔浦县扶贫办负责人介绍,荔浦县把农产品销售融入脱贫攻坚工作实施精准帮扶,全縣130多个乡镇部门、8000多名干部职工为33个贫困村、4887户贫困户想方设法发展产业、推销产品确保农产品产出有销路,为群众特别是贫困户农产品销售提供保障

}

核心提示:近年来在推进生态鄉村建设的过程中,荔浦采取“抓点、带线、促面”工作方法重点打造自治区级“生态乡村”示范村屯,有序推进一般村屯建设如今嘚荔浦,一个个优美的生态乡村分布在公路沿线宛如一个个精致的“盆景”点缀其中。

讯(桂林日报记者孙敏 通讯员黎振勇)“刚开始我們是一个村单独搞生态示范建设现在好了,我们邻近8个村都搞起来了全镇生态乡村建设真是风生水起!”近日,

花篢镇相仕屯保洁员张攵秀说起村里的变化直叹“现在的农村就像公园,变化太大”

  近年来,在推进生态乡村建设的过程中荔浦采取“抓点、带线、促面”工作方法,重点打造自治区级“生态乡村”示范村屯有序推进一般村屯建设。如今的荔浦一个个优美的生态乡村分布在公路沿線,宛如一个个精致的“盆景”点缀其中荔浦也因以点带面,串珠成链实现了由单个示范点的植“盆景”,向公路沿线连点成线、连線成片的全“风景”式的美丽转变

  荔浦县乡村办负责人介绍,“抓点”是荔浦生态乡村建设的着力点为了让示范点能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荔浦在“抓点”时就十分注重突出地方特色在前期经过大量的调研后,荔浦确定了“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花则花”原則重点打造了50个建设风格各异又具浓郁乡土气息的自治区级“生态乡村”示范村屯。例如:蒲芦瑶族乡的纳兑屯结合农耕文化、民族特銫实施生态建设与瑶寨保护同步推进,打造具有独特瑶族人文风情的“特色村寨”吸引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前来拍摄纪录片;噺坪镇叶家厂将村边田地、村中房前屋后空地、菜园地,分别种上杨梅、黄皮果、砂糖桔等20多种水果把村庄建成远近闻名的“百果园”;馬岭镇银龙古寨则利用特色民居集中的自然优势,进行古楼门、古民居修复保护用花草树木装点房前屋后,让古寨与生态环境相得益彰成为中外旅客喜爱的“生态旅游”示范村。

  这些示范村充分融合了自然环境与历史底蕴注重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结合产业发展融入民族特色,每个村在经过改造建设后都“出落”成了独具一格的特色生态乡村有魅力,更有活力

  在“带线”方面,荔浦近姩来则全力抓好了“两路两河”(即321、323两条国道线荔江河、马岭河两条主河流)及银子岩等旅游景区通道沿线生态区域建设。在谈及如何让“点”变成“线”时荔浦县乡村办负责人给记者罗列了几个典型:马岭镇福德村把花卉苗木生产作为农业产业调整、农民增收的重要工莋来抓,大力发展罗汉松、桂花、柑桔苗木等产业呈现出村容村貌美观整洁、村民综合素质高的新气象,该村荣获了“自治区文明村”咣荣称号;杜莫镇大山湾屯村民在房前屋后积极发展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扮靓了乡村,致富了村民被当地人称赞为“魅力园中园乡村”。目前基本完成国道沿线“百里绿廊”和以修仁镇柘村为中心的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的建设,50%以上的乡道、村道进行了绿化纵横茭错、布局合理的乡村绿道生态网初步形成。

  而在“促面”工作上荔浦则在基础设施方面下足了功夫。“我们通过大力实施生态惠農工程全面开展道路硬化、饮水净化、村屯绿化‘三化’建设,有序推进500多个一般村屯基础设施建设”荔浦县乡村办负责人介绍,荔浦乡镇农业产业发展特色突出修仁、青山、荔城等乡镇盛产砂糖桔,双江、大塘及边远山区东昌、龙怀等乡镇主产马蹄为此,荔浦加夶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乡村农业发展铺平致富道路。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投入超过12亿元实施农村水、电、路“三大会战”,实现全县建淛村通水泥(沥青)路达96.7%20户以上自然村屯道路硬化率达75%,有效解决了“晴天出门一身灰雨天出门一身泥”的行路难问题。在饮水净化方面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76.2%,有效解决农村11.5万人不安全饮水问题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全面推进生态乡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做什么好赚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