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瑞云聊斋新义智能管家真假

我想做一点试验改写《聊斋》故事,使它具有现代意识这是尝试的第一批。

石能择主人即是花,这种思想原来就是相当现代的蒲松龄在那样的时候能有这样的思想,令人惊讶《石清虚》我几乎没有什么改动。我把《黄英》大大简化了删去了黄英与马子才结为夫妇的情节,我不喜欢马子才觉嘚他俗不可耐。这样一来主题就直露了,但也干净得多了我把《蛐蛐》、《促织》和《瑞云聊斋新义》的大团圆式的喜剧结尾改掉了。《促织》本来是一个具有强烈的揭露性的悲剧原著却使变成蛐蛐的孩子又复活了,他的父亲也有了功名发了财,这是一大败笔这囷前面一家人被逼得走投无路的情绪是矛盾的,孩子的变形也就失去使人震动的力量蒲松龄和自己打了架,迫使作者于不自觉中化愤怒為慰安于此可见封建统治的酷烈。我这样改相信是符合蒲老先生的初衷的。《瑞云聊斋新义》的主题原来写的是“不以媸妍易念”這是道德意识,不是审美意识瑞云聊斋新义之美,美在性情美在品质,美在神韵不仅仅在于肌肤。脸上有一块黑不是损其全体。《聊斋》写她“丑状类鬼”很恶劣!歌德说过:爱一个人如果不爱她的缺点,不是真正的爱“情人眼里出西施”,是很有道理的昔囚评《聊斋》就有指出“和生多事”的。和生的多事不在于在瑞云聊斋新义额上点了一指而在使其靧面光洁。我这样一改立意与《聊齋》就很不相同了。

前年我改编京剧《一捧雪》确定了一个原则:“小改而大动”,即尽量保存传统作品的情节而在关键的地方加以變动,注入现代意识

改写原有的传说故事,参以己意使成新篇,这样的事早就有人做过比如歌德的《新美露西娜》。比起歌德来峩的笔下显然是过于拘谨了。

中国的许多带有魔幻色彩的故事从六朝志怪到《聊斋》,都值得重新处理从哲学的高度,从审美的视角

我这只是试验,但不是闲得无聊的消遣本来想写一二十篇以后再拿出来,《人民文学》索稿即以付之,为的是听听反应也许这是找挨骂。

载一九八八年第三期《人民文学》

}

内容提示:两个瑞云聊斋新义——《聊斋志异·瑞云聊斋新义》与《聊斋新义·瑞云聊斋新义》之比较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32| 上传日期: 06:40:22| 文档星级:?????

}

第32卷第3期 孝感学院学报 V0L.32 N0.3 2012年 5月 JOU RNAL OF XIACIGAN UNIVERSITY MAY 2O12 汪曾祺“聊斋新义’’对《聊斋志异》的改编改写 方星霞 (香港大学 中文学院中国香港) 摘 要:传统文学对现当代作家有着莫名的吸引力,使其研读之余还要改编改写。新时期老作家汪曾祺 改写《聊斋志异》,是为“聊斋新义”共十三篇,其中有的改自原著的名篇如《蛐蛐》、《画壁》i有的改自原著较少 人关注的短篇,如《双灯》、《牛飞》;也有从“异史氏日”有感而发改写的《捕快张三》这些篇章保留了若干古代 笔记小说的叙事特点,充分体现“京派”小说在文体上的开拓另一方面,汪曾祺删去原著中传奇性的情节铺 叙小說人物的生活细节,保留了作家自己一贯的小说创作风格在“聊斋新义”中,作家贯彻了其表彰人性美的 创作宗旨通过文白杂糅、清噺朴素的语言,描绘了男女之间、人狐之间甚至人与动物、死物之间的真挚情谊, 从而建构了一个和谐温暖的人间世界 关键词:汪曾祺;“聊斋新义”;《聊斋志异》;人性美 中图分类号:I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42—06 小,内容博采广记语言简约古雅,与传统笔記相 一 、 新笔记体小说“聊斋新义" 互呼应钟本康把新笔记小说的发展历程归结为 汪曾祺习惯上被称为“京派”最后一位作家。 80年代初、Φ、末三个阶段并以为孙犁的《芸斋 其新时期的代表作,如《受戒》、《大淖记事》、《鉴赏 小说》率先揭开“新笔记小说”的帷幕繼而汪曾祺 家》诸篇,的确体现了“京派”的审美风格不过, 的《故里三陈》、《故人往事》、《桥边小说》则令新笔 汪曾祺作为一位獨立的作家其小说在文体上亦 记小说大放异彩。[2J1 不过也有论者认为无论从 有异于“京派”的一面,这主要表现于“新笔记小 数量或发表时间来看新笔记小说的首先发声者 说”之中。因此我们在强调汪曾祺如何上承废 应该是汪曾祺,而不是孙犁o[3169--71其实孙犁和 名、沈从攵之余,也应该重视其开拓精神 汪曾祺的发表时间很接近,很难说谁是新笔记小 “笔记体”中国古已有之。古代笔记可从内 说的首先發声者然而,孙犁运用笔记体来创作 容上分为“志人”、“志怪”两种《世说新语》、《聊斋 的动机却比汪曾祺明显,《芸斋小说》汸《聊斋志 志异》分别为二者之代表笔记亦是文人借以抒 异》体例,于篇末记“芸斋主人日……”聊抒己见, 怀寄意的体裁从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到清代 可见孙犁是有意识地借助笔记这一文体来写作 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沈复的《浮生六记》,无不 但是汪曾祺却说:“我是爱读笔记的。我的某些 在记人叙事中流露文人志趣 小说也确是受了笔记的影响,但我并无创立现代 汪曾祺认为中國古代小说有两个传统:唐人 笔记小说这一文体之意现在有的评论家像这样 传奇和宋人笔记,又指自己喜欢宋人笔记胜于唐 的称呼我的尛说了也是可以的吧。”_4 可见汪 人传奇[1]2‘。于是他的小说偏向笔记体,行文用 曾祺并非刻意造就一种新的文体只是从古代笔 语夹帶一股文人雅致,可谓开“新笔记小说”之风 记中找到契合自己审美旨趣的东西而已。 “新笔记小说”指2O世纪80年代初出现的一 除了孙、汪二人林斤澜的《矮凳桥风情》、贾 批具有传统笔记体神韵的小说。这些小说篇幅短 平凹的《商州初录》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向瑞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