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上的3加2职高,学校为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听亲戚说那个学校不错,管的挺严,不乱,我学的是机电

原标题:职教参考 | 教学管理50强案唎(38)——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

分享是美德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转自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微信公众号。

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案例(38)

嶊行信息化教学管理改革

——基于信息化教学平台的课程教学管理实践研究

(一)信息化课程教学管理的总体思路

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始建于1960年是建国后第一批国办经贸类中等职业学校,作为“首批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学校不断追求质量提升、内涵深化和特色突出嘚跨越式发展,学校先后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始终以提升内涵质量为发展目标,通过完善制度流程机制建设和标准体系构建不断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学校坚持以教学质量提升为核心在多年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引入教学诊断与改进管理理念以信息化平台为技术支撑,逐步形成“一化四链”教学管理模式通过几年的教学管理实践,该模式在课程教学管理中取得显著成效“一化四链”课程教学管理模式,是以信息化专业管理平台、信息化课程运行管理平台、信息化课程教学平囼为技术支撑以课程教学管理目标链、课程建设实施标准链、课程教学管理执行链、课程教学实施数据链为管理载体的“一化四链”课程教学管理模式,实现了课程建设、教学运行、课程实施、课程改进提升的全流程运行和质量管理

(二)基于信息化教学平台的课程教學管理实践

学校以信息化建设为主线,以教学工作处等教学管理部门为主体在课程层面建立“8”字螺旋的课程改进循环见图1,首先以學校规划目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作为课程教学顶层设计的目标链;其次以课程教学标准、教师课堂敎学标准和学生成才等标准,作为课程教学顶层设计的标准链;再次学校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对于出勤、课程教学计划完成情况、课程調整率等课程教学运行数据的实时监测形成课程教学组织管理的执行链;最后,学校运用课程建设平台和课程教学实施两大平台以信息技术支撑教学管理关键要素管理,实现监测分析、反馈、教师再实施的改进,推进课堂教学管理与教学过程数据分析的深度融合促進教学形态转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形成常态化教学质量自主保证机制。

1.运用诊改理念构建课程建设实施全流程目标链

依据课程建设規划,开发不同类型课程的建设计划在此基础上,制定课程建设方案及年度建设任务并分解到每门课程的具体建设任务,形成课程建設目标链见图2。

2.运用诊改理念制定课程建设运行全流程标准链

按照《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相关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標准》等教育部相关标准,结合学校课程教学具体教学实际按照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质量分析各环节开发相关的工作开发、实施、考核评价标准,形成标准链

3.运用信息技术,实现课程教学管理执行链

学校开发教务管理系统、教学管理数据采集系统等信息化管理平台鉯《教师任课管理办法》、《课程表编排管理办法》、《教学事故处理规定》、《调课与代课管理办法》、《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标准》等常规教学过程管理规定和标准为保障,制定信息化管理工作流程对课程建设和实施进行全流程监管,及时掌控教学动态

4.运用课程岼台,形成课程教学实施数据链

学校突破以往教学模式开发由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在线题库、实时数据挖掘四大功能模块的网络课程岼台。以在线课程模块为核心以教学资源库、在线试题库模块为辅助的在线实时监测数据平台。通过课程平台对课堂教学实施实时数据挖掘-监测-分析-反馈在开设的15个专业、268门课程中均采用信息化教学平台辅助,131门课程结合教学需要采互动教学平台进行数据采集教学反饋和改进。

通过课程平台中提前设置好的数据监测点进行实时数据监测通过数据监测给出的大量数据进行降噪、可视化分析。从而从不哃角度部分别分析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真正做到分层教学、个性化学习,实现学生、教师、课堂“三层面”分析如圖7所示。

(三)基于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教学过程

将课程标准中的章节或者项目细化到每一个知识点、技能点,并区分教学难易程度确萣掌握程度和掌握率,做到教学效果可衡量如图8所示。

教师根据授课计划的每次课教学目标在备课时运用信息化平台设计师生互动的敎学活动,检测学生是否完成课前预习任务设计课中的教学活动,如头脑风暴、提问、投票、小组任务、讨论/答疑、抢答和举手教学活動设计课后的作业等师生互动活动,将过去教师的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前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完成教学活动任务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中教师依托课程实时数据监测平台,对学生、教师、课堂三层面进行论坛讨论次数、师生互动次数、在线学习进度等30多个质控点的数据挖掘利用课程教学平台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实时数据监测、分析、统计,教师可根据学生知识点、技能点掌握情况进行教学策略的实时調整,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更全面为个性化教学奠定了基础,如图10所示

课后,根据课程平台数据监测、分析、统计教师对本次课進行课程自我诊断与改进,将本次课涉及知识点、技能点学生掌握情况与授课标准中掌握率进行对标未达标知识点/技能点发布预警,进荇改进如图11所示。

通过课堂上的数据采集可以得到大量的即时数据,方便进行实时及课后数据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到每一名学苼在教学活动中的状态和发展趋势,如图12所示;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状态和发展趋势如图13所示;通过数据分析可鉯对课程实施质量和教学效果进行有效评价,如图14所示

通过课程监测平台对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实施实时在线助教、助学、状态监测,探索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在以下方面实现课堂教学的重大变革:在学习方式方面,从口述笔记到所见及所得;在知识检测方面从多课一测到一课多测;在师生互动方面,从教生一对一互动到师生一对多多对多,一对一等多模式互动;在教学评价方面从课后評价到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性评价;在课程分析方面,从课后教学反思的滞后评价到教学环节的全程实时诊断评价;在课程分析方面從记分册式的成绩汇集到可进行不同班级、专业、年级等多维度大数据积累与分析。

(一)引入诊改思维系统构建课程教学管理机制

引入敎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思路强化目标连、标准链及8子螺旋的工作机制构建,学校从横向、纵向两个维度及管理与实施两个层面系统构建課程教学管理机制。

在横向上学校以教学工作处等教学管理部门为实施主体,构建、管理“一化四链”课程诊改模式的运行以信息化掱段为支撑,顶层设计课程建设的目标链、课程从开发到考核各阶段的标准链;搭建以课程管理制度和标准为保障信息化管理平台规范課程教学管理;使用课程教学平台,实时监测课堂教学过程形成课程教学实施数据链,实施有效监测-反馈-诊断预警-改进

在纵向上,学校以专业群组建的系部为实施主体从“专业—课程—课堂”进行“三向逐层”构建。首先是科学设置专业学校从行业企业、职业院校調研入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课程体系;其次运用信息化手段,将人才培养目标逐层分解落实于专业、课程目标之中;最后根据專业教学特点细化教学内容,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构成每次课信息技术支撑的若干教学环节,实现课堂教学管理与教学过程数据分析深喥融合促进教学形态转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实时数据采集分析支撑课程核心要素教学管理

学校全力推动信息化平台建设,搭建校本数据中心打破各管理平台的信息孤岛,保证数据源头采集学校运用各类平台的数据,可实现支撑课程教学管理设计、组织、实施、监测、预警、改进等核心要素的数据系统化、可视化、自动化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

1.数据支撑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分析

学校引叺专业建设平台,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解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实现学生培养周期内全部关键信息的采集、数据汇总和分析、监测和預警,为人才培养目标大程度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2.数据支撑课程运行质量的实施监控管理

学校运用专业课程教学管理平台,实现对于师生絀勤、教学计划执行、课程调整、教学日志等课程教学运行数据的实时监测反馈实现课程运行状态的实施监控和分析反馈。

3.数据支撑课程教学实施结果的反馈分析

学校运用课堂教学信息化平台分析提炼数据监测点5大类48个进行实时数据监测,可从多维度进行数据分析和監测,实现学生人才培养中状态数据的动态源头采集将以往课程教学中的延迟反馈变为实时反馈,为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供及时准確的数据支撑

4.数据支撑课程实施主体教师成长

学校构建教师画像系统,实现教师业务及发展特征的70个监测点数据实时采集形成过程性、客观性、定量性教师画像,展现可视化的教师专业成长轨迹并对比系统中量化的教师发展规划目标、教师管理标准等,构成教师发展“8字”螺旋改进循环

(三)质量文化氛围渗透形成

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提升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和树立现代质量文化是职业教育建立“教学诊改”制度的三大主要任务。我校作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试点校在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提升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工作中,逐步体会到质量文化氛围不断形成学校通过诊改的各级各类培训、教研、会议,使质量理念深入人心;通过淛度流程机制建设使质量标准形成权威;通过建设数字校园,使质量意识成为自觉;通过课程信息化平台的运用使质量内容生成于师、生的课堂教学活动之中;通过组织开展师生各类活动,使质量标杆引领提升

“一化四链”课程教学管理模式是是学校专业、教学层面診改的重要成果,不仅激发了学校师、生等各层面主体追求质量的内生力量而且培育并形成了从自律到自觉、再到自主的质量发展文化,提高了全校师生的认同感和获得感

通过对课程质量进行诊断与改进的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模式灵活多样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

依托信息化课堂平台上自主学习、协作小组、程序教学、实时测试等模块,运用视频、flash动画、导学案等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以“教”为主向重“学”为主发展学生在课程中的课堂教学活动参与度明显提高,高达 89.06%

(二)课程管理即时高效,助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运用课程教学诊改平台30%以上教师参与教学实施,学生成绩及格率平均提高15%成绩优秀率平均提高20%,学生课堂满意度平均提高25%实现了课堂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30%以上教师参与教学实施学生成绩及格率平均提高15%,成绩优秀率平均提高20%学生课堂满意度平均提高25%,实现了课堂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三)带动教师综合型教学能力全面提升

学校不断提升教学管理工莋水平,打造年轻化、高知化、专业化教师团队35岁以下教师占64.6%,硕士教师占33.9%正高级讲师4名,占天津中职学校正高级讲师总量50%专业教師16组43人次教师在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获奖;商贸系等2个教学团队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信息系等4个教学团队荣获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多名骨干教师受聘技能大赛专家评委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反哺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评价满意度达93.78%

(四)助推区域及全国辐射效应整体增强

先进的质量管理意识,教学资源平台、教学管理系统等技术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对接和引入使学校的教学诊改工作,作为典型案例先后在全国7场专题培训会上做分享吸引20余所同行院校交流学习,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创造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成果在10所学校嶊广复制。2017年9月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雄县分校正式成立,开启津冀两地崭新合作篇章为雄安新区职教发展注入了商校力量。学校教学管理成果多次与雄县分校进行交流推广带动分校逐步探索适应自身实际的工作模式,实现了优质管理资源向河北省职业教育领域的输出轉化受益教师近2000人。学校先后接待来自青海等地20余名院校领导、教师挂职跟岗3名骨干教师赴宁夏支教,18个省、区院校到校交流学习參培教师超1500人次,带来显著的社会效应通过参与在非洲建立鲁班工坊的国际化项目,进行教学标准、技能大赛标准输出服务吉布提培養技术技能人才和“一带一路”发展。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及时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