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最大的原始森林林里有骷髅鸟 片段是人藏在骷髅里可以不被鸟发现 最后男主变异拿着剑长出翅膀飞走了 是个老片

成吉思汗是耶律楚材的伯乐吗

耶律楚材是元朝的开国元勋,当时还是蒙古帝国时的许多大臣都对耶律楚材敬佩有佳在耶律楚材去世后,有许多的后世文人为他写诗作詞那么耶律楚材是怎么死的呢?耶律楚材死后又被葬在哪里?

耶律楚材是契丹人,后来受到成吉思汗的赏识走上政治舞台,在窝阔台在位期间耶律楚材的政治抱负得到了发挥,可以说为后来忽必烈的元朝开国打好了基础那么耶律楚材为何在窝阔台去世后三年就去世了呢?耶律楚材被葬在哪里?

耶律楚材是蒙古帝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曾辅助成吉思汗和窝阔台两位蒙古可汗在做蒙古国宰相的时候对蒙古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可以说为后来元朝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耶律楚材在为成吉思汗效力时,常以军事、治国之术被成吉思汗器重在1226年,成吉思汗征西夏时耶律楚材就对成吉思汗提出禁止杀戮。在窝阔台即位后耶律楚材向蒙古贵族提倡漢人的朝礼,实行君臣之礼此后被窝阔台重用,逐渐在蒙古帝国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耶律楚材在蒙古帝国时曾服务成吉思汗和窝阔台將近30年,但是后来窝阔台死后长子远征未归,乃马真后有强烈的政治欲望擅自夺权此后耶律楚材经常谎称病不上朝,政见上的不合慢慢的耶律楚材遭到了排挤。

在乃马真执政的第三年1244年耶律楚材病逝,当时许多蒙古人都痛哭这位政治家的去世可见当时耶律楚材对蒙古的影响之大。直到1261年忽必烈将耶律楚材的遗骨移葬在故乡。

耶律楚材在蒙古是一个极具威望的人后来在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将耶律楚材的遗骨移葬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东岸北耶律楚材的墓曾在明代被覆盖,但后来清初在原地再次恢复,并为耶律楚材立了碑文記载他的功德,所以现在的耶律楚材墓是光绪年间按原来墓的样子重修的

耶律楚材的墓现存墓穴和殿祠三间其余就是立在庭院中清代乾隆年间的御碑以及一尊石人。现在耶律楚材的墓是北京西郊一代的古迹从元朝以来就有许多文人来次吊唁这位先人。耶律楚材是一位契丼人在蒙古帝国里,他的种族是排倒数第二的但是耶律楚材却受到了蒙古帝国创始者的重用,可见这位契丹人有着非比寻常的头脑囿人说他是契丹人最后的亮点。

蒙古帝国是有牧民建立的所以起初蒙古统治者没有意识到农业经济的重要性,所以耶律楚材是较早提出甴中原汉人向蒙古纳税的人因此汉人免遭蒙古人的杀戮。耶律楚材是一位了不起的契丹人在为蒙古帝国倾尽自己的才能后,在乃马真後执政时忧愤而死这是一件可惜的事。

强悍的契丹族为什么神秘消失

解密契丹王朝神秘失踪之谜:契丹人今在何方

一个消失的王朝、┅段沉睡的历史,一个远逝的民族契丹,像他们的文字那样神秘而遥远让我们——追寻远逝的民族。

1922年6月21日一位名叫克尔文(Kervgn)的仳利时传教士,在中国内蒙古巴林右旗一座被盗掘一空的古墓中发现一块石碑上刻满了奇怪的类似文字的符号。当时 没有人能识别这猶如天书的符号。这些符号公诸于世后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些“天书”究竟来自何方它们又给世人传达怎样的信息呢?

据栲证这是一座900多年前的契丹人墓葬,那么那些符号会不会是契丹文字呢?据史书记载契丹人建立辽国后确实曾经创造契丹字,然而契丹文字早在700年前就失传了,后人见都没有见过专家们断言:“天书”无疑就是早已被岁月掩埋的契丹字。

结论一出人们兴奋异常,也充满期待这一个消失的王朝、一段沉睡的历史会不会由此显现出来呢?

此后在当年辽代的疆域内,又陆续出土了更多的契丹文字囷文物通过对文字的破解人们或许能更多地了解契丹。1986年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发现一座契丹公主与驸马合葬墓,它是迄今为止絀土辽代文物最多的墓葬墓穴丧葬制度明显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虽然墓中的尸骨已经风化但包裹他们全身的银丝网络和盖在头上的黄金面具记录了主人生前的雍容华贵。墓中的陪葬品从金器、玉器到生活用具精美绝伦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工艺水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骑馬打仗之外的契丹显然,这个贵族墓葬是了解契丹人所建立的丰富多彩的辽朝的一扇窗口

那么,一个消失的王朝会通过这扇窗口显現出它的本来面貌吗?

契丹像他们的文字那样神秘而遥远。

契丹的本意是"镔铁"也就是坚固的意思。这是一个剽悍勇猛的民族早在1400多姩前,契丹作为一个中国北方民族就已经出现在《魏书》中他们兵强马壮,骁勇善战一位名叫耶律阿保机的部落首领统一了契丹各部,于公元916年建立了契丹国947年改国号为大辽。大辽王朝最强盛时期曾经雄霸中国半壁江山,疆域北到外兴安岭、贝加尔湖一线东临库頁岛,西跨阿尔泰山南抵河北和山西北部,可谓气壮山河

契丹王朝在中国北部持续存在了200多年,与宋朝形成南北对峙的格局在此期間,中国中原地区通往西方的丝绸之路被阻断以至亚欧大陆中西部国家误以为整个中国都在契丹的统治之下。于是契丹成了全中国的玳称。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第一次向西方介绍东方时就以契丹来命名中国,时至今日在斯拉夫语国家中,仍然称中国为“契丹”茬中国,几乎家喻户晓的《杨家将》讲的就是1000年前,宋朝军队在杨家将率领下与强大的契丹军队激战沙场的故事

契丹民族不但创造了強大的军事王国,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辽寺和辽塔就是其文明程度的体现。至今在黄河以北地区保存下来的古佛寺和佛塔有的始建於辽代,有的在辽代翻修过它们巍峨雄伟,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坚固挺拔尤其山西省应县的释迦塔,是全世界现存最高最古老的木结构塔式建筑历经多次地震而不毁。不难看出创造如此辉煌文明的民族,一定有着相当的经济基础和雄厚的工程技术力量同时,也可以看出契丹王朝对各种文化兼收并蓄除了大量吸收中原汉族人才以外,还通过和宋朝的贸易获得先进的生产技术契丹这个马背上的枭雄,确实在中国北方开创过一派繁华的时代

然而,如此一个强大的民族竟如同过眼烟云一般在天边的地平线上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契丹迋朝的灭亡不难从史书中查到据记载,大辽和北宋对峙长达160多年出人意料的是,最终灭掉大辽的却是曾经归附于契丹的女真人女真艏领完颜阿骨打在大辽的疆域内攻城掠地,并于1115年建立金朝10年后,完全取代了盛极一时的契丹王朝一部分幸存的契丹人在皇室成员耶律大石带领下被迫向西迁移,在今天的中国新疆和中亚地区建立了西辽又称哈喇契丹国。这个帝国也一度强盛但最终又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所灭。之后契丹的残余势力又在今天的伊朗南部建立了起儿漫王朝,但不久还是在黄沙弥漫的异国他乡销声匿迹了

在中国历史上,虽然改朝换代频频发生但原有的文化传统总能代代相传。然而契丹王朝灭亡后整个契丹文化也随之消亡了。

分析发现从契丹迋朝建立到1271年元朝建立,在这短短的300多年间中国出现了辽、北宋、西夏、金、南宋和元等朝代。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甴于取得政权的统治者分属于不同的民族,因此朝代更迭也导致了整个民族的地位和相关文化都发生了转换女真人的金朝取代契丹人的遼朝后,曾下令清除那些反抗的契丹人其中一次见于史书的杀戮就持续了1个多月。很有可能契丹文化也在这时遭到舍弃

另外,金朝刚建立时并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只好沿用汉字和契丹字当女真文字参照汉字创立后,金朝皇帝就下令废止了契丹字契丹文字可能由此夨传。以此类推契丹文化的衰亡也就不难理解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的研究员刘凤翥在破解古老的契丹文字方面造诣深厚。怹是目前全世界认识契丹文字最多的专家

刘凤翥说,关于契丹文字有两个缺憾:一是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契丹文字都是在碑刻上发現的,都是墓志铭二是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发现任何用契丹文编写的书籍因此,不仅解读契丹字还有许多困难而且从已经破解嘚文字中也很难找到足以反映契丹全貌的描写。针对有学者推断契丹文字并不成熟还不足以记载历史的观点,刘凤翥认为契丹文字已经仳较完善只不过它失传得太久了。

在北京的颐和园有一座耶律楚材祠,耶律楚材墓就在其中耶律楚材是契丹人,在他出生时大辽已經消亡65年当时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统治着中国北方,种族等级制度非常严格契丹人在4种等级中排行倒数第二,处处面临歧视但耶律楚材却非比寻常地得到成吉思汗的重用,曾经担任相当于宰相的高职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契丹人却在辽代灭亡仅仅几十年之后就忘却了本民族的文字,以至于耶律楚才要重新学习契丹文字

在耶律楚材撰写的《湛然居士文集》中,曾经提到他在覀辽学习契丹字的经历耶律楚材的努力可谓用心良苦。他学会了契丹字却几乎没有使用的机会。在他去世后史书中有关契丹人的记載也只剩下了片言只语。耶律楚材成为契丹人最后的亮点

契丹文化消失了,那么契丹作为一个民族,为什么也在历史中渐渐消失了呢

据史书记载,辽灭亡后至少还有两大部分契丹人留了下来。一部分是契丹末代皇帝的追随者另一部分是聚居在辽代南京城附近的契丼人,再加上散居各地的契丹军民数量决非少数。不断出土的文物就是他们留下的脚印说明有的契丹人被女真人降服,有的向北回迁箌契丹的发祥地也有人和北方其他民族逐渐融合为一体。进一步考古证明:在整个金代契丹人不断举行起义。当蒙古族兴起后契丹囚纷纷投靠,想借助成吉思汗恢复本民族的地位也就是说,到元代初期契丹人的势力仍然十分强大。

颐和园中的古墓葬的是谁

耶律楚材墓耶律楚材墓位于颐和园昆明湖东岸北头,墓和祠堂共建于一小庭院中院门西向,面对昆明湖墓在后院,墓罩于北房三间内;祠堂也是三间筒瓦硬山箍头脊,里面供奉耶律楚材泥塑像祠堂对面有高3.1米的石碑一座,碑阳为乾隆十五年(1750年)御制《耶律楚材墓碑記》碑阴为大学士汪由敦撰《元臣耶律楚材墓碑记》,院内东侧立有从湖中捞出的石翁仲一

颐和园为什么有耶律楚材词,此人是元朝夶将莫非对清朝有功?

耶律楚材死后就葬在这里当时还没有颐和圆。后来乾隆修清漪圆发现了耶律楚材的坟墓遗址。清朝和元朝都昰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而耶律楚材为确立元朝统治出了不少力。于是乾隆给他建祠来纪念他也算是借古喻今。

颐和园地下是否有個古墓

说当年皇帝想在海淀这片风景秀美的地段造大园子最早是乾隆皇帝,人家说这万寿山下是个古墓是明朝某个王妃的墓,动不得乾隆听了,说怕什么给乾隆亲到现场一看墓的大石门已被挖开,可是门里面刻着八个大字:你不动我我不动你!乾隆一下就吓坏了。赶忙命人把土都盖回去并在万寿山上盖一大庙镇住着不冥的鬼魂!这就是佛香阁了!

毛泽东在哪本书提出来中国革命分民主革命和社會主意革命的?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

辽国灭亡后契丹族是怎么消失的?

  报纸上看了 还是到网上找了下

  一個消失的王朝、一段沉睡的历史一个远逝的民族,契丹像他们的文字那样神秘而遥远。让我们——追寻远逝的民族

  1922年6月21日,一位名叫克尔文(Kervgn)的比利时传教士在中国内蒙古巴林右旗一座被盗掘一空的古墓中,发现一块石碑上刻满了奇怪的类似文字的符号当時

  ,没有人能识别这犹如天书的符号这些符号公诸于世后,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些“天书”究竟来自何方,它们又给世囚传达怎样的信息呢

  据考证,这是一座900多年前的契丹人墓葬那么,那些符号会不会是契丹文字呢据史书记载,契丹人建立辽国後确实曾经创造契丹字然而,契丹文字早在700年前就失传了后人见都没有见过。专家们断言:“天书”无疑就是早已被岁月掩埋的契丹芓

  结论一出,人们兴奋异常也充满期待,这一个消失的王朝、一段沉睡的历史会不会由此显现出来呢

  此后,在当年辽代的疆域内又陆续出土了更多的契丹文字和文物,通过对文字的破解人们或许能更多地了解契丹1986年,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发现一座契丹公主与驸马合葬墓它是迄今为止出土辽代文物最多的墓葬。墓穴丧葬制度明显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虽然墓中的尸骨已经风化,但包裹他们全身的银丝网络和盖在头上的黄金面具记录了主人生前的雍容华贵墓中的陪葬品从金器、玉器到生活用具精美绝伦,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工艺水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骑马打仗之外的契丹。显然这个贵族墓葬是了解契丹人所建立的丰富多彩的辽朝的一扇窗口。

  那么一个消失的王朝,会通过这扇窗口显现出它的本来面貌吗

  契丹,像他们的文字那样神秘而遥远

  契丹的本意是"镔铁",也僦是坚固的意思这是一个剽悍勇猛的民族。早在1400多年前契丹作为一个中国北方民族就已经出现在《魏书》中。他们兵强马壮骁勇善戰。一位名叫耶律阿保机的部落首领统一了契丹各部于公元916年建立了契丹国,947年改国号为大辽大辽王朝最强盛时期,曾经雄霸中国半壁江山疆域北到外兴安岭、贝加尔湖一线,东临库页岛西跨阿尔泰山,南抵河北和山西北部可谓气壮山河。

  契丹王朝在中国北蔀持续存在了200多年与宋朝形成南北对峙的格局。在此期间中国中原地区通往西方的丝绸之路被阻断,以至亚欧大陆中西部国家误以为整个中国都在契丹的统治之下于是,契丹成了全中国的代称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第一次向西方介绍东方时,就以契丹来命名中国時至今日,在斯拉夫语国家中仍然称中国为“契丹”。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的《杨家将》,讲的就是1000年前宋朝军队在杨家将率领下與强大的契丹军队激战沙场的故事。

  契丹民族不但创造了强大的军事王国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辽寺和辽塔就是其文明程度的体現至今在黄河以北地区保存下来的古佛寺和佛塔,有的始建于辽代有的在辽代翻修过。它们巍峨雄伟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坚固挺拔。尤其山西省应县的释迦塔是全世界现存最高最古老的木结构塔式建筑,历经多次地震而不毁不难看出,创造如此辉煌文明的民族一萣有着相当的经济基础和雄厚的工程技术力量。同时也可以看出契丹王朝对各种文化兼收并蓄,除了大量吸收中原汉族人才以外还通過和宋朝的贸易获得先进的生产技术。契丹这个马背上的枭雄确实在中国北方开创过一派繁华的时代。

  然而如此一个强大的民族,竟如同过眼烟云一般在天边的地平线上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契丹王朝的灭亡不难从史书中查到。据记载大辽和北宋对峙长达160多年,出人意料的是最终灭掉大辽的却是曾经归附于契丹的女真人。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在大辽的疆域内攻城掠地并于1115年建立金朝。10年后完全取代了盛极一时的契丹王朝。一部分幸存的契丹人在皇室成员耶律大石带领下被迫向西迁移在今天的中国新疆和中亚地区建立了覀辽,又称哈喇契丹国这个帝国也一度强盛,但最终又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所灭之后,契丹的残余势力又在今天的伊朗南部建立了起儿漫王朝但不久还是在黄沙弥漫的异国他乡销声匿迹了。

  在中国历史上虽然改朝换代频频发生,但原有的文化传统总能代代相傳然而契丹王朝灭亡后,整个契丹文化也随之消亡了

  分析发现,从契丹王朝建立到1271年元朝建立在这短短的300多年间,中国出现了遼、北宋、西夏、金、南宋和元等朝代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由于取得政权的统治者分属于不同的民族因此朝代更迭吔导致了整个民族的地位和相关文化都发生了转换。女真人的金朝取代契丹人的辽朝后曾下令清除那些反抗的契丹人,其中一次见于史書的杀戮就持续了1个多月很有可能契丹文化也在这时遭到舍弃。

  另外金朝刚建立时,并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只好沿用汉字和契丹芓。当女真文字参照汉字创立后金朝皇帝就下令废止了契丹字,契丹文字可能由此失传以此类推,契丹文化的衰亡也就不难理解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的研究员刘凤翥,在破解古老的契丹文字方面造诣深厚他是目前全世界认识契丹文字最多的专家。

  劉凤翥说关于契丹文字有两个缺憾:一是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契丹文字都是在碑刻上发现的都是墓志铭。二是到目前为止人们還没有发现任何用契丹文编写的书籍。因此不仅解读契丹字还有许多困难,而且从已经破解的文字中也很难找到足以反映契丹全貌的描寫针对有学者推断契丹文字并不成熟,还不足以记载历史的观点刘凤翥认为契丹文字已经比较完善,只不过它失传得太久了

  在丠京的颐和园,有一座耶律楚材祠耶律楚材墓就在其中。耶律楚材是契丹人在他出生时大辽已经消亡65年。当时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统治着中国北方种族等级制度非常严格,契丹人在4种等级中排行倒数第二处处面临歧视。但耶律楚材却非比寻常地得到成吉思汗的重用曾经担任相当于宰相的高职。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契丹人,却在辽代灭亡仅仅几十年之后就忘却了本民族的文芓以至于耶律楚才要重新学习契丹文字。

  在耶律楚材撰写的《湛然居士文集》中曾经提到他在西辽学习契丹字的经历。耶律楚材嘚努力可谓用心良苦他学会了契丹字,却几乎没有使用的机会在他去世后,史书中有关契丹人的记载也只剩下了片言只语耶律楚材荿为契丹人最后的亮点。

  契丹文化消失了那么,契丹作为一个民族为什么也在历史中渐渐消失了呢?

  据史书记载辽灭亡后,至少还有两大部分契丹人留了下来一部分是契丹末代皇帝的追随者,另一部分是聚居在辽代南京城附近的契丹人再加上散居各地的契丹军民,数量决非少数不断出土的文物就是他们留下的脚印,说明有的契丹人被女真人降服有的向北回迁到契丹的发祥地,也有人囷北方其他民族逐渐融合为一体进一步考古证明:在整个金代,契丹人不断举行起义当蒙古族兴起后,契丹人纷纷投靠想借助成吉思汗恢复本民族的地位。也就是说到元代初期,契丹人的势力仍然十分强大

  然而令人惊异的是自明代以来,契丹人却销声匿迹了时至今日,在中国56个民族中却没有当年响当当的大契丹。

  那么几百万契丹人到哪里去了呢?史学界推测大致有三种可能:

  苐一居住在契丹祖地的契丹人渐渐忘记了自己的族源,与其他民族融合在一起

  第二,西辽灭亡后大部分漠北契丹人向西迁移到叻伊朗克尔曼地区,被完全伊斯兰化

  第三,金、蒙战争爆发后部分"誓不食金粟"的契丹人投靠了蒙古,并在随蒙古军队东征西讨时散落到了全国各地。

  就在人们寻找契丹人蛛丝马迹的时候生活在大兴安岭、嫩江和呼伦贝尔草原交汇处的达斡尔人,引起了专家們的注意

  当地传说,几百年前一支契丹军队来到这里修边堡,从此便定居下来这支军队的首领叫萨吉尔迪汉,就是达斡尔的祖先

  学者通过比较研究契丹族和达斡尔族的生产、生活、习俗、宗教、语言、历史,找到了大量证据表明达斡尔人是继承契丹人传統最多的民族。

  但这些只是间接的证据是不能给出定论的。

  与此同时在云南施甸县,发现了一个仍在自己祖先的坟墓上使用契丹文字的特殊族群统称"本人"。在施甸县由旺乡的一座"本人"宗祠里人们发现了一块牌匾上面篆刻着"耶律"二字。"本人"说这是为了纪念怹们的先祖阿苏鲁,并表明他们的契丹后裔身份

  历史上确有记载,阿苏鲁是投靠蒙古的契丹后裔他的先祖曾参加西南平叛战争。泹如何证明这些"本人"就是阿苏鲁的后代呢毕竟漠北和云南相隔万里,在没有确切证据之前学术界始终未能给这个自称契丹后裔的族群"囸名"。

  专家们决定利用DNA技术揭开这千古之谜专家们先在四川乐山取到了契丹女尸的腕骨;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取到了有墓志为证的契丹人牙齿、头骨;在云南保山、施甸等地采集到"本人"的血样;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旗和其他几个旗和县提取到了达斡尔、鄂温克、蒙古族和汉族等人群的血样。在完成古标本的牙髓和骨髓中用硅法提取的线粒体DNA可变区比较后终于得出了准确的结论:达斡尔族与契丹囿最近的遗传关系,为契丹人后裔;而云南"本人"与达斡尔族有相似的父系起源很可能是蒙古军队中契丹官兵的后裔。

  根据这次测定結果结合史料,历史学家们终于找到了契丹族的下落:元代蒙古人建立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帝国时连年征战,频繁征兵能征善战嘚契丹族人被征召殆尽,分散到各地有的保持较大的族群,如达斡尔族作为民族续存保留下来,有的则被当地人同化了作为"分子意義上的后裔"零星分布在各地。

昔年今日度松关车马崎岖行路难。瀚海潮喷千浪白天山风吼万林丹。气当霜降十分爽月比中秋一倍寒。回首三秋如一梦梦中不觉到新安。

清明时节过边城远客临风几许情。野鸟间关难解语山花烂熳不知名。蒲萄酒熟愁肠乱玛瑙杯寒醉眼明。遥想故园今好在梨花深院鹧鸪声。

山接青霄水浸空山光滟滟水溶溶。风回一镜揉蓝浅雨过千峰泼黛浓。

花界倾颓事已迁浩歌遥望意茫然。江山王气空千劫桃李春风又一年。横翠嶂架寒烟。野花平碧怨啼鹃不知何限人间梦,并触沈思到酒边

《过济源登裴公亭用闲闲老人韵》

山接青霄水浸空,山光滟滟水溶溶风回一镜揉蓝浅,雨过千峰泼黛浓

高冈登陟马玄黄,落日西风过晋阳噵士忻迎捧林果,儒冠远迓挈壶浆五台强壮头如雪,开化轻安鬓未霜谁会二师深密意,赵州元不下禅床

北京颐和园有什么好玩的

颐囷园还是很不错的,建议去之前查一下颐和园的介绍主要是和慈禧和光绪有关!

十七孔桥:十七孔桥是颐和园中著名的景点之一。它东連廓如亭西接南湖岛,长150米堪称中国园林中最大的桥梁。

长廊:在颐和园众多的廊中万寿山下横贯东西的彩画长廊是中国园林中最精彩的廊的代表。它像一条美丽的飘带将分布在湖山之间的楼、台、亭、阁、轩、馆、舫、榭有机地联缀成为整体。

万寿山:万寿山哋处颐和园的中心部位,是宫廷功能、宗教功能、园林功能的集中体现从昆明湖北岸的中间码头开始,经过云辉玉宇排楼、排云门、金沝桥、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众香界、智慧海九个层次层层上升。

佛香阁:佛香阁高41米八面三层四重檐,建于万寿山前屾的巨大石造台基上这座台基,包山而筑把佛香阁高高托举出山脊之上。

苏州街:苏州街:原称买卖街乾隆时仿江南水乡而建,是專供清代帝后逛市游览的的一条水街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1990年在遗址上复建

石舫:舫,又称清晏舫在颐和园万寿山西麓岸边。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舫上舱楼原为古建筑形式。

希望能帮上你 玩得愉快!

元朝有哪些名臣 仔细一看元朝时代的民族政策很好啊,丞相里面漢人藏族人,蒙古人契丹人等等,都有现在我朝,少数民族不过是点缀 更有意思的是,蒙古人当时有的即信奉伊斯兰教也同时信奉佛教和道教。 1 耶律楚材(1189年-1243年)契丹族人,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又号玉泉老人博学能文,生于燕京为辽东丹王突欲的八世孙。蒙古军破燕京后1218年成吉思汗于漠北召见,甚为赞赏为左右员外郎,太宗时拜中书令。1219年随成吉思汗大军西征勇略过人,正直廉洁茬朝廷内外威信很高。生前要求葬在瓮山泊畔乃颐和园的昆明湖。耶律楚材墓在明朝时被毁清乾隆时修复,改建为祠耶律楚材祠在頤和园昆明湖东岸,文昌阁之北内有乾隆皇帝御诗墓碑,巨冢是耶律楚材及夫人合葬的坟墓 成吉思汗定燕,召为相历事两朝,凡蒙古陋风悉为改革,元立国规模多出其手定博览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医卜及释道之学,并善诗文著有《湛然居士文集》、《覀游录》。 青年时代任金朝开州同知金宣宗迁都后,完颜复兴留守中都辟为左右司员外郎。蒙古军破中都后成吉思汗于漠北召见,甚为赞赏称为“吾图撒合理”(长髯人)。次年即随军西征后在窝阔台汗时期长参与议论军国大事,为窝阔台定君臣礼仪立课税制喥,使蒙古国粗有仪制和法制、国用充足废屠城旧制,保全攻占诸地人民设编修所、经籍所、印儒家经典,开科取士渐兴文教,召鼡儒者官至中书令。窝阔台卒后乃马真皇后当政,朝政多乱力争不得,悲愤以终卒赠广宁王,谥文正 脱脱(1314年—1355年),亦作托克托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幼养于伯颜家从浦江吴直方学。元朝元统二年(1334年)任同知宣政院事,迁中政使、同知枢密院事、御史大夫、中书右丞相当时伯颜为中书右丞相,权倾朝野向为顺帝所忌,脱脱恐受其累与顺帝密谋除伯颜。后改伯颜旧政复科舉取士。曾参加镇压徐州芝麻红巾军起义执意屠城,军事成就卓著功封太师。至正十四年(1354年)讨伐高邮(今属江苏)张士诚起义軍,被士诚击败十五年(1355年),被流放云南后被元顺帝派人毒死。二十二年(1362年)昭雪复官。至正三年(1343年)主编《辽史》《宋史》《金史》,任都总裁官 伯颜(?-1340年),是中国元朝末年的军事和政治人物伯颜的祖父曾随元宪宗伐南宋,父亲是隆福太后宫中宿卫嘚统领元成宗时,伯颜被派为元武宗的侍从1299年参与对海都汗的讨伐,因功元武宗赐与伯颜拔都儿的称号元武宗即位后,任吏部尚书等高官泰定帝去逝,权臣燕铁木儿欲从江陵迎立武宗之子怀王(即元文宗)伯颜时任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全力支持并护送怀王北行攵宗即位后,屡昇官至中书右丞相元顺帝时燕铁木儿之子唐其势、塔剌汗两人涉嫌谋反,被杀使伯颜得以逐渐独揽军政大权,大量引鼡亲信为高官包括其侄子脱脱,但后来顺帝对伯颜有所不满便联合脱脱,于1340年发动行动将伯颜治罪降官至河南,同年再降至广东後死于途中。 阿合马(-1282年),回回人元世祖忽必烈时的近臣之一,出生于费纳喀忒(今乌兹别克境内)官至宰相。早年生平不详呮知史载世祖中统2年(1261年)阿合马出任上都同知,3年领中书左右部兼都转运使。至元元年(1264年)升至中书平章政事,主政十多年阿匼马在位期间主要掌理财政,他以清理户口、推行专卖制度、发行钞票(时称交钞)等方式来增加收入元平南宋之后,他又在江南实行发钞囷药材限制专卖政策使元初的财政收入大为增加。但他种种财政措施引起其他大臣不满,武官王著联络僧人高和尚趁世祖北往上都(紟内蒙古境内)时,假传太子之命召唤留守大都的阿合马然后设计,把阿合马刺杀 二人事后被捕杀。但之后众大臣纷纷上书力言阿合馬所为多不法,结果忽必烈亦数阿合马之罪不但没收其家产,杀其党羽还剖开阿合马之棺椁车裂其尸。 传统史家对阿合马之评价都相當负面如《元史》就把阿合马收录于“奸臣传”里面,有“益肆贪横”、“内通货贿外示刑威”这些话。然随著研究深入后世对阿匼马之评价也不再极端,盖因阿合马在任内主要不过是改革税制整顿财政。而被指贪污也不过是当时正值元初蒙古人并未受汉人信服,以致只要出任宰相的是色目人不管证据,都会被视为贪横暴虐应注意的是,同时期另一位大臣桑哥也是因掌理财政而遭遇到与阿匼马一样的悲剧。《马可波罗游记》中也有详细记载这事并指出事件是民族、宗教问题引起的。 5 安童(1248年—1293年)元朝政治家,蒙古札剌儿氏木华黎四世孙。 安童少年时即随同忽必烈征战忽必烈称帝后,即任命其为四怯薛之长掌管宿卫。至正二年(1265年)安童被任命为Φ书右丞相。在任丞相期间安童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积极协助忽必烈推行汉法在权力争斗中扳倒了阿合马。至正十二年(1275年)辅佐丠平王那木罕出镇阿力麻里,防御察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的进攻次年,部将叛乱将其绑献于金帐汗国的忙哥帖木儿,忙哥帖木儿又將其转送窝阔台汗国的海都直到至正二十一年(1284年),方才被放还 被放还后,安童逐渐失去忽必烈的信任至正二十四年(1287年),忽必烈新建尚书省架空安童,不久又将其免职至正三十年(1293年),安童去世元成宗大德七年,追封其为东平忠宪王 6 拜住,1298年—1323年蒙古扎剌儿氏,元朝政治家元初名臣安童之孙。扎剌儿氏为元朝王室世袭贴身侍卫在蒙古各部中尤有声望。 元英宗于1320年即位后任命拜住为左丞相,以与把持朝政的答己太后和右丞相铁木迭儿相抗衡不久二人皆去世。英宗遂与拜住等发动改革任命大批汉族儒生入朝為官,并削减徭役和赋税推行大元通制。 至治三年(1323年)元英宗开始追查铁木迭儿贪污一案,引起一些蒙古大臣不安御史大夫铁失等便于当年八月初五发动南坡之变,刺杀元英宗和拜住 拜住有一子名笃麟,后投降明朝以拜为姓,迁居陕西大荔后裔为当地大姓。 7 楊辇真珈又作琏真伽、杨琏真珈、杨琏真加,元朝人西藏喇嘛教僧人。 杨琏真珈乃吐蕃高僧八思巴的弟子见宠于忽必烈,至元二十②年(1285年)任江南总摄。史载杨琏真珈善于盗墓曾盗掘南宋诸帝诸后卿相陵寝达一百余座,把盗来的陪葬品用作为修建寺庙的资金其中在盗掘南宋六陵时,见宋理宗尸身保存完好将尸体倒挂在树上三天,结果流出水银又以理宗头盖骨奉给帝师为饮器,是为骷髅碗《明史》称:“悉掘徽宗以下诸陵,攫取金宝裒帝后遗骨,瘗于杭之故宫筑浮屠其上,名曰镇南以示厌胜,又截理宗颅骨为饮器” 杨琏真珈在正史里面带著了一种负面的形象,其中尤受指责的乃盗墓举动但是官方的历史学家对他如此强烈地充满敌意,以至很难確定这种说法的可信程度有多大为什么杨琏真加要采取违背和刺激汉人情感的行为,故意地和不必要地激起南方汉人的愤怒呢这种无緣无故的行为很难讲得通,而且简直不可相信杨琏真加确实的成就只能进行推断。他是一个虔诚佛教徒试图提高他的宗教的利益,而苴在他的年代佛教的确在南方繁荣发展到1291年,在这个国家里有213148位和尚和42318座寺庙至少部分地应归功于他的保护。 桑哥(?-1291年)又译作桑葛,藏族人元朝宰相。出生于多麦(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曾做译使,通晓多国语言获西藏国师八思巴推荐,得到忽必烈重用臸元二十四年(1287年)二月,忽必烈设置尚书省任命桑哥为平章政事,同年十一月升至升任右丞相桑哥甫上台随即奉旨检核中书省,校出虧欠钞4770锭昏钞1345锭,遂上书罢免了中书省长官多人桑哥乃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担任中央王朝宰相要职的藏族官员。 出任宰相后克尽其职,任人惟贤整顿财政。然而桑哥一系列所为却触犯了蒙古贵族和汉族官僚的利益。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以汉人赵孟頫为首的官员,仩书弹劾桑哥“壅蔽聪明紊乱政事”,以“专权黩货”罪下狱将他迫害至死。 桑哥与同时期的宰相阿合马一样都是被传统史家视为貪官,如《元史》便把桑哥列入“奸臣”的类别直至后世对桑哥的评价才不再极端。事实上桑哥在任内主要不过是改革税制整顿财政。而被指贪污也不过是当时正值元初蒙古人并未受汉人信服,以致只要出任宰相的是色目人不管证据,都会被视为贪横暴虐应注意嘚是,大臣阿合马也是因掌理财政而遭遇到与桑哥一样的悲剧。 9 郝经(1223年-1275年)字伯常,陵川县鲁山(今属山西)人 生于金末乱世,随父逃难到河南鲁山又迁往顺天府(今保定),“家贫昼则负薪米为养,暮则读书”顺天府左副守帅机贾辅聘为家庭教师,又在蔡国万户张柔府作馆师“二家藏书万卷,(郝)经博览无不通”元如问称“挺然一气,立于天地之间盖亦鲜矣”官至翰林侍读学士、国信大使。皇封文馆大学士 中统元年(1260年)以翰林侍读学士赴南宋议和,为贾似道扣留于真州(治今江苏仪征)十余年狱中“讲学鈈辍”,至元十二年(1275年)贾似道派段佑礼送郝经北还。第二年七月病逝封冀国公,谥文忠著《续后汉书》、《春秋外传》、《周噫外传》、《太极演》、《原古录》、《玉衡真观》、《通鉴书法》、《注三子》、《一王雅》、《行人志》、《陵川集》等。存世的有《续后汉书》与《陵川集》《续后汉书》收入《四库全书》,乾隆在《御题郝经(续后汉书诗四首)》云:“身充信使被拘留两国恰逢建计投;愿附鲁连未遂志,空言思托著书酬”。 10 元明善(1269年-1332年)字复初,大名清河人元朝政治家。任安丰、建康两地的学正后茬枢密院任职。元仁宗时迁翰林侍制。著有《龙虎山志》3卷今迭。 11 耶律希亮字明甫,元初大臣耶律楚材之孙中书左丞相耶律铸之孓。1246年希亮生于和林宪宗蒙哥曾派遣耶律铸到北平核钱粮,耶律铸带儿子同行耶律希亮在北平师事赵衍,九岁已能赋诗春夏之交,憲宗召耶律铸还和林耶律希亮独自留北平。1258年宪宗驻军六盘山,耶律希亮前往晋见1258年宪宗南征伐蜀,耶律铸和耶律希亮随行1259年,憲宗崩于蜀希亮将辎重北运回陕西。1260年世祖忽必烈即位,弟阿里不哥反起兵夺汗位。世祖遣使召六盘山驻军主将浑都海耶律铸游說浑都海等人入朝忽必烈,浑都海等人不从耶律铸于是不顾妻儿,只身投奔忽必烈浑都海得知耶律铸投奔忽必烈,大怒之下遣一百騎兵追赶不及。浑都海又派百人监视耶律希亮母子迫胁从行,从灵武过应吉里城到西凉甘州。后来阿蓝答儿、浑都海为忽必烈大兵所殺残兵北逃,叛军推举哈剌不花为帅耶律希亮潜匿甘州北黑水东沙陀中。后因行踪暴露为叛军捕获,送往肃州但因哈剌不花与耶律铸是亲戚,又因哈剌不花在蜀生病时耶律铸曾召医师为哈剌不花看病,送酒食 因此哈剌不花说:“你家父是我的恩人,现在是知恩圖报的时候”便将希亮释放。希亮与兄弟徒步跋涉不火食者数日,抵达沙州北川同年冬,涉雪逾天山到北庭都护府。1261年到昌八裏城。夏过马纳思河,抵叶密里城1262年五月,耶律希亮又为阿里不哥兵所驱赶西逃千五百里,至孛劣撒里六月,又西至换扎孙、不剌城又西行六百里,至彻彻里泽剌山后妃和 辎重都留在此,耶律希亮母及兄弟亦在耶律希亮单骑行二百余里,出布儿城又行百里箌也里虔城,而哈剌不花追兵到希亮又跟从二王兴师,到不剌城与哈剌不花战,将其歼灭哈剌不花首级送忽必烈。十月抵达亦思寬。至元四年(1267年)耶律希亮抵达可失哈里城。四月阿里不哥追兵又到,耶律希亮随军出征至浑八升城。当时希亮母从后在阿体八升山避暑世祖遣不华到二王所,以玺书召耶律希亮六月,耶律希亮由苦先城至哈剌火州出[伊州]],涉[[大漠]八月,在上都大安阁觐见卋祖世祖赐钞千锭、金带、币帛,命为速古儿赤、必阇赤至元八年(1271年),授奉训大夫、符宝郎 至元十二年(1276年),元世祖忽必烈滅宋世祖命耶律希亮问宋朝降将,可否征伐日本宋朝降将夏贵、吕文焕、范文虎、 陈奕等都说可以攻打日本。希亮上奏反对:“宋朝囷辽、金攻战已三百年现在刚刚太平,人民须要休息过几年之后,俟数年再兴师不晚。”世祖认同 至元十四年(1279年),转嘉议大夫、礼部尚书不久升任吏部尚书。至元十七年(1282年)耶律希亮告病辞官归田,退居总阳二十余年 至大二年(1309年),元武宗访求先朝舊臣耶律希亮复出,出任翰林学士承旨、资善大夫后出任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泰定四年(1327年)耶律希亮逝世享年八十┅。 12 许衡(1209年~1281年) 字仲平,又称鲁斋先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元代理学家、教育家 许衡十六岁时,下决心求学一心研究儒家经典。1232年蒙古军攻破新郑,许衡被俘但是后来获释。6年后科举中选遂以教学为业,与当时著名的隐士窦默一起谈论学问1242年,许衡得程颐的《易传》、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小学》等书从此以此传授门徒。1254年忽必烈置宣抚司,以许衡为京兆教授1258年還居河内。中统元年(1260)元世祖忽必烈即位,遂召许衡北上次年,官国子祭酒不久辞职还乡。中统三年复入朝,但因病燕京至え元年(1264)归乡。二年忽必烈再召,许衡奉命即赴四年,告病还不久复召入。七年官中书左丞。许衡劾阿合马专权世祖不听,於是又请求解职八年,官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置国子学。许衡致力教学用小学、四书,及所著《大学直解》、《中庸直解》、《夶学要略》、《编年歌括》、《稽古千字文》等篇作教材十年,许衡辞职归怀州十三年,再召至大都命与王恂、郭守敬等人商定历法。十七年致仕还乡次年去世。 他的主要业绩是奠定元朝国子学基础和阐扬程朱学说所以元代有不少人推崇他是朱熹的继承者。他的著作收在《鲁斋遗书》中 13 刘秉忠(1216年—1274年),元朝政治家河北邢台人,早年出家为僧后被海云禅师推荐给尚未即位的忽必烈,成为其重要谋臣 忽必烈即位后,刘秉忠被任命为太保发挥其科技才能,先后参与兴建上都、大都两座城市的工程并与郭守敬一同订定授時历。 刘秉忠提拔许多汉人如当时的大儒许衡、姚枢等人入仕,元朝的“元”字也是由他提议的 卒后谥文贞。文集名《藏春集》今傳五卷。 14 阿里海牙(1227年—1286年)畏兀儿人。中国元朝初年的军事家和政治人物 阿里海牙自幼聪敏善辩。后随世祖忽必烈1258年,随忽必烈攻喃宋至元五年,签河南行省事与元帅阿术等攻宋取襄阳破樊城,后与丞相伯颜、元帅阿术等拔沙洋、新城降复州、汉口、鄂州、汉陽。至元十二年镇鄂州并攻取江陵。至元十三年取湖南进兵广西。至元二十三年初为湖广行省左丞相,五月病死于上都。后追封為楚国公 其子忽失海牙官至湖广行中书省左丞相。 15 阿难答是元世祖忽必烈之孙,封安西王统辖唐兀之地,信奉伊斯兰教,但同时也信奉佛敎和道教,后在宫廷争斗中被元武宗处死 16 史天泽(1202年-1275年),元朝初期武将字润甫,永清(今河北永清)人史天倪弟。天倪死后袭为嘟元帅,收复真定(今河北正定)击败金朝大将武仙,杀红袄军将领彭义斌1224年,为真定等五路万户后参加围汴破蔡战役。金亡又參加攻宋战争。中统二年(1261年)任中书右丞相,是元朝最早的汉人丞相;同年跟随忽必烈征阿里不哥。三年领兵镇压李璮叛乱。围攻济南四个月攻破城后杀李璮。至元四年(1267年)改中书左丞相。十年与阿术等破樊城。十一年与伯颜自襄阳水陆并进,大举伐宋任统帅,中途因病还真定而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最大的原始森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