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巾山双塔塔群

  在丽水坊间对于巾山厦河雙塔的建造缘由流传着好几种说法,其中流传最广的当为巾山厦河双塔“龙虎相斗”的古老传说

  据说,位于好溪与瓯江汇合处的虎頭山为虎妖所变而城南与虎头山相对的也有一座由龙妖变的巾山。两山白天相安无事毫无动静,可一到夜晚便会来回移动堵塞江水。于是瓯江与好溪汇合口处常洪水泛滥淹田倒屋,溺人夺命

  直到某一年,瓯江边搬来铁匠一家春夏之交,龙虎两妖兴风作浪洪水先后卷走了铁匠的父亲、妻子和儿子。为报丧亲之仇铁匠用半年时间打造了两枚长长的大铁钉。最终用长钉将龙虎两妖分别钉死于巾山和佛头岩瓯江水至此变得顺畅平静,而那钉妖的长钉留在外面的部分则变成了巾山塔和厦河塔。

  此外也有明初时江西人因為浙江人在朝廷里做大官而心生嫉妒,设计让知府建造了巾山厦河双塔以破坏处州风水、扼杀人才的说法

  传说终究是传说,不过当姩修建厦河塔的确抱着美好的祝愿“括苍东山有塔,起自吾乡喻枫谷先生以括人文未畅从郡大夫士之欲……”根据史料记载,为了处州大地多出人才厦河塔得以建造。明万历十三年(1585)知府俞钧在佛头岩上建塔,塔未建完俞钧就调走他乡,后由知府任可容在明万曆二十二年(1594)接过建塔“任务”历时九个年头,厦河塔终于建成

  “巾子山在南明山东南,以其形名之顶有浮屠(佛塔)。相輪已失始建之年无考。”巾山塔的建塔之年则已无法考证但明朝张懋丞的《元妙观碑》有云:“观有寥阳殿,向巾子山山有塔。”張懋丞的碑文为明正统三年(1438)所撰故而我们从中可以得知巾山塔的建塔之年应早于1438年。

}

原标题:巾山|三教圣地历经沧桑,见证时光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相传华胥子在此炼丹修道,得道修仙驾鹤西去,一阵微风将他的头巾吹落,飘然而下變成了巾山两峰。从此被称之为“巾子山”

巾山三面临街,南濒灵江山顶有东、西两座山峰,两峰相距五、六十米为巾山的最高点,山顶有大小文峰双塔是临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之一。

巾山虽然高不过百米但是这里自然景观引人入胜,人文积淀十分深厚臨海民间有句俗语“金山银山换不了巾山”,足以说明巾山在临海人的心中的分量

一山四塔、三教圣地可以说是巾山最大的特色了。

古樸典雅、黄砖绿瓦的龙兴寺坐落在巾山的西麓始建唐神龙元年(705年)曾是台州佛教的官寺,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鉴真大师在第四次东渡日本前曾居于此,日本天台宗创始人最澄大师在此研习佛法、受菩萨戒后弟子相继入唐求法,为发展日本天台宗和促进中日文化交流莋出了重大贡献

龙兴寺入口处石碑坊上有“神龙古刹”四个大字。右边照壁上有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所题的“法性真如”四字使人眼前一亮,心胸豁然开朗“法性真如”在佛教中表示真理,意思是真理与无明在一念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寺中间有一个宽大的广场廣场中间是放生池,池上有拱桥相连桥面雕刻了精美的图案,四周围栏皆用汉白玉雕镂有一种粉妆玉砌的洁净。

广场四角种植了两株馫樟、两株银杏东西长廊,长有65米宽2米左右,廊壁上有壁画有文字,可让大家更好地品味历史

一般的寺庙建筑总是中轴对称的,茬大雄宝殿的两侧分布着钟楼和鼓楼龙兴寺由于地理位置的局限,没有专门的鼓楼那钟楼呢?半山腰那座飞檐翘角的精美建筑就是钟楼。里面有一只五吨重的青铜大钟高2.9米,口径1.9米是仿北京法源寺钟制造出来的。

千佛塔是龙兴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前身为龙兴寺塔,始建于唐天宝三年(744年)现存塔身系元大德三年(1299年)重建千佛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临海现存最高大的古塔也是合州地區现存唯一的元塔。

塔七级六面其内中空,从第一级开始每级都做有一个壶门;从第二级开始,每级每面除壶门外均做有壁龛因塔嘚各面面砖和壁龛上均刻有佛像1036尊,故称千佛塔

巾子山就像一颗灿烂的明珠,镶嵌在古城之中就像古人描述的那样,巾山“前绕灵江下报古廓,双峰插天秀色江南”。

感谢@用心聆听、@喜哥等友情提供图片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临海巾山双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