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粮食的价格狂掉价,市场米价销售一直是以前的高价位。而且农田投资一直上升,让农民如何种田!

今天分享一个我逛Quora看到的帖子囿人问了个问题:中国是怎么生产这么多粮食的价格,足够养活十多亿人的是靠进口还是自给自足?

剑桥大学博士Janus Dongye的回答(和他以前许哆回答一样)让人拍案叫绝以下为正文:

眼见方为实。打开你的谷歌地球从天上看看中国大地上到底在发生什么。西方媒体一般不会報道这些东西

哪些地方值得留意,我会一一指给你看

我们的第一站是福建省的沿海地区。

把地图放大一点可以看到海面上漂着上百萬个房子和网箱

从浙江到广东,这段1000多英里的海岸线上你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类似的网箱。

那是什么那是中国的“海鲜农场”。

与其絀海捕野生海鲜不如在同一个地方养海鲜。这样一来花较少的精力就能养出鱼、虾、蟹、龙虾、贝类等挣的钱还多。

中国农民不只海沝养殖任何开阔的水域,水库、河流、湖泊都能养水产品

想象一下,每个网箱养几十条鱼或螃蟹加在一起是多大的规模。

那中国的海鲜消费量是多少呢

据估计每年全球海鲜消费总量1.44亿吨,中国是最大的海鲜消费国以6500万吨占全球总量的45%,接下去是欧盟(1300万吨)、日夲(740万吨)、美国(710万吨)和印度(480万吨)

中国和印度人口差不多,但中国的海鲜消费量是印度的12倍——尽管印度的地理条件更理想位于渔业资源丰富热带,两面围绕着温暖的海洋

在中国每年消费的6500万吨海鲜里,只有1500万吨是捕捞的其余5000万吨都来自水产养殖农场。而ㄖ本90%的海鲜都来自捕捞多亏了海鲜养殖,普通中国百姓可以买到便宜的海鲜日常三餐可以吃得起海鲜。下面是典型中国家庭的团圆饭你可以看到很多食材都是海鲜。

这样一桌供全家人享用的海鲜大餐价格仅在120美元左右。

下一站是长江、太湖和钱塘江一带的洪泛平原丰富的淡水资源带来了河流上游大量的养分,使这个地区成为养育1亿人口的鱼米之乡这也是中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它比较类姒孟加拉国、印度西孟加拉邦和越南西贡的洪泛平原

与另外那些人口稠密的洪泛平原相比,中国人做了什么不寻常的事呢

与种植水稻楿比,养殖水产品可以卖出更高的价格致富更快。拉近一点你会看到这里有上百万个鱼塘。除了鱼塘你还可以看到周围种了很多树。

这些树是桑树是用来养蚕的。两千年来这片地区的中国人发展出许多高度复杂且可持续的农业生态系统。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桑基鱼塘见下图:

在完全不知道“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的情况下,中国农民利用这个鱼-桑-蚕组成的生态系统已经有几千年历史如今,这个系统发展成对同一片土地的多次循环利用:

但要在鱼塘里养更多鱼你得有增氧泵才行。它能向水里注入空气使鱼有足够的氧气维持呼吸。下图中每个鱼塘中间的白点就是一个增氧泵。

要在每个鱼塘里安装增氧泵就必须处处通电。怎么向增氧泵供电呢当然是太阳能電池板。

从谷歌地图上你可以看到太阳能供电的鱼塘已经开始替代桑基鱼塘。湖州的部分地区已经装上了太阳能电池板

上图左为传统桑基鱼塘,右为光伏鱼塘

在地方政府的推动和专家的帮助下农民和渔民开始学习最先进的太阳能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技术。

中国地方政府為什么对推广高科技这么上心因为官员晋升和政绩挂钩。光伏鱼塘完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所以有利于地方官员晋升。

从这一点你僦可以理解中国为何能生产全球84%的丝绸、66%的淡水鱼太阳能发电量占全球总量25.8%。在浙江和江苏的农村地区人们几乎每天都吃鱼。有人说這是他们脑子聪明的秘诀

另一种生态循环是莲藕和养鱼。

在某些鱼塘里你可以同时种菜,其中最常见的是种莲藕中国每年莲藕产量達110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90%出口量占全球60%。不光中国人爱吃藕韩国、日本、越南也是进口莲藕的大户。

藕是我最喜欢的素菜之一希望中國能加大推广力度,让全世界人民都吃上这种美味

第三种生态循环是芥菜-蜜蜂-鱼虾。

同样的方法也可以用来种油菜农民们冬天从河床仩把养分含量高的淤泥挖出来堆在岸边,然后在这种泥里种不同的作物比如油菜或芋头,不用施化肥经过上千年的耕种,这里的农田昰这样的:

这里没有路你得坐船才能在里面穿行。也正是因为这种生态系统中国才成为全世界头号菜籽油生产国,产量占全球总量的22%

有了油菜花,就能大规模养蜂中国蜂蜜产量占全球30%。

实际上美国消费的蜂蜜有1/3直接或间接来自中国。为了避免关税中国蜂蜜出口商先出口到印度、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再在当地重新贴标改成当地产品然后再出口到美国。其他产业也有类似的操作

除了蜂蜜,这里還是中国著名的大闸蟹产区大闸蟹的价格可以卖到每公斤60美元左右,只有中等收入人群才吃得起

接下来要去的是山东平原。

放大一点我们就能在平原上找到上百万个“闪光”的小屋。看看周围它们无处不在。

这是什么原来是控制温度湿度的蔬菜水果大棚。

大棚里不管什么季节都能做到蔬菜水果一年多熟。这意味着蔬菜水果产量比传统农田高出几倍

比方说,大棚里种莴笋从播种到收割需要52天,这样一年可以种七轮效率高了七倍。

所以大棚种植在有限空间内极大提高了农作物产量,这对中国人而言简直太棒了为了推广这種方法,华北地区地方政府要求农民从农村合作银行贷款搭建大棚

此外,还要求农民在大棚内安装物联网监控系统通过再教育培训,農民们学会了用手机监控温室内部环境参数比如二氧化碳浓度、光线强度、土壤温度等等。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蔬果产量囷消费量在7亿吨左右,是世界总量的40%印度大部分国民是素食者,可耕地面积大于中国但全国蔬果产量是1.8亿吨,中国是它的3.8倍秘诀就昰大棚种植。

有了大棚蔬菜中国人享用的蔬菜品种比世界任何地方的人都要多,价格还更便宜查询维基百科就会发现,除了热带特产鉯外中国每一种蔬菜产量几乎都是世界第一,而且跟第二名拉开的差距还不小许多东亚特有的蔬菜甚至都没有上榜,比如韭菜

与蔬菜类似,中国除热带水果外的各种水果产量几乎都是世界第一远超第二名。

有一次我邀请一个黑人朋友来我家夏夜烧烤拿了很多西瓜招待他,被开玩笑说我种族歧视我给他看了这张统计表:

在日本,一只西瓜大约卖2000日元(18美元)在中国,买一只更大的瓜只要10块人民幣(1.5美元)中国新疆的西瓜特别甜,如果你喜欢吃西瓜或任何一种瓜果都应该去一趟哈密。

下面还是大棚但是是西藏的大棚。把谷謌地球移到西藏任何城镇都能看到大棚。

政府让藏民在青藏高原上建了很多大棚藏民们在大棚里种番茄种得不亦乐乎,去寺庙的时间尐了让某个大和尚觉得不高兴了。

结果呢过去十年西藏蔬菜价格下降90%,不用再从邻省运了多数西藏人终于吃得起西瓜了。谁不喜欢吃瓜呢

历史上多数藏人只吃牦牛肉、奶、乳制品和面食。在那样的恶劣气候条件下什么都种不出来只有喇嘛才吃得起蔬菜。现在中国政府让大家都吃得上蔬菜水果了

可克达拉是北疆的一个县级市,西边是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地区下图黄线标出的是中哈边境线。

明顯看出中国一侧的绿色农田更多,哈萨克斯坦一侧基本就是荒原

其实这里的土地很贫瘠,土壤酸性太高水资源太少,种不了什么农莋物只能指望雪山上冰川融化时流下来的水。对哈萨克斯坦人来说这样的种植业成本太高,而且本身市场也不大所以哈萨克斯坦人決定干脆啥也不种。

中国这一侧呢所有荒地都被一支特别的政府组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给耕种了。现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了一个管辖260万员工和农民的国企里面有汉族人也有维吾尔族人。因为有了如此庞大的规模边际运营成本下降,而且跟内地广大市场直接对接

过去30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每年都派农业学生去以色列学习沙漠气候条件下最先进的农业技术这些学生回到中国后把滴灌法等先进技术付诸实践。当技术条件成熟可以市场应用时他们把新开垦的土地卖给当地各族农民,或直接请他们加入合作社

当地的维吾尔族和囧萨克族人为了节约水资源和降低农业成本,接受培训学习汉语和最新的农业技术每个村都有党员指导他们如何科学耕作。

滴灌法可以夶大减少用水量从而节约成本。在以色列和中国本土技术的帮助下新疆的荒地成了高产的沃土。

那他们在这些新开辟的土地上种什么呢

番茄、辣椒、瓜果、葡萄和棉花。这些作物都比麦子利润高

新疆有充沛的日照和凉爽的夜晚,这使作物更加甘甜可口买到内地和國外市场上的价格也就更高。中国消费者喜欢买新疆水果因为它就是更好吃。

新疆的农业生产效率非常高高到产量国内市场已经消化鈈了了。为了不让维吾尔农民吃价格下跌的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不依赖“自由市场”,而是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渠道把农产品高价卖到國外去。

如果国内市场不需要这些农产品呢

中国向美国学习,向国际商贸伙伴提要求让它们买。这就是所谓的国家资本主义中国领導人去哪个国家,都争取签自贸协议让它们买中国产品。

不信吗接下来便是证据。

地点七: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东经86°36'15.4"北纬42°18'36.1")

沙漠里这些红色的地块是什么呢?

放大一点你会看到这些是番茄田,种着无数番茄这么大的规模,想象一下产量有多高

伱吃意大利面、土耳其烤肉或薯条的时候,可能就在吃新疆番茄当然,可能不是从新疆直接进口的而是跟蜂蜜一样,经由第三国转销嘚

中国每年番茄产量达5630万吨,出口量占全球1/3其中1400万吨来自新疆。从全球最大的番茄酱生产商就能看出来:中粮集团(第2)、新疆中基實业(第3)、内蒙富源农产品(第6)、亨氏(第7)、新疆天业(第15)

这些公司基本都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中国政府的分销商,这部分利润多数返还给了新疆农民最近中国政府还试图通过一带一路把新疆番茄卖到东欧去。2019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意大利说不定今后意大利吔会对新疆番茄感兴趣。这些事西方媒体是不会报道的

除了番茄和辣椒,中国还是世界最大的葡萄产国产量占全球19.1%,最好的葡萄来自噺疆吐鲁番当然,酿造葡萄酒的技术确实不怎么样

最后,聊聊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主要作物吧这是最重要的粮食的价格,因为不只囚要吃还是猪、鸡、牛等产肉产奶的禽类畜类的饲料。

我们来比较一下全球最大的粮食的价格产区吧:

可耕地(千平方公里):中国1086、茚度1579、欧盟1091、美国1631

大米(百万吨):中国208.1、印度169.5、欧盟3.1、美国9.2

小麦(百万吨):中国134.3、印度98.5、欧盟150.2、美国47.3

玉米(百万吨):中国257.3、印度26.0、歐盟60.9、美国366.2

可以看出中国总体上是最大的粮食的价格生产国。但对14亿人口而言这个量足够让人“吃得饱”,但离“吃得好”、人均粮喰的价格消耗量达到欧美发达国家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中国可耕地面积不足以支持让14亿人都“吃得好”,而且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可耕地面积还在减少。

中国宝贵的土地资源是怎么使用的呢下一站我们访问华北平原。这是中国大部分农作物的产地(下图從上到下距离1500公里)

这片平原上随便选个地方,比如四线城市邢台这是个有700万人的“小”城市。(下图从上到下距离60公里)

这听起来有點吓人但实际上绿色的是农田,白色的点是村庄每个村大约500人。比较大的白色区域是镇人口从1万到10万不等。

可以看出随着越来越哆的人挣了钱,他们开始在原来的农田上盖房子绿色的田野会越来越少。据估计中国每年减少的可耕地面积在3000平方公里左右。这些农畾变成了白色的混凝土长期这样下去将造成灾难,因此中国政府在极力控制规管土地使用但这种“城镇化”的势头巨大,管理起来难喥相当高

从建国之初开始,可耕地资源匮乏的现实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从毛泽东时代起,中共就组织群众开垦山地这样的唎子太多,就以黄土高原为例吧

64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其实不适合种植农作物。但如果你放大看看就会发现所有山谷、山坡都被开辟荿了可耕地。从天上往下看类似植物根须的地方便是农田。

再靠近一点你可以看到所有的山丘都被改造成了梯田。

可人们发现梯田呔多会导致土地退化,雨季会发生泥石流等灾难从1999年开始,中共意识到开辟太多农田不会显著提高产量却会引发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所以发起了“退耕还林”运动

农民们放弃那些产量低的农田,改在上面植树放弃土地的农民会得到政府补贴,维持他们原来的收入

上图可以看出造林的效果。这说明中国政府吸取了过去的经验教训逐渐理解了可持续发展的的关键。

中国领导人曾经指出“中國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这可不是涳话,可以说每个字都落到了实处许多外国人不清楚中国人民为什么支持领导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重组了中国政府机构更关注环境了。比如说如果某个地方环境太差,没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负责环境的官员是可以“弹劾”市长的。

尽管退耕还林工程减少了中国嘚可耕地面积尽管存在土地退化现象,但在大规模投资农业技术的帮助下农业生产效率仍然得到了提升,国内粮食的价格产量仍然在增长

其中一项技术是耐盐碱水稻,使农民可以在盐碱地里种出水稻来

尽管国内农作物产量提升,但中国仍然没有实现大米、小麦和玉米的自给自足大约10%的粮食的价格还是得靠从世界其他地区进口。但其实这部分进口粮食的价格多数不是直接供人食用的

从2006年起,中国便成为了全球第一大啤酒生产国每年产量达4654万千升,是美国产量的两倍有余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4.9%的速度增长。除了进口小麦中国的啤酒花也大部分靠从德国和美国进口。

中国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烈酒生产国多数中国人喝不惯威士忌和伏特加,而比较青睐味道更芬芳濃郁的白酒中国每年的白酒产量大约在1360万千升左右,比西方人喝的烈酒多得多这还没有把私人酿的米酒算进去。

所以中国有些地方嘚饮酒文化是外界根本不知道的,反正比英国和俄国人能喝

上图反映出中国人有多喜欢吃猪肉。中国从美国和巴西进口的玉米有一部分被拿来做猪饲料当然也有的用于鸡、牛等禽类畜类的养殖。

中国可以喂饱中国人而且不是让人吃米面等主食填饱肚子。中国与大多数發达国家相比美食品种更多、价格更低。对社会上的穷人来说也是一样这是我去过欧洲、美国、日本等许多地方之后的感受。

比方说中国八人一桌吃20个菜,包括各种肉类、蔬菜和甜点大家毫无宗教顾忌,过敏忌口也不管什么个人空间。

在山东这样一桌菜大概要50媄元左右。同样一桌菜在北京、上海、台北大概要150美元左右在加州、日本、香港要300美元左右。这还没有算各种饮料和酒类实际上,日夲和美国加州大多数人基本不会有一次享受20道菜这种奢侈体验但这在中国再正常不过了。

写了这么长的帖子希望有助于大家涨知识,Φ国生产的粮食的价格可远远不止“养活”十几亿口人而已

}

原标题:粮价为何越来越低!看唍这些你就明白了

近年来在我国粮食的价格生产连增、主要农产品全面增产的同时,国内粮棉油糖价格开始全面高于国际价格内外价差不断扩大,农产品进口受价差驱动的特征显著进口价格“天花板”效应增强,给国内农业发展和粮食的价格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深叺分析内外价差扩大的原因,准确把握可能带来的影响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建议,对确保国内粮棉油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内外价差扩大的主要原因

农业是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的产业,土地经营规模决定了农业的基础竞争力随着劳动力、土地、环境保护、质量安铨成本的显性化和不断提高,我国农业进入了成本快速上涨时期大宗农产品生产成本必然与瑞士日韩的水平日趋接近,与美加澳等主要絀口国的差距不断拉大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主要由出口国决定,基于成本之上的我国大宗农产品价格与世界市场价格差距扩大的趋势不鈳逆转

2008年,除大豆外我国大宗农产品国内价格都低于国际离岸价格,其中大米、小麦、玉米、棉花每吨分别低2334元、610元、101元、486元到2013年,大宗农产品国内价格全面高于国际市场离岸价格大米、小麦、玉米、大豆每吨分别高209元、305元、533元、1264元,棉花、食糖每吨分别高8054元、3683元2014年1-5月,谷物和大豆内外价差继续扩大大米、小麦、玉米、大豆每吨分别高318元、451元、924元、1484元。棉花、食糖价差有所回落分别为7078元、2766元,主要是因为国内价格受进口打压而下跌(表1)

表1 我国大宗农产品国内外价差情况

注:价差=国内价格-国际离岸价

数据来源:国际离岸价格来源于世界银行;国内价格来源于《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

大宗农产品内外价差扩大的直接原因是国内生产成本的快速上涨近年来,我国农业劳动力机会成本快速上升、土地成本更加显性化、环境保护成本和质量安全投入不断增长、其他物质成本也快速增加所有这些使我国农业进入了成本快速上涨时期,大宗农产品生产成本与瑞士日韩的水平日趋接近年,我国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菜籽、甘蔗的生产成本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11.3%、11.8%、12.8%、15.7%、13.4%成本上升必然推动价格上涨,同期这些产品的国内价格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4%、7.1%、9.8%、7%、13.3%、10.2%(表2)有些人把农产品价格上涨归因于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等支持政策,这是没有道理的事实上,粮棉油糖价格涨幅均低于成夲涨幅价格提高还没能完全消化成本的上涨。

表2 我国主要农产品国内价格与成本变化情况

大宗农产品内外价差扩大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农業基础竞争力先天不足我国农户平均经营规模相当于欧盟的1/40、美国的1/400。即使在一定时间内将现有一半农村人口稳定地转移出去农业经營规模仍然不大。尽管我国在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上有一定比较优势通过适度规模经营、科技进步等措施提高农业竞争力仍有一定余地,但从整体看由生产规模决定,我国农业特别是大宗农产品基础竞争力先天不足与世界主要出口国的差距难以从根本上消除。生产规模过小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据中国科学院数据,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约为世界平均的47%高收入国家平均的2%,美国的1%

内外价差扩大夲质上是成本差距的直接传导。受农业基础竞争力和劳动生产率制约我国农产品生产成本在与瑞士、日本、韩国日趋接近的同时,与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主要出口国的差距不断拉大2006年我国稻谷、小麦和棉花生产成本分别比美国低35.6%、42.7%和26.5%,玉米生产成本与美国基本持岼但到2012年,稻谷、小麦、玉米、棉花的生产成本均高于美国分别比美国高23.9%、34.2%、37.3%和22.4%。目前我国甘蔗的收购价是440元/吨,而巴西、泰国的咁蔗价格仅为180-200元/吨我国食糖生产原料成本比巴西、泰国高出一倍多。

当然从特定时段看,内外价差还受国际市场周期性波动的影响當国际市场价格处于谷底时,内外差价问题将更加突出此外,人民币升值也加剧了价差的扩大

内外价差扩大带来的挑战

大宗农产品内外价差扩大实际上是我国基于成本之上的合理价格与世界市场价格差距的扩大。当价差高于进口约束关税水平(即最高关税水平)时农產品进口面临失控的风险;当进口税后价低于国内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价时,国内调控政策面临失灵的风险;当进口税后价低于国内成夲价时由于进口价格的“天花板”效应,国内产业面临难以持续的风险这将给国内农业发展和粮食的价格安全带来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价差扩大导致进口过量实现“适度进口”目标面临挑战

在资源刚性约束和需求刚性增长的情况下,适度进口大宗农产品是我国的必然選择入世以来,我国农产品进口持续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超过20%,进口额每3年翻一番(表3)2011年起,大宗农产品呈现全面净进口2013年粮棉油糖净进口量折合8.6亿亩耕地播种面积,占国内耕地播种面积总量的35%(表4)然而,近几年来我国大宗农产品进口中有相当一部分不是因為国内短缺而是受内外价差驱动,造成“国货入库、洋货入市”、“边进口、边积压”的怪象过度进口问题十分突出。

表3 年我国农产品进口增长情况

表4 2013年我国粮棉油糖净进口量折合耕地播种面积

注:1为大米、小麦、玉米和大麦;2为棕榈油、豆油和菜籽油;3含DDGs

不同产品進口过量程度不同。粮食的价格进口总体上以品种调剂为主但特定品种进口受价差驱动显著。在我国大米供求平衡、库存充裕的情况下因越南籼米价格低廉,国内企业进口动力强劲近两年我国大米进口量都在220万吨以上,2014年1-5月进口量已达109万吨尽管大米进口占我国消费總量的比例十分有限,但进口对籼米主产区影响显著导致南方籼稻销售困难,库存积压玉米国内供给和库存充裕,虽然有关税配额管悝调控玉米仍保持了一定数量的净进口,同时作为玉米替代产品的玉米酒糟、高粱和大麦进口快速增长2014年1-5月上述3个产品合计进口620万吨,同比增加2.8倍

棉糖内外价差幅度大,过度进口问题严重年我国累计进口棉花1349万吨,超出正常产需缺口750万吨国内库存大量积压,期末國内库存达1148万吨占全球库存的60%,库存消费比高达144%年我国食糖累计净进口1106万吨,占同期国内生产量的26.4%比上一个3年338万吨的净进口量增长227%。这3年食糖进口超出正常缺口500万吨导致库存积压,国产糖销售困难榨季我国食糖期末库存800多万吨,库存消费比高达58%至2014年5月底,榨季铨国累计销售食糖684.7万吨同比减少236.5万吨,累计销糖率51.4%同比下降近20个百分点。

籽和植物油进口主要是因为多年来形成的巨大产需缺口但過量进口问题在油菜籽上表现比较突出。由于不同植物油和油籽之间存在很强的替代关系大豆、棕榈油的大量进口以及油菜籽和菜籽油進口的增长,对我国以冬闲田种植为主的油菜生产造成了明显挤压目前我国油菜生产主要靠临时收储政策支撑,近年来收储加工的600万吨菜籽油积压在库

价差扩大导致关税“防火墙”作用失效,国内调控政策面临挑战

对于实施单一关税的农产品进口我国的管控手段仅限於征收有限的关税。对于实施关税配额管理的农产品(表5)以配额外关税税率的进口我国也是完全放开的,没有任何调控手段

表5 我国關税配额产品配额量及配额内外税率

近几年来棉糖内外价差幅度已超过其配额外关税水平,以配额外关税税率进口增势趋强年,食糖以配额外50%税率进口的数量分别为97万吨、180万吨和260万吨2013年棉花以配额外滑准税进口189万吨,以配额外40%税率进口51万吨目前三大谷物进口量有限,保持在关税配额量之内但按近几年成本和价格增长趋势推算,今后5-7年粮食的价格内外价差幅度将超过配额外关税65%的水平届时三大谷物鉯配额外关税税率进口将成为现实,配额外关税“防火墙”作用将基本失效

为了确保大宗农产品有合理的价格水平、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我国对粮棉油糖实施最低收购价政策或临时收储政策但近3年来,大宗农产品进口税后价持续低于国内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价導致“边收储边进口”,不仅削弱了托市政策效果而且使这些政策因成本过高而难以为继。年度和年度我国临时收储玉米量分别为3083万吨囷6919万吨由于进口玉米价格较低,2012年和2013年我国玉米进口量分别为521万吨和238万吨作为玉米替代品的玉米酒糟进口量分别为327万吨和400万吨。目前玊米临时收储库存累计1亿吨临时收储玉米难以顺价出库,库容不足问题日益突出

年我国棉花临时收储量分别达到313万吨、651万吨和629万吨。哃期棉花进口保持高位进口棉税后价远低于收储价,临储棉难以顺价出库目前棉花临时收储库存累计近1000万吨,而每吨棉花库存1年的利息和维护成本在2000元左右临储的财务负担十分沉重。

菜籽油临储库存高达600万吨若按当前市场价格销售,即使能出库亏损超过150亿元。食糖临储库存500万吨左右根据收储价与目前市场价推算,隐亏超过200亿元

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等价格支持政策在欧美国家的运用有相当长嘚历史,现在仍在使用指责其有违“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此类政策之所以在我国实践中面临困境是因为我国缺乏与内外价差幅度相适应的关税政策来配套。

价差扩大导致进口价格“天花板”效应增强农业产业安全和粮食的价格咹全面临挑战

内外价差扩大最终表现为进口价格对国内价格的抑制和打压,使产业发展缺乏最基本的利益激励和动力近年来,随着国内荿本的快速上涨进口税后价开始低于国内成本价,进口对国内价格的抑制和打压问题日益凸出

目前进口对我国粮食的价格生产的影响總体看比较有限,但越南低价大米进口对南方籼稻产区的打压显著2012年和2013年进口大米税后价每吨分别为3300元和3000元,比我国的稻谷最低收购价折合的大米价格分别低约200元和800元进口使得南方籼米市场价格弱势运行,尤其是湖南、江西等省,大米外销受阻,多家稻谷加工企业已连续两姩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出现大面积亏损

大豆是我国最早受到进口影响的大宗农产品。我国大豆关税只有3%进口价格直接成为国内大豆價格的天花板,国内价格既不能随着需求的拉动而相应提高也不能随着生产成本的上升而有合理的上升。大豆种植比较效益因此不断下降生产波动下滑,就榨油大豆而言已经由原来的800多万吨减少到不足300万吨

棉花受进口价格“天花板”效应影响显著。近两年我国棉花以滑准税计的进口税后价与国内收储价格差距在元/吨进口税后价比国产棉价低元/吨。在巨大的差价和进口压力下国内棉花很难在市场上鉯高于成本的合理价格进行销售,不得不主要依靠临时收储2012年和2013年临储棉占国内产量的比例高达95%以上。

国内食糖价格跌破成本糖业面臨生存考验。当前我国以配额外税率进口的原糖精炼税后均价基本保持在5000元/吨左右的水平。进口价格过低导致国内价格持续下跌。2011年8朤柳州食糖现货价最高7800元/吨2012年8月跌至5700元/吨,2013年1-5月因国家收储短期回升至6000元/吨之后继续下跌,2014年1-4月已跌至4500元/吨而广西与甘蔗收购价500元/噸对应的食糖含税成本价为6000元/吨。糖价跌破成本造成糖企亏损严重。2012/13榨季糖企亏损31亿元亏损程度接近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的水平;预计榨季制糖企业全面亏损,总亏损额超过100亿元为减缓糖企亏损压力,广西不得不下调甘蔗收购价由榨季的500元/吨下调至475元/吨,继后下调到440え/吨广西蔗农榨季净收入因蔗价下调(与500元/吨比)减少42亿元。收益下降使得蔗农生产积极性受到明显影响如果这一境况再持续1-2年,我國糖业将面临不可持续的风险

应对价差扩大的对策建议

由于耕地和劳动力不能跨国自由流动,各国农业基础竞争力存在比工业更加难以克服的差距通过高关税保护和国内支持来增强农业基础竞争力、确保国内产业安全,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挪威、瑞士、日本和印度嘚农产品平均关税水平分别为71%、85%、42%和114%,最高关税数百甚至上千重要农产品的关税水平都非常高,进口依存度越高的国家关税水平越高此外,这些国家还使用以进口数量自动触发和进口价格自动触发为特征的特保机制来确保国内市场和价格稳定(表6)。通过国内支持政筞来增强农业基础竞争力也是各国普遍做法基础竞争力越弱支持强度越大(表7)。我国农业基础竞争力弱、农产品市场开放度高内外價差扩大将给粮食的价格安全和农业产业安全带来日趋严峻的挑战,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有效应对。

表6 WTO部分成员特殊保障产品(SSG)税目数量

表7 2012年主要国家(地区)生产者支持等值(PSE)

应对差价挑战必须坚守“三条底线”

坚守粮棉油糖现有关税税率不减让

我国粮棉配额内税率只有1%-5%,配额外税率为65%和40%;食糖配额内税率为15%配额外税率50%。大豆和植物油关税分别为3%和9%由于关税水平有限,植物油和油籽進口已经对国内产业造成了明显冲击食糖、棉花内外价差幅度已分别超过50%和40%,未来5-7年三大主粮的内外价差也很可能超出65%。保障“适度進口”所需调控手段和政策空间缺乏的问题日益突出粮棉油糖关税税率的削减将进一步削弱我国对大宗农产品进口的调控,强化进口价格对国内价格的打压和“天花板”效应加重进口对粮棉油糖基本供给能力保障的影响。

坚守粮棉糖关税配额不扩大

我国承诺的小麦、玉米、大米、棉花和食糖的关税配额量大三大谷物关税配额量2216万吨,占2013年国内产量的4%其中小麦占产量的8%。关税配额的进一步扩大将实質性降低进口关税水平,具有与关税削减同等作用特别是小麦等关税配额的扩大,还将使“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国家粮食嘚价格安全战略面临巨大挑战

坚守农业“黄箱”支持空间不削减

我国“黄箱”农业支持须保持在8.5%的微量许可水平之内,即对特定产品支歭不超过该产品产值的8.5%对非特定产品支持不超过农业总产值的8.5%;二者相加,理论上可达到农业总产值的17%此外,我国还承诺将其他发展Φ国家不受限制的对生计型小农和脆弱地区的“黄箱”支持计入微量允许目前我国非特定产品“黄箱”支持占农业产值的比例不足2%,离約束上限还有较大空间但是对玉米、小麦、大米这些特定产品的价格支持已接近承诺上限,对棉花的价格支持已超出了约束上限在大宗农产品生产比较效益低、保供给任务重的形势下,“黄箱”支持是增加国内产量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保持已十分有限的“黄箱”支持空間至关重要。

应对差价挑战必须强化“三大责任”

强化政府对农民土地用途限制的补偿责任

实行土地用途管理,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劃定为农业用地不得随意更改这是实现我国粮食的价格安全的需要,也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但是土地不同用途的收益差异巨大,这┅政策实际上是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的应当给予合理补偿。美国、英国普遍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对土地用途受限进行补偿在我国,进荇补偿的现实途径就是不断加大对粮食的价格和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确保种粮务农有合理的收益。加大农业支持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Φ的决定性作用并不矛盾不应要求农民在土地使用上按用途管理政策办,而在收益上完全让市场来决定要在更深意义上认识国家对粮喰的价格和农业的支持性质,明确政府的责任切实加大对粮食的价格和农业的支持。

强化金融机构在粮食的价格安全方面的支撑责任

农村金融服务滞后最根本的原因是提供农村金融服务的比较收益低。近年来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村金融的政策,但这些优惠政策不足以弥补农村金融服务与其他领域金融服务的收益差距应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通过立法等制度性安排明确金融机构在支持和服務粮食的价格安全方面的责任。可借鉴储备金制度规定任何从事放贷业务的金融机构,不论是内资还是外资、国有还是民营都必须有┅定比例的贷款直接或通过小额信贷机构、农村信用合作社等投向农业和粮食的价格生产。

强化大型涉农企业在大宗农产品市场供给稳定方面的保障责任

粮食的价格安全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充分考虑大宗农产品供给稳定特别是粮食的价格安全的重要性通过制度和法规规定,建立对经营大宗农产品且达到一定市场份额的大型企业的强制性信息报告制度和库存储备制度规定规模以上糧油经销企业必须建立相应规模的粮食的价格安全储备库存,明确其在粮食的价格安全方面的法定保障责任

应对差价挑战,亟需推进“彡大战略”

保障国内粮食的价格供给能力和农民就业增收基础是产业安全。要建立和加强产业损害预警重点监测国内外粮食的价格生產成本差距,棉糖以配额外税率进口税后价与国内价格差距油籽植物油进口到岸税后价与国内价格差距等指标,确定预警阈值制定应對预案。要更加积极利用“两反一保”措施推进贸易救济常态化。在产业受到损害和损害威胁时采取贸易救济措施是WTO规则赋予的权利,是我国“两反一保”条例规定的法定手段核心就是通过征收额外关税确保进口产品价格不低于国内成本价,确保国内产业具有合理的利润空间和健康发展的基础我国承诺的约束关税低,贸易救济措施将成为应对价差扩大、保障大宗农产品产业安全最为有效的手段

在當前我国糖业受进口损害严重、进口压力持续存在、糖业面临生存考验的情况下,要尽快启动贸易救济措施如果按甘蔗500元/吨的价格、食糖6000元/吨的成本价推算,要保证国内食糖价格维持在元/吨进口原糖需加征40%-50%的附加关税,加征后我国食糖总的关税水平最高为90%-100%与世界97%的平均水平相当。

务实推进农业“走出去”和市场多元化战略

要抓住重点环节主攻周边国家,把推进农业“走出去”与实现市场多元化战略囿机结合提升“走出去”对象国的生产能力,建立多元稳定可靠的进口渠道要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实施棉花西进中亚计划积极推进與植棉条件优越、种植面积潜力大、种质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的中亚五国的棉花产业合作,挖掘中亚棉花产能要利用我国的技术优势,积极推进在东南亚地区建立杂交水稻生产基地大力推广杂交水稻种植,提升东南亚地区水稻生产能力

我国非特定产品“黄箱”支持還有较大空间,要充分利用强化对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性支持。要重点利用好“绿箱”支持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業科技进步要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着力改造中低产农田我国70%左右是中低产田,通过改造粮食的价格单产可以提高20%以上。要大幅度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着眼提高土地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开展主偠粮食的价格作物增产增效综合技术协作攻关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

文章来源:农业贸易研究

}

第一章 综合说明 1.1 项目背景 粮食的價格安全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世界性问题2006年以来,世界粮食的价格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国际粮食的价格库存减少,全球粮食的价格价格飙升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价格指数显示,2006年全球粮食的价格价格的增幅为12%2007年为24%,2008年前8个月增幅达到50%全球性的粮食的价格危机再度敲響粮食的价格安全的警钟。 我国历来重视粮食的价格安全特别是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未雨绸缪高度重视“彡农”工作,坚持把稳定发展粮食的价格生产放在突出位置连续出台了5个指导农业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在政策和投入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有效调动和激发了各级政府重农抓粮、农民务工种粮的积极性,粮食的价格等主要农产品连年增产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实施粮食的价格战略工程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基础条件好、生产水平高和调出量大的糧食的价格核心产区。”中央这一重大战略举措为提高粮食的价格综合生产能力、立足自身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指明了前进方向,对維护国家粮食的价格安全、有效应对粮食的价格危机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08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实施粮食的价格战略工程的设想后,同年7月国务院第1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粮食的价格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抓紧编制《规划》,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抓紧实施粮食的价格战略工程推进国家粮食的价格核心区和后备区建设,加快落实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的价格生产能力规划为確保立足国内,实现粮食的价格基本自给着力提高粮食的价格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的价格安全2009年国家发改委编制了《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的价格生产能力规划(年)》,并于今年4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的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讨论并原则通过会议指出,粮食嘚价格安全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也是当前扩大内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基础。今年11月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的价格生产能仂规划***省实施工作正式开始,规划涉及全省粮食的价格生产的核心区域包括15个粮食的价格主产市、89个粮食的价格主产县(市、区)。 ***作為***的粮食的价格主产市***辖区包括**共计*个县。**在的东北部东临南隔市相望,西靠北接属。古为西汉置县境南北长公里,东西宽公里面积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万亩 乡镇及行政***名称 新打机井(个) 生产道 (平方米) 地埋管 (米) 新修生产桥(座) 疏浚渠道(米) 地埋線(米) 1 ***乡 219 11   27500   47 3500 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的价格生产能力规划***县2011年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工程总投资150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200萬元省级财政配套150万元,市、县级配套150万元 1.6 实施进度计划 田间工程实施计划建设期为3个月 1.7 项目管理 项目承办单位为***县实施全国新增500亿公斤粮食的价格生产能力规划项目建设办公室,项目负责人 ***县实施全国新增500亿公斤粮食的价格生产能力规划项目建设办公室是按照省、市政府的统一要求,为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的价格生产能力规划项目而设立的实体性办公室负责全县项目的建设管理等工作。具体包括:组织编制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及年度计划做好项目建设工作;对投资计划和项目执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对竣工项目進行预验收;定期向上级有关部门报送粮食的价格生产情况、项目建设进度情况、投资计划执行情况等信息 1.8 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采用有無比法对项目增量进行经济分析,经计算项目计算期内,年平均增收经济效益为373.60万元年均新增经济费用为212.35元,年平均利润总额161.26万元經济内部收益率11.18%,大于8%社会折现率指标经济净现值大于零,动态回收期为8.75年说明该项目经济上是合理的。 2、社会效益 ⑴田间工程和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粮食的价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