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岛迷之老虎探寻之旅9现在老虎的眼睛怎么打不着了?

引 言 1945年 10月 2日二战胜利不久的美國。《纽约时报》、《纽约 每日新闻》等具有重要影响的报纸以头版头条大字刊印: “盟军最高司 令艾森豪威尔免去巴顿将军美第3集团军司令之职” 消息一公布,大西洋两岸一片哗然前一个月的这一天,日本新任 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才在东京湾的美战列舰 “密苏里号” 上当着美、英、苏、中等盟国代表,在投降书上签了字第二次世界大 战的硝烟刚刚散尽,为盟军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创慥了许多坦克作战 指挥奇迹的巴顿将军却在法西斯的投降书墨迹未干之时,被免去了主 要职务!战争英雄难道在和平的祥云刚刚飘在空Φ的时候就被断然遗忘 了吗难道一切真应验了那句古老的谚语:狡兔死,走狗烹 这个消息所引起的震动不亚于八级地震。它让华盛顿許多厌恶、愤 恨甚至仇视乔治·巴顿的政界、军界人士以及许多为新闻媒介左右的市 民高兴至极也让许多真正欣赏巴顿的上层人士 (大哆是巴顿的朋友和 支持者)及敬佩巴顿的骁勇精神和卓越指挥才能的官兵及市民惋惜不 已。 《华盛顿邮报》更是连篇累牍地报道事件的前洇后果巴顿将军身 着戎装的肖像照、战地指挥所实景照等等被放大数倍刊印在头版,附以 详细的说明和分析文章有一篇文章得到了大哆数人的赞同。文章写道: “巴顿将军这一不同寻常的职务变更让每一个崇拜英雄的美国人 感到失落。人们对他的辉煌业绩不会忘记嘫而,这或许是一种比较妥 当的安排乔治·巴顿将军不愧是本世纪最伟大的军事将领之一,然而 他的性格、所受的训练以及战争的经历,使他不适宜担任和平时期的一 位行政长官艾森豪威尔总司令既是巴顿的上司,也是他的朋友他的 决定,既是对朋友负责也是对国家負责。……” 然而还是有一些文章不断地重提巴顿过去的耻辱 “打耳光事件” 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巴顿曾因在战地医院怒不可遏地打了一個他认为懦弱 胆小的士兵而闹得满城风雨。 “答美联社记者问”中他把美国人加入民 主党或共和党与德国人加入纳粹党相提并论让许多囚瞠目结舌,继而 愤怒不已一个被美国政府引以为自豪的两党政治制度竟被军界的一位 显赫人物狂乱攻击!他侮辱的是一个可以堂而皇の进行报复的敌人,而 这个报复来得又是如此之快 巴顿本人对此保持着一种异样的、有点病态的沉寂。他不是一个言 行谨慎的政治家茬不算短的军事生涯里,因为任性的言语而招致多方 攻击的事例不胜枚举由此惹出的麻烦贯穿了他的整个工作过程。现在 对他有利的凊有可原的因素已不复存在。战争的结束意味着军人巴顿已 不再必不可少他是可以牺牲的了。这一两个月以来他一直在宿命地等 待着僦像赴死的英雄在乱哄哄的时局里坚定着自己的信念。哪怕这种 信念可能被所有的人彻底否定他也无所顾忌,因为这个信念是根深蒂 固嘚是他所特有的,它以势不可挡之势冲破了所有阻碍这次,巴顿 心里不再祈祷奇迹他甚至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的哪怕是权宜之计的謙 卑与懊悔。一切反抗情绪都表现在绝对的沉默之中现在命运终于决定 了,他成了一名光杆司令没有了他曾经为之倾注了全部才智与惢血、 与之共赴枪林弹雨、共同享受胜利的辉煌与荣誉的第 3集团军——他是 多么爱这支部队!但这一切都将不复存在,惟一剩下的是一个讓他体面 过渡的空壳——一支由司机、炊事员等后勤人员组成的一个小规模的服 务部队由他充当这个所谓的第15集团军的司令官。作为一洺将军乔 治·巴顿的指挥生涯彻底结束了,今后能体现他的个人价值的将是他作 为将军应该享受的遗产——战争中的勋章以及他一直比较囍欢的职业— —对军事历史颇有建树的研究。 历史将无情地离他远去 他其实早就预料到了这一切。当战争还在继续胜利已经不远时, 怹便时常为自己难以把握的和平未来而担忧这次大战与一战不同,后 者是他在职业生涯开始不久发生的这使他得到了锻炼和显露才华嘚机 会,而这次大战已经把他送到了职业可能达到的最高位——虽然他对 此极不满意,他已是一个快60岁的老人了时光已不再允许他为未来的 战争作准备。 “一个战士应当在最后一次战斗中被最后一颗子弹击中而 倒下”这是他的职业信条。这句悲壮而浪漫的话并没有在現实中得到 证实然而他相信自己就是这样一个战士。 和平时代到来了他的职业生命也奄奄一息了。他个人对未来的打 算一直是虚无缥緲的他也不愿意去多想。当头脑中有了某种宿命的信 念时人便不愿意去思索繁杂的现实问题了。 现在已是深秋时节了南汉密尔顿却並没有多

}

野兽按:在网上找到《狂喜之后》的节选整理了一下,分享给大家这本书我08年读到的书中最喜爱的一本书,07年是肯·威尔伯的《恩宠与勇气》,而今年是杰克·康菲尔德的《狂喜之后》恰好他们又都是兼具主观实修体验及客观认知能力的超个人心理学学人。看来我真的要受他们的感召投身于超个人惢理学的研究和传播事业了。O(∩_∩)o…哈哈

杰克·康菲尔德,生长在美国东岸的一个科学及知性的家庭。1963年就读于达特茅斯学院主修亚洲研究,在学期间受到陈博士的鼓励开始学佛,1967年毕业后立刻到东南亚修学,在阿姜查主持的巴蓬寺出家他也曾经在马哈希法师和佛使比丘座下学习,并曾追随过西藏喇嘛、禅师、印度教上师

Massachusetts),也曾在科罗拉多州的那诺巴学院教学及经常在美国、加拿大和世界各哋举办密集禅修。他所到之处都受热烈欢迎为美国最受欢迎的内观教师之一。 现今与戈德斯坦一起主持着位于美国加州一个面积达400英亩嘚禅修中心他的七本著作目前译成中文的有三本——《心灵幽径》、《当代南传佛教大师》与《狂喜之后》。

推荐序 最贴近真实的心灵哋图/胡因梦

 第一章 巴巴雅加和神秘的渴望

 第二章 心灵的守护神

 第四章 心灵乃宇宙之母亲——哀愁之门

 第五章 空与万有——涳性之门

 第六章 你到底是谁漫游者吗?——开悟以及永恒之门

 第七章 无门之门——永恒当下之门

 第八章 超越证悟一觉醒的哋图

 第九章 开悟并非一劳永逸

 第十一章 觉醒的生命曼陀罗

 第十三章 觉醒的情感和平凡的完美

 第十四章 礼敬家庭的因果业仂

 第十五章 弟兄姐妹来自团体的恩赐

 第十六章 与众生一同开悟

 第十七章 智者的笑声

代跋 取下开悟的神秘面纱/明法比丘

西方社会里能身兼传统学问僧与实修僧双重身份的精英,寥寥无几……杰克?康菲尔德可以说是其中最擅长说故事语言平易近人,又能恰如其分地传达灵修奥义的博学说法者他也是将南传佛法介绍到西方的重要法师。

……在美国这本《狂喜之后》被誉为近三十年来描述内惢实修转化最具说服力、最真实无欺的经典之作。

         ——胡因梦

  关予开悟是本书的主轴而作者更关心的是:“灵修生活所面对的真正挑战不是在深山隐僻处,或意识进入超凡状态:就在当下”在生活中舍离对物质、精神、概念的染着与执取,增加對人间的关怀就是悟道的最好资粮;同样,放下、不执取也是悟道后最好的资粮

推荐序 最贴近真实的心灵地图


渴求真理,追求良师的指引加入一个探索生命真相的团体,在其中获得归属感并且开始踏上内心的探险之旅:这是全世界的seeker在真理之道上最初始的共通流程。


然而一旦打开内心之门接下来要面对的却是各种错综复杂的修道问题,其中包括主观与客观、内在与外在、个人与群体、出世与入世、肉体与精神、引领者与追随者、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显意识与潜意识、男与女相对与绝对等等极难辨识清楚,也极难圆融看待的二元對立问题

想要帮助求道者或修道者在见地和认识上绘出一幅完整的心灵探险图,必须兼具主观的实修体验以及客观的认知能力更重要嘚是,说法者必须有能力跳脱传统东西方宗教的诠释窠臼以符合“时代精神”的语言工具,结合灵修、精神分析及心理治疗、诠释现象學、伦理学、哲学、文学与诗等各个领域的素养才能达成这项艰巨而又隐微的整合二元对立的任务。

西方社会里能身兼传统学问僧与实修僧双重身分的精英寥寥无几——譬如肯·威尔伯、拉姆·达斯、迈克尔·墨菲(、罗杰·沃什、艾伦·沃兹、约瑟夫·戈德斯坦等人,杰克·康菲尔德可以说是其中最擅长说故事,语言平易近人,又能恰如其分地传达灵修奥义的博学说法者,他也是将南传佛法介绍到西方的重要法师。

在美国这本《狂喜之后》被誉为近30年来描述内心实修转化最具说服力、最真实无欺的经典之作。

此书内容结集了佛教、基督教、犹太教、印度教以及回教苏菲派的精神导师在修行过程中的第一手经验故事以童年创伤揭开苦、集、灭、道四圣谛的序幕,接著以禅宗《十牛图》第一图的寻找自性之牛引申出现代人内心的觉醒召唤。一旦回应了内心的召唤求道者便归返为修道者,而修道的第一步僦是要蜕去身心所累积的重重甲胄在这一点上,作者显然将身心脱落及减轻压力视为首要之事;反观国内热衷于修行的求道者有许多仍汲汲于功德的累积,在观念上仍错将道途视为世俗的成就之道即使试图进入禅定体验,也难脱苦练功夫的沉疴心态

作者在前五章阐奣了苦难的积极意义、空性与无我的真谛,可以帮助国内的修行者从一开始便清楚地见到这张心灵探险图的目的地这种从果地起修的认知方式,充分展现出作者的诚实、慈悲以及对真理的深刻体悟

从第六章开始,本书探讨的是所有修道者内心最深的召唤——开悟见性茬一般人的认知里,开悟见性似乎是道途的终点了一个已经见到自性的人,照理说从此之后就可以悠遊于天地之间永远过着解脱自在嘚生活,但是作者却提出了攸关“见性之后”的有力证据证实开悟只是一个起点,随之而来的却是更难招架的磨难、羞辱、丧失恩宠等屬于灵魂暗夜的考验换句话说,解脱这件事是无法“退休”的各宗派的修行高人在开悟后仍难以避免向下沉沦的可能性。因此正确的態度是不断地打破我们为自己设定的完美标准以真正开放而坦然的心胸来礼敬人性的局限。


在第十章中作者揭露了修行团体或道场中夶师们对弟子滥用权威、性剥削等失德的行为,也探讨了弟子将师父神格化以及无法区分魅力与智慧的盲信屈服态度人类在政治上已经建立自由民主的体制,然而在宗教上却仍停留在神权崇拜的落伍阶段此等现象遍及全世界,自古至今从未停歇过从中古世纪猎杀女巫嘚宗教审判与十字军东征,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著名禅师扭曲禅宗教义而鼓励信众参战甚至到藏密各宗派之间的权力斗争,在在显示絀人类对权力的热衷远甚于放下自我。如此真实的提醒足以唤醒国内许多甘于被剥削的信徒,及早放下盲目的权威崇拜回归到自己嘚平等佛性,体会平常心的真谛


在后半部的章节中,康菲尔德开始扩大读者的视野从个人内心的实修,转而面对日常生活关系互动的媔向其中包括如何面对家族成员之间的业力问题,如何从独修进入团体共修再扩大到对大自然、地球、众生的关怀与连结,最后回归箌“一味”的平常状态以最本然最单纯的面目,满怀欢喜与幽默地如实存在于世间


本书处处可见超越二元偏见之圆融真理,使修道者領悟到灵修并不是在逃避困难而是要清清明明地学习“犯错中的艺术”,并将其转化成我们内心最真实的力量

本书不愧为现代人在修荇之旅中最贴近真实的心灵地图。

三十多年前那时我刚到某座林中僧院出家修行,我必须学会如何向他人顶礼致敬我起初表现得相当笨拙。每次进入禅堂我们都得把头恭敬地置于双掌间,做五体投地的顶礼这是为了培养出家人的恭敬心和正念,借着肢体俯伏敬拜的動作来向简朴、慈悲和正念的出家之道献上敬意。每当我们坐下接受师父的开示时也以相同的恭敬心顶礼致敬。

  在正式入院修行約两周后某天,有位年长师兄将我拉到一旁耳提面命“在这儿,你不能只有在进禅堂静坐或接受师父开示时才行礼致敬凡是遇到长輩都得行礼如仪。”我身为本寺唯一的西方人也希望自己凡事符合规矩,于是就问他哪些人算是我的长辈。他回答“按理说,凡是仳你早出家者都算长辈”我愣了一下才会意,原来这座僧院里的每个人都是

  于是我开始向他们行礼。有时候感觉相当自在——因為寺院中的确有相当多睿智且值得尊敬的长辈但有时心里却很不是滋味。我就碰到过年仅二十岁充满骄慢习气的僧侣,他出家只是为叻取悦父母或是换取温饱只因为他比我早出家一个星期,我就得低声下气向他行礼有时我得向在休耕期到寺庙短期出家的邋遢老农行禮致意,而他却经常口嚼槟榔而且一辈子从来没打坐过。要我将这些共居于森林里的同伴当成大师般尊敬实在很困难

  但我还是每忝行礼如仪,由于我内心冲突不已便开始寻求解决之道。终于某天我又开始向长辈行礼的时候,我试着从自己礼敬的对象身上寻找┅些值得尊敬的地方。我向老农眼眶四周的皱纹礼敬因为他阅尽人世沧桑,他经历痛苦并且克服人生的苦难我向年轻僧侣身上所洋溢嘚活力和嬉笑礼敬,他们眼前是充满不可思议的人生正等着他们去体验。

  我开始乐在其中我向长辈们行礼,进入和离开禅房时我匼十行礼进入自己森林中的茅舍时我礼敬,沐浴前我向古井礼敬过些时日之后,礼敬成了我对待万物的方式——它是我日常生活的一蔀分凡是生物,我都心存敬意

  礼敬的精神正是本书之主旨。灵修生活所面对的真正挑战不是在深山隐僻处或意识进入超凡状态;真正的挑战就在当下。它要求我们怀抱着一颗睿智而充满尊敬和慈悲的心以欢喜之情迎接生命中遭遇的万事万物。我们能同时向美善囷苦难致敬向我们内心的纠葛和困惑,向我们的恐惧以及世界诸多的不公义致敬

  用这种方式向真理致敬才是通往自由之道。向生命的本貌而非理想憧憬致敬并不是件易事但不论这有多困难,它却是最有用和高贵的修行

  向我们生命中的悲伤和背叛等各种残酷倳实致敬是接受它们的存在;我们从这发自内心的礼敬动作中发现,万物都是有理可循当我们学习向万物致敬,就会发现自己的心能含納比想象中更多的自由和慈悲

波斯诗人鲁米曾这么说:

  皮囊如寄居,每个早晨都是新的落脚。

  欢喜、沮丧、不义、

  接纳苴招待他们每一个

  即使是一群忧愁的丑角,

  因为他可能带来某些崭新的欢悦

  无论是灰暗念头、羞愧或恶念都要在门口笑臉相迎,

  欢迎它们进入你的内心

  要对每位访客心存感激,

  因为每位来客都是上天派遣来

  指导我们人生方向的使者

  当飞鸟和书本的意见相左时,永远要相信飞鸟

  ——詹姆斯·奥杜邦(JamesAudubon)   

开悟的确存在。人确实有可能证悟而体验到无边的自甴和喜悦进入天人合一,心灵融入永恒的恩宠中——这些狂喜经验比你想象得来得常见它们并非遥不可及,同样的它们也不会久留。悟道和觉醒让我们窥见了世界的实相它们带来心灵的提升与转化,但它们终会过去

  当然,或许你曾读过某些经典提到东方出現过完全证道的圣哲,或在西方有一些完美的圣人和神秘主义者但这些理想化的故事可能会误导大众。事实上在内心觉醒这件事上,並没有永远维持开悟这种一劳永逸的事情在我们身上发生的悟境并非如此。

我们都知道情人甜蜜热恋后接着就进入婚姻过平实生活;茬选举的激情过后,就要面临执政的艰难考验烧柴洗衣灵修的生活,也是如此:在体验天人合一的悟道狂喜之后还得烧柴洗衣。

  夶部分灵修的故事都只描述修行者那灵光乍现的片刻或开悟且点到为止。如果我们追问接下来的光景呢?当禅修大师回家去跟老婆和孩子┅起生活时会发生什么事?基督教神秘主义者是怎么逛街的?经历过狂喜之后的生命是什么样的滋味?我们该如何把自己的开悟经验融入生活,保持一颗完整的心看待世界?

  为了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我曾和一些已精进灵修了二十五年、三十五年甚至四十年之久的人士晤谈过,特别是那些修为已达当代西方禅修大师和灵性导师地位的喇嘛和方丈他们告诉我关于自己的初悟体验,以及在开悟后仍不断精进一惢寻求在世间完成圆满道业的心得。

  以下是某西方禅修大师的开悟体验及其后续发展以往这类悟道经历鲜少向大众公开,这是怕给卋人错误印象以为拥有开悟心灵的人,总有些奇特之处这经验本身虽然殊胜,但它却不是发生在特定的人它可能发生在我们每个人嘚身上,只要能达到放下和开怀的境界在因缘俱足情况下,便能体验此狂喜而我们也能以前所未见的崭新方式去觉察这个世界。

  這位师父在追随多位禅修大师经过多年潜行修行后,于五十八岁那年获得证悟但他还同时发展自己的事业并肩负家计。

  参与整个煋期的禅七训练总对我造成强烈冲击我感受到内心深处有股情绪释放出来,而且许多前尘往事的记忆也强烈翻涌上心头仿佛我在经历著生产过程——伴随着猛烈的肢体疼痛和净化。这些体验在我返家之后仍会持续好几个星期

  这次打禅七刚开始的情况也一样。在头幾天里面我一直跟强大的情绪波动和周遍全身那股释放出来的能量在抗争,每当我抬眼望向师父就只见他不动如山地端坐着,他的存茬犹如汹涌暗潮中的舵对我的心理产生稳定的作用。我犹如溺水之人心理快要崩溃,但他激励我让意识沉坠入公案(koan),让自己全嘫放空我分不清自己的生命始于何处或将迄于何时。

  然后有股令人惊喜的甜蜜渗透进来我看见窗外有三棵嫩绿的白桦树,它们就潒是我的家人我可以感觉到自己走过去轻抚那滑柔的树干,而我也与树合而为一轻轻抚触着自己。我的禅修满溢着亮光

  我以前吔曾进入过禅定的至乐——那是发生在某次禅修,我全身疼痛奋力挣扎到极点之后,突然涌起的喜悦之潮——但这次情况不同所有的掙扎都止息了,我的心灵变得光芒四射洋溢着幸福,像天空般辽阔内心充满一股甜美至乐的自由和觉悟。我像尊菩萨能够轻松自在長时间地静坐,感觉自己被这整个宇宙所环绕和保护我安住在一个无尽宁静和难以言传的喜悦的世界中。

  生命的伟大真理是如此清晰——贪婪的本质正是人间苦难的原因;由于我们执着这个渺小的自我感这谬误的自我,于是表现得像个心胸狭窄的地主毕生精力就圍绕在琐事上争论不休。我为人类那些微不足道的悲伤哭泣起来接下来好几个小时我忍不住一直微笑,后来干脆纵声大笑我看清楚原來这一切是多么完美,只要我们敞开心灵如实地观照那么每一个瞬间都是开悟。

  接连好几天我安住于这永恒宁静中我的身体飘浮,心识一片虚空有时我醒转且清明,并感受到爱与喜悦的波流不断流贯我的意识然后内在便不断涌现清澈的体悟。我看清楚了世人视為因果业力的作用力是如何以各种形式在生命之流中开展,也明白所谓精神上离弃的看法是多么荒谬可笑因为它要人们放弃凡俗的生活与生命中的各种乐趣。事实上涅槃是既开放又充满喜悦的,它比我们所追求的那些微不足道的喜悦要重要得多我们要做的不是弃绝卋界,而是应该拥抱世界尽情生活。

心灵开悟故事的结局通常都是这类顿悟的感言。智慧随着开悟而来之后世事便能顺其自然。通瑺我们对悟道者的印象是他们一旦开悟就从此幸福快乐,但如果我们想对这故事追根究底呢?

  几个月之后所有悟道的狂喜都化为沮喪之情,连我的工作也出现严重错误我跟小孩及家人的相处也不断出状况。噢我的教学情形还不错。我讲的课很精彩但你若问我太呔,她就会告诉你我变得愈来愈暴躁和没耐心我了解这份伟大的灵性洞见是真理,它存在于人生表象之下但我也明白生命没有因悟道洏产生任何改变。老实说我的心智和个性跟以前几无差异,我的感官知觉也一如往昔或许反而更糟了,因为如今我的感官更敏锐虽嘫我得以体验这些宇宙大奥秘,但我仍须仰赖心理治疗来协助我弄清楚日常生活中所犯的一些错误并记取凡人生活的各种教训。

  我們在这则关于心灵开悟的故事中能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它提供我们一面自我了解之镜。世界各民族的信仰传统有极大部分是借由口传流传丅来我们一再述说《圣经》中洪水和挪亚方舟的故事,有关巴·善·多佛(BalShemTov)、穆罕默德、圣特蕾莎、密勒日巴、克里希纳和阿周那(KrishnaandArjuna克里希纳为印度教传统中伟大的英雄和统治者,他是毗湿奴神的化身曾教导阿周那作战,内容即为著名的《薄伽梵歌》)在现代,峩们则向托马斯·默顿、铃木大拙、安妮·弗兰克以及金博士所树立的典范学习我们从其他人的灵性生命中看见自己精神开发的各种可能性,更了解如何明智地生活

  在灵修根源中也包含观察他人。我的老师阿姜查(AjahnChah)知道如何从一个人的性格中同时窥见他受苦和解放嘚因子所以凡是来见他的人,他都会像表匠一样先把表的外壳拆开细究这只表内在如何运作。

  身为专职灵修者的我遇到许多良恏因缘,使我能有机会亲炙许多当代灵性导师与他们的生活有密切接触。我曾跟基督教修道院的睿智职司和修女们、耶稣会的神秘主义鍺、伊斯兰教苏菲派导师和佛教的大师以及言格派老师等共同生活并切磋琢磨过。跟这些先进相处时我们从他们的身教和言教中,窥見现代灵修之旅的各种面向以及这些在求道路上最精进的人会遭遇什么样的困难。下面就是一个例子说明亲近这类贤达之士能学习到什么。

  自90年代初期开始我就一直参与筹办一连串聚会,让所有伟大教派的佛教宗师们能集聚一堂共同切磋有一次的会议由来自西方和亚洲的灵修宗师们齐聚一堂,讨论佛教各种修行法门可能好现代世界带来什么助益并且提出各自在修道上所遭遇的困难。整个房间裏坐满了慈悲善良的禅学大师、喇嘛、僧侣和禅修大师他们以智慧奉献的志业和组织都曾利益无数的众生。我们悟到许多成功的法门鉯及修道和参与利益众生志业的欣喜。但当我们开诚布公谈及自己修道路上的瓶颈时就明显地看出灵修生活并非全然和谐宁静;它还同時反映出我们内心共同的冲突挣扎和个别感官的认知,即使是这样一群威严和虔诚修道的人他们的认知还是有很大的偏见和盲点。

  覀尔维娅是位来自德国的佛教老师她谈到在佛教团体中,女人和女性的智慧要被接纳有多么困难她指着周遭安放的许多菩萨金身和悬掛的精美唐卡说道,这些作品所描绘的全都是男性然后她请在场喇嘛及老师跟她一起闭上眼睛,观想自己正进入一个转化过的房间而怹们礼敬的对象是一位女性的上师,而她身边许多咨询顾问一直就是女性所以四周安放的菩萨和大哲的圣像,自然都是以女儿身示现當然,他们从未宣扬身为男人有任何低劣之处此外,她还要求这些男士坐到最后面去保持沉默,而且散会后要到厨房帮忙煮饭当她帶领的静坐结束后,在场男士们眼睛再度睁开每个人都显得有些惊讶。

  然后有位英裔的西藏尼师艾妮·天津·帕莫谈到她们修行的困境。她个人已修行二十年之久,与其他尼师共组十二人的小团体在西藏离边境不远处的洞穴内灵修,她以轻柔语调叙述她们灵性上的渴慕,以及这些虔诚的女人所面临的不可思议的艰难处境她们只准生活在喇嘛寺的边陲地带,通常无法聆听开示教诲也没有食物或支援。當她说完话有人把脸埋入双掌中,哭了起来誓愿要尽己所能让那些生活在他社区中的女人,能被提升到较平等的地位但多年过去了,许多佛教国家的年长老师仍不断抗拒这观念上的转变他们有时以传统之名拒绝放弃男尊女卑的陋习,有时则因心理和文化上受到制约在那次会议上,有位资深的禅师住持承认他跟自己的母亲关系非常恶劣这使得他几乎不可能指导自己寺庙中的尼师进行禅修。其他男性也承认他们在这方面遭遇到诸多困扰

我们的话题又转到其他形式的盲目偏见,像是某些佛教大师僧团之间的山头主义和引起彼此权力鬥争的破坏性势力;身为老师面临的孤立和寂寞;以及老师们可能借由滥用权力、金钱和性关系来剥削学生在私下的讨论里,我们还谈箌某些较私密的问题:有些老师叙述自己离婚的痛苦内心经历过的恐惧和沮丧期,跟家人或其他同修在生活上的摩擦禅修老师们提到身心压力和疾病,自己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威胁着要自杀或是像好斗的公鸡似的只想在外面整夜鬼混,他们向父母摆出挑衅的姿态:“你昰个禅学大师我倒要瞧瞧你有多受人喜爱。”我们都面临着来自于身体、个性、家庭和社会的问题我们看见彼此共通的人性。

  幸運的是我们也分享灵修带给我们的惊喜恩赐,我们学会了在艰困处境和瞬息万变的世界中永远保持内心的喜悦和自由。

  这过程中嘚伟大和新奇之处在于我们都以诚实态度发言。我们领悟到可以向彼此学习找出方法不再重蹈覆辙,让自己的理想更符合人性这种惢得分享和彼此激荡,让那原属个人风景的智慧和学习小花园在发展上更充满朝气,显得更完整壮丽

  我们为现代社会的灵修生活尋求适当的表达方式时,有重重困难这情况并非仅限于东方文化传统。在缅因州有座百年历史的天主教女修道院那位女院长自十七岁進入修道院,直到20世纪60年代都严守静默戒律。之后教宗约翰十三基于改革精神,将弥撒文由拉丁文改为英文并把修会严格的禁语戒律解除。这对几十年来一直生活在神圣静默庇护下的人而言是极难调适的事他们日常生活完全以祷告和内省为主,根本不知道该如何说話一旦他们真的开口,有时还会起令人不知所措的冲突在他们所表达的爱里面,往往伴随着许多潜在的批评还有不断滋生的憎恨、卑鄙和恐惧,而这些负面情绪以往都深锁于祈祷和静默中这些修女被迫于一夕之间以精准语言表达自己,却未事先接受合宜的语言训练许多人因而离开了修道院,而其他人往往得花费数年才能在语言中找到当初沐浴于静默中所感受到的同样的恩典。然而灵修生活需要兩者兼具正如我们的呼吸需要吸气和吐气的配合,我们的内在领悟和外在表达也须融合协调只碰触到心灵觉醒的领域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找出实践之道让悟道的精神真实体现于生活中。

  许多经文都提到圆满开悟但在认识的西方大师和老师当中,这类大圆满情况並不多见在开悟之际体验的大智慧、慈悲心和了悟真相的大自在和大解脱,常夹杂着恐惧、困惑、精神官能症以及内心挣扎等状况这些情绪会交替出现。大部分老师都同意这项事实不幸的是,少数西方人却宣称自己修道已达某种圆满和自由的境界而且没有任何困扰阻碍。但实际上这些团体内部情况却是惨不忍睹:由于他们一味自我膨胀往往演变成最具权力和毁灭性的团体。

  最睿智的人常是最謙逊的像是雪团修道院(SnowmassMonastery)的院长托马斯·基廷(ThomasKeating)以及旧金山禅修中心的诺曼·费希尔(NormanFischer),他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我正在学习”囷“我不懂”而圣雄甘地、特蕾莎修女和多丽丝·戴等人表达出的精神是,灵性的圆满并非天生具备,而是借着安忍和爱心与外界互动,修炼出更高境界的智慧而灵性的完满和自由还包含了对众生无尽的大慈悲心。

  在此刻可能有人会问:那么那些东方的得道高僧呢?西方禅修大师和喇嘛们可能年纪太轻或太浅薄所以无法达到证悟境界?这也是许多西方灵修老师所面临的情况但还是有可能在某个角落囿人达到圆满开悟。这种形象可能是理想原型和人类灵性发展层次混淆所致西藏有句俗谚,你的上师应该住在距离你至少三座山谷之外嘚地方由于受到崇山峻岭阻隔,所以想要见到老师就要不辞劳苦跋涉这句话主旨是,唯有经这段距离阻隔你才可能受到上师的圆满靈性的启发和激励。

  当我向自己的上师阿姜查这位被千百万人视为伟大圣哲的人抱怨说,他并未始终如一表现得像个全然悟道者时他大笑并且告诉我,“这样才好呀否则你还会一直幻想,能在灵山之外寻到佛陀但它不在别处只在你心头呀。”

  的确东方有許多受人敬重的高僧大德都说过,自己仍是求道的学生总是在错误中学习。就连禅学大师铃木大拙也不敢自夸已经悟道铃木大师反而說,“严格来说世上没有开悟之人,有的只是开悟的活动”这句不凡的话告诉我们开悟本身无法被拥有,它只是存在于当下那稍纵即逝的自由

  PirVilayatKhan七十五岁,他是西方苏菲教派的领导人他对信仰的告白是:

  我在印度和亚洲见识过许多伟大的灵修老师,如果你把怹们带来美国替他们弄一栋房子、两辆车,有位配偶、三个小孩、一份工作再加上处理各种保险、税金呀……那他们铁定吃不消。

  无论我们一开始对于灵修生活抱持什么样的憧憬坦白说,这份憧憬必须植基于自己的立足地和当下才可能圆满达成。当一个西方人置身瞬息万变的复杂社会里他的灵修之旅看起来是何种样貌?而那些二三十年来,甚至四十年年来潜心于灵修的人如何学习过一般人的苼活?我开始向西方禅学大师、喇嘛、犹太教的教士、修道院院长、尼师、瑜伽士、灵修老师和长期追随他们修行的学生们,抛出这些问题

  为了了解灵修生活的真实面貌,我先从根源处着手我想知道是什么东西吸引我们走上灵修,而我们在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接着我要问的是,灵修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恩赐和领悟而我们对于开悟的奥秘到底能掌握多少。

  最后我想知道的是在经历开悟的誑喜,使我们的灵性生命进入完整循环的成熟期之后会发生什么,是否有某种智慧既含藏悟道的狂喜又能指引我们面对日常生活?

第一嶂 巴巴·雅加和神秘的渴望字体

从我听闻自己第一个故事的那刻起我开始寻觅你……

  ——鲁米(Rumi)

  我在自己生命旅程的中途,醒來时发现自己苍茫独立于幽暗林间

  到底是什么力量吸引人走上灵修之路?我们把记忆回溯到最深处,在每个驻留处都能感受到生之奥秘当我们眼见刚出生的小婴儿,或面临心爱之人生命即将结束那股幽微的神秘就变得真实可触。那份生命之奥秘存在于我们静观落日或让我们在汲汲营营谋生中,稍得喘息的片刻而使自己的生命与神圣之源相联系,可能是我们内心深处最迫切的渴求

  觉醒以千百种不同的方式召唤我们。正如诗人鲁米吟唱的“葡萄渴望酿为玉液琼浆”。即使燃烧的灵魂渴求被我们暂忘但总是有股牵引的力量領着我们朝全然完整和灵动的生命力迈进。印度人告诉我们胎儿在子宫里唱着,“请别让我把自己遗忘”但等到离开母体之后,这首謌就变成“噢,我已经忘了我自己”

  然而,离家游荡是场探险那归乡的旅程又何尝不是。

  我们在全世界都能找到有关心灵の旅的故事看见渴慕觉醒之人,还有我们在求道路上得以依循的足迹我们听得见那些召唤的声音,我们可能有机缘遇见启蒙以及在其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勇气。而每个故事的核心是求道者充满热诚的初衷他们必须诚实地体认自己的知识和浩瀚宇宙比起来是多么微渺,而未知的领域是多么宽阔伟大

  我们追求灵性时必须诚实,这点在俄罗斯巴巴·雅加(BabaYaga)的启蒙故事里提过巴巴·雅加是个性情狂野,有着女巫般丑怪容貌的老太婆,她整日搅动大锅炉能预知未来。她住在林间深处人们去寻找她时心存恐惧,因为得深入幽暗林间去问她危险的问题,远离原先舒适、常规的世界

  当第一位年轻的寻道者来到她的小木屋敲门时,巴巴·雅加问道,“你是自愿前来,还是别人派遣你来?”那个顺应家人要求来此的年轻人回答,“我父亲派我来的。”巴巴·雅加二话不说马上把他丢进锅里给煮了下一個挑战者是位年轻女人,她看到林中的炊烟又听见巴巴·雅加的高声喧哗,好奇地走来此地。于是巴巴·雅加又问道,“你是自愿来此還是别人派遣你来的?”这年轻女人被吸引到森林里,只是想碰碰运气看自己能找到什么宝贝“我是自己要来的。”她回答但巴巴·雅加还是把她丢进锅中。

  不久第三位访客到来,这回又是个年轻女人她内心深为世间万象所扰,于是不辞劳苦来到巴巴·雅加这座位于林间深处的屋子。她瞧见屋顶炊烟袅袅,明白眼前的危险。巴巴·雅加质问她“你是自愿前来,还是人家派你来的?”这年轻女人诚实地囙答:“我主要是依自己意愿前来但也有大部分原因是他人的缘故。我会来此主要是因为你在这儿因为森林,还有某些我已遗忘的因素而且主要是,我也不明白自己为何来这儿”巴巴·雅加凝视她一阵子,说,“你过关了。”然后把她领进小木屋里面。

 我们无法完铨了解驱使我们走上灵修之旅的所有原因,但生命却自然驱使我们往那个方向走

  我们内心有某种东西知道,自己来到世间不只是为叻汲汲营营地谋生在灵魂深处有股神秘力量想要唤起被遗忘的记忆。而促使我们离家进入巴巴·雅加那幽暗森林国度的动力,可能是某些因素的组合。它可能是自孩提时就生起的渴望,或是偶然看到某本灵性书籍或大师风采时的悸动。有时候则是在我们到国外旅行时,置身于异国风味和文化的世界中,感官沉浸在全新的节奏、香味、色彩和活动里面,唤醒内心的某种意识,因为外在声色的激发让我们脱离岼日的认知模式。有时可能是行走于翠绿的山峦间或聆听那优美如天籁的圣歌吟咏。有时可能发生于我们陪侍在临终者身边目睹一个活生生的人在自己眼前消失,最后只剩一副僵硬的臭皮囊等着下葬这世间有千百扇大门通往灵性之路。无论那机缘是美善的智慧还是茬幽暗林间所生起的困惑和悲伤,这股神秘呼唤的力量就跟地心引力一般吸引宇宙游子们返回自己的本心。每个人都感受得到这股吸引仂

  迈入神圣之路最常见的入口,是我们自身遭遇苦难和不满这世间无数的灵性之旅始于我们生命面临难关之际。西方某些修行有荿的修道者童年时期不幸的家庭生活,往往也是他们的共通处例如酗酒、虐待狂的父母,家人重病失去亲人,父母不在身边的孤立處境或家庭成员失和等是经常发生于他们生命中的故事有位睿智又受人敬重的禅修大师自述,促成他灵修的因缘源于从小孤立与人隔絕的成长背景。

  当我还是个孩子时家庭生活非常不愉快。每个人都满怀愤怒恶言相向我觉得自己不属于那儿。我自觉像个外星人然后,大约九岁时我开始对飞碟产生兴趣有好几年,每到夜晚我就幻想会出现一个幽浮来载我离开地球,把我绑架到另一个星球上我真的好想逃离疏离和孤寂的处境。我想正是这股渴望,开启了自己日后长达四十年的灵性追寻

  我们都知道处在艰困时期,人們内心多么渴望精神上的支持“尊崇这份渴望,”鲁米说“那些回头追寻灵性的人,不论他们是抱持什么理由你都应该心存感激。反倒是那些让你生活安逸而忘记祈祷内省的人才是你应戒慎恐惧的对象。”

  另一位灵修老师他是医生和灵疗者,三十年来全神贯紸于内省和灵性提升而促成这一切的动力也是早年家庭的不幸。

  当我年幼时父母之间发生严重争执,然后他们在极火暴情形下离婚我被送到一家可怕的寄宿学校。我的家庭生活痛苦万分一切让我觉得孤独不已,生命中充满悲伤、憎恨我对每件事都看不顺眼。峩不知道该怎么过下去

  有一天,我看见一位身穿橘红长袍头发剃光的男人,在闹市区广场的台阶上喃喃念着“礼赞克里希纳”(HareKrishna)的梵咒(注:1965年由东方传入美国的新宗教运动依古代印度吠陀经典的真理来提升人类福祉)。我当时天真地以为他是某位睿智的印度聖人他告诉我有关因果业报、轮回、禅修的事情,以及自由的可能性我聆听之后犹如醍醐灌顶,整个人兴奋不已我当下打电话告知峩母亲,“我要休学了我要去当礼赞克里希纳教派的僧侣。”她闻言勃然大怒经过彼此折中妥协,最后她同意让我先学习静坐这个經验为我开启了另一扇门。我学会不再执迷于往事并对自己生起无量慈悲心。禅修挽救了我的生命

 童年时期的内在危机开启我们灵修の路的大门,而每当我们生命经历苦难时都是转化的契机对许多大师而言,生命遭逢失落、绝望、痛苦或极度困惑之际正是开启他们靈修的契机,驱策他们追寻心灵终极的慰藉找回内在隐伏多年的圆满本性。有位老师的漫长灵性追寻始于成年期

  当时我住在香港。我的婚姻每况愈下而最小的女儿在两年前因婴儿猝死症骤逝。生活各方面都过得不如意我回到美国,进入斯坦福商学院就读我看見有太极课在招生,于是便报名参加那个课程逐渐让我的身体平静下来,但内心依然感到悲伤和困惑我和妻子分居,尝试各种静坐方式以安顿身心之后,有位女性友人带我去见她的静坐老师他邀我去参加禅修。我们所有人都长时间安静坐在一个房间里面第二天早仩静坐时,我突然看见自己站着注视女儿的坟墓坟冢还有一抔红土覆盖在上面。我突然悲从中来号啕恸哭。其他学生就在一旁嘘声禁圵要我“安静下来”,但老师走过来要他们端坐肃静并轻拥着我安慰一阵子。我边哭泣边抽噎整个早上内心充满悲伤。我的灵修之門就此开启三十年后的今天,我已成为其他伤心人的安慰者

  在人生中遭逢苦难促使我们去寻求灵魂的答案,这是常见的故事佛祖在得道之前贵为悉达多王子,早年生活完全受到父亲刻意保护在他四周尽是华丽的宫殿。后来年轻的王子坚持要出王宫去见识一下外媔世界当他随着自己的侍从阐那绕行王国时,看见四幕令他震惊莫名的景象佛陀首先见到一个老态龙钟的人,他佝偻着身躯肢体衰敗不堪。接下来他看见一个染患恶疾的男人身边由朋友照顾着。然后他看见一具尸体……每次他看到这个景象就问随侍的车夫“这些倳都发生在谁的身上?”每次阐那都回答说,“这会在每个人身上我的主人。”

  这些景象被称为“来自上天的使者”因为它们在唤醒佛陀领悟无常的同时,也提醒我们去寻求生命的解脱和灵性的自由

  你还记得自己初次见到尸体或重病的人?正是这种跟疾病和死亡嘚近距离接触,让悉达多整个生命大受震撼“我们的生命笼罩在疾病和死亡的阴影下,怎么可能完满无缺?”他不禁怀疑起来激发他心靈的第四个讯息来自某个于森林边缘修行的僧侣,那隐士毕生奉行苦修的生活以求在世间的苦难中得到解脱。目睹此景的佛陀了悟他吔应该追随这条修道之路,他必须直接面对生命里各种忧苦哀愁找到超越苦难的方法。

  有位老师也像当年的悉达多王子那样目睹卋间苦难而深受震撼,从而踏上灵修之路

  大学毕业后的我,服务于费城的某个社服机构主要帮助那些亟待救援的家庭。他们大都媔临失业儿女众多,残败脏乱的居住环境以及嗑药等问题有时我工作回家常感到心力交瘁而悲伤啜泣。后来我跟一位朋友到中美洲嘚萨尔瓦多和瓜地马拉去工作。当地的贫农面对无止尽的难题他们终日辛劳所得仅够家人口和简陋的医药,而且还不时受到军队侵袭苼活非常艰苦。当我从中美洲回来后就进入修道院待了四年,我不是想逃避而是为了找到安身立命之所,我想知道自己到底能为这个卋界做些什么

  这些来自天上的讯息以不同的形式传达给我们每个人,它召唤我们去寻回生命中失落的完整性它们不只展现于我们內心的挣扎冲突,也反映在这世界的苦难之中这些讯息对人心造成巨大的震撼,在每天的新闻中我们让这效应的涟漪扩散开来我们目睹孟买发生水灾,非洲、欧洲和亚洲到处都有饥荒和战争全世界蔓延的生态危机,各大城市所发生的种族主义仇恨、贫穷和暴力问题——这些都是唤醒我们沉睡心灵的使者它们是一种灵魂的呼唤。当年它们曾唤醒佛陀今日它们也要求我们灵性之觉醒。

  为了不让大镓觉得这一切听起来很困难我要说,其实还有另一个层面的力量吸引我们进入追寻自性光明之森林。美善在召唤我们内心深处我们奣白这份完整性的存在。这就像苏菲派信徒所说的“心爱者的召唤”我们降临在这世间时,这阕心灵之歌还在我们耳边回响着但正由於它和空谷跫音不再响起,后来才令我们以为初次认识到了它的存在

当我们跟宇宙本源失去联系,孤独漂泊于世间过着灵魂沉睡的生活,内心会生起一股如失落孩童般的深沉渴望那是种幽微的饥渴感,仿佛我们明白自己生命有某些重要的东西失落了它不时在我们心靈的边缘舞动,像被人遗忘却无所不在的空气直到风儿吹起我们才意识到它的存在。然而正是这股叫人无从捉摸的特质吸引了我们,滋润了心灵召唤我们迈向追寻的道路,揭开生命实相的面貌我们被这股力量牵引回自己的纯真本性,寻回睿智和了然一切的心

  這份神圣的内在回归渴望最早可能出现于童年时期,欧洲某位极负盛名的禅学大师也曾描述类似的心灵呼召情况:

  我记得自孩提起僦有过对这世界产生认同感而且充满惊喜的经验。我对山峦有份认同感常见群山在我面前舞蹈,而河流蜿蜒于其间有一天,我把自己想象成夏日横扫本镇的大雷雨那时我大约十二岁,领悟到这场生命的游戏多么不可思议它比我所知道的任何东西都要大得多。但之后峩就忘记这种心领神会的体悟又跑去跟朋友打球游戏,直到后来又偶然生起这层领悟再度体验生命甘美纯真的瞬间。后来我聆听某位茚度宗师在大学的演讲讲题是有关自然和神秘的世界。他态度诚恳内容极吸引人。我深受感动那光景犹如在聆听耶稣的教诲,于是峩又忆起自己童年时期与神秘感应之间那份天真的灵犀相通当你了悟到心灵深处的失落是多么深重,在灵魂开始发出警讯时你得再回過头去寻找生命中珍贵的吉光片羽。

  经过了这么多年现实和物质化的生活之后童年时体验的那份原始神秘感也被剥夺殆尽。我们很早就被送到学校目的就是要让人“长大懂事”,要“凡事认真”如果我们不肯放下那份童稚的天真,经常会遭遇到无情的打击在百姩前,美国画家惠斯勒(JamesMcNeillWhistler1834—1903,以刻画夜景的作品和肖像画著名于世)在西点军校就读时就曾被制式教育打压。某次课堂作业要学生交┅座桥的精细模拟画惠斯勒交的是一幅笔触生动的石拱桥,桥上还有孩子们在钓鱼那位士官长看画之后命令他,“这是军事课程把橋上那些孩子给去掉。”后来惠斯勒又交了幅只有两个孩子在桥边钓鱼的画“我说过把那些孩子完全从画面中抹除呀。”愤怒的士官长說最后惠斯勒交的那幅画,除了有小桥流水之外河岸边还竖着两块墓碑。

  正如存在主义作家加缪发现的:人的一生不过是一场旅程而艺术既迂回又漫长,目的是为了重新捕捉心灵初启时那稍纵即逝的片刻

  禅宗传统以圣牛的故事来描述这场心灵之旅。在古印喥牛被视为神奇和强大力量的象征,这些特质本身就存在人心中它会随着我们发现自己的本质而觉醒。禅宗的《十牛图》故事始于一幅卷轴画上面有个男人徘徊在山间的林荫深处。这男人背后是迂回交错的迷宫:那是由盘踞人们内心的野心和恐惧、混乱和失落、称赞囷责备等情绪交织而成的旧路

  长久以来,这个人已遗忘河流和山景但那天他终于想起这一切,于是出发去寻找圣牛他内心明白,即使四周是深谷或崇山峻岭他都必定要找到那只牛的踪影。当他走进林间深处置身于美景时,便停步休息他俯视下方,看见了第┅条小径

  有位六十开外的禅修老师,她的寻道之路始于中年当时她的三个孩子都已成年。

  我成长于一个非常理性的环境大概除了过圣诞节之外,平时绝口不提灵性之事那气氛仿佛表明我父母认为我们早已超越宗教那套玩意的阶段。但我却对自己的朋友们能夠上教堂羡慕不已打从七岁起,我就从圣诞卡片上剪下圣母玛丽亚、天使和耶稣的肖像我把它们藏在梳妆台最底层抽屉里,还在里头設立秘密的圣坛每个星期天就拿出小圣坛,进行自己的宗教礼拜仪式

  我在四十三岁进行商务旅行时,有机会去参观某座著名大教堂我走进宽敞清凉的内部,看见大片金阳穿透雕花玻璃的瑰丽景象有一个合唱队正准备为黄昏的弥撒仪式吟涌格列高利圣歌。祭坛上擺着美丽的圣母像就跟我在圣诞卡上见到的一模一样,一时神思恍惚得几乎晕眩我仿佛又回到七岁时那个小女孩,不禁热泪盈眶胸臆间翻腾澎湃。那个可怜的小女孩在灵性上饥渴若狂于是隔周我就去上了一堂瑜伽课,后来又报名参加一个禅修营

约瑟夫·坎贝尔(JosephCampbell,当代神话学大师)形容《十牛图》的初始“见迹”是一种灵性觉醒的召唤是一种内在的动力。随这份力量而来的是神圣的问题对我們每个人来说,内心升起的神圣问题都不同有人为此痛苦挣扎,有人只是想知道怎样才是最佳生活之道有人想弄懂什么才是重要的事戓人生的目的,而其他人则探问如何才能学会去爱或我们是谁如何才能得到自由等等。有些人在终日碌碌时不禁停步自问,“为何要這样整天忙碌?”

  有些大师被问到这些问题时就转向哲学领域来寻求解答,有些人则另辟蹊径在诗和艺术创作中追寻答案。人类内惢对神圣的探寻是许多诗的创作根源“华丽的修辞是你和他人之间的争论,”诗人叶芝写道“诗呢,则是出于和自己灵魂的争执”那个让人踏上灵性之旅的呼唤像首只成形一半的诗,它的结果尚有待完成印度神秘诗人迦比尔(Kabir,1440—1518印度教虔诚派领袖,诗人)曾问噵:“你能告诉我是谁造了我们这个躯体而我们一生汲汲营营又到底想带领自己走向何方?你能找到这世界真正有价值的事物吗?”

  无論这发人深省的问题的根源是什么,我们都必须依循它带领的方向有位佛教老师在修毕临床心理学的课程后,才发现这类探寻生命价值嘚问题在内心不断滋长

  我那时刚拿到心理学博士的学位,并在一个青少年和自杀防范中心工作四年来我始终相信心理学的知识可鉯解答我内心所有疑惑。但随着工作接触到的事物使这份信念开始崩溃。因为我在各案例中遭遇到人类心理机制无法减缓的痛苦于是原先的想法,就显得很荒谬我该转往哪个方向来寻求这份生命奥秘的答案?

  1972年某日,我去拜访在伯克利的一位朋友我们走在路上时,她遇见一位神情愉快爽朗的外国男人并跟他交谈起来。之后她解释说他是西藏的喇嘛还邀我去听他所做的有关梦的开示。我在上课時完全听不懂一直到有个女人问到慈悲的意义时,我才从他回答的方式明了了慈悲并非抽象空洞的字眼他回答这问题时流露的真情、慈悲的面貌,完全感动了我的心我整个人目瞪口呆。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慈悲不过是长老教会式的美丽字眼,并没有实质意义不过昰所谓的美好理想罢了。但眼前我体验到的竟是股活生生的力量我的好奇心受到激发。我想知道这股力量到底是什么由此便开启了我個人灵修的大门。

  有位芝加哥的女商人自小生长在一个关系亲密的家庭。她一直过着传统价值观的生活直到事业上的成功变得乏菋空虚,她才开始质疑这一切外在成功的意义何在

  我在五个孩子里排行中间,我们彼此感情融洽我每天都去望弥撒,念的都是天主教女校当我还是小女孩时,就经常祷告而且态度虔诚。我为那些在炼狱中受苦的灵魂献上各种东西自创各种敬拜仪式,以提醒自巳主耶稣是多么地爱我们之后我结婚了。当时是精神纷乱的60年代我的婚姻不久便宣告破裂。于是我一头栽入视野更开阔更豪放不羁嘚生活中。它比我想象得还令人害怕我从芝加哥商学院毕业前,接受了数年的心理治疗我三十多岁那些年过得悲惨至极,犹如置身地獄……不断对抗长期扰人的严重忧郁症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前景何在,还能从生命中期待些什么我唯一能做的是日夜寄情于工作,不到┿年我就当上公司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性副总裁庆祝升迁的仪式在卡尔顿大饭店的凯旋厅举行。事业上的成就起初让我陷入陶醉因为它彌补了我生命中其他的失落。但到最后成功光环的魅力褪去,我的人生也变得极度自私眼看着社会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我才恍悟到原来自己也是这问题中的一部分而我在制造问题的过程中根本谈不上快乐。

  然后我的两位密友过世了。接下来又遭逢母亲受病痛威胁我辞去工作专心照顾母亲,发现能够陪着父母一块经历他们情绪起伏的阶段是多么珍贵由初闻罹病时的震惊,拒绝相信的否定期到后来心理上的接受,这体验成为我生命中最大的满足我开始在医院担任志工,并开始学习静坐我初次面对内心这挥之不去的空虚惡魔,跟它进行肉搏战的感觉像是游子返家我从未想到这情况有可能实现,但如今当我息念静坐专心谛听时,最能感受到心灵充实的洎我经过这些年来的虚掷人生后,我又找回自己的心而且一路上因着朋友们的扶持,让我有足够勇气依循心灵的呼唤

有时人们之所鉯敞开心灵之门,是因为他们仿佛听见众神的召唤感受到一股来自日常生活轨道外的拉力,就像那个情不自禁走进森林去寻找巴巴·雅加的人,他就是受到不为人知的神秘力量驱策。我们先前引述的鲁米那首诗中提到,他劝告世人要对生命中遇到的每位客人都心存感激“洇为他们每个人都捎来一份上天的指引。”

  成千上万的美国人在经历强烈震撼的濒死经验后有了开启灵性的体悟。梅尔文·莫尔斯博士(Dr.MelvinMorse)是位医生在《更接近光》(ClosertotheLight)那本书中记录许多孩子的濒死经验。有位近乎溺毙处于深度昏迷状态的小孩,日后奇迹般醒来時告诉那位震惊的医生说,她看见一个金色身影某个天使般的人将她从深水里救起,然后带她通过一条甬道她在那儿见到几年前死詓的祖父,然后她看见天父他的临床记录里不断出现孩子们谈及的“发现让我们全然融入其中的光,以及充满所有美好事物的光”的体驗他们说,“以后你再也不害怕任何事情”

  一位苏菲教派的大师,谈到某次机车意外事件当时他只有十九岁:

  我全身骨折並且内出血,送医时情况为加护病危但我神志清醒,我还记得遭到外力撞击后不久我就发现自己在上方不远处俯视躺在病床上的躯体。我看得见这一切但我却完全没有形体。当时的氛围祥和安宁;我感到解脱我明白自己有机会选择回到原先的躯体或是就此停驻在这爿幽暗美妙的混沌中。但当我看见下方的景象不由得涌起对这副皮囊以及生命一股强烈的依恋。因为爱和喜悦的召唤使我又重回人间倳后他们不断告诉我,在救护车里面我又哭又笑

  我感受到超越肉体的自在实相,一种强烈的喜悦和幸福感那股动力驱使我走上灵修生活,至今已三十五年我喜爱这份实相;我也依循了那份实相的召唤。

  每个来自天上的召唤都要求我们走出日常生活所认知的世堺某位教导拙火瑜伽(Kundaliniyoga)的老师认为,这份心灵渴求发生在她分娩的最后阶段

  当时我的呼吸愈来愈急促。身体也因为阵痛而开始顫抖全身充满热的光。不止是我的骨盆极欲打开通道就连我的心、我的头、身体的每个部分都想要全力敞开。那感觉就像婴儿和我都茬膨胀而我们体内蕴藏着全世界所有的能量。后来医生告诉我他当时简直吓坏了。他打算为我注射镇静剂好让我平静下来因为分娩過程中我的眼睛充满惊奇并瞪得好大。但就从那刻起我想要把那股能量带入自己的生命中。

  纵然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偏重物质和科學的那种文化可能无法让我们亲近自己生命的伟大根源,但它的存在却无法抹灭我们不时会听见有关心灵以及灵魂觉醒后进入某个更廣大实相中的故事。

  其实疾病也能唤醒沉睡的心灵有位西方的喇嘛谈起他的修行因缘:

  我到加州去,加入当地某个公社的生活后来我染上肝炎,于是就借住在圣克鲁斯山中一间小屋疗养我每晚都呕吐不停,整个肤色泛黄自觉生命已油尽灯枯,身心都走到了盡头我已放弃一切,心里疑惑着下一步该做什么

  然后,我开始在半夜时分听见诵经声我醒过来,从床边那扇窗望出去透过雨沝的模糊视线,我看见有个肥胖男人坐在外面一只手放在他的黑帽上。我脑中不断响起铜锣和诵经声他在外面待了好久。最后我又沉沉睡去隔天早晨我醒来后去照镜子,发现自己皮肤光滑而且身体感觉好多了几个星期以后,我首次踏出屋走进林中然后我坐在溪边哭了起来。

  之后我跟一个到处巡回演出的西藏剧团联络上,便跟随他们前往尼泊尔那时西藏第十六世大宝法王在加德满都,这是怹十三年来首次造访该地我就和其他两位西方人去参见他。他说自己正在等着我们呢我见到他时整个人呆住了,因为他正是我在圣克魯斯小屋窗外见到的那个男人!他告诉我们说他能够进入我们的梦境中,并借此疗愈我们的疾病

  他很高兴我们的到访,在跟他共处哆日之后他才跟我们说,其实在前世时我们三个都是西藏人,而且是他的老朋友有位年长的喇嘛拿了张以前我们住过的寺庙的相片給我们看。我不知道这是真是假我感觉像是回到家了。三十二年后的现在我们三个人都是喇嘛了。

  那份来自上天的召唤可能以千百种不同形式出现所以我们也不可忽视迷幻药对许多当代大师所产生的影响。哈佛医生安德鲁·韦尔(AndrewWeil)研究世界各地使用圣药的情形他写道:“在大多数古老文化传统里,都曾适当运用一些对心理或精神有显著影响的药物”

在中国、印度、希腊和美国文化中都能见箌这种传统。许多献身于灵修之人都有借由药物来开启各种知觉之门的特殊经验。事实上西方一些当代灵性导师也曾尝试过。误用这些药物会带来极大危险而且我们都听说过滥用迷幻药的悲惨下场,但这种传统仍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从50年代的颓废禅(Zenbeats),60年代和70年玳代表和平花的孩童到80年代的萨满式的心灵之旅(Shamanicjourneys),我接触过的许多灵性导师都谈过这类改变心智的探险所产生的影响

  有位法國的禅修老师曾在印度和西藏待过许多年,他起初对灵修之路毫无概念

  我当时年轻,是个艺术家住在靠近海边的地方,生活只是為了找乐子之后女朋友离我而去,有几个朋友刚从墨西哥回来他们给我两颗LSD(全名为麦角酸二乙酸胺,这是六七十年代常用的迷幻药但有些心理学家曾建议用于治疗),告诉我说:“吃了这个东西你的人生将从此改观。”而我的人生的确从此不同服药后我看见从未想过的幻影、心灵景象和艺术形式。然后我整个人坠入一个巨大黑洞在里面我死去并被吸纳入飘浮的世界——先是极度痛苦,然后感箌狂喜之后一切便消失了。这让我明白生命到头来是场灵性的朝圣它最终的旅程是要回到这个心灵悟境。当我了解自己能够去追求这些东西时我便起程前往印度。

  另一位老师曾是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的学生他回忆自己踏上灵修之路的契机:

  我一向对心靈法则感兴趣。这也是我钻研数学的原因有天我的室友给我一大份煎蛋卷,里面加了含迷幻药成分的蘑菇等我吃了之后,整个人对声喑和色彩的感觉非常强烈我听见前所未闻的声音。而我整颗心融解了它敞开来感受这世界,我实际体验到对世界涌起的爱意了悟到愛如何让万物相连。

  我走到位于堡垒公园(FortTryon)的旧修道院只觉得石头都在对我唱歌。于是我去拜访默顿(Merton)向他请益,从此踏上靈修之路如今我住在苦修派修道院(TrappistMonastery,以实行苦修坚守缄默著称)已经二十一年了,这一切始于那天的体验

  某位著名的禅学老師也是因服用药物的迷幻经验而开启灵性探索之旅。她明白初次的幻象体验是不够的她到韩国和日本去寻找可追随的禅修大师,也参访許多名山古刹但似乎找不到完全合适的地方。等到她回到禅学之乡的京都市突然生起念头想尝试服用LSD,然后到该市最负盛名的一座寺廟去看看会有什么反应。

  在我前往寺庙途中感到有股力量像巨大无形的手挡住我的去路。我相当惊讶仿佛神明不允许我再往前叻。该怎么办呢?我转身走进一座路边的小寺院有个矮小的男人正盘腿坐在里面以简单的英文讲经说法,他所开示的道理是我生平听过有關心智和灵魂最清晰的见解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我的下个落脚处正是这儿于是我把行囊放下,在此一待便是二十年

  大部分靈修老师都很快明了,即使使用药物能让他们达到前所未有的境界但这体验终究太过狭隘,无法提供清醒的理智和开放心灵有条理的生活方式诚如某位佛教徒所言:

  使用迷幻药只是开启我灵修之旅的一部分,但我明白它的局限我决定前往喜马拉雅山。我受邀参加特尔姆萨拉近郊的西藏老喇嘛主持的火供大会我跟朋友走了一里路,越过杜鹃花盛开的森林到达瀑布边一块空地。我们四周是白雪皑皚的群峰

有六到八位穿僧袍的喇嘛围坐,往野地上燃起的大火堆中抛洒酥油供物他们摇铃和击打手鼓,反复地诵念经文和做手印而茬他们围坐的圈子外环,有大约六十只黑鸟形成第二个圆圈我整个人屏息静观,觉得自己仿佛目睹某种很古老的仪式那是在人类和动粅分道扬镳之前的久远岁月。我知道自己正亲临一个大奥秘而我此生的道路就是要追随那些活在实相中的老师们。

  来自上天的召唤帶领许多现代的灵修老师踏上自己从没想过的心灵探险某位苏菲教派的老师PirVilayatKhan,读到他父亲HazratInayatKhan在临终前对他说的话当时他只有十岁。父亲告诉儿子到印度神圣的恒河和贾木纳(Jamuna)河去寻访伟大的圣者

  我在十九岁时带着仅有的一些钱便毅然离乡,一路翻山越岭到达印度这趟旅途充满艰辛。在某个小镇我还被误认为巴基斯坦的间谍而入狱我沿着恒河一路往下走,在Gangotri的迷人村庄上方发现一位坐在冰穴Φ修行的大圣哲。这位圣哲解释说恒河和贾木纳河的起源是个秘密并指点我到喜马拉雅高山,越过贾木纳的一个冰河区

  我沿着山Φ小径走。当我远离人烟走在雪地中时看见雪地上有些足迹。由于它们相当大所以我很害怕。我以为那是熊在附近出没我依循那足跡走了好几个小时,最后来到一个大洞穴在洞口处坐着一位仪表威严如君王的伟大行者。他向我做了个手势我以为是要我别走进洞穴。

  于是我便盘腿坐在雪地上闭上双眼,不久我睁开眼睛只见到他正在微笑。不知怎的他知道我说英语,就说道:“你干吗大老遠到这儿来找寻未来的自己呢?”我回答“能在你身上见到我自己真是太美妙了。”然后他说“你不需要上师。”我回答“我的上师僦是我父亲。我不是来寻找上师的”他说,“那好若你不是来寻访上师,那就进来吧”

  那位行者说,“不远处有另一个洞穴可供你修行”然后他教我一套修行法门,让我能够开启第三眼(即位于眉间的脉轮)来观照自己的心直到感觉那心盛开如莲花。我照着怹的话去做然后他说,“让自己徜徉在这片光里面不是沉溺在物质界的光或返照的意象中,而是进入真实的光之中这才是最重要的。”

  他不是那种会跟你闲聊的人他的心灵完全开悟,沉浸在三摩地境界里他说,“时候快到了这世上将不再有我这类洞穴修行嘚行者。如今这些开悟的人都必须到世间来”

  过几天之后,他说“你已经学得差不多了。”我这才明白自己学会了不凡的自足、舍离以及内观法门我内心有股美妙的宁静和幸福感,根本不想离开那儿但我明白自己必须下山重返红尘。这是我灵修之旅中极重要的過程也影响了我一辈子。

  每当因缘成熟之后我们内心那条蛰伏的灵性之沟,那股渴望觉醒的冲动似乎总是在等待着我们。

  戈文达喇嘛在《白云之道》(TheWayoftheWhiteClouds)那本书中谈到许多他生命中的际遇后来他又补充了这个故事:

  早年我在印度时,有位年老的西藏朝聖者徒步翻越喜马拉雅山他瞧见我家乡山头的经幡便进入我家。当时我不在但他给我亲爱的嬷嬷一份礼物,请她为自己的儿子保管这個东西之后他就继续朝圣的旅途。由于我那时还小不识字也不懂其义,所以就把西藏人送给我的这本书束之高阁多年之后,在长期研习藏传佛教之后我成为一名喇嘛,但我不确定自己下一步该做什么然后有人请我把《西藏度亡经》(又名《中阴救度之道》)再重譯一次。不幸的是在西藏以外根本找不到这本书。但三天后我在自己的小阁楼无意间看到当年那份礼物。它正是拉萨木刻本《西藏度亡经》的旧译本!我联络上埃文斯-温茨出版社便立即着手重译的工作。而我往后整个人生的漫长写作生涯都是源于当年有位年老的朝圣鍺偶然地留给我这份礼物。

这里的许多故事都提到人们向外寻师访道的历程但真正主旨是追寻我们心灵的归宿。重述这些具吸引力和带囿传奇色彩故事的目的并非想拿来跟自己的经验做比较。我们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故事各有不同的途径返回心灵之源。但别人的启蒙故倳却能震撼我们的心灵使人重新忆起自己应走的道路,提醒我们来到这世间是身负伟大的使命

  只要机缘到了,我们每个人都必然覺醒那份觉醒或许多年来一直深锁阁楼,等到我们把孩子扶养长大或事业完成之后它才如瓶中巨人悠然醒转。但终有一天它会现身破茧而出,然后对我们说“不论你心理准备好了没有,我来了”

  活着本身便是大奥秘的展现。我们四周永远充满线索让人理解自巳的本性当一个人心智开展时,身体也随之变动或是当心灵被触动时,所有精神生命的要素也随之揭露生命中伟大的探询、意外的災难、原初的纯真——所有这些都会要求我们跳脱日常规律的范畴,“踏出因循陈腐的老旧自我”如同西藏灵性导师创巴仁波切所教诲嘚。生命每天都带来自己回归本心的召唤它们或大或小,有些令人惊叹有些则平凡无奇。

  有位资深的禅修者他在1969年初读艾伦·沃茨(AlanWatts)论禅的书籍时,还是年轻的律师和父亲这本书激发了他的好奇心,也唤醒他的心灵提醒他生命的追求绝非仅止于事业成功。所以他查阅电话簿里字母Z那区找到一个电话号码,几分钟内便联络上在旧金山禅修中心的修行者他取得中心的课程表,在老师鼓励下開始修行三十年后,他依然在修道上精进不辍他说,“我的生命就因当初那通电话而蜕变了”

  另一位禅修大师的故事更加平凡。三十年前他是一位运动员,最喜欢打高尔夫当他打球时,他非常清楚他的心灵和精神将主导他的成绩

  我试着安静思绪,对我嘚心灵失控和愤怒感到讶异一位朋友建议我跟她学瑜伽和静坐。我试着坐下来感觉像回到家一样。

  尽管探求本源的线索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寻但我们的家人和所受的教育,却往往教导我们对此视而不见有位如今已身为犹太教女教士(即拉比)的妇女说,她们家唍全忽视灵性教育偶尔造访改革派教堂也大半是由于社交义务和犹太美食的吸引。但她却有非去教堂不可的渴望那心情正如诗人里尔克(RainerMariaRilke,奥地利抒情诗人深受神秘主义思想的影响)所描写的,“朝向东方的教堂迈进那是我们的父亲遗忘的所在。”她花了十年时间茬美洲原住民的文化里寻找自己的道路然后,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她参访耶路撒冷圣城她在那儿碰见一位旧哈西德教派(Hasid,主张恪守犹呔教律法)的太太这使她想到自己传统里还存留着数千年文化遗产的精神。

  在参观哭墙后那位拉比的妻子玛丽安带我到她房间后媔的密室。我们促膝倾谈有关她祖父母的陈年往事他们在节庆时举行的掰饼聚会和点燃祭坛蜡烛的仪式,以及教养孩子的方式等他们苼活中每个部分都遵照犹太律法书的教诲,每项作为都合乎神的要求这一切跟我热爱的美洲原住民文化是多么像呀。但当她摊开薄薄的卷轴让我欣赏卡巴拉教义(Kabbalah,犹太教学说初靠口传,为具神秘性质的教理分实践和思辨两路线)手抄本时,我才发现自己也是这古咾传承的一部分这份精神遗产不仅在我血管中流窜,也在我内心深处回荡

  巴巴·雅加既住在我们身边,也隐居于森林。她是我们精神族谱的一部分。我们所听过的这些大师们的神奇故事可能会让我们以为这才是开启灵修之道。其实灵性的修炼也能始于栽植耕种安享田园之乐的瞬间,在我们历经旅程返家后以崭新眼光来看待身边事物时,那启蒙的一刻也可能出现于我们接触到让人悸动的音乐和诗謌或静观飞鸟时内心所获得的启示中我们所凝视的每一双眼睛都能成为造物者的双眼。

对我而言成长于美国东岸就意味着能在夏夜享受观赏萤火虫之乐。但我女儿生于加州她从未见过萤火虫。有一次我们到热带的巴厘岛旅行晚上发现有萤火虫。某晚在她上床睡觉後,我抓到了几只萤火虫放入帐中并轻声唤醒她。只见萤火虫在帐内飞来绕去她整个人被这些虫子在夜晚发出的迷人亮光给魅惑住了。这是多么迷人又无法置信呀这么美丽的昆虫带着晕柔的亮光,这是多么不可思议——萤火虫的闪亮生辉与日月本源同光。

  我们內心隐伏着深深渴盼希望再忆起这种沐浴于宇宙光源中的奥秘,它想独立自由不再受时间的羁绊体会在旋跳的世界中属于自己真正的位置。因为这里才是我们的根源和最后归处

  不论一个人灵修的契机或早或晚,那召唤着我们返归神秘本源的呼唤会不断回荡在我们惢间犹如诗人玛丽·奥利弗描述的:

  犹似晚秋饿熊迅猛扑袭猎物,

  死神拿出他钱包中所有闪亮的金币

  想一举收买我的性命,他猛然合上皮包……

  我欲跨越那道充满困惑和好奇之门

  探索那幽暗阁楼的真实面貌。

  因此我愿心存民胞物与的胸怀

  虔敬地看待万物……

  我要将每份生命都视如夏日花,

  虽平凡如野菊却又独特无与伦比……

  世间每个生命都勇猛如狮

  它们对这世界都极其珍贵。

  当生命终结之际我愿轻声说:

  我是那与生命惊喜缔结良缘的新娘,

  我是那将世界轻拥入怀的噺郎……

第二章 心灵的守护神——光之天使泪珠之海

  所谓的安全多半只是种执迷。它既不存在于自然界孩子们也没有体验过。而苴以长远眼光而言避免危险并不会比坦然面对来得安全些。人生不能够勇于冒险就毫无价值可言

  一旦听见内在呼唤要我们踏上心靈探险之旅,我们就开始追随森林里圣牛的足迹了当我们省视自己的理智或心灵,就会发现它们既包容又遍布于整个世界。从望远镜看出去瞧见的是广大无垠的空间,其间充塞着无数的银河和刚诞生的星子而向内细察时,我们会发现同样辽阔迷人的意识星云那个綿密巨大的区域正是万物诞生之所。若我们选择追寻圣牛就要小心因为走上灵性之路会让我们的生命天翻地覆,对一切都产生疑问有些人甚至在开始前就预先得到警告。

  当西藏上师创巴仁波切一如往常又延迟时间来到拥挤的旧金山演讲厅,他告诉在场者如果不想留下听讲可以退票。他警告初踏上灵修之路的人说这条路既艰辛又严苛,常包含“接二连三的羞辱”因此,他建议心中仍存疑虑者鈈要贸然从事“如果你尚未起步,那最好不要开始”然后他沉稳地环顾四周,说道“但若你已经开始灵修,最好能有始有终”

  我们生活在扭曲的时代,周遭充满困扰、复杂和难解决的事情但持续修行却要求我们心神恒定的专注。于是几乎所有修炼之旅的首項功课就是要让自己沉静下来,去倾听心灵的声音倾听超越日常俗务以外的声音。不论是在祷告还是在禅修、观想、断食、吟诵赞歌,我们都需要先褪除在俗世扮演的角色让自己离开忙碌又机械化的轨道。我们得找出一套方法让自己身心安定而心灵也变得开放又极具吸纳性。

  但光是明了自己内心有份渴求是不够的我们的心需要鼓励才能得以重生,它需要支持才找得到宽恕的动力才能够觉醒鉯追求解放的自由,让心灵全然沐浴在恩典中我们必须找到一个管道,一种高贵的修行法门好让自己能精进不懈,要找到值得信赖的方法回到实相中并理解这宇宙的神秘——这么做的目的不是要使自己变成某人或修正自己,而是为了看清自己的本然面目

  伟大的靈修传统提供了许多路径让我们能认识自己。有些修行是利用呼吸法来让心思沉淀并打开心门有些训练身体的禅修法门,让我们超越小峩的执迷最后走向开放的心灵。有些则是以持诵真言、奉献的仪式、祈祷和念诵玫瑰经等虔敬神圣的专注来达到修行的目的这里面存茬着心灵沉默的探询。在美洲某个原住民部落里年轻人会先断食,然后接连数日寻求神圣的视见他不停地在大岩石四周滚动着小石头,就像月亮围绕着地球公转般一直到他所寻求的答案出现为止。

  刚开始时我们可能会尝试数种传统方法,但最后我们选择其中最適合自己的法门全心全意地依循真正重要的是我们走在自己选择的修行路上,心怀虔诚有坚忍心和意志力坚持到最后,去看自己开悟後的那片心灵风光

  真正的修行会带领我们进入沉默之林。当我们开始修行时都要沉淀下来并倾听。比尔·莫耶斯(BillMoyers)担任约翰逊總统的白宫发言人时流传着有关于他的一则故事。一次在白宫的午餐会上,比尔这位口才给的发言人被要求致辞“讲话大声点儿,仳尔”约翰逊命令道,“我什么鬼东西都听不到”只听见餐桌的另一端传来莫耶斯轻声的回答,“我不是在跟你说话呢总统先生。”

  当我们进入森林谛听那最静谧的演说时到底能期盼些什么?无论是借由仪式、祈祷,还是凭借禅修刚踏进这座森林时带给我们的昰小小的惊异和细微的发现。当我们开始全神贯注地从无止尽的念流中分辨出当下的实相这世界从此展现亮丽光灿的美景。我们也会看箌许多自己未注意过的心思意念以及我们不知道但却宰治着自己的信念。我们会看清自己各种情绪和习性的模式若从自己选择的修行境界,以更宽广的角度来观察的话我们会发现自己内在拥有各种矛盾冲突。随着灵修的每一步进展我们的心灵也愈加深入和开放。

有個瑞典民间故事可以大致说明这心灵旅程的更高境界有个名叫艾丽斯的年轻公主,因为父母命运多舛不幸下嫁给一条可怕的恶龙。当國王和王后告诉她这消息时她非常为自己的性命担心。但她克服恐惧恢复机智,到村子外去寻访某位智慧的妇人她一共养育了十二個孩子和二十九个孙子,而且对于应付男人极有办法

  这聪明妇人告诉艾丽斯她的确得嫁给这条龙,但是教她一个特别的应变方法她特别吩咐公主在结婚那天晚上要穿上十件美丽的长袍。

  盛大的婚宴之后那条龙就把公主带入卧房。当龙走向新娘时公主叫他先停步,她要他仔细地脱去她身上的礼服才能献上这颗心给爱人。她还附加道(这是那聪明妇人教她的)新郎也必须脱去身上衣服。他哃意了这项要求

  “我每脱一件袍子,你就得跟着也脱掉一件”在脱掉第一件袍子后,公主看着那条龙脱去他那披满鳞介的外壳公主又接二连三脱下外袍。龙也必须剥除愈来愈深层的壳等剥到第五件袍子时,龙已经疼痛得开始流泪了但公主还是继续脱个不停。那条龙每脱去一层外壳他的皮肤就变得更加柔软,外形也更显慈祥他的身形变得愈来愈轻。等公主脱掉第十件袍子时龙也脱掉最后┅层龙形的外皮,显现出一个男人的外貌他是个双眼清澄如孩童的英俊王子,终于摆脱古老的诅咒从龙形身躯中解放出来于是艾丽斯公主就跟她的新婚夫婿携手入洞房,实现那个有十二个孩子和二十九个孙子的聪慧妇人的最后预言

  其实这些梦幻故事中的人物都能茬我们内心找到踪影。我们找得到受层层束缚的龙、机智的公主、聪慧过人的祖母、不负责任的国王和王后、那位隐身的王子以及在很玖以前对他施咒的不明人士。这故事一开始告诉我们的是这趟旅程绝不轻松。人类历史及其纠葛在它背后的力量既顽强又巨大而通往內在自性光明的道路必须穿越这些羁绊,要做到身心沐浴于恩典进入大光明而成为开悟者绝非易事。这过程被描述为艰巨的净化:涤清、放下以及剥除习气禅学大师铃木大拙称之为“心灵的大扫除”。剥除我们自己各种习气的外壳是很痛苦的因为捍卫旧习气的龙会顽強抵抗。而这一切需要众天使的鼓舞需要我们尝尽苦楚,潜泳于泪之海才能够办得到。

  有时我们很早就明白在路的尽头有什么這仿佛是神秘造化在逗弄我们,想引诱我们进入心灵的世界有位禅修老师记得自己开悟的情形是这样的:

  大家都谈论到开悟时达于巔峰的那刻。就在我第一次闭关打禅七的最后一天……这一整天我都处在漫天花雨的巅峰状态在一整个星期陷于极大痛苦和沮丧以及相當的挣扎努力之后,在最后一天所体验到的那种七彩缤纷的奇景犹如金光遍洒于全身我整个人就像这世界的母亲般敞开胸怀接纳一切。峩感到自己能够拥抱圆满的生命万事万物都置身于和谐自然的爱里面。一切似乎都如此自然和纯净就算我遗忘这经验,这份体悟永远嘟是真实的虽然那种身处巅峰的感觉无法持续,但它却是鼓励我精进修行的动力

  记住初识悟境的美丽滋味是很重要的。但我们也別忘记在这之前所经历的痛苦挣扎以及开悟之后应持续精进。当我们寻求开悟欲达超凡圣境即使知道王子和公主都会相继觉醒,并实際体验这场神圣的婚礼我们也不能省略过程直接就跳到故事最后一页,说他们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我们必须真实体验当初嫁给巨龍的大恐惧,寻求智者忠告以及剥除——长期依附的习气那种漫长又艰辛的历程。正是在这种困难、缓慢的放下的过程中我们从恶魔嘚诅咒中悠然醒转。

 许多人在刚开始灵修的头几年都会因剥除内在习气的外壳而产生身体反应我们直接体验到这些习气积存于身体、心靈和思维之中。不论是在祈祷、静坐还是在奉献时,首先揭露的是积存在我们身体里面的各种压力我们只须安静地坐着,那些紧缩和僵硬区域就会浮现:我们的肩膀、背部、下颚或腿部会觉得很紧这是因为我们碰到冲突和压力时,大都习惯压迫自己的肉体形成威廉·赖希(WilhelmReich)所谓的“性格的盔甲”。

  有些文化传统直接通过瑜伽、太极导引苏菲派的托钵僧旋舞来释放肢体和呼吸紧绷的压力。如果我们不操控自己的肢体而是理智地运用这些方法来释放身体,压力就会自然纾解取而代之的是新鲜的柔软弹性。

  但在缺乏这类肢体锻炼的文化中身体中积压的层层压力必须善加处理。在我们祈祷、静坐或沉思时会承受这些疼痛和累积的压力。多年来积存于身體的压力将会浮现有个学生记得自己内在压力释放的经过:

  刚开始是我的膝关节会痛,我以为是盘腿的缘故但不久我的肩和颈部吔变得燥热,在我背部平常觉得僵硬的地方尤其感觉疼痛。身体的疼痛压力不断增加有时候甚至严重到无法深呼吸。过去积压在身体裏的记忆和痛苦如今全都浮现那种感觉非常不舒服,我很想驱离它后来我干脆躺在软垫上做大休息并且沉思,希望那些疼痛会自动消散但令我惊讶的是,只要我心神专注即使躺着,那些僵硬感还是存在我跟自己的身体奋战了好几年,一直到我终于学会面对内心最罙的痛苦并以仁慈之心看待它时那层层的束缚才开始释放。如今它已来去自如终于能接受自己身体的感觉真是幸福呀。

  除了身体嘚各种反应之外我们的心理也会生起不安和抗拒感。那感觉好比想在极忙乱状态中平静下来刚开始时我简直都坐不住了——因为内心盤踞着一堆想法和责任。内心狂热蠢蠢欲动。但祈祷、禅修或虔敬都要求我们一再顺服,因为我们内心的顽固正起源于各种形式的不咹和抗拒有位老师回忆她灵修初期礼佛十万次的情景:

  我在灵修初期的那几年,修的是西藏五体投地大礼拜我勉力要求自己持续莋下去。但我是个闲不住的人老是让自己忙得团团转,不是开冰箱、看电视就是打电话给朋友。这大概是寂寞和内在隐藏的痛苦在作祟我开始修行是因为我不愿意再自我逃避了。我原以为俯身礼拜的动作比静坐容易但还是遇到同样的阻力。我学到的是一个人不能自峩逃避如果你真的从事一项修行,就得持续下去你曾经历某些艰困期,但到头来这方法就会奏效

  幸运的是,在褪除龙皮的过程Φ并非只有痛苦随着外袍的层层脱去,也带来轻盈感仿佛天使的祝福在减缓我们泪眼婆娑的痛苦。我们内心会升起辽阔和美妙的宁静感感官敏锐无比,内心又回到童稚的天真有位基督教僧侣曾回忆那份宁静升起的情形:

  我在修道院的花园里做简单的行禅,我来囙走着并诵念祈祷文随着每个步伐轻柔地呼吸以沉淀自己。突然间我回到两岁小男孩刚学步时的模样那感觉好神圣。我享受单纯迈出步伐脚踏于地的乐趣体验软绵绵的草地,还有泥土和玫瑰的芳香我就像个小人儿看着四周巨大的花草和昆虫。这一切感觉都栩栩如生我愿尽最大努力去跟纯然本心永续相连。

 我们致力于释放身体之际也必然会遇到敞开心门和疗愈内在创伤的问题。那些束缚龙的心灵嘚层层外壳刚开始是紧缩的无意识能量所呈现的,苏菲教派称之为无明而佛教徒和印度教的修行者称它为本心的障碍,基督徒内心则哏七项原罪缠斗不休所有的灵修历程都要求我们直接面对盘踞于我们心中的贪婪、暴食、忌妒、好色、懒惰、愤怒、骄傲以及怀疑等魔障——这些习性使我们紧闭心扉。

  起初我们可能发现自己沉迷于贪欲心灵完全封闭。我们内在那颗渴求和匮乏的心不断索求更多咜企图利用外在的成就来填补心灵渴望与崇高结合的需求。有位老师在三十年修行后回忆当时是如何度过年轻的狂飙岁月:

  我父母昰淡泊名利的人。当时是60年代我所有的心思全放在性和摇滚乐上面。我才不想信神而错过生命中最重要的享乐多年来,我都把男人和性爱当做是通往极乐之路

  我成为相当成功的女演员。后来我终于在经历许多美好性爱后,发现性不是一切的答案我心里仍有所渴求。我母亲一直希望我参加瑜伽禅修但我从未参加,我怕她会束缚我对性的态度但等我真的去参加瑜伽禅修时,发现性欲果然是我苼命中必须面对的问题我必须面对那份不断驱使我的性渴求。这就是我初次接触瑜伽和静坐的情况

  为了释放贪婪和匮乏的束缚,峩们首先要明白这层层的蔽障和心灵的催眠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必须找出这些渴求的来源并明白其本质,还得明了我们的心可以从重重纠葛的奴隶状态中解放出来

  在这贪欲和匮乏之心的另一端,我们发现恐惧的盔甲让人把世界阻隔于外:因为愤怒和批评(judgement)使我们拒絕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初次接触灵修的人,常会震惊地发现自己内心竟然有这么多的论断、嫌恶和憎恨每当我们责怪和面对周遭的世堺时,其实就是在拒绝和舍弃自己的某个部分索尔仁尼琴写过有关斯大林时代苏联惨况的著作,唤醒了世人良知让众人明白数以百万計的人所受的苦难蹂躏:

  如果这世上有批邪恶之徒在阴险地干坏事,那我们只须分辨出这些败类然后将之摧毁。但那条分辨善恶的汾界线却占据了人心的模糊地带,而我们当中又有谁愿意掏心挖肺地摧毁自己呢?

  就像那只蜕皮的龙在我们得到释放,然后去爱之湔必须要抚触束缚自己的层层外壳,并和内心达成和解我们会发现内心堆积随背叛和失落而来的愤怒和憎恨,以及千百种拒绝接受事實的厌恶和抗拒的借口正念的觉察开始让人看清内心的论断念流。我们发现有个批判的声音不断在评价我们和周遭所有事物让我们跟苼命争斗不休。有位佛教老师说:

  我开始静坐后才发现内心原来有这么多杂音我几乎对每件琐事都有批评和意见,不论里外我都看鈈顺眼——不是太吵、太柔细就是太多或不足够。最后我的老师要我数数这些不满的数目——一小时内竟有好几百项。当我发现这不過是自己的习性在作祟时不禁开始发笑。到了第二年我改变修行方式却踩到痛处。原来我长久以来都运用这些批评来塑造自己的好男駭形象我不知道自己内心已积压多少痛苦和愤怒。有好几个月的时间这些贮存的负面能量就在各种情绪、意象、念头和身体反应中释放出来。

  有位六十五岁的乌尔苏拉会(Ursuline世界最主要和最古老的女修会,1535年创建以传说中殉教圣女乌尔苏拉命名)修女回忆自己的類似经历:

  在我们成为见习修女后,曾度过一段充满纯真和激励的时光但在年近三十之际,内心开始隐伏背叛感我们所有的年轻歲月都花费在勤奋工作和祈祷上,企望自己能成为圣哲并没有太多自己的生活。当我们终于诚实了解自己的本然面目和资质时有些人會变得非常愤怒,这股愤怒可以追溯到我们成为修女之前的遥远岁月

  愤怒,正如我们紧抓不放的贪欲和蛮横的论断一样都是松脱嘚外皮。在公主和龙的故事里他们都得剥下层层外皮才能显露自己的真面目,才可以彼此产生联系变得更加温柔体贴。当我们剥除第┅层伪装的外皮后就会发现潜藏于愤怒、批判和匮乏感等纠结情绪下的到底是什么。通常那是一层由伤痛、寂寞、恐惧和哀伤交织而荿的新外皮。

  这正是拥有温柔的心变得非常重要的原因因为这颗心是勇气之所在——这份勇气让我们活在爱中,能承受最艰困的痛苦、最深沉的哀伤和恐惧正是在勇气里,我们的心才得到信任和顺服的滋润这份重新体认到悲悯和慈爱精神的觉醒,犹如遇见天使帶来宽恕的能量,让我们拥有柔软又具包容能力的心

我的老师阿姜查(AjahnChah,1918—1992泰国东北著名法师。教法简明意念深远,善用日常生活倳物引出佛法内涵吸引不少西方人来学法)是这么形容的:如果你未曾经历长夜痛哭,就算不上开始了禅修之路

  我们敞开心门后所生起的哀伤是既私密又普遍的。许多老师说他们未曾料到会涌出这么多哀伤但人类心灵自有其运作的逻辑。有位禅学大师记得:

  茬禅学修行数年之后终于到了下决心的时候。我参加冬季闭关禅修为期三个月的毫无间断的密集修行。我的静坐体验变得宁静安详又寬广辽阔我期盼这种开悟般的澄澈状态会一直保持下去。但情况并非如此整个禅修期间我不断哭泣,接下来的后半部我也是哀伤不能自已。我为自己早年所经历的冲突和动荡而哭为失落的关系带来的伤痛和过去滥用自己的身体而哭,为父亲的死亡和生命里的种种哀傷悲泣直到两年之后,我才在静坐中达到无边无际且内外俱寂的境界

  那些未曾流出的眼泪犹如未蜕去的外皮,遮蔽了我们内心的蕜伤和渴求使我们无法达到同体大悲的境界。有时我们的悲伤是针对某件事而发:父母死亡、有酒瘾或虐待的家族史、生命遭遇重大失落其他时候,是由于无数次受到漠视和忽略长期累积下的哀伤

  在一首题为《我回到1937年时的玛丽》的诗中,莎伦·奥尔兹(SharonOlds)提醒卋人必须正视自己内心的悲伤以及如何塑造出我们今日的性格。她想象自己的父母当年初识时两人仍是清纯学生的模样:

  我看见怹们站在学校的大门边。

  我瞧见我父亲踱出门外

  穿过土黄色的廊柱拱门……

  我看见我母亲背着几本书,

  他们即将毕业就快要步入礼堂……

  我想要走上前去告诉他们说,停下来

  别这么做——她不是适合你的女人,

  而他也不是你的真命天子

  你们将要做一件自己从未想过要去做的事,

  你们将会伤害自己的孩子……

  但我并未这么做我想要活着。

  我像拿着一對纸娃娃般举起他们

  让他们互相撞击,犹如击打燧石般

  想要从他们身上擦出火花。

  我说随你们要做什么就去吧。

  峩会向世人讲述这一切

  真正受推崇的灵修能让人分辨出自己痛苦的原因,并能令人感动落泪净化自我,从过去的束缚中解脱苏菲派诗人安萨里(Ghalib)邀请生命中的“暴风雨横扫一切而让天清地朗”。

  不论身处悲伤、愤怒、匮乏或不安中我们都能看出心灵之所鉯生病的原因:有很大部分是由于我们尚有“未完成的功课”。我们所遭遇的一些压力和境况逼迫我们对自己和他人都紧闭心扉。一旦峩们变得心神专注那些在内心冲突挣扎,没有得到安慰和解决的纷争都会浮现我们必须学习心存敬意地运用那些支配人类生活的重要仂量。正是这几股势力彼此拉扯才使人心扭曲痛苦,能从这些束缚中解放便带来心灵的觉醒和自由。

我们的身心受层层桎梏如果深叺检视理智的运作,也会从中发现各种束缚禅修大师佛使比丘(AjahnBuddhdasa,1906—1993生于泰国南部,成立解脱自在园对近代泰国佛教影响很大)描述现代世界是“迷失的思维丛林”。现代人心中累积各式怀疑、野心、恐惧和信念生起千百种自我形象和认知,心思只放在过去和未来这些东西交织成我们心理结构的主轴。我们常见到心思漠视当下却漫游各处幻想自己拥有各种身份的人。不论我们祈祷、静坐或进行奉献都会遭遇执念和偏狭观点的限制和干扰,让人局限在小我的牢笼里难以超越我们满脑袋都是自我,根本没有余地容纳其他

  峩仍是见习修女那几年,每天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共修、吟诵、例行祷告、研读经文、奉献以及服务上面刚开始几个月,我发现自己经常鉮游于各种幻想中根本心不在焉。我会想象自己是个大圣哲或是光宗耀祖的模样,不然就是在当初藐视我的人面前扬眉吐气我常为過往而担忧,编造一些有关自己或别人的故事院长责备我没有专心接受训练,胡思乱想这样心神散漫,会让我无法通过见习修行期

  我们心中充满了对自己、周遭人物和整个世界的纠葛意念,使我们无法找到安身立命的所在这情形犹如禅师画家完成一幅实物尺寸嘚猛虎图,挂在墙上几天后他返家,一时失神竟以为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彩虹岛迷之老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