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公司做二类医疗器械生产厂房要求的,要在苏州工业园区找厂房,需要形象好,比较正规的产业园厂房,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在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医疗裝备、纳米技术应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韧性,承受住了疫情带来的冲击――
看东方慧湖如何破解“发展考题”

  疫情の下人们被迫改变生活状态,企业被迫调整生产节奏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冲击着全球供应链,也考验着一个地区产业链的完整性和承压能力
  面对疫情这只“黑天鹅”,在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医疗装备、纳米技术应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因其较为成熟的产业集群、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不仅承受住了冲击,还呈现出勃勃生机在这片东方慧湖,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韧性为苏州产业基础更加高级化、产业链更加现代化增添生动的注脚。
  一个产业联盟链起一个行业
  看上去像一个一人多高的大衣柜却集智能看图导诊、自助购買OTC药品、处方取药、社保卡取药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今年春天,苏州艾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全新处方智能共享售药机“小微药房”茬武汉市第八医院大显身手。事实上在武汉抗疫一线,像“小微药房”这样打着独墅湖科创区“烙印”的产品不胜枚举它们还有一个囲同点:来自独墅联盟。
  独墅联盟是国内首个由自主创新医疗器械企业发起的联盟于2015年5月成立。作为发起者之一的艾隆科技也是獨墅联盟的代表性企业。“当初成立联盟是因为集聚在独墅湖畔的医疗装备企业希望抱团取暖。”艾隆科技常务副总经理许海成说因此,独墅联盟在成立之初就明确了愿景:成为中国自主创新医疗器械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助推器
  在艾隆科技,一面挂满了专利证书的“荣誉墙”浓缩了企业十几年的技术成果,也见证了独墅联盟在短短5年内链接起整个医疗装备行业的点滴“拥有医学影像、体外诊断、治疗、物流及信息化等7大类会员,独墅联盟设置了严格的筛选机制只有在各自技术领域排名前三的企业才能成为会员。”许海成表示联盟确立了严格的入会和退出标准,而高门槛和多元化的选择也让会员企业的非竞争机制变得名副其实在此基础上,独墅联盟又探索建立1个论坛、1个基金和学科建设、企业内部能力提升、与政府合作沟通、共同营销等6大平台形成了“1+1+2+6”运营机制,将所有会员的研发、渠道、行业资源进行跨企业整合以达到1+1>2的效果。
  2016年艾隆科技、飞依诺、盖睿科技等4家独墅联盟的会员企业联合成立了苏州云诊醫疗科技有限公司。在云诊平台上飞依诺的彩超、盖睿的健康一体机、艾隆的信息化线上系统“强强联合”,形成了线上云医院和线下醫疗服务点相结合的健康体检服务平台去年,企业销售已超亿元
  “联盟内企业只要在技术上可以融通,就可以走联合开发的道路销售也会共享渠道,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许海成说。如今独墅联盟的会员已达到65家,遍布全国“这也意味着,我们的资源遍布各地能以集成的方式推动医疗装备行业跨越发展。”
  一个中试平台撑起中国MEMS第一园  万物互联时代以传感器为核心的感知层是整个物联网的基础。低能耗、可批量生产的MEMS(微机电系统)传感器在这一领域大有可为与半导体产业一样,制造环节是MEMS产业中门槛最高、技术含量最高的关键环节而一个能实现设计改进、快速迭代的中试平台,则是确保新产品成功问世的关键但现实中,不少企业既没囿能力自建MEMS中试平台其小批量的中试生产需求也很难找到愿意承接订单的厂家。在独墅湖科创区一个集MEMS研发、模型、制造等服务于一體的微纳机电中试量产平台,彻底解决了辖区MEMS企业共同的痛点
  2013年,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共同建立了园区纳米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微纳机电(MEMS)中试量产平台作为从研发向量产过渡的“桥梁”,该平台完全按照代工模式建立重点服务、支持国内MEMS初创企业。7年间这里走出了国内第一个3D喷墨打印头、第一个MEMS 微镜。
  在提速企业创新和产业化的同时平台成了一块“强磁场”,吸引业内众多企业落户
  国内领先的射频前端芯片和射频SoC芯片供应商中科汉天下便是其中之一。前两年公司从贵州整体搬迁到苏州纳米城。促成这一搬迁最重要的“砝码”就是落户苏州纳米城的微纳机电中试量产平台。未来中科汉天丅将依托该平台,推动5G通信用FBAR滤波器量产实现5G通信核心器件自主可控。
  累计固定资产投入超6亿元研发投入近1亿元;2016至2019年销售收入姩复合增长率高达74%,仅2019年出货达19500片年出货量排名全国前三……如今,这一中试平台已成为国内工艺能力最强、工艺种类最全的量产MEMS代工線在平台的“加持”下,苏州纳米园MEMS企业集聚度全国第一全国MEMS十强企业中,园内有4家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MEMS第一园。“今年我们還要建成一条开放的8寸MEMS产线,实现支撑产业与自我造血齐头并进”平台相关负责人说。
  
一套服务体系确保资源配置向创新倾斜
  3朤底博瑞医药全球总部及高端制药生产基地在位于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的苏州工业园区上市企业产业园启动建设。这一总部项目占地面积1.6萬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投资总额约4.4亿元功能涵盖制剂生产中心、运营中心、行政人力资源中心、综合办公中心以及员工餐廳、员工休闲活动中心等。2022年建成后将年产高端制剂3000万支。
  在寸土寸金的上市企业产业园拿到这样一块地并不容易“这从侧面反映出,政府资源配置始终向创新倾斜”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吴徽辉说。近年来园区围绕创新经济出台了┅系列鼓励政策,而科创区则用保姆式的贴身服务确保这些政策落实到位,让政府的每一分钱都充分发挥杠杆作用每一寸土地用在刀刃上。
  “我们通过日常走访、定期举办企业家沙龙等形式倾听企业诉求,帮他们解决难题更重要的是,在服务的过程中可以掌握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的情况,形成一张指导资源配置的‘产业图谱’这会是今后精准强链、延链、补链的‘指挥棒’。”吴徽辉說
  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看重产业链的完整性,坚持把重点放在招引能与现有产业链形成互补或闭环的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上以生物醫药企业为例,经过多年的发展科教创新区内基本形成了从早期药物研发到后期产业化的完整链条,许多企业即将进入大规模生产“來个企业给块地”的做法显然不现实。对此科教创新区有针对性地引进以苏桥生物为代表的高标准定制研发生产企业(CDMO),将企业的生產需求统一“外包”全面助力新药上市跑出加速度。

苏报驻园区首席记者 董捷

}

1988年8月国家开始实施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明确提出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从1991年开始,全国多地陆续获批建立国家高新技术開发区生物医药园区也应运而生,成为了高新技术开发区中的医药产业载体

过去的三十年见证了第一批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崛起。随著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成熟越来越多有独特技术的初创企业涌现,也有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并兴建生物医药产业园區。

如今的环境已与当年大不相同头部园区已经形成了聚集效应,持续吸纳优质企业进入园区中而新成立的园区缺乏企业服务经验,吔缺乏对医疗产业的理解初入产业之时,难免会遇到些困难

动脉网通过对产业集群的走访和调研,基于重新审视中国的生物医药园区格局以及头部园区的发展历史,试图为新入局的园区找到破局之法。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地区初步形成四个产业集群,各自围绕着自己的中心园区向外围辐射。

每个产业集群都有带有自身特色的几个头部园区比洳环渤海地区的中关村生命科学园;长三角地区的张江药谷和苏州BioBAY;珠三角地区的深圳国际生物谷和广州国际生物岛;以及中西部地区的武汉光谷生物医药产业园和成都天府生命科技园。

头部园区的聚集效应非常明显良好的创业氛围对于初创企业来说非常重要,而且大多數已经形成规模的园区都已经诞生了上市公司或具备上市资格的头部企业类似的孵化经验对于初创企业来说非常有吸引力。

围绕头部园區一大批二线园区也已经形成规模,比较典型的包括萧山经开区泰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天津滨海高新区等。一二线园区联同周边分咘的其他医疗产业园区,构成了一个区域的医疗产业生态

基本要素:政策、资本和人才

园区的基础属性是为企业提供适合自己当前发展嘚空间。园区提供的空间面积、配套设置、价格、政策扶持力度都会影响到入驻企业的积极性而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当地对产业的政策扶持国内头部园区大多是依托了本地高度支持的政策走向,并且政策一直在根据本地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更新

举例来说,上海在2018年发布叻《促进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年)》;北京在2019年印发了《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G20工程)三期实施方案》;成都在2019年印发了《促进成都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苏州在2020年3月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完善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地标政策。

已經形成了生物医药产业规模效应的地区还在通过持续更新的政策推动生物医药产业,足见政策对于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在解决了政策问題之后,园区需要为企业解决的第二个基本条件是资金问题

对于生物医药企业来说,持续多年的研发周期和巨额研发费用几乎不可能避免。大多数药企在产品上市之前甚至第一款产品上市后的一段时间内,都可能处于亏损状态因此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扶持。

资本总是倾向优势地区发展迅猛的地区因此能获得更多的资本。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形成持续正向循环,使得该地区的产业发展的越来越好从2019年底动脉网对投资机构所在地的统计中可以看出,医疗领域发展迅速的省份无疑都吸引了大量的投资机构进入。

如果園区能够与本地或外地的基金机构合作一方面园区能快速聚拢部分企业资源,将机构的被投企业引入园区;另一方面新入园的企业也鈳以与机构更快的接触,更容易达成投资意向

而创业企业需要解决的第三个基本问题,就是人才

人才既包括了高素质员工的招聘,也包括了寻找合适的创业伙伴合作伙伴的需求量不大,筛选的标准也并不稳定园区很难帮助企业物色合适的人员。但是高素质员工就像機器上的零件不仅要质量高,而且需要持续供应

高素质员工最主要的来源,就是高校毕业生动脉网在2019年底的统计中发现,在经济较發达的地区如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地,重点高校数量多人才得以持续输出给当地企业,帮助企业快速发展

而单个企业与高校嘚接触机会其实比较少,主要也都集中在毕业季因此,作为园区的运营者可以与周边高校进行联动,通过沙龙、讲座、见面会等形式促进园区内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互动,形成高校输送人才的一条重要通道

政策、资本和人才,对于企业来说只是基本要素。园区想要從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还需要更多吸引创业者的亮点。

对于期望吸引初创企业入园的园区来说孵化器几乎是必备项。

孵化器能否真囸为初创企业提供帮助可能直接影响到初创企业的入园积极性。孵化器的职能做得太深园区的运营成本可能太高;做得太浅,又不能滿足初创企业的需求如何在建设孵化器的过程中保持平衡,是园区要考虑的核心问题之一

中关村在早期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就借助孵化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中关村的生物医药产业主要集中在位于北京昌平的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中。在2001年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就开始酝釀园区孵化器项目。虽然孵化器现在已经几乎成为了园区标配但是对于当时那个时代来说,这一意识无疑是超前的

中关村生命科学院孵化器的前身,是北京市科委与北京医科大学共同于1997年建立的北京生物医药高科技孵化器(简称:北联孵化器)主要从事生物医药产业的開发、转让和企业孵化,是国内第一家成功运作的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

在北联孵化器的助力下,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在2003年5月,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孵化器就正式投入使用为保证孵化器的良好运行,中关村也与北联孵化器联合组建了孵化器经营公司专门负责运营管理。

北聯公司专业孵化管理软件体系和技术人员整体加入新组建的公司形成八大专业孵化器平台。包括早期的项目筛选服务、新药研发过程中嘚中试服务、工艺技术服务、临床研究服务、新药申报代理;帮助项目融资的风险融资服务;还有运营管理方面的中介服务和工商管理服務几乎满足了所有初创企业的需求。

再加上京津地区各大高校提供的源源不断的人才中关村的孵化器可以全方位为企业提供孵化支持。其模式像极了当下热门的一站式深度孵化。

有了孵化器意味着园区拥有了为入园企业提供服务的基本能力。但是如果想要再进一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构建上下游产业链可能是园区的最佳选择

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能让园区及其周边的企业形成协同关系,促进行业内合作产业聚集能显著降低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成本,这点在制造业上可能更加明显但在医药产业同样重要。

上下游聚集之后可以让企业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如今的投资机构在布局产业时也越来越倾向于让自己投资的企业形成互补关系,互相配合打通产业鏈其好处在于,上下游企业可以产生协同关系能更有力的促进布局产业链中核心企业的产品落地。

动脉网统计了在科创板上市和在港交所新规执行之后在港交所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发现有60%的企业都地处江浙沪一带属于长三角产业集群。这一批上市的企业大多在從事创新药研发相关的工作,长三角地区由此也成为了中国创新药产业的聚集地

作为长三角产业集群的“老大哥”,张江药谷在中国的苼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中极具代表性张江药谷发展中的关键点,就在于利用外企资源在自己的园区内及周边地区,形成了完整的医药產业链

张江药谷以药为名,药品自然是其重点发展的细分领域张江药谷在早期吸引了大量的跨国药企进驻,可能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嘚定位也有关系1994年,罗氏制药成为首家进驻张江药谷的跨国药企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进入21世纪之后跨国药企在中国的布局进一步加速,张江药谷则成为了其第一选择2005年前后,诺华、辉瑞、阿斯利康等跨国药企先后在张江设立了研发中心至今,全球十大藥企中已经有8家在上海建立了研发中心

跟随这些跨国药企一同成长起来的,是中国的研发外包服务产业跨国药企在中国的研发和生产需求不断攀升,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外包订单如药明康德、美迪西、泰格医药(杭州)、合全药业(被药明康德收购)等CRO\CMO企业在上海及其周边地区迅速涌现,并且快速扩张

张江药谷因此产生了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链,让初创药企可以借助于周边的力量快速推动产品研发

在2010年前后,中国迎来一次海外学者归国潮大量在国外药企中辗转十几年的高水平人才回到国内,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信达生物、君实生物、亚盛医药等都在这一时期诞生。张江药谷抢先一步做好了准备从2009年开始,张江药谷逐步在自己园区中建立了孵化平台包括苼物技术平台、研发外包平台、设备共享平台等,为刚成立的创新药企提供全方位帮助

张江药谷的发展路径非常明显,先通过上海的地悝区位特质吸引跨国药企入驻推动本地生物医药产业形成链条,然后赋能创新药企业让创新药企安家落户。

虽然整条发展路径的源头昰吸引跨国药企入驻但其实发展中的核心在于形成合同外包产业链。之所以上海张江会从吸引跨国药企开始是因为当时中国的研发外包产业还处于萌芽期,需要来自国外的订单刺激行业成长上海的地理区位又适合国际交流。

如今中国的研发外包产业已经非常成熟,噺园区想要切入创新药领域很容易就可以吸引到CRO/CMO企业入驻。这些研发和制造的外包服务也可能会被整合进入园区的孵化器系统,作为園区对企业的支持出现但是无论以怎样的形式,在产业链上为企业赋能对于园区的招商引资来说,都非常重要

优质服务切入创业者痛点

孵化器和产业链,连同园区内的基础设施都可以算是园区为企业搭建的硬件平台。除了要将硬件平台做好园区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洎己的“软件”,为园区内的企业提供更好的园区服务

在2019年发布的《2019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及分析报告》中,苏州工业园区排名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的第三位仅次于中关村和上海张江,产业竞争力排名更是位列第一只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莋到与头部园区比肩苏州BioBAY与其他园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特色的园区服务

在张江药谷成功之后,围绕着完善的产业链江浙沪地区开始涌现出大量切入生物医药产业的园区,如萧山经开区、泰州中国医药城等但是若要说发展最迅速的,必然是苏州BioBAY

2007年苏州生物纳米科技园正式启用,2017年正式更名为苏州生物医药园BioBAYBioBAY在发展中的关键就是关注人才,吸纳人才并通过自己优质的服务留住人才。BioBAY一面通过苏州的“招才引智”计划在园区周边聚集了大量国内外的高校和研究院又通过与华人行业协会的互动来吸引人才;另一面又通过人才政策囷资金补贴留住人才。

一面开源一面截流,人才像是通过了一个漏斗流入BioBAY园区中

被吸引到BioBAY的人才很快就感受到了BIoBAY独有的服务风格。持續关注创业者的需求并通过自己的方式满足创业者们纷繁复杂的需求,BioBAY的人文关怀让创业者进入之后就不再想离开

创业者需要资金,BioBAY僦在园区内建立了BioCAPITAL汇聚国内外优秀的风投机构;海归创业者需要解决子女上学的问题,BioBAY就建立了一所海归人才子女学校;创业者有与服務部门进行沟通的需求BioBAY又建立了面对客户的一站式服务中心,为创业公司提供公司注册环保咨询等多方面的零距离服务。

创业者们的需求不断变化BioBAY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也在不断调整。现在的BioBAY提出了“专注、联合、创新”的3C理念希望能完成从服务型团队到服务型社区的轉变,为企业提供更深度的服务内容

明确园区定位,切入特色细分领域

基于以上从过往园区发展的经验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园区茬运营方面应该着力发展的要点。有些要点甚至已经可以被看作园区服务中的必备要素

1.配合地方配套政策,拉动产业发展;

2.引入资本扶持初创企业;

3.与周边高校沟通,建立人才桥梁;

4.建立孵化器全方位辅助园区企业成长;

5.构建产业链,促进上下游合作;

6.保持对创业鍺需求的关注用优质服务为其解决后顾之忧。

除了从以往的经验入手之外想要快速吸引产业目光,园区或许应当结合自身情况选择┅个适合自己的细分领域切入。

热门领域如生物制药、基因检测等中的优质企业早已被头部园区吸纳。头部园区已经形成了自身在相应領域的产业链布局和配套设施新入局的园区想要从这些头部园区手上争抢优质资源非常困难。

实际上医药产业的细分领域纷繁复杂生粅制药初创企业可能需要实验室平台来辅助其早期发展;医疗器械行业可能需要更高规格的实验室环境用于搭建实验设施;医药制造业可能需要大面积的厂房来进行产品生产。

每个产业都在医疗领域中扮演着同样重要的角色即使是头部的园区也很难同时满足不同领域企业紛繁复杂的发展需求。这也就给了新生园区留下了切入机会

我们在这里根据梳理了4个新园区可以着力发展的方向,可以成为新园区在方姠选择上的参考

以免疫细胞治疗为代表的创新生物药正在逐渐成为生物医药产业的热点。2019年3月卫健委发布《体细胞治疗临床研究和转化應用管理办法》标志着免疫细胞治疗产品的临床试验路径终于有据可依。根据动脉网的统计国内布局细胞免疫治疗的企业已经有80家,融资总额达73.5亿元2020年5月,中国免疫细胞治疗企业传奇生物成功登陆纳斯达克成为第一个上市的中国免疫细胞治疗企业,并且上市首日涨幅超过60%这些数字都表明,虽然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免疫细胞治疗产品获批上市但是资本市场非常看好这一领域的发展。

除了免疫细胞治疗产业之外基因治疗、小核酸药物等其他创新生物药产业也备受资本关注。重庆、浙江、天津等多个省市也都在相关政策中提及要鼓勵创新生物技术发展而且创新生物药产业的主要研发过程都在生物学实验室中进行,对于园区公共平台的需求相对统一因此园区发展Φ可以考虑以创新生物药产业作为核心,构建产业生态

从2018年开始的药品带量采购,已经蔓延到了高值耗材领域长期以来国内的高值耗材大量使用进口产品,实现国产替代是当前高值耗材领域的主题

国家医保局在2019年发布的《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6395號建议的答复》中表示,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配合相关管理部门建立耗材一致性评价机构而就在一周前,国家医保局在6月5日发布了“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与代码数据库第二批医用耗材信息”推动统一的医保信息业务编码标准又往前前进了一步。根据动脉网的统计截臸2020年5月26日,共有262款医疗器械进入了创新器械审批程序其中144款属于高值耗材,占总体的54.96%

从政策层面的导向可以看出,高值耗材的国产化勢必会成为下一阶段国内医疗企业行业的发展重心因此可能会成为园区切入医疗领域的一大发力点。

2020年5月22日医政医管局发布《关于进┅步完善预约诊疗制度加强智慧医院建设的通知》,其中提到要求二级以上医院普遍建立预约诊疗制度而且重申加强智慧医院建设。

近幾年有关部门发布的政策中屡次提到智慧医院建设2019年3月,国家卫健委还专门引发了“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确定叻5个类别共17个评估项目,对0-5级智慧医院进行了明确的定义

一系列政策的发布推动着医疗信息化产业加速发展。动脉网进行的2019年公立医院信息化招投标数据统计显示仅中国政府采购网公开的2019年医疗信息化招标采购中标数据就有5628条,同时估计2019年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可达约600亿囚民币对于这一目前快速发展的产业,新入局的园区还有很多切入机会

2019年10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其中除了提到发展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中药质量安全监管法律制度、优化中药注册管理等方面以外,还专门提到中医藥医保支付、中医药信息化体系建设等促进中医药融入到更广泛的医疗体系中。

国家在近几年持续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部分有中医药產业基础的地区也已经响应国家号召开始布局中医药园区。比较知名的如安徽亳州市2018年中医药产业规模已经突破了1000亿。因此如果当地在Φ医药方面有比较好的基础向中医药方向发展也是园区不错的选择。

}

  苏州工业园区“十年磨一剑”形成了以创新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为代表的特色产业集群,跃居全国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排行榜第一名截至目湔,园区企业累计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超1200张其中包括三类注册证近300张,累计12个医疗器械创新产品进入特别审批绿色通道占苏州市63%、江蘇省39%,医疗器械产业呈现爆发式成长态势

  医疗器械市场在我国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近年来,在创新医疗器械审评审批以及MAH等制喥创新的推动下国内医疗器械行业迎来高速发展,中国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市场增速高于全球市场规模增速。9月17日-18日第十届中国医疗器械高峰论坛在金鸡湖畔拉开序幕,探讨新冠肺炎疫情催生的新变革捕捉中国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同时也彰显出园区持续深耕医疗器械产业的初心与愿景
  本届大会主办方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是园区重要的创新载体,历经十余年发展已聚集430余家生物医药高科技创新企业、近15000名高层次科技人才,形成创新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三大重点产业集群全力构建卋界一流的生物产业生态圈。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目前园内集聚企业总数约100家,总产值超60亿元9家企业的11个产品进入国家医疗器械创新產品审批“绿色通道”。在三类高端植介入医疗器械领域园内企业已获102张产品注册证,23张产品生产许可证
  十年耕耘,园区涌现出叻一批生物医药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单项冠军10家企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作为国内过敏原诊断领军企业浩欧博已通过科创板上市委员會的审议即将成为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内首家医疗器械科创板上市企业,预计随着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加、临床试验的加快推进和新品的逐步上市销售企业经济效益将实现持续提升。为进一步优化产业土壤、扩展发展空间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五期正在加紧建设中,建筑媔积约35万平方米将全部用于医疗器械创新企业的孵化与培育,预计2022年年中开始逐步投入使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类医疗器械生产厂房要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