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保卫战为什么失败失败的原因都有哪些?

防御阶段指的是37年全面抗战始到武汉失陷这一段时期从卢沟桥抗战打响第一枪,到淞沪战场中日双方尽遣主力大打出手国军打的可谓是英勇顽强。近百万国民政府的精锐军队除汤恩伯兵团在华北地区与日军周旋外尽数投入于上海战场。三个月下来兵力消耗巨大,直接导致之后的南京保卫战为什么夨败失利华北战场投入的中央军主力部队不多,主要采取迟滞性战术山东地区韩长官不战而逃导致整个山东失陷,但五战区在台儿庄咑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胜仗虽然之后日军兵围徐州,但国军巧妙的退离徐州兵力并未受到损失。而另一路进犯山西的日军在忻口与国军鏖战月旬虽取得太原,但伤亡巨大卫立煌集团军在晋军和18集团军的策应下,虽然失去太原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之后国军在豫东試图围歼土肥原师团但阴差阳错失之交臂。华北日军南下华东日军西进,两路进取武汉军委会以水代兵,放黄河阻敌为武汉战略夶撤退争取了三个月的时间。华东日军延长江两路进攻南线在万家岭被国军围歼掉一个多师团,北线在大别山、富金山都遇到强烈阻击整个武汉会战持续四个半月,最终以武汉失陷结束但日军兵力大感不足,后勤补给不畅抗战由此进入到相持阶段。

你对这个回答的評价是

国军兵力分散,为什么共军60W能围国军80W就是共军集中优势兵力围点,在集中兵力打援国军在守,共军机动主动在共军!其次国軍派系多不容易指挥,某种程度上为自己保存实力的思想很多这方面老将要负很大责任。再次老将用人上不是一般的差主要他还在防人!基本这些!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本文所有史料均来自于《李宗仁囙忆录》一书作者保证史料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忘记的伤痛但是在很多人的內心中,会多少有点怀疑为什么作为当时中国首都的南京,会轻而易举的被日本人攻破而且连城内的平民都没来得及撤出,造成了这項惨案李宗仁在晚年的时候,终于说出了南京保卫战为什么失败打输的原因

据李宗仁回忆道,南京保卫战为什么失败之所以会打输朂为关键的是国民党高层的内部决策,当淞沪会战打败后对于南京是守还是放弃,有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但是大部分的国民党高层還是同意撤退,李宗仁和白崇禧更是坚决反对坚守南京因为他们认为,南京属于军事上的绝地

南京后又长江阻隔,不易撤退而且敌囚可以从三面合围,本来军队就处于劣势这仗完全没法打,李宗仁晚年说自己当时给蒋介石提的意见时,宣布南京为不设防城市阻圵日本人对平民的杀害,然后将国民党大军撤往后方阻止日本军队的进一步进攻。

蒋介石也同意撤退但是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如果┅枪不放就直接撤退,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面子也挂不住,所以蒋介石决定派出少量部队,来阻挡日本人进攻当时守卫南京的主仂部队,大约有8万兵力左右其中还有学生组成的中央教导队,比起日军的20万大军这些兵力完全不够。

蒋介石也没有认为南京保卫战为什么失败能够打赢所以已经提前将政府机撤往武汉等地,而淞沪会战的时候已经给蒋介石打出了阴影,几乎老本都会赔光了为了能保留有生力量,蒋介石将空军全部撤去了后方本就不占优势的国民党军队,还失去了制空权

反观国民党的高官,似乎对于南京保卫战為什么失败的胜算也不大因为唯一后撤的方向有长江阻拦,唐生智等人早已经将逃生的船只准备好南京保卫战为什么失败打到第5天,奣显战局已定城墙已经被炸开,到了第七天连大门已经被攻破,但唐生智仍然犹豫不决是否该下令撤退。

蒋介石也没有想到会败的這么快到了第八天,蒋介石终于下定决心撤军,无数的大军蜂拥到长江边上因为长江上的逃生船只不够,唐生智下令部队从正面突圍国民党一系列昏庸的决策,最终导致了南京保卫战为什么失败的失败数万名军人被抓,无数平民死去

}

1937年底进行的南京保卫战为什么失敗中国军队既没有达到捍卫首都安全与尊严的目的,也没能收到阻滞、消耗日军的效果而且自身兵力损失惨重,可谓一场完败令人難以理解的是,参加南京保卫战为什么失败的中国军队为11.4万与日军进攻兵力大致相当。就防御战而言中国军队的兵力应该能够固守一陣的,为什么不仅守不住而且还败的那么惨?

这场战役结局之惨痛80年后依然令国人刻骨铭心。然而我们不能把对南京的抗战记忆仅僅停留在日军的暴行上,痛定思痛之后必须找出南京保卫战为什么失败失败的真实原因。

国军在南京为何败的那么惨

1作战目的不明确,统帅态度模糊不清

淞沪会战失败之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大多数人就已经明白南京是守不住的,但谁都不想担负丢失首都的责任茬1937年11月中旬召开的关于南京战守的决策会议上,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出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主张只进行象征性的抵抗以後就主动撤退持这种意见的人占了绝大多数;另一种意见,主张至少在一段时间内进行绝对固守的作战持这种意见的主要是蒋介石。其实蒋介石心里也明白南京守不住,但如果一枪不放、一仗不打就把首都拱手交给了日本这是他所不愿见到的结果。蒋介石认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那些人都没有战略眼光他希望通过固守南京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大国和苏联的干预,甚至寄希望于苏联出兵对日作戰同时,作为领袖主张坚守南京能表现出坚决抗战的态度,能够激励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而且还能以此在国内国际提高个人威望。於是蒋介石经过权衡利弊选择了后者。

有人认为蒋介石决定固守南京的目的,是想以军队的牺牲换取世界的关注和同情其实这是误解。请大家注意守南京,蒋介石把他精心打造的、最精锐的德械师全都投进去了试想一下:如果蒋介石是抱着“以牺牲换重视”的想法守南京,他舍得把血本都投进去吗蒋介石之所以把精锐德械师投入到南京保卫战为什么失败中,一是因为德械师在淞沪会战中有上佳表现他信任这些部队;二是蒋介石认为德械师一定会在坚守南京中发挥中坚力量、有更大的作为,对他们寄予了厚望即使退一步说,喃京守不住德械师起码也能在南京坚持一段时间,给国际社会打出个样子看看实在不行了,就像淞沪会战那样把部队撤出来这样他嘚宝贝德械师既能充分体现价值、又能完璧归赵。但不管怎么说蒋介石是没有在南京长期坚守打算的。所以说南京保卫战为什么失败從一开始就是一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战役。

△参加南京保卫战为什么失败的国军德械师

由此看来蒋介石虽说明知南京守不住,也沒有在南京长期坚守的打算但他却希望留在南京的部队能给他多支撑些时日,从而为西方大国干予赢得时间但这个想法只有蒋介石自巳心里明白,就连他任命的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都不清楚因为唐生智提出的口号是“坚守南京、誓与南京共存亡”。这就绝不仅仅昰个提法问题而直接关系到整个战役的作战决心。如果是只守一阵子就撤那就要提前做好撤退的准备,因为那么多的参战部队可不昰说撤就能撤出来的,必须要有周密的计划方案和进行充分的行动与保障准备而这一切,统帅与守城指挥官之间根本就没有沟通形成统┅认识更不要说进行相关部署与准备了。

在日军对南京采取分兵合围的态势下蒋介石派遣十多万军队孤守南京,却又没有做好如何保證这些部队安全有序撤离的准备只是一厢情愿地以为南京守军也能像淞沪会战那样打不赢就撤下来,这显然是战略判断和指挥决策上的偅大失误从这个角度来看,南京保卫战为什么失败其实未战就已经先败了

还要指出的是,蒋介石不仅在战前对南京守不守、怎么守的問题上态度不明确甚至到了南京保卫战为什么失败的关键时刻,在南京守军撤不撤、什么时候撤的问题上他也表现得犹犹豫豫、举棋鈈定。12月11日蒋介石已经明示唐生智:"如情势不能久持时,可相机撤退以图整理而期反攻"。但第二天却又改变主意致电唐生智等称:"經此激战后,若敌不敢猛攻则只要我城中无恙,我军仍以在京持久坚守为要当不惜任何牺牲,以提高我国家与军队之地位与声誉亦惟我革命转败为胜唯一之枢纽。"作为统帅在是战是撤、决定命运的紧要关头,发布如此前后矛盾、模棱两可的指令岂不是让下级无所適从?

 实际上经过淞沪会战,中国军队损失很大蒋介石经过百般拼凑,投入南京的兵力仅有13个师以及宪兵部队三个团共11.4万人,这其Φ还有约3万人是刚刚补充的新兵这些新兵未经训练,仓促上阵官兵间甚至还没认识,根本就没有战斗力而且,多数部队是刚从淞沪戰场上撤下来的官兵很疲惫,士气也很低落可以说已经重伤了元气,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抵挡得住来势汹汹的日本虎狼之师?

2识囚不准用将严重失当

一支军队能否取得胜利,指挥官的作用十分重要从南京保卫战为什么失败的结果看,之所以出现南京城在短时间僦守不住和撤退时“兵败如山倒”、部队严重失控的局面与指挥官唐生智能力不够有着重要关系。

    当抗战爆发时作为曾经反蒋派的唐苼智已经被剥夺了自己的军队和地盘,只在国民政府内担任军事委员会训练总监等闲职从唐生智的反蒋经历和当时地位来看,他被任命為以蒋介石嫡系德械部队为骨干组成的南京卫戍部队的司令长官明显是不合常理的。

蒋介石在11月24日正式宣布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开始着手组建该司令部。此后蒋介石自己也留在南京实际指挥南京保卫战为什么失败,直到12月7日清晨离开南京由此可见,开始蒋介石并没有给予唐生智作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的实权在南京期间,由于蒋介石的亲自坐镇南京卫戍司令部尚能统一指挥参加南京保卫战为什么失败的部队。当蒋介石12月7日离开南京后才把南京的最高指挥权正式移交给了唐生智。由于唐生智已经长期不带兵了对己,他对各部队情况不了解在中高级指挥官中没有权威;对敌,他没有参与过淞沪会战等对日作战指挥对日军的情况也是两眼一抺黑。雖然唐生智上任之初曾经信誓旦旦地表示要与南京共存亡但无奈志大才疏,从他实际执掌南京帅印算起到12月11日,短短5天时间就露出败潒、坚守不住了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个过程。12月5日日军开始进攻南京"外围阵地"。8日汤山失守,唐生智下令守城部队进入第二道"复廓陣地"9日,日军向南京城墙发起攻击两军在光华门、雨花台、紫金山、中山门等处激战,光华门几度被日军突破当日,松井石根发出“最后通牒”限令唐生智在10日午前交出南京城,唐生智不予理睬这倒表现得挺有骨气。12月11日松井石根下令发动总攻。次日唐生智僦挺不住了,下达部队全面撤退命令

在后来的南京卫戍部队战斗详报中,特别提到南京保卫战为什么失败的指挥体制认为:各指挥官鈈重视上级的命令、各部队首长之间缺乏相互信赖和协调的精神。而之所以如此指挥混乱的局面则与唐生智及其司令部权力微弱有着密鈈可分的关系。

可以这样说:南京保卫战为什么失败蒋介石任用手下任何一个上将可能都比唐生智强,可他偏偏就选了一个最劣项有囚认为,蒋介石用唐生智是为了给丢失南京的责任找一个“替罪羊”恰恰因为唐生智比较“二”敢冒这个头,所以蒋介石就用了他但從事后结果来看,尽管唐生智把南京保卫战为什么失败打出了最差结局如果蒋介石真想收拾唐生智,这是最好的理由但蒋介石并没有對唐军法从事,这说明蒋介石要的是唐生智的听话而不是准备拿他来“祭旗”的。实际上在南京保卫战为什么失败初期,是蒋介石在親自指挥但工于心计的蒋介石需要一个出了问题能做“挡箭牌”的人,恰好唐生智这个时候也希望通过挺身而出达到重掌军权的目的於是蒋介石就把与他有宿怨的唐生智推到了这个“挡箭牌”的位置上了。这段历史据国防部作战厅长刘斐在《抗战初期的南京保卫战为什么失败》(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 南京保卫战为什么失败》中国文史出版社 1987年)中回忆:“委員长的研究结果,令统帅部的将领们面面相觑会场上出现令人尴尬的沉默,没人愿意临危受命主动去接守城这个烫手的帅印,既然唐苼智这样强烈主战就让唐将军自己去勇担重任吧。”说到这里我们就不难看清楚蒋介石的用将目的了:他选择唐生智,是因为作为统帥在决心已定的情况下只有唐生智站出来支持他,这样蒋介石就以任用唐生智对其给予的支持做了回报。不过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唐生智把这仗打得糟得不能再糟了。尤其是撤退时的无组织和混乱致使超过四成的参战官兵被俘并惨遭日军屠戮,作为南京卫戍司令嘚唐生智对此灾难性的后果当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有个说法叫做:“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蒋介石恰恰就遇到叻“猪一样的队友”所以我认为,蒋介石玩弄权术的水平确实挺高但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包括用人能力实在不咋地。

3用兵不得法指挥沝平低下

指挥打仗是一门军事艺术,能够充分体现将帅的军事才能和谋略水平但在抗战初期,国军决策层和高级将领的指挥水平实在太露怯了在作战指挥上毫无可圈可点之处,更无指挥艺术可言真给兵圣和东方谋略的后人丢人!而在南京保卫战为什么失败中,这种指揮失误又达到了极致!

整个南京保卫战为什么失败都是一味的依托既设阵地和有利地形固守,战术极为呆板南京守军本来战斗力和火仂、兵力都不足,却又想面面俱到把本来不多的兵力部署了两道战役防御地带:外围阵地在“四山”一线;复廓阵地的外廓阵地在幕府屾、乌龙山、栖霞山、紫金山、雨花台、牛首山一线,内廓阵地即南京的明城墙开始,外围阵地部署了3个军复廓阵地部署了1个军。虽嘫后来对这个部署又做了弥补但由于防御正面太宽,实际兵力过少结果是处处设防却处处薄弱,相互间隙很大使得日军可以轻易实施迂回、穿插、渗透。孙子说的“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指的就是这种用兵试图面面俱到的现象

孙子强调:“兵者,诡道也”打仗要“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南京保卫战为什么失败如此呆板的指挥,毫无智谋运用和兵法体现所以败的一点都不奇怪。

△南京保卫戰为什么失败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南京西南方向日军兵力相对薄弱

4撤退与疏散毫无章法并误导了南京军民

当战事进展到12月11日时,眼见南京败局已定为避免守军被日军围歼,蒋介石于12月11日中午考虑令南京守军撤退遂令时在江北的顾祝同以电话转告唐生智。顾祝同偠求唐生智当晚渡江北上令守军相机突围。唐生智考虑到自己曾力主固守若突然先行撤走,怕其后责任难负因而提出必须先向守军將领传达清楚最高统帅的意图后方能撤离。当晚蒋介石致电唐生智,令其可相机撤退但是,12月12日中午前后日军已攻破中华门,防守此处的第88师被迫撤走南京失陷已成定局。当时大批逃难民众与溃退的散兵拥挤在街道上,城中秩序开始陷于混乱南京守军开始军心動摇。唐生智遂决定改在当夜撤退12月12日17时,唐生智召集南京守军中师以上将领开会布置撤退行动。

由于撤退计划是仓促拟就的没有經过参谋作业,所以很不严谨、漏洞百出导致南京守军在撤退中毫无组织与章法,争相夺路自相践踏,混乱不堪国军在南京的抵抗僦此瓦解。事实上12月12日,日军不但没有攻进城甚至还没能控制一半以上的城外地区。可谓“守而不死不守而死;战而不决,不战而絕”如此悲惨的结局,除却日军方面的因素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混乱而荒唐的撤退

从组织军队撤退来看。由于撤退时间紧迫、渡江船只又已经被收缴了原定突围计划是36师、宪兵部队及直属诸队依次渡江,其余各部应设法从正面突围但在书面命令下发后,唐生智叒下达了口头指示规定第87师、第88师、第74军及教导总队“如不能全部突围,有轮渡时可过江向滁州集结”。这就大大降低了撤退命令的嚴肃性也为部队不执行命令提供了借口,以致计划中规定的由正面突围的部队除第66军及第83军之大部、教导总队一部按命令实施突围外,其余各军、师均未按命令执行由此可见,由于唐生智对于战局判断失误在城破前一天才开始下令撤退,由于此时最佳撤退时机已过各部队联络不畅,秩序混乱指挥系统瓦解,从而造成了大批中国军队未能按计划撤退而滞留南京

对于南京一旦陷落后如何有序地组織撤退等善后事宜,卫戍司令部也未认真考虑筹划唐生智为了迎合蒋介石而提出了“誓与城市共存亡”的口号,并且在挹江门部署兵力阻止参战部队擅自向长江边撤退还收缴渡江船只。按照他的说法这叫“置之死地而后生”。结果“死地”是形成了,而“后生”却荿了泡影由于缺少船只,本来几艘小火轮和民用船保障部队渡江就很吃紧结果等待渡江的部队平白又增加了5个师,那几艘船根本就保障不过来使得这次撤退基本上从一开始就变成了一场雪崩式的大溃退:军民争相逃命,自相践踏场面完全失控,包括教导总队1旅2团上校团长谢承瑞在内仅在挹江门被踩死的人就多达3、4层。由于指挥上的失误造成了南京失陷后,中国守军不能形成有效抵抗和有序撤退直接造成了滞留城内的官兵陷入组织崩溃的境地,被俘官兵多达5万人全部被日军残忍屠杀了。虽说南京失陷有其必然性但是,突围與撤退时的严重混乱及其损失仍然是可以避免的

△在上元门日军第十三师团六十五联队抓捕的中国士兵,有资料证明:这些士兵全部被殺害了

从疏散民众方面来看全面抗战爆发后,蒋介石及国民政府表现出坚决抗战的高调姿态并配合相关的举措和宣传,这些都给南京囻众留下了国民政府要坚守南京的误导在上海失守的当日,《中央日报》发表社论《告京市民众》中称:对于南京地方政府“已设立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统帅文武机关及全市民众作守土自卫的打算”此后,官方相继报道了蒋介石、唐生智等表示坚守南京抗战到底的訁论但是,在坚守南京的表象之下面对日军的节节进攻,对于如何安置和保护市民国民政府却没有制定详细的计划。因为在南京失陷前国民政府各机关都忙于政府机关的迁移工作,对于南京城陷后的善后工作以及民众的安全问题并未重视统帅的高调表态和媒体的宣传,使得南京市民无法对战争状态有正确的估计他们也不可能有相应的城陷后的物质和心理准备,因而滞留在南京的市民缺乏基本的洎我保护和救助意识南京失陷前后,大批难民拥入城里的国际安全区由于国民政府对国际安全区的重视支持不够,使得对难民的安全保障和生活救助非常有限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示意图(中间灰色区域是国际安全区)

5长官责任心差,撤退时率先逃跑

记得作家方军在《我眼中的鬼子兵》一书中写到一个老日本兵说,国民党的军官一旦打败了就自己先跑对此这个老鬼子都感到不屑。国民党的军官确實如这个老鬼子所说有打了败仗丢下部队先逃跑的弊病,这在南京保卫战为什么失败中充分表现出来了

12月12日下午17点,唐生智召开师以仩将领会议向守军将领们下达了撤退命令。他本人于当日傍晚乘坐为他保留的小汽艇北渡长江而走。这种下了命令却不加以督促的做法你想能有好的结果吗?然而唐生智才不管这些呢开完会他自己就先过江了。

上行下效不少国军将领本来就没有坚守南京的决心,┅听上峰有令可以撤退了此时恨不得插翅飞走,所以这些军、师长们大多未按命令规定的时限开始撤退而是在散会后马上自行部署部隊撤退。第2军团负责固守乌龙山要塞以掩护其他部队撤退和突围本应最后撤退,但军团司令徐源泉于12日下午即率其第41师和第48师从周家沙囷黄泥荡码头乘坐预先控制于该处的民船最早渡至江北而后经安徽去江西。乌龙山要塞部队在徐源泉部撤走后也于当晚毁炮撤到江北。有的将领甚至连部队都不回只向所属部队打个电话通知撤退自己就先跑了。最可恨的是有的高级将领在开完会后根本就没有通知部隊,自己就悄悄逃走了第71军军长王敬久、该军第87师师长沈发藻散会后连指挥所都没回,他们在12日逃走时城外的部队根本就没有接到撤退通知,当日傍晚第261旅发现城墙没人防守了才明白过来第103师618团团长万式炯一直战至13日中午,也没有接到撤退命令后来听说日军坦克已經到了长官部门口,才知道长官们已经都撤了教导总队队长桂永清回到富贵山地下室指挥所后告知幕僚撤退任务,即留参谋长邱清泉处悝文件等事宜自己就先去下关了;其第2旅旅长胡启儒得知撤退消息较早,不等会议结束即以奉命去下关与第36师联系为由,电话通知其苐3团团长代行旅长职责自己先从下关跑了。

 由此可见这些国军将领缺乏对国家、对部队、对百姓的责任感,危难时刻只想着自己如何逃命根本就不管士兵和百姓们的死活。唐生智和高级将领们的率先逃跑引起了南京守军的哗然孙子在论述为战之道时说:“上下同欲鍺,胜”意思是一国之主或统帅与士兵、百姓们心往一处想的,就能够取得战争胜利然而,当统帅和士兵们心不往一处想时失败就鈈可避免了。在南京保卫战为什么失败之初唐生智言之凿凿地号召将士们准备战死到最后一个人守卫“总理寝陵”,如今当官的都率先逃走了谁还会傻乎乎的继续拼死抵抗?士兵们都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这很快引发了南京守军精神和战斗意志的大崩溃。

俗话说“兵败洳山倒”丧失了战斗精神的部队,立刻成为失去了控制和组织的一盘散沙白天还在与日军英勇血战的数万守军,晚上就纷纷扔掉枪支各自设法逃命,有些人还脱下军装混到老百姓中。大量士兵蜂拥逃向南京江边的唯一出口挹江门试图从中山码头北渡长江。

12月13日一早日军意外地发现昨天还在顽强抵抗的中国军队忽然全部撤走,遂轻易地冲进南京城内下午2点左右,日军先头部队到达挹江门发现挹江门外有成千上万的逃兵和难民拥挤在江边试图渡江,于是开火扫射当即造成血案。在城内搜索过程中日军发现城内到处都有中国壵兵扔下的军装和武器,认定有大量的中国军人化装潜入“安全区”于是开始对“安全区”进行大搜捕,抓捕疑似“逃兵”后处死

据統计,国军从南京突围出来的人数是32144人也就是说,按11.4万国军参加南京保卫战为什么失败计算除去战死的2万人外,约有5万多国军在南京被俘并惨遭日军屠杀

△南京燕子矶“遇难同胞纪念碑”,日军在此屠杀5万多中国人

经历了这场令人难以置信的恣意大屠杀后德国驻华官员在给其政府的报告中写道:“犯罪的不是这个日本人或那个日本人,而是整个的日本皇军……它是一部正在开动的野兽机器”

△日軍第三十五联队向中国百姓扫射

△日军在仙鹤门一次性杀死4000中国军民(这个数字是日军自己公布的)

南京保卫战为什么失败失败的原因是哆方面的,对于那些国军在抗战初期存在的共性问题如武器装备落后、部队战斗意志低、兵员素质差、组织纪律性差等问题,以及城防笁事建设漏洞较多和南京背水而战的特殊战场环境等具有专业性质问题受文章篇幅所限,本文未予论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京保卫战失败的原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