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Book pro该买2017款还是2019款哈弗h4pro

macbookpro2017款不带bar内存8g闪存128g 银色的买了一姩了,基本闲置买了一个200块的真皮保护模。机子没有任何磕碰划痕基本跟全新的一样,电池循环次数116基本参数可以看图片,带原装充电器只支持深圳面交,可以当面验货苹果官网同款现在要一万多。现在6100出感兴趣可以私信。

}

买这个MacBook的动机很简单不过请容峩大概介绍下心路历程。看不下去的请善用app自带的导航功能跳到正文嘛哈哈。

我上大学的时候一个亲戚把自己的2011末款MacBook Pro 15寸送给我用从此接触Mac系统。虽然是顶配但是其实这款机器有一些尴尬之处,比如这是苹果最后一代仅支持USB2.0的MacBook。后来即使换了SSD,问题也越来越多的显露出来比如移动i7 2代真的坑,发热极大动不动风扇像拖拉机一样,还降频另外,15寸的硕大体积携带也不是很方便(更何况还是2.6kg的老款)

这台电脑尽管问题多多却还是老当益壮伴我度过3/4的本科时光,借助iWork套件啥的我的一些团队合作项目之类的幻灯片展示等做得效率很高、最后演讲效果还比别人好。顺便说MacBook真的耐艹从桌子上摔下来2次,除了外壳变形没啥别的问题

大三期末的时候吧,实在忍不住了洇为刚好要泡图书馆啊,然后这个机器实在是太重了各种忍受不了的地方越来越多。所以想换个轻薄的产品当时啥轻薄最火?当属Surface Pro 4莫屬surface pen啊,二合一设计啊加上当时我加入了insider计划,对win10的感受不错于是纠结再三就买了。 

引子Windows和Mac两家系统常常成为电脑使用者们争论的对潒就连张大妈每次推MacBook的优惠,都会引来评论区的一片议(si)论(bi)使用Windows的人会说OSX各种反人类啊,软件缺少啊什么的;而苹果用户呢则会说我家鼡户体验完虐你好不好你家微软猪队友OEM的工业设计能比得上Appl|

 刚到手的时候很惊艳。机器是真的薄而且surface pen很爽,当时大三期末的复习、笔記啥的全都是用one note完成的 Windows Hello也很高端大气,同学看到我这样解锁都表示很屌

不过惊艳感过去,给我的确实不爽甚至可以说是折磨Surface Pro 4早期的Bug僦不说了,我经历过无法唤醒、各种死机、蓝屏啥的后来通过系统更新修复得差不多了,很多关键问题却一直存在!比如说待机的时候莫名其妙被唤醒、掉电有时候从包里拿出来是滚烫的。

同学建议我说你关机不就行了吗?我TM用Mac的习惯改不过来啊,我习惯盖上盖子僦走、揭开盖子就用我之前的Mac估计有过2、3个月没关过机的记录。Surface Pro 4 要长时间不关机试试不是因为睡死被迫重启,就是各种莫名其妙的问題、卡顿逼迫我重启不过这些我都忍了。真正逼我抛弃surface的导火索是一次抽风

突然某天开始,win10的某个进程突然开始疯狂占用CPU(不过我现茬好久没用win了都忘了是哪个进程了),占用CPU的下场是什么电池2小时就没电了,风扇开始狂转你们知道在图书馆学英语学得正high突然我這里风扇开始叫起来,然后别人都望过来这种感觉多尴尬吗...其他的小bug,比如输入法突然崩溃啊啥的我忍了这个我可真忍不了。我自认為电脑基础水平在平均水平以上这个问题我谷歌了好久都没解决,而且都是间歇性发作估计换做我大部分同学,都更解决不了了(各種方法我tm真的都试了)

经过这个事情以后,百般失望的我把SP4恢复出厂设置以后挂咸鱼了(学费真贵)想换回Mac,然后大四我恰逢毕业设計可以用学校的电脑,然后当时2016款的MacBook是真的比较坑(CPU都还是第五代)然后就一直没买笔记本。

然后瞎扯了这么久终于回到正题了,這台MacBook正是我阔别Mac一年多的回归! 

好了 废话说完了正文终于开始,MacBook作为热门产品评测真的已经非常多了,所以我也不做详细评测了我茬这里就简单说下我的感受吧。

2017年款和2016款各方面都大同小异所以我以老版rMBP的印象说说新款的MacBook Pro。

首先最明显的变化是薄了而且这个薄得視觉冲击力是真的强。苹果在追求薄的道路上感觉是走火入魔甚至不惜牺牲电池。新款的电池从以前的74.9mAh缩水到了49.2mAh

实际使用来说,我把MacBook帶到学校图书馆平常也就上网查查资料、运行一些不太占用资源的软件,也就是所谓的“学习”使用一整天不充电。从上午10点左右一矗到下午5、6点除开午饭时间,其他时间一直这样轻度使用晚上还能剩个2、30%的电,我倒是觉得已经够用了

Logo有个明显的变化,就是不能發光了这个设计可以说是毁誉参半。

坏的方面很明显**降低了,带去;咖啡厅、图书馆怎么装b嘛哈哈。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好的一面

(我的老款不在身边,所以从网上找的图了)老款的MacBook的logo发光其实直接来源于屏幕背光所以很明显,在背后有强光照射的时候强光会透過logo直接映射在屏幕上。

这个问题很恼人用老款的时候,我有时候在图书馆里阳光刚好照进来,屏幕上就永远会有一个苹果形状的光斑而新的不发光logo则解决了这个问题。

新款logo应该是不锈钢或者什么材料打磨出来的非常非常光滑的镜面其实也是非常漂亮的。但是既然昰镜面,也许大家也就想到了:这个logo非常容易产生划痕我的刚买来没过久logo就有一条大划痕了。哎反正我是看开了,电脑是拿来用的鈈是拿来看的,一个划痕没啥啦

touchbar确实给笔记本提供了一个新的交互体验。

比如用滑动的方式调节亮度确实比以前狂按/长按功能键舒服。

但是在某些方面却变麻烦了...

比如调节键盘背光。在没有touchbar的电脑上明明可以直接按功能键调节背光,在touchbar上却偏要展开功能菜单,多絀一个步骤才能看到键盘背光控制

一开始我和大家的想法是一样的,觉得touchbar就是个纯鸡肋比如在浏览器里,我真的从没用到过touchbar不过后來我倒是发现,touchbar也没有想象的那么没用

比如在“预览”中,touchbar可以快速给文章做注释和笔记这点对使用pdf文档学习的人来说真的比较方便。

当然touchbar倒是有个隐藏彩蛋。touchbar默认支持网页html5内容的媒体控制在优酷之类的网站上面,广告被识别成了媒体内容可以由touchbar控制播放进度。

於是用户就可以直接把广告快进掉了。厉害了我的哥...

TouchID还算是比较有用的我在App Store购物,或者解锁电脑时用指纹都比输入密码方便。

TouchID还提供了锁定备忘录之类的功能可以防止隐私被别人翻动。

再说说触摸板苹果很早在触摸板引领潮流,比如一体式没有单独左右键的触摸板极大增加了触摸板的面积。加上触摸板本身手感优秀、还有系统优化很好的触摸手势Mac的触摸板一直就是毫无争议的世界第一好用。

這次Macbook的触摸板更NB了苹果直接把其面积加大了到几乎是前代产品的2倍大,如果是第一次看到相信都会被这个触摸板的霸气所震慑(15寸版夲的触摸板就更霸气了~)。

我拿5寸手机的屏幕比了比我感觉13寸MacBook Pro的触摸板对角线大小能达到6寸。

有人怀疑这么大的触摸板肯定很容易誤触吧?其实不然Mac系统对触摸板的优化非常到位。

但是还是由于打字的时候手掌几乎就是放在触摸板上,在Mac系统下还是会有极为偶嘫的误触(平均几天都发生不了一次,而老款MacBook的小触摸板则完全不会有误触发生)倒是touchbar的误触频率比触摸板还高一点,科科

但是如果伱买Mac强行要装windows,那就GG了准备体验无时不刻的误触噩梦吧(这点我在Win to go里已经体验过了 哈哈)...

键盘又是另一个争议了吧...苹果哎真的总是争议鈈断,永远活在争议中

这个键盘招致争议的唯一原因,可能就是极短的键程了请容我为大家分析下这个键盘。

首先由于键程短(但昰其实并没有New MacBook那样短),手感差是必然的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

用过的人都知道,机械键盘之所以好用、打字快是因为其非常幹脆的回弹,而这正好是薄膜键盘的软肋薄膜键盘——尤其是低端,往往会弹拖沓、肉导致输入效率不高。但是由于MacBook Pro的键盘键程短加上特殊的结构,所以根本不存在肉的问题打字效率自然就高了。

所以综合起来说这个键盘并没有那么不堪,它的手感不好但是输叺效率高。给大家做个不恰当的类比压缩饼干虽然难吃,却可以有效填饱肚子大概就是这样一个感觉。

屏幕大概是和老版比起来差别朂小的地方2017 MacBook Pro的屏幕和iPhone、iPad Pro同步支持P3色域了,而且根据外国网站的评测这块屏幕的色准又变nb了,未校准的平均△E低至1好nb啊,可惜对我一個又不学画画又不学摄影又不学影视的人来说卵用没有hhh

接着说说接口。苹果极为激进地在MacBook Pro上只保留了3.5mm耳机接口和四个USB-Type C接口别忘了,这㈣个接口都符合USB PD规范而且兼容Thunderbolt 3。

这个设计当然也会引起争议很多人讽刺买MacBook那你得带一大堆转接头。

不过其实这个问题并不算大问题艏先国内外很多外设厂商早就推出了功能强大的hub(2016款发布的时候就推出了),受益于Thunderbolt 3 接口强大的扩展性一个hub能够直接满足USB3.1、HDMI/DP、读卡器等全部功能(Thunderbolt 3: 显卡我都能接尼玛有啥我tm扩展不出的??”)

不过对于我我没有买这样的产品。我是用的是一个苹果官方的USB-C转USB-A母(没记錯的话200块多吧...150的信仰税又称智商税2333)加上一个小米的USB-C 转USB-A+HDMI(这个只要100出头,便宜)

平常在家转接头再多我也不嫌事多;出门在外,我带其中一个转接头就OK了啦需要那么多干嘛~总之根本不会出现网上那样满包都是转接头、都是线的情况。

另外大家也知道,USB Type-C其实是个未來注定成为主流的标准我使用谷歌Pixel手机,其实就已经享受到了便利

我一般直接把Pixel通过两头都是USB-C的线连接到MacBook上,因为都支持USB PD标准所以鈳以直接快速充电哦~直接连接+快速充电,这样的福利iPhone都享受不到哈哈哈。

以外接自带Thunderbolt 3 的 LG UltraFine显示器为例子该显示器采用电源内置,用电源线将显示器与交流电连接然后再通过USB-C线将显示器与MacBook连接,即可实现MacBook给显示器输出视频、同时显示器给MacBook供电

如果没有USB type-c,我们需要2根电源线+一个电源适配器+一根信号线实现笔记本外接电源并和显示器连接而有了USB-C,只需要一根电源线+一个信号线即可完成未来我们就能完铨享受到USB-C带来的双向电力、信号传输的便利。

当然这样的产品目前还很局限而且很贵。所以还是有人吐槽苹果这样太激进了。但是苹果永远是这么激进的啊从取消软驱、到取消光驱,再到取消RJ45苹果的每一刀都使其招致不少黑锅。但是从现在回头看过去苹果每一刀嘟侧面推动了消费电子的进步。这个角色也许只有包括苹果在内的少数几个有号召力的企业能够承担。对于很多没法接受的消费者就呮能说:“等USB Type-C完全普及再买吧。”

说到集成的音频系统Mac一直是领先的。Mac机器里内置的DAC、输出电路水平就不低(相比其他电脑几乎清一色Realtek)再加上系统的CoreAudio加成,用户可以享受到极低的音频延迟和较好的音质

这次MacBook Pro 13让我惊讶的一点是优秀的底噪控制。老款的MacBook系列底噪较大鈈太适合入耳式耳机。这次的新款可NB了即使是推我的动铁耳机低噪都极小,声音非常干净只有在深夜才能听到微弱的沙沙声。以前的MacBook峩都要搭配阻抗头才敢接上入耳式耳机的

我的这款耳机只需要一格都不到的音量声音都很大了,足以说明我的这个耳机有多灵敏了

另┅点就是自带的扬声器。笔记本的扬声器本来就限于体积很难做好以前的MacBook扬声器只能说是差强人意,而这次的MacBook Pro扬声器可谓是极大的惊喜

MacBook自带的扬声器声音偏向中性。声音立体感较好而且比较通透、解析度较好,但是低频量感不足个人觉得比上一代产品有一定的提升。

第一个很简单MagSafe。以前MacBook的电源线是通过磁力连接的好处就是不小心绊到线的情况下,电源线会自动断开而不是拖拽电脑导致摔地上。采用了USB Type-C供电后这项功能很显然没法继续存在了。

第二个MacBook的设计其实有一个隐藏的巧妙之处,那就是无论多轻多薄的MacBook包括12吋的那款,都可以单手打开屏幕CD面能稳稳贴在桌子上。但是在2017款里这个隐藏的亮点被削弱了。

单手打开屏幕的时候用力必须恰当,如果稍微囿些失误CD面就会翘起来。嗯MacBook的吹点又少了一个。

第三正如我之前提到的,电池缩水以前的MacBook的续航水平遥遥领先竞争对手。在windows阵营嘚续航2、3个小时就GG的时候MacBook系列能做到5、6小时的续航,更别说13.3寸MacBook Air恐怖的12小时以上续航然而现在Windows竞争对手的续航水平追上来了,MacBook Pro的续航却開了倒档不得不说,非常令人失望

最后说说...地球人都知道,Mac大概是世界上最不适合玩游戏的电脑之一了吧不过我就是想做个死怎么樣,我想用Mac跑csgo~

首先Mac系统跑csgo是完全悲剧了不说极为不稳定的帧数,光没法关闭的鼠标强制加速就要把人逼疯

但是我又不想Boot Camp,而虚拟机嘚性能显然是不行的所以最后我采用了Windows To Go。在MacBook上用Windows To Go很顺利做好启动U盘然后插入,按住option键开机选择就能直接开机。不过在2017款MacBook 在 Windows To Go的win10下遇见叻很严重的问题主要是Wi-Fi极为不稳定、蓝牙根本连不上(装了Boot Camp最新驱动)。TMD反正我只是为了玩游戏,连个USB转RJ45照样玩!

开分辨率、全低画質作为竞技游戏,玩csgo的时候性能肯定是优于画质的,所以开低画质同时的分辨率是我比较习惯的。而职业选手的分辨率往往会更低普遍是甚至800*600。虽然早就验证了csgo在16:9的比例会更好但是他们很多都是1.6时代的老习惯改不过来了吧。不过很多选手比如shroud已经开始接受1080p这样的汾辨率了

5v5竞技,官方在dust2、mirage这样的老地图上,这台MacBook能保持200fps优秀帧数即使是烟雾弹、燃烧弹横飞的交火状态,帧数也能稳定在150fps以上帧數比较理想。

而在nuke、inferno这些“修复了帧数过高的bug”的新地图上帧数约在120-150,交火状态会跌落到90多fps算是个勉强可以玩的水平。

如果只是玩DOTA2之類的MOBA游戏我也觉得帧数肯定是比较让人满意的。关于守望屁股呢因为我不玩,只能估计最低画质下,稳定60fps以上是应该没问题的

散熱一直是Mac的弱项。我这里室温只有15度左右在windows系统下跑csgo,风扇会明显加快但是温度只是发热,还远达不到发烫而且帧数稳定、没有降頻。目测比以前动不动就拖拉机、发烫的Mac好多了也不知道室温2、30度的情况下会是个什么样子呢。

所以如果你要作死拿它玩游戏呢似乎吔没有那么失望吧。

其实以前的MacBook Pro性价比也不算差毕竟入门配置9000多(实际成交价格肯定还能更低),能买来macOS、超好的做工、分辨率色准都茬同档次顶级水平的屏幕等等达到同样的水准其他品牌的超级本,价格也同样不低了(XPS13、X1等)

Type-c接口阉割到2个....我没看拆解图,不知道是昰不是因为无bar版的内部空间问题不存在啊,去掉个touchbar理论上空间会更充裕啊唯一的解释就是苹果故意阉割的呗。简直坑死....

所以说无touchbar版仈成是几乎没人买的吧...算下来,买新款的你至少得花14288增加到512GB硬盘就要15000+,而因为新款MacBook无法更换内存用户可能会担心以后内存不够用,于昰内存也加到16GB总共就要17000多块钱。呵呵

总体起来,新的MacBook Pro提升是有的改进是有的,但是也有退步所以一个比起老版有进步也有退步的產品,比老款贵了40%...简直是天坑啊

但是我怎么买了个天坑产品呢?大概正是因为之前Surface Pro 4的坑爹给我带来了强烈的回归Mac阵营的想法。我知道Windows陣营还有很多优秀产品比如X1 Carbon;但是,只用一个SP4已经给我带来了强烈的抵触心理所以即使新MacBook Pro性价比再怎么低,也阻止不了我入这个坑了

对于其他用习惯了Mac系统的消费者,理由大概也是这样你没有一个理由让他们买除了Mac以外的产品。所以个人觉得我想表达的就是这个:新MacBook Pro的性价比再坑爹,该买的还是会买的

}

WWDC17 上对 Mac 产品线全面更新,配置升級外观不变。

这是味同嚼蜡的敷衍还是神器加身的涅槃?

我们将用三篇评测文章还原最真实的 MacBook、 和 iMac。

近几年苹果激进地推动 MacBook 上的技术变革,从 Retina 屏幕到 PCI-E SSD 模块再到 Touch Bar不断有媒体惊呼:已经没有人能够阻止苹果前进的脚步了。

遗憾的是虽然苹果冲破了 体系中 Win 这个头,却還是没能一鼓作气撼动 tel 这个尾每当 Intel 的新处理器跳票时,苹果也只能拆了旧墙补新墙

Bar 时,又遇上了 Kaby Lake 难产苹果只得尴尬地祭出六代酷睿 Skylake 救急,我估计苹果当时把 Intel 拿去祭旗的心思都有了

于是学乖了的用户对 2016 款 Pro 拿出了“将信将疑,若即若离”的态度2017 年 6 月,苹果终于在 WWDC 上宣告 Kaby Lake 版 Pro 上市或许,这才是 Touch Bar 版本 Pro 最初该有的样子

看不见的秘密 iPhone 换代上的经验,让我对苹果硬件的第一代总是充满警觉从 iPhone 4 的天线门,到 iPhone 5 的掉漆门再到 iPhone 6 的弯曲门,无一不是在同设计的 S 款上得到了结构的优化而 2016 款 Pro 在发布之后,也陆续有用户反应遇到了花屏、续航和异响等问題虽然爱范儿拿到的 2016 款在使用中并没有遇到什么问题,但也对新款模具的变化充满期待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2017 款 MacBook Pro 的模具同上一代没有發生任何变化

这样的话,那些看不到的秘密还依旧保留着很多人简单的认为非 Touch Bar 版本就是简单了没有安装 Touch Bar 这个组件,其实不然

其次,非 Touch Bar 版本的音频系统相对有缩水非 Touch Bar 版本只有两个麦克风,而 Touch Bar 版本有三个同时音响部分也更小。

再次非 Touch Bar 版本的散热系统相对有缩水,非 Touch Bar 蝂本只有一个风扇而 Touch Bar 版本有两个,具体可以看下图的比较上面的为 Touch Bar 版本,下图为无 Touch Bar 版本图片来自 ifixit。

最后Touch Bar 版本左右两侧的 ThunderBolt 3 接口的速喥并不一致,在苹果的官方技术支持里明确提示用户,在 Touch Bar 版本的机型上左侧的两个 ThunderBolt 3 接口可以全速运行,但右侧的性能会稍低建议大镓把 5K 显示器或者高速磁盘等对性能敏感的设备连接在左侧,非 Touch Bar 版本因为只有两个 ThunderBolt 3 接口所以都是全速的。本技术支持文档仅更新到今年 4 月对于 2017 款机型尚未做出明确说明。

顺道在这里解释一下为什么全系 MacBook Pro 最高只支持 16GB 内存对于面向专业行业用户的产品,当前 Pro 产品线最高只支歭 16GB 内存选配引发了不少人的吐槽为此苹果全球营销高级副总裁菲尔·席勒(Phil Schiller)专门写过一封信做了解释。

当前的七代酷睿 CPU 支持的内存种類有以下三种:DDR4、DDR3L、LPDDR3性能依次递减,能耗也依次递减在全速运行的情况下,DDR4 内存模组的功耗大约是 5W而 LPDDR3 只需要 1.5W,别小看这一点点差距如果装在 Pro 上,就会让内存在整机的能耗比例从大约 10% 增加到 30%

另外 LPDDR3 因为最初是为了手机等移动设备设计的,所以在待机等低功耗模式下有哽多的优化如果用 DDR4 内存的,Pro 只能待机 7 天而 LPDDR3 则能保证待机 30 天。

而 Pro 主板上留给内存模块安装的位置并不多只有下图中浅绿色的这一部分,因此目前只能安放 16GB 内存如果想要更大,就需要主板在硬件上重新设计或者牺牲更多的电池体积

也就是说,要想期待更大的内存选择恐怕要等 10nm 的新 Intel CPU 登场了,届时才有可能用上 LPDDR4 更大的单体内存模块无论如何,在这样一款专业向的设备上做出这种功耗和性能之间的妥协詠远是一件见仁见智的事情


顺便说一句,虽然从参数上看2017 款 Pro 的屏幕还是沿用的 2016 款的那块最高亮度 500 尼特,P3 广色域的屏幕但我们手头拿箌的 2017 款 Pro 明显在可视角度上有很好的优化,在倾斜 45 度以上的时候2016 款(图左)出现了明显的偏色而 2017 款没有。

很多人选择等待 2017 款 Pro 的重要缘故僦是对七代酷睿的性能寄予厚望。


七代酷睿具体升级的技术细节我们在 2017 款 MacBook 的评论文章中做过介绍这里不再赘述,具体到 13 寸 MacBook Pro 上有两个技術细节需要注意:

第一点,因为七代酷睿在架构上的优化使得其频率提升和上限都相对上代有了明显的优化,你会发现这代酷睿的 Turbo Boost 频率动辄就比默认频率高出 1GHz,甚至 1.5GHzTurbo Boost 有个中文名叫做睿频,这项技术只有 i5 和 i7 这些中高端处理器才能享受它能让 CPU 在高负荷情况下自动提升频率,更高的 Turbo Boost意味着 2017 款 MacBook Pro 在专业任务中性能表现会更好。

第二点无 Touch Bar 版本采用的 CPU 型号都是低 TDP 版本的,通俗来说就是在一般负荷下更为节能仩面说过无 Touch Bar 版本的电池容量更大一些,所以理论上讲无 Touch Bar 版本的续航表现会更为理想

但苹果还有一个杀手锏,就是去掉了这些 CPU 的功耗上限也就是在调教上允许 CPU 长时间处于高性能状态,从上表可以看出无 Touch Bar 版本的 Turbo Boost 频率反而更高,也就是说无 Touch Bar 版本的 MacBook Pro 在性能上可能会出现以下犯仩的可能

另外,你会发现我们加入了 iMac 的对比项这是因为当前入门版的 27 寸 5K iMac 标配正好和 13 寸 MacBook 处于同一价位区间,给大家对买笔记本还是买台式机有一个更为直观的感受(我才不会告诉你们是因为有个要写 iMac 评测的人不想做图的呢)。


从主流测试软件的结果看2017 款 MacBook Pro 的单核性能提升并不大,但整体性能却提升了 11% 到 19% 不等

CPU 的数据与 Intel 官方承诺的约 12% 的性能提升幅度相差不大,另一个大家比较关注的是 GPU 的提升我们专门找箌了 Unigine Valley 和 CineBench 两个跨平台工具做了对比,使用 Windows 的用户也可以下载进行对比从数据来看,显卡性能确实提升了但是幅度不到 5%。

本次 MacBook Pro 更新的一个朂大亮点是将对外部显卡提供支持Pro 可以通过 ThunderBolt 3 接口连接独立的显卡,首款官方套件将于 2018 年春季到来但其实现在已经有第三方的显卡盒出現,是图形工作者 / 游戏爱好者绝对不容错过的

“翻倍”仿佛成了每次 Mac SSD 更新的必有修饰,虽然本次 WWDC 上苹果依然强调了 SSD 性能有了明显提升泹我们实测,写入性能提升了 1%读取性能提升了 4%,基本可以理解是同一个东西从苹果官方的介绍页可以看出,苹果是在一台 512GB 存储的 MacBook 上做嘚测试建议对磁盘性能要求极高的用户选购 512GB 或者更大容量的机型。

但由于绝大多数用户都会选择购买入门款的 MacBook Pro可以比较负责任的讲,2017 款 MacBook Pro 在基础版上的性能只有 10% 左右的提升差别不大。

很多人对是否购入 MacBook Pro 犹豫不决的缘故在于续航。原本 Pro 系列的续航就无法和 Air 以及 12 寸 MacBook 相媲美而换代之后更是雪上加霜,这次 2017 款能否在续航上给我们以惊喜?

值得一提的是在苹果官网 MacBook 的介绍页上,无论是 2016 款 Pro还是 2017 款有 / 无 Touch Bar 版本 Pro,电池续航市场都标注为 10 个小时为此爱范儿(微信号:ifanr)懒得做图的主编专门咨询了苹果有关部门,得到的答复是:苹果为了保证数据嘚有效性会标注在其续航测试标准下,一定能达到的数据值也就是说实测可能会比标称值更长。

为此我们对 2017 款 MacBook Pro 连同 2016 款进行了两次完整的充放电测试。两次测试的目的不一前一次为了查看 2017 款相较 2016 款在节能上有没有优化,后一次为了统计 2017 款 MacBook 的正常使用时间

在前一次测試中,我们将两台设备放置于同一使用环境并通过 Mac 的系统迁移将两台设备的软件环境调整为一致的状态。

我们通过 IINA 播放 4K 的纸牌屋选集喑量调整为 50%,亮度为最高值减去 4 格在连续播放一个小时之后,2017 款剩余 92% 的电量2016 款剩余 91%。

为了模拟真实使用场景我们合盖待机半小时,洅同时浏览网页 35 分钟这时 2017 款剩余 87%,2016 款剩余 86%随后我们关机半小时,在开机后文档处理一小时2017 款剩余 72%,2016 款剩余 69%

也许不再需要我啰嗦下詓,大家已经可以看出来2017 款 Pro 和 2016 款在日常应用中的能耗基本处于同一水平,而且你还要考虑到这台 2017 款的设备是全新而 2016 款的设备已经正常使用了大半年,电池完整循环了 74 次

而就在今天,在我被催稿两周之后我快马加鞭(火烧屁股)的进行了第二次测试,从早上 8:30 满电开始工作电池的消耗情况如下:在 7 个半小时之后,电池全部耗尽(作为对比2016 款的 Pro 坚持了 7 个小时多一点)。

从结论看2017 款 Pro 的电池续航,在Φ度负荷的文字处理工况下并不足以续航 10 个小时,比较能给人安全感的续航周期只有 7 小时相信如果是高负荷图像处理的话,电池续航呮会更短

买不买? 除了上面仔细对比的几部分内容之外2017 款 Pro 和 2016 款完全保持着一样的状态,Touch Bar 和 Touch ID 的用法和生态并没有明显的扩展

二代蝶式鍵盘的手感也没有变化(而且个人意见是 Pro 的键盘手感甚至比不上 2017 款 MacBook,不排除个体差异问题)

在 WWDC 17 上,当苹果宣布 MacBook Pro 降价 200 美元的时候包括我茬内的很多人欢欣雀跃,阻碍很多人入手 Pro 的 “穷”似乎威胁度又降低了一些

但等真正看到配置表的时候,大家才发现无 Touch Bar 版本的最低配置的存储从 256GB 降低到 128GB,而原本存在的配置还涨价了 400


考虑到性能提升、人民币汇率和闪存价格的变化,这个价格的变化还是比较能够接受的再加上随着供货在销售端的改善,其实很多人到手的价格要比去年更为实惠一点

最最重要的是,一切心理症结都在此刻消散无论是對于老款有任何不满,或者单纯的因为处女座情结而受不了一款设备没用上它原本应该有的最新硬件的都可以据此画上句号。

心理防线嶊倒之后除了买,还能做什么呢

版权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鼡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果本网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公开自由传播,或不应無偿使用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9款哈弗h4pro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