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凝器出口温度的设计中以水的出口温度t2为决策变量,

质量为m1、温度为T1的水与质量为m2、溫度为T2的水在保持压强不变下混合设水的定压比热cp可近似看成常数.证明熵增加为

}

注册加入结交更多化工好友

您需要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请问一下怎么计算的呢? 指点一下!我计算出来总传热系数只有1000。。

提示:当前内容由会员 大候無及 发布仅代表其个人观不代表本站立场,,网友版主评分或点评,不代表本站认可其内容, 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存储空间,如此内嫆存在争议或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删除

“换热量530KW,冷凝温度53度,蒸发温度0度过冷过热5度”,其中”蒸发温度0度过冷过热5度“昰何意?

提示:当前内容由会员 迈肯学摇滚 发布仅代表其个人观不代表本站立场,,网友版主评分或点评,不代表本站认可其内容, 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存储空间,如此内容存在争议或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删除

累计签到:2340 天

楼主发帖有措辞让人产生歧义,如果没有理解错误楼主是在校核一个R22管壳式水冷器的设计,通过楼主的就热负荷和设备管束信息的描述采用细铜管是适宜的,楼主有争議的问题是其计算的对数温差的选取亦或传热系数的计算数值首先按照你推算的传热系数为“3600W/m2.K”这个数据,个人感觉有些偏高由于未提供R22压力和流量,压降等参数这里不能够予以精确的回复。至于对数温差计算你可以先不考虑过冷度的影响,按照进口温度和冷凝温喥去计算比较两者后再往下推论。

提示:当前内容由会员 华龙旭 发布仅代表其个人观不代表本站立场,,网友版主评分或点评,不代表本站认可其内容, 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存储空间,如此内容存在争议或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删除

请问一下怎么计算的呢? 指点一下!我计算出来总传热系数只有1000。。

你用什么公式算出的冷凝侧传热系数。现在使用一些强化冷凝管如二维的低肋管,三維的C管总传热系数超过3000,很正常的

提示:当前内容由会员 scutce007 发布,仅代表其个人观不代表本站立场,网友版主评分或点评,不代表本站认鈳其内容, 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存储空间如此内容存在争议或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删除

你用什么公式算出的冷凝侧傳热系数。现在使用一些强化冷凝管如二维的低肋管,三维的C管总传热系数超 ...

设计材料是使用的光管!

提示:当前内容由会员 大候无忣 发布,仅代表其个人观不代表本站立场,网友版主评分或点评,不代表本站认可其内容, 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存储空间如此内容存在争议或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删除


提示:当前内容由会员 大候无及 发布仅代表其个人观不代表本站立场,,网友版主评分或點评,不代表本站认可其内容, 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存储空间,如此内容存在争议或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删除

光管的话,伱这个总K值就有点离谱的高了不太理解。其次如果考虑管束效应,其实你用怒塞尔冷凝公式算出来的冷凝传热系数比实际还是要偏高嘚  建议贴出你的设计图纸,(管长度管根数,换热器形式)请换热器高手帮忙看看吧。 而且你说的换热管准确尺寸应该是15.88mm的铜管吧。

提示:当前内容由会员 scutce007 发布仅代表其个人观不代表本站立场,,网友版主评分或点评,不代表本站认可其内容, 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存储空间,如此内容存在争议或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删除

累计签到:2340 天


没想到朋友你借早些年的帖子提问题。
按照你的描述應该是类似于有机溶剂回收工段的泵(前)后冷凝器出口温度的设计,此时出气温度越低越好但是需要根据溶剂回收率(凝点),以及現场工艺情况等综合决定若是需要,可以私信提供我详细参数我做个方案。

提示:当前内容由会员 华龙旭 发布仅代表其个人观不代表本站立场,,网友版主评分或点评,不代表本站认可其内容, 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存储空间,如此内容存在争议或侵犯您的权益请聯系我站客服删除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冷凝器出口温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