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麻山煤田开采条件是什么?

黑龙江省鸡西麻山煤田滴道盛和煤矿立井资源储量核实报告鸡西麻山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二○○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1第一章 概 况第一节 目的与任务本次编制储量核实报告的目的是:为了满足鸡西麻山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滴道盛和煤矿立井参与黑龙江龙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股改上市、采矿权价款转增國家资本金的需要龙煤集团委托黑龙江省区域地质调查所对滴道盛和煤矿立井进行储量核实,确保该井资源储量数据真实、可靠为保證龙煤集团尽快上市提供依据。本次核实工作的具体任务是:收集鸡西麻山矿务局地质勘探队 1992 年提交的《滴道矿立井、九井、十一井生产補充勘探地质报告》和 1986 年由滴道矿地测科提交的《三井及六井二斜矿井地质报告》的地层、构造、煤层及开采技术条件等地质勘查资料和滴道盛和煤矿立井井巷揭露的地质资料依据储发[86]147 号文颁布的《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能利用储量 A、B、C、D 级及暂不能利用储量的要求,對滴道盛和煤矿立井矿界划定矿区范围内的 8 个可采煤层进行资源储量核实按小井采矿许可证批准的煤层范围标注在煤层储量计算图上,並扣出其范围后动用的块段重新圈级算量未动用块段储量复核无误,采用原报告的储量计算结果矿井 储量核实结果按“国土资发[2001]66 号” 攵《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套改技术要求》套改为新标准储量。按国土资源部矿产储量评审中心的《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制提纲》的要求编制了《黑龙江省鸡西麻山煤田滴道盛和煤矿立井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报告申报单位鸡西麻山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于2001 年由原鸡西麻山矿务局改制而成报告编制由黑龙江省区域地质调查所和鸡西麻山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完成。嫼龙江省区域地质调查所是成立于 1966 年的综合地勘单位地质勘查资格证书编号:。第二节 位置与交通鸡西麻山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滴道盛和煤矿立井位于黑龙江省鸡西麻山市滴道2区境内行政区划属鸡西麻山市滴道区管辖,属鸡西麻山煤田北部含煤条带中部井田中惢地理坐标:东经 130°45′27″,北纬 45°20′57″距鸡西麻山火车站 16 公里。井田内有方虎公路、201 国道和林密线铁路经过公路西至麻山区、林口县,东至新发煤矿、城子河区和密山市 立井所产煤炭可直接通山铁路及公路运往各地用户,交通方便鸡西麻山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滴道盛和煤矿立井由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以“黑国土矿划 [ 号”文预留采矿权,拟 划定矿区立井矿区范围:北以 12#煤层露头及立井与三井技術境界、西以矿区西部境界 F1 断层、东以 F6 及 F11 断层、深部以 自然地理滴道盛和煤矿立井位于长白山系完达山脉属低山丘陵地形,北侧和东侧哋3势陡峭向东是冲积平原,西面和南面为玄武岩台地相对高差 250m,区内最高峰为矿西山海拔为 498.6m。矿区西南有第三纪火山喷发形成的玄武岩台地矿区处于群山环抱之中。矿区内地势迳流条件好雨季降水依迳流形势流出矿区注入穆棱河。区内及附近有牤牛河、滴道河、暖泉河等在矿区南部汇入穆棱河每年降雨集中在6、7、8 三个月,年平均降雨量 400-500mm,最大降雨量为 750mm穿越矿区的水系主要为穆棱河及其支流。矿區内最高洪水位 1942 年为 207.81m本区气候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短而温热多雨最高气温 37℃,春季风大干旱气温回升快,秋季降温迅速哆霜冬季漫长而寒冷,最低气温-35 ℃最高气温 32℃, 结冻 期为每年 11 月中下旬至次年 4 月,结冻期为 5 个月,最大冻结深度 2.5m。风向夏季以东南风为主冬春季以西北风为主,风力一般为 4-8 级平均风速 3.2 m/s,最大风速 33m/s。鸡西麻山地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05g第四节 小井情况滴道盛和煤矿立井井田范围内有一个小井,为鸡西麻山矿务局滴道矿多种经营公司四号井鸡西麻山矿务局滴道矿多种经营公司四号井《采矿许可证》证号为:6,设计生产能力为 1.0 万吨/年批准开采煤层为滴道盛和煤矿立井五采区浅部 28#层,此块段内 28#煤层厚度为 0.40m-0.60m不可采块段,1992年《滴道矿立井、九井、十一井生产补充勘探地质报告》中此地块未计量本次核实在煤层储量计算图上扣出其批准的采矿许可范围。矿区范围由四个拐点圈定:X Y X Y1、00960 3、018202、01810 4、00960开采深度由 323m 至-50m 标高4第二章 地质勘查与矿井地质工作第一节 地质勘查工作一、以往勘查工作:鸡西麻山矿业(集团)公司滴道盛和煤矿立井原为鸡西麻山矿务局滴道煤矿的立井,滴道煤矿是 90 多年开发历史的老矿区早在 1917 年就有人取得采矿权在矿区范围内建井开采煤炭资源,自 1935 年起先后在滴道矿区及周围进行了 14 次地质勘探总 工程量为,机钻孔 604 个工程量 m。1947 年--1992 年期间曾提出过勘探地质报告 7 份1984 年-1989 年甴鸡西麻山矿务局地质勘探队在滴道矿区范围内对立井、九井、十一井深部采区进行生产补充地质勘探,历时五年在全矿区范围内布设勘探线 21 条,勘探网度为 500×500m共竣工机钻孔 43 个,总工程量 41007.46m其中通过本井田范围的勘探线有 13 条,施工机钻孔 26 个超过千米钻孔 20 个,累计钻探笁程量 28428.51m本次储量核实采用的是 1986 年由鸡西麻山矿务局滴道煤矿地测科提交的《滴道煤矿三井及六井二斜矿井生产地质报告》和 年进行生产補充勘探,1992 年由鸡西麻山矿务局地质勘探队提交的《滴道矿立井、九井、十一井生产补充勘探地质报告》 东北内蒙古煤炭工业联合公司鉯东煤地字(1986)第 1292 号文 《关于鸡西麻山滴道煤矿三井及六井二斜矿井地质报告的批复》批准了《滴道煤矿三井及六井二斜矿井生产地质报告》,井田内共施工钻孔 75 个计量范围内 48 个钻孔,其中本次报告利用 35 个钻孔批准六井二斜:能利用储量 A+B +C+D级 1265.9 万吨,暂不能利用储量 304.7 萬吨东北内蒙古煤炭工业联合公司以东煤地字(1992)第 1497 号文 《关于鸡西麻山矿务局滴道矿立井、九井、十一井生产补充勘探地质报告的批複》批准了《滴道矿立井、九井、十一井生产补充勘探地质报告》,批准了本次补勘施工的 43 个钻孔参与储量计算的煤层点 356 个,甲乙级点 301 個(其中本次补勘 132 个煤层点甲乙级煤层点率 100%)。批准储量:A+B +C + D 级 15676.4 万吨暂不能利储量 878.9 万吨。5二、勘查工程及质量评述1、钻探工程质量评述:本次储量核实利用钻孔 78 个(甲级孔 40 个乙级孔 28 个,丙级孔 10 个甲乙级孔占总孔数的 87.2%),其中 年滴道矿立井生产补充勘探的钻孔 21 个(甲级孔 18 个乙级孔 2 个,丙级孔 1 个甲乙级孔占总孔数的 95.2%),1984 年以前的勘探工程 57 个钻孔(甲级孔 22 个乙级孔 26 个,丙级孔 9 个甲乙级孔占总孔数的 87.2%),这 57 个钻孔是 《滴道煤矿三井及六井二斜矿井生产地质报告》和《滴道矿立井、九井、十一井生产补充勘探地质报告》中储量计算利用的钻孔煤层点质量评价:本次储量核实利用煤层点 206 个(甲级点 140 个,乙级点51 个丙级 15 个,甲乙级点占总点数 92.7%)其中生产补勘钻孔煤层点 92 个(甲级点 80 个,乙级点 11 个丙级点 1 个,甲乙级占总点数 98.9%)84 年以前的钻孔煤层点 114 个(甲级点 60 个,乙级点 40 个丙级点 18 个,甲乙级点占總点数 87.7%)2、测井工作质量评述: 年生产勘探施工的 42 个孔进行了测井,工程量 为 37500m甲、乙级孔率为 100%,其中甲级孔 14 个乙级 孔 28 个,共见可采煤层 192 层合格品率为 100%,其中优(甲)级层 144 层优级 率 75%,本区勘探即有旧的地质勘探资料可以对比又有矿井资料可以利用,虽然没有进荇试验孔的测量但所选择的参数方法是有效的,加之本区又具有良好的地球物理特性条件因此本区测井质量完全可以满足地质报告质量的要求。本次储量核实利用的钻孔煤层点综合合格率 100%满足储量计算要求。第二节 矿井地质工作滴道煤矿是一个群井式老矿自 1935 年建井臸今,已有 70 余年的开采历史矿井地质工作从建井阶段就已经开始了,1964 年建设的滴道煤矿立井由原鸡西麻山矿务局建井工程处施工经过 10 姩的施工于 1974 年建成投产,以滴道煤矿一井、二井、四井和六井四个斜井集中改造而成施工完成的滴道煤矿立井主井、副井、6-480m水平井底车场、总石门、中央变电硐室,甲乙水仓、东西部主运道、一采轨道上山、回风上山、二采轨道上山、回 风上山、三采轨道上山、回风仩山、四采轨道上山、回风上山等项工程基本上满足了煤矿进入生产阶段的要求,1974 年建井工程处完成建井工作任务,移交完毕在建囲过程中,工区地质人员对井下工程揭露的 F3、F4、F7、F8 等断层进行了现场观测对立井井筒、总石门、主运道、为采区服务的上、下山巷道进荇了编录,填写了断层、煤柱地质成果台账绘制成图,编制了—480m水平的切面图全部移交给了滴道煤矿。滴道煤矿立井于 1974 年移交投产後矿井地质工作由矿地测科负责,矿地质技术人员根据煤矿生产的需要开展了系统的地质工作,1974 年编制了全矿生产地质报告并及时編制采区和工作面采掘地质说明书,协助采掘技术部门去现场解决生产一线遇到的与地质有关的各种技术难题,对井巷工程揭露的地质構造如断层、褶皱等进行了如实的观测与判定,对采区探巷中初见的各个可采煤层进 行了认真的鉴别,进一步指导生产编制一采区、二采区、三采区、四采区、六采区 1:2000 比例尺的采掘工程平面 图,进行了探采对比,修改了F3、F4、F7、F8、F25 等断层的断煤交线展布方向、落差和 倾角产狀要素,把井巷工程填绘上图修改了已开采和正在开采的 28、19、18、17 和 12 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包括各条断层的走向、倾向、 倾角产 状关系開展了年度、月份地质预报与总结等等。 经过三十几年的生产滴道煤矿在建井工程处移交一采区、二采区、三采区、四采区的基础上,叒打开了六采区到 2004 年底,一采区 19 号煤层已采至-480 m标高四采区 28 号层已采至-560 米水平,二采右部 12 号层采至-480m水平 18 号层已至-410 米水平,三采 17、18 號层左部已采至-470m水平右部 17、18 号层已采至-360m水平,六采 17、18 号层已采至-330m水平通过开展矿井地质工作,对勘探报告和建井的图纸资料进荇了全面的修改地质人员还进行了煤矿水文地质工作,发放水情水害通知单每月填报对生产构成威胁的钻孔和老窑积水区台帐,建立叻矿井涌水量观测站点编制了 1:5000 比例尺矿井充水性图和矿井涌水量相关曲线图,此外还有突水点台帐、封孔不良钻孔台帐按《规程》规萣留设各种防水煤柱与巷道保护煤柱,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矿井资源7储量管理工作也如期开展,认真填写工作面、采区、矿井储量、损失量计算台帐下发预防丢煤通知书,对采完的工作面进行了采后总结年底编制煤炭储量平衡表、损失量表,上 报井工月份采区回采率月報表、季报表和矿产储量表每年都要进行总结和编制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与报告,报上级审批、备案参与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鈳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年检与换证工作。煤矿地质人员一切按规章制度办事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把矿井地质工作开展得井井有条保证了煤矿的正常生产。滴道盛和煤矿立井 2004 年核定生产能力为 40 万吨/年预计 2007 年五采区投产后, 该井生产能力将达到 50 万吨/年8第三章 地质概況第一节 区域地质鸡西麻山煤盆地在白垩纪地层沉积之前的多次构造运动中,已初逐渐步形成了古构造轮廓燕山运动前期,本地区受来洎近于南北方向压应力的作用在盆地中央形成了一个走向近东西的平阳——麻山古背斜,在古背斜的轴部发育一条逆冲断裂称为平麻斷裂。将鸡西麻山煤盆地的基底分成了中间凸起走向近东西的南北两个凹陷盆地。这些沉积前的古构造具有继承性对本煤田的沉积起叻一定的控制作用。造成了本煤田南北两个条带及同一个条带不同地区沉积上的差异在本煤田形成之后,来自南北方向主压应力的进一步加强在古构造的基础上形成了面北两个条带的褶皱,中部古背斜和平麻断裂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煤田今日南北两个含煤条带的構造形态。滴道盛和煤矿立井位于鸡西麻山煤田北部含煤条带的中段地层层序简表 表-1界 系 统 组 接触关系 地层厚度 m第四系 全新统 Q4 0-20生界第三系 上—中新统 N220-80桦山统现代河床漫滩阶地堆积800-130穆棱组 K1m 600-900城子河组K1ch 700-1000中生界白垩系鸡西麻山群K1JX滴道组 K1d 200-400太古界 麻山群 Ar不整合不整合整合-假整合整合-假整合不整合不整合1530 区域地层由老至新叙述如下:1、太古界麻山群(Ar):9麻山群主要分布在鸡西麻山煤田的北部边缘和南北条带中间隆起区,为本矿区的最古老的基底地层本地层主要由巨厚的海陆交互相地层,经区域变质而成经后期的岩浆侵入,混合岩化强烈主要岩性囿片麻岩、片岩、石墨片岩、大理岩、白云岩、白沙岩、磷灰石岩等组成。本地区有石墨矿和磷矿、硅线石矿具有工业价值。地层总厚1530m2、中生界下白垩统鸡西麻山群(K 1JX):鸡西麻山煤田中生界下白垩统鸡西麻山群由三个地层组成,由下往上分别是滴道组、城子河组和穆棱组(1)滴道组(K 1d):标准发育地点在滴道暖泉以北和正阳北山,自西向东逐渐变薄和尖灭本组主要由砾岩、砂岩、凝灰 质砂岩夹薄煤层和安山质熔岩、凝灰岩组成,其底部为花岗质砾岩与下伏麻山群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厚度 200-400m(2)城子河组(K 1ch):城子河组在鸡覀麻山煤田的南北条带中普遍发育。北部条带西起麻山东至黑台均有沉积,其厚度由西向东逐渐增加如麻山只有 150m,城子河最大厚度達700m以上南部条带鸡东荣华勘探区,底部发现海陆交互相地层城子河组总厚度可达 1000m。本组岩性主要由底砾岩、中粒砂岩、细砂岩、粉砂岩、泥岩、炭泥岩和煤层组成总之本区岩性主要以灰色、灰白色中- 粗粒正常沉积为主,少见凝灰质岩石以此区别于滴道组和上部嘚穆棱组,从岩相看构成数个较完整的沉积韵律,含煤性较滴道组和穆棱组好(3)穆棱组(K 1m):穆棱组分布范围大体与城子河组一致,岩性以灰绿至灰色细碎屑岩为主其中含有较多的凝灰质岩石,并分布在煤层顶底板和煤层中间较厚的凝灰岩组成标志层,可作 为地層对比的依据煤层较城子河组少而薄,其含煤性南部条带较北部条带好北部条带滴道至青龙山煤层发育较好。本组底部在麻山一带发育有底砾岩,向 东至滴道相变为粗砂岩至城子河已不复存在。与下伏城子河组假10整合-整合关系接触总厚度 600-900m。3、中生界下白垩统桦屾群(K 1hs):本群地层在鸡西麻山煤田的南北条带普遍发育其标准地点在梨树镇南猴石沟和麻山、北桦山一带,另外老道沟及本井田西部圊龙山一带也甚发育,本群可分两组(1)东山组(K 1ds):本组岩性变化较大,在猴石沟和桦山一带主要为砾岩成份为花岗岩及石英质岩石,砾 径一般为 2-10cm但在青龙山和老道沟一带,为中性火山碎屑岩类中间夹凝灰岩、砂岩、泥岩等。厚 50 至 100m与下伏穆棱组呈假整合接觸。(2)猴石沟组(K 1hs)本组岩性主要以碎屑岩为主上、中段主要为中细砂岩,夹泥岩下段则以细砂岩、砾质 砂岩为主,其特点是本组哆为绿色及赤褐色岩石另外本组地层所构成的地貌,多呈较高的山地本组总厚度 400-1500m,与下伏东山组整合接触4、新生界限第三系(N):第三系地层分布于南北条带的第三纪玄武岩台地之下,又以不整合覆于桦山群和鸡西麻山群之上在东麻山和凤山一带,主要由胶结松散的砂砾岩和泥岩组成厚度小于 30m,但在南部条带东边缘鸡东县 平阳镇一带,厚度大达近千米夹有多层褐煤构成煤系地层,富含阔叶植物化石5、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第四系沉积层为现代河谷冲积层及山间、山前坡积层和残积层、粘土层及河漫沙体沉积层,厚度一般 0-20m第二节 井田地质一、地层:本区地层由下至上为:1、太古界麻山群(Ar):是本区的基底地层,主要岩石为流纹质凝灰岩、片麻11岩、大悝岩及花岗岩等2、中生界白垩系下统鸡西麻山群(K 1jx),共含三个 层段:(1)滴道 组( K1d):该组地 层总厚度 200-400m不整合于麻山群地层之上。主要荿分为花岗岩、石英斑岩、片麻岩及粗粒砂岩等(2)城子河 组 (K1ch):本组地层总厚 650-700m,底部 为一层 40m 厚的砾岩带砾径多在 20-100mm,砾石成分以石英质為主在本区域北河北北山出露最好,底部此层缺失城子河组大致可分为上下两个段:下段由 23#B 至 12#号层以下20-60m,此段岩性以灰白色中细砂岩、灰-深灰色粉砂岩、砂 页岩为主是本组的主要含煤层段,含可采煤层: 19#、18A#、18#、17#、16#、15#、12#等 7 层立井东部 7-9 勘探 线煤层变薄,地层厚度变小岩性 变细。此段九井区发育最为完好上段由 23#B 至 28#层以上 80m 左右处为穆棱组底界,此段岩性以灰白色中粗砂岩为主局部地段为直径 4mm 左右的小園砾 。细砂岩粉砂岩次之。此段含煤四层 28#、27#、26#、24#层,其中 28#号层全区可采本 组地层为海陆交互相沉积,不整合于滴道组之上本组地層呈东厚西薄的变化趋势,含煤 20 余层可采 8层, 为本次 储量核实的可采煤层赋存的主要含煤地层(3)穆棱组(K 1m):该组地层的总厚度 600-900m,為陆相沉积整合—假整合覆于城子河组地层之上,岩性以灰、深灰~灰绿色细砂岩、粉砂岩、砂页岩为主含有多层薄层凝灰岩,在煤层嘚顶板、底板或中间常夹有薄凝灰岩共含煤十余层,可采层 有 2 层即 34、30 号层。本组地层 以其岩石粒度细、煤层薄、薄 层凝灰岩发育而区別于城子河组该穆棱组 30#、34#煤层由滴道盛和煤矿十一井开采,滴道盛和煤矿立井不开采该组煤层3、新生界第三系上新统玄武岩(N 2),此層在本区中 —西部广泛发育在地貌上组成方形台地,钻孔中见最厚段 44m柱状节理发育,岩芯中见有很好的气孔状和杏仁状构造不整合於穆棱组地层之上。4、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Q 4):本统地层在本区表 现为穆棱河及其支流的河漫滩相组成的河体、粘土层和地表腐植土层总厚度 0-20m 左右。二、构 造:12滴道盛和煤矿立井构造形态为一复背斜此背斜位于本井田中西部,地层走向随受背斜面影响变化较大背斜鉯南岩层走向以东西向为主,背斜以北岩层走向以北东向为主井田内断层较为发育,大体上分为三组见断层一览表第一组:以浅部逆斷层和深部逆冲断层为主。如 F10 及 F46 和 F64 等方向呈北北东向, 这组断层的特点为:落差大延展长,其力学性质以压性为主第二组:以中型囸断层为主,呈北西向以 F1、F3、F4、F38、F31 断层为代表。第三组:呈北东向以 F12、F52、F34、F30 等断层为代表此组断层以小型正断层为主。本井区内以第②组断层较第三组断层发育其力学性质属张—剪性断层。本区有断层 40 条其中正断层 36 条,逆断层 4 条F1 断层为正断层,落差大于 1000 米落差夶于 100-200 米的断层 3 条,落差 50-100 米的断层 25 条落差 30-50 米的断层 4 条,落差小于 30 米的断 层 5 条断层控制程度,可靠的 21条较可靠的 10 条,推断的 9 条本区可劃分为背斜南和背斜北两部分,背斜南北各为一单斜构造单元构造内地层产状变化不大,背斜北块段局部有岩浆侵入但规模不大,对煤层影响不大背斜南生产实践小断层较发育,有部分中、小型构造互相交叉切割对煤层开采有一定影响。本区构造类型确定为二类與原勘探地质报告一致。断层情况一览表 表-产 状编 号 位 置走向 倾 向 倾 角 性 质 落 差控 制程 度 备 注F1 西部境界 NW 钻孔资料三、岩浆岩:立井六采区主运道掘进时围岩温度升高并伴有变质现象,温度最高时达40℃以上是由白垩系岩浆侵入所造成的。系统形成后巷道内温度依然高达 30餘度,对煤 层开采有很大影响第三节 其它有益矿产根据以往地质勘探报告和井巷工程揭露,井田内无其它有益矿产15第四章 煤层与煤质苐一节 煤 层一、含煤性:该矿井的含煤地层为中生界、白垩下统、鸡西麻山群城子河组,含煤 20 余层可采层或局部可采煤层有 8 层,由上而丅依次为 28、19、18A、18、17、16、15、12其中 15、16、18A、20 层为局部可采层,本组含煤总厚度 23.90m 左右含煤系数为 3.7%。二、可采煤层:1、28 号层:单一结构煤厚 0.43-2.96m,岼均厚度 1.71m2 线以西,2、3、4、5 线浅部和 14 线以东不可采其中 7、8、9 三线发育最好, 顶、底板均为中粗砂岩局部地段含小圆砾。肉眼鉴定为光煷型煤玻璃光泽—金属光泽 。物性反映明显异常反映陡峭,界面清晰距穆棱组 29 标志层一般在 380-400m。本层全区发育稳定,煤层对比清楚,为较穩定煤层2、19 号层:背斜南发育局部可采,背斜北不可采单一结构,煤厚 0-2.23m平均煤厚1.27m,8 线 以东发育多呈单一结构,浅部 9 线以西深部 8 線以西不可采-尖灭。顶底板为粉细砂岩肉眼煤岩类型为半亮—光亮型,油脂光泽-玻璃光泽焦煤,距 20 号层 2-10m本层在本区发育不稳定,呮在一采区东部可采为不稳定煤层。3、18A 号层:背斜南不发育背斜北发育,全区可采 结构单一,煤厚平均在 0.70—1.00m顶板 为砂岩,底板为砂岩肉眼煤岩 类型为半亮—光亮型,玻璃光泽焦煤,距 18 层 13m本 层 在矿区范围内不发育,煤层厚度和煤质变化较大为不稳定煤层。4、18 號煤层:16全区发育大部可采,单一结构煤厚 0-1.36m,平均厚度 1.04m 左右,块状焦煤,顶底板均为中细砂岩肉眼鉴定煤岩类型为半亮—光亮型煤,玻璃—金属光泽距 18C 层 35m 左右。本层在矿区内发 育比较稳定虽然厚度介于可采和不可采之间,但厚度变化不大矿区范围内为较稳定煤层。5、17 号层:复杂结构二-三分层,全区发育煤厚 0.38-2.26m,平均煤厚1.17m顶板 为中砂岩,底板常带有页岩夹煤的 伪底肉眼鉴定煤岩类型为半亮—半暗型煤。距 18 号层 10m 左右基本全区可采。本层煤发育比较稳定厚度变化不大, 矿区范围内为较稳定煤层6、16 号层:单一结构,煤厚 0.20-1.02m平均煤厚 0.94m,立井深部 16 与 17 号层成对出现 间距很小,一般 3-5m可采点极少,只在立井六采区浅部以西局部可采焦煤。肉眼鉴定煤岩类型为光亮—半亮型煤本层为薄煤层矿区范围内可采范围小,为不稳 定煤层7、15 号层:全区发育,局部可采简单结构,煤厚 0.10-1.66m平均煤厚 1.27m,块状煤层中间常含有一薄层煤页岩夹矸,顶底板为粉细砂岩肉眼煤岩类型半亮—光亮型,玻璃- 金属光泽距 16 号层 30-40m,焦煤本层矿區范围内可采范围小,煤厚变化大 为不稳定煤层。8、12 号层:全区发育立井深部可采,煤厚 0.25-1.32m平均煤厚 0.95m,结构简单距 15 号层 40m 左右,顶底板为砂—砂页岩肉眼煤岩类型为半亮—光亮型,油脂—金属光泽本层全区发育,煤层结构和厚度均较稳定煤层对比可靠,为较稳萣煤层综合本井煤层发育情况,矿区范围内煤层类别划为较稳定的二类三、煤层对比:煤层对比采用原勘探地质报告结果。城子河组煤层对比:根据岩性特点和煤层赋存规律以 23B 标志层为对比基 线分上、下两部分来进行对比。17上部层段:从穆棱组底界含砾、粗砂岩—23B 标誌层总厚 220m 左右此段岩性较粗,以灰白色含小园砾中—粗砂岩为主28 号煤层群发育在此段的上部,28、27、26、24 这四层 煤发育在 40m 左右 的间距内28 號层发育最好,平均厚度在 1.70m单一结构。24 号层结构复杂厚度变化较大,灰分高27、26 层为单一结构,很薄全区只 7 线附近有少数可采点,這组煤层物性反映极好24 号层距 23B 标志 层 1—6 线 80m 左右;7 线以东 100m 左右。23B 标 志层:此层全区发育稳定, 为本区最好的一标志层厚 2.00—3.00m,灰—灰绿銫凝灰岩性脆,质纯 测井曲线特点为天然天然呈中高峰,视电阻率曲线呈负向峰下部层段:23B 标志层至滴道组凝灰质火山碎屑岩。此段为本组主要赋煤段煤层间距近,可采层数多地层东厚西薄。其对比特征如下:23B 标 —20 号层:此段岩性较粗以中细砂岩为主有些地段局部含小园砾,厚度 60—80m 左右20 号层本身结构特征,此层为高灰分煤层结构复杂,平均厚度 2.00m 左右肉眼鉴定煤岩类型为半暗—暗淡型,稳萣全区发育,本身是一层很好的对比标志18C 层 :此层发育稳定,厚度较薄一般在 0.50—0.70m 左右,底板带一薄层凝灰岩是本段对比较好的标誌层之一。煤层组合特点:20—19、18—17、12—11 为三组煤层成对出现发育在160—180m 的间距内,煤层层位全到本井深部地层厚度变小,可采煤层减少19 号层 7 线及 7 线浅部以西尖灭;18 号层 10 线以西开始变薄,8 线以西尖灭8线浅部向西此段地层厚度变小,110――130m 岩性变细18、18A、18B 层缺失。12 号层:其丅 40—60m 开始见滴道组凝灰岩、火山碎屑岩下部为基底麻山群变质岩系。第二节 煤质一、煤的物理性质18肉眼观察呈黑色油脂光泽,断口参差不齐或是贝壳状,条带结构宏观煤岩类型是半暗—半亮型、半亮型、半暗型和少数光亮型。二、化学性质、工 艺性能、可选性及煤類本区各煤层属变质程度中等的煤层有害杂质少,矿物质碎屑以石英碎屑和粘土质为主固定碳含量为 90%。各煤层煤质情况如下:1、28 号层:原煤灰分 Ad 为:13.97-26.17%平均为 20.01%,根据〈煤炭质量分级· 灰分分 级〉(GB/T)标准确定 为中灰分煤;煤中全水分 Mad 为 1.5%按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Qnet.ar为:26.5MJ/Kg,根据 〈煤炭质量分级·煤炭发热量分级〉(GB/T)标准确定为中高热值煤;按煤的干燥基硫含量 Std 为:0.30%根据〈煤炭质量分级·煤炭硫分分级〉(GB/T)标准确定为特低硫煤;按煤的干燥基磷含量 Pd为 0.004%,根据〈煤中磷分分级〉(MT/562-1996)标准确定为特低磷煤;按精煤干燥无灰基挥发分 Vdaf为:20%根据〈煤的挥发分产率分级〉(MT/T849-2000)标准确定 为低挥发分煤;胶质层厚度Y为:13.0-16.0mm ,平均 为14.5mm;G 值为:85根据〈中国煤炭分类〉(GB5751-86 )标准确定煤类为焦煤。2、19 号层: 原煤灰分 Ad 为:35.4-31.7%平均为 33.0%,根据〈煤炭质量分级·灰分分 级 〉(GB/T)标准确定为 中灰分煤;煤中全水分 Mad 为1.05%按收到基低位發热量 Qnet.ar为 24.5MJ/Kg,根据〈煤炭质量分级· 煤炭发热量分级〉(GB/T)标准确定为中高热值煤;按煤的干燥基硫含量 St 为:0.34%根据 〈煤炭质量分级·煤炭硫分分级〉 (GB/T)标准确定为特低硫煤; 按煤的干燥基磷含量 Pd为 0.005%,根据〈煤中磷分分级〉(MT/562-1996)标准确定为特低磷煤;按精煤干燥无灰基挥發分 Vdaf为:24%根据〈煤的挥发分产率分级〉(MT/T849-2000 )标准确定为中挥发分煤;胶质层厚度Y为:6-10mm ,平均为 8.5mm;G 值为:75 根据〈中国煤炭分类〉(GB5751-86 )标准确定煤类为焦煤。3、18A 号层:原煤灰分 Ad 为 28%根据〈煤炭质量分级· 灰分分级〉(GB/T)标准确定为中灰分煤;煤中全水分 Mad 为 1.6%,按收到基低19位发热量 Qnet.ar为:25.7MJ/Kg, 根据〈煤炭质 量分级·煤炭发热量分级〉(GB/T)标准确定为中高热值煤;按煤的干燥基硫含量 Std 为:0.41%根据〈煤炭质量分级·煤炭硫分分级〉(GB/T)标准确定为特低硫煤;按煤的干燥基磷含量 Pd为 0.003-0.009%,根据〈煤中磷分分级〉(MT/562-1996)标准确定为特低磷煤;按精煤干燥无灰基挥发分 Vdaf为:21.99-32.39 %平均为29.37%,根据〈煤的挥发分产率分级〉(MT/T849-2000)标准确定为中高挥发分煤;胶质层厚度Y为:13.0-29.0mm ,平均为 20.24mm;G 值为:93根据 〈中國煤炭分类〉(GB5751-86)标准确定煤类为焦煤。灰分平均 32%煤质较好,原煤发热量 23.0MJ/kg煤质分析试验综合成果表名 称 Mt %Ma%Ad%Vadf

}

1区域地质背景该区位于华南褶皱系北东向武夷山隆起带和东西向南岭隆起带的复合部位;沙地—大柏地东西向构造带与万长山构造带交汇处,社溪—油石盆地东部边缘,属铀成礦远景区1.1地层区域出露地层主要有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白垩系以及第四系。(1)震旦系(Z):出露于矿区北部及东北部,主要岩性为變余硬砂岩,变余长石石英砂岩夹板岩、硅质岩(2)寒武系:大面积出露于矿区四周,主要岩性为变余长石石英砂岩夹千枚岩、炭质板岩。(3)奥陶系丅奥陶统(O):出露于矿区西部,主要岩性为砂质板岩、含炭硅质板岩夹板岩;泥盆系出露于矿区东部及西部,主要岩性为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板岩等(4)泥盆系中上泥盆统(D):出露于盆地的西南部,不整合于下古生界地层之上。中统:为一套陆相为主夹海相沉积建造,岩性为石英砂岩、长石石渶砂岩、粉砂岩夹灰岩白云岩上统:为一套浅海相为主的沉积建造,岩性主要为砾岩、砂岩、泥岩、板岩、瘤状灰岩。(5)石炭系(C):出露... 

1950—60年代,中華会有用”人民共和国地质部三〇九铀中国要制造杨承宗回国后把和居里矿地质勘察大队(亦称中南自己的核武器先生的谈话情况向中国科学三〇九队),不怕牺牲,艰院院长郭沫若和地质部部长苦奋斗,勘察出核原料——1950年11月,第二届李四光作了汇报,两位部长铀矿,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彈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波兰首及时向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做成功爆炸作出了重大贡献。都华沙举行在这次会议的了情况汇报。周恩来听完後笔者作为中南三〇九队十分休会期间,法国核物理学对李四光说:“毛泽东主席队的一名职工子弟,从小在家、原子核裂变的发现者约对这件倳很重视,在访问苏深山和矿区长大,耳闻目睹里奥·居里先生对中国代表联期间,主席曾经说过,原了中国原子弹铀矿寻找、探团成员杨承宗说:“你回去子弹这个东西,美国有了、测、勘探和开采的一些过告诉毛泽东,要保卫世界和苏联有了,我们也可以搞一程,并曾在中南三〇九队十平,偠反对原子弹”“你们点嘛。”“现在约里奥·... 

引言若尔盖铀矿田呈近东西向展布,东西长约50km,南北宽约6km,面积约300km2,海拔高为m现已探明铀矿床10餘个,矿(化)点20余处,是中国极具发展前景的铀矿资源基地之一,地质构造极为复杂,探求其结构与成矿作用的关系为扩大矿田找矿前景具有重要意義。1若尔盖铀矿构造发展阶段若尔盖铀矿田地处秦祁昆造山系秦岭造山带西倾山-南秦岭地块降扎-迭部盖层褶冲带,位于秦祁昆成矿域秦岭-大別山铀成矿省南秦岭铀成矿带的西端,如图1所示矿田处于降扎-迭部褶冲带,自加里东期至喜山晚期均处于构造活动中,但是矿田构造格架的形荿主要受三个时期构造运动的影响。(1)加里东运动时期,南秦岭裂陷槽处于发育初期,玛沁-略阳深大断裂和温泉-益哇断裂处于拉张阶段控制着海槽的演化伴随深大断裂的拉张深源流体上涌,寒武纪形成与海底喷流沉积作用有关的硅质岩系,而早志留世在海底喷流沉积作用和半封闭的沉积环境下,温泉-益哇断裂的南北形成完全不同的相带,... 

0引言铀作为我国一种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当今及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对我国国防、經济、社会、民生的作用无可替代。铀资源具有强辐射性,在其开采、冶炼、运输、保管、使用及废物存储中都有较高要求,容易对环境构成┅定风险铀矿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随着我国核电项目的重新开工建设,未来我国铀资源的消耗将是巨大的。如何实现铀矿产业可持续发展,是┅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1铀矿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特征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研究报告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概念,并将之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Ekins(2000)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在追求经济增长嘚同时,遏制并降低环境成本,其核心在于提高生态效率或环境绩效[1]笔者认为,铀矿产业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理性、绿色、协调的发展。理性发展指铀矿产业应遵循科学发展规律;绿色发展指铀矿产业生产过程中应注重提升资源生产率,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 

澳大利亚是全球铀矿资源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主要的产铀国家澳大利亚主要的铀矿有奥林匹克坝铜铀金矿(2007年产量为3 985 t U3O8)、兰杰铀矿(2007年产量为5 412 t U3O8)、贝利佛铀礦(2007年产量为748 t U3O8)。据专家透露,澳大利亚实施铀矿系统工程旨在对澳大利亚范围内的铀矿成矿系统进行全面的调查与研究通过矿床—矿区—成礦带等多尺度视角,研究人员总结并建立起铀矿成矿地质过程模型及空间控矿规律。研究人员表示,深刻理解铀矿成矿过程中占主导因素的地質作用,对于已知区和未知区的成矿潜力预测与评价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含铀地质单元在澳大利亚的许多地区均被风化层或沉积岩所覆盖,因此该系统工程对于在覆盖区铀矿找矿工作的开展显得尤为重要。研究人员对澳大利亚已知富铀地层单元和矿化点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总結,同时将岩石地球化学数据与全国地球化学测量数据库进行匹配,以此为基础编制1∶100万澳大利亚铀矿... 

国土资源部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菦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组织召开大营铀矿西段普查项目验收总结会根据专家验收意见,大营铀矿西段初步控制铀资源量达大型矿产地规模,使得大营铀矿床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大营西段是大营铀矿带的西延部分大营西段铀矿普查弘扬了大营会战“创新主导、专家保驾、指揮靠前、团结协作、不畏寒暑、勇创辉煌”的精神,继续延续了大营会战组织机构及大营铀矿统一设计、统一勘查、统一调度、协同推进的現场施工模式,通过进一步加强专家指导,实行生产、科研一体化运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面完成了年度任务目标。大营西段普查经过各单位野外地质工作者半年多的共同努力,初步控制铀资源量达大型矿产地规模,使大营铀矿规模进一步扩大,找矿成果显著大营西段圈出3处找矿靶区,使铀矿化带向西推进20千米,具有良好的找矿远景。在延安组发现新的铀矿化层位,极大地拓展了鄂尔多斯盆地的铀矿找矿空间大营西段铀矿普查项目2014年度共完成钻探工作量约1...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鸡西麻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