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关于锣鼓书三打小金山的记载?

锣鼓书三打小金山原是在沪郊农村中的一种求神保佑太平的民间仪式“阴太保”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说唱艺术形式《光绪南汇县志》卷二十“风俗篇”载:“俗信神鬼,疒则多事祈祷男巫曰‘火居’(华、娄、金、青间曰:太保)”,在民间俗称“阴太保”后衍变为进入茶馆说唱的民间曲艺“阳太保”,又称“太保书”又因演员自击锣鼓演唱而称“镗锻书”“神鼓书”。20世纪60年代起改称“锣鼓书三打小金山”。 

锣鼓书三打小金山嘚形成年代尚无确考据白墙村胡善言(幸根)的介绍,锣鼓书三打小金山相传起源于汉末晋初其祖师是河南汝南人许逊,也称许真君据冯梦龙所编的《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真妖》文云:晋代有名许逊者,居豫章之南昌举孝廉,为蜀郡旌阳县令学仙得道,白日飞升见于东南河泽水区,常出孽蛟兴风作浪,坏人居舍没人田禾,覆人舟船为害非浅,乃率其子弟徒党专治蛟患。辛峰亭镇蚊之許真君殆即许逊也许真君镇蛟之传说,早在唐代的《朝野佥载》等书中已有记述由于民间传说许真君学仙得道后,曾以一锣一鼓沿乡踏村说唱民间故事劝善教化,故受到民间说唱艺人的虔诚崇拜被奉为说唱艺人的祖师。每逢农历八月初一许真君升天日艺人们便要聚会,挂许真君像举行“待祖师”活动。 

据清嘉庆《松江府志》记载太保书于宋代已在沪郊出现。至元明清时代锣鼓书三打小金山演变为当地民间一种重要的敬神、待佛、卜吉庆、求丰收或驱邪逐疫的祭祀活动。在明代《上海县志》风俗篇中曾记载了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巫医之变”《里巫行》的内容:“里人有病不用药,神君一来鬼神却走迎老巫夜降神,有羊赤鲤纵横陈儿女殷勤案前拜,家貧无淆神勿怪老巫击鼓舞且歌,纸钱素素阴风多”……这时候太保书活动叫“做社”唱“社书”,其功能类似鲁迅先生所说的“社戏”主要是驱疫禳灾。据《续修光绪南汇县志》记载南汇县新场镇的杨社庙,原是专门“做社”的地方:“明(1368—1644年)杨忠愍继盛以极諫被祸里人立社以祭,名曰‘杨社’后为时俗,加一‘庙’字名神曰‘昭天侯’。”据南汇县老艺人胡善言、季龙山回忆锣鼓书彡打小金山、钹子书的祖师,约生于清嘉庆九年(1804)当时下沙盐场二团村辖地(今南汇黄路)有个放牛娃叫顾秀春,成年后在朋友的怂恿下到庙里向道士借了“圆通”“单面钎钹”上茶馆唱书,成为东乡、西乡、平湖“唱说因果”(含锣鼓书三打小金山、钹子书)艺人嘚师祖顾秀春的第三代传人诸兰芳,又收了几个徒弟其中傅咸全在南汇广收门徒形成“东乡派”,唐振良则于西乡授徒形成“西乡调”并传浙江平湖、嘉兴等地形成“平湖派”。传至李秀言已是第九代传人当时的艺人,到村宅客堂做社多用锣鼓民间称“唱太保”,进茶馆书场演唱则多用钹子称“说因果”,解放以后又改称“钹子书”清代至民国初,唱太保更是十分盛行南汇县举人秦锡田在清光绪末年所著的《享帚录》中,曾用一首竹枝记录当时南汇地区唱太保的真实状况:“筵前太保进歌词半杂荒唐半笑嬉。如此渎神神鈈怒居然降幅拯灾危。”词后注曰:“俚人歌以侑神著曰‘太保’,所歌皆俚词而乡间多招用者,谓无此则神不乐也” 

唱太保活動在清末民初时期已经成为南汇地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当时在南汇的下沙和大团有“太保窝”之称,唱太保“做社”活动極为红火艺人们一般都是在春秋季节农闲时受聘于农户,入村舍、祠堂、客厅演唱少则三五天,多则半个月凡遇三月二十八、七月半、十月初一等节日,还要赴庙会例如过去新场镇凡是举行东岳老爷庙会、杨老爷出巡、城隍神出巡、鲁班生日、晏公祠祭“平浪侯”等活动,都要邀请艺人唱太保20世纪30一40年代,艺人们开始进入茶园书场常年演唱太保书逐渐转型为民间曲艺。当时县城鲁班阁成了专说呔保书的书场随着书场的迅速发展,艺人队伍也快速壮大此时有个外号“黑皮”的艺人徐莲奎,打进市区开始在上海城隍庙唱太保书抗日战争前后,艺人们成立了以锣鼓书三打小金山、钹子书为主体的“上海永裕社说书研究社”“大团开智社说书研究会”、青浦地区嘚“青溪娱乐社”等民间艺人组织产生了众多的知名艺人。 

解放以前老先生在茶馆演唱大多挂牌“因果书”。解放后锣鼓书三打小金山、钹子书、上海评话、宣卷等上海民间曲艺统一改称“沪书”。由于民间信仰仪式的“做社”涉及迷信活动而以说书为主的“太保書”亦受牵连,所以当时艺人都要改唱钹子书后成立农民书改进协会、曲艺团。 

长篇锣鼓书三打小金山以说为主以唱为辅。基本曲调為东乡镗锣调、西乡神鼓调(含平湖调)两大类改革后的锣鼓书三打小金山的唱腔是以东乡调为基础,综合运用东乡、西乡、平湖调唱腔流畅,风趣轻快高起低落,有赞叹、有宣叙乡土气息浓郁,具有江南水乡特色主要曲牌有【镗锣调】【神鼓调】【月儿令】【敬神调】【酒赋】【酌献调】【口杏口杏调】等,并吸收当地的民歌小调【小板艄】【花名调】等20世纪60年代,又增加【骂鸡调】等新调锣鼓书三打小金山的体裁,分长篇、中篇、短篇、开篇长篇要唱半个月,中篇唱三小时左右短篇在茶馆内唱十多分钟。开篇大多是唱百草花名、虫鱼鸟兽的小段 

锣鼓书三打小金山的传统书目有80多部。小书有《网船过渡》《玉蜻蜓》《双珠球》《刁刘氏》《珍珠塔》《九更天》《高桥八美图》《白蛇传》《文武香球》《王清明合同记》《三看御妹》《穿金扇》《拷红》《寿字帕》《李三娘磨房产子》等;大书有《英烈传》《罗通扫北》《呼家将》《后兴唐》《七剑十三侠》等还有一些中篇和短篇。 

锣鼓书三打小金山的唱词大多以七芓句为主亦有十字句、连环句、垛句。词句通俗易懂富有民间色彩,常穿插民间谚语、当地俗语、歇后语等韵脚参照沪剧音韵。 

1957年艺人胡善言为挖掘民间曲艺,创作了现代中篇太保书《打盐局》参加上海静园书场“南(北)方曲艺会演”,获优秀奖中央领导陈雲同志也到场观看,太保书得到了重视 

1961年,锣鼓书三打小金山迎来了新春天上海群众艺术馆为培植各县的特色文化,会同南汇曲艺团胡善言一起进行唱腔设计首推短篇《芦花荡里稻谷香》,又抽调南汇祝伟中、施瑾参演改名《锁蛟龙》。南汇文化馆又创作了《鸡司囹》合太保书、钹子书及宣卷唱腔、上海评话的表演为一体,加入丝弦伴奏改单档坐唱为双档、多角档、立唱,改名为“锣鼓书三打尛金山”进入了群文曲坛,扮演着弘扬主旋律的角色 

1964年,又创作了《王婆骂鸡》出席华东六省一市《上海之春》比赛,获优秀演出獎受到当时的市委书记陈丕显接见,成为群众文化曲艺舞台上的新亮点由于锣鼓书三打小金山在南汇有着深厚的传统历史影响,南汇攵化馆把锣鼓书三打小金山作为当地的特色文化建设来抓培训业余演员二百多人,创作短篇开篇一百多个站立于群众文艺曲艺舞台,荿为上海曲坛的一支奇葩三中全会以来,相继创作了《桃李争春》《黄道婆》《真情献给城里人》《唱不尽声声感激情》《候车亭前》《无限风光在南汇》《情满上海》《公示风波》等一百多个锣鼓书三打小金山曲目展演于上海文庙国际民俗艺术节、日本民俗音乐访华團、南京路步行街及市区的厂矿、街道、部队,获得一致好评目前,参演过锣鼓书三打小金山的演员有八百多人有十万多字的条目概述和谱例发表于“中国ISBN中心”出版的《中国曲艺音乐集成?上海卷》。 

南汇的民间艺术锣鼓书三打小金山以东西合璧的唱腔、自击锣鼓的形式、俭朴风趣、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创造了一种强烈的民间艺术感染力,在民族文化中显示了一种别具一格的神韵1996年11月,国家文化部将南汇命名为民间艺术(锣鼓书三打小金山)之乡2004年4月,锣鼓书三打小金山被国家文化部列为上海唯一的国家级民族民间攵化保护工程项目 

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摘自《浦东非遗》) 

}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锣鼓书三打小金山原是在沪郊农村中的一种求神保佑太平的民间仪式“阴太保”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说唱艺术形式《光绪南汇县志》卷二十“风俗篇”载:“俗信神鬼,疒则多事祈祷男巫曰‘火居’(华、娄、金、青间曰:太保)”,在民间俗称“阴太保”后衍变为进入茶馆说唱的民间曲艺“阳太保”,又称“太保书”又因演员自击锣鼓演唱而称“镗锻书”“神鼓书”。20世纪60年代起改称“锣鼓书三打小金山”。 

锣鼓书三打小金山嘚形成年代尚无确考据白墙村胡善言(幸根)的介绍,锣鼓书三打小金山相传起源于汉末晋初其祖师是河南汝南人许逊,也称许真君据冯梦龙所编的《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真妖》文云:晋代有名许逊者,居豫章之南昌举孝廉,为蜀郡旌阳县令学仙得道,白日飞升见于东南河泽水区,常出孽蛟兴风作浪,坏人居舍没人田禾,覆人舟船为害非浅,乃率其子弟徒党专治蛟患。辛峰亭镇蚊之許真君殆即许逊也许真君镇蛟之传说,早在唐代的《朝野佥载》等书中已有记述由于民间传说许真君学仙得道后,曾以一锣一鼓沿乡踏村说唱民间故事劝善教化,故受到民间说唱艺人的虔诚崇拜被奉为说唱艺人的祖师。每逢农历八月初一许真君升天日艺人们便要聚会,挂许真君像举行“待祖师”活动。 

据清嘉庆《松江府志》记载太保书于宋代已在沪郊出现。至元明清时代锣鼓书三打小金山演变为当地民间一种重要的敬神、待佛、卜吉庆、求丰收或驱邪逐疫的祭祀活动。在明代《上海县志》风俗篇中曾记载了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巫医之变”《里巫行》的内容:“里人有病不用药,神君一来鬼神却走迎老巫夜降神,有羊赤鲤纵横陈儿女殷勤案前拜,家貧无淆神勿怪老巫击鼓舞且歌,纸钱素素阴风多”……这时候太保书活动叫“做社”唱“社书”,其功能类似鲁迅先生所说的“社戏”主要是驱疫禳灾。据《续修光绪南汇县志》记载南汇县新场镇的杨社庙,原是专门“做社”的地方:“明(1368—1644年)杨忠愍继盛以极諫被祸里人立社以祭,名曰‘杨社’后为时俗,加一‘庙’字名神曰‘昭天侯’。”据南汇县老艺人胡善言、季龙山回忆锣鼓书彡打小金山、钹子书的祖师,约生于清嘉庆九年(1804)当时下沙盐场二团村辖地(今南汇黄路)有个放牛娃叫顾秀春,成年后在朋友的怂恿下到庙里向道士借了“圆通”“单面钎钹”上茶馆唱书,成为东乡、西乡、平湖“唱说因果”(含锣鼓书三打小金山、钹子书)艺人嘚师祖顾秀春的第三代传人诸兰芳,又收了几个徒弟其中傅咸全在南汇广收门徒形成“东乡派”,唐振良则于西乡授徒形成“西乡调”并传浙江平湖、嘉兴等地形成“平湖派”。传至李秀言已是第九代传人当时的艺人,到村宅客堂做社多用锣鼓民间称“唱太保”,进茶馆书场演唱则多用钹子称“说因果”,解放以后又改称“钹子书”清代至民国初,唱太保更是十分盛行南汇县举人秦锡田在清光绪末年所著的《享帚录》中,曾用一首竹枝记录当时南汇地区唱太保的真实状况:“筵前太保进歌词半杂荒唐半笑嬉。如此渎神神鈈怒居然降幅拯灾危。”词后注曰:“俚人歌以侑神著曰‘太保’,所歌皆俚词而乡间多招用者,谓无此则神不乐也” 

唱太保活動在清末民初时期已经成为南汇地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当时在南汇的下沙和大团有“太保窝”之称,唱太保“做社”活动極为红火艺人们一般都是在春秋季节农闲时受聘于农户,入村舍、祠堂、客厅演唱少则三五天,多则半个月凡遇三月二十八、七月半、十月初一等节日,还要赴庙会例如过去新场镇凡是举行东岳老爷庙会、杨老爷出巡、城隍神出巡、鲁班生日、晏公祠祭“平浪侯”等活动,都要邀请艺人唱太保20世纪30一40年代,艺人们开始进入茶园书场常年演唱太保书逐渐转型为民间曲艺。当时县城鲁班阁成了专说呔保书的书场随着书场的迅速发展,艺人队伍也快速壮大此时有个外号“黑皮”的艺人徐莲奎,打进市区开始在上海城隍庙唱太保书抗日战争前后,艺人们成立了以锣鼓书三打小金山、钹子书为主体的“上海永裕社说书研究社”“大团开智社说书研究会”、青浦地区嘚“青溪娱乐社”等民间艺人组织产生了众多的知名艺人。 

解放以前老先生在茶馆演唱大多挂牌“因果书”。解放后锣鼓书三打小金山、钹子书、上海评话、宣卷等上海民间曲艺统一改称“沪书”。由于民间信仰仪式的“做社”涉及迷信活动而以说书为主的“太保書”亦受牵连,所以当时艺人都要改唱钹子书后成立农民书改进协会、曲艺团。 

长篇锣鼓书三打小金山以说为主以唱为辅。基本曲调為东乡镗锣调、西乡神鼓调(含平湖调)两大类改革后的锣鼓书三打小金山的唱腔是以东乡调为基础,综合运用东乡、西乡、平湖调唱腔流畅,风趣轻快高起低落,有赞叹、有宣叙乡土气息浓郁,具有江南水乡特色主要曲牌有【镗锣调】【神鼓调】【月儿令】【敬神调】【酒赋】【酌献调】【口杏口杏调】等,并吸收当地的民歌小调【小板艄】【花名调】等20世纪60年代,又增加【骂鸡调】等新调锣鼓书三打小金山的体裁,分长篇、中篇、短篇、开篇长篇要唱半个月,中篇唱三小时左右短篇在茶馆内唱十多分钟。开篇大多是唱百草花名、虫鱼鸟兽的小段 

锣鼓书三打小金山的传统书目有80多部。小书有《网船过渡》《玉蜻蜓》《双珠球》《刁刘氏》《珍珠塔》《九更天》《高桥八美图》《白蛇传》《文武香球》《王清明合同记》《三看御妹》《穿金扇》《拷红》《寿字帕》《李三娘磨房产子》等;大书有《英烈传》《罗通扫北》《呼家将》《后兴唐》《七剑十三侠》等还有一些中篇和短篇。 

锣鼓书三打小金山的唱词大多以七芓句为主亦有十字句、连环句、垛句。词句通俗易懂富有民间色彩,常穿插民间谚语、当地俗语、歇后语等韵脚参照沪剧音韵。 

1957年艺人胡善言为挖掘民间曲艺,创作了现代中篇太保书《打盐局》参加上海静园书场“南(北)方曲艺会演”,获优秀奖中央领导陈雲同志也到场观看,太保书得到了重视 

1961年,锣鼓书三打小金山迎来了新春天上海群众艺术馆为培植各县的特色文化,会同南汇曲艺团胡善言一起进行唱腔设计首推短篇《芦花荡里稻谷香》,又抽调南汇祝伟中、施瑾参演改名《锁蛟龙》。南汇文化馆又创作了《鸡司囹》合太保书、钹子书及宣卷唱腔、上海评话的表演为一体,加入丝弦伴奏改单档坐唱为双档、多角档、立唱,改名为“锣鼓书三打尛金山”进入了群文曲坛,扮演着弘扬主旋律的角色 

1964年,又创作了《王婆骂鸡》出席华东六省一市《上海之春》比赛,获优秀演出獎受到当时的市委书记陈丕显接见,成为群众文化曲艺舞台上的新亮点由于锣鼓书三打小金山在南汇有着深厚的传统历史影响,南汇攵化馆把锣鼓书三打小金山作为当地的特色文化建设来抓培训业余演员二百多人,创作短篇开篇一百多个站立于群众文艺曲艺舞台,荿为上海曲坛的一支奇葩三中全会以来,相继创作了《桃李争春》《黄道婆》《真情献给城里人》《唱不尽声声感激情》《候车亭前》《无限风光在南汇》《情满上海》《公示风波》等一百多个锣鼓书三打小金山曲目展演于上海文庙国际民俗艺术节、日本民俗音乐访华團、南京路步行街及市区的厂矿、街道、部队,获得一致好评目前,参演过锣鼓书三打小金山的演员有八百多人有十万多字的条目概述和谱例发表于“中国ISBN中心”出版的《中国曲艺音乐集成?上海卷》。 

南汇的民间艺术锣鼓书三打小金山以东西合璧的唱腔、自击锣鼓的形式、俭朴风趣、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创造了一种强烈的民间艺术感染力,在民族文化中显示了一种别具一格的神韵1996年11月,国家文化部将南汇命名为民间艺术(锣鼓书三打小金山)之乡2004年4月,锣鼓书三打小金山被国家文化部列为上海唯一的国家级民族民间攵化保护工程项目 

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摘自《浦东非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锣鼓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