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让农民养猪国内农民散养猪的专家是谁

农民零散养猪已经是几千上万年嘚历史了从人类开始驯化猪开始,就已经开始养殖了而且以前的农村家家户户都有人养猪,以前怎么就没有听说零散养猪会污染环境呢

当然不是说不承认养猪污染环境,很多养猪场随意的排放污水确实是很污染环境的所以现在国家在农村地区也是大抓养殖污染,保護环境对于这样的政策我们肯定是很高兴看到的,以前农村地区不管是养殖场还有很多化工厂随意排放污水,导致地下水也不敢喝洏且空气也是污染严重。但是现在随着国家在农村地区的环保越抓越严空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很多了

但是对于农村零散养猪的养殖戶来说,目前国家也没有这样政策说禁止农村养猪的就算是一些禁养区,农村里一家养一两头猪也是没人管的因为农村地区家家户户養一两头猪对于环境,水质的影响几乎是没有的农村养猪的污水基本上都是去地里施肥了的,也没有多余的污水排到河里或者是山沟里嘚而且我们都知道环境是有自净能力的,所以像农村这样小散户养殖对于环境来说是没有一点影响的现在别说农村养猪的少了,就是鉯前农村家家户户养猪都没有问题所以对于这样的言论还是不太支持的。

农村养猪户的污水处理也是必须要抓严的现在国家对于一些鈈合格的养殖场也是强行关闭的,小编自己也是在农村搞养殖的不过不是养猪的,现在主要是养蚯蚓就是用牛粪,猪粪养蚯蚓废物嘚再利用,其实养这些牛粪猪粪养蚯蚓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效益也还是不错的也处理了污水,一举多得对此,大家怎么看呢欢迎评论留言哦,喜欢的朋友可以转发我会每天为大家分享文章。

}

  股市有句谚语叫“牛市来叻,猪都飞上了天”如今股市低迷,猪肉价格却已经飞上了天早市上能听到买菜的老太太这样抱怨:本想买二斤里脊炒菜,一看肉价得了,买二斤肉馅儿回家蒸包子吧

  统计部门的数据佐证了这个事实。6~7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连创新高,同比增幅都在6%以上分析人士纷纷指向猪肉。连续两个月猪肉价格的同比增幅在50%~60%,成为影响食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过,国家发改委就此的回應耐人寻味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表示,即便肉价上涨很快但国家并不准备大量抛售储备或者进口猪肉,来打压国内的生猪價格为什么呢?肉价上涨,养殖户得到了实际收益他还预计,明年春节之后生猪市场将产生过剩肉价会有新一轮下跌。

  乍一听這说法有点儿“劫富济贫”的味道,肉价高涨似乎变成了城市反哺农村的一条通道其实不然。不少城里人对养猪业十分陌生管理部门呮是表了表态,这结论背后却蕴含着中国近几年养猪方式和猪肉产业格局发生的巨大变化。

  先说价格在当前肉价上涨的抱怨声中,城里人可能忘了肉价下调的时候事实上,过去几年全国生猪平均价格(指批发价格与市场零售价不同)变化很大。2005年夏秋暴发猪蓝耳病导致母猪和仔猪大量死亡,反映到2007年猪肉价格急速攀升,到2008年4月达到每公斤18元的高点然后一直回落,到2009年6月以及2010年6月猪肉价格都茬每公斤10元以下。直到今年才迅速回升6月超过了历史高点。也就是说这几年肉价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波浪式起伏”。

  在这个价格起伏过程中农村养猪户经历可不那么轻松了。有人讲述了上海市郊一位农户的经历很有典型性这位叫方荣的农民,2007年看到猪肉价格的仩涨国家又有补贴政策,于是盖了3间猪棚花2000元买了两头小母猪。2008年上半年两头母猪共产下了20多头小猪,养了六七个月猪卖了,赚叻近4000元到了2009年,第二批小猪出栏肉价却已经跌得厉害,而饲料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一分钱也没赚到!在2010年年初,肉价一直维持低位方榮索性把两头母猪也转卖给了他人——养不起了。如今猪棚变成了柴草间

  在山西,基层的畜牧调研人员发现过去两年的肉价低,導致很多养猪户退出了猪市到今年还坚持下来的养殖户,即便能在高价下挣到一些利润但所得还抵不上过去两年的损失。 

  这就是讓很多业内人士困惑的“猪周期”魔咒:肉价大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量剧增——肉价下跌——养殖户淘汰母猪——生猪供應量减少——肉价再次上涨……母猪孕仔6个月仔猪出栏6个月,一般来看“猪周期”为3年养猪户往往是“一年赚、一年平、一年亏”。

  温家宝总理7月在陕西调研时说:“猪肉价格上涨农民收入增加,我很高兴但城市中低收入群众感到难以承受,我有压力我们的目标是,既调动农民养猪积极性又让城里人吃上价格合理的猪肉。”

  这句话道出了“猪周期”给调控者带来的“两难”选择不少養猪户抱怨,2007年猪肉上涨较快国务院出台了补贴、保险等各类扶持养猪的措施,之后大量游资进入养猪业生猪数量大幅上升,反而使嘚2009~2010年两年价格连续下跌

  从这个意义上,就能理解国家发改委就本轮肉价上涨的说法了一方面,要给城市低收入阶层以补贴;另一方面则要维护农民养猪的生产积极性。周望军尤其不忘强调广大养殖户不要过多补栏了,预计到“猪周期”的影响这是提醒养殖户們:别老看眼前的利润,还要看到未来可能的亏损

  事实上,猪肉价格波动背后是中国生猪生产方式的困境目前中国的生猪需求量烸年6.3亿头,但是其中40%为散户养殖在有限的规模化养殖份额中,养殖场也多为数百头到上千头的小规模大企业很少。最大的生猪养殖企業广东温氏集团生猪养殖量不过500万~600万头。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是“饲料大王”如今投入几十亿元,要做“养猪大王”仅在遼宁一省投资,就计划养猪300万头这位曾经的中国首富认为,养猪是中国农村传统副业靠经验,养殖成本低而大型集约化的企业养猪,要算人工、厂建、管理在成本上争不过小农户,一直以来不占主流但现在,格局正在发生改变

  为了发展养猪,这位前首富在幾个产猪大省做了半年多调查发现农村人口中小于40岁的青壮年劳动力75%都已“转移”进城了,“精兵强将去创业年轻力壮去打工,老弱疒残搞农业”这样,加上“猪周期”的风险在农村越来越没人喜欢养猪了。

  他的结论是:养猪市场出现比较大的空当这个时候誰能把规模搞上去,谁就有大机会

  有点儿像中国股市,经历过几次大波动之后资金有限的散户们就渐渐被淘汰出局了,基金等机構客户成为市场主流有人比喻说,资本市场以“恐龙时代”替代了“爬虫时代”大家伙成为市场的主导者。 

  新希望是民营农业龙頭企业中粮集团是国企控股的大型央企。去年猪肉跌价中粮斥巨资“大手笔”杀入生猪养殖业。在天津、江苏和湖北建立三大生猪基哋生猪出栏量从零开始,迅速达到150万头今年猪肉价涨,中粮又把日本的食品巨头三菱、伊藤忠等拉入合资公司出资100亿元再度砸向生豬养殖和加工领域。有分析说在中粮集团的规划目标中,生猪养殖最终将达到3000万~4000万头

  其实在2007~2008年那轮猪肉“牛市”中,跨国投行高盛就开始布局中国生猪养殖业他们投资两三亿美元,在福建、湖南等地养猪150万头加上之前高盛投资双汇、雨润两家国内肉食品加工領域的龙头企业,全面渗透中国猪肉产业链的姿态相当明确

  致力于扮演中国“猪老板”的另一家国际银行叫做德意志银行,2008年他们紸资6000万美元收购上海宏博集团养猪场的30%股份,还花了同样多的银子注资天津宝迪农业集团——同样是一家高速成长的肉食加工企业。

  当养猪“散户”们挥泪告别传统手艺的时候国企、民企、外资,各路产业集团迈着大步奔向国内养猪业那些为肉价上涨而紧张的城里人,可能会忽略这个猪肉行业重大的“生态变局”

  人们都寄希望于规模化的、集约式的“工业化养猪”,能够熨平“散户”养豬不可克服的“猪周期”使得肉价的波动趋于平稳。而那些“大型食肉动物”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打造“全产业链”,以及通过产業创新挣更多的利润

  新希望集团在上海搞了“滋生活”鲜肉连锁店,这种定位于大、中城市高端肉品零售店显然是要以品质取胜,而尽量避免价格之争还有产业投资者,正在主推“冷鲜肉”的消费观念这种猪肉在加工、流通和销售过程中始终保持0~4℃范围内,使嘚肉质保持最佳口感和最好的营养成分有点类似奶制品行业的巴氏杀菌鲜奶。

  笔者曾到蒙牛集团参观他们生产“高档奶”的奶牛,每天都有专人按摩定期洗澡,吃各种“营养套餐”饲料平常还要听交响乐调理心情。养猪进入“恐龙时代”企业家们是否会通过科研创新,养出更具价值也有更高价格的“高档猪”?这当然是现在那些“散户”养猪者难以想象的事情

  不过,面对集约化养猪的呼聲城里人对未来还是有些隐隐的担忧:就像现代化养鸡厂出产的“西装鸡”所带来的困惑一样,以后猪肉价格也许不再让人操心了可箌那时,猪还是从前那个猪吗?我们会不会还要跑去农村千方百计要买“散养的猪”?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不让农民养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