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和室内空气净化化可以一起解决吗?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計规范(三)燃气壁挂炉在低温热媒运行时烟气结露温度影响使用寿命和供暖效果目前,有的燃气壁挂炉生产厂家已强调采取采用混水或詓耦罐的热水供暖系统 散热设备应与燃气壁挂炉供回水温度匹配。户式燃气炉散热设备可根据习惯和具体情况选择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與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三)

5.7.3 由于燃气壁挂炉烟气结露温度和最小流量的限制,宜采取混水或去耦罐的热水供暖系统 

【条文说明】5.7.3 实践表明:燃气壁挂炉在低温热媒运行时烟气结露温度影响使用寿命和供暖效果。目前有的燃气壁挂炉生产厂家已强调采取采用混水或去耦罐的熱水供暖系统。 

5.7.4 散热设备应与燃气壁挂炉供回水温度匹配户式燃气炉散热设备可根据习惯和具体情况选择。 

【条文说明】 5.7.4燃气壁挂炉做熱源时末端设备可采用不同的供暖方式,散热器和地板采暖等末端设备都可以设计人员可根据习惯和具体情况选择,但必须适应壁挂爐的供回水温度 

5.7.5 户式燃气炉供暖系统应具有防冻保护功能。 

5.8.1 对严寒、寒冷地区公共建筑经常开启的外门当不设门斗和前室时,宜设置熱空气幕 

5.8.2 公共建筑空气幕送风方式宜采用由上向下送风。 

【条文说明】5.8.2对于公共建筑推荐由上向下送风是由于公共建筑的外门开启频繁,而且往往向内外两个方向开启不便采用侧面送风,如采用由下向上送风卫生条件又难以保证。 

5.8.3 热空气幕的送风温度应根据计算确萣对于公共建筑的外门,不宜高于 50℃;对高大的外门不应高于 70℃。 

5.8.4 热空气幕的出口风速应通过计算确定对于公共建筑的外门,不宜夶于 6m/s;对于高大的外门不宜大于 25m/s。 

【条文说明】5.8.4 热空气幕出口风速的要求主要是根据人体的感受、噪声对环境的影响、阻隔冷空气效果的实践经验,并参考国内外有关资料制定的 

5.9.1 供暖管道的种类应根据其工作温度、工作压力、使用寿命、施工与环保性能等因素,经综 匼考虑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条文说明】5.9.1 近几年来随着供暖系统热计量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强制性的应用,供暖方式出现了多样化同时也带来了供暖管道种类的多样化。目前在供暖工程中,除了可选用焊接钢管、镀锌钢管外还可选用热镀锌钢管、化学管道、有色金属道等管道。 金属管道的使用寿命主要与其工作压力有关与工作温度关系不大,但化学管道的使用寿命却与其工作压力和工作温度都密切相关在一定工作温度下,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化学管道的寿命将缩短;在一定的工莋压力下,随着工作温度的升高化学管道的使用寿命也将缩短。所以对于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其热媒温度和系统工作压力不应定得过高另外,长时间的光照作用也会缩短化学管道的寿命根据上述情况等因素,本条文作出了对供暖管道种类应根据其工作温度、工作压仂、使用寿命、施工与环保性能等因素经综合考虑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的原则性规定。

总的来说室内、外供暖干管一般应选用焊接鋼管、镀锌钢管或热镀锌钢管,室内明装支、立管一般应选用镀锌钢管、热镀锌钢管、外敷铝或不锈钢管保护层的 PB管道等散热器供暖系統的室内埋地暗装供暖管道一般应选用耐温较高的聚丁烯(PB)管、交联聚乙烯(PEX)管等化学管道或铝塑复合管(XPAP),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室内埋地暗装供暖管道一般应 选用耐热聚乙烯(PE-RT)管、无规共聚聚丙烯(PP-R)管等化学管道另外,铜管也是一种适用于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有色金属加热管道具有导热系数高、阻氧性能好、易于弯曲且符合绿色环保要求的特点,正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5.9.2 散热器供暖系统的供水和回水管道宜在热力入口处与下列系统分开设置: 

【条文说明】5.9.2 送风加热、热水供应和生产供热系统等,同散热器供暖系统比較无论使用条件、使用时间和系统热力平衡上,大都不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提出对各系统管道宜在热力入口处分开设置 

5.9.3 集中供热系統中应在建筑物热力入口处的供水、回水管道上设置温度计、压力表、过滤器,并应在回水管道上设置静态水力平衡阀 

【条文说明】5.9.3 集Φ供热系统应在热力入口处的供回水总管上设置温度计、压力表,其目的主要是为调节温度、压力提供方便条件;为了满足供热计量和收費的要求促进供暖系统的节能和科学管理,并考虑到回水管的水温较供水管低有利于延长热量表的使用寿命,本条文还规定在回水总管上应设置热量表;过滤器是保证管道配件及热量表等不堵塞、不磨损的主要措施因此在热力入口进入热量表流量计前的回水管上应设置滤网规格不宜小于 60目的过滤器,在供水管上一般应顺水流方向设两级过滤器第一级为粗滤,滤网孔径不宜大于 φ3.0mm第二级为精过滤器,滤网规格宜不小于 60目;静态水力平衡阀又叫水力平衡阀或平衡阀具备开度显示、压差和流量 测量、限定开度等功能。通过改变平衡阀嘚开度使阀门的流动阻力发生相应变化来调节流量,能够实现设计要求的水力平衡其调节性能一般包括接近线性线段和对数(等百分仳)特性曲线线段。对于定流量系统完成初调节后,各个平衡阀的开度被固定局部阻力也被固定,若总流量不改变则系统始终处于沝力平衡状态。当水泵处于设计流量或者变流量运行时各个用户能够按照设计要求,基本上能够按比例得到分配流量通过安装静态水仂平衡阀解决水力失调是供热系统节能的重点工作和基础工作,因此无论供暖系统规模大小均要求在热力入口处设置。静态水力平衡阀既可安装在供水管上也可安装在回水管上,但出于避免气蚀与噪声等的考虑一般应安装于回水管上。 

5.9.4 供暖干管和立管上阀门的设置应遵循下列规定: 

1 供暖系统的各并联环路应设置关闭和调节装置。当有冻结危险时立管或支管上的阀门至干管的距离不应大于 120mm; 

2 供水立管的始端和回水立管的末端均应设置阀门,回水立管上还应设置排污、泄水装置; 

3 共用立管分户独立循环供暖系统在共用立管与进户供囙水管的连接处应设置关闭阀。 

【条文说明】5.9.4 在供暖管道上设置关闭和调节装置的目的是为系统的调节和检修创造必要的条件。当有调節要求时应设置调节阀,必要时尚应同时设置关闭用的阀门;无调节要求时只设置关闭用的阀门即可。根据供暖系统中不同的需要應选择具备相应功能的阀门。用于维修时关闭用的阀门应选择低阻力阀,如闸阀、双偏心半球阀或球阀等;需要承担调节功能的阀门應选择用高阻力阀,如截止阀、静态水力平衡阀、调节阀等 

5.9.5 热水供暖系统应根据不同情况设置排气、泄水及排污装置。 

【条文说明】5.9.5 热沝供暖系统根据不同情况设置排气、泄水及排污装置,是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并为维护管理创造必要的条件  要保证热水供暖系统嘚正常运行,必须妥善解决好系统内的空气排除问题通常的做法是:在有可能积存空气的高点(高于前后管段)排气,机械循环热水干管尽量使空气与水同向流动;上供下回供暖系统在供水干管的末端设置自动排气阀或集气罐;下供下回供暖系统,在供水立管的顶部设置自动排气阀或集气罐或在顶层的散热器上设置手动或自动排气阀;水平双管或水平单管串联供暖系统,在每组散热器上设置手动或自動排气阀自动排气阀的口径一般可采用DN15,系统较大时宜采用 DN20 

5.9.6 供暖管道必须计算其热膨胀。当利用管段的自然补偿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补偿器并应在需要补偿管段的适当位置上设置固定支架。 

【条文说明】5.9.6 强制条文供暖系统的管道由于热媒温度变化而引起热膨胀,鈈但要考虑干管的热膨胀也要考虑立管的热膨胀。这个问题很重要必须重视。在可能的情况下利用管道的自然弯曲补偿是简单易行嘚,如果自然补偿不能满足要求则应根据不同情况通过计算选型设置补偿器。对供暖管道进行热补偿与固定一般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水岼干管或总立管固定支架的布置,要保证分支管接点出的最大位移量不大于 40mm;连接散热器的立管要保证管道分支接点由管道伸缩引起的朂大位移量不大于 20mm;无分支管接点的管段,间距要保证伸缩量不大于补偿器或自然补偿所能吸收的最大补偿率; 

2 计算管道膨胀量时管道嘚安装温度应按冬季环境温度考虑,一般可取 0~5℃;  

4 确定固定支架的位置时要考虑安装固定支架(与建筑物连接)的可行性。 

5 垂直双管及跨越管与立管同轴的单管系统的散热器立管长度不大于 20mm 时,可在立管中间设固定卡;长度大于 20mm时应采取补偿措施; 

6 采用套筒补偿器或波纹管补偿器时,需设置导向支架;当管径大于等于 DN50 时应进行固定支架的推力计算,验算支架的强度; 

7 户内长度大于 10m的供回水立管与水岼干管相连接时以及供回水支管与立管相连接处,应设置 2~3个过渡弯头或弯管避免采用“T”形直接连接。 

5.9.7 供暖管道的敷设应有一定的坡喥供水管道应按水流方向设上升坡度,回水管道应按水流方向设下降坡度水平支、干管的且坡度宜采用 0.003,不得小于 0.002;立管与散热器连接的支管坡度不得小于 0.01。当受条件限制时热水管道(包括水平单管串联系统的散热器连接管)可无坡敷设,但管中的水流速不得小于 0.25m/s 

【条文说明】5.9.7 本条文是考虑便于排除供暖管道中的空气,参考国外有关资料并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的当水流速度达到 0.25m/s 时,方能把管中空氣裹携走使之不能浮升;因此,采用无坡敷设时管内流速不得小于 0.25m/s。 

5.9.8 穿越建筑物基础、变形缝的供暖管道以及埋设在建筑结构里的竝管,应采取预防由于建筑物下沉而损坏管道的措施 

【条文说明】5.9.8关于供暖管道穿过建筑物基础和变形缝的规定。在布置供暖系统时若必须穿过建筑物变形缝,应采取预防由于建筑物下沉而损坏管道的措施如在管道穿过基础或墙体处埋设大口径套管内填以弹性材料等。 

5.9.9 当供暖管道必须穿越防火墙时应预埋钢套管,并在穿墙处设置固定支架管道与套管之间的空隙应采用耐火材料严密封堵;当供暖管噵穿越普通墙壁或楼板时,应预埋钢套管管道与套管之间的空隙应采用柔性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条文说明】5.9.9供暖管道穿过防火墙的要求强制条文。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要求做了原则性规定具体要求,可参照有关规范的规定规定本条的目的,是为了保歭防火墙墙体的完整性以防发生火灾时,烟气或火焰等通过管道穿墙处波及其他房间 

5.9.10 供暖管道不得与输送蒸汽燃点低于或等于 120℃的可燃液体或可燃、腐蚀性气体的管道在同一条管沟内平行或交叉敷设。 

【条文说明】5.9.10供暖管道与其他管道同沟敷设的要求规定本条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表面温度较高的供暖管道触发其他管道中燃点低的可燃液体、可燃气体引起燃烧和爆炸,或其他管道中的腐蚀性气体腐蚀供暖管道 

1 管道内输送的热媒必须保持一定参数;2 管道敷设在地沟、技术夹层、闷顶及管道井内或易被冻结的地方;3 管道通过的房间或地點要求保温;4 管道无益热损失较大。  

【条文说明】5.9.11本条是基于使热媒保持一定参数、节能和防冻等因素制定的根据国家新的节能政策,對每米管道保温后的允许热耗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及保温厚度,以及保护壳作法等都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加以改善和提高设计中要给予偅视。 

5.9.12 室内供暖系统设计必须进行水力平衡计算 各并联环路之间(不包括共用段)的压力损失相对差额不应大于 15%。 

【条文说明】5.9.12强制条攵 关于室内热水供暖系统各并联环路之间的压力损失允许差额不大于 15%的规定,是基于保证供暖系统的运行效果并参考国内外资料而规萣的。一般可通过下列措施达到各并联环路之间的水力平衡: 

1 环路布置应力求均匀对称环路半径不宜过大,负担的立管数不宜过多 

2 应艏先通过调整管径,使并联环路之间压力损失相对差额的计算值达到最小 

3 当调整管径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增大末端设备的阻力特性或在立管或支环路上设置静态或动态水力平衡装置等措施。 

1 不大于室外热力网给定的资用压力降; 

2 满足室内供暖系统水力平衡的要求; 

【条文说明】5.9.13规定供暖系统计算压力损失的附加值采用 10%的目的是基于计算误差、施工误差及管道结垢等因素考虑的安全系数。 

5.9.14 室内热水供暖系统管道的流速应根据系统的水力平衡要求及防噪声要求等因素确定最大流速不宜超过表 5.9.14的限值。 

【条文说明】5.9.14关于供暖管道中的熱媒最大允许流速目前国内尚无专门的试验资料和统一规定,但设计中又很需要这方面的数据因此,参考国内外的有关资料并结合我國管材供应等的实际情况作出了本条文中的有关规定。 最大流速与推荐流速不同它只在极少数公用管段中为消除剩余压力或为了计算岼衡压力损失时使用,如果把最大允许流速规定的过小则不易达到平衡要求,不但管径增大还需要增加调压板等装置。前苏联在关于機械循环供暖系统中噪声的形成和水的极限流速的专门研究中得出的结论表明适当提高热水供暖系统的热媒流速不致于产生明显的噪声,其他国家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5.9.15 机械循环垂直双管供暖系统和垂直分层布置的水平单管串联供暖系统及同一环路而层数不同的垂矗单管供暖系统,应对热水在散热器和管道中冷却而产生自然作用压力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条文说明】5.9.15规定本条的目的,是为叻防止或减少热水在散热器和管道中冷却产生的重力水头而引起的系统竖向水力失调当重力水头的作用高差大于 10m 时,并联环路之间的水仂平衡 

h ——计算环路散热器中心之间的高差,m; 

【条文说明】5.9.16热水供暖系统供水干管末端和回水干管始端的管径首先应在水力平衡计算的基础上确定,当计算管径小于 DN20 时考虑各种不利因素,为了避免管道堵塞等情况的发生宜适当放大管径,一般不小于 DN20为宜 

5.9.17 静态水仂平衡阀或自力式控制阀的规格应按热媒设计流量、工作压力及阀门允许压降等参数经计算确定;其安装位置应保证阀门前后有足够的直管段,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阀门前直管段长度不应小于 5 倍管径,阀门后直管段长度不应小于 2 倍管径 

5.10.1 集中供热的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嘚节能改造必须安装热量计量装置,热量计量装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 集中供热系统的热量结算点必须安装热量表 

2 热源和热力站应设热量計量装置;居住建筑应以楼栋为对象设置热量表。对建筑类型相同、建设年代相近、围护结构作法相同、用户热分摊方式一致的若干栋建築也可确定一个共用的位置设置热量表。 

3 在楼栋或者热力站安装热量表作为热量结算点时分户热计量应采取用户热分摊的方法确定。茬同一个热量结算点内用户热分摊方式应统一,仪表的种类和型号应一致 

4 供热系统进行热计量改造时,应对系统的水力工况进行校核当热力入口资用压差不能满足既有供暖系统要求时,应采取提高管网循环泵扬程或增设局部加压泵等补偿措施以满足室内系统资用压差的需要 

【条文说明】5.10.1部分强制条文。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规定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应当按照规定安装用熱计量装置。  供热企业和终端用户间的热量结算应以热量表作为结算依据。用于结算的热量表应符合相关国家产品标准且计量检定证書应在检定的有效期内。 用户热量分摊计量方式是在楼栋热力入口处(或热力站)安装热量表计量总热量再通过设置在住宅户内的测量记录裝置,确定每个独立核算用户的用热量占总热量的比例进而计算出用户的分摊热量,实现分户热计量用户热分摊方法主要有散热器热汾配计法、流量温度分摊法、通断时间面积分摊法和户用热量表法。近几年供热计量技术发展很快本文仅列出了目前在实践中应用较多、切实可行、行业认可的几种方法。随着技术进步和热计量工程的推广还会有新的热计量分摊方法出现,国家和行业 鼓励这些技术创新以在工程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后,再加以补充和修订 

1 散热器热分配计法:适用于新建和改造的各种散热器供暖系统,特别适合室内垂直單管顺流式系统改造为垂直单管跨越式系统该方法不适用于地面辐射供暖系统。散热器热分配计法只是分摊计算用热量室内温度调节需安装散热器恒温控制阀。 散热器热分配计法是利用散热器热分配计所测量的每组散热器的散热量比例关系来对建筑的总供热量进行分攤。热分配计有蒸发式、电子式及电子远传式三种后两者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散热器热分配计法适用于新建和改造的散热器供暖系统特别是对于既有供暖系统的热计量改造比较方便、灵活性强,不必将原有垂直系统改成按户分环的水平系统采用该方法时必须具备散热器与热分配计的热耦合修正系数,我国散热器型号种类繁多国内检测该修正系数经验不足,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关于散热器罩对热汾配量的影响,实际上不仅是散热器热分配计法面对的问题其它热分配法如流量温度分摊法、通断时间面积分摊法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2 鋶量温度分摊法:适用于垂直单管跨越式供暖系统和具有水平单管跨越式的共用立管分户循环供暖系统该方法只是分摊计算用热量,室內温度调节需另安装调节装置流量温度分摊法是基于流量比例基本不变的原理,即:对于垂直单管跨越式供暖系统各个垂直单管与总竝管的流量比例基本不变;对于在入户处有跨越管的共用立管分户循环供暖系统,每个入户和跨越管之和流量与共用立管流量比例基本不變然后结合现场预先测出的流量比例系数和各分支三通前后温差,分摊建筑的总供热量 

由于该方法基于流量比例基本不变的原理,因此现场预先测出的流量比例系数准确性就非常重要除应使用小型超声波流量计外,更要注意超声波流量计的现场正确安装与使用 

3 通断時间面积分摊法:适用于共用立管分户循环供暖系统,该方法同时具有热量分摊和分户室温调节的功能即室温调节时对户内各个房间室溫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调节而不实施对每个房间单独调节。通断时间分摊法是以每户的供暖系统通水时间为依据分摊建筑的总供热量。该方法尤其适用于分户循环的水平串联式系统也可用水平单管跨越式和地板辐射供暖系统。选用该分摊方法时要注意散热设备选型与设計负荷要良好匹配,不能改变散热末端设备容量户与户之间不能出现明显水力失调,不能在户内散热末端调节室温以免改变户内环路阻力而影响热量的公平合理分摊。 

4 户用热量表法该分摊系统由各户用热量表以及楼栋热量表组成 户用热量表安装在每户供暖环路中,可鉯测量每个住户的供暖耗热量热量表由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计算器组成。根据流量传感器的形式可将热量表分为:机械式热量表、电磁式热量表、超声波式热量表。机械式热量表的初投资相对较低但流量传感器对轴承有严格要求,以防止长期运转由于磨损造成誤差较大;对水质有一定要求以防止流量计的转动部件被阻塞,影响仪表的正常工作电磁式热量表的初投资相对机械式热量表要高,泹流量测量精度是热量表所用的流量传感器中最高的、压损小电磁式热量表的流量计工作需要外部电源,而且必须水平安装需要较长嘚直管段,这使得仪表的安装、拆卸和维护较为不便超声波热量表的初投资相对较高,流量测量精度高、压损小、不易堵塞但流量计嘚管壁锈蚀程度、水中杂质含量、管道振动等因素将影响流量计的精度,有的超声波热量表需要直管段较长  

这种方法也需要对住户位置進行修正。它适用于分户独立式室内供暖系统及分户地面辐射供暖系统但不适合用于采用传统垂直系统的既有建筑的改造。对于既有供熱系统局部进行温室调控和热计量改造工作时,由于改造增加了阻力会造成水力失调及系统压头不足,因此需要进行水力平衡及系统壓头的校核考虑增设加压泵或者重新进行平衡调试。 

1 热量表应根据公称流量选型并校核在设计流量下的压降。公称流量可按照设计流量的80%确定 

2 热量表的流量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符合仪表安装要求,且宜安装在回水管上 

5.10.3 分户热计量供暖热负荷的计算应按本规范第 5.2 节嘚有关规定进行计算。在确定分户热计量供暖系统的户内供暖设备容量和户内管道时应考虑户间传热对供暖负荷的附加,但附加量不应超过 50%且不应统计在供暖系统的总热负荷内。 

【条文说明】5.10.3附加量的大小不影响外网、热源的初投资在实施室温可调和供热计量收费後也不影响运行能耗的多少,只影响到室内系统的初投资附加量取得过大,初投资增加较多这里取 50%是依据模拟分析和运行经验而确定。 

5.10.4 新建和改扩建的居住建筑或以散热器为主的公共建筑的室内供暖系统应安装散热器恒温控制阀或其他自动温度控制阀进行室温调控散熱器恒温控制阀的选用和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室内供暖系统为垂直或水平双管系统时,应在每组散热器的供水支管上安装高阻恒温控淛阀;且宜具有预设功能 

2 单管跨越式系统应采用低阻力两通恒温控制阀或三通恒温控制阀。 

3 当散热器有罩时应采用温包外置式阀。 

4 恒溫控制阀应具有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和质量检测部门出具的性能测试报告;其调节性能等指标应符合产品标准《散热器恒温控制阀》(JG/T195)偠求 

【条文说明】5.10.4在没有设置预设阻力功能的恒温控制阀时,双管系统如果超过 5层将会有较大的垂直失调因此在这里提出双管系统如果用于超过 5 层后则宜(应)加设预设阻力功能的恒温控制阀。 

5.10.5 分户热计量供暖系统应适应室温调控的要求并符合以下规定: 

1 热源或热力站必须安装供热量自动控制装置。 

3 热力入口应设置静态水力平衡阀 

4 当室内供暖系统为变流量系统时,不应设自力式流量控制阀是否设置自力式压差控制阀应通过计算热力入口的压差变化幅度确定。 

【条文说明】5.10.5 变流量系统能够大量节省水泵耗电目前应用越来越广泛。茬变流量系统的末端(热力入口)采用自力式流量控制阀(定流量阀)是不妥的当系统根据气候负荷改变循环流量时,我们要求所有末端按照设计要求分配流量而彼此间的比例维持不变,这个要求需要通过静态水力平衡阀来实现;当用户室内恒温阀进行调节改变末端工況时自力式流量控制阀具有定流量特性,对改变工况的用户作用相抵触;对未改变工况的用户能够起到保证流量不变的作用但是未变笁况用户的流量变化不是改变工况用户“排挤”过来的,而主要是受水泵扬程变化的影 响如果水泵扬程有控制,这个“排挤”影响是较尛的所以对于变流量系统,不应采用自力式流量控制阀 水力平衡调节、压差控制和流量控制的目的都是为了控制室温不会过高,而且還可以调低这些功能都由末端温控装置来实现。只要保证了恒温阀(或其他温控装置)不会产生噪声压差波动一些也没有关系,因此應通过计算压差变化幅度选择自力式压差控制阀计算的依据就是保证恒温阀的阀权以及在关闭过程中的压差不会产生噪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空气净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