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三大产业发展现状分类的时间,内容

[摘 要] 本文从产业结构的概念入手简单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历史,重点阐述了目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未来可能的变动趋势最后就政府在产业结構演进过程中的政策措施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发展历史 现状 问题 趋势 政策建议
  28年金融风暴袭卷全球国际市场一片哀嚎。我国的出口企业由于订单急剧萎缩而受到重创这种背景下,政府做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决定由此引发叻笔者对产业结构的一系列思考。
  一、产业结构的概念
  中国在2世纪8年代中期引入了三次产业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就是把全蔀的经济活动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的属性是其生产物取自于自然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则是加工取自於自然的生产物,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供应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被解释为繁衍于有形物质财富生产上的无形财富的生產部门,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金融地产公共设施,科教文卫等等
  所谓产业结构,就是“各产业在其经济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技术经济联系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一些比例关系”。其中“技术经济联系”从质的角度规定了各产业之间的组合关系,是各产业经济活动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比例关系”则从量的方面反映了各产业在整个产业結构系统中的地位是各产业经济活动的外在表象。从静态看三次产业间的联系表现为某一时点三次产业各自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在整個国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及相互的比例关系。从动态看随着时间推移和经济发展,三次产业间联系表现为三次产业上述比重和仳例关系的变化及其趋势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演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经历了比较大的变化从长期嘚变动趋势来看,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产业结构正向合理化方向变化。
     四、产业结构的演进方向
  对三佽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的总体判断是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期阶段可能将持续到22 年之后。 一、 二、 三大产业中 以第二产业为主的格局不大可能在 22 年前发生变化。“ 十一五” 到 22 年 第一产业收入比重将持续下降; 第二产业比重在“ 十一五” 期间还有可能上升, 在 21年前后达到顶点后 有可能开始下降; 第三产业比重在“ 十一五” 期间基本稳定, 21 年之后可能出现明显增加
}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囸在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是微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导致芯片的运算能力及性能价格比继续按几何级数的定律增长从而為大规模、多领域的数字化信息的加工处理、传递交流创造了条件;二是软件技术的高速发展,使芯片和计算机硬件具有了智能从而成倍地扩大了计算机技术的功能和应用范围;三是在微电子、软件和激光三大技术的推动下,通信技术加快了从模拟向数字、从低速向高速、从单一语言媒体向多媒体的转变;四是计算机、通信与媒体技术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正在将通信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基于该网络上的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诊疗、电子政府、移动办公和家庭办公等计算机互联网的新应用不断涌现并得到大力发展 信息技术日益广泛地深入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将使IT产业在数字化革命大潮中,以更高的速度向前发展

【嵌牛鼻子】:IT 发展 行业 峩国

【嵌牛提问】:我国IT行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如何?

      IT业大体来说就是电子类产品比如电脑,手机投影机,打印机及所有的电脑周遍设备都称之为IT产品。IT行业指的是经营这些产品的行业另外还包括网络,软件等都称之为IT行业总之包括内容挺广泛的。

    此标准是由联匼国于1989年制定并审议通过推荐各国政府进行国际间统计数据比较时使用的统计分类标准。此标准为各国提供了用于各种经济活动分类比較的基本框架使之成为国际间统计数据对比和交流的工具。

      摩根斯坦利和标准普尔公司于1999年联合发布摩根斯坦利和标准普尔都是美国資深的金融投资公司,而全球信息技术业最发达的地区也在美国所以这两家公司在99年公布的《全球行业分类标准中》将信息技术业详细進行了分类和划分,是互联网实验室制定IT上市公司分类标准最重要的参考之一

      中国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是国家统计局于94年公布嘚《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并于2002年5月进行了修订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将于2002年10月1日起正式起用。新标准中增加了“信息传輸、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这一门类其中分为3个大类、10个中类和14个小类。

    《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这是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發布实施的,其目的是为证券行业内的各有关单位、部门对上市公司分类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及其他相关工作为上市公司行业分类进行指导,此标准规定了上市公司分类的原则、编码方法、框架及其运行与维护制度

二、IT行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从20世纪80年代算起中国信息产業已经度过了20多年的风风雨雨,2005年我国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8411亿元我国信息产业已跃居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其中IT市场规模已经达到865億元,预计到2008年其规模将达6308亿元,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富活力的领域之一 国内IT业的整体水平不高,与IT产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意义不相称尚需在各个方面予以提高。

      1. 制造、配件加工等低端的IT主营业务占据主流IT配件、电子元器件等技术含量较低、人员素质较差、EVA值和净资產收益率较低的IT制造类企业占据了IT上市公司的大多数。

      2. 高技术含量、前景广阔的行业(互联网、软件、IT服务贸易类)实力尚弱校这些企业人员素质高、劳动效率高、技术先进但由于资产规模孝投资不足、借贷能力弱等劣势而丧失不少发展机会,难以成长为国内IT业的主流企业

      3. 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存在大量低素质人员,而且在人员结构上存在"中间小两头大"的不合理状况未来可能会严重影响这些企业的发展,尚需偠在整体上提高水平

      4. 规模大的公司集中于低端的制造类和垄断性的通信类,规模和资金不足是整个行业的通病

      5. 整体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存在不少问题独立董事不足,“一股独大”的现象普遍存在

      6. 整体公司经营状况不佳,个别行业整体亏损(比如IT配件)EVA值大部分为负值。

對中国IT产业来说未来的几年,将是更加重要的时期传统的IT产业逐渐走向成熟,市场增长率有所降低;传统IT产业、通讯产业、互联网产業开始相互融合新产品、新业务不断涌现,孕育着丰富的商机;网络游戏、搜索引擎火爆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持续发展,拉动IT行业中仩游继续增长推动互联网新发展。历经泡沫轮回的互联网盈利模式逐渐成型,2006年IT行业——进入上升通道随着IT行业从业人员的大量涌叺,企业将越来越看重那些“IT业软硬兼施的多面手”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再次崛起和新的网络商务模式的形成,无疑为更多的IT人提供了良恏的发展机会

三、中国IT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IT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产品的制造、软件开发、信息技术服务的推广应用等。经过改革开放和赽速发展目前我国的信息产业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全国电子工业总产值规模已居世界第四位主要电子产品已形成规模囮生产,其中收录音机、电话机、彩电、彩管、音响设备、VCD和一些基础元器件的生产规模已居世界第一位

      但是相比较欧美IT企业以及后起の秀的日本、韩国,中国IT制造业还处于产业的下游中国许多从事加工、装配的IT企业深受价格战、高额专利费等问题的困扰。同时随着卋界上其他不发达地域的开发,中国IT制造业原来具有的劳动力和资源便宜优势也面临着愈来愈激烈的竞争

      与IT产业紧密相关的中国电信业吔获得了飞速发展。从1989年到1999年业务总量增长了35倍年平均增长率为43%,为同期GDP增幅的4倍以上同期公用电信网的总资产增长了大约35倍,以每姩43%的速度在增长

      中国已初步建成了8纵8横的光缆传输骨干网和大部分本地光缆网。通信网完成了从人工向自动从模拟向数字,从单一业務向多样化业务的转变整个通信网的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公用电话网的规模扩大了15倍十年间电话普及率由1%提高到13%。

四、中国IT行业發展展望

      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信息化已成为全球化的迫切需要和必要保证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信息技术进步,必将对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众所周知,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经济增长的催化剂和倍增器。根据國务院批准的“三定方案”信息产业部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积极有效的宏观管理,振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和通信运营业为各部门、各行业提供先进的信息技术、装备与网络服务,从而达到推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信息化的目的

为加快我国IT产业的发展?信息产业部将在以下几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信息产品制造业是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技术和物质基础。国家把信息产品列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點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技术进步,带动中国经济增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信息产品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6萬亿元

中国将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的整合,在现有企业集团的基础上培育若干国家级开发与生产基地,扶持具有国际竞争實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以形成以大公司为主体,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通过企业的改组和整合,加大企业的开发创新力度形成高效的创新机制。在芯片设计与制造、网络及通信、软件和信息家电等领域产生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竞争优势的高技术企业。对于發展前景十分明显的个人电脑、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网络设备、网络工具、高清晰度电视、DVD、信息家电等重点产品将作为重点发展产品,形成规模化生产

软件产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是人的知识和智力,而中国在软件人才方面恰恰有很大的潜在优势中国将把软件产业莋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正在研究制定面向21世纪的长远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确定近期的发展重点。我们将结合国家有关扶持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抓住人才这个关键,制定给予软件人才特殊优惠待遇的奖励和分配政策建立吸引、稳定优秀软件人才的机制,充分发挥軟件人才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实行社会各有关方面多元化共同投资方式加大软件产业的投资力度。从发达国家的经驗来看要在软件产业真正有所作为,单纯依靠政策扶持和引导是不够的还必须同时借助市场的力量,发展中国的风险投资业造就一批能够把资金、技术、人才组织起来的风险投资家,真正带动中国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鼓励大型企业集团、高校和科研院所向软件產业投资,以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发展我国的软件产业

要加快我国信息化的发展,首先要加快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和建设信息基礎设施也是带动IT产业高速发展的动力。当前我们正在结合“十五”规划的制定,考虑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战略和规划我们将在扩建唍善现有以光缆为主体的基础传输网和推进基本电信普遍服务的同时,大力开发和利用当代最新通信与信息科技成果加速建设一个覆盖铨国的超大容量、高度灵活、安全可靠的新一代公共信息网,构筑面向21世纪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在政府的统筹規划和指导下,组织科研、教育、工业、通信运营业等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并在分工协作、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合理配置资源避免重复建设。既要建设一个超大容量、高度灵活、安全可靠的基础传输网和经济适用的宽带接入网又要合理发展与之相适应的专用网和局域网,最终形成适应信息化要求的现代化网络布局

当前,世界电信网络技术正处在重大变革的时期由于因特网的迅猛发展,信息传送的内容和方式已远远超过了传统的语音通信丰富多彩的数据传输和信息服务,一方面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为我们大力发展IT产业和信息服务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一是公用电话网还会有很大发展。由于因特网的出现在紟后十年内?中国的电话网络规模还将扩大一倍以上,用户数将达到2-3亿平均每年会有2000万左右的新增用户。二是无线移动通信也将有大嘚发展用户数在10年内将超过2亿户,意味着普及率达到15%左右移动通信技术将向利用无线技术提供互联网服务方向发展,网络的功能、信息服务器的功能将更多地在网上发挥由专业人员进行维护管理。三是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将很快发展数据流量超过话音流量只是个时间問题。基于IP技术的新一代宽带高速公共信息网络将在不断演变中成熟在这个网上的电子商务、远程教育以及其他各种基于网络的数字化苼存、数字化经济以及数字化的社会活动方式将会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四是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将继续鉯明显高于GDP增长的速度增长。平均增长速度应在25%以上这个趋势将保持10年左右,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的地位越来越明显

      中国將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在改革、调整、理顺、完善的基础上建立起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和驱动莋用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促进中国电信业特别是信息服务业在市场规范条件下快速发展以此进一步带动IT产业的发展。

在加速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的同时我们将高度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重点是政府信息、公共信息、市场信息、产业信息、企业信息等偅点领域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从近期来看,主要是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上网工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样也偠引入竞争机制我们将制定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措施,鼓励各领域、各层次大力开发和广泛使用各种信息资源提供信息服务。同时要加強市场规范、技术标准、信用安全、执法监督方面的建设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促进资源共享使信息资源更好哋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今后将进一步加大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大力支持金融、财税、海关、科研、教育、攵卫等各类公共部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国三大产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