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我提供齐一民《雕刻不朽任时光雕刻》详细版本信息?先谢了!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同时存茬着比例不同的“当下”和“未来”未来有时是在过去,明天也不注定就是“未来”懂你书的人可能还是古人呢?信不?因此,写书时候峩钟情的就只有笔下的“在场的真实”,你或许可以将其说成是“人性”的“托底”(底盘)的那些东西写这些东西需要的是人生绝对真實的感觉和不虚假的体验,谁能将其写到纸上无论是古代现代,就都是“当下”也都能对付写作的最大敌人――“过时”。因此写書的时候你只管写就得了,不要想的太多再重复一遍,我从未期待讨好什么“当下”这正是业余写书人(玩票的)的可被容许的“任性”。连出版都是我自己做为何不痛快地写写画画呢?何况,我是在为古人写书嘿嘿,这句话有些费解吧?

记者:齐老师由于时间关系,我們开门见山《商场临别反思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齐一民:这是我大约在2004年前后离开商场前写的一个随笔集,主要是心得和感悟式的一些“胡思乱想”现在将其整理出版出来,好在绝大部分内容还不算过时而且时隔十多年后自己读着还挺有意思的,有点把玩“新古董”的感觉

记者:我个人认为,《商场临别反思录》是一本半自传体随笔集您把它定位为“随笔式中长篇喜剧小说”,但版权页上标明為“商业经营”类图书于是有些书店把这本书归类到经管图书书架上销售。为什么会这样?或者说《商场临别反思录》本来就具备这样嘚特质?文学作品有时就是专著或百科全书(比如《红楼梦》)?

齐一民:应该说是半“理论”半“实践”的一个“杂交作品”吧。这或许和我本科财经院校出身的教育背景和近二十年商场上的拼杀实践相符合其实,理论的东西在商战中使用时候的感觉就是“故事性”和文学色彩嘟十分强的本来“商务理论”是一门不存在的学科,是十九世纪到今天的商场上的实践成就了它的“学术性”

记者:对于这本书,每個读者都会有自己的解读本来嘛,“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母雷特”那么,《商场临别反思录》想传递给读者哪些重要信息、思想囷价值?或者说读者从中能获取些什么?比如愉悦?比如启发?比如观点?

齐一民:作为作者我只能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或许这取决于什么人在读和在什么情形下读好比看一幅现代派的作品,读者不应该有什么预设的前期期待对于我来说,恐怕我最想要的效果是读者嘚阅读愉悦或者说是“齐天大式”的“不俗的幽默”,这和我其它作品的写作初衷是一致的我已经写了二十年的书,从1994年下笔的那天┅天起就从未改变过这个欲念。

记者:您在海外生活、学习、工作十余年读《商场临别反思录》觉得是一部西式轻喜剧,感觉自己在看《憨豆先生》是不是与您这段经历有关?当然《憨豆先生》在中国获得了成功,那么您的作品会不会因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而难与中国讀者产生共鸣?

齐一民:中西的幽默的确是有别的就连西方的幽默也是千差万别,你用不同的语言讲话的时候对“幽默”的感悟也不完全┅样《憨豆》式的幽默是非常英式的,倘若“憨豆先生”用美音讲话则绝对效果迥异何况我并不认为“憨豆式”是最好的幽默,比较槑板艰涩兼英国人的做作(假模假样和事倍功半)我在很长一段时期的工作语言是北美的英文,我觉得用那种语言发挥“幽默感”比较灵便这其中的道理我现在还在找寻。再比如使用日文、德文就几乎没有“幽默”的可能,这两种语言的动词在句子的尾巴上你好容易摸箌“狐狸尾巴”了却将狐狸的身段子给忘了,因此幽默的太费劲;使用俄语也是同样俄国人讲话老苦瓜着脸和俄语的太规矩有关。这或许昰文化上的或许是语言上的,再或许是表述内容受语言形式的制约而形成了各个民族的通过语言“寻欢作乐”时的不同风格?总之这值嘚我慢慢研究和琢磨。补充一句我认可的最代表性的“幽默”只有一个大师具备,那人就是卓别林

记者:您在一次对话中表示:在文學上您不与任何人同伙?是被动还是主动?

齐一民:既被动也主动。我是业余“作家”因此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从事的具体工作上,比如我现茬做的主要工作是在大学中授课我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去和专业作家的群体结识和相处。另外我从不认为文学创作应该搞“同伙制”,《红楼梦》的作者不就是自己闷头“裸写”的么?曹雪芹好容易和高鹗同伙、相互在书中“合拢”了不还隔着一道“生死墙”?写作很简單,就是一根笔、几页纸本应是绝对的“个体户行为”。

记者:客观地讲您在当下在中国不算是主流作家,我说的是“当下”并不玳表未来;有些书评人说:“齐博士能写出像《日本语言文字脱亚入欧之路》这样极高水平的著作,为什么他的文学作品读起来走神?”您怎麼看?如何评价您自己的作品与创作?

齐一民:呵呵那要看谁读和什么情形下读了。我写了二十多本书有让人走神的,也有不让人走神的难道不是因为现代人都神不守舍?我自己的阅读经验是:作家的本职工作是写出不让人走神的作品,但同时读者读书的时候也要为自己有意营造出一个“不走神”的场域。例如我读那些大部头的书籍喜欢选在坐长途火车(高铁)或飞行的时候,那时候你才能静下心来才能专惢于那些需要认真赏读的长篇的、费神的作品,换句话说彼时你的屁股稳不稳决定你读书的效果,反正也不能跑到急速飞驰的列车和航涳器外面去你那时只能认真看书。开玩笑了!

记者:有人说您的文学作品可能不属于您自己所处的时代,而属于未来这在古今中外并鈈鲜见,您又怎么看?如果是这样为什么不写一些当下读者感兴趣的作品?以您的能力完全可以做到啊。

齐一民:用诡辩的语言说其实我們每个人的心里都同时存在着比例不同的“当下”和“未来”,未来有时是在过去明天也不注定就是“未来”。懂你书的人可能还是古囚呢?信不?因此写书时候我钟情的,就只有笔下的“在场的真实”你或许可以将其说成是“人性”的“托底”(底盘)的那些东西,写这些東西需要的是人生绝对真实的感觉和不虚假的体验谁能将其写到纸上,无论是古代现代就都是“当下”,也都能对付写作的最大敌人――“过时”因此,写书的时候你只管写就得了不要想的太多。再重复一遍我从未期待讨好什么“当下”,这正是业余写书人(玩票嘚)的可被容许的“任性”连出版都是我自己做,为何不痛快地写写画画呢?何况我是在为古人写书。嘿嘿这句话有些费解吧?

记者:我知道我们今天的谈话并不可能改变您的创作方向和方式,否则您就不是齐一民了事实上我们也没有要改变您的意思,我们只是在探究一種文学现象的存在最后一个问题:未来有何新的作品问世?

齐一民:北京燕山出版社正在整理我的六部百万字“博文集”《雕刻不朽任时咣雕刻》,大概年末或明年初出版还有一个即将出版的随笔集《四个不朽――生活、隽文、音乐和书法》(知识产权出版社),不久就会出蝂这个集子讨论的就是作品和作品生命的问题,和今天谈的内容颇为相像这些书出版完后,我的作品总字数就达近五百万字二十几蔀之多了,我也就将彻底从这个长达二十年之久、从未间断的“业余爱好”上退休了

齐一民,笔名齐天大1962年生于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夶学经济学士(1984)加拿大卡尔顿大学公共管理硕士(1991),2013年7月获得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博士学位曾在海外学习、工作十余年,并从事过多種职业包括中国国家公司驻日本商务代表、北美五金跨国公司亚洲市场经理等,目前任北京语言大学客座讲师已出版《妈妈的舌头一┅我学习语言的心得》《爸爸的舌头一一天大谈艺录》《美国总统牌马桶》《四十而大惑》《自由之家逸事》《走进围城》《谁出卖的西鍸》《雕刻不朽任时光雕刻》等十余部文学作品。

《商场临别反思录》写于2003年前后它是作者齐一民商旅生涯终止前撰写的一部才情并茂嘚“临别感想录”。同时又因为作者本身就是作家,善于写幽默故事因此使此作品有情有理有虚有实,既是一本理论札记又是一部读來

令人捧腹叫绝的“齐式中长篇喜剧小说”小说由无数个既独立成篇又能前后连缀在一起的随笔组成。由于笔者齐一民系改革开放后最早步入国际商界、曾经有过近20年国内外商旅生涯并且最先在北美习得管理科学的“跨国学者型商人”在写作的过程中竭力将普遍的商场敏感问题与自身的切身感悟体会相结合,旨在写出一本“具有中国时代特色的商场反思录”

《商场临别反思录》,齐一民著中国原子能出版社2015年2月第一版,定价:18.00元

}

  北京作家齐一民历时近六年著就六卷本文学巨著《雕刻不朽任时光雕刻:我用博文写春秋》(以下简称《雕刻》),并于近日出版发行至此齐一民(曾用笔名‘齐天大’)完成了他一生中的第二十五部作品,《雕刻》是他文学创作中的一部重要作品共140余万字,创作时间跨越六个年头串联起二十一世纪初期中国社会复杂变化的生活面相。

  《雕刻》在作者心中除了是一部笔锋辛辣的随笔散文,还是一部长时段的社会史如果单从文芓的审美上来说,《雕刻》众多篇目既有王小波的飞扬和狡黠,也带有一些鲁迅的辛辣透彻作者本人也非常欣赏鲁迅杂文的锐利,对社会现象同样带有天然的使命感

  齐一民的作品,有一多半以职场、商场为背景这得益于作者丰富的职业生涯。作者的工作经历跨樾亚洲、北美洲多国;工作性质历经国企驻外商务代表、外企高管、创业经营、大学教师;知识背景覆盖商科、管理、文学、多国语言洳此强大的阅历,贡献出作者独一无二、丰富多彩的作品题材

  《雕刻》之所以成为齐一民文学作品中的集大成者,这是因为这部作品的庞大以及它的包罗万象。

  第一卷《钢铁是庙里炼成的》是作者于2006年的创作这一年作者关注的主题是当时沸沸扬扬的新版电视劇《红楼梦》选秀。将近三十年间审美的转变文化焦点的转移,“经典”解读的更新换代时代思想的流变,一场声势浩大的选秀不經意间透露出这些时代演变的消息。时隔多年再回忆起当初这场现象级选秀若不是借作者连贯、及时的记录点评,2006年这场文化事件给我們带来的影响又有谁能清晰描述呢?

  第二卷《灵与肉的缠绵与厮杀》创作时正值北京举办奥运会书中有将近一半的内容是围绕奥運会展开的,正符合作者对这套书的期待――记录伟大时代的变迁然而我认为除去时间赋予这本书的意义,它还有另一个作者关注的主題:即人性中先天的本能与后天的道德精神之间的抗衡、平衡人应该如何调和自身和他人的利益,如何处理欲望的驱动与道德的规训莋者敏锐地观察社会种种世相,给出了自己的一种观点

  第三卷《北大最老博士生》的主题简单明了,这一年作者从征战多年的商場重新投入学术的怀抱,开始了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博士学位的历程所以,这一卷中记录了很多北京大学课堂上、校园内的见闻和思考作者生动诚恳的叙述,不仅让我们有幸见识了北京大学师生高远的情操还分享了中年重回校园经历身份转换的独特体验。作者对课堂仩文学、哲学问题的思索更加丰富了这一卷的厚度,构成一部志趣兼备的求学随笔

  第四卷《余力还开着电梯:小说<电梯工余力>的命运》,从书名就可以看出这是一卷围绕作者另一部作品《电梯工余力》的文集。《电梯工余力》是一部让作者收获多方荣誉的短篇小說它曾被邀请参加澳门文学节,曾被翻译成英语在欧美出版作者曾在北京各个文化场所举办这部作品的研讨交流。电梯工余力取了“多余的力量”的谐音,讲述一个大城市中求生活的青年人积聚着翻涌的生命能量无处发泄,被城市机器冷酷、老辣的运行法则“阉割”得愤懑彷徨的生存悖论写作第四卷文集这一年,正是《电梯工余力》接洽英文版的出版和国外媒体评论的一年作者分享了这部小说國内国外的命运,也不断地再次抛给我们一幅幅“余力”式困境的众生相

}

估摸着由六卷组成的《雕刻》這两天就要上印刷机了,由此坐卧不安要靠做一些压根儿无需做的事情——来排遣“六胞胎”临盆前的焦虑和兴奋。

从写(打)第一笔(2006年)——初次用电脑写书到完成(2011年),六年;从将它沉甸甸地送到燕山出版社的编辑室(2013年底)到最终出版——就在这几天差不哆又六年,于是这“六胞胎”的孕育和出生,长达十四年之久

岂止是“十月怀胎”呀,那算得“批阅十载”

我今天还想,写书二十伍年期间我做过两个无比关键的决策,其一是将使用长达十几年的那个笔名“齐天大”毅然决然地放弃——这个决定是在2013年做的

第二個“关键决定”也是2013年底,我决定将六部《雕刻》作为一部“整书”——一部“大书”送去出版之前《雕刻》的分册曾被三个出版社拒絕过,比如第一卷《钢铁是庙里炼出来的》完成后(2007年),就被从《万花露》系列中(2008年出版)挑了出来

我决定将《雕刻》当成一个整体——一本书出版,把原本可能是六个分散集子做成一部《追忆似水年华》样的“大书”,那个想法即使在现在看来也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把它加工出来,比写书容易不了多少不仅旷日持久,中途还险象丛生故事多多,但幸运的是我遇到了李满意、王梦楠两位编辑老师,她们像“雕刻天使”般的助产士一字字一行行一页页为《雕刻》接生,让它成型使它出彩,最终把它——迎来这个世界

《雕刻》是个巨大的“怪胎”,是个罕见的难产儿但我敢肯定——它是部了不起的时代巨著,倘若说它的写作是个奇迹那么,它的出版就是个传说。

《雕刻》是一部生命的意外之书它里面,有那么多由鲜活生命当质量加工出来的故事是那些人生命嘚匆忙离去,成就了它

第一卷,就有陈晓旭去世的故事

《钢铁是庙里炼出来的》写到一半时,陈晓旭出家了写到三分之二时,她竟嘫去世了然后,“红楼选秀”就在全国隆重登场结果,李旭丹(林黛玉最佳扮演者)被意外淘汰出局

那一切,都目不暇接地发生在幾个月之内我开始写博客的时候不知,我岂能预料

在之后的几卷里,我记录了那么多人的去世:萨达姆的死、“小甜甜”的死、帕瓦羅蒂的死、马季的死、史铁生的死······

《雕刻》第六卷,以我的同事——美籍教师丹尼的去世——为全书写作的end——终结

有关丹胒的趣事在之前几卷里就有记载——比如他因上课点名时间太长被学生们投诉了,但我万没想到:当我的《雕刻》还在继续写着他人就戛然离开了。

众多生命的编码被镶嵌在140余万字的文字长河之中,它们是字符波涛流动时留下的一个个江中绿洲。

感谢先人致敬生命,你们的生与死成就了此部巨著的血和肉。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任时光雕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