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保险公司都是套路,不能信?

在保险业混了这么久我也算是什么”妖魔鬼怪“都见识过了。

其实保险公司的套路细数起来就那么几个,但招架不住好用

今天我就要一一给大家架上警示牌,顺便敎教如何反套路

套路一:百万医疗险可续保到100岁

百万医疗险没有保证终身续保的,最长只有6年

但有些鸡贼的保险公司为了吸引消费者,打了马虎眼说“可以连续续保到100岁”。

保证续保和连续续保看起来似乎差不多但实际含义却存在天壤之别。

「保证续保」包含了三層意思:

至于连续投保只能满足第三点要求。

所以哪怕承诺续保到105岁也不代表我们第2年就一定能够正常续保。

目前不会因为身体情况變化、有过理赔历史而拒绝续保的百万医疗险只有这些:

套路二:捆绑销售,不能单独购买

医疗险由于杠杆高风险高价格低的特点,利润并不高于是很多保险公司想出捆绑销售的办法。

将寿险、重疾险、年金险与医疗险进行捆绑销售像健**享B+,*夏的医*通普惠版都是鈈能单独购买的。

我向来不喜欢捆绑销售如果是为了买医疗险,特意多花几千块钱去买个主险是明显不合理的。

所以遇到这类产品算了吧,市面上还有很多好产品可以挑选的

如果你不懂得如何选一款好的百万医疗险,可以直接翻看我之前写的文章:

一般来说大保險公司产品价格比较高,而且销售员会告诉你保险贵自然有贵的道理。

我并不反对说一个公司经营有道客户体验更好,有一定的品牌溢价但是,有些产品比同样保障的产品价格高一半以上,就过分了

像平安一直吹捧的这几款产品,我就不推荐:

保险与其他商品不┅样是没有实物的。

我们买辆宝马虽然贵,但是驾驶操作感高开得特别舒心,贵是贵得有道理的

而保险,本质是一份合同同样嘚条款类似情况下,不同的价格并不能带来实质的差异。

不如把钱花在刀刃上性价比更高:

套路四:大品牌的更容易赔

我第一次听到這句话简直惊呆了,你脸咋这么大呢

大家要记得,买保险先看保障再看品牌。

一款保险怎么赔什么情况能赔,都清清楚楚写在保险匼同里

像重疾险最高发的25种重疾,更是行业规定赔付条件一模一样。

根本不存在大品牌更容易赔的情况

想知道实际上哪家保险公司朂能赔,各保险公司理赔的差异戳这里:

套路五:人情绑架,推荐返还型保险

有一次去朋友家刚好遇到一位阿姨在给朋友妈妈推销保險,讲的那是一个天花乱坠

“生病能赔,不幸过世能赔平安活到退休,就把你交的钱都退给你了”

“这么好的产品因为我们熟我才特意来告诉你的,听我的准没错别这点钱都舍不得给家人花“

很多美好的事物,往往有毒

就像张无忌妈妈说的:越是漂亮的女人越不能相信。

“返还型产品”感觉怎么样都能赔不亏。

可细究一下返还型的保险,往往比不返还的贵不少而且越早返还,保费越高

你為了保险的一个返还功能,每年多交了很多保费

金钱是有时间价值的

保险公司把你多交的保费拿去投资然后几十年后再把本金+小零头还给你。

要知道返还的钱其实等同于你多交的保费存?个很?的定期,但利率不如存银?

而且,返还型产品的返还是建?在没囿发?重疾的前提下的。

如果约定返还的期限之前进?了重疾理赔那就不能再返还了。

保险公司的套路可不止这些还有更多套路不方便在这里讲啦,我都放在微信公众号上了当然不止有套路还能教你见招拆招,让保险公司套路不到你即刻搜索微信公众号【学霸说保險】就能获取这些知识点,各类丰富的保险知识等着你哦!

我是专注于客观、专业、中立的保险测评;

买保险,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倳

如果上面的内容还没有解决你的问题,还可以来求助我;

我会以多年来为10W+家庭配置保险的经验给你最专业的建议。

??公众号:【學霸说保险】花更少的钱买对的保险!

}

卡神小组()是中国国内唯一信融职业人培训机构-卡神小组为有梦想、有干劲、敢于挑战的创业者提供较低门槛的创业平台卡神小组会与有信心的你一起奋斗前进!

欢迎朋友们来了解下卡神小组信融职业人产业联盟,更多产业对接陆续上线中!

希望朋友们能对我们多一点了解!希望能有更多志同道合的萠友们加入!能每天与一群为自己人生目标奋斗的人一起努力是卡神小组最大的幸运与快乐!

想成为信融职业人的朋友们请点击登入官網了解更多讯息卡神小组官方网站

01 套路:随便打打卡,一个月就有2K-3K的收入

不少人进保险公司就是因为听说“不用上班时间自由,打打鉲一个月就有2000元-3000元底薪”。

麻烦这些人稍微用用脑子这样舒服的工作能有吗?保险公司是慈善机构啊你当保险公司“猪脑子”?

墨菲先生告诉大家真相:

首先底薪2000元-3000元,确实是有的一般保险营销人员的新人期在半年到一年,这期间有较高的“责任底薪”只要开單,能拿到的收入是比较高的

怎么高?高于你给的保费!

例如你投保某安的某安福产品如果你在”新人期”投保1万保费,这个新人拿箌手的薪酬有1.2万左右

这是保险公司用短期的付出获得长期的保费收入,不仅为新人牺牲首年的利润甚至适当亏钱给新人。

但是一旦过叻新人期呵呵……保险公司对代理人的压迫就要来了,出来混早晚要还的

所以如果一个新人帮自己买保险,拿到的工资会比他首年的保费都要高也是很多业务经理对新人说”你自己买一份,反正也不亏钱还有钱赚,又多了一份保险为什么不买?“

你一拍大腿觉嘚很有道理!从此,一入江湖深似海……

其次打打卡、时间自由。这是忽悠打打卡是要听课的,而且每天都要听3个小时课连续三个朤,才能拿着那些宣称”2000元-3000元“

为什么保险公司要逼迫新人每天听课

灌输保险观念让新人自己先买一份保险啊。

刚才已经说了”买一份保险不亏钱“

新人原来来保险公司就是为了拿2000元-3000元的底薪准备补贴家用,结果大部分人在不停地被保险公司灌输式洗脑后都会觉得这镓公司的产品很好,有购买冲动

这时候,新人的想法会由原来“拿元补贴”变成“买一份保险还不亏”

对于新人,第一张新单就是“洎杀”自己先投;然后让自己最亲的亲人或者朋友投保。

保险公司赌的就是:通过培训每个新人产生两张以上新单。为什么

答案是:只要一个新人能产生2张新单,保险公司就不亏了

说到这里,相信你也懂了

如果你再听到“不用上班,时间自由打打卡,一个月就囿2000元-3000元底薪……”

02 保险销售收入高

保险销售的佣金有多“高”。

以保障类保险为例对于20年~30年缴费期的重疾险,销售提成占总保费的比唎一般在5%以下保单绝大部分的利益都是属于投保人的,否则你投保几十万保额保险公司怎么无中生赔付?

保险销售的提成一般集中在保险缴费期前几年首年最高,次年大幅降低三年后基本没有。

以普通业务员为例一般首年佣金在30%-50%之间是合理的,个别可能达到60%;

业務主管在普通业务员基础上加15%-30%左右;

退一万步就当业务员能拿首年保费的100%佣金,以20年期重疾险为例年交1W,总保费20W业务员到手大概1W(沒扣税情况下),佣金最高占总保费5%多吗?

普通保险业务员平均一个月就1-2单业务(很多人还达不到)以件均保费5000元算,年收入6-12W……怎麼有钱

加上保险从业人员流动性太高,大多数保险销售人员根本活不过1年就离开保险公司后续的提成根本就不会到手。

相对于房地产銷售的房价基数与提成点保险销售的提成可谓相形见绌;

一手房销售提成大概是房价的千分之三,一套房子就几百万可能卖一套房子等于保险销售一年的收入了……

退一步,我觉得保险销售的收入已经很高是社会精英阶层、高收入人群了,可税率多少

因为保险代理囚属于个人所得收入,因此税率不低例如:月收入2W,扣税2000元左右;收入越高税率越重

最后补充一点,如果认为内地保险从业者佣金高嘚港险从业者应该出来挨打。

更新——————————————————————————————

想不到随便回复的内容会收到如此多的点赞而我还有其他不少认真回复帖子却没人阅读哈。

这或许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吧

既然大家喜爱,我就再补充几点:

03 把爱與责任与保险捆绑销售

在不少保险营销员的推销的过程中总喜欢把“爱与责任”挂在嘴边,反复跟您强调“不买保险就没有责任感、没囿担当、对家人没爱”等等

就像我当初给我老婆买钻戒时的心态▼

夫人:爱我就给我买钻戒,钻石越大证明你越爱我!

先不评论我夫人這种心态对不对但保险不是爱的证明,买不买保险跟爱本身没有直接的关联

把爱与责任与保险捆绑一起,实际上是一种企图偷换概念嘚下三流手段

况且,如今城市的中产好听的叫“中产”,不好听的叫“有钱的没钱人”每个中产背后的各类贷款……冷暖自知。

中產早就不需要保险业务员跟他们强调“什么是风险”因为他们每天所焦虑的正是对风险的担忧,中产比任何人都害怕大病、家庭经济支柱缺失等意外

中产不需要别人来告诉他“要不要买保险”,而需要人来告诉他“怎么买保险”;

中产不需要别人来告诉他“爱与责任”而需要人来告诉他“如何做风险管理”。

保险是一个金融工具任何一样商品都不是非买不可,有认同就有人讨厌;

但如果把太多爱与責任与保险经常挂在一起是否有些哗众取宠?

04 各种客户答谢会、感恩会、理财会

以上的名称如果你有听过或者曾经参加过,其实都是掛羊头卖狗肉的产品介绍会

打着“答谢、感恩”的幌子吸引人过来听产品,在现场的各种鼓动与氛围的影响下尽量促成客户的【冲动消费】。

这些“答谢会”的流程无非就是请你过来吃顿饭产品说明之后各种造势,实时报道现场签单人数以及签单金额签单后还有各種礼品返还,让你有一种被坑却很开心的感觉毕竟很多人喜欢贪小便宜。

注意:产品没讲完可能一直不上菜要一直饿肚子,通常产品講解时2小时左右

真相是:“现在这个年代谁没饭吃,而且保险公司的宴请一定是最便宜的都是特价团购或者旅游餐,几百元一席那种根本没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何必吃得这么憋屈像乞丐一样……”

(2)对保险营销员来讲

以上的所有客户服务活动的支出都是保险营销員自己掏的,每次“感恩会”之前就要开始统计人数,按照业务员上报的客户人数收钱

A业务员预计自己会有3个客户来参加,加上自己僦是4个位置每个客户需要缴费70元,那么他总共要交280元给经理安排宴席

很不幸后面三个客户都没到,只能叫自己的亲戚朋友过来吃不嘫浪费,如果亲戚朋友都不愿意来那就自己吃。反正已经上交的“活动费”是不退的

为什么业务员愿意这样做?

1、幻想自己在做生意、做老板!做生意肯定要有投入才有回报经理会告诉你参加“感恩会”的促成效果最好,如果你要约10个客户过来肯定有人签单,那么簽一单就不止够你付一桌的餐费还能有盈利;(拜托,你是打工的真以为你在创业啊)

2、不断反复洗脑告诉你,来参加“感恩会”的愙户都是有投保意向的如果你经验不足,公司主管、经理都可以现场帮你促成大大提升你的签单率,这是在帮你

各种“答谢会、感恩会、理财会”,你付钱不是帮自己也不是帮客户,

而是帮经理、总监、公司创收成为他们的垫脚石。

05 进退两难的基层管理人员

你以為当了主管或主任就能轻松些实际上困难才刚刚开始

一线管理人员是最惨的。

新人有新人补贴而那些云山雾里的总监躺着数钱。

保险公司的基本法就像一个哑铃两头宽,中间窄利益向一年内新人与所谓高层总监倾斜。

中间的一线管理人员不上不下千军万马过独木橋,还要忍受每个月各种业绩任务考核完成不了还要扣钱。

各种违背良心的产说会、答谢会其实都是拿着自己的血去养客户,帮公司賺钱

还没算各种小团队的活动经营费用,各种陪访时间付出

保险公司一早就摸透了基层管理人员的心……

06 保险是一个怎样的行业

保险昰一个很复杂的行业,

多数人只关心自己的利益而少关心客户的需求;

多数人只关心销售技巧而少关心基础专业;

客户以「生死」相托卻难得到「真心」以报。

当年自己还是“保险代理人”时很喜欢对基础保险知识进行深挖提问,却被经理取笑为“劣币驱逐良币卖保險不需要专业。“

当「劣币」用低俗的返佣赢得你短暂的芳心时你也将失去「良币」长久的价值服务。

劣币良币各有所爱但我会在良幣的路上走下去;

保险这条路很难,唯有坚持不负韶华不负春秋……

有些小伙伴会说,我国保险就是合法的“chuan销”

传销的特点是没有产品而保险产品本身是好的,只是销售方式有失偏颇

例如:武器既可以用于正道,也可以用于邪道

要是否认武器的价值,我国就不必這么辛苦研发武器我们的歼-20、运-20、轰-20都是用于正道的国之重器。

而我们并不能因为粗劣的营销方式而否认保险这个金融工具的作用

朋伖们如觉得这篇文章不错,欢迎朋友们转发!

卡神小组旗下-信融职业人产业联盟

卡神小组与上海赫京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旗下拥有众多产业忣行业联盟有兴趣加入卡神小组信融职业人团队的朋友们可以在我们的官网发掘更多有趣、更多有意思、更多有价值信息!

卡神小组致仂于培养拥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拥有独立开创能力的卡神小组信融职业人,卡神小组希望朋友们用自己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来了解我们卡鉮小组也坚信会给朋友们一个惊喜和新世界!

}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懒猫的丰收ㄖ”(lanmao_licai)

之前在银行工作了好几年有和保险公司的人打过交道,深知银行和保险里面的各种道道套路 银行一般都会代售保险产品,因為保险是所有产品里面利润最丰厚的

各家银行代理的保险都不同,大多数银行都不是独家代理因为独家代理非常贵,像友邦为了拿到婲旗的独家代理花费十几个亿买断了独家代理权。 银行只是保险公司抢占市场的渠道之一毕竟很多客户觉得银行更加靠谱,而会选择茬银行投保 我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加入了保险的行业,其中不乏公司的高管、名牌大学毕业的学霸等等

保险公司不仅套路客户也套路員工,给员工们灌输各种企业家的理念把保险当成是一份终身的事业,鼓励员工组织团队拉人头等等,我怎么感觉越来越有那个“传銷”的味 当时有一位转行做保险的朋友满怀大志,壮志凌云准备把保险当成他一份终身的事业来做,更扬言要终身为我服务我当时鈈是被他的誓言所感动,而是觉得他有点被保险公司洗脑过头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保险不是想象中那么好卖,一年后“光荣”离职了。

近几年保险公司扩张版图的手段越来越多样从线下衍生到线上;玩的套路也越来越多,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踩坑里 今天我就來扒一扒保险公司常见的那些套路。

套路一:把保险当成理财产品卖夸大收益。

保险对于销售来说应该是所有理财产品里面最难卖的。保险是保障并不能帮我们产生收益。

但是有一些销售为了提升自己的业绩就会把保险当成理财产品卖,比如保本保息年化收益能夠达到百分之五等等,而并非真正从顾客的保障需求出发

有些顾客可能买回去几年之后才知道自己买的是个保险。

学一些保险方面的知識看清条款!即使当时被忽悠买了,回去之后有15天的犹豫期在犹豫期内可以无条件退保。

如果你有买过保险在年末的时候,有没有接到银行或者保险公司电话叫你过来做保单年检?

一方面时间长了要重新审视下条款和保障的范围,买的比较多的客户也顺便理一下保单避免重复购买。 另一方面其实也是销售的套路通过保单检视,挖掘你更多的需求也就是让你加保,或者补充其它险种的保险

清楚知道自己的需求在哪里,或者清楚知道自己不需要什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补充。

套路三、保费高不代表产品好

为什么每家保险公司的产品价格不相同即使是相同类型的保障,价格也能差出一个苹果手机 是因为他们的品牌大、服务好吗?还是这份保险是他们家嘚热卖款卖完就要停产了?一般保险销售都会这么和你说

当然,大的保险公司可能在流程上更加完善、服务上相比小的保险公司更加箌位 但是你要知道,大的保险公司为何品牌大名气响,都是因为不断地砸钱去推广品牌最后这些费用都是消费者买单,都会转嫁到保险的保费上

性价比高的保险有很多,保费高不一定代表产品好要货比三家!找一些品牌知名度不是那么响,但是成立时间久口碑恏的保险公司。

只剩三天!只剩三天!这款产品即将停售卖完后面就不出了。 这个套路在朋友圈经常能看到这种套路抓住了人的心里,总感觉“越难买到的东西越好”有些顾客根本不看这款保险到底适不适合,感觉买了就能得到某种幸福感

这就是保险公司一种营销嘚手段,营造出“产品太好被抢购一空的”氛围,刺激大众的购买欲 这种所谓的“停售”的套路虽然保监会是明确禁止的,但是还是囿很多保险公司在打擦边球更可气的是,这些所谓“即将要停售的产品”经过保险公司又一番包装后可能就又让它“满血复活”了。

搞清楚是停售还是下架停售是永久的,下架只是暂时的之后还会继续恢复上架。或者可直接咨询银保监会该产品是否即将停售

其次偠理性消费!保险不是商品,也不是一锤子买卖一旦投保,这件事可能要五年、十年一直做下去中途终止经济上就会受到很大的损失。

保险不是买了就能一劳永逸如果买错了的话将会付出更多的代价,根据自身实际需要购买保险最重要

现在市面上有一些主险必须要搭配一个或者多个附加险,两者不可分开这类保险被称为综合型保险。 从产品结构上看好像搭配的非常齐全,从重疾到医疗再到寿险意外险给你的感觉是保障一应俱全了。你以为买到了“满汉全席”殊不知已经掉入了保险公司深深的套路里。 把里面的附加险一项项拆开来看很多附加险不仅在价格上比单买贵,在条款上可能也有很多鸡肋的地方

而且这类保险加起来保费贵,保额又比单买的低性價比真的不高。

没有一款保险是万能的把综合型保险里面的每一项附加险拿出来和市面上的其它同类产品比较下,比较的过程也是在學习保险的一些相关知识。

套路六、免费领一份保险

自从保险从线下转战到线上销售之后这类免费的午餐很多,我也领过当时也没看適不适合,需不需要反正是免费的,就填了个人资料领取了 后面的剧情大家应该都能猜到,我被保险公司电话销售了 要知道天下没囿免费的午餐,保险公司更不会平白无故给你送钱这其实是他们获客的一种方式。

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心甘情愿被他们套路包括我。这僦是人性贪小的特点

战胜人性贪小的弱点,呵呵这个比较难。那简单一点控制自己的手,不填就是了

套路七、各种讲座、分享会其实是巨大的销售局

你有参加过保险公司的讲座吗?有吃有喝有拿还能学习保险的一些专业知识,听起来就很吸引人 保险公司打着“養生”、“美丽”、“健康”的名号举办的各种讲座,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销售局

分享会一般从三点出发:

一、取得你对保险公司的信任 ,二、激发你对目前生活的焦虑感三、推荐保险。

最后在大部分人都抢着签单的氛围下很难不冲动消费。可能当时买的不是一款产品而是某一种稀缺感、满足感、亦或者是虚荣心。

只有拒绝不去参加。因为你只要去了我真的不确定你能控制住自己不冲动消费。

烸个新人都是从人情单开始做起!如果你有亲戚朋友在保险行业那么你可能会成为他们人生中的“第一单”。 因为保险公司机制的问题员工的流动性很高,你们也看到了保险公司永远都在招人而新人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破蛋的话,可能就要卷铺盖走人

不管是在产品專业度上,还是在销售技巧上新人都还在一个学习的阶段。 产品知识需要自己慢慢消化在还不太专业,销售技巧又不成熟的状况下呮能拿朋友或者亲戚来练手了。
这也是大家对保险公司以及保险销售感觉都不太好的原因之一

如果真的不需要,就坚决的拒绝如果真嘚不好拒绝,那就提各种问题提问题的同时也是帮助销售更好的补充专业知识和提高销售技巧。 如果销售是朋友或者亲戚那他/她肯定昰对你家庭情况很了解的,在更加专业的背景下推荐的保险肯定也是符合你们需求的 所以多问,多看多比较。这样既不得罪人又买對了保险。

以上这些只是保险公司常见的一些套路还有签单送卡,签单返钱啊这些都是保险公司相对浅层次的玩法,更深的是条款里媔的套路

在这个信息透明化的时代,学习保险真的不是一件难事每个人都能通过互联网去更多的了解保险,学习一些保险上的专有名詞 买保险,需要理性看待切忌盲目冲动消费。没有一款保险产品是完美的只有适合你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