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见到公司的名义说是做股票名义金的。这是真的吗?

我们今天看到中国证券市场是完整的、应该说是在国内算是比较成熟的也没觉得有什么了不起。但从它起源来看经历的风风雨雨是很多的。这个从最早开始我们现茬把几个公司记下来。一个涉及到是深宝安一个是北京的天桥。在中国整个上市公司股票名义金发展的历史上这两个公司都各自宣称咜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股份制企业。但目前没有人做出一个科学的判断究竟谁是第一家那么从发股票名义金的时间来看,宝安在前面昰1982年,天桥稍微晚一些是1983年。但
  是严格来说用我们今天公司治理结构来看,包括它的一些标准来看它都不是一个很标准的股份淛企业。当然当时也没有什么上市公司之说主要是从股份制公司来说了,它也不算是标准的但毕竟有了一个股份制的雏形。那么后来仳较有轰动力的一个事情是金杯1988年的夏天,7月份的时候金杯发行了股票名义金,而且在中南海摆了一个摊后来我问过了当时金杯的咾总赵希有,我说你怎么想
  到摆到那里去了他说想扩大影响。因为当时辽宁搞了一个事情这有个背景是:当时沈阳市的市长即李長春,这个人比较有开拓精神当时沈阳有个著名的说法,叫三大试验田在企业改革方面搞了三个方面的改革,其间最有影响的是股份淛改革当时金杯是搞客车、面包车的,它的总经理叫赵希有这个名字你们记下来,这是一位标准的国有企业家他当时迈的步子比较夶。所以我们回过头来看
  这三家在整个八十年代里头,当时这边是从北方北京南边是深圳,包括东北沈阳都有一些有影响的事情那么这当中还有几个事情我们一个一个把它讲清楚。在1984 年的时候在赵希有之前,天桥之后有个叫做小飞乐,即上海的飞乐音响小飛乐在1984的时候,在上海发行了股票名义金
   现在我们把这几个东西:一个是宝安,这个事后来我问过宝安的原创始人周怀熊后来的83 姩的天桥,84年的小飞乐到87年的金杯这几家公司在关于股份制改革里面的尝试,应该是中国比较早的一些萌芽这个萌芽的时候,有些特殊的背景我们要把它搞清楚
  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萌芽,这个萌芽的含义是什么这个我们一定要搞明白。中国从1978年开始搞改革一直箌1984年在长达将近6年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整个改革都是以农村改革为中心这个城市改革涉及的不太多。那么从84 年10月份中共中央通过关於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始,我们的改革重心才从农村转移到城市那么城市改革核心就是企业改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国有企业改革那么当时整个企业改革的核心就是两个字“搞活”,搞活的核心就是放权我们原来以为就是把它捆住,捆住的时候我放权比如说一个鉯前的企业没有什么自主权,我现在给你一些权利人权、财权、物权,我都给你一些经营权利但整个搞活当中有一个很大的局限性,僦是我们没有在企业治理结构上 公司治理结构上做文章这一块我们没有想到搞什么名堂。只能根据原来厂长给的权利以前不能发奖金你現在可以发了、原来买个什么东西等都要等上头批现在给你这个权利了。那么我们国家关于股份制第一次比较正式地提出来作为中央政策提出来
  是1986年。这个时间把它记下来86年底当时有份文件提出一个东西来,就是我们一开始搞的叫“厂长负责制”厂长负责制比較正式地提出是1986 年。提出厂长负责制提出的过程当中我们首次作为一个概念,就把股份制作为一个概念写进了文件所以我们可以尝试鈳以用股份制的形式来进行。那么当时提出把这个股份制还有一个概念叫“租赁制”,都是作为搞活企业的一种手段提出来的严格说來总的动额都不大。但是在1986 年有一个国内外主要是国外很关
  注的事情,是关于交通银行就是我们的戴项龙出任第一任行长在上海荿立的。
   那时作为银行银行开始有新的东西。但是从企业这块来说的话没有这个动作。在这个期间有一个事情引起了海内外的高度关注。就是1985 年的年底我们这些时间都是有确切含义的。1985 年年底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这个人的名字中文翻译叫范尔林这个人箌了中国,那么当时邀请他的是中国人民银行的行长陈慕华以陈慕华的名义请他过来的,以他的级别和规格来说陈慕华当时
  的地位很高,国务委员以他来接待他已经可以了。但是没有想到的是邓小平别出心裁地提出要见他邓小平不但见他,而且还送了一张股票洺义金给他这就是小飞乐股票名义金,50 块钱的一张后来范尔林把它拿回放到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一个展览室。中国一个国家领导人送给怹的一张股票名义金这件事情当时国内没有多少人关注。但是国际上很有影响说中国,社会主义的一个大国最高领导人送了一张股票名义金
  给西方号称头号大国最主要的交易所的老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在这点上邓小平大大地超前,因为当时没有多少注意箌这个事情但邓小平这个事情给了中国一些非常有敏感的官员一个重大的启示。这样到了1986 年的9 月中国开设了第一家证券交易的营业部。这个营业部不是证券营业部是借用了一个银行的营业部来交易的。这就是1986 年的9 月这个时间把它记下来。在上海工商
  银行上海靜安营业部。就可以把小飞乐的股票名义金拿去卖了可以交易了。当时批准这个事情的是上海的市长江泽民所以其实他不是一个保守嘚人,而是一个很开放的人所以我们回过头来看,在80年代的中期的前后:82、83、84年82年宝安发股票名义金、83年天桥发股票名义金、84年小飞樂发行股票名义金、85年的邓小平送股票名义金给外国人到86年股份制交通银行的成立、86 年9月在上海工商银行静安营业部开始股票名义金交易,到88 年金杯卖股票名义金这一系列事情都发生在前后四五年当中是我们中国股票名义金市场发生发展初期一些比较有典型意义的事情。與这个股票名义金相对应的是80 年的中后期开始了国债的交易。以前是发行国债是不交易的那么后来开始交易了。这个中国最有名的股壇大户叫杨百万。杨百万实际不是炒股票名义金起来的是卖国债起来的。他是利用各级之间国债的利差到处倒而主要的地方就是到咹徽去收,收了跑到上海去卖他就赚了这个钱。这个事我还直接问过了杨百万本人他讲的故事挺好的。其实这事情我们93 年在北京谈过┅次其实这个事情基本可以判断为中国股票名义金市场早期股票名义金市场发展的雏形,一个初期阶段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大家就幹到一块
那么出现这些东西,它有几个特色的需要当然首先我们讲股票名义金就是融资,所以首先是出于一个融资的需要搞这个东覀。实际是更多是当时一种体制改革的需要,现了我们在改革了我们要干一点事。至于这个事我们要干什么样了怎么去,实际上是從上到下都不清楚还有一个需要是出于对外开放的需要。我们原来一直认为股票名义金这个东西是西方资本主义的一个专利那么我们吔试一试,也在胆子比较大的城市比较大的地区企业也试一试但是当时整个中央文件里面,没有对这块作出一个任何明确的规定刚才峩说86 年提到的股份制也是作为一个尝试性的手段来展开的,当时对股份制的宣传甚至不如对租赁制的宣传当时宣传最厉害是在长春一个叫官广枚现象
  的,这个是东北老爷们搞租赁搞很火爆。整个社会对这个事情还不是很清楚包括在北京对这个事也感到比较模糊。那么这样我们在整个80 年代过程当中就属于这么摸索、试点的零零星星的东西就过来了这是我们中国证券市场起源开始的最起点的东西。
   第二点我们开始讲从非正式的尝试到正式的试验什么是叫
  非正式的尝试和正式的试验?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把几个事情搞清楚。第一个事情是在1990 年的时候中国两个证券交易所分别开业。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开业时间是1990 年的12 月19 日它这个是正式开业时间。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开业时间是1990年的12月1日但它是试营业时间,深交所正式开业的时间是1991年的7月21日晚了差不多半年。所以中国有了一桩骨头冤案就是谁也搞不清楚的事,谁都说我自己是中国第一家上交易说我是正式开业的,深交
  所说我是儿子已经生出来了准生证是後补办的。这个事情谁也说不清楚不管怎么样在90 年开业了。关于这两个交易所开业的事情我们以后还要详细的讲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張 | 添加到话题 |

  很不错,请继续第一次知道股票名义金也是在我们当地的人民银行门口。

  开业以后就开始进入一个程那么从90年開始到91年整个一年当中,因为它是地方政府指导这个以后再说。它有一个发展在这个发展当中,我们后来就碰到一个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个政治槛过不了。这里有个背景我们要交代清楚从这个89年6月份以后,中国实际上一直处于一个比较困惑的状态。究竟这个发展方姠在哪里我们现在都很明白了,但是当时确实是不太明白尤其是碰上苏联出现的非常事件,苏联出现一系列的动荡给我们造成一个佷大的压力。所以上海交易所和深圳交易所两个交易所从开业到运营从一开始就经受到了很大的压力,很难那么这个压力到了91年,尤其在91年的秋季以后这个压力达到了基本上是顶点当时在北京高层有一种势力,我们现在讲的是海外舆论把它称为一种左的势力不管它叫什么,但总是有一批以传统的、正统的标准的马克思主义自居的一些人,这里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是邓力群这一波人那么当时对改革开放的事情大加批判。那么证券市场是他是批判的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因此它是典型的属于资本主义的东西,这个很好理解这样在1992 年2 朤份,邓xiao平南巡的时候他南巡时讲了很多内容,其中有一段话是专门讲到股票名义金市场他的原话是讲,股票名义金市场我们可以试好了我们可以继续进行,不好我们可以关但是你要领会他的那句话,他就是要是试呀就是要干这个事情。我们回头来看如果不是鄧xiao平进行了一个重大的拨乱反正,不明确指出这个方向中国证券市场在90 年代初期恐怕要遭受一个大的挫折影响。那么小平南巡以后一丅子把这个局面打开了。那么中央包括国务院关于整个经济建设发展、改革开放方方面面的一些东西都变得比较清晰了。所以在当年1992年嘚10月份成立了中国证监会现在回过头来看证监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一开始成立中国证监会的时候不叫证监会而叫金融管理局最初的议案是金融管理局,这个文件1992 年7月份的时候还是按照这个思路来搞的当时牵头搞这个事情的人叫金建栋,他当时的身份是中国人民銀行的金融管理局的局长他是个司局级干部。
当时准备成立这个金融监管局的时候以他们这个局作为基础拧出来实际上有点类似我们紟天的银监局的格局。当时构思了这个西但是后来朱rong基在一帮人的游说之下改变了这个主意,他当时已经开始管经济了当时包括高学慶、李剑阁、周xiao川他们这一波人在讲这个事情。我们回头再讲这个事情改变了这个主意,不得不提中国证券市场最早的一股知识力量峩们刚才讲了一些企业试验性质发行的80年代的中期。但是作为中国证券市场作为一股理论上的力量来讲最早形成在1988 年,最初的几个人就昰目前活跃在中国财经界的几个核心人物之一包括高学庆、王歧山、李剑阁还有现在证监会规划委员会的主任李清源、周xiao川、王波明他們这一批人。这批人实际上是两类人:一类是具有现代知识、现代眼光的高干子弟象周小川就是典型的高干子弟、王波明是王bing南的儿子,王柄南是当时中国一个资深的外交家、王歧山是姚yi明的女婿姚yi明当时是管经济的,很有影响的一个人;另外一波人是没有什么背景的但是受过完全的西方的训练回来的学者,具有代表形式上就是象高学庆、李清源这么一批高学庆最大的一个本钱是,他当时是华尔街掛牌的律师当时能在美国拿到挂牌律师的人是很少的,而且他是搞证券的律师那么这一批人当时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这个机构的全称叫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这个中心当时是有几家单位,包括国家计改委等出面支持成立的由于是几家单位合起来,所以他们又有┅个简称叫“联办”联合办公室的意思。所以现在告诉你我是联办出来的大概是比较牛,这是最早的

  那么这一批人从88年年底开始投入运行。在89年、90年到91年都基本上随着酝酿、发展、初期的设计和研究作为国家级的以国家作为研究对象的设计方案,实际上已经到叻91年高学庆才搞出了一本西。由于有这些一股力量所以直接影响了朱rong基的决策他们最后在1992 年的夏天,改变最初金融监管局设立的这个思想直接考虑借鉴美国监管方式,美国就是一个证监会那么中国当时以一种监督委员会的形式,国家机构是有的这样涉及到一个证監会的机构,它的定位、性质、运行、管理及它的干部均怎么办当时都是一个先例,当时没有人考虑怎么办所以一开始定型定了几条:第一,它是一个事业单位不是一个政府机构,就不是一个政府行使行政功能的机构;第二它的级别比较低,定为副部级单位;第三它的干部的组成是当时中央国家机关里面可能是学历最高的一个部门,就是硕士、博士一大堆比例是最高的,但人也是最少的只有┅百多人。所以在涉及第一任证监会 的人选上也是很有意思的一开始提出
  了两个候选人:一个是刘鸿儒,一个是周道炯那么最后江ze民划了刘鸿儒的圈。他为什么划刘鸿儒的圈当时用这两个人都有他们的道理。刘鸿儒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做过中国人民银行的副行长後来做了体改委的副主任。当时的周道炯是建设银行的行长都属于所谓资深的金融家。刘鸿儒有几个本钱相对周道炯有优势的地方:苐一,他是中国第一个金融学的博士在50 年代就拿到了博士学位了,这是个受过严格的书史训练的博士;第二在几十年金融实践当中,怹是理论比较擅长当时证券市场有一系列新的东西,我们需要一系列的创新;第三是江ze民本身比较欣赏他正好在这之前有一个事情。劉鸿儒的一个建议引起了江的高度重视我们当时在看一份内参的时候,江ze民模范毛泽东的说话语气就专门谈到了刘鸿儒。在91 年有个叫劉鸿儒的说的不错谈到他受过什么教育、什么什么的。这个给我的印象很深最后江ze民挑了刘鸿儒。这样在92年的10月份证监会正式成立叻。关于证监会别的情况我们以后再说到了1993年,中央发了一个文件正式承认了中国证券市场进入了正式试验阶段。在这之前连试验这兩个字都不提的就是说要随时准备关掉它,哪儿整得不对就把它关了尤其是92年8出现的“810”风波,当时闹得很大这个我们回头还要讲。

年政府工作报告当中,第一次把证券市场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一共用了26个字,类似什么积极稳妥推进发展证券市场促进什么什么东覀,非常原则非常概括的一句话我们当时用了一个形容词叫欣喜若狂。原来的政府文件里面没有从经过试验开始我们知道大概被掐死嘚概率比较少了。在这之前一直是很悬的我们作为一个从业人员来说,说不定什时候关了你们就回家去干别的事,这说明试验已经开始大概不掐死所以这样就从90年证交所的成立到9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里面,经历了多五年的时间里面我们中国的证券市场迈出了一个非瑺重要的阶段,就是从非正式的到尝试到一种正式试验正式纳入国家的计划,我们开始要管了第三个阶段就是正式的运行阶段。刚才說了从95 年3 月从政府报告提出从95、96、97 年这个时期,证券市场确定是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中国的事政府重视了当然要比不重视要恏。当时在干部的配备上、调动上发行的规模上,方方面面都开始了尤其是从1990 年开始,中国进入一个大牛市所以一下子吸引了非常哆的老百姓投到这个市场里面来。开户数剧增上市公司加速剧增。各地方发现这个事挺好联动人把钱带来,现在就很支持以前很多哋方都不理它的,尤其是偏远地方那么到了1997月7月4日,国务院发了一个文件把两个证券交易所完全收归中国证监会,就是说统一管理吔就是到了这一天,虽然没有人宣布中国证券市场的试验阶段经结束但我们知道这个试验任务已经完成了,现在是国家要正式用了在這件事之后的另外一件把证券市场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就在1998年朱rong基这届政府上台的时候提出国有企业三年脱困三年脱困里面一個重要措施就是要利用证券市场融资。所以从95 年开始国务院在检查考评中国证监会的工作的时候。第一项指标就好象考核记者写文章┅样,他就问你融了多少资所以每年证监会写报告时,第一写这一年度融资了几百亿这就是成绩,如果钱多就成绩大钱少就成绩小。融资这是股市最基本的功能由于国有企业改革的特殊需要,把它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虽然我们事后来看有点过度,没有利用改慥来充分达到它这个改造国有企业的目的但是从融资的这个角度来讲,它起了一个很大的作用同时从根本问题上解决了中国证券市场試验的问题。所以我们现在来看是从1997 年7月份开始彻底摆脱了试验这个阶段不是暂住证,而是正式的身份证给你了我们回过头来看,最初的80年代的萌芽、90年代的非正式的试验到正式的试验到97年以后纳入国家管理的体系以后进入了一个完全的发展阶段.中国的证券
  市场整个发展史上是经历了这三个大的阶,到现在为止都是一个正常的发展所以我们将来在了解的时候,记住90 年的12 月份这是一个特殊的日期;记住92年的10月份,证监成立的日期;记住5年的3月份政府工作报告里面确立试验的事情;记住97 年的7 月份,纳入中央统一管理这几个日期它都有重大标志的,这个脉络一下就清楚了下面我们再简单介绍一下中国证券市场在管理体制的演变。这个事情跟今天的关系也很大所以我们一定搞清楚。我们的管理体制既然是从地方的萌芽、尝试到正式的试验到这个正式的进行就注定了它管理体制有一个大的变囮过程。第一个阶段的变化完全的地方管理,这个时间是从1990年的12月份两个交易所的成立到1992年的10月份中国证监会的成立在这段期间证监會没有管,两个交易所完全是由上海、深圳两个地方政府自己成立起来的那么到了92 年10月份以后,证监会成立了两个交易所的章程就发苼了变化。有机会可以翻来看一下比如说深圳交易所写的是深圳交易所由中国证监会和深圳市政府共同管理。这个共同管理的含义是什麼呢含义是在业务上
  由中国证监会管理,人事、财务体制由地方政府管理这个请注意核心问题是财务问题,比如说你赚的钱归谁当时赚的钱主要是归地方政府。所以地方政府在两个交易所的问题上表现出了积极性超乎寻常。它发现很来钱呀干嘛不搞?换句话說从90年开始,深圳和上海两个交易所的地方政府一直在明争暗斗斗得很厉害。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讲中国证券市场前五年是沪深两个市场的打斗时期。我们将来有可能的话我可以来写这个故事的演义因为它们的事情我比较
  清楚。这个打斗在1996年至97年当中发展到了极臸基本上是无所不用其极。
   鉴于两个交易所的两个政府决策的撮位都采取了一系列不太正常的手段。很多的地方政府包括中央都看出问题出来了,强烈呼吁要把这个权限收回来所以这样在1997 年的7 月份,中央下了这个文件从那一天开始,两个交易所已经完全脱离了地方政府它在人权上、财权上都脱离了,但是它有一点没有脱离就是印花税的分成收入。刚才说了在这之前大头归到地方这之后呢大頭归到中央。基本比例你们记住一个88 归地方深圳市在每年搞这个地方财政报告的时候都一定要讲,我今年的财政收入是多少其中证券茭易的印花税的收入是多少,它呢作为它的收入但是又不作为特权好象是一个玩意在一个笼子里靠不住的,随时可以拿走所以市长每姩的工作报告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个事情说清楚。这个收入比例很高每年都是好几十个亿。所以关于两个交易所管理体制的演变掌握三个階段:第一阶段是完全的地方管理是从90年的12月份到92年的10 月份;第二个阶段是中央和地方共同管理,从92 年的10 月份到97 年的7 月份差不多五年時间;但从那有后,即97 年7 月份以后就完全的中央管理

  吃饭回来了,居然没有一个人顶一下,实在是失望啊.
  听那么多人在那说今天涨,奣天跌,又有几个人透过现象看本质.
  借用我喜欢的一句话吧: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这么多人喜欢听这位大师说明天是涨是跌,居嘫还能精确到个位,听那位大师说有什么什么内幕消息,听内部人士说今晚出台什么什么消息.我只想问各位一句:大盘涨到了6000点过,你赚到了吗?为什么亏损,是没听某大师说涨说跌,还是没内幕消息,或者说运气不好?问题到底出在哪,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不去思考不去解决,天天希望天上掉馅餅,这可能吗?

  现在我们就把关于中国证监会的情况说一说。刚才讲了92 年10月份成立中国证监会的时候形成了一个特点这个特点很有意思,因为它学历很高学者比较多。刘鸿儒这个人从根本上来讲不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管理干部倒是很有水平的一个学者。所以证监会在管悝行政执法方面显得很弱,但新主意很多一会一个主意一会一个主意就往外推。另外一个是从不同的渠道发出不同的声音任何一个蔀主任都愿意出来说话,动不动某某部主任什么什么经理就出来讲一通突然又说不对,以谁讲的才对因为他一帮因为他一帮人没有受箌严格的行政的训练,不知道自己的角色是什么另外一个因为当时的
  发行资源非常奇缺,所以各个地方尤其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嘟跑过来求他们要这个发行资源这样,几乎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证监会这帮官员权利非常大。当时一个很经典的故事是一个部主任可以敎育企业你回去把你们省长叫过来,我不跟你谈叫你们省长来说。叫一个省长跟一个局长汇报工作就口气这么大。所以证监会从成竝到现在一直都养成高人一等因为求它的人太多了,谱大得不得了这样证监会从一开始运行的时候,在北京整个中央行政圈里面它嘚这个
  环境不好。象人民银行、财政部税务总局、金贸部,方方面面的部委对它的意见很大因为人民银行要求自己的权利很大,Φ央银行嘛现在把权利分走了,而且你的头比我还大左马书他好象更牛,关键是证监会的一把手叫 中国人对 是个特殊概念。只有毛 叫 没有几个叫 的。那会东北叫刘 他真叫刘 呀。所以它一开始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有新思想新的一个东西的地方,但是确实看到在行政執法是有很多问题的所以在具体的运行过程当中矛盾非常多,很多政策措施的出台都不到位.与这个证监会同时成立的还有一个机构这個机构也很重要。请大家记住叫国务院证券委。这个外面当时搞不清楚两个证搅到一块儿去了。全称叫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当时是朱rong基亲任主任,然后联络十个部委的一把手做他的委员或者是副主任这个机构是虚的,没有人具体来办公所以成了一個办公室叫国务院证券委办公室。这个国务院证券委有三个人都跟我们今天有很密切的关系它的主人叫马忠智,两个副主任一个叫王益,一个是庄心一王益可能你们不太清楚,庄心一大家都听说过王益是薄一波的秘书。庄心一是周道炯的秘书两个秘书。这个办公室只有十几个人它是代表证券委来工作的,但实际运行它不管主要是重大政策和各部委的协调。当中有个一很关键的人物叫李剑阁伱们要搞清楚。当时还有一个副 叫童正宇这个人影响不大不记算了。这个李剑阁是属于朱rong基智囊班子的一个成员朱熔基当时在搜罗经濟圈子里面有个非正式的,他比较听这些人的建议那么告诉你们还有一个人是秘书长叫朱利,是现在银河的董事长所以我们把这些人串起来你们就能把很多事情想明白了。朱利是一个高干的孩子那么证监会这样一个班子,就是说李剑阁跟朱利有个特殊关系刘鸿儒当時是大家比较认可的一个人,所以这个班子在刚开始运的时候大家对它们的期望比较高,但实际运行不行这样到了1995 年的春天,这个刘鴻儒终于干不
  下去了当时问题很多,尤其是我们94 年的证券市场很不好很不好以后刘鸿儒又推出三大政策就是救市,结果救了半天引发了一轮狂跟着是一轮狂跌,他终于扛不住了在1995 年的春天2 月份,免了他的职务这样才出了当时 候选人的另外一个人周道炯。周道炯从理论上的造诣应该是不如刘鸿儒可能还差的比较远在行政上是偏于稳健的人,安徽人开始对他的出台还是期望比较高,因为当时劉鸿儒搞得比较乱搞得乱七八糟的时候希望有个人把它理清楚。但周道炯这个人由于他过稳健尤其是当时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地位不高,它是个副部级的事业单位实际上是无法协调上海、深圳两个地方政府的。这两个地方政府多牛呀(深圳、上海)你一个副部长能把峩管着吗?根本就管不着所以后来在96和97年两个交易所大战包括两个政府的激烈的对抗当中,证监会就两头都不是人它的既不能偏向于仩海也不能偏向于深圳,它什么事都管不了人事不归它管,财权它又管不住对于这两个政府它根本没办法。所以后来有一个观点认为可能主要是朱熔基觉得两个市竞争的混乱是证监会管理不当,负有责任当时最激烈的一次是在1996 年的8 月份,朱rong基去了上海上海市市长徐匡迪当着朱rong基的面直斥周道炯纵容深圳。上海人脾气大他不怕,就跟你说周道炯当时在场呀。当时朱熔基提了一个问题说为什么仩海没有深圳搞得好?当时在90年深圳已把它甩过去了从5月份超过上海以后,5、6、7 远远已经远远
  甩到后面去了徐匡迪回答了五条原洇,这五条原因都是深圳的罪过其中有一条周道炯用自己的秘书当深交所的总经理,庄心一纵容他怎么怎么搞当然还讲了别的几条罪狀。朱熔基回头就问有没有这一回事周道炯没法弄了。周道炯说庄心一同志是我的秘书但庄一同志的任命是证券会集体决策报国务院批准过的,不是我们自己干的事当时这个矛盾是非常尖锐的。朱熔基当时觉得很混乱他只觉得周道炯不行,你管不住但后来想一想,周道炯怎能把这件事情管得住呢连中央委员都不是,原来只是正级委员当时在上海主管证券的证管办即今天上海市市长韩正。怎么管这样周道炯在证监会就就任两年,1997 年的5月份就把他免掉了

  免之后换了第二个周,周正庆他为什么用周正庆?周正庆当时是国務院副秘书长朱熔基一直对周正庆比较看好。当时92年朱熔基亲自接掌人民银行的时候他把李桂寻给免掉。实际行使行长之权的就是周囸庆当时人民银行的党 。他觉得这人还比较能干以后调到国务院作副秘书长来分管财经。他想既然两个市场的协调任务这么重方方媔面需要一个强悍的行政官来协调,所以我调国务院副秘书长来嘛这样总是好的。周正庆从一开始确实对朱熔其也确实是忠心耿耿的說什么干什么。那么在这个时期我们交代一个人物的变化。原来朱熔基的一个智囊班子成员李剑阁由于他与周道炯的关系急剧恶化,後来把他调作走了现在李剑阁官居国务院稽改办副主任基本是一个闲职。那么李剑阁走了以后证监会的新任副 就是王益。王益这个人管得比较多主要管交易和发行,整个市场的核心都在他手里.

  这样以后按照朱熔基的想法一点一点往前走,走来走去后来发现一个問题因为周正庆接手以后他觉得全国市场已经形成了。他5月份上任的7月份就把两个市场收了。从那以后应该是完全中央的意见在运行这以后就开始步入一个熊市,98年是熊市99年也是熊市。朱熔基又不干了觉得熊市也不是一个事。当初给周正庆出了
  不少题目把股市搞活98 年的时候搞不怎么样,朱熔基也是可能理解的因为他们知道股市运行也是有规律的。但过了一年都还搞不好所以99 年就逼得比較凶了。逼得比较凶时就出了一个519当时周正庆被逼得没法子了。这个519 我们稍微要讲详细一点99 年
  的2月份,朱熔基就对证监会的工作鈈满意说为什么这些长的熊市?严厉批评周正庆说这样那样不行,讲了一大通理由朱熔基说那你就拿个东西出来呀。最后朱熔基到處找人了解我们能拿什么东西说拿这个不行,拿那个不行当时有很多限制。最后凑了个八条在1999 年的5 月初送给了朱熔基。我事后听说怹对八条本身没有太多底你让我拿措施嘛,我不拿也不行 ,就拿没有想到5 月
  12 日那天就批了。这天很有意思这一天我们后面在查这個事情,就在朱熔基批示的当天交易所突然增开10 万个股票名义金帐户。什么讲先知先觉行情是一周以后发动的,519 嘛但文件就是12 日批丅来的。后来他们把朱熔基批示的手写的复印件都给我看了行情发动得很快了,轰轰烈烈就起来了但是实际上矛盾也暴露出来了,因為很多政策根本是执行不了的有些政策带有明显的短期性,饮鸩止渴这样搞了以后非议很大,后来又跌跌得很厉害,所以又是证监會工作不得力否则不会搞成这个样。当然内部已经有议论对朱熔基很不利周正庆他就问,这个事情怎么样了朱熔基没办法,说先干吧结果到了2000 年的2月份一周之内几大金融管理机构的一把手对调,全换了现在看来是一个好玩的事情。周正庆上午都不知道下午宣布伱被免去职务了,调人大了所以在2000年2月份换了第三个周--周小川

  在周正庆时代证监会完成了一个重大的转变,因为他原来是国务院副秘书长他把证监会从一个副部级单位变成一个正部级单位,从一个事业单位变成一个行政单位时间是1998 年,当时证监会的干部欢欣鼓舞突然一下升了一级呀,挺开心。因为原来副 实际上是一个正局级干部地位是偏低的。
   在中国证监会历届 里面背景最深厚的可能是苐三个周
  --周小川。前面三个 都属于长期磨炼磨炼出来的,不管是理论磨炼也罢行政磨炼也罢,但个人本身没有什么太深的背景唯独周小川的背景很深,说到周小川必须提到他的父亲周建南他的地位很特殊了,他是老革命建国以后他一直在经济领域里工作,做過几个部长而最关键的是在70 年代的后期,他做了国务院进出口管理委员会的主任这个机构现在已经没有了,当时是一个正部级单位怹履行了现在很多金贸部的职责,当时分管的是谷牧在进出管理委员
  会有一条,扮演了后来很多改革开放初期的对外开放的功能
囸是在周建南做进出口委员会的主任期间,江ze民从一个局级干部变成了这个委员会的副主任1980年8月份全国人大要讨论在广东、福建设立经濟特区通过这个立法的时候,立法的解释就是由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去解释的解释人就是江ze民。所以在江ze民在历史上讲也是中国改革开放這个问题上比较前沿的这是真的。他从一个一般干部(我们在北京来说局级干部就是一般干部)到部级干部的跳跃实际是在周建南手裏完成的。周建南资历很老而且在历史上还有一个很大的功
  劳,就是关于深圳这个交易所90 年的时候当时对这个交易所非议比较多,实际上深交所酝酿了好多东西好几年以后还要讲。关于要不要设立交易所的时候争议很大恰恰在90年的时候,江ze民以个人的名义委托周建南来深圳搞调查后来周建南写了一份报告,他的报告的意见是倾向于设立交易所所以江也是在这个报告上作了批示。为什么后来會有两个交易所这个跟周建南的关系度都很大。所以由于这几项原因周对江的影响非同一般周小川作为他的儿子,从小就
  受到一個很严格的教育他在1985 年在清华读博士,读完博士出来后一开始他就在国务院体改委的委员还兼中国体改所的副所长。这个体改所我们現在见的不太大但当时是一个非常风光的机构。全称叫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这个

  这个所长的名字叫陈一咨。这个班子后来整個成了赵紫阳的智囊班子所以后来在运行上有点偏离了经济改革的本身,干别的事去了所以在6月4以后,这个单位就解散了很多人都覺得没有什么前途。但周小川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因为他的背景太特殊了,而且他跟他们也没有别的关系只是兼职所以从那以后周小川先后在中国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管局、中国建设银行任职。建行和外管局是一把手中国银行和中国人民银行是副职。基本上在這十年里面把中国所有的金融机构跑得差不多。央行呆过管外汇的呆过,管国内的呆过、管国外的也呆过全跑了一遍。这从整个轨跡上看我们知道栽培他的意思是很清楚由于周小川风度非常好,会一口流利的外语所以他也深得朱熔基的赏识。这样中国第一任中国證监会 里面只有他一个人能同时得到江和朱的赏识年纪又轻50来岁。他走马上任之后这样外界对他的期望很高。事实上周小川上任以后確实是
  做了不少事情他重用了一个主要干部高西庆,在他当副 之前在周小川上任之前高西庆的地位不高,周小川上台之后高西庆實际上形成了常务副 的特殊职位他们内部称他们是洋务派。洋得不得了两个人批文件用英语批。批了证监会的干部全看不懂哪见过這东西呀?它是有含义的从里面可以看出很多东西来。中国证券市场从2000 年的春天以后整个市场的基本趋向基本上是照搬西方在照搬当Φ有一个很重要的指导思想叫不管市场。周小川说了很多次不管市场但大家知道他还是管了,指数一直跌他很着急原来跌他是不着急嘚。

  这届班子的特点就是说思想、理论听起来比较新对中国证券市场一些根本的问题已经开始触及到了.比如国有股改革等.都知道这
  个是个地雷呀,朱熔基说万丈深渊他也要跳呀真的是跳了。是非成败不论勇气可嘉!重用一大批从海外留学归来的人,确实是给Φ国证券市场带来一股新风但是另一方面他们这班人在行政管理执法方面缺乏经验。所以很多事情想得比较好比较多,但做得不够好做得不扎实。一些很漂亮的、不错的设计最后变不成事实所以整个市场对他们从充满希望到逐渐看淡到逐渐失望的一个过程。后来发現海龟派也是那样一开始一个他(周小川)加上一个高西庆、一个史美伦简直是了不得。后来把两个土包子的副 :一个耿亮一个陈红嫃赶到两个交易所了。又不能把他们免了他们是副部级干部。拿多一些钱过去把他们两个下了。刚开始他们还没有想得通后来想通叻反而多拿几十万呢。
   后来发现这种洋务东西也不行现在又换了一个稳健下来了。尚福林这个人够稳健的了从来没有人象他这么穩健过。从严格意义上他是一个技术官僚从大学毕业到这个人民银行,干了二十多年从来没有被换过,后来到农业银行当行长就这樣一级一级爬上来的。非常稳健很谨慎不多言不多语。所以他们现在这个班子的功过
  是非不好评价我们让历史去评价.

  这样中國证监会从管理层的角度来讲,经历了刘鸿儒时代、周道炯时代、周正庆时代和周小川时代和现在的尚福林时代基本上是两三年一届,箌目前为止严格来说还没有人超过整三年的所以我跟他们开过一个玩笑:证监会 和交易所总经理没有人能干过超过三年的。风口浪尖鈈好干这活。把这个脉络搞清楚以后这样对整个中国证券市场管理的框架大概就有了
年的3月份开始,中国证券市场管理当中另外一个机構的地位开始显示出来了就是中国证券业协会,这个要稍微说一下中国证券业协会成立时间比较早,但一直在中国证券市场里面没有什么作用原来他们叫秘书长。因为他是协会就等于各家会员单位来选以前的会长常正明、金建栋都是兼职的。操作是马庆泉是秘书长把这个人记下来,后面到了民生去了以前是广发的。这人很老实确实没有什么能力作为这个机构的管理者来说,他的能力是不够的所以当时这个证监会把这个协会划到由证监会机构部代管,也就是机构部一个副主任可以向它发号施令它没有办法,没地位这样2001年時候,周小川当时有一个构思他觉得这个协会能办一点新的功能,新思维也开始出来了因为证监会是一个行政部门,有些事不好办囿些话又不好说呀。他必须挑一个比较能干的人才能把这个协会的摊子顶起来,最后挑上了庄心一由于庄心一在这个证券市场特殊
  的地位,92 年成立证券委办公室他是副主任95 年开始当交易所总经理,功劳比较大回北京以后成了的证监会的唯一的一个正局级的巡视員,跟副 的地位是一样高资历老,年纪不大本钱比较够,所以他到协会以后协会的地位协会的地位一下子抬高了。另外同时把证监會的几个副主任调到去当副包括把原来机构部的主任徐亚萍调过来当副会长。包括证监会以前的一个部门负责人叫聂静平(后来光大的總裁)调回当秘书长外面的评价他的待遇好象一个副 那样,实际上不是他还是一个局级干部。但不管怎么样自他接手以后,整个协會的面貌确实比以前有了一定改变但外界一度对它的期望太高,其实它也干不了很多事毕竟它权利有限。它有一条原则就是交代给我嘚事我就办不交代的事咱也不愿
  意去越位,所以现在基本是这么一个格局现在对这个证券从业资格的考核,整个证券市场的研究、培训这一系列的职责都归到了这个协会我们事后还看这个协会的功能和地位主要是依据它的人来变化的,不是因为这个事换一句话,有一天他不当了换了一个比较笨的人或窝囊的人,估计很多权利要被收回去了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关于这个协会就是这个样子

  那么在中国证券市场的格局当中还有一块要讲的是券商,我们说的除了上市公司就是券商在90 年代初期,当时中央监管体系证监会還没有成立以前,地方的券商已经是有了在92 年成立证监会以前最早最有影响的一批券商,我们把他搞清楚这个对现在也好有影响的。┅个是深圳的特区证券这个特区证券很特殊,它实际上在当时深交所成立之前已经在办演交易所的功能当时股票名义金都在它那里交噫。特区证券第一个老总叫寥熙文当时民间有个说法:叫南有寥
  西文,北有管金生牛得不得了。但寥这个人后来很快进入到一个鈍伍状态开始脱离红尘不食人间烟火逍遥自在。所有94、95 年之后就没有他什么声音了特区证券在他手里兴旺也是在他手里衰败的,到现茬为止也没啥戏在上海当时比较有影响是两个证券公司:一个是申银,一个是万国万国的老总管金生,申银的老总阚治东这个是我們所谓风雨人物。除了这两个之外还有几个地方券商在当时很有影响力:一个是江苏证券一个是浙江证券,一个是湖北证券三个人里媔江苏的老总后面去了香港;浙江叫李俊退休了。湖北的陈浩伍进了笼子但在90 年代的初期这几个地方的证券公司在全国影响力很大。我們当时还在排:特区证券、江苏、浙江、申银、万国到92年的年底成立君安。在这一批在90年代年前后成立的证券公司构成现在中国最早的┅批券商的基石当然还有一些地方的券商影响力不大。到了92 年10月份的时候与中国证券会同时的成立,它的时间很短国家批准的成立嘚三大证券公司:华夏、南方和国泰,注册的资本金都是10 个亿分别有三大银行出资注册。国泰的是建行、南方的是农行、华夏的是工行当时在92年的10月份以后是几件大事:一个是证券会成立,一个是三大券商国泰的老板由金建栋来担任,刚才我已经讲过了南方叫王谨思之这个人后来退休了。华夏是邵纯作为总裁.这批当时起点很高因为券商的知名度是很少的几千万,一两个亿算很多的了突然蹦出三個十个亿的那是巨型舰母呀。以他们作为基础中国券商的券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规模扩大了从那以后,他们带了头起点比较高,刚才那一批按正常轨迹发展除了少数象特区证券的衰败之外,别的经过大的变化95 年主要是万国因为三大企业出了问题,后来给申銀合并98 年君安出了事,君安跟国泰就合并了那么后来在广东广发又迅速崛起,在北京中信证券又迅速崛起在以后银河证券因为受营業部最多而影响力比较大,这个时候又出现了民生这样的民营的券商从99年、2000年以后券商又经历了一个扩容潮,注册资本金的迅速扩大哋方券商里面象深圳国信证券迅速崛起,招商证券发展非常快所以现在国内我们讲的大的券商我们要记住前二十名搞清楚,因为现在已經上百家了我们不可能都全记下来。这些券商它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它的规模是怎样的,它的特点是怎样的.

  我发现啊,整个版面里,那些明天大盘涨XXX点,跌XXX点的眼球吸引率,还真不是一般的高.这么多人从这些帖子里,得到了什么?口水,指责,漫骂,拜神,后悔,得意忘形.
   炒股其实是┅种修行,是一种和人性本能的对抗,也是对自我认识的不断休正.
   股市里悲剧和喜剧,奇迹和现实,都一天天在上演,人生也是如此,起落沉浮.中國为什么这么多暴涨暴跌,主要原因我看不是政府,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个市场充满了赌徒.什么叫价值投资,什么叫理财,什么叫风险,大多数人根本鈈去关心,不去学习.整个中国,不管是股票名义金市场,还是教育,科技,文化,充满了浮躁.

    而中国A股扩容到800只时只用了8年的时间
    擴容到现在的1380只,仅用了14年时间平 均每年100只,
    所以产生了一批无产阶级
   这个看法有些片面和幼稚.试问这个市场里,有多少嫃正的价值投资者?

  争取今天把它八完吧!闲着没事干,正好跟着看看

  作者:抬杠专用ID 回复日期: 20:46:33 
     我发现啊,整个版媔里,那些明天大盘涨XXX点,跌XXX点的眼球吸引率,还真不是一般的高.这么多人从这些帖子里,得到了什么?口水,指责,漫骂,拜神,后悔,得意忘形.
     炒股其实是一种修行,是一种和人性本能的对抗,也是对自我认识的不断休正.
     股市里悲剧和喜剧,奇迹和现实,都一天天在上演,人生也是如此,起落沉浮.中国为什么这么多暴涨暴跌,主要原因我看不是政府,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个市场充满了赌徒.什么叫价值投资,什么叫理财,什么叫风险,夶多数人根本不去关心,不去学习.整个中国,不管是股票名义金市场,还是教育,科技,文化,充满了浮躁.

  基本上目前的格局从注册地来讲主要集Φ在深圳、上海和北京就加速而言,深圳就多上海第二,北京第三这一批人构成了中国证券市场的一批核心力量。这些券商的老总絕大部分都是比较有来头的要么专业水平比较高,要么就长期在金融证券里面摸爬滚打的一批人像招商证券的牛冠兴,一开始由一家私家营业部滚起来的很不容易。国信从胡冠英时代,包括之前李连锋管的时候发展也很快现在可能比较糟糕的是南方证券公司资产职能呔差了。长期按党政机关的管理他那叫处长,可牛呀指标汇报一大堆。有些现在已经图有虚名象大鹏证券那些确实是不行,方方面媔都不行券商这一块我们要将大体的脉搏把握清楚。如果哪天来了个证券公司老总不把他当一回事这些人哪天证监会好了可以当个部主任。象金建栋
很有富余没有问题呀。现在交易所下来的几个副总都去券商当老总去了最开始是刘波到了深圳,胡继之到国信。申銀的老总也是从上交所的一个副总过去的上海的海通的影响都比较大。这一批人象上海的申银、国泰、君安、海通、北京的中信证券、銀河证券深圳象国信呀、招商呀、长城、南方这些头是谁都要搞清楚。我们集中主要把这个中国证券市场的框架和脉络勾勒出来了脑孓要有数。我们要明白几个东西:第一要把中国证券市场的阶段把它分清楚从哪到哪,这个阶段完成了什么样的事情起了有怎么样的曆史作用。因为中国证券市场的整个发展史很短就十来年这里的若干人,我讲得比较多是讲人以看到人就看到事。现在很多还在我们這个行业里面有些还是叱诧风雨,确实要关注.每一段时候每一人都代表一段历史。中国证券报作为市场里面比较有影响的报纸尤其偠从证券监管领域里面将它搞清楚。刚才还漏了一个事情就是九大证管办这个事也跟大家再提一下,这个在99年的时候朱熔基有个大的構思,中国的金融和证券两个监管体系形成大区监管体系那么人民银行形成九大分行,证管办形成的九大证管办因为以前的证券监管嘟是地方的,象深圳证管办是地方管人权财权全都归到地方,从那时候开始就全部划到中央去了重新调整形成了九大证管办。那么象罙圳很莫名其妙就监管一个海南广州还有证管办。那么这几个证管办以主任的名不知道也算深圳当时第一任是张育军,上海的沈新没囿动广州的刘星强几个人搞清楚就行了,别的不管他现在看来,这个大局监管体系是有问题的这个倒不是事后诸葛亮,我当时就觉嘚有问题它不是按经济规律来的。比如说深圳为什么管海南这里有什么道理?在广东省境内有两个证管办深圳还管不了广州,广州吔不管不着深圳这是没有道理的,而且还在一个省里深圳还属于广州省管的城市。你凭什么对它有什么样的责任关于这块我们就讲箌这,碰到具体事我们再说

  上交所从开业到现在是10多年了。关于它的开业很多事情没有人外往讲清楚为什么它要开业?为什么选擇在90年什么因素让它开业的?这里都一一介绍一下
中国在89年的时候出现了一个风波,国际形象受到到很大的损害西方各个国家对我們实行了封锁、制裁。在这种背景下邓小平在89年的底96年的初,对当时的班子里有个要求就是说要实实在在地做一些事,告诉全世界中國的改革开放的方向没有变尽管这个指导思想我们一直在说的,但客观上来讲由于6月份以后我们要忙于国内安定、稳定的一些事,所鉯这事没什么做这样当时中央常委会在研究能做什么事,这样突然下了一个很大的决心就是开放开发浦东。这个是两个概念开放和開发是两个不同的含义。这个也是邓小平一个核心的想法就是说在80年代我们主要动广东,90年代主要把靶压在浦东那么这样做了决定以後在1990年4月19日,中央在上海开了一个大会以中央的名义开的,宣布开发开放浦东还特别有意思是派了李peng去宣布,江ze民没有去当时朱熔基是上海的书记兼任市长,他两个职务一块儿兼19 号一宣布不久,大约是一周以后即4 月26日中国为了打破西方的封锁,因为当时我们给美國、
  英国在副总理以上高级高层往来已经中断因为他们在制裁。所以中国组成一个叫中国市长代表团去美国访问因为市长没有达箌那个级别,所以这个很简单这个团的团长是朱熔基,他是以上海的市长的名义去的这是合乎中国国情,最大的一个市长朱熔基到媄国去做了一系列事情,其中突然地宣布要在中国设立一个证券交易所在上海设立证券交易所,时间就是1990年的12月份他当时宣布这个事凊的时候,外界大吃一惊因为事先没有任何症状,在外面没有任何
  论证连上海人本身也非常吃惊,他们根本谁都没有听说过就連上海的几个副市长、秘书长谁都不明白。他为什么会下这个决心当时实际上得到了最上面的一个肯定。我们既然要对外开放我们就在朂具有资本主义特色的地方来开放我们干这个事情而且就在上海搞交易所。原来说这个事不行嘛尤其在上海,在上海搞交易所是有特殊含义的因为在这解放前上海的交易所在远东是很有影响力。解放以后成立的一大功劳就是把交易所的力度端掉了当时是一个伟大的政
  绩。现在又要在这个地方我们要宣布成立中国的交易所所以当时开办这个上海交易所主要的首先的出发点是政治的需要。按理说建立交易所应该是个大事应该有充分的验证、研究什么的,但都不知道
   当时外国记者问朱熔基据我们所知,没有任何先兆没有任何准备,你凭什么朱熔基非常肯定今年12 月份我一定请你们来参加我们的开业典礼。朱熔基的魄力所得当时确实一张也没有,啥也不奣白基本上是认定是一个定时炸弹。这样5 月份朱熔基从美国回来以后马上着手准备整个上交所的筹备。当时由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牽头折成一个老同志比较有威望的老同志筹组从5 月份到7月份搞了两个月,基本上没有进展因为这是没有先例的事情,谁都不知道该怎麼办到7月份的时候,朱熔基听汇报这种情况说没有什么进展朱熔基急了,真急了他要求上海人民银行派一个年轻的,敢想敢干的敢闯的,不墨守成规的年轻干部来干活这样就把当时人
  民银行的上海分行的处长蔚文渊.
   接下来,各位也应该能想到我要讲的是什麼了,那就是著名的327国债风波.

   蔚文渊很有意思。他是上海财大毕业的毕业以后分到了北京,工作了几年以后又回到了上海当时回到仩海时间不是很长,大概是85年左右回来的作为一个处长让他来干。当时年龄很小才35岁就
  他来干这个事情。结果蔚文渊受命后就开始干这个事情他当时搭了一个班子。选了两个助手:一个叫刘波一个叫吴雅伦。刘波就是后来南方证券的董事长相对上海而言深圳的起步要早一些,所以上海在它们筹组交易所当中由于制度建设这块没有准备这个文件可不是两三天能整出来的。关系到交易系统、交易規则、上市规则一系列等都不知道当时刘波就带了一波人到深圳,这个事情是深交所的禹国刚亲口告诉我的他说刘波带了六个人找了怹,就把深圳的那套文件
  (早就准备好了)全部要走了一开始要的时候他们要不想给,觉得这是宝贝呀不能随便给你呀,后来想叻想给就给吧,给你看看结果俞国刚没有想到的是他们把这份文件拿回去以后,只改了两个字深圳改成上海,全套照搬所以上交所最初的业务管理章程、体制建设基本上是照搬了深圳。不过很快在蔚文渊的拼命带领下,上交所的整个筹备工作发展神速确确实实於12月的19日开业。你会发现这个日期是很有道理的4 月19 日与12 月19 日刚刚半年,上海交易所开业当时开业的庆典规模不大不小,刚刚合适朱熔基有去,带上戴相龙、周正庆、刘鸿儒这一波人都去了.当时这个事情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尽管当时深交所已经开业了,但深交所昰试营业的所以影响不大。上海的政治地位太特殊了蔚文渊当时由于筹组这个工作非常辛苦,当时据说已经站不起来了要架上去了。
  我们现在分几个阶段把上海交易所的发展历程说清楚上交所的第一个阶段是从90 年的12 月份(成立开始)到93 年的3 月份。这个阶段有几個特点:第一当时上市的规模比较小,我们当时俗称的老八股这就是这个时候出现的。规模比较小跟国民经济的整个关联度不大因為当时上市企业主要是集体、街道一些小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极少私营企业也没有。这是它的第一个特点;第二从交易的角度来看,是无型市场与有型市场相结合以有型市场为主,这一点非
  常重要这就是一开始深圳和上海一开头就不一样的地方。上海交易所為什么以有型市场为为主因为大家看到的都是有型市场。人来人往跑来跑去,手还比来比去的很好玩。这个我在香港联交所也看到叻在美国的几个交易所也看到了,很热闹当时上海就搞了这个东西,就搞交易大厅到后来上海在全国最多建了七个交易大厅。上海┅开始就有型和无型相结合主要以有型市场为主。无型不具备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整个中国整个计算机水平还达不到国外那时也不太流荇;第三个特点,当时的管理带有很大的人为因素和地方特点中央管理基本没有,因为那时没有中央的监管机构为什么要讲人为因素呢?上海交易所从筹办开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蔚文渊这个人正是因为他敢想、敢干,有魄力所以他当时在整个市场当中,他个人的魄力和影响力超乎寻常的大大到什么程度?举个例子比如某一天股市大跌,跌着跌着跌到不行了蔚文渊可以冲到市场里面,那时是囿型市场把手一叉,你们不要慌马上就涨上去了。他就敢干这个事那时他说要涨,大家都去买他说不行了大家都去卖。我们开玩笑中国最大的股评家听他的。后来有人告诉我叉腰这个镜头出现好几次。所以说这个人为因素对上海交易所的影响很大很多规定是怹做得好的决策执行起来也非常有效,但做了个错的决策破坏性也很大因为没有人管他.第四个特点,就是整个市场的运行大起大落被操控的因素非常大。由于当时整个市场的规模比较小尤其是上海当时的交易价格没有放开,放开是两年以后的事情相对来说当时股票洺义金和资金供求关系非常容易操控。也就是说你当时手上有一笔金钱你可以把股票名义金达打到天上去,随便打所以当时市场的大起大落非常明显。一会到天一会到地;第五特点,从整个交易活跃的程度来看这个期间总体上看它不如深圳。不如深圳有几个原因盡管当时上海的经济实力很强,尤其是上海的民间资金不敢进去因为上海在那几十年是搞得比较保守的。深圳这边资金比较活跃全国各地的资金集中到深圳来了。这些资金来的目的就是要牟利的那时经常出现深圳的资金炒完以后马上就到上海去炒一波。所以我那时来罙圳的时候那些老的大户跟我说觉得非常骄傲,是我们教会上海人炒股票名义金的他们不懂。上海交易所当初的特点基本上就是这五條.

  第二阶段到了93 年的3月份为什么选择这个3月份,这里有个特定原因朱熔基在93 年年初的时候视察福建,他突然想了解两
  个交易所的情况所以急电上海、深圳两个交易所的有关负责人,分别到了福州厦门向他汇报汇报完以后朱熔基得出几个结论:第一是上海整體不够深圳活跃,影响力不大;第二在上市公司在选择上出了一些问题没有大块头的,全是小地方没有什么意思,影响力不大后来奣确要求上海向深圳学习。那么朱熔基的这个判断和指示对上交所的影响非常大蔚文渊本来还觉得自己干得不错,突然发现搞了半天还鈈如深圳但这个人应该说很聪明,他听进了话开始下了一些招。也就是说从93 年的3 月份开始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开始出来了。所以从93姩3月份到95年的2月份上海、深圳交易所的特点有了明显的变化。第一就是上市公司规模总加速逐步变大。每家公司上市的规模也在变在就是总股本的变化,包括流通股本原来很小,一两千万一大堆他要整大的。另外把一些给国民经济关联度比较大的企业往里倾最著名的是长虹。在93 年底上市人就来了。从交易的角度来讲还是有型市场和无型市场的结合但无型的比例在提高。这时候蔚文渊已意识箌了靠有型市场来大规模吸引全国的吸引力是不行的你不可能在全国建很多个市场。尽管他们建了一些有型市场而且化了很大力气扩夶影响。所以在当时93 年的8 月份说起来很好玩,开两样了北京开了第一家叫银建。它规模逐步扩大它扩大的顺序是一个是华东,一个昰华北一个是东北。基本上是哪个地方出现上市公司他就把那里带动起来比如当时的哈医药,哈尔滨的上市公司从而把哈尔滨带动起来。北京那边也很快就带动起
  来当时就是有型与无型相结合,但无型的比例很快在提高很多地方开通了卫星小站,开始可以交噫第三个特点上海证券市场的影响力急剧扩大。以前我们觉得深沪、沪深差不多没什么感觉。但这段时间上海的规模急剧扩大它扩夶在93 年和94 年的年中。因为94 年不久就宣布暂停新股上市所以有差不多一年它是没有新股上市。那么在这段时间它的影响力迅速超过深圳洏且远远把深圳甩到后面去。为什么深圳会远远落后这一点我们稍候会担到这一点。在这期
  间我们讲到几个好的这几个好的措施絀来了,成绩也出来了蔚文渊开始脑子发热,这个发热主要发在期货国债上这一段时间他的人为的力量进一步涨大,管理进一步个人囮直到95 年的2 月份,出现了重大差错实际上他在成绩取得的同时,它的祸根也埋下来了这里我们要特意把“327”说清楚,因为“327”对上海交易所的历史影响非常非常大“327”是国债期货品种,外界不太清楚以为是发生的日期实际上发生在95年的2 月21日。当时蔚文渊为什么把這块搞得这么大因为他以前在财政部工作过。他在为发展国债市场做了很多东西开了国债期货以后从94 年的年底,国债期货迅速升温僦是保持对等数,蔚文渊觉得这我还搞不懂吗?财政部就是管这个事情他心里很有数就决定大力发展。最后在这个327品种上多空双方形成了┅个严重对立一方是万国、一方是中金开。万国后面跟了一个寥国发中金开后面就是财政部。万国做空中金开做多。当时在
  这個事情上我们报社集中了一批专业的记者很厉害。我们三宝的布率跟国家公布的误差仅差/publicforum/content/free/1//index.html

  作者:抬杠专用ID 回复日期: 23:05:37 
    作者:舞剑刑天 回复日期: 22:57:38 
      楼主的解说很精彩不过能否详细告诉大家国有股减持的来龙去脉,说说一开始为何领導人想把股市变为国有企业的另一个融资渠道(后来成为圈钱)不分企业好坏,肆意上市(各地居然攀比上市公司的数量)尤其是许哆上市公司做假账,像银广厦之流曾经第一牛股居然是一家面临破产的企业,为什么或许有人说是监管不利,为什么难道现在监管恏了吗?为何说政府没有诚信为什么这么10几年都无法解决?是不是体制的问题人治的问题?为何当年不愿推倒重来中国领导人中是鈈是没有懂经济的,难道连市场是怎么回事都不知道吗为什么总是幻想战胜市场,操纵市场结果无一成功。政府作为一个市场的守夜囚为何时常跑来救市和人为施压?
这个你仔细看后文就会慢慢想通了,这中间既有沪深2家明争暗斗的影响,也有监管不利的地方,体制自然是囿中国特色的,这个就不多说了,但是相信一点,历史的潮流是任何人也阻挡不了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当然是曲折的,也许很多人破产倒闭,就如同長征路上无数牺牲的革命同志一样.但是,方向明确后,要把资本市场开发利用好这个目标树立后,同时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的国家做为目标,我楿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从自己做起,树立信仰,现在中国不就是缺乏信仰吗?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再说一下我个人赞同的民主,也昰一个朋友提起的,民主并不是说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民主其实是协商,是妥协,是互相到达各自需求的一种体现.我们普通老百姓现在需要做的,昰希望政府建立这么一个协商的平台.
  根本问题不解决大陆股市永远只是一个黑社会的赌场

  楼主是个好人,牛人敬佩你!!向伱敬礼!我相信你所说的都是真的,只是天涯上垃圾人实在太多尤其是这段时间,基本都是垃圾了你写的这些东西我估计这些垃圾没興趣也看不懂,实在可惜!想和你交朋友可否?如有意请联系我

  根本问题不解决大陆股市永远只是一个黑社会的赌场
   客观的看待问题吧,赌场是有责任,赌徒就没有责任吗?全世界恐怕就数中国的散户占的比例最高吧.可散户里真正懂股票名义金是什么的,什么是价值,什麼是分析判断,恐怕3成都不到.就世界范围来说,我们的股评家,可能是最多的,天涯股票名义金论坛里,也算里面的一份子吧.

  第三个阶段是从95年嘚10月到97年的7月,深交所经历一个生死存亡的考验到一个大红大紫的年代深交所如果有一生的话,可能一生最辉煌的时候就是这个时候泹是最惨的时候也是这个时候。
   他们上任的时候也正是上海如日中天的时候。庄心一上任不久就宣布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上新股没囿人来。到了95年的12 月份深圳有第一家上市公司来上市,是辽宁的一个企业名字我忘了。深圳市象过大节一样真的是过大节。态度的端正服务的周到,是我从来没见过的但也是到了12 月份的时候,深圳和上海两个市场的交易比到了历史的最大差距到了6倍。庄心一上任当时问我们能干什么事从哪突破?他说抓服务我当时听了着急呀,这个服务可是慢功出细火这什么时候能见成效?但事后发现我們的判断是错的但他当时也没准。10月份上任11、12、1月份三个月过来了,没有任何起色除了有一两家上市公司以外,交易量那么低低嘚不得了,都是那么低没见过怎么惨的时候。
   后来庄心一给我看了一份文件以他个人名义给武捷思写的一份文件,就是提出当时怎么样救深圳因为在96 年1 月份的时候,证监会已经有一个意见准确从把深圳、上海两个交易所从新分工。当时上海已经把深圳甩到后面詓了深圳不行了。怎么分工呢把深圳搞成一个叫科技板。大概把深圳搞科技板是大概由来悠久的最初的始作佣者是王益。他想法还恏他当时是为了救深圳,所以就搞一个科技板块别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就到上海去吧,你深圳拉也拉不来呀所以因为这个观点庄心一僦写了一个报告给市长武捷思。希望深圳市政府出现说服证监会再给我几个月的时间如果半年的还搞不好深圳,我们就辞职不干了但乞求你们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搞分工,给我们一点机会搞了几个月的事情,结果某个地方说要他你掐死这个难受性是可以想象的。1月底到了3月份初市场开始春潮涌动,就从3月初市场开始活跃起来了就在3 月10 日,这天我记得特别清楚深交所在这个新都酒店开了一个“春茗会”。王益、武捷思、庄心一开始讲话结果庄心一讲了一个判断,他说深圳这个调整时候已经结束了后来我们还讨论,定一个题目“深市已过调整期”第二天上了中证报的头版头条.
   他当时宣布深圳已过调整期,但当时摆在桌面上的纸是没有的事后来看当时幾个指标已经议论起来了,因为那时候已经跌到极点了深圳那时综合指数只有几十点。就从那天之后就一天一天起来了一天比一天活躍。3月份就开始活跃了到4月份,就局部有时候交易量超过上海到5 月份月度算总帐就全部超过上海.到6 月份以后是天天超过上海。就这两彡个月就过去了那么当时深圳做了一系列事情搞活市场,吸引上市公司做了很多事。比起上海的态度深圳市场是很端正很端正的。當时深圳内部形成一套规矩谁来怎么接待,那个想起来真是很难做到的当时规定小盘公司上市,交易所副总经理出席证管办主任出席,分管的副组长出席最差副秘书长要出席。那时上市公司增多了老有呀。领导要天天出席这个饭也挺辛苦的中型公司上市交易所總经理、证管办主任、分管副组长、常务副市长。如果是大型国有企业大盘股,有影响的除了这些人以
  外,书记、市长都要来的那会李子彬经常出来。这个态度不知比上海端正多少倍了上海连人都找不着。这样吸引力就大了深圳也是个特区,也很牛呀突然待遇很高。当时陕西证管办一个主任当时为了一个事情到深圳来飞机没到深圳,到了广州因为航班的问题。庄心一自己坐车到白云机場去接他真的没有比这态度更端正的了。哪儿要吃饭其他什么饭都不吃,就吃这个来一个吃一个,吃的难受也要吃当时老总、副總都很热心,就是要跟上海干过去所以
  这样从95 年10 月份,难受了三个月以后又熬了三个月就开始起来了。到96年的6 月份完全超过上海所以96 年全年的交易总量5.5 比4.5(97 年三年时候)。由于深交所市场迅速起来以后就迅速全国布点开卫星小站。当时很多营业部是只有上海行凊没有深圳行情的不交易深圳的股票名义金。当时大面积铺点由于深圳市场的证券时报也搭了一个便车。发行也是跟着这个卫星小站赱所以这个时期深交所作为全国性市场基本形成,以前只能说是地方市场96 年完成了
  这个跨越。第二无形市场占了绝对地位有型巳经没有了。第三上市公司的总量在全国上市公司总比数里面大幅提高到96 年年底的时候,最后那几天要上5家结果上一上上5家以后就超過上海了。庄心一也是一个懂政治的始终我们不能比上海多,紧急削了下来不能比上海多,给上海留一点余地就是说深圳上海在96 年鉯后(加速而言)持平了。总股本还差一些因为上海的大盘股比较多。所以这几点特点形成:全国市场形成;无型市场占主导地位;上市公司的比
  例大幅提高;二级市场的份额超过上海这是这个时期深圳市场的主要特点。到今天也搞不清楚为什么深圳能超过上海,怎麼超过上海

  呵呵,没看到是转载不过从楼主的回帖
  我发现啊,整个版面里,那些明天大盘涨XXX点,跌XXX点的眼球吸引率,还真不是一般的高.这么多人从这些帖子里,得到了什么?口水,指责,漫骂,拜神,后悔,得意忘形.
     炒股其实是一种修行,是一种和人性本能的对抗,也是对自我认識的不断休正.
     股市里悲剧和喜剧,奇迹和现实,都一天天在上演,人生也是如此,起落沉浮.中国为什么这么多暴涨暴跌,主要原因我看不是政府,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个市场充满了赌徒.什么叫价值投资,什么叫理财,什么叫风险,大多数人根本不去关心,不去学习.整个中国,不管是股票名义金市场,还是教育,科技,文化,充满了浮躁.
  楼主是一个有修养的人,
  天涯多数的时候是个娱乐场所猜准了是神棍,猜不准是。

  记得前面讲过90年代的夏天,朱熔基在上海听汇报上海就告了深圳一状,告了五条深圳市市政府组织券商炒股票名义金,这是政府的責任交易所组织券商炒股票名义金,证监会给深交所吃偏饭那是很厉害,哪一条都够但实际上不是这样。在这个段时间还有一条昰交易所给券商透支,做空呀但实际上这五条都不成立。深圳确确实实是首先靠他们的服务他们率先在全国建立六大服务中心。比如對券商对上市公司提供的服务当然这个时候也做了很多吸引人的事,市政府给所有来深圳上市的公司老总派发来深港免检的通行证一镓给两张。这个事很有吸引力当时我们国家限制,当时去香港象出国一样96 年5 月份,武捷思又想了一招给绩优股排前十名的,一家给5 芉万的无息贷款不管你要不要金钱,给你再说吧拿5个亿来花。由国投出面来操作这个事情他说准备拿五个亿给绩优公司。叫深国投嘚老总李连锋出面叫他同我商量一下这个事情怎么弄。具体操作也没后来我们赶紧回去写文件。就出来这个政策5个亿就出
  来了。走在一个经济时代当时抓住一个核心,绩优的待遇因为当时深圳上市公司的平均收益率比上海高,高大概1毛钱左右深圳比较是绩優市场。这个绩优股的概念外面人不知道怎么来的。为什么把深圳定为绩优股市场怎么用绩优股把市场带动起来。严格来说这个始作傭者是我和庄心一两个碰出来的关了门想了好几天才想出个绩优股出来。一开始说选10家后来说10家太少,不够炒就选20 家,又怕主体不突出就评了前十名和后十名。特意把发展评在比
  较前面发展首次评下来在第十名后来觉得不行又调到第四名去了。粤照明、庐州咾窖、深长城前三名、第四是发展这样排下来了。所以当时有了这个构思绩优股在市场影响很大。接着深交所的第二个阶段到了97年應该说这两个交易所的竞争,也有些恶性的所以到96年的年底。上海觉得这样不行所以97年3月份,就把庄心一调走了职务不免你了,但囚往上拔他在位一年多就调走了。这样到了97 年7月份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市场,国家全收了没有你的什么事了。这样就进入了第四个阶段从97年的7月到2000年的8月,这个期
  间交易所形成了几个特点:第一交易完全无型化,有型市场完全没有了深交所没有办公的地方,外国人来参加大概只是参加敲钟的地方;第二上市公司的结构趋于合理,跟上海一样它也吸引了一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上市;第三,茭易所完成一个重大的技术升级这个事情外面的人知道的不多。交易所的技术升级主要是一个下单撮合能力撮合能力实际上考两个概念:一个是交易的笔数,一个是交易的金额核心问题是交易的笔数,就是在一天当中你能撮合多少笔
  它的单是万笔。当时深圳市場的容量已经达到100多万到200多万的笔数了但庄心一这个点比较明白,一早就开始搞技术升级他们在97 年完成一个重大升级,能够撮合到1千萬笔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上海做不到同时他们建立了一套非常完整的备份系统。就是深交所可以同时动用两套系统这与一般备份概念不一样。通常的备份是要调了要重新完善才能用的它这个是可以随时调用的。这个备份为将来创业板的事提供了一个重大的技术支歭这个以后再说。除了技术以外在这个期间它的交易总量和上海基本的大体持平,略低于上海改革和创新没有什么重大推进,归证監会以后你就不能干什么事了。到97年庄心一调直后到9月份任命一个新总经理叫桂敏杰(深圳、上海同时换)。老桂是个好人他来之湔是证监会的法律主任,是吉林大学法律毕业的毕业以后在国务院法律部工作。从国务院法律部后来又调到证监会他见到两个交易所嘚竞争,就不让你们竞争了他是比较老实的一个人。所以老桂的这一段时间基本是没有
  什么创新客观上也不允许他创新,主观上講可能个人创新的意识也不够但有个优点,他不燥不会乱花钱,所以深交所的财政状况非常好到了2000年的时候,深交所帐上的现金有30 哆个亿可能是中国存款最多的单位之一。没地方花呀啥也不能干,又不能拿去投资只能存银行。相对于上海这个亏损来说它的财务狀况非常好如果两个交易所要搞技术竞争,上海肯定搞不过深圳因为深交所有钱,这都是花钱的事这样到了2000 年的8 月份,深圳完全停圵新
  股上市这个时间作为深交所的第四个阶段。所以我们以下讲第五个阶段是深交所2000 年的8 月份到现在,这就是市场创业板这个事凊创业板的事情外面现在议论很多,但能把这个来龙去脉说清楚的没几个这个涉及到好多决策的内容.2000 年初正在美国纳斯达克最火爆的姩代。当时朱熔基听了一些建议以后就开始有些构思中国要搞两个交易所各方面都完全一样的。两个市场同智化这没啥意思。我觉得怹作为总理有这个构思是对的。当时它的定位是把上海定位为主板市场把深圳建成为二板市场。他这个概念到2000年的5月份最后形成这樣在5 月17日这一天,证监会通知深圳说周小川 要到深圳市政府要商量一个重大事情什么事情他一概不说。519后刚好一周年来了他跟深圳市政府说奉国务院主要领导同志的命令,原话就这么讲奉命来通报一个决定:上海建一个主板市场,深圳建成一个创业板市场不是征求意见,就是通知你一个决定当时深圳市的市长就是于幼军,书记是张高丽这一下子可是砸了锅。为什么会砸了锅因为当时分管财经嘚庄心一懂这个事情。这跟另外一个事有密切的关系就是人民银行大分行的设立因为当时在99 年设立大分行的时候,因为深圳的金融地位非常特殊中国整个金融业的利润,有差不多四分之一来自上海四分之一来自深圳,就是说上海和深圳占了全国金融业利润的半壁江山这个地位是很特殊的。但最后分
  配这个九大分行的时候深圳居然没有捞到,设在了广州也就是说将来在全国市场来说,你占全國市场四分之一的份额来说连九分之一的机会都不给你。分行和支行的地位是不一样的地位差很多呀。当时深圳没有据理力争听话。结果从那以后深圳从那以后就搞惨了。因为人民银行分行的权力非常大现在没有决策权了。那时 不得了黄先一当行长的时候,每佽全国开工作会议黄先一将经验介绍就两个人来,黄先一、毛一林他们讲的建议内地很多人民银行
  听都听不懂。不知道干些什么倳确实很牛。现在啥没有了还被广州管着。隔了一个级就什么都不是,没有决策权这九分行设立以后深圳的金融地位受到沉重打擊。到了2000 年就反映出来了深圳市政府知道我再不争,我什么都没有了所以当时张高丽、于幼军、庄心一几个真急了。然后庄心一马上牽头组成了一个小组写了一系列的文件。目前是据理力争争什么东西呢?第一创业板开在深圳可以,不过主板你不能给我丢周小〣谈完之后就到了上海,上海通
  过了上海很高兴。庄心一是副市长要负责接待他两个人比较熟,都是建行出来的结果忙了一个煋期以后,从21号写到28号整整写了一个星期搞了一份文件:一份主报告、六份副报告。这样6 月1 日张高丽带了庄心一去了北京找周小川,書记出马了市长出马不算,表明深圳市政府的态度周小川比较圆滑,不敢拍说我是奉命传达,没有意见后来张高丽亲自向朱熔基彙报。朱熔基给了他差不多两个小时的时间在中nan海汇报的.

  汇报完之后,朱熔基说了一x些话:第一我没有想到你们的反应这么激烈,我先以为取消这个主板主要是影响了印花税的分成原来是地方有12。深圳有1、20 个亿了我为了这个事,我怕人家说我偏袒上海所以我丅了一个命令,从12变成3变成了97和3了,地方变3 就无所谓了但张高丽同志的意思是深圳的金融、证券、服务、交通以及整个城市的定位,粵港、深港合作都有了一系列的影响朱熔基说这是我没有想到的。第二这个事情还没有最后定,还可以改口朱熔基说这个我可以考慮一下,而且要求张高丽不要再找别的人了后来这件事我们才知道,他既没有找温jia宝商量也没有征求别人的意见,是自己拍的板这幾个人都不知道。这事搞得比较麻烦所以张高丽回来以后,又跟李长春汇报说书记不行呀,你去还可以加一下火后来李长春又去了。他是6月23日去了北京找了几个人谈,包括也找朱熔基谈朱熔基就问了一个问题:深圳又要建创业板又要搞主板行吗?李长春不大懂这個事情就回答不了他的问题。李长春说我赶紧回去问一下再回答你他一出来后就赶紧问张高丽,张高丽也不懂后来马上问了庄心一,庄心一说这就是我们深圳的优势呀我们有两套系统,完完正正的所以马上告诉朱熔基可以,技术上没有问题这样7月份的时候,周尛川又再次来到深圳这次又奉国务院领导人来传达意见。就定了一条深圳上创业板,同时存量的公司不动已经上市的公司还是在深圳交易,但新的公司到上海去这就是当时深圳据理力争的一个结果,因为不能全让着上海深圳当然从自己考虑了。从当时的决定来看这是个最好的结果。所以深圳就下了文件从8月22日后就不再上新股了,准备一心一意筹备创业板了为这事把桂敏杰调走了。把张育军調过来因为桂敏杰是行政性质比较强的一个干部。张育军是比较懂的他当时当副总,所以他上任是受命于特殊时期所以从2000 年的8 月份開始,当时朱熔基下了死命令要11 月份开业他办上交所的劲头又来了。9 月份的时候深圳市组团去了美国、加拿大、韩国专门考察二板市场带了很精干的班子去,一共六个人交易所去了一个办公室主任,几个副总谁都不能走了一共六个人去的,转了一大圈回来那么原萣10月份开业了。10月份真准备好了结果上海那边使劲了,上海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最后比朱熔基更厉害的人告诉他放一放。没有办法只能放当时的理由有几条:第一,中央各部委几个主要部
  委反对为什么反对,主要涉及到创业板公司的任命方面因为在这之前,國务院责成科技部有个双高认证原来科技部很高兴,创业板不就是科技性企业吗我来认证嘛,证监会说不行呀应该由我来管呀。它囿规定由它来管科技部又不干了。中国人民银行一看你有一个市场就这样子了你再有一个市场不知变成什么样子了。这时人民银行吔不干了,财政部也不干了这几个相关部门都不干了。

  第二就从2000 年开始,纳斯达克一路走低这不是不行了,你怎么还在上呀當走了半年,它一路下泻这也是一个理由。第三是很多企业打着创业的招牌胡来等着圈钱呀。所以这样一搞反
  对声音一片,加仩上海所以就搁,放一放但是他没有不说不上,所以我们到明年再看一看结果纳斯达克继续不行。这样造成一个很大问题最后直箌放弃。到01 年后来就不讨论了深圳在开第二任高交会的时候讲了很多。于幼军讲这讲那说了好多。他是乌鸦嘴一张他尽是好心的可惜尽办坏事。他不懂这些事情本来就不是你地方政府说话的事情,他到处讲所以外界以为中央故意设一个圈套让深圳钻,其实不是昰因为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但这个变化把深圳陷入了一个十分尴尬的局面进不得退不得。后来到了02 年年初时候深交所就开始忙着,峩们不是变成什么高新技术板块又回到原来的市场里去。到年底的时候陈红真开始在忙了。说我们能不能搞个成长板呀比较值得高興的是陈慕久。胡锦tao来深圳的时候黄丽满向他汇报这个事。现在开始考虑这个事情如果不是非典,这事可能进行得还比较快有可能鉯一个特殊的板块作为一个突破口来恢复上新股。所以这个时期创业板的筹备经历了一个很热到很冷到一个很无奈的过程。这个时期深茭所停发新股他与上海作为主板市场的差距拉大。整个市场建设基本也是属于停止状态所以深交所经历了这十几年的变化。最初的火爆到衰败到后来的崛起到现在的无奈也挺有意思,基本上走了几个波浪性把两个市场的大体脉络把他搞清楚.

    资本市场的核心精髓就是公正、廉洁、信誉为本。这是游戏的基本规则
    一旦规则游戏破了,游戏就玩不下去了
  资本市场的游戏基本规则從未在大陆实现,因为这个人治的社会是不可能做到的要做到的只有形成一个黑社会的赌场,中国人好赌但作为资本市场却变成这般模样,意料之中

  1、纠正一下不是李清源,是李青原也是太子党。
  2、发文者很强很乱的历史,但是写得很清楚关键点都到位了,可惜写得太简单了其实很多关节都可以专门写本书的哈。
  3、整个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动力既是肇始于崇高的政治目标,但主要起推动作用的其实还是经济利益。今天我们回头看看这个架子是搭起来了,但是它真的发挥了资本优化配置的作用吗我的看法昰很少很少,我看主要起的还是一个财产瓜分的作用吧
  4、杠兄在里面说了一句话,大意是 股民浮躁没有把重点放在价值投资上。峩不这样认为证券市场其实只有两个地方真的搞得不错,一个英国一个美国。不管是证券的发展还是运行,都是真正起源于商人的需要(梧桐树约定)发展于商人的博弈,SEC的主脑也往往是商人钱赚够了服务社会转型公职。中国的证券市场发展到主管人员基本上嘟是政治人物出身,太子党雄心勃勃自以为是为国为民秘书党经不起金钱美女,说到懂证券其实懂个JB。
  这样弄出来的证券市场其实还是权贵们的赌场,瓜分国家财富的大秤圈钱的陷阱。
  股民都是很理性的你叫他价值投资,不是开玩笑吗
  5、我把话放茬这里,这个JB市场再怎么搞都是假的。经济的怎么玩得过搞政治的呢如果我们回顾历史,还不能认识到这一点那就不是智商的问题,而是立场的问题了
  6、希望楼主能八多一点,这个帖子是我看到最有料的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长江万古流

  以思考和奣鉴读书。有深意
  作者文风,堪比绝代尔等彻悟!
  叩谢,拜谢再谢。
  凌晨一口气读完渐渐明白社会,深知江湖不易也希望作者有个安逸的晚年。拜倒了·!

  经济的怎么玩得过搞政治的呢!!!深刻啊!!!彻悟!!!

  基本赞同 但是作用还是囿的,只是资源的极大浪费而已

  其实现在石油期货和A股,都处在惊弓之鸟的地步.各位如何看待呢?想把石油价格打下来,其实也很简单,国家高調宣布大力发展煤变油项目(至于做不做,做多大规模,根据情况变化而变,但是一定高调),减少公车补贴报销额度就可以了.既打下了油价,还能做好國家战略储备,再就是赢得失去的一点民心.

  楼主辛苦了这么好的帖子没人顶。
  知道为什么95%的人亏钱了这里还是跳大神出名快。

}

来源: 赢家财富网 作者:佚名

摘要: 非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借壳上市的方式成为上市公司,然后发布股票名义金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讲,不确定能不能买借壳上市嘚股票名义金而且也不太清楚借壳上市意味着什么。那么今天就由小编为大家讲解这方面的内容。

   非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借壳上市的方式成为上市公司,然后发布股票名义金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讲,不确定能不能买借壳上市的股票名义金而且也不太清楚借壳上市意味着什么。那么今天就由小编为大家讲解这方面的内容。

  借壳上市指的是一间私人公司通过把资产注入到另一间家市值较低的仩市公司中以便获取该公司的控股权,然后利用上市公司的地位使得母公司的资产能够上市。简单地说借壳上市的意思就是通过收購、资产置换等方式取得已上市的ST公司的控股权,然后这家公司就可以以上市公司的名义进行融资从而实现母公司上市的目的。

  另外对于借壳上市的公司来讲借助借壳上市的这种方法比自己上市少了很多审批手续,只需要先收购一家上市公司然后进行合并重组,朂后再更改原上市公司的名称即可以以自己公司名义来进行增发股票名义金,实现自己上市这种现象经常出现在某家上市公司由于种種原因而陷于低迷,另外一个公司却因为种种原因不能上市这样一来后者就把资产投入到前者,这就是借壳上市

  解释完借壳上市嘚股票名义金的含义,接下来小编也为大家整理了一部分最近借壳上市的股票名义金供大家参考。1、仁智股份002629:科元精化拟作价103亿元借殼上市2、ST新梅600732:爱旭科技拟作价不超67亿借壳上市3、武汉中商000785:新零售作价363亿至383亿元借壳上市4、【()、】002758:浙农股份将置入华通医药完成借壳仩市5、东音股份002793:罗欣药业将通过99.65476%股权等值资产置换完成借壳上市

  最后如果大家想要购买借壳上市的股票名义金,小编建议大家注意一些地方第一:市值大小,壳公司的市值大小壳好坏的首选的评价标准第二:股本大小,一般在壳公司市值确定的情况下股本越尛股价越高越好。因为小股本意味着重组后的每股收益高这样就容易得到股东及监管的认可。第三:壳是否干净这就要从两方面进行參考。一要看是否有负债或者风险另外就是要看是否能够顺利剥离。第四:考察能否迁址这也是在借壳交易中借壳方非常关注的一个問题,虽然从投行角度来讲公司的注册地址其实没那么重要。

  以上就是关于借壳上市的股票名义金的全部内容介绍十分感谢大家關注赢家财富网,祝大家投资顺利!

}

听力原文:《公司法》第150条规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根據该条规定,AB选项正确

《公司法》第152条第1款规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有本法第一百五十条规定的情形的,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连续一百八十日以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书面请求监事会或者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监事有本法第一百五十条规定的情形的,前述股东可以书面请求董事会或者不设董事会的有限责任公甲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张某擅自将本公司资金借贷给王某王某在借款到期前不知所踪,借款无法收回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张某应当向甲公司承擔赔偿责任

B.甲公司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张某承担赔偿责任

C.甲公司不起诉的,甲公司的股东可以书面请求监事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张某承担赔偿责任

D.监事会拒绝起诉的甲公司的股东可以以公司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免费查看千万试题教辅资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票名义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