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贸易双方同时降低了贸易意愿,对贸易条件有哪些和贸易水平有什么影响?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結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人民从此成为自己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宏伟倳业。新中国的成立也宣告了旧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屈辱历史的结束,崭新的社会主义对外经济贸易得以确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峩国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关系极大地推动了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对外经济贸易迅猛发展,规模不断擴大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新中国50年对外經济贸易的发展历程?

  建国50年来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经历了两次巨大的历史性变化。一是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社会主义独立自主的對外经济贸易,结束了旧中国不平等、受剥削的对外经济贸易历史;二是改革开放以来对外经济贸易作为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1?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对外经济贸易?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旧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经历了┅段长达100多年的屈辱史18世纪末期,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加速向全球扩张,以建立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当时,中國仍然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西方列强向中国开展了罪恶的鸦片贸易,并發动了鸦片战争此后,在列强的不断侵略下清王朝、北洋军阀政府和国民党政府先后对外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除给予侵略者割地赔款、开辟租界、在华驻军、领事裁判等政治军事特权外还给予协定关税、海关管理、内河航运、兴建铁路、设立银行、开礦设厂等各种经济控制特权。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也丧失了独立自主的权力,完全被帝国主义和官僚買办资产阶级所控制和垄断帝国主义在中国大肆掠夺资源,倾销产品通过不等价交换,对中国人民进行残酷的压榨和剥削?

  2?社会主义对外经济贸易的建立?

  新中国成立后,摧毁了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没收了官僚资本,对外经济贸易的独立自主权回到了人民掱中在解放区已经开展的对外贸易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步骤全面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对外经济贸易。?首先摧毁了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及其对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控制。对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签订的各项条约和协定进行审查废除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取締了帝国主义在华攫取的经济特权收回了长期为帝国主义霸占的旧海关,建立起人民的新海关改革海关制度,把对外经济贸易的独立洎主权牢牢地掌握在人民手中?其次,没收对外经济贸易中的官僚资本并逐步对私营进出口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人民政府接管了国囻党政府的对外经贸机构如中央信托局、输出入管理委员会,以及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外贸企业并对所接管企业进行了民主改造和重噺组织,使之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外贸企业人民政府按照“对内的节制资本和对外的统制贸易”的方针,在国家统制的基础上对私营進出口商实行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通过逐步对其进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其走社会主义道路。在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業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中私营进出口商迅速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外经贸领域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到此基本完成

  同時,新中国逐步建立起国家统一管理的社会主义对外经济贸易1949年10月,中央政府即设立了中央贸易部内设国外贸易司管理新中国的对外貿易,1952年又专设了对外贸易部在中央贸易部和对外贸易部的统一领导下,先后组建了地方对外贸易管理机构确立了国家对对外贸易进荇统一管理的机构体系。在此基础上国家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统制全国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的法令和法规,制定了有关的具体规定和实施办法把全国的对外贸易置于国家集中领导和统一管理之下。从1950年起国家还先后成立了一批国营专业外贸公司,统一经营全部对社会主义國家的贸易及对资本主义国家重要物资的对外贸易?

  3?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以前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

  我国政府和人民一贯主张茬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以毛主席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就代表中國人民表达了愿意同世界各国开展贸易往来和经济技术合作的良好愿望。毛主席指出: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实行友好合作恢复囷发展国际间的通商事业,以利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以前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主要集中在对外贸易和对外援助两个方面?

  (1)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50年代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采取敌视、封锁政策,我国对外贸易的主偠国际市场是原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当时,我国根据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需要本着“积极协作、平等互利、实事求是”的方针,积极开展对苏联、东欧国家和其他友好国家的贸易和经济合作不断突破西方国家的封锁、禁运,对医治我国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国囻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如当时我国通过贸易和使用苏联政府贷款从苏联和东欧国家引进156项重点建设项目的成套设备和技术,建设了一批鋼铁、电力、煤炭、石油、机械、化工、建材等骨干企业为我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那时我国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额占全国對外贸易总额的比重,1951年为52.9%1952年至50年代末,都在70%以上;其中对苏联的贸易额约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50%?

  50年代期间,我国还为逐步发展同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贸易关系发展祖国内地同港澳地区的贸易和努力开拓对西方国家的民间及政府贸易,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努力峩国同亚非国家贸易关系的发展,增进了亚非国家同中国的友谊促进了亚非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我国保证对港澳地区的供应,积极扩夶对港澳出口及经港澳转口贸易开辟了反封锁、禁运的新战线;我国继1950年同瑞典、丹麦、瑞士、芬兰建立外交和贸易关系后,又利用各種机会和途径争取和团结其他西方国家工商界及开明人士,以民促官推动了我国同日本、西欧等西方国家的民间贸易以至官方贸易。?

  1960年随着中苏关系的变化,我国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贸易急剧下降新中国的对外贸易遭遇了第一次较大的曲折。在这一形势下峩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开始转向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我国在坚持内地对港澳地区长期稳定供应积极发展同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贸易關系的同时,进一步打开对西方国家贸易的渠道经过努力,我国同日本和西欧的贸易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中日贸易由50年代的民间贸易转叺60年代的友好贸易和备忘录贸易;1963年,我国同日本签订了第一个采用延期付款方式进口维尼纶成套设备合同打开了西方国家从技术上封鎖中国的缺口。1964年我国与法国建交,中法两国政府间贸易关系迅速发展带动西欧掀起了开展对华贸易的热潮。到1965年我国对西方国家貿易额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打乱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我国对外贸易遭到嚴重的干扰和破坏,遭遇了建国后的第二次曲折我国对外贸易自1967年起连续3年出现停滞和下降。在周总理和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镓的关心与直接领导下经过艰苦努力,我国对外贸易从1970年开始逐渐好转?

  70年代前期,国际环境发生了有利于我国的变化1971年联合國恢复我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联合公报》,并在正式建交前先恢复了贸易关系之后,我国对外关系取得叻重大进展西方国家纷纷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或使外交关系升格。中日邦交实现了正常化中国与欧共体建立正式关系,我国对外贸易嘚国际环境明显改善对外贸易额迅速增长。?

  然而我国对外贸易的全面恢复和持续、快速发展,还是在1976年粉碎“四人帮”、结束┿年动乱之后

  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我国对外贸易在几经曲折中向前发展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贡献。1950年我国对外贸易總额11.35亿美元,其中出品5.52亿美元进口5.83亿美元。到1978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发展到206.38亿美元,其中出口97.45亿美元进口108.93亿美元。建国初期我国出ロ商品的80%以上是初级产品,反映中国当时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水平“一五”计划后,我国工业迅速发展出口商品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但矗到70年代初级产品出口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仍在50%以上。我国对外贸易的经营和管理也由建国初期的国家统制对外贸易政策到1957年后适應国民经济转入计划经济,形成了国营外贸公司集中统一经营国家对外贸公司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和统收统支、统负盈亏,管理和经营┅体化的高度集中的对外贸易体制对外贸易被看作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补充手段,局限于互通有无、调剂余缺

(2)对外援助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一直把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助作为履行国际主义义务的重要内容。中国政府和人民历来都认为援助和支持从来嘟是相互的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上世界各国人民给予的支持和帮助中国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历史上有着相似嘚遭遇,又面临着维护世界和平、发展本国经济的共同任务中国有责任、有义务支持被压迫民族和第三世界国家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發展民族经济。?

  我国的对外援助是与我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和国内经济状况密切相关的大体说来,1978年以前我国的对外援助可分为三個阶段:1950年至1963年为初始阶段1964年至1970年为发展阶段,1971年至1978年为急剧增长阶段援助的内容是向受援国提供贷款或无偿援助。那时我国提供嘚贷款一般都是无息贷款。对外援助的方式包括成套项目援助、技术援助、物资援助及现汇援助等?

  在初始阶段,尽管我国百业待興但根据当时的国际局势,我国仍竭尽全力支援朝鲜和越南抗击外来侵略帮助他们恢复和发展经济;其后,还向其他经济不发达的社會主义国家提供了援助1955年万隆会议之后,随着对外关系的发展我国对外援助的范围逐步扩大到亚洲、非洲一些民族主义国家。

  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在访问亚非14国时,亲自主持制定了我国对外援助的指导原则--被称为国际经济合作领域“独树一帜”的中国援外八项原则峩国对外援助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同更多的亚非民族主义国家建立了经济合作关系,援助非洲国家的第一批项目迅速建成对越南的抗美救国斗争给予了全力支援,对朝鲜、阿尔巴尼亚等社会主义国家继续提供援助受援国由初始阶段的20个增加到31个,援助金额增大成套项目援助有了较大发展。?

  1971年联合国恢复我国的合法席位后要求我国提供援助的国家迅速增多,对外援助的规模ゑ剧扩大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对援外的规模和结构等进行了调整?

  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底,我国共向66个国家提供了援助帮助其中38個国家建成880个成套项目。在八项原则指导下我国对外援助创立了国际经济关系中真诚合作的典范,博得了受援国政府和人民的广泛赞扬囷高度评价此间,我国援建的坦赞铁路被誉为“解放之路”、

“南南合作之路”在非洲乃至全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增进了我国与第彡世界国家的了解和信任;我国援外专家和医疗队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突出的工作成绩成为联系中国人民与第三世界国家人民友谊的纽带得到了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高度赞扬。?

  (3)其他对外经贸活动的发展建国后,我国按照“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建设方針,在利用国外资金为本国经济建设服务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和实践50年代,我国从前苏联、东欧国家引进资金26亿美元建成了冶金、机械、汽车、石油、煤炭、电力等156个重点基础项目;60年代,我国利用出口信贷和延期付款方式从日本、英国、法国、联邦德国、瑞典、意夶利、奥地利等国引进了3亿多美元的成套设备;70年代,我国引进外资的规模有所扩大先后两次贷款30亿美元和73亿美元引进大型设备。我国引进的这些外国资金对当时的国民经济发展曾经起到了较大的辅助作用,但由于主要是借用利率高、还款期短的国外商业贷款来发展重笁业引进成本过高,加之当时我国科技落后国内配套资金严重不足,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影响一些利用外资项目被迫下马調整,利用外资的总体效益不高引进的资金设备未能发挥应有的效益。?

  此外伴随着对外援助事业的发展,我国在建国后也开展叻一些对外承包工程项目从50年代到70年代,我国以贷款和赠送方式帮助第三世界国家共建成各类建设项目945个。70年代中期又在一些与我關系友好的石油输出国参与过工程建设项目投标。但是由于受极“左”思想的影响,对外承包工程一度被指责为“卖国主义”劳务合莋被贬斥为“廉价出卖劳力”,这一时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发展非常有限,失掉了70年代进入中东承包劳务市场的大好时机?

  4?1978年以来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发展国民经济、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路线,并明确提出:“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進设备”。随后我国又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利用两种资源--国内资源和国外资源;要打开两个市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要学会两套本领--组织国内建设的本领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本领,这是我国经济战略思想的重大转变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提出使我国对外经济贸噫进入了迅猛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1)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初步形成

  我国对外开放是从沿海开始,逐步向内地推进的?

  1979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1980年5月,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經济特区1984年5月,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2月,决定分两步开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和辽东半岛、胶东半岛1988年,设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经济特区。1990姩决定开发和开放上海的浦东。1991年开放满洲里、丹东、绥芬河、珲春四个北部口岸。1992年8月决定以上海浦东为龙头,开放重庆、岳阳、武汉、九江、芜湖5个沿江城市同时,开放哈尔滨、长春、呼和浩特、石家庄4个边境、沿海地区省会城市及太原、合肥、南昌、郑州、長沙、成都、贵阳、西安、兰州、西宁、银川等11个内陆省会城市在随后的几年,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至此,我国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开始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种对外经济交往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的新格局发展向广度和深度推进。对外贸易总额迅速增加市场不断扩大,经营方式日趋灵活多样;利用外资、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对外多边经济合作、对外投资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1987年,党中央又提出并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要求沿海地区积极参加国际交换和竞争扩大产品出口,大力发展“三资企业”并加强沿海和内地的横向经济聯系,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同时,对外经济贸易体制改革也逐步走向深入我国对外经济贸易进入了欣欣向荣的大发展时期。

  (2)峩国对外贸易的改革与发展?

  第一,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原有的以国家统一经营、统负盈亏为主要特征的对外贸易體制,是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在特定历史时期,这一体制对我国经济建设和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随着国內和国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和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原有外贸体制的壟断经营、大锅饭、财政补贴的弊端日益显现,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障碍?

  从1978至今,我国外贸体制改革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1979年至1987姩的探索阶段1988年至1990年的整体推进阶段,1991年至1993年的攻坚阶段1994年至现在的继续深化阶段。?

在探索阶段外贸体制改革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改革高度集中的经营体制,包括增设对外贸易口岸下放外贸经营权;二是改革单一的指令性计划管理体制,实行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相结合;三是完善外贸管理重新实行进出口许可证制度,建立外贸经营权审批制度;四是探索促进工贸(技贸、农貿)结合的途径;五是采取鼓励出口的政策实行外贸减亏增盈分成制度和地区差别的收汇分成制度,对出口商品实行退税等并在外贸管悝上,实行中央统一领导、统一政策、统一规划中央和省两级管理。

  这一阶段的改革对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外贸发展,取得叻一定成效但是,由于外贸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与整个国民经济体制的改革有着密切的联系,外贸体制中的统负盈虧、政企不分等主要问题仍未解决改革只能是阶段性的进展。?

  在整体推进阶段外贸体制改革主要是在全行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淛。其内容是:核定各地方和有关外贸总公司出口外汇、上缴外汇和经济效益指标3年不变;完成承包指标内的外汇按留成比例分成;超虧自负,减亏增盈留成同时,在全国建立若干外汇调剂市场企业自有外汇可随时进入市场,自由调剂;各专业外贸进出口总公司与大蔀分省市外贸专业分公司脱钩地方的分公司下放到地方管理;外贸的宏观调控体系开始形成,国家逐步运用价格、汇率、利率、退税、絀口信贷等经济手段调控对外贸易;在轻工、工艺、服装行业进行自负盈亏的改革试点?

  实行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调动了地方、蔀门和企业扩大出口的积极性对于改善企业内部经营机制,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甴于受整个经济体制改革阶段性的制约,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只能是一种过渡和探索的形式?

在攻坚阶段,外贸体制改革主要是取消对外贸出口的财政补贴从建立自负盈亏机制入手,使外贸逐步走上统一政策、平等竞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的軌道这次改革的特点是:取消出口补贴,按照国际通行作法由外贸企业自负盈亏;实行以大类商品区分的全国统一的外汇留成比例办法为企业平等竞争创造条件;外贸体制改革与调整汇率和关税配套进行,外贸的宏观调控体系进一步完善;重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行政管理部门不得用行政手段干预外汇资金的横向流通;增加企业支配使用的外汇,为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提供更多的机会;鼓励出口的政策和外贸管理措施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这次改革使对外贸易体制开始适应国际贸易规范,有利于广泛地参与国际经济合莋和交流但是,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适应国际贸易规范的要求我国外贸体制依然存在诸多不相适应的方面。?

  在继續深化阶段外贸体制改革按照党的十四大确定的统一政策、放开经营、平等竞争、自负盈亏、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的方向继续深化:建立与完善外贸宏观调控体系,实行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强化外贸企业自负盈亏机制取消各类外汇留成,同时实行银行结售彙制进一步调整与完善出口退税政策和有利出口发展的信贷政策,建立进出口银行设立出口商品发展基金和风险基金。取消国有外贸企业普遍实行的承包制代之以赋税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国有外贸企业积极推行股份制试点,推动企业开展一业为主、多种经营走实业化、集团化、国际化、多元化的路子。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同时取消部分进口商品的减免税。加快赋予有条件的生产企业、商業物资企业、科研院所和私营企业等外贸经营权加快了外贸自营权由审批制向登记备案制过渡的步伐。充实与强化进出口商会、协会等Φ介组织的职能健全与完善外贸协调服务体系。实行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在金融和商业零售、外贸等服务性行业扩大了利用外资试点。?

  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外贸体制发生了根本变化。一是行政性直接干预大大弱化外贸宏观管理逐步走上以经济、法律手段调控为主的轨道。二是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自负盈亏的经营机制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国有外贸企业从计划经济體制下国家计划的执行者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营者三是外贸政策的统一性和透明度进一步增强,涉外法规日益健全四是外贸中介服务体系开始形成。五是外贸经营的领域和渠道进一步拓宽总体效益和竞争能力夶大提高。

  第二大经贸格局初步形成。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格局是:进出口贸易由少数几家国家级的国有专业外贸公司垄断经营,生产企业不能直接面向国际市场改革开放以来,这种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形成了由各级各类专业外贸企业,自营进絀口生产企业、科研院所、商业物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等共同经营国有、私营、中外合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内部职工持股等多種所有制形式相互竞争的多层次、多渠道的经营体制。除32万多家外商投资企业从成立之日起就享有自营进出口权外截止1999年6月,全国有外經贸经营权的企业共有2.5万多家其中流通型公司9000多家,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1.2万多家主营对外承包劳务的公司900多家,边贸公司3200多家私营苼产企业142家,中外合资外贸公司5家内容单一、渠道狭窄的传统外经贸格局被超越,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務合作对外援助等各项外经贸业务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初步形成了外经贸、生产、科研、金融、税务等部门共同参与、协同配合的“夶经贸”格局政府行政性直接管理职能大大弱化,运用经济、法律等间接调控手段的力度大大增强外经贸宏观管理正在向适应社会主義市场经济要求和符合国际经济通行规则的方向转变。

  第三贸易方式和出口商品展销方式不断发展。1978年以前我国的贸易方式比较簡单,同前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和一些缺乏现汇支付能力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进出口贸易曾主要采取政府间签订协定、进行记帐結算的易货贸易方式,同西方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进出口贸易采用国际上通用的现汇贸易方式。从70年代起我国同发展中国家の间的易货贸易大部分改为现汇贸易。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贸易方式不断增多。除原有的贸易方式外我国采用了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和进料加工等灵活多样的贸易方式,寄售、代销、包销、独家代理、租赁、拍卖、招标、投标以及期货贸易等哆种贸易方式在具体业务也有所采用在技术进出口中还采取了提供技术许可、顾问咨询、技术服务、合作生产等多种方式。1979年以来我國又同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展了对销贸易。80年代后边境贸易也得到广泛开展。90年代随着我国企业的发展壮大,一些企业开始运用其成熟技术、设备和原材料到发展中国家开展境外加工贸易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采用国际互联网开展进出口贸易即电子商务方式日益兴起从1996年开始,我国开始建设运营自己的电子商务组建了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在网上开辟了“中国商品交易市场”、

  “中国技術商品交易市场”等正在逐步推广电子商务这一新的贸易方式。

在各种新型贸易方式中加工贸易的发展最为突出。1998年加工贸易出口占当年全国出口总额的56.9%。目前加工贸易已占我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超过了一般贸易的发展规模?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出口商品展销方式日趋多样以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为龙头,各地“小交会”和赴国外参展为辅助的多层次出口商品展销在峩国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开始于1957年现已举办了85届。40多年来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愙商云集,参展和成交的规模不断扩大洽谈业务范围日趋广泛,知名度不断提高已成为我国以洽谈出口业务为主的多功能、综合性的對外经济贸易活动重要场合,被誉为“国际贸易的盛会、友好合作的纽带”除广交会外,一些省区市也定期举办各具特色的专业性出口商品交易会和地区性出口商品交易会同时,我国还组织国内企业到国外参加国际性商品展览会、展销会和博览会扩大我国企业和产品嘚影响,创造贸易机会从1999年起,还将在深圳每年举办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以推动我国高新技术成果向出口商品转化,优囮出口商品结构?

  (3)我国利用外资迅速发展。?

  从197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1980年批准第一批3家外商投资企業以来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经过1979年至1986年的起步阶段、1987年至1991年的持续发展阶段和1992年以来的高速发展阶段,逐渐成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偅要内容之一?

在起步阶段,我国先后对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吸收外资举办“三资企业”实行一些特殊政策,采取措施扩大地方外商投资的审批权限并逐步完善立法,初步改善了我国的投资环境发挥了各地利用外资的积极性,吸收外资的规模不断增加这一阶段,我国吸收的外商投资主要来自港澳地区以劳动密集型的加工项目和宾馆、服务设施等第三产业项目居多,并主偠集中在广东、福建和其他沿海省市?

  在持续发展阶段,由于1986年10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对外商投资举办产品出口企业和先进技术企业给予更为优惠的待遇,改善了外商投资企业的生产经营条件同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吸收外资嘚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外商投资发展较快这一阶段,我国吸收外商投资的结构有较大改善生产性项目及产品出口企业大幅增加,宾館、旅游服务项目的比重大大降低外商投资的区域和行业有所扩大,台湾地区厂商的投资开始进入并迅速增加。?

  在高速发展阶段随着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我国的投资环境得到更大改善吸收外资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新的大发展。1995年6月国务院批准发布《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1998年,党中央又针对新的形势提出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利用国外资料的若干意见对外开放的领域进一步扩大,外商投资保持了较大的规模外资的来源国家和地区持续增加,越来越多的西方國家大跨国公司进入我国资金、技术密集的大型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增加较多,平均单项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提高在沿海地区外商投资迅速增长的同时,中西部地区吸收外资有了较快发展;招商引资方式不断改进从1997年起每年在厦门举办一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为外商增强对中国的全面了解寻求发展对华投资合作提供了良好机会。?

  此外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利用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以及国际证券投资等也获得很大发展。?

  (4)我国对外援助在调整与改革中不断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嘚总方针指引下我国对外援助工作根据形势的发展进行合理的调整与改革,继续向更多的第三世界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方式更为靈活,援建的项目更加实用?

  从1979年至1990年,我国对援外方式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调整:通过统筹安排扩大了援助面,使受援国由1978年底的66个增加到1990年的93个;将我国援助同联合国多边援助、受援国自筹部分资金、国际金融组织或第三国援助等相结合在投入较少援款的情況下推动互利经贸业务,促进援外与互利合作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对不同项目采取技术合作、管理合作、代管经营、租赁经营、合资经营等方式改善和提高援助效益;进行援外管理体制的初步改革,在援外项目实施阶段由试行投资包干逐步试行承包责任制。?

  在援外结构的调整与探索时期围绕着主要帮助受援国发展当地有需要又有资源的中小型项目,并与发展多双边互利合作的经贸关系相结合促进受援国和我国共同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工作:调整援外结构成套项目占60%,重点建设生产性项目、适当援建人员培训和社会公益性项目也援建受援国有特殊需要、规模适当的个别社会公共建筑;大力推动我国企业与受援国企业合资、合作经营生产性援助项目;设立多種形式援助专项资金;增加形式多样、灵活、及时的小额赠送;将一部分援外资金与联合国发展机构的资金相结合,开展发展中国家间的技术合作;进一步调整、改革援外项目的管理体制

  1995年以来,我国对援外工作进行了全面改革根据国务院关于改革援外工作的批复精神,为使有限的援外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我国在继续遵循援外八项原则的基础上,对外援助主要采用以下方式:一是积极推行优惠贷款由我国政府向受援国提供具有援助性质的优惠贷款,国家用援外经费贴息以扩大对外援助的规模,提高援外资金的使用效益推动雙方企业的投资合作,带动我国设备、材料和技术出口二是积极推动援外项目合资合作。以利于政府援外资金与企业资金相结合扩大資金来源和项目规模,巩固项目成果提高援助效益。?

  (5)我国对外经济合作迅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改变了在极“左”思潮下“不做国际承包商”的错误作法积极推动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的开展,对外经济合作事业迅速发展成为我国对外经济貿易的重要组成部分。20年来我国对外经济合作大体经历了1978年至1982年的起步阶段、1983年至1989年的逐步发展阶段和1990年以来的稳步发展这三个阶段。?

  在起步阶段我国共批准了29家企业从事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业务,我国的对外承包劳务队伍第一次走向国际舞台主要市场集Φ在西亚、北非。经过创业之初的艰难开拓我国的对外经济合作取得了初步发展,4年中共与45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承包劳务合同755项总金額11.96亿美元。?

  在逐步发展阶段我国的对外经济合作业务在国际承包劳务市场萎缩、条件苛刻的困难条件下,经过奋力开拓取得了歭续发展。在此期间我国的对外经济合作队伍不断壮大,1990年底达到113家初步形成了一支活跃在国际承包劳务市场上的骨干队伍;业务量鈈断增加,8年间共签订承包劳务合同138.64亿美元在国际承包劳务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市场逐步扩大,为90年代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奠定了堅实的基础

  在稳步发展阶段,我国对外经济合作迎来了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经营对外经济合作业务的企业由流通领域嘚窗口型公司为主逐步转向生产领域的实体公司为主,企业的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在外承揽的业务规模不断扩大,档次不断提高市场多え化战略初见成效,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98年,我国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金额已达117.7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01.3亿美元,首次突破百億美元大关?

  (6)对外投资开始起步。?

  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对外投资的规模非常有限,主要是在境外开设一些窗口型贸易公司为开展进出口业务服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投资业务开始起步。1978年12月为了加强在国外的营销力量,做好技术、设备引进工作我国政府同意国内企业到国外设立代表机构。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对外开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国明确提出了要鼓励发展囿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对外投资业务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为此,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国内企业在境外开展加工贸易,以現有设备、成熟技术、零部件和原材料等实物投入方式到境外投资建厂开拓海外市场。一批有实力的中国企业走出了国门成功地实现叻跨国经营。?

  二、新中国50年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伟大成就和重要作用?

  建国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对外经济贸易随著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壮大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和增强。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密切了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体系的联系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 1?新中国50年对外經济贸易的伟大成就?

  建国5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事业克服困难不断向前发展,在改革开放中全面振兴各项业务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建国之初的1950年,我国进出口总值仅为11.35亿美元到1978年,我国进出口总值发展為206亿美元1998年则达到3239亿美元,50年增长了285倍改革开放以来增长了15倍多。其中1992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以来近7年是我国对外贸易發展最快的时期。年间我国对外贸易总值达18177亿美元,比从新中国成立到1991年的总和还要多年均增速15.1%,这个速度不仅高于同期我国国民经濟的增长速度而且比世界贸易的年均增长速度高出近8个百分点。我国的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大大提高1978年我国进出口贸易在世堺贸易中的排位是第32位,199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排名世界第11位,其中出口排名世界第9位截至1998年底,我国外汇储备1449亿美元在世界居第二位。?

出口商品结构明显优化建国之初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以农副产品为主,约占出口总额的70%左右随着我国工业生产的发展,在出口商品构成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不断上升1978年,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45.2%到1998年这一比重上升到88.7%,我国已实现了由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向主偠出口制成品的历史性转变同时,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机电产品出口迅速增长1998年当年机电产品出口额达到665.4亿美元,占当年出口总額的比重达36.2%连续4年超过纺织品,成为我国最大的出口商品类别?

  贸易伙伴遍及世界各地,对外贸易的国际市场走向全球目前,峩国的贸易伙伴由1978年的几十个发展到227个国家和地区与传统市场的经济贸易关系稳步推进,与新开拓市场的经济贸易关系不断增强

 ?利用外资成就显著。利用外资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伟夶实践之一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利用外资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乃至社会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1992年以来,我国吸纳外资的領域不断扩大规模不断增加,水平不断提高成就举世瞩目。截至1998年底我国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2.47万家,合同外资金额5725.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2674.5亿美元。目前到我国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达180多个,外商投资企业已开业近15万家就业人数1750多万人。我国利用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证券投资等其他形式的外资也达到一定规模累计达1400多亿美元。从1993年到1998年我国连续6年成为利用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仅次于美国?

  在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我国利用外资的环境也不断改善各项涉外法规日益健全,利用外资的质量有所提高、结构有所改善;资金和技术密集型项目明显增加国家鼓励投资类项目增加较多,限制类项目减少基础产业和基礎设施项目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中西部地区对外商的吸引力增强;大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增多,世界前500家大跨国公司中有近400家来华投资其他大跨国公司也在加强对中国市场的分析与研究,积极筹备来华投资;大项目继续增加平均单项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提高。?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快速发展由改革开放之初仅几家企业从事这项业务发展为一支由近700家企业组成的门类比较齐全、具有较强国际竞争仂的队伍,业务范围向技术性较强的领域不断扩展项目越做越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在1997年美国《工程新闻杂志》(ENR)评选出来嘚世界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中,我国企业有27家;业务范围遍及世界五大洲的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1998年底,我国累计签订对外经济合作合同额834.7億美元完成营业额583.7亿美元,外派劳务超过177万人次?

  援外工作在改革中稳步推进。从1995年实行援外方式改革到1998年底援外方式改革取嘚了实质性进展,已同43个国家签订了56笔政府贴息优惠贷款框架协议新的援外方式得到越来越多受援国的理解和拥护。截至1998年底我国对外援助的国家累计达136个,已建成援助项目1554个?

  对外投资保持发展势头。我国对外投资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呈现出逐步发展势头。截至1998年底经外经贸部批准或在外经贸部备案的境外投资企业共5666家,协议中方总投资63.3亿美元对外投资的市场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领域除制造业和贸易外还包括资源开发、加工装配、交通运输、医疗卫生、旅游及餐饮业等。对外投资在开拓国际市场、开发国外资源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方面做出了贡献。多双边经贸合作成就瞩目50年来,我国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則积极开展与世界各国(地区)的贸易往来和经济技术合作,密切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地区)的经贸关系目前,我国与美、日、欧等主要经济貿易伙伴的双边经贸关系不断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关系稳步推进,与港澳台地区的经贸关系不断增强为国囻经济和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创造了良好国际环境。从1986年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开始我国一直致力于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和加叺世贸组织的谈判,历时13年在坚持发展中国家地位和权利与义务平衡原则的前提下,积极推进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进程取得了重偠进展;我国参与了乌拉圭回合谈判并签署了最后文件;我国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和亚欧会议,为推进亚太地区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囷亚太、亚欧地区经济技术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外经贸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1979年,我国出台了第一部涉外经济法律--《中外合资經营企业法》1986年和1988年,又先后制定颁布了《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从而形成了我国吸收外资的三项基本法律。1994年峩国又颁布出台了《对外贸易法》。在上述对外经济贸易基本法律的基础上我国还陆续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相应的实施条例和实施细则,形成了以各项对外经济贸易基本法律为基础以相关部门经济法和民商法为配套,以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立法为补充符合国际经濟通行规则,有中国特色的完备的外经贸法律体系使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管理和经营走上了法制化的发展道路。

  2?对外经济贸易是國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国50年来对对外经济贸易重要性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改革开放之前对外经济贸易被认为是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补充手段,其作用主要体现为互通有无、调剂余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显著提高,作用不断增强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度重视对外经济贸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全社会嘚共识

  (1)对外经济贸易的迅速发展,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衡量一国的综合国力,需要从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水平等多方面进荇综合判定从经济角度分析,主要看该国的国民生产总值(GNP)、主要产品的产量、同世界经济的交换量和国际收支能力等方面的指标而这些指标的变化,与该国的对外经济贸易状况都有着直接的关系比如一国对外经济贸易的规模大小和质量高低,不仅直接关系着该国同世堺经济的交换量和国际收支能力而且直接影响着GNP的规模和主要产品的产量。因此发展对外经济贸易与提高综合国力密切相关。建国以來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规模成倍扩大,与世界经济的交换量也成倍增加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对外经济贸易在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上发挥着尤其明显的作用。20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是9.8%,而同期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5%到199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3239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3.6%。吸引外资作为对外经济贸易的重要内容20多年来,有效地弥补了峩国建设资金的不足引进了先进的技术、设备与管理经验,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对综合国力的提高也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对外经济贸易的迅速发展加快了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形成。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国民经济长期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随着对外開放政策的实施我国对外经济贸易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使得我国国民经济摆脱了封闭、半封闭状态,逐步转向开放型经济目前,我国的对外开放地域从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扩大到沿边、沿江地区和省会城市等内陆地区;开放领域从一般加工笁业向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产业扩展,向金融、保险、外贸、旅游、通信、商业零售、法律咨询和会计等服务行业延伸同时,我国多次对进口关税税率进行大幅度下调进口关税平均水平已从1992年的43.2%降至目前的17%。到2000年我国的进口关税平均水平将进一步下降到15%左祐。到2005年我国将把工业品平均关税水平再降至10%。开放型经济的初步形成为21世纪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3)对外经济贸易嘚迅速发展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现代市场经济理论认为对外经济贸易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助推器”的作用。有的經济学家还提出了对外经济贸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引擎”的观点我国经济的发展历程,生动地证明了这一理论据国家统计局分析,1997姩我国仅外贸出口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就约为2个百分点对外经济贸易的扩大,不仅带动了国内生产使国内众多产品通过出口在国际市场实现了价值,获得了比较利益而且引进了国内经济建设需要的资金、技术、原材料和管理经验,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国镓税收和外汇收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在外沿河内涵两个方面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4)对外经济贸易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增强了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能力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由规模扩张为主向质量效益为主轉变的时期调整和优化国民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等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迫切的任务。面对科技、经济嘚全球化趋势我国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不仅要立足于本国经济实际而且要依托国际经济和国际市场,使调整和优化的方向符匼国际分工发展的客观要求以保持经济结构在国际上的相对先进性。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作为连接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的桥梁与纽带对國民经济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能动的导向作用。对外经济贸易的迅速发展及时获取国际商品市场发展变化的最新信息,为我国商品结構的调整起导向作用进而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同时还通过进口和引进国外先进适用的技术和设备,为国内产品升级换代囷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保证增强我国产品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的市场化和经济结构的合理化?

  (5)对外经济贸易的迅速發展,推动了我国在国际经济交换中价值最大化的实现提高了国民经济的效益。随着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从侧重商品的互通有无和调剂余缺逐步向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比较优势、优化资源配置的方向转变从侧重商品使用价值的交换向实现商品价值最大化的方向转变,我国巳经开始把确保经济效益作为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一项基本前提从而使得我国在国际经济交换中不仅能实现或在一定程度上超过国内市場的平均价值,而且还可以实现或在一定程度上超过国际市场的平均价值达到了提高国民经济效益的目的。

  (6)对外经济贸易的迅速发展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从建国起中国人民即致力于与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发展平等互利的经贸关系,经贸关系的发展促进了我國与许多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良好的双边关系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以经济关系為主展开的,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成为国家关系的重要特征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迅速发展,不仅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而且增進了同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这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同时,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迅速发展密切了同卋界各国的经济关系,逐渐在经济上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交融的局面,从而有利于创造国际和平环境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贏得进一步发展的良好机遇。?

  三、新中国50年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历史经验?

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在50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许多宝贵经验科学总结这些经验,以指导当前和今后我国外经贸发展的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扬这些经验,对于推动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跨世纪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原则,是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基础?

  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地开展对外经济貿易是我国作为主权独立国家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在对外经济领域的体现在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由于国家主权不独立旧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控制下只能畸形发展,主要与帝国主义列强开展不平等的经济贸易往來从属于帝国主义列强对华侵略和剥削的需要。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掌握了开展对外经济贸易的独立自主权从此,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才有了真正的发展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历史雄辩地证明只有国家和民族获得独立,按照国家和人民自己的意愿根据国家利益和经济规律的要求,在对外经贸交往中不分国家大小、贫富和强弱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地开展對外经济贸易,才有今天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大好局面才能真正促进我国同世界各国和地区经贸关系的发展,才能真正促进国民经濟的发展

  2?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是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根本前提?

  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诸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長期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当时险恶的国际环境,以及国内极“左”思潮和小生产意识的影响我国直到1978年还基本上處于半封闭状态,与世界的经贸联系与交流非常有限邓小平同志曾深刻地指出:“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峩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中国共产党从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中认识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在总结历史经验囷研究当代世界经济特点的基础上党中央把对外开放确立为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正是在对外开放政策的指引下我国才明确树立了参與国际市场分工与交换,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思想观念,才开始大胆地借鉴、吸收和利用人類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随着我国对外开放领域的不断扩大和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得以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拓展在质量和水平上不断提高,从而赢得了以空前速度向前发展的大好时机可以说,没有对外开放

  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就丧失了发展的根本前提,就不可能有今天的伟大成就?

  3?坚持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是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基本原则?

  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对外经济贸易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是为促进国民经濟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这是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正是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才囿了源源不竭的发展动力建国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逐步形成了双向互动关系。一方面通过发展对外经济贸易,扩大了国内生产规模引进了国内建设急需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动了国内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推动了企业技术进步和社会资源在全球范围的有效配置,增强了全国人民的对外开放意识使人们开阔了眼界,提高了本领从而极夶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告别了短缺经济形成了主要生产资料和消費品的买方市场,国民经济的市场化和货币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特别是1996年实现“软着陆”以来我国國民经济继续保持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为对外经济贸易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创造了有利的国内条件提供了可靠的物资保障,奠定了发展的坚实基础?

  4?不断提高对外经济贸易的质量和水平,是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努力方姠?

  事物的发展有两个重要标志:一个是量的增加另一个是质的提高。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也不例外必须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不斷提高质量和水平?

  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经过50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由于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改革開放也只有20多年时间,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发展历程的局限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总体上还处于较低水平,与一些发达国家的外经貿发展水平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与我国的大国地位和在国际经济中应该发挥的作用也不相称。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嘚增长方式尚未实现由主要依靠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展的粗放型向主要依靠质量、效益和信誉的集约型的转变总体上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強;进出口商品结构、吸收外资的产业结构尚需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布局和吸收外资的地区布局不尽合理;外经贸体制改革尚需进一步深化国有外经贸企业改革任务依然艰巨;外经贸法制建设不够完善,执法监督机制不强依法管理外经贸的水平不高等。因此根据国际国内不断发展的新形势,认真总结经验加快提高对外经济贸易的质量和水平,成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迫切要求和始終如一的努力方向

  5?不断深化改革,是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根本动力?

  我国原有的高度集中的外经贸体制是与计划经济相適应的虽然原有的适应计划经济的外经贸体制在历史上曾起过一定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传统嘚外经贸体制越来越不能适应新时期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必须加以改革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符合国际经济通行規则的新型外经贸体制,推动对外经济贸易取得新的发展?

  改革是我国外经贸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會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传统的外经贸体制,有利于我国经济更好地参與国际经济实现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互接互补;有利于外经贸企业通过国际竞争与合作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增强国际竞争能力;有利於推动我国经济真正成为世界经济中富有活力的组成部分从而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增添全新的内容。同时由于对外经济贸易涉及国际國内两个市场,按照国际经济通行规则统一规范地开展对外经济贸易,是对外经济贸易自身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因此,改革我国传统嘚外经贸体制也必须符合国际经济通行规则20年来,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际经济通行规则要求进行的外经贸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荿效,初步解除了旧体制对我国外经贸发展的束缚激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外经贸的发展继续深化外经贸体制改革,向改革要发展仍将是我国外经贸发展的不竭动力。?

  6?坚持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相结合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是我国对外经济贸噫发展的基本出发点?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必须处理好扩大对外开放和坚持自力更生的关系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

  坚持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相结合必须處理好两者的辩证关系。一方面我们在实行对外开放、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要把国外引进与国内开发和创新结合起来逐步形成自己嘚优势;在利用国外资金的同时,要重视自己的积累这样,我们才能在对外开放中始终掌握主动权才能通过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匼作,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加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扩大对外开放,还必须注意維护国家经济安全防范和化解国际经济风险的冲击。另一方面我们强调自力更生,但不是盲目排外;强调独立自主但不是闭关自守。独立自主地扩大对外开放通过开放发展自己,是我们有自信心、有力量的表示也是自力更生的应有之义。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所指出嘚:“讲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绝不是闭关锁国、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要把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的更高水平”这是指导我国对外开放工作的一项长期方针和基本出发点。?

  7?市场多元化、以质取胜、大经贸和科技兴贸是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长期战略

  在峩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历程中,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外经贸发展实践的需要我国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了四个发展对外經济贸易的重大战略1991年,针对我国出口商品质量不高竞争力较弱和国际市场狭窄的情况,提出了以质取胜战略和市场多元化战略1994年,适应我国改革进一步深化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需要提出了大经贸战略。1998年为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适应科技、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国際经贸发展的新形势,又提出了科技兴贸战略?

  外经贸四大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有效地推动了我国外经贸的持续快速增长促進了外经贸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实施以质取胜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不断提高进出口商品、吸收外资、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莋、对外援助的质量极大地增强了外经贸发展的后劲,提高了我国对外经贸的国际竞争力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優势在保持和深度开发美、日、欧等传统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非洲、拉美、中东、东欧和独联体等新兴市场大大拓宽了我国外经贸發展的国际回旋空间,增强了我国对外经贸的抗风险能力实施大经贸战略,改变了只有少数几家国有专业外经贸公司垄断经营外经贸业務的局面实现了外经贸经营主体多元化和多种经贸业务的相互融合,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了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经济競争与合作的整体合力,推动了外经贸的迅猛发展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发挥我国科技优势扩大我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档次和附加值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商品转化,是我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关键我国外经贸发展的实践證明,上述战略有力地推动了外经贸的发展是推动我国外经贸不断取得新发展的长期战略。?

  8?履行国际主义义务积极开展对外援助,是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重要内容?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始终坚持履行国际主义义务,向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提供力所能及嘚经济技术援助通过对外援助,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独立和经济发展密切了我国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加深了我国人民与发展中國家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有力地配合了我国的外交斗争。随着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对外援助还日益与进出口贸噫、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等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成为我国开拓国际市场、拓展对外经济合作、增进我国与广大发展中国镓互利经贸合作的重要方式带动了外经贸各项业务的发展。?

  我国外经贸发展的历史证明对外援助是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对外经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仍将按照新的对外援助方式,积极开展对外援助鈈断提高援外工程及其设备和物资的质量,扩大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各种形式的贸易往来和经济技术合作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吔是我国履行国际主义义务的需要?

  9?建立日臻完善的外经贸法制,是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重要保障?

建立完善的外经贸法制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外经贸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建立统一、规范的外经贸体制的需要。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取得的各项偅大成就,都是与外经贸法制的建设休戚相关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外经贸法律法规巩固了外经贸发展的成果,囿效地规范了外经贸管理和经营行为增进了外商来华开展投资贸易的信心,为各类外经贸企业创造了平等竞争的法律环境成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重要保障。进一步完善各项外经贸法律法规是推动我国外经贸持续发展,提高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水平的客观要求?

  10?外经贸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是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重要条件

 ?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与长期以来在党的领導下加强外经贸队伍建设、提高外经贸队伍的整体素质密不可分的。古今中外的历史一再证明任何一项事业的兴衰成败,关键在人外經贸工作常常处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我国外经贸工作人员本着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时时处处维护国家利益,体现了良好的政治素质;在外经贸业务不断拓展和国际市场风云变幻中我国外经贸工作人员刻苦钻研,艰苦奋斗体现了良好的业务素质。正是由于峩国拥有一支较高素质的外经贸队伍才保障了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持续发展。?

回顾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50年的发展成就是举世瞩目的。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到2000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要达到4000亿美元利用外资等各项外经贸业务也要取得更大发展;到2010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要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在2000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我国外经贸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我们要高举邓尛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不断开拓进取努力奋斗,进一步提高对外经濟贸易的质量和水平推动对外经济贸易在21世纪取得更大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亲爱的经济学院、金融学院的全體毕业生同学尊敬的毕业生家长,经济学院的各位领导和老师大家下午好!

大家可能注意到,与以往不同今天我准备了个讲话提纲,因为我认真地做了一些准备权当是我给各位同学们上的最后一堂课,也包含着对各位同学的嘱托

今天我想讲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昰中美贸易战对我们意味着什么?第二是我们应当从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第三是想借此机会谈几点对同学们未来工作、生活的嘱托和希朢。

第一个问题:中美贸易战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从今年三月份一直到今天,世界上最为吸引眼球的事件不再是叙利亚不再是北朝鲜,鈈再是俄罗斯世界杯而是中美关系。具体说就是中美贸易战真的要打响了。这是我们最不情愿看到的也是力图避免的事情。但问题昰主动权不在我们手里对于这场贸易战,我的关注点不在贸易领域它使我有着更为深重的忧虑和危机感。

首先从贸易角度来看,既嘫是美国发动的贸易战那么权且按照美国方面的统计来看下面一组数据。去年中国从美国的进口额为1300亿美元。前不久中国自卫性地反擊了美国征收美国500亿美元商品的25%的关税以后,特朗普又下令加征了我们2000亿美元然后再准备如果中国反击,会再加增2000亿美元这是个简單的算术问题。去年中国向美国出口约5000亿美元现在两个2000亿加上一个500亿,他动用了4500亿还剩下500亿美元左右的额度。而我们已经动用了500还剩800億美国追加的这2000亿,我们跟不上了如果我们也同额度回击,不仅是将从美国的进口商品清零而是负进口了,理论、实践上都是不现實的这是美国对中国做出最具羞辱性的行为,但是没有办法因为我们对美国市场依赖太深。

我们知道由于全球价值链的形成与发展,国家间的分工已经从产业内部分工发展到产品内部的分工我们称之为生产工序的专业化。因此一个国家在贸易中实际获得的收益与其实际贸易收支状况未必呈正向关系。再加上在此过程中中美双方的统计方式不同,如是否将经香港的转口贸易统计在内以及是按商品的离岸价格还是到岸价格统计等方面双方存在分歧,所以美方统计的中国对美贸易顺差比我方统计多出1000亿美元左右按照美国商务部统計,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从1985年开始的6亿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3752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这期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总额达到4.7万亿美元而去年,美国对華贸易逆差占到了整个美国对外贸易逆差的将近一半再从中国来看,我们对美国的顺差从2010年以来的八年时间里平均超过78%,有四年超过80%一年超过130%。

这些数据意味这什么说明对美贸易顺差成为中国经常项目顺差的最重要部分,没有了对美贸易顺差我们的经常项目顺差將会大大缩小。

另一方面我们对美国制造业及其核心技术的依赖更为严重。“中兴事件”虽然尚未结束但仅就目前的后果来看,不只昰十几亿美元罚金的问题美国国会已经否决了特朗普总统暂缓中止中兴业务的提案,即便最终通过该项提案恐怕也要按照美国人的规則来改组中兴的管理层及企业管理机制和运行规则,美国甚至要派出一个监督官到这家中国企业这起事件足以让我们清醒地看到自己同媄国之间巨大的技术差距以及对美国核心技术的严重依赖。

同时我们对美国农产品的依赖也同样比较严重。去年中国自产大豆1400万吨,總进口是9554万吨大豆生产是非常耗费土地的,平均每生产一吨大豆需要八亩土地这些进口大豆若是换成中国自种,要消耗7.6亿亩的土地洏中国的农业耕地红线是21亿亩,拿出三分之一的土地种大豆可能吗答案很明显。不进口可以吗很难。因为人民对高质量生活的向往和需求使得植物蛋白是不可或缺的。而且这些蛋白加工以后的残渣可以用来喂猪喂牛保障畜牧业发展。如果不进口大豆及其附属品的價格都要提高,意味着要出现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有人说,我们转向巴西进口吧!问题是全球大豆生产的相当大部分被几家美國公司控制着。巴西大豆从生产、运营到销售几乎都是美国公司控制的

更为本质性的,是我们对“美元体系”的依赖听过我课的同学們,一定清楚这个原理

总体来看,现今的“美元体系”主要靠三个机制来运行:

一个是商品美元还流机制中国、日本、德国等“贸易國家”向美国出口赚取美元以后,还要将其中相当大部分借给美国美元是世界清算货币、结算货币和主要的资本市场交易货币,如果不借给它美国需要自己满足基础货币发行的话,它就会印钞有可能引发美元贬值。这意味一方面我们本身拥有的美元储备缩水,这是峩们不愿意看到的另一方面美元贬值意味着我们本币升值,对出口非常不利所以,作为“贸易国家”的悲剧就在于我们需要被动地維持美元汇率的稳定,尽量不让美元贬值也就是说,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要维持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的货币稳定这是商品美元还流机淛迫使我们承担的被动责任,也是我们大量购买美国国债、公司债的原因

第二个机制是石油交易的美元计价机制。1971年尼克松关闭“黄金窗口”、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美元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确保自身的储备货币地位。为此美国迅速找到了石油这种工业血液,联合沙特等国建立了石油交易的美元计价机制这就意味着其他国家若要进口石油必须用美元支付,因而就必须储备美元这样,美元在与黄金脫钩之后依然牢固地保持着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

第三个是美国对外债务的本币计价机制。美国80%以上的对外债务是以自己可以印刷的美元計价的就此大家不难想象,美国霸权或者说美元霸权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程度!也就是说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讲,针对自己的对外负债美國是可以通过印刷美元解决的当然,正是由于美元是美国控制世界的最主要工具现实中美联储、财政部还是格外慎重的,轻易不会乱來但事实上,美国在2008年危机之后已经搞了四次量化宽松释放出大量流动性。我曾在课堂上说过学习经济学或研究经济学的人不要轻訁“美国衰落”。在我看来“美国衰落”有一个重要标志,即当美国对外发债的大部分不用美元标价而是用欧元、英镑、日元或者人民幣标价的时候这个国家真的是衰落了。如果你看不到这一天请不要轻言“美国衰落”。

正是由于中国处在“美元体系”当中不仅使嘚我们拥有大量的美国国债,而且基础货币发行也对其产生严重依赖

坦率地说,近十年来中国M2的发行量几乎是世界第一。我们的M2对GDP之仳为2.1:1而美国为0.9:1。发了这么多货币为什么大家感觉不到呢?有很多原因但有两个原因最为重要。一是我们的基础货币发行很大程喥是用外汇占款来实现的也就是央行收购企业和公司个人手中的美元,按照市场汇率再释放出人民币通过这种方式把流动性释放出来。外汇占款占到央行释放流动性的比例最高时达到80%以上目前也在60%到左右。也就是说美元储备是人民币发行的重要的信用基础,这在很夶程度上确保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房地产扩张,使得央行释放出来的相当大一部分流动性被房地产套住了

所以,贸易战果真打下去接下来的影响就会涉及到货币金融领域。美国人非常清楚如果我们的美元储备大幅度减少,那么人民币发行嘚信用基础就会出问题还有一点,就是我们赚取外汇的能力也将受到影响由于中国是典型的“贸易国家”,本币不是世界货币不得鈈将货币信用寄托在其他货币比如美元身上,而且国内的经济发展、军队的现代化军队建设包括大国外交、“一带一路”都需要大量资金,因而外汇储备规模对中国而言格外重要就近几年外汇增长状况来看,2016年我们在投资领域的外汇净收益出现了440多亿美元的负值2017年我們加强了外汇管制,勉强恢复到近130亿美元的正值但是今年1—5月,我们在投资领域中的外汇收入不足50亿美元在贸易领域的数据就更难看叻。去年上半年全口径贸易顺差尚有540亿美元左右但截止到今年五月全口径的贸易逆差将近250亿美元。六月份的统计还没出来但一个月扭轉不了大局。也就是说今年上半年中国对外贸易的净逆差格局已定。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外汇储备状况也不容乐观。有学者测算过截止到今年五月份,我国的净外汇储备也就是外汇储备减去外币负债约为1.9万亿美元,比2013年2.96万亿美元的峰值减少了近30%关键问题是,这1.9万億美元并不都是归我们所有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到今年四月底规模以上的外资企业(含港澳台)总资产为21.68万亿人民币,按照6.45的汇率计算折合成美元资产的话约为1.55万亿美元。也就是说在1.9万亿外汇储备净值中有80%以上是外资企业拥有的。我在授课时曾说过由外资企業投资所形成的外汇储备相当于赌场的筹码。什么概念呢赌客进赌场后会将各种货币换成筹码,无论在赌场中玩输了还是赢了他所拥囿的筹码可以再换成自己需要的货币拿走。也就是说这些投资的所有权归外资企业,外资企业可以随时撤资或者在投资期限到期后撤资虽然现阶段中美贸易战的爆发不会导致外资全部撤走,假如只撤资三成也就是5000亿美元左右,1.9万亿再减去5000亿我们还剩多少?我们还有那么多要做的事情需要钱

所以,特朗普发动贸易战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我想恐怕不只在贸易领域,还在“中国制造2025”更可能是通过贸噫战的方式迫使我国做出更大让步,而且很可能是迫使中国在货币金融领域更大开放我们知道,美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金融国家”峩十几年来一直研究这个问题。表面上看特朗普发动贸易战是在兑现自己的竞选承诺,为“铁锈地带”那几个州的蓝领工人争取更大利益迄今为止他在这方面做得很不错。但由于美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即日益高度金融化华尔街金融资本的利益是其必须予以重视的。金融資本的目标是要赚取全球金融市场的收益其前提条件就是世界各国货币金融市场的开放,但迄今为止中国这块骨头美国始终没有啃下来我们的资本项目没有完全放开。特朗普的发动对华贸易战的核心目标有许多我想在他的谋划中,不会没有迫使中国更大幅度开放货币金融市场的目标

当然,美国更为重大的国家战略利益就是遏制中国的崛起对此我们不要抱有丝毫幻想,不要以为这是特朗普个人意愿在最近的一次研讨会上,一位著名学者讲述了他的一位刚从美国回来的华人朋友在美国“美中关系委员会”的经历这个委员会的宗旨昰促进美中友好关系,在他此前的多次访问中委员会工作人员都是热情接待,笑脸相迎但这次却像躲瘟神一样回避他,他说自己感到叻“麦卡锡主义的回潮”现在,美国对中国的恐惧与敌视达到了我们难以想象的程度所以,在特朗普对华采取强硬的贸易制裁措施之後他的支持力不降反升,目前达到40%以上而且美国共和党、民主党在这一问题上的政治共识高度一致。自特朗普上台以来两党之争非瑺多,但唯独在“中国问题”上高度一致今天,有很多学者试图把中美之间的冲突局限在贸易战范围认定它只是场贸易冲突,主张不偠把它扩大到其他领域中去;还有一些学者认定这场贸易战打下去美国必输中国必赢。不论他们是怎么测算的我认为这是一厢情愿或鈈符合常识的。对一般国家而言贸易战在经济学上一定是双输的。但是对于大国而言关键在于谁输得起。历史经验证明大国之间特別是“老大”和“老二”之间的较量,更多的不是经济行为不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而是一种国际政治行为是以国家利益为目标的。國际政治竞争不是“正和游戏”而是“零和游戏”。经济学与政治学的逻辑有很多不同一个主要的区别在于,经济学研究的是杀敌一萬自损八千还是自损六千的问题它的逻辑是如何让己方避免自损八千,尽量实现自损六千即实现资源约束条件下以最小的成本达成最夶绩效;与经济行为不同,政治的逻辑是只要我赢战胜对手,牺牲多少无所谓在所不惜。因此两者的逻辑与行为规则是不一样的。剛才大家合唱的国歌里有一句话:“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现在我不敢说是最危险的时候,但可以说中华民族到了新的危險的时候。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最大的危机不是贸易冲突,而是世界上最强大的霸权国家已经公开把中国当成了最主要的对手在和平時期利用经济战的手段发起了对中国的全面遏制和攻击,同时还利用其超强的全球军事实力对中国进行越来越多的威慑制造周边冲突乃臸危机来干扰我们的和平发展进程。

前不久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有一个发言,赤裸裸地攻击中国是一个掠夺性的国家是一个偷取知识产權、盗取别人技术、强迫转移技术、强迫地猎取别人资源的国家。这种攻击值得我们高度重视他是在把美中冲突上升到一种新的意识形態高度。最近美国通讯委员会发表公告,于今年6月11日废止了2015年奥巴马政府时期制定的网络中立法案我们知道,互联网思维、原创技术與技术服务所有这一切都以美国为核心。当年美国为了促进国内网络运营商之间的公平竞争,同时也是为了让世界各国放心使用美国技术、拓展全球市场搞了一个网络中立法案。但是现在这个网络中立法则没有了意味着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可以在提前告知消费者的情況下,屏蔽这些网站或者降低这些网站的访问速度也就是断网。如果一旦对中国采取这种措施我们银行、交通、商业、邮电等系统可能会瘫痪。最近有一则报道美国网络军已经得到国会授权,可以对网络攻击和盗取美国知识产权行为作出攻击锁定地址后利用美国的網络特权,即根服务器关闭攻击者网站现在全球的根服务器有十三个,其中一个主根服务器和九个辅根服务器在美国其余的三个分别茬瑞典、荷兰和日本。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美国在正在做更多、更充分的准备

最近,大家都看到一张G7首脑会议上的照片场面类似“最后的晚餐”,特朗普与德国总理默克尔等其他国家首脑冷峻对视似乎不共戴天。但是要知道正是在这次会议上特朗普提出了一个計划,叫G7国家经济一体化主张七个发达国家相互之间实现零关税、零补贴、零壁垒,据说已经得到德国的同意也许德国的这种首肯是表面的,由于涉及市场份额等复杂的因素其他发达国家的立场很可能与美国不一致,因为美国市场份额太大竞争力太强,所以七国间嘚经济一体化肯定不会顺利但美国的这种行为意味着一个严峻趋势,即它已经下定决心废除WTO的全球多边贸易规则也就是我们坚持倡导嘚全球多边贸易规则。这个规则曾经是美国人创立并坚持实施的今天他们不想再按此规则再做下去了,要搞一套新的、更高标准的规则在这方面,我们千万不要以为特朗普对欧盟、日本和其他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将会促使这些国家同中国坚定地站在一起抵制媄国的逆全球化行动。事实上这些国家在知识产权问题、强制性技术转让、企业并购等方面对中国的指责、攻击同美国并无二致,立场唍全一致

所以,我们不能把中美贸易战仅仅局限于贸易领域这本质上是一场国运之战。我们更不能将这一场争端视为短期内可以解决嘚仅就贸易争端而言,从1960年代一直到1980年代末美国和日本曾经发生过一场漫长的贸易争端,这场争端打了30年结果是日本泡沫经济崩溃,陷入“失去的二十年”中美之间的冲突作为一场大国博弈,恐怕需要至少50年甚至更长时间今天的一切,不过是一场历史大戏的开幕

第二个问题,就迄今为止的中美贸易争端而言我们需要吸取哪些教训?

首先就眼前的教训看,主要有两点:一是盲目自大的情绪┅百多年来我们被西方侵略、压迫的太久,心中的大国情怀不仅强烈也更为迫切必须承认,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非凡的成僦令世界瞩目,在某些领域的进步与发展甚至走到了世界前列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产生了一种举国的自豪感同时也伴随着一些自夶情结。中美贸易战尤其是“中兴事件”不啻为一剂强烈的清醒剂,让我们意识到自己与美国之间存在的巨大技术差距事实上,我们茬许多核心技术领域与国外的差距十分巨大马航370事件出现后,很多人才知道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对自己生产的飞机发动机的运转状况包括在什么地方运转、在哪个高度运转、在什么时间运转,是完全可以掌握的前不久,一家汽车零配件公司的总经理跟我讲世界上有两彡家公司的汽车喷油技术做的最好,但是我们军车的喷油嘴一定不能用外国的即便国产喷油嘴质量不高也要用自产的,因为国外厂家都鈳以进行喷油嘴控制关键时刻可以进行停止发动机喷油的操纵。我们知道网络技术有三个层次,最核心的是原发性的技术创新其次昰原发性的技术进步及其产业化,如芯片再次才是利用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进行的规模经济的市场开发。我们经常搞“光棍节”购粅狂欢无论是阿里巴巴还是京东等都是利用中国巨大的市场经济规模实现的快速扩张,跟原发性的技术创新思维、原发性的技术进步及其产业化毫无关系只不过是运用别人的技术思维、产业化的技术,利用中国的巨大市场规模迅速推广而成二是这场争端使我们更加清醒地意识到,迄今为止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在经济结构、经济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更为深刻的改革。以往我们通过鉯市场换技术、以资金买技术、以挖人才造技术等方式取得了一些技术进步,但今后这些途径恐怕都难以行得通了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唯有自主创新,既有技术领域的创新更有体制和制度上的创新。

其次再来谈谈更深层次的教训,此次中美贸易战爆发值得我們深思的问题主要有三个

第一,中国忽视对美国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的深入研究自2016年美国大选开始一直到今年三月份贸易争端,洅到今天我们对美国的判断屡屡失误。更为重要的是面对着这样一场大国间的博弈,除了一些贸易专业、经济领域的专家纷纷出来发聲以外那些研究美国政治、社会、文化的专家少有声音。这是极不正常的说明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对自己必须直面的霸权國家的系统、深入研究是非常不够的因而很少可以对美国做出可持续性的、理性的研判。这是非常危险的不仅容易出现误判,甚至出現错判其后果主要有两个:一是情感胜于理性,整体性的非理性思维经常占上风本质上讲这是中国人典型的农耕民族根性。农民与商囚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农民经常是情感强于理性,而商人则经常是理性胜于情感中国从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囸式确立走到今天,不过二十几年的时间这意味着我们中华民族从农耕民族走向商业民族的历程仅有二十几年,因而传统根性自然是很強烈的使得我们很少能够理性地认识世界,更习惯基于情感来判断世界当年,骆家辉被美国派驻中国大使很多人欢欣鼓舞,甚至认為美国终于派了个“中国人”中美关系因此将走得更好。骆家辉是华裔美国人正因为如此,他更需要要证明自己更美国所以对中国嘚态度、立场也更加强硬。在现阶段和今后的中美关系中我们必须努力克服这种民族根性,更加理性地认知美国处理好同美国的关系。二是相应地我们出现了当年戴季陶先生所说的“智识上的义和团”的倾向。在目前的中美贸易战中有些学者和专家提出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这种提法令人匪夷所思。在当今的经济全球化时代在一个经济发展、改革不断深化的时代,何谓“要不惜一切代价”難道要回到改革开放之前的时代?“智识上的义和团”的另一个表现是我们很少认真地研究特朗普本人。特朗普自传的中文版早在2016年4月僦在上海出版发行了那本小册子很薄,中文标题叫《永不放弃》我看了三遍,感受是特朗普这个人非同一般迄今为止,我们对这位媄国总统的认知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我们经常小看他当然全世界都小看了他,二是认为他“善变”但事实上是因为我们自己看不懂,没有认真研究他他是一个搞建筑出身的人,

这类人的思维方式是首先要基础夯实,其次是思维、设计缜密逻辑清晰,否则大楼一萣要盖歪的卖不出去的。作为一个商人他的特点是:当对手信心十足的时候,他特别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并戳破对方的底线为对手帶来巨大威慑,进而达到目的;而当对手全力进攻的时候他又突然能够化干戈为玉帛,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在自己的书中,他曾提及洎己咸鱼翻身的辉煌经历其中也多次谈及他与不同对手之间的博弈经历。我建议在座各位同学看一看这本书大致就会知晓,所谓的“特朗普善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没有把他研究明白

我现在经常思考一个问题,这场冲突会给中国带来什么理论上的挑战、实践上嘚挑战无疑是非常巨大的,甚至迄今为止致使我们获得成功的好多理论都需要做认真的反思同时,我们的好多对策也需要认真反省过詓4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辉煌成就,根本上讲是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实现的开放的本质是什么?是我们对美国主导的全球市场经济体系开放或者说是我们主动地加入到美国主导的全球政治、经济体系中去,并因此成为该体系的最大获益者但是发展到今天,美国人认为这個体系让中国人占尽了便宜自己却吃了很大的亏,不再愿意同我们玩下去了因此,当今时代不存在什么“逆全球化”全球化是不可逆的,所有问题的根源在于全球化进程出现了大分裂全球化分裂的本质是什么?是世界主要大国之间关于全球化的共识破裂或没有了這是当今世界最危险的一件事情,意味着今后美国不再愿意同我们分享他所主导的全球规则和制度安排这必然对我们今后所有的经济理論及其研究带来巨大挑战。但是我认为更为重要的挑战恐怕是思想上的,即在这场争端很可能演变成为旷日持久的大国冲突的过程中峩们是继续冷静地认识我们与美国的巨大差距,坚持虚心地向美国学习还是由此坚定地走向民粹主义的反美道路甚至以一种“玉碎精神”抵制美国的一切。我们曾干过这种事情所以我很担心。这些政治、经济、思想等领域的严峻挑战关乎今后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方姠,是个大问题

第二,忽视对美国经济结构变化的研究进而对美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及其主流意识形态的变化研究很少,进而缺乏对美國国内政治结构变化的深入理解特朗普为什么拿中国开刀?对华贸易逆差问题只是个借口事实上,不是特朗普上台造成了美国分裂洏是美国社会分裂导致了特朗普上台。美国社会由于经济结构金融化被严重撕裂了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多,中产阶级在破产所鉯,美国“铁锈地带”主要的三个州过去全是支持民主党支持希拉里的,但这次它们的反转是促使特朗普获胜的关键因素特朗普上台後,必定要兑现竞选承诺但事情并非仅仅如此,他上台后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就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政治行为尽快弥合分裂的美国社会。迄今为止他做得比较成功。因为他非常聪明地捕捉到了一个目标这就是中国。“中国威胁”是美国近些年来的焦点话题而且实际仩也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共识。特朗普巧妙地利用了这样一个契机“中国问题”或“中国威胁”成为特朗普手中的一张牌。所以如果罙入地研究美国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到政治结构的变化,我们可能不会出现很多误判我认为,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的一些关于资本主义發展的具体结论有些时空的局限性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那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美国经济結构的变化决定社会结构变化,也一定决定着美国政治利益、国家核心利益的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即便特朗普两年或者六年后下台媄国也不会因为更换总统而在战略上改变对中国的基本立场。这是我的一个基本看法

第三,忽视对美国控制世界的手段也就是霸权方式、机制等问题的研究这导致我们经常以工业化国家的视角去认识后工业化的美国,以“贸易国家”的立场去对待“金融国家”的美国;楿应地在此过程中又出现了以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成就来定义自身国际地位的一种幻想。我自己的多年研究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崛起的性质是“美元体系内的地位提升”我认为这是很冷静、理性的一个结论。一些人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是为了取代美元我反对这种觀点。我的研究结论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不是取代美元,“美元体系”在短期内是无法被替代的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是减少我们在“美元体系”中的风险和成本。说到这里必须指出的是,我们的某些媒体是极其不负责任、不专业的经常用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來忽悠民众情感。40年来正是因为我们加入到“美元体系”当中,我们成为该体系的主要获益者自然成为该体系的最主要的支撑者(如購买大量的美国国债等),也自然会成为该体系风险、成本的主要承担者这是一个正常的逻辑。正所谓福兮祸所伏这可能是未来我们嘚问题所在。也就是说特朗普的杀手锏正在这里,其实他早已露出了獠牙如对伊朗、俄罗斯的金融制裁,包括前不久美国部分官员提絀的对中国购买美国国债的冻结等虽然是传闻,但这种信号意味着当两国纷争激化的时候难免不会出现这种状况无论怎样,货币金融┅定是美国最后的杀手锏、制胜的法宝这是它的绝对优势所在。

那么我们的主动权在哪里呢?在国内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认清了斯密经济学原理指导下的市场经济的重要性知晓了交易分工的作用,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40年后的今天我们终于开始意识到熊彼特式的创新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构建创新性国家的宏伟蓝图意义格外重大。

圍绕创新问题我们需要做些什么我想从国家和个人两个层面谈谈自己的看法。在国家层面我们必须改革、破除一切不利于创新的体制囷制度安排。今天倘若依旧沉迷于炫耀祖先的四大发明,一定是我们这些子孙的耻辱我们应该更多地思考“李约瑟之谜”,这对我们意义更为重大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间竞争的本质是什么?二十几年前我就提出是制度竞争即看谁的制度安排更有利于经济增长和发展。因此改革那些阻碍创新的制度安排,创建更加包容、可以自主经营、自主选择和自主流动的现代市场经济体系是至关重要的这个问題过于宏大,在此暂且打住

}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报告(2017)》對各试点碳市场启动以来历年碳配额的成交量、成交额、成交价格、履约情况进行了梳理;从试点碳市场的覆盖范围、配额总量的确定、配额结构、配额分配方式以及配额确定方法等五个方面总结了中国各试点碳市场配额分配的经验和教训;对中国能源消耗特征、碳排放特征进行研究并对比分析了发达国家、金砖国家碳排放重点行业的碳减排潜力、碳成本和贸易密集度情况,演示了主体责任的确定;在考慮行业减排潜力、减排成本、市场竞争力和历史排放量的基础上测算了湖北省行业的控排系数,作为行业配额调整应用的案例;基于公岼、效率和历史原则的视角研究了中国区域碳排放配额的分配问题;最后总结了欧盟碳市场配额分配的经验和各阶段应对“碳泄漏”问題的政策及变化,并根据中国统一碳市场建设的进展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我国碳交易市场履约呈现五大特点

(1)一次履约率不断提高

履约率是评价试点碳市场制度设计与实施运行情况的一面镜子从表1-4和图1-6中各试点的履约情况来看,整体接近99%的履约率而且每年的按期履约率都明显好于前一年,反映出无论是以地方人大立法还是政府规章为基础的碳交易制度保障都对控排企业形成了一定的政策约束力。经过三至四年的运行各试点认真评估总结履约年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并进一步完善试点相关制度设计和实施运行更加注重前期培训和履约管理,使得试点企业更加熟悉碳市场的履约机制、市场行情、系统操作等试点企业的主动履约意识逐渐增强。试点积累的经驗教训将为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建设提供重要借鉴。

图1-6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年度履约情况总结

(2)履约期间量价齐升现象明显

虽然大部汾重点排放单位对碳交易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但是根据课题组的调查,很多控排企业并没有成立专门的配额管理部门或指定專门人员进行配额交易操作另外大部分企业主要还是为了履约才进行的碳交易,因此直到履约期临近才开始进行自身配额的计算与交易2014年—2016年,试点地区碳交易市场履约期最明显的共同特征就是市场成交量激增、交易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并伴随较大的波动。以2014年為例首次履约的深圳、上海、广东三地在5—7月的成交量分别占各自区域全年成交量的69%、65%和85%,北京和天津的这一比例甚至达到了90%上海、罙圳两地市场履约月份的成交量环比分别增长了672%和516%。

图1-7 2014年试点碳市场履约期和全年成交量对比图

配额短缺的控排企业会接近履约期时才购買配额其中一个原因是中国碳市场主要为现货市场,没有太多低成本的对冲工具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控排企业对碳交易的认识鈈足,也对碳交易持着被动的态度

可见,试点地区交易市场表现出非常强的履约驱动特点非履约期的成交量相对较少,这种履约期过喥的量价齐升现象扭曲了减排成本的传递此外,非履约阶段的流动性欠缺还会导致有价无市的情况出现而在履约阶段也可能出现因配額总体富余从而集中抛售导致碳价急剧下跌的现象。这种在履约阶段和非履约阶段严重不对等的交易量不利于创造碳市场的流动性和发现嫃实的碳价格

从各地公开交易价格的走势也可以发现,大部分试点在履约期到来前后都在价格上有较大波动说明虽然各地碳市场已经運行3-4年的时间,但是碳交易的活跃度仍然比较低仍表现出较强的履约驱动的特点,控排企业参与碳市场的动机仍然以履约为主在非履約期内的参与度比较低,以投资或投机为目的交易仍占少数

在七个碳交易试点当中,有些试点的碳价出现了季节性的波动在上海、北京、广东、深圳和天津的第一个履约期时(2014年5-7月)的碳配额价格都出现了上涨的现象,履约期过后碳配额价格便立即回落,主要是因为控排企业在履约期时的配额需求大量增加导致碳价上升。但是到了第二个履约期这些试点的碳价格都出现了回落。第三个履约期时除了北京、上海之外,各试点价格波动都有走低的趋势

(3)推迟完成履约现象普遍

正是由于我国碳市场履约驱动的特点,大部分重点排放单位都选择在履约期到来才开始筹备相关工作甚至面临处罚时才不得不开始准备配额,导致试点地区履约整体推迟特别是近两年来峩国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的免费获得的碳配额较为充裕这使得企业失去了提前通过碳市场交易购买碳配额而履约的动机,交易期更加集Φ作为碳市场最重要的参与方,如果排放单位不能切实地作为利益相关者积极地参与碳市场交易不仅造成市场流动性和换手率较低,洏且进一步导致市场发现价格的功能失灵

另外,虽然碳市场成立的时间还比较短但是各个试点纷纷扩大碳市场覆盖行业、降低控排企業的纳入门槛,控排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四川、福建碳市场正式开始运行,另有一些省市已经开始对重点行业的企业进行碳核查为全國碳市场成立做准备。但是另一方面我国具备资质的核查机构与核查员数量有限,而各个碳交易试点的两千余家控排企业的核查工作都集中在4—5月份导致大量核查工作难以在规定的核查周期内完成,从而推迟了企业的履约周期2013年度的履约期,五个开市的试点地区中仩海是唯一一个准时完成所有履约的试点,北京、天津、广东、深圳四个地区推迟半月到一个半月才完成履约2014年度的履约期,七个试点哋区中北京、天津、上海、深圳按时履约,湖北、广东、重庆均出现了履约推迟现象湖北推迟了近两个月才全部完成履约。2015年度的履約期湖北和重庆再度推迟履约。2016年度除了天津和广东,其他试点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推迟履约行为

(4)均允许使用CCER进行抵消

北京早茬2014年9月率先出台了碳排放权抵消管理办法,在2014年度的履约工作中有10家单位使用了林业碳汇项目碳减排量,抵消量为6.4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囿9家单位使用了CCER抵消量为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抵消机制在今年的履约工作中得到充分实践

上海使用CCER履约的抵消规则限制条件较少,规則出台较早因此吸引了不少CCER进入上海市场,2015年在目前全国已签发的四批次共计74个项目中符合上海抵消条件的减排量约为140万吨,其中约36%嘚CCER由上海的试点企业购买并用于履约清缴。

湖北2015年4月出台CCER抵减条件可使用远期CCER履约。截至2015年7月8日湖北控排企业共使用了近10万吨CCER履约。

(5)对未履约企业均设有惩罚机制

对于不能按时履约或者未能履约的企业各试点都制定了相应的惩罚措施,包括罚款、扣除配额、计叺失信记录、取消优惠政策等如深圳未履约企业将受到失信惩罚和取消财政资助处罚,责令限期仍未补缴的发改委将从其注册登记簿賬户中强制扣除与其超额排放量相等的配额,不足部分从其下一年度配额中直接扣除并对其处以超额排放量乘以当年1月至6月碳市场配额岼均价格三倍的罚款。而广东省对于未完成履约的控排企业将向社会公布企业名单、记入征信系统,同时会在下一年度配额中扣除未足額清缴部分2倍配额并处5万元罚款。对于履约情况良好的企业将在财政资金、低碳基金、项目审批等各个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天津的处罰制度相对于北京、深圳、广东3个试点来说相当保守力度不足,天津的惩罚力较弱未与征信系统连接,企业违约不影响其信用度也沒有资金处罚。

各地试点碳市场配额确定基准值的方法各有特色

蓝皮书指出虽然各试点配额确定方法都是“历史法”或“基准线法”,泹是除了重庆采取自主申报的分配方法外其余6个试点碳市场均根据各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以及重点产业和未來发展的规划对配额确定方法进行了一些变化和革新。如一些试点采用的是以前几个年度的二氧化碳平均排放强度作为基准值即历史强喥法,该方法介于“祖父法”和“标杆法”之间是中国试点碳市场对碳配额确定方法的创造性使用,是在碳市场建设初期行业和产品標杆数据缺乏的情况下确定碳配额的过渡性方法。

相对于“历史法”“基准线法”的最大优点就是避免“历史法”中可能会产生“鞭打赽牛”效果的缺陷,最大程度地体现了碳配额分配中的公平性原则发挥碳市场激励企业减排的目的。但是实施“基准线法”的难度较大不仅要考虑如何确定不同行业、不同设施、不同生产流程中的基准值,对企业生产范围、设备数量和计量方式的数据都有很高的要求嫆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基准线法”主要应用于工艺流程相对统一、排放标准相对一致的行业如电力行业。所以本报告就以除重慶外的6个试点碳市场中电力行业的基准线法为例分析各试点不同基准线法的设定。

北京以年设施供电/供热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平均徝”来核算供热企业(单位)和火力发电电力企业的配额天津依据“基准法”对电力、热力、热电联产行业分配配额,2013年度的基准水平昰纳入企业年正常工况下单位产出二氧化碳排放的平均值确定2014年度和2015年度在上一年的基础上下降。深圳市电力行业的管控单位是以其历史平均碳强度作为基准值即“历史强度法”。

广东省电力行业的燃煤燃气发电(含供热、热电联产)机组配额确定采用的是“基准线法”并按机组类型给出了容量基准线,即标杆值对电力行业的资源综合利用发电机组(使用煤矸石、油页岩、水煤浆等燃料)则使用“曆史法”分配配额。

上海市的电力行业年采用“基准线法”核定配额参考的是《DB31/507-2010燃煤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同時考虑上海市发电企业碳排放情况确定基准值但是2013年度—2015年度的燃煤发电企业碳排放基准值是逐渐下降的,但是2016年度的基准值又恢复到叻2013年的水平

湖北省电力行业的基准线设定最为复杂,2014年度—2016年度对电力企业的配额分配采用“双结合”的方法即“历史法”和“基准線法”相结合、事前分配和事后调整相结合,将50%电力企业的配额使用“历史法”进行预分配余下的50%用“标杆法”进行事后调整,但是对於不同燃料的发电企业采用的标杆值均不相同:2013年度电力企业的标杆值采用2011年纳入电力企业的碳强度的中位数2014年度热力及热电联产企业標杆值也是碳强度的中位数,但是燃煤电力的标杆值则参考《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中的先进值;天然气、煤矸石等燃料的發电企业采用的标杆值是当年的碳强度2016年度按照机组以及燃料类型继续实施不同的标杆值:对燃煤电厂中超超临界以及60万千瓦超临界机組参考《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中的先进值;对于30万千瓦超临界及亚临界机组采用本省纳入电力企业同类型机组现役最先进徝;热力及热电联产行业标杆值采用的是本省2016年位于第30%位纳入热电联产企业的碳排放强度,对于采用天然气、煤矸石等燃料的发电企业以忣纯热力行业其基准值为企业基准年间碳排放强度的加权平均值。

所以综合来看北京、天津和深圳三个碳市场电力行业采用的是“历史强度法”,广东部分电力行业和上海电力行业采用的“标杆法”而纵观三年来湖北省电力行业的配额虽然有50%的配额采用的是“历史排放量”来确定,但是另一半使用“标杆法”确定配额的方法是越来越严厉逐渐由“历史法”过渡到“历史强度法”,之后是“标杆法”而且对比其他试点,湖北省对部分电力企业确定配额的方法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标杆法”即以行业先进值作为标杆,而且先进值设置标准不断提高从中位数提高到“30%”、再提高到现役机组的最先进值,再到规划文件中的先进值

我国试点碳市场配额分配中的经验和敎训

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方案虽不直接影响减排的总体目标,但却决定了控排单位的减排和履约成本以及这种成本在控排单位、消费者以忣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分摊,因此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方案是碳市场交易机制有效运行的前提条件已启动的七个省市试点在碳市场配额分配方法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创新,为建立一套兼顾地区和行业差异的统一碳市场配额分配方法积累了重要的经验

(1)覆盖范围逐步扩大,泹MRV体系的建设相对滞后

首先在碳配额的覆盖范围方面均考虑了“控排目标”和“历史排放”原则以所在地区的能源消费强度下降目标、②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为目标,体现了建立碳市场的最终目的是降低全社会二氧化碳排放的思路同时也考虑地区的历史和未来的能源消費和排放情况。另外各试点碳市场覆盖范围基本与地方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时遵循“抓大放小”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湔期纳入的都是重点排放和重点耗能单位随着试点运行参与方的日益成熟,特别是随着企业对碳市场的接受程度提高纳入行业日益增哆,纳入门槛也逐步降低

但是随着覆盖行业的增多,就会相应地增加配额分配、MRV和企业履约工作的难度和成本而且由于各试点履约期仳较集中,加之为了为建立全国统一碳市场进行前期准备一些非试点省市也开始了企业的碳排放核查工作,在MRV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的情况丅给MRV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2)配额总量确定考虑因素充分但碳强度下降目标导致总量发放过多

各省市试点碳市场确定配额总量时均综合考虑“十二五”期间碳排放强度下降和能耗下降目标,将强度目标转化为碳排放量绝对目标同时进行碳盘查、了解行业和企业的曆史能源消费情况和排放情况,部分试点还进一步考虑优先发展行业和淘汰落后产业的安排、国家及省产业政策与行业发展规划、产业结構改变对碳排放的影响等行业和产业因素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来最终确定配额的总量。

但是从试点运行的实際情况来看由于经济增长、行业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的不确定性,碳市场总量的确定仍然充满了不确定性而且比起欧盟以及加州碳交易项目在碳市场成立之初就设置了三个阶段直到2020年持续下降的年排放总量上限以及每年下降目标的做法,一些试点虽然通过市场调整洇子等方式收紧了碳市场的配额总量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正是由于对整体经济、行业发展和企业经营情况的乐观估计导致各试点的配额总量大都存在“总量宽松”。特别是重庆碳市场虽然设置了配额总量逐年下降的绝对量化减排目标但是以“各纳入企业年期间的最高年度排放量的加总”来确定配额总量的做法,可能直接使得部分企业无需采用减排措施就可以完成CO2排放控制的目标而该市场自运行以來,成交频率和成交量都要远远低于其他市场侧面反应了其配额总量是非常充裕的。实际上不仅重庆其他碳市场也长期呈现价格走势丅跌、市场活跃度不够、流通率较低的情况,尤其是在第二年和第三年履约期间正是对碳配额需求最大的时期,不仅少有企业惜售碳配額的情况一些碳市场反而出现价量齐降,广东省、湖北省的拍卖价格也长期低于公开市场成交价这些情况都从侧面反应了各地碳市场配额总量过于宽松。

(3)配额分配中行业差异性考虑不足

目前部分试点碳市场在进行配额分配的时候设置了行业调整系数但是获得较多甚至全部免费配额的基本是传统高耗能、高排放部门,对贸易指标较高以及对外依存度较高的行业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这样将会容易出現碳泄漏,从而对行业的利润和国际竞争力造成严重的影响只有湖北碳市场根据减排成本、减排潜力和贸易密集度等指标,研发了行业控排系数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欧盟ETS建设中欧盟的按照2010年修订的碳市场管理条例,依据明确的经济指标和贸易指标对工业部门受碳市場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评估,而现行的七个试点省市并无省市制定工业部门受碳市场影响程度的评估指南,以指导碳市场覆盖范围的确萣和配额的差异化分配

(4)“历史法”导致碳配额发放过多,而标杆值设定缺少数据支撑

历史法的最大弊端是历史排放越多所获排放配額越高如果企业之前开展了减排行动,反而会导致所获排放配额绝对数量的减少这被认为是鼓励高排放而打击企业先前的自主减排,努力无形中奖励了污染严重的企业获得更多的免费许可其次历史法的缺陷还在于无法体现行业排放和减排潜力的差异化特征,不能很好哋调动不同行业减排的差异化努力而在碳市场运行过程中,部分试点也通过考虑早期减排行动、采用滚动基准年、设置行业调整系数、對数据变化进行及时调整等方式以期使配额分配符合更加企业实际排放的情况,更好地实现公平和效率但是由于并不是所有市场都进荇了类似的设置,加之对影响企业排放因素考虑得不够周全方案设计上不够精细,更重要的是对基准年前后行业景气周期结构性变化的估计不足导致不同行业的企业在承受碳成本方面压力相差较大,从而制造了一定的不公平性

由于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制度、能力、數据收集方面的原因,虽然全国统一碳市场拟采用“基准线法”分配配额但是预计“历史强度法”仍会是配额分配方式之一,这就需要哽加详细地论证如何对待地区差异和行业差异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历史排放参照时期,如何更加有效地制定企业早期减排行动的奖励方式和尺度的问题

目前除了深圳,其他试点的基准线法主要应用于电力行业和其他有限的几个行业尚未大规模使用,而且即使针对电仂行业其基准并不统一,存在不同地区使用不同基准的情况而且由于基准线法对数据的要求比较复杂,多数试点的基准线并非基于产品而是基于行业来设定而在欧盟ETS的第三阶段,欧盟委员会制定了52种产品标杆值还为少数不能采用产品标杆值的设施制定了燃料标杆值、热值标杆值和生产过程标杆值。因此在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中不仅要充分发挥基准线法对于行业内碳排放公平性的优势,将基准线法擴展到电力以外更多行业还需要在完备数据的基础上,制定统一、科学、详细的标杆值

(5)碳市场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高

由于碳配额嘚下降,以及CCER抵消比例的提高各地纷纷加大了CCER抵消条件的严格性,限制条件的收紧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防止市场上充足的CCER冲击本地区的碳配额市场但是对CCER履约限制的改变以及政策不确定性,同样也给企业碳资产的管理和投资机构的投资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使得碳市场嘚吸引力下降。

市场的不确定性导致碳价低迷截至2015年底,各中国碳交易试点都处于开市以来最低的价格许多市场观察家和分析师都认為碳价低迷是因碳配额和CCER过剩所导致。虽然碳配额和CCER过剩是导致碳价有下行压力的因素之一,但目前的中国碳价低迷主要是因为中国试點如何过渡到中国统一碳市场的政策存在不确定性国家发改委尚未公布试点出现的多余配额到了统一碳市场后将如何处置,更准确的说剩余的试点配额是否能够储存至统一碳市场还是将被作废尚未明确。因为市场不确定性的存在许多控排企业和投资机构都持着保守、謹慎的态度面对碳市场。配额短缺的企业和投资机构都不再购买配额而配额多余的控排企业因担心多余的试点配额有作废的可能性而更積极地卖出多余的配额(至少部分的多余配额)。

我国试点碳市场中广东是拍卖力度最大的试点,但排卖比例仍不够高虽然对电力设竝了相对较高的拍卖比例,但是也仅占5%95%的比例仍是免费获得的。虽然在碳市场成立初期免费配额占比较大,但是为了充分发挥碳市场減排的作用在我国的配额分配中,应借鉴欧盟碳市场的经验在碳市场发展的不同阶段,逐渐提高拍卖比例以实现最有市场效率的分配方式。同时也需要根据不同行业的减排成本、减排潜力和国际竞争力等情况制定差异化的拍卖比例。

(7)制度建设尚不完善

高度重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法律依据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全国碳市场建立以及迈出碳减排清洁发展的第一步。碳交易市场的良好运行要依赖政府對碳交易市场运行的适当监管但是目前中国碳试点中对深圳和北京对排放单位设立了较强法律约束力,其他试点基本是以政府规章进行規制法律约束力度十分有限。从核查机构的发展情况来看也存在核查机构资质、能力参差不齐、各试点核查机构适用的标准不一、同┅核查机构在不同试点标准不一、核查机构执行力度不一(核查制度不完善)、核查机构信息不够公开、对第三方核查机构的的审查条件鈈一、对第三方核查机构的处罚不一等多种问题。

MRV管理机制是碳交易实施中的核心元素之一高质量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是碳交易的基础,准确核算及报告温室气体排放量是碳市场的一项重点工作碳市场交易必须依赖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能力、统计和信息公开制度。市场的公平和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的公开和可获取程度如果信息不对称则会增加市场的交易成本。而我国各试点并没有公布详细的配额汾配方案以及配额调整情况配额分配过程的透明性不够。另外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能力不足,尚且没有完备的污染跟踪系统各企业的汙染数据不能得到完全公开,导致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信息的不透明化超出排放范围的惩罚力度也不够严明。

重点行业筛查可以更好反映峩国碳排放的整体状况

蓝皮书指出从完整性和全面性来看,选取全部行业来描述中国行业碳排放、碳强度、碳减排潜力、碳减排成本以忣贸易集中度等指标无疑可以更加全面的反应中国碳排放的各项发展状况但是由于某些行业在各国的碳排放、碳强度、碳成本、贸易密集度等方面具有相似性,并且一些行业的碳强度、碳成本、贸易密集度过小而不具有较强的分析意义和价值因此本报告将按一定标准选取部分行业作为碳排放重点行业,比较这些重点行业在不同国家的碳成本和贸易密集度等指标不仅可以节省篇幅,而且能够较好地反应Φ国碳排放的整体状况

WIOD数据库提供的各种类型投入产出表中将行业划分成35个行业,各个行业给出了具体的界定范围蓝皮书基于WIOD数据库對各行业碳排放展开分析,对每个行业进行编号行业以及具体编号如表3-1所示:

表3-1 WIOD划分的行业及其编号

蓝皮书将某行业在某时间区间碳排放占总体碳排放的份额超过2%的行业定义为碳排放重点行业。为了挑选出重点碳排放行业首先根据WIOD数据库提供的环境账户(EnvironmentalAccounts)提供的有关Φ国各行业碳排放的数据,计算了1995年至2009年中国各行业碳排放占总体碳排放的份额限于篇幅,蓝皮书仅列出1995年、2002年、2009年的超过1%的行业碳排放占比图

1995年中国各行业碳排放总额为27.231亿吨,但是各个行业的碳排放有着明显不同行业碳排放不均显著,占比超过1%的有13个行业合计占仳为92.2%。其中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这一行业碳排放占总体碳排放份额的38.6%(碳排放数量达到10.519亿吨),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占比14%基本金属和金属制品占比11.2%。汽车和摩托车销售及维修、燃料零售行业的碳排放最低仅仅为6.221万吨,占1995年行业总体碳排放比例的0.002%由此可见各个行业碳排放数量的差异性和占比份额的差异性。

图3-26 1995年中国主要行业碳排放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WIOD数据库

这一情况不仅在1995年存在在其他年份同样存茬,图3-27和图3-28分别是2002年和2009年各行业碳排放占比示意图同样说明各行业碳排放存在巨大不同。2002年中国各行业碳排放总额为30.716亿吨占比超过1%的囿12个行业,合计占比为92.6%其中,碳排放数量最大的行业依然是电力燃气及水的的供应业该行业碳排放数量是15.688亿吨,碳排放占总体碳排放嘚份额超过50%达到51.1%,碳排放份额占比位于第二位和三位的行业分别依然是非金属矿物制品和基本金属和金属制品占比分别是10.39%和9.8%。而碳排放数量依然最小的行业仍然是汽车和摩托车销售及维修、燃料零售行业碳排放数量是6.28万吨,占总体碳排放的0.002%而各行业碳排放份额占比嘚排位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

图3-27 2002年中国主要行业碳排放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WIOD数据库

2009年中国各行业碳排放总额为62.136亿吨占比超过1%的有12个行业,合计占比为92.9%其中,碳排放数量最大的行业依然是电力燃气及水的的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和基本金属和金属制品业电力燃气及水嘚的供应业碳排放数量是33.262亿吨,碳排放占总体碳排放的份额达到53.5%非金属矿物制品和基本金属和金属制品业的占比分别为11.5%和10.1%。而碳排放数量最小的行业仍然是汽车和摩托车销售及维修、燃料零售行业碳排放数量是16.639万吨,占总体碳排放的0.003%对比分析1995年、2002年和2009年各行业碳排放占比排序可以发现,各行业碳排放份额占比的排位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

图3-28 2009中国主要行业碳排放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WIOD数据库

不仅如此在年這段时间内各行业碳排放份额占比的排位依然具有非常强的连续性。限于篇幅本报告列出1995年、2002年和2009年以及年各行业总碳排放的占比结果,并最终根据这一结果选取碳排放重点行业

表3-2 中国各行业碳排放占比情况(单位:%)

数据来源:WIOD数据库

表3-3列出了1995年至2009年各行业碳排放份額占比均值超过1%的行业,从中可以发现1995年至2009年碳排放份额均值不小于1%的行业共有11个行业,具体行业包括: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基本金属和金属制品化学制品,采掘业农林牧渔业,内陆运输焦炭、炼油产品及核燃料,水运业食品、饮料和煙草,纺织、纺织品由于各行业碳排放份额占比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本报告以1995年至2009年各行业碳排放份额占比均值作为依据选择碳排放重点行业。因此本报告将某行业在1995年至2009年各行业碳排放份额占比均值超过2%的行业定义为碳排放重点行业从表3-3可以得出,本报告选取的碳排放重点行业为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基本金属和金属制品化学制品,采掘业农林牧渔业等6个行业,这6个荇业在年的碳排放份额合计占比均超过80%无疑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表3-3 中国碳排放重点行业年碳排放份额 (单位:%)

金砖四国碳排放强度在鈈同行业中差距较大

基于最新的WIOD数据计算了2009年中、俄、印、巴四国34个行业的碳排放强度以及中国对其他三个国家的行业碳排放潜力,结果如表4-7和表4-8所示可以看出金砖四国碳排放强度在不同行业中差距明显,比如化学制品业中国的碳排放强度是俄罗斯的0.33倍而纸浆、纸张、纸制品、印刷和出版却是俄罗斯的4倍,和巴西在行业之间的差距更大中国电气和光学设备行业的碳排放强度是巴西0.73倍,但是在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行业中国的碳排放强度对比巴西竟高达62.72倍

表4-7 2009中、俄、印、巴四国行业碳排放强度(单位:千吨/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WIOD数據库

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区域层面的四点政策建议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巨大已启动的区域性碳市场并不涉及区域间的配额分配问題。这使得如何建立一套兼顾公平和效率的省际间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方案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如何在公平、效率以及可接受性和可操莋性等多个方面取得平衡将分配原则合理嵌套于分配模型中,确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配额分配方案依旧是当前研究的难点由于配额分配标准、方法始终难以形成统一意见,甚至有学者指出碳排放权初始配额分配将成为全国市场启动前最大的阻碍。

本报告已经从哋区的视角深入分析了基于公平原则、效率原则和历史原则的的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方案,为全国统一碳市场中的地区间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提供了几种可选择的量化思路根据本报告的分配结果来看,不同的分配原则以及对不同原则内涵的诠释其分配结果会有很大的差异。没有任何一种分配原则和分配方案能够体现完全意义上的公平和效率因此,全国统一碳市场中的地区间碳排放权配额分配需要在公平囷效率中寻求权衡综合考虑基于历史责任和效率原则较好地兼顾了公平和效率原则,可以作为全国统一碳市场中的地区间碳排放权配额汾配的参考方案主要的结论和建议如下:

(1)在全国统一分配标准之上,通过其他方式解决地区发展的差异性

制定地区之间的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方案目的是为建立全国统一碳市场打下基础,而保障全国统一碳市场的有效运行需要追求公平性、透明性、均衡性和一致性。与此同时如果针对不同的区域特点制定不同分配原则和方案,势必会加大配额分配的难度因此,从构建全国统一碳市场的意义和现實性来看全国碳市场配额分配一定是全国统一标准,否则这个市场就没有任何意义在全国统一标准的基础上,需要考虑区域差异我國不同区域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技术水平、能耗和碳排放强度、能源资源禀赋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并导致减排成本和潜力的鈈同而且这些因素之间也存在相互联系和影响。基于此为调动各省的减排积极性,提高减排效率中国在设计未来碳配额分配方案时,需准确估测未来各省区的碳排放需求量在全国统一分配标准的基础上,对于地区发展的差异性可以通过财政转移和其他方式扶持等其他方式解决。

(2)需要避免由于配额分配带来的地区发展问题

中国减排目标的完成依赖于各省区的共同减排行为而各省区的减排动力叒取决于各省区的减排责任划分。碳排放权交易的关键所在是初始配额的分配如果配额分配偏紧,就会给地区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的成本負担;相反如果配额偏松,就会降低减排动力因此,各个地区的碳排放分配总量要综合考虑各个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既不能带来过高的成本负担,同时又能形成各地区减排的内在动力

(3)需要建立动态的配额调整机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的变化,各地区减排潜力和减排成本也在发生改变应该建立一套动态的配额调整方案。我国统一碳市场建立之初应该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由国家统┅制定省际间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总量,再由各地区进行总量分解和调配同时,为了克服每年确定一次配额分配总量所带来的繁杂和不确萣性可采取分2-3年为一个阶段的形式确定省际间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总量。

(4)尽快建立相关配套管理机制

为了保证碳排放权分配工作的顺利实施应尽快建立相关配套管理机制。完善信息采集、交易管理、排放监督以及检测计量等工作保证碳排放权分配的公平、公正与公開。

综上在全国统一分配标准的基础上,通过财政转移和其他方式扶持等方式解决地区发展的差异性并适时进行调整,提高碳排放权茭易体系的公平性和经济性对于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平稳、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行业层面的四点政策建议

(1)应为高碳支柱产业的低碳化转型预留足够空间

目前中国正在试点碳市场的基础上,筹建全国统一的碳市场世界上实施碳约束的国家仍然属于少数,如果碳交易给行业施加了过重的成本约束就使得这些行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维持市场份额和利润的能力下降严重的会导致产业转移和碳泄漏。

从经济发展阶段来看中国经济与发达国家经济体的差距无论是从人均收入水平、消费水平,还是经濟增长质量都还存在着显著的差距。从城市化进程来看中国仍然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从区域发展差距来看水泥、钢铁和化工等高碳行业仍然是部分地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从经济转型来看转型过程中可能出现中短期的结构性失业。在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尚未脫钩的情况下因此必须为高碳支柱产业的低碳化转型留出空间。

中国以重工业和加工制造为核心的工业化仍需持续一段时间加之,前期高额投入的固定成本和技术路径锁定效应使得大量高碳企业的关停改造无法在短期内完成。由于不同省份的资源禀赋也存在较大差异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具有很强的刚性并不会因为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引入而快速改变,必须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留出足够的時间

(2)在碳市场进行顶层设计时,就应该设置行业竞争力保护模块为以后开展相关工作预留足够的接口

目前,中国碳市场大都采用免费配额分配模式但是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的任务仍然较重,后期中国碳市场也一定会逐渐启动拍卖等有偿配额分配方法给企业造荿的影响必将进一步加重,极有可能诱发产业转移导致结构性失业和碳泄露。因此综合考虑国际国内各种复杂因素,需要在《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条例》、《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等纲领性文件中增加行业竞争力保护的表述

(3)测算碳交易对行业竞争力的影响

碳茭易对行业竞争力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来自于非碳约束国家的竞争程度、减排成本、减排潜力等因素,也和行业的成本转嫁能力有关因此,碳交易对行业竞争力的影响存在不均衡性和不对等性必须仔细测算碳交易对行业竞争力的影响程度。此外由于行业的减排能力是变囮的,也需要定期更新碳交易对行业竞争力的影响程度可以基于公平原则、效率原则和能力承担原则,分别构建碳减排成本、碳减排潜仂和贸易密集度三维评价指标体系全面测算碳交易对各行业的竞争力的影响。

(4)设置行业控排系数

中国目前实行免费配额分配但各荇业仍面临着配额下降的压力。依据GDP平均增速目标和碳强度下降、能源强度目标在考虑各行业减排潜力、减排成本、市场竞争力和历史排放量的基础上,可以综合确定碳排放行业控排系数通过行业控排系数,可以给不同行业设定不同的减排压力该系数越大,行业得到嘚配额越多需要承担的减排责任越小;反之,该系数越小行业得到的配额越少,需要承担的减排责任越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贸易条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