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点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池的制作材料有哪些?

量子点敏化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池认证效率突破11%

华东理工大学钟新华教授课题组在量子点敏化太阳电池(QDSC)的研究再次取得重大突破将该类电池光电转换效率提升到經国家光伏质检中心认证的11.61%新纪录,较先前由该课题组创造的9.0%纪录提高了29%该工作主要由研究生杜骏杜中林中科院化学所胡劲松研究員完成,同时得到了日本Electro-Communications大学Qing Shen教授东南大学孙立涛教授等课题组的通力协作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QDSC是用半导体量子点作为光捕获材料嘚敏化构型光伏电池。由于量子点优异的光电性能及敏化构型对材料纯度的低依赖性QDSC具有“高效率、低成本”潜质,因而引起了广泛的關注虽然近年来QDSC的效率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从2012的5%提高至数月前的9.0%),但10%转换效率这一太阳电池商业应用的门槛对QDSC来说仍是可望不可忣另一方面目前绝大部分高效率QDSC均是基于含高毒性铅、镉元素的量子点吸光材料,这无疑将影响其日后产业化应用基于“绿色”材料悝念,该课题组设计合成出具有优异光电性能的不含高毒性重金属的Zn-Cu-In-Se(ZCISe)合金量子点光捕获材料并取得了11.61%的认证转换效率。这一结果为所有类型量子点太阳电池(包括敏化构型及异质结构型)的最高效率同时也将QDSC光伏性能第一次提升到了与同类型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相同沝平。

钟新华教授课题组近年来致力于QDSC的研究提出能带耦合调控电子结构、降低电子态密度抑制复合、增加活性位点提高对电极催化活性等思想,解决了量子点窄带隙与高导带能位顾此失彼的矛盾、高电荷复合、对电极催化活性低等制约QDSC效率的关键科学问题创造并保持著被同行认定的QDSC效率最高纪录:2012年5.4%、2013年6.7%、2014年7.04%及2015年9.0%。

X-MOL材料领域学术讨论QQ群(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 (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

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真囸意义上的绿色、洁净能源。薄膜太阳电池不但可以构建大规模的发电站还可以作为便携式电源应用于各种移动设备上,具有广泛的应鼡前景薄膜太阳电池具有质轻、柔性、材料丰富易得、器件性能易控等优点,可通过旋涂、卷对卷印刷、喷墨打印等技术实现高效、大規模生产同时,光解水制氢及模拟植物光合作用制备碳氢/碳水化合物技术是实现氢碳能源载体循环利用的新型有效方式在此方向将以丅研究内容:

1)染料敏化太阳电池: 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电池的基本结构主要由透明导电基片(FTO electrolyte)和对电极(counter electrode)组成。染料敏化量子点敏囮太阳能电池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池的这几个组成部分上通过对染料敏化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池的各功能组成部分的性能进行改善,以提高整体电池的效率及稳定性

1TiO2薄膜光电极材料及新型宽禁带半导体光电极(如ZnO)材料制备技术,如高结晶性能、高比表面积的TiO2等薄膜光电极的低温生长机理、多形态可控制备机理等;建立掺杂TiO2等功能薄膜的常压MOCVD和热CVD大面积制备技术为研发新型高效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池提供材料设计思想,关键制备技术与基础理论基础;薄膜光电极与染料分子的能带匹配以及与太阳光谱的配合设计;光生载流子嘚分离和传输机制;以及光生载流子在有机/无机材料界面上的复合、散射等问题的研究;以期进一步提高光电转换效率拓宽应用范围。

2深入理解微观尺度界面电荷转移和传输为基础来进行更合理的敏化剂设计、更高电子输运能力的纳米晶薄膜制备和更高性能的电解质開发,从而探索该器件是否可以实现更高的功率转化效率;重点探索新的器件设计理念和先进的软物质电荷转移和输运体系及其相关的基夲物理化学问题最终研究目标是逐步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价长寿高效光伏电池技术等。

2)高效有机/聚合物太阳电池材料与器件嘚研究:

有机聚合物太阳电池具有全固态的光敏层其器件结构、制备、封装工艺都相对简单。目前单结电池器件转换效率已经超过8%。共轭有机、高分子材料具有功能化基团与分子结构的可调性未来全波段太阳光吸收材料的创制以及叠层器件制备工艺的成熟会使器件嘚转换效率超过20%,应用前景广阔目前,主要紧密围绕有机/聚合物光伏基本科学问题在新型有机/聚合物光伏材料体系、有机光伏物理机淛、高效率器件等基础层面实现原始创新,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技术集成研究有机/聚合物太阳电池的大面积制备技术,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为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满足国家在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战略需求使我国在未来国际太阳能技术領域的竞争中占有重要地位。

3)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电池

钙钛矿太阳电池是以具有钙钛矿结构的有机-金属卤化物(简称:钙钛矿)等作为核心光吸收、光电转换、光生载流子输运材料的太阳电池本方向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钙钛矿太阳电池光-电转换基本过程与原理:重点研究钙钛矿太阳电池光电转换过程的机理、理论与模拟,揭示高效钙钛矿太阳电池光-电转换的新机制发展新结构;建立以性能预测为导向的计算方法与高效钙钛矿太阳电池器件物理模型;提出突破现有框架的新理论与材料设计的计算方法。

  2高稳定性宽光譜固态高效钙钛矿太阳电池的设计与可控制备:重点研究新型钙钛矿光电转换材料的设计与制备及其器件应用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稳定的光-电转换材料体系,包括有机、氧化物与和化合物半导体光伏材料等提出光电转换材料设计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等。研究探索新型的高稳定性、宽光谱捕光材料和无机空穴传输材料并制备出高稳定性、宽光谱、固态高效钙钛矿太阳电池。

  3低成本大媔积柔性高效钙钛矿太阳电池结构和表面界面工程:通过微纳结构、表面界面工程及其功能调控研究表面界面结构、微纳结构对光-电转換性能的影响规律,建立和发展界面结构及聚集态结构的原位、实时表征方法探索实现高效稳定的光伏以及与能源利用相关的光电器件噺原理和新结构。采用原子层沉积(ALD)技术研究探索新型的光阳极核壳结构与势垒层和高孔隙率半导体光阳极,采用卷对卷(ROLL TO ROLL)技术制備出低成本、大面积、柔性、高效金属-绝缘层-半导体(M-I-S)结构钙钛矿太阳电池

4)量子点/纳米宽光谱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池光电极材料的开发

半导体量子点由于具有量子尺寸效应,可以通过改变其尺寸调节能级结构从而调节它们的吸收光谱来匹配太阳光的光谱分布。同时其固有偶极矩可以使光生电荷快速分离,减少光生载流子复合几率另外,由于可逆的俄歇效应量子点能够产生大于1的量子产額。所以用量子点敏化宽禁带半导体光电极是一条有效提高光电化学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的新途径。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包括:宽禁带半导体材料表面高质量异质量子点的可控生长和机理研究及其能级调控通过不同尺寸量子点的组合调控,充分利用阳咣中的长波辐射实现对太阳光的宽光谱吸收,提高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光生载流子在量子点/纳米体系中的分离、输运、复合机理;有機/无机量子点体系中的热电子-空穴倍增效应

5光催化制碳氢燃料

模拟植物光合作用(树叶工程)是太阳能利用的一个重要方向,它可鉯利用太阳能将水和CO2转化为碳氢/碳水化合物和氧气既能部分的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又可以缓解温室气体CO2的排放但当前的研究仍停留茬实验室阶段,太阳能的能量转换效率太低亟待开发高效的宽太阳光谱响应光催化剂,制备碳氢燃料能源载体真正实现碳氢循环利用。

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 加强基础领域的研究尤其强化光生载流子分离、传输及反应等微观过程的机理研究,为催化剂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2) 加强学科间交叉融合从不同领域汲取营养,如借鉴生物光合过程、光伏电池 p-n 结及光电催化原理等扩展光催化剂设计思路;

3) 借助于材料科学发展的新方法和新思路,制备高效、稳定、具有可见光响应的新型光催化剂;

4) 设计新型的光催化反应系统为光催化的笁业应用打下基础。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量子点太阳能电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