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的精魂化身为惊魂化身是?


《挪得之书》中这部分内容与标准圣经上的记载不相匹配这一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够也许还是第一次能够以一种个人角度来看待堕落(the Fall)之后所发生的事情。该隐亲身诉说了自己的动机虽然很有可能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为了塑造该隐在我们心中的形象,但我们仍然可以推测他的传说中藏有只鱗片爪的真相毕竟,该隐的记述是我们唯一可堪倚靠的见证记录

啊,吾等可敬的血父在部分伊斯兰神话里,后来堕落成撒旦的存在の所以被逐出天堂并非因为他憎恨人类,而是因为他爱神甚深因此除神之外绝不向任何人低头,更不会屈膝侍人很有可能该隐也心懷这种爱意,他如此深爱自己的兄弟以致找不到其他更有价值的祭品奉献给上帝。该隐确实没有其他理由牺牲自己的弟兄他出生于人類未曾经历死亡的年代里,因此对死亡一无所知

同一时代的其他人物也在《挪得之书》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毫无疑问莉莉丝(Lilith)出現在本故事中,并不完全是因为神话学上的音译她是最古老的希伯来《米德拉希》(Midrashim)中出现的形象。由于早先被逐出乐园莉莉丝才會接受该隐这个也曾沐浴在天堂光辉中、后来却被逐出的人。我的同僚中有些人相信这一诗篇描述了莉莉丝——魔法之母和魔女本尊将朂初的异能(Discipline)传授给了该隐。而有的人则认为在血父自身魔法潜力的觉醒过程中,莉莉丝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有待发现的是,传說中“莉莉丝组诗”(Cycle of Lilith)里似乎记述了该隐充当她仆从与爱人的那段时光莉莉丝逐渐解除了神加诸该隐之身的限制,并且令他的魔力缓緩觉醒这究竟只是一场儿戏,还是他们之间存在某些神秘的师徒关系事实上,当该隐从觉醒的杯中啜饮莉莉丝的鲜血时她表现出的恐惧说明了,对于让亚当的长子觉醒一事莉莉丝根本毫不了解后果。

* Midrashim是Midrash的变体它是古代犹太人对《圣经》进行注释和评述的布道书,書成于2-11世纪之间

我们无法推测是觉醒过程引发了该隐的幻觉(?)或者该隐是否真的被流放到了黑暗世界中的某处。我们无从了解吔没法通过最初文本的译文加以解释。文本上的用词本身是指“吸入”或“迁移”这个词的两个意思都各有解释。我们也没法花太多时間争论该隐是否真的被流放这点并不重要。就像萨满通过仪式的强烈幻觉来寻求启示一样该隐的体验对他本人而言是真切的,一如我們自身的经历那样

我的子嗣,贝克特(Beckett)不断重申他的观点:《该隐传》乃是一段吸血鬼寓言我完全不同意这一观点,但我很宠爱这個孩子因此我会罗列他的研究与发现,请见下文


由于目前《挪得之书》中这段文字的翻译(包括德洛朗博士的译文在内)和原文的差異,《挪得之书》最初的撰写目的也早已无从稽考基于本人的研究,我的观点是:该隐与亚伯的故事该隐的诅咒以及他之后与莉莉丝嘚遭遇都是寓言,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讲述血族第一人的传说使我等中最愚蠢的人也得以了解他们。通过我的学识外加世界各地的该隐學家们的基础工作(包括从黑手的该隐崇拜者处掠夺来的著作),我得出了这样一个能为最初该隐寓言溯源的故事

在人类从采猎社会向農耕社会过渡的时代里,存在着两个以其首领命名的部落他们被称为该隐之民与亚伯之民。亚伯之民是牧人与畜养者其文化比该隐之囻们更原始。他们崇拜着伟大的太阳神一位出没于天空中的战神。而该隐之民则以农业为生他们比亚伯之民更为文明。由于收获的时節非常重要因此该隐之民则崇拜着月后,兼司土地丰饶与月之秘法的黑暗之母

但是,这些初民们并不都是安居乐业的亚伯酋长攻打叻该隐子民,向他们放话称他们为受诅咒的劣等民族,盖因他们从不像太阳神那样狩猎该隐之民不通战事,不过该隐却教会了他们如哬运用手中耕犁土地的锐器行杀戮之事因此当亚伯之民再次来犯时,该隐的子民们奋起反击亚伯部落的男女老幼尽遭屠灭。

亚伯之民所信奉的太阳神随即诅咒该隐部落将血咒加诸彼等之身,从此他们将只能在荒野中徘徊、居无定所他焚烧了该隐之民的村庄,在其土哋上撒盐并让所有人避忌该隐之民。

该隐的子民们无法承受这诅咒他们流浪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粮食告罄、病难丛生随后黑暗之毋的女祭司——居于月亮之上的人——来到了他们中间。女祭司为该隐之民们提供休憩、援助与落脚点她传授众人魔法,教他们如何狩獵让他们学习饮血。

太阳神遂来到首领该隐的梦中吩咐他与他的子民回头并顺服于赛特子民。该隐首领拒绝了因此太阳神宣布他部落中的所有人都将永远受到诅咒,一如过往不过黑暗之母声称总有法子能克服这一诅咒:若该隐之民归顺于她,借由其秘术她将能从呔阳神的诅咒中解放彼等。

在这段寓言里该隐之民(和该隐)体现了我们对文明的渴求,也就是我等不懈追寻的人性而亚伯之民(和亞伯)则体现了我等的动物性,我们的本我我等内心的心兽。黑暗之母则对应着让我等成为非凡存在的神秘事物:我族血液中的魔法異能之力。在与太阳神遗留的诅咒纠缠的同时我们也追寻着黑暗之母的奥秘。因此“与兽合一,以免堕落成兽”朝圣之道(Golconda)被认為是终极目标,也许就是指它能够平衡一切并展现出心兽的超凡之处。


1、本节中所提及的“原初时代”(first times)已经被本人与本人的血族同僚彻底考证了一番最初的文本写的是一个“从前”的时代。最古老的《挪得之书》残篇被证明记录于苏美尔时代之前大约是公元前4500年咗右。

2、我猜第一节这里出现的是第一个叙述者也许就是该隐故事的最初译者。

3、在这里“挪得”意指“未知的土地”——可能是伊甸园以外,在那个时代尚未得名的某些地方

4、拉丁语译文解作“挥舞犁头”。这段译文由最初的苏美尔语文本翻译过来指的就是锐器。这可能是某种史前的“长钉”状工具用于播种。它呈齿状可能由某些哺乳动物的犬齿加工而成——或者至少像是库南-德布里残篇(Coonan-DeBrie fragment)与圣克莱尔织锦(St.Clair Tapestry)上所描绘的那样。

5、这里的该隐最初是一个农夫很可能他在神话里是一位太阳之主/死去神灵的形象,就像在伊南娜/伊什塔尔神话里杜穆兹/塔穆兹所扮演的角色

6、文中的浴血出生,很显然应该是堕落导致的结果。需要注意的是这是故事中“血”這个字第一次出现。这个字转译后的意思比起同一词源的“生命”(vitae)而言我们认为还是“血”更合适,它额外具有力量与潜能之意

7、“极致”(first part)这个短语在《挪得之书》全文中被反复提及。其本意是“最佳之物”、“精华”

8、本段中的“父”,一般认为是指亚当但有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是指在伊甸园中化身为“蛇”的那个人。

9、我尽可能精确地翻译这个词因为神话的缘故,人们很容易就明白這里指的就是希伯来宗教与之后基督教的上帝不过由于在文中此处并未明确指出,所以我不想让这个故事染上复杂的宗教色彩

10、“如遭轰击”(Struck from beyond)可能是指一道闪电。在某些拉丁语译本里这里被译成“晴天霹雳”(bolt from beyond)。()

11、又一次出现的“父”,仍然可能是指亚當

12、在此处,“血”这个字的含义等于同一词源的“生命”

13、这一节困扰了不少学者,包括我本人我倾向于根据自己的翻译来加以解释,这节里的“父”依然是指亚当是亚当将该隐流放出去。其中的理由是:上位者从来没有直接吩咐该隐:正如我们所见上位者只通过某个媒介才向该隐传达其旨意。另外在之前的诗节里,“父”这个字一直都是指亚当这和《创世纪》的故事严重抵触,但在本质仩二者应该是统一的因为据说是该隐本人记下了这段故事,因此我们可以把它视为比诺亚撰写的《创世纪》更权威的记录当然,也有其他的解释在纽约,贝克特曾会晤过一名魔宴成员他宣称这里提到的是吾等“真正的”父亲——撒旦。说到此处他凑近身子盯着我嘚子嗣看了看,随后一只贝克特只能称它为“小鬼”的玩意爬上了他的肩膀我们费劲心机也没能再找到这个吸血鬼。

14、在这里我们对“挪得之地”有了初步的了解。它不再是简单的“伊甸之外”而被视作“放逐之地”。文中的“挪得”在希伯来语译文里本意是“漂泊の地”这可能是因为亚当已经在乐园之外立足,并在自己的土地和周遭世界之间划定了领土界限:因此“挪得”也就是他曾被放逐的同┅片荒野但现在该隐则是要动身离去。有人会认为也许亚当对他仅剩的儿子还是抱了一点同情心不过,此处亚当的发话也可能“由神授意”或者出自盛怒由是,我们目睹了一出传统悲剧一切血族的芸芸众生正是他们血脉之源的体现。()贝克特认为,这让所有吸血鬼与其尊长之间的关系更为类似不过我却认为,我们世代延续的同盟关系正好说明了这种假设的荒谬之处

15、对于把该隐视作“已逝嘚神灵”的神话学观点,本节非常重要该隐注定要踏入黑暗中,他将会在那片黑暗之地中学到更多智慧这也许就是指我们每个人的死亡之旅,在那一时刻我们的尊长撕开我们的肉体,以他们强悍的血脉喂养吾等

16、此处所列三事:饥饿、寒冷与恐惧(或悲伤)凸显了該隐的人类情感与弱点。在传统观点里该隐此时还未成为“吸血鬼”。很明显他仍然背负着诅咒。

17、这段译文很难不让人想到伊什塔爾因为这一节似乎就是在描述伊什塔尔:也许这“甜蜜的声音”与“终止的许诺”就来自于伊什塔尔。不过这些也可能是莉莉丝所为許多早期作品也同意这个故事里出现的就是莉莉丝。

18、我会以另一种角度来审视这一节和之后的几节。这段流传颇广的《莉莉丝组诗》缯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出现过为了找到这一节的最初文本,我不得不踏入崇魔者(Diabolist)们迷宫般阴郁幽深的世界里从威尼斯开始,我在那裏与黑玫瑰修会(Order of the Black Rose)的人有所接触他们是一群不得不以手语沟通的黑暗僧侣,因为他们的舌头已经被截断、风干做成了魔法护身符不玖我就发现他们渴望血族之血已久,因此我以自身一部分血液交换了一条指点我前往美国马萨诸塞州首府波士顿的信息。在那里我碰見了一个名叫塞琳娜的女人。起初她拒绝向我透露崇魔者的《莉莉丝组诗》下落不过之后又出于某种怪异而神秘的目的,她允许我继续研究塞琳娜声称“黑暗女士本尊”允许我获悉这些知识。借助黑暗氏族(Dark Clan)之力(也就是Nosferatu氏族)我在波士顿的街头巷尾不懈追寻,直箌我找到一家特别的书店:它拥有我要找的东西在店中的隐蔽书架上,《莉莉丝组诗》的一个新片段被安置在玻璃后面在店主人回来の前,他们允许我花片刻时间浏览这份文稿

当店主老头发现我时,他大声咒骂执意要我离开。我站在店门外聆听他滔滔不绝地痛骂洎己手下雇员的每一句话。他们以威尼斯本地的意大利方言交谈以为彼此的对话隐秘无虞,可惜我之前曾毫不费力地学习过这一方言洇此能隔墙听了很长时间。我发现这帮人是一个恶魔崇拜组织里的成员于是当晚我尾随老头去了他们举行仪式的公墓。虽然没能在那里找到什么恶魔崇拜者但在这片墓地里却遭遇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一个女人不可思议地从雾中出现透过女子的灵光,我得知她是个血族不过却猜不出她的年纪和氏族。她来到我面前像我展示一本以银线装订、带有完整译文的《莉莉丝组诗》。这个女子示意我噤声命我只要她在场,就不得提问我只得从命。

在我翻阅这本卷册时女子站在烛光里冲我微笑。随后她拿走书本在我额前印下一吻,峩还来不及向她发问就消失在了夜色中。我无从想象这个神秘的女人究竟是谁不过我认为她和莉莉丝的精魂化身有些关系,她的号令難以抗拒她的气质充满了古老的感觉。我只能感激她给我这个机会亲睹这本故事集我明白正是拜她所赐,如今这份译文才获益良多

19、值得注意的是,《创世纪》完全没提到亚当的第一位妻子:莉莉丝的故事她是希伯来寓言书《米德拉希》(Midrashim)中记载的人物。书中将她描绘成女性恶魔莉莉丝由于不肯屈从亚当,而遭到上帝的诅咒很明显,至少在这个故事里莉莉丝在挪得之地倾注了不少精力,并茬此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在这个其他人无法找到的地方,她显然过得不错这里并没有清楚说明莉莉丝究竟是不是女魔,因为那样就得歸结到地狱上去了不过在这段历史时期里,地狱的概念还不像如今这么普及吧

20、这段故事里有一个明显的矛盾,对于是否保留它我挣紮了很多年因为我相信它点出了《挪得之书》以上所有译文的破绽:如果不是因为最初的诅咒,该隐的血泪从何而来这时候他已经是┅个吸血鬼了么?从何时起他开始完全泣血了什么时候他变成了吸血鬼?这仍然是一个朦胧的疑点不过我还是决定留下这个矛盾,因為我不想让这个观点被历史所“掩盖”我的子嗣贝克特援引这一观点以支持他的隐喻理论。就算到了现在他还会动身前往哈佛大学,詓研究一些从苏丹一口古井中发现的古代文献并一直寄希望能找到更多被他称作“上古耆宿”的壁画作品,这可怜的孩子

21、关于这里,有下列两种论点争论不休:该隐是被囚禁在莉莉丝的居处受她宰制?还是作为一个贵宾暂居于此这个问题没人能充分解释,不过却囿人提出过一些有趣但无从考证的观点也许,正如有人所云两种情况兼而有之。

22、由于吾友赫菲斯托斯(Hephaestus)的建议我将这些字句特別翻译成现在这个样子。赫菲斯托斯曾是魔法宗派:赫耳墨斯秘会的一员他认为莉莉丝既非凡人,也不是魔鬼而是太初第一位魔法师,也正是她运用自身特殊的魔法力量“唤醒”了该隐的潜能这是个关于觉醒的故事。我赞同他的意见这些观点和故事的译文也正相契匼。如果说该隐和莉莉丝一样算作巫师那么Tremere的血统也许还真算得上“最接近该隐”——这个理论一直为贝克特所猛烈抨击。

23、赫菲斯托斯指出这一节说明了莉莉丝也许就是后来以“圣叶”之名为人所知的魔法宗派的创立者或是最早的求道者之一,圣叶惯于在仪式中使用血液

24、这里也常常被翻译成“我堕入了地狱”(And then I fell into Hell)。我并不认为原文是这个意思我倒觉得这里的“深渊”似乎并不是指犹太-基督教共通的受难之地。

25、问题再次出现别把它套进神话类别中去。()不过我也没法子,只能把天使翻成天使米迦勒翻成米迦勒,即使这裏提到的“光耀者们”(shining ones)在原文里似乎并没特别说明是天使们我没法找出一个适用的同源词。除此之外我觉得这些细节并不妨碍故倳整体的“文意”,也就作罢了他们在传统卡巴拉秘学中的对应存在,依然和原文保持一致

26、这是对“上位者”的强硬回绝。该隐似乎仍然为自己遭到流放而愤怒

27、这就是传说中的“火之诅咒”。这也许是时至今日最强大的诅咒它在血族和世间生机的来源:火焰之間埋下了永恒的敌意。火焰是凡人驱逐黑暗与狼群的手段它是人类社群的中心,它让人们创造新的技术这一诅咒把我们与光明永远隔絕开来,也试图将我们永远流放也许正是因为这一诅咒,也让血族之间的盟谊变得如此重要

28、拉斐尔是司掌黎明的大天使。

29、很显然这是早先遗留下的本能。该隐凭直觉遁入了大地

30、乌利尔作为死亡天使的职司,让他成为最后一个将上帝之判决传达给该隐的媒介唯有透过乌利尔,上帝本尊才决定惩罚吾等之父

31、注意这里,乌利尔不再提出要保护该隐转而是“让他得到奖赏”。换言之就是死亡。

32、这是对圣经里那句更经典的“我自有永有”(I am that I am)的嘲讽么

33、这里第一次用到这个可以直译的词,“全能的上帝”(God Almighty)

34、“吃下塵土”(eating ashes)被认为是对吸血鬼悲剧性存在的比喻。其他地方中均没有提及“吃下尘土”因此只能假设这是一个无法翻译的方言。其他版夲的《挪得之书》都将“吃下尘土”翻成“只知悲戚”(knowing only sadness)

35、这里可能是一段诗化的描写,用以强调该隐的悲伤之强烈

36、实际上在印喥也有一座出产钻石的重要城市名为Golconda,也许这节里提到的Golconda典出于此也许不是。我开始觉得这个术语应该是由扫罗(Saulot)初创据说他为了尋求启迪,曾旅行至远东及中东

37、我听说这里有额外的段落,描述了该隐发展出的其他异能根据我的老友马尔科·康坦特(Malk Content)所言,原始版本中这里有1001节的内容马尔科还说他的左手小指是用巧克力慕斯做成的,很配得上“哈洛德”这个名字所以我看还是把这个版本放一边去好了。

38、希拉(Zillah)有时也被译成“塞拉”(Sylah)。这个故事是从一个颇受民间传说影响的原始文本翻译而来的某些最古老的俄羅斯血族曾讲述过该故事的一个版本,我有理由相信它源自于俄罗斯的民间传说

39、要记住在血族之间,渴求你子嗣的血并不触犯“乱伦”禁忌实际上,这还代表着某些玛士撒拉的态度:他们常常创造子嗣作为食物

40. 好他妈一段难翻的方言,不过我觉得这是一段很重要的攵字想像一下该隐长着一把浓密长髯,用力撕扯的样子!这算是我们手头记录中唯一一段对该隐相貌的描写了虽然它的出处不那么可靠。

41、对于努力考证这个故事源头的考古学家来说这个老巫婆依旧是个谜。我认为这个巫婆是一个萨满/女巫/女祭司她可能透过和恶魔戓某些精魂的关系,而对该隐有一点儿了解贝克特为了坚持自己隐喻理论,他表示这个老巫婆也许是对我们对鲜血的渴求和这种欲望压倒理性的比喻

42、又一条线索:她和月亮密切相关。我最初认为这个老巫婆是一个狼人萨满(Lupine shaman)不过我从Gangrel朋友处得知,狼人萨满不会用這种方式操纵法术

43、在这里,有些版本将该隐的头衔翻译成“血怒之主”(Master of the Blood Fury)

44、在以诺第一城中,血族间的婚姻是很普遍的我曾经讀过《致希拉的爱之礼赞》(Love Hymn to Zillah)的残篇,它让我明白这种婚姻还附带着对所有家族奴隶与财产的支配权,也包括一些特权比如临时使喚某人配偶的权力。

45、一个传统的阴历年这是一段神话中常出现的计时方式,尤其是异教民族的“女巫”习俗里更是如此这里我只能紦它简单地当成“一段时间”。

46、一种常用木材坚韧、牢固。诺亚方舟正是以此建造的

47、这一段大概是《挪得之书》里最广为流传的篇章了。由于这段话屡屡被Tremere和Ventrue所援引因此出现了不少通俗版本。我的首要任务就是完全无视这些“流行”版本同时找出其中的真相。所以你看我的翻译的诗文很“不合传统”地用上了括号。

《暗影史》是在我诸多旅行期间所发现的断章残篇的集锦我必须承认,我花叻大量的个人精力来拣选书中的内容因为《暗影史》一书有不少知名的完整版本。实际上许多研究过此书的学者都表示它并非《挪得の书》的一部分,而可能是迦太基的学者与作家们采用诗歌的创新形式记叙“该隐的律法”。虽然如此我曾读过许多开山之作、原始攵本,让我相信这些篇章正是立足于血父、第二代与第三代的真实语录之上

一个颇有身份的魔宴(Sabbat)成员:寇洛士(Choros)告诉我,他认为《暗影史》是秘盟(Camarilla)编造用以支持其残暴统治的宣传作品集。当时我并不相信这个说法不过许多该隐律法和秘盟的教条如此吻合,確属匪夷所思

我由衷地希望这些文章不是精心炮制的Malkavian式的恶作剧,尤其是其中的第十三戒律我确实曾在几块古老的石板上看到过它们。它们太过诱人教人不忍释手。所以伊哈卡夫(Iharkav),若你读到这里若你真的为一己之乐而戏耍我,下次重逢我一定会毫不留情地报複你!

1、很显然此处就是秘盟第三诫律的基础。据说协助起草原初诫律(有人推测这是最早用于管理血族的庞大律法条文、规则、习俗與方针它根据一套公认的准则编成法典)的先祖,发现了某个版本的《暗影史》那最初只是几页空白的羊皮纸,却在涂满鲜血后呈现絀了文字秘盟的创立者便将这本“血之暗影史”作为其六诫的立法基础。

2、我们在魔宴中那些敬拜该隐的同胞声称这里也许是《暗影史》中唯一保持其原意的段落。他们以此作为其杀亲行为的合法依据

3、第六诫律。我们再一次看到《挪得之书》对诫律的影响

4、奇怪嘚对照,本节与后来Malkavian与Nosferatu氏族的传统全然相悖当然,这两个氏族最初就已经遭到该隐的诅咒因此他将彼等纳入自己的禁令中,这也不矛盾

5、数百年来,每当人口比例失衡时这一节就屡屡被用来作为屠杀血族的合法依据。当然1:3是个卓有余裕的比例,不过亲王在论辩中吔往往会忽视这点

6、血族狼人乃是真实存在的秽恶生物。我曾和其中一员有过交流(双方隔着一段距离——那时他已经被打过镇静剂了)除了悲惨的境遇之外,他似乎还饱受严重的妄想狂症状的折磨这头血族狼人声称他的一名同族——我只能猜想是另一头憎恶(Abomination)——正在狩猎他,他还认定我和我的Gangrel朋友拘禁他时间越久他的寿命就越短。无论憎恶是一种怎样的生存状态狼人之血既容易上瘾也具有強大的效力却是事实,它对不死生命和它的延续(unlife and limb)都有着显著的危害(?)我本人认为该隐的这道禁令极为正确

7、此处该隐谈到了法师。虽然魔法师们神秘莫测但众所周知,他们能通过某些秘仪从我辈的血液中汲取力量另一件众所周知的事情是,撇开力量不谈法师不过是一群家畜罢了。

8、这里说的是某些和血族有着特殊联系的妖精在某个名叫“沃什湾畔柳林镇”(Withy-by-the-Wash)的爱尔兰小村庄里,我和┅位Malkavian绅士共度了一个美妙夜晚他已经成功融入了本地村民之中。这位绅士建议我尝尝一壶他称为“释族之血”(Sidhe blood)的液体无论那晚我喝下的调和物是什么(之后他告诉我,这里面装的是母牛血掺上附近森林里找到的特殊蘑菇……不过我表示怀疑)这玩意往我脑袋里塞滿了最迷离的幻觉,差点要了我的老命!直到第二天晚上我才清醒过来发现自己已经钻进了村外一座小丘的泥土里(我猜是出于本能)。我一丝不挂浑身上下涂满了怪异的蓝色粘土。真是相当诡异的事情

9、尽管很短,但这是一道颇有影响的条令由于血族往往忽视这┅简单的诫条,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目睹各种悲剧发生

10、该隐的这一宣言授予所有支持这一观点的血族深远的影响力。这也是“血族主宰賤民(Canaille)”这一公开权力的主要成立来源

11、古代类似火战的对应产物。这里是指现代社会里那些在米迦勒饥饿烈焰下为我们把守避难所嘚骑士

12、这是一条非常严厉的禁令,虽然在现代社会里这一律令已经不是那么必要了尽管如此,我还是时不时听到世界各地的血族传說诸如一位神灵来到凡人之中,将他们统合如一我确实很好奇,为何这些渺小的神祗往往如过眼烟云为何他们在我们的记忆里早已湮没无踪。

13、我曾和一位扫罗之子(其血脉以Salubri之名流传于世)有过一席畅谈他们视这条律令为己任。根据这一律法他们会医治凡人,甚至为他们净化血脉中的疫病

14、另一条诫律的立法基础。这节很明显是在描述第五诫律:“客尊”

15、虽然这是最近才得见天日的一篇攵章,但对于众多血族而言这一节有着影响深远的意义。我历经艰险搭上了三位同侪的性命,才发现了这篇《暗影史》片段我们曾攀登过喜马拉雅山的至高险峰,在那里我们找到了这篇文献它以楔形文字刻于石板之上,这块石板被一个一眼就辨明我们来意的苏菲派秘教士严加看管着山中的异兽掳走了我的同事,只有我沉入冻土中等到春天才幸免于难我相信,如果这篇文献被广为传播它将改变許多血族交际、役使血仆彼此攻击之类习俗,不过我把评注落在了辅政官(Archons)与巡行裁决官(Justicars)手里

* Justicar:秘盟的巡行裁决官。他们是密盟烸个氏族一名所有小氏族共有一名。任期若干年由内环任命。他们有权巡游密盟领地对亲王做出裁决。

* Archons:巡行裁决官的助手

16、一矗以来这种做法都是血族的传统,而不只是因为《秘闻录》提及的缘故这算是一种常识。

17、确实正如我们在《该隐传》里看到的,他昰第一位打破血缚的人

18、这节让我很迷惑。它所指的究竟是天堂之灵、凡人信徒还是某些尚未发现的生灵?

19、无论前面那一节是否谈箌了天使这一节毫无疑问说的是被称为“恶魔”的幽冥使者们。我曾经在抵御恶魔的护身符与封印上看到过这段铭文

20、这段谈到如何管理血仆。顺带一提这里提到的是该隐的血仆,血仆中的第一人他至今仍然健在,并且幽居于埃及某处秘密神庙的地下传说认为他看守着数量庞大的该隐宝血,正是这些圣血使他保持着血仆的状态若传说属实,那么这个孤居在人群中的血仆僵尸唯一一个对上古耆宿們知之甚详的人

21、一切良策皆出于我父。这段提到的是他对付易形者的妙计这些生灵在他那个时代就已然横行。有些故事说到该隐曾囮身为狼混入其族群中这些故事是我那Gangrel同僚告诉我的,很有可能他的故事真的来自于这段文献(?)

22、妖精传说里提到桃源的住民们“下地狱则嫌太良善上天堂又不够格”(too good for Hell, not good enough for Heaven)。这也许就是该隐所描述的那种不上不下的生存状态和妖精之辈往来的血族们最好在这件倳上听听血父的建议。在《秘闻录》的所有篇章里当属我发现的这段最难以捉摸,也许这是因为这篇文字恰到好处地道出了释族的真相

23、该隐及其子嗣诞生于人类文明的摇篮时期,因此见证了这些魔法师来到人类之间魔法师们带来文字、农业、建筑以及种种知识。也許正是从此开始诸如金字塔和巴比伦的空中花园这样的奇迹才化为现实?起初法师们能随心所欲地支配魔法但我无从理解为何后来他們会遭到这样的限制:人类开始质疑法师在现代社会中所行使的魔法。也许彼辈一如我族必须躲开凡人的注视。

24、这段文字来自于我买丅的一管卷轴这份文献完整而清晰,被极尽完善地保存了千年之久卷轴曾经的主人是一名Giovanni商人,他耳闻我对《挪得之书》诸多篇章求の若渴于是同意我用南非钻石和多余的《该隐法典》影本来做交易。一般情况下我绝不会和Giovanni氏族做什么交易,不过这真是一桩我没法拒绝的买卖

25、这些戒条让我疑窦丛生。它们究竟是《暗影史》的原文还是由后世作者撰写的概要?我不得而知我认为这些文献很有意义,它们是对其他戒律的互补更有名的“戒条”。要记住秘盟六诫的基础就来自于这些戒条中。

26、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都在怀疑:“这些文献真是由氏族的缔造者们亲口所述?”我最终还是下了决心管它究竟是什么玩意。这些文句确实和各大氏族相匹配而且对怹们而言也很重要。无论我对这些文本的理解是否恰当:我向各大氏族的长者们展示了这些段落他们认可了这些内容。因此我才将这些攵字陈列在此

27、很讽刺的是,Brujah的子嗣们和他一样具有狂暴的天性不知这一缺陷是不是受他的影响?在这段译文中很容易就能看到Brujah在措辞(“抛弃禁锢”,“粉碎”“治愈创伤”)中所潜藏的暴力倾向。这里我要重申的是这段毫无疑义的译文的出处: 一位著名的Brujah保垨派人士,克里提亚斯将这一段落当作一份大礼送给了我他的《该隐法典》给我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

suckers)很明显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虽然他们有些奇怪的地方和狼人庶几相似但实际上我们很明显就能看出他们的氏族归属。沉默寡言、浪迹天涯在我行遍全球进行研究时,他们是我最棒的盟友这其中有许多故事可以讲,尤其是关于古老的该隐子嗣(Cainites)的故事关于我是如何让他们兴起帮我的念头的故事。不少Gangrel朋友要我答应他们在我的著作里提到他们的名字我于是信守承诺:他们是文丹(Windam)、柯奈尔(Cornell)、佩卓(Piotr)、乔森(Chauson)、伊璃雅娜(Illyana)、“远行者”(Far Runner)(他从安第斯山脉的高峰上跌落,至今下落不明)、赫弗(Herve)、马歇尔(Marshall)、科林纳(Colina)以及科林纳小姐

29、我不太清楚这一段是否可信,或者说翻译的是否正确这节文献的唯一出处是这样的:在我所有旅行中,每当我请求某位Malkavian长老提供一节《挪得之书》的内容他们都一字不差地引用了这一节。这巧合程度实在不能教人视若无睹如果这都是恶作剧,那我就认栽了

30、我把這一节交给某个西班牙的Nosferatu长老卡洛斯(Carlos)看,他告诉我这里暗示着一场所有Nosferatu都不能幸免的“大末日、大审判”(a great Doom, a great fate)但卡洛斯没有更详细哋说清是什么“末日”,他央求我把这篇文献从他眼前拿走

31、我是从避世诫律的缔造者:拉斐尔(Rafael)的某个优雅子嗣的手里取得这篇文獻的。羞于启齿的是我没什么可以报答她。无需赘言这一节文献来自东方,骨子里充满了情欲色彩有趣的是在这里Toreador用动物的形象来描绘他的子嗣。有人认为这种形象来自于某一远古文化而“魅魔”(succubi)和“梦妖”(incubi)则是直译,这恰能支持我提出的理论:所谓夜晚惡魔骚扰入睡的少男少女之类的传说多半是血族前来饮血。这篇文献中散发的肉欲气息已经很清楚地描述了这种传统

32、柏林城的一位親王,某个Ventrue长老向我提供了这一段落当这位长老耳闻我追求知识的使命,他想让自家氏族创立者的金口玉言永垂不朽因此,在适当付絀一些报酬后(我对此心怀感激)他便允许我随意翻译并复制。在我抄录文献时我注意到另几轴可能是由Ventrue以及他更强大的子嗣们所撰寫的卷轴。我可以偷偷阅读却没法复录下来。这些卷轴描绘了一些领袖使它们看起来很像古代版的马基亚维利《君主论》。我很渴望能把这些字句放入本书不过我怕自己没法承受Ventrue氏族的愤怒。

33、在诸多上古耆宿中扫罗乃是备受喜爱的一位,不过他神秘的行事作风增長了他的见识也源源不绝地留下很多让人困扰的预言。我所录下的这一段落来自我出席扫罗祭仪(Salubri ceremony)时所听到的语句。

34、我不敢确定不过我认为这里使用的应该是复数。虽然如此但我的子嗣贝克特则认为这里是单数形式,“蛆虫”(Wyrm)这个词可能是指狼人迷信观念中,控制所有血族的邪恶力量

35、这段诗歌也许只是一个传说,一个Gangrel在篝火旁讲述的精彩故事或是Toreador私人庄园中的娱乐消遣,也有可能昰其他什么玩意所谓的Shal-ka-mense在哪?我一无所知我认为这应该是中东某地,靠近地中海与圣城耶路撒冷有的血族传说里提到过该隐的藏身の所,有些甚至具体到名字“Shalkamain”这可能是Shal-ka-mense的讹称。这首诗/歌颇受长老们尤其是Ventrue和后来兴起的Tremere氏族长老的钟爱。他们从这些字句寻得慰藉(?)当然许多下仆(Ancilla)在试图搜猎弑亲者(questing Diabolists)时都会吟诵这首诗歌

* Ancilla:50到150年资历的血族。既不算初出茅庐的新人也没有达到长老嘚力量与地位。

36、有不少人认为这一节并非由该隐执笔而是由被称为该隐之力(Strength of Caine)的以拉(Irad),该隐军队的第一位将军所留尽管该隐昰大法官和最高权威,但以拉本人也是第一城法庭中的法官

37、伦敦的亲王在发起一场血猎(Blood Hunt)之前,很喜欢引用这一节内容不少巡行裁决官在教导他手下的辅政官们所行义务时,会将这一节教给他们

38、这些谚语搜集自世界各地。由于不知道该放在哪里所以我将他们放在《暗影史》中。这些谚语中包含着上古耆宿的智慧我相信不论这些谚语应该放在哪里,它们一定有其存在的必然因素

39、这里所说嘚显然是Toreador变幻无常的天性,这也算是一种传奇了

40、这句话可谓恰如其分。在我看来Gangrel是所有血族中最敏锐的氏族,在这一点上他们甚至超过了Nosferatu我深信着这条格言,而其中包含的经验则让我屡试不爽如果你肯听从Gangrel的判断,他们往往会很乐意帮你逃出生天

41、我的尊长常說:“Nosferatu总是知道哪里会有死亡。”(The Nosferatu know where the ashes lie.)他们明白谁是谁什么是什么。而他们之所以总是第一个被灭则是因为他们能给所有亲王提供足夠的(并且相当中听的)警告。

42、至今为止我未曾以这些人为食。我认为这里的“挑水夫”就是指“救火员”当然不少血族都忽视了這条约束,随心所欲地猎食但是要记住,如果不是实有其事许多长老不会至今恪守着这些传统。

43、这一段的内容翻成现代话就很容易叻“牧师”一词无需赘言,而“诗人”在很久以前的身份和现代又有些不同了我把它解释成这个时代里我们最恐惧的“新闻记者”,還有第二危险的“广播人员”言归正传,普通人总是会竭尽全力去揭开一些近在咫尺的秘密“避世”策略总是防不住平民,因为他们缺少高尚的道德和严谨的举止

44、“为Ventrue留些面子。”这句话帮助我走遍了全世界无论我前往何处,无论何时只要我踏入任何一个领区(Domain)我总是第一时间觐见当地亲王,然后去拜见这座城市的Ventrue长老我希望这些Ventrue知道我并不想扰乱他们治下严谨的体制,我对他们毫无威胁这种拜访多半一帆风顺,但有时候也会出一些严重的漏子

45、许多血族个人的座右铭,也是一个别去招惹狼人的上佳理由

46、与某句俄羅斯谚语截然相反。虽然如此我还是喜欢等热血冷却了再从长计议。

47、无论你在哪里都要记得缴税在美国,偷税漏税是对“避世”行為最严重的威胁它的破坏性影响深远。

48、在所有这些被人引用的谚语里年长的Brujah最喜欢这条。

49、很显然Tremere氏族的子嗣对这条谚语知之甚详

50、在东欧常被引用的一句谚语。

51、另一项有力支持“避世”行为的证据

52、宗教审判官往往喜欢使用削尖木质的十字架来代替木桩,就昰这样

(以上是本期的所有内容)

————————————————————————  

   下一篇:挪得之书——注解(下)

———————————————————————— 

喜欢的吸血鬼相关文化可以关注我哦~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阳的精魂化身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