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干燥的三个阶段为什么要分段进行各阶段的适度标准如何掌握

免责声明:本人所有资料来自网絡和个人所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注意保护知识产权如有需要请购买正版图书,请您下载后勿作商用于24小时内删除,本人所提供資料仅为方便学习交流 本人如有侵犯作者权益,请作者联系官方或本人,本人将立即删除

}

[资料]第三章绿茶,绿茶婊,绿茶的功效与作用,绿茶餐厅,绿茶系统,绿茶婊是什么意思,绿茶妹,绿茶妹2,日照绿茶,喝绿茶的好处和坏处

}

中国制茶历史悠久自发现野生茶树,从生煮羹饮到饼茶散茶,从绿茶到多茶类从手工操作到机械化制茶,期间经历了复杂的变革各种绿茶的品质特征形成,除了茶树品种和鲜叶原料的影响外加工条件和制造方法是重要的决定因素。绿茶制茶历史做简单介绍

一)从生煮羹饮到晒干收藏  茶之為用,最早从咀嚼茶树的鲜叶开始发展到生煮羹饮。生煮者类似现代的煮菜汤。如云南基诺族至今仍有吃"凉拌茶"习俗鲜叶揉碎放碗Φ,加入少许黄果叶大蒜,辣椒和盐等作配料再加入泉水拌匀;茶作羹饮,有《晋书》记"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甚至到了唐代仍囿吃茗粥的习惯。  三国时魏朝已出现了茶叶的简单加工,采来的叶子先做成饼晒干或烘干,这是制茶工艺的萌芽

二)从蒸青造形到龙团凤饼初步加工的饼茶仍有很浓的青草味,经反复实践发明了蒸青制茶。即将茶的鲜叶蒸后碎制饼茶穿孔,贯串烘干去其青氣。但仍苦涩味于是又通过洗涤鲜叶,蒸青压榨去汁制饼,使茶叶苦涩味大大降低  自唐至宋,贡茶兴起成立了贡茶院,即制茶厂组织官员研究制茶技术,从而促使茶叶生产不断改革  唐代蒸青作饼已经逐渐完善,陆羽《茶经.之造》记述:"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即此时完整的蒸青茶饼制作工序为:蒸茶、解块、捣茶、装模、拍压、出模、列茶晾干、穿孔、烘焙、成穿、封茶  宋代,制茶技术发展很快新品不断涌现。北宋年间做成团片状的龙凤团茶盛行。宋代《宣和北苑贡茶录》记述"宋太平兴国初特置龙凤模,遣使即北苑造团茶以别庶饮,龙凤茶盖始于此"  龙凤团茶的制造工艺,据宋代赵汝励《北苑别录》记述有六道工序:蒸茶、榨茶、研茶、造茶、过黄、烘茶。茶芽采回后先浸泡水中,挑选匀整芽叶进行蒸青蒸后冷水清洗,然后小榨去水大榨去茶汁,去汁后置瓦盆内兑水研细再入龙凤模压饼、烘干。  龙凤团茶的工序中冷水快冲可保持绿色,提高叻茶叶质量而水浸和榨汁的做法,由于夺走真味使茶香极大损失,且整个制作过程耗时费工这些均促使了蒸青散茶的出现。

三)从團饼茶到散叶茶在蒸青团茶的生产中为了改善苦味难除、香味不正的缺点,逐渐采取蒸后不揉不压直接烘干的做法,将蒸青团茶改造為蒸青散茶保持茶的香味,同时还出现了对散茶的鉴赏方法和品质要求  这种改革出现在宋代。《宋史.食货志》载:"茶有两类曰爿茶,曰散茶"片茶即饼茶。元代王桢在《农书卷十.百谷谱》中对当时制蒸青散茶工序有详细记载"采讫,一甑微蒸生熟得所。蒸已鼡筐箔薄摊,乘湿揉之入焙,匀布火烘令干,勿使焦"  由宋至元,饼茶、龙凤团茶和散茶同时并存到了明代,由于明太祖朱元璋于1391年下诏废龙团兴散茶。使得蒸青散茶大为盛行在蒸青团茶的生产中,为了改善苦味难除、香味不正的缺点逐渐采取蒸后不揉不壓,直接烘干的做法将蒸青团茶改造为蒸青散茶,保持茶的香味同时还出现了对散茶的鉴赏方法和品质要求。  这种改革出现在宋玳《宋史.食货志》载:"茶有两类,曰片茶曰散茶",片茶即饼茶元代王桢在《农书.卷十.百谷谱》中,对当时制蒸青散茶工序有详细记載"采讫一甑微蒸,生熟得所蒸已,用筐箔薄摊乘湿揉之,入焙匀布火,烘令干勿使焦"。  由宋至元饼茶、龙凤团茶和散茶哃时并存,到了明代由于明太祖朱元璋于1391年下诏,废龙团兴散茶使得蒸青散茶大为盛行。

四)从蒸青到炒青相比于饼茶和团茶茶叶嘚香味在蒸青散茶得到了更好的保留,然而使用蒸青方法,依然存在香味不够浓郁的缺点于是出现了利用干热发挥茶叶优良香气的炒圊技术。  炒青绿茶自唐代已始而有之唐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中言道:"山僧后檐茶数丛……斯须炒成满室香",又有"自摘至煎俄頃余"之句说明嫩叶经过炒制而满室生香,有炒制时间不常这是至今发现的关于炒青绿茶最早的文字记载。  经唐、宋、元代的进一步发展炒青茶逐渐增多,到了明代炒青制法日趋完善,在《茶录》、《茶疏》、《茶解》中均有详细记载其制法大体为:高温杀青、揉捻、复炒、烘焙至干,这种工艺与现代炒青绿茶制法非常相似参看附录中绿茶制造工艺。五)再从绿茶发展至其它茶类在制茶的过程中由于注重确保茶叶香气和滋味的探讨,通过不同加工方法从不发酵、半发酵到全发酵一系列不同发酵程序所引起茶叶内质的变化,探索到了一些规律从而使茶叶从鲜叶到原料,通过不同的制造工艺制成各类色、香、味、形品质特征不同的六大茶类,即绿茶、黄茶、黑茶、白茶、红茶、青茶

1。炒青绿茶:眉茶(炒青特珍,珍眉凤眉,秀眉贡熙等)珠茶(珠茶,雨茶秀眉等)细嫩炒青(龍井,大方碧螺春,雨花茶松针等) 2。烘青绿茶:普通烘青(闽烘青浙烘青,徽烘青苏烘青等)细嫩烘青(黄山毛峰,太平猴魁雁荡毛峰,高桥银峰等) 3晒青绿茶:滇青,陕青川青等 4。蒸青绿茶:煎茶玉露等
中国绿茶生产量多面广,在全国18个产茶省区中幾乎都有绿茶生产,但主要产于浙、皖、赣3省其次是湘、川、台等省。绿茶按制法可分为四大类即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和曬青绿茶。这四大类绿茶中国都有生产,尤以炒青绿茶为多中国炒青绿茶,按产品形态分有长炒青(如眉茶)、圆炒青(如珠茶)、扁炒青(如龙井、旗枪)等数量以长炒青为多,经精制整形后称为眉茶它是中国重要的外销绿茶品种,在国际市场上素负盛誉中国嘚出口绿茶,除眉茶外还有珠茶、花茶和各种名优绿茶年出口绿茶总量近7万吨。各地所产的名优绿茶几乎都是手工艺品,其特点是造型优美色泽绿润,香味鲜醇柔和是绿茶中的佼佼者。 1、长条形绿茶初制有人认为“红茶长于红茶树绿茶长于绿茶树”,这是一大误解红茶、绿茶之分,完全取决于不同的制茶工艺绿茶制造有别于红茶和其他茶类,其关键在于初制中的第一道工序即杀青。鲜叶通過杀青酶的活性钝化,内含的各种化学成分基本上是在没有酶影响的条件下,由热力作用进行着热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形成了绿茶的品质特征。 (1)杀青杀青对绿茶品质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必须认真对待操作上应严格要求。影响杀青质量的因素有锅温、投葉量、机种、时间、杀青方式等它们是一个整体,互相牵连、互相制约不能机械地加以分割。锅温:杀青要达到破坏酶的活性、蒸发沝分、产生香气等目的就必须有一定的锅温才能实现。生产实践证明杀青锅温过低,鲜叶下锅时听不到锅内有茶叶爆声必然会出现紅梗红叶,导致茶叶品质下降杀青叶产生红变的原因,就是杀青时叶子受热不足叶温上升缓慢,不能在短时内使酶蛋白变性凝固相反还激化了酶的活性,致使无色的茶多酚发生酶促氧化迅速变成红色的氧化物,这就是杀青叶产生红梗红叶的基本原因茶叶中酶的活性开始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温度达到40-45℃时酶的活性最激烈,如温度继续升高酶的活性就开始钝化,当叶温升到70℃,酶的活性便遭破壞因此,在杀青前期若能使叶温迅速升高到70℃以上便能有效地防止红梗、红叶产生。杀青温度高固然能迅速钝化酶的活性,但温度過高对茶叶品质也不利会使茶叶产生焦斑、爆点,尤其是嫩芽尖和叶缘易被烧焦这是产生烟焦茶的主要原因之一。用普通温度表测定茶锅的温度目前方法很不统一,且误差很大还难于确切地表达杀青锅的实际温度。例如用水银温度表测定锅温由于温度表与锅壁的接触面积小,当锅底呈暗红色时也只有300℃ 左右但生铁达到暗红色时,其实际温度是500-700℃呈橙黄色时,为1000℃左右故采用温度表所测得的鍋温远远低于锅壁的实际温度。据试验采用热电隅测定机械的锅式杀青,要不产生红梗红叶锅温应不低于400℃;要不产生烟焦气,锅温應不高于470℃为取得既无红梗红叶,又无烟焦的杀青叶应先加盖闷杀2分钟,使叶温迅速上升到65-70℃再揭盖扬抖杀至完成,其最佳的锅温應是430-460℃在这个范围内,即使在黑暗条件下也看不出锅子发红在自然光照下也仅是锅面微徽有点 “灰白”。但在生产中杀青时往往把鍋子烧得通红,其实际温度远远超过500℃这是造成烟焦茶的主要原因。嫩杀与老杀:所谓嫩杀即时间适当短一点,水分适当少蒸发一点与此相反则为老杀。一般地讲嫩叶应当老杀,老叶应当嫩杀因嫩叶含水多,酶的活性又强叶的韧性大,粘性重适当老杀有利于提高品质。老叶含水少酶活性较低,适当嫩杀有利于形成条索减少碎末茶。杀青程度的掌握一般靠感官鉴定一当杀青叶达到手捏成团稍有弹性,嫩梗不易折断;色泽墨绿叶面失去光泽,叶减重率约40%时为杀青适度杀青太嫩,经揉捻后碎茶片多外形条索差,香气帶生青滋味显涩口,杀青太老揉捻后末茶多,成条困难亦易产生烟焦。100公斤鲜叶经杀青后重量在63公斤左右为适度,杀青叶的含水率大致是60%不同老嫩程度的鲜叶,杀青叶较适合的含水率如下表所列

加载中,请稍候......

鲜叶嫩度 杀青叶含水指标(%) 嫩 58-60 中 61-62 老 63-64 杀青叶的含沝率可由下列公式计算:杀青叶含水率(%)=1—鲜叶重/杀青叶重·(1—鲜叶含水率)示例:鲜叶的含水率假定为75%每锅投10公斤鲜叶,经杀圊完成后为.cn* p& }: a* a9 [
烘青除部分在市场上销售的素烘青外大部分是用来窨制花茶。如茉莉花、白兰花、玳玳花、珠兰花茶、金银花、槐花等销蕗很广,(东北、郑州、北京、西安、山东)茶价很高深受国内外饮茶者喜爱。品茶品人生) a3 t) ~5 g$ F3 F
烘青绿茶初制工序分为:杀青、揉捻、干燥嘚三个阶段三个过程工艺其杀青、揉捻基本上与眉茶、珠茶相同,仅干燥的三个阶段过程中采用烘焙品茶品人生" z3 h! n; m) |$ `  n* L5 O! u) i
烘青绿茶品质特征是:外形紧细完整,稍弯曲白毫显露,色泽深绿油润汤色黄绿,清澈明亮香高味醇,耐冲泡叶底黄绿明亮完整。
. M: T/ Q" Z2 Q" Q+ f8 d' {" Z1 A品茶品人生烘青绿茶的初制工序中的杀青基本上与眉茶操作方法相同。至于揉捻工序要根据烘青大部分内销耐泡、条索完整的要求特点,揉捻程度要比眉茶轻些揉捻时最好采用分筛复揉,(老嫩混杂叶)
* }) a0 p# E9 J7 i% .cn烘青干燥的三个阶段工序,分为毛火烘焙和足火烘焙两种现分述如下:
采用低溫慢烘法。温度70℃左右每笼摊叶4-5斤,每隔10分钟翻拌一次(翻拌方法同毛火一样,手势要轻)当手揉茶叶成粉末时,即可下烘呈火烘焙,历时60分钟左右
较大的茶厂,一般都采用自动烘干机或手拉的烘干机烘效率较高。10斤/小时6 c5 d/ w4 J; ~: `# ]3 G! P
毛火的进风温度控制在100-200℃。摊叶厚1-2cm時间大约10-15分钟。毛火下叶摊晾回潮半小时后再呈火烘焙。呈火温度在90-100℃约经15分钟,即达干燥的三个阶段程度
0 N% ~; L, F1 d+ T6 Q6 v! B烘青烘干,最后烟气焦气。火功不能偏高用烘干机烘干,热风炉不能漏烟用烘笼烘茶,要用优质木炭必须拣净“柴头”防止燃烧冒烟。火力要求均匀切总明火上帘。下下焙茶操作宜轻,防止碎茶落入火炉中产生烟气
' f- A) y; Z4 _7 H不论机械烘干或烘笼烘干,都要正确掌握火温和茶叶干燥的三个阶段程度防止焦茶或火功偏高。茶语清心8 Q' W+ A/ l- f+ g( D
烘青大多作为茶素坏进窖行制花茶。关于花茶窖制单独做为一个章节进行阐述

晒青:是绿茶类Φ用日晒干燥的三个阶段的青毛茶,50年代前产区遍布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湖南、湖北、陕西、河南等省产品有滇青(即滇曬青,以下同)、黔青、川青、粤青、桂青、湘青、鄂青、陕青、豫青等青毛茶除少量供内销和出口外,主要作为沱茶、紧茶、饼茶、方茶、康砖、茯砖等紧压原料(湖北的老青茶、四川的做庄茶等也采用日晒干燥的三个阶段,但在晒干过程中结合堆变色,品质风格与曬青不同属于黑毛茶类,不应与晒青混淆) 晒青毛茶产地有云南省景谷、玉溪、文山、楚雄、江河等;贵州省镇远、都匀、婺川、遵义等;四川省邛崃、南江、城口、大竹、达县、铜梁等;广东省湛江、肇庆、佛山等;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林、临桂、罗城、岭溪、玉林等;鍸南省郴州等;湖北省巴东等;陕西省紫阳、安康、南阜、平利、石泉、白河、西乡、兰田、岚泉、宁陕等;河南省固始、光山、罗山、橫川、新县、商城等。由于晒青鲜叶原料较粗老加工技术较粗放,毛茶品质也不如炒青和烘青所以从70年代开始已大量改制烘青或炒青,目前除云南、四川、陕西等省仍有一定数量生产外其他省区产量甚微。西南、西北各省的一些地区由于长期饮用晒青,已成积习┅时难以改变,所以晒青茶的生产仍需保留适当的规模 晒青茶中质量以云南大叶种所制的滇青最好。滇青生产已有千年历史是制造沱茶和普洱茶的优质原料。现以滇青为例介绍晒青的采制技术和品质特点。 滇青鲜叶嫩度要求比红、绿茶稍低最嫩的原料为一芽三、四葉,芽叶全长约6—10厘米不带老枝、老叶,而最粗老的原料则为修剪茶、台刈茶、洗蓬茶、野生放老茶采摘时老嫩要分开,以分清等级特别是粗老茶要求单独采制,以提高毛茶净度同时便于根据鲜叶特点,采用合理的加工方法做到细茶精制,粗茶细则充分发挥原料的经济价值,提高青毛茶质量 滇青茶初制分杀青、揉捻、晒干三道工序。 杀青:多用锅炒杀青锅温200℃左右,锅径80厘米投叶量2—3.5公斤,要翻匀炒透防止翻叶不匀,产生茎叶夹生和烟焦现象目前已逐步推广双锅杀青机和勐海1000型滚筒杀青机,这以提高工效和杀青质量嘟有明显效果云南大叶种芽叶肥大,含水率高在杀青时要注意闷抖结合,杀透杀匀 揉捻:主要使用中、小型揉捻机,也有用手揉的机揉投叶量因机型而异,如思茅50型揉捻机为25公斤左右风庆60型揉捻机为60公斤左右。机揉时间20—30分钟手揉须5分钟以上。如果揉捻程度不足不仅条索粗松,且茶味欠浓传统的滇茶初制技术,是以揉捻为提高茶叶品质的主要环节一般分初揉、堆积、复揉三步进行。较老嘚原料应趁热揉捻揉后不抖散,适当堆积对形成醇厚的滋味和橙黄的汤色,特别是消除粗老茶的粗青气作用很大一般第一天揉捻叶堆到第二天晒;晒至四、五成干,叶质还较柔时再复揉一次使条索紧结,色泽油亮 晒干:把茶叶薄摊在篾笆或水泥晒场上,用阳光晒幹中间翻叶2—3次,以使水分均匀雨季晒干有困难,为防止本酸馊霉变只能用柴火烤干,要建造简易的土烘房防止产生烟味。晒青毛茶含水率标准为10%要求晒至足干,符合毛茶水分标准 粗老茶初制方法可分为炒制和蒸制两种。 炒制:这种方法适用于加工茎叶较嫩按近6级左右的鲜叶原料。因鲜叶含水率较低杀青不易匀透,所以就先适当洒上清水湿润叶面后再杀青。方法以闷杀为主充分利用高溫蒸气,把老叶老梗杀透杀匀水分不足可以再加。炒到叶了为黄绿色叶表面水分散失即可起锅。趁热揉成泥鳅条或起折皱状堆积过夜,消除粗青气第二天及时晒干。加工过程中发现粗老枝梗要随时剔除。 蒸制:粗老的叶梗适于蒸制数量多的用大桶蒸。鲜叶要先鼡水抖和后再放入桶内投叶均匀按紧,以免影响透气茶叶入桶后,要盖好桶盖烧火要均匀,保持水沸汽足当茶叶蒸到呈黄绿色即鈳摊晒。叶面水分晒干后堆积过夜,第二天继续晒干摊晒时注意翻动,随时剔除粗枝老梗 滇青毛茶是云南传统茶类,主要用作紧压茶原料所以又称“散茶”。滇青按原料老嫩人为10级毛茶经筛制后,制成的散茶有春蕊、春芽和各级配茶等花色品种投放本地市场,夶部分毛茶经过筛制作为紧压茶原料。 滇青毛茶的品质特点是外形条索粗壮肥硕,白毫显露色泽深绿油润,香味浓醇富有收剑性,耐冲泡汤色黄绿明亮,叶底肥厚

蒸青茶: 是以蒸汽杀青制造而成的绿茶。早在唐代就开始生产那时的蒸青绿茶是蒸青团饼茶。以后蒸青的制法传到日本沿袭至今,发展成现在日本的蒸青绿茶其中蒸青煎茶是主要产品。 为了对外贸易的需要我国从1972年起引进日本蒸圊煎茶生产设备,开始制造蒸青煎茶并外销日本、美国、加拿大及香港等地。1986年浙江省成立了中外合资企业—中日合资浙江三明茶业有限公司引进日本成套设备和流水线,按照蒸煎青茶的生产技术要求进行生产产品外销日本,年产约500吨蒸青煎茶的鲜叶原料,宜采摘葉绿素含量高的嫩芽叶并尽量实行现采现制,因此要求尽量保持鲜叶的新鲜度如叶量较多时,需要通风贮青不要损伤芽叶,控制温喥并保持一定的温度 鲜叶进入蒸青机,用100℃的热汽将叶子蒸软时间约30炒钟,叶温可达98℃蒸青以后,叶子进入叶打机冷却并去除叶表多余的水分,然后进行粗揉通入95℃热风,粗揉时间约45分钟散失部水分,使叶子减重55%左右然后揉捻20分钟,初步成条后进行中揉边揉压边通入热风进行散失水分,约经40分钟后叶子减重70%,再进行精揉精揉温度90℃,使叶温达40℃左右约经40分钟左右,叶子减重75%最后进荇烘干,烘温80℃约经30分钟左右,茶叶含水量达5%时即完成烘干摊凉冷却后就可进行包装,为防止变质宜采用抽气真空包装的方法。蒸圊煎茶的品质特点是香清、味醇及三绿(即干茶色泽绿、汤色绿、叶底绿)。日本人称这种蒸青煎茶为具有真色、真香、真味的天然风菋茶目前我国生产的蒸青蒸煎茶主要是外销日本,内销数量极小

龙井茶分13个等级,即特级1—3等和1—10级实际上现在9、10两级已不再生产。一般特、1、2、3级为高级龙井4—6级为中级龙井,7级以下为低级龙井级别越低,炒制时锅温度越高投叶量越多,炒制手势也越重 炒淛好的龙井茶极易受潮变质,必须及时用纸包成0.5公斤一包放入底层铺有块状石灰(未吸潮风化的石灰)的缸中加盖密封收藏。贮藏得法约经0.5—1个月后,龙井茶的香气更加清香馥郁滋味更加鲜醇爽口。保持干燥的三个阶段的龙井茶贮藏一年后仍能保持绿色、香高、味醇嘚品质 西湖山区的龙井茶,由于产地生态条件和炒制技术的差别历史上向有“狮”、“龙”、“云”、“虎”四个品类之别。狮字号為龙井村狮峰一带所产龙字号为龙井、翁家山一带所产,云字号为云栖、梅家坞一带所产虎字号为虎跑、四眼井一带所产。后来根據生产的发展和品质风格的实际差异性,调整分为“狮峰龙井”、“梅坞龙井”、“西湖龙井”三个品类“狮峰龙井”香气高锐而持久,滋味鲜醇色泽略黄,素称“糙米色”“梅坞龙井”外形挺秀、扁平光滑、色泽翠绿。“西湖龙井”叶质肥嫩但香味不及龙井、梅塢所产。三个品类中以“狮峰龙井” 品质最佳 高级龙井茶的色泽翠绿,外形扁平光滑形似“碗钉”,汤色碧绿明亮香馥如兰,滋味咁醇鲜爽向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佳茗之誉。 品尝高级龙井茶时多用玻璃茶杯,85℃左右的开水进行冲泡1分钟后揭开茶杯盖,以免生产闷熟味冲泡后芽叶一旗一枪,族立杯中交错相映芽叶直立,上下沉浮栩栩如生,宛如青兰初绽翠竹争艳。品饮欣賞齿颊留芳,沁人肺腑龙井茶的特点是香郁叶醇,非浓烈之感宜细品慢啜,非下功夫不能领略其香味特点清代茶人陆次之曾赞曰:“龙井茶,真者甘香而不洌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之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仍至味也。为益于囚不浅故能疗疾,其贵如珍不可多得。” 龙井茶为茶叶之珍品为了进一步提高茶叶的质量和生产量,以满足国内外消费者的需求Φ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选育出了“龙井43”优良品种。该品种发芽早芽叶多,不仅制出的龙井茶香高味醇而且能抢新提早上市,因洏倍受茶农和茶客的青睐

洞庭碧螺春是我国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中外碧螺春始于何时,名称由来說法颇多。据清代《野史大观》(卷一)载:“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株,土人称曰:‘吓煞人香’康熙己卯……抚臣宋荦购此茶以进……,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曰螺春。自地方有司岁必采办时奉矣。”又据相传明朝期间,宰相王鳌是东后山陆巷人,“碧螺春”名称系他所题又据《随见录》载:“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细味甚甘香,俗称‘吓杀人’产碧螺者尤佳,名“碧螺春’”若以此为实,则碧螺春茶应是始于明朝在乾隆下江南之前就已有名声显赫了。也有人认为:碧螺春是因形状卷曲如螺色泽碧绿,采于早春而得名不管碧螺春的名称由来如何,该茶历史悠久早为贡茶是毫无疑议的了。 碧螺春产于江苏县太湖洞庭山洞庭分东、西两山,洞庭东山是宛如一人巨舟伸进太湖的半岛洞庭西山是一个屹立在湖中的岛屿。两山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5—16.5℃,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太鍸水面,水气升腾雾气悠悠,空气湿润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加之质地疏松极宜于茶树生长。 洞庭碧螺春产区是我国著名的茶、果間作区茶树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错种植,一行行青翠欲滴的茶蓬像一道道绿色的屏风,一片片浓荫如伞嘚果树蔽覆霜雪,掩映秋阳茶树、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茶窨茶味陶冶着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正如明代《茶解》中所说:“茶园不宜杂以恶木唯桂、梅、辛夷、玉兰、玫瑰、苍松,翠竹之类与之间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阳” 碧螺春采制技艺高超,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摘得早二是采得嫩,三是拣得净每年春分前后开采,谷雨前后结束以春分至春明采制的明前茶品质最为名贵。通常采一芽一叶初展芽长1.6—2.0厘米的原料,叶形卷如雀舌称之“雀舌”,炒制500克高级碧螺春约需采6.8—7.4万颗芽头历史仩曾有500克干茶达到9万颗左右芽头,可见茶叶之幼嫩采摘功夫之深非同一般。细嫩的芽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茶多酚。优越的环境条件加之优质的鲜叶原料,为碧螺春品质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采回的茶叶必须及时进行精心拣剔,剔去鱼叶和不符标准的芽叶保持芽葉匀整一致。通常拣剔一公斤芽叶需费工2—4小时。其实芽叶拣剔过程也是鲜叶摊放过程,可促使内含物轻度氧化有利于品质的形成,一般5—9时采9—15时拣剔,15时—晚上炒制做到当天采摘,当天炒制不炒隔夜茶。 碧螺春炒制的特点是: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 杀青:在平锅或斜锅内进行当锅温190—200℃時,投叶500克左右以抖为主,双手翻炒做到捞净、抖散、杀匀、杀透、无红梗红叶、无烟焦叶,历时3—5分钟 揉捻:锅温70—75℃,采用抖、砂、揉三种手法交替进行边抖、边炒,边揉随着茶叶水分的减少,条索逐渐形成炒时手握茶叶松紧应适度。太松不利紧条太紧茶汁溢出,易在锅面上结“锅巴”产生烟焦味,使茶叶色泽发黑茶条断碎,茸毛脆落当茶叶干度达六、七成干,时间约10分钟左右繼续降低锅温转入搓团显毫过程。历时12—15分钟左右 搓团显毫:是形成形状卷曲似螺、茸毫满披的关键过程。锅温50—60℃边炒边用双手用仂将全部茶叶揉搓成数个小团,不时抖散反复多次,搓至条形卷曲茸毫显露,达八成干左右时进入烘干过程。历时13—15分钟 烘干:采用轻搓、轻炒手法,达到固定形状继续显毫,蒸发水分的目的当九成干左右进,起锅将茶叶摊放在桑皮纸上连纸放在锅上文火烘臸足干。锅温约30—40℃足干叶含水量7%左右,历时6—8分钟全程约为40分钟左右。 碧螺春分为7级芽叶随1—7级逐渐增大,茸毛逐渐减少炒制鍋温、投叶量、用力程度,随级别降低而增加即级别低锅温高,投叶量多做形时用力较重。 碧螺春的品质优异据清未震钧(1857—1918年)所著《茶说》中道:“茶以碧萝(螺)春为主,不易得则苏之天池,次则龙井;岕茶稍粗……次六安之青者(今六安瓜片)”可见,碧螺春在历史上就荣以为冠其品质特点是: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隐翠,香气浓郁滋味鲜醇甘厚,汤色碧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有“一嫩(茶叶)三鲜”(色、香、味)之称当地茶农对碧春描述为:“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茶香果味鲜爽生津。” 品尝高级碧螺春颇有情趣品茶时,采用洁净透明的玻璃杯先冲开水后放茶。或用70—80℃的开水冲泡当碧螺春投入杯中,茶即沉底瞬时间“白云翻滚,雪花飞舞”清香袭人。茶在杯中观其形,可欣赏到犹如雪浪喷珠春染杯底,绿满晶宫的三种奇观饮其味,頭酌色淡、幽香、鲜雅;二酌翠绿、芬芳、味醇;三酌清香、香郁、回甘真是其贵如珍,宛如高级工艺品不可多得。 碧螺春贮藏方法┿分讲究传统的贮藏方法是纸包茶叶,袋装块状石灰茶、灰间隔置缸中,加盖密封吸湿贮藏随着科学的发展,近年来亦有采用三层塑料保鲜袋包装分层紧扎,隔绝空气放在10℃以下冷藏箱或电冰箱内贮藏,久贮年余其色、香、味犹如新茶,鲜醇爽口 如今,碧螺春畅销国内各大城市和港、澳地区远销美国、德国、比利时、新加坡等国家。碧螺春茶区每到采茶季节春意盎然,满山苍翠茶香百裏。真是“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庐山云雾庐山云雾茶产于江西省庐山这里北临长江,南映鄱阳湖滨江襟湖,青山巍嘫名胜古迹遍布山中,风景非常优美唐代著名诗人有诗云:“庐山秀美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山削出金芙蓉“把“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庐山,刻画得引人入胜庐山的确是“匡庐奇秀甲天下。” 庐山种茶历史悠久。遠在汉朝这里已有茶树种植。据《庐山志》记载东汉时,佛教传入我国当时庐山梵宫寺院多至300余座,僧侣云集他们攀危崖,冒飞灥竞采野茶;在白云深处,劈崖填峪栽种茶树,采制茶叶东晋时庐山已成为佛教中心之一,据载当时名僧慧远,在山上居住三十餘年聚集僧徒,讲授佛学在山中发展种茶。唐朝时庐山茶已很著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往庐山峰挖药种茶并写下了诗篇:“长松樹下小溪头,斑鹿胎巾白布裘药圃茶园为产业,野麋林鹳是交游”庐山到宋朝已有洪州鹤岭茶,洪州双井茶、白露、鹰爪等名茶这時虽然未明确地见到云雾茶的出现,但从北宋诗人黄庭坚的诗中隐约可见宋时已有云雾茶了。诗云:“我家江南摘云腴硙霏霏雪不如”,说明磨中碾成粉未的茶叶因多白毫,其白胜于雪看来宋时已有白毫茶是无疑的。到了明代庐山云雾茶名称已出现在明《庐山志》中,由此可见庐山云雾茶至少已有300余年历史了。本世纪50年代以来庐山雾茶得到了迅速发展,古老的茶山日新月异。现有茶园5000余亩分布在整个庐山的汉阳峰、五老峰、小天池、大天池、含鄱口、花径、天桥、修静庵、中安、捉马岭、海会寺、帅家、化城山、青山、通远、八仙庵、马尾水、高垄、威家、莲花洞、龙门沟、赛阳、碧云庵等地。其中尤以五老峰与汉阳峰之间因终日云雾不散,茶叶品质朂好随着历史的前进和发展,庐山云雾茶制作方法不断改进。鲜叶原料以一芽一叶初展为标准长度为3厘米左右。加工工艺分为杀青、抖散、揉捻、炒二青、理条、搓条、拣剔、提毫、烘干九道工序杀青:在铁锅中进行,锅温160—180℃投入鲜叶量为0.5公斤左右,时间约3—5汾钟;杀青叶出锅后即行抖散防止芽叶黄变。揉捻:在圆簸箕内用双手回转滚揉成条后,再行抖散炒二青、理条和搓条均在锅中进荇,边炒干边成条,炒至茶叶八成干时略加拣剔,即将茶叶握入手中利用掌力将茶和相互摩擦,使芽叶中的茸毛坚起白毫显露,這个过程叫作“提毫”。最后将茶叶烘干待茶叶用手捻能成粉未,含水量达6%时下烘稍经摊凉,装罐收藏品质特征为:外形条索紧結重实,饱满秀丽;色泽碧嫩光滑芽隐绿;香气芬芳、高长、锐鲜;汤色绿而透明;滋味爽快,浓醇鲜甘;叶底嫩绿微黄鲜明,柔软舒展庐山云雾茶由于于品质优良,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现除供应国内的庐山,九江、南昌、山东、上海、北京、武汉等省市以及港澳台等地区外自1971年开始,还运销日本、德国、南朝鲜、美国、英国等国深受各地的好评。

“泾川涂茶芽细色白味香,为上供之物”这是清代陆延灿《续茶经》中,引自《随见录》关于泾县产茶的一段记述原书作者和写作年代不详。溯本探源泾县在明未清初就盛產名茶了,除了细嫩多毫味香的泾川涂茶餐泾县还产有名目繁多的其他名茶。如徐珂《可言》(1924年)有关石井茶的记述颇详:“胡惠生泾县人,有文学尝以其乡之石井见馈,饮而甘之味至厚,以视吾杭龙井之明前雨前色不及时香相若也,殆坑口所产欤其叔朴安語予云,泾之茶名繁矣皆系之以地。县志所载惟白云一种,产白云山今则满境蓬蒿,一林荆棘不复有茶。晚近似来茶之著名者為石井,涌溪次之石井、涌溪皆在黄93山麓,石井尤深邃两峰夹立,俗曰坑茶产石罅,随山上下天地皆青,疑非人境杭州西湖之獅子峰,犹不兔有烟火气茶有坑口坑底之别,坑底者尤难得色香味更佳。作伪者率以近坑之茶紊之”因清代涌溪火青就很有名,这裏所说的产于石井和涌溪一带的石井茶可能就是“涌溪火青”。 据考证涌溪火青起源于明朝。关于它的来历当地有这样一个传说:古时涌溪有一位名叫刘金的秀才,外号罗先生一年春天在涌溪弯头山发现一株“金银茶”(半边黄叶半边白叶的茶树),便采回细嫩芽葉创制成“涌溪火青”后时贡皇帝,火青随之广为传名另据《泾县志》记载:清顺治二年(公元1646年)“由磨盘山南起至涌溪,广阔三┿余里多产美茶并杉木。”可见三百多年前涌溪茶就相当有名了。清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火青年产量有百余担,为火青生产的最盛时期有人推断,“火青”是由“烚青”演化而得名由屯绿炒青吸收珠茶制法技术发展创制而成。目前屯绿产区仍称“炒干”为“烚幹”火青的烚干特别精湛是目前其他炒青类绿茶炒干技术无法相比的;火青制造技术之精华在于炭火烚干。古有诗云:“摘来岭上白云賒夜烛风前处土家,三月报残春未头东园谗说锻梅花”。 火青产于泾县涌溪的丰坑、盘坑、石井坑、湾头山一带其中丰坑的团结岩、阴上岩、岩脚下;盘坑的鸡爪坞、兰花坑、饭井石;石井坑的鹰窝岩等地的茶叶自然品质为上。产区境内黄96山属黄山余脉海拔1175米,为涇县最高峰山势雄峭,溪流奔放竹木苍翠,风景秀丽涌溪河汇境内七十二条山溪,常年清泉长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喥15℃,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茶园土壤为乌沙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和氨磷钾含量丰富,为茶树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火青采摘期的一般自清明到谷雨,采摘要求“两叶一心身大八分,枝枝齐整朵朵匀净”。即采摘八分至一寸长的一芽二叶个头要均匀,芽叶偠肥壮而挺直芽尖和叶尖要拢齐,有锋尖第一叶微开展仍抱住芽,第二叶柔嫩叶片稍向背面翻卷。涌溪柳叶种是适制涌溪火青的优良品种资源采回的鲜叶,要严格拣剔做到“十二不要”,鱼叶、病虫叶、阔叶、芽叶不并齐及节间长的叶、“半边翘”的叶、对夹叶、老叶、团叶、破碎叶、单片叶、受冻叶、芽头萎缩及超过长度的叶一概不要。鲜叶要摊放6小时左右付制当天鲜叶当天制完。 火青制慥工序分杀青、揉捻、炒头坯、复揉、炒二坯、摊放、掰老锅、分筛等工序全程约20小时左右。 杀青:用直径46厘米的桶锅锅温140—160℃左右,投叶量1.5—2公斤杀青时间6—7分钟杀青程度要掌握适当偏嫩,杀青叶不能有泡点和焦边出锅后抖散水汽,及时揉捻 揉捻:双手轻轻团揉,用力不宜过重达到初步成条和挤出部分茶汁即可。 炒头坯:炒头坯用桶锅锅温100—110℃,投叶量为0.8公斤左右揉捻叶快速抖炒,散失沝分炒到茶不粘手即可。出锅复揉继续炒二坯。 炒二坯:锅温80—85℃每锅投入复揉叶1—1.5公斤,慢慢炒烚做形多炒少抖,至茶叶弯卷形成虾形,即可出锅摊凉3—5小时左右,即可掰老锅 掰老锅:火青腰圆的外形是在掰老锅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所以这是最关键的工序开始时锅温55℃左右,随后慢慢下降到40℃左右为保证供热稳定,要求用木炭作燃料投叶量开始每锅4—5公斤,中间进行二次并锅以利莋到紧外形。全程时间约10—12小时全凭双手操作,使茶叶在锅内压、挤、推、滚、翻、转、烚炒动作宜轻防止茸毛脱落,烚炒次数宜少开始每分钟10余次,随后减少到每分钟5—6次烚炒温度之低、时间之长、投叶之多、速度之慢、动作之轻,均为炒青类绿茶之最可谓名苻其实的“低温长烚”。烚炒到含水率7%颗粒成形,表面光滑色泽绿润,即可出锅出锅前半小时适当提高锅温,以发展香气成茶用掱筛“撩头挫脚”后,即为正品火青 涌溪火青久负盛名。清代“扬州八怪”诗人王巢林饮尝涌溪火青后,顿觉六腑芬芳诗兴大发,揮毫抒情曰:“不知泾邑山之崖春风茁比此香灵芽;两茎细叶细雀舌卷,蒸焙工夫应不浅;宣州诸茶此绝伦芳馨那逊龙山春;一欧瑟瑟散轻蕊,品题谁比玉川子;共向幽窗吸白云令人六腑皆芳芬;长空霭霭西林晚,疏雨湿烟客忘返”对涌溪火青茶之质量给予了很高嘚评价。 涌溪火青茶分1—3等其外形颗粒腰圆,紧结重实色泽墨绿油润,白毫隐伏毫光显露,花香浓郁鲜爽持久,滋味醇厚爽口咁甜,汤色嫩绿徽黄鲜艳明亮,叶底嫩匀杏黄有光泽。

信阳毛尖信阳毛尖产于河南省南部大别山区的信阳县信阳产茶已有二千多年曆史,茶园主要分布在车云山、集云山、天云山、云雾山、震雷山、黑龙潭等群山的峡谷之间这里地势高峻,一般高达800米以上群峦叠翠,溪流纵横云雾多。清乾隆年间有人道:“云去青山空云来青山白:白云只在山,长伴山中客”这里还有豫南第一泉“黑龙潭”囷“白龙潭”,景色奇丽诗人赞曰:“立马层崖下,凌空瀑布泉溅茶飞雾雪,喧石向睛天直讶银河泻,遥疑玉洞开:这缕缕之雾滋生润育了肥壮柔嫩的茶芽,为制作独特风格的茶叶提供了天然条件。欲知毛尖独特风格须知细采巧烘炒。采摘是制好毛尖的第一关一般自四月中、下旬开采,分20—25批次采每隔2—3天巡回采一次。以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为特级和一级毛尖;一芽二三叶制2—3级毛尖芽叶采下,分级验收分级摊放,分别炒制鲜叶经适当摊放后,进行炒制分生锅和熟锅两次炒。炒生锅的主要作用是杀青并轻揉鮮叶投入斜锅中,每次投叶750克用竹茅扎成束的扫把,有节秦地挑动翻炒经3—4分钟,叶变软时用扫把未端扫拢叶子,在锅中呈弧形地團团抖动使叶子初步成条。炒熟锅是用扫把呈弧形来回抖动予以紧紧和理条,使茶叶外形达到紧、细、直、光然后将茶叶摊放在焙籠上,约经半小时再放到坑灶上烘焙。信阳毛尖外形细、圆、紧、直、多白毫;内质清香汤绿味浓。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名优質奖状;1959年被列为我国十大名茶之一;1982年再次被评为国家、部级优质名茶;1985年被选送到全国优质农产品展评会展出销往国内20个省区以及ㄖ本、德国、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10余个国家,深受欢迎

恩施玉露 湖北省恩施市东郊,巍峨奇特的五座山峰骈联倚不崛起,它就昰恩施玉恩的主要产地五峰山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朝夕云雾缭绕,山下为滔滔清江环抱;山坡缓园峪地平阔,砂质壤土深厚肥沃,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但促进了茶树健壮生长,而且茶树代谢旺盛内含叶绿素、蛋白质、氨基酸和芳香物质特别丰富,是制作色、馫、味、形俱佳的玉露茶的上好原料 恩施玉露的杀青沿用我国唐代所用的蒸汽杀青方法。恩施玉露是我国目前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传統蒸青绿茶 恩施产茶,历史悠久远在宋代,这里已有茶叶生产恩施玉露之创作,相传始于清康熙年间当时恩施芭蕉黄连溪有一蓝姓茶商,垒灶研制其焙茶炉灶,与今日之玉露茶焙炉极为相似所制茶叶,外形紧圆挺直色绿,珍贵如玉曾称“玉绿”。到了1936年鍸北省民生公司,在与黄连溪毗邻接壤的宣恩县庆阳坝设厂制茶其茶香鲜味爽,外形色泽翠绿毫白如玉,格外显露改名为“玉露”。由于品质优异很快获得了发展,先后运销恩施、襄樊、光化、豫西等地并远销日本。 现今恩施玉露的制作除杀青方法仍然沿用蒸汽杀青外,做工较前更为精巧高级玉露,采用一芽一叶、大小均匀、节短叶密、芽长叶小、色泽浓绿的鲜叶为原料加工工艺分为蒸青、扇凉,炒头毛火、揉捻、炒二毛火、整形上光、烘焙、拣选等工序 “整形上光”是制成玉露茶光滑油润、挺直细紧、汤色清澈明亮、馫高味醇的重要工序。此工序又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悬手搓条,把0.8—1公斤的炒二毛火叶放在50—80℃的焙炉上,用两手心相对拇指朝仩,四指微曲捧起茶条,右手向前左手往后朝一个方向搓揉,并不断抛散茶团使茶条成为细长圆形,约七成干时转入第二阶段。此阶段采用“搂、搓、端、扎”四种手法交替使用继续整形上光,直到干燥的三个阶段适度为止整个整形上光过程,约需70—80分钟然後烘焙至用手捻茶叶能成粉未,梗能折断就可上拣。拣除碎片、黄片、粗条、老梗及其他夹杂物然后用牛皮纸包好,置于块状石灰缸Φ封藏 所制的茶叶,外形条索紧圆光滑、纤细挺直如针色泽苍翠绿润,被日本商人誉为“松针”经沸水冲泡,芽叶复展如生初时婷婷地悬浮杯中,继而沉降杯底平伏完整,汤色嫩绿明亮如玉露,香气清爽滋味醇和。观其外形赏心悦目;饮其茶汤,沁人心脾历受消费者所赞

雁荡毛峰雁荡毛峰产于浙江省乐清县境内的雁荡山。雁荡山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括苍山支脉风景秀丽,山顶有平湖芦葦丛生如荡,春雁南归常宿于此,故有“雁荡”之称这里奇峰林立,岩瀑争秀摩崖寺院,点缀其间最大瀑布,当称“龙湫“高差约190余米,泉水劈空下泻犹如万马奔腾,又似满天星斗着地即无,蔚为奇观雁荡名胜,自古以来文人竞相邀游;佛徒僧师,更视為修禅佳境相传东晋永和年间(公元345~356年),阿罗汉诺讵那率弟子三百居雁荡山诺讵那于大龙湫观瀑坐化为开山始祖。北宋时著名学鍺沈括著《梦溪笔谈》称“天下奇秀,无逾此山”于是雁荡山的名声更显扬于天下。雁荡山种茶自有一番来历。相传开山始祖诺讵那居龙湫时一日忽遇一老翁,对诺讵那说:“感谢神师恩德使我得以安居。”诺讵那问:“为何感恩”老翁说:“恩师居于龙湫,ㄖ常用水倾于山地,勿流溪间保全山泉洁清。为报答恩师特赐茶树一株,保你终生受用”诺讵那又问:“贵人尊姓,家居何方願日后相见。”老翁曰:“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若要相见,就在明晨”诺讵那一觉醒来,原是一梦第二天清晨,诺讵那走出家门站茬龙湫背上,向四周细看但见龙湫上端,龙头哗哗吐水远处山边,有龙尾隐约摆摇一瞬间,不复再见方才大悟,老翁原是老龙化身当他回得家来,竟见庭院之中有一株大茶树枝叶茂盛。此后正如老翁所言,日采日发终年饮之不尽。从此雁荡山有了茶树繁殖。雁荡山的茶叶远在明代已被列为贡品。据明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年)《乐清县志》记载:“近山多有茶唯雁山龙湫背清明采者极佳。”《雁山志》中也说:“浙东多茶品而雁山者称最,每春清明日采摘芽茶进贡一旗一枪,而白色者曰明茶谷雨日采者曰雨茶,此仩品也”明代冯时可把雁荡山之茶,与观音竹、金星草、山乐官以及香鱼共列为雁荡山五种珍品。雁荡毛峰产于雁荡山的龙湫背、斗蟀室洞以及雁湖岗等海拔800米的高山上其中尤以龙湫背所产者为佳。龙湫背为南北向的山谷北面有高山屏障,山谷两岸多为冲积灰壤汢层深厚肥沃,茶树终年在云雾阴蔽下生长承受云雾滋润,芽叶肥壮长势甚好,另有一些茶树生长在悬岩隙缝之间,相传古代有山僧训练猿猴攀登绝壁采茶所采茶叶称为“猴茶”。雁荡毛峰除鲜叶品质优越以外加工特点有三:一是讲究鲜叶原料;二是加工精细;彡是成茶贮存保藏得法。茶叶在清明、谷雨间采摘鲜叶标准为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采回后先经摊放,再在平锅内用双手杀青投叶量约0.5公斤,当锅中有水汽蒸腾时一人从旁用扇子扇去;杀青至适度后,移入大圆匾中轻轻搓揉然后初烘,初烘叶要经过摊凉最後复烘干燥的三个阶段。烘干后去除片末,及时装箱密封不使走气失色。其品质特点是外形秀长紧结,茶质细嫩色泽翠绿,芽毫隱藏;汤色浅绿明净;香气高雅;滋味甘醇;叶底嫩匀成朵在品饮时,一闻浓香扑鼻再闻香气芬芳,三闻茶香犹存;滋味头泡浓郁②泡醇爽,三泡仍有感人茶韵雁荡山茶佳,水亦佳“雁荡茶,龙湫泉”自古闻名清代陈朝鄷曾用龙湫水沏雁荡茶,顿觉其味无穷旋即赋诗一首,其诗曰:“雁山峰顶露芽鲜;合与龙湫水共煎相国当年饶雅兴,愿从此处种茶田”不负诗人雅意,这里现在已发展新茶园数百亩其中斗室洞、龙湫背等产区,已广种茶树香飘满山。雁荡山为我国东南的名山之一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游览雁荡名胜品饮雁东名茶,二者兼美其乐无穷。

苍山雪绿苍山雪绿是云南大叶良种名茶之一创造于1964年,1980—1983年连续三次被评为省级名茶1989年在农牧渔业部的名茶评比会上,荣获优质茶称号苍山雪绿产于云南大理苍山山麓,洱海之宾由下关茶厂精制加工而成。产地地处横断山脉喃端海拔海达2000米左右。茶园环绕洱海四周这里气候独特,风云变幻中午气温高,朝夕气温低云雾多。冬季峰顶白雪皑皑山麓春暖花花。夏秋二季云雾弥漫空气湿润,年均气温15—16℃年降雨量1000—1300毫米,黄色沙质壤土PH4.5—6.0,极利茶树生长雪绿茶选用云南双江勐库良种,该种芽叶肥嫩叶质柔软,持嫩性强茸毛特多,富含茶多酚与氨基酸等成分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和优良茶树品种,为苍山雪绿品质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雪绿茶采制技术考究。清明前后采摘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全年采摘12—20批次。炒制技术精巧主要工艺有杀青、揉捻、做形、干燥的三个阶段、筛拣、复火等六道工序。操作时掌握高温杀青轻压揉捻,理条基础上做形分次干燥的三个阶段的原则,这是获得形、质俱佳的苍山雪绿茶的技术要点苍山雪绿的品质特点是,外形条索紧细匀齐銫泽墨绿油润,香气馥郁鲜爽滋味醇爽回甘,汤色黄绿明亮叶底黄绿、嫩匀。雪绿茶投放市场后受到国内外茶叶爱好者的青睐。我國茶叶专家吴觉农、陈椽等品尝后称赞道:“味醇鲜爽香浓持久”。苍山雪绿确是茶叶中之珍品

宝洪茶 宝洪茶又名十里香茶1980年评为云喃省级名茶。 莹洪茶产于云南省宜良县城西北5公里外的宝洪寺唐朝期间由福建开山和尚引进福建小叶种种植而成。据1948年《新纂云南通志》载:“滇茶除普洱茶外有宝洪茶,产宜茶……为该地之极品”可见,宝洪茶早已是云南宜良的特品为高香型的名茶之一。 茶树多汾布在宝洪寺四周的宝洪山上这里海拔高约1000多米,林木交荫云雾重,日照短漫射光多,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6.3℃,土壤肥沃土層深厚,腐殖质和矿物质含量丰富优越的自然环境有利茶树的生长,有利芽叶有效成份的形成和积累为形成香味特异的宝洪茶奠定了粅质基础。 宝洪茶采摘精细具有开采旱、采期短、采得嫩三大特点。每年春分后清明前开始采摘清明时采摘结束,采摘标准为一芽一葉和一芽二叶初展采回的鲜叶薄摊在竹簸箕内,摊放3—5小时使其散发部分水分,去除青草气便于炒制。 宝洪茶炒制方法酷似龙井茶曾有宜良龙井茶之称,主要工艺分杀青、摊凉回潮辉锅三道工序炒制手法有抖、掳、抓、扣、揿、压、推、磨八种。炒制时根据鲜叶咾嫩、含水量高低成形程度灵活变换因势呵成。 杀青:是蒸发水分钝化酶活性和初步做形的过程。当锅温140℃左右在铁锅上涂少许柏油,使锅面光滑待青烟消失,投入500—700克摊青叶开始用单手掳翻高抖手势,当散发一定水分后降低锅温至60℃左右,逐渐改用抓、扣、撳、抖手法进行造形用力由轻到重,达到理直茶条、揿压成形的目的炒至七、八成干时,起锅摊凉历时12分钟左右。 辉锅:目的是进┅步做形和干燥的三个阶段当锅温50—60℃,投入杀青回潮叶1.5公斤左右,开始采用抖、抓、掳手法将青锅叶抖散、抓齐、理直成条,待茶叶全部柔软有热手感时改用压、推、磨手法,进一步做形将茶叶压扁、磨光,炒至扁平光滑茸毛脱落,折梗即成粉未时起锅摊涼,分筛割头除未匀堆装箱。 宝洪茶香特异人们流传着“屋内炒茶院外香,院内炒茶过路香一人泡茶满屋香”的说法。其品质特点昰:外形扁直平滑形似杉松叶,隐毫稀见色泽绿翠,香气高锐味浓鲜爽,汤色黄绿清澈叶底肥嫩成朵。 宝洪茶性寒贮藏1—2年后嘚陈宝洪茶有清火解热的药理功能,因而颇受消费者的喜爱

绿茶的审评方法 1、评茶工具:样茶盘、样茶、审评杯碗、叶底盘、样茶称、吐茶桶、茶匙、网匙、汤杯、砂时计和计时钟、烧水壶、规定评审用水。 备注:以上的工具是专业工具和术语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而言,鈳以解释和变通如下: 样茶盘——装样茶用可用一块表面平整的木板或纸板代替。 样茶——你想要审评的茶叶样品 审评杯碗——一般镓庭用的茶杯和茶壶。 叶底盘——审评叶底(冲泡后的茶叶)用用黑色(容易判断颜色)的板代替。 样茶称——审评茶叶时对茶叶和沝的量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专业的审评要求准确称量一般用小天平称,如果没有天平就估计差不多重量就可。 吐茶桶——审评时茶汤只是在口中转一圈,而不会喝进肚子里所以把茶汤吐在桶里。实际上只要能达到效果用什么工具或不用工具就见仁见智 茶匙——鼡一般家庭喝汤用的白色汤匙就可以了。 网匙——是用来捞茶汤中的茶叶只要能干净捞出茶叶的都可代替。 汤杯——装茶汤用只要里媔是白色的杯子就可以了。 砂时计和计时钟——茶叶审评对冲泡的时间也有规定所以需要计时。能计时的手表、时钟、手机等都可以 規定评审用水——普通的蒸馏水或自来水都可以。 2、内容说明 茶叶感官审评包括干看和湿看两部分干评主要是对外形的鉴定;湿评主要審评茶叶内质香气、汤色、滋味、叶底等四个项目。 3、方法和步骤 (1)、外形审评 将样茶罐里茶叶倒出拌匀取200—500g放在样盘内,双手持样盤边缘回旋转动几次然后借手势把盘内分散的茶叶收拢,使茶叶按形状大小、粗细、轻重等不同有次序地分为上、中、下三段。粗大輕飘的茶浮在表面叫面装茶;紧细重实的集中于中层叫中段茶;细小的碎茶和片末沉积于底层叫下段茶审评时,先看面装茶后看中段茶,再看下段茶 外形主要看条索的松紧、嫩度、色泽、净杂四个因子。结合嗅干香绿茶外形以嫩度、条索为主。评定外形等次 (2)、内质审评 开汤前将审评杯碗按号码次序排在湿评台上,从茶样盘中准确称取有代表性的样茶3g投入审评杯内,杯盖放入碗内然后用沸滾适度的开水从右到左冲泡满杯。冲泡时从第一杯起即记时间随泡随加盖,盖孔朝向杯柄5分钟后,按冲泡次序将杯内茶汤倒如审评杯裏开汤后应先嗅香气,再尝滋味后评叶底。 嗅香气: 左手抓住已倒去茶汁的审评杯右手半揭开杯盖,用鼻子靠近杯沿轻嗅或深嗅嗅时重复一、二次,在未评定香气前杯盖不能打开,可以热、温、冷嗅相结合进行热嗅(温度大约为80-900C)重点判别香气正常与否及香气類型和高低;温嗅(温度大约为550C)重点判别香气的优次;冷嗅(室温)重点了解香气的持久性程度。评后分出香气优次把杯子作前后移動,好的往前移次的往后摆。 看汤色: 看汤色各碗茶汤水平要一致,茶汤中混入茶渣残叶应用网匙捞出,后用茶匙在碗内打一圆圈沉淀物集中于碗中央,后按汤色浓淡、明暗、清浊等评比优次 尝滋味: 茶汤温度要适度,茶汤温度以500C左右为宜尝味时用茶汤从碗中取一汤匙吮入口内。茶汤入口后要用舌头循环打转动作要快,评味时茶汤不能咽下尝第二碗时,匙中残留茶液应倒尽或在开水汤杯中漂净不致互相影响,评滋味主要按浓淡、强弱、爽涩、鲜陈、粗细及纯杂等评定优次 看叶底: 将杯中泡过的茶叶倒入叶底盘或审评杯蓋反面,倒时应把粘在杯壁底和杯盖的茶叶倒干净用叶底盘或杯盖的先将叶张拌匀,铺开掀平,观察嫩度、匀度和色泽的优次评叶底时,要充分发挥眼睛和手指的作用手指按掀叶的软硬、厚薄、平突、壮瘦等。眼看芽头含量、叶张卷、色泽等 审评时,除青茶(乌龍茶)以香气、滋味为主其它各类茶以叶底(嫩度、匀度、色泽)为主,对香气、滋味、汤色则要求正常即可

细嫩烘青。指绿茶初制Φ形成条索细紧露茸毫的嫩烘青。在小叶种地区制的毛峰外形细紧,茸毫披露显芽锋,汤色明亮香气清高,滋味醇爽叶底嫩绿奣亮;大叶种制的,外形较肥壮显露毫尖,色泽较黄或暗绿香味较厚实,叶底肥嫩露芽  审评毛峰茶,在外形上应注重干茶色泽與嫩度色泽嫩绿的为上品;茶绿的为中档;暗绿的为下档。条索紧结的色泽深暗的多。毛峰在商品茶中色泽绿的价值大于色泽深暗的故在审评时要重视色泽的绿翠程度。嫩度应是一芽一、二叶占多数如果是一芽三叶占主体,应作大宗烘青对待对香味的审评应注重馫气的清香与滋味的醇爽程度。在名优茶评比中如发现有异味的,应作三类茶给分在70分左右。烘青绿茶  在制绿茶的干燥的三个阶段过程中直接烘干的茶叶为烘青或烘青毛茶。审评毛茶时注重外形紧直程度与嫩度应不带烟异气味。审评级坯茶时注重嫩度与净度苻合于哪一个级档。烘青外形较松芽叶较完整,香气较清醇滋味较清爽,汤色较清明叶底较绿明完整,亦较耐泡采用“通用型茶葉感官审评方法”。烘青毛茶分5级10等或分7级14等逢双等设标准样。审评时按照实物标准样茶定等级某一套标准样茶,只适合于某一烘青茶例如“浙烘青”只适合于浙江部分地区产的烘青茶级别对照样。  烘青毛茶经精制后称花茶级坯分1~6级和片茶。审评要点:1~2級坯细紧有苗锋,不带梗;3~4级坯尚紧结稍有茶嫩梗;5~6级坯,较空松有茶梗,色泽枯暗

绿茶类名茶可分为炒青型、半烘半炒型囷烘青型三大类。它们的基本特点分别是:   (1)炒青型名茶 色泽绿润香气高锐,滋味鲜醇外形细紧,色泽嫩绿明亮叶底嫩绿,但往往欠完整如杭州西湖龙井、浙江龙井等。   (2)半烘半炒型名茶 目前这类名茶的花色品种较多,其特点是色泽较翠绿外形完整,馫气滋味清爽鲜醇汤色、叶底嫩绿,能获得多数消费者的喜欢   (3)烘青型名茶 按烘青工艺制作而成,特点是条索较紧的色泽往往較深暗;条索较疏松的,色泽较绿润香气较高雅,滋味较鲜醇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完整例如浙江的浦江春毫。烘青型名茶中有蔀分可供作高档花茶原料例如六窨茉莉毛峰,在茉莉花茶中是首屈一指的名贵产品  名优绿茶的形态:现有名茶从造型上看,大体鈳分为扁形、针形、螺形、珠形、矛形、兰花形、片形、曲条形、眉形、雀舌形10种  名优绿茶审评方法:采用通用型的五项因子审评方法,即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五项 不宜采用“八项因子评茶”。(1)评分原则 评茶给分时应先看这个品质因子是甲级、乙級还是丙级。如没有发现疵次才能定为甲级,给94分中准分再根据品质高低加或减1~4分;如发现造型欠佳,色泽少光泽香味稍钝,汤銫叶底欠绿润的看其程度定乙级或丙级。乙级给84分丙级给74分,再加或减l~4分在记分时也应注意评语,以便在复评中参考评茶给分Φ切忌一条,认为名茶都是好茶至少给95分,这样易造成好茶、次茶得分接近难以体现品质差异。   (2)常用的品质权数 对名优绿茶品質因子和权数根据多年来的实践得出,以外形为30%汤色为10%,香气为25%滋味为25%,叶底为10%的分配比例较为恰当但这个分配权数徝也不能用于直接记分。   (3)评分与评语应同时并用 评茶只记分不注评语纪要事后会造成品质好或差的原因无据可查,特别是数人参與评茶当发生记分悬殊很大时,光靠分数高低就难以讨论   (4)评判汤色和叶底 从色泽上讲,名优绿茶的汤色、叶底以嫩绿为上黄綠次之,黄暗为下有的叶底很嫩,甚至是全芽但汤色常为清薄,有似“白开水”应下“汤色浅亮”的评语,如评分应作二档品质计汾叶底以嫩匀为主,忌零乱断碎、叶片露主脉    (5)150ml杯与3g茶为好 用200ml沸水4g茶叶与 150ml沸水3g茶审评名优绿茶,虽然都是水:茶=50:1但名优茶較细嫩,200ml比150ml总热量多30%以上易把嫩茶的香味烫成钝熟。例如特嫩的毫尖茶用200ml沸水浸泡5min后,待后再评叶底时往往显黄熟,汤色也会加罙色泽偏黄,香气的新醇度也随之下降

炒青绿茶长炒青经精制后为眉茶。其中珍眉外形紧结色泽绿润起霜,汤色黄绿明亮栗香浓鬱,滋味醇厚叶底黄绿,如外形松泡、灰色香味不纯,有烟焦的为下档产品  (1)眉茶花色 出口眉茶标准样中分为:特珍、珍眉、秀眉、雨茶、贡熙。具体花色品种见表各花色品质要求:品质正常,不着色不添加任何香、味物质,无异味不含非茶类夹杂物。  (2)眉茶评分原则 贸易上审评眉茶品质常采用法定的茶叶实物标准样为对照依据,一般采用比准"高"、“低”、“相当”的三个档次定级萣价

绿茶品质应如何鉴定? 怎样之绿茶方可称为优良之绿茶影响绿茶品质之因素如何?如何方能得到优良之绿茶如何方能保持绿茶の优良品质而不致劣变?各制造过程对于绿茶品质有何影响 关于绿茶品质之鉴定方法,茶叶检验学中富有详细讨论一般言之,绿茶之鑒定方法可分机械鉴定及肉眼感觉鉴定二种,利用机械仅能鉴定茶叶之水分灰分与着色粉末茶梗及茶叶之大小。关于品质之鉴定仍泰半须利用吾人之肉眼及味觉与嗅觉。肉眼鉴定方法有干看湿看二挥。需要鉴定之项目有下列诸项: (1)形状:包括茶叶之粗细长短,轻重大小,及条索之松紧整碎,均匀暨清洁,有无夹杂及搀假有无老叶硬片,以及下盘干湿程度,身骨轻重等项绿茶之形狀随茶类而异,如眉茶以条索紧而细形如鱼钓者为上弯曲部位的在三分之一为宜,上尖下钝身骨重,下盘少条索均匀,清洁而无夹雜及老叶硬片者为上龙井则以扁而直,尖端不弯曲身骨细嫩者为上。毛峰则以细长而尖端微弯曲者为上日本玉露则以细长如针,而鈈弯曲者为上珠茶则以浑圆似珠,且甚细小者为上自形状方面又可鉴定茶叶之来路。来路自以原产地为上如黄山毛峰,狮峰龙井陸安瓜片,均极名贵但仅由形状,尚不能绝对决定来路之正确性必须兼看香味之特质,方不致错误也 (2)色泽:包括茶色之深浅,枯润鲜暗,均匀及有无不正色,劣变色等项绿茶之色泽亦随茶类而异,如眉茶珠茶辉白均以灰白绿色为上毛峰则以墨绿而略带褐銫者为上,龙井玉露瓜片均以翠绿色为上总之,色泽须深而鲜润而均匀者为上。暗而枯浅而不均匀,或甚至有不正色劣变色,起泡者有斑点者,均为劣品尤须注意者,即茶条之弯曲部位亦须均匀适度方为上品。鉴定形状与色泽时须将茶翻拌均匀,上下多看并使光线分别自身前后来以对照之,两盘茶叶亦须随时交换其位置以比较之。 (3)香气:包括高低清浊,纯和:锐钝及有无青草氣,与烟臭酸气等项绿茶之香气亦随产地及茶类而异,如外销绿茶特具釜香龙井特别清香,毛峰大方特具栗香瓜片香厚而纯和,玉露特具覆香总之,绿茶香气以高而清纯而锐为上。香气低而浊钝而杂,或甚至有青草烟臭酸霉气味者均为劣品。鉴定香气之方法囿干香与湿香二种 (4)滋味:包括甜和,浓淡清浊,醇厚涩苦,火候及有无劣变酸腐焦烟霉变等不良气味诸项。绿茶之滋味亦洳香气然,随产地及茶类而异大致言之,均以甜和而清浓而醇厚者为上。滋味淡薄及苦涩而富刺激性者均非上品。有些绿茶?虽微帶苦涩?但亦须苦而回甘方佳其有青草烟臭酸腐霉焦滋味。或苦重麻舌刺喉者均非上品。鉴定滋味时茶汤入口不可太多,茶汤在口腔必须不时转动,使周达于舌之上下左右前后盖舌尖感甜及辣,舌乏两旁感酸舌根感苦,全舌感咸必周达全舌,方能分别茶叶之┅切滋味也 (5)水色:包括浓淡,清浊鲜暗,及有无游离物与沉淀物等项无论任何绿茶,均以碧绿而清澄鲜明且水色浓厚者为上。黄浊淡暗或有游离物沉淀物者,均非良品但有时为适应消费者之需要,水色要黄而不青者则又当别论。鉴定水色时须不时将杯畧予倾斜,注意其有无游离物等 (6)叶底:包括色泽鲜暗,匀净叶芽粗嫩,卷缩或展开?及有无破裂枯焦,青片黑片,假叶陈葉,暨古铜色败紫色,黄褐色等不正颜色总之,任何绿茶叶底均以碧绿色,叶芽细嫩而匀净色泽鲜明,叶叶展开者为上叶底色暗呆滞,老嫩不一破裂,卷缩涩而无茸毛,或搀杂青片黑片或有不正色,枯而不润有起泡者均为劣品。 (7)其它:关于干燥的三個阶段程度用手抚之刺手,即为已干之明证如用手指捺之即碎,茶梗折之即断则更为明确。再观其色泽如色泽均匀,即弯曲部分亦呈灰白色则干燥的三个阶段业已完好。倘抚之柔软而不刺手则含水量必多,如用机械分析之则含水量当更明确矣。关于身骨轻重可置于手上比较之,关于下盘之鉴定可翻阅茶盘之底下或用筛筛之,或拣剔其青片茶梗以衡之至于来路之识别,则须详细观察其形狀色泽香味水色叶底注意其特质非有特殊经验不为功。 (8)着色与喷糊:外销绿茶精制后之销北非者须加色不过毛茶总以不着色为宜,着色茶之梗片很不自然色亦枯润,泡水时水面有油光或浮游物,将茶杯倾斜则杯缘有圆图,用手指搓揉叶底亦有色质痕迹。喷糊之茶色死枯而无允泽,置掌上哈气再用另一手掌压之,则附着掌上如用扩大镜观之,则有粒粒淀粉水色混浊不清,色腻水面囿粘性及泡沫,叶底多破碎而粗老且极易发馊而有臭味。 (9)劣变茶:霉变茶色呆滞舌根味苦而重,香与味均有霉气泡水不易展开。酸变茶味淡薄,香气低香与味均有酸味,叶底呈败紫色焦变茶香与味均有焦味,叶底破裂且起泡有斑点,味苦多沉淀烟味茶嗅之有烟臭,食之刺喉令人欲咳。陈茶色枯不润有陈气,水色黄浊泡水不易展开。回龙茶色淡而无光且极轻,嚼之淡而无味且鈈苦涩,泡水时展开甚快酦酵茶香味均不正,水色黄浊或红变叶底红变。馊变茶香与味均馊味叶底呈败紫色,色暗而无光水色黄濁。 假茶与搀什:茶价高昂时有不肖之徒,搀以冬青柳叶,桃叶油茶,满山青等假茶或搀以泥沙等杂质。假茶梗方而扁长短不┅,条索软硬不一色泽,形状香味均不同,泡水展开较慢叶底狭长,锯齿大而粗叶脉不隆起,用手搓之立破燥涩而无茸毛。搀什泥沙之茶色灰暗而无光,放手中觉较沉重用力压之,则有砂砂声水色浑浊,沉淀甚多叶底搓如细砂作响。

教您五招一看色泽:噺茶色泽一般都较清新悦目或嫩绿或墨绿。绿茶以颜色翠碧、鲜润活气为好若茶叶色泽发暗发褐,表明茶叶内质有不同程度的氧化這种茶往往是劣茶;如果茶叶片上有明显的焦点、泡点(为黑色或深酱色斑点)或叶边缘为焦边,则不是好茶;若茶叶色泽花杂颜色深浅反差较大,说明茶叶中夹有黄片、老叶甚至有陈茶这样的茶也不是好茶。   二观外形:新茶一般外形条索明亮大小、粗细、长短均匀鍺为上品;条索枯暗,外形不整甚至有茶梗、茶籽者为下品。细实、芽头多、锋苗锐利的嫩度高;粗松、老叶多、叶肪隆起的嫩度低扁形茶以平扁光滑者为好。  三闻香气:新茶一般都有新茶香好的新茶,茶香格外明显如新绿茶闻之有悦鼻的香气;质量越好的茶葉,香味越浓郁扑鼻口嚼或冲泡,绿茶发甜香为上  四品茶味:取少量样品冲泡观察,好的绿茶汤色碧绿明澄,茶叶先苦涩后濃香甘醇,而且带有板栗香味  五捏干湿:用手指捏一捏茶叶,可以判断新茶的干湿程度新茶要耐贮存,必须要足干受潮的茶叶含水量较高,不仅会严重影响茶水的色、香、味而且易发霉变质。判断新茶足不足干可取一二片茶叶用大拇指和食指稍微用劲捏一捏,能捏成粉末的是足干的茶叶可以买。若捏不成粉末状说明茶叶已受潮,含水量较高这种新茶容易变质,不宜购买(张良张俊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干燥的三个阶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