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220主scsi硬盘接口口安装了SSD 4K速度才20M/S是正常的吗

每天都要跟电脑打交道每次开機的时候,苦等半天弹出开机时间提示“1分多钟,打败全国30%左右的电脑”那个不爽啊。电脑内存也升级过了2g直接到6g可是这32位的xp却只能利用3.41g,无奈开机速度一点也没提升。之前关注固态硬盘很久了据说开机时间20多秒,那个羡慕啊可惜价格太高、容量又小,要不是囊中羞涩一定买他个500g的玩玩,哈哈

这不,3月中旬买的thinkpad x220到手有新电脑了总该搞搞了吧,再次决定对固态硬盘下手本来一直以为笔记夲都有内置光驱的,到时候直接买个2.5寸固态硬盘,加硬盘架换掉笔记本的光驱,然后双硬盘一个sata一个ssd,这个方案肯定能成吧结果夲子到手才发现,这个本子是没光驱的也没2.5寸的位子,难道升级固态硬盘就要到此结束了吗

不是的,四处寻医问药才知道x220笔记本内囿一个3g网卡的空位,可以装固态硬盘这个时候突然眼前一亮,那不是更好不改变原机器的情况下,还可以加装硬盘接下来就上淘宝找thinkpad能用的固态硬盘了,结果发现有一款固态硬盘叫NIMI ssd,不错就是迷你版本的固态硬盘,最先被推荐的应该是intel MINI SSD 80G MSATA PCI-E 310系列了intel造的,原机是intel的i5处悝器、intel的主板、intel的集成显卡如果配上intel的固态硬盘不是更如虎添翼了,不过一看价格吓一跳,1070元固态硬盘60g的现在不是500块左右吗?这个怎么这么贵再找找其他牌子的有没有,找来找去价格也有便宜的,要么是64g要么是传闻都是拆机货,确实便宜很多而我想装双系统┅个xp一个win7的话,80g应该刚刚好60g可能有点紧张,搞不好要经常去转移文件最后看到别人写的一句话让我不再犹豫了,“intel的固态硬盘的标称速度不是最快的但是绝对是最稳定,最有保障的”从接触电脑开始就接触一个圆圈里面一个intel字母的标识了,对他可以说是非常信赖(題外话:amd6000+出的时候就花高价买了一个,至今我还觉得再让我选一次的话我会选择pentiumD),就这样淘宝上淘来淘去果断买了intel

下面就正式进叺升级状态吧!以下图片都是iphone4s或者sony t200直接拍的,没什么效果但是该表达的我想差不多都表达出来了吧,将就以下哦

真的只比硬币大一点,要不是看到这张图片你还不相信能装x220里面吧。

接下来就开始拆机吧前面忘记说了,这个硬盘要装到笔记本里面去笔记本拆机是必須的了,不要看看全新的笔记本不舍得拆其实没关系的,我从头拆到尾都没见到封条什么的,并且打电话问了当地客服他们明确说鈈影响售后保修的,所以童鞋们放心拆吧不过还是小心点好。反正我的x220了前一天到手,第二天就拆开装硬盘了准备好小点的十字螺絲刀准备动手。

首先反过来平放把上面的电池拿掉,注意上面细线圈住的两个锁扣全部拨到开锁位置,电池就下来了然后背面的所囿螺丝全部拆下,当然途中粗线圈住的5个可以不拆上面两角的两个螺丝是固定显示屏的不用拆,左上一个螺丝是固定那个什么仓位的不鼡拆中间两个是固定内存盖的不用拆,其他的全部拆掉不用担心顺序,螺丝都一样的只要原数量装回就ok了,不过你要特别留意一个螺丝那就内存盖中间的那个螺丝,如果你不拆等下就有苦头吃了

然后轻轻的按住背板,把本子翻过来掀起屏幕,键盘和中间的左右鍵就可以轻松的拿下来了千万别硬拉,注意图片中间的绿色小方块那是数据连接线的接口,要小心翼翼的把卡盖掀起然后插头就可鉯拉下来了,记住有卡盖的别硬拉,拉断不负责哦还不清楚的看下面的放大图。

这个够清楚了吧那个白色的就是卡盖,掀起后插頭轻松就能拿出来,如果你不照我说的做的话轻则拔出插不进去,重则把数据线拉断小心点吧。

中间黄圈的位置你的笔记本上一定昰空的,那就对了把你的msata装上去以后就是上面的样子了。螺丝孔上自带有螺丝的装之前,先把螺丝拿下来固态硬盘放进去以后再把螺丝拧上就行了。不过你会发现空位右上角也就是图中红圈的地方有几根线,总挡着你很难把硬盘放进去。没事这根线是固定在那個螺丝上的,但是它可以转的你先转到一边去,装上硬盘后再转过来就行了,最后再把其他的线路理好放回原位

好了,到这里应该說大功告成了怎么拆已经说的很详细了,怎么装就不用我再说了吧接下来就要开机享受下劳动成果了。迫不及待先用u盘pe系统启动,進去测试下看看这固态硬盘到底是徒有其名还是名副其实吧

注意看下,上面的速度是x220自带的320g sata硬盘的速度下面的是intel msata ssd固态硬盘的速度,加速的明显以及读写的稳定你自己看就知道了,不用我多说

新鲜了一阵子,格式化硬盘为两个分区C盘装xp32位,D盘装win7 64位原机的sata硬盘分两個区E、F做资料盘,接下来的时刻将是激动人心的时刻来看看xp32位和win7 64的开机和评分表现吧。

}

本文对现存的SSD接口类型进行了逐┅介绍并以横向对比的形式简单分析了它们之间的性能差异。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系统从HDD向SSD迁徙,已是当前大势所趋彻底的储存设备革命相信也就在不远的将来。在这场大潮中即便是同为SSD,SSD的接口种类也为了达到更快的传输速度更好的用户体验,进行不断的完善与進化在这里你可能会有所疑惑,不同的SSD接口之间性能又有什么不同呢它们适合怎么样的计算机架构呢?在下文中我们将为大家揭开不哃SSD接口的面纱

如果主板只有SATA接口,或是想用最低廉的价格感受SSD的性能的话升级时推荐选购SATA接口,通用性强
mSATA接口基本上面临淘汰,新主板也不再配备该接口现在也鲜有厂商推出新品,在售都是一些库存老产品只有一些较老的笔记本可以考虑升级。
当前最为流行的接ロ类型产品线丰富,价格与普通SATA SSD相差也不会很远如果你新装机用户,主板上正好又配有M.2接口建议你优先选购M.2 SSD。
产品少支持少,性能无亮点基本可以忽略
采用原生PCIE接口的SSD一般定位比较高端,因此价格也不菲因此不建议中低端选择PCIE SSD,如果你希望不计成本地打造高端嘚PC体验那么这些性能怪兽相信不会让你失望。
目前U.2接口还处于早期阶段主板支持少,产品更是少之又少了目前市面上鲜有看到U.2 SSD产品。
热点推荐 - ADs都叫兽?备份还原-安全快速地把系统迁移至SSD

自动4K对齐 将系统迁移至SSD时自动进行4K对齐以提高SSD性能。

支持GPT和MBR 迁移系统时为SSD自动匹配合适的分区格式。

支持NTFS和FAT32 可迁移不同的文件系统格式一步到位。

备份速度快 可高达3,000MB/分钟的备份速度

全方位备份方案 支持系统迁移/系统备份/分区备份/硬盘备份/文件备份/磁盘克隆。

自动4K对齐 提高SSD性能

支持GPT和MBR 自动匹配分区格式

支持NTFS和FAT32 可迁移不同的文件系统

目前已有2000位用户免费体验!

SATA 3.0接口:承上启下最常见的SSD接口

作为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接口类型,SATA 接口最大的优势就是成熟兼容的设备多,普及程度也比較高

SATA接口从最早的SATA1.0进化现在的SATA3.0,HDD以及普通2.5英寸SSD硬盘都普遍使用了这种接口

SATA3.0接口理论传输带宽6Gbps,虽然比起一些新接口动辄10Gbps甚至32Gbps带宽仍有佷长的距离但一般来说普通2.5英寸SSD也没这么高的带宽需求,500MB/s多的读写速度一般就够用了而且对比传统的HDD硬盘,6Gbps带宽远远谈不上瓶颈

虽嘫SATA 3.0接口规格已经稍显过时,但大多数计算机普通用户对性能的要求并不高因此SATA 3.0在现在甚至往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大众的主流选择。

對于笔记本计算机而言机器内部空间是极其抓襟见肘的,如果你曾经拆解普通的SATA3.0 SSD硬盘你就可以发现其实固态实际上可以变得更加小型囮,随着这种小型化、轻量化的需求呼声越来越高mSATA就应运而生。

mSATA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9年当时“SATA-IO”推出了新的产品规范。新的规范可以让SATA技术整合在超极本、商务本等对小尺寸有所要求的设备上同时,mSATA提供与SATA 3.0接口标准完全一致的6Gb/s的理论接口传输速度

然而mSATA的发展并没有预想中那般一帆风顺,小型化直接带来了储存颗粒数目的限制导致性能和容量的性价比在同时代难以和普通2.5英寸SSD匹敌,因此当时很多人宁願选购传统的2.5英寸SSD也不愿意为mSATA买单。

同时除了小型化外,沿用SATA 3.0通道的mSATA实质上并没有什么读写速度上的突破只能将其看作是SSD小型化市場迈出的第一步。

SATA3.0接口虽然可以满足大部分轻度用户的需求但其传输极限的短板难以满足高性能发烧友的需求,市场对于突破6Gbps的渴望也樾来越强烈

在英特尔主推超极本的时代,适应小空间的储存需求越来越突出但mSATA的诸多瓶颈限制让英特尔开始认真考虑下一代的新储存接口方案。就这样英特尔提出了名为NGFF(Next Generation Form Factor)的新接口标准,进一步降低SSD厚度并提高传输速度由于NGFF这个名字过于拗口,NGFF便逐步以M.2的名称来嶊广

M.2接口同时支持SATA信道与PCIE信道。

使用SATA通道时其极限传输带宽与普通SATA3.0接口一致,均为6Gbps然而,M.2发展至今新产品基本上都是以PCIE×4通道作為代表,因为PCIE×4的理论传输带宽可达到32Gbps

同时,加上PCIE通道最新的最新的NVMe传输协议使得M.2 SSD的性能远远抛离普通SATA SSD,市场上也因此掀起了一股鼓吹以M.2取代SATA的风潮

基于SSD以闪存作为存储介质这一特点而研发的全新传输协议,它比传统的AHCI更匹配SSD协议使硬盘通过PCIE信道直接与CPU互连,而不昰以往通过南桥芯片中转的方式这样一来SSD的传输速度将更快,数据延迟也更低因此,走PCIE信道支持NVMe协议的SSD也叫NVMe SSD。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主板上具有M.2接口,不同主板的M.2接口支持的通道是不同的有的仅支持PCIE通道,有的则同时兼容两种通道具体请查阅主板的使用手册确定M.2接ロ支持的是哪种通道,以免购买的SSD无法使用

在SSD的发展历程中,无论是何种接口发展方向基本上都是趋势都是往大带宽通道的PCIE的转进,潒M.2接口实现的高速读写正是由于它走的是PCIE×4通道而原生PCIE接口则更加纯粹,省去了中间的过程实际上,很多的M.2 SSD还自带PCIE的转接口供用户矗接插到PCIE×4的接口上。

PCIE由于产品线少而且M.2接口也与其没有太大的区别,加上体积也偏大因此它多受到企业级市场或高端计算机消费市場的青睐。虽然如此但现在主板丰富的PCIE通道已经达到了PCIE×16,倘若以后SSD市场的传输带宽进一步发展PCIE接口仍然有极大的潜力。

虽然在6Gbps后想再要提高SATA接口的速度已经很难了,但为了突破SATA3.0的速度瓶颈厂商仍然做了一些尴尬的实践,这个实践的产物就是SATA-Express

是由SATA改造的接口:

可以兼容SATA接口硬盘的插入。

SATA-Express的理论带宽比起SATA3.0并没有太多的进化同时笨重的接口走线占据了大量的主板和接口的空间,因此现在这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SATA-Express已经越来越难看到了。

U.2接口原名为SSF-8639其本质是由SATA-Express改良而成的新接口规范,U.2不仅支持SATA-Express还能兼容SATA。我们可以简单地认为U.2就是四通道版本的SATA-ExpressU.2接口的理论带宽值达到与M.2接口相同的32Gbps,而且也支持NVMe传输协议

乍一看,U.2与M.2接口性能基本一致但不足的是,市场上不仅可选嘚U.2 SSD产品很少而且配备U.2接口的主板更加是少之又少。事实上U.2 SSD的尺寸达到了2.5英寸,加上如今主机偏向体积小型化的装机理念没有多少厂商愿意投资研发U.2接口的主板产品,使得U.2接口的发展更加蒙上一层阴影

虽然固态硬盘种类繁多,但是比较常用的只有SATA3.0、M.2、mSATA与PCIE作为普通消費者的我们,实际上不必太纠结于接口的问题从技术成熟度以及性价比等因素深化地看,M.2与SATA3.0有着绝对的市场占有率购买时根据情况从這两款接口中挑选型号即可。

}

纯SSD的性能最强这我是知道的,泹是据说这样由于频繁读写会造成SSD的性能严重下降,而且价格也比较贵;


如果装上一msata再加一个大容量硬盘,是否性能会接近纯SSD而且數据(比如电影、音乐、动作片)的频繁写入不会造成性能下降,因为存放数据的是机械硬盘msata是系统盘。

还有我现在是4G内存,32位系统;是否换成8G内存64位系统会快一些?

目前SSD方面看中了三星830256G的是1299;msata还未定,请各位推荐一款(intel 310我就是看不出哪里强价格倒是高得离谱)

PS:X220t国行买来一年多,那根笔和触摸屏就没用过几次...旋转屏倒是很有用经常折叠成平板模式上厕所看电影...各位x220t玩家,你们的红头笔能用来莋什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csi硬盘接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