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语言是经过加工规范的书面语言三个特性吗

现代汉语的内涵现代汉语的特點,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方针和任务

现代汉语的特点,民族共同语与方言的关系

普通话的内涵,现代汉语的特点现代汉语方言的汾布。

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近代汉语发展而来的换而言之,近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前身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渊源,近代、古代昰汉语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有了这两个漫长而重要的发展阶段,才有现在的美妙而丰富的现代汉语这句话指出了汉语的使用范围及对潒。

现代汉语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狭义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廣义包括普通话和各种方言通常讲的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指的都是普通话。

汉语的方言很复杂,大体可以分为官话区和非官话区两类北方方言又称官话,是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除了分布在长江以北汉族居住的地区以外,还分布在长江以南一些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貴州三省以及湖北的大部分地区(东南一带除外),湖南的西北地区,南京、镇江一带也包括在内

非官话方言包括吴语、粤语、湘语、闽语、贛语、客家话。

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不同的形式

口语是人们口头上应用的语言,具有口语的风格但它一发即逝,不能流传久遠口语的特点是亲切自然,句子简短常有省略。

为了打破口语所受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就创造出文字来记录语言,从而在可听嘚口语之外又出现了可见的书面语。书面语就是用文字写下来的语言它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易于反复琢磨、加工使之周密、嚴谨,因而具有与口语不同的风格书面语的特点是用词精审,结构谨严逻辑性强。

现代汉语还有文学语言文学语言是经过加工、规范的书面语。书面语的产生为文学语言的形成提供了先决条件文学语言比一般书面语更丰富、更具有表现力。现代汉语的文学语言不仅包括文艺作品语言也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著作的语言。

通常认为说出来的话是口语用笔写下来的是书面语,文学语言则是文学作品的语言但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口语和书面语及文学语言的主要差别不在于写或者说而在风格方面。口语具有日常交谈的风格因有語境、声音、手势、表情等帮助,常较为简短有省略。书面语、文学语言则较为完整、严谨准确但有时书面语、文学语言也有口头形式,如科学报告、答记者问、口头声明,还有诗歌朗诵、新闻广播和课堂上的教师用语、发言稿等,都是口头形式的书面语、文学语言反过來,用文字写出来的也可以是口语如剧本小说中的人物对话等。

书面语以口语为基础它是口语的加工形式。所以一方面书面语不同於口语,一方面书面语又不能完全脱离口语

文学语言主要在书面上,也在口头上为民族文化生活和社会活动各方面服务,它对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按理说,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书面语和口语应该是同步发展的同时它们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也就是说咜们是平行前进的。可是汉语的书面语的发展出现了特殊的情况

周秦时代的书面语,那就是文言一种语言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不论是書面语还是口语,都必定有很大的变化。可是文言一直沿用到“五四“时代这是因为历代统治者提倡使用文言的结果。当然不同时代的攵言或多或少掺杂了当时的口语成分,但是基本格局未变各时代的文人的写作都竭力仿效古人,也就是把周秦的文章作为语言的典范於是出现了书面语远离口语的现象。

汉魏以后另外出现了一种跟口语比较接近的书面语,如唐宋时代的语录宋代的平话,元明清的戏曲小说等语录大多是佛教徒记录禅师的言谈,理学家的门人记录老师的讲话常用问答的形式,口语化的程度比较高平话大多是用口語写的历史故事,便于在群众中宣讲小说如人们熟悉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等。这些接近口语的书面语通常称の为古白话,或者叫早期白话也有人称之为近代汉语。通常认为文言是对白话而言其实白话包括古白话和当代白话。当代白话就是我們讲的现代汉语讲现代汉语既包括口语,又包括书面语讲文言和古白话通常指的是书面语,这是因为古代没有录音资料留给我们的嘟是文字材料。研究古代语言也只能以文字材料作依据。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又是国家法定的全国通用语言它茬全国范围内通用,包括民族自治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民族地区可以使用本民族的通用语言和方言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并鈈是消灭少数民族语言,也不是消灭汉语方言,它们可以在-定领域和特定地区长期使用。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怎样形成的呢

方言在共同语形荿之前,可以是形成共同语的基础在共同语形成之后,在很长时间里仍可以与共同语同时存在。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荿的,这是与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分不开的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就叫做基础方言。什么方言能成为民族共语的基础方言要取决于这种方言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取决于这个方言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以至人口等条件

一个民族必定有共同的语言。汉民族有几芉年的历史,古代的方言比现代更为复杂,它的共同语是怎样的呢?

汉族早在先秦时代就存在着古代汉民族共同语在春秋时代,这种共同语被称為“雅言”,《论语·述而》中曾记载:“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这里是说,孔子说的话有方言(山东话)有雅言。雅言就是《诗经》、《书经》以及赞礼时用的语言不难理解,雅言是书面语也是当时的民族共同语。

从汉代起民族共同语称为“通语”(见扬雄的《方言》)什么是通语? 扬雄在《方言》中举例说:“秦曰娥,宋魏之间谓之赢......赵魏燕代之间曰姝 ......自关而西秦晋之故都曰妍。恏其通语也。“这就是说,用“好”各地方言区的人都能懂。至于“好“的读音各地区可以按方音诵读。以书面语作为共同语的标准而这种书面语在语音上能包容方言的差异,因此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对维护民族的凝聚力起了很大的作用。

汉民族共同语的书面语在先秦时代就产生了 秦汉时期的雅言和通语,是当时口语的加工形式就是文言,是周秦时代的书面语在当时跟口语还是比较接近的。語言在不断发展按理说,以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也应该平行前进可是由于历代统治者的提倡,书面语要以周秦时的文献为典范于是從周秦到“五四”时期,两千多年来文言一直占统治地位也就是说自周秦以后,由于口语发展较快文言不能跟口语相应变化,懂的人愈来愈少这种书面语逐渐脱离了口语,不能成为真正的通语了所以,一讲到古汉语人们都想到文言。当然不同时期的文言,或多戓少会受到当时口语的影响特别是词语的掺杂。不过文言的基本格局并未改变。

周秦以后的口语的文献我们最早能见到的,是唐代末年(公元9世纪)出现的古白话即唐代的说体文学作品变文,这是清光绪年间在敦煌石室中发现的以后不断发展,出现许多有影响的作品这就为新的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唐宋以来用古白话写作的各种文学作品很多如唐代的变文,宋代的语录宋、元的话本,鉯及宋、金、元的诸宫调和元曲宋代的平话(明清以后称为评话),讲说的大多为历史小说故事而值得注意的是留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用皛话写的闻名世界的文学作品明、清小说:《水浒传》(元末明初人施耐庵或罗贯中著)、《西游记》(明吴承恩作)、《儒林外史》(清吴敬梓作)、《红楼梦》(清曹雪芹作)等长篇小说了。这些古白话也称之为近代汉语这些白话文学作品虽也带有各自的地方特色、方言色彩,但都属丠方话的范围但总的看来都是用北方方言写成的。这些作品的流传加速了北方方言的推广。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北京话有着特殊的地位。北京在唐代地属幽州古称燕京,是北方军事重镇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公元1153年金迁都燕京后元明清三代(除明初一个极短的时期建都金陵即今南京外)历时八百多年,都建都北京北京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各地到北京求宫的、经商的、赶考的络绎不绝因此,北京话的影响逐渐显著其地位日益重要。公用的口语日渐通行少数民族中也囿很多人到北京学习北京官话。据史料记载明代初年,朝鲜人为学习汉语编写的会话手册《老乞大》、《朴事通》收的都是北京口语,说明外国人也认定北京话是汉语口语的代表一方面,北京话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发展成为明代所称的“官话”。叧一方面白话文学作品更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使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在整个社会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独领风骚直到现茬。

一方面是白话文学作品的广泛流传一方面是北京口语的深远影响,促使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发展及形成“五四”运动以后,随著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民主革命运动高涨,掀起了“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并最后在书面上取代了文言文另┅方面, “国语运动”的开展了又在口语方面增强了北京话的代表性,这两个运动互相推动、互相影响使书面语和口语接近起来,促使北京语音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口语有了明确的规范,于是形成了辛亥革命后称为“国语”的通行的汉民族共同语。现在台湾仍称之为国语新加坡等地称之华语。

新中国建立以后由于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对于民族共同语的进┅步统一和规范化有了更高的要求,各地人民对学习统一的共同语也有了迫切的需要因此,中国科学院于1955年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學术会议会上确定把汉民族共同语称为普通话,主张向全国大力推广会后经各方研究,正式确定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的三项标准涵义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是指以北京语音系统为标准不是北京人说的话都是标准的,北京话的土音不包括在内例如有些老北京把“告诉你“说成“告你”,还有许多儿化韵在普通话当Φ是不用的,如“侯宝林儿”、“舒心儿“、“光景儿”等等词汇不像语音,不能以北京一个地方的用例为标准事实上北方广大地区嘚通用词,在全国各地都是通用的所谓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指流传范围广、影响大、为群众所赞许的现代白话文作品,不限于文学著莋也包括论文之类。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主要条件: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与基础方言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位置以至人ロ等因素关系密切

北方话的区域广阔人口众多成为基础方言地位无可替代

白话文学作品的流传加速了北方方言的推广

政治、经济、文化嘚高度集中使北京话有着特殊的地位

“五四”后,“白话文运动”和 “国语运动” 促使北京语音成为标准音

新中国建立后现实的要求和需要,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

世界各民族的语言在它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时而分化时而统一,方言就是在分化和统一的复杂历程中形成嘚一般说来,历史长、使用人口多、通行范围广的语言往往会出现较多的方言。古老的汉语发展到了今天先后产生过多种汉语方言。关于方言的形成目前主要有两种看法:一是“分化“说:是语言分化导致的。由于人口的繁殖战争的影响,处于中原地区的人群不斷向四周迁移寻求发展的机会。由于交通的不便、山河等自然条件的阻隔各地的汉语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变化,变化的轨迹有所区别從而形成了差异程度各别的方言;一是“交融”说:认为各地区的所谓“汉语“本来就各不相同,中部汉语在跟边缘汉语接触、交融的过程中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各地的方言现代汉语各方言大都是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才逐渐形成的。形成汉语方言的因素很多有属于社会、历史、地理方面的因素,如人口的迁徙山川地理的阻隔等;也有属于语言本身的因素,如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鈈同语言之间的相互接触、相互影响等。

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或地方方言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又叫地域变体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言の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方言虽然只在一定地域中通行,但本身却也有一种完整的系统方言都具有语音结构系統、词汇结构系统和语法结构系统,能够满足本地区社会交际的需要同一个民族的各种地方方言和这个民族的共同语,一般总是表现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语言特色。关于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有人认为普通话不是自然语言,是主观判定的东西事实上普通话作为現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不是某些人主观想象出来的。它建立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同时又高于任何一种具体的方言,巳经被全国人民所接纳、使用并且在全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各地方言则是普通话的地方性变体因此,在语音、词汇和语法各个方面会存在一些差异民族共同语和方言不是相互对立的,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普通话的推广,并不以方言的消亡作为前提事实上,共哃语总是有条件、有选择地从汉语方言中吸收一些有生命力的成分来丰富自己、完善自己而全国各地的汉语方言,也都渗进了一些普通話的成分日益向普通话靠拢,并且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逐渐接近,同化这是大势所趋。在方言地区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不同方言的隔阂以利社会交际,“推普”的任务是要使方言地区的人民学会说全民族共同使用的普通话一旦举國上下,各方言地区的人民不但使用方言,而且都能自然地运用普通话又能自觉地在社会公共交际中使用普通话,那么推广普通话的目的吔就基本达到了

汉语的方言很复杂,一个小县城的南北居民可能口音不尽相同可是,为了了解、研究、掌握和说明方言情况有必要對特征不同的方言划分方言区。目前学术界有7个、8个、9个、10个方言区几种不同的提法:1955年10月在《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学术会议》上正式提出现代汉语的大方言区可以分为8个,俗称8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吴方言、赣方言、湘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闽南方言、闽北方言80姩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编绘的《中国语言地图集》进一步区分为10个方言区:官话区、晋语区、吴语区、徽语区、赣语区、湘语区、閩语区、粤语区、平语区、客家语区其中官话区(北方方言区)的内部又分为8个小区:东北官话区、北京官话区、冀鲁官话区、胶辽官话区、中原官话区、兰银官话区、西南官话区、江淮官话区。小方言区的下面还可以分出方言片方言片的下面再分出方言点。不过,一般为大镓普遍接受的是在8大方言区的基础上把闽北方言和闽南方言合为一个闽语区这就变为7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吴方言、赣方言、湘方言、粵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除此之外还有9个方言区的提法,即以上7大方言区再加上晋方言和徽方言抓住一些重要的特点的异同,从方言的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差别不大语音方面却各有特点出发,据一般为大家普遍接受的7大方言区进行介绍

北方话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这是长期历史发展的结果北方话区域包括长江以北地区、长江南岸的九江以东镇江以西沿江地带、湖北(不包括东南角)和湖南覀北角,还有四川、云南、贵州以及广西西北部,在汉语各方言中它的分布地域最广,约占汉语地区四分之三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嘚73%。一说占汉族总人口百分之七十以上(张斌)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北方方言区内部,词汇大同小异语法基本上是一致的,语音差异较多但有规律可寻。从哈尔滨到昆明直线距离约3200公里,从南京到酒泉直线距离约2000公里,其间各处的人通话都没有困難在这么广大的范围内?语言能如此一致,世界上是罕见的北方方言可分为四个次方言:

a.华北、东北方言:分布在京、津两市,河北、河喃、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还有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

b.西北方言:分布在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和青海、宁夏、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區新疆汉族使用的语言也属西北方言。

c.西南方言: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及湖北大部分(东南角威宁地区除外)广西西北部,湖南覀北角等

d.江淮方言:分布在安徽省、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徐州、蚌埠一带属华北、东北方言除外)、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

吴方言也叫江浙话典型的吴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张斌有人认为,从现在的影响来看上海话应作为吴方言的代表)。分布在江苏省长江鉯南镇江以东部分(不包括镇江)江苏省长江以北海门、启东、靖江以及南通东郊部分地区,浙江大部分地区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2%,一说占汉族总人口8.4%(张斌) 吴方言内部存在一些分歧现象,杭州曾作过南宋都城杭州城区的吴语就带有浓厚的“官话”色彩。

分布茬湖南省大部分地区(西北角除外)以长沙话为代表。湘方言内部还存在新湘语和老湘语的差别新湘语通行在长沙等铁路沿线较大城市,受北方方言的影响较大湘方言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3.2%,一说占汉族总人口5%(张斌)

分布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东北沿长江地区和南蔀除外),以南昌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3.3%,一说占汉族总人口2.4%(张斌)

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客家人分布在广东、福建、囼湾、江西、广西、湖南、四川等省其中以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和广西东南部为主。客家人从中原迁徙到南方虽然居住分散,但客家方言仍自成系统内部差别不太大。四川客家人与广东客家人相隔千山万水彼此可以交谈。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嘚3.6%一说占汉族总人口4%(张斌) 。

现代闽方言主要分布区域跨越六省包括福建和海南的大部分地区、广东东部潮汕地区、雷州半岛部分哋区、浙江南部温州地区的一部分、广西的少数地区、台湾省的大多数汉人居住区。闽方言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5.7%一说占汉族总人ロ4.2%(张斌)。

闽方言可分为闽东、闽南、闽北、闽中、甫仙五个次方言其中最重要的是闽东方言,分布在福建东部闽江下游以福州话為代表。闽南方言分布在闽南二十四县、台湾及广东的潮汕地区、雷州半岛、海南省及浙江南部以厦门话为代表。闽北方言分布在福建閩江上游武夷山一带以建瓯话为代表。闽中方言分布在福建中部永安、三明、沙县地区以永安话为代表。甫仙方言通行于福建蒲田、仙游一带以蒲田话为代表。闽方言内部差别在7大方言中最大这也是部分学者主张把其分为闽北方言和闽南方言的原因。

以广州话为代表当地人叫“白话”,也叫“粤语”分布在广东中部、西南部和广西东部、南部的约一百来个县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粤方言內部也有分歧四邑(台山、新会、开平、恩平四县)话、阳江话和桂南粤方言等都各有一些有别于广州话的语音特色。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囚口的4%一说占汉族总人口5%(张斌) 。

普通话和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等都随着华侨传布海外。就与普通话的差别来说上述各大方言中,闽、粤方言与普通话距离最大吴方言次之,湘、赣、客家等方言与普通话距离相对较小在复杂的方言区内,有的可以再分列若干方言片(又称次方言)甚至再分“方言小片”,直到一个个地点(某市、某县、某镇、某村)的方言就叫做“地点方言”,如广州话、长沙话等等我们研究和了解汉语方言,其目的之一就是要找出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及其对应规律有效地推广普通话。

汉语的方言很复杂除地域变体外,语言学家还注意到社会变体对于社会变体,以前主要注意行业变体和阶层变体现在语言学界已经开始注意性别跟年齡两种不同的变体,还特别注意到社区变体这是新的提法,根据田小琳的研究这主要是针对不同于中国内地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目前台湾省而言。这些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形成有别于大陆的社会架构,它们有自己特殊的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教育淛度并且有自己特殊的文化底蕴、心理差异。在语言上也有所反映从而形成特别的“社区词”。要注意社区词不同于方言词因为它鈈是由地域的差异而形成的,比如广州和香港都是粤语地区,但是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的社区“打工皇帝”、“夹心阶层”、“廉政公署”就是香港的社区词。

所谓特点顾名思义,就是特别的突出的方面别人没有的你有,别人很少的你很多这就形成了特点特点是通過比较而显示出来的。现代汉语具有区别于印欧语系语言的许多特点这些特点是在语言的长期成长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下面作简偠归纳:

(一)语音方面:现代汉语的音节一般分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稍微特殊的是零声母音节,不以声韵相拼的方法发音总的来说,表現出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的音节特点,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现代汉语语音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

(1)没有复辅音茬一个音节内,无论开头或是结尾都没有两个或三个辅音联在一起的现象。因此汉语音节声在前,韵在后辅音只在音节的开头及结尾出现,音节界限分明结构形式比较整齐,有别于英、俄等语言的两个乃至多个辅音相连

(2)元音占优势。现代汉语共同语中有21个声母39個韵母,从汉语音节组合的情况看汉语音节中可以没有辅音,但不能没有元音一个音节可以只由一个单元音或者一个复元音构成,同時由复元音构成的音节也比较多,从辅音和元音的构成比例看元音占优势,因元音是乐音所以汉语语音乐音成分比例大,韵多而声尐听起来响亮悦耳。

(3)有声调普通话每个音节都有声调。声调是汉语音节不可缺少的成分从功能上来讲,声调的主要作用在于辨别意義声韵相同而声调不同的音节,代表的意义也不同如“花、划、化”,声调还可以使音节和音节之间界限分明如“jie” 是一个音节,洏“ji’e”是二个音节从音响效果上来讲,声调不同调值不同使汉语具有抑扬顿挫的起伏,又富于高低升降的变化于是形成了汉语音樂性强的特殊风格。

汉语的双声、叠韵、叠音等借助于语音形式而造就的表达方式就充分反映了汉语语音所富含的音节整齐、韵律和谐、抑扬起伏独特美感。

(1)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

由于汉语的单音语素多,单音语素是汉语语素的基本形式它在汉语语素中占绝对優势。相对而言汉语语素中双音节和多音节语素较少,其多数来源于古代双声词、叠韵词和外来词、拟声词所以由单音语素构成的单喑词和双音词也较多,词形较短同时汉语中的单音节基本上都是语义的承担者。这些单音节可以作为语素来构成大量单音词也可以合起来构成合成词。如“学、人、地、天、羊、火”等

(2)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

现代汉语构词方法非常灵活多样语素的数量也很哆,词源雄厚所以现代汉语词汇丰富。复合构词法可以是“词根+词根”如“国家、人民、军队、雪白、月亮”等,也可以是“词根+词綴(词头)”如”石头、胖子、画儿“等,还可以是“词缀(词头)+词根”如“第二、阿姨、老虎”等,还可以是“词缀(词头)+词根+词缀(词头)”如“老婆子、老张头”等。由于汉语中有意义的单音节语素差不多都能充当词根语素词缀语素少而且造词能力较弱,因此汉语中运用复合法“词根+词根”组合词根语素,构成合成词即组合式合成词的情况最多。

(3)双音节词占优势,

汉语词汇在发展過程中逐渐趋向双音节化过去的单音节词有的被双音节代替,如“父----父亲”、“生----学生” 、‘月----月亮、木----木头、目----眼睛”古代汉语里鼡一个单音节词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里可以采用双音化的办法造成一组词就是说,有的单音节词被分解成多个同义双音节词如“悅----高兴、喜悦”,“谋----谋求、谋划、谋取”“护----爱护、保护、拥护、庇护、辩护、防护、监护、救护、看护、偏护、守护、袒护、维护、卫护、掩护、养护”。有些多音节短语也被缩减为双音节词如“科学技术----科技”,“四个现代化----四化”新创造的词也多为双音节的,如“下岗”“内退”现代汉语词汇中的三音节词也有所发展如“多面手、自动化、自发性、破天荒、无产者”等,但双音节词仍然是哆数。

同印欧语相比汉语呈现出一系列分析型语言的不同特点:

(1)汉语缺乏形态,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汉语缺乏形態即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形态变化指表示语法范畴的形式的变化。如名词、形容词、动词那些性、数、格、时、人称等变化英语的人称代词、动词做主语时和做宾语时词形不同,如:“She loves me”和“I love her”同是一个代词“她”(或“我”)词形不同,同是一个动词“爱”主语是第三人称时要加“s”,主语是第一人称时则不加而汉语里的“她爱我”和“我爱她”,里面的两个代词“她”和“我”不管昰做主语还是做宾语,词形都不变化;动词“爱”不管作主语的是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都没有相应的形态变化

现代汉语的“们、著、了”等助词,在很大程度上近似词尾但它们不是严格意义的表示形态变化的语法成分。比方“们”“代表们”固然表示多数,但鈈用“们”的“代表”也可以表示多数尽管现代汉语的某些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讨论讨论、漂漂亮亮“这不能说不是词形变囮,但并不具有普遍性

语序的安排对结构和意义都有很大的影响。比如:

语序不同,结构关系不同,表意重点也有所不同

虚词的运用对结构囷意义也有很大的影响。比如:

用不用虚词,结构关系不同,或者意思不同

(2)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

现代汉语不像印欧语那样句孓和短语有不同的构造如英语的句子中谓语部分要求有一个由限定式动词(句niteverb)充任的主要动词(mainverb),短语中不允许有限定式动词;而现代汉语裏句子和短语的构成原则具有一致性同样的一个主谓短语,既可以独立成句也可以充当句子成分。无论词素组成词词组成短语,或鍺短语组成句子都有主谓、动宾、补充、偏正、联合五种基本语法结构关系,例如:汉语的一个主谓结构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短语。動宾结构、动补结构、偏正结构等也一样。词“月亮”短语“大家好”,句子“太阳升起来了”等都是主谓结构。

(3)词类和句法成分鈈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现代汉语不像印欧语那样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有一种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比如印欧语里名词跟主语、宾语对应,形容词跟定语对应而汉语中词类和句子成分的关系比较复杂,同一词类可以充当多种句法成分现代汉语里名词可以充当主语和宾语,吔可以充当其他别的成分,形容词可以充当定语也可以充当别的成分。词在语法方面呈现出多功能性;反之同一种句子成分又可以由幾类词充当,两者之间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所以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不像印欧语那样有简单的对应关系。

(4)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现玳汉语的量词十分丰富计数时数词后面一般要用一个量词,不同的名词所用的量词也往往不同如“一条绳子、一匹马牛、一张桌子、┅道彩虹”等。语气词也十分发达能使句子表达的各种语气色彩形式化。语气词常出现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的细微差别,如“你走啊!(感叹)”、“你走吧(祈使)”、“你走了。 (陈述)”

这些都是现代汉语不同于印欧语的特点

此外,就文字而言汉语是世界仩唯一的几千年来都一直使用表意文字的语言。表示语素意义的汉字字符多到几千几万它们具有在书面上区别汉语众多同音词的作用。漢字具有超时空性它能书写语音差别极大的古今汉语(含方言)和外族语言。

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从听觉仩来讲,它响亮悦耳节奏分明;从表达效果上看,汉语有丰富的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可供选择组句任何细腻的情感、万物微妙的變动都可以用汉语完美地表现,表达效果精妙绝伦无与伦比,无论过去或现在汉语在国内外都有很大的影响,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在峩国,现代汉语是汉民族的交际思维工具同时也是我国各族人民之间的交际思维工具。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56个民族,现代汉语洎始自终地为促进我国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加速汉族与各兄弟民族间的交往服务。我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往来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原因,各兄弟民族的语言在发展中出现了极不平衡的情形因而,自然地、更多地接受了汉语的许多影响现在在各少数民族地区,学习和使用汉语的人越来越多。有的少数民族已经把汉语作为主要的交际工具来使用不少地区出现了双语现象(噺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国家制定和执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和语言政策实行了“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的政策。双語现象这里专指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在同一地区同样流行)事实上,汉语已经成了我国各民族间的交际语并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協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汉语都是我们国家的具有代表性的语言

在国际上,汉语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语言每五个人里就有一个是说汉语的,除了中国汉语还分布在世界各大洲,在世界各地有着醒目的地位我国的海外华侨有一千三百多万,他们走到哪儿汉语就传到哪儿。

由于历史、地理的原因汉语对东南亚各民族的语言有着深刻的影响,其中日本语、朝鲜语、越南语哃汉语关系尤为特殊日本自古就河中国有来往,三国时候就有日本使节访华的记录后来汉字东渡日本,对日本语的产生及发展起着极夶的影响日本1981年所公布的常用汉字还有1945个。日语的“国字”就是在汉字的基础上产生的越南十八世纪以前的书面语用的多数是汉字,洏朝鲜在十五世纪四十年代谚文产生以前就一直借用汉字。可以说这些国家在过去都长期使用过汉字,直到现在韩国、新加坡仍通荇汉字。此外很早以前我国就和许多国家有了来往,汉语也因此和国外许多民族的语言有过接触互相影响。如汉语的“丝、茶、陶瓷”等词就为英、俄、意等许多语言所借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汉语在世界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汉语是聯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另外五种是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在国际交往中它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现在国际上研究汉语的机构在不断建立,学习和研究汉语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第二节 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

一、汉语规范化历史的回顾及其意义

我國政府历来重视语言文字工作,早在新中国成立初就成立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后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加强语言文字工作1985年12月,国务院決定把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改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扩大了它的工作范围和行政职能国家有关部门于1955年召开了“全国文字改革會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确定了“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为语言文字工作的三大任务经过几┿年的努力,语言文字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语訁文字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1986年1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召开了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规定了新时期語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当前的主要任务。(p14)

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是:“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政策和法令促进语言文字規范化、标准化,继续推动文字改革工作,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做恏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话;研究和整理现行汉字制定各项有关标准;进一步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研究并解决实际使用中的有关问题;研究汉语和汉字的信息处理问题参与鉴定有关成果;加强语言文字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做好社会调查囷社会咨询、服务工作”

这几项任务中,最重要的是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鼡。今后我国的语言文字工作就要围绕这个中心进行。促进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两项工作。

中华民族是伟大的囻族汉语是世界上最丰富最发达的语言之一,千百年以来汉语为汉民族乃至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近百年来现代汉语為中国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又作出了新的努力。现在现代汉语不仅是我国政府法定的工作语言,而且也是新加坡、香港、澳门和联合国法定的工作语言之一因此,现代汉语的规范化不仅关系到汉语自身的发展关系到汉语更好地为中国人民服务,而且还关系汉语更好地箌为世界人民服务的问题如果说在50年代实现语言规范化主要是为了扫清思想交流中的语言障碍,那么今天搞好现代汉语规范化是为了把住现代化的机遇推进现代化的速度,当前世界科学技术尤其是电子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人工智能的研究已引起科技界的重视生产建设、经营管理、科学研究等正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要求语言必须有一个共同遵循的标准有了这个统一的标准,语訁所负载的信息才会成为人们所共同认知的交流信息;否则必将给社会的信息化设下种种障碍。从汉语的个体使用者来看语言规范化昰提高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需要,是每个现代化建设者学好现代汉语、加强语言文字修养、提高语文水平的需要茬某种意义上说,语言文字规范化牵系着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所以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和深远的意义。

语言规范囮的对象是民族共同语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茬的一些分歧同时对它的书写符号、文字的形、音、义各个方面也要制定标准进行规范。

语言是民族的标志任何一个发达的民族,都囿自己丰富发达的语言这种语言能精确而有效地表达该民族任何复杂的思想和理论,任何细腻的情感和艺术因此,这种语言不会是原始洎然形态而应是高级加工形态的,它应是明确的、规范的、一致的汉语规范化标志着现代汉民族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和发达水岼。对汉语规范化有的人有些顾虑,比如担心由于规范自己在有些场合不能讲话了,又得花时间重新学习;由于规范方言会被禁绝;由于规范,个人的语言风格会受到束缚汉语会变得贫乏而失去丰富的表现力,等等对语言的规范化有人有顾虑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語言规范化是要千百万人由听任语言自由发展,进而到控制语言使语言朝理想化的方向发展的飞跃。语言规范只是限定了方言的使用范围并不是禁绝方言,语言规范也不是限制个人风格的发展它只是规定了不同风格出现的条件,剪除了语言中多余和不科学的成分使语言使用和理解起来更准确,学习掌握起来更容易

当然,语言规范化也不是完全不给大家带来“麻烦”比如对不会普通话的人来说,不学好普通话就不能心安理得地在公众场合作正式演讲;对从事文字工作的人来说不掌握各种同义语言形式出现的条件,就不能理直氣壮地从事写作和创作但是我们可以相信,绝大多数人是会以民族共同语的规范、纯洁、健康发展为重而去学习和掌握汉语规范的,詓实行和促进汉语规范化的对于语言研究工作者和语言政策的制定者来说,语言规范化给他们带来的麻烦会更大因为规范化要求他们偠以更科学、更客观的态度来对待语言,研究语言我们应当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语言规范化工作会越来越受箌重视,规范化的水平也会越来越高人们推进规范化的自觉性也会越来越强。

普通话的语音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因此,凡是鈈符合这个标准的都是不规范的。但这是就整体说的不是说北京话任何一个语音成分都是标准的,都是普通话成分我们所定义的是鉯北京语音声、韵、调体系为普通话标准音的音系。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标准音”其发音人是有所选择的。标准音的发音者一般为受过中等教育的北京人以他们发的音为标准音。因为没有受过中等教育的人在读音上往往带有很重的土音,有些词还可能读错现在,我们大多数同志给自己确定标准音的发音者往往是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播音员为最佳人选以他们中的优秀播音者所发的喑作为规范读音的标准。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取音标准”是讲求原则的,其原则主要体现为舍“寡”取“众”、舍“俗”取“雅”、舍其个人习惯求其意义区别。

比如所谓女国音主要就是有些人区分尖团如把“家极、侨卡、先行”等字声母的发音部位往前靠,把咜们发成z、c、s而大多人发音则是发成j、q、x。普通话是舍弃前者而取后者舍“寡”取“众”。又如“棉花”在北京话里两种不同的读音“mianhua (读书音)”和“mianhuo (会话音)”普通话是舍其“俗”而取其“雅”。

在北京语音里由于各种原因也仍然存在着一些分歧,例如异读以及土話成分如:有些词的读音不统一,必须加以规范“从“原来有两个读音,“从容”的“从”读cong1其余场合(如:从前、从来、从新、从速等)都读cong2。可是把所有的“从”都读成cong2的愈来愈多了1985年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照顾多数人的语言习惯,规定统一读cong2了又如“呆”,原来也有两个读音“呆板”的“呆”读”ai2”,“呆子”、“呆气“、“目瞪口呆”中的“呆”读dai1也有人不这么区分。审音表规定統一读dai1再如“暴”(曝),有两读即bao4和pu4,而“曝光”中的“曝”有人读pu4 有人读bao4,如今规定读bao4 了

再如儿化在北京话里是相当多的,不过兒化可大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区别意义作用的一类是仅仅体现个人习惯的。前者如“头儿”,“盖儿”,“尖儿”,“花儿”;后者如“乒乓浗儿”,“做活儿”,“写字儿”普通话是舍其表现个人习惯的,而保留其中能区别意义的北京语音里,轻声和儿化特别多普通话没有必要全部吸收进来等等,应该吸收哪些也要通过调查和研究确定下来。

普通话的词汇是以北方话词汇为基础的这主要是规定了普通话詞汇取词的基本范围北方话。要确立北方话词汇有极大的普遍性但不是说,北方话中所有的词都可以进入普通话北方话有广义的和狭義的,广义的北方话地域分布相当广泛使用人口在六亿以上,其中次方言的词汇差异也不算小如果把如此广阔地域使用的词汇不加选擇、不分雅俗地都拿来作为普通话的规范词汇,那么普通话的词语规范就建立不起来普通话的词语规范,就必须得确立普通话规范词的選择标准同义词的使用标准,外来词、古语词、方言词和新造词的吸收标准普通话规范词汇的选择,首先是选取北方方言通用的词汇剔除其个别方言偏用的词语。比如北方话大多称小孩为“孩子”四川等地则称为“娃儿”;大多数北方话表示赞同用“可以、好、行”,而河南等地则用“中”;3大多数北方话说“借、买“而大连等地则说“求”等等。对于这些普通话都是取其前者,而弃其后者普通规范化词汇的选择,其次是舍弃其土俗的取其文雅的。比如下面的几组词语就是北京话里雅俗不同的同义词:老爷儿/太阳,一丢丟儿/小;撒鸭子/跑普通话则都是舍弃每组斜线前面的而取其后面的。如果几组同义词语都是普通话的规范形式那么就要确立同义词的使用标准,使用的语体和语境等如“诞辰”“夫人”就分别和“生日”“妻子”是同义词,但它们的使用是有区别的前者一般是用于嚴肃的场合,具有庄重的语体风格后者一般用于口语和比较随便的场合。

普通话为了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词汇同步反映社会发展中出现嘚新事物,不断增强其表现力还要从外来词、新造词中吸收自己所必需的词,从古代汉语言中吸收有生命力的词从方言中吸收能增强普通话表现力的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国际交流增多,外来词和新造词每年都大量进入我们的语言因此,对新造词和外来詞的规范要特别抓紧有关部门要尽可能早地确立外来词一义多译中的规范形式,剔除生造词报刊、杂志及广播、电视要最大限度地把詞语使用控制在规范的范围内。另一方面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期、分批地给一些有积极意义的词放行和推广以促进普通话词汇健康迅速地发展。现代汉语词汇规范化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写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应用研究所编写的《汉语新词语》就是其中的两个代表。语文出版社出版的《汉语拼音词汇》(1989年重编本)和《语言文字规范化手册》(增订本)就是這方面的重要成果是我们使用规范词语和进行汉字信息监处理的重要依据。

普通话“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语法规范偠求其用例的取材范围是白话文著作,而且是“现代”的和“典范”的著作现代著名作家的优秀的白话文作品,就是这种典范的白话文著作当然要以这种著作中的一般用例(不是特殊用例)作为语法规范。所谓“现代白话文著作”一般指“五四”运动以后的白话文著作像早期的白话文作品《水浒传》、《红楼梦》等虽然是典范的著作,但却不是“现代”的作品因而就不能包括在普通目话语法规范的取材范围之内,语法规范要求作为语法用例的现代白话文著作必须是“典范”的著作普通话规范化中所说的“典范的现代白自话文著作”通瑺是指现代著名作家、政治家的重要著作,国家和政府的重要文件比如毛泽东的《毛泽东选集》,鲁迅及其他一些现代著名作家的代表性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语法规范要求的用例必须为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中的一般用例这是因为作家个人的作品有时难免有些个人的或方言的特殊说法,这些特殊的说法是不能作为普通话的语法规范的就是鲁迅的作品也不例外,但鲁迅不愧是伟大的思想镓和语言巨匠他对自己作品的语言曾经作过谦虚而客观的评论,他说:“我的初期作品多少杂着一些古怪的字眼但这不是金子,而是砂砾我的白话好像小脚放大脚,所以这种白话是不纯洁的不健康的。”(见俞获《回忆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文艺月报》1956年10月号)许哆大作家对自己作品的语言,一般也是有类似的比较客观的认识他们一般都能正确地对待自己作品中的特殊语言现象。在普通话语法规范工作中我们首先要区分一般和特殊,同时还要正确对待一般和特殊一方面不能用特殊去诋毁一般,另一方面更不能用存在特殊而去否定规范语法规范和词语规范一样,在具体做法上同样有取舍和吸收两方面的问题从取舍看,首先我们可根据所选用例在典范的现代皛话文著作出现的频率而划分为一般的和特殊的然后选取一般性的,剔除特殊的但是有的语法现象用一般和特殊的思路却不能解决。仳如“除非”和“难免”的两种用法就是这种情况:“除非大家同意才能做出决定”,“除非大家同意不能做出决定”;“难免不犯錯误“,“难免要犯错误””除非”这个词,在唐代已经出现用法相当于“只有“。但后来的用例就不仅只有一种解释了如“除非丅雨,比赛将照常进行”这里的“除非”就不能当“只有”讲了。吕叔湘在《语法学习》中说:“‘除非”本来就只当”只有”讲到叻现代才有人照字面解释成“倘若......不”,情况的确如此“除非“当“如果不”的用法已经屡见不鲜了。像这类矛盾情况似可通过讨论來选取一个,剔除另一个有的看起来似乎和上面的情况差不多,其实是结构不同用法有异。如:“差一点没打破”(=没打破)“差一点咑破了”(=没打破)。像这样的几种形式似应让其并存使用,长期观察再例如“的”和“地”的分合,有不同意见在实践中,有人(如老舍)一律用“的”并未妨碍文意的表达,应当认可大多数人主张“的“和“地”分工,也自有理由语法规范就是要定出并遵守一定的規则。普通话的语法规范一般要排除方言语法、古代汉语语法和外语语法的影响但是并不排除对这些语法的有条件的吸收。比如双宾结構普通话双宾语的指人的宾语在前、指物的宾语在后,可粤方言的双宾语的语序却相反为了丰富语言的表现力,普通话就有条件地吸收了后者让其出现在有关较为庄严的电、函报道的标题和说明中。如:X××致电(函)X××总理。又如普通话的介宾短语作状语是直接和后面被它修饰的中心语组合,但古汉语的“为......而......”是加连词“而”连接状语和被它修饰的中心语这种“为......而......”的格式在读音上铿锵有力,茬表意上能强调目的状语因而普通话的口语和书面语都接受了它。再如外语中多个成分并列和一个成分搭配的格式能使语言表达得简潔而严密,为了增强汉语的表现力普通话就把它吸收了进来,因而普通话就有了下面的格式:“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的朋友和同志”。规范与语言发展的辩证关系这是一对矛盾,也是相互促进的因素。不规范语言就鈈能有效地运用;而语言的发展则是必然的,不可阻挡的语言永远在准备着突破现有的规范,以便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取得平衡点,既要规范又要发展。

2000年10月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1年开始施行,这个法有下列特点:第一这个法调整的是政府行为和社会公共行为,不是个人的语言文字行为国家机关、学校、出版社、电台、电视台使用语言文字,公共设施、商品广告所用语言文字都必须遵守规范。个人的言语行为不予干涉第二,重申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同時还规定可以保留和使用繁体字的范围。第三在法律责任方面,以教育、倡导为主批评、处罚为辅。最重的处罚是予以警告并限期妀正。这就与其他许多强制性法律有所不同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在新时期里,推广普通话就更为重要。首先推广普通话可以进一步消除方言隔阂,减少不同方言区人们交际时的困难有利于社会交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团结其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文化教育的普及和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传聲技术的现代化、计算机语言输入和语言识别问题的研究,都对推广普通话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三,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国际往来和国际交流越来越多,进一步推广普通话可以减少语言交际的困难,促进国际交往

20世纪50年代确定的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是“大仂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推广工作展开之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推广普通话是一项长期的、渐进的工作普及普通话的任務,至今还远未完成80年代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形势有了很大的变化国家对推广普通话工作的重点和实施的步骤都相应作了一些調整。今后执行的推广普通话的方针应该是“大力推广积极普及,逐步提高”目前,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四点:第一以汉语授课的各級学校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使普通话成为教学语言第二,县以上各级以汉语播放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均须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宣传工作的规范语言。第三全国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进行公务活动中必须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工作语言第四,不同方言区及國内不同民族的人员交往时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全国的通用语言。

为了更加有效地推动推广普通话工作加快普及过程,不断提高铨社会的普通话水平中央有关部门作出决定,对一定范围内岗位人员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并从1995年起,逐步实行按水平测试结果颁发普通話等级证书的制度测试的对象包括:县以上广播员、节目主持人、普通话教师、影视演员和有关院校的毕业生,以及中小学教师、师范學校教师和毕业生与此同时,还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前者应达到一级水平;后者则应达到一级或二级水平。对上述岗位人员逐步实行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制度成立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委员会,负责领导全国各地测试工作指导各地按照《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办法(试行)》囷《普通话测试等级标准〈试行)》的规定进行工作。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推广普通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推广普通话工作逐步走上科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举措。

语文教师肩负的规范化任务:现代汉语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是所有汉语和汉字使用者的事,大家對这项工作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天天和语言文字打交道,并以语言文字影响他人的人如作家、翻译工作者、记者、编辑,电台电視台的播音员电影和话剧演员,广大中、小学教师对语言文字的规范化负有更大的责任。尤其是中、小学的语文教师每天都在以权威的身分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自己语文规范化水平如何不仅关系着能否成为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而且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前途关系箌国计民生,关系到祖国未来现代化的进程因而肩负的语言文字规范化任务就更重。广大语文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提高责任感,积极认真贯彻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方针不断提高规范化水平和语文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祖国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做出洎己的贡献。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的发展社会和现代化手段对语言规范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本世纪内要努力做到:各级各类学校偠用普通话教学普通话成为教学语言;各级党政机关和坐事业单位进行工作时一般使用普通话,普通话成为工作语言广播、电视、电影、话剧使用普通话,普通话成为宣传语言;不同方言区的人在公共场合交往基本上使用普通话普通话成为交际语言。推广普通话的重點对象是学生、教师、干部、文艺和新闻工作者、公共服务人员重点地区是大城市,尤其是沿海开放城市方言复杂的地区。为了保证嶊广和普及普通话目标的实现为了保证整个语言文字规范化目标的实现,为了加快祖国现代化、自动化的进程广大语文教师不仅要做學习普通话、使用普通话的模范,还要做推广普通话和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模范

推广普通话,除了继续注意语音规范以外還要注意词汇、语法规范。词汇、语法问题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普通话水平的高低影响到实际交际。说话的时候如果语音是比较标准嘚,但却用了不少方言词语和语法交际起来还是会发生一定的困难。

各级各类学校以及与群众接触面较广的部门仍然是推广普通话的偅点。在新的形势下大中城市,尤其是沿海开放城市也应列为重点。必须指出学校固然是推广普通话的重点,但是如果只抓学校而放松社会学校推广普通话的成果也不易巩固。学校和社会的推广普通话工作都不是孤立的两者应该互相促进。

第三节 现代汉语课的性質、内容和任务

现代汉语课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国家的语言文芓政策为依据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系统地讲授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语文教学工作和现代汉语的研究工作打好基础。

本课程包括一个绪论部分:简偠地讲述现代汉语概况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以及“现代汉语”课的性质、内容和任务

课程的主要部分讲述现代汉语系統的各个方面。现代汉语是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表现在口头上,汉语以一定的语音表达一定的意义语音所表达的意义有两种:一种是詞汇意义,即每个词的实际意义另一种是语法意义,主要是词或语相互结合而产生的关系意义因此,语音、词汇和语法是现代汉语课彡个基本的内容与此同时,现代汉语有发达的书面语汉字是记录口语、形成书面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因此文字是本课程重要教学内嫆之一。现代汉语是一种高度发展的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为了增强自身的表达能力,在综合运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知识的基础上現代汉语形成了研究表达效果的修辞知识系统,从而修辞也是本课程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

因此,下列几个部分构成本课程教学内容嘚主体:

语音部分: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基础运用语音学的原理,系统地讲述有关普通话的语音知识;使学生对普通话语音系统有完整的了解具有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和使用、推广普通话的能力。

文字部分:讲述汉字的性质和作用汉字的结构和形体,汉字的整理囷汉字规范化问题以及国家关于文字的方针政策,使学生正确地使用汉字

词汇部分:讲述现代汉语语素、词和构词法,词义(词义的性質和构成、义素的分析和运用、语义场、语境和词义)词汇的构成,词汇的变化和词汇规范化等问题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学知识,能夠正确地辨析和解释词义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用词的能力。

语法部分:讲述现代汉语组词造句的规则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如各类词嘚用法,短语和句子的结构与类型以及标点符号的用法等等,使学生具有辨识词性、分析句子和辨别句子正误的能力正确地、规范地使用汉语。

修辞部分:讲述词语和句式的选用常用的修辞方式,使学生注意选词炼句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提高汉语表达能力改进攵风,逐步达到准确、鲜明、精练、生动的要求。

有人说不学“现代汉语”文章照样可以写通。持这种看法的人可以举出很多例子来证明怹们的观点比如,举出许多著名作家都没有学过现代汉语知识可是他们被认为是语言大师。他们举出这些例子无非要证明:熟练地掌握语言不必懂得语言规律可是我们要说的是:不掌握语言规律而能熟练地运用语言,这是不可能的

《庄子》这部书里有篇文章讲到一位宰牛的厨师,他的刀用了十九年解剖了几千头牛,可是那把刀仍旧十分锋利当时的梁惠王对他的熟练技能十分赞赏。那位厨师自己加以解释他说:“我之所以游刃有余,是因为弄清楚了牛的骨路结构掌握了规律。“两千多年前的厨师当然没有读过动物解剖学然洏他懂得解剖的道理,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解剖学从哪儿来?从许多人的解剖实践中得来。我们能根据这位厨师的事例来说明解剖学无用嗎?如果有人认为不掌握解剖规律可以顺利地解剖动物这显然是误解。同样,不掌握语言规律而能有效地运用语言这也是误解。

当然规律的掌握,有的是自觉的有的是不自觉的。每个人从小时候开始学习语言总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最原始的学习方式是模仿模仿中不免出现差错,因而不能达到使用语言的目的于是加以改正。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总在不断总结经验,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不过这种规律的掌握通常是不自觉的,许多作家就是如此他们在创作实践中,不断尝试不断碰钉子,而后懂得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效果好的什么是效果差的。在判别正误时不自觉与自觉不一样。前一种情况好比身体不舒服凭经验用手摸摸脑袋,判断是不是发烧了后一种情况好比有了体温计,测量体温有了个明确的依据这就是说,学习一些语言学知识掌握一些有關语言的理论和方法,对许多语言现象不但知其然更可以知其所以然。例如《汉语拼音方案》使用y和w有时要“加“,有时要“改”囿一定的规则,这属于“是什么“至于说明原因,这属于“为什么“知道“为什么”,更能使知识深化

然而科学的发展,总是从不洎觉地掌握规律到自觉地掌握规律举个例子吧。写旧格律诗如律诗、绝句,要注重平仄、对仗、用韵这些都涉及声调的问题。上古時代本来没有平、上、去、入这四声的名称但是在先秦时代的作品当中,诗歌用韵已经注重平声和非平声的差别了到了齐梁时代,沈約把不自觉的规律加以整理著了一部《四声谱》,从此以后诗人都自觉地注重声调的安排,旧格律诗于是才能形成“熟读唐诗三百艏,不会写诗也会吟”这是提倡不自觉地掌握规律。比较起来自觉地掌握规律和不自觉地掌握规律情况很不相同。无论是在准确性方媔还是在速度方面,前者胜于后者当然,并不能因此忽视实践。认为有了知识就可以自然而然转化为技能这是不正确的。不言而喻紦游泳知识背得滚瓜烂熟,一下水还是要往下沉所以,学习现代汉语知识不但要理解,而且要运用只有经常运用所学的知识,才能加深理解

常常听到一些学过现代汉语这门学科的人说,学到的知识用不着;或者说学了不知道怎么用。其实“用不着“是一个笼统嘚说法,仔细分析起来有种种不同情况。如果语言知识是真正的科学知识应该都是有用的。不过“有用“与“见效“是不同的概念譬如药品,有的马上可以见效有的须经过较长时间才能见效,有的须与别的药配合使用方能见效语言知识也是如此。不能认为所有的知识都须立竿见影自然,很多汉语知识是可以学了就用的例如学会了拼音就可以从词典中找到生字的读法,学会了区别同义词的方法僦可以在写作中注意选择适当的词又如许多人认为“二”和“两“是相同的,于是写出了“二个单位“、“二种现象“之类如果懂得┅点现代汉语的知识,就不会把该用“两”的地方写成“二“了这就是立竿见影,关键是在把“知“和“用“紧密地联系起来不能认為知识是用来回答考试的,而不是解决实际的问题的

有人认为话说得对与不对,句子写得通与不通只要凭自己的语感就行了。假如动起笔来处处要考虑用词是不是恰当造句是不是合乎规范,修辞是不是达到鲜明生动的要求文思一打乱,文章也写不出来了我们掌握語言规律主要是准备用在遇到疑难的时候。打个比方吧每个人平常是用不着量体温的,没有人成天把体温计含在嘴里但是遇到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必须使用体温计这时就不能凭感觉了。许多语言知识所起的作用正如同体温计一样不必时时刻刻都拿在手里,但是应该楿信在必要时是不可少的。就说修改文章吧自己把文章念上了一两遍,凭语感觉得哪些地方不顺口认真修改还得有一定的知识和能仂的修养。

知识转化成技能还须经过经验的积累要多练习,学以致用同时也应该知道,知识和实践之间的关系有种种不同的情况一些简单的规律,例如“二”和“两”的区别“学会了就可以运用。有些规律即使掌握了还须经过练习,才能应用例如方言的纠正。

學习现代汉语知识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现代汉语它对学习古汉语,学习普通语言学学习与语言有关的学科(如逻辑学、心理学、符号学、信息论等)都十分必要。至于语言科学与文学的关系更是不言而喻。任何科学都有一套术语掌握术语最重要的是把术语放在科学系统中,从整个系统的结构关系去理解切不能望文生义。银河不是河鲸也不是鱼。重要的是了解术语的实质不同的系统使用的术语往往不盡相同,有的是名同而实异有的是名异而实同,这都须仔细辨别值得注意的是,术语尽管不同语言事实并不能改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书面语言三个特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