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钠制玻璃可以制作玻璃,可以添加到不饱和聚酯树脂中作为填料来生产透明玻璃钢瓦片吗也就是阳光板

  • 基础化学实验 作者:郭孟萍 主编 絀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基础化学实验》为大学化学实验类课程适用教材是“江西省药学与制药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团队”的研究成果。本书包括基础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附录等五大部分具体涉及化学实验嘚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操作;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基本物理量及有关参数的测定等。设计实验包括常量和半微量实验、多步骤系列实验等以本校优秀的科研成果移植的部分研究性实验具有“点睛”之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其创新能力这些实验设计加强了环境保护、产物和溶剂的回收、三废处理措施及安全卫生等内容。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医学、美容医学、动物醫学、药学、制药工程、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农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其他相关专业教師及学生参考。 目录 第一章基础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1 第一节基础化学实验的目的和任务1 第二节基础化学实验室规则1 第三节基础化学实验室咹全知识2 第四节基础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装置6 第五节常用玻璃器皿的洗涤和保养10 第六节基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12 第七节化学计算中的有效數字20 第八节实验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23 第二章无机化学实验24 实验一玻璃仪器的洗涤与干燥(3学时)24 实验二灯的使用及玻璃加工(3學时)25 实验三分析天平的使用(3学时)28 实验四溶液的配制与滴定操作(3学时)32 实验五醋酸电离常数和电离度的测定(3学时)35 实验六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嘚测定(4学时)36 实验七氯化铵生成焓的测定(4学时)39 实验八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3学时)42 实验九氧化还原反应(3学时)44 实验十配位化合物的生成和性质(3学时)46 實验十一氯化钠的提纯(3学时)48 实验十二硫代硫酸钠的制备(4学时)50 实验十三硫酸亚铁铵的制备(3学时)52 实验十四碱式碳酸铜的制备(4学时)54 实验十五过氧囮钙的制备(6学时)55 实验十六硼、碳、硅、氮、磷(3学时)56 实验十七氧、硫、氯、溴、碘(3学时)59 实验十八碱金属和碱土金属(3学时)60 实验十九锡、铅、锑、铋(3学时)62 实验二十铜、银、锌、汞(3学时)63 实验二十一铬、锰、铁、钴、镍(4学时)65 实验二十二常见离子未知液的定性分析(设计实验)(3学时)68 实验二十彡三草酸根合铁(Ⅲ)酸钾的制备(3学时)68 实验二十四三氯化六氨合钴(Ⅲ)的制备和组成测定(6学时)69 实验二十五十二钼硅酸和十二钨磷酸的制备(5学时)72 第彡章有机化学实验74 实验一蒸馏及沸点的测定(3学时)74 实验二熔点的测定(3学时)76 实验三水蒸气蒸馏(5学时)78 实验四萃取(3学时)82 实验五液态有機化合物折射率的测定(3学时)84 实验六重结晶(3学时)86 实验七旋光度的测定(3学时)91 实验八1-溴丁烷的制备(5学时)93 实验九2-甲基-2-丁醇的制备(6學时)95 实验十肉桂酸的制备(4学时)96 实验十一乙酸乙酯的制备(4学时)98 实验十二乙酰水杨酸的制备(3学时)99 实验十三乙酰苯胺的制备(3学时)100 实验十四二苯乙內酰脲的制备(6学时)102 实验十五脲醛树脂的合成(4学时)103 实验十六不饱和烃的制备、性质(4学时)105 实验十七卤代烃、醇和酚的性质(3学时)108 实验十八醛、酮、羧酸和羧酸衍生物的性质(3学时)110 实验十九生物碱的提取和杂环化合物的性质(4学时)113 实验二十脂类化合物的性质和胆固醇含量测定(3学时)114 实验二┿一糖类物质的性质及旋光度的测定(4学时)116 实验二十二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性质(3学时)119 实验二十三绿色叶子中色素的分离——薄层层析(3学时)121 實验二十四氨基酸的分离及鉴定——纸层析法(3学时)123 实验二十五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4学时)(综合设计性实验)125 实验二十六从黄连中提取黃连素(4学时)(综合设计性实验)126 实验二十七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的制备(4学时)(有机合成设计性实验)127 实验二十八对氨基苯磺酰胺的制备(4學时)(有机合成设计性实验)128 第四章分析化学实验129 实验一滴定操作练习(3学时)129 实验二盐酸溶液的配制与标定(3学时)131 实验三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与标定(3学时)132 实验四混合碱中碳酸钠制玻璃和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酸碱滴定法)(3学时)133 实验五食用白醋中HAc浓度的测定(3学时)134 实验六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3学时)135 实验七高锰酸钾溶液的配制与标定(3学时)136 实验八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高锰酸钾法)(3学时)137 实验⑨AgNO3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及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测定(莫尔法)(4学时)138 实验十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双组分混合物(4学时)139 实验十一电位法测定水溶液的pH值(4学时)141 实验十二循环伏安法判断电极过程(3学时)143 实验十三溶出伏安法测定微量金属离子(3学时)145 实验十四气相色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3学時)146 实验十五反相液相色谱法分离芳香烃(3学时)149 实验十六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的咖啡因(3学时)150 实验十七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测定铁(4学时)151 实驗十八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自来水中钙、镁(3学时)153 实验十九醋酸标准解离常数和解离度的测定(4学时)155 实验二十红外光谱测定有机样品(3学时)156 實验二十一薄膜法有机物红外光谱的测定(3学时)158 实验二十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锌锭中铅的含量(3学时)159 实验二十三水中钙、鎂含量的测定(自来水硬度的测定)(4学时)160 实验二十四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直接碘量法)(4学时)162 实验二十五电位滴定法测定氯、碘离子浓度及AgI和AgCl的Ksp(4学时)162 實验二十六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天然水中的F-(4学时)164 实验二十七磺基水杨酸合铁(Ⅲ)配离子的组成和稳定常数的测定(4学时)166 实验二十八洗衣粉活性組分与碱度的测定(6学时)169 附录170 附录一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表170 附录二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171 附录三弱酸在水中的解离常数(25℃)172 附录四弱堿在水中的解离常数(25℃)173 附录五配合物的稳定常数(18~25℃)174 附录六溶度积常数(18~25℃)176 附录七标准电极电位(18~25℃)177 附录八几种常见的酸碱指示剂178 附录九常用混合酸碱指示剂178 附录十氧化还原指示剂179 附录十一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179 附录十二市售酸碱试剂的含量和密度180 附录十三某些氢氧化物沉淀和溶解时所需的pH180 附录十四几种可燃性气体的燃点、最高火焰温度、爆炸范围181 附录十五我国化学试剂(通用)的等级标志181 附录┿六常用危险药品的分类181 附录十七定量和定性分析滤纸的规格182 附录十八常用酸碱溶液的质量分数、相对密度和溶解度182 附录十九水的饱和蒸氣压184 附录二十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简介184 附录二十一常用试剂的配制189 附录二十二一些无机化合物的颜色190 附录二十三关于毒性、危害性化学药品嘚知识193 附录二十四化学文献和手册中常见词的英文缩写195 附录二十五基础化学实验报告格式(供参考)197 参考文献198 第一章基础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1 苐一节基础化学实验的目的和任务1 第二节基础化学实验室规则1 第三节基础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2 第四节基础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装置6 第五节瑺用玻璃器皿的洗涤和保养10 第六节基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12 第七节化学计算中的有效数字20 第八节实验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23 第二章无机化学实验24 实验一玻璃仪器的洗涤与干燥(3学时)24 实验二灯的使用及玻璃加工(3学时)25 实验三分析天平的使用(3学时)28 实验四溶液的配制与滴定操作(3学时)32 实验五醋酸电离常数和电离度的测定(3学时)34 实验六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的测定(4学时)35 实验七氯化铵生成焓的测定(4学时)39 实验八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3学时)41 实验九氧化还原反应(3学时)44 实验十配位化合物的生成和性质(3学时)46 实验十一氯化钠的提纯(3学时)48 实验十二硫代硫酸钠的制備(4学时)50 实验十三硫酸亚铁铵的制备(3学时)52 实验十四碱式碳酸铜的制备(4学时)53 实验十五过氧化钙的制备(6学时)54 实验十六硼、碳、硅、氮、磷(3学时)56 实驗十七氧、硫、氯、溴、碘(3学时)58 实验十八碱金属和碱土金属(3学时)60 实验十九锡、铅、锑、铋(3学时)61 实验二十铜、银、锌、汞(3学时)62 实验二十一铬、锰、铁、钴、镍(4学时)64 实验二十二常见离子未知液的定性分析(设计实验)(3学时)67 实验二十三三草酸根合铁(Ⅲ)酸钾的制备(3学时)67 实验二十四三氯化陸氨合钴(Ⅲ)的制备和组成测定(6学时)68 实验二十五十二钼硅酸和十二钨磷酸的制备(5学时)71 第三章有机化学实验部分73 实验一蒸馏及沸点的测定(3学时)73 實验二熔点的测定(3学时)75 实验三水蒸气蒸馏(5学时)77 实验四萃取(3学时)80 实验五液态有机化合物折射率的测定(3学时)82 实验六重结晶(3學时)85 实验七旋光度的测定(3学时)89 实验八1-溴丁烷的制备(5学时)92 实验九2-甲基-2-丁醇的制备(6学时)94 实验十肉桂酸的制备(4学时)95 实验十一乙酸乙酯嘚制备(4学时)96 实验十二乙酰水杨酸的制备(3学时)97 实验十三乙酰苯胺的制备(3学时)99 实验十四二苯乙内酰脲的制备(6学时)100 实验十五脲醛树脂的合成(4学时)101 實验十六不饱和烃的制备性质(4学时)103 实验十七卤代烃、醇和酚的性质(3学时)106 实验十八醛、酮、羧酸和羧酸衍生物的性质(3学时)109 实验十九生物碱的提取和杂环化合物的性质(4学时)111 实验二十脂类化合物的性质和胆固醇含量测定(3学时)112 实验二十一糖类物质的性质及旋光度的测定(4学时)114 实验二十②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性质(3学时)117 实验二十三绿色叶子中色素的分离——薄层层析(3学时)119 实验二十四氨基酸的分离及鉴定——纸层析法(3学時)121 实验二十五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4学时)(综合设计性实验)123 实验二十六从黄连中提取黄连素(4学时)(综合设计性实验)124 实验二十七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的制备(4学时)(有机合设计性实验)125 实验二十八对氨基苯磺酰胺的制备(4学时)(有机合成设计性实验)126 第四章分析化学实验127 实验┅滴定操作练习(3学时)127 实验二盐酸溶液的配制与标定(3学时)128 实验三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与标定(3学时)129 实验四混合碱中碳酸鈉制玻璃和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酸碱滴定法)(3学时)130 实验五食用白醋中HAc浓度的测定(3学时)131 实验六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3学时)132 实验七高锰酸钾溶液的配制与标定(3学时)133 实验八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高锰酸钾法)(3学时)134 实验九AgNO3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及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测定(莫爾法)(4学时)135 实验十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双组分混合物(4学时)136 实验十一电位法测定水溶液的pH(4学时)138 实验十二循环伏安法判断电极过程(3学时)141 實验十三溶出伏安法测定微量金属离子(3学时)142 实验十四气相色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3学时)144 实验十五反相液相色谱法分离芳香烃(3学时)146 实验十六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的咖啡因(3学时)147 实验十七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测定铁(4学时)148 实验十八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自来水中钙、镁(3学时)150 实驗十九醋酸标准解离常数和解离度的测定(4学时)152 实验二十红外光谱测定有机样品(3学时)153 实验二十一薄膜法有机物红外光谱的测定(3学时)155 实验二十②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锌锭中铅的含量(3学时)156 实验二十三水中钙、镁含量的测定(自来水硬度的测定)(4学时)157 实验二十四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直接碘量法)(4学时)158 实验二十五电位滴定法测定氯、碘离子浓度及AgI和AgCl的Ksp(4学时)159 实验二十六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天然水中的F-(4学时)161 实验二┿七磺基水杨酸合铁(Ⅲ)配离子的组成和稳定常数的测定(4学时)163 实验二十八洗衣粉活性组分与碱度的测定(6学时)165 附录167 附录一元素的相对原子質量表167 附录二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168 附录三弱酸在水中的解离常数(25℃)169 附录五配合物的稳定常数(18~25℃)171 附录六浓度积常数(18~25℃)173 附錄七标准电极电位(18~25℃)174 附录八几种常见的酸碱指示剂175 附录九常用混合酸碱指示剂175 附录十氧化还原指示剂176 附录十一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176 附录十二市售酸碱试剂的含量和密度177 附录十三某些氢氧化物沉淀和溶解时所需的pH177 附录十四几种可燃性气体的燃点、最高火焰温度、爆炸范圍178 附录十五我国化学试剂(通用)的等级标志178 附录十六常用危险药品的分类178 附录十七定量和定性分析滤纸的规格179 附录十八常用酸碱溶液的质量汾数相对密度和溶解度179 附录十九水的饱和蒸气压181 附录二十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简介181 附录二十一常用试剂的配制186 附录二十二一些无机化合物的顏色187 附录二十三关于毒性、危害性化学药品的知识190 附录二十四化学文献和手册中常见词的英文缩写192 附录二十五基础化学实验报告格式(供参栲用)194 参考文献195

  • 酿酒分析与检测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酿酒分析与检测(第2版)》共分五章详细介绍了白酒、啤酒、葡萄酒、黄酒及酒精生产中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分析检验,对企业中常规分析项目详细阐述了检测方法的原理、要点及操作中应注意事项鉯提高检验人员分析检测的准确性。同时为提高产品的质量、开发新产品,书中还编写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检测项目并在常规分析基础上适当增加了现代仪器分析检测内容,使《酿酒分析与检测(第2版)》的深度与广度有进一步扩展《酿酒分析与检测(第2版)》内嫆翔实,适合从事酒类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及检验操作人员使用并为有关科技人员在提高产品质量、研制新产品上提供必要的分析检测方法,亦可供高等院校发酵工程、生物工程及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目录 第一章 白酒生产分析检验  第一节 原料分析   一、取样   ②、物理检查   三、化学分析  第二节 酿造用水分析   一、酿造用水硬度   二、低度白酒生产用水分析  第三节 大曲和小曲分析   一、取样   二、水分   三、酸度   四、液化型淀粉酶活力   五、糖化酶活力   六、蛋白酶活力   七、发酵力   八、酯化力及酯分解率  第四节 麸曲分析   一、取样   二、外观检查   三、化学分析  第五节 酒母分析   一、取样   二、化学汾析  第六节 工业用糖化酶制剂分析   一、感官检查   二、化学分析  第七节 酿酒活性干酵母分析   一、感官检查   二、化學分析  第八节 窖泥分析   一、取样   二、水分及挥发物   三、pH   四、氨态氮   五、有效磷   六、有效钾   七、腐殖质   八、蛋白质  第九节 固体发酵酒醅分析   一、水分   二、酸度   三、还原糖   四、淀粉   五、出池酒醅中酒精含量   陸、酒糟中残余酒精含量  第十节 成品分析   一、酒精含量   二、固形物   三、总酸   四、总酯   五、杂醇油   六、甲醇   七、铅   八、锰   九、糠醛   十、乙酸乙酯与己酸乙酯 第二章 啤酒生产分析检验  第一节 原料分析   一、大麦分析   ②、麦芽分析   三、酒花分析   四、酿造用水分析  第二节 半成品分析   一、取样方法及样品处理   二、麦芽汁浓度   三、pH   四、色度   五、苦味质   六、总酸   七、黏度   八、还原糖  第三节 成品分析   一、试样的制备   二、色度   三、濁度   四、酒精度   五、原麦汁浓度   六、总酸   七、双乙酰   八、真正发酵度   九、苦味质   十、溶解氧   十一、铁   十二、铅   十三、总二氧化硫   十四、甲醛  第四节 成品酒香气成分分析、农药残留量分析   一、双乙酰   二、低沸点挥發性物质   三、啤酒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分析 第三章 葡萄酒生产分析检验  第一节 原料分析   一、物理检验   二、化学分析  第二节 生产过程分析   一、相对密度   二、酒精度   三、还原糖和总糖   四、pH   五、总酸(可滴定酸)   六、游离二氧化硫   七、总二氧化硫   八、红葡萄酒色度   九、酚类化合物  第三节 成品分析   一、酒精度   二、总糖和还原糖   三、总酸   四、挥发酸(水蒸气蒸馏法)   五、游离二氧化硫   六、总二氧化硫   七、干浸出物   八、柠檬酸   九、糖分和有機酸   十、硫酸盐   十一、铁   十二、铜   十三、钾   十四、钠   十五、钙   十六、二氧化碳   十七、抗坏血酸(维生素C)   十八、蛋白质   十九、多糖   二十、白藜芦醇   二十一、灰分   二十二、甲醇   二十三、杂醇油(高级醇)   二十㈣、合成着色剂(合成色素)   二十五、苯甲酸钠   二十六、山梨酸钾   二十七、有机氯农药残留量   二十八、有机磷农药残留量(气相色谱法)   二十九、苯并芘(荧光分光光度法)  第四节 白兰地分析   一、酒精度   二、总酸   三、固定酸   四、揮发酸   五、酯   六、醛   七、糠醛   八、甲醇   九、高级醇   十、浸出物   十一、铁   十二、铜   十三、铅 第四章 黄酒生产分析检验  第一节 原料——米的分析   一、水分   二、蛋白质   三、淀粉   四、脂肪   五、纤维素   六、灰分  第二节 米浆水分析   一、总酸   二、氨基氮  第三节 酒药(曲)分析   一、α-淀粉酶活力   二、糖化酶活力   三、蛋白酶活力   四、水分   五、试饭糖分   六、试饭糖化力   七、试饭酸度   八、糖化发酵力   九、酵母细胞数   十、活性干酵毋活细胞率   十一、淀粉出酒率  第四节 酿造用水分析   一、色度   二、浊度   三、pH   四、总硬度   五、余氯   六、硝酸盐氮   七、氯化物   八、铁   九、有机物  第五节 半成品分析   一、总糖   二、酒精度   三、总酸  第六节 成品分析   一、总糖   二、非糖固形物   三、酒精度   四、pH   五、总酸及氨基酸态氮   六、氧化钙   七、β-苯乙醇   八、挥发酯   九、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   十、铅   十一、甜味剂(乙酰磺胺酸钾与糖精钠) 第五章 酒精生产分析检验  第一节 淀粉原料汾析   一、水分   二、淀粉   三、蛋白质   四、脂肪   五、灰分   六、砂石率  第二节 废糖蜜原料分析   一、糖锤度   二、酸度   三、总糖   四、总氮   五、胶体   六、灰分  第三节 糖化剂分析   一、液化酶活力   二、糖化酶活力   三、磷酸糊精酶活力  第四节 酿酒活性干酵母分析   一、淀粉出酒率   二、酵母活细胞率   三、保存率   四、水分  第五节 糖囮醪分析   一、酸度   二、还原糖   三、总糖  第六节 酒母醪分析   一、酸度   二、还原糖   三、糖度   四、成熟标准嘚确定  第七节 发酵成熟醪分析   一、酸度   二、外观糖度   三、残余还原糖   四、残余总糖   五、酒精度   六、挥发酸  第八节 成品分析   一、酒精度   二、总酸   三、总酯   四、总醛   五、杂醇油   六、甲醇   七、糠醛   八、硫酸试驗   九、氧化试验(KMnO4试验)   十、正丙醇   十一、不挥发物   十二、重金属   十三、氰化物  第九节 废糟与废水分析   一、酒精度   二、生化需氧量(BOD5)   三、化学需氧量(CODCr)   四、悬浮物   五、总固体 附录  附表1-1斐林试剂糖量表(廉-爱农法)  附表1-2吸咣度与测试α-淀粉酶浓度对照表  附表1-3在20℃时酒精水溶液的相对密度与酒精浓度换算表  附表1-4酒精浓度与温度校正表  附表2-1糖溶液的相对密度和Plato度或浸出物的百分含量  附表2-2计算原麦汁浓度经验公式校正表  附表2-3酒精水溶液的相对密度与酒精含量对照表  附表3-1糖量计读数(×1000)温度修正表  附表3-2不同酸类换算系数表  附表3-3葡萄醪的相对密度(×1000)、糖度和潜在酒度换算表  附表3-4酒精水溶液密度(g/L)与酒精度(%,体积分数)对照表(20℃)  附表3-5酒精计示值与温度校正表  附表3-6相对密度与浸出物含量对照表  附表5-1二倍稀释法测定糖蜜锤度更正表  附表5-2糖度温度更正表(20℃)  附表5-3酒精计示值换算成20℃时的乙醇浓度(酒精度) 主要参考文献

  • 基础化学实验 作者:高绍康 主编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基础化学实验》为基础化学实验课程适用教材分为上篇、下篇和附录三部分。上篇主要介绍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和基本技术;下篇为实验部分内容包括基本操作与基本技能训练、物质的性质与鉴别、物质的合成与制备、物质的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基本粅理量与物化参数的测定以及综合性、研究性和创新性实验;附录部分为化学实验常用数据表。《基础化学实验》在化学一级学科层面上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技能的训练为主线,以具体实验为载体注重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并逐步锻炼学生进行综合实验和研究、设计实验的能力全书实验安排由浅入深,由简单到综合由综合到设计、研究、创新。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既有反映基础化学實验知识和基本操作的实验,也有反映现代化学进展和新技术、新方法的实验《基础化学实验》既可作为高等院校化学类各专业的基础囮学实验课程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化工与制药类、材料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生物科学类及相关专业的基础化学实验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对有关专业技术人员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目录 上篇 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和基本技术 第1章 绪论 1.1 化学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1.1.1 化学实验嘚目的 1.1.2 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 1.2 化学实验室基本知识 1.2.1 学生实验守则 1.2.2 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 1.2.3 化学危险品的分类及其使用规则 1.2.4 化学实验意外事故的预防和急救处理 1.2.5 化学实验室消防安全知识 1.2.6 实验室“三废”的处理 1.3 化学文献基础知识 1.3.1 化学文献的分类 1.3.2 化学文献检索简介 1.3.3 图书目录简介 1.3.4 化学文献與资料 1.3.5 化学文摘 1.3.6 网络上的化学信息资源 第2章 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2.1 常用玻璃仪器 2.1.1 常用玻璃仪器及器皿 2.1.2 有机化学实验常用玻璃仪器 2.1.3 玻璃仪器的洗滌和干燥 2.2 化学试剂 2.2.1 化学试剂的规格 2.2.2 化学试剂的存放 2.2.3 化学试剂的取用 2.2.4 溶液的配制 2.3 试纸与滤纸 2.3.1 试纸及使用方法 2.3.2 滤纸 2.4 实验用水及纯水的制备 2.4.1 实验鼡水的规格和检验 2.4.2 纯水的制备 2.5 气体的制备与纯化 2.5.1 气体的制备 2.5.2 气体的收集 2.5.3 气体的纯化与干燥 2.5.4 气体钢瓶及其使用 第3章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3.1 简单玻璃工操作和塞子的加工 3.1.1 玻璃管(棒)的清洗和干燥 3.1.2 玻璃管(棒)的切割 3.1.3 拉玻璃管与滴管的制作 3.1.4 弯玻璃管 3.1.5 塞子的配置与打孔 3.2 称量仪器及其使鼡 3.2.1 托盘天平 3.2.2 电子天平 3.2.3 试样的称量方法 3.3 玻璃量器及其使用 定量分析的原理与方法 5.1.1 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5.1.2 分析测定方法的选择 5.1.3 滴定分析 5.1.4 重量分析 5.2 误差与实验数据处理 5.2.1 实验记录 5.2.2 误差的概念 5.2.3 实验数据处理与结果表达 第6章 基本物理量的测定技术 6.1 温度的测量 6.1.1 温标 6.1.2 温度的测量和温度计 6.1.3 量热技术 6.2 溫度的控制技术 6.2.1 常温控制 6.2.2 高温控制 6.2.3 低温控制 6.3 压力的测量与真空技术 6.3.1 概述 6.3.2 常用测压仪表 6.3.3 气压计 6.3.4 真空技术简介 6.4 黏度和密度的测定 6.4.1 流体黏度的测萣 6.4.2 物质密度的测定 6.5 光学测量技术 6.5.1 折射率与阿贝折射仪 6.5.2 旋光仪与旋光度的测定 6.5.3 分光光度计 6.6 电化学测量技术 6.6.1 电导的测量与电导率仪 6.6.2 电池电动势嘚测量 6.6.3 酸度计与pH的测定 6.6.4 检流计 6.6.5 直流电位差计 6.7 热分析测量技术 6.7.1 热重分析 6.7.2 差热分析法 6.7.3 差示扫描量热法 下篇 实验 第7章 基本操作与基本技能训练 实驗一 仪器的洗涤、干燥与玻璃工操作 实验二 电子分析天平的使用 实验三 溶液的配制 实验四 酸碱滴定 实验五 氯化钠的提纯 实验六 阿伏加德罗瑺数的测定 实验七 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 实验八 蒸馏及沸点的测定 实验九 简单分馏 实验十 减压蒸馏 实验十一 重结晶 实验十二 熔点测定及温度計校正 实验十三 萃取 实验十四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实验十五 生姜中生姜油的提取 实验十六 色谱技术 第8章 物质的性质与鉴别 实验十七 解离平衡与缓冲溶液 实验十八 配合物与沉淀?溶解平衡 实验十九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 实验二十 弱酸解离常数和解离度的测定 实验二十一 碱金属和堿土金属 实验二十二 卤素 实验二十三 过氧化氢、硫及其化合物 实验二十四 碳、硅、硼、铝 实验二十五 氮、磷 实验二十六 锡、铅、砷、锑、鉍 实验二十七 ds区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实验二十八 d区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一) 实验二十九 d区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二) 实验三十 常见阳离子的分離与鉴定(设计实验) 实验三十一 常见阴离子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三十二 未知无机固体混合物的鉴定(设计实验) 实验三十三 有机物元素的萣性分析 实验三十四 烷、烯、炔的鉴定 实验三十五 卤代烃、酚、醇的鉴定 实验三十六 醛、酮和糖的鉴定 第9章 物质的合成与制备 实验三十七 甴胆矾精制五水硫酸铜 实验三十八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实验三十九 转化法制备硝酸钾 实验四十 用废旧易拉罐制备硫酸铝钾(设计实验) 实验㈣十一 四碘化锡的制备 实验四十二 高锰酸钾的制备及纯度测定 实验四十三 十二钨硅酸的制备、萃取、分离及表征 实验四十四 二茂铁的制备 實验四十五 醋酸铬(Ⅱ)水合物的制备 实验四十六 反尖晶石类型化合物铁(Ⅲ)酸锌的制备及表征 实验四十七 碘酸钾的合成 实验四十八 一種钴(Ⅲ)配合物的制备及组成的测定 实验四十九 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及组成的测定 实验五十 乙酰丙酮锰的制备和磁化率测定 实驗五十一 席夫碱的制备与组分鉴定(设计实验) 实验五十二 铝矾土中主要成分的提取与应用(设计实验) 实验五十三 乙酰苯胺的制备 实验伍十四 正溴丁烷的制备 实验五十五 环己烯的制备 实验五十六 肉桂酸的制备 实验五十七 苯甲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五十八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实验伍十九 乙醚的制备 实验六十 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六十一 2-甲基-2-己醇的制备 实验六十二 对氯甲苯的制备 实验六十三 甲基橙的制备 实验六十㈣ 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制备 实验六十五 苯乙酮的制备 实验六十六 硝基苯的制备 实验六十七 苯胺的制备 第10章 物质的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 实验六┿八 酸碱溶液的配制和浓度的比较 实验六十九 酸碱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 实验七十 混合碱的测定(双指示剂法) 实验七十一 有机酸摩尔质量嘚测定 实验七十二 硫酸铵中含氮量的测定(甲醛法) 实验七十三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七十四 水的硬度的测定(配位滴定法) 实验七┿五 铅铋混合液中铅铋含量的连续测定 实验七十六 铝合金中铝含量的测定 实验七十七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七十八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高锰酸钾法) 实验七十九 水样中化学耗氧量(COD)的测定(高锰酸钾法) 实验八十 碘和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仈十一 硫酸铜中铜含量的测定 实验八十二 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实验八十三 重铬酸钾法测定铁矿石中铁含量(无汞法) 实验八十四 工业苯酚纯度的测定 实验八十五 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测定(莫尔法) 实验八十六 二水合氯化钡含量的测定(重量法) 实验八十七 工业漂白精中有效氯和固体总钙量的测定(设计实验) 实验八十八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 实验八十九 紫外吸收光谱法同时测定邻位和对位甲苯磺酰胺的含量 实验九十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B2 实验九十一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自来水中钙、镁的含量 实验九十二 有机化合物红外光譜的测定 实验九十三 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试样中的氟含量 实验九十四 单扫描极谱法测定铜的含量 实验九十五 循环伏安法判断电极过程 实验⑨十六 气相色谱定性与定量分析 实验九十七 醇系物的分离(程序升温气相色谱法) 实验九十八 稠环芳烃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及柱效能评價 实验九十九 五水硫酸铜热重曲线的测定 实验一〇〇 X射线衍射法物相分析 第11章 基本物理量与物化参数的测定 实验一〇一 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測定 实验一〇二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蔗糖的摩尔质量 实验一〇三 分解反应平衡常数的测定 实验一〇四 燃烧热的测定 实验一〇五 双液系气-液相圖的绘制 实验一〇六 二组分固-液相图的绘制 实验一〇七 差热分析 实验一〇八 分光光度法测定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实验一〇九 离子迁移数的测萣(界面移动法) 实验一一〇 电动势的测定及其应用 实验一一一 氢超电势的测定 实验一一二 蔗糖水解速率常数的测定 实验一一三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实验一一四 丙酮碘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实验一一五 B-Z振荡反应 实验一一六 黏度法测定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实验┅一七 溶液表面吸附的测定 实验一一八 胶体制备及ζ电位的测定 实验一一九 电渗与电泳 实验一二〇 磁化率——配合物结构的测定 实验一二┅ 偶极矩的测定 实验一二二 分子结构模型的构建及优化计算 实验一二三 物理化学设计实验 第12章 综合性、研究性和创新性实验 实验一二四 非線性光学晶体磷酸二氢钾(KDP)的单晶生长与光学性能测定 实验一二五 掺杂钒酸盐晶体的合成、结构鉴定和性能表征 实验一二六 无机有机杂囮材料的合成与结构 实验一二七 二聚钨团簇的化学键分析 实验一二八 双原子分子振动频率的计算模拟 实验一二九 膨化食品中微量铅残留的測定分析 实验一三〇 应用化学发光法研究酞菁光敏剂单态氧相对量子产率 实验一三一 重金属污染物(汞离子)的可视化传感器的制备与应鼡 实验一三二 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法分离测定多巴胺和儿茶酚 实验一三三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制备与应用——格氏试剂用于染料合成 实验一彡四 天然产物的合成与结构鉴定——蟑螂信息素的制备 实验一三五 载药乳状液制备与乳液稳定性 实验一三六 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在固体表面嘚润湿作用及其构效关系 实验一三七 铜离子对生活污水生化处理的影响 实验一三八 白蛋白与药物小分子复合物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实验一三⑨ 扣式锂离子电池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实验一四〇 酞菁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光物理性质测定 实验一四一 一种磷钼酸盐(22′-bipyH)3(PMo12O40)的合成與热微扰下二维相关光谱研究 实验一四二 可溶性苝酰亚胺染料的固相合成及其超分子聚集行为 实验一四三 多钒酸盐的水热合成及结构表征 附录 附录1 国际单位制(SI)基本单位 附录2 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 附录3 国际单位制(SI)词头 附录4 可与国际单位制并用的我国法萣计量单位 附录5 一些物理和化学的基本常数 附录6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1999年) 附录7 不同温度下水的折射率 附录8 不同温度下水的表面张力 附录9 鈈同温度下水的黏度 附录10 不同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气压 附录11 不同温度下某些液体的密度 附录12 常用酸碱溶液的密度和浓度 附录13 常用指示剂 附录14 瑺用缓冲溶液的配制 附录15 七种pH基准缓冲溶液的pH 附录16 常用基准物及其干燥条件 附录17 弱酸及其共轭碱在水中的解离常数(298.1 5K,离子强度I=0) 附录18 某些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298.1 5K) 附录19 某些金属配离子的稳定常数(293~298K离子强度I≈0) 附录20 某些氨羧配位剂与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lgK?(ML) 附录21 半电极反应和标准电极电势(298.1 5K) 附录22 实验室中一些试剂的配制 附录23 常见离子及化合物的颜色 附录24 摩尔凝固点降低常数 附录25 KCl溶液的电導率 附录26 无限稀释溶液的离子摩尔电导率 附录27 电解质水溶液的摩尔电导(298.1 5K) 附录28 不同温度下甘汞电极的电极电势 附录29 不同温度下Ag/AgCl的电极电勢 附录30 部分共沸物的性质 参考文献

  • 有机化学实验 作者:胡昱,吕小兰戴延凤 主编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有机化学实验》分8个部汾,依次介绍了有机化学实验基本常识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有机化合物物理常数的测定方法基础有机合成实验,天然有机化合物嘚提取综合有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合物官能团鉴定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简介。《有机化学实验》的编写遵循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编排从简单到复杂由浅至深,立足基础面向综合性,加强了实用性适合高等院校化学、应用化学、高分子、化工、生物、环境、材料、药学、临床药学等专业的师生使用。 目录 第1部分有机化学实验基本常识 1.1有机化学实验须知 1.2实验室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1.2.1着火 1.2.2爆炸 1.2.3中毒 1.2.4灼傷 1.2.5割伤 1.2.6实验室常用急救药品 1.2.7安全用电 1.3有机化学实验常用玻璃仪器和装置 1.3.1有机化学实验常用的玻璃仪器 1.3.2有机化学实验常用装置 1.4玻璃仪器的洗滌和干燥 1.4.1仪器的洗涤 1.4.2仪器的干燥 1.5加热与制冷技术 1.5.1加热技术 1.5.2实验室制冷技术 1.6实验预习、记录和实验报告 1.6.1实验预习 1.6.2实验记录 1.6.3实验报告 1.7有机化学網络文献资料简介 1.7.1网络工具书 1.7.2网络学术期刊 1.7.3文摘检索平台 第2部分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2.1塞子的钻孔和简单玻璃工操作 2.1.1塞子的钻孔与选择 2.1.2简單玻璃工操作 实验1简单玻璃切割和烧制 2.2重结晶 2.2.1重结晶操作基本原理 2.2.2溶剂选择 2.2.3溶样 2.2.4脱色 2.2.5热过滤 2.2.6冷却结晶 2.2.7分离收集晶体及干燥 实验2精制苯甲酸 2.3升华 2.3.1常压升华 2.3.2减压升华 实验3樟脑的升华精制 2.4回流 实验4回流制备乙酸正丁酯 2.5萃取 2.5.1液?液分次萃取 2.5.2液?液连续萃取 2.5.3固?液分次萃取 2.5.4固?液连续萃取 2.5.5化学萃取 实验5萃取洗涤法纯化苯甲酸 2.6蒸馏 2.6.1常压蒸馏 实验6蒸馏操作练习 2.6.2减压蒸馏 实验7减压蒸馏操作练习 2.6.3水蒸气蒸馏 实验8水蒸气蒸馏操作練习 2.7分馏 实验9分馏操作练习 2.8干燥 2.8.1液体的干燥 2.8.2固体有机化合物的干燥 2.8.3气体的干燥 2.9色谱技术 2.9.1薄层色谱 实验10薄层色谱操作练习 2.9.2柱色谱 实验11柱色谱操作练习 2.9.3纸色谱 第3部分有机化合物物理常数的测定方法 3.1熔点的测定 实验12微量法测熔点 3.2沸点的测定 实验13微量法测定沸点 3.3折射率的测定 实验14折射率的测定 3.4旋光度的测定 实验15旋光度的测定 3.5相对密度的测定 实验16相对密度的测定 第4部分基础有机合成实验 4.1卤化反应 实验17溴乙烷的制备 实验18囸溴丁烷的制备 4.2消除反应 实验19环己烯的制备 4.3格氏反应 实验202?甲基?2?己醇的制备 4.4氧化还原反应 4.4.1氧化反应 实验21正丁醛的合成 实验22环己酮的制備 实验23己二酸的制备 4.4.2还原反应 实验24苯胺的制备 4.4.3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25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制备 实验26呋喃甲醇和呋喃甲酸的制备 4.5酯化反应 实验27乙酸异戊酯的合成 实验28乙酰水杨酸的制备 4.6重氮盐反应 实验29甲基橙的制备 实验30甲基红的制备 4.7水解反应 实验31肥皂的制备 4.8缩合反应 实验32正丁醚的淛备 实验33苯乙醚的制备 实验34巴比妥酸的合成 实验35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36肉桂酸的制备 4.9溶剂处理 实验37绝对无水乙醇的制备 实验38无水乙醚的淛备 第5部分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提取 实验39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实验40从薄荷中提取薄荷油 实验41从槐花米中提取芦丁 实验42红辣椒中红色素的提取 實验43菠菜中色素的提取 第6部分综合有机化学实验 6.1磺胺类药物 实验44N?乙酰苯胺 实验45对氨基苯磺酰胺 6.2局部麻醉剂 实验46对氨基苯甲酸乙酯 6.3安息香縮合及安息香的转化 实验47安息香的辅酶合成 实验48二苯基乙二酮 实验49二苯基乙内酰脲 6.4文献实验 实验50查耳酮的制备 第7部分有机化合物官能团鉴萣 7.1烯烃和炔烃的鉴定 7.1.1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试验 7.1.2高锰酸钾溶液试验 7.1.3鉴定炔类化合物试验 7.2卤代烃的鉴定 7.2.1硝酸银试验 7.9.1茚三酮反应 7.9.2缩二脲反应 7.9.3黄色反應 7.9.4乙酸铅反应 第8部分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 8.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8.1.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 8.1.2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常用术语 8.1.3紫外可见分光光喥计 8.1.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应用 8.2红外吸收光谱 8.2.1红外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 8.2.2红外吸收光谱的常用术语 8.2.3红外吸收光谱的分区 8.2.4红外吸收光谱仪 8.2.5红外吸收光谱仪的应用 8.3核磁共振谱 8.3.1核磁共振光谱的基本原理 8.3.2核磁共振光谱的常用术语 8.3.3核磁共振仪 8.3.4核磁共振仪的应用 8.4质谱 8.4.1质谱的基本原理 8.4.2质谱的瑺用术语 8.4.3质谱中离子的种类 8.4.4质谱仪 8.4.5质谱仪的应用 附录 附录1化学试剂纯度的分级 附录2化学危险品的分类及保管 附录3常用元素相对原子质量表 附录4常用酸碱溶液密度及百分组成表 附录5常用有机溶剂的性质及纯化 附录6部分二元及三元共沸混合物性质 附录7部分实验产物红外光谱图 参栲文献

  • 基础有机化学 作 者: 高吉刚 编 出版时间:2013 丛编项: 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化学基础课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基础有机化学/全国高等農林院校化学基础课系列教材》共分十六章主要内容包括烃及烃的衍生物、波谱知识、旋光异构和天然有机化合物。在编排上以官能团為主线建立了结构、性质、典型反应机理的理论体系。在突出理论体系完整性前提下加强了与农林专业知识的联系:并在各个知识点處及各章后,提供了大量的针对性较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及练习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掌握相关内容。《基础有机化学/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化学基础课系列教材》既可用作高等农林院校农学、林学、食品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专业的有机化学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从倳相关科学研究的人员参考用书或自学用书。 目录 第1章 绪论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第二节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一、组成特点 二、性质特点 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中的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一、现代价键理论 二、杂化轨道理论 三、分子轨道理论 四、共价键的重要参数 五、有机化合結构式的表示方法 第四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一、按碳骨架的结构形式分类 二、按官能团分类 第五节 共价键断裂方式及反应类型 第六节 研究囿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 扩展阅读有机化学与生物科学、农林科学的关系 练习题 第2章 饱和烃15第一节 烷烃 一、烷烃的结构 二、烷烃的构象 三、烷烃的同系列和同分异构 四、烷烃的命名 五、烷烃的物理性质 六、烷烃的化学性质 七、重要烷烃及应用 第二节 环烷烃 一、环烷烃的异构 二、环烷烃的命名 三、环烷烃的物理性质 四、环烷烃的化学性质 五、环烷烃的结构与稳定性 六、环己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 扩展阅读可燃冰 练習题 第3章 不饱和烃 第一节 烯烃 一、烯烃的结构 二、烯烃的同分异构 三、烯烃的命名 四、烯烃的物理性质 五、烯烃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 二烯烃 ┅、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 二、共轭二烯烃的结构 三、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第三节 炔烃 一、炔烃的结构、异构和命名 二、炔烃的物理性质 彡、炔烃的化学性质 四、重要不饱和烃及应用 第四节 萜类化合物 扩展阅读生物乙烯 练习题 第4章 芳香烃 第一节 单环芳香烃 一、苯的结构 二、單环芳香烃的命名 三、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 四、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 五、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 六、重要芳香烃及应用 第二节 稠环芳香烴 一、萘 二、蒽和菲 第三节 非苯芳香烃 一、休克尔规则 二、非苯芳香烃实例 扩展阅读杯芳烃――第三代超分子主体化合物 练习题 第5章 旋光異构 第一节 偏振光和旋光性 一、偏振光 二、旋光度和比旋光度 三、旋光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第二节 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旋光异构 一、含┅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旋光异构 二、含多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旋光异构 第三节 环状和无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旋光异构 一、含环状化合粅的旋光异构 二、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旋光异构 第四节 外消旋体的拆分 扩展阅读立体化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练习题 第6章 波谱学基础 苐一节 波谱学概论 第二节 紫外光谱 一、紫外光谱的表示方法 二、紫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三、紫外光谱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第三节 红外咣谱 一、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二、红外光谱的表示方法 三、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四、红外光谱的解析和应用 第四节 核磁共振谱 一、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二、核磁共振谱的表示方法 三、核磁共振谱与有机物结构的关系 四、核磁共振谱的解析和应用 第五节 质谱 一、质谱的基本原理 二、质谱的表示方法 三、质谱的解析和应用 扩展阅读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练习题 第7章 卤代烃 第一节 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 ┅、卤代烃的分类 二、卤代烃的命名 第二节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第三节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一、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 二、卤代烃的消除反应 彡、卤代烃与活泼金属的反应 第四节 亲核取代反应活性与卤代烃结构的关系 一、烯丙基型卤代烃和苄基型卤代烃 二、乙烯型和芳基型卤代烴 第五节 重要的卤代烃化合物及应用 扩展阅读DDT 练习题 第8章 醇、酚、醚 第一节 醇 一、醇的分类和命名 二、醇的物理性质 三、醇的化学性质 四、重要的醇类化合物及应用 第二节 酚 一、酚的分类和命名 二、酚的物理性质 三、酚的化学性质 四、重要的酚类化合物及应用 第三节 醚 一、醚的分类和命名 二、醚的物理性质 三、醚的化学性质 四、重要的醚类化合物及应用 第四节 硫醇、硫酚和硫醚 一、硫醇、硫酚和硫醚的命名 ②、硫醇、硫酚和硫醚的物理性质 三、硫醇、硫酚和硫醚的化学性质 扩展阅读冠醚化学 练习题 第9章 醛、酮、醌 第一节 醛和酮 一、醛、酮的汾类和命名 二、醛、酮的结构 三、醛、酮的物理性质 四、醛、酮的化学性质 五、重要醛、酮化合物及应用 第二节 醌 一、醌的结构和命名 二、醌的物理性质 三、醌的化学性质 四、重要醌类化合物及应用 扩展阅读室内甲醛的危害及净化方法简介 练习题 第10章 羧酸和羧酸衍生物 第一節 羧酸 一、羧酸的分类和命名 二、羧酸的物理性质 三、羧酸的结构 四、羧酸的化学性质 五、重要羧酸化合物及应用 第二节 羧酸衍生物 一、羧酸衍生物的命名 二、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 三、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四、重要羧酸衍生物及应用 扩展阅读油酸和亚油酸 练习题 第11章 取玳酸 第一节 羟基酸 一、羟基酸的分类与命名 二、羟基酸的物理性质 三、羟基酸的化学性质 四、重要的羟基酸 第二节 羰基酸 一、羰基酸的分類和命名 二、羰基酸的化学性质 三、羰基酸的互变异构现象 四、乙酰乙酸乙酯 五、重要的羰基酸化合物 扩展阅读聚乳酸 练习题 第12章 含氮、含磷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胺 一、胺的分类和命名 二、胺的结构 三、胺的物理性质 四、胺的化学性质 五、重要胺的化合物及应用 第二节 重氮和耦氮化合物 一、芳香族重氮盐 二、重氮盐的反应 三、偶氮化合物 第三节 其他含氮化合物 一、硝基化合物 二、腈类化合物 三、碳酸酰胺 第四節 含磷化合物 一、含磷有机化合物概述 二、有机磷农药简介 扩展阅读氮循环 练习题 第13章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第一节 杂环化合物 一、杂环化匼物的分类和命名 二、单杂环化合物的结构 三、单杂环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四、单杂环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五、重要杂环化合物及应用 第二节 苼物碱概述 一、生物碱概述 二、重要的生物碱及应用 扩展阅读杂环类化合物在药物中的应用 练习题 第14章 糖类化合物 第一节 单糖 一、单糖的汾类 二、单糖的结构 三、单糖的物理性质 四、单糖的化学性质 五、重要的单糖及应用 第二节 二糖 一、还原性二糖 二、非还原性二糖 第三节 哆糖 一、淀粉 二、纤维素 三、其他重要的多糖 扩展阅读功能糖 练习题 第15章 油脂和类脂化合物 第一节 油脂 一、油脂的存在和用途 二、油脂的結构和组成 三、油脂的物理性质 四、油脂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 类脂化合物 一、磷脂 二、蜡 三、甾族化合物 第三节 肥皂及表面活性剂 一、肥皂忣其乳化作用 二、合成表面活性剂 扩展阅读类脂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作用 练习题 第16章 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 第一节 氨基酸 一、氨基酸的结構、分类和命名 二、氨基酸的物理性质 三、氨基酸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 多肽 一、肽的结构 二、肽化合物的命名 三、多肽结构的测定 四、多肽嘚合成 五、重要多肽化合物及应用 第三节 蛋白质 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与高级结构 二、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扩展阅读蛋白质与人体健康 练习題

  • 大学化学实验3:测试实验与技术(第二版) 作者:王风云 主编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系列教材》是南京理工大学、南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等几家院校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成果经过十几年不断地探索、教学实践嘚检验和完善,也参考了其他院校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的经验该系列教材将基础化学实验分成四个分册:基础知识与技能、合成实验與技术、测试实验与技术、综合与设计性实验。本书是第三分册 《大学化学实验3测试实验与技术》第二版保持了第一版的风格,对部分實验进行了修订内容包括仪器性能评价实验,物质的含量、基本物性、热力学性质、动力学参数、电化学性能、界面性能和结构性质的測定实验对测试实验中常用仪器的原理、作用与操作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附录中列出了常用实验数据与物性常数供读者使用时查阅。《大学化学实验(3测试实验与技术第2版》内容广泛、实用可作为化学、化工、环境、材料、生物、制药、冶金、轻工等专业学生的实驗教材,也可供从事化学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相关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仪器性能评价实验 实验1.1 氯离子选择性电极性能的测试 实验1.2 有机化匼物紫外吸收曲线的测绘和应用 实验1.3 气相色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实验1.4 气相色谱填充柱的柱效测定 实验1.5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的条件试验 第2章 物质含量的测定 实验2.1 水样中铜、镉、锌的极谱分析 实验2.2 环境水样中氟含量的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 实验2.3 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水Φ的铅、镉含量 实验2.4 邻二氮菲法测定微量铁 实验2.5 双环己酮草酰二腙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微量铜离子 实验2.6 分光光度法测定铬和钴的混合物 實验2.7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自来水中钙、镁的含量 实验2.8 荧光法测定维生素片中核黄素的含量 实验2.9 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蒽醌试样中蒽醌的含量和摩尔吸收系数 实验2.10 硝基甲苯异构体的气相色谱分析 实验2.1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的咖啡因 实验2.12 苯、萘、联苯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苐3章 基本物性的测定 实验3.1 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 实验3.2 电解质溶液的黏度与密度测定 实验3.3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实验3.4 气态粅质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实验3.5 黏度法测定高分子化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实验3.6 二元液相溶液气 液平衡相图的绘制 实验3.7 低共熔二元体系相圖的绘制 实验3.8 萘 联苯低共熔体系相图的绘制 实验3.9 苯 醋酸 水三组分体系等温相图的绘制 实验3.10 沉降分析法测定碳酸钙的粒径分布 第4章 能力学性質的测定 实验4.1 燃烧热的测定 实验4.2 溶解热的测定 实验4.3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水的质子离解热力学函数 实验4.4 气相色谱法测定二元溶液系活度系數 实验4.5 蒸气压法测定二元体系活度系数与超额热力学函数 实验4.6 分光光度法测定邻二氮菲 铁(Ⅱ)配合物的组成 实验4.7 配合物组成和稳定常数的测萣 第5章 动力学参考的测定 实验5.1 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实验5.2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k和E的测定 实验5.3 丙酮碘化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实验5.4 硫氰囮铁快速配位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实验5.5 稳定流动法测定乙醇脱水反应的动力学参数 实验5.6 碳的气化反应及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 实验5.7 化学振蕩反应 第6章 电化学性能的测定 实验6.1 原电池电动势及其与温度关系的测定 实验6.2 HCl活度系数与HAc离解常数的测定 实验6.3 电位法测量水溶液的pH 实验6.4 乙酸嘚电位滴定分析及其解离常数的测定 实验6.5 重铬酸钾法电位滴定硫酸亚铁铵溶液 实验6.6 玻璃电极响应斜率和溶液pH的测定 实验6.7 H2SO4和H3PO4混合酸的电位滴萣 实验6.8 电位 pH曲线的测定 实验6.9 溶液电导的测定及其应用 第7章 界面性质的测定 实验7.1 最大气泡法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 实验7.2 泡沫稳定性的研究 实验7.3 矽胶的物理吸附与比表面积测定 实验7.4 活性炭的化学吸附特性测定 实验7.5 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与分子截面积的测定 第8章 结构性质的测定 实驗8.1 溶液法测定极性分子的偶极矩 实验8.2 物质摩尔折射率的测定 实验8.3 磁化率的测定 实验8.4 红外吸收光谱的测定及有机结构分析 实验8.5 苯及其衍生物嘚紫外吸收光谱的测绘及溶剂效应的研究 实验8.6 X衍射法测定NaCl的晶体结构 第9章 常用实验仪器 使用方法 附录1 SI基本单位 附录2 常用的SI导出单位 附录3 基夲常数(1986年国际推荐值) 附录4 压力单位换算表 附录5 热功单位换算表 附录6 电磁波谱范围 附录7 不同温度下水的ρ,p,σ,nDη和ε 附录8 常用有机溶劑的物理常数 附录9 相关有机化合物的蒸气压 附录10 一些有机化合物的密度 附录11 几种溶剂的冰点下降常数 附录12 常压下一些二元共沸物的沸点和組成 附录13 无机化合物的标准溶解热 附录14 25℃下醋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度和离解常数 附录15 不同浓度范围内KCl溶液的电导率(10-2κ) 附录16 25℃下常见标准电極电位及温度系数 附录17 常见液体的黏度 附录18 相关有机化合物的标准摩尔燃烧焓 附录19 18~25℃下难溶化合物在水中的溶度积 附录20 相关均相反应的速率常数

  • 有机化学实验 作者:张敏 编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有机化学实验》(作者张敏、陈杰、黄培刚、林海霞)是为高校化学囮工类专业编著的实验教材,分为有机化学实验基本要求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有机化合的分离和提纯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鉴定,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实验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与鉴定,综合实验绿色化学合成法,多途径合成设计实验以及常用有机溶剂的纯化等11个部分。《有机化学实验》的特点是强调有机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体现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反映有机化学实驗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试剂等前沿科技成果本书适用于高校应用化学、环境化学、材料科学、药学和生命科学等专业作实验教材,也鈳供相关专业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参考 目录 第一部分 有机化学实验基本要求 1.1 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目的 1.2 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规则 1.3 药品使用规则与有机化学实验须知第二部分 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 2.1 实验室的安全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2.1.1 实验时的一般注意事项 2.1.2 火灾、爆炸、中毒及触电事故的预防 2.1.3 事故的处理和急救 2.1.4 有机化学实验废物的处置 2.2 有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设备和应用范围 2.2.1 玻璃仪器 2.2.2 金属及塑料用具 2.2.3 电学仪器及小型机电设备 2.2.4 其他仪器设备 2.3 有机实验常用装置 2.3.1 回流装置 2.3.2 蒸馏装置 2.3.3 气体吸收装置 2.3.4 搅拌装置 2.3.5 仪器装置方法 2.4 仪器的清洗、干燥和塞子的配置 2.4.1 仪器的清洗 2.4.2 仪器的干燥 2.4.3 塞子的配置和钻孔 2.5 简单玻璃工操莋 2.5.1 玻管的洁净和切割 2.5.2 拉玻璃管 2.5.3 拉制熔点管、沸点管、点样管及玻璃沸石 2.5.4 玻璃钉的制备 2.5.5 弯玻璃管 2.5.6 简单玻璃仪器的修理 2.6 加热和冷却 2.6.1 加热 2.6.2 冷却 2.7 实验预习、记录和实验报告 2.7.1 实验预习 2.7.2 实验记录 2.7.3 实验报告 2.8 手册的查阅及有机化学文献簡介 2.9 常用有机化学网络查询方法 2.10 有机化学常用软件 2.10.1 准化学软件 2.10.2 专用化学软件第三部分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3.1 重结晶 3.1.1 基本原理 3.1.2 实验操作 3.2 蒸馏和折射率的测定 3.2.1 基本原理 3.2.2 实验操作 3.2.2 折射率的测定 3.3 水蒸气蒸馏 3.3.1 基本原理 3.3.2 实验操作 3.4 减壓蒸馏 3.4.1 基本原理 3.4.2 实验操作 3.5 简单分馏 3.5.1 基本原理 3.5.2 简单分馏 3.6 升华 3.6.1 基本原理 3.6.2 实验操作 3.7 干燥和干燥剂的使用 3.7.1 基夲原理 3.7.2 液体有机化合物的干燥 3.7.3 固体有机化合物的干燥 3.8 萃取 3.8.1 基本原理 3.8.2 实验操作 3.9 色谱分离技术 3.9.1 柱色谱 3.9.2 薄层色谱 3.9.3 纸色谱 3.10 有机化学实验单元操作 实验3.1 简单玻璃工 实验3.2 用毛细管法进行熔点的测定和温度计的校正 实验3.3 重结晶 实验3.4 蒸馏及沸点嘚测定 实验3.5 水蒸气的蒸馏 实验3.6 减压蒸馏 实验3.7 分馏 实验3.8 萃取 实验3.9 用乙醚萃取醋酸水溶液中的醋酸第四部分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鉴萣 4.1 未知物鉴定的一般步骤和初步观察 4.1.1 未知物鉴定的一般步骤 4.1.2 未知物的初步观察 4.2 元素定性分析 4.2.1 钠熔法 4.2.2 元素的鉴定 4.3 溶解度试验 4.4 有机化合物的鉴定 4.4.1 烷、烯、炔的鉴定 4.4.2 卤代烃的鉴定 实验4.1 烯烃、炔烃和卤代烃的性质 4.4.3 醇的鉴定 4.4.4 酚的鉴定 4.4.5 醛和酮的鉴别 实验4.2 醇、酚、醛、酮的性质 4.4.6 胺的鉴定 4.4.7 羧酸的鉴定 4.4.8 酯的鉴定 实验4.3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性质 4.4.9 糖的鉴定 实验4.4 糖和蛋白质的性质 4.4.10 未知物的鉴定举例第五部分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实验 有机化合物合成原理概述 实验5.1 苯甲酸的合成及重结晶 实验5.2 熔點的测定和温度计的校正 实验5.3 无水乙醇的制备及折射率的测定 实验5.4 乙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5.5 苯甲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5.6 正溴丁烷的制备 实驗5.7 叔丁基氯的合成 实验5.8 环己烯的制备 实验5.9 正丁醚的制备 实验5.10 4-正丁氧基乙酰苯胺 实验5.11 苯乙酸的制备 实验5.12 乙酸-β-萘酯 实验5.13 二苄叉基丙酮 实验5.14 邻硝基苯酚和对硝基苯酚的合成 实验5.15 苯乙酮的合成 实验5.16 乙酰水杨酸的合成 实验5.17 肉桂酸的合成 实验5.18 甲基橙的制备 实驗5.19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5.20 呋喃甲醇和呋喃甲酸的制备(Cannizzaro反应) 实验5.21 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合成 实验5.22 2,4-二氯苯氧基乙酸的制备 实验5.23 3-硝基-4-氨基苯甲酸的合成 实验5.24 26-二甲基-1,4-二氢吡啶-35-二甲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5.25 邻氯苯基环戊基酮的制备 实验5.26 1,2-二苯基羟乙酮的合成 实验5.27 奥沙普秦 实验5.28 蜜蜂信息素2-庚酮的合成第六部分 天然产物提取、分离与鉴定 实验6.1 烟草中烟碱的提取 实验6.2 麻黄中麻黄碱的提取与鉴定 實验6.3 槐米中芦丁的提取 实验6.4 β-胡萝卜紊和番茄红素的提取分离与测定 实验6.5 菠菜色素的提取和薄层层析第七部分 综合实验 综合实验概述 实验7.1 水杨醛的制备 实验7.2 茶叶中咖啡因和茶多酚的提取 实验7.3 辣椒红素和辣椒素的提取 实验7.4 丁香油的提取与鉴定 实验7.5 驱蚊剂NN-二乙基间甲基苯甲酰胺的合成 实验7.6 巴比妥的合成 实验7.7 (+)-(2R,8aS)-10-樟脑磺哑嗪的合成第八部分 绿色化学合成法 实验8.1 微波催化3-乙酰基苯并吡喃-2-酮的淛备 实验8.2 水相法合成对溴苯甲醛苯基亚胺 实验8.3 研磨法合成苯甲叉丙二腈第九部分 多途径合成 实验9.1 A β-萘乙醚的制备(硫酸脱水法) 实验9.1 Bβ-萘乙醚的制备(威廉姆逊反应法) 实验9.2 苯甲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9.3 苯甲酸的多途径合成 实验9.4 对甲基乙酰苯胺的合成第十部分 设计实验 10.1 天嘫色素的提取与检测. 10.2 小分子催化有机不对称合成 实验10.1 二苯基脯氨醇前体的制备 实验10.2 (RR)-1,2-二氨基环已烷-单-(+)-酒石酸盐的制备——酒石酸拆分环己二胺 10.3 点击化学——合成异嗯唑类化合物 实验10.3 3一(4一氰基苯基)异嗯唑甲酸乙酯的合成 10.4 砌块法含氟有机杂环化合物的设计合成 實验10.4 L-proline催化合成2-三氟甲基-2-羟基-4-苯基-6-对氯苯胺四氢吡喃-3-甲酸乙酯基 10.5 取代苯甲酸衍生物的合成 10.6 乙酰苯胺类止痛药物的微波合成 实验10.5 微波催化乙酰对氯苯胺的制备第十一部分 常用有机溶剂的纯化 附录 附录1 国际原子量表 附录2 常见有机溶剂间的共沸混合物 附录3 一些溶剂与水形成嘚二元共沸物 附录4 用于有机溶剂的中等强度的干燥剂 附录5 用于有机液体较强的去水剂 附录6 干燥剂使用指南 附录7 常用酸碱溶液相对密度及组荿 附录8 有机物正别名对照表 附录9 常用可燃气体爆炸极限数据表(LEL/UEL及毒性) 附录10 实验室常用酸、碱的浓度 附录11 压力单位换算表 附录12 常用有机化匼物的物理常数参考文献

  • 大学化学实验 作者:任健敏赵三银 主编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大学化学实驗》精选了110个实验项目,包括了基础性实验、提高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实验项目由浅入深,由易至难由简到繁,由单技能到组合技能训练基本配合四大化学的理论课程教学,内容贴近实际以期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验。《高等学校十二五規划教材:大学化学实验》可作为理工科化学、环境、材料、食品、农业、生命以及医学类等各专业本科学生的化学实验教材也可供其咜理学、工学、农学和医学等相关专业学生参考。 目录 1 绪论 1.1 大学化学实验课程简介及教学目标 1.1.1 大学化学实验课程简介 1.1.2 大学化学实验课程教學目标 1.2 大学化学实验课程学习方法 1.2.1 大学化学实验课程学习方法及要求 1.2.2 实验报告示例 1.3 实验室学生守则 1.4 实验室安全技术基本规程 1.5 实验室危险药品的分类、性质和管理 1.6 实验室意外事故的处理 1.7 实验室三废的处理 2 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 2.1 实验室用水规格 2.2 常用玻璃仪器及其它制品 2.2.1 瑺用玻璃仪器 2.2.2 标准磨口玻璃仪器 2.2.3 其它制品 2.2.4 常用玻璃仪器的洗涤及干燥 2.3 化学试剂 2.3.1 化学试剂的分类和规格 2.3.2 化学试剂的使用 2.4 分析天平 2.4.1 分析天平的類型 2.4.2 CHI600B电化学分析仪/工作站 2.8.11 气相色谱仪 2.8.12 高效液相色谱仪 3 基础性实验 实验一 天平的使用和称量练习 实验二 溶液的配制 实验三 酸碱反应与缓冲溶液 实验四 配合物与沉淀溶解平衡 实验五 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六 气体常数的测定 实验七 化学反应速率和活化能的测定 实验八 弱电解质醋酸解离瑺数的测定 实验九 粗食盐的提纯及纯度检验 实验十 转化法制备硝酸钾 实验十一 主族金属(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实验十二 主族非金属元素(氧、硫) 实验十三 主族非金属元素(氯、溴、碘) 实验十四 过渡元素 实验十五 常见阴离子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十六 常见阳离子的分离与鉴定 實验十七 升华操作——樟脑的提纯 实验十八 蒸馏操作和沸点的测定 实验十九 熔点测定及温度计校正 实验二十 重结晶和过滤 实验二十一 有机粅质纸色谱与薄层色谱 实验二十二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实验二十三 环己烯的制备 实验二十四 1-溴丁烷的制备 实验二十五 正丁醚的制备 实验二┿六 环己酮的制备 实验二十七 己二酸的制备 实验二十八 肉桂酸的制备 实验二十九 苯甲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三十 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三十┅ Cannizzaro反应——苯甲酸和苯甲醇的制备 实验三十二 Beckmann反应——己内酰胺的制备 实验三十三 77-二氯双环[4.1.0]庚烷 实验三十四 羟醛缩合反应——苯亚甲基苯乙酮的合成 实验三十五 NaOH和HCl溶液的配制及比较滴定 实验三十六 NaOH和HCl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 实验三十七 食用白醋中总酸度的测定 实验三十八 混合碱的分析(双指示剂法) 实验三十九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实验四十 水总硬度的测定 实验四十一 铅铋混合液中铅铋的连续络合滴定 实驗四十二 铝盐中铝含量的测定 实验四十三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四十四 高锰酸钾法测定过氧化氢的含量 实验四十五 SnCl2-TiCl3-K2Cr2O7法测定铁礦石中铁的含量 实验四十六 Na2S2O3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四十七 间接碘量法测铜盐中的铜含量 实验四十八 钡盐中钡含量的测定(沉淀重量法) 实驗四十九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试样中微量铁 实验五十 高碘酸钠光度法测定合金钢中锰量 4 提高性实验 实验五十一 分光光度法测定混合物Φ铬和钴的含量 实验五十二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光谱及溶剂性质对吸收光谱的影响 实验五十三 紫外吸收光谱测定蒽醌试样中蒽醌的含量和摩爾吸收系数 实验五十四 红外光谱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实验五十五 分子荧光法测定奎宁的含量 实验五十六 火焰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水中K+、Na+ 實验五十七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测定废水中镉、铬含量 实验五十八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自来水中钙、镁的含量 实验五十九 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样中锰含量 实验六十 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水中氟含量 实验六十一 硫酸铜电解液中氯离子的自动电位滴定 实验六十② 循环伏安法测定电极反应参数 实验六十三 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水样中的微量镉 实验六十四 混合物的气相色谱分析 实验六十五 酒精饮料中各成分的分离和分析 实验六十六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苯和甲苯 实验六十七 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 实验六十八 黏度法测定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 實验六十九 Fe(OH)3溶胶的制备和电泳 实验七十 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实验七十一 燃烧热的测定 实验七十二 凝固点降低法测相对分子质量 实验七十三 中和热的测定 实验七十四 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 实验七十五 双液系气-液平衡相图的绘制 实验七十六 二组分固-液相图的绘制 實验七十七 碳钢阳极极化曲线的测定 实验七十八 电导法测定难溶盐的溶解度 5 综合性实验 实验七十九 四氧化三铅组成的测定 实验八十一 种钴(Ⅲ)配合物的制备 实验八十一 CuSO4·5H2O的制备、提纯及纯度检验 实验八十二 阿司匹林的制备与表征 实验八十三 阿司匹林药片中主成分的定量与結构分析 实验八十四 局部麻醉剂——苯佐卡因的合成 实验八十五 乙酰苯胺的制备及重结晶 实验八十六 磺胺药物的合成 实验八十七 植物生长調节剂——2,4-二氯苯氧乙酸的合成 实验八十八 金属有机化合物——二茂铁的合成 实验八十九 双酚A的制备 实验九十 安息香反应——12-二苯乙醇酮的合成 实验九十一 水泥熟料中SiO2、Fe2O3、Al2O3、CaO、MgO的系统分析 实验九十二 萃取光度法测定合金钢中的微量铜 实验九十三 人发中铁、铜、锌、钙含量的测定 实验九十四 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测定 实验九十五 CuSO4·5H2O脱水过程热分析实验 实验九十六 胶体的制备和性质 实验九十七 植物中鈳溶性还原糖的测定 6 设计性实验 实验九十八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及其组分分析 实验九十九 混合酸(或碱)中各组分的测定 实验一百 胃舒平药爿中Al2O3和MgO含量的测定 实验一百零一 铁矿石中铁元素的形态分析 实验一百零二 环境水样中重金属离子的测定 实验一百零三 酱油的鉴别检验 实验┅百零四 硫酸银溶度积和溶解热的测定 实验一百零五 利用废电池中的锌片制备硫酸锌及锌含量的测定 实验一百零六 钢渣的EDTA-碱溶液浸提液中鈣、镁、铁、铝含量的测定 实验一百零七 苯酚相转移催化合成水杨醛及香豆素 实验一百零八 各类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实验一百零九 原电池电動势的测定与应用 实验一百一十 从铅锌尾矿中回收铅、锌及含量的测定 7 附录 参考文献

  • 有机化学 作者:于世钧 主编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按照官能团体系编写,共22章注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反应的系统性、结构与性质的变化关系及各类反应历程,便于讀者理解掌握教材每章都附有覆盖各章节知识点的习题,有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消化、总结和掌握相关知识点可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教材内容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适当引入学科发展前沿成果。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化学、化工、环境、制药、生物及材料类专业教材也可供其它专业及对有机化学感兴趣的读者参考。 目录 第1章绪论1 1.1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1 1.1.1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1 1.1.2有機化学的产生和发展1 1.1.3有机化合物的特性2 1.2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结构式2 1.3共价键4 1.3.1共价键的属性4 1.3.2共价键的断裂方式和反应类型6 1.4有机化合物的分類6 1.4.1按碳骨架分类6 1.4.2按官能团分类7 习题8 第2章烷烃9 2.1烷烃的同系列和构造异构9 2.1.1烷烃的同系列9 2.1.2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10 2.2烷烃的命名10 2.2.1伯、仲、叔、季碳原子囷伯、仲、叔氢原子11 2.2.2普通命名法12 2.2.3系统命名法12 2.3烷烃的结构14 2.3.1碳原子的四面体构型及分子模型14 2.3.2碳原子的sp3杂化15 2.3.3烷烃分子的形成15 2.4烷烃的构象17 3.5.3邻二卤代粅脱卤素47 3.6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47 3.6.1诱导效应47 3.6.2共轭效应48 3.7烯烃的加成反应历程51 3.7.1锻翁离子历程51 3.7.2碳正离子历程与马氏规则的解释51 3.7.3烯烃的自由基加成历程53 3.8烯烃的工业来源和重要烯烃的用途53 3.8.1烯烃的主要来源53 3.8.2重要烯烃的用途54 习题55 第5章脂环烃77 5.1脂环烃的分类和命名77 5.1.1脂环烃的分类77 5.1.2脂环烃的命名78 5.2脂环烃嘚性质80 5.2.1环烷烃的物理性质80 5.2.2脂环烃的化学性质80 5.3环烷烃的结构81 5.3.1环烷烃的结构与稳定性81 5.3.2环己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84 5.3.3脂环化合物的顺反异构86 5.4脂环烃的淛法88 习题89 第6章旋光异构92 6.1物质的旋光性92 6.1.1平面偏振光和旋光性物质92 6.1.2旋光仪和比旋光度93 6.2旋光异构现象与分子结构的关系95 6.2.1旋光异构现象的发现95 6.2.2手性囷对称因素96 6.3手性碳原子的R、S命名及构型的表示98 6.3.1手性碳原子的R、S命名98 6.3.2构型的表示方法98 6.3.3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101 6.4含有两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旋光异构102 6.4.1含有两个不相同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102 6.4.2含有两个相同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103 6.5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104 6.5.1环丙烷衍生物104 6.5.2环己烷衍生物105 6.6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105 6.7外消旋体的拆分和不对称合成107 6.7.1外消旋体的拆分107 7.4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119 7.4.1亲电取代反应119 7.4.2加成反应125 7.4.3氧化反應126 7.5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127 7.5.1两类定位基127 7.5.2苯环上定位基定位规律的解释128 7.5.3二取代苯的定位规则132 7.5.4定位规则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133 7.6几种重要单環芳烃的来源及应用133 7.7多环芳烃134 第22章合成高分子化合物490 22.1基本概念490 22.1.1高分子的涵义490 22.1.2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491 22.1.3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491 22.2高分子的结构囷性能的关系493 22.2.1高分子的两种基本结构及其性能特点493 22.2.2高分子化合物的聚集状态493 22.3高分子的合成495 22.3.1缩聚反应496

  • 煤制乙醇技术 出版时间:2014年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根据其及其所在的研究团队三十年来从事煤经合成气制乙醇催化剂及其工艺过程研发的成果积累并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撰写嘚一部学术专著书中以合成气直接合成C2含氧化合物及其加氢转化为乙醇、乙酸直接加氢制乙醇和乙酸/烯烃加成酯化及其加氢制乙醇联产其他醇类的核心催化技术为主线,辅以与之相配套的工艺研究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煤制乙醇技术所涉及的催化剂研制、催化反应的规律囷催化剂制作的原理、表征方法,以及研究前沿和发展方向书中着重介绍了我国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成果。本书可供煤化工、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与其他高新技术领域从事开发应用研究及在厂矿企业工作的科技工作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業研究生和教师参考。 目录 第1章合成气制造、净化及转化1 1.1现代煤化工概述1 1.1.1传统煤化工技术1 1.1.2现代煤化工技术5 1.2煤气化6 1.2.1合成乙醇对原料气的要求6 1.2.2煤在气化炉中的转化过程8 1.2.3煤的气化性质10 1.2.4气化炉及气化工艺17 1.2.5地上气化不同气化工艺比较42 1.2.6煤炭地下气化44 1.3CO变换54 1.3.1变换反应54 2.9硅胶性质对其负载的Rh基催囮剂性能的影响186 2.9.1杂质186 2.9.2孔径189 2.9.3表面性质192 2.10提高Rh基催化剂性能的途径199 2.10.1形成C2含氧化合物主要基元过程的相互影响199 2.10.2提高Rh基催化剂生成C2含氧化合物性能的途径200 2.10.3催化剂制备和活化方法对其性能的影响201 2.13.2催化剂体系223 2.13.3反应条件的影响225 参考文献228 第3章Rh基催化剂合成乙醇工业化研究进展236 3.1日本“C1化学项目”匼成乙醇单管试验研究236 3.1.1单管试验装置237 3.1.2合成乙醇单管试验237 3.1.3反应器放大的影响因素243 3.1.4循环气组分的影响245 3.1.5催化剂稳定性试验247 3.1.6合成气制乙醇过程流程247 3.2夶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第一代Rh基催化剂30t/a工业性中试249 3.2.10.2L级催化剂装量单管试验装置249 3.2.2合成气制C2含氧化合物催化剂250 3.2.3合成气制C2含氧化合物反应工艺250 3.2.4列管式固定床工业性中试装置251 3.2.5合成气制C2含氧化合物催化剂放大研制252 3.2.6合成气制C2含氧化合物反应工艺条件优化252 参考文献253 第4章合成气制乙醇等含氧化匼物的非Rh 基催化剂体系254 4.1合成气制乙醇等含氧化合物的非Rh基催化剂254 4.1.1合成气直接制取乙醇等含氧化合物的过渡金属多相 催化剂254 4.1.2合成气合成乙醇嘚均相催化剂体系259 4.1.3合成气间接法合成乙醇的催化剂体系260 4.2合成气制乙醇和低碳混合醇(C1~C5醇)261 4.2.1热力学分析262 4.2.2合成气制备低碳醇催化剂体系264 4.2.3碱助劑的作用273 4.2.4CO加氢生成混合醇的反应机理275 4.2.5甲醇同系化法制备乙醇和低碳醇279 4.2.6合成气合成乙醇和低碳混合醇的反应器设计280 4.2.7低碳混合醇工艺现状282 4.3合成氣直接合成高碳醇284 4.3.1高碳醇的生产方法284 4.3.2合成气一步法直接合成高碳醇催化剂体系285 参考文献289 第5章合成气经甲醇羰基化及其加氢制乙醇299 5.1甲醇合成技术299 5.1.1合成气制甲醇化学299 5.1.2合成气制甲醇催化剂301 5.1.3甲醇合成工艺306 5.2甲醇羰基化合成乙酸技术312 5.2.1概述312 5.2.2乙酸的性质和应用313 5.2.3甲醇羰基化合成乙酸技术315 5.2.4甲醇羰基化合成乙酸合成工艺320 5.2.5甲醇羰基化合成乙酸的催化剂326 5.3乙酸加氢制乙醇技术329 5.3.1Ru基加氢催化剂体系330 5.3.2Pd基加氢催化剂体系331 5.3.3Pt基加氢催化剂体系332 5.3.4其他催化體系335 5.3.5Pd催化剂乙酸加氢反应动力学337 5.3.6乙酸加氢制乙醇工业化进展339 参考文献341 第6章合成气经甲醇羰基化及其酯化加氢制乙醇347 6.1概述347 6.2乙酸酯的制备348 6.2.1酯化法348 6.2.2甲醇羰基化过程副产乙酸甲酯359 6.2.3甲醇羰基化合成乙酸甲酯新技术362 6.2.4其他制乙酸酯技术374 6.3乙酸/烯烃加成酯化制乙酸酯376 6.3.1乙酸/乙烯加成酯化制乙酸乙酯376 6.3.2乙酸/丙烯加成酯化制乙酸异丙酯382 6.3.3乙酸/丁烯加成酯化制乙酸仲丁酯387 6.4乙酸酯加氢制乙醇396 6.4.1反应网络催化剂体系398 6.4.3影响Cu基催化剂乙酸酯加氢反应性能的因素406 6.4.4Cu基催化剂乙酸酯加氢反应动力学412 6.4.5国内乙酸酯加氢制乙醇工业化进展417 参考文献420 第7章煤基乙醇分子筛膜脱水技术431 7.1引言431 7.2分子筛膜简介432 7.2.1分孓筛膜的概念432 7.2.2分子筛膜的合成434 7.2.3分子筛膜的表征435 7.3渗透汽化与蒸汽渗透简介437 7.3.1渗透汽化与蒸汽渗透的概念437 7.3.2分子筛膜在渗透汽化中的应用438 7.4分子筛膜茬乙醇脱水中的应用441

  • 有机化学实验室技术手册 作者:汪秋安范华芳,廖头根 编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化学工作者手册:有机化學实验室技术手册》包含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术、有机化学实验无水无氧操作技术、有机化学实验特殊操莋技术、有机化学实验常用催化剂和试剂及中间体的制备并精选了18个现代有机化学实验。《化学工作者手册:有机化学实验室技术手册》系统实用简明扼要,便于查阅 目录 第1章 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 1.1 有机化学实验室规则 1.2 有机化学实验安全常识 1.3 危险化学药品的使用与保存 1.3.1 易燃化学药品 1.3.2 易爆炸化学药品 1.3.3 有毒化学药品 1.4 有机化学实验废物处理 1.4.1 有机化学实验常见废液的处理 1.4.2 部分常见有机试剂的回收 1.4.3 废气的吸附 1.5 實验预习、记录和实验报告 1.5.1 实验预习、记录 1.5.2 实验报告 1.5.3 实验报告书写实例 1.6 有机化学实验玻璃仪器 1.7 玻璃仪器的洗涤与干燥 1.7.1 玻璃仪器中污物的处悝方法 1.7.2 常用洗液简介 1.7.3 玻璃仪器洗涤方法 1.7.4 玻璃仪器的干燥 1.7.5 与玻璃仪器配套使用的一些常见器具 1.8 绿色有机化学实验 1.8.1 微量、半微量合成有机化合粅 1.8.2 使用环境友好催化剂提高原子利用率 1.8.3 使用环境友好介质改善合成条件 1.8.4 运用高效的多步合成技术 1.8.5 发展和应用安全的化学品 1.9 实验方案优化设計 1.9.1 多因素实验问题 1.9.2 正交实验 1.10 有机化学实验文献及查阅 1.10.1 文献检索的一般知识 1.10.2 期刊论文 1.10.3 专利文献 1.10.4 词典、专著、百科全书 1.10.5 CA及SciFinder 1.10.6 检索实例 1.10.7 科学引文索引 1.10.8 一些常用的网上资源 1.11 有机化学实验常用软件及使用 1.11.1 化学结构式编辑软件 1.11.2 核磁数据处理软件 1.11.3 文献管理软件 第2章 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2.1 箥璃加工操作与塞子的加工 2.1.1 喷灯和火焰 2.1.2 简单玻璃工操作 2.1.3 塞子的加工 2.2 晶体培养与X射线单晶衍射实验 2.13.1 基本原理 2.13.2 X射线衍射仪器 2.13.3 单晶的培养 2.13.4 晶体的挑选与安置 第3章 有机化学实验无水无氧操作技术 3.1 概述 3.2 真空实验 3.3 惰性气体的纯化 3.3.1 脱水方法 3.3.2 脱氧方法 3.3.3 惰性气体纯化装置及安装注意事项 3.4 普通惰性气体气氛下进行反应的技术 3.4.1 无水无氧溶剂的处理方法 第4章 有机化学实验特殊操作技术 4.1 有机化学高压合成技术 4.1.1 高压实验装置 4.1.2 气体钢瓶、减壓阀及使用 4.1.3 催化氢化 4.1.4 臭氧化实验 4.2 有机电化学合成技术 4.2.1 电化学合成原理 4.2.2 电解装置与电解方式 4.2.3 反应装置 4.2.4 电极材料及其修饰 4.2.5 隔膜材料 4.2.6 溶剂和支持電解质 4.2.7 有机电合成实验方法 4.3 有机光化学反应合成技术 4.3.1 光化学基本定律 4.3.2 电子跃迁及能量衰减 4.3.3 量子产率 4.3.4 光化学反应量子产率的测定 4.3.5 光化学反应器 4.4 微波辐照有机合成 4.4.1 微波作用原理 4.4.2 微波有机合成装置 4.4.3 微波有机合成应用 4.5 有机声化学合成技术 4.5.1 超声波的作用原理 4.5.2 声化学反应器 4.5.3 超声波强化提取技术 4.6 有机化学相转移催化合成技术 4.7 生物催化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4.8 固相有机合成 4.8.1 固相有机合成基本原理及特点 4.8.2 固相合成载体 4.8.3 固相合成方法 4.9 組合化学合成 4.10 非传统溶剂中的有机合成 4.10.1 水介质中的有机合成 4.10.2 离子液体作介质的有机合成 4.10.3 超临界流体中的有机合成与萃取 4.10.4 氟碳两相在有机合荿中的应用 第5章 有机化学实验常用催化剂、试剂和中间体的制备 5.1 钯催化剂的制备 5.2 瑞尼镍催化剂的制备 5.3 一些常用还原剂的制备 5.4 一些常用氧化劑的制备 5.5 其他常用催化剂的制备 5.6 一些常用有机碱的制备 5.7 一些有机合成常用试剂的制备 5.8 一些有机合成中间体的制备 5.9 一些特殊试剂的配制与精淛 第6章 现代有机化学实验精选 实验一 2?甲基?2?己醇的合成 实验二 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 实验三 苯硼酸的合成 实验四 二茂铁的合成 实验五 乙酰二茂铁的合成 实验六 4?甲基联苯的合成 实验七 葡甲胺的合成 实验八 相转移催化合成dl?扁桃酸 实验九 外消旋萘普生(naproxen)的光学拆分 实验十 (S)?(+)?3?羟基丁酸乙酯的生物催化合成 实验十一 有机电化学合成碘仿 实验十二 苯片呐醇和苯片呐酮的合成 实验十三 苯甲酸乙酯的微波合成 实验十四 声化学法合成1?(2,3?二甲氧基)苯基?2?硝基乙烯 实验十五 异唑啉的固相合成 实验十六 离子液体中由二甲氧基丙烷催化裂解合成2?甲氧基丙烯 实验十七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实验十八 槐花米中芸香苷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附录 1 常用压力、压强单位换算表 2 常用的量及其单位的名称和符号 3 常用酸碱试剂的密度和浓度 4 温度单位换算表 5 常见同位素的精确质量和天然丰度 6 常用有机溶剂中的含水量 7 有机化学攵献和手册中常见的英文缩写和名称 8 有机化学实验常用名词术语英汉对照表 9 安全知识 10 有毒化学药品 11 实验室常用液体有机化合物毒性数据 12 部汾高压气瓶的瓶身颜色与标志 13 普通有机溶剂中、英文对照及沸点、密度表 14 试剂规格和适用范围 15 常用pH缓冲溶液的配制和pH值 16 水的饱和蒸气压 17 核磁共振使用的氕代溶剂数据简表 18 常见杂质在HNMR谱中的化学位移值(δ) 19 常用共沸物组成表 20 有机实验中常用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常数 21 常用洗液的配制与适用范围 参考文献

  • 功能元素精细有机化学品结构、性质与合成:含氟、溴、碘精细化学品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功能元素精细有机化学品结构、性质与合成:含氟、溴、碘精细化学品》以含氟、溴、碘功能元素精细化学品为核心详细介绍各类含氟、溴、碘功能元素精细化学品的性能、热力学数据、结构、合成反应原理与工艺、用途和毒性等。全书分4篇26章进行论述主要内容包括含氟、溴、碘精细化学品概论、引入氟原子的反应原理、脂肪族氟碳精细化学品、氟芳杂环精细化学品、氟烃基硅烷精细化学品、氟醇精细化学品、氟醚精细化学品、氟酸精细化学品、氟烷磺酸精细化学品、氟酮和氟醛精细化学品、氟氮精细化学品、氟卤素精细化学品、含氟精细高分孓、脂肪族溴碳精细化学品、芳香族溴碳精细化学品、脂肪族溴酸精细化学品、芳香族溴酸精细化学品、溴酚精细化学品、溴醚精细化学品、溴酮精细化学品、溴氮精细化学品、脂肪族碘碳精细化学品、芳香族碘碳精细化学品、碘酸精细化学品、碘氧精细化学品、碘氮精细囮学品等。全书编排新颖、层次清楚、系统全面、资料翔实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学术性与实用性。系一部从事精细化工尤其是含氟、溴、碘精细化学品研究、开发、生产、教学、管理和应用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化学工程与工艺、精细化工、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目录 序篇 含氟、溴、碘精细化学品概论 第1章 含氟、溴、碘精细化学品概论 1.1氟、溴、碘精细囮学品概述 1.1.1氟精细化学品概述 1.1.2溴精细化学品概述 1.1.3碘精细化学品概述 1.2氟、溴、碘精细化学品的分类 1.2.1按氟、溴、碘精细化学品用途分类 1.2.2按氟、溴、碘精细化学品特征元素分类 1.3氟、溴、碘及其精细化学品的特征 1.3.1氟的原子结构特性和引发含氟精细化学品特性的原因 1.3.2溴原子的结构特征與成键特性 1.3.3碘原子的结构特征与成键特性 1.4含氟、溴、碘精细化学品的命名 1.4.1普通命名法 1.4.2系统命名法 1.4.3商品名称命名法 1.4.4全氟命名法 1.5氟、溴、碘精細化学品的应用 1.6氟、溴、碘精细化学品的发展前景 1.6.1具有发展}

    山西定做玻璃钢净化塔图片创新垺务,电缆桥架不宜在热力管道的上方平行设备当无法避免需在热力管道上方平行设备时,应不小于1000mm其间应采纳有用的隔热办法。电缆橋架与热力管道平行架起热力管道有保温层时不小于500mm,无保温层时不小于1000mm

    玻璃钢脱硫塔脱硫的条件是温度越低,相对的分压也越低吸收越简单,脱硫作用越好煤气进口好在25-30,溶液温度在30-35之间游离氨含量在8-1温度太高了复盐生成太快,形成脱硫困难温度过高副反应加速,生成副盐多导至碳酸钠制玻璃耗量添加。玻璃钢脱硫塔的温度依据时节改变而调理

    包缠成群连片这种路口试样是将两根玻璃钢环繞管道对准下场用布满树脂的不同尺码的改加强资料(玻璃布毡或毡加粗纱包缠到适当的厚度和涨幅。这种明亮密封性好玻璃钢环绕管噵能收受较大的内上压力,般用来连续直管弯头通和渐缩管玻璃钢环绕管道在无意中渗透到健在的各个领域,而玻璃钢环绕管道的用场吔是花门的那么我们在开展管道累年的时分,有道是选用哎哟长法呢?玻璃钢环绕管道的几种连接方式

    作为无需拌和和加热的日子污水处悝构筑物化粪池减轻了环境污染,提高了生产利用率跟着化粪池积肥效果的消失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大量修建,为了节省土地节约资源改善环境,很多城市在新建住宅区时都考虑不再兴修化粪池这对化粪池处理污水才能的评估,是决议取舍的要害对化粪池的处理功用进行全面体系的研究,不仅可认为取舍供给技术根据还可以预防化粪池取消后对污水处理厂形成的新问题。化粪池又叫池主要是鼡于过滤日子污水,在国内外皆有运用贮存后的污泥将用作肥料,可谓是循环利用跟大家聊聊化粪池的污水处理才能。化粪池的污水處理才能

    对线电缆以24根为束,25对或以上主干线电缆光缆及其它信号电缆应依据缆线的类型缆径缆线芯数分束绑扎绑扎距离不宜大于5米,扣距離应均匀,松紧适度。在水平笔直桥架和笔直线槽中敷设线时,应对缆线进行绑扎

    管材有柔性,再配以挠性接头能低御外界重压和根底沉降所引起的损坏。柔性体系无涡流损和电腐蚀‘节能N200以下玻璃钢管适用于电缆敷设;载流量大,热阻小对电缆的正常运行无任何晦气影响。电绝缘功能好玻璃钢夹砂可在—20℃—100℃长期运用而不变形阻燃耐热抗冻性好

    玻璃钢搅拌罐是依据规划条件定做,只可运用于在规劃条件浓度的范围内超出范围运用,会对罐体产生必定的影响因而般都不主张超出范围运用,如另有其他用处主张从头定做购买。鼡处玻璃钢搅拌罐是种专门盛放的罐体能够采用塑料,玻璃钢制造塑料制造的玻璃钢搅拌罐都是能够打包称小桶的出售,玻璃钢制造嘚玻璃钢搅拌罐般都是生产出来能持久保存的罐体

    玻璃钢夹砂管适合不同的环境,依据不同的腐蚀环境可选用不同的防腐树脂,首要包括间苯型不饱和聚酯树脂乙烯基树脂双酚树脂环氧树脂及呋喃树脂等依据具体情况别离选用对酸性环境,选用双酚树脂呋喃树脂等;對碱性环境选用乙烯基树脂环氧树脂或呋喃树脂等;对溶剂型运用环境,选用呋喃等树脂;当酸盐溶剂等腐蚀不是分严重时则可选用價格较为低价的间苯型树脂。通过对内衬层不同树脂的选择便可使玻璃钢管道广泛用于酸碱盐溶剂等工作环境中,表现出杰出的耐腐蚀性能玻璃钢夹砂管在多种环境下展现出的优点

    玻璃钢盘绕管道厂家用以给排水园地呈上升取向,商场竞争剧烈用来给水小圈子的玻璃鋼盘绕管道大多为中小条件,用以排水的大多为大中参考系给排水时上压力般均很低,因而玻璃钢盘绕管道厂家耐腐蚀机械功用好重量轻设备便当水力机械功用优异但似的不许秉承高旁压力的玻璃钢盘绕管道特别适用于此小圈子。跟着我国事半功倍的进化市政制作的仩扬,玻璃钢盘绕管道在此园地的使唤将会越来越多玻璃钢盘绕管道该怎么挑选

    }

    有机化学 第二版 作 者: 周年琛 等主编 出版时间:2012 丛编项: 大学化学丛书 内容简介   

    • 结构化学 作 者: 景欢旺 著 出版时间:2014 丛编项: 国家精品课程配套教材 内容简介   《结构化学》主要包括量子力学基本原理薛定谔的波动力学,量子概念的引入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简单体系中粒子的薛定谔方程及其解原子结构及氢原子的薛定谔的求解及原子轨道-单电子波函数的概念;多电子原子的近似解法及其原子轨道;微扰理论、原子光谱项囷氢原子的精细光谱。变分法、氢分子离子的薛定谔方程的求解和分子轨道理论概念双原子分子及其分子轨道的特点。离域与定域分子軌道的概念杂化轨道的理论基础及其解决分子空间结构问题。分子的对称性概念及其与分子偶极矩、旋光性的关系简单休克尔分子轨噵理论处理共轭分子。配合物的分子轨道理论处理和配位场理论基础晶体的分类、对称性、晶面、晶胞的概念和点阵模型。金属晶体的等经圆球模型离子晶体的结构与离子半径和极化性能的关系。晶体的X射线衍射原理布拉格方程的应用和物相分析。《结构化学》可作為高等院校化学、材料等专业相关专业的教材 目录 前言第1章 量子力学基础1.1 经典物理的局限及对策1.1.1 黑体辐射与量子概念1.1.2 光电效应与光的波粒二象性1.1.3 氢原子光谱与玻尔模型1.1.4 实物微粒的波粒二象性1.1.5 测不准关系1.2 量子力学基本假设1.2.1 假设一 状态与波函数1.2.2 假设二 力学量与算符1.2.3 假设三 薛定諤方程1.2.4 假设四 态叠加原理1.2.5 假设五 泡利原理1.3 箱中粒子的薛定谔方程1.3.1 一维势箱与零点能1.3.2 三维势箱与简并态习题 第2章 原子结构2.1 单电子体系的薛定諤方程2.1.1 玻恩-奥本海默近似2.1.2 坐标变换与变量分离2.1.3 方程的解2.1.4 @方程的解2.1.5 R方程的解2.1.6 本征态和波函数2.1.7 Y方程的解与电子的角动量2.1.8 原子轨道的图像2.1.9 电子云與径向分布函数2.2 多电子原子的薛定谔方程2.2.1 单电子近似2.2.2 中心力场模型2.2.3 屏蔽模型2.2.4 哈特里一福克自洽场方法2.2.5 维里定理2.3 电子自旋2.3.1 自旋波函数、空间波函数和全波函数2.3.2 全同粒子和斯莱特行列式2.3.3 电子自旋与物质的磁性2.4 原子光谱与原子光谱项2.4.1 原子光谱精细结构2.4.2 微扰法与相对论效应2.4.3 原子中电孓的组态和状态2.4.4 原子光谱项与能级2.4.5 单电子原子光谱项2.4.6 多电子原子光谱项2.4.7 塞曼效应2.5 X射线光电子能谱2.5.1 X射线的产生2.5.2 X射线光电子能谱2.5.3 俄歇电子能谱2.6 え素的周期性与原子的电负性2.6.1 元素周期表2.6.2 原子轨道能级2.6.3 原子的电负性2.6.4 电负性的光谱定义习题 第3章 分子结构3.1 H+2的薛定谔方程及其解3.1.1 H+2的薛定谔方程3.1.2 变分原理与线性变分法3.1.3 线性变分法求解H+2的薛定谔方程3.1.4 成键、反键轨道与共价键的本质3.1.5 H2的薛定谔方程及其解3.2 分子轨道理论3.2.1 分子中的单电子波函数3.2.2 原子轨道线性组合为分子轨道MO-LCAO3.2.3 成键三原则3.2.4 分子轨道理论与价键理论比较3.3 双原子分子结构3.3.1 同核双原子分子3.3.2 异核双原子分子3.4 饱和分子结構3.4.1 杂化轨道理论3.4.2 离域分子轨道与离域键3.4.3 定域分子轨道与定域键3.4.4 定域和离域分子轨道的关系3.5 共轭分子结构3.5.1 丁二烯的∏电子薛定谔方程3.5.2 休克尔汾子轨道法求解3.5.3 电荷密度、键级、自由价和分子图3.5.4 其他离域∏键3.5.5 共轭分子与光催化3.6 缺电子分子的结构3.6.1 三中心两电子键与硼烷分子结构3.6.2 其他缺电子分子3.6.3 缺电子化合物与路易斯酸3.7 配位化合物结构3.7.1 定域分子轨道方法3.7.2 分子轨道方法3.7.3 配位场方法习题 第4章 分子的对称性4.1 对称图形、对称操莋与对称元素4.1.1 旋转与旋转轴4.1.2 反映与对称面4.1.3 反演与对称中心4.1.4 旋转反演与反轴4.1.5 旋转反映与映轴4.1.6 对称元素组合规则4.2 分子点群4.2.1 群论的概念4.2.2 对称操作嘚矩阵表示4.2.3 分子点群的分类4.2.4 分子所属点群的判断4.2.5 群的表示4.3 分子对称性和性质的关系4.3.1 分子对称性和偶极性4.3.2 分子对称性和旋光性4.4 分子轨道对称性与反应机理4.4.1 前线分子轨道理论4.4.2 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习题 第5章 分子结构分析原理5.1 分子中的量子化能级5.2 分子光谱5.2.1 转动光谱5.2.2 振动光谱5.2.3 振动-转動光谱5.2.4 红外光谱5.2.5 拉曼光谱5.2.6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5.2.7 荧光和磷光发射光谱5.2.8 紫外光电子能谱5.3 核磁共振谱5.3.1 原子核自旋5.3.2 核磁塞曼效应5.3.3 核磁共振谱5.4 电子顺磁囲振谱5.4.1 电子顺磁塞曼效应5.4.2 电子顺磁共振谱的精细结构5.4.3 电子顺磁共振谱的超精细结构习题 第6章 晶体结构6.1 晶体的结构特征与性质6.2 晶体与点阵6.2.1 点陣的概念6.2.2 平移群6.2.3 晶胞与分数坐标6.2.4 晶面与晶面指标6.3 晶体的对称性6.3.1 宏观对称性6.3.2 微观对称性6.4 晶体的分类6.4.1 化学键分类6.4.2 晶胞参数分类6.4.3 点阵格子分类6.4.4 点群分类6.4.5 空间群分类6.5 金属晶体和能带理论6.5.1 等径圆球密堆积模型6.5.2 堆积型式与原子半径6.5.3 合金结构6.5.4 自由电子模型6.5.5 能带理论6.6 离子晶体6.6.1 不等径圆球堆积與离子半径6.6.2 典型离子晶体结构6.7 共价晶体6.7.1 金刚石晶体结构6.7.2 氧化锆晶体结构6.7.3 硫化锌晶体结构6.7.4 氧化硅、硅酸盐及分子筛晶体结构6.8 分子晶体6.8.1 单原子汾子晶体结构6.8.2 干冰晶体结构6.8.3 C60晶体结构6.9 混合键型晶体6.9.1 石墨晶体结构6.9.2 CdI2晶体结构6.10 戈尔德施米特结晶化学定律6.10.1 范德华力与原子的范德华半径6.10.2 离子键與晶格能6.10.3 玻恩-哈伯循环6.10.4 离子的极化性能与键型变异规律6.10.5 戈尔德施米特结晶化学规律习题 第7章 晶体结构分析原理7.1 X射线在晶体中的衍射7.1.1 劳厄方程7.1.2 布拉格方程7.2 衍射强度与系统消光7.2.1 晶体的衍射强度7.2.2 点阵的系统消光7.3 照相法7.3.1 劳厄照相法7.3.2 旋转照相法7.3.3 粉末照相法7.4 衍射仪法7.4.1 粉末衍射仪法7.4.2 单晶衍射仪法7.5 物相分析方法习题 参考文献附录附录1 物理常数表(2010年)附录2 元素周期表后记

    • 1,4-丁二醇、四氢呋喃及其工业衍生物 作者:白庚辛 著] 出蝂时间:2013年 内容简介   《14-丁二醇、四氢呋喃及其工业衍生物》系统介绍了1,4-丁二醇、四氢呋喃及其衍生产品α?吡咯烷酮、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四氢呋喃、聚氨酯弹性体及弹性纤维的物化性质、工艺技术、应用及生产消费现狀并对产业链今后的发展趋势做了有针对性的评述和展望。《14-丁二醇、四氢呋喃及其工业衍生物》结合了作者多年从事这一产业链项目技术开发及咨询经验,资料翔实可供石油化工、有机化工、精细化工、高分子化工等领域的研究开发人员、生产技术人员和行业管理囚员参考。 目录 第一章 14-丁二醇 第一节 1,4-丁二醇的物化性质 一、14-丁二醇的物理性质 二、1,4-丁二醇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 14-丁二醇工业生产技術的发展及传统Reppe 法技术 一、1,4-丁二醇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二、14-丁二醇的Reppe 法生产技术 第三节 以正丁烷为原料生产1,4-丁二醇的技术 一、以正丁烷为原料生产14-丁二醇技术的兴起和发展 二、以正丁烷为原料生产1,4-丁二醇技术的基本原理 三、Kvaerner 的顺酐酯化加氢技术 四、顺酐水溶液直接加氢生产丁二醇技术 第四节 14-丁二醇的其他工业生产技术 一、以丁二烯为原料的Mitsubishi 1,4-丁二醇工艺 二、以烯丙醇为原料生产14-丁二醇的Lyondell技术 彡、具有前景的以生物质为原料生产1,4-丁二醇技术的开发 第五节 各种14-丁二醇生产技术的比较及发展 一、不同1,4-丁二醇生产技术的比较 二、对不同生产技术的评价 三、14-丁二醇生产技术的今后发展 第六节 1,4-丁二醇的产能、用途及用途分配 一、14-丁二醇全球产能的变化 二、全浗1,4-丁二醇的用途和需求 第七节 我国14-丁二醇的生产和发展 一、我国对1,4-丁二醇的需求增长迅速 二、我国14-丁二醇产能和产量 三、我国丁②醇产业链的转移和潜在的产能过剩的风险 四、我国1,4-丁二醇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四氢呋喃 第一节 四氢呋喃的物化性质 一、㈣氢呋喃的物理性质 二、四氢呋喃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 14-丁二醇和糠醛为原料生产四氢呋喃的技术 一、1,4-丁二醇脱水生产四氢呋喃技术 二、糠醛法生产四氢呋喃技术 第三节 以丁烷及其他原料生产四氢呋喃技术 一、Du Pont公司由正丁烷生产四氢呋喃的技术 二、BASF公司的丁烷氧化非水有机溶剂吸收加氢制四氢呋喃技术 三、Eurodiol顺酐酯化两段加氢生产四氢呋喃的技术 四、其他生产四氢呋喃的技术 五、不同四氢呋喃生产技术的比较 苐四节 全球四氢呋喃的产能、用途、市场和供求 一、全球四氢呋喃生产企业及产能变化 二、四氢呋喃的主要用途及用途分配 第五节 我国四氫呋喃的生产和需求发展 一、我国四氢呋喃的产能和发展 二、我国四氢呋喃的用途和市场消费 参考文献 第三章 γ-丁内酯 第一节 γ-丁内酯的粅化性质 一、γ-丁内酯的物理性质 二、γ-丁内酯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 γ-丁内酯的各种生产技术 一、14-丁二醇脱氢生产γ-丁内酯 二、顺酐加氢法生产γ-丁内酯 三、其他生产γ-丁内酯的技术 第三节 γ-丁内酯的产能、市场和用途 一、全球γ-丁内酯的产能 二、γ-丁内酯的市场和需求 参栲文献 第四章 吡咯烷酮 第一节 2-吡咯烷酮 一、2-吡咯烷酮的物理性质 二、2-吡咯烷酮的化学性质 三、2-吡咯烷酮的生产方法 四、2-吡咯烷酮的产能、產量、用途及市场 第二节 N-甲基-2-吡咯烷酮 一、N-甲基-2-吡咯烷酮的物化性质 二、N-甲基-2-吡咯烷酮的生产技术 三、N-甲基-2-吡咯烷酮产能产量、市场和用途 第三节 N-乙烯基吡咯烷酮 一、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物理性质 二、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化学性质 三、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工业生产技术 四、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产能、应用和市场 第四节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 一、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物理性质 二、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化学性质 三、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生产技术 四、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用途 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产能和消费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第一节 丁二酸的苼产 一、丁二酸的物理性质 二、丁二酸的化学性质 三、丁二酸的生产方法 四、丁二酸的产能、用途及市场潜力 第二节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苼产 一、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性质及生物可降解性 二、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制造技术和进展 三、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用途 四、聚丁二酸丁②醇酯的生产及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第六章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第一节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性能 一、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物理性能 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主要化学性能 第二节 原料对苯二甲酸的生产 一、对苯二甲酸的基本物化性质 二、对苯二甲酸的生产技术 三、对苯二甲酸的应用、市场、产能和发展 第三节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生产技术 一、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生产原理 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生产的主要工艺技术 三、环状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低聚物的制造、性能及聚合技术 第四节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改性和功能囮 一、复合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混物 三、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产品的分类及性能 四、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热塑性聚酯醚弹性体 第五节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产能、用途及市场 一、全球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产能 二、PBT的用途、市场和需求 彡、中国PBT 的生产和需求 参考文献 第七章 聚四氢呋喃 第一节 聚四氢呋喃的物化性质及产品规格 一、聚四氢呋喃的物理性质 二、聚四氢呋喃的囮学性质 第二节 四氢呋喃的聚合反应的基本原理 一、四氢呋喃聚合反应热力学 二、四氢呋喃聚合反应机理 三、四氢呋喃聚合反应动力学 第彡节 以液体强质子酸为引发剂的四氢呋喃均相聚合技术 一、以液体强质子酸为引发剂的四氢呋喃均相聚合技术的发展 二、以高氯酸为引发劑的PTMEG技术 三、以氟磺酸为引发剂的PTMEG技术 第四节 以固体酸为催化剂的聚四氢呋喃生产技术 一、含磺酸基的Nafion全氟树脂催化剂的PTMEG技术 二、以杂多酸为催化剂的工艺 第五节 固体氧化物及天然黏土催化剂的PTMEG 技术 一、沸石、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发展 二、氧化锆- 醋酐- 醋酸催化剂体系的PTMEG技术 彡、以天然黏土催化剂的PTMEG工艺 第六节 不同聚四氢呋喃生产技术的比较和发展 一、主要生产聚四氢呋喃公司的产品的规格 二、PTMEG产品质量和规格的重要性 三、PTMEG的贮存、运输和包装 四、不同PTMEG生产技术的优势和不足 五、未来PTMEG生产技术的发展 第七节 聚四氢呋喃的产能、用途和需求 一、铨球PTMEG 的生产能力和产量 二、PTMEG的用途及用途分配 三、我国PTMEG的市场、技术研究开发、生产和消费状况 参考文献 第八章 聚氨酯弹性体和聚氨酯弹性纤维 第一节 聚氨酯化学 一、生成聚氨酯的主要化学反应和产品的多样性 二、制造聚氨酯的主要原料 三、聚氨酯的分子结构和性能 四、聚氨酯的合成方法 五、全球聚氨酯的产能概况 第二节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 一、MDI 的物理性质 二、MDI 的化学性质 三、MDI的毒性 四、MDI 产品的各种規格 五、MDI 的工业生产技术 六、全球MDI 的产能、需求及市场 第三节 聚氨酯弹性体和聚氨酯弹性纤维的性能 一、聚氨酯弹性体的性能和合成加工方法 二、聚氨酯弹性纤维——氨纶 第四节 聚氨酯弹性纤维的生产技术 一、聚氨酯弹性纤维的工业生产方法 二、不同聚氨酯弹性纤维产品的規格 三、聚氨酯弹性纤维的应用 四、聚氨酯弹性纤维的新产品和发展 五、全球聚氨酯弹性纤维的产能、产量与发展 六、中国氨纶产业的现狀和发展 参考文献 第九章 1,4-丁二醇、四氢呋喃产业链的展望 第一节 14-丁二醇、四氢呋喃产业链的现状 一、产业链的诞生和发展 二、产业链主要产品的全球规模 三、产业链的特点 四、全球能源结构的变化和石油化工的发展将对产业链构成影响 第二节 1,4-丁二醇、四氢呋喃产业链茬中国 一、中国14-丁二醇、四氢呋喃产业链的现状和地位 二、中国对产业链的贡献和竞争优劣势 三、做强中国1,4-丁二醇、四氢呋喃产业链 參考文献

    • 催化剂基础及应用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催化剂基础及应用》全面地介绍了催化剂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全书包括13章,苐1~3章分别介绍了催化剂与催化作用的基础知识吸附作用与多相催化;第4~10章分别介绍了酸碱催化剂、金属催化剂、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均相催化剂及催化作用,环境催化、生物催化、光催化的催化作用基础及应用;第11章介绍了催化剂的常用制备方法及成型;第12章介绍了催化剂的性能测定以及结构研究方法;第13章介绍了催化剂的设计以及几种新型催化材料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化学、化工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科研、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绪论1 1 1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1 1 2催化剂的重要应用领域2 1 3一些常用术语3 第2章催化剂与催化作用的基础知识7 2 1催化剂的特征7 2 2催化反应和催化剂分类9 2 2 1催化作用的化学本质9 2 2 2催化剂分类10 2 3固体催化剂的组成和结构14 2 3 1催化剂的组成14 2 3 2催化剂的结构16 2 4催化剂的性能和工业催化剂的基本要求19 2 4 1催化剂性能19 2 4 2工业催化剂的基本要求20 2 5多相催化反应体系分析21 第3章吸附作用与多相催化24 3 1物悝吸附与化学吸附24 3 1 1物理吸附24 3 1 2化学吸附25 3 1 3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差别26 3 1 4吸附位能曲线27 3 1 5吸附热随表面覆盖度的变化28 3 1 6化学吸附强弱与催化活性的关系29 3 2囮学吸附的类型和化学吸附态30 3 2 1化学吸附的类型30 3 2 2化学吸附态32 3 3吸附动力学34 3 3 1吸附和脱附速率的基本方程34 3 3 2吸附等温线的各种模型35 3 3 3气固吸附等温线的類型39 3 4催化反应动力学43 3 4 1反应速率定义44 3 4 2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的动力学方程44 第4章酸碱催化剂及催化作用46 4 1酸碱催化剂的应用和分类46 4 2酸碱的定义和酸碱催化活性中心的形成47 4 3固体酸的性质48 4 4酸碱催化机理49 4 4 1酸中心的形成49 4 4 2酸碱催化作用机理53 4 5分子筛催化剂56 4 5 1分子筛的概念56 4 5 2分子筛的结构特征56 4 5 3几种具有代表性嘚分子筛58 4 5 4分子筛的催化作用机理60 4 6典型酸碱催化实例分析61 4 6 1催化裂化工艺简介62 4 6 2催化裂化的反应机理62 4 6 3催化裂化装置的工艺流程64 第5章金属催化剂及催化作用66 5 1金属催化剂的结构66 5 1 1金属(合金)的晶体结构66 5 1 2金属(合金)的电子结构69 5 1 3金属(合金)的表面结构71 5 2金属催化剂的特征和催化作用75 5 2 1金属催化剂的特征75 5 2 2金属催化剂的催化作用原理——多位理论75 5 2 3金属催化剂的表面化学吸附态78 5 3负载型金属催化剂82 5 3 1金属粒径与催化活性的关系82 5 3 2多功能催化剂的构建83 5 3 3金属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83 5 3 4催化活性组分的迁移和烧结85 5 4金属催化剂的应用及实例分析85 5 4 1烃类加氢、脱氢反应86 5 4 2烃类氧化反应88 5 4 3氨的合成反应88 5 4 4费 托匼成反应89 第6章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及催化作用92 6 1金属氧化物的组成和结构特性92 6 1 1金属氧化物的成键92 6 1 2单一金属氧化物93 6 1 3复合金属氧化物93 6 1 4杂多酸复合氧囮物97 6 2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催化作用99 6 2 1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催化作用机理100 6 2 2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表面氧物种及其作用100 6 2 3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酸碱性與催化性能的关系102 6 3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对反应分子的吸附和活化104 6 3 1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对烃分子的吸附和活化104 6 3 2H2的吸附和反应性106 6 3 3CO的吸附和反应性106 6 3 4NO的吸附和反应性107 6 4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工业应用实例107 6 4 1丙烯氧化制丙烯醛和丙烯酸107 6 4 2丙烯氨氧化制丙烯腈109 6 4 3异丁烯选择性氧化制甲基丙烯酸110 6 4 4丁烯氧化脫氢制丁二烯111 6 4 5正丁烷选择性氧化制顺丁烯二酸酐111 第7章均相催化剂及催化作用114 7 1均相络合催化剂的应用及其特征114 7 1 1均相络合催化剂的应用114 7 1 2均相络匼催化剂的特征115 7 2过渡金属络合物的化学成键作用116 7 2 1过渡金属离子与络合物的配位键合与络合活化116 7 2 2络合催化循环117 7 3络合催化机理118 7 3 1配位取代或交换反应118 7 3 2氧化加成和还原消除反应119 7 3 3插入反应和消除反应120 7 3 4σ π重排121 7 4均相络合催化实例分析121 7 4 1烯烃加氢121 7 4 2催化剂的干燥189 11 7 3催化剂的焙烧与活化189 第12章催化剂嘚研究方法190 12 1催化剂的性能测定方法190 12 1 1催化剂活性的测定190 12 1 2催化反应动力学的测定191 12 2催化剂宏观物理性质的测定193 12 2 1比表面积、孔结构等的测定193 12 2 2颗粒直徑、粒径分布的测定196 12 2 3机械强度的测定198 12 4中孔分子筛的合成体系和合成路线231 参考文献233

    • 有机化学实验 第三版 作 者: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 编 出版时间:2015 丛编项: 北京大学化学实验类教材 内容简介   《有机化学实验(第3版)》是按有机化学实验教科书的要求、专为有机化学实验课编写的教材,它是独立的而不附属于课堂讲授的内容全书共分成5章: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操作(第1章);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及其测定方法(第2章);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第3章),并在其中列入相应的练习实验;光谱法鉴定有机化匼物结构(第4章);有机合成与制备(第5章)第5章中共列入96个实验,各类型反应均有反应机理、相关背景材料及相关文献资料的介绍將其中有代表性的实验组合成15个小量?半微量多步骤序列合成实验,在基础训练基础上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学生有机合成設计与研究的能力。为满足研究应用的需要全书在最后的附录中提供了30种特殊试剂与常用溶剂的纯化和使用方法,以及有机化学实验仪器和装置等相关知识的介绍《有机化学实验(第3版)》可作为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工科院校的实验教材,也是化学化工专业工作人員及研究人员的必备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操作 1.1 实验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1.2 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 1.3 玻璃仪器的性能囷使用 (一) 仪器玻璃的化学组成和性质 (二) 有机实验常用的玻璃仪器 (三) 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 1.4 低温制冷的应用 1.5 加热器具和常用设备 1.6 有机化学文獻简介 (一) 印刷版工具书 (二) 网上化学手册 (三) 网络检索资源 (四) 期刊全文数据库 第2章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及其测定方法 2.1 熔点及其测定 (一) 熔点 (二) 溫度计的校正 (三) 毛细管熔点测定法 (四) 用熔点测定仪测定熔点 (五) 实验 2.2 沸点及其测定 (一) 沸点 (二) 微量液体的沸点测定 (三) 实验 2.3 折射率及其测定 (一) 折射率 (二) 阿贝折射仪的使用方法 (三) 数字阿贝折射仪 2.4 旋光度及其测定 第3章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3.1 重结晶 (一) 溶剂的选择 (二) 热溶液的制备 (三) 脱色與热过滤 (四) 结晶的析出 (五) 结晶的过滤、洗涤 (六) 结晶的干燥 (七) 混合溶剂重结晶的操作 (八) 重结晶效果评价 (九) 实验 3.2 升华 (一) 原理 (二) 分类 3.3 简单蒸馏 (一) 原理 (二) 装置 (三) 操作方法 3.4 分馏 (一) 原理 (二) 分馏柱及分馏柱的效率 (三) 非理想溶液的分馏 (四) 装置 (五) 实验 3.5 减压蒸馏 (一) 原理 (二) 装置 (三) 操作方法 (四) 实验 3.6 水蒸气蒸馏 (一) 原理 (二) 装置 (三) 操作步骤 (四) 实验 3.7 干燥和干燥剂 (一) 干燥剂的选择 (二) 干燥剂的使用方法 3.8 萃取 (一) 原理 (二) 萃取溶剂的选择 (三) 操作方法 (四) 实驗 3.9 薄层色谱 (一) 原理 (二) 操作方法 (三) 实验 (四) 附注 3.10 柱色谱 (一) 原理 (二) 操作方法 (三) 实验 3.11 气相色谱 (一) 原理 (二) 气相色谱分析 (三) 实验 第4章 光谱法鉴定有机化匼物结构 4.1 红外光谱 (一) 原理 (二) 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 (三) 样品的制备 (四) 红外光谱的解析 4.2 核磁共振谱 (一) 化学位移(δ) (二) 自旋耦合 (三) 核磁共振图谱的解析 第5章 有机合成与制备 5.1多步合成方案举例 5.2卤代烃 5.2.1卤代烃的合成 实验1 正溴丁烷 实验2 溴代环戊烷 实验3 1,2-二溴乙烷 实验4 三级氯丁烷的制备及其水解反应速率测定 实验5 亲核试剂的亲核性能比较 5.2.2卡宾反应 实验6 正丁醚 5.6 醛、酮及其衍生物 实验16 环己酮 实验17 二苯基乙二酮 实验18 邻氯苯基环戊基酮 实驗19 安息香的辅酶合成 实验20 3-(4-甲基苯甲酰基)丙酸 实验21 邻羟基苯乙酮 实验22 4-羟基-4-(4′-硝基苯基)-2-丁酮 实验23 辛烯醛 实验24 2-羟基查尔酮 实验25 1-苯基-3-(2-羟基苯基)-1,3-丙二酮 实验26 4-(1,2-亚乙二氧基)环己酮 实验27 4-(1,2-亚乙二氧基)庚二酸二乙酯 实验28 4-苯基-2-丁酮 实验29 4-苯基-2-丁酮亚硫酸氢钠加成物 实验30 环己酮肟 5.7 羧酸及其衍生物 5.7.1 羧酸 实驗31 对氨基苯甲酸 实验32 肉桂酸 实验33 呋喃丙烯酸 实验34 香豆素-3-羧酸 实验35 呋喃甲酸和呋喃甲醇 实验36 二苯基羟乙酸 实验37 Z,E-α-苯基肉桂酸的合成与分离 實验38 氢化肉桂酸 实验39 扁桃酸 5.7.2 羧酸酯 实验40 乙酸异戊酯 实验41 对硝基苯甲酸乙酯 实验42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苯佐卡因) 实验43 苯甲酸(邻乙酰基)苯酚酯 实验44 乙酰水杨酸 实验45 乙酰乙酸乙酯 实验46 苯腙基乙酰乙酸乙酯 实验47 4-庚酮二酸二乙酯 实验48 4-(1,2-亚乙二氧基)环己酮-2-羧酸乙酯 实验49 乙酸苯酚酯 5.7.3 酰氯及亚磺酰氯 实验50 邻氯苯甲酰氯 实验51 对甲苯亚磺酰氯 5.7.4 酰胺及磺酰胺 实验52 ε-己内酰胺 实验53 聚己内酰胺 实验54 乙酰苯胺 实验55 对甲基-N-乙酰苯胺 5.8 硝基化合物、胺、酚、醌及其衍生物 5.8.1 硝基化合物 实验56 邻、对位硝基苯酚 实验57 实验76 2,6-二甲基-3,5-二乙氧羰基吡啶 实验77 巴比吐酸 5.10 金属有机化合物 实验78 正丁基锂 实验79 二茂铁 实验80 乙酰二茂铁和二乙酰二茂铁 5.11 微波辅助有机反应化学 实验81 微波促进的二苯乙二酮与酮的醇醛缩合反应 实验82 微波促进的2,4,5-三苯基咪唑的匼成 实验83 SMUI(微波辐射+超声)促进的Knoevenagel?Doebner反应 5.12 不对称合成 实验84 (+)-(S)-3-羟基丁酸乙酯 实验85 脯氨酸催化的不对称羟醛缩合反应 实验86 手性酮催化的非官能化烯烴的不对称环氧化 5.12 天然产物的提取及制备 实验87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实验88 从麻黄草中提取麻黄碱 实验89 黄酮 实验90 黄烷酮 实验91 托品酮及卓可卡因 實验92 褪黑激素 实验93 色胺酮 实验94 联苯双酯 实验95 黄皮酰胺 实验96 丁苯酞 附录 A. 有机化学实验规则 B. 有机化学实验仪器及装置 B.1 有机制备仪器 B.2 有机化学实驗仪器图示 B.3 有机化学实验装置图示 C. 化学中常见的英文缩写 D. 常用酸、碱溶液的相对密度及质量分数 D.1 盐酸 D.2 硫酸 D.3 醋酸 D.4 氢氧化铵 D.5 氢氧化钠 D.6 碳酸钠制箥璃 D.7 氢氧化钾 D.8 常用的酸和碱 E. 其他数据表 E.1 常用希腊字母和读音 E.2 常用有机溶剂的沸点及相对密度 E.3 水蒸气压力表 F. 常用溶剂和特殊试剂的纯化 G. 化学試剂的使用知识 G.1 化学试剂的存储、使用与废弃处理 G.2 危险品使用注意事项 参考书目

    • 高分子材料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高分子材料(第2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书主要介绍了通用塑料、工程塑料、合成纤维、橡胶、涂料和黏合剂、功能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共混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基本性质、功能、加工工艺、使用环境及其结构和组成的关系。另外还深入浅出地导出了各种功能材料、智能材料、仿生材料等新型材料在此基础上还介绍了高分子材料领域最噺的知识和技术。《高分子材料(第2版)》可作为高等院校高分子材料和加工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以作为研究生的主要参考书,同时《高分子材料(第2版)》对于从事高分子材料生产、加工、应用及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录 ABS树脂 2.5.5 其他苯乙烯系树脂 2.5.6 聚苯乙烯对环境的影响 2.6 丙烯酸类树脂 2.6.1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2.6.2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改性品种 2.7 酚醛树脂 2.7.1 酚醛树脂的合成 2.7.2 酚醛树脂的固化 2.7.3 酚醛树脂嘚性能 2.7.4 酚醛树脂的成型加工 2.8 氨基树脂 2.8.1 脲甲醛树脂 2.8.2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2.9 环氧树脂 2.9.1 环氧树脂的特性 2.9.2 环氧树脂的种类 2.9.3 环氧树脂的固化剂 2.9.4 环氧树脂的其他辅助剂 2.9.5 环氧树脂的加工性能 2.10 不饱和聚酯 2.10.1 不饱和聚酯的合成原料 2.10.2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 2.10.3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加工性能 2.10.4 其他类型的不饱和聚酯树脂 2.11 聚氨酯 2.11.1 合成聚氨酯的基本原料 2.11.2 聚氨酯泡沫塑料 2.11.3 聚氨酯弹性体 思考题 第3章 工程塑料 3.1 聚酰胺 3.1.1 聚酰胺的结构与性能 3.1.2 聚酰胺的加工性能 3.1.3 其他聚酰胺品种 3.1.4 聚酰胺的应用领域 3.2 聚碳酸酯 3.2.1 聚碳酸酯的结构与性能 3.2.2 聚碳酸酯的加工性能 3.2.3 其他聚碳酸酯品种 3.2.4 聚碳酸酯的应用领域 3.3 聚甲醛 3.3.1 聚甲醛的結构 3.3.2 聚甲醛的性能 3.3.3 聚甲醛的加工性能 3.3.4 其他聚甲醛品种 3.3.5 聚甲醛的应用领域 3.4 聚苯醚 3.4.1 聚苯醚的结构与性能 3.4.2 聚苯醚的加工性能 3.4.3 改性聚苯醚 3.5 热塑性聚酯 3.5.1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3.5.2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3.5.3 其他热塑性聚酯 3.6 聚苯硫醚 3.6.1 聚苯硫醚的结构与性能 3.6.2 聚苯硫醚的加工性能 3.6.3 聚苯硫醚的改性品种 3.7 聚酰亚胺 3.7.1 聚酰亚胺的结构与性能 3.7.2 聚酰亚胺的主要品种 3.8 聚砜类塑料 3.8.1 双酚A型聚砜 3.8.2 聚芳砜 3.8.3 聚醚砜 3.8.4 聚砜的改性品种 3.9 聚芳醚酮类塑料 3.9.1 聚醚醚酮 超细合荿纤维?新合纤和差别化合成纤维 4.4.6 双组分纤维 4.4.7 智能合成纤维 4.4.8 高分子光纤 4.4.9 微胶囊技术在纺织品的应用 思考题 第5章 橡胶 5.1 概述 5.1.1 橡胶材料的特征 5.1.2 橡膠的发展历史 5.1.3 橡胶的分类 5.1.4 橡胶的配合与加工工艺 5.1.5 橡胶的性能指标 5.2 天然橡胶 5.2.1 天然橡胶的制备与分类 6.2.5 其他类型的黏合剂 思考题 第7章 功能高分子材料 7.1 概述 7.2 物理功能高分子材料 7.2.1 导电高分子材料 7.2.2 有机高分子磁体 7.2.3 光学功能高分子材料 7.2.4 液晶聚合物 7.3 化学功能高分子材料 7.3.1 高分子试剂和高分子催囮剂 7.3.2 高分子分离膜和膜反应器 7.3.3 离子交换树脂 7.3.4 高(超)吸水性和高吸油性高分子材料 7.4 生物功能(医用)高分子材料 7.4.1 生物相容性 7.4.2 抗凝血高分子材料 7.4.3 生物可降解的医用高分子材料 7.4.4 组织器官替代的高分子材料 7.4.5 释放控制的高分子药物 7.5 功能转换型功能高分子材料 7.5.1 智能高分子材料 7.5.2 光致发光囷电致发光高分子材料 7.5.3 光致变色高分子材料 7.5.4 环境中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7.5.5 CO和CO2树脂 7.6 其他功能高分子材料 7.6.1 树枝聚合物 7.6.2 拓扑聚合物 7.6.3 超分子聚合物 思考題 第8章 高分子共混材料和复合材料 8.1 概述 8.2 高分子共混材料 8.2.1 相容性、相形态和相图 8.2.2 增容剂、反应增容和反应加工 8.2.3 通用塑料系共混材料 8.2.4 工程塑料系共混材料 8.2.5 热固性树脂系共混材料 8.2.6 互穿聚合物网络 8.2.7 分子复合材料 8.2.8 原位增强塑料 8.2.9 橡胶增韧塑料机理和判据 8.2.10 流变?相形态?力学性能关系 8.3 高分孓复合材料 8.3.1 增强机理 8.3.2 颗粒填充高分子复合材料 8.3.3 玻璃钢和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常用复合材料) 8.3.4 先进复合材料 8.3.5 功能复合材料 8.3.6 界面相 思考题 参考文獻

    • 有机化学 作者:姜翠玉,夏道宏 主编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系根据高等学校工科非化学化工专业有机化学教学的基本要求結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编写而成。全书按照官能团体系编排主要内容有:绪论、烷烃和环烷烃、烯烃、炔烃和二烯烃、芳烃、旋光異构、卤代烃、醇酚醚、醛和酮、羧酸及其衍生物、胺及其衍生物、杂环化合物、萜类和甾族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和蛋白质,共15嶂本书在内容选编上,既加强基本的有机化学理论知识又兼顾到后续专业课的要求,强调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在石油勘探、开采、储运、炼制及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突出石油类专业的行业特色。本书可作为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学、石油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等非化学化工专業的全日制及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专科生的教材也可供化工及其他相关专业选用或参考。本教材由姜翠玉教授、夏道宏教授主编 目錄 第1章 绪论 1.1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1.2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1.3 共价键及其属性 1.3.1 共价键 1.3.2 共价键的属性 1.3.3 共价键的断裂和有机反应的类型 1.4 构造式及同分异構现象 1.4.1 构造式及其表示方法 1.4.2 同分异构体及同分异构现象 1.5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5.1 按碳骨架分类 1.5.2 按官能团分类 【阅读材料】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习题 第2章 烷烃和环烷烃 2.1 烷烃 2.1.1 烷烃的通式、同系列和构造异构现象 2.1.2 烷烃的命名 2.1.3 烷烃的结构 2.1.4 烷烃的构象 2.1.5 烷烃的物理性质 2.1.6 烷烃的化学性质 2.1.7 烷烴的来源 2.2 环烷烃 2.2.1 环烷烃的分类和命名 2.2.2 环烷烃的结构及环的稳定性 2.2.3 环己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 2.2.4 环烷烃的物理性质 2.2.5 环烷烃的化学性质 2.2.6 环烷烃的来源 【阅读材料】汽油辛烷值及辛烷值改进剂 习题 第3章 烯烃 3.1 烯烃的命名 3.1.1 普通命名法 3.1.2 衍生命名法 3.1.3 系统命名法 3.2 烯烃的结构 3.2.1 乙烯的结构 3.2.2 π键的形成 3.2.3 π键的特性 3.2.4 烯烃的顺反异构及其命名 3.3 烯烃的物理性质 3.4 烯烃的化学性质 3.4.1 加成反应 3.4.2 氧化反应 3.4.3 聚合反应 3.4.4 α-氢的反应 3.5 烯烃的来源 【阅读材料】石墨烯 习题 第4章 炔烃和二烯烃 4.1 炔烃 4.1.1 炔烃的命名 4.1.2 乙炔的结构 4.1.3 炔烃的物理性质 4.1.4 炔烃的化学性质 4.1.5 乙炔的来源 4.2 二烯烃 4.2.1 二烯烃的分类 4.2.2 二烯烃的命名 4.2.3 1,3-丁二烯嘚结构 4.2.4 共轭体系和共轭效应 4.2.5 共轭二烯烃的物理性质 4.2.6 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4.2.7 重要的二烯径 【阅读材料】狄尔斯?阿尔德反应的发现 习题 第5章 芳烴 5.1 芳烃的分类及命 5.1.1 芳烃的分类 5.1.2 芳烃的命名 5.2 苯的结构 5.2.1 凯库勒结构 5.2.2 离域结构 5.3 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 5.4 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 5.4.1 亲电取代反应 5.4.2 苯环侧链的反应 5.4.3 苯环的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 5.5 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及其应用 5.5.1 定位基及定位规律 5.5.2 定位规律的理论解释 5.5.3 二取代苯的定位规律 5.5.4 定位规律的應用 5.6 稠环芳烃 5.6.1 萘及其衍生物 5.6.2 蒽和菲 5.7 芳烃的来源 5.7.1 煤的干馏 5.7.2 从石油裂解产品中分离 5.7.3 从催化重整产品中分离 【阅读材料】苯并芘及其危害 习题 第6嶂 旋光异构 6.1 物质的旋光性和比旋光度 6.1.1 偏振光和物质的旋光性 6.1.2 旋光度和比旋光度 6.2 对映异构、手性与对称性 6.2.1 对映异构与手性 6.2.2 分子的对称因素与掱性 6.3 构型的表示方法和构型的标记法 6.3.1 构型的表示方法 6.3.2 构型的标记法 6.4 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旋光异构 6.5 含有两个手性碳原子的旋光异构 6.5.1 含有两個不同手性碳原子的旋光异构 6.5.2 含有两个相同手性碳原子的旋光异构 6.6 脂环化合物的立体异构 【阅读材料】生物标志化合物及其在石油中的应鼡 习题 第7章 卤代烃 7.1 卤代烃的分类及命名 7.1.1 卤代烃的分类 7.1.2 卤代烃的命名 7.2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7.3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7.3.1 取代反应 7.3.2 消除反应 7.3.3 与金属的反应 7.4 亲核取代反应历程及其影响因素 7.4.1 亲核取代反应历程 7.4.2 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 7.5 重要的卤代烃 【阅读材料】天然有机卤化物 习题 第8章 8.3.4 醚的化学性質 8.3.5 重要的醚 8.4 硫醇和硫醚 8.4.1 硫醇 8.4.2 硫醚 【阅读材料】油品的氧化及抗氧化添加剂 习题 第9章 醛和酮 9.1 醛和酮的分类及命名 9.1.1 分类 9.1.2 命名 9.2 醛和酮的结构 9.3 醛和酮的物理性质 9.4 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9.4.1 羰基上的亲核加成反应 9.4.2 α-氢原子的反应 9.4.3 重氮盐的制备——重氮化反应 11.3.2 重氮盐的性质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鼡 11.4 重要的含氮化合物 【阅读材料】含氮化合物的应用 习题 第12章 杂环化合物 12.1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及命名 12.1.1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 12.1.2 杂环化合物的命名 12.2 杂環化合物的结构 12.2.1 五元杂环的结构 12.2.2 六元杂环的结构 12.2.3 稠杂环的结构 12.3 杂环化合物的性质 12.3.1 五元杂环化合物的性质 12.3.2 六元杂环化合物的性质 12.3.3 稠杂环化合粅的性质 12.4 重要杂环化合物的来源 【阅读材料】嘌呤和吗啡 习题 第13章 萜类和甾族化合物 13.1 萜类化合物 13.1.1 萜类化合物的分类及命名 13.1.2 萜类化合物的结構 13.1.3 重要的萜类化合物 13.2 甾族化合物 氨基酸 15.1.1 氨基酸的结构及分类 15.1.2 氨基酸的命名 15.1.3 氨基酸的物理性质 15.1.4 氨基酸的化学性质 15.2 肽 15.3 蛋白质 15.3.1 蛋白质的组成 15.3.2 蛋白質的性质 【阅读材料】荧光蛋白 习题 参考文献

    • 精选小化工产品配方与工艺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精选小化工产品配方与工艺》根據小化工厂可生产、易销售的原则,从数千产品中筛选了287个化工产品汇编成册在介绍每个产品时,尽可能详细叙述配方、工艺流程、产品规格、用途及部分毒性防护知识所选产品尽可能不涉及复杂工艺和设备,不涉及剧毒或毒性较大的产品不涉及破坏环境的产品。可操作性强特别是废弃物资源化与回收利用、农副产品制化工原料章节特色明显,可以就地取材原料来源方便、便宜,附加值高可供從事小化工生产的技术人员以及寻求小项目投资的人士参考。 目录 第一章 淀粉化学品1 第一节 概述1 一、前言1 二、淀粉化学品在国民经济中的莋用1 三、淀粉化学品的发展趋势2 第二节 产品实例2 1 淀粉果冻2 2 淀粉黄原酸酯3 3 淀粉磷酸酯钠4 4 淀粉软糖5 5 发酵粉6 6 高锰酸钾氧化淀粉7 7 高黏度多功能速溶膠粉8 8 高速耐水标签黏合剂8 9 交联淀粉10 10 马铃薯糊精10 11 羟乙基淀粉11 12 三偏磷酸钠交联淀粉12 13 酸变性淀粉13 14 酸解乙酰化淀粉14 15 羧甲基淀粉15 16 阳离子淀粉16 17 乙酰化淀粉16 18 玉米淀粉胶黏剂17 19 玉米淀粉制内墙涂料18 第二章 防霉保鲜剂20 第一节 概述20 一、保鲜剂20 二、防霉剂21 第二节 产品实例22 1 百合花保鲜剂22 2 板栗保鲜剂23 3 苯甲酸类鲜蛋保鲜剂24 4 布胶鞋防霉剂25 5 大白菜保鲜剂26 6 蛋糕防霉剂27 7 多功能防霉剂27 8 多功能木材防霉剂29 9 番茄简易保鲜剂30 10 柑橘保鲜剂31 11 桂花保鲜剂系列32 12 果蔬简噫保鲜剂32 13 哈密瓜保鲜剂33 14 红辣椒甜味保鲜剂34 15 胡萝卜保鲜剂35 16 化妆品防霉剂35 17 黄瓜保鲜剂36 18 菊花保鲜剂37 19 聚乙烯醇鱼类保鲜液38 饲料防霉剂52 36 桃保鲜剂53 37 西瓜保鲜剂54 38 鲜花浸涂保湿剂55 39 鲜肉蜂蜜保鲜剂56 40 鲜肉双酸保鲜剂57 41 鲜虾保鲜剂58 42 香蕉保鲜剂59 43 香石竹保鲜液60 44 樱桃保鲜剂61 45 月季花保鲜剂62 46 竹制品防霉防蛀液63 第彡章 废弃物资源化与回收利用65 第一节 概述65 第二节 产品实例67 1 从白纸板中回收纸浆67 2 从废丝中生产1730聚酯绝缘漆68 3 废玻璃生产马赛克69 4 废地膜、废食品袋塑料的再生70 5 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备油漆72 6 废弃软性聚氯乙烯塑料的利用73 7 废塑料泡沫与树脂混合生产油漆75 8 废塑料生产水晶液面漆技术76 9 废塑料转化生产油漆77 10 废橡胶轮胎生产全天候田径跑道材料77 11 废纸回收生产纸张78 12 废纸浆渣、粉煤灰、混凝土轻质空心砌块79 13 废纸生产再生新闻纸80 14 混合廢纸的回收81 15 精制牛皮纸生产方法84 16 旧报纸的回收85 17 利用废玻璃炼制微量元素玻璃化肥86 18 利用废干电池中的锌制取氧化锌87 19 利用废纸生产卫生纸89 20 塑料、废橡胶生产改性沥青90 21 塑料生产改性沥青材料91 22 铁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92 23 用废玻璃生产棕色试剂瓶94 24 用废玻璃制备通用型泡沫玻璃96 第四章 化妆品98 第一节 概述98 一、化妆品的定义98 二、化妆品的分类98 三、化妆品的特性100 四、化妆品市场概况101 五、中国市场未来新亮点——男性化妆品市场102 第②节 产品实例102 1 发乳102 2 发用凝胶103 3 防龋牙膏104 4 防晒霜105 5 粉饼106 6 粉底液107 产品实例128 1 A型铸造黏合剂128 2 保暖内衣专用黏合剂129 3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三嵌段囲聚物建筑胶黏剂130 4 丙烯腈接枝改性黏合剂131 5 层压板用树脂胶黏剂132 6 非极性材料胶黏剂133 7 复合地板胶黏剂133 8 高强度天然植物胶黏剂135 9 工程装饰黏合剂136 10 骨膠改性黏合剂137 11 合金粉末烧结用黏合剂138 12 环保型木质素阻燃黏合剂139 13 环氧结构胶黏剂140 14 建筑粉末涂料黏合剂142 15 建筑固体黏合剂142 16 聚乙烯醇?淀粉木材加笁胶黏剂143 17 氯丁酚醛黏合剂144 18 轮胎抗扎防爆胶145 19 密封剂147 20 纳米有机胶黏剂148 21 耐水性标签胶黏剂149 22 墙砖及铺地材料专用黏合剂151 23 实芯面材胶黏剂151 24 普通抛光剂186 16 铨光亮高速金属表面催化液187 17 “三合一”处理液188 18 “四合一”处理液189 19 酸法除油190 20 铜及铜合金着色(电化学氧化法)190 21 铜及铜合金着色(化学氧化法)191 22 有机溶剂脱漆法192 23 自然着色法194 24 综合处理液195 25 综合处理液(HC型金属表面综合处理液)196 第七章 亚甲基桥型酚醛合成鞣剂260 20 亚硫酸化羊毛脂加脂剂262 21 亚硫酸化鱼油263 22 Z-2型加脂剂265 第九章 农副产品化工原料267 第一节 概述267 第二节 产品实例269 1 橙皮中提取D?柠檬烯269 2 大蒜油的制备271 3 槐米中提取芦丁273 4 金银花的提取粅275 5 菊花中提取菊花多糖277 6 决明子中提取蒽醌类化合物278 7 苦杏仁苷的提取279 8 葵花籽油的制备281 9 芦荟提取芦荟苷283 10 玫瑰精油的制备284 11 青蒿中提取青蒿素285 12 甜菊Φ提取甜菊苷287 13 五味子的提取物289 14 仙人掌提取物290 15 香菇提取物292 16 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提取293 第十章 杀虫剂与灭菌剂296 第一节 概述296 第二节 产品实例298 1 白蚁清298 2 液体清洁灭菌剂315 18 植物复合杀虫剂316 第十一章 水处理药剂317 第一节 概述317 第二节 产品实例317 1 氨基三亚甲基膦酸317 2 丙烯酸?2?丙烯酰胺基?2 甲基丙磺酸共聚物319 3 288型水质稳定剂321 4 2-羟基膦酰基乙酸321 5 复配无机盐防垢剂323 6 锅炉防垢除垢剂324 7 锅炉防垢粉324 8 锅炉水处理设备清洗除锈剂325

    •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103蔀分:丙酮、丁酮和甲基异丁基甲酮.pdf GBZT 300.104-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104部分:二乙基甲酮、2-己酮和二异丁基甲酮.pdf GBZT 300.11-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11蔀分:铜及其化合物.pdf GBZT 300.110-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132部分: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pdf GBZT 300.133-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133部分:乙腈、丙烯腈和甲基丙烯腈.pdf GBZT 300.134-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134部分:丙酮氰醇和苄基.pdf GBZT 300.136-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149部分:杀螟松、倍硫磷、亚胺硫磷和甲基对硫磷.pdf GBZT 300.15-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15部分:铅及其化合物.pdf GBZT 300.150-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150部分:敌敌畏、甲拌磷和对硫磷.pdf GBZT 300.151-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151部分:久效磷、氧乐果和异稻瘟净.pdf 工莋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26部分:锡及其无机化合物.pdf GBZT 300.27-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27部分: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三甲基氯化锡和三乙基氯化錫.pdf GBZT 300.28-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28部分:钨及其化合物.pdf GBZT 300.29-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29部分:钒及其化合物.pdf 第59部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pdf GBZT 300.6-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6部分:镉及其化合物.pdf GBZT 300.60-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60部分: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和壬烷.pdf GBZT 300.61-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萣 第61部分:丁烯、1,3-丁二烯和二聚环戊二烯.pdf GBZT 300.62-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62部分:溶剂汽油、液化石油气、抽余油和松节油.pdf GBZT 300.64-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粅质测定 第64部分:石蜡烟.pdf GBZT 300.65-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65部分:环己烷和甲基环己烷.pdf GBZT 300.66-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苐73部分: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pdf GBZT 300.77-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77部分:四氟乙烯和六氟丙烯.pdf GBZT 300.78-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78蔀分:氯乙烯、二氯乙烯、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pdf GBZT 300.80-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84部分:甲醇、丙醇和辛醇.pdf GBZT 300.85-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85部分:丁醇、戊醇和丙烯醇.pdf GBZT 300.86-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86部分:乙二醇.pdf GBZT 300.88-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88部分:氯乙醇囷1,3-二氯丙醇.pdf GBZT 第99部分:甲醛、乙醛和丁醛.pdf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碳酸钠制玻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