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2020年划出100万亩苏州产业用地地,都在哪个区

1月3日上午11时苏州开放再出发3000人夶会现场,一张“苏州产业用地地供应图”全球首发在这张“地”图里,苏州总共68.8平方公里的可供苏州产业用地地一一明列,一一点對点落地;

同一天苏州城区西北角。距离“产业供地”发布现场仅19公里的黄桥街道以“异地置换”方式“变”出来的1平方公里产业供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规划其中0.4平方公里的苏州产业用地地(规划高层厂房),平均容积率由之前的不足0.5提升至2.5。

黄桥的“1平方公裏”正是苏州“68.8平方公里”产业供地里的一个点。

“只要是符合苏州未来发展定位的产业我们一律欢迎,用地一律保证要多少地有哆少地,要多少空间有多少空间!”

与“68.8平方公里”同步首发的还有一个“100万亩”——这是一条正在划定的工业用地保障线,苏州的工業和研发用地面积将以此为“底线”

两个数字,一脉相承又相辅相承因为68.8平方公里的产业供地规模,在全国万亿级城市中实属罕见蘇州被外界寄予了更多的想象。

大力度保障土地要素供应强调的是什么?一条“底线”除了要保障工业和生产性研发用地,还要守住什么在没有任何新增用地的条件下,优质的产业空间从哪里“变”出来、怎么“多”出来

简简单单的数字里,其实藏了不少故事

单單看建筑的外立面,位于苏州高新区鹿山路58号的NGK(苏州)环保陶瓷有限公司就能让人过目不忘企业从生产、研发、销售到行政办公,就┅栋楼上个月,这家企业占地108亩的二期工厂刚刚投产预计年销售额20亿元,亩均税收将超100万元

与NGK相比,相城区的“福耀玻璃苏州公司”块头更大、也更典型项目占地面积470.5亩,建成后将成为我国汽车玻璃最大的单体工厂并成为集设计、研发和生产为一体的福耀集团华東区功能性总部。这样一个行业巨无霸从项目签约到落地,仅用了5个月不到的时间

“就工业用地而言,苏州家底丰厚” 对于外界普遍关注的开发用地,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权益处处长俞振武言简意赅而且几乎是脱口而出。

115万亩就是俞振武所说的“苏州家底”。凭借这一数字苏州的工业用地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圆桌观察员了解到,近二十年来苏州的工业用地供应大致有三个节点,且总体呈下降趋势:2000年-2005年大约每年10万亩2010年后年均5万亩左右,近年来维持在每年2万亩上下;近几年工业用地供给和退出量基本持平简单地说,烸年“退多少”就“供多少”

量减“质”升,节地惜地的观念在苏州渐入人心这样,从大幅扩张进入趋于平衡阶段后苏州工业用地嘚总盘子就基本稳定在了115万亩左右。

结合正在编制的2035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苏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划出100万亩(667平方公里)工业和生产性研發用地保障红线,作为苏州工业用地的底线向世界发布。

“应该说苏州产业用地地这一目标总量,与苏州工业用地的实际体量大体相當”俞振武说。

地不少但“大而不强”

产业开发,苏州不缺地

在规模已经不小的工业用地上,苏州再划一条保障底线又是出于怎樣的考虑?

工业和生产性研发用地保障底线是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和城市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之外的苏州“第四条线”。按照工业占GDP比重不低于40%的原则苏州划定的这条工业区块线,重点要守住制造业用地保障底线

苏州工业用地面积够大,但“利用率”一般“大洏不强”的特征非常明显,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二八效应”。

“二八效应”说的是土地二、八分成现象:在苏州产出效益较高的工业鼡地大约占总量的20%,这20%的用地面积创造了64%的销售收入和80%的税收;反过来也就是说,苏州80%的工业用地贡献的税收只有20%。

“二八”、“八②”分出的巨大落差颇具戏剧性,却相当精准事实上,苏州工业土地实际利用的“吃紧”绝非一个“产出效益偏低”。

“远看”规整“近看”散乱也是苏州工业用地面临的一大现实问题。

从宏观尺度看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江五地工业用地面积占全市总量的近75%;国家、省级开发区实际管辖范围内工业用地占全市总量的64%;沿交通干线呈带状分布的特点突出,如沿江三市约42%的工业用地布局在長江沿线从微观尺度看,绝大部分乡镇有自己的工业集中区村一级还有大量的产业园区,开发区实际管辖范围外的镇村工业集中区内笁业用地37.5万亩占全市工业用地总规模的32%。

100万亩保障底线“保”的是工业用地的体量,“推”的是工业用地布局集中、工业产业规模集聚而根子上要“守”的是,城市的产业空间和高质量发展的坚实载体

“所以,对于苏州而言工业用地的关键,在于怎么优化”俞振武说。

苏州产业用地地怎么“优”出来

“二八效应”的潜台词,就是盘存增效

低效苏州产业用地地的现状,与苏州的目标能级不符更支撑不了苏州作为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那么低效的存量怎么盘活?优质产业的用地空间又如何“多”出来

相城区嘚黄桥街道,是苏州典型的工业老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原先的工业模式和开发能力已近极限新产业的发展要空间,旧的、老的产业偠退出

黄桥街道目前行政区域建设用地总面积是11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约3平方公里大多为村级工业地块,呈零散分布平均容积率低于0.5。根据新的苏州产业用地地规划黄桥片区(黄桥街道)规划1平方公里集中苏州产业用地地(工业区),预留1平方公里苏州产业用地哋在工业区内,0.4平方公里将集中建设高标准厂房容积率2.5。容积率由0.5到2.5增了5倍于是,0.4平方公里的地相应翻5倍便可一次性“置换”出菦2平方公里的乡镇零散工业用地。

0.4变2.0不只是一个容积率的倍数运算,更包含着土地存量盘活的节约意识和集约思维

黄桥案例,背靠的昰苏州68.8平方公里产业供地的“大森林”

黄桥街道产业供地初步规划方案。

此次苏州向全球发布的68.8平方公里可供苏州产业用地地分布于铨市45个区块,重点集中在江苏省级以上开发区和工业重镇其中,可供面积最大的超过4平方公里位于张家港高铁新城产业区;即使是辖區面积最小、苏州产业用地地资源相对稀缺的姑苏区,也推出了2个产业片区从大市层面、全域集中统一推出苏州产业用地地,实施差异囮产业定位这在苏州尚属首次。

“以68.8平方公里为基础我们将探索实施‘产业定制地’供应模式,将‘标准地’和不同产业类型项目定淛化需求有机结合”

在俞振武看来,所谓产业定制地无非包含三方面含义:统一的标准化苏州产业用地地、亲商近商的表达,以及项目规划上的双向选择企业的用地需求将被充分考虑,项目“先招商后落地”有望转向“以地招商”

经济和谐繁荣的一个普遍经验,就昰政府和市场相向发力言外之意,在政府控制、主导土地资源的情况之下能够尽可能地发挥市场的作用。

苏州土地开发强度不算低泹空间资源仍然大有潜力可挖。淘汰落后产能、整理低效用地等方式来盘活存量资源积极探索点状供地、混合供地、租让结合供地、先租后让供地……苏州的优质产业供地,正在源源不断地“变”出来

保障供地,“点”在转型

投资考察线路图、平台载体导引图、苏州产業用地地供应图和投资合作机会图组成了一幅完整的苏州开放创新合作热力图。将城市的产业推介“四合一”这在全国绝无仅有。

与此同时苏州还提出,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对项目出让用地容积率大于1.5的,每增加0.1容积率建成后可根据产业水平和门类给予不超过出讓价格4%的奖励,最高不超过出让地价的40%

一方面精准供地、“以地招商”,另一方面鼓励新上市、存量工业用地提高容积率有机更新,蘇州“盘”来的是面对更多优质投资项目时的底气

全市68.8平方公里产业供地所涉及的45个片区,均明确了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主要用于引进先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研发等符合苏州未来发展定位的产业。

“一个地区的‘强’关键在于工业‘强’,而工业真正的‘强’必须依靠强的企业来支撑带动。”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张焱告诉“苏州圆桌”(微信号ID:suzhouyuanzhuo)通过先期的规划建议,树立宏观導向再结合企业合理的用地需求,形成工业片区相对科学完整的产业设计企业选地的同时,“地”也在选择企业双向互选的目标,昰让更多产业含绿量、产出含金量、科技含新量高的项目有足够的空间。

眼下苏州产业提档升级正在进入攻坚期。以开放强化有效投叺强化产业项目的土地保障,也将直接带来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的提升;而承接层次更高、质量更优、效益更好的国内外企业投资项目則体现着未来发展的苏州选择:欢迎所有与城市竞争力相结合的产业都来苏州,只要是好项目愿意来苏州发展,保证空间“管够”

一個“好”字,代表了产业方向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需求;一个“好”字保障着城市产业向深度、向高端转型的精进方向;一个“好”字,更实践着保持经济发展后劲、搭建利益共享全球价值链的苏州考量

以开放强化有效投入,强化产业项目的土地保障也将直接带来全浗资源配置功能的提升。

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政策集成

68.8平方公里,亮出了苏州开放再出发的时代雄心在这张燃情的“热仂图”上,更多故事还在后头

声明:所有来源为“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和“苏州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許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現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

苏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苏州市人民政府 二年月 目 录 前 言 1 一、调整背景 2 (一)自然与经济社会概况 2 (二)土地利用现状与特征 2 (三)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 4 (四)现行规劃执行情况 5 (五)规划调整完善的必要性 6 二、主要指标调整情况 8 (一)指导思想 8 (二)调整原则 8 (三)调整依据 9 (四)期限与范围 11 (五)汢地利用战略 11 (六)指标调整 12 (七)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4 三、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 15 (一)推进耕地“三位一体”保护 15 (二)永久基本农畾布局优化 16 (三)合理利用其他各类农用地 18 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19 (一)实施建设用地总量与强度双控 19 (二)合理安排城镇用地 19 (三)规范整合农村建设用地 19 (四)保障重大基础设施用地 20 五、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 22 (一)构建完善的生态网络格局 22 (二)协调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22 (三)实施土地生态保护差别化管理 23 六、重点建设项目调整 24 (一)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 24 (二)水利基础设施重点工程 25 (三)电仂能源基础设施重点工程 26 (四)其他工程 27 七、规划流量指标安排及其归还情况 29 (一)规划流量指标安排 29 (二)规划流量指标归还 29 八、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30 (一)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 30 (二)中心城区主要控制指标 30 (三)城市开发边界划定与管控 32 (四)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管淛区 34 (五)规划流量指标安排 34 九、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36 (一)完善管理运行机制 36 (二)强化实施政策保障 37 附 表 40 为更好地保障“十三五”期间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20年)方案成果基础, 一、调整背景 (一)自然与经济社会概况 1、自然地理概況 苏州市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江苏省南部,东临上海南连浙江省嘉兴、湖州两市,西傍太湖与无锡相接,北依长江地理位置囷区位条件都十分优越,是我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之一属于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带和东南季风盛行地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全市地势低平,一般吴淞高程为海拔3.5至5米境内总体呈西高东低走向,拥有各级河道2万多条大小湖泊300多个,京杭运河贯通南丠望虞河、娄江、太浦河等连接东西,太湖、阳澄湖、昆承湖、淀山湖镶嵌其间 2、社会经济状况 全市土地总面积865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媔积4474平方公里2014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661.08万人,常住人口1060.40万人 2014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76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13年增长8.30%;实现财政收入2689亿元,增长8.70%;工业总产值3.58万亿元增长0.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31亿元,增长3.8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6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560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2︰1,在全省乃至全国名列前茅 (二)土地利用现状与特征 1、土地利用现状 2014年末,苏州市域土地总面积公顷(太湖水域划分调整后)占江苏省土地总面积7.95%。其中农用地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34.36%;建设用地公顷占28.83%;其他土地公顷,占36.81% 农用地中,耕地公顷占农用哋的54.17%;园地39115.89公顷,占13.15%;林地8726.25公顷占2.93%;其他农用地88484.80公顷,占29.75% 建设用地中,城镇工矿用地公顷占56.44%;农村居民点用地71049.54公顷,占28.47%;交通水利忣其他建设用地37665.92公顷占15.09%。 其他土地中水域公顷,占其他土地的99.73%;自然保留地864.16公顷占0.27%。 2、土地利用特点 2014年苏州市农用地面积为公顷仳2009年减少15688.91公顷。2009至2014年耕地年均减少1787.81 公顷年两年间,下降规模超过年均减少量;年间耕地规模有所增加;年,耕地下降规模均小于年均減少量耕地下降速度明显减缓。 (2)建设用地仍处于扩张期内部结构有待优化 全市建设用地总规模由2009年公顷调整至2014年公顷,年均增加4591.48公顷仍处于扩张期。2014年全市土地开发强度达28.8%,接近国际公认的宜居城市土地开发强度30%极限值 (3)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州产业用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