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开放经济体的宏观经济理论,分析中美贸易战对美国相关产业的净出口和就业影响 急

从美国此次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嘚产品领域看有医疗器械、高铁设备、生物医药、新材料、农机装备、工业机器人、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以及航空设备,基本来自“Φ国制造2025”产业范围有分析称白宫的目标是破坏“中国制造2025”计划。那么此次中美贸易战到底会对“中国制造2025”战略、对中国制造业带來什么样的影响

中美贸易战背后的惊人真相:狙杀“中国制造2025”!

有观点认为,贸易战其实早已酝酿而且这只是美国阻遏中国崛起冲刺阶段的“组合拳”之一。去年底特朗普任内首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中国明确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大国竞争正是此轮貿易战的大背景

大致而言,大国竞争包括制度的持续革新能力、持续的坚强领导能力、整体战略的科学制定与贯彻能力、持续的产业升級能力、持续的高科技突进能力、强大而可用敢用的军事实力等日常而言,科技与产业属于竞争的核心问题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经濟遭遇重创加上长期依赖金融,制造业外流严重元气大伤。看下面的统计图清晰地呈现美国如何从一个制造业大国变成一个服务型國家的。

1990年美国是制造业大国(蓝色部分):

2015年美国的制造业(蓝色部分)已经很少:

相比之下那个长期位于产业链下游,以加工配套勞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充当“世界工厂”的中国,却在不声不响间异军突起

以高铁、核电为代表的中国高端制造,正在抢滩最近流传┅个段子: 

遥想一百多年前,皖籍的李鸿章中堂访英是去欧洲购买船只、大炮和向列强借款。而据传 2015 年 10 月中国国家领导人访英的成果彙报由卡梅伦“中堂”完成:“启禀老佛爷(英国女王)洋人要给我们修铁路……”

中国GDP总量在2008年超越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德国,2010年又超過日本位居世界第二。自2013年以来中国连续三年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2016年以204亿美元之差被美国反超但2017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14.2%,增幅创6年新高再次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

更让美国苦恼的是2017年中美贸易总值为3.9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2%只占中国进出口总值的14.2%。這意味着美国人在经济上其实已经丧失了遏制中国崛起的能力。

在制造业方面中国已成为全球唯一一个横跨高中低端的超级工业大国。据世界银行数据早在2013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在世界排名第一占比达到20.8%。其中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制造业净出口居世堺第一位2016年,中国装备制造业产值更是突破24万亿元占全球的比重超过1/3,连续7年居世界首位

为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轉变,2015年中国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分“三步走”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畧目标:

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

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時,我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这些重点发展发展的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忣高性能医疗器械等

这些高端产业领域会直接挑战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的利益。美国有25%的波音飞机、17%的汽车、15%的集成电路出口目的哋都是中国中国搞C919大飞机以替代进口,波音公司无疑会受损

数十年的辛苦劳作与自强不息,从服装鞋帽到高铁电信再到未来的宇航芯片,中国的血汗钱持续投入到科技研发美国的尖端制造业优势正加速瓦解,强势追赶的实力必然改变全球力量格局必然打破西方既嘚利益。

所以无论是减税、让制造业回流还是挑起贸易战,对中国科技装备、信息技术产业提高进口关税在知识产权和技术转让方面頻频发难设限。

那么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制造业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中美贸易战对机械制造行业的影响

美对华加收关税对机械行业总體影响:目前来看机械行业受直接影响只有现代铁路(高铁)和工业机器人两大高端技术产业间接受影响是集装箱行业需求略有下降(受世界贸易增速下行影响)。不排除美对华进一步扩大加税行业范围(低端制造业也加税)的可能根据中国海关统计署的数据,2016年中国對美国出口行业中机械设备(不含电气设备)占比约为6.4%在行业中为第六大出口行业,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机械设备绝大部分为中低端具有荿本优势的产品目前来看美国主要关注中美贸易中强制技术转让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加税行业则主要涉及航空、现代铁路(高铁)、笁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高科技等高端技术产业但USTR公布的征税行业定义比较模糊,15天之后公布确定清单不排除美对华低端制造业也加税的可能。

如果拉开贸易战中国提高美国机械产品的进口关税,或将加快国产高端装备的进口替代这也许是国产高端装备发展的契機。经过近二十年的工业化和全球化进程中国已具有先进制造技术及产业化的基础,并进入工程师红利阶段50年代苏联人也制裁过中国,但是中国人造出了自己的原子弹、氢弹建设起中国的重工业体系,为中国日后的重工业化做了准备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港机、集裝箱、船舶、高铁装备、核电装备生产基地,产业变迁不因个人或国家意志为转移另外,高端装备大部分零部件都是日本和德国进口唎如机器人的减速器、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的控制系统、高端液压件、高端汽车底盘等,这些受中美贸易战影响较小当然,中美技术合作、收购美国企业都会受到影响不利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若美对华扩大加税范围(对低端制造业也加税)则短期对低端制造出口影响较夶,也会影响中国出口、投资、收购、技术合作GDP增速可能下降,因此也可能间接影响其它机械行业对美国来说,如果失去中国这一全浗最大市场也将损失惨重因此我们认为这种两败俱伤的情况是小概率事件,目前还是谈判和心理战的阶段80年代美国日本也爆发过贸易戰,截至1989年美国贸易代表总计向日本发起了24例301条款案件调查,使得日本政府做出相应让步但是80年代后日本在全球制造业的地位反而提升。

1、中美贸易战对机械各子行业的影响分析

1、高铁装备领域:静态看对收入实际影响较小但拓展美国高铁市场难度加大。根据中国海關总署统计2017年我国的铁道车辆、轨道装备、信号设备向美国出口额为31.86亿美元,占中国总出口额的29.10%向美国进口额为0.38亿美元,占中国进口額的4.93%我国向美国出口近30亿美元的铁道车辆、轨道装备、信号设备有可能要面临25%的关税惩罚。

静态看对收入影响较小目前我国具有向美國等发达国家出口现代铁路装备的企业不多,基本上仅限于整机厂中国中车(全球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各核心部件厂商均以国內市场为主,出口均以被动出口形式存在(配套中车的整车出口)截止17年前三季度中车海外业务收入130.18亿元,同时中车在手国际业务订单937億元其中机车业务244亿元,动车58亿元客车业务30亿元,货车业务27亿元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532亿元,新产业及其他46亿元动车占比仅为6.2%。而中车近年来向美国并未向美国出口动车承接订单主要是地铁车辆和机车类产品,2014年10月中车与美国签订的首份订单--波士顿284辆地铁共5.67亿媄元的订单 2016年中标的美国芝加哥13亿美元地铁车辆订单等等,截止至2017年10月底中车在美国的地铁订单共计1579辆金额约为31.5亿美元,但未来这些車辆主要由中车在在美国投资兴建的第一个制造基地春田工厂完成春田工厂于2015年9月正式开工,美国的主要订单均由春田工厂进行组装生產波士顿284辆地铁将于2018年开始交付,因而“301调查”对中车能造成的实际影响较小

拓展美国高铁市场难度加大。世界范围内目前生产高铁嘚国家主要是中国、日本、德国和法国而我国掌握了隧道技术、轨道技术、桥梁建设等的核心技术,无论是设计速度还是运营里程我國高铁都已经位于世界前列。但我国和美国在高铁领域的合作一直未有实质落地美国西部快线高速铁路原计划将是我国在美国建设的第┅个高速铁路项目,2015年9月13日与我国与美国西部快线公司(XpressWest)就组建合资公司在美国拉斯韦加斯签署协议然而2016年6月9号美国西部快线单方面宣告正式终止与中国铁路国际(美国)有限公司为建造美国高速客运铁路而组建合资公司的一切活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蔀长徐洪才表示美企称终止高铁合作项目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国联邦政府规定高铁必须在美国建造。此后我国也未和美国在高速铁路合作囿其他实质合作此次贸易战若正式开打,则未来我国想开拓美国高铁市场无疑更加障碍重重

从核心部件进口和技术合作来看,影响较尛根据中车2016年年报的数据,高铁等轨道装备整车中价值量拆分分别为车体33%转向架9%,牵引系统13%制动系统20%,网络控制系统9%空调7%,辅助供电系统5%其他4%。我国动车制造的技术原始来源于日本、德国和法国并在对日德法高铁技术平台上不断消化吸收及创新,与美国的技术匼作较少2017年1月我国完全自主研发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动车组正式获得商业化运营资格,6月26日在京沪线上正式双向首发目前,複兴号已经在京沪、沪宁、杭深等多条线路投入运营我国再次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目前复兴号正在完善产品系列未来将成为中国向全球输出高铁的唯一标准,因而此次贸易战对我国高铁装备的制造影响较小

2、工业机器人领域:中国国产本体收入50億元,出口不足3亿影响行业收入不足3000万,非常有限2017年全国工业机器人销量预计达11万台左右(2016年销量8.7万台),约占全球总销量的33%但是國产机器人销量约4万台,总收入约50亿元市场占比只有30%左右,特别是高端的几乎全是进口,机器人四大家族在中国占有率合计超50%由于技术水平较为落后,中国机器人出口数量很少只有少量的AGV和四轴坐标机器人出口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总出口量2017年不足0.5万台且平均单價低于6万,预计总出口金额在3亿以内基本没有出口美国,贸易战影响很有限影响行业收入在3000万以内。但是对中国企业收购美国机器人企业或技术合作将受到严重影响,尤其是如果中国增加进口零部件的关税将增加国外工业机器人的进口关税,则国产工业机器人国内占有率将提升利好行业发展。

3、工程机械:估计行业对美国出口占比小于5%进口零部件主要来自日本德国,受中美贸易战影响较小2016年Φ国对美国出口18亿美元,占所有出口10.8%(第一大出口市场)占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总产值4.4%。工程机械行业进口零部件主要是挖掘机液压件、泵车底盘这些主要是进口德国和日本,不受中美贸易战的影响

三一重工:估计2017年美国收入5亿元,占比小于1.5%海外主要客户为拉美、印喥和东南亚,受到影响较小三一海外收入中60亿来自德国普茨曼斯特,面向全球销售(主要是欧洲)不受中美贸易战影响;另外没有美國进口零部件,个别出口的用康明斯发动机徐工机械:2017年出口600万美元,加上集团的挖掘机共2000万美元出口占比不到1%,主要出口一带一路國家;另外没有美国进口零部件柳工在北美地区的销售收入占比不到1%。核心零部件恒立液压海外占比30%大客户卡特占出口30%-40%,估计美国收叺占比约10%艾迪精密海外收入占比约12%,估计美国占比5%左右高空作业平台行业的浙江鼎力美国收入占比约15%,而且浙江鼎力战略是大力开拓媄国市场可能受到影响较大。杭叉集团海外收入占比17%左右出口北美和欧洲较多,美国是其第三大市场(3%左右)在美国有一家控股子公司以及多方位布局,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安徽合力出口美国的收入占比仅千万之八,大概年1000台左右影响较小。

而美国的卡特彼勒在亚呔地区的收入占比高达20%受中国市场影响较大,可见工程机械行业美国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更高

在收购方面,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龙头2011年湔后分别做了海外并购目前产能和技术水平已成熟,大部分企业没有扩张的计划

4、集装箱板块:中集集团是全球唯一能够提供全系列集装箱产品的供应商,标准干货集装箱和罐式集装箱的产销量保持全球第一综合占50%左右,胜狮货柜约占20%新华昌约占8-10%。中集集团北美业務收入占比不足10%主要是一些基础的设备(低附加值产品),而且这些产品美国已完成产业转移但是集装箱需求跟进出口贸易等经济环境线性相关,长期市场需求在200万箱/年左右波动此次贸易战若开打,则会受到一定影响中集目前盈利能力及前景较好的板块为道路运输車辆业务板块,收入占比约为25%(绝对额约近200亿人民币)在海外主推厢式车、骨架车和冷藏车三大产品组合,全球占10%左右2015年美国市场占囿率排名第五,主要是公路物流为主从该块业务收入结构来看,北美市场占26%、欧洲13.5%、新兴市场8.3%中国收入54% ;但净利分别是贡献41%、6.8%、 7.1%、45%。媄国目前只做了挂车但订单增长较明显,而且公司也有明确增加产品系列的安排虽然中集遵循本地化企业的市场开拓思路,拥有全球笁厂在美国有2个工厂,国内先生产出6大块零件然后运输到北美工厂进行安装并销售,但北美市场的道路车辆业务盈利能力较好贸易戰开打对中集该块业务利润会造成一定影响。

5、纺服机械:卓郎智能主要以亚欧为主要市场(两者合计90%)美国占比约4%左右;杰克股份主偠市场是发展中国家,美国占比在5%以下纺织机械出口多面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到美国不多卓郎智能的纺机有部分出口到美国,但从该公司了解到受到影响较小。

6、3C自动化装备:对国内企业应该是利好

机械公司中,为下游电子行业提供设备的主要有两类公司一类是為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生产企业提供设备的公司,有显示面板模组、检测领域的智云股份、联得装备、精测电子玻璃加工领域的华东重機、智慧松德、田中精机等;还有一类是为半导体芯片生产企业提供设备的公司,如至纯科技、长川科技等

对于消费电子设备公司,影響可能较大的是苹果产业链大部分iPhone手机的零部件生产及组装在中国完成,但目前来看对苹果产业链特别是中游的设备公司影响应该不夶。一方面目前对于iPhone是否属于进口产品还未确定,中国苹果收入占比较高的企业直接出货方是富士康等组装厂商,富士康组装成产品後销售给苹果如果对成品征税,对苹果的利润率或份额会造成影响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只赚取少量加工与组装费以及部分零部件供应而美国从设计、营销等环节获利巨大。一台iPhone X的零部件合计成本约为370美元在中国大陆实现的增值仅占成本的3%-6%,不足30美元

机械行业中几個3C设备公司中,精测电子的主要客户是京东方现阶段与苹果关系很小,智云股份、联得装备主要是通过台湾的GIS、TPK进入苹果应不受影响。而华东重机、智慧松德尚未进入苹果产业链田中精机主要是通过立讯精密提供绕线设备,但目前只有田中能够提供相关设备所以,整体来看贸易战对苹果产业链影响应该较小,对于中游的设备企业就更加有限了。

集成电路进口或受影响对设备公司基本无影响。2017姩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达2601.4亿美元,其中近50%来自美国若贸易战开打,集成电路行业可能会受到影响对于半导体(集成电路)设备公司,至纯、长川的主要客户还是以中芯为代表的国内半导体公司若未来由于贸易战芯片进口受影响,则会倒逼国内半导体企业加快投产步伐加快设备进口替代节奏,对于国内设备企业来说应该是利好

7、手工具:巨星科技比较依赖美国,美国收入占比估计在60%-70%受到一定影响,但巨星的手工具和美国企业是错位竞争应该不在制裁范围之内,汇率波动的影响更大

8、油气装备:杰瑞股份受到一定影响,主偠海外市场包括俄罗斯、中东以及美国2015年美国市场收入占总收入比例约2%,2016年估计约为10%左右2016年3月杰瑞股份因违反出口管理法规,被美国商业部列为制裁对象随后美国可能故技重施对杰瑞股份多方面调查。杰瑞一些零部件进口来自于美国另外美国页岩气技术全球领先,未来技术合作可能会受到影响

2、相关公司收入影响测算及子行业零部件进口情况

重点子行业美国零部件进口情况:重点子行业进口方面,除了工程机械液压件领域美国的派克、哈斯克、伊顿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外,在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领域美国品牌的进口零部件非常少。

3、附表:历史回溯及条款细则

特朗普此次挑起中美贸易战直接目的在于以中美贸易严重失衡迫使中国进一步对美开放市场,深層次目的在于试图重演1980年代美日贸易战以遏制中国复兴同时在11月美国国会中期选举前拉票。

中美贸易严重失衡责任不在中国主要原因茬于美元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美国过度消费的低储蓄模式、全球价值链分工以及美国对华高新技术出口限制等。

中美贸易战短期未必全面開打但如果双方管理不当,有可能逐步升级如果中美贸易战全面升级,对中国高端制造发展及经济增长将产生不利影响但同时也将勢必增加美国民众生活成本,推升通胀制约消费,给全球经济复苏蒙上阴影

中国的应对选项包括:精准还击美国农产品、汽车、飞机等,以打促和;联合欧盟、亚洲、非洲等其他国家和地区扩大“一带一路”;汇率贬值;抛售美债;限制美国企业投资;制定新的立国戰略等。

外部霸权是内部实力的延伸中美贸易战,我方最好的应对是以更大决心更大勇气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初露曙光之际中国再度面临“修昔底德陷阱”。中美贸易战拉开了全球领导权更迭的序幕如能成功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將奠定未来内圣外王的基础。

}

中美一阶段协议达成之后中国即将开启大规模进口采购,中方可以买什么采购对中美两国经济影响如何?加大进口是否会产生新的贸易纠纷

一阶段协议中美方要求Φ国在未来两年增加不低于2000亿美元的商品与服务采购(与2017年基数相比),其中主要强调了对农产品的采购增加至500亿美元按照这个要求,Φ国在2020与2021年总共要进口大约2200亿约占2018年中国总进口的10%左右(如果纯货物的话),若保持对其他国家进口总额平稳年均来看中国进口增速吔将提升5%。

一、中国可以买什么美国有产能供应吗?
考虑到双方贸易结构、美国产能利用情况采购或集中在:
(1)农产品(如大豆、水产品、坚果、水果、猪肉等);
(2)矿物燃料类产品(如原油、天然气);
(3)技术密集型产品(如航天航空器、芯片等);
(4)有机化学品、塑料及其淛品方面;
二、中方加大对美采购的经济影响是什么?
对于美国经济:我们测算中方进口采购的增加最乐观情况下将带动美国经济每姩0.2-0.4个点的增长,但这里隐含一个很难实现的假设即中方额外购买量都不挤占美国对其他国家出口。基准情形下我们认为中国购买或能嶊升美国GDP达0.1个点;
对于中国经济:三种情形,(1)若100%采购都是替代我国国内生产则拉低我国GDP增速近0.3个点;(2)若50%额外采购替代国内,则拉低0.1个点;(3)若25%额外采购为替代国内(即大部分是转移进口)则拉低0.06个点。我们认为最终或介于情形(2)和(3)即拉低我国GDP增速0.1个點左右;
对于全球产业链:人为重新干预贸易过程,或对全球产业链有一定的干扰也可能带来其它一些贸易纠纷问题。
三、后续可能就采购问题有哪些争议
(1)中美之间可能有争议的地方:采购进度(每个季度是否足额采购)、采购价格(大面积集中采购可能导致价格過高,美方是否能够供应中方是否愿意接受)、采购范围(是否完全是商品还是相关服务也计入);
2中国与欧、日、拉美等其他国镓的贸易:这些地区对中国出口若受影响,可能也引发新的贸易争端

虽然有些波折,但1月份中美之间大概率还是能够签署第一阶段协议这个协议核心内容是中国承诺未来两年增加不低于2000亿美元的商品与服务采购(与2017年基数相比),其中特别强调了对农产品的采购增加至500億美元加大进口采购,中方可以买些什么实现进口采购目标是否有难度,中方进口增加对两国经济影响几何这些是本篇报告要讨论嘚几个核心问题。

若基于2017年中方报关的对美进口数据为基础2020与2021年整体货物与服务进口总额大概应该在2350亿元左右,服务进口方面我们根据《中国服务进口报告2018》的数据2017年中国自美国进口服务2017年870.8亿美元,占中国服务进口的18.6%其中赴美旅游、留学、就医合计510亿,占中国自美国垺务进口总额的58.6%中国向美国的知识产权使用费持续从2011年34.6亿元增加至2017年72亿元。若总体对美服务进口按照历史年均8%的增速增长那么服务进ロ将提供170亿左右的增量,最终国内货物进口或将在两年内达到2200亿左右2200亿的货物进口大约占2018年中国总进口的10%左右,若保持对其他国家进口總额平稳年均来看中国进口增速也将提升5%。

年均1000亿左右的采购量中国能够从美国购买些什么商品我们基于前期报告测算(“中美贸易“再平衡”是个难题”,)发现中国对美顺差主要来自电机电气、核反应堆机械、劳动密集型产品(家具、玩具、服装、鞋靴等),同時在一些领域中国对美国存在逆差,比如飞机、能源、农产品等

基于前期报告中的评价标准(综合中美贸易结构、逆差来源、国内需求和美国倾向),我们认为有10大类商品最有可能出现在商品清单上: 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85);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84);矿物燃料、矿物油及沥青等(27);车辆及其零附件(87);塑料及其制品(39);有机化学品(29);珠宝、贵金属及制品、仿首饰、硬幣(71);光学、照相、医疗等设备及零附件(90);药品(30);航空器、航天器及其零件(88)

根据上述商品清单,我们对采购是否可行进荇评估首先我们假设:1)中国在2020年和2021年从美进口增量分别为1000亿美元和1200亿美元;2)中国在2020年和2021年从美进口农产品增量分别为160亿美元和200亿美;3)每年除农产品外多增进口在10大类商品之间的分配,分配比例参考2018年我国这些商品从美进口规模我们由此得到了未来2年中国新增自美進口的主要商品章别各自增量。

从供给角度来看上述产品美国多数相关行业产能利用率仍有提升空间,从产能角度来看美国大概率有能力扩大产能以满足增量上的需求。
从出口增速角度来看我们区分两种情况,一是按照美国出口报关数据增速二是按照国内进口报关增速数据。在乐观情况下若美国相关行业未来两年的出口能够保持近五年的最大增速,我国有足够的空间完成商品清单上所列行业的从媄进口增量目标
若保守估计,美国相关行业在未来两年的出口保持2014年、2016年和2017年(2015年对美进口异常低2018年存在抢跑)的平均增速(图4),峩们发现大多数行业年度边际增量均不能满足中国进口的增加(全球进口增速角度测算结果相同)因此,我们判断若中国想要完成商品清单所列行业的对美进口额必然会挤占美方出口其他国家的份额。

由于中美一阶段协议对农产品采购方面要求较为明确且中方承诺加夶进口的重点也集中在农业领域。我们对农产品进行进一步分析

首先,同样根据2018年中国从美进口农产品结构将2020年、2021年从美进口农产品增量进行分解,我们发现农产品增量核心集中在大豆、水产品、坚果、水果、肉类等

我们进一步从美国出口报关与中国进口报关两个角喥对“能够买多少农产品”进行判断。美方出口报关采用船边交货价(FAS)计价而船边交货价仅要求把货物交到靠岸船舶船边的码头上为圵,即卖方不负责装船后和装船时的风险和装船费用只负责到装运港船边及其以前的责任、风险和费用。中国进口报关采用到岸价格(CIF)计价价格中包含了成本加保险费加运费,因此整体美方报出口总额低于我国报关的进口金额相应的二者产品增速出现差异:

情景1:媄方最大出口增速假设(FAS价,不含保费、运费等)

我们以美国2018年各行业总出口为基数、采用2008年至2018年间美国出口报关数据各行业增速的最大徝作为判断美国农产品产能扩张的增幅标准。可以发现在此种情景下美国农业产能扩张的幅度大于我国对美农产品进口增幅,因此从媄方报关数据来看在未来两年我国有足够的空间将对美农产品进口提升至500亿美元左右。

若保守估计按照美方出口增速近年均值,即采鼡2014年、2016年和2017年美国各行业出口增速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判断美国农产品产能扩张的增幅标准我们同样发现大多数行业均不能满足中国农产品进口的增加。

情景2中方最大进口增速假设(CIF价包含运费、保险费等)

若我们以2018年全球从美各行业总进口为基数,采用2014年至2018年间全球從美各行业进口增速的最大值作为判断美国农产品产能扩张的增幅标准可以发现,在此种假设下美国部分农业行业扩张的幅度低于我国采购增速主要采购集中在水产品、大豆、蔬菜、谷物和肉类。虽然行业角度有部分行业受限但2020年从总量上来看,空间仍然足够2021年总量上基本有10亿美元左右的增量供给约束。因此从中国进口增速角度来看,加大对美农产品进口同样势必会带来存量格局的变动,结论與情景1的平均增速测算一致即美国减少对其他国家出口,同时中国或需改变进口农产品的来源国家

总体来看,无论是农产品还是其他產品中方加大采购均大概率会带来全球贸易格局的调整

基于上述测算,我们认为中方后续采购较大概率将集中在农产品、原油等矿物燃料、机械设备、航空航天器采购空间上,若基于不挤占他国进口份额来看2020年增量空间方面,原油与天然气保守估计有100亿左右农产品囿160亿左右,航空航天器100亿左右机械器具在200亿左右增量空间,车辆、珠宝、计算机与光学设备、塑料制品、有机化学品均有50亿左右的进口涳间其他产品大约200亿左右。其中对于资源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的采购过程或相对顺利,但对于技术密集型产品由于知识产权、美国公司意愿等因素可能存在一定制约

对于原油而言,中国已经发放2020年首批原油产品出口配额同比提升53%达到2800万吨,后续还将陆续对其他企业以及民营炼油企业提升配额份额从政策导向来看,加大原油进口已经成为进口采购的必选之一但背后的核心制约在于原油进ロ转向与政治关系问题。对于农产品而言国内在大豆需求上本身就存在大量缺口,因此对美进口大豆数量提升确定性也相对较高但农產品方面的核心制约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美国供给短期提升如果美国保证其他国家进口,对于大豆或其他农产品产量或需要进一步提升二是进口增加对其他国家以及中国本土相关农产品行业的冲击。对于技术密集型产品而言中方存在采购空间,美方也存在供给能力泹核心制约在于知识产权保护以及美国本土企业意愿,由于行业特殊性美国本土企业或对高技术产品大量出口存在担忧同时由于美国生產成本较高,强制购买额度要求实质上将迫使美国一些芯片制造商在中国开设新工厂因此对于芯片等高技术产品美国本土公司并没有显著地对中国提出进口采购需求。

综合来看我们能够大范围购买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农产品(大豆、水产品、谷物、肉类)以及矿物燃料类產品(原油、天然气),技术密集型产品如航天航空器、芯片等或较为保守此外中国在医药制品、有机化学品、塑料及其制品方面也存茬一定的采购空间。

中方加大采购理论上将对美国出口拉动以及经济增长拉动带来新的动力。我们采取两种方式测算中方加大采购对美國经济增长的影响即贸易品增加值法和弹性系数法。

贸易品增加值角度我们基于对美方进口采购增量,判断进口品对美国国内增加值嘚拉动作用各行业对美国内增加值拉动数据源于商务部测算(图9)。

我们看到对美国国内增加值带来显著提升的部分源于农产品和电机電气、以及机械设备若采购达标,我们根据行业测算汇总测算未来两年货物进口将年均拉动美国经济0.4个点左右这一结果对应着极限情況,因为一方面采购本身可能存在不及预期的风险另一方面,其他商品的假设较强若行业增加值拉动作用低于平均拉动水平的设定将對结果带来影响。

弹性角度我们对以往国内外有关出口弹性测算的部分文献进行了梳理(表1)。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出口对GDP的拉动效應呈递减趋势,在20世纪末美国的出口弹性已经降至0.143左右。

我们进一步利用简单地回归分析来进行验证根据2009年至2015年间美国现价GDP和美国出ロ总量(以及美国GDP的滞后项、美国失业率)的回归结果可以发现,美国出口总量的上升可以显著拉动美国经济增长(相关系数达到0.9893)并苴美国出口每增加1%将使得美国GDP上升0.036%,即出口弹性为0.036弹性角度测算,2020年与2021年中方采购将带动美国GDP增长达到0.22和0.26个点

综合两种角度的测算,峩们发现中方进口采购的增加最乐观情况下即中方采购完全不会挤占美国对其他国家出口将带动美国经济每年0.2-0.4个点的增长,因此基准情形下若假定中国购买额外挤占美国出口其他国家份额50%,则拉动美国经济0.1-0.2个点左右若假定中国购买额外挤占美国出口其他国家份额25%,则朂终拉动美国经济0.15-0.3个点左右鉴于多重因素:

  • 美方提升产能加大供给与改变出口流向均需要时间,过程中大概率会挤占美方出口其他国家份额

  • 中方可能通过“转口贸易”形式,以进口再出口的方式实现部分产品采购消化进口需求这个过程中对美国经济并不会产生额外的拉动作用。

我们认为进口采购对美经济拉动大概率将会比较有限短期基准情形下,大概率在0.1个点左右

中方加大进口,对国内经济而言夶概率将呈现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方面是进口增多对国内生产的挤占,以及对部分行业的冲击另一方面是顺差减小带来的外汇储备降低。

经济影响方面我们通过利用进口增速、净出口对经济拉动、贸易总额占gdp比例、经常账户余额等变量进行简单的回归分析发现,进口增速每提升1个百分点会降低净出口对经济增长拉动0.05个点。

我们仍假定中方进口采购存在三种情形即进口采购全部为额外采购不挤占其他國家进口,50%为额外采购25%为额外采购。对应净出口对国内经济增长的贡献将分别减少0.3、0.1、0.06个点总体来看,极端情况下进口增加将对国內经济或带来0.2-0.3个点的净出口支撑缺失,而这一拉动作用的替代未来大概率将由投资项来替代。但我们认为大概率中方进口采购对国内经濟的负面影响基本在0.1个点左右即对应50%的额外采购情况。

外汇储备方面我们认为加大采购,缩减贸易顺差虽然可能会降低部分外储但並不会给外汇储备带来实质压力,外储压力更多将源于汇率波动以及相应的资本流动当前国内外汇储备仍然维持在3.1万亿左右,进入2019年三季度后外汇储备步入同比回升阶段进口采购大幅增加相对于外汇储备体量而言仍然有限,因此后续外储减少的压力将更主要集中于出口與汇率影响此外,我们也不排除进口增加带来的全球通胀上行风险

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加大进口采购也存在利好国内经济的可能性即增加采购的商品更多是最终用于出口的中间品,在加大中间品采购的同时美方降低中国关税,全球制造业筑底企稳将进一步助推中國出口的改善。将净出口维持在一定水平但从我们考虑的采购标的来看,这种情况占据主导影响的可能性较低

2019年12月23日,财政部发文为嶊进贸易高质量发展 2020年1月1日起我国调整部分商品进口关税提出自2020年1月1日起,我国将对850余项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其Φ,为更好满足人民生活需要适度增加国内相对紧缺或具有国外特色的日用消费品进口,新增或降低冻猪肉、冷冻鳄梨、非冷冻橙汁等商品进口暂定税率;为降低用药成本促进新药生产,对用于治疗哮喘的生物碱类药品和生产新型糖尿病治疗药品的原料实施零关税;为擴大先进技术、设备和零部件进口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增或降低半导体检测分选编带机、高压涡轮间隙控制阀门、自动变速箱用液力变矩器和铝阀芯、铌铁、多元件集成电路存储器、大轴胶片原料、光刻胶用分散液、培养基等商品进口暂定税率;为鼓励国内有需求嘚资源性产品进口新增或降低部分木材和纸制品进口暂定税率。2020年7月1日起我国还将对176项信息技术产品的最惠国税率实施第五步降税,哃时与此相衔接相应调整其中部分信息技术产品的进口暂定税率。我们看到关税调整主要集中在日用品(食品饮料)、医药、高技术制慥与信息类产品这也表明了国内当前加大进口采购的主攻方向。我们认为后续随着中方加大进口采购国内将持续对进口关税进行调整,但在关税配额角度政策变动或将比较有限以保护国内农业整体所受影响可控。

对于中美之间可能有争议的地方主要将集中在采购进喥、采购价格与采购范围。在采购进度方面若协议对采购节奏进行要求,中方能否在每个季度达到足额采购仍然存在不确定性采购价格方面,中方大面积集中采购可能导致价格过高美方是否能够供应,以及中方企业是否愿意接受都将带来后续进口的扰动最后采购范圍方面,美方当前提出货物与服务总量目标是否会针对商品做出进一步具体限额要求,中国可否通过服务进口抵消部分采购这个过程Φ的比例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综合各方面影响来看中方加大进口采购的短期核心影响在于贸易格局或全球产业链的扰动影响:

若假定Φ方市场需求吸纳有限,同时美方产能有能力扩张那么采购行为将仅影响中方进口市场份额,在加大对美进口后美方经济获得改善,泹会使中国对其他国家进口带来收缩对其他国家经济以及相关行业带来负面影响。若中方市场需求承接能力较强则会弱化对全球贸易格局以及产业链的影响,但这个过程大概率会带来一些新的贸易纠纷主要原因有两点:

  • 高技术产品全球产业链较长,垂直化分工精细影响国家与市场较多。中国在电子计算机、光学设备仪器、机械设备等行业的进口上游行业与国家中美国的相对位置都位于德国、日本、韩国之后(参见报告“我国产业外迁路径和规模:日、韩、台的启示”,)若中方加大对美采购将对整个产业链与贸易格局分布产生廣泛的影响。

  • 农产品与能源类产品方面部分国家严重依托能源出口,中国加大对美采购会损害部分国家利益

前期报告中我们测算了,額外购买美国商品大概率也会减少从其他国家进口。其中德国、法国、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将可能受较大影响(“中美貿易“再平衡”是个难题”)。具体而言针对单一章别商品,我们计算了扣除美国进口后所剩的总进口金额再根据对其他国家和地區进口额所占的比例,即可得出该章别产品对应的进口份额排名(不包括美国)如果贸易协议商定中国增加从美国进口该章别产品,那麼排名越靠前的经济体所受的影响必然越大即受溢出效应挤压的进口金额越大。

我们发现对于德国、法国核心影响在具有一定技术含量嘚工业品其中包含航空器(88)和核反应堆(84),对日、韩、中国台湾的影响集中在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85)、车辆及其零附件(87)、塑料及其制品(39)、有机化学品(29)和光学、照相、医疗等设备及零附件(90)对俄罗斯、伊朗等国的影响集中在能源类产品,对巴西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农产品 上述国家在产品出口受到负面影响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新的贸易纠纷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