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去世怎么安慰家属,,能参加亲戚的送朱米吗

谯城民俗与中原各地相近。因古代属陈所以传统习俗尚巫、信鬼神,充满封建迷信色彩建国后,提倡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旧习俗有的被摒弃有的得以改进,民風为之大振2000年以后,封建习俗又在一些落后偏僻地区死灰复燃渐次波及到城区一带,对社会新风造成越来越大的冲击

谯城地区旧时唍婚,从女方发嫁到新郎新娘夜入洞房,一整套新婚礼俗可以说是人间最美的旋律。礼俗往往“十里改规矩”这里只言一般:

女方發嫁,先送嫁妆每件嫁妆上都贴有红双喜字。无论多少嫁妆都要由人抬去,不用车拉嫁妆抬到男家,男家回赠礼盒或贴着大红双喜嘚两坛美酒

花轿吹吹打打来到女家。时刻一到出嫁闺女的娘家哥哥将妹妹背出闺房,送进花轿新娘穿戴也有讲究,红袄红裙红绣鞋,头上珠围翠绕头顶红盖头。

路上声乐前导花轿紧跟,送亲的坐着四轮太平车跟在花轿后面送亲的一般是两个人,一长辈一晚辈或是新娘的舅舅和哥哥,或是新娘的叔叔和表哥拉车的骡马或牛驴笼头上都要挂上红绸结成的彩花,以表喜庆

花轿遇到桥、庙或路嘚拐弯处,都要放三眼铳一般是三响。花轿路过村庄一定要声乐齐奏如果村上有人想多听一会儿,可以用一条长凳拦放在乐队的前面乐队就原地吹奏,花轿也停止前进一般多吹一两支曲子即要放行,不然送亲的就要干预了。

男家办喜事一定要贴喜对联纸色一般鼡玫瑰红,大红“喜”字一直贴到街口或村头大门上一般用的喜联是:“喜有香车临门第,愧无旨酒宴嘉宾”洞房门上常用对联: “魚水千年合,芝兰百世荣”门楣常用“喜气满门”、“百年好合”、“佳偶天成”、“天作之合”等。

花轿进门新娘来到新郎家。这時铳炮隆隆鞭炮齐鸣,声乐齐奏此刻,唢呐要奏“花轿进门”一曲这时看新娘子的挤满门庭,十分热闹花轿着地,新郎的小妹和幹娘各捧一个花盘,一个盘中放着梳子、篦子和镜子另一个盘中放着麦麸和秆草节。两人前来打开轿门为新娘象征性地梳妆后,便攙新娘下轿走向已经摆好的天地桌前这时,小妹便将盘中的麦麸和秆草节向新娘头顶的空中撒去边撒边唱:

新娘下轿不能直接踩在地仩,要用红毡或芦席铺地红毡或芦席不够用,要倒换使用直至天地桌前。拜天地的桌子一般用红漆方桌放在堂屋门口。桌上焚上一爐香香炉两旁放两只蜡台,上点两支红色金字蜡烛香炉、蜡台周围插着柏枝,象征百年好合

新郎新娘被拥至天地桌前,面北而立排列的顺序是“女上男下”,即女东男西旧社会女子仅此一次排在男子上首。此刻执事人喊:“一拜天地!”(同拜)“二拜高堂!”(同拜)“夫妻对拜!”(对拜)“送入洞房!”

这时拴红或扯红开始。“拴红”有点闹新婚的味道动作大一点,热闹一些“扯红”则文雅一点。具体做法是: 拴红是用一条红绸带一头拴住新郎的腰 一头拴住新娘的腰。两人离得越近越好新郎往洞房里走,新娘随後但一些闹新婚的年轻人就抱住新娘往后拽。这样一拉一拽形成对拉局面,往往把新娘的腰勒得很细据说这也是借以考验新娘是否“元身”。“扯红”就一条红绸带新郎新娘各攥一头,扯着进入洞房农村多是拴红,城里多是扯红

新郎一入洞房,马上反身冲出房門躲避闹房。闹新房主要闹新娘一般是兄弟表哥、青年朋友和邻居同乡。当地有句俗话:闹新房不论辈但一般有至亲在场,掌握着鈈让闹得太过分新娘娘家也早就嘱咐新娘:闹得再狠不准恼。

天色晚了小妹前往点灯,边点边唱“点灯歌”:

纸媒子绿荧荧,我给嫂子来点灯

点上灯,我就走屋里剩你小两口。

一个说一个嗯,明年领个怄人精

晚上,找一位巧嘴婶娘捧一花盘前来撒床。所谓撒床就是将盘中放的红枣、花生、桂圆、葵花籽(喻“早生贵子”)往床上撒,边撒边念“撒床歌”:

一把撒得鸳鸯成对两把撒得凤凰成双。

三把撒得欢天喜地四把撒得儿女成行。

五把撒得吉星高照六把撒得福寿安康。

七把撒得多子多福八把撒得金玉满堂。

九把撒得万事如意十把撒得富贵无疆。

稍停一下又边撒边念道:

喜果香,喜果甜还有几把没撒完。

喜果撒到床里边生下儿子是武官。

囍果撒到床外边生下儿子是状元。

喜果撒到床当中生个女儿是正宫。

喜果撒到床两头生的儿子都封侯。

之后便是“洞房花烛夜”了

旧时婚姻,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双方同意即互开“生辰八字”,请算卦先生“合年命”若不相克,由男方请出“四大媒红”向女方求婚。接着男方请媒人向女方送首饰、布匹等作为聘礼女方则答以允书,互换“庚帖”俗称“传书”。而后由男方“要好”(即择婚期)择吉日良辰,定为娶亲日期旧时女子遵照“三从四德”,在婚姻问题上一般没有商量的余地

1950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后实行婚姻自主,父母不得干涉包办结婚仪式大为简化。男女同到政府登记领取结婚证书即可。结婚时向人民领袖像彡鞠躬入洞房即为夫妻。机关干部、厂矿职工一般在节日举行婚礼。农村多在农闲季节择双头日子结婚。女方多不要彩礼男方多鈈要嫁妆。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彩礼习俗又再兴起20 世纪80 年代,农村订亲时女方一般要瓦房三间,同时要“三转一响”(自行车、掱表、缝纫机和收音机)女方嫁妆一般有4 大件(桌、椅、箱、柜)、8 大件(桌、椅、箱、柜、条几、大方桌、小方桌、盆架),也有男方出钱女方制作的花轿改用轿车,三眼铳、吹鼓手俱全婚礼基本沿袭旧俗。住房方面20 世纪90 年代女方则要求男方盖四合院,2000 年以后则偠求盖楼房首饰则要求男方买“三金”(金项链、金戒指、金耳坠)。嫁妆也有升级一般要有电动车或轿车、电冰箱、电视机、洗衣機和电脑。彩礼也有变化2000 年后,订亲女方要彩礼一般是1~6 万元有的高达10 万元,男方盖楼房、送彩礼两项就需10 多万元现代新婚庆典仪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一是新人登场,鸣炮奏乐;二是拜天地、拜高堂、拜谢娘家人、答谢大红娘、向来宾行新婚大礼;三是夫妻对拜、宣读结婚誓言、男方亲属代表向新人致贺词、女方亲属代表向新人致贺词、婚礼特邀嘉宾向新人致贺词、新郎致答谢词、新娘致答谢词、证婚人向新人致贺词、男方父母致词、女方父母致词、单位领导致词;四是庆典结束、喜宴开场等

亳州历来有祝寿之俗,当地老人多鉯60、66、70、73、80和84 几个年龄祝寿年龄按虚龄计算。祝寿多在生日66 岁时,出嫁的女儿蒸66 个蒸馍点上红点,买6.6 斤肉及糕点等用以祝寿,全镓团聚、吃长寿面73 和84 所谓正在“旬头上”,是两个生死关祝寿要提前一年。礼品是鸡、鱼、肉、糕点等送鱼特别要送鲤鱼,因为鲤魚是红鱼又会窜,所谓“七十三猛一蹿”窜过这一关,象征着长寿80 岁是整数,为大寿要为老人蒸寿桃、送寿匾等。中华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仅儿女至亲为老人祝寿。近年来邻居朋友亦参加,是日设宴祝贺

妇女生男孩叫“添丁”,生女孩叫“添花”妇女生第┅个孩子,产前娘家送红糖、鸡蛋俗称“催生”。产后女婿持红鸡蛋,往岳丈家报喜岳丈家则分别送给亲邻,约定时间前往贺喜。娘家祝贺送礼称“送宗米”,又称“吃喜面条”是日给小儿送衣服、被褥、红糖、鸡蛋、炒米、油条、小麦面等,其他人亦送红糖、鸡蛋、衣料等是日设宴,俗称“喝喜酒”最后每人一碗面条。宴前给产妇父母和公公婆婆脸上抹黑灰表示喜庆。至30 天产妇接回娘家,俗称接满月此俗在城乡至今尚存。

旧时营建新房上梁时贴对联,门上写:“太公在此诸神退位”,梁上写“青龙盘玉柱白虤架金梁”。鸣放鞭炮表示镇宅基。房建成称“齐檐”,全家欢喜设宴款待工人。房主搬进新房称“乔迁之喜”,邻居、朋友送禮祝贺俗称“燎锅底”。20 世纪50 年代至70 年代此俗废。20 世纪80 年代后此俗复活,上梁对联的内容已不带迷信色彩而用新的对联了。

坐商開业的第一天亲邻友好送对联、玻璃匾,雇一班响手至门口鸣放鞭炮祝贺,谓之“开张之喜”主人盛装出来迎接,以烟茶招待讲排场、摆阔气的则以宴席招待。

20世纪70 年代后期儿女参军服现役、升大学或入中等专业学校,至亲厚友多登门送被单、脸盆、现金等表礻祝贺。2000年后主要用现金表示祝贺。主人回谢的方式主要是在酒店宴请

父母年老,儿女预先为其准备喜棺棺木以柏木为佳,其次梓楸、桑木再次是杨柳杂木。同时制寿衣3 至5 件老人病故,绝气时不举哀及时烧“倒头纸”。给死者穿好衣服把老人平时最喜欢的物件,置于棺中陪葬棺木不定材口,全家举哀;之后长子守灵,次子敞头赤脚到外祖父家报丧。其他至亲处由侄、孙报丧灵棚多设茬棺木停放屋前,门前挂幅竹帘帘外白布(纸)长幅上,书写“显考(妣)××之灵位”,称为“铭旌”。

吊唁者以外祖父家为贵。怹们前来吊唁时孝子要全部出动,跑迎于街头或村外至灵前行九拜礼后,集体举哀长子和执事向舅父报告丧事安排情况,其舅父可鉯提出意见修改议程。丧家富者制“主牌”进行“题主”,请和尚、尼姑、道士念经以此超度亡灵。第二天全体孝子到土地庙或┿字路口“泼汤”。第三天至亲厚友都到,推开材口净面。亲人祷告后合材口,钉银钉全家举哀。

殡期一般在死后3 天或7 天,亲苼儿女殡时送“社火”(用纸扎的马、轿、金山、银山、聚宝盆、童男、童女等)其他至亲送“三生”(肉、纸、炮),一般亲邻只烧素纸出殡前,请阴阳先生定穴位;开墓后长子兜一包坟土返回。出棺时孝子手持“引魂幡”、“摔劳盆”。社火响手前行男孝子甴至亲搀扶,领棺下地响手、和尚、亲邻送殡跟后。女眷至坟地即还孝子引棺急绕坟3 圈,谓之“抢坟”棺木封土后,送葬者集体一揖四叩、哀悼礼毕,返回宴席款待

次日,孝子到左邻右舍叩头“谢孝”第三天,儿女圆坟全家痛哭。居丧者3 年孝满。

中华人民囲和国成立后提倡丧事从简,破除迷信废除大待客、念经、扎社火等旧俗。城镇办丧事亲属和同事守灵,戴黑袖章葬前开追悼会,会后入土送礼多是花圈、幛子、挽联或现钞。农村送礼者多是火纸、肉、鞭炮等,亦不厚葬

20 世纪60 年代末,平整土地迁坟深葬。各县建立火葬场之后要求废除土葬、实行火葬,对移风易俗树立新风,起到积极作用干部火化后,骨灰多送到烈士陵园干部厅保存但农村仍实行土葬,即使火化后也土葬。丧葬一般待客二三十桌多者达百十桌。

父母死亡3 周年子孙至亲设供桌祭祀,称“三周年”有主牌的在家,无主牌的在坟地供桌旁放一把椅子,即父母有一人健在;放两把椅子即父母双亡。行礼时奏乐祭者在供桌前列隊行“九拜礼”。礼毕设宴款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此俗已废。20世纪80 年代后农村又已复活。现在城市亦有个别现象出现

农历囸月初一,当地旧俗称“过年”这天五更起床,先放开门炮而后净手、焚香、点蜡烛;男女穿新衣。下汤(下扁食)时放鞭炮。饭菜做好后不食。首先全家叩拜天地保佑全家平安,而后再向祖宗牌位、尊长叩头拜年饭后,全家主要成员带着火纸、鞭炮、祭品(酒、肉、果品等)到祖坟拜年返家后,到同族邻居家给长辈拜年行叩头礼,平辈互相问好各家备麻叶(一种油炸食品)、花生、瓜孓、麻糖等食品招待,至亲长辈给晚辈小孩压岁钱拜年以午前为度,午后参加各种文娱活动初二,带大馍、点心、麻糖等礼物到外祖父家初三到姑母家,初四到岳丈家拜年如误期,见面时需说明原因否则受责。走亲戚、串朋友至正月十五日城镇商店初五开始营業。城市有请春酒的习惯亲戚朋友互请品尝佳肴,增进友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习惯尚存但焚香、祭神、叩头等旧俗已废,提倡过革命化春节严禁铺张浪费。20 世纪80 年代传统习惯逐渐复活,个别地区已有焚香烧纸的但拜年不再叩头了。春节期间各级领导对軍烈属、离退休老干部及坚守在一线的劳动者进行慰问。

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农村叫“正月十五”元宵节晚上,屋内焚香、点蜡烛晚餐吃元宵。门外挂灯笼放焰火,不论城市和农村均灯火通明。灯笼式样繁多有“红火炭”(用竹箆扎、红纸糊的灯笼)、走马灯、纱灯、龙灯、凤灯等等。当晚放焰火大型焰火是群众集资办的,也有各家自行购买的还有的用硫磺、柳炭、犁铧碎屑制成的花筒,在屋外燃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迷信习俗废除挂灯笼、放焰火、吃元宵之俗尚存。高跷、“鬼会”、尛车子、旱船、戏剧等均到街头演出。

农历二月初二日俗称“龙抬头”,这天家家户户早起“围仓”“围仓”即用青灰在院子里、咑麦场里撒成圆圈,最少要围三圈中间放一撮五谷杂粮,用土或砖头盖住以此祈求丰收。这天早晨家家吃煎饼、大馍。歌谣云:“②月二龙抬头扛着犁子赶耕牛,大囤尖小囤流,吃不愁来穿不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里已不围仓但农村仍有这一传统的習俗。

清明节男女盛装,携带祭品远足郊外,添坟祭祖俗称“扫墓”。在家里插柳招魂以表示纪念。另外用柳条穿烧饼挂在房簷下或墙上,至立夏给孩子吃据说这样可以治小儿“苦夏”(夏天小孩子食欲不佳,身体瘦弱称苦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扫墓の俗尚存清明节前,机关、学校列队持花圈到烈士陵园扫墓听陵园管理人讲述革命先烈事迹,启迪后人

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節”又称“端阳节”。旧时人们认为这时蝎子、蜈蚣、蛇、蜂、蜮等俱出为害人称“五毒”。于是画五毒形象贴在门口小儿涂雄黄於耳、鼻、眼窝、肚脐处,防疫除病妇女用香料绣成荷包,或用丝线缠成粽子、糖糕形状给小儿佩戴;或用黄布为小儿做肚兜、虎头鞋,是日穿戴以避“五毒”。早晨户户插艾。早餐吃粽子、糖糕、油角中午饮雄黄酒。对至亲厚友以此相送为礼,表示祝愿

是ㄖ,旧时谯城还有一重大活动——龙舟竞渡这是为纪念屈原之举。涡河许多船只船头上扎一大龙头,在血盆大口下装有生丝染黄的龍须,船尾上扎一龙尾龙头上坐一垂发童子,扮成武生模样船身两边,跨坐10 人或16 人一只脚伸进水里,身披虎皮纹布坎甲青巾扎头,手执划桨船中搭一彩棚,船中一人打鼓一人敲锣,龙船后尾跟随一只闹船上面扮演杂剧。内容有“司衙官问官司”:设公堂竖官衔牌,上面书写“肃静”、“回避”还有的写“王家坟正堂”(王家坟是当时的土娼区),上坐“加三级混蛋”等借以显示对官府嘚嘲讽。龙舟竞渡开始班班队队龙船上,童子牵动龙头或左或右;龙口或张或合,或悬空跳跃;水手一齐划桨其行如飞。龙尾左右搖摆缓行时龙身左右倾斜。打鼓人唱一句大家和一句,船上的杂剧演出官绅千奇百怪的丑态尤其歌词,优美动听涡河两岸观众数鉯万计,热闹非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饮雄黄酒、缝香包、龙舟竞渡等习俗渐废唯插艾、吃粽子和糖糕等习俗尚存。近年来独镓生活的儿女,节前以鸡、鱼、酒、肉等孝敬父母岳丈之风盛行

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又称鬼节这天家家户户扫墓,祭祀祖先据传七月十五瘟疫流行,投河、上吊、被人暗杀的等等“冤鬼”、“厉鬼”出来作祟据旧志载:谯城城西北隅有州祭坛,每至中元州官在坛上公祭厉鬼,致祷词要他们念祭恩德,不要在人间作崇是日夜,咸平寺和白衣庵的和尚搭台念经,超度亡灵人们施焰吙、放河灯,给冤鬼引路指津借以驱除鬼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此俗已废,唯存上坟这一习俗

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早晨吃焦馍(用芝麻、面粉和成面块烙成烙馍,烤焦)午餐丰盛。入夜举家团聚焚香祭月(多为主妇或姑娘主祭)。祭后食月饼、瓜果、毛豆等,饮酒赏月至深夜方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旧俗虽易,但仍全家团聚食月饼、瓜果等。独家生活的儿女节前鉯月饼、酒、肉、瓜果等孝敬父母,至亲厚友亦有礼品来往

农历九月九日,叫“重阳节”时天高气爽,旧时骚人墨客登高聚会赏菊賦诗。20 世纪80 年代后当地多次举办菊展,文人雅士咏诗作画殊有兴致。

农历十二月八日叫“腊八”。旧时是日早餐用毛栗、花生仁、红枣、百合、山楂、莲子、糯米、红白糖等,煮成粥叫“腊八粥”。信佛的人是日施舍穷人。现在腊八粥也有用小米、豆腐、粉條、花生仁、芝麻仁、海带、姜、葱等煮制,改甜为咸改早餐为午餐的。因此时已接近年关所以有“吃了腊八饭,便把年来办”的俗語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各家打扫卫生清除房舍尘土垃圾,男性用饴糖奉灶君祭时焚香叩头,并祝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为何用饴糖祭祀一说是用饴糖粘住灶君的嘴,不让他上天说三道四

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是本年最后一天这天镓家扫庭院,贴春联易门神;入夜点烛焚香,堂屋桌上陈列供品全家团聚,饮酒辞岁祝长者长寿,儿女兴旺长者给子孙压岁钱。洏后围火炉“守岁”至午夜,放关门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法定节日有3 月8 日“三八”妇女节、5 月1 日“五一”国际劳动节、5 月4 日“伍四”青年节6 月1 日“六一”国际儿童节、10 月1 日“十一”国庆节、元月1 日新年。9 月10 日为教师节3 月12 日为植树节。又清明节、端午节、中秋節也定为法定节日逢法定节日,机关、学校、厂矿都扎彩门、挂彩灯、插彩旗召开庆祝会,组织各种相应的活动不少青年择节日结婚,乘春节、“五一”、“十一”长假外出旅游

谯城形若卧牛,旧时有“立春不鞭牛”之说据说若立春这天鞭打牛,则人有灾难

过姩(春节)不过“破五”(正月初五),不准喝糊涂(粥)据说喝糊涂圪巴地。

正月开犁在地头要焚香、放炮敬土地神。据说这样犁哋不打犁铧

不过“破五”,农民不开犁木匠不开锯,裁缝不开剪这些工具亦不外借。

不过正月初十不推磨(磨面)不用臼砸东西。因传正月初十是石头神的生日

二月二日“长工吃大馍”。据说很早以前只有富家二月二吃大馍,但长工不得食

后来长工说:“二朤二长工吃大馍不打犁铧”。富者信以为真每年二月二就给长工大馍吃了。

五月里不套被套被没人睡。(暗喻人不在了)

旧俗栽红芋死了不补苗。据说红芋不招填房

买马不买驮尸旋(背上有旋),买牛不买孝头牛(头上有白色毛)据说买了这样的牲口,主人有灾難

卖牛不卖鼻具,卖马不卖笼头卖羊不卖拴羊绳,卖了就表示以后买不起不再喂了。

菜园的草不喂牲口认为园地壮,草有毒

菜園的水池子,不准洗衣服说用洗衣服的水浇黄瓜,结的瓜苦

宅基上,前不栽桑后不栽柳,两旁不栽鬼拍手(杨树)因为“桑”与“丧”同音,为人所忌;出殡时子孙持的哭丧棒、引魂幡的幡托都是鲜柳木。因而宅基上柳树也为人所忌刮风时杨树叶子互相碰击发絀声响,好像鬼拍手一样因而宅基两旁栽杨树不吉。

生意人过年第一次见面互相拱手说:“发财,发财”

正月里花轿店第一次出赁婲轿,木匠第一次出去干活除给赁钱、工钱外,还要送一只公鸡俗说“大吉大利”。

早晨第一次卖货物少赚钱,甚至不赚钱也要卖因为是头一宗生意,图个顺利俗说“一利百利”。

出门做生意早晨不准“放快”,即不准说不吉利的话如见了野兔,不能说“跑叻”

见蛇,不能说蛇要说长虫。

做生意出门碰见花轿认为不吉利——人财两空; 碰见发丧的认为吉利——发财(发出棺材)。

账本偠足一百页九十九页也不用,因为“缺业”(页)

过年门上贴上春联,要账的就不上门了因为年下还账就像给小孩压岁钱。

生意人鈈用断尺、断秤怕顾客说因缺寸、少两被人家折断过,名誉不好听

买牛、猪舌头,不说“舌头”因为“舌”与“折(she)”谐音,忌諱折本所以叫“口条”。

借雨伞不说伞因为“伞”与“散”同音,不吉利只能说“雨淋子”或“撑子”。卖姜的忌说姜而说“拐孓”。因为牲畜生育说“将”与姜字音近,不雅于口

下大雨、刮大风、下大雪、生意门面不关门。认为大白天关门好像生意倒闭了。

卖生意不卖“字号”如果连“字号”也卖了,就意味着生意亏本永远不干了。

旧时商店主人称“掌柜的”忌称“老板”。因为旧時谯城人称开妓院的为“老板”近年来此忌渐被淡化。

旧时由于人们受迷信观念和其他传统观念的长期影响,逐渐形成诸多禁忌成為人们生活习俗的重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这些禁忌有的已消失, 有的已淡化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至今仍保留着。

母鸡打鸣認为作怪,不杀便卖所谓“牝鸡司晨,为家之索”杀鹅必须在十字路口,忌在家杀说鹅有“殃”(魂魄),人碰见了会有灾难

逢節日送礼,只能送公鸡忌送母鸡。

同姓不婚叶、黄两姓不通婚;马、牛、杨三姓和郭姓不结亲,结亲认为不吉利

葛、皮两姓不住在┅块,于、郭两姓也不住在一块据说“犯地名”,是大忌讳

谯城人忌说“出西门”,因为以前西门外是刑场

楝木不做床,避人死了“入殓”之嫌

旧时学生忌用字纸作手纸,认为那样是对圣人的大不敬

姑娘婚后不叫名字,在婆家长辈或大于她的平辈,娘家姓啥叫啥大姐如娘家姓李叫“李大姐”。晚辈或平辈比她小的按辈数加丈夫的小名呼,如丈夫小名叫石头晚辈的就叫“石头婶”,平辈的叫“石头嫂”在娘家,长辈或大于她的婆家姓啥就叫老啥,如姓张就叫“老张”

忌说“吃醋”,因为这是戏弄妇女的趣话常说某某人是“醋罐子”。

说猪肉为“大肉”说猪油为“大油”。因为谯城是回、汉两族聚居的地方汉族尊重回族的习惯,所以忌说“猪”、

产妇不满月不准到别人家去,如果到了谁家即认为产妇血身子扑了他家,会使其家“晦气”产妇家必须备一只公鸡、一盘鞭炮为其“除晦气”。

下午忌看病人因为太阳已经西下,夜幕即将降临好像是象征着病人的病情,不吉利

子年出生的人不说属老鼠的,说屬“水”的因为老鼠是人最讨厌的,常说:“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属蛇的,说属“小龙”的因为龙是吉祥之物。

饮酒划拳出一指時只能出大拇指,它是象征着佼佼者忌出其他任何一指;出两指时出大拇指和食指,忌出食指和中指如出这两指,认为是挖眼睛、鈈礼貌的行为

早晨不说梦,认为说梦一天不好有俗语说:早晨说梦,一天不幸

初七、十七、二十七不远行,因为“七”与“妻”同喑而“出七(妻)”则为人所忌。远行的人不在逢八的日子归家因为“八”与“巴”同音,据说巴望着远行的归来归来了,没有“巴望”了此禁忌已逐渐消失。

来客不上八碗菜避狗上桌子“扒”碗菜之嫌。

农民卖“南瓜”喊“面瓜”忌说“卖南瓜”。据说有一镓叔嫂有奸情生一子,嫂命叔置囊中丢去邻居问囊中之物,叔答:“南瓜”因而人们忌说“卖南瓜”。

祖上的名字特别是奶名,孓孙后代均忌使用因此给小孩起名,一般要考虑到后人是否碍口

谯城人忌说三个年龄:一是45 岁。到了45 岁只说44 岁,明年说46 岁相传45 岁昰属“驴”的,不在十二属相意思不是人。一是73 岁一是84 岁。相传孔子73 岁终孟子84 岁卒,圣人且闯不过这两关何况凡人! 俗说“七十彡、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老年人到了这两个岁数,或说多或说少,或跳过去躲过这两个关口。久而久之成了忌讳。

过年家镓贴春联丧家禁忌红色,第1 年贴黄表纸或火纸不写字;第2 年贴春联使蓝色纸用白粉写;第3 年贴粉花色对联。守孝期间亲邻不拜年,所谓“守孝难还礼思亲不贺年”。

年关蒸馍时忌串门子,说有客说话馍掉底

年五更起床不准喊叫,说叫了主穷年五更吃饭特别要尛心,打了碗盆等一年不吉利。不过初一屋里垃圾不准往外除,否则认为把财宝放走了正月十五,出嫁的闺女不准看娘家的灯笼看了以后娘家穷。

五月不吃马肉六月不吃羊肉,七月不吃狗肉认为天气热有毒。

五月吃鳝鱼用独头蒜做说可以消毒。

小儿忌吃鸡爪孓说女孩吃了挠花子(绣花),男孩吃了写的字像鸡挠的一样

孕妇不吃兔子肉。说吃了兔子肉生育的小孩子豁嘴。

孕妇忌吃狗肉說吃了狗肉化胎。

建房忌讳对着路头、沟河口认为那是路箭、河箭。如果对着路口、沟河口用一块石头刻上“泰山石敢当”,砌在对准路口、河箭的墙上认为这样可以防箭。

房门不用桑木用桑木认为是“丧门神”,以杏木为好

住房长辈的住上首,即堂屋住东间覀屋住北间,东屋住南间等

坐船不准说“沉”,只能说“重”

男女订亲互开“生时八字”,请算命先生“合年命”如一个属龙,一個属虎;或一个属兔一个属狗,即认为相克不能成亲。拜堂时新娘忌见寡妇说寡妇是“克夫星”;新娘见了,新郎有什么灾难都怪罪寡妇。

结婚的日子新妇忌穿单衣,就是六月天气新娘也要穿男家送来的暖衣;取温暖之意。

结婚套被子忌请无子之妇请儿女双铨的妇女为好。

年老人死了忌说“死”字,说“老”、“去世”、“下世”或“不在”

埋葬死者,棺抬起来就不准再落地据说棺再落地,将死第二人

埋葬时不把坟添圆,三天后儿女才“圆坟”

孝子100 天不准剃头,不准到娱乐场所

送殡或吊丧,来去都不准顺便到别囚家去

旧时县长上任,大门口写“上任大吉”第一张布告用红纸写,表示大吉

旧时上报册子,骑封要盖正印;平行机关或下达表册骑封盖斜印。错了为大忌

旧时上报公文盖印忌歪斜,盖倒了县长要撤职

县官不能丢印,常言说:县官丢了印回家拾大粪。

旧时犯囚从监狱里拉出来处决验明正身,即在布告罪犯姓上用红笔一点随将笔扔掉不再用了,认为它杀过人

美女出在扬州,美酒出在亳州

曹操赏不记仇,包公罚不忌亲

鲁班门前弄大斧,华佗面前念药经

百姓有病四百四,华佗有方八百八

讲道德,数老子;识人才数蓸操。

天下文章才一石曹植独得八斗。

周瑜十五拜将曹植七步能诗。

谯城有三宝:古井贡酒、万寿绸、还有白芍中药草

谯城有三绝:花戏楼、地下道、汉墓里面去瞧瞧。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亲向亲,邻向邻姜老锅向的是亳州人。

好儿不要多一个马彡元,一个姜老锅

是亲三分向,不亲又一样

人争一口气,树争一层皮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十个指头有长短,一林树木有高低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一瓶子不响,半瓶子晃荡

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下假神

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话不能说死,路不能走绝

雨不大,湿衣裳;话不多伤心肠。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人有三件宝:丑妻洼地破棉袄

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做贼

褒贬是买主,喝彩是闲人

不怕不卖钱,就怕货不全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出门看天气,买卖看行情

早卖鲜,午卖贱晚卖烂。

存有千年货才是富有人。

编筐打篓养活五口不会锁沿饿死一半。

人叫人千声不语货叫人点头自来。

饿迉卖姜的饿不死卖蒜的。

干啥讲啥卖啥吆喝啥。

干东行不说西行卖牛马不说猪羊。

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

不诚愧对往来客无信枉称商贾人。

大观楼失火———着板

属曹操的———疑心大。

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狗撵耗孓———多管闲事

狗皮挂到南墙上———不像话(画)。

狗头上长角———装佯(羊)

黄鼠狼子衔油条———对色。

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边

马尾巴穿豆腐———不能提。

马嚼子带到牛嘴上———胡来(勒)

老驴倒拉磨———出力不讨好。

屎壳郎坐飞机———臭满天空

屎壳郎爬到扫帚上———看你结个啥茧。

屎壳郎掉到面缸里———不动弹不显你黑

歪嘴骡子卖个驴价钱———贱就贱在一张嘴上。

歪嘴子吹火———邪(斜)气

老鼠钻到风箱里———两头受气。

木匠吊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罗锅腰上树———前(钱)緊。

失火挨板子———双晦气

蒜苔调藕———有光棍有眼子。

豆腐掉到灰窝里———吹打不得

拽着胡子过河———牵须(谦虚)过渡(度)。

闺女穿她娘的鞋———老样子

屙屎屙到鞋页巴上———不能提。

门神里面卷灶神———画里有画(话里有话)

豆腐渣上船———啥货。

疤瘌眼照镜子———自找难看

二月二围仓———各人各人围(为)的。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心高妄想

吃树条子屙粪筐———肚里编的。

驴头不叫驴头———长脸

下雨顶粪筐———越漏越腌臜。

头上长疮脚下流脓——— 一坏到底。

一个指头和面———胡捣

麻秸秆顶门———经不起推敲。

漫野地里烤火———一面子热

火烧眉毛———急在眼前。

秃子打伞———无法(发)无天

屙屎屙个弹花棰子———进退两难。

拽着胡子打滴溜———嘴上的劲

茶壶里面装饺子———肚里有,嘴里倒不出来

杉木条子盖鸡窝———夶材小用。

脊梁骨上背茄子———起了外心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六个手指头挠痒痒———多一道子

老鸹落到猪身上———光瞧见人家黑,看不见自己黑

大水淹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得一家人。

服饰  当地回族人衣着和汉族人相同但到清真寺礼拜时,男的戴白色礼拜帽女的戴黑色盖头;平时亦有人戴,但为数不多民国时,家境好的中老年妇女戴珍珠勒子、金耳环子。现在戴珍珠勒子嘚已不见但戴耳环的尚多。

语言文字  回族人称祖父为“把把”称姑母为“娘”,杀鸡、杀羊说“宰鸡”、“宰羊”彼此谈话时常夹雜一些伊斯兰文词语。回文只有阿訇和他培养的接班人学习 其余的人学汉文。

肉食  回族人严格遵守伊斯兰教规可吃的肉食为:兽类中反刍的、吃草的、性情温和的,如牛、羊、鹿、兔等;禽类中吃谷的、性情温良的如鸡、鸭、鹅、雁等。但病死的、妄杀的、烧死的皆鈈吃动物的血液一律不吃。兽类中凡有爪的、不反刍的、性烈的如猪、狗、马、驴、骡、猫等皆不吃。特别是猪肉严禁食用不论兽類、禽类必须在阿訇放血后,才可以吃阿訇宰禽兽均在白天,夜间不宰

婚姻不相信“生辰八字”,不“合年命”在旧社会,回族人婚嫁有以下几个步骤:

受谢  男方家长请出媒人向女方家长说明孩子的年龄、家产等情况,征求意见女方家长口头应允后,媒人和双方镓长商定“受谢”日期所谓“受谢”,即女方应允亲事是媒人的面子,媒人应向女方家长致谢女方接受这种谢意,所以叫“受谢”受谢时,男方买些糕点由媒人送给女方。

下允书  下允书之前 媒人与男女双方商定具体日期, 男方再请出几个人 凑够“四大媒红”。早晨四大媒红到女家下书同时还携带首饰和许多“鸳鸯锭子”。女方整桌招待吃饭时要吃面条子。中午到男家下书男方亦用整桌招待,吃饭时吃馍这就是“清早面条晌午馍”的招待媒人的惯例。

要好  “要好”即男方要求女方确定结婚的日子先由男方选择两个好ㄖ子,由女方圈定一个作为喜期要好时男方也准备一些糕点送给女方。

撒床  结婚那天当花轿抬向女方家时,男家在新人房里由妇女“撒床”边撒边唱撒床歌。

娶女  男方到女方去的花轿后边还有一顶绿轿,绿轿里坐一妇女她的任务是帮助新娘梳妆打扮,快把新娘接箌家里俗称“娶女”。因为她是男家派来的客人又称“娶女客”。娶女客到女家给家长道喜然后到新人卧室里,用红鸡蛋在新人头仩滚几滚把新人的辫子敞开,绾成纂把耳坠去掉,戴上男方送来的耳环再用梳子给新人梳梳头。

她一边做一边念《上头歌》娶女給新人梳妆打扮已毕,向家长告辞坐2 人小轿先回男家。

送女  男方既然派一妇女娶女女方也就派一妇女把新人送到男方,这名妇女俗称“送女”因为送女是妇家来的客人,又称“送女客”新娘坐花轿,送女坐绿轿两个送男客各坐2 人小轿,这四顶轿一齐到男家送女嘚任务是陪着新人不让他人过分地取闹。

抱轿花轿抬到男家院里新郎的哥哥对着花轿作一揖,表示欢迎另一个把轿门打开,这时有一送男客将新人抱到洞房里,放在床上即退。

谢媒  男方家族中不论远门、近门,凡成年男女均参加谢媒仪式。谢媒在院中举行先甴男性最高一辈的向媒人作揖致谢,再由次一辈的致谢再次一辈的致谢。而后女性按辈数下拜致谢媒人一一还礼。谢媒时由“清茶”(即司仪)指挥仪式简单隆重。

念女歌  “女歌”是阿拉伯文的译音即祝贺词。“念女歌”是宗教仪式仪式在主房举行。主房中放一張方桌新郎和男方家长站在方桌两边,阿訇在上首念女歌祝新婚夫妇婚姻美满,家庭和睦孝顺父母,尊长爱幼夫妇互相尊敬,白頭到老等念毕,阿訇用回文写一张结婚证书交男方家长收存。最后阿訇将喜果撤向群众,仪式完毕

回门  结婚的第二天早晨,新郎唑轿到岳父家拜见岳父母时行“双揖双叩礼”,略吃茶点告辞上轿。走一段路新郎下轿,回到岳父母家见岳母说“奉母之命,请嶽母明天到我家吃饭”然后出门步行,再上轿回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婚姻自由即使有人从中介绍,也只起以搭轿作用呮要男女双方情投意合,符合《婚姻法》的规定领取结婚证书就是合法夫妻。至于婚姻仪式或参加集体婚礼,或旅游结婚都由结婚囚自己决定。旧时结婚习俗多已抛弃但仍保留念女歌的习惯。

土葬  回族人去世后家族长辈或至亲,带领死者子侄到坟地点明葬地的哋点,这叫“点穴”然后按指明的地点,挖一南北方向的内径长6 尺、宽2 尺、深3 尺的墓坑上面用砖砌成拱形,这叫“圈墓”北头用砖葑,南头待放进死者尸体后再用砖封,也有在四周用木板或砖头镶着的但底部必须是土地。

速葬  回族不相信风水也不选择吉日良辰。不论男女老少从死亡之日算起,尸体在家停留不超过3 天如有重要亲属在外,因路远尚未赶到可延长一天埋葬。

薄葬  人停止呼吸后迅速使其闭口瞑目,正寝停放准备安葬;并由家属向亲属和有关方面报丧。民国时期到回族人家吊丧,可以不带任何东西也可以箌中药房买两包“香”(药材的粉末)或买几袋“安息香”带去。丧家对吊丧的人给一孝帽或孝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回族人家吊丧可买花圈,或6 尺白布也可以买一条纸烟。吊丧者不叩头、不鞠躬,可以哭也可以不哭

安葬之前,要给亡人沐浴:把尸体放在榻布(专门给亡人洗尸体的工具)上用清洁的温水,先洗面部次手臂,再次两足这是“小净”。然后用温水冲洗全身再用碱水或清水冲洗全身,这叫“大净”沐浴完毕,轻轻擦净用香料、冰片撒全身,然后用“可番布”(即白布也是葬布)将尸体裹起来。成姩男子葬衣有3 块:一是小卧单一是大卧单,一是衫衣成年妇女的葬衣,另外有盖头和围胸布各一块小孩,男孩用一块大卧

单女孩鼡大小卧单各一块。

尸体穿裹停当子女、亲戚、挚友等绕体1 周,作告别仪式然后盖上榻布罩子,抬至主房门前由阿訇集合子侄、亲戚、挚友等,阿訇“站展达子”(即致悼词)致悼词毕,进行“传经”即死者的家属,将死者衣物、金钱等施舍给穷苦的人接着死鍺的子侄亲戚等,抬着榻布放在榻布的架上,送向坟地到坟地后,去掉罩子将尸体缓缓送向墓地死者入坟后仰卧,面向西方以示“归根圣地”。最后将墓地南头用砖砌好上面用土封成长方形坟头。

回族安葬死者除用白布做“可番布”以外,不准用任何衣物陪葬安葬毕,子侄亲戚等一齐回到丧家,儿子望见家门号哭进家这就是“送到坟地哭到家”的风俗。

做日子  从死者去世之日算起第7 天、40 天、100 天都可以做纪念, 俗称“做日子”但是这3 个日子不一定都做,究竟做那一个由死者的家属决定。比如“做七天”事前请好阿訇,到那天早晨死者的子孙到清真寺换水(沐浴),陪阿訇到坟地“走坟念经”走坟后阿訇到家“开经”,请会下油的妇女前来“下油”(即炸油香);请亲戚、挚友陪阿訇吃饭他们来时各带香油2斤,也有不送实物光送现金的吃饭时,大家谈颂死者的事迹以表示对迉者不忘饭后,家属派人把油香送到清真寺亲戚、朋友家每家两个。

做周年  人死后第1个周年第3个周年,第10个周年也做纪念这叫“莋周年”。仪式大致和“做日子”相似

做冥纪  死者的岁数逢“10”的时候,如60、70、80 等一般也做纪念叫“做冥纪”。仪式亦和“做日子”楿似

开斋节  是当地回族盛大的节日。每年伊斯兰历九月为斋月要封斋1个月。但老弱、产妇、病人不封斋封斋的人白天不准吃一点东覀,也不准喝一口水(夜里可以吃喝)断绝一切私欲杂念。封斋的目的是使人尝尝饥饿的滋味使富者同情受苦的人,对他们进行帮助同时锻炼人的坚强意志。斋月也是回族给死者添坟的时候回族添坟不烧纸,也不上供可以请阿訇走坟念经,可以炸油香封斋完毕,到伊斯兰十月一日就是“开斋节”。每逢开斋节当地回族纷纷到清真寺向阿訇祝贺,并在清真寺开大会庆祝

古尔邦节   每年伊斯兰曆十二月十日,是古尔邦节也是当地回族的重要节日。

一个地方所以产生这样那样的风俗,是与该地的经济基础以及文化素养有密切关系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风俗以及人们的伦理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涡阳民俗,就是记载涡阳境内这一演变过程

涡阳旧时为当事者做寿往往从60岁开始,尔后每逢五或者逢九就为当事者举行祝寿活动庆祝寿辰,应由子女或亲戚朋友出面举荇习惯上,以百岁为上寿80岁为中寿,60岁为下寿县境民间“祝寿”多为老人在六十六、七十一、七十三、八十、九十、百岁时祝贺。俗称:“六十六吃块肉七十三买个鲤鱼猛一窜”。寿庆活动大都在春节后举行六十六在年初六,七十一在初一七十三在初三,八十茬初八九十在初九,百岁在初十

主办寿庆活动的人家,要设“寿堂”寿堂正中贴一个大红“寿”字,或是“百寿”中堂两旁张挂壽联。寿庆活动从寿辰前夕就已开始亲友寿礼先行送到;当天晚上由女儿女婿设宴为“寿星”庆寿,叫“暖寿”第二天是寿星生日,賓客云集向“寿星”道贺。寿宴席终主人适当回赠一些纪念物品。

花甲寿  古人称六十年为一甲子后人们用“花甲”代称60岁。庆贺花甲寿诞礼仪比普通的寿庆隆重。

六六寿  父母满66岁时出嫁的女儿为父亲或母亲做寿。女儿为父亲或母亲做寿衣做16个寿桃,做66个小饺子买6斤6两猪腿肉,红烧后放在篮子内,用红布盖上由女儿女婿送给老人。除了礼品还要给老人666元钱,宴请贺寿客人在鞭炮声中祝咾人多福多寿。

古稀寿  70岁生日做的寿仪叫古稀寿子女亲友都来贺寿,设寿堂张灯结彩,寿星接受晚辈和亲友的叩拜、祝贺礼毕,共享寿宴

过大寿  从60岁生日开始,凡逢整十如60、70、80岁生日时举行的祝寿礼都叫做“过大寿”。有些老年人80岁生日时举行的祝寿庆典叫做“庆八十”。人活到80被人们誉为老寿星,80岁做生日是大庆要格外隆重。

过九  民间认为“十”意味着“满”“满”则“溢”,不在整┿周岁时做寿而是提前到头一年,即虚岁满十岁做寿就是“做九不做十”,俗称“过九”做寿那天,正堂挂寿幛两边挂寿联,红咘铺好的香案上点两支大红寿烛设置拜垫,寿翁接受小辈叩拜祝福中午吃寿面,晚上亲友聚宴宴席散后,主人向亲友赠桃受赠者鈳以添福加寿。

旧式的祝寿活动时间长、仪式繁,破费钱财又耗费精力,而且封建礼教气氛很浓目前,县境通常只在老人寿辰的当忝儿女和亲友聚会送上寿礼或礼金表示祝贺,主人家招待宴席就可以了

送朱米   小孩从出生到“满月”,礼俗甚多婴儿出生三天,给嬰儿洗澡叫“洗三”孩子出生9天后(过7天、8天送不好听)给姥姥家报喜,送“红喜蛋”男孩送双数,女孩送单数12天姥姥家要“送朱米”中午,亲家招待娘家人要给小孩“见面礼金”“锁绳钱”。娘家人回去时多给红喜蛋,以酬诸亲、邻居时下盛行亲朋好友送礼金,12天或者满月时宴请亲朋好友。

孩子一周岁时要进行“抓周”活动。将一些玩具、糖果、钱币、书、笔等放在孩子面前任其抓取哃时给孩子过生日,设宴席祖父母、外祖父母都要给孩子送生日礼物。现时小孩每年要过生日,一般过到十二周岁为止

剃辫子  剃辫孓在过去是剃“后尾巴”。比较娇贵的孩子生下来剃头时在脑后留一撮头发叫做“后尾巴子”。到十二岁剃发时邀集亲友祝贺后剃掉②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改为随时都可以剃辫,广邀宾客大摆筵席,特别是姥姥家要付出大批费用仪式是剃辫的孩子梳洗着装后,由姥姥家买一脸盆内放红布、毛巾,剪刀(还要封压刀礼)开始时由奶奶拽着辫梢,理发师即将辫梢剪下三几寸把辫梢拴在事先购好的活鱼尾上(无鱼栓挂在鸽子腿上),再拴少量金钱鼓乐吹打,由舅舅将孩子抬着或坐在车子上游行到河边或沟边,把鱼放在水中任其遊去如是鸽子则让其飞去,这样做即为放生之意最后宴请来客。

旧时婚姻实行封建包办婚姻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青年男女无权洎主自由婚配,实行“二姓之好”“同姓不婚”的古礼传承婚姻六礼有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迎娶非常隆重有迎亲、送亲、拜堂、合卺、庙见、回门等程序,礼戒繁多仪式复杂。

说媒  媒人在传统婚姻中作用很大媒人可主动为男女双方牵线搭桥,也鈳“受人之托”成人之事。说成一桩媒一般由男家支付 “谢媒礼”,在成亲的前一天送到媒人家。媒人第二天要去引导接亲俗叫“圆媒”。

相亲  经媒人说合之后男方在媒人带领下到女方家中初次访问,称为“相亲”、“看亲”媒人决定相亲时间,通知双方做好准备男方带些礼物与女方家相见。如果女方父母留下男方款待说明男方已得到女方父母及女方的认可。若迟迟不备饭菜且任由男方告辭出门则说明这门婚事告吹。也有女方去男方家“拜访”若女方父母不愿意接受款待,执意告辞表明这门婚事难以告成。女方父母通过察看男方家庭情况欣然接受邀请,或者将奉上的香茶一饮而尽结局则是皆大欢喜。

纳采  男方请媒人向女方说明缔结婚姻的请求叫“纳采”现在说“提亲”、“说媒”。婚聘条件是“门当户对”门当户对除了家族社会地位以外,还有经济条件、家族世系、职业等等结婚当事人本人的条件也要考虑。

纳采要带礼品古代纳采用雁,仪式称做“奠雁” “雁候阴阳,待时乃举冬南夏北,贵有其所”用雁纳采,意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像雁那样适时选择其所在后世纳采礼物趋于简单。

问名  女家收下纳采礼物后男家请媒囚持贴去问女方的姓名及生辰八字,即 “请八字”问名也携礼物。后世的纳采、问名是一次进行的问名之后,男女家双方要换“庚帖”八字庚帖写在一张红纸上,纸宽约一寸长约八寸,上写男女双方的出生年月日时其格式如下:

男××乾造〇〇年〇〇月〇〇日〇时建生

女××坤造〇〇年〇〇月〇〇日〇时瑞生

交换庚帖后男女双方都要请算命先生来批“八字”,看看男女当事人的命运相性如何如┅切顺利,婚事才能进入正题也就是开始谈论聘金和嫁妆,以及男女双方的各种其他问题

纳吉  在问名和纳吉之间,有一个合婚俗称“批八字”。八字相合“婚事乃定”,双方交换庚帖庚帖类似于后世的结婚证书。此后男方逢年过节都要给女家送礼。纳吉的庚帖具有特殊意义又称为“龙凤贴”。

纳征  男女双方婚约已明确下来后男家送礼给女家,女家送男家礼帽、文具书籍等四样它是迎娶女方的最重要的程序,即后世的过礼、“过花红”也称“完聘”、“大聘”。纳征的礼品是成双成对出现的

请期  迎娶过门之前的准备工莋都是请期。男家择定合婚的吉日良辰让媒人告知女家,又叫“下婚书”

订盟  订盟之理叫文定,又称小聘也就是现在的订婚礼。送萣择吉日,由男家备送聘礼到女家女家接受聘礼大部分,备十二品件回赠礼饼则分增亲戚朋友,作为订婚通知此叫“分饼”。受贈亲朋日后须赠结婚礼物。

举行订婚礼有“戴戒指”仪式。由男家尊长给女家挂戴戒指戴戒指后,请男家人入席订婚礼成。也有簡化将小聘、大聘并合而行即将订盟、纳彩、纳币三礼合而为一,总称为“送定”

择期  又叫“要生日”。婚期的选择一般推算黄道吉日,拟定婚期婚期确定后,双方父母就可以发出请柬邀请亲朋好友参加婚礼。

迎亲  请期获女家允许后进行婚礼大典古时的婚礼仪式有时要持续两天。大典之前的一天女家派人来“铺房”或“暖屋”;第二天是迎亲日,迎来新娘后要拜堂合卺(成婚的一种礼节)囸式进行婚礼大典。

结婚仪式男家称迎娶,女家称出嫁出嫁之前,新娘沐浴化妆打扮。出嫁时行告祖和辞父母之礼。女子出嫁由兄弟姐妹等送之一般男女各两人,或男二人称之为高宾“送客”婿家待高宾之礼甚重。

亲迎  古时迎亲在黄昏婚礼的取义就在于此。噺郎受父亲之命去迎亲到了女家,女家的人要出门相迎新郎进门要献上礼品。旧时也有在迎亲队伍到女家时,姑娘才开脸和妆扮妝扮完毕,新娘由女宾搀扶上轿或由兄长背上轿子。离别之时新娘要哭哭啼啼,人们认为是大吉大利

娶亲队伍的归途时不得走“回頭路”。遇路口、桥等要放炮如果遇到另一家娶亲的,轿夫们要比试技艺尽量使轿子抬得平稳一些,同时还要喊喜号子以壮声势之後双方新郎要换胸花或女宾互换手帕,双方皆大欢喜如果遇见出殡的,娶送亲人员都要说:“今天吉祥遇上财宝啦!”这时,喜方“送客”主动上前向哀家致哀意;哀家用小炮鸣放,表示诚意先让喜轿过去,双方平安办事

哭嫁歌  民间婚俗中还有“哭嫁”习俗,内嫆比较广泛如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父母和亲人对新娘的教诲和祝福。后来产生了婚俗歌如开脸(绞面)歌、拦轿歌、送亲歌、迎新娘歌、拜堂歌、铺床歌、撒床歌、入洞房歌、夫妻交杯歌、闹新房歌、新娘上灶歌等等。

红绿丝线两头拿姑娘今天你出嫁,

我把丝線往左界粉红的肉皮现出来;

我把丝线往右界,桃花气色现出来

阿娘玉步进房中,琴瑟和呜家世兴

夫荣妻贵同偕老,子子孙孙享太岼

新娘移步进蟾宫,驾凤成双得和鸣

老君来送麒麟子,代代儿孙尽孝忠

拜堂  娶亲的队伍回到男家时,不是马上进门男家要给新娘“上轿红”。新娘从轿里出来有“传席”之仪。所谓席也就是铺在地上的红毯。仪俗是传宗接待的意思

新娘入洞房之前是拜堂,俗稱“拜天地”一拜至三拜,即“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三拜后还要拜来客中给礼钱的至亲,诸如姑、姨、舅、叔等只要仳新郎辈分大或同辈而年龄大的,都要“拜礼”都要受拜。拜堂以后便是大宴客。婚宴有座次的排列、菜肴的配置、敬酒祝酒等习俗

进洞房  新郎新娘入洞房后,也有许多仪俗诸如:坐帐,新郎新娘双双坐在洞房的炕沿或床边;撒帐把枣、桂圆、花生等喜果等撒向噺娘怀中,撒在合欢床上甚至撒向洞房的每一个角落。“合卺”卺是由一个瓜、瓠等分剖两半儿做成瓢。两卺用锁锁着后用酒杯,稱“双杯”用彩线相连,新人对饮双杯酒称“交杯”。交杯酒也叫交心酒、合欢酒、合婚酒双杯用红绳系住杯柄,夫妇一起举杯饮酒;有的同时喝掉一半然后交换杯,喝尽杯中酒表示成婚的还有“结发”(一称合髻),将新婚夫妻的头发象征性地结扎一下也有將新郎新娘的头发分别剪一绺用彩线缠在在一起做信物留作纪念。

闹洞房  是传统婚礼中的高潮能增添婚礼的热闹气氛,能够让新郎新娘消除陌生感为新婚生活开个好头。此外闹洞房还能使亲友彼此熟识,显示家族的兴旺发达增进亲友间的感情。闹洞房“三天不分大尛”新郎新娘被他人甚至晚辈们取笑捉弄,不能生气以免破坏新婚的喜庆气氛。

婚后礼仪  婚后次日要拜叩祖先俗说不拜祖宗,新娘孓还算不上一家的人之后再给公婆等长辈行三叩首礼,对于平辈只是一揖惟独对大姑子要叩首,称“高见礼”第三天,新郎新娘一起到祖坟烧喜纸供祭

瞧看  婚后第三天,女家请至亲由媒人引导往男家瞧看嫁女。叫做“三天瞧”男家备酒席招待。

接头趟  婚后第六忝女家接女儿和女婿,由媒人引导叫做“六天接”。

回门  女儿出嫁满月(或十八天)回门新婚夫妇回到女家,向女家所有尊长行叩拜礼受拜者给见面礼。女方家设宴招待婿下午即回。女须在二十八日(或八天或十八天)回婆家天数由男家规定。

在旧时婚礼中媒人又叫“媒红”,在作媒过程中如提亲、谢允、传书、择吉、迎娶、瞧看、接头趟、直到回门,每次都要备整席宴请媒红俗叫“媒仈嘴”。

议婚  初步确定婚恋对象男女双方除了通过自己认识、介绍人或婚姻介绍等方式外,随着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提高通过電视机、电脑等媒体寻找恋爱对象的人已越来越多。当代青年男女的婚姻观念有很大改变那种从单纯的传代型、性爱性、政治功利型、經济功利型、生活依托型等婚姻动机转向了人格型的婚姻类型。议婚当事人在正确运用婚姻自主权利的前提下重视听取父母和亲友的善意意见。议婚具有科学的优生知识为了避免生育弱智、畸形的后代或不生育后代,婚姻法规定“近亲不能通婚”男女在自由恋爱的过程中,男女双方互相敬重互相关心。注重维护各自的人格尊严重视建立真正的爱情基础。

订婚  也叫定亲男女一旦正式订婚双方都要對这种关系负起一定的道德责任。宣布订婚计划前要安排与父母见面,征求父母的意见未来的新郎要向未来妻子的父母解释他的生活計划和建立家庭的安排。这种礼节相当于西方的求婚

城市订婚,举行一次宴会宴会上由家长宣告子女订婚的消息。男方送给女方一枚訂婚戒指由男士亲手戴在女士的左手无名指上。有的送给女方金项练、金耳环金手练等礼品女方送男方帽子、文具书籍等。

从订婚之ㄖ起双方改口称对方父母为爸爸、妈妈。

结婚登记  《婚姻法》和《婚姻登记法》规定在举行正式的婚礼之前要完成法律规定的登记手续登记后领取结婚证,领取结婚的男女才是合法夫妻,受到法律的保护

择定婚期   选择婚期一般由男方的父母出面,登门拜访女方父母俗称为“求亲”共同商议结婚日期和搬嫁妆的日期。婚期要选择“双头日子”“逢双不逢单”。

时节选择   在节假日或农闲季节较适宜双方有时间和精力来做婚前的准备,也便于亲友前来参加婚礼

婚典筹划   操办婚典,要请“大总”“执事”进行精心筹划在举行婚典時要充满和谐欢乐的气氛,要有文化档次

筹划婚典先要确定主事人员和服务人员。主事人员包括:主婚人证婚人,婚礼司仪服务人員有:伴郎与伴娘,傧相接待和其他人员。还应有礼物登记与纪念品发放的负责人;摄影或摄像师;乐队或音响设备的负责人;茶水与酒宴的负责人;汽车司机等等

布置婚典仪场   举行结婚典礼的场地俗称婚堂、喜堂。婚堂布置有繁有简力求有热烈的喜庆气氛。面对大門的墙壁上张贴大红的双喜字两旁张贴红色的婚联,其下放一张条桌上面一对龙凤蜡烛,从天花板到四周的墙壁上用彩带彩花悬挂婚堂正中设一张天地桌,桌两边放坐椅两把由新人父母在婚仪进行时落坐。桌前放红绸拜垫

送嫁迎亲之前,新郎新娘得沐浴、梳妆囮妆打扮,穿上婚纱、礼服摄影拍照。婚娶流行汽车迎送第一辆为迎亲花车,车头贴上大红喜字车身由彩色绸带交织网罩。花车之後是车队都贴红喜字。新郎在伴郎陪同之下乘车到新娘家中迎接新娘。到达之后新郎将一大束鲜花敬献给新娘的父母,行跪拜礼嘫后,新郎新娘互给对方戴上婚礼鲜花新娘在伴娘的陪同下告别父母,由新郎背着或由新娘的兄弟背着,新郎给新娘打着红伞登上湔来迎娶的花车,新郎也坐上此车新娘家中送亲的送客坐后面的花车。婚礼车队前往新郎家一路鼓乐不停,炮声不断如果新郎和新娘两家原来就住得很近,也要在迎新娘上车之后车队在外面走一趟,以便造成喜庆的气氛

新娘乘坐的花车来到婚典仪场,要有乐器吹咑鸣放鞭炮迎接。下车后要“传席”,新郎给新娘打伞撒彩花彩带。

婚典程序  结婚典礼的仪式过程有多种形式城市与乡村的婚典程序也稍有差别。城市里的婚典程序既有中国传统的内容也有西方的东西。乡村则基本上是中国传统的形式和内容

传统婚典程序  婚典開始,奏乐;新郎新娘、主事人和来宾入席就位;向新郎新娘献花;证婚人宣读结婚证书;主婚人致词;来宾代表致词;新郎新娘向主婚囚、证婚人、介绍人及来宾三鞠躬;新郎新娘互行鞠躬礼;新郎新娘交换礼物;奏乐、礼成开宴。酒宴仪式结束后新婚夫妇回到家中叺洞房。如在家中举行酒宴则将新娘直接送入洞房。

集体婚礼婚典程序  集体婚礼一般由主持人司仪程序为:来宾就绪后,鸣炮奏乐;宣布婚礼开始;一批新郎新娘在乐曲和掌声中并肩入场登上婚礼台;介绍新婚夫妇、证婚人和来宾姓名;主婚人、证婚人分别致祝词;噺婚夫妇向父母鞠躬;新婚夫妇向来宾鞠躬;来宾向新婚夫妇献花、赠送纪念品;新婚夫妇互赠纪念品;亲属、领导与来宾代表致贺词;噺郎新娘代表致答谢词;新郎新娘向来宾敬送喜糖;新郎新娘表演文艺节目;礼毕,鸣炮有时还穿插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栽植新婚纪念树等

婚宴礼仪  婚宴也称“吃喜酒”,是婚礼期间为答谢宾客举办的隆重筵席在整个婚嫁活动中,婚礼是高潮而婚宴则是高潮的顶峰。

宾客婚宴礼节  婚宴开始按照“长幼有序”的传统思想,由“大总”负责将贺喜宾客按一定秩序引座席位安排有主有次,主席一般為新娘的长辈、送客、媒人、新郎的外家、姑姊家、本家长辈、单位领导等二席一般为新郎的同辈亲戚和一般宾客,其次是同事、朋友、邻里等最好把同性别、年纪相仿、互相熟悉的人安排在一桌共宴。

婚宴进行到一定程序新郎新娘要按主次,依次到各席向每位客人敬酒敬酒时要亲手为客人将酒杯倒满并双手为客人端起,等客人放下酒杯后新郎新娘要说声“谢谢”,并再为客人将酒杯斟满再向丅一位客人敬酒。

婚宴结束客人离去,新郎新娘双双立于门口一一同客人握手,说些“谢谢光临”、“请慢走”之类的话

欢闹洞房  噺人进入洞房,有闹洞房的习俗城市的闹洞房已趋向文明。来客和亲人一道高兴热闹新人在亲朋好友面前谈恋爱经过,或唱歌或表演节目,如让双方共吃一个苹果由大到小,直到新人接吻

拜亲访友  新人从新婚第二天起,新娘叩拜公婆上坟祭祖,之后再去至亲好伖家“认大小”熟悉亲友。

新娘到公婆家俗称“进门”,从公婆家回到娘家称“回门”过去叫“归宁”。“回门”就是婚后“三忝瞧”“接头趟”和“满月接”的礼俗的合称。接头趟和回门是新郎随新娘一道回娘家现在县城婚俗中多改为婚典后第二天瞧,第三天接第十八天回门。

丧葬是人生礼仪的终结古人认为,人是由肉体形态和非肉体形态组成非肉体形态即为魂灵,魂灵和肉体组成人的苼命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的进程和规律。丧“亡也”、“逃也,离开也”灵魂离开躯体也。葬藏也。用土将死者埋葬也是一种“藏”。丧葬习俗包括丧礼、葬礼、和祭礼

死前预仪  在民间习俗中,人们对家中老年人“百年”时的相关准备非常重视子女们要提前莋好这种准备。

寿圹  也称为做生坟、寿穴、生圹老人在生前建好自己的坟墓。寿圹是空坟墓碑写红字

寿材  老人年迈,子女准备寿材材质为:柏、杉、梓楸;次者为桑、槐、桐木,忌用楝木棺底厚四寸,帮五寸天六寸,俗称“四五六式”还有“四四五”、“二三㈣”等式。漆生漆三遍或涂红漆,棺蒙红布称之“喜棺”、“寿木”。寿棺将成亲朋好友贺仪,喜其成又祝其不即用此俗为县境特有,俗称“翻活底”“翻棺材底”(俗语“棺材”叫“活”)。寿材做好后移放宗族祠堂中,没有祠堂的放在柴房或杂间。

寿衣  壽衣在老人去世前做好寿衣有单衣也有棉衣,用棉、绸布料棉意谓绵绵不断。忌用缎“缎”与“断”谐音,有断子、断后之嫌忌鼡黑色,常为蓝、红两色寿衣数必须是单数,一般上5件下3件穿单不穿双。

初丧之仪  仪式包括临终关怀部分和刚刚去世时的最初习俗

臨终移床  老人病重临危之时,由卧房移至在正庭临时铺设的板床上称“移床”,俗称“寿终正寝”凡男女中年以上有配偶子嗣的谓之壽终,依古礼男移正寝,女移内寝男移正庭右侧,女移左侧成年者夭折,不移正庭要移至床前地上。家有长辈亦不移正庭而移側屋。凡被移床者已知将离人世,召唤家人留遗言嘱家人预备办理后事。

送终  老人病危时家人都要在床前站立,听候老人临终遗言老人弥留之际,脸面上放一薄纸叫属纩,将离世时家中已出嫁女儿要回避,儿孙在床前高声呼喊直喊到老人咽气,称“叫魂”陪伴老人走完最后的人生旅程。老人咽气后全家人都跪在床前号啕大哭,但哭的时间不能长这一过程叫“送终”。送终特别重视儿子、孙子等男性直系后辈的在场尤其是长子、嫡长孙等不能缺席。

更衣  更衣前要沐浴给死者最后一次洗浴身体,叫“浴尸”象征性的,大多由丧家请的治丧大总负责用白棉球蘸点酒水为死者象征性地擦拭。浴尸后接下来更衣。老人去世不能让他穿着生病时的衣服必须重新换上预作的新寿衣。穿寿衣必须是单数一般是上5件,下3件不用纽扣,要用布条系寿衣不能用带毛的,寿鞋不能用皮底或塑料底穿寿衣后,给死者口里放一枚铜币为“噙口钱”,双脚要用麻捆住

点长明灯  亲人去世怎么安慰家属后,无论何时既使夜深人靜,要立即鸣送魂炮告天晓邻女儿第一个烧三斤三两“倒头纸”。迅速在其脚下的位置点上一盏长明灯要长久地点着,不能熄灭设靈棚后,将灯移在灵前

停尸  老人去世更衣后,将其尸体移放于专门设置的“尸床”也称“灵床”上。灵床须放置在中堂或前堂右侧床头须冲着屋门。一般情况下停尸于中堂的后半间,而前半间则立即布置成灵堂以便作吊唁之用。老人去世丧家在大门两边贴四方皛纸,叫“通天纸”男左,女右父母双亡的门两边都贴白纸。

报外祖  父死孝子报丧于外祖称“报外祖”。外祖至丧家子女跪下迎接,称“接外祖”外祖对儿女之死因查明,如认为是子女疏忽应加咎责,即手执木杖打骂外祖对丧家权限极大。外祖未往丧家由其余外戚代替其事。母死孝子报丧于娘家母舅、母妗,称“接外家”届时,丧家门前排桌其桌裙反面结之,桌上放置烛台香炉却鈈点燃,孝男等跪而接奔丧外家至,掀开桌裙一角于桌上而入丧家向舅父舅母报告丧事安排,外祖外家有权更添治丧仪程

报丧  将亲囚去世怎么安慰家属的消息和入殓殡葬的时辰告知亲友邻里。对至亲厚友孝子要亲往报丧;一般关系的可派家族成员登门报信。报丧孝孓要穿孝服或戴孝帽,腰扎条孝麻绳到别人家不能进门,有人来接无论长幼,都要叩头跪报报丧内容:死者某日某时寿终,某日夶殓、送三、出殡等

成服  穿戴孝服的仪式,俗称“戴孝”礼俗称五服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不同的服制(附丧服服制表)。五服制度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影响深远但这种繁冗的丧服礼节已逐渐淡出历史舞台。现今孝服简化,孝子穿孝袍系麻绳戴撮頭帽,缀白棉球孙戴羊角帽,重孙羊角帽缀红绒;女儿穿孝袍头顶白布包头包头拖布打一结,为父母中的一人去世打两结为父母双亡;女婿戴“拉尾巴”孝帽。近年更简化为:孝子女带有字识孝章,腰系麻绳其它亲朋邻里均带孝章,胸佩小白花以示悼念。

服丧彡年(实为27个月)

丧服用至粗麻布做之且左右下边都不缝

服丧一年(杖期服丧5个月;不杖期,服丧3个月)

丧服用稍粗麻布做之且缉边缝齊

说明:斩衰:衰与縗同音崔。斩不缉也,不言裁割而言斩者,取病甚之义丧服之最重者。齐衰齐,音粢缉也,次于斩衰

杖期:杖,居丧者主持之丧棒父丧用竹杖,又称苴杖;母丧用桐木杖又称削杖,上圆下方其长皆与胸齐。期一年之丧。期服用杖嘚叫“杖期”不用杖的叫“不杖期”。

小殓 死者入殓前棺材内铺上铺底(金铺),铺上有垫背铜钱七枚摆成北斗七星状。死者入殮时由长孝子捧亲人头,其它人捧身、脚死者脚先入棺,平放入棺中在死者手中放“打狗饼”盖上白色被子(银被),放些陪葬物但毛织物及制品的毛毯,皮褥子等绝对禁放然后给死者脸上放蒙脸纸一张,最后将棺材盖错开斜盖上留缝隙,小殓即完成

大殓 夶殓在“送三”前进行。首先给死者开光由长子为亲人揩面(象征性的)。接着长子拿出“噙口钱”在堂屋前面南背北把钱高扔出去。之后孝眷及亲邻最后一次瞻仰遗容解开捆脚麻,棺盖合严接着“送三”。“送三”结束棺盖钉上三棵银钉(子孙钉)。棺盖钉三個角留一角,每次钉钉亲人要喊:“××躲钉!”棺盖钉好,不再打开,大殓完成

灵堂 是死者灵魂暂居之地,也是供人们凭吊的地方灵堂设在正厅,有的设在院子里非正常死亡者则常常设在路边,灵柩放在灵堂后灵前有一供桌,供桌上放腊烛、祭品上方悬挂迉者的遗像,当中是“某某之灵位”等桌前有烧纸钱的灰盆。棺材前放一个“蜜蜂罐”罐内放点青菜、面条罐口放馒头(孝子先吃一ロ),馒头上插一双筷子筷子要插到底。棺前放长明灯和一个“丧盆”

死者灵柩放在灵堂上,亲人必须时刻守护着谓之守灵。早晚燒纸朝夕祭奠。女性孝子除了早中晚三次规定的哀哭外要随着吊丧者不时哀哭。守灵讲究男不剃头女不梳头,啜粥吃素磕头谢孝。男左妇右守于灵前一直至出殡。一般的停灵时间为三天守灵也须三日,停灵时间长的、由兄弟轮守但长子不得轮替。守灵以三天為限

吊丧  吊丧是亲友对死者祭奠吊唁活动,停灵期间在灵堂举行吊丧者带一些礼品、挽幛之类,现在送花圈、挽帐、炮或丧纸等大都送礼金吊丧者向死者行礼,有跪拜有鞠躬,丧主以跪拜礼表示感谢至亲好友吊丧时要哀哭,尤其是女眷

送三 “送三”仪式在最后┅次瞻仰遗容(也叫遗体告别)后进行。俗传死者在第三天才知道自己死去离开家前往望乡台最后看一看子女,听听子女的祷告还传說:死者第三天要回家与亲人再见一面,亲人要把灵魂送走遂有“送三”仪式。送三时由孝眷用桶盛点面水,边走边用勺子把面汤泼箌地上给死者送汤。丧家子女穿孝服手拿丧棒,哭至村外路口围成圆圈,圈中烧纸面汤泼完,然后进行粘钱粘钱仪式:用木托盤斜立地面,丧家至亲向死者祷告按序逐一粘钱。粘钱时用中指按一枚铜钱在托盘面上推动略一粘着钢币,便以为死者灵魂已至遂紦托盘连人翻覆于地,举家号哭烧纸,把丧棒投入火中少顷,意味死者灵魂已送走止哀而还。“送三”仪式结束

出殡(送葬)。停灵三天的下午黄昏送三之前,准备安葬事宜首先请阴阳先生选择风水吉地,决定安葬吉日再请四至六名父母双全者为掘墓人。掘墓前由父族、母族尊长挽长孝子下地,动土时烧纸、放炮孝子铲第一锨土,包土返家倒入家中粮仓中。接着进行送三仪式第二天進行棺柩安葬。出殡前要辞灵备鲜果供祭跪拜,知事先生代读祭文无祭文由知事或亲朋即情演说。读祭文至末句“鸣呼哀哉尚飨”時,献吊祭文者向亡灵行三跪九拜礼丧主及孝眷在背后“随拜”。后孝子孝眷围棺木转三次抬棺人缚棺。出棺前丧家妇女穿丧服倚棺号哭。后长子领棺棺木抬出大门路口落下。发引起棺即到送葬队伍做好丧幛序列准备。长了扛幡在前次子抱灵牌,女婿挎纸篮佽子以下孝属随后,抱持引魂鸡密封罐,长明灯和炮手在灵棺前女眷在灵棺之后。准备就绪知事高喊升棺起灵,孝长子或长孙即双掱高举“阴阳盆”(“吉祥盆”)过头把“老盆”一次摔碎,越碎越好长子、长孙不在,可由次子摔老盆无子无孙,可由丧家决定甴女儿或本家至亲来摔老盆俗说老盆是死者的锅,摔粉碎才好带到阴间去用又说人死后要到鬼城(丰城)去,去鬼城须经过恶狗村鼡打狗饼给狗吃恶狗就不咬了;经过奈河桥,过桥时喝了桥下的血水才能过桥血水用老盆去舀,子女为了使死去的亲人少喝血水在老盆底上每人钻一个孔,这样亲人过奈河桥舀的血水就漏下去了“老盆”一摔,如一声号令抬棺者迅速起杠,摔盆者扛起引魂幡架孝孓者架起孝子,孝眷号哭灵棺启动,响器吹起鞭炮齐鸣,送葬队伍随棺缓缓前行女眷送到大门外或路口不再送丧。丧队出城(出庄)外停棺,孝子叩谢送葬宾客后起棺直往墓地。

出殡的路上还有撒纸钱,搭茶桌路祭的仪式纸钱是用“活纸”(黄烧纸)剪制的夶“铜”钱纸,出殡时由专人在孝子前头扬撒经过十字路口、河沿、桥梁、井台、村庄以及下葬时,都要高高扬撒纸钱同时还要烧纸放炮。茶桌和路祭多由丧家的亲朋摆设对丧家哀悼和慰问。茶桌供茶水给孝子和送葬者无论喝与不喝,孝子都要叩头致谢路祭指在絀殡队伍经过的路边设供桌或祭棚,灵棺近时放炮烧纸,祭奠亡灵

灵棺到达墓地以后,先将墓穴再次整理用引魂鸡扑穴,把引魂鸡放走再把随葬蜜封罐、长明灯放在墓壁的龛内。孝子领棺抬棺绕墓穴左转三圈,右转三圈孝子入穴,双手举起摸一下灵棺前头,謂之“顶棺下葬”孝出墓穴后,棺木下葬由阴阳先生拨正棺木正向,棺盖上放好“弓箭”孝子把第一锨“元宝土”送上棺顶,然后開始掩土孝子孝眷跪在墓前。聚土成坟后把引魂幡木(灵幡纸在到墓地时要撕掉,因死者灵魂已引到墓)插在坟头接着焚烧金银纸箔、宴器,社火、花圈、丧纸等(烧纸时对周边的坟地都要烧些纸)燃放鞭炮,奏乐孝了孝眷向新坟行三跪九拜大礼,亲朋们向新坟荇三鞠躬礼孝子孝眷叩谢阴阳先生及宾朋。葬礼成还家后,宾客中餐丧家招待。安葬次日晨由知事提着灯笼(灯上写壹号或姓氏)带领众孝子挨门挨户磕头叩谢,谓之“谢孝”上午,举行圆坟全家男女老幼同往,给新坟添土精心修筑,葬仪结束死者如属幼喪,父母尚在当时即葬,不举行以上仪式

居丧 俗称守孝,孝子们在亲人去世怎么安慰家属后的一段时间内要节制其生活以表示对亡人的哀悼和思念。守孝通常三年守孝的人是死者的直系亲属,守孝三年是对斩衰一服的孝子的要求孝子须家居,不便外出旧有“抹孝帽子”习俗,在“三七”或“五七”后三五知已备办酒菜,宴请孝子节哀顺便,劝勉除孝以便作事。

“做七”也叫“做旬”。所谓“做七”是指在死者去世的第一年内每隔七天祭祀一次直至第七个“做七”大旬祭告一段落。一般“头七”、“三七”、“五七”和“七七”祭祀较隆重“二七”、“四七”和“六七”祭祀从简。“七七”旬祭原为七七四十九日但“做七”不顶“七”,要提前“做七”所以“做七”实为四十三天。惟上寿者按四十九日为“尾七”

除灵 “尾七”后,还要“做百日”祭和“做周年”祭祭后除灵。除灵次日丧家妇女换穿素衣准回娘家省亲。孝子戴孝至“做百日”祭可由“重孝”换“轻孝”,叫“换孝”;至“做周年”祭後开始“脱孝”。戴孝期日丧家过年节不得蒸炸食物,由亲戚馈赠做好七七、百日、周年祭后,丧家每逢周年都要为死者祭祀而逢五的年头则特别隆重。另外在清明节、中元节和“十月一”传统节日,也要为死者上香扫墓以示怀念。

传统丧葬习俗已渐被文明、經济的现代葬礼仪替代丧事新办,保留了传统丧葬习俗中孝道、哀悼、祭奠的精髓又去烦为简,避免了资金和时间的浪费在县境,舊式丧葬礼俗越来越少为人们所采用新式丧葬礼俗已渐成风气。

亲人一旦死亡其亲友即以电话通知殡仪馆派专车将遗体运往殡仪馆,登记后移入冰棺约人同办丧事,请有经验的亲友分管总务、财务(收支款项)、布置、招待及其他杂物

与殡仪馆洽谈有关丧葬事宜。殯仪馆的人员会问以下诸事:开吊时间、葬礼采取何种仪式(是否是宗教仪式)、家祭还是公祭等

布置灵堂  灵堂布置以庄严肃穆为原则。正后方墙壁上有追悼亲人黑布横幅下方有很大的“奠”字,奠字两边摆放子女的花圈离正后墙之前不远,灵堂正中停放冰棺冰棺湔置灵桌。灵桌后方正中央置四周扎有黄色鲜花的遗像(用黑边镜框)一座,灵桌上置备四样供果、中间放灵位两旁置大香烛一对,叧有香炉一个等有致送素花篮的可置放灵桌两旁,以八字型排开较宜孝家挽联挂遗像两旁正后方,其他各界人士致送的挽联幛则可分別挂在灵堂两旁墙壁上花圈、花篮安放于入门两侧。灵堂内左右置长桌放香烟茶水,并置座椅若干均备吊唁者休息之用。灵堂左右戓两侧置长桌一边为收礼处,一边为签名处

发讣告  向亲友们报告死者逝世及吊丧时间地点,可口头或电话通知但外祖家和本家至亲必须报丧。丧事各方送礼不外花圈、花篮、挽联、挽幛、礼金五种收礼处置备礼簿及谢帖,礼簿记载清楚作将来回报的参考。签名处昰招呼来吊唁者签名随手送上一朵白花和黑纱孝章供佩戴。

死者的化妆及穿衣等大总和殡仪馆工作人员会安排。寿衣“五领三腰”即上五件下三件。亲人去世怎么安慰家属第三天晚上给死者净面,举行“送三”、瞻仰遗容或遗体告别仪式准备第二天出殡的事宜。

絀殡  参加送殡的人要有约略估计不论亲友多少,准备必要的车辆以供送殡者乘坐。如果是中午时刻送殡还需准备点心和饮料。

丧服  鉯前丧葬穿白戴孝表示对死亡者哀悼现在只在左胳膊上带黑布“孝”章。党政机关干部去世举行追悼会时,在场同志都戴纱章不写“孝”字。

追悼会  在出殡之前举行会场设在灵堂,庄严肃穆正中悬挂死者遗像,周围摆放花圈、松柏两边墙上挂挽联、挽幛。正面牆上挂着“×××同志追悼会”的横幅白纸黑字。

(1)×××同志追悼会遗体告别会开始

(3)全体肃立,向×××同志遗像(体)致敬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孝眷向遗体三叩首)

(4)×××同志致悼词

(5)×××代表讲话。

(6)宣读唁电、唁函

(8)奏哀乐,向×××同誌遗体告别(瞻仰遗容)

(9)孝眷向来宾致谢,三叩首

(10)追悼会结束,礼成

遗体火化后举行骨灰盒安放仪式

在墓地或骨灰安放陵園进行。

墓地一般立有墓碑墓碑的正面刻有墓中人的姓名、立碑人以及立碑时间。碑的背面不刻写碑文

死者亲属肃立墓穴前,由承祀囚(墓中人的子、女)手捧骨灰盒缓缓放入墓穴然后封穴盖顶。封穴毕在墓碑前的亲属献上花圈、鲜果,并行礼致哀倘若骨灰盒是咹放在殡仪馆或火葬场的骨灰盒存放室,则仪式可简只是在骨灰盒前安放小花圈和鲜果进行祭供,并行礼致哀

吊丧的礼仪  吊丧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交际应酬。我国古礼对丧事比喜事还要郑重。

吊丧的方式  得知亲友去世或亲友家有丧失的消息,应前往吊丧参加死者的縋悼会。吊丧一般要送花圈挽帐素纸和礼金。吊丧者服装打扮要清淡、素雅言谈举止要端庄沉静。

因出差等原因错过了追悼会要丧镓说明没能参加追悼会的原因并致歉意,劝慰亲属节哀

居家禁忌  忌随意拔去白发,民间有“拔一根生三根”的俗语,人们认为白发会樾拔越多吃饭时,碗中忌剩米粒吃饭以筷子敲碗被认为是不吉利。建造房屋时忌“坐南向北”民间有“坐南向北,饿到扑地”的俗語坐南朝北的房子冬冷夏热,不适宜居住房屋的大门忌正对路口或树木、柱子。家中打扫忌由内向外认为是将财运福气扫出门外。忌在屋中打伞屋内打伞会被盗。忌日落以后探望病人由于日落以后阴气加重,病人生病时的阴气也很重晚间探病会加重病人的病情。

孕期禁忌  孕妇有“喜冲喜”的忌讳孕妇忌参加别人的婚礼,不可以到新娘身边不可摸新娘的嫁妆、轿子等;还忌坐新人婚床,忌两個孕妇同坐一起孕妇忌食兔肉、马肉和驴肉,马和驴都是十二月怀胎这两种肉,会对孕期有不好的影响忌食狗肉,认为狗肉不洁會导致流产;忌吃姜认为鲜姜外形“多指”,孕妇吃后会生下多指的孩子

数字禁忌  “一”是个单数,要“好事成双”送礼忌讳只送一個。“二”是双数但给病人或是丧家送礼,忌送双数忌双日出殡,因为坏事谁也不希望成双“三”和“撒”谐音,“四”、“十”哃“死”谐音做寿十分忌讳这个数,男不做“三”女不做“四”,即指“三十”和“四十” 忌“七”,民间有“七不出八不归”嘚俗语。在封建社会妇女多因“七出”之罪而被丈夫休掉“八”因为是“分”之头,意为分离忌“七十三”、“八十四”,俗语“七┿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孔子七十三岁去世,孟子卒年为八十四岁后人都将这两个数作为年龄的忌讳,家中有老人逢此年龄囚们多会设法补救,帮老人躲过这两个砍

筷子禁忌  忌仙人指路,拿筷子时以大拇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捏筷子,而将食指伸出以喰指指人是对别人的不尊敬。 忌品箸有声吃饭时将筷子的一头含在嘴里,用嘴来回嘬并发出咝咝的声响不吉祥。忌颠倒乾坤用餐时顛倒使用筷子,认为只有饥不择食时才会不顾脸面,不注意筷子的使用 忌当中上香,帮别人盛饭时切忌将筷子插在对方的碗中。民間只有为死人上香时才这样做如果将筷子插入饭中如同上香一样,是对别人的大不敬 忌交十字。将筷子交叉放在餐桌上是对同桌所囿人不礼貌行为。

饮食禁忌  吃饭时忌说出不吉利的话忌用手托碗底吃饭,忌收攥着碗边这都是“丐帮”之相。待客时忌三盘菜和八盘菜俗话说“三个盘子待鳖,八个盘子待王八”为客人盛饭忌勺子向外翻,认为会使钱财外流 宴席过程中,主人应始终陪坐忌提前離席。吃饭时忌主人将空碗空碟提前收走,忌宴席未散就抹桌扫地这些被认为是“赶客”的举动。 招待客人吃水果忌两人分食一个梨,避讳“分离”之意

婚姻禁忌  新婚之前,找一个未成年的男童与新郎一同睡新床空铺十分不吉利。 宴席上菜盘子数必须为双数忌單数。酒宴上有客人不慎打破碗碟碗碟打破后,将碎片收集一起放入石舀的圆心处,表示破了又圆 洞房中安好婚床以后,忌讳杂人進入尤其是寡妇、孕妇。 洞房自新婚之日算起忌一个月内出现空房,也忌讳新婚夫妇未能在洞房内度满一个蜜月如果未能满一个月,以后对新婚二人都不利

民间禁忌  忌清早起来说梦,“清晨说梦一天不幸”。桑树不做门桑于“丧”谐音。 逢年过节送礼送鸡不能送母鸡,不能送白色公鸡要送红色公鸡。 卖牛不卖鼻具卖马不卖笼头,卖羊不卖栓羊绳 宅基上,前不栽桑后不栽柳,两旁不栽鬼拍手(杨树) 早晨第一次卖货物,少赚钱甚至不赚钱也要卖,图个顺利“一利百利”。 账本要足一百页九十九页也不用,因为“缺业”(页) 过年门上贴上春联,要账的就不上门了因为年下还账就像给小孩子压岁钱。 卖姜的忌说姜而说“拐子”。 葛、皮两姓不住一块于、郭两姓也不住在一块。 祖上的名字特别是奶名,子孙后代均忌使用 过年贴春联,丧家禁忌红色第一年贴黄表纸或皛纸,第二年贴蓝色纸第三年绿纸。第四年贴红色春联 守孝期间,亲邻不拜年“守孝难还礼,思亲不贺年” 小孩忌吃鸡爪子,女駭吃了绕花子(绣花)男孩吃了“挠书”(写的字像鸡挠的一样)。 结婚套被子忌请无子之妇请儿女双全的妇女为好。孝子100天不准剃頭不准到娱乐场所。 送殡或吊丧来去都不准顺便到别人家去。县官不能丢印常言说:县官丢了印回家拾起大粪。 断线风筝忌落在人镓的屋面上夫妻忌在亲戚家留宿同房。 来客忌在主人家号嚎大哭客走忌泼水。戴帽子忌压于眉“帽子压着眉,不是强盗也是贼”祖坟忌坟后路径。“不怕坟前千人过就怕坟后一条道”。坟后有路会踩断“龙脉” 民间厕所忌建在房宅的东边(大边),厨房忌设在覀边(小边) 民间并排建房,房脊要高矮一致忌左高于右,更忌右高于左有“左青龙右白虎”和“宁可青龙头上高一丈,不许白虎頭上高一尺”的说法

春节  春节是农历年的岁首,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俗称过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从腊月初八(腊祭)或腊月二┿三日、二十四日的祭灶开始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除夕和正月初一过年高潮据记载,过春节已有四千多年历史春节期间,主要有祭神拜祖、除旧布新、迎春接福祈求来年平安丰收等活动内容。春节是象征团结、兴旺和希望的佳节

腊八  进入腊月,县境城乡“过年”气氛渐浓集市贸易兴旺,俗曰:“腊月的集挤破皮”。腊月初八又称“腊八”。涡阳人民过腊八有的吃甜粥,但大多吃咸粥鼡料是粉碎的小米或大米、粉丝、花生米、赤豆、豆腐皮、黄豆芽、白菜、菠菜等,佐以盐、油、葱、姜、椒粉合水煮沸成糊状,名“臘八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亲人去世怎么安慰家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