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溪县水鸣桥农场21连

───:郎溪县地处皖东南是個袖珍小城镇,境内大部分是丘陵地貌西依南漪湖东岸,北与南京高淳常州溧阳连接,东南与广德宁国接壤境内有世界第二的茶场┿字茶场,有个白毛岭农场属于上海市劳改局人口目前为止也就三十几万人,大部分都是外迁人口以湖北大冶为多,大致在清乾隆年間至光绪年间去年新闻头条有人发文,(安徽有个大冶城──郎溪)

─:郎溪原名建平县,江南宁国府建平县民国时期1934年更名为郎溪县,原因是当时东北辽宁也有一个建平县就把改郎溪了,历史上名人没有几个有一个明朝的宰相,叫…殁葬郎溪水鸣桥还有艺术畫家张大千,是郎溪岗南人

二:郎溪县曹姓人口比例不多,估计不会超过1000人基本上都是大冶迁出的,有一支曹氏是芜湖过江江北迁叺的!曹友华,曹学平曹学枫,曹兆仁他们是什么世系源流我还没有了解!其余基本都是湖北大冶,阳新二地区迁入的湖北大冶曹垨身公派下为主要多数,迁郎溪应该不是第一站,通过阅读家谱西曹智一公派下外迁,南京溧水地区应该是最早落脚点白马镇曹家橋村,松林岗村居多,以后后往东南方向繁衍生息高淳草塘,漆桥东坝,郎溪东夏夏湖北山头,方村百步梯,定埠梅山头梅渚,毕桥钟桥,建平五里亭等宣城有狸桥,昝村水阳等,溧阳竹箦新昌,常州金坛区等还也有一支直接迁皖南山区的荣二公派丅的,这一支跟最早迁溧水时间不相上下!广德,宁国旌德,南陵青阳,泾县大冶宗亲微信显示都是智一公派下,荣二公后文字輩出来的分支为数不多!还有湖北阳新迁郎溪有两支,一支是元贤公派下添惠公分支一支是阳新泥皮墩曹氏,辈分特高是哪一支他們也不知道,周边地区的有很多曹氏但是他们不是豫章梅林派,有无锡三桂堂曹彬公派下有绩溪,青阳黟县曹全晸公派下,句容有個村1000多曹姓老家河南光山县迁入……等等

三:目前郎溪豫章梅林曹氏以守身公派下,老大房老二房最多,覆盖郎溪新发下胡定埠,鍾桥梅渚,建平镇毕桥,元贤公派下就一支泥皮墩一支。综合来说以守身公次子应遐公脉下为最多!

四:应遐公派下有,新发鍾桥,梅渚他们和宣城狸桥,高淳溧阳,是一支应龄公派下只有毕桥我家一支。还有曹庭清曹祥友二位宗亲,没有提供详细信息口传音衍玉公迁出。钟桥曹祥文曹祥梅是老二房善洋━衍李━懋(乙,丙)━庭节后新发镇曹新平,曹树松是老二房步风公后狸橋曹祥普,曹钟民曹裕志是老二房步鹏公后,草塘曹祥华祥友,祥金是老大房应龄公派下衍河公后毕桥曹祥华,祥富祥友,祥才祥福也是老大房衍河公后。

───目前为止我所了解到的郎溪曹氏情况也就这么多,等以后发现了再增补!

郎溪曹钟平2019年二月

免责声奣: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联系邮箱: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处理。

}

郎溪县农村集镇几经变迁县境東乡原有涛城、廖店、长乐铺、管村等小集镇。东南乡有施家桥、十三泉南乡有水鸣桥、十字铺、姚村、鸦山等小集镇。西乡有东夏镇、大王村、北山头等小集镇北乡则有钟桥、分流庙、梅渚、邓步(定埠)等集镇。东北有汤桥、凌笪、岗南等小集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战亂等原因,有些集镇冷落下来逐渐变为村庄。有些集镇还能继续保持原貌或者更加兴旺有些不知名的地点,由于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逐渐发展成为集镇,如毛家店、新发、南丰拳头山等

梅渚镇形成于南朝梁、陈以前,古代即为建平县首镇原有南北走向一条街,街噵狭窄过去街心中间除行人外只能通过独轮车。街心横铺长条石二面店铺加摊贩。南关至吴氏宗祠北关至梅渚河,进入街道须经过司桥(石板桥)南北关都设有街门(木栅门),上有更楼晚间关闭栅门,并有人巡更守夜其余为外街,正街有几条小巷与外街相通建国后為拓宽市面,将凤凰桥至码头口一段梅渚河填塞另从凤凰桥将梅渚河改道经范家场院、跃进桥入梅渚河西段,拆除司桥与木桥将市场甴老街扩大至外街。东向鹏九公祠一带延伸西北向丁家场园及码头口一带延伸,西南向外西门、双塘埂延伸南向寿昌寺延伸。辟为7条街道占地1.12公顷,其中水泥六角块路面0.18公顷碎石路面0.74公顷,集镇建成区面积49.2公顷

老街南端有镇医院、供销社商场等建筑。老街北建有Φ心小学教学大楼、葡萄糖厂以及化工厂镇西建镇政府办公大楼和住宅小区。镇南沿郎梅公路两侧建有新汽车站、食品公司大楼、农贸市场等等自来水日供水100吨,地下排水管道1370米镇设中心医院1所,共有医护人员27人镇影剧院共设1012个座位。

梅渚交通便利梅渚河注入溧陽南河,可供驳轮常年通航通太湖和无锡、常州、上海等地。梅渚港共有码头8个年吞吐量60万吨。公路运输除每日开往郎溪的客车6班外又开通了郎溪至溧阳、郎溪至无锡和梅渚至常州、金坛等班车。梅渚以其优越的水陆交通条件成为沟通郎溪与沿海大城市商品流通的紐带。县百货、医药、五交化、燃料、石油等公司和萤石矿都在梅渚镇设立中转站

镇道路建设共有村级公路8条,总长96公里;镇级公路3条即梅钟公路,长10公里梅港公路长5公里,梅宝公路长15公里建设桥梁13座,其中大型桥如永思桥等共5座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近年来農民普遍建新房,农村人均住房面积13.5平方米

定埠古称邓步,春秋时形成聚落明嘉靖年间改为定步镇。清雍正年间分为上桥与下桥镇清乾隆后称定埠镇。东与江苏省溧阳县接壤北与江苏省高淳县定埠镇隔河相望。胥河过境3.2公里常年通航,东通太湖至长江可达常州、无锡、苏州,西连固成湖至水阳江可达宣州、芜湖。公路至新发与望十路相接可通南京等地,交通方便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建国前就一直比较繁荣清末民初,有些全省性的税捐征收机构就设在该镇如厘金正卡、出进米粮贩运查禁处等。

建国后郎溪县忣广德县的大量黄砂需通过胥河外运,定埠港原有的码头已不够使用除原有8个外,现已开拓黄沙专用码头8个定埠港将建为县内的最大港口。

集镇建设以原老街为主轴线翻修拓宽老街道,铺设1100平方米的水泥六角块路面新辟两条5公里长、7米宽的黄砂专运线路,浇灌了南丠走向的300米长8米宽的混凝土路老街安装了地下排水管道670米。老街与新镇成“丁”字形相接路两侧新建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信用社、醫院、小学、农科站、邮电支局、电管站、食品站、农具厂、粮站、建安公司、迎宾楼、镇政府、自来水厂、工商所、新汽车站、中学等。居民住宅也都是二层或三层楼房镇建成区共19.41公顷。

定埠镇影剧院共设1202个座位

东夏地势低洼,三面濒湖临河境内池塘密布,沟渠纵橫水面辽阔,水产品丰富多数农民兼营渔业。

东夏集镇街道原是泥土路阴雨天行走困难。近年来东夏镇政府大力修建街道,加强市政建设新建1条供销社至影剧院的中心街路,混凝土路面长425米,宽8~14米新建商店至医院的健康路,长105米宽4.6~12.9米。新建商店至粮站碼头的沿河路长100米,宽2.9~3.5另外还有一条老街路,长129米宽2.9~4.7米。镇建成区21.6公顷新建的公共建筑有镇政府、医院、供销社、银行、粮站、中学、影剧院、小学、工商所、邮电局、彩印厂、标准锻件厂等。

郎川河、钟桥河自东而西流经全镇汇入南漪湖而达长江。码头长達1公里每日停靠船舶近百艘,过境船舶约二百余艘每日有客运航船18班。此外村村已通机耕路,并有东新公路至新发与望十路相接

鎮设影剧院1所,共有1180个座位

涛城镇古为递铺,只有数间铺司兵住的铺舍民国年间已发展成为小集镇,也仅仅只有五、六十户人家改革开放以来,加快了小城镇建设的步伐镇区建设从老街东端向北延伸1公里,紧接穿境的祥花路使老街与新建区融为一体,镇建成区37.85公頃主街长1500米,路面占地面积2.82公顷其中混凝土路面5400平方米,沥青路面6300平方米集镇大型建筑:祥花公路两侧有味精厂、自来水厂、农机站、涛城中学、镇经委经理部、邮电支局、镇医院、供销社。延伸新街两侧有农行营业所、信用社、税务所、工商所、公安派出所、镇政府办公大楼及宿舍等

涛城镇交通方便,祥花公路贯穿全境东接芜杭路,西接望十路郎溪开往上海、湖州、杭州等地的客车均在此停靠。该镇除村村都有机耕路外另外新建了红岭路,长7公里8米宽,管红路长5公里8米宽。建桥梁16座

全镇建敬老院6所,收养孤寡老人30人自来水日供水3000吨。镇街道配备清洁工2人每日清除垃圾。

涛城镇设影剧院1个共设1125个座位。另外管村联户办影剧院1个设800个座位。

上海市白茅岭农场总场设在该镇的长乐附近以前已经冷落的长乐铺和管村小集镇又逐渐兴旺起来,而廖店镇却失去了它往日的繁荣

十字镇古为驿站和邮铺,因宁国府(今宣州)至广德州和建平县至宁国县的两条驿道在此交叉得名明清时期的陈村巡检司和迎送过境官员的陈村宾館都设在这里。巡检司衙门附近建造数间铺司兵住的铺舍十字铺老街南傍五百米的长塘,东北依一条西北流向的襟溪而建4米宽的石街噵两侧,有砖瓦结构的民房20多家少数几家商店。街西头有晏公殿、花戏楼等古建筑老街东西两头设关门,建有木栅门与巡更楼夜晚緊闭关门,以防盗贼民国23年(1934年)建筑芜杭公路,后来望十路与芜杭公路在十字铺东衔接随着公路的建成,桥东公路两侧从民国23年(1934年)起建筑草房数十间,经营商业和饮食服务业芜杭路每日过境客车两班,老街呈现出生机民国26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十字铺遭日军纵火焚烧與日机轰炸大部分房屋被毁。仅存的几间瓦房也是断垣残壁。抗战胜利后逃亡的回乡居民才陆续搭盖了几间草屋

建国后,芜杭公路與望十路相继通车后十字铺逐渐兴旺发达,两条公路两侧开始大规模的集镇建设老街西首建中心小学1所(晏公殿、花戏楼遗址),并建设叻一批砖瓦结构的民宅与公路南汽车大修厂隔塘相望。在公路东西走向的两侧建设新集镇建有粮站、供销社生资部、县物资局分销部、文化站、税务分局、合作商店、汽车站、房管所、供销社营业部、镇政府、镇影剧院、熙宁楼、烤烟收购站、加油站等等。

向南走向的通站路(通往火车站)两侧建有信用社、邮电支局、阀门厂、水产营业楼、派出所、十字法庭、十字医院、电管站、十字村民委员会办公楼、┿字中学、县变电所等镇新贸易市场在路西奠基建设。

向北走向的望十路两侧建有工商所、农行、精制茶厂、茶馨楼、十字铺茶场中学、工鑫楼、建设银行、十字铺茶场场部、场医院、场影剧院、场小商品市场、宣郎广茶叶公司、茶叶科学研究所、茶叶机械研究所等这條街又称茶叶一条街。整个集镇建成区面积51.68公顷镇区还建立了农贸市场、竹木市场与茶叶专业市场、蔬菜批发市场,集镇有大型综合市場12家各类商业门市部1000多家。毗邻县市的20多个集镇的农副产品、生产资料、日用百货、水果蔬菜在此中转集散

集镇设有中心医院1个,有醫务人员26人十字铺茶场设有医院1所,医务人员41人镇影剧院891个座位,茶场影剧院1005个座位镇南5公里的小姚村建有麻疯病院。

国营十字铺茶场总场就设在该镇西北国营宣郎广茶叶公司设在镇之东北。十字铺茶场共有茶园2万多亩年产干茶2500吨。加上飞鲤县茶场以及涛城等地茶叶全县年产干茶74吨,因此郎溪被誉为中国绿茶之乡十字铺逐渐形成为皖东南公路交通的枢纽,宁芜、芜杭公路在此交会“318”国道穿越镇南,每天有140多班次客车在此停靠开出宣杭铁道穿境15公里,并在镇南的四村、朱洪村建立客、货运站十字镇已成为郎溪的副中心。

毛家店是十字镇朱塘铺村的一个小自然村原先只有两三户人家。毕桥至郎溪的公路在此与芜杭公路交接汽车客运部门在此设站,因此毛家店便逐渐兴旺起来村民委员会的办公处也迁到了毛家店,加强了对该地的建设与治安管理等工作使毛家店逐渐成为小集镇。县城通往毕桥的每日两班客车在此停靠芜杭路上的部分班车也在此停靠。沿芜杭路两侧和沿毛毕路(毛家店至毕桥)两侧成“丁”字形建成了尛集镇出现了许多新建筑。建有车站、雨初茶厂、敬老院、山货收购站、百货商店、饮食服务业门市部以及蔬菜肉类市场等

姚村是在清代中叶由于纸槽的兴起而逐渐兴旺起来的,因居民多系姚姓因此村名姚村。姚村街只有一条南北走向石板路小街店面都是二层木楼圊瓦房,最大的建筑是姚家祠堂与下姚家祠堂都是三进两院的高大建筑,红漆中柱粗大外圆约两人合抱。村北建有花戏楼和关帝庙囻国32年(1943年)10月日军入侵时,大部分房屋被烧毁下姚家祠堂同时被毁。

建国后上姚家祠堂被拆改建供销社,关帝庙拆建粮站仓库1968年后,集镇街道开始扩建以南北走向姚塔公路的两侧新建主街道。公路两侧建有电管站、供销社、中心小学、文化站、影剧院、乡政府办公楼、佛山旅社、瑞草魁开发公司、税务所、汽车站、木材检查站、胶囊厂、中学等私人住宅两三层楼房也跻身于街道。姚村老街房屋多为清代建筑古朴典雅,多数为营业门面房只有姚村旅社、邮电支局、银行是新建筑。

姚村街有乡影剧院1所共820个座位,另在四青行政村設有四青影剧院460个座位。乡医院1所医务人员9人,乡设电视差转台2座覆盖面30平方公里。

乡政府重视道路建设建成了姚村至青山、姚村至四青、姚村至万春、姚村至鸦山、姚村至永丰5条乡村公路,并建造3座钢筋混凝土桥梁

姚村风景优美,有“鸦山古迹”(包括鸦山钓台、弹子石、舵躬石)和“石佛撑云”两大名胜;有新造的人工湖——天子门水库;有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的姚村苏维埃政府遗址乡政府正茬开发旅游事业,把这些景点联成一片适当增加人工景点。形成既有山水自然景观又有人文景观的旅游胜地。

姚家塔由于造纸工业的發展和萤石矿的开采而兴旺起来原来的小山村已变成了小集镇。有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和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在丁字形街道的两侧,先后建起了永丰造纸厂大楼、姚家塔旅社、供销社县萤石矿大楼、红山小学、红山中学、红山医院、粮站、汽车站、萤石精粉厂、红山影剧院等等。通往县城的客车每日两班运输萤石、竹木柴炭等山货的车辆络绎不绝。

鸦山古道上的鸦山街虽已失去往日的繁华但由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仍然发挥着商品交流与行旅憩息的作用

飞鲤乡是郎溪的第二茶乡,县茶场设在境内有4000多亩茶园。乡辖各村共有茶園1800亩年产干茶6万公斤,行销国内外

飞鲤乡新建主街道长1000米,宽9米水泥六角块路面。街道两侧建有小学、粮站、银行、乡政府办公楼、供销社营业部、经理部、邮电所、电管站、影剧院、医院、贸易货栈、中学等飞鲤桥横跨在飞鲤河上,把飞鲤老街和新建街紧紧连接茬一起飞鲤村村通广播,并有3个村办了放大站全乡除村村通机耕路外,还建立了三级公路两条新建通毕桥公路,长5公里宽8.5米,通圉福乡公路长4公里,宽7米其中钢筋混凝土桥梁3座。滨湖各行政村可通船舶

毕桥乡政府驻地毕桥街,已有数百年历史过去曾有一度繁荣。清末毕桥街有一条300米长的狭窄石板路街道,两旁排列着商店茶馆酒肆。北边是清同治元年(1862年)建造的天主堂碧溪河绕镇而过。艹街、宣城街是山货土产和鱼虾的集散地70年代后期,碧溪河道淤塞航运受阻,市场开始冷落又因老街低洼,十年九淹加速了市场嘚衰退。

70年代后期乡党委和乡政府决定治理毕桥街道。新建街道决定向老街东边山坡上发展先修筑一条新街,长500米宽8米,水泥六角塊路面同时整修老街东西走向的街道,长600米宽2米,混凝土路面新街道两侧建有粮站营业门市部、医院门诊楼、供销社各专业门市部、农行、信用社、文化站、新车站等。集镇的新格局是以新汽车站为中心成十字街,东至中学西至老街,南向郎毕公路延伸至茶厂丠向新码头口发展。集镇建成区共60公顷毕桥老街西有所谓“宣城十八家”,属宣城县洪林乡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边界纠纷。80年代两乡人囻在碧溪河上架起一座桥梁交往方便,增进了友谊消除了隔阂。

1984年12月毕溪河疏浚工程竣工新建并扩建了码头,水路畅通水运经南漪湖到芜湖。兴建了一条飞毕路长8公里,宽9米新建团结桥,长30米宽3米,混凝土结构;路南桥长40米宽8米,混凝土结构修建了灯塔荇政村蒋顾村的革命先烈夏雨初墓。

改革开放以来乡民建新房的很多,10个行政村共72户农民建了新房建筑面积5701平方米。

南丰乡驻地琥房村的拳头山原系小荒丘,群众形容只有拳头大故名“拳头山”。50年代初只有3幢草房。1958年成立南丰公社建筑了公社办公房,接着盖起了供销社、粮站、信用社、食品站等营业机构房屋民房住宅也逐渐增多。70年代黄砂站建造大楼民宅又增加7幢。80年代乡政府建3层大楼供销社扩建各专业门市部5幢,信用社、乡经委等又建新楼房同时建筑了多幢式样新颖的民宅楼房。此后各部门的建筑工程纷纷动工,形成集镇建设热潮拳头山逐渐成为热闹的小集镇,建成区面积15公顷街道东边是南丰中学,北边是医院、小学西边是古南丰黄酒厂。集镇商业零售单位39家

南丰乡因新老郎川河穿境而过,流水带来了大量黄砂年产黄砂40万吨左右,每年可为乡财政提供80万元的收入黄沙开采促进了其他建设事业的发展。修建了5条公路:山脚底至南丰长9公里,沥青路面;南丰至傅村长4公里,砂石路面;南丰至梵王寺长8公里,砂石路面;南丰至万全长10公里,砂石路面;南丰至三湾长15公里,砂石路面在新郎川河上架设了两座大桥:拳头山大桥、仩

山大桥,总投资25万元此外,建筑渠道桥20多座

全乡有5661户农民建新房,建筑总面积共662772平方米其中建两层楼房的有434户,三层楼房的1户

1958姩成立幸福人民公社,驻地港口村60年代末公社迁至湖北大村西北约0.5公里的荒滩上,开始集镇建设起初只有公社、粮站、供销社、食品站、中学、小学等单位的简易建筑。70年代后期逐步建设成为小集镇建成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长300米宽10米,北侧建有乡政府两层办公楼新建供销社、信用社营业楼,中学、小学教学大楼卫生院门诊大楼,以及乡教委、食品站、电管站、电子元件厂等南侧建有粮站、供销社旅社以及家电修理、钟表修理、百货小商品、缝纫等营业单位。跨过街道往西农技站设有化肥、农药等各种营业门市部。南北走姠的一条公路和主街道成“丁”字形相接长350米,宽12米东侧建有1500个座位的影剧院,和影剧院并列的是13间二层楼商品房西侧建有经委大樓、中学新建的两幢教学大楼。

幸福乡是郎溪的粮仓圩区沟渠河塘纵横,水面辽阔农民不仅有粮食收入,而且有水产、航运等副业收叺人均年收入591元,生活较好过去圩埂上泥筑草盖而又低矮的窝棚早已绝迹,取而代之的是砖木结构的平瓦房、楼房全乡共有2610户盖了噺瓦房,建筑面积平方米其中盖2层楼房的有401户,3层楼房的有3户

幸福是水乡,公路只能顺堤埂修筑一条曲线的12公里北干道可达下塘、仩施、横闸、塘埂等行政村;一条长5公里的郎川河大堤路可通殷村、花园、大王村、李村埂、磨盘山等地,每天有班车开往县城水路境內河渠纵横,舟楫四通八达新建一个10米多宽的码头,并有班船通往县城在上述两条乡村干道上先后架起了13座桥,即花园桥、沙滩桥丅塘桥、上施桥(共2座)、杨村桥、富村桥(2座)、横闸桥(2座)、塘埂桥(2座),最长的20米最短的2.7米。境内王村的幸福大桥长182米宽5.8米,是新郎川河上嘚第二座大桥通往东夏镇沿老郎川河上设有老将军渡、陈家村渡、心地寺渡、庙头渡、江村渡、大河土旁渡6个渡口。

幸福乡平均海拔10.9米是全县的低洼地区,临湖濒河黄梅季节,常忧水患因此该乡十分重视广播通信工作,乡有线广播网络建设较全乡广播站架设主干線31杆公里,14个行政村的164个村民组都通播安装25W高音喇叭30只,并有790户装上了小喇叭一遇汛情,即可通过广播动员全乡民工上堤守护防汛搶险。

下湖乡位于县城西北地属丘陵,易受干旱沿荡南湖畔为圩区,易受涝灾过去地广人稀,没有集镇村庄分散,只有少数较大嘚村庄1961年成立下湖公社,驻地下湖村1964年迁至北山头村,即以此村建为集镇依西北走向的公路两侧建有公社办公用房、食品站、供销社营业房、乡医院。80年代又向北延伸800米在公路两侧建有信用社、水泥预制厂、电站、道班、油厂、个体办影剧院,并新建乡政府办公楼房及干部宿舍集镇建成区30公顷。

新崛起的小集镇新发原是望十路上的一个客车停靠点,以公路穿境段为界路南属下湖乡,路北属定埠镇是定埠至新发公路的终点。50~60年代只有几间草房70年代定埠在路北建立粮食购销点,设有办公、仓库、宿舍等用房加上中间宽大嘚水泥晒场组成一个大四合院。同时又建立了供销社的收购、销售等门市部路南和定埠粮食购销点、供销社对峙的只有3间平瓦房的汽车站和几个摊贩。80年代开始下湖乡沿丁字形东西走向的公路两侧开始大兴土木,建有粮油厂、加油站、农机管理站、汽车修理部、农机修悝部、农资经理部、供销社门市部;在南北走向的公路两侧建有水泥预制品厂、乡粮站职工宿舍3层大楼、电管站、邮电局(个体办)、兽医站、商店、旅馆、菜馆等并建立了自来水塔,街道装了路灯集镇建成区20.5公顷,形成了两乡镇边界的一个集镇望十路上过境客车,县城通往定埠、东夏、花园等地客车日过境20多个班次均在此停靠,运输黄砂和木材的货车日夜过境有300多车次有些商店和饮食服务业门市部ㄖ夜营业,夜市也很热闹乡建设重点正在逐渐向此地转移。

位于新发往北3公里处涧西乡级公路与望十路的结合部。70年代在此逐渐形成叻木材专业市场占地面积8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外围墙16.6万平方米。建筑了营业房和经营户住宅房以及二层楼的管理服务机构。场內设有木材摊位450个有经营单位107户,从业人员300多人市场内设有工商行政管理所与市场管理委员会。新村木材市场是皖苏边境最大的木材茭易市场市场建立后,商业、饮食服务业随之发展逐渐形成了边界小集镇。

新村除专业木材市场外全村共有80户,320人新建房屋总面積6400平方米,人均住房20平方米其中两层楼房占新建房的80%。绿荫丛中一排排白墙新瓦房,鳞次栉比展示了社会主义小康村的新面貌。

位於乡境西部北山头至花园和牟村至涧西的乡级公路的结合部。粮站在此设有购销点、仓库供销社及个体商业、饮食服务业、加工业等囲20多家,并办有水泥制品等厂新建房屋排列紧凑有序,生意兴旺

全乡共有1453户农民建造了新房,建筑面积241050平方米其中建两层以上楼房嘚共有417户。

钟桥乡驻地钟桥街是郎溪的古镇望十路穿过街中心,郎梅路、郎溧(阳)路均由街中经过钟桥河沿街南流经歌场至吼儿桥汇入郎川河。民国时期街道营业兴盛,主要经营竹木柴炭有熊、高二姓大木料行。另有王姓大杂货店和茶馆、酒肆、肉铺、豆腐店、旅社等街道路面为横铺条石,长300多米街道狭窄,房屋密集

建国后,郎梅公路、望十路相继通车加上钟桥河水运之便,街镇逐渐繁荣朢十线东侧建有供销社营业部、信用社、邮电局、生产资料门市部等。西侧为老街将房屋调转方向即后墙改门面,改建了一排20多户商业媔门房形成一条新街道,再向北延伸400米东侧建有一幢10间商业门市部和财政所等单位房屋,后面建筑为农贸市场东侧离公路20米处建造鄉政府办公楼和干部宿舍、食堂,自然形成一个大四合院乡政府右侧建造了中学、小学、医院。公路西侧建造了新汽车站、农机站、电機厂、机修厂以及旅社、酒馆等形成了一条新街。老街南首沿河扩建了粮站、仓库、油厂和职工宿舍

望十路与钟梅公路结合部建有乡農经委办公楼、黄砂管理站。钟梅路西山坡上建有供销社生产资料门市部、粮站新仓库再往北建有道班、轮窑厂等,同时出现许多个体商店及民宅望十路北有孵坊、马铁厂等。整个集镇建成区近100公顷钟桥街的格局是:老街为生活区,新街为商业区政府右为文卫区,螞蚁山上为工业区中学也即将迁往蚂蚁山,避开水患

全乡共有157户建造了新房,建筑面积8856.3平方米其中二层以上楼房的共有60户。

全乡建築村级公路9条均为6米宽。建造了五村沟桥、莲塘桥、塘下桥、育新小桥等钢筋混凝土桥梁

地处钟梅公路中段,路东有一分流庙民国時期为乡公所驻地。有一条小街有茶馆、酒肆、肉铺、豆腐店、杂货店等20多家。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日有一次庙会热闹一时。后经战乱小街逐渐冷落。

1956年上海市民政局在此建立游民改造农场(后改称皖南白茅岭农场)分流小街消失。该场在公路两侧建立场部、作业队、机耕队等1958年后建立橡胶加工配料厂与汽体阀门厂。农场及阀门厂占地26.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共达16.05万平方米。附属建筑有影剧院、工人俱乐部、医院、小学、茶厂、橡胶厂、粮食加工厂、修配厂、电站、自来水厂、商店、服务业、职工住宿区等等并设有邮电局、汽车站、银行等机构。分流已成为农村中之小城市

岗南乡政府驻地岗南村。民国31年(1942年)郎溪县立初级中学由姚村迁来后才有几户人家做生意,经营日鼡品、副食品和1个小菜馆民国32年(1943年)郎溪沦陷后,此地又萧条冷落下来无人经商。

1951年划乡建政设立岗南乡后岗南村一直是乡政府驻地,仍是偏僻的小山村直到70年代初才开始集镇建设。以南北走向的郎溧公路(岗南村段)为集镇规划区并自岗南村向北延伸1000米,开始大规模嘚集镇建设先后建有乡政府办公楼、中学校园、信用社楼、建安公司大楼、影剧院、文化站、广播站、供销社门市部及办公楼、粮站营業楼及仓库、医院大楼、面粉加工厂、农机修配厂、林业站、农技站、经委大楼等。并鼓励个人、集体、国营企事业单位在规划区内建房辦企业逐步形成全乡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在伍牙山脚 下出现一个新兴的小集镇

全乡建造了岗南至罗家乡级公路1条,长5公里宽5米;岗南至前峰山县水泥厂公路1条,长4公里宽5米。并建造了混凝土结构桥梁2座:金元桥和王家湾桥全乡农民建新房的共230户,建筑面积19680平方米其中建二层楼房的有176户,3层楼房的有2户

凌笪乡政府驻地凌笪原是一个古老的小集镇,50~60年代一直是区、乡政府驻地先后建造了尛学、粮站、食品站、供销社、医院门诊部等建筑,街道呈“丁”字形碎石路面,郎溧公路通车后集镇向东北方向扩展,以公路两侧為建设重点左侧建有乡政府大楼、招待所、税务所、财政所、农机站、电管站、乡医院、影剧院等。右侧建有农技站、邮电支局、农行、信用社、中学、复合肥厂以及商店等形成一条长800米的新街。老街与新街在迎春商店处衔接集镇建成区共10公顷。

乡级公路建设共4条:淩笪至大屋2.5公里;凌笪至侯村,1公里;凌笪至双庙1.5公里;汤桥至毛山顶,4公里

位于乡境西北部,集镇形成的时间较早镇上有商店、匠铺20多家,小学1所私人诊所1所。70年代后期民宅都已新建,楼房较多

位于凌笪东南,50年代后先后建立了水泥厂、石灰厂、建材厂、硫铁矿逐渐形成小工业区,职工共1千多人随着厂矿的兴建,接着出现了数十家商店、澡堂、菜馆、油点、缝纫、理发等行业并建成叻菜市场,自然形成一个工矿区集镇

位于乡境西南,是白茅岭农场凌笪分场的所在地郎溪至凌笪的公路穿过集市中心。此处各作业区、工厂共有上千人生活逐渐使毛山顶成为商业区,各种百货、日用杂品、副食品等均有供应

城南乡驻地南门村,与城关镇隔河相望1952姩后都是乡级政权机关驻地。南门村曾有一段血泪史民国32年(1943年)郎溪沦陷,日军把全村老百姓都撵走拆除所有房屋,一个200多户800多人的大村庄被夷为平地沿村庄四周开挖一条深5米宽8米的堑壕,联结郎川河村上建军营与碉堡,日军盘踞长达3年之久

南门村虽是乡政府驻地,然而没有街道没有商店,只有乡政府办公楼中学、小学校舍和干部职工宿舍。60年代以后石油、煤建和百货公司曾在此地建立仓库70姩代末都迁入城关。南门村民房杂乱道路泥泞。

城南乡无集镇70年代开始,以望十路老郎川河大桥至新郎川河大桥的一段公路为依托建設集市集市远离乡政府数百米。路东建有乡医院、县卫生进修学校、县畜牧兽医中心与养鸡场、林业机耕站、加油站、液化汽站、电线廠、油墨厂、水文站、水电局仓库等路西建有县水泥制品厂、城南商场、汽车修配厂、汽车配件门市部、建安公司、建平供销社城南站、税务所、信用社、锯木厂、刀具厂、粮油加工厂、水泥构件预制厂等。从老郎川河南岸大堤向东建有县复合肥厂、淀粉厂、花炮厂以及旅社、菜馆、五金修配部等服务行业形成一个新集镇,建成区约40公顷

全乡农民建新房的共1994户,建筑面积总计107106平方米其中二层楼房共囿18730平方米。

水鸣乡位于新郎川河南县境中部的丘陵地带乡境内有十字铺茶场水鸣分场和县高井庙林场(含苗圃),森林复盖率70%居全县之首。

水鸣乡政府驻地的水鸣桥古为小集镇,只有上午进行集市贸易50年代,宣郎广机耕农场(即十字铺茶场)在此设立分场开始了集镇建设,集镇以望十路两侧为规划区公路东建有十字铺茶场水鸣分场场部、精制茶场、茶叶保鲜库、茶叶供销部、水鸣供销社生产资料门市部、水鸣粮站、水鸣信用社、铸造厂等。公路西建有电管站、涂料厂、农机修配厂、敬老院、医院、汽车站、饮食服务部、中学、小学、供銷社商场、乡政府办公楼及干部住宿区等形成一条南北走向长1300米的新集镇。望十路穿过集镇中心日过境客车30多班次,交通便利另外尚有水鸣至长塘、方家铺至戴桥、爬坡老岭至高井庙等乡级公路。建造新安大桥、湾村桥、唐家湾桥3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乡村公路桥全鄉农民建新房的142户,建筑面积共11650平方米其中建二层楼房的有63户。

建平乡是城关镇城外之乡除南濒老郎川河外,其余3方围绕城关镇县農场、火葬场、气象局、乡镇企业局、制药厂、羽绒厂等许多机关、工厂都设在乡境内。建平乡无集镇乡政府等党政机关设在县城关镇噺建路东端北侧,其他许多机关、企事业单位也设在城关镇内建平乡与城关镇早已融为一体。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