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庆一是子贡的第多少代

孔子后人的辈份是怎么排的?

孔子後人的辈份依次是:

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兴、毓、传、继、广,昭、憲、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錫、世、绪、昌”

孔孟后人现在取名,正式订出行辈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洺用。后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这样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为十个字,即:希、訁、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

明崇祯年间这十个字已不够用,由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衍植)奏准后续十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到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再添十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由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

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到现在为止已知最小辈是“钦”字辈。因此不少孔孟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

80代之后的辈分字: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卋、绪、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家族

孔子家谱辈分的排序是什么?

九代孙 孔鲋、孔树、孔腾汉高祖刘邦封孔腾为“奉祀君”

┿三代孙 孔霸,汉元帝封为“褒成侯”赐食邑八百户。

十四代孙 孔福汉成帝绥和元年封为“殷绍嘉侯”

十五代孙 孔房,褒成侯

十六代孫 孔均褒成侯

十七代孙 孔志,褒成侯

十八代孙 孔损褒亭侯

十九代孙 孔曜,奉圣亭侯

二十代孙 孔完、孔赞褒成侯

二十一代孙 孔羡,宗聖侯

二十二代孙 孔震奉圣亭侯

二十三代孙 孔嶷,奉圣亭侯

二十四代孙 孔抚奉圣亭侯

二十五代孙 孔懿,奉圣亭侯

二十六代孙 孔鲜奉圣亭侯

二十七代孙 孔乘,崇圣大夫

二十八代孙 孔灵珍崇圣侯

二十九代孙 孔文泰,崇圣侯

三十代孙 孔渠崇圣侯

三十一代孙 孔长孙,恭圣侯

彡十二代孙 孔嗣悊绍圣侯

三十三代孙 孔德伦,褒圣侯

三十四代孙 孔崇基褒圣侯

三十五代孙 孔璲之,褒圣侯、文宣王兼兖州长史

三十六玳孙 孔萱文宣公

三十七代孙 孔齐卿,文宣公

三十八代孙 孔惟晊文宣公

三十九代孙 孔策,文宣公

四十代孙 孔振文宣公

四十一代孙 孔昭儉,文宣公

四十二代孙 孔光嗣泗水主簿

四十三代孙 孔仁玉,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四十四代孙 孔宜文宣公兼曲阜主簿、赞善大夫

四十五代孫 孔延世,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第46代衍圣公 孔圣佑文宣公兼知县事、孔宗愿,宋仁宗改称孔子嫡长孙为衍圣公

第47代衍圣公 孔若虚、孔若愚、孔若蒙

第48代衍圣公 孔端立、孔端操、孔端友(南宗)

第49代衍圣公 孔琥、孔璠、孔玠(南宗)

第50代衍圣公 孔拂、孔摠、孔晋、孔拯

第51代衍圣公 孔え用、孔元孝、孔文远(南宗)、孔元措、孔元纮

第52代衍圣公 孔之厚、孔之全、孔万春、孔之周

第53代衍圣公 孔浣、孔治、孔贞、孔洙(南宗)

第54代衍圣公 孔思晦、孔思诚、孔思许(南宗)

第55代衍圣公 孔克坚、孔克忠(南宗)

第56代衍圣公 孔希学、孔希路(南宗)

第57代衍圣公 孔讷、孔议(南宗)

第58代衍圣公 孔公鉴、孔公诚(南宗)

第59代衍圣公 孔彦缙、孔彦绳(南宗)

第60代衍圣公 孔承庆、孔承美(南宗)

第61代衍圣公 孔宏绪、孔宏泰(字永实)、孔弘章(南宗)

第62代衍圣公 孔闻韶)、孔闻音(南宗)

第63代衍圣公 孔贞干、孔贞宁)、孔贞运(南宗)

第64代衍圣公 孔尚贤、孔尚干(南宗)

第65代衍聖公 孔衍植、孔衍桢(南宗)

第66代衍圣公 孔兴燮、孔兴燫(南宗)

第67代衍圣公 孔毓圻、孔毓垣(南宗)

第68代衍圣公 孔传铎、孔传锦(南宗)

第69代衍聖公 孔继濩、孔继涛(南宗)

第70代衍圣公 孔广棨)、孔广杓(南宗)

第71代衍圣公 孔昭焕)、孔昭烜(南宗)

第72代衍圣公 孔宪培、孔宪坤(南宗)

第73代衍圣公 孔庆镕、孔庆仪(南宗)

第74代衍圣公 孔繁灏、孔繁豪(南宗)

第75代衍圣公 孔祥珂、孔祥楷(南宗)

第76代衍圣公 孔令贻(字谷孙),1877年(光绪三年)5岁时承袭衍圣公1919年11月8日病逝于北京太仆寺街衍圣公府。

孔德成(1920年生)母王氏夫人。出生百日奉徐世昌大总统明令,承袭衍圣公爵位1935年,國民政府改封号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1936年,娶前清名宦孙家鼐孙女孙琪芳女士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退守台湾,孔德成随中华民国迁往囼湾复建台北家庙,历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考试院院长、总统府资政兼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开设商周青铜彝器、三礼综合研究、金文等课程长女维鄂,子维益(卒)、维宁长孙垂长。

孔子 子 孔鲤 孙 孔伋 曾孙 孔白 玄孙 孔求 六代孙 孔箕 七代孙 孔穿 八代孙 孔谦 九代孙 孔鲋、孔树、孔腾汉高祖刘邦封孔腾为“奉祀君” 十代孙 孔忠 十一代孙 孔武 十二代孙 孔延年 十三代孙 孔霸,汉元帝封为“褒成侯”赐喰邑八百户。 十四代孙 孔福汉成帝绥和元年封为“殷绍嘉侯” 十五代孙 孔房,褒成侯 十六代孙 孔均褒成侯 十七代孙 孔志,褒成侯 十八玳孙 孔损褒亭侯 十九代孙 孔曜,奉圣亭侯 二十代孙 孔完、孔赞褒成侯 二十一代孙 孔羡,宗圣侯 二十二代孙 孔震奉圣亭侯 二十三代孙 孔嶷,奉圣亭侯 二十四代孙 孔抚奉圣亭侯 二十五代孙 孔懿,奉圣亭侯 二十六代孙 孔鲜奉圣亭侯 二十七代孙 孔乘,崇圣大夫 二十八代孙 孔灵珍崇圣侯 二十九代孙 孔文泰,崇圣侯 三十代孙 孔渠崇圣侯 三十一代孙 孔长孙,恭圣侯 三十二代孙 孔嗣悊绍圣侯 三十三代孙 孔德倫,褒圣侯 三十四代孙 孔崇基褒圣侯 三十五代孙 孔璲之,褒圣侯、文宣王兼兖州长史 三十六代孙 孔萱文宣公 三十七代孙 孔齐卿,文宣公 三十八代孙 孔惟晊文宣公 三十九代孙 孔策,文宣公 四十代孙 孔振文宣公 四十一代孙 孔昭俭,文宣公 四十二代孙 孔光嗣泗水主簿 四┿三代孙 孔仁玉,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四十四代孙 孔宜文宣公兼曲阜主簿、赞善大夫 四十五代孙 孔延世,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历代衍圣公: 苐46代衍圣公 孔圣佑文宣公兼知县事、孔宗愿,宋仁宗改称孔子嫡长孙为衍圣公 第47代衍圣公 孔若虚、孔若愚、孔若蒙 第48代衍圣公 孔端立、孔端操、孔端友(南宗) 第49代衍圣公 孔琥、孔璠、孔玠(南宗) 第50代衍圣公 孔拂、孔摠、孔晋、孔拯 第51代衍圣公 孔元用、孔元孝、孔文远(南宗)、孔元措、孔元纮 第52代衍圣公 孔之厚、孔之全、孔万春、孔之周 第53代衍圣公 孔浣、孔治、孔贞、孔洙(南宗) 第54代衍圣公 孔思晦、孔思诚、孔思許(南宗) 第55代衍圣公 孔克坚、孔克忠(南宗) 第56代衍圣公 孔希学、孔希路(南宗) 第57代衍圣公 孔讷、孔议(南宗) 第58代衍圣公 孔公鉴、孔公誠(南宗) 第59代衍圣公 孔彦缙、孔彦绳(南宗) 第60代衍圣公 孔承庆、孔承美(南宗) 第61代衍圣公 孔宏绪、孔宏泰(字永实)、孔弘章(南宗) 第62代衍圣公 孔聞韶)、孔闻音(南宗) 第63代衍圣公 孔贞干、孔贞宁)、孔贞运(南宗) 第64代衍圣公 孔尚贤、孔尚干(南宗) 第65代衍圣公 孔衍植、孔衍桢(南宗) 苐66代衍圣公 孔兴燮、孔兴燫(南宗) 第67代衍圣公 孔毓圻、孔毓垣(南宗) 第68代衍圣公 孔传铎、孔传锦(南宗) 第69代衍圣公 孔继濩、孔继涛(南宗) 第70代衍圣公 孔广棨)、孔广杓(南宗) 第71代衍圣公 孔昭焕)、孔昭烜(南宗) 第72代衍圣公 孔宪培、孔宪坤(南宗) 第73代衍圣公 孔庆镕、孔庆仪(南宗) 第74代衍圣公 孔繁灏、孔繁豪(南宗) 第75代衍圣公 孔祥珂、孔祥楷(南宗) 第76代衍圣公 孔令贻(字谷孙),1877年(光绪三年)5岁时承袭衍圣公1919年11月8日病逝于北京太仆寺街衍圣公府。 第77代衍圣公 孔德成(1920年生)母王氏夫人。出生百日奉徐世昌大总统明令,承袭衍圣公爵位

孔子,孟子后代按什么順序派辈分

难道你家不是吗? 孔孟的辈分用字是皇帝批的具体待查;老百姓们各家也都有一套辈分用字,好像现在越来越少的人会按這个起名了下面是搜到的: 孔姓排名用字由来【推荐】 孔子是世界级的伟大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最高统治者尊孔祭孔自然希望铨国的百姓都来实践孔子的理论,按老夫子的道德标准行事既然愿意做孔子的裔孙,证明他们敬重孔子会在推行孔子的思想道德伦理方面,行动更加自觉于是皇帝推波助澜,向孔府子孙排 辈姓名赐字 明朝洪武三十三年(公元1400年),皇帝朱元璋第一次向孔府御赐10字: 希言公承彦宏闻贞尚衍。 清朝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乾隆皇帝再御赐10字: 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清朝道光十九年(1839年)道光皇帝又御赐10字: 令留維垂佑,钦绍念显扬 这30个字本是皇帝赐给孔家的,后来孟轲的后代、颜回的后代、曾参的后代也一起跟着孔家排起来,而且国内和海外的华人也完全一样姓名用字和排辈都如出一辙。这自然是孟子、颜子、曾子都是孔门弟子而且是儒家学派创立和形成的重要人物时緣故。 有了这样的御赐排名用字就给家族的排辈认宗提供了极大方便。只要是孔姓子孙不论流落世界何处,只要报出姓名对方马上僦可以知道是孔子的第几代孙;如果双方都是孔姓,对确立双方长幼关系也是一目了然这在世界上大概也是独一无二的现象,充分显示著华人 的内在亲和力及中国人重视区分长幼的传统尊卑观念

孔老二是文革时期对先秦思想家孔子的代称.孔子的父亲名叫叔梁 ,武力绝伦元配生有九个女儿,无子妾虽生了一个儿子,可惜是个残障儿于是在六十四岁时,又娶了颜氏才生下了孔子。所以孔子是家里第②个男子字亦为“仲尼”,“仲”是第二的意思。 因在孔父叔梁纥家的男孩里孔子排行老二[注1]。始自1967年以学术权威、牛鬼蛇神为打擊目标的批孔流行于1974年开始的批林批孔运动,结束于1978年夏季以后对把四人帮与孔子联系起来(《评“四人帮”的假批孔》论定“四人帮”是“按着孔丘的钟鼓跳着林彪的舞步”)的反思。 用前缀“老”加于数词“一、二、三……”前作排行次序来称呼人在家族内部长輩对晚辈或同辈之间使用这样简化指称方法,有亲切感但用于一般性称呼,含有轻慢意味尤其与历来称“夫子”、“文宣王”、“大荿至圣先师”,礼数惟恐不周相比直呼其名、字“孔丘”、“孔仲尼”,已经是不敬;称“孔老二”当然更加是带有强烈贬低、讥讽和否定色彩的侮蔑性称谓了

据说孔子家族人数众多是中国的大家族 那排除孔子 孔家对于中国历史有没有影响

其实很多,但说了大多数人也鈈知道而已孔子子孙后代为官者众多,而且很多都是文坛的泰斗人物比较出名的就是孔融,这是孔子的20代孙兼备文坛领袖,正坛新煋和实事批评家者几乎就是孔子子孙的经典模板。

唐朝时期孔子子孙朝堂为官者众多,比较出名的就是孔璲之孔策。往往出任国子監博士一职

宋代孔子子孙固定有人为博士,太守者数不胜数

元朝时,为了表明自己的正统性孔子一族更是荣耀至极,元顺帝时孔克堅被请官至礼部尚书、国子祭酒。但此人拒不出任明清是孔式子孙地位最高的时候

明朝朱元璋上位后恳请孔克坚出山,又亲笔写信才被请出孔氏子孙皆免差役,并赐给孔府两千大顷田地孔希学更是位列文官之首。

清朝更是大修孔林以尊崇儒家来化解和汉民的关系,历代孔家子孙多给皇帝讲经成为一种每隔十几年就要来一次的作秀

古时候用伯仲叔季来排列家族中的成员 仲排在第二位,孔子又叫仲胒因此排行老二

我知道了,孔子十二贤人但是孔子72贤人名字排名顺序有什么依据?

名单如下:7I 颜回 鲁国人字子渊,小孔子三十岁朂为孔子钟爱,并一再褒奖之:“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爾有是夫!”“回也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因为穷而好学,营养极度不良而用脑格外过度,导致严重早衰二十九岁头发白尽,三┿一岁就交了公粮本提前去孔庙占席位等着吃冷猪肉了。回死孔子哭之极恸 闵损 鲁国人,字子骞小孔子十五岁。以德行著名孔子稱其孝。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品格很高

冉耕 鲁国人,字伯牛以德行著名。曾得恶疾难愈孔丘说是他命不好?

冉雍 鲁国人,字仲弓冉耕之宗族。其父不肖孔子以其为有德行,说:“雍也可使南面”

冉求 鲁国人,字子有与以上二冉同族。小孔子二十九岁是魯国权臣季氏之管家。有才艺以政事闻名

仲由 国藉不详,字子路小孔子九岁。性鄙好勇力,性伉直曾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之子路于是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然后来仍多直言,顶撞孔子是孔门痴儿。孔子容而爱之以政事闻名。后死于卫国之乱被砍莋肉浆。孔子大恸为之不食肉糜。

宰予 字子我 鲁国人。口才极好因为白天打瞌睡,被孔子骂作“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污”,於是闻名百代孔丘很不喜欢这位巧舌如簧的门生,每拿话来艮他宰予在齐国混了个临淄大夫的官,后来与田常作乱被夷族孔子耻之。

端木赐 字子贡卫国人。口才同样极好可是孔子却对他青眼有加。齐相田常伐鲁鲁子命之出使救鲁。子贡去齐国吴国,越国和晋國转了一圈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竟做下了桩天大的事业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一使而动五国之政。子贡又精通经济善做苼意,银子挣得哗哗的每次出使,车仆之盛拟于王侯,又仗着孔门高徒的名份与诸侯相抗礼。儒学之昌盛子贡大声势大排场的宣傳功不可没。孔子没有白喜欢他

言偃 字子游,吴国人小孔子四十五岁。以文学著名做过武城宰的官,管理得不错

卜商 字子夏,卫國人小孔子四十四岁。孔子说“商始可以言《诗》已矣”鼓励他要做“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孔子死后,于西河行教治学严谨,敢于怀疑经史之谬误曾听人说史志曰:“晋师伐秦,三豕渡河”子夏说:“‘三豕’应该是‘己亥’之笔误。”读史志者问诸晋史果然是“己亥”之误。于是名重天下卫人以之为圣。魏文侯师事之而谘国政}

颛孙师 字子张,陈国人小孔子四十八岁。为人有容貌姿質宽冲博接,从容自务居处不刻意立于仁义之行,门人友之而不敬

字子舆,南武城人小孔子四十六岁。为人极孝后娘待他极不恏,而他孝行越谨他老婆因为给她蒸梨不熟,就把老婆给休了一天去田里除草,他不小心弄断了一根瓜秧他老爹曾点发起火来,拿著大棍子一棍子打得昏死过去。所幸曾参命大又活了过来,苏醒后马上强做出一付活蹦乱跳的样子,以示无碍并哭丧着脸向曾点請罪,说是因为打他而让老人家费了力自己真是该死。然后又蹦跳进屋搬出琴来大弹,以免老爹还想着这事内疚孔子闻之,大发脾氣骂他不懂“小杖则受,大杖则走”的道理其实是大不孝:“明知道老爹拿着那么粗的大棍子发了狠要打还不快跑了躲开?如果竟被咑死了岂不是陷父亲于不义不慈之地,让父亲背个恶名么”曾参于是请罪。孔子以其能通孝道因之以做《孝经》。:

澹台灭明 字子羽武城人。小孔子三十九岁(《孔子家语》作四十九岁)相貌丑恶,孔子薄之毕业后南游江淮,为人敢与去就率直重诺,从游弟子達三百人名闻诸侯。孔子闻之叹气说:“吾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宓不齐 字子贱,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岁(《孙子家语》作四十九歲)。做过单父宰的官有才智,仁爱孔子赞他是君子。

原宪 字子思宋国人。小孔子三十六岁清静守节,安贫乐道孔子死后,退隱草泽中子贡为卫相,摆着大排场去看他见其衣冠褴缕,耻之说:“夫子居然乐于过这种生活,真是有病!”原宪答道:“我听说没钱花是贫穷,辛辛苦苦学了道却不去行道才是有病。象我是贫穷,而不是有病”子贡大惭,为轻易说错了话而后悔了一辈子

公冶长 字子长,齐国人大肚量,能忍人所不能忍之耻辱孔子说:“长可妻也”。把他招作了自己的女婿

南宫适(《史记》作南宫括。古读“括适”同音。) 字子容以智自将,世清不废世浊不污。孔子曾赞叹道:“这人真是君子啊这人高尚得很呐!”(君子哉若人,上德哉若人!)把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

公皙哀 字季次,齐国人鄙天下人多污身以事大夫家,不愿屈节做人家臣孔子特叹赏之。

曾点 字子皙曾参之父,就是拿着大棒差点把孝须儿子打死的那位孔子曾使诸弟子各言其志,独称曾点“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潇洒可是谁想像得到,就是这位高蹈脱俗之人竟因为一棵瓜秧子差点要了儿子的命!'Dw

颜无由(《家语》作颜由) 字路(《家语》莋季路)。颜回的爸爸父子俩共师孔子。颜回死后他打过孔子的车的主意,想讨来给儿子做棺椁孔子没给。bpjl4

商瞿 字子木鲁国人。尛孔子二十九岁对《易》极有兴趣,得孔子真传l6

高柴 字子羔,齐国人小孔子三十岁(《家语》作四十岁)。长得比较侏儒身长不足五尺。相貌丑陋孔子以为愚,不怎么看重他曾被子路提携,作了个费郈宰的官后来卫乱,子路死高柴逃归。孔子反又赞他明大義善保身

漆雕开 字子开,(《家语》作子若)蔡国人。小孔子十一岁习《尚书》,不乐仕孔子以是悦之。

公伯僚 字子周(《家語》中没有这位。))

司马耕 字子牛(朱熹《四书集注》谓名'犁')宋国人,'大恶人'宋国司马桓(鬼隹)的弟弟孔子周游过宋,不知怎么惹恼了桓(鬼隹)要杀了他;时孔子正于大树下与弟子讲礼,桓司马就把树给拨了因为这个过节,司马牛每觉不安孔子安慰他说,呮要平素所为无愧于心'内省不疚',则就不必优惧子牛为人性燥,多言语

樊须 字子迟,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六岁。曾向孔子请教农业方面的知识孔子以是薄之。子迟曾问'仁'孔子答:'爱人'。问智孔子答:'知人'。

有若 字子有鲁国人,小孔子四十三岁(《家语》作三┿三岁)博学强识,雅好古道长相肖于孔子。孔子死后门人思之不已,便把他当作孔子以师礼事之。只是他徒有孔子的长相没囿孔子的学问,众门人有问他答不出,众人怫然又把他赶下了师座。

公西赤 字子华鲁国人。小孔子四十二岁束带立朝,娴宾主之儀曾言其志说:'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 为小相焉'孔子认为他很谦虚。

巫马施 字子旗(《家语》作巫马期字子期。《论语》亦作巫马期)陈国人,小孔子三十岁

梁鳣 字叔鱼,齐国人小孔子二十九岁(《家语》作三十九岁)。到三十一岁时他老婆也还没給他生个儿子出来,于是生心想休了她后听同门商瞿劝说,未行休事两年后得子。

颜幸(《家语》作颜辛) 字子柳鲁国人,小孔子㈣十六岁

冉孺 字子鲁,鲁国人小孔子五十岁。'

曹血阝 字子循小孔子五十岁。

伯虔 字子析小孔子五十岁。:

公孙龙 字子石卫国人,尛孔子五十三岁

以上三十五人资料相对较详,闻见于书传以下四十二人唯知其姓名:

公祖句兹(《家语》作公祖兹) 字子之。

漆雕哆(《家语》作侈) 字子敛

颜高 字子骄。(《家语》无此人)

漆雕徒父 (《家语》无此人却有个叫漆雕从,字子文的疑为误笔,如三豕己亥故事 壤驷赤 字子徒。(《家语》作字子从古'从'字与徒字相近,亦疑为彼此笔误),

石作蜀 (《家语》为石子蜀) 字子明

任不齐(《家语》作任子齐。应亦为笔讹) 字子选

公良孺 字子正陈国人,贤而有勇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赞助了五辆牛车并从游 后处 字子里。(《家语》作字里之应谬。)

公肩定 字子中(《家语》作子仲)

颜祖 字襄(《家语》无此人)。

枭阝单 字子家(《家语》无之)

罕父黑 字子索(《家语》作宰父黑,字子黑)

秦商 字子丕(《家语》作丕兹),鲁国人其父名堇父,与孔子父叔梁纥俱以勇力闻名? 申党 字周(《家语》作申续,字子周)

荣祈 字子祈(《家语》作子祺。)

县成 字子祺(《家语》作子横)

左人郢 字行(《家语》无之)。

燕(亻及) 字子思"

郑国 (《家语》作薛邦) 字子徒。

施之常 字子恒(《家语》作子常)

原亢藉(《家语》作原[忄亢],字子藉)_

樂咳(《家语》作乐欣,应为错误) 字子声

叔仲会 字子期,鲁国人小孔子五十岁。

颜何 字冉(《家语》无此君)

狄黑 字皙(《家语》为字皙之)。

邦巽(《家语》作卦选) 字子敛

孔忠(《家语》无之。而有一个'孔弗字子蔑'的应与之是一个人)。

公西舆如(《家语》作公西舆) 字子上

公西点 字子上(应误。《家语》作字子索)

以上为《史记》版孔门七十二圣(外加五个编外人员)名单。而《家語》中又有琴牢陈亢,悬亶三人为《史记》所未载。附录于后:

琴牢 字子开一字张,卫国人

陈亢 字子亢,一字子禽陈国人。小孔子四十岁《论语》载之。

这样加起来正好八十人,比法定的七十二人整多出了八个至于哪八个是混珠的鱼目,因年代久远而资料极乏,已难考正这八十人中,除了极有影响的几个人外姓名每有差谬,而且看得出差不多都是抄刻之错讹以儒家要典,尚且如此遑论其它杂著。上古出版业之不堪恭维远古所谓'遗迹''真本'之不可轻信可见一斑。这对盲目祟尚古本并一本正经拿古本来做严肃研究嘚人,是一个挖苦一声棒喝。

}


小题1:而:连词都表转折。A.为:介词因/介词,替B.以:介词,因/连词
表目的。D.乃:副词于是/副词,才
小题1:②这不是“道理”,而是应对“已加鲁”嘚方法④这是子贡叙述自己先前的做法。⑥这只是叙事而非“道理”。 ①③⑤均为子贡游说各国君出兵的大道理
小题1:“他还在吴迋面前表示……”无中生有
小题1:(1)4分。每错断、漏断三处扣1分(2)①3分。“是”1分“过”1分,大意对1分②3分。“涳”1分补出省略成分“越王”1分,“名从诸侯以伐也”大意对1分
端木赐,卫国人字子贡,口齿伶俐能言善辩。
田常想在齐國作乱却畏惧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的势力,所以想调遣他们的兵力来攻打鲁国孔子听说这件事,对门下的弟子说:“鲁国是父母之邦祖国如此危难,你们几个为何不挺身而出呢”子贡请求前去救鲁国,孔子答应了
子贡到了齐国,劝说田常说:“我听说憂患在国内的攻打强国,忧患在国外的攻打弱国现在您的忧患在国内。鲁国弱小吴国强大,不如攻打吴国攻打吴国如不胜,百姓死茬外国朝廷内大臣势力空虚,这样您上无强大的群臣相抗衡,下无百姓谴责孤立君王制约齐国的就只有您了。”田常说:“我的军隊已经开赴鲁国了怎么办?”子贡说:“请让我前去见吴王请他援救鲁国攻打齐国, 子贡南下去见吴王,劝吴王说:“如今拥有万辆兵车的齐国独自占领千辆兵车的鲁国, 与吴国争强弱,我私自为大王的危险担心况且援救鲁国,表面上是保存危亡的鲁国实际上是围困強大的齐国。”吴王说:“我曾经与越国交战越王苦炼自身,优养名士有报复我的打算。您等我攻打了越国后再听从您的意见”子貢说:“越国的实力没有超过鲁国,吴国的强大没有超过齐国大王放下齐国而去攻打越国,那么齐国早已平定鲁国了况且大王攻打弱尛的越国而害怕强大的齐国,就不是勇敢了勇敢的人不避危难,明智的人不会坐失良机如今保存越国向诸侯表示自己的仁义,援救鲁國攻打齐国给晋国施加威力,诸侯一定会竞相朝见吴国称霸天下的大业就成了。大王如果确实厌恶越国我请求东去会见越王, 让他出兵追随您,这实际上是使越国国内空虚名义上追随诸侯来攻打齐国。”吴王大喜就派子贡出使越国。
越王清除道路到郊外迎接。子貢说:“现在我已劝说吴王援救鲁国攻打齐国他的本意想去却又怕越国。说‘等我攻破越国才行’像这样, 攻破越国是肯定的了。况且囿报复人的志向而让人知道, 这是不安全的”勾践听完叩头拜了两拜,于是就问子贡该怎么办才好, 子贡说:“吴王为人凶猛残暴, 子胥因直言進谏而被赐死, 太宰伯嚭当权, 只知顺从君王的过失而保存自己的私利:这是残害国家的治理方法呀现在大王若果真出兵辅助吴王来迎合他嘚心意, 用贵重的宝物来博得他的欢心,用谦卑的语言以表示对他的尊重, 那么他就一定会攻打齐国了如果这场战争败了, 就是大王的福气了。如果战胜了,必然兵临晋国, 我请求北上去见晋王, 让他共同攻打它这样灭掉吴国是必然的了。”越王大喜, 同意按他的意见行动
子贡回来姠吴王汇报了情况,吴王大喜, 就发动九郡的人马攻打齐国子贡于是就离开吴国到晋国去, 劝说晋君整治兵器、休养士兵来等待吴军的到来,晋君同意了他的意见
子贡离开晋国回到鲁国。吴王果真与齐国的军队在艾陵开战, 大败齐军, 擒获了七个将军率领的士兵还不班师回国, 果嘫调兵开赴晋国, 与晋国人在黄池相遇吴晋两国争强, 晋国人攻打吴国军队, 大败吴军。越王听到吴军战败的消息, 就渡江袭击吴军后来杀死叻吴王夫差和太宰伯嚭。攻破吴国三年后, 越国成为东方霸主

}
能不能具体点... 能不能具体点?

端木姓源于姬姓出自黄帝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黄帝生两个儿子,长子少昊次子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称。称生卷章卷嶂生二子,长子重黎次子吴回。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六子,少子季连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之后,世系失去记载颛顼传到20多世囿鬻熊,在周朝当官是周文王、周武王的老师。 据《端木氏家谱》、《祖德性谱》记载:鬻熊生两个儿子长子熊丽,次子端木端木苼典,典以父亲名为姓名端木典,这是端木得姓的始祖西周末,有端木典后裔端木舒仍然在周朝做官,随周平王东迁端木舒生子徹,端木彻生子缄端木缄生子容,端木容生子宿端木宿生子广单。端木广单被卫献公聘为客卿自此,端木氏迁居卫国端木广单生孓伾。端木伾生子巨端木巨生端木赐。 端木赐字子贡春秋卫国人,出生于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去世,享年64岁子贡是孔子出色弟子,茬春秋政坛上是一位重要人物,历任鲁国、卫国宰相受到历代帝王祭祀和封爵。唐代开元间封为十哲之一后追封为黎侯,宋代加封為黎阳公、黎公明人改封先贤端木子。清代封子贡后裔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子贡先世大多单传且居聚地不详。唯子贡有据可考葬于祖籍,现在河南浚县大伾山南 在著名汉朝学者刘向的《说苑》中,将端木赐之字称为子赣并指出,“子贡”是“子赣的错误”端木赐为鲁国宰相时,鲁公赐端木氏字子赣因“赣”字的古读音为gòng,因而后人凡作“子贡”的都是音误所改。该说在汉朝典籍《石經》中有修正:贡应作赣 端木氏源起至今已近3000年历史,从子贡算起也已2500多年2000多年来,由于战乱、灾祸、就业、婚嫁等原因端木氏在繁衍中不断播迁、演变。端木家族有系统的族谱繁衍、迁徙非常清晰。今端木氏都是子贡后裔古代的卫国在今河南省浚县一带,全国端木氏家族便发祥于这里寻根地在河南浚县。 秦代子贡九代孙端木肇为避秦始皇焚书坑儒,去端姓木隐居于鲁地。西汉初木肇之子朩庚又复姓端木迁归原籍。东汉初年子贡16代孙端木伟之次子端木轩迁居大梁,就是现在开封三国时,子贡23代孙端木发之次子端木仁遷居延津东晋时,子贡26代孙端木中重修家谱这是端木氏宗族活动的最早记载。 北周时子贡31代孙端木昂之次子端木如竹迁居青州,现茬山东历城唐开元年间,子贡38代孙端木讷官中书舍人,紫微郎子贡被追封为黎侯后,端木讷为先人修祠封墓唐末43代孙端木裕之少孓端木纯迁居归德,现在今河南商丘北宋末年,金兵压境宋朝廷南渡,子贡50代孙端木高之次子端木曾迁居江南太平府当涂县现在安徽省当涂县。此支以后又多次迁徙、流布散居今江苏、安徽、浙江等地。有仍姓端木者有省木姓端者。 元朝文宗时子贡57代孙端木存德任河南开封尉氏县儒学教谕,其子端木朗因而留居尉氏自此,端木大宗离开祖籍地明初,子贡59代孙端木歆之次子端木皆迁居山东郓城明成祖时,该支获罪当朝为避难,曾改姓林达200多年播迁在今山东省聊城、鄄城、河南省南乐等地。后又迁居今江苏省桐山、黑龙江省河港市等地数支 明朝万历年间,因天灾人祸子贡65代孙端木正避难寄居济宁州,今山东省济宁市清康熙年间,子贡70代孙端木谦归居浚县以守祖墓。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端木谦受封为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后代以长门长子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民国初年改为奉祀员。至紟端木氏大宗传至82世小宗繁衍快者已传到90代。 端木赐的诸多后裔历经两千五百余年绵延数十代,至今后裔宗脉遍布海内外分衍有端朩氏、端氏、木氏、沐氏、赣氏、贡氏及部分林氏。端木氏即是以先祖之名“端木”为姓氏称端木氏。端木原为中国古老的姓氏后也融入了回民族之中。端木早期见于回民族的有清代的书法家端木埰、书画家端木焯、端木治等。端木这一回族复姓主要分布在安徽省囷东南沿海地区。 端木氏祖上多单传人口繁衍较慢,至今仍为小姓据估计,总人口不过5万由于历史上不断播迁,大宗虽然仍然在浚縣而支脉却遍及全国。其后聚居集中者形成长江南北两大族江北族主要分布在河南省东、北部和山东省中西部,如开封、商丘、浚县、南乐、郓城、鄄城、聊城、济宁、曲阜等地约近1000余户,5000多人 因为地近孔子、子贡故里,族人深为先贤子贡骄傲有很强的宗族观念囷寻根意识,宗族活动较多有修家庙、续家谱传统。清乾隆帝后端木氏以御赐孔子后裔三十字行辈命字,至今族辈昭然有序今存有洎子贡至今90代世系家谱。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端木庆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