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都是防蓝光镜片,国产和进口有什么区别呢

在群里发了个链接是一篇刊登茬今日头条的某品牌防蓝光眼镜的试戴帖。

某品牌当个宣传让买家写点真实的产品评测也无可厚非。但偏偏此文广告还没打就先诋毁眼镜实体行业,某品牌还冠冕堂皇的张贴出来这种损人利己的方式让我很不爽。

此文最让我哭笑不得的是用赠送的测试卡和笔灯,来檢测它所谓的防蓝光功能

这个测试意思是透过镜片照测试卡,颜色越浅代表防蓝光效果越好,

让我感受到某品牌满满的套路


市面上防藍光镜片鱼龙混杂正好阿短就想把常见的商家宣传套路一一拆穿:

测试一:选用蔡司防蓝光镜片

明明是专业的国际品牌防蓝光镜片,此測试竟然毫无用处

-----------------------------------------

测试二:依视路1.56钻晶A+

常规嘚A+膜层镜片也能有某品牌防蓝光镜片类似的实验效果,那让依视路A4情何以堪

-----------------------------------------

测试三:1.60非球面

同样也是最常规的1.60非球面,达到它所谓的专业防蓝光镜片效果是不是很可笑?


把折射率1.501.56,1.60的镜片全用上了

通过试验大家有没发现,明明是专业的防蓝光镜片(蔡司)却没隔绝另外两款普通非防蓝光镜片,却达到效果

足以说明商家此套路并没什么卵用!

原因很简单:测试灯只是普通的紫外线灯,波长在380nm附近并非蓝光。

UV防护是从镜片材质上体现的所以现在根据材质的不同,防UV的能力不同:

1.50材料是CR-39本身达不到UV380,测试灯直接穿透使测试卡变深。

1.60材料是聚氨酯UV防护高于国家标准,能达到UV400.所以全隔绝测试卡不变色。

用赠送的廉价配件去测试镜片是否防蓝光毫无意义,纯粹是商家的套路让你以为很有效果。


上圖算是套路的升级版大同小异。

尤其是最下面的黑色笔灯如果仔细看标签:

已明确注明波长范围在405加减10纳米,也许商家早就把标签撕掉了

从380nm的蓝紫光~520nm的蓝绿光都属于蓝光范围,而高能量可能会有危害的蓝光为415nm~440nm左右的蓝光

这些道具,恰恰无法测试可能会有危害的高能量蓝光的阻隔效果

还有一种更高级的道具:

也一样道理,只能测试到波长420而已


德系镜片:蔡司(视特耐) ,罗敦司得

日系镜片:豪雅 尼康 ,潘太克斯 东海

法系镜片:依视路(碧碧及亚)

韩系镜片:凯米 ,大明

基本上是列举全了国际上大的镜片厂商了

防蓝光镜片,怹们有个共同点——均是蓝膜!

反观一些杂牌尤其价格低的,全是清一色的绿膜

难道不值得思考下原因吗?

南方都市报曾有篇防蓝光鏡片的市场调查报告我觉得挺客观的:

事实上,目前国家还没有发布防蓝光镜片相关质量检测标准这意味着,防蓝光产品是否具有防藍光效果基本是靠商家自律。
事实上目前国家还没有发布防蓝光镜片相关质量检测标准。这意味着防蓝光产品是否具有防蓝光效果,基本是靠商家自律
事实上,目前国家还没有发布防蓝光镜片相关质量检测标准这意味着,防蓝光产品是否具有防蓝光效果基本是靠商家自律。

划重点……直至今日仍然无国家标准!

因此市场上防蓝光镜片乱象丛生,也可以理解了

国际厂商的防蓝光镜片旨在415nm~440nm左右嘚高能蓝光,阻隔率30%左右

大部分国内厂商的防蓝光镜片仅仅是针对415nm以下波段的蓝光,就算阻隔率是100%又有何意义?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