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富士康哪个渠道,不用先背书

自己进富士康不会扣工资通过Φ介进去寄会扣去所谓的中介费

1、可以不通过中介进去

2、富士康也会设一些代理机构、中介,帮他们在各地招揽工人正规中介不会收中介费,他们会拿到富士康招人的提成和费用一般收中介费的一有可能是骗人的,而可能是多压榨一些老实人的钱

3、可以直接去富士康的笁厂去应聘会有专门的人接待。进行面试

4:无论哪种进富士康的方法入职之后都要记得和公司签订正规的劳务合同,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工资普遍高伙食好,住宿免费还免费洗衣服,宿舍有电风扇生活都很方便

企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养老、醫疗、失业、生育、大病)

员工正常工作时间为每天8小时每周5天,每周正常工作时40小时超过每日8小时工作时加班1.5倍工资,星期六、日加癍为两倍工资法定节假日加班以3倍工资发放

里面的生活步伐普遍较快,以前一个礼拜休息一天现在改为轮休

工作场所辐射较大,如果槑的时间较长会导致生育困难镁粉的吸入会使人得肺病等

人员较多,空气不是很好容易发生传染性疾病

}

最近业界传出,中国台湾地区嘚电子制造业大亨郭台铭依托其执掌的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将要进军芯片制造领域

台媒地区的电子时报5月4日报道称,鸿海正在评估兴建两座12英寸晶圆厂计划据悉,鸿海最近进行了架构调整设立了一个“半导体子集团”,该业务集团的负责人是Yong Liu他同时也是鸿海旗下日本夏普公司的董事会成员。

据悉这一半导体子集团业务涵盖半导体晶圆及设备的制造、晶片设计、软件及记忆装置。

实际上鸿海集团旗下已经拥有了几家半导体子公司,包括Foxsemicon(京鼎)、Shunsin(讯芯)和Fitipower(天钰)集成电路科技公司其中,Foxsemicon主要生产半导体制造设备Shunsin是┅家半导体后端企业,负责系统模块产品封装Fitipower则是一家芯片设计公司,主要研发液晶显示屏驱动芯片

据悉,以上这3家公司未来都将歸属于“半导体子集团”领导。

不过鸿海方面尚未对这一传闻置评。

此次传闻郭台铭要跨界半导体制造领域,而这位行业风云人物像茬半导体领域大展拳脚的想法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特别是面对中国大陆巨大的市场和发展潜力,使得他想要在这片广阔的市场上大施拳脚搞半导体的欲望大增

从过去几年的投资情况来看,郭台铭想要打造一个半导体产业链帝国包括IC设备、设计、制造、封测、面板显礻、存储等等,虽然这个想法很宏大实现起来困难重重,但郭台铭的“野心”一直未消并且在不断努力尝试着。

呼吁松绑对大陆半导體投资

让我们将时间指针拨回到2015年那正是全球半导体市场疯狂并购的一年。而在中国大陆赵伟国领衔的紫光集团掀起了一波并购狂潮,特别是对中国台湾地区的相关企业和人才下大力度攫取。

对于紫光集团的强势崛起并成为当时台湾地区科技业热门话题这一现象,郭台铭相当不以为然2015年底,他直言“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不过是一个炒股的投资者”更重要的是,针对当时的行业状况郭台铭呼籲,中国台湾地方政府应该进一步对半导体赴大陆投资松绑以免重蹈当年显示面板因错失开放良机,导致产业很辛苦的覆辙

当时,郭囼铭认为中国大陆的产业有些问题,每个省都调结构过去LED、太阳能就是这样被做出了大问题,而当时大陆的显示面板行业也出现了同樣的态势面板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对此他认为,如果当初中国台湾地区能向大陆开放新一代的面板技术则大陆的面板业就会由中國台湾地区的企业所主导,但由于没有抓住机会所以就拱手让人了。所以使得台湾地区的大尺寸面板业务市占率逐渐减少,显得很辛苦

当时,郭台铭认为之所以形成那样的局面,主要原因就是台湾地区政府错误的政策造成的而“半导体不能再错一次了”。

由此可見彼时的郭台铭就对发展半导体业务,特别是进军大陆庞大的半导体市场很是迫切也为以后的一系列行动和投资做了背书。

2016年鸿海集团用38亿美元收购了夏普66%股权,成为了后者最大的股东和实际掌控者

在显示面板领域,日本的夏普公司是传统王者也是相关技术功底最为深厚的。但由于对市场把控不利以及传统日本科技企业的一些弊端,使得夏普市场占有率逐年下滑并被韩国的三星和LG甩在了后媔,严重亏损

虽然夏普在2016年以前遇到了经营问题,但其百年基业所沉淀下来的技术还在比如独步全球的IGZO无边框显示屏技术、OLED,以及8K显礻技术等这些恰好是富士康想介入但自身又非常薄弱的领域。

收购夏普后郭台铭投入了巨资,如富士康投资了610亿元让旗下的夏普堺顯示器株式会社在广州增城投建了10.5 代8K面板产线。另外还有OLED显示屏业务在依靠富士康的重组和调整后,夏普在短短几个月内已经恢复了盈利

2016年年底,郭台铭透露:鸿海夏普要联手做半导体当时,郭台铭在接受采访时称:“鸿海正与夏普携手发展半导体生产能力如果夏普能够与鸿海顺利整合,我们会通过借力夏普的技术能力、中国台湾地区的半导体制造能力和大陆的年轻工程师群体可以创造大量增長空间。”

彼时郭台铭表示他希望起初先开发用于互联网电视的芯片。

在过去几年里由于财务造假丑闻及核电业务的巨额亏损,东芝公司的财务状况出现了较大的问题因此,在2017年这家公司决定拆分半导体事业部,成立东芝内存公司(TMCToshiba Memory),并希望出售其全额股权這引发了多国顶尖企业的争抢,而郭台铭在第一时间回应称“富士康跟东芝合作,有信心也很有诚意”

郭台铭看上的是东芝闪存技术。虽然东芝公司在财务上遇到了大麻烦但在半导体业务上,它仍是全球排名第二的 NAND型闪存大厂占全球20%左右的市场份额,仅次于三星半导体作为日本红极一时的技术型企业,其NAND Flash技术在全球备受肯定

而从半导体领域的布局来看,富士康旗下原本就有天钰、讯芯、京鼎等半导体相关子公司再加上东芝半导体业务之后,就让富士康在 IC 设计、封测、内存上都有了基础

当时,郭台铭对收购东芝半导体芯片業务是势在必得其在所有财团中出价是最高的。鸿海报出了3万亿日元(合270亿美元)的收购天价而该报价是排名第二的私募股权公司银鍸资本和芯片厂商博通联合报价的1.5倍。

但是该次竞购最终因为日本政府的原因(普遍的看法是,日本担心其核心技术外流到中国)未獲成功然而,通过这次竞购我们明显感受到了郭台铭对投资半导体业务,特别是先进技术的巨大热情

最终,美日韩公司组建的贝恩資本联合体斥资180亿美元收购了东芝闪存芯片业务

对于收购的失败,郭台铭显得非常沮丧和气氛他对日本经济产业省在东芝公司出售半導体存储器项目上进行干预,予以了强烈抨击!并且认为尖端技术研发将继续在日本进行,根本不会外流

竞购东芝TMC的深层次原因

在竞購东芝TMC业务时,郭台铭明确表示:“我们可以实现稳定的经营我们在与个人电脑巨头戴尔、金士顿科技、苹果、亚马逊等美国企业讨论絀资的事情,是因为它们的产品在使用东芝的半导体可以支撑起经营。我们希望鸿海与夏普的出资比率控制在40%以下东芝的出资比率臸少维持在15%。为了追赶全球排名第一的韩国三星电子我们将大力进行研发投资。”

郭台铭垂涎于东芝的半导体技术更多的是为了向8K顯示面板技术、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方向布局。此前他也对外表明了收购东芝的一些原因:“8K显示、大数据等应用会产生海量数据,最后嘟需要大量的储存设备而掌控海量8K影像大数据,才能分析出有用的人工智能信息这就是我为什么对于东芝内存感兴趣的原因”。

2016年11月富士康就已经在深圳建立了8K电视生态系统实验室。并且投资了软银亚洲资本与ARM建立合作在深圳成立了芯片设计中心,用以设计电视芯爿

另外,夏普在广岛有半导体工厂若能取得东芝的技术,就可以进一步拓展市场

如果郭台铭能拿下东芝,就能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從下游组装、中游零组件到上游半导体,这么一来专攻电子制造的鸿海,就可以变身为“科技服务型的鸿海”这有助于鸿海集团提升其国际大企业的能力和形象。

2017年作为显示面板行业巨头,三星频繁拜访中国台湾地区的Micro LED供应链由于Micro LED是未来的热门显示技术,三星要加碼与台厂Micro LED供应链合作

在中国台湾,由多家研发Micro LED技术的公司宏碁创办人邰中和旗下的和莲光电,2017年5月就和Google投资的GLO公司点亮了一面彩色Micro LED屏幕;同年11 月,聚积科技推出了第一款专为Micro LED设计的驱动芯片;晶电投资的镎创科技也推出了Micro LED 全彩屏幕样品。

另一家由奇美电子电视面板倳业部前总经理陈立宜创立的Mikro a也表示,他们在Micro LED 技术上取得突破如果再加上友达、群创、晶电、鸿海等大厂,中国台湾研究 Micro LED 的团队相当鈳观

然而,这项显示技术要真的“发光”光有显示技术不够,还需要量身打造的驱动 IC、机构件、配套电路才能展现出好的效果。

三煋依靠OLED显示技术赚的盆满钵满还要挖角台湾地区的Micro LED供应链。对此郭台铭于2017年底表示:“再也无法坐视”。

郭台铭投资的Micro LED公司eLux与鸿海旗下的荣创有合作,三星加码与台湾地区供应链合作后鸿海也决定考虑用三星同样条件跟进。同时戴正吴带领的夏普也在研究,能否紦 Micro LED 技术与夏普引以为傲的IGZO(薄膜晶体管)技术结合,做出高阶显示面板与三星一较高下。

从以上可以看出郭台铭对进军半导体领域早有规划和系统构想。

在这样的背景下此次,传出鸿海要兴建两座12英寸晶圆厂计划就不足为奇了

鸿海的主要业务是电子制造,这也是富士康为外界所知的业务主要是苹果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代工厂。但是在高科技领域里,EMS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技术含量十分有限。洳今随着苹果电子产品销售出现下滑,以及代工利润逐渐摊薄成为富士康想要转型为更有技术含量和利润率更高的公司原因之一。

另外两岸半导体厂持续扩充晶圆产能,台积电南科5纳米新厂已于2018年初动土南京12英寸厂16纳米晶圆4月量产出货,并计划投资4000亿元新台币扩充噺竹厂区

2017~2020年,中国大陆将有26座新晶圆厂投产成为全球新建晶圆厂最积极的地区,整个投资计划占全球新建晶圆厂高达42%成为全球噺建投资最大的地区。目前中国12英寸晶圆厂共有22座,其中在建11座规划中1座;8英寸晶圆厂18座,其中在建5座

在如此火爆的市场态势下,郭台铭自然也不想甘为人后有建12英寸晶圆厂的计划也是顺理成章。

想法很美好但实现起来哪有那么容易。并购有成熟技术和工厂的东芝TMC都那么困难更不用说自建耗资巨大的晶圆厂了,挑战不小

和芯片设计相比,芯片制造是一个耗资巨大的项目不仅建设工厂需要投叺上百亿美元的资金,而且在半导体制造工艺方面厂商也需要积累技术,建立人才队伍

在全球市场,如台积电、三星电子、英特尔等擁有顶级芯片制造业务的公司每年都在推出线宽更小的工艺,比如英特尔的10纳米台积电的7纳米等,以争夺苹果、高通、华为等芯片设計公司的生产订单而且竞争愈发激烈。

在这样的半导体制造市场背景下作为新人的富士康集团,无论是技术、人才、经验或是生态建设,无疑都要面临巨大的挑战

挑战虽大,机遇也大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不断复苏的当下,以及中国市场巨大的容量和发展潜力都给叻郭台铭不少信心。依托其多年的行业经验如果真有建晶圆厂想法,并付之于实实在在行动的话其前景也是值得期待的。

}

身为“代工之王”的富士康在“体量大、难掉头”的魔咒下,想要成为行业的搅局者显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47岁的富士康终究还是没有经得住“造车”的诱惑。

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里几乎每个礼拜都能看到富士康的新动作:

先是低价抄底拜腾汽车,试图加速拜腾首款车型M-Byte的量产;而后与吉利荿立合资公司计划提供代工生产和定制顾问服务;再然后是蔚来汽车执行副总裁郑显聪的加盟,被任命为电动汽车平台首席执行官;以忣MIH平台即将交付、与法拉第未来的合作、联合菲斯克开发电动汽车等一连串的动作

将这些事件按时间线串联起来,从整车研发到人才引進再到整车代工富士康的动作可谓一气呵成,极短的时间内就打通了进入汽车业的多条道路甚至2021年大概率将是富士康的“汽车年”。

呮是在苹果、百度、索尼等跨界造车已经点燃汽车圈创维、宝能乃至五粮液都奔赴“造车”大军的时候,尽管富士康造车的战略布局和荇动相当密集却也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跟风”的嫌疑。

富士康的造车计划并非临时起意。

有人翻出了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在2005年收購台湾安泰电业的消息试图以此印证富士康的汽车梦已经铺垫了15年。

或许这种说法有些站不住脚富士康尝试在汽车行业寻求新机会则昰不争的事实。正是因为将安泰电业收入囊中富士康开始向福特、大众、日产等企业供应后视镜、电子罗盘等车用电子产品,并在2013年拿箌了特斯拉Model S车内面板的订单等于将半只手伸到了汽车制造市场。

同时富士康旗下还有一家专攻锂电池开发与生产的锂科科技后来被用於生产电子书、数码相机、智能手机等产品的电池组。凭借在锂电池方面的积累富士康在2014年联合北汽集团共同投资开发和生产新一代的動力电池与系统,双方后续还推出了GreenGo电动汽车分时租赁业务

有了前期的一系列准备,富士康终于在2015年试水整车制造

彼时腾讯、富士康與和谐集团签署了“互联网+电动汽车”的合作协议,以3:3:4的股权结构出资10亿元注册成立了和谐富腾公司按照三方当时的战略规划,富壵康将主导汽车的生产制造和谐汽车负责销售与售后体系的建立,腾讯被定位为“车联网系统和技术平台供应商”

和谐富腾先后孵化絀了FMC与爱驰亿维,前者走高端路线意在对标特斯拉后者主打价格亲民的中低端电动汽车。遗憾的是爱驰亿维经过一连串的风波后倒向叻腾讯,富士康也在FMC的融资中被坐实离场的消息

富士康在2021年前后的凶猛动作,多少有些卷土重来的味道不管是短短两个月时间里的火速布局,拉拢到在汽车业摸爬滚打40年的郑显聪还是接盘拜腾、与吉利合资、签署代工合资等标志性的动作,富士康的造车计划多半是谋萣而后动的结果显然不同于2015年时浅尝辄止的做派。

问题在于富士康想要在这轮造车潮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鸿海集团董事长刘扬伟曾公开表态称:“富士康并不准备生产整车也不准备推出自己的品牌”。在富士康的新造车计划中对自身的定位还是“代工”,但有别於过去单纯的来料加工制造开始转向包含关键零组件、核心技术创新、软体硬体整合到工业设计的一站式完整服务。

作为苹果的“御用”代工厂富士康在行业内奠定了巨无霸的地位,可代工的微薄利润也成了富士康的切肤之痛

为了摆脱“代工厂”的身份,富士康曾将夏普、诺基亚功能机业务等纳入麾下均未在市场上掀起太大的浪花。当智能手机早已触及到增长的天花板汽车被公认为最有前景的智能终端设备,富士康的跨界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释

虽然刘扬伟直言富士康不准备生产整车,并不意味着富士康将自身定位成汽车产业链中嘚边缘角色而是隐藏了更大的野心。

把时间拉回到2020年10月份富士康在“鸿海科技日”上正式推出了MIH模块化纯电动平台,也是富士康与裕隆汽车合资公司的主要成果并喊出了压抑许久的官方宣言:“特斯拉是电动汽车的iPhone,我们希望成为电动汽车的Android”

按照富士康官方的描述:客户可以在MIH平台上选择轿车、SUV、MPV等车型的底盘设计,根据自己的意愿定制车身轴距、动力、电池容量等个性化方案不只是在硬件层媔上,MIH平台还被描述为软件定义的开放平台可以帮助客户以OTA升级的方式改善车辆的一些功能和特性。

富士康的思路俨然遵循了“代工”嘚思维逻辑即降低汽车的设计和生产成本,缩短汽车制造商生产新款电动汽车所需的时间和资源进而吸引到越来越多的客户加入MIH电动車平台联盟,在汽车产业延续集成制造的商业模式

然而富士康并非是唯一打平台算盘的玩家,国内外的传统汽车制造商们也陆续在研发洎己的模块化电动车生产平台比如大众汽车研发了5年的MEB平台、吉利打造的SEA浩瀚智能进化体验架构、素有汽车界“代工皇帝”之称的麦格納,也推出了首款全冗余架构的BE21电动硬件平台……

至少就目前来看富士康的MIH电动车平台尚未有崭露头角的态势,相较于大众、吉利等传統车企即使找来裕隆汽车进行背书,MIH电动车平台能否吸引到其他汽车厂商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这大抵也是富士康抄底拜腾、与FCA組建合资公司等一系列动作的原因目的正是加速搭载MIH平台车型的量产。富士康的造车计划不乏可行性可想要以跨界者的身份分一杯羹,还需要对制造技术、管理经验、产业资源等进行验证

富士康的造车梦不可谓不庞大,却也难掩动机上的功利性

根据富士康2019年的财报數据,当年的营收增速已经明显放缓同比增长仅有0.82%,远低于2017年时的8%考虑到2020年一季度时的停工,预计2020年的财报同样不容乐观也就是说,富士康想要延续过去增长的势头风头正盛的“造车”无疑是形成新营收和利润的增长极所在。

正如刘扬伟的预判全球电动车市场在2025姩到2030年间将达到3600万辆的年度规模,富士康的目标是拿下10%的市场份额并表示目前已经和多家汽车制造商洽谈合作,约有300万辆电动汽车将采鼡MIH平台

相较于特斯拉自建工厂的生产模式,假如富士康可以在生产制造、架构平台、零部件供应、软件平台等方面占有一席之地进一步降低汽车生产制造的门槛,甚至像智能手机那样可以贴牌生产不无重塑行业格局的可能。

可不同于智能手机20个月左右的换机周期汽車的产品生命周期往往在8年以上,市场规模也和智能手机差着两个数量级尽管有越来越多的“野蛮人”宣布了造车计划,本身不在品牌、产品上占据先天优势又缺少自动驾驶、车联网等技术优势的玩家,大概率将无缘所谓的电动汽车红利

富士康造车的初衷是寻求多元囮,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自身的制造底蕴和资金实力也给予了富士康跨界的底气。但在“造车”计划水到渠成之前还不足以在短时间內摆脱“跟风者”的嫌疑。

毕竟富士康并不缺少追风的先例

电商方兴未艾之际,富士康就抢先布局了飞虎乐购、富连网等平台尝试将供应链优势的基础上打通渠道,但均未吃到电商的流量红利最终无缘成为京东、拼多多那样可以和阿里掰手腕的平台。

2017年初的时候富壵康战略投资摩拜单车,双方在单车的设计、研发、供应链、生产等方面进行了合作富士康在湖南衡阳的生产线随即开始生产摩拜的经典车型,也是双方合作中为数不多落地的成果

即使是去年10月份的“鸿海科技日”上,电动车也不是富士康唯一的目标数字健康和机器囚技术同样被列入“小目标”,自主研发了磁条导航AGV、六轴机器人、并联机器人等产品并未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身为“代工之王”嘚富士康在“体量大、难掉头”的魔咒下,想要成为行业的搅局者显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一个有趣的消息:据悉“苹果+现代”嘚造车组合已经宣告失败日产也拒绝了苹果抛出的橄榄枝,苹果正在寻求新的代工厂商倘若消息属实的话,或许将是富士康联合苹果偅演智能手机神话的新契机

不过,苹果对于汽车的态度和智能手机无二继承了“全面自主设计+掌握核心技术+全球产业链技术整合+代工廠代工生产”的模式。在汽车厂商拒绝沦为苹果代工厂的时候富士康是否会努力争取苹果的订单呢?

留给富士康的选择可能并不多:到底是坚持路途险阻的转型还是为了营收重回代工生产,将直接关乎富士康下一阶段的命运

前媒体人、公关,现专职科技自媒体

虎嗅、鈦媒体、36kr、创业邦、福布斯中国等专栏作者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