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题1:我国房价从2015年开始,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在这种经济情况下,是否应进入股市

位置: > > 2015年房价疯涨:思考题1:我国房價从2015年开始,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在这种经济

思考题1:我国房价从2015年开始,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在这种经济情况下,是否应进入股市

2015年出现大幅喥上涨,在这样的经济情况之下能够有效地促进发展。

广州2015年房价上涨是因为什么

不能确定房价的影响因2113素很多,如5261下:个别因素:房屋质量、楼层4102、朝向、地段、建筑1653类型、规划质量、建造成本、物业水平环境因素:噪音、污染、绿化、水环境、教育、交通、医疗、商業、金融等配套设施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通货膨胀、物价水平、供求紧张程度政策因素:土地供应、房改政策、税收、資金供应政策、城市发展规划导向、人口因素:城市化水平、人口迁移的程度、消费理念和动机社会文化等

2015年年末房价全面飙升2016房价会繼续上涨吗

中国房价离死不远了,这就是症前的变化咯今年的坑谁也不知道有多大,年底跳楼跑路的人肯定要多过去年啦
}

关于房价问题以及我们的人口老齡化问题是我一直想专门分析的。

其实房价问题说复杂很复杂说简单也很简单。

在刨除短期炒作因素之外房价长期走向,是完全取決于一个城市的人口净流入情况

如果一个城市能够维持长期人口净流入,那么这个城市的房价肯定是长期看涨除非爆发重大世界经济危机,不然很难下跌

而如果一个城市是长期人口净流出的,那么这个城市的房价肯定是长期看跌除非出现剧烈通货膨胀,否则房价很難上涨

那么关于一个城市人口净流入还是净流出的问题,就得结合考虑我们当前整体的人口年龄结构情况以及未来人口结构发展情况,同时还要结合我们整体城市化进程情况来综合分析和考虑

所以说,房价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当前我国囚口老龄化正在以人类历史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快速推进

与此同时,我们还在加速城市化进程特大城市对人口虹吸的效应仍然存茬。

这意味着在 2022 年我国正式迈入老龄化社会之后,在全国所有城市里能够保持人口净流入的只有特大城市和少数一线城市,而二三线城市是必然长期人口净流出的

所以基本上来说,能够长期保持房价上涨的估计只有少数几个特大型城市而少数一线城市在维持人口净鋶入净流出平衡的情况,勉强支撑房价坚挺

至于二三线城市,在人口长期净流出的情况下十几年后必然会出现大量闲置空房的现象,箌时候这些城市的房价大概率是一个长期下跌的走势。

所以房价问题虽然是一个整体问题,但也是一个有局部分化的问题在分析房價问题,不能一概而论

只有通过对人口年龄结构的分析,我们才能投过现象看本质去剖析决定房价的真正原因。

同时人口年龄问题吔是宏观经济的根本问题。

所以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

(1)历史出生人口数据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和图表

下图是从 1950 姩以来,我国的每年出生人口曲线图

由上图可以看到,我国历史上有 3 波婴儿潮

第一波是二战结束后,全球范围内的婴儿潮也是我国苐一波婴儿潮。

第二波是上世纪 60 年代的第 2 波婴儿潮

在上世纪 50~60 年代,是一个强调英雄母亲的年代当时生四五个小孩很正常,多的还能生七八个像我奶奶甚至生了 9 个。

在第一波婴儿潮里出生的人现在基本都是 60 岁以上了。

这也是当前我国老龄化里最主要的来源群体就是來自于第一波婴儿潮。

而在第二波婴儿潮里最老的也将在 2022 年步入 60 岁门槛。

由于第二波婴儿潮中出生的人是我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波嬰儿潮,这波婴儿潮是我国在 1971 年实行计划生育之前集中出现的这也使得未来十年,第二波婴儿潮中出生的人都将步入 60 岁以上的门槛,吔意味着我国将快速步入到中度老龄化社会

在 1971 年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之后,从 1975 年开始我国每年的出生人口开始出现快速下跌

从 1970 年出生 2710 万囚的峰值,再到 1979 年出生 1715 万人的低谷每年出生人口整整少了 1000 万人。

而后在进入 1980 年后第二波婴儿潮里的 60 后,进入到了生育年龄虽然 1982 年把計划生育确定为国策,但庞大的 60 后人口基数仍然还是带来了第 3 波婴儿潮。

从这点看当时计划生育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有计划生育的情況下第 3 波婴儿潮都这么多,要是没有计划生育那估计当时第 3 波婴儿潮还能翻倍式增长这会给我们当时整个社会结构和压力,带来比较夶的问题

不过我个人觉得计划生育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及时的解除,最迟应该在 2010 年附近就全面放开二孩了。

否则也不会出现现在第 4 波婴兒潮消失的问题

因为到 2016 年才放开二孩的时候,愿意生二孩的大量人群已经过了生育年龄了。

实际上在第 3 波婴儿潮之后,进入 1990 年我国嘚每年出生人口数量一直长期处于下降的走势中间基本就没有增长过。

到了 2016 年我国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在实施之前有很多专家信誓旦旦的宣称放开二孩会有 " 第 4 波婴儿潮 ",甚至还有专家预测开放二胎后每年出生人口会超过 4000 万人这简直就是张口就来,结果现实结果比较咑脸

第 4 波婴儿潮并没有出现。

(2)消失的第 4 波婴儿潮

前天刚出来一个新闻是说去年我国人口出生率是 2000 年来最低的。

并且总和出生率跌破了警戒线。

下图是 2010 年以来的我国出生率情况下图紫色线是出生率和死亡率综合后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由上图可以看到在 2016 年实行全媔二孩政策后,虽然在 2016 年当年出现了 " 小幅度 " 人口增长然而从 2017 年开始,人口出生率居然就掉转之下

从 2015 年开始,我国每年的出生人口数据凊况:

可以看到除了 2016 年放开二孩那一年有一波生育 " 小幅度 " 上升之外,从 2017 年开始每年出生人口就一直在下滑趋势里,而且下降幅度还比較快

这完全不是在放开二孩的时候,很多专家所预测的那样会出现第 4 波婴儿潮,而是已经彻底消失的第 4 波婴儿潮

这不由让我想起 2015 年當时还在对是否放开二孩进行激烈讨论,很多专家都很担心一旦放开二孩会导致人口全面增长

但这些专家都低估了当前高房价所带来的育儿成本大幅度上升的问题,首先高房价还带来了教育资源跟房价绑定更多问题导致学区房被越炒越贵。

同时由于第二波婴儿潮的 60 后那代人,再过几年就要进入全面退休养老的阶段也意味着第三波婴儿潮的我们这一代人,80 后也将开始负担沉重的养老压力

而 80 后也是全媔计划生育的一代人,会有这种两个人需要赡养 4 个老人的 " 双独家庭 " 出现

于是,在面对高企的房价所带来的:住房压力、教育成本、医疗荿本、养老负担情况下年轻人已经越来越不想生小孩。

除此之外2019 年的人口出生率出现大幅度下降还有一个很重要原因:第 3 波婴儿潮的這代人已经开始结束黄金生育年龄。

第 3 波婴儿潮的出生峰值年份出现在 1987 年那一年出生人口 2508 万人。

在 1987 年之后每年出生人口就开始逐步下滑。

而 1987 年出生的人今年已经 33 岁了,实际上已经超过了最佳生育年龄

也就是说,第 3 波婴儿潮里的人已经全部都超出了最佳生育年龄这吔是导致从 2017 年开始,我国每年出生人口都持续下降的根本原因

随着 1990 年之后的每年出生人口都在持续下降,可预见的是未来十年 " 可生育年齡 " 的人口数量也将逐年递减这使得叠加生育意愿下降的情况,会导致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每年出生人口都将低于过去十年平均每年絀生 1500 万人的水平,有可能会进入到一个新的低位平台我估计未来十年的每年出生人口可能会下降到 1200 万人 ~1400 万人这个区间

这就是我国当前面臨的很严重的年轻人口断崖式下降,而老龄化人口猛增这样一个两极分化所带来的人口年龄结构化问题。

(3)人口年龄结构化问题

下图昰 1950 年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可以看到,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增长期结构是金字塔型。

也就是越年轻的人口数量越多一个国家如果是这樣一个年龄人口结构,意味着在一个人口快速增长期并且有很强的人口红利。

而到 2017 年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就是下图这样的。

可以从上圖看到在我国当前的人口年龄结构里,25~35 岁的年龄是最多的合起来有 8.9%其次是 45 岁 ~55 岁,合起来有 8.6%

而从上面分析我们知道,实际上 45 岁 ~55 岁就昰 60 后的第 2 波婴儿潮带来的。

而 25 岁 ~34 岁就是 80 后的第 3 波婴儿潮带来的。

而在这 2 波婴儿潮结束之后由于没有再出现过婴儿潮,当前在 25 岁以下群體特别是 20 岁以下群体,呈现 " 断崖式减少的现象 "

这种 20 岁以下群体的数量断崖式减少,比如 20 岁 ~24 岁人口比例有 3.6%但 15 岁 ~19 岁就只有 2.9%,这是不正常嘚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1991 年的日本当时日本的人口年龄结构跟我们现在差不多。

不过当时日本的年龄结构实际上在 15 岁 ~19 岁,还有相当大嘚比例并且呈现这种阶梯式下降,而非断崖式下降的特点

这就是有计划生育跟没计划生育的区别。

计划生育还是极其深远的影响了我們的人口年龄结构是我们的人口年龄结构呈现不自然的这种骤降的情况。

而且由于计划生育是在 1971 年当时我国生育率最高的年份开始实施嘚导致我们当前出现 " 老龄化人口骤增 " 和 " 年轻人口骤减 ",这样一个此消彼长的两极分化现象这会大大增加我们整个社会出现骤然进入老齡化社会的问题,而缺乏时间上的缓冲

也就是在 2030 年,随着 60 后第 2 波婴儿潮里最年轻的人也将步入 60 岁之后我国就将进入中等老龄化社会。

並且随着我这一代人也就是 80 后在 2050 年全面进入 60 岁后,我们人口恐怕会有 30% 的比例都是 65 岁以上的老人也就是每 3 个人里,就会有 1 个老人将面臨重度老龄化社会。

目前日本就处于严重老龄化社会但即使是日本,当前 65 岁以上老人的比例是 28.4%

下图就是目前联合国预测的我国在 2050 年的┅个人口比例结构情况,是一个倒金字塔型

(4)人口年龄结构和房价的关系

其实,我们从人口年龄结构来看看房价的增长是可以看出┅些关联。

我国房价是从 2000 年开始暴涨大致有三波涨幅。

然后在 2008 年次贷危机里出现一波同步暴跌,但很快就止跌企稳

然后从 2009 年开始进叺到第二波房价暴涨。

第二波房价暴涨之后并没有回调,而是直接进入到第三波赶顶的阶段

2015 年 ~2017 年,随着棚改货币化让房价出现了第三波赶顶阶段

第三波房价暴涨是在第二波基础上,把房价暴涨的曲线给陡峭化

当时几乎全国大部分城市,包括二三线城市都在 2015 年 ~2017 年,這短短的 3 年时间里出现翻倍的走势。

然后随着 2018 年去杠杆和房住不炒的战略基点确定整个 2018 年全国房价整体都是在回落,但回落幅度不算呔大

而在今年疫情之后,随着央行为了对冲疫情的影响在今年初一度大放水,导致今年开始全国房价又有点蠢蠢欲动

但在今年国家彡令五申房住不炒,并且严格管控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的情况下今年的房价也是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格局。

一些特大城市比如深圳仍然還是在热炒房价。

但其他二三线城市房价整体是不温不火

这其实也是未来房价的一个缩影,炒房资金知道只有特大型城市是能保持人口淨流入维持供需关系平衡,所以只有特大型城市而政策重点倾斜的一线城市的房价会比较坚挺,才炒得动特别是深圳这种明显供需鈈平衡,需求旺盛但供应不足的城市还是特大城市,房价会被热炒也是必然的

然而深圳的房价热炒,却带动不了全国整体范围内的房價热炒这主要是二三线的房价明显是存在供需失衡的问题,也就是供大于需因为二三线城市的人口整体是在净流出的。

这就涉及到人ロ年龄结构问题

上面举例过的这个 2017 年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里,是非常典型可以看出来的

在 2000 年 ~2008 年,房价那波上涨的时候正好是我国第 2 波婴儿潮也就是 60 后那一代人口峰值到了 " 刚需购房 " 的年龄。

1971 年出生的人到 2000 年正好是 29 岁,他们这群人是当时是我国人口年龄结构里比例最多嘚

下图是 2000 年的人口年龄结构,当时 25 岁 ~35 岁是我国人口结构里数量最多的年龄段。

所以这群人作为当时购房的主力军是有很强烈的刚需。

配合当时 2000 年我国加入 WTO经济处于腾飞阶段,同时又在吃人口红利阶段所以房价持续上涨就是必然的。

而到了 2009 年 ~2015 年则是 80 后这第 3 代婴儿潮到了刚需购房的年龄。

1980 年出生的人到 2009 年是 29 周岁,正是刚需购房的年龄所以整个 80 后,基本就是 2009 年开始的第二波房价上涨的主要购买刚需人群

在这个阶段,正面临全球央行在美联储带领下全面量化宽松的阶段而我们也在 2009 年推出 4 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开始了跟随美联储的海量放水放水阶段

所以同样叠加了庞大的购买刚需人群、经济火热、货币政策这三重因素叠加之下,2009 年 ~2014 年的房价暴涨就是必然的了

而箌了 2015 年 ~2017 年,80 后里最年轻的人也差不多到了 30 岁,基本已经是到了刚需买房的最后阶段

配合当时的棚改货币化,最终就是推动第三波房价趕顶的走势

所以我们可以总结一下, 三波房价上涨的主要因素

第一波(2000 年 ~2007 年):加入 WTO、经济腾飞、人口红利,刚需人群第 2 代婴儿潮 60 后

第二波(2009 年 ~2014 年):全球量化宽松叠加我们央行大放水,刚需人群第 3 代婴儿潮 80 后

第三波(2015 年 ~2017 年):棚改货币化,叠加炒房资金刚需人群第 3 代婴儿潮末端 85 后 + 部分 90 后。

这就是我国房价三波上涨的主要政策因素、经济因素、货币政策、刚需人群的整体推动原因

可以看到,任哬一波房价上涨整体来说都是要经济因素、货币政策、刚需人群这三者因素共同叠加之下,才可能出现的

那么由此,我们来分析一下昰否会出现全国范围内的第 4 波房价上涨

(5)不存在的第 4 波全国房价上涨

先说一下,这里说的是全国整体房价而不单指某些特大型城市戓者政策倾斜的一线城市。

就跟股市在全面注册制之后以后很难出现类似 2015 年那样鸡犬升天的全面牛市,更多是这种结构性行情也就是荇业龙头会越涨越高,而垃圾股则会越跌越低直到无人问津退市

所以我也一直跟大家说,现在即使要买股票也只能买行业龙头,不能買垃圾股

房市也是类似,特大型城市受益于人口持续净流入和货币政策是长期看涨,虽然可能也面临重大世界经济危机所带来的算时間下调但整体还是长期看涨。

但其他二三线城市所对应的全国房价走势恐怕就会在未来面临长期跌跌不休的情况。

也就是我个人认為,不存在第 4 波的全国房价上涨这里是指类似于 2009 年 ~2015 年那样,房价动不动就翻倍甚至翻好几倍的那种涨法,基本是不可能再出现了

1、宏观经济,我国经济已经进入高速增长期的末端正面临强烈的经济转型需求,这意味着我国经济的增速很难保持过去十年这种平均 7% 以仩的常态化高速增长。

并且在 2030 年附近我国整体人口可能会进入到 " 由正转负 " 的阶段,这将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分水岭当我国人口开始負增长的时候,经济发展可能也会面临一个长期低速增长的阶段

而过去三波房价飞涨,实际上都是叠加了我国经济腾飞的快速增长效应而这个因素在未来十年后,将不存在

2、货币政策,在 2018 年开始去杠杆后我国货币政策开始全面收紧,不再像过去那样海量放水特别昰 2015 年开始的棚改货币化留下的后遗症和副作用是很大的,直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消化这样副作用带来的影响这使得我国未来货币政策不太鈳能出现类似 2009 年 ~2012 年那样的海量放水。

今年因为疫情爆发我们在一季度短暂大放水了下但在 5 月份随着把疫情控制住,就开始持续收紧资金这使得国债收益率持续走高,并且企业信用债市场开始暴雷频频

房价我觉得根本取决于两个因素:人口年龄、货币政策。

除非我们愿意再进行疯狂的大放水导致通货膨胀猛增,不然很难在人口持续下降特别年轻人口骤降的情况下,出现第 4 波房价上涨潮

3、国家态度,当前国家态度很明确就是房住不炒,这使得个别特大型城市会因为确实存在需求过于旺盛而供应不足导致房价热炒的情况但至少全國范围内整体是比较难出现大规模房价上涨的情况。

4、人口年龄结构问题

还是那 2017 年人口年龄结构那张图来说。

可以看到当前我国人口朂多的年龄段是在 25 岁 ~34 岁,占比 8.9%

按照我国 14 亿人口来计算,当前我国 25 岁 ~34 岁的年龄段有 1.246 亿人

25 岁 ~34 岁,是一个人最需要买房的年龄段

换句话说,在 2017 年的时候应该是我国刚需买房人数最多的一年,这也是 2017 年房价会暴涨的其中一个原因

也是今年房价整体仍然坚挺的重要原因,因為刚需还是很旺盛的

但是,由于 20 岁 ~24 岁的年龄段人口数量骤减这使得未来十年,接盘房地产市场的刚需人群数量会骤减

以 2017 年的数据来計算,当时 20 岁 ~29 岁的年龄段比例是 8.3%大约就是 1.162 亿人。

而到了 2022 年这个年龄段的人就变成了 25 岁 ~34 岁的年龄段了。

他们是 2022 年的刚需购房主体这会仳 2017 年的时候,少了 840 万人

并这个情况会加剧,特别是在 2027 年的时候达到一个巅峰

从上图可以简单计算,2017 年的时候15 岁 ~24 岁这个年龄段,会在 2027 姩长大 25 岁 ~35 岁成为 2022 年 ~2027 年的购房刚需主要来源。

而这个年龄段的比例出现断崖式下跌加起来才 6.5%,也就是 9100 万人

这比 2017 年的 1.246 亿人的刚需购房主體,要少了整整 3360 万人

并且这个情况还会加剧。

我们按照上面计算方法可以把 2022 年 ~2035 年的 25 岁 ~34 岁的的刚需购买人群数量做一个统计。

2017 年刚需購房人口:1.246 亿人。

2022 年刚需购房人口:1.162 亿人。

2027 年刚需购房人口:9100 万人。

2032 年刚需购房人口:8120 万人。

可以看到基本上来说,从 2022 年开始峩国刚需购房的人群数量会开始呈现锐减的态势。

在刨除炒房因素之外房价整体走势还是取决于供需关系。

大家应该很清楚当前到处仍然还是在造楼,我们的房屋空置率数据也一直是没有公开但大家猜测应该也不会太低。

而在十年后我国的刚需购房人群数量将从 1.246 亿囚,锐减到 8120 万人下降幅度达到 8120 万人。

本来整体就是供大于求而在未来需求整体会持续下降的情况下,供大于求的情况只会越来越严重

并且,房子还有一个存在周期比较长的特点属于固定资产。

从 2030 年开始我们人口就要由正转负,这意味着十年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房孓腾出来。

比如说现在比较典型的中产家庭是,夫妻双方有一套房老人也有一套房。

但是当老人们在十年后陆陆续续去世之后老人所持有的房产就会腾出来。

换句话说在十年后,投入到交易市场里的房子数量只会越来越多不会越来越少。

从供需关系来说未来 10~20 年嘚时间里,房子的供应会越来越多而房子的刚需会越来越少。

这使得在不考虑货币政策的情况下,全国房价未来 10~20 年是大概率要整体下降的而不太可能出现第 4 波房价狂涨的情况。

本身当前全国范围内的房价已经在一个相当高的阶段,除非说刚需人群暴增才会带来第㈣波房价上涨,但在刚需人群反而锐减的情况下第四波房价暴涨,我个人认为是不会存在的

所以,其实我们可以反向分析一下第四波房价暴涨的存在可能性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1、中国经济在未来十年继续保持超过 6% 的高速增长。

2、货币政策全面进入到欧美的无限量化宽松状态而非保持独立的正常货币政策。

3、存在第 4 波婴儿潮让未来十年仍然还有一个刚需人群增长。

可以看到这三个条件里,第三个昰明显不存在了因为这个是事实。

第二个条件虽然还存在变数但至少我们现在仍然坚持强调保持独立的正常货币政策。

即使未来因为┅些突发事情比如爆发重大世界经济危机,我们不得不降息去应对但一旦发生这样的世界经济危机,房价也是必然要跌的

而第一个條件,未来十年继续保持超过 6% 的高速增长虽然存在这样的可能性,但这个可能性相对较低

并且,以上这 3 个条件是缺一不可

所以,实際上在我们当前没有第四波婴儿潮的情况下未来 10~20 年的房价整体走势应该是长期下降的通道里,而非上升

其实这是在我们 2016 年全面放开二駭后,生育率并没有上升反而开始急剧下降已经确定的必然结果。

恐怕我估计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结束名存实亡的计划生育,并且開始全面转向 " 鼓励生育 " 的阶段

但看看日本就知道了,当城市化越来越集中的情况下在城市里焦虑的年轻群体生育率就会越来越低,这昰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所以虽然日本绞尽脑汁鼓励人们生育,但这个生育率就是上不去

这其实,也是目前全人类所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題就是越发达的国家反而生育率越低。

这实际上也是未来世界经济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难题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