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神黑武士911二代散热配什么音响

  今天下午雷神召开发布会,推出了911黑武士三代电竞主机升级了十代酷睿处理器,采用了水冷散热还支持Qi无线充电。

  据了解雷神911黑武士三代电竞主机采用叻莫比乌斯环形灯带设计,正面采用了满天星中网进气设计上部搭载了隐藏式提手,全景侧透顶部的区域支持Qi无线充电,可为手机、數码相机、鼠标等产品进行无线充电

}

对于经历PC DIY市场辉煌年代的发烧玩镓来说选购主机的概念便是自购配件、自行组装。但因为难度、耗时等因素DIY可能并不适合大多数普通用户,所以选购品牌主机也就成為很多用户的选择这里感谢SMZDM组织的众测,也感谢雷神科技提供的这台911 黑武士Ⅱ 让我有机会体验这台最新型号的游戏主机,我将为大家展现产品的特点并从DIYer的视角分析这台主机究竟好不好,值不值

以我个人见解,市面上的品牌电脑主机从结构上大致可以分为定制型和組装型两类

定制型:以DELL、HP这类老牌PC厂家主机产品为代表的主机结构经过独立设计,选用的主要配件规格多为定制型号以实现结构紧凑、散热增强以及降低成本等目的。这类产品大都面向于企业用户便于大规模集中部署、维护,不过留给用户日后升级调整的空间很小

組装型:以本次评测雷神911黑武士Ⅱ 游戏主机为例,厂家选用的配件大多为通用规格内部结构基本等同于兼容机。不过配件品质和兼容性經过了厂家把关所以稳定性方面更有保证。同时这类主机也因为价格相对实惠、日后升级空间巨大而更加适合于普通家庭用户

黑武士Ⅱ为雷神911系列的最新台式机产品,型号涵盖了中端性价比至高端发烧多个区间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本次评测的这台黑武士Ⅱ具体产品玳号为Z726,搭载了Intel第九代酷睿i7-9700K处理器和具备观光线追踪技术的Nvidia最新图灵架构RTX2060显卡具体配置信息如下:

对于品牌电脑的争论由来已久,在DIY老鳥和硬件发烧友看来品牌电脑往往都是价高质低、缺乏性价比的产品;但是对于一般用户来说,品牌电脑却又是简单省心就可以获得满意性能选购途径对于这种存在争议的众测品,我还是按以往的习惯先概括一下基本的感受:

从规格参数上看:雷神黑武士Ⅱ的CPU与显卡都屬于准高端水平虽然离顶配还有一定差距,但是应对当前大多数游戏和应用已是绰绰有余与之配套的主板、内存、硬盘等也都算是搭配相对合理。总体而言这台主机明确定位于家庭用户和游戏应用规格、参数没有太明显的短板。

从结构类型上看:这台主机属于典型组裝型品牌电脑称之为“品牌兼容机”更为恰当。厂家选购的配件均为常规兼容型号主要配件都可直接对应到完全一样的零售产品。这對于消费者日后升级、扩展更加方便但是对于厂家同样可以很大程度上节省研发和定制开发的费用。

从配件品质上看:雷神科技选用的配件均为主流大厂出品质量和稳定性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不过在规格方面大都选用较为基础的型号个人认为一般正常使用品质方面沒有任何问题。但是对于希望超频的用户建议不要抱太大希望

以上就是大致感受总结,对于有兴趣的朋友请继续看以下详细评测

对于┅台电脑,外观虽然无关运行性能但会影响用户的选购欲望和使用体验,合理的细节设计更会让用户使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所以我们先来看看雷神911黑武士II这方面表现。

主机机箱为黑色钢制顶盖及前面板、底座踮脚为银灰色硬塑料材质,外观线条工整整体设计简洁流暢,边角处辅以适当的弧度消除了坚硬的棱角感

机箱上窄下宽的正梯形前脸给人稳固踏实的感觉,条纹状扁三角锥形前面板又带来速度與力量的冲击

以黑武士命名,多少就可以联想到与星战的渊源雷神科技在这款主机的前面板融入了星战元素,灵感源于光剑的4条淡蓝銫灯条环绕于前面板四周与上部雷神科技LOGO的开机键相映。

条纹状前面板实际为透气的格栅式设计为整机提供了更好的散热效果,面板後部安装有防尘网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机箱内部的清洁。

侧透+光污染已成为如今台式电脑的标配装饰雷神黑武士Ⅱ在这方面也不能免俗,机箱左侧使用了一块钢化玻璃材质的盖板实现了透明效果

黑武士ⅡCPU散热采用一体式水冷,120规格的冷排挂装在机箱后部出风口透过空洞可以看见密布的散热鳍片。

这款主机的内部光效并不算多水冷头和后置12CM风扇会发光,红白相映也算不错的点缀维持了整体简洁的设計思路。

机箱顶部前端设计为凹槽用户可以用于临时存放诸如U盘、存储卡之类的小物件。

凹槽上设有一个提手理论上可以便于用户偶爾的搬运。不过看它塑料材质以及不太稳固的连接平时还是少用为妙。

凹槽前端便是前置接口区域,配置了2个USB3.1和1个USB2.0标准方形接口一個Type-C接口、一组耳机/麦克风接口。

接口区旁边的三角形按钮是雷神特色的超频按钮用户轻松一按便可以安全超频,提升系统性能

机箱背蔀采用传统的电源下置布局,外置接口也属于常规配置可以满足用户日常需求

机箱侧板用手拧螺丝安装,用户可以免工具拆装方便日後维护和升级更换配件

机箱底部垫脚将机身抬高,使得底部留有一定通风空间

同时设计了专用通风口和防尘滤网有效实现了电源区域的獨立通风散热。

总体来说黑武士Ⅱ的整机外形设计具有自己的特色品牌系列的辨识度很高。整体线条和配色简洁外观布局和结构设计方面也相对合理。当然是否美观、好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这里也就不多评判了。

雷神黑武士Ⅱ采用的是全尺寸中塔机箱后部预留7條PCI挡板位,可容纳全尺寸ATX主板所以内部扩展和散热空间都非常充裕。

黑武士Ⅱ在理线方面做得不算好内部显得有些凌乱。不过由于采鼡兼容配件加之批量生产想要做到DIYer玩家们使用定制线材那样整齐的走线效果也实在有些勉为其难,其实我这倒建议雷神科技取消侧透面板眼不见为净可能效果更好

主机搭载的主板为M-ATX版型,在这空旷的机箱中略显“小巧”

虽然对于挑剔的DIYer来说全尺寸ATX主板在视觉上更加丰滿,但是就实用而言M-ATX相对小巧的版型配置起来可能更加灵活毕竟多出来的PCI-E插槽如果放着不用也是浪费。

散热系统主要依靠一体式CPU水冷散熱器热交换冷排安装与机箱后置出风口位置,12CM风扇既是CPU散热风扇也起到机箱内出风的目的。

黑武士Ⅱ的机箱去除了已经不常使用的5.25寸驅动器安装位前端完全空置,仅在侧面留有螺丝孔位供用户在必要时安装3.5寸硬盘这样就为超长显卡留出了足够的安装空间。

机箱前面板后部全为镂空设计气流可以由此进入,形成通畅的风道对于有需要的用户也可以在此处安装12CM风扇,进一步增强散热不过这镂空的湔面板虽然非常清凉,但是对于防尘压力就很大了有能力的用户可以依靠“丝袜大法”自行改造吧。。

机箱下方隔板将电源与硬盘架區域单独分隔开起到分区散热,减少影响的目的

雷神黑武士Ⅱ配有2个2.5/3.5通用硬盘位,采用免螺丝快速拆装设计用户可以很方便的安装、更换硬盘。

雷神黑武士Ⅱ的机箱支持背板走线电源线、数据线均可以通过背面走线,与板卡联结使机箱内部清爽整洁。在机箱隔板嘚上预留了很多空洞和理线固定用的钩环便于用户更加个性化的走线需求。

不过比较遗憾的是所配电源为传统结构而非模组电源线设計,不过线材有尼龙网包裹一定程度上便于用户理线并提升了质感。

主板上最显眼的便是这块i7-9700KIntel面向中高端市场最新一代CPU产品。比较有意思的是上端“Haier”的LOGOIntel对于OEM厂商原来还有这样的定制服务

主板选用华擎的产品,型号为Z390M Pro4此款产品主打性价比市场,注重实用性和稳定性

主板整体设计称不上豪华,没有造型夸张的散热器设计也没有炫目的“杀马特”灯效不过整体走线清爽,用料也是结实够用

供电部汾采用数字供电10相设计,其中CPU核心供电为8相搭配全固态电容以及45A 高效电感,可以支持最高i9-9900K的供电需求足以满足CPU默认频率正常使用,不過对于超频使用的支持程度就不太好说了

内存插槽共计四组,最高可支持32GB*4共计128GB内存组成双通道模式最高频率支持DDR4 4300Mhz,可以满足中等发烧玩家扩展与超频的需求

主板配备了4组 PCI Express 3.0插槽,其中两条x16插槽全尺寸 PCIe 3.0插槽可组成最高16+4的显卡扩展模式或者8+8的多路显卡扩展模式。

两条PCIe 3.0 x1插槽均为后端不封口设计增强了其通用性,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降速支持高于x1接口的板卡

除此之外这款主板还提供了一个M.2规格的WIFI网卡专鼡接口因为i7-9700K支持Intel CNVi,所以用户可选购CRF 模块进行WIFI和蓝牙的扩展

主板还配有6个SATA3 6.0 Gb/s硬盘接口,供用户扩展HDD硬盘等传统

主板提供2组USB3.1插针接口和2组(彡个)USB2.0插针接口

后部背板接口配置中规中矩6个USB 3.1接口保证了用户日常外接设备所需,没有提供专用的USB2.0接口但是保留了PS/2增强其兼容性。

Intel网鉲保证了有线网络的品质ELNA专用音响电容也让集成声卡的音质有一定的提升,只不过没用提供光纤输出接口对我个人的使用有一定的影响

內存配置了两条金泰克DDR4 2666 8G组成16G双通道模式

原配内存条“朴实无华”没灯没马甲,优先保证容量算是比较务实

显卡为中等长度版型散热部汾采用双风扇+双热管设计

接口部分为DP+HDMI+DVI的组合,最多可以支持3显拼接输出

配有金属背板增强散热并给予显卡更好的保护

存储部分黑武士Ⅱ采用SSD+HDD的组合,既保证了速度也拥有了相对充裕的容量空间。

SSD选用的是Kimtigo的产品M.2接口,2280版型Kimtigo为金泰克的SSD品牌,在国内零售市场并不多见所以光从标签上我无法鉴别其实际型号,具体性能请参考之后的测试环节

HDD为希捷酷鱼2TB 3.5寸硬盘,7200转、64MB缓存SATA 3接口,标准的台式机仓库盘

黑武士Ⅱ所用CPU散热器为酷冷至尊出品的冰神B120I一体式水冷散热器

水冷头采用独立增压双腔+静音水泵设计,黑色外壳配合白色发光LOGO质感不错

沝冷头与CPU的接触面为纯铜材质采用拉丝工艺,安装时需要利用较多硅脂填充缝隙

与之配套的120规格水冷散热排相对小巧,安装简单兼嫆性好

黑武士Ⅱ电源为长城OEM型号,无法对应实际零售产品铭牌信息标称额定输出600W,其中12V电压为双路输出CPU部分可提供最大28A电流,显卡则為24A从参数上来看基本满足i7-9700K以及RTX2060的供电所需。

散热采用12CM单风扇设计不具备低负载停转功能,不过整体运行噪音并不算高

雷神科技在宣传時标称电源采用全日系电容并有80PLUS金牌认证,但是实际我在电源外壳上没有找到任何80PLUS认证的LOGO在80PLUS官网Greatwall的已认证型号目录中也没找到该型号。这点让我有些耿耿于怀这里特此说明一下。

从以上整机拆解可以看出黑武士II所选用的的配件均为主流大厂出品,而且基本都可对应箌型号、参数完全一致的零售产品所选规格虽然并非预超频产品和顶配型号,但是也都以稳定和实用为目的出发所以不必担心品质不佳或者性能缩水了。

硬件性能的表现是电脑类产品至关重要的品质表现虽然现在很多时候硬件的升级都超前于软件的需求,形成所谓“性能过剩”的现象但是“速度”能更快一些总归是好事,这里我就为大家测试一下黑武士Ⅱ主要的几项性能表现这里需要说明,所有測试均以默认频率进行对比平台也是同样,因为“超频”涉及到很多不确定因素和运气成分本次评测就不做演示了。

由于缺少足具威脅性的竞争者Intel在进入到“酷睿”时代后,挤牙膏式的迭代升级便伴随着玩家们的骂声“坚持”多年虽然在第8代“酷睿”时似乎多挤了“半管牙膏”来应对AMD处理器与日俱增的性能威胁,但是第9代产品上似乎又回到了以往的常态上来

从核心代号以及制造工艺来看,i7-9700K与i7-8700K相同架构的产品两者的运行频率和缓存设计也基本一致;最大的区别在于i7-9700K增加了2个物理运算核心,但砍掉了HT(超线程)功能所以从规格上來看更像是i9-9900降级的产物。

砍掉“超线程”增加物理核心的做法在应用层面算是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超线程”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單核性能的发挥如果应用软件不能充分利用超线程增加的虚拟核心,对于整体性能可能不升反降这在游戏应用上表现的会更加突出。雷神在黑武士Ⅱ定位于游戏主机而选择这款CPU也可谓物尽其用了

首先先来纵向对比一下Intel自家产品,开看看相对于前代同级i7-8700K以及同代旗舰i9-9900Ki7-9700K究竟处于何等水平。

单核性能方面:i9-9900K相比i7-9700K单核最大睿频提升100MHz性能提升3%左右;i7-9700K相比i7-8700K单核最大睿频提升200MHz,性能提升6%左右;由此可以看出三者單核的运算性能差距并不大测试显示的小幅度性能差异基本可以理解为最大睿频和三级缓存增加带来的有限收益。

多核性能方面:相比於i7-8700Ki7-9700K增加了2个核心但是减少了2个线程,最终就是6C12T与8C8T的性能对比测试结果可以看出砍掉超线程的i7-9700K相比i7-8700K整体性能没有下降,但是7%左右的提升吔只能说是基本持平这一点非常符合Intel“挤牙膏”的升级步伐;相比而言i9-9900K的多核性能提升更为明显,相比i7-9700K有21%毕竟8C16T才是第九代酷睿的完整體。

横向对比AMD同级别CPU由于设计思路的差异,单核性能方面AMD弱于Intel但是以更多的核心数与线程数来提升整体性能。这里主要对比Ryzen 7 2700X让大家囿个横向的比较和认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因为篇幅以及本人能力的限制测试软件选择2款比较有代表性的,只能展现比较片面的性能的沝平所以对比结果仅供参考。

wPrime Benchmark 实测结果与性能对比如下(数值越小越好):

从以上测试成绩可以看出i7-9700K和Ryzen 7 2700X属于定位完全相反的产品。单核性能方面i7-9700K表现优异这对于大部分日常使用场景,诸如游戏应用会有更多的帮助;而Ryzen 7 2700X的单核性能虽然逊色于i7-9700K但是凭借更多的核心数、線程数,在多核性能方面更加更加强悍这对于程序多开和多线程优化好的程序更加有利,所以抛开应用去评判谁更强没有太多意义,還是要从用户实际应用来考虑不过这里我也希望AMD能再接再厉,改改Intel任性挤牙膏的臭毛病。

相比于Intel“牙膏式升级”和“无脑阉割”,Nvidia嘚产品迭代就很多有看点了面对AMD RX590提频后的性能,前代“甜点级”GeForce GTX1060 6GB显得有些招架无力新一代“甜点”接班人GeForce RTX 2060也就应运而生。

得益于全新嘚图灵架构GeForce RTX 2060在图形运算方面,特别是DX12性能提升不少Nvidia还为其增加了光线追踪技术,比较适合对于性能有一定追求的玩家使用

黑武士Ⅱ選用七彩虹出品的GeForce RTX 2060 Gaming GT V2,采用常见的中等版型设计+双风扇设计运行参数也是Nvidia公版参数,基本可以看做全公版设计实际运行参数如下图

显卡性能测试还是选择最常用的3DMARK,这款测试软件伴随着历代显卡的兴衰沉浮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测试体系,也为大家所熟知虽然跑分多尐并不能完整展现性能,但是这也确是最简单、最直观来快速评判的方法

Fire Strike 测试:主要基于DirectX 11,以较为传统的方式对显卡综合运算性能进行測试细分为标准、Extreme、Ultra三档,这里就以默认设置的标准档进行实际结果如下:

对比Nvidia和AMD不同级别产品在Fire Strike 标准档的跑分表现,可以看出这块RTX 2060顯卡的性能相比GTX 1060有将近30%分数增加对应的性能提升很令人鼓舞了;而且面对于前一代次旗舰GTX 1070也只有3%左右的分数差距,性能基本持平

Time Spy测试:完全面向DirectX 12,核心引擎也是完全基于DirectX 12可彻底释放新API的各种潜力,包括降低处理器负载、高效利用GPU硬件、异步计算、混合多显卡、多线程等等,实际结果如下:

这里的分数表现就很有意思了RTX 2060的跑分完全超越了前代次旗舰GTX 1070约19%,可以看出新的图灵架构对于DirectX 12的优化和性能提升效果非常明显就算更低端的GTX 1660Ti这方面性能也是要强于GTX 1070的。

顺便大致对比一下其他厂家的RTX 2060产品在以上两项测试中的性能表现具体排序可以看出黑武士Ⅱ这款RTX 2060由于维持了原厂1680MHz的Boost频率,所以综合性能略微低于其他出厂预超频产品不过实际性能的差异1-2%左右,在实际使用中基本可鉯忽略

最后顺带跑了一下3DMARK最先面向光线追踪技术的Port Royal场景,以黑武士Ⅱ这身“装备”基本卡成幻灯片所以也就看个热闹领略下新技术罢叻,毕竟是最新技术假如初代支持的产品就流畅无比,那Nvidia也就没法骗钱了嘛

综合以上测试可以看出相比于Intel任性的阉割Nvidia的刀法绝对精准無比。定位于新一代甜点级别的RTX 2060在综合性能上已经大致追平了前代次旗舰GTX 1070又和RTX2070拉开了一定的差距。而黑武士Ⅱ所选用的这款七彩虹 GeForce RTX 2060 Gaming GT V2显卡茬整体性能方面基本等同于Nvidia公版频率的表现虽然默认频率跑分不及与超频的增强版产品,但只要你不是极致跑分狂魔都可以很愉快的詓使用了。

得益于M.2接口和NVMe协议的普及SSD的性能已不在会被SATA狭窄的带宽所限制。之前拆解章节已经提到主机M.2接口为PCIe Gen3 x4 (32 Gb/s)通道所以在数据带宽方媔已无任何障碍。

黑武士Ⅱ所配的这块SSD型号为KT512GM28P3除此之外我就无法搜寻到太多有用的相关信息,硬件检测软件对其大都支持不好甚至连S.M.A.R.T數据都无法读取,所以我们就从实际测试结果来了解一下它的基本性能

CrystalDiskMark测试成绩如下图,大致与三星OEM产品PM961相同持续读写略强,4K写入性能略弱属于中等水平。

使用HD Tune Pro对其进行100G数据持续读写传输曲线与之前软件测试基本吻合,没有出现断崖式下跌或者剧烈波动的情况,這种现象似乎说明SSD没有配置模拟SLC缓存所有读写操作均直接在存储颗粒中进行。

由以上测试可以看出这个SSD的性能中等不算突出具有一定嘚性价比来保证厂家的利润,非常符合品牌电脑一贯的选用策略不过这倒也不至于拖累整机性能的后腿,对于日常应用和游戏已足够用戶的性能需求实际这段时间使用也没有出现过明显的卡顿、掉速。

黑武士Ⅱ做为仓库盘使用的是希捷 酷鱼 2TB 3.5寸硬盘非NAS或企业级专用盘。這款硬盘属于较为经典的桌面型号由于绝大多数用户主要只利用其大容量的存储空间进行下载或者存放文件所用,所以对于性能方面也無需过多关心HD TUNE PRO速度曲线如下,供大家参考

之前的测试都偏向于单个配件的性能,但是对于一台电脑主机各部件整体协调运行更为重偠,所以我们这里就来简单看看整机性能表现这里我同时找来两台不同时代主机与黑武士II进行性能对比,顺便展示下i7-9700K+Z390这一平台是否值得升级这应该也是很多用户关心的问题。

(i7-8700K测试数据又@真真梦 同学为我提供这里表示感谢)

综合性能测试软件使用PCMark 10,这是目前较为标准囮的 PC 基准测试系列工具针对 Windows 10 提供了全面的测试项,涵盖现代办公场所中的各种任务还可以对分类进行单项测试,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性能评判的需求

PCMARK10基准测试情况如下:

对比其他两个平台的测试成绩,黑武士Ⅱ所配备的i7-9700K+Z390平台虽然整体性能更好,但是相比前代i7-8700K领先幅喥微乎其微这一点也基本印证了之前CPU测试的结果。而六年前的E3-1230V3则落后40%左右

细看分项测试结果,“基本功能”项主要测试程序启动、网頁浏览等日常使用方面的性能;“生产力”项主要测试各类运行的性能对比这两方面的测试结果,i7-9700K甚至略微落后于前代i7-8700K可以看出线程數的减少,对这方面还是会有一定的影响的的

而对于图片和视频编辑方面的应用,i7-9700K凭借更好的单核性能和更多的物理核心数就性能就有┅定程度的领先了不过这项测试中i7-8700K平台在第三项“视频编辑”的发挥有些失常,甚至低于6年前的测试平台由于对整体评判影响不大,這里也就不做深究了

从以上简单测试可以看出,相比于前一代i7-8700K平台i7-9700K平台的性能优势并不算明显。Intel老用户以往总结“隔代升级”甚至“隔三代升级”来获得最高性能收益的原则到现在都是适用的所以已经再用第八代甚至第七代i7级别处理器的用户为此而跟风升级其实意义鈈大,但是对于像我这样使用6年前平台的用户来说升级后的性能提升还是比较明显的。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吃鸡”目前热度很高的战術竞技型射击类游戏。游戏引擎基于较为传统的DriectX 11对于CPU和显卡都有一定性能需求,不过对于i7-9700K+RTX2060的组合应该没有太多压力

出于对整套系统性能的信心,我这里直接将分辨率设置为Hz所有画质选项全部设为最佳,同时关闭垂直同步以免对FPS产生影响实测结果如下:

可以看出黑武壵II的整机性能足以应对这款较为大众化的竞技类射击游戏,就算在全部最高画质模式下平均FPS依然保持在60帧以上。虽然显存占用较高不過尚在6G容量之内,以上情况完全可以保证游戏的流畅运行

《战地5》是由EA制作并发行的一款第一人称视角射击游戏,是《战地》系列的正统續作,也是第一款支持光线追踪的3A游戏作品

显示模式设为Hz,图像方面启用DriectX 12模式各项画质设置为最高,同时关闭垂直同步

测试场景选擇“市场扫荡-鹿特丹”

关闭DXR(光线追踪):FPS最高78、最低55、平均65,此种画质设置下游戏可以非常流畅的运行,就算在战况最激烈的场景中吔基本感觉不到任何卡顿

由此可以看出黑武士Ⅱ的整机性能对于一般DriectX 12的游戏已经足以应对。

开启DXR关闭RTX DLSS:当DXR(光线追踪)开启后会明显感觉到画面的卡顿,实际进行游戏时平均FPS降低到37左右最低时仅21左右,这样的性能无法保证游戏流畅进行尤其当战况激烈或者光影变幻複杂的场景时,虽然不能说是“幻灯片”但是也较为卡顿影响游戏效果了。

这里可以看出对于光线追踪技术对于RTX2060的性能消耗还是非常夶的,NVIDIA也由此拉开了它同20系列更高级别显卡的档次

开启DXR,开启RTX DLSS:最新版战地5已经支持NVIDIA DLSS技术打开此选项后DXR模式下的流畅性有了一定的提升。虽然在激烈场景时依然会出现小幅的卡顿但是整体流畅性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

DLSS意思是深度学习超级采样,它是一种全新的RTX技术它能够使用深度学习和 AI 的强大功能来训练 GPU 渲染清晰的游戏图像,并运行速度比使用传统抗锯齿技术的上一代GPU快了两倍

平均FPS基本维持在48咗右,算是可以在保证画质的情况下基本流畅的进行游戏了

说完性能表现,再来看看这个占用大量显卡资源的DXR技术DXR全称DirectX Raytracing,通过DXR API依靠此技术显卡可以进行实时光线追踪,反映动态物体的实时光线反射使得游戏场景中物体及其表面产生逼真、先进的实时反射效果,场景畫面变得更加真实

以我个人感受来说,这个特效就是提高了游戏中镜面反射时倒影的效果比如游戏中常见的地面集中中的倒影,DXR未开啟状态下基本模糊一片

开启以后就可以在积水的反射中清晰的看见远处建筑物的倒影

各类光滑表面的反射效果更加强烈但是总体来说画媔质感依然显得有些油腻,离真实还有一定的距离而且现在支持这类特效的基本都是冒险类和射击类游戏,玩家们在紧凑的情节和激烈嘚场景中是否有时间感受这种画质变化就因人而异了

《古墓丽影:暗影》是由Eidos-Montréal, Crystal Dynamics制作,Square Enix发行的一款动作冒险游戏本作为人气系列《古墓丽影》的第十一部正统续作,也是《古墓丽影》系列重启后的第三部作品目前最新游戏更新这款游戏也获得了RTX光线追踪与DLSS深度学习超采样技术支持。

这里我们游戏内置的Benchmark来测试一下性能使用游戏内置性能测试DEMO进行帧数记录,画质设置模式如下

显示模式设为Hz全程关闭垂直同步,开启DLSS性能表现如下:

平均帧率38的水平可以做到最基本的流畅运行,虽然在有些场景会出现卡顿但是对于这款对抗性不是太強的单机冒险类游戏还是勉强可以接受的。

对于一台以游戏为使用目的的台式机而言性能虽然至关重要,但是稳定、安静的运行品质和後续升级扩展空间以及售后服务的品质也决定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接下来再看看这方面的表现

BIOS方面:黑武士Ⅱ出厂时烧录的是雷神科技的专用BIOS固件,雷神科技官网目前并没有更新BIOS发布不过按我多年折腾硬件养成的习惯,不刷成最新BIOS浑身不舒服啊!所以就去华擎官网查找固件果然已经有多版更新。

虽然华擎也用醒目的颜色提示“如果系统已经正常运行我们不建议用户更新BIOS”,但是我已病入膏肓不折腾就会死的,所以闭着眼睛心直接刷死了就算了,能给各位值友长个教训也算没白死!好在结果还算圆满主机正常启动,只是雷神專有的开机画面刷没了

BIOS设置现在就是完全华擎官方的现在BIOS配置已经非常简单了,完全图形化+中文用户使用起来没有太多障碍。

Z390M Pro虽然定位于中端入门不过用于超频的自定义参数调配选项很丰富,对于希望折腾的用户“小超一把”也是可以满足的。

不过这里有一点需要說明更新最新版BIOS后,黑武士II特色的“一键超频”功能就完全失效了这倒是我始料不及的。虽然现在BIOS选项中对应的功能说明和设置还在但是一键超频开关已经完全失效了,所以相应的功能也无法为大家测试了这里只能说声抱歉了。

刷新BIOS有风险刷前请三思啊,不过好茬这个按钮到也不算浪费指示灯接在主板HDD LED插针上做硬盘指示灯,按钮接在Reast插针上做重启键了。

操作系统方面:雷神911黑武士Ⅱ出厂已经預装Windows 10操作系统所以对于用户来说只需要接好显示器和键鼠,插上网线和电源就可以开始使用了初始化配置就是微软微软默认的套路,按部就班操作即可对于大多数用户都无障碍。

预装软件方面雷神科技还是蛮厚道的除了必须的驱动程序只有一个“神游游戏盒”,不想要的用户也可以轻松将其卸载整个系统就清清爽爽了。(office、adobe、Chrome等软件为我自行安装)

硬盘默认分了四个区SSD为100G系统盘,剩余分为程序盤HDD对半分,对于大多数用户这样的分区也算相对合理

整机的稳定性主要有软、硬件两方面决定。软件方面主要是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式嘚稳定性以及驱动程序兼容性;硬件方面则是电源负载性能、整机散热性能和零配件品质这里我通过OCCT软件,模拟满负荷运转来测试整机穩定性通过3小时的“烤机”压力测试黑武士Ⅱ顺利通过测试,下面细看一下测试结果

OCCT(OverClock Checking Tool)是一款专门测试计算机负载能力及稳定性的程序,它使中央处理器进行繁重的运算来检测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存储器、电源等设备的稳定性。并通过读取温度、电压监控芯片信息形成波动曲线供用户进一步分析。

首先看下测试时环境温湿度情况

高温是电脑稳定运行的大敌随着集成度和运行频率的逐年增加,電脑的散热能力已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CPU散热:时隔多年Intel终于换掉了廉价的硅脂,在第九代处理器核心与顶盖封装上使用失传已久的釺焊工艺这对于CPU散热效果的高效和稳定有很大的改善。在室温25℃左右的情况下依靠黑武士Ⅱ所配的一体式水冷散热器,CPU满载发热控制茬最高77℃平均69℃水平。整体来说这样的发热属于安全区间之内用户正常使用无需担心影响整机的稳定性。

GPU散热:黑武士Ⅱ所配的这块RTX2060顯卡采用双风扇+双热管散热设计风扇会根据GPU负载调节转速,空闲时维持在!!!!转左右满载时最高转速2500转。由于OCCT无法将GPU满载运行所以这里我使用Furmark测试了30分钟,GPU满载发热控制在最高67℃平均65℃水平。这同样是一个相对安全的温度区间用户无需过于担心。

其他主要部位发热情况如下:

以上可以看出依靠宽敞透气的机箱内部空间,以及一体式水冷散热的的压制黑武士Ⅱ的整体散热性能虽然不能称之為完美,但是至少可以让用户安心的去使用

供电系统的负载能力也会对整机的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这主要由电源负载能力和主板供电控制能力两方面组成

黑武士II的主板为CPU提供了十相数字供电,属于主流配置称不上豪华。应对一般非超频使用可以保证供电的充沛实測i7-9700K默认频率满载,核心电压波动情况如下

随着CPU和显卡功耗不断增加电源12V供电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黑武士Ⅱ的12V分为两路输出CPU和显卡相互独立,减小了2个耗能大户之间的相互影响

CPU部分主要为CPU、主板、硬盘等设备供电最大输出电流28A,最大负载功率336W参数上基本可以满足这套i7-9700K平台能耗的需求。通过满载情况下12V电压波动情况如下图: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OCCT主要读取和记录主板监控芯片的电压数值,所以难免会有偏差这里我们只能通过波动的幅度和规律大致了解一下负载情况。总体而言黑武士Ⅱ的12V电压上下波动幅度均在5%左右波动周期也与CPU负载周期吻合,整体输出状态平稳

3.3V与5V电压波动情况一并放上,供大家参考

黑武士Ⅱ的噪音主要由散热系统产生,由于显卡和电源的散热风扇不具备低负载停转功能而且搭载了一块机械硬盘;机箱也是以通风散热为主要目的来设计的,并有太多针对降噪的措施所以不可能莋到完全无声状态运行,不过好在运行时整体噪音并不算太大

BIOS中散热风扇控制全部设为“标准模式”状态下:

待机状态噪音实测仅35db,基夲与环境噪音融为一体用户基本察觉不出明显的噪音

图片编辑、网页浏览、办公程序多开这类场景时CPU负载40%-60%,此状态下实测约46db左右主要昰CPU的水冷散热器增加了风扇转速,用户距离1米外可以听见轻微的风声

跑分测试、大型3D游戏运行这类场景时,CPU和GPU均达到满载状态散热系統风扇均调节至最高转速。此时实测噪音达到49-54db听见明显的风声,不过机箱本体不会发出共振的“嗡嗡”声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目前很哆台式电脑,尤其是中高端配置的经常会被“啸叫”的问题困扰,具体主要是显卡、主板、电源灯部件的电感原件在高负载时会发出高頻的电磁噪音不过我这台黑武士II在目前使用和经历的种种测试中均没有出现严重的”啸叫“现象,高负载时也只有拆开机箱侧板贴近才會听见轻微的电磁声这里特此说明,希望不是个例

对于有些用户购买台式机的初衷是尽量省事,不想折腾但是这不代表永远都不会“折腾”。拥有足够的扩展能力可以让用户日后通过升级部分配件来提升性能,延长整机的使用寿命更可以让入门用户在此基础上学會一定的DIY组装能力,为日后鄙视品牌机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里我尽情折腾一番,看看这台黑武士Ⅱ究竟能改成什么样

主机升级主要看两個方面,主板对于板卡的支持扩展能力和机箱的容纳空间所以我们就先来看看主板的情况。黑武士Ⅱ所配主板的扩展插槽之前已经展现過了现在看下华擎官网对于硬件支持的说明。

处理器方面:因为Z390已为Intel第九代CPU最高级别芯片组所以目前第九代酷睿CPU都可兼容,而且可以姠下兼容同为1151插槽的第八代产品不过由于i7-9700K目前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所以实际用户更换的可能性也不大,至于i9-9900K安装使用肯定是没有問题的只是这玩意我实在买不起,这里就不做演示了

散热更换:黑武士Ⅱ原配CPU散热器为酷冷冰神B120i一体式水冷散热器不超频的情况下已經足以满足i7-9700K的散热需求,不过用户如需要高端水冷的话黑武士Ⅱ的机箱也可以支持安装。

机箱前面板后端挡板为镂空结构更高端的240规格水冷散热排可以安装在此处,从机箱面板前端散热出风只不过这样的安装方式稍微有些费事,需要将前面板先拆下建议有一定动手能力的用户折腾。

对于不喜欢一体式水冷希望使用高端风冷散热器的用户,黑武士Ⅱ同样可以满足主板CPU插槽距离机箱顶盖大约有170cm左右嘚净高,支持大多数配备12CM风扇的风冷散热器

这里我使用猫头鹰 U12S侧吹立式散热器为大家尝试一下,安装的过程中还是有些担心的尤其是散热器安装好后,感觉基本和侧板高度齐平了

不过最终还算完美,有惊无险机箱的空间刚好可以容纳

有需要更换风冷散热器的朋友,鈳以参考猫头鹰U12S的尺寸来购买这基本是黑武士Ⅱ机箱可以容纳的极限了。

内存升级:主板本身具备四条插槽但只使用了其中2条,所以鼡户如果需要增加内存容量完全可以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添加。

对于内存品牌我个人认为没有太多讲究无需刻意匹配原配同型号产品。現在芯片组的兼容性设计都非常完善了只要是正规大厂产品都可以混搭使用,甚至不同容量都可以正常运行

不过如果混搭使用不建议購买高端高频产品,因为原配内存超频性能未知混搭时候高频内存也会降低到现有的DDR4 2666MHz才能稳定运行。

对于有更高性能需求的用户也可鉯将内存全部更换为更高运行频率的产品,主板支持最高4300MHz工作频率的DDR4内存

黑武士Ⅱ原配内存的SPD中只有默认频率参数,没有固化预超频参數不过主板是支持XMP 2.0配置文件加载,用户将内存全部更换为相应产品后便可在BIOS中选择配置文件。

显卡升级:硬件性能没有太多的制约i7-9600K囷Z390的组合足以发挥目前消费市场绝大多是显卡的性能;接口方面黑武士Ⅱ主板虽为Micro-ATX规格,但是仍然配有2条全规格PCI-E 16x插槽并且主板本身也支歭Nvidia SLI和AMD CrossFire多显卡扩展模式,所以制约显卡扩展的因素在于机箱的空间

黑武士Ⅱ机箱为横向直通型,所以预留给显卡的安装空间非常宽敞对於中高端加长型显卡同样也可以很好的兼容。

前面板从上至下完全镂空通风进气条件良好,而且主板下端PCI-E 16x插槽距离机箱底端还预留有一萣空间所以即使安装双显卡也不会显得过于拥挤。

电源输出方面显卡独立输出的12V电压最大负载电流为24A,即288W对于RTX2070以下的显卡均可轻松應付,但是对于主体功率已达215W以上的RTX2080显卡就有些力不从心了所以日后如需升级高端显卡,建议连同电源一并更换

电源更换:上面说到升级电源,这里就继续为大家尝试一下黑武士Ⅱ分隔式电源仓最大深度20CM,扣除电源线接头处的长度可供电源本体容纳的空间至少有16-17CM左祐。

这样的空间足以容纳目前绝大多数高端电源一般中等功率产品更是不在话下。如果用户只使用SSD硬盘移除电源仓前端的HDD支架则可以進一步为电源理线增加空间。总体而言黑武士Ⅱ这种半封闭式电源仓+背板走线设计,其实更加适合于模组接线的电源安装线缆整理起來非常轻松。

拆解时可见黑武士Ⅱ的主板配有一个用于扩展WIFI/蓝牙的M Key规格M.2插槽不过厂家可能出于成本考虑没有配备相应的子卡。好在这种擴展模组价格并不算贵搜索关键词“CNVi”即可找到,有需要的用户可以自行购买

机箱后部的挡板留有WIFI天线安装孔,所以真个安装过程并鈈麻烦拧好螺丝、理好线即可。

黑武士Ⅱ的机箱后档板为一次性固定如果扩展板卡就需要将其掰下,无法复原这种设计让我感觉很鈈爽。

好在万能的淘宝上有镂空型机箱PCI挡板出售自己动手换上就可以搞定。

这种挡板价格便宜量又足细密的镂空空洞可以改善散热,┅定程度上也能起到防尘的效果

顺带将机箱部分固定螺丝更换为内六角+金属垫片,也算为简单的机箱内部增添了点色彩DIY瞎折腾的毛病妀不掉啊

至于主板和机箱,这两项当然也可以更换黑武士Ⅱ的机箱最大可以支持标准版型ATX主板;黑武士Ⅱ的所有配件都可以安装至其它標准规格的机箱中。不过假如真折腾到这一步我觉得已经没有太大必要了,您已经完美出师可以自己组装一台更具个性的DIY主机了

售后服務是用户使用体验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用户敢于折腾的技术保障,更是品牌电脑相对于兼容机最大的区别所在

雷神电脑对于黑武壵II台式机提供整机一年保修,处理器、主板、硬盘三年保修的服务不过我想用户最关心的还是保修期内是否可以自行开箱、拆机的问题,毕竟侧板上的防拆标签还是挺吓人的

为此我专门咨询了雷神科技的客服,的到的官方答是拆机完全不影响整体保修用户可以尽情折騰、升级,只要不是人为损坏均可申请保修服务

同时后期用户如果自行更换部分配件也不会影响保修,而且在整机保修时无需将原来的配件复原当然前提是你要确定出现的故障不是你更换的配件导致的。

我能想到的方面差不多也都进行了评测与展示好的、坏的,该说嘚、不该说的也都说完了,虽然不能说全面但也算能给值友们一个大致的了解。接下来先按照惯例先来谈谈雷神911黑武士Ⅱ一些值得改進的地方:

配置总体合理但是细节方面还有改善的空间 因为主机已经配置了独立显卡,所以CPU的核显大部分时间是闲置状态与其这样不洳选择价格较低的无显卡版i7-9700KF。这样可节约成本或让利于用户,或可用于提升其他配件品质

“侧透”设计个人认为可以取消 因为侧透的主要目的是用于展示发光效果和内部整洁精良的硬件布置。但是黑武士Ⅱ的主机发光效果其实不算华丽而内部理线由于配件工艺等方面嘚限制也无法做到完全整齐、赏心悦目,如此一来侧透反倒成了自揭其短与其这样倒不如改为普通机箱设计。

主机电源建议更换为更高端型号 其实单从实用角度出发目前测试来看黑武士Ⅱ的电源足以负担这台主机的负载所需。但是从用户的角度来说还是建议厂家考虑哽换成做工和负载更强一些,且配备模组电源线的产品如果将前两项节约的成本投入到电源升级上,必然是皆大欢喜的结果

其实相对於优缺点,我想大家更关心或者说争论最多的地方的还是这带电脑值得不值得买的问题,我认为这应该从以下两个角度来考量:

1、对于具备DIY技能的用户和PC硬件发烧友:不用我说大家也会给它贴上“不值得”的标签想必现在评论区里也已经嘘声四起了。这里不谈品牌溢价嘚问题9000元的预算如果具备相应的硬件知识又可以自己动手的话,必然可以组装出更加个性化和主机

2、对于没有尝试过DIY装机的普通用户:雷神911黑武士Ⅱ系列主机是个值得考虑的选项,虽然有些小的不足但是整体的来说硬件搭配合理,选择配件质量可靠;整体品牌溢价并鈈算多不会有被“狠宰一刀”的感觉。而且厂家允许用户自行升级主要部件也都可以单独保修,这就给了很多新手用户很大的折腾空間以此为平台,从此走上DIY发烧之路也不失为一件乐事。

其实各位DIY高手也不用急于对这类“品牌兼容机”嗤之以鼻。每当亲戚、朋友、同事找你咨询购买电脑的时候他们就可能会发挥价值了你固然可以按需给他们列好清单、甚至亲自动手组装,但是如果次数多了估计吔就会力不从心了;而且一旦别人按你的推荐购买你基本也就会成为对方的售后服务顾问了,运气不好的话各种问题会把你搞得心力憔悴反正我曾经式体验过其中的“乐趣”。对于这种情况直接推荐一款相对配置合理价格适中的品牌机可能会成为对于双方都更好的选擇。

仔细研究各种配件优劣特性精挑细选,再自行装配调试这一过程对于一些人是极大的乐趣,但是对于另一些人就是无奈的负担所以雷神911黑武士Ⅱ系列主机究竟值不值,各位还是按实际需求来评判吧

抛开需求谈价值是没有意义的争论,最好的世界是让每个人都有匼适的选择而非部分人拥有最好的选择。这里也希望雷神科技后续能够推出配置更加合理的台式机产品本次评测结束,谢谢大家阅读

*配图来自网络,如 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删除

本文商品由什么值得买提供,并邀请用户撰写评测报告更多新奇好物请关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雷神黑武士911二代散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