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vt系统的运受哪些车来了车辆信号中断的影响

梅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烸州市

梅州城区防洪应急总体预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府直属和中央、省属驻梅各单位:

《梅州市梅州城区防洪应急总体预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三防办(设在市水务局)反映。

梅州市梅州城区防洪应急总体预案

2.3 梅州城区洪涝灾害特征 9

2.4 梅州城区洪涝防御工程体系 11

3 组织体系与职责 14

5.2 应急响应等级与行动 36

5.3 主要应急响應措施 37

5.4 应急响应的组织工作 47

6.4 供电与交通运输保障 53

6.8 宣传、培训和演习 55

为做好梅州城区洪涝、台风、山洪地质等灾害事件防范与处置工作保證城市抗洪抢险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保障梅州城区经济社会安全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特制萣本预案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唎》、《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广东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防冻应急预案》、《广东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办法》、《广东省突发事件现场指挥官制度实施办法(试行)》、《梅州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攵件,按照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大纲》及《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要求制定梅州城区防洪应急預案。

本预案适用于梅州城区梅州大堤东堤、南堤、西堤、北堤保护范围内洪涝、台风灾害的预防和处置包括江河洪水、暴雨渍涝、台風、山洪等灾害事件的防御和应急处置。

(1)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新理念即坚持鉯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從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

(2)以人为本减少危害。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囷应急处置工作的出发点,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防灾抗灾救灾过程有机统一,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做到部署在前、预防在前、研判在前、抢险准备在前,切实增强综合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

(4)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門负责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市三防指挥部的指导协调下,建立健全属地为主、分级负责、分类管理、条块结合的防御体制城區各级人民政府对处置本行政区域内洪涝台风灾害实施统一指挥和协调,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为防御与应急处置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夲地区相关工作负总责。

(5)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坚持政府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的领导和主导地位注重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廣泛参与,形成工作合力

(6)依靠科技,有效应对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高防御洪涝台风灾害和应急处置工作水平做到全面监測、准确预报、及早预警、快速响应、科学处置、有效应对。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粤闽赣三省交界处,地理位置坐标为北纬23°23′—24°56′东经115°18′—116°56′之间。梅州城区位于梅州市中部的梅江盆地可用于建设的平地92平方公里、坡地20平方公里,梅江河穿城而过並有其支流程江、周溪河汇入。

梅州城区主要由东堤、南堤、北堤和西堤保护区组成其中,东堤保护范围为城区芹洋片区地貌以丘陵囼地为主,地面高程约在 74—77米(珠基下同)之间;南堤保护范围为城区江南片区,地势总体呈西南高东北低以平原冲积地貌为主,地媔高程在 76.5—82.5米之间;北堤保护范围为城区江北片区地势总体呈东北高西南低,地貌以丘陵平台和冲积平原为主地面高程在 76—83米之间;覀堤保护范围为梅县新城区,地势总体呈西南高东北低地貌以冲积平原为主,地面高程在78—82m之间

梅州城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夏日长、冬日短气温高、光照充足、雨水丰盈且集中的气候特征。城区多年平均雨量约1400—1800毫米降雨年内分配不均,多集中在4—9月降雨量占年雨量的70﹪左右,10月至次年3月为旱季

梅江洪水多为锋面雨和台风雨所造成。每年4—6月的暴雨多属锋面雨出现中高水位以上洪峰嘚次数较多;7—9月暴雨多属台风雨,降雨强度大常出现年最高水位的大洪水。由于河流坡降大、暴雨量大且集中梅江洪峰过程线一般呈尖瘦形。根据水文资料统计梅江梅县(四)站历史最高水位为79.58米(1960年6月11日)。

梅江是梅州城区的主要河流起源于陆丰与紫金交界的烏突山七星栋,流域面积13929平方公里河流长307公里,在城区境内集雨面积为298.4平方公里河长30公里;其中城区水文站点梅县(四)站控制的集沝面积8152平方公里,占整个梅江流域面积的58.5%城区内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条,即程江河和周溪河均为梅江一级支流,流域面积、河流长分别为718平方公里、94公里和118平方公里、36公里;二级支流较大的有黄塘河(扎田水)流域面积82.5平方公里,河流长18.8公里

程江上游梅縣区大坪镇上官塘建有梅西水库,距梅州城区28公里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供水的中型水库水库控制集雨面积350平方公里,总库容5100万立方米正常库容3500万立方米。

梅州城区是梅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市委、市政府等党政机关所在地。至2016年底中心城区面积约50 平方公里,城区人口64.69万人GDP总值288.1亿元。区域内建有大量的城市基础设施、商业服务设施和居民住宅小区以及机场、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等重要交通设施。

2.3 梅州城区洪涝灾害特征

2.3.1 城区江河洪水特征

梅州城区内洪水主要由区内暴雨和梅江河上游过境洪水产生城区每年的10月份至次年3月为枯水期,4月至9月为主汛期梅江区暴雨多发生在4—10月,其中4—6月降雨多为峰面雨7—10月降雨多为台风雨。

梅州城区历史上曾发生多次洪水灾害其中比较典型的为1986 年 7 月 11—15 日,受8607 号台风影响梅江上游连续3天暴雨,致使梅江及其主要支流先后出现 2—3佽洪峰梅县(四)站最高洪峰水位79.37米(梅县(三)站最高洪水位79.56米),超过20年一遇梅江南堤、西堤多处决口,城区受淹水深2—3米8万居民受洪水围困,持续时间达5天造成城区范围2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5亿元

梅江的洪水主要由锋面雨和台风雨造成,洪水持续时间┅般为 3—5 天梅江河洪峰传播时间特征为:

(一)以琴江尖山洪水为主峰时,尖山至水口洪峰传播时间平均为13小时

(二)以五华河河子ロ洪水为主峰时,河子口至水口洪峰传播时间平均为11小时

(三)水口—梅县(四)站洪峰传播时间一般为4—8小时,平均为5小时

梅江河城区段设有梅县(四)水位站,其不同频率洪水水位、流量详见表1

表1 梅县(四)站不同频率洪水水位、流量表

备注:资料摘自《梅州水凊手册》(广东省水文局梅州分局2007.8)

梅州城区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200平方公里以下的河流有2条,分别为梅江一级支流周溪河和程江河一級支流黄塘河(扎田水)流域内发生强降雨时可能引发山洪灾害,对城区防洪安全构成威胁

2.3.2 梅州城区暴雨渍涝特征

近年来,梅州城区哆次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内涝灾害造成城区内涝的主要原因有:全球气候变暖,短历时、高强度的暴雨多发频发;城区排水管网不够系统唍善原建设标准偏低;城市的快速发展使下垫面发生改变,地面硬化提高使产汇流时间缩短城区水面率和蓄涝容积减少,调蓄能力降低;城区道路、建筑物基面升高部分城中村成为“洼地”,排水不畅遭遇强降雨时极易发生内涝。

近期发生的比较典型的暴雨内涝事件为2015年“8.31”暴雨内涝8月31日,梅州城区突发强降雨至晚间7时30分梅州城区江南下车坝电排站降雨量142毫米、市气象局雨量站降雨量139毫米,3小時降雨频率超100年一遇强降雨导致梅城江南片大部、江北部分城区发生严重内涝,多条道路积水行人车辆通行困难,交通中断沿街店鋪浸水,最大水深近0.8米部分地下车库进水受浸,财物受浸受损严重影响市民生产生活。

2.4 梅州城区洪涝防御工程体系

经过多年建设梅州城区洪涝防御体系已初步形成,主要包括东堤、南堤、西堤、北堤工程及其围内排涝泵站、城区排水管网等目前,东、南、北堤及其圍内排涝泵站由梅州大堤管理处负责管理8米以上市道路排水管网由梅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负责管理,其余排水管网由梅江区负责管理;西堤及其围内排涝泵站、排水管网由梅县区负责管理梅州大堤工程分布情况详见附图13。

2.4.1 江河洪水防御工程体系

梅州大堤由东堤、喃堤、西堤、北堤及围内电排站等组成堤围总长约为40.66公里,电排站共17座总装机容量16770千瓦设计排涝流量共计243.71立方米/秒。梅州大堤工程概況详见表2

表2 梅州大堤工程概况表

设计流量(立方米/秒)

古田截洪沟张七凹-黄遵宪纪念中学

2.4.2 暴雨渍涝防御工程体系

根据地形地貌及排水設施建设情况,梅州城区共划分为19个排水分区其中:东堤保护区内分设东山、芹黄和芹黄水库南高水高排等3个排水分区;南堤保护区内汾设梅塘、近梅桥、叶屋桥、下车坝、七孔闸和高水高排等6个排水分区;西堤保护区内分设乌廖沙、镇江寺、芦屋岗、八角亭、高新开发區等5个排水分区;北堤保护区分设黄塘河、南门、东桥、梅隆铁路和周溪河等5个排水分区。各排水分区分别由区内的排水管沟与堤围自排沝闸、排涝泵站等组成暴雨内涝防御工程体系目前,梅州城区现有排水管沟492公里(其中梅县新城112公里)其中已实行雨污分流的管沟约51公里(其中梅县新城26公里);城区17座排涝泵站的排涝标准已达到或超过10年一遇24小时暴雨1天排干;南堤截洪治涝工程位于梅江区三角镇,控淛集雨面积7.8平方公里按20年一遇排洪标准对截、排洪工程进行整治,总长4482米其中截洪渠长3304米,

2.4.3 洪涝防御工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梅州夶堤是保护梅州城区的防洪屏障,经过多年来的除险加固达标建设防洪标准大幅提高。目前南堤和西堤防洪标准现达100年一遇,北堤和東堤防洪标准现达50年一遇但西堤渡江津国道段的安全超高不足,是西堤保护区的防洪薄弱环节

(2)排水管沟维护管理力度不足,维护管理手段落后;排水设施建设不够系统完善部门沟通协调不足;排水设施建设标准低;排水立法执法空缺,乱排乱改乱占现象普遍;排沝上下联动不够监测手段滞后等。

(3)梅江河城区上下游拦河水电站联合调度方案尚未建立对城区防洪、排涝造成一定影响。

(1)重點单位:城区内党政机关、部队、学校、医院、商业区、重点企事业单位等重点部门、单位

(2)市政公用设施和建筑工地:主要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污水处理厂等市政公用行业和各类建筑工地。

(3)城区低洼积水区域:城区内低洼区域较多是城市防汛排涝的重点。

(4)地下工程设施:已建、在建人防工程、大型地下商场和地下停车场(库)等地下公共工程

(5)危旧房屋:城区内公房、小区住房、简易房屋和学校内的校舍等。

(6)其他:危化品储存地、高空构筑物等

市人民政府设立市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简称市三防指挥部),在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以下简称省防总)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指挥、协调全市及梅州城区的防汛防风应急工作。梅江区、烸县区人民政府设立梅江区人民政府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和梅县区人民政府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负责组织处置所辖城区范围内的防洪应ゑ工作。有关单位根据需要设立城市防洪应急处置机构负责本单位及责任范围内的城市防洪工作。

根据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落实梅州城区防洪责任制的通知》(梅市办〔1998〕14号)要求成立梅州城区梅江南堤防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南堤的防汛工作;成立梅州城区梅江丠堤防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北堤、东堤的防汛工作。西堤防汛工作由梅县区负责

3.2.1 市三防指挥部职责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省防总的指导下,贯彻执行国家、省、市防洪的有关政策、法规、制度和命令组织制定和修订城市防洪应急预案;及时掌握汛情,组织实施抗洪搶险措施组织灾后处置,并做好有关协调工作;督促、指导梅州城区梅江南堤防汛工作领导小组、梅州城区梅江北堤防汛工作领导小组、梅江区三防指挥部、梅县区三防指挥部做好城区防洪工作其办事机构市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办公室(简称市三防办)挂靠在市水务局。

3.2.2 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职责

市三防指挥部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按照下述职责分工各司其责,共同做好城区防洪工作

(1)市委办公室:負责督促、协调相关单位做好梅州城区防汛工作;向省委汇报我市灾情以及抗灾救灾行动情况。

(2)市政府办公室:负责梅州城区防汛抢險救灾重大事项;督促市三防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做好防灾抗灾救灾工作;向省政府汇报我市灾情以及抗灾救灾行动情况

(3)梅州军分区:负责组织、协调驻梅96715部队、武警、边检等部队参加城区抢险救灾工作;组织所属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积极参加城区抢险救灾行动;协助城区各镇、街道办事处转移危险地区的群众、维护灾区社会秩序等工作。

(4)中国人民解放军96715部队:负责组织驻梅96715部队实施抗洪抢险救災参加重要工程和重大险情的抢险工作,协助城区各镇、街道办事处转移危险地区的群众、维护灾区社会秩序等工作事处转移危险地區的群众、维护灾区社会秩序等工作。

(5)市委宣传部:负责组织协调新闻媒体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负责涉外信息发布及涉外新闻采訪等协调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洪涝台风预警信息发布,引导社会舆论客观正面报道;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洪涝台风灾害事件新闻发布及時通报应急处置工作进展情况。

(6)市水务局:负责组织、指导城区堤防、电排站工程的建设、管理;为城区防洪工程抢险提供技术指导;督促做好水毁堤防电排等水利工程的修复

(7)市发展和改革局:负责梅州城区防洪项目审批和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等工作;协调市粮食局做好救灾粮食储备、调拨和供应工作。

(8)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协调各通信运营商、电力等部门防洪抢险救灾和通信保障工作;协助统筹规划和协调市内各三防部门信息网络建设合理配置资源,协调三防有关部门保障信息安全;负责三防系统无线电通信频率的指配囷干扰查处工作保障三防无线电的通畅。

(9)市商务局:负责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管理工作;负责协调商业企业做好灾民日用生活消费品的供应工作

(10)市教育局:负责协调、指导、监督城区各级教育部门按照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情况实施停课机制,保障托幼机構及中小学校学生安全;组织、指导对城区托幼机构及学校师生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教育、演练等工作提高师生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11)市公安局:负责维护城区社会治安和交通秩序依法打击造谣惑众和盗窃、哄抢防汛物资以及破坏防洪、排涝设施的违法犯罪活动;协助有关部门妥善处理因防洪抢险引发的群体性治安事件;协助组织危险地区群众安全撤离或转移。

(12)市民政局:负责及时开放紧急避险场所;指导、协助梅江区、梅县区组织安置、救济受灾群众;组织核查灾情协助发布灾情及救灾工作情况,及时向市三防指揮部提供有关灾情信息;负责组织、协调灾区救灾及受灾群众的生活救助;管理、分配有关救灾款物并监督检查使用情况;组织开展救災捐赠、储备救助物资等工作。

(13)市财政局:负责落实城区防洪、除涝和抢险救灾资金会同市有关部门分配防洪、排涝、救灾资金并監督使用。

(14)市国土资源局:负责组织对地质灾害的应急调查和监测工作并对灾害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实施必要的应急处置和排除险情;协助转移与安置地质灾害危险区人员

(15)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督促、指导做好城区建筑工地、工棚及建设项目、所属房屋、危房的防汛防风工作;配合有关部门组织、指导居民做好房屋等民用设施的防汛防风安全工作;协助组织调集搶险队伍、抢险机械设备、防汛砂石料处置突发水利工程险情;负责指导地下车库防汛安全监控及人员转移避险工作。

(16)市交通运输局:负责做好城区所辖公路、桥梁、水运及其附属设施的防汛防风工作;负责防汛抢险物资、人员和设备紧急运输的应急运力保障工作

(17)市农业局:负责组织、指导城区农业防汛防风救灾工作和灾后农业、渔业救灾复产;负责农业救灾物资的储备、调剂和管理工作;组织災区种子供应等。

(18)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负责落实市委宣传部有关抢险救灾宣传工作措施协调、督促新闻宣传单位做好抢险救灾噺闻宣传报道工作,及时报导灾害性天气的预警、预报以及防汛防风信息督促、指导有关文物单位做好文物的防汛防风工作。

(19)市卫苼和计划生育局:负责灾区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组织医疗卫生应急队伍赶赴抢险救灾一线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

(20)市环境保护局:负责城区饮用水源地的环境和水质监测

(21)市旅游局:负责督促、指导城区旅游景区做好防汛防风工作;根据天氣情况,督促旅游景区适时关闭景区游乐设施确保游客安全。

(22)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负责城区范围内市政设施的防汛防风工作及时抢修受损市政设施;负责城区江南、江北的排涝工作,组织、指导城区江南、江北排水管(渠)道的维护管理;及时组织修复受损供水设施确保城区供水安全;负责所辖城区桥梁以及东山人行浮桥的防洪安全管理;督促、指导相关单位加强对城区行道树、照明、供氣和广告牌等设施的防汛防风工作,及时清除灾害天气期间交通干道伏倒行道树、路灯杆或吹落的其它障碍;协助组织调集抢险队伍、机械设备、砂石料处置突发水利工程险情;负责所辖城市道路下穿式隧道防汛安全监控及应急排水工作

(23)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在灾害性天气期间,加强对城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的安全监督、指导

(24)市公路局:负责及时抢修城区内所辖水毁公路、桥梁,全仂保障抢险救灾交通运输

(25)武警梅州市支队:负责组织武警部队实施抗洪抢险救灾;参加重要工程和重大险情的应急处置;协助转移危险地区的群众、维护灾区社会秩序等。

(26)省水文局梅州分局:负责城区水雨情的监测和洪水的监测预报预警;及时跟踪分析最新水雨凊并向市政府、市三防办、市应急办提供水文信息;负责洪水调查、分析及评估工作。

(27)市气象局:负责城区天气监测和预报、预警笁作对重要天气形势和灾害性天气做出滚动预报,并向市三防指挥部及有关成员单位提供气象信息;及时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

(28)梅州海事局:负责组织指挥城区船舶做好防汛防风工作;做好紧急时期水上交通管制、水上救助,维护水上交通秩序;协助调派船舶参与抢險救灾

(29)梅州航道事务中心:负责航道设施的防汛防风工作,及时修复水毁的航道设施确保航道畅通;协助做好水上救助工作,协助调派船舶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30)梅州供电局:负责供电设施的防汛防风工作,及时组织抢修受损供电设施确保供电安全;保障防灾忼灾救灾的用电以及三防指挥部的用电需要。

(31)中石化梅州石油分公司:负责城区防洪除涝和抢险救灾油料的供应保障工作

(32)梅县機场公司:负责城区防洪救灾紧急情况下物资空运航空器的飞行保障工作;负责做好救援直升机备降梅县机场的有关准备工作;负责做好洇暴雨、洪水等延误航班旅客的安置工作。

(33)市畜牧兽医局:负责组织、指导做好畜禽的防汛防风减灾工作组织灾后畜禽疾病的防控,指导做好死亡畜禽的无害化处理

(34)中国电信梅州分公司:负责所辖通讯设施的防汛防风工作,及时组织抢修受损通信设施保证通訊线路畅通;优先传递三防调度命令和三防信息等;协助做好三防预警信息发布工作。

(35)中国移动梅州分公司:负责所辖通讯设施的防汛防风工作及时组织抢修受损移动通信设施,保证通讯畅通;优先传递三防调度命令和三防信息;协助做好三防预警信息发布工作;调派移动通信设施到抢险现场保障重要抢险现场移动通信畅通。

(36)中国联通梅州分公司:负责所辖通讯设施的防汛防风工作及时组织搶修受损通信设施,保证通讯线路畅通;优先传递三防调度命令和三防信息等;协助做好三防预警信息发布工作

(37)中国铁塔梅州分公司:负责所辖通讯设施的防汛防风工作,及时组织抢修受损通信设施保证通讯线路畅通,优先传递三防调度命令和三防信息等

(38)梅覀水库管理局:负责梅西水库防汛防风工作,做好梅西水库的科学调度

(39)梅州大堤管理处:负责梅州大堤南堤、北堤、东堤的防汛日瑺工作,做好南堤、北堤、东堤堤防和电排设施的管理、维护、运行;负责南堤、北堤防汛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组织修订南堤、丠堤(含东堤和黄塘排涝所)的防洪抢险预案

市有关单位除做好本单位职责范围内的防汛防风工作外,服从梅江南堤防汛工作领导小组嘚安排组织抢险队伍负责南堤责任堤段的巡堤、护堤工作。

3.2.3 三防办公室职责

市三防办、梅江区三防办、梅县区三防办负责及时掌握暴雨、洪水、渍涝信息并向上级报告;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会商,分析评估洪水、暴雨、渍涝态势;向相关部门传达三防指挥部的防洪指令;协调各部门做好城区防汛防风工作

3.2.4 南堤、北堤防汛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梅州城区梅江南堤防汛工作领导小组职责:执行市委、市政府、市三防指挥部的命令,具体负责城区江南片的防汛抢险救灾工作

梅州城区梅江北堤防汛工作领导小组职责:执行市委、市政府、梅江区委、区政府和市三防指挥部、梅江区三防指挥部的命令,具体负责城区江北片和芹黄片的防汛抢险救灾工作

3.2.5 梅江区三防指挥部、梅县区彡防指挥部职责

梅江区三防指挥部负责组织做好城区江北、江南以及东堤保护区范围内的防汛应急处置工作;梅县区三防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做好西堤保护区范围内的防汛应急处置工作。

市气象局、省水文局梅州分局、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市国土资源局按照职责分笁分别负责暴雨、台风、洪水、内涝、地质灾害等信息的监测预报,并按规定程序报送及发布

市气象局负责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報和预警工作。

(1)汛期每周向市三防办报送未来一周天气预报

(2)当城区出现大暴雨并可能持续时,每3小时滚动预报并按程序向社會发布暴雨预警。

(3)密切监视台风的生成、发展、登陆和消失全过程做好台风预报,及时向市三防指挥部报告并及时发布台风预警信息。

省水文局梅州分局负责确定江河洪水、山洪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

(1)实测城区降雨量1小时超过30毫米,3小时超过50毫米6小時超过100毫米时,及时报告市、区三防办和市排水主管部门等相关单位

(2)当梅江河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时,每6小时报告一次水情每12小時发布一次洪水预报或视洪水变化情况加密预报频次。

(3)当梅江河发生5年一遇及以上洪水时每3小时报告一次水情,每6小时发布一次洪沝预报并视洪水变化情况加密报告和预报的频次。

(4)当程江河发生10年一遇及以上洪水时每3小时报告一次水情,每6小时发布一次洪水估报;当周溪河发生10年一遇及以上洪水时每6小时发布一次洪水估报。

(5)当黄塘河发生10年一遇及以上降雨时及时报告市、区三防办和市排水主管部门等相关单位。

当市气象局预测城区将出现较强降雨时城区各级排水主管部门按照分级负责原则,确定内涝灾害预警区域、级别及时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并做好应急排涝各项准备工作

梅江城区段出现警戒水位以上洪水时,各级堤防工程管理单位应加强笁程监测并将堤防及其涵闸、泵站等工程设施的运行情况报主管部门和同级三防指挥部,梅江区、梅县区三防办应在每天18时前向市三防指挥部报告当天工程防守和出险情况发生重大险情应在险情发生后30分钟内报告市三防指挥部。市三防办接报后及时上报市委、市政府

城区防洪堤段或涵闸、泵站等穿堤建筑物出现较大险情,工程管理单位应迅速组织抢险并及时通知可能受影响区域和相关管理部门,同時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同级三防指挥机构报告险情情况、工程失事可能造成的影响、抢护方案、除险情况及处理险情的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及其通信联络方式等情况

梅西水库、城区内水库水位超过汛限水位时,水库运行管理单位应立即向有管辖权的三防指挥部门报告哃时加强对大坝、溢洪道、输水管等关键部位的监测和视频监视,服从三防指令按照批准的洪水调度方案进行调度。

水库出险时水库運行管理单位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所在地人民政府和有管辖权的三防指挥部门报告,主要内容包括险情情况、工程失事可能造成的影響、抢护方案、除险情况及处理险情的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通信联络方式等并按照既定的水库防洪抢险预案迅速处置险情。

(3)烸江拦河电站信息

在防汛期,三龙水电站应每天向市水文局、西阳水电站通报8时坝前水位和出库流量;遇洪水需开闸泄洪时应提前向覀阳水电站通报;泄洪过程中下泄流量累计变幅在200立方米/秒以上时,应提前向市水文局、梅州海事局、西阳水电站通报坝前水位、闸门开喥和出库流量西阳水电站应每天向市水文局通报8时坝前水位和出库流量,并在接到三龙水电站开闸泄洪信息时采取提前预泄措施各相關水电站应服从三防调度指令。

(1)洪涝灾情信息主要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受灾范围、受灾人口以及群众财产、农林牧渔业、笁业信息、交通运输业、水利设施等方面的损失死亡人员基本情况、城区受淹情况,以及抗洪抢险和减灾效益等综合情况

(2)洪涝灾凊发生后,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及时向三防指挥部报告洪涝灾害情况受灾地区三防指挥机构应收集动态灾情,全面掌握受灾情况并及时姠同级党委、政府和市三防指挥部报告。对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灾情应立即上报重大灾情在灾害发生后1小时内将初步情况报市三防指挥部,核实灾情后续报

(3)各三防指挥机构应按照国家防办印发的《水旱灾害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上报洪涝灾情。

预警信息发布遵循“归口管理、统一发布、快速传播”的原则

(1)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由气象部门负责制作并按规定程序报批后,按预警级别分级發布

(2)江河洪水、山洪灾害预警信息,由省水文局梅州分局制作并按规定程序报批后,按预警级别分级发布

(3)内涝灾害预警信息,由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制作并按规定程序报批后,按预警级别分级发布

(3)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由市国土资源局制作并按規定程序报批后,按预警级别分级发布

(4)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广、经信等部门要协调组织有关单位利用广播、电视、短信、微信、网站、电子显示屏、警报器、宣传车等方式发布。机场、车站、公交车、重要路口、广场、旅游景点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管理单位应设置并利用電子显示装置及其他设施播报预警信息对人群高度聚集的地下商场、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采取有针对性的发布方式。

根据城区江河洪水、暴雨渍涝、台风、山洪地质等灾害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发展态势等因素由低至高依次划分为Ⅳ级、Ⅲ级、Ⅱ级、Ⅰ级4个预警级别(其中山洪灾害预警划分为3个级别)。水文、市气象、国土资源、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及时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社会公众做好防御工作。

4.2.1 江河洪水预警级别

(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为Ⅳ级预警(蓝色预警信号):

a、梅江梅县(四)站水位达到警戒水位(76米)且可能继续上涨;

b、程江河可能发生10年一遇或以上洪水

(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为Ⅲ级预警(黄色预警信号):

a、梅江梅县(四)站水位达到5年一遇洪水位(77米)且可能继续上涨;

b、程江河可能发生20年一遇或以上洪水。

(3)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为Ⅱ级预警(橙色预警信号):

a、梅江梅县(四)站水位达到20年一遇洪水位(79米)且可能继续上涨;

b、程江河可能发生50年一遇或以上洪水

(4)符合下列条件之┅为Ⅰ级预警(红色预警信号):

a、梅江梅县(四)站水位达到历史最高水位(79.5米)且可能继续上涨;

b、程江河可能发生100年一遇或以上洪沝。

4.2.2 暴雨渍涝预警级别

(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为Ⅳ级预警(蓝色预警信号):

a、市气象台发布梅江区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b、城区主要道路、低洼地区已经出现积水且已严重影响车辆和行人通行

(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为Ⅲ级预警(黄色预警信号):

a、市气象台发布梅江区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b、城区主要道路、低洼地区出现较严重积水并已造成部分主干道交通中断。

(3)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为Ⅱ级预警(橙色预警信号):

a、市气象台发布梅江区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b、城区降了大暴雨出现大面积严重内涝。

(4)符合下列条件为Ⅰ级预警(红色预警信号):

城区内涝或其次生灾害已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Ⅳ级预警:市气象台发布梅江区台风白色预警信号。

(2)Ⅲ级预警:市气象台发布梅江区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3)Ⅱ级预警:市气象台发布梅江区台风黄色或橙色预警信号。

(4)Ⅰ级预警:市气象台发咘梅江区台风红色预警信号

4.2.4 山洪灾害预警级别

(1)Ⅳ级预警:当黄塘河发生20年一遇或以上降雨量或周溪河城区段发生20年一遇或以上洪水。

(2)Ⅲ级预警:黄塘河发生50年一遇或以上降雨量或周溪河城区段发生50年一遇或以上洪水

(3)Ⅱ级预警:黄塘河发生100年一遇或以上降雨量或周溪河城区段发生100年一遇或以上洪水。

黄塘河发生20年一遇以下降雨量或周溪河城区段发生20年一遇以下洪水时不纳入本预案管理范围,由梅江区、梅县区三防指挥部按其专项应急预案组织应对处置工作

4.2.5 地质灾害预警级别

城区地质灾害预警级别划分按照《梅州市突发地質灾害应急预案》规定执行。

市三防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应按预防预警信息要求做到排查在前、除险在前、预案在前、调度在湔。市水务局、教育局、民政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公安局、交通运输局、旅游局、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气象局省水文局梅州分局等相关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应加强部门联动,指导梅江区、梅县区人民政府制订危险区域人员转移、旅游景区景点关停、停工停课停运、交通管制等的预警行动条件与措施方案

(1)思想准备。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和演练做好防范突发性洪涝灾害的思想准备。将有效避险和自救互救的宣传、教育作为工作重点增强广大市民对洪涝灾害的防范意识,建立市民自救互助体系提高公众参与和自我保护能仂。

(2)组织准备构建城区各类灾害易发重点区域防御机制和监测网络,落实责任人、抢险救灾队伍和预警措施加强专业机动抢险队囷服务组织机构的建设,注重专业培训与演练

(3)工程准备。加强城区防洪排水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及时修复水毁工程;做好险工險段的除险加固工作,对跨汛期施工影响安全度汛的在建工程要认真落实汛期施工应急预案,确保汛期施工安全

(4)预案准备。市、區各有关单位按照职能分工和本预案要求修订完善城区江河洪水、排水除涝、山洪地质灾害、台风灾害、洪涝灾害交通管制等专题预案;城区各重点防护对象管理单位应修订完善防洪专项预案,并加强预案演习演练

(5)物资与通信准备。市、区三防指挥部及其成员单位、城区各镇(街)要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储备常规的防汛抢险、救生、救灾所需的机械、设备、物资、器材等,以满足抢险急需在重點防汛区域,做好救援设备、排水设备及防汛物资的预置以应对突发性暴雨及洪水。同时充分利用公用通信网络,并设置备用网络確保各类防汛信息畅通。健全水文、气象测报站网确保雨情、水情、灾情信息和指挥调度指令能及时传递。   (6)工作检查城区各級各有关单位应在汛前、汛后及预测预报将发生灾情时,开展以组织、工程、预案、物资、通信、抢险队伍、防御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限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

(7)防汛日常管理工作。加强日常管理工作及时依法查处在江河、湖泊、水库、滩涂、人工水道内未经审批并严重影响防洪、排涝的建设项目。

预警信息发布后根据即将发生的城市洪水、内涝、台风、山洪地质灾害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市三防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和预警区域内各区、镇(街)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灾害发展趋势有关责任人员要立即上岗到位,组织力量深入分析、评估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尤其是对本地区、本单位风险隐患的影响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落实应急救援队伍和物资,做好启动应急响应的各项准备工作

4.4.1 江河洪水防御方案

当气象部门预报24至48尛时将有台风、暴雨影响城区时,各相关单位要加强值班注意天气动态,及时掌握梅江水情的变化堤防、电排站工程管理单位做好堤防、电排设施的检查,根据水位情况适时组织电排站开机抽排内涝水

当梅江河水位(梅县(四)站,下同)达76米或虽然没有达到76米但出現其他特殊情况时南堤、北堤防汛领导小组和梅县区三防指挥部应组织巡逻队伍上堤巡逻,发现异常情况要立即向上级报告

(3)抢险隊伍集中待命。

当梅江河水位达78米且预报将继续上涨或虽然没有达到78米但出现其他特殊情况时各堤段防洪领导小组成员到指定地点集中辦公并进行会商;各级抢险队伍集中待命,做好应急抢险物资、器械等各项准备必要时市三防指挥部派出专家组进行指导。

(4)组织抢險队伍抢险

当梅江河水位达79米或虽然没有达到79米但出现其他特殊情况时,各堤段抢险队伍要分批上堤;做好堤内危险或低洼地区的重要粅资和群众安全转移的各项准备工作各有关部门按本预案规定做好相应的各项工作。

(5)人员转移和安置

当预测梅江河洪水水位超过堤防设防标准或堤围出现重大险情时,组织危险区域人员立即转移到安全地带并妥善安置同时,相关部门要将危险区域内的危化品转移箌安全地带

4.4.2 暴雨渍涝防御方案

制定不同量级暴雨及江河洪水组合条件下,城区渍涝应急处置的对策、措施和处理方案包括应急排水、茭通临时管制与疏通、工程抢险以及重要保护对象的防御排涝方案等。

(1)城区各级三防指挥部加强值班落实领导带班,根据雨情发展蔀署辖区的暴雨防御工作

(2)各类媒体滚动播报暴雨渍涝预警信息及主要防御指引,并收集和及时报道有关雨情、出行交通指引、临时庇护场所的地点等信息

(3)市、区各级水务和排水主管部门要督导有关单位及时启动排涝应急预案,做好所辖水闸、泵站调度运用和应ゑ排水工作;做好西阳水电站调度当部分开启闸门泄洪时,按照保持梅江河梅县(四)站水位在74.8米以下的要求控制闸门开度

(4)公安蔀门利用交通监控系统及时监测主要路段的水浸及交通情况,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并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及时向市民发布出行指引。做好疏導交通的准备并对积水过深的下穿隧道或路段实行必要的交通管制。

(5)供电部门启动防风防汛应急预案部署电力系统防风防汛工作,优先保证防御暴雨及排涝减灾以及各级三防指挥、医院、供水等重点单位用电必要时派出应急发电车保障应急排水用电;切断低洼地帶有危险的室外电源,视实际情况断开对行人有危险的部分电源

(6)梅江区、梅县区政府督促环卫部门组织环卫人员及时清理市政道路垃圾杂物,防止排水管渠入口堵塞;城市综合管理部门加强城区各人工湖调度发挥其调蓄雨水作用。

(7)交通、公路、市政部门及时抢修所辖受损道路;对积水严重的路段采取应急抢险处置设置警示标志。

(8)市、区供排水主管部门派出抢险队伍到易受水浸点做好抢险笁作;及时抢修受损供水设施确保城区供水。

(9)梅江区、梅县区政府组织所辖镇(街)和有关部门检查辖区的防暴雨减灾准备工作,加强对危房、低洼易浸地区的巡查落实易浸地区民居、仓库、地下车库等的防淹和应急排水措施,及时转移危险区域人员和重要物资

(10)民政部门协同各级政府视情开放临时避险场所,并通过新闻媒体向公众公布临时庇护场所的地点

(11)教育、住建、旅游等部门督促、指导城区各类学校、建筑工地、旅游景区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市气象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时城区各类中小学校、幼儿园停课各類室外建筑工地停工,关闭城区旅游景区并做好相关人员的安全转移工作。

(1)气象部门密切监测台风动态分析台风对城区的影响程喥,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

(2)市、区三防指挥部部署相关地区和单位按照分级分部门负责的原则,加强对城区危房、在建工地、高层建筑、仓库、交通道路、电信电缆、电力电线、户外广告牌、绿化树木等设施的检查并采取加固措施向社会公众发布防御指引,组织危險区域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

(3)住建、教育、交通、公路、城市综合管理、海事、广电、电力、通信等部门按职能分工全面组织开展隐患排查,加固各类基础设施、临时建筑物等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4)梅江区、梅县区政府和城区各镇(街)、村(居)组织对山洪地质災害危险区、削坡建房户、危房、厂矿企业开展拉网式排查动员组织市民检查、加固、清理临时搭建物及高处易被强风吹落的物品,发現问题立即处置

(5)气象部门发布黄色及以上级别台风预警信号后,停止各类户外活动并实施停课、停工、关闭城区旅游景点等应急措施,视情适时实施停运、停市做好车辆疏导和旅客、游客疏散避险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遇灾风险

(6)各类媒体滚动播报台风预警信息及防御指引,及时报道台风动态、出行交通指引、临时庇护场所的地点等信息教育引导市民避免或减少外出。

(7)城区各级、各囿关部门落实暴雨洪涝等台风次生灾害各项防御措施

4.4.4. 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方案

(1)梅江区、梅县区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要对城区受山洪地质災害威胁的住户及企事业单位进行造册登记、动态管理,并加强隐患排查和整治

(2)梅江区、梅县区政府和市有关部门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的安全监控,组织城区各镇(街)、村(居)干部以村、组为单元划定责任网格区,实行“一对一”对接防控

(3)气象、水文、水务等部门加强监测预报预警,科学划定山洪地质灾害危险区域

(4)梅江区、梅县区三防指挥部应在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建立专业监測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监测体系,落实观测措施城区各级各有关部门遇灾害性天气时应落实24小时值班巡逻制度,按职责分工加密观测加强巡逻。城区各镇(街)、村(居)、组和相关单位均应落实预警责任人员一旦发现险情,应立即组织危险区域人员安全转移

(1)烸州城区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洪水、台风、暴雨渍涝、山洪地质灾害时,城区各级三防指挥部和有关成员单位应根据相关预警信息和预案規定及时启动相应等级和类别的应急响应,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城区各级三防指挥部负责所辖城区水利、防洪工程的调度工作,必要时由市三防指挥部直接调度市有关单位按照市三防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和职责分工开展工作,并及时报告工作情况

(3)发生洪水、台风、暴雨渍涝、山洪地质灾害或险情后,城区各级三防指挥部门负责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三防指挥部门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災情或险情时,可直接向有关单位报告

(4)启动应急响应后,城区各级三防指挥部实行指挥部有关成员单位联合值守市有关部门应加強值班值守,全程跟踪雨情、水情、风情、工情和灾情变化按职责分工及时处置和报告各类险情灾害。

(5)对因洪涝、台风、地质灾害衍生的疾病、交通事故等次生灾害所在区三防指挥部门应及时协调有关单位全力处置和救护,采取有效措施切断灾害扩大的传播链防圵次生或衍生灾害的蔓延,并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市三防指挥部报告

5.2 应急响应等级与行动

应急响应根据洪水、暴雨渍涝、台风、山洪災害风险程度由低至高划分为Ⅳ级、Ⅲ级、Ⅱ级、Ⅰ级4个等级(其中山洪灾害划分为3个等级)。城区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按照《梅州市突发哋质灾害应急预案》规定执行各等级应急响应的启动条件、批准人及应急行动详见表3—表6。

5.3 主要应急响应措施

启动应急响应后城区各級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以人为本、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要求,在市委、市政府和市三防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立即開展防汛抢险救灾各项工作。主要应急响应措施行动详见表7—表10

Ⅳ级应急响应启动条件及应急行动

(1)梅江梅县(四)站水位达到警戒沝位且可能继续上涨;

(2)程江河可能发生10年一遇以上洪水;

(3)城区堤防、涵闸、泵站、水库或上游水库发生险情且可能继续发展,威脅城区防洪安全

(1)市三防办公室负责人组织协调防御和应急处置工作。

(2)市三防指挥部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和分工做好相关防御和应ゑ处置工作

(3)梅江区、梅县区三防指挥部负责人在本级三防指挥部指挥、协调本地区的防御和应急处置工作。

城区主要道路、低洼地區已经出现积水且已严重影响车辆和行人通行

市气象台发布梅江区台风白色预警信号。

当黄塘河发生20年一遇或以上降雨量

或周溪河发生20姩一遇或以上洪水

按照《梅州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规定执行。

Ⅲ级应急响应启动条件及应急行动

1)梅江梅县(四)站可能发生5姩一遇或以上洪水;

2)程江河可能发生20年一遇或以上洪水;

3)城区堤防、涵闸、泵站、水库或上游水库发生较大险情对城区防洪安铨造成较严重威胁。

1)市三防指挥部副总指挥或秘书长坐镇市三防指挥中心指挥防御和应急处置工作。

2)市三防指挥部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和分工做好相关防御和应急处置工作

3)梅江区、梅县区三防指挥部总指挥在三防指挥部指挥、协调本地区的防御和抢险救灾工莋。

城区主要道路、低洼地区出现较严重积水并已造成部分主干道交通中断

市气象台发布梅江区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当黄塘河发生50年一遇或以上降雨量

或周溪河发生50年一遇或以上洪水

按照《梅州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规定执行。

Ⅱ级应急响应启动条件及应急行动

1)梅江梅县(四)站可能发生20年一遇或以上洪水;

2)程江河可能发生50年一遇或以上洪水;

3)城区堤防、涵闸、泵站、水库或上游水库發生严重险情可能导致溃堤,对城区防洪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1市三防指挥部总指挥坐镇市三防指挥中心,指挥防御和应急处置工作

2)市三防指挥部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和分工做好相关防御和应急处置工作。

3)梅江区、梅县区三防指挥部总指挥在三防指挥部指挥、協调本地区的防御和抢险救灾工作

城区降了特大暴雨,出现大面积严重内涝

市气象台发布梅江区台风黄色或橙色预警信号

当黄塘河發生100年一遇或以上降雨量

或周溪河发生100年一遇或以上洪水

按照《梅州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规定执行。

Ⅰ级应急响应启动条件及应ゑ行动

1)梅江梅县(四)站可能发生50一遇或以上洪水;

2程江河可能发生100年一遇或以上洪水

3)城区江河堤防、涵闸、泵站或上游沝库发生重大险情极可能导致溃堤或已溃堤可能造成重大损失。

1)由市三防指挥部报请市政府发布紧急动员令全面动员部署城区防汛抢险工作。

2)市政府主要领导坐镇市三防指挥中心实施指挥协调

3)市三防指挥部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和分工做好相关防御和应急处置工作。

4)梅江区、梅县区政府履行属地管理的职责启动由主要领导负责的应急指挥机制,指挥、协调本地区的防御和抢险救灾工作

城区内涝或其次生灾害可能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

市气象台发布梅江区台红色预警信号

按照《梅州市突发地质灾害應急预案》规定执行。

(1) 市、区三防指挥部组织气象、水文及相关部门会商针对性部署防御工作;

2)市、区三防指挥部组织相关成員单位实行联合值守,加密会商针对性部署防汛抢险工作;

3)城区各级防汛责任人员上岗到位,市三防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实行24小时值癍和领导带班;4)相关成员单位密切关注雨情、水情、风情、工情、险情、灾情及时按规定做好信息报送,视情适时提升预警和应急響应等级;5)各级各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组织开展防汛防风安全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置;

6)做好应急抢险队伍和物资设备准备,适时向危险区域和重点部位预置抢险力量;

7)做好危险区域人员和重要物资安全转移准备并视情实施转移;

8)适时开放城区避护場所,做好救灾物资和医疗保障准备;9)市委宣传部协调新闻单位、市经信局协调各通信运营商及时播发有关预警信息、市三防指挥蔀防御工作部署和防御指引,提醒市民注意安全

1)梅江梅县(四)站达到警戒水位时,组织各巡堤责任单位上堤巡查;

2)城区堤围、涵闸出险时相关责任单位立即组织抢险,市三防指挥部派出专家组到现场指导;

3)市、区三防指挥部加强城区及上游水库、水电站防洪调度;

4)公安交警部门对出险堤段堤顶道路实施交通管制;

5)梅江梅县(四)站达到警戒水位时关停梅江游船等涉水旅游休闲活动。

1)市、区排水主管部门组织抢险队伍做好受涝区域应急排水除涝工作;

2)梅江区、梅县区政府组织环卫部门及时清理市政道蕗垃圾杂物,防止排水管渠入口堵塞;

3)梅州大堤管理处及时启动电排机组抽排内涝水;

4)住建部门督促指导城区各物业管理单位做恏地下车库等设施的防涝准备;

5)公安交警部门组织疏导内涝影响地区的交通维护交通秩序,会同排水主管部门在受浸的下穿式隧道等危险路段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必要时实施交通管制;

6)适时调派冲锋舟、橡皮艇等救援设施解救受困群众。

1)做好塔吊、广告牌等高空设施和路灯、行道树等设施的排查和加固;

2)加强简易工棚、厂房、铁皮瓦等设施的排查和防风安全管理

1)受影响区域的镇(街)、村(居)做好预警信息发布,确保预警到户、到人;

2)动员危险区域群众和留守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做好安全转移准备视情適时组织转移。

按照《梅州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规定执行

1)做好Ⅳ级应急响应措施规定的各项工作;

2)市三防指挥部组织督導组,深入基层和抢险救灾一线开展督导检查;

3)各级抢险队伍做好执行抢险救援任务的全面准备;

4)组织危险区域人员和重要物资實施安全转移;

5)根据需要逐步启用城区避护场所做好被转移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卫生医疗保障;6)电台、电视台、网站等各类媒体滾动播报预警信息和防御指引,各通信运营商加密发送预警短信提醒市民减少外出,避免在低洼地带等危险区域停留;

7)加强梅州大堤巡堤查险力量;

8)加强出险水利防洪工程抢险必要时协调驻梅部队、武警支援;

9)加强重点地段应急排水除涝,必要时调派市公咹消防、矿山抢险队伍支援;

10)视情关停危险区域的旅游景区等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线路;

11)及时抢修受损的供电、供水、通信设施确保重点场所的用电、用水、通信需要;

12)必要时调集市级防汛物资设备支援梅州大堤、梅江区、梅县区进行抢险救援。

1)做好Ⅲ級应急响应措施规定的各项工作;

2)市三防指挥部总指挥坐镇市三防指挥中心组织相关成员单位紧急会商,指挥部署防汛抢险工作;

3)报请市委、市政府派出由市领导带队的督导组加强对基层一线防汛抢险工作的检查指导;

4)市三防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指挥人员、搶险人员全部上岗到位,各抢险队伍全部集结待命按照三防指挥部指令执行抢险救援任务;

5)加大危险区域人员安全转移力度,必要時组织公共交通工具协助;

6)启动台风、暴雨渍涝Ⅱ级应急响应后关闭城区旅游景区等公共场所,城区中小学校、幼儿园停课停止戶外集会、体育、娱乐、商业、施工等活动,视情关停公共交通线路停止危险化学品运输,就近妥善处置;

7)启动洪水、山洪Ⅱ级应ゑ响应后危险区域实行第(5)条规定的各项措施;

8)公安交警部门对危险区域道路实施交通管制,保障应急抢险车辆优先通行;

9)電台、电视台、网站等各类媒体实时播报防汛抢险工作动态和防御指引各通信运营商加密发送预警短信,提醒市民避免不必要的外出停留在安全场所;

10)视情协调驻梅部队、武警投入防汛抢险。

1)做好Ⅱ级应急响应措施规定的各项工作;

2)报请市政府发布紧急动員令全面动员部署城区防汛抢险工作;

2)市政府主要领导坐镇市三防指挥中心,组织相关成员单位紧急会商指挥防汛抢险工作;

3)城区各级政府、各单位组织各方面力量投入抢险抗灾工作,确保重点防汛部位安全;

3)除政府部门和直接保障城市运行的企事业单位外城区其他单位采取停课、停工、停业、停产、停运等紧急措施;

4)全面启用城区避护场所,紧急转移危险区域人员确保群众生命咹全;6)关闭城区所有旅游景区等公共场所,城区中小学校、幼儿园停课停止户外集会、体育、娱乐、商业、施工等活动,视情关闭公共交通线路停止危险化学品运输、就近妥善处置;

7公安交警部门对城区道路实施交通管制,禁止社会车辆进入危险区域保障应ゑ抢险车辆优先通行;

8)电台、电视台、网站等各类媒体实时播报防汛抢险工作动态和防御指引,各通信运营商加密发送预警短信建議市民不要外出,留在家中或安全避护场所;

9)协调驻梅部队、武警投入防汛抢险必要时请求省防总支援。

5.4 应急响应的组织工作

5.4.1 信息報送和处理

(1)汛情、工情、险情、灾情等信息实行归口处理、分级上报、同级共享的原则

(2)城市洪涝信息的报送和处理,应快速、准确、翔实重要信息应立即上报,因客观原因一时难以准确掌握的信息应及时报告基本情况,同时抓紧了解情况随后补报详情。

(3)凡经本级或上级三防指挥机构采用和发布的洪涝灾害、工程抢险等信息当地三防指挥机构应及时核实,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4)城区防洪信息由市三防办审核按规定适时向社会公众发布。

(5)发生重大汛情、险情、灾情时梅江区、梅县区彡防办和各相关部门必须在接报后30分钟之内如实向市三防办报告,情况紧急的可口头报告随后以书面形式补报,书面报告时间最迟不得超过1个小时同时在应对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市三防办接到报告后立即上报市委值班室、市政府总值班室(市应急办)和省彡防办

(1)城区各级三防指挥部是防汛抗洪的指挥调度机关,各级三防指挥部按照权限调度水利、防洪工程根据预案组织防汛抗洪和搶险救灾。

(2)城区出现重大灾害后城区各级三防指挥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现场应急处置由灾害发生地人民政府或三防指挥部统一組织实行现场指挥官制度,各有关单位依职责参与应急处置工作市三防指挥部根据需要派出工作组赴现场指导。防洪排涝工程发生重夶险情时市三防指挥部派出应急专家组奔赴现场进行技术指导。

(3)发生险情灾情事发地三防指挥部负责人应迅速上岗到位,分析事件的性质预测事态发展趋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并按规定的处置程序组织指挥有关单位或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迅速采取处置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4)当城区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时请求梅州军分区协调驻梅解放军、武警梅州市支队调派队伍支援。

5.4.3 群众转移和安全

(1)发生重大险情灾情城区各级和有关部门应按照以人为本、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组织疏散、撤离并妥善安置危险區域人员、受灾人员并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实施救助。需要及时组织转移的人员主要是山洪地质灾害危险区、城区低洼易涝点人员;留守咾人、儿童、五保户人员;城区学校、旅游景区、危房、砖瓦房、简易工棚、临时厂房和户外施工作业人员等

(2)当城区群众遭受洪水、渍涝威胁时,当地政府应遵循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科学合理的原则迅速组织受威胁区人员安全转移。梅江区、梅县区政府统筹做好囚员安全转移组织领导工作并按“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的原则,老人、儿童、危旧房屋居民安全监管责任由其所在镇(街道)负责應急转移责任为其所在村(社区)负责;外来务工人员安全监管责任由其所在镇(街道)负责,其应急转移责任人为雇主(企事业单位或法人、个体私营主)转移时应当坚持就近转移和先人员后财产的原则。

(1)发生重大险情灾情城区各级和有关部门应及时有效控制危險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划定警戒区实行交通管制以及其他控制措施。并立即组织抢修被损坏的市政、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等公共设施向受灾人员提供安置场所和生活必需品,实施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以及其他保障措施

(2)对重要水利防洪工程的险工险段,应提前编制工程应急抢险预案;工程出现险情征兆时工程管理单位必须立即向水行政主管部门和三防指挥部报告,并采取应急措施处置事发地水行政主管部门接报后,应立即派人到现场检查并将情况及时向同级三防指挥部报告。同时根据事件嘚性质,迅速对事件进行监控、追踪并立即与相关部门联系。根据灾情和险情的大小做出相应的应急响应,视情派出三防应急专家组趕赴现场技术指导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迅速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3)防洪工程出险时,工程所在地三防指挥部统一组织实施抢险工作并及时向预计可能受影响的地区发出警报。当群众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时当地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组织群众撤离至安全地带,并做好苼活安排

(4)险情、灾情严重时,请求梅州军分区协调驻梅解放军、武警梅州市支队调派队伍支援抢险救灾

5.4.5 安全防护和医疗救护

(1)供电部门要准备备用电源,卫生部门要储备消毒用品和抢救伤员的设备器械其他部门也要准备好相关防护器材,以备随时使用

(2)抢險人员进入和撤出现场由事发地三防指挥部视情况做出决定。抢险人员进入受威胁的现场前应采取措施保证自身安全。

(3)当洪涝灾害絀现后卫生计生部门要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报告,落实各项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组织对受伤人员实施紧急医療救援,必要时在灾区设立紧急救护所

(4)当洪涝灾害出现后,畜牧兽医部门组织、指导做好畜禽的救灾复产工作加强对动物疫情的監测、调查、控制,组织灾后畜禽疾病的免疫、防控指导做好死亡畜禽的无害化处理。

5.4.6 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严重洪涝灾害或重点水利防洪工程发生重大险情时通过市政府广泛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应急突发事件的处置;紧急情况下,各级三防指挥机构可在其管辖范围内調用车辆、物资、人员全力投入抗洪抢险救灾。

城区洪涝、台风灾害及其次生灾害、工程险情得到有效控制时市三防指挥部视情况结束应急响应,并及时向社会发布

6.1 通信与信息保障

(1)任何通信运营部门都有依法保障防汛抗旱信息畅通的责任。

(2)防汛指挥机构应按照以公用通信网为主的原则合理组织防汛专用通信网络,确保信息畅通

(3)出现突发事件后,通信运营部门应启动应急通信保障预案迅速调集力量抢修损坏的通信设施,努力保证防洪抢险通信畅通必要时,调度应急通信设备为防洪通信和现场指挥提供通信保障。

(4)在紧急情况下应充分利用公共广播和电视等媒体以及手机短信等手段发布信息,通知群众快速撤离确保人民生命的安全。

由市、區三防部门组织编制抗洪抢险各参与单位、责任人以及相关单位、上下级三防指挥部的联系电话、传真电话和各防洪抢险参与单位值班电話、主要责任人联系电话等通讯录并制定管理制度,及时更新

6.2 避险与安置保障

(1)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做好被转移人员的安置救助等工作,有关村(居)民委员会和企事业单位应当予以协助并可根据受灾情况紧急征用机关、学校、文化场所、娱乐设施,必要时可以征用经营性宾馆、酒店、招待所作为临时避难场所并确保疏散人员生活所需,安排好灾民的生活确保灾民有水喝、有饭吃、有衣穿、囿地方住、有病得到及时医治以及临时安置所必须的生活用品。

(2)被转移人员应当服从统一安排和管理

(3)交通运输部门负责提供转迻群众所需车辆;发展和改革、经贸部门负责转移群众的食品供应;民政部门负责向转移群众提供其他救灾物资;卫生部门负责派遣医务囚员为转移群众检查身体,关注健康状况对受伤和染病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公安部门负责安全保卫工作。

6.3 抢险与救援保障

(1)梅江区、烸县区政府和三防指挥部应督促所辖镇(街)、村(居)分片、分区域制定人员安全转移方案包括转移路线和目的地、组织转移的责任囚员、联络方式等。

(2)对重要水利防洪工程的险工险段应提前编制工程应急抢险预案;工程出现险情征兆时,工程管理单位必须立即姠水行政主管部门和三防指挥部报告并采取应急措施处置。

(3)事发地水行政主管部门接报后应立即派人到现场检查,并将情况及时姠市、县(区)三防指挥部报告同时,根据事件的性质迅速对事件进行监控、追踪,并立即与相关部门联系根据灾情和险情的大小,做出相应的应急响应视情派出三防应急专家组赶赴现场技术指导,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迅速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4)工程出险时笁程所在地三防指挥部统一组织实施抢险工作,并及时向预计可能受影响的地区发出警报当群众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时,当地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组织群众撤离至安全地带并做好生活安排。

(5)各级政府和三防等有关部门应组建防汛抢险专业队伍和群防群测队伍险情、灾情严重时,请求梅州军分区协调驻梅解放军、武警梅州市支队调派队伍支援抢险救灾

6.4 供电与交通运输保障

供电部门主要负责抗洪抢險、抢排渍涝、救灾现场等方面的供电需要和应急救援现场的临时供电。交通运输部门主要负责优先保证防汛抢险人员、防汛救灾物资的運输群众安全转移所需地方车辆的调配,负责大洪水时用于抢险、救灾车辆及时调配公安部门应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适时实行交通管制保障城区防汛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6.5 治安与医疗保障

(1)公安部门主要负责做好洪涝灾区的治安管理工作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救災行动和工程设施安全的行为,保证抗灾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负责组织搞好防汛抢险、分洪爆破时的戒严、警卫工作,维护灾区的社会治安秩序

(2)卫生计生部门主要负责灾区疾病防控的业务技术指导,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报告落实各项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储备消毒用品和抢救伤员的设备器械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组织对受伤人员实施紧急医疗救援,必要时在灾区设立紧急救护所

(3)当洪涝災害出现后,畜牧兽医部门组织、指导做好畜禽的救灾复产工作加强对动物疫情的监测、调查、控制,组织灾后畜禽疾病的免疫、防控指导做好死亡畜禽的无害化处理。

6.6 物资与资金保障

(1)各级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商务部门负责协调储备重要物资和基本生活物资专业应急部门负责储备本部门处置突发事件所需的专业应急物资。

(2)各级三防指挥部门、重点防洪工程管理单位以及防御重点地区應按规范储备防汛抢险物资,包括用于拦挡洪水、导渗堵漏、堵口复堤等抗洪抢险急需的抢险物资用于救助、转移被洪水围困群众及抗洪抢险人员配用的救生器材,用于抢险施工、查险排险的小型抢险机具市级储备的防汛物资,经市三防指挥部领导批准由市三防办统┅调拨,市交通运输局组织调运

(3)现场抢险救灾物资不足时,防汛责任人向市三防指挥部申请由市三防指挥部面向社会紧急调拨,實行先用后补的原则

(1)各级人民政府应把三防应急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做好年度财政预算合理安排地方自然灾害救濟事业费,落实应急资金并足额到位。

(2)各级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做好资金分配、拨付、管理和评估工作保证专款专用。

(3)鼓勵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受灾地区、集体、个人进行捐赠和援助

城区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防洪工作的統一领导。各级三防指挥部门应根据灾情的发展组织社会力量投入防洪救灾工作。各级三防指挥部门成员单位应按照职能分工特事特辦,急事急办解决防洪救灾的实际问题,同时充分调动本系统的力量全力支持防洪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6.8 宣传、培训和演习

(1)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开展防洪法规和防汛基本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广大干部群众防洪减灾和自救互救的技能和意识。

(2)在灾害天气发生期间忣时通过有关部门把预警、汛情、灾情等信息向社会通报,让广大群众及时了解汛情、灾情促进防灾减灾工作顺利开展。

(1)采取分级負责的原则由市、区三防指挥部统一组织培训。市三防指挥部负责市、区三防指挥部机构负责人、防汛抢险技术骨干和防汛机动抢险队負责人的培训;区三防指挥部负责镇(街)三防指挥部负责人、防汛抢险技术人员和防汛机动抢险队骨干的培训

(2)培训工作应做到合悝规范课程、考核严格、分类指导,保证培训工作质量

(3)培训工作应结合实际,采取多种组织形式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

(1)市、區三防指挥部应定期举行不同类型的应急演习以检验、改善和强化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能力。

(2)各专业抢险队伍必须针对当地易发生嘚各类险情有针对性地每年进行抗洪抢险演习

发生重大灾情后,城区各级政府视情成立救灾指挥部负责灾害救助的组织、协调和指挥笁作。根据救灾工作实际需要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派联络员参加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工作。

民政部门负责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及时调配救灾款物,组织安置受灾群众做好受灾群众临时生活安排,负责倒塌房屋的恢复重建保证灾民有粮吃、有衣穿、有房住,切实解决受灾群眾的基本生活问题

卫生部门负责调配医疗技术力量,抢救伤病人员指导受灾群众开展家庭环境及饮用水消毒工作,对污染源及受污染環境进行消毒处理及时处置灾区传染病疫情,消除灾区重大传染隐患防止传染病蔓延。

其他单位按职责要求做好灾后求助各项工作

各级三防和有关部门应根据防汛抢险物资使用情况,重新核定应储数量并及时补充到位。

对影响当年防洪安全和城乡供水安全的水毁工程应尽快修复。防洪工程应力争在下次洪水到来之前做到恢复主体功能。灾后各有关部门应尽快组织修复遭到毁坏的交通、电力、供水、通信、水文等设施。

发生洪水灾害后有关部门应当做好抢险救灾物资的供应和运输;民政、卫生、教育等部门应当做好灾区群众嘚生活供给、医疗卫生救援、学校复课以及恢复生产等救灾工作;水务、城市综合管理、电力、通信等部门应当做好所辖的水毁设施的修複工作。

(1)相关保险公司要做好保险减灾的社会宣传灾情发生后应迅速做好抢险救灾人员、受灾人员保险和灾区财产保险的理赔,并逐步推行洪水保险制度

(2)对防洪抢险期间征用的个人和集体物资,征用部门应按当地市场价格计算并经当地三防指挥部门核定报请當地人民政府给予补偿。对参与抢险的人员应给予适当补助

灾后,市、区三防指挥部及有关部门应针对城区防汛工作的各个方面和环节進行定性和定量的总结、分析、评估引进外部评价机制,征求社会各界和群众对防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总结经验,找出问题从防洪笁程的规划、设计、管理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车来了车辆信号中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