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晶振电路变送器输出0~20mA电路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鍺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圖片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作侵删。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转换电路讨论专题 

   为了满足模拟湔端设计的需要本专区特此推出模拟前端设计应用专题进行讨论。希望

模拟高手或有经验的工程师们进来一起讨论和分享设计心得

这呮是我们微控技术论坛的模

拟前端一个新的开端,也是新的一个尝试同时我们也会结合

路一起结合讨论。 

转换电路>>大家可以就这个话題

发表你的成功设计经历和成功硬件电路....。 

   在单片机晶振电路控制的许多应用场合都要使用传感器来将单片机晶振电路不能直接测量的信号转换成

单片机晶振电路可以处理的电模拟信号,

如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早期的传感器

大多为电压输出型,即将測量信号转换为

电压输出通过模拟数字转换电路转换为数

字信号供单片机晶振电路读取、控制。但在信号需要远距离传输或使用环境中電网干扰较大的场合

电压输出型传感器的使用受到了限制,

暴露了抗干扰能力较差等缺点

以其具有较高的抗干扰能力得到了广泛应用。 

   电压输出型压力传感器抗干扰能力差有时输出的直流电压上还叠加有交流成分,使单

片机产生误判断控制出现错误,严重时还会损壞设备 

的输出压力传感器为例进行叙述。

的传感器在电路设计上我们只需选

转换器直接将电阻上的电压转换为数字信号即可,

电路调試及数据处理上都比较烦琐

这种传感器能够在传感器线路不通时,

通过是否能检测到正常范围内的电流

出现故障,因此使用更为普遍 

电流变送器的工业控制应用,摘自<<世界电子元器件>> 德州仪器公司提供 

用一个仪表放大器来完成信号的调理并进行长线传输

由于传输的信号是电压信号,

传输线会受到噪声的干扰;

传输线的分布电阻会产生电

压降;第三在现场如何提供仪表放大器的工作电压也是个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避开相关噪声的影响

我们用电流来传输信号,

表示信号的满刻度而低于

的信号用于各种故障的报警。 

电流环有兩种类型:二线制和三线制当监控系统需要通过长线驱动现场的驱动器

件如阀门等时,一般采用三线制变送器这里

位于监控的系统端,由系统直接向

供电供电电源是二根电流传输线以外的第三根线。二线系统是

由于现场供电问题的存在

来反映信号的大小。 

}

  在电子学上通常将含有晶體管元件的电路称作“有源电路”(如有源音箱、有源滤波器等),而仅由阻容元件组成的电路称作“无源电路”电脑中的晶体振荡器吔分为无源晶振和有源晶振两种类型。无源晶振与有源晶振的英文名称不同无源晶振为crystal(晶体),而有源晶振则叫做oscillator(振荡器)无源晶振是有2个引脚的无极性元件,需要借助于时钟电路才能产生振荡信号自身无法振荡起来,所以“无源晶振”这个说法并不准确;有源晶振有4只引脚是一个完整的振荡器,其中除了石英晶体外还有晶体管和阻容元件,因此体积较大

  有源晶振通常的用法:一脚悬涳,二脚接地三脚接输出,四脚接电压

  有源晶振不需要DSP的内部振荡器,信号质量好比较稳定,而且连接方式相对简单(主要是莋好电源滤波通常使用一个电容和电感构成的PI型滤波网络,输出 端用一个小阻值的电阻过滤信号即可)不需要复杂的配置电路。相对於无源晶体有源晶振的缺陷是其信号电平是固定的,需要选择好合适输出电平灵活性较 差,而且价格高

  有源晶振是右石英晶体組成的,石英晶片之所以能当为振荡器使用是基于它的压电效应:在晶片的两个极上加一电场,会使晶体产生机械变形;在石英晶片上加上 交 变电压晶体就会产生机械振动,同时机械变形振动又会产生交变电场虽然这种交变电场的电压极其微弱,但其振动频率是十分穩定的当外加交变电压的频率与 晶片的固有频率(由晶片的尺寸和形状决定)相等时,机械振动的幅度将急剧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压電谐振”。

  压电谐振状态的建立和维持都必须借助于振荡器电路才能实现图3是一个串联型振荡器,晶体管T1和T2构成的两级放大器石渶晶体XT与电容C2构成LC 电 路。在这个电路中石英晶体相当于一个电感,C2为可变电容器调节其容量即可使电路进入谐振状态。该振荡器供电電压为5V输出波形为方波。

  晶振与复位常用电路图

  单片机晶振电路的内部时钟与外部时钟

  单片机晶振电路有内部时钟方式和外部时钟方式两种:(1)单片机晶振电路的XTAL1和XTAL2内部有一片内振荡器结构但仍需要在XTAL1和XTAL2两端连接一个晶振和两个电容才能组成时钟电路,這种使用晶振配合产生信号的方法是内部时钟方式;(2)单片机晶振电路还可以工作在外部时钟方式下外部时钟方式较为简单,可直接姠单片机晶振电路XTAL1引脚输入时钟信号方波而XTAL2管脚悬空。 既然外部时钟方式相对内部较为方便那为什么大多数单片机晶振电路系统还是選择内部时钟方式呢?这是因为单片机晶振电路的内部振荡器能与晶振、电容构成一个性能非常好的时钟信号源而如果要产生这样的信號作为外部时钟信号输入到单片机晶振电路中,则需要添加的器件远不止一个晶振和两个电容这么简单时钟电路在单片机晶振电路系统Φ很重要,它能控制着单片机晶振电路工作的节奏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晶振是晶体振荡器的简称在电气上它可以等效成一个电容囷一个电阻并联再串联一个电容的二端网络。电工学上这个网络有两个谐振点以频率的高低分,其中较低的频率是串联谐振;较高的频率是并联谐振由于晶体自身的特性致使这两个频率的距离相当的接近,在这个极窄的频率范围内晶振等效为一个电感,所以只要晶振嘚两端并联上合适的电容它就会组成并联谐振电路这个并联谐振电路加到一个负反馈电路中就可以构成正弦波振荡电路,由于晶振等效為电感的频率范围很窄所以即使其他元件的参数变化很大,这个振荡器的频率也不会有很大的变化

  晶振有一个重要的参数——负載电容值,选择与负载电容值相等的并联电容就可以得到晶振标称的谐振频率。一般的晶振振荡电路都是在一个反相放大器(注意是放夶器不是反相器)的两端接入晶振再有两个电容分别接到晶振的两端,每个电容的另一端再接到地这两个电容串联的容量值就应该等於负载电容。请注意一般IC的引脚都有等效输入电容这个不能忽略。一般的晶振的负载电容为15pF或12.5pF如果再考虑元件引脚的等效输入电容,則两个22pF的电容构成晶振的振荡电路就是比较好的选择

  如上图:晶振是给单片机晶振电路提供工作信号脉冲的 这个脉冲就是单片机晶振电路的工作速度 比如 12M晶振 单片机晶振电路工作速度就是每秒12M 当然 单片机晶振电路的工作频率是有范围的不能太大 一般24M就不上去了 不然不穩定。

  晶振与单片机晶振电路的脚XTAL0和脚XTAL1构成的振荡电路中会产生偕波(也就是不希望存在的其他频率的波) 这个波对电路的影响不大 泹会降低电路的时钟振荡器的稳定性 为了电路的稳定性起见 ATMEL公司只是建议在晶振的两引脚处接入两个10pf-50pf的瓷片电容接地来削减偕波对电路的穩定性的影响 所以晶振所配的电容在10pf-50pf之间都可以的 没有什么计算公式

  晶振电路中如何选择电容C1,C2

  (1)因为每一种晶振都有各洎的特性,所以最好按制造厂商所提供的数值选择外部元器件

  (2)在许可范围内,C1C2值越低越好。C值偏大虽有利于振荡器的稳定泹将会增加起振时间。

  (3)应使C2值大于C1值这样可使上电时,加快晶振起振

  在石英晶体谐振器和陶瓷谐振器的应用中,需要注意负载电容的选择不同厂家生产的石英晶体谐振器和陶瓷谐振器的特性和品质都存在较大差异,在选用要了解该型号振荡器的关键指標,如等效电阻厂家建议负载电容,频率偏差等在实际电路中,也可以通过示波器观察振荡波形来判断振荡器是否工作在最佳状态礻波器在观察振荡波形时,观察OSCO管脚(Oscillator output)应选择100MHz带宽以上的示波器探头,这种探头的输入阻抗高容抗小,对振荡波形相对影响小(甴于探头上一般存在10~20pF的电容,所以观测时适当减小在OSCO管脚的电容可以获得更接近实际的振荡波形)。工作良好的振荡波形应该是一个漂亮的正弦波峰峰值应该大于电源电压的70%。若峰峰值小于70%可适当减小OSCI及OSCO管脚上的外接负载电容。反之若峰峰值接近电源电压且振荡波形发生畸变,则可适当增加负载电容

  用示波器检测OSCI(Oscillator input)管脚,如何解决容易导致振荡器停振的问题

  部分的探头阻抗小不可鉯直接测试,可以用串电容的方法来进行测试如常用的4MHz石英晶体谐振器,通常厂家建议的外接负载电容为10~30pF左右若取中心值15pF,则C1C2各取30pF可得到其串联等效电容值15pF。同时考虑到还另外存在的电路板分布电容芯片管脚电容,晶体自身寄生电容等都会影响总电容值故实际配置C1,C2时可各取20~15pF左右。并且C1C2使用瓷片电容为佳。

  如何判断电路中晶振是否被过分驱动

  电阻RS常用来防止晶振被过分驱动。過分驱动晶振会渐渐损耗减少晶振的接触电镀这将引起频率的上升。可用一台示波器检测OSC输出脚如果检测一非常清晰的正弦波,且正弦波的上限值和下限值都符合时钟输入需要则晶振未被过分驱动;相反,如果正弦波形的波峰波谷两端被削平,而使波形成为方形则晶振被过分驱动。这时就需要用电阻RS来防止晶振被过分驱动判断电阻RS值大小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串联一个5k或10k的微调电阻,从0开始慢慢调高一直到正弦波不再被削平为止。通过此办法就可以找到最接近的电阻RS值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单片机晶振电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