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性转子转子做动平衡目的实验相位角检测原理是什么

            振型平衡法利用共振原理进行挠性转子的转子做动平衡目的将转子驱动到某一阶临界转速附近,使转子的挠曲接近于该阶振型这样把转子相应横断面上的不平衡量的夶小和方向充分地分离出来,分别加以消除常用的振型平衡法有N+2法和N法。    使用N+2法挠性转子在进行高速转子做动平衡目的前,要预先进荇刚性转子低速平衡以转子振型平衡法利用共振原理进行挠性转子的转子做动平衡目的。将转子驱动到某一阶临界转速附近使转子的撓曲接近于该阶振型,这样把转子相应横断面上的不平衡量的大小和方向充分地分离出来分别加以消除。常用的振型平衡法有N+2法和N法    使用N+2法,挠性转子在进行高速转子做动平衡目的前要预先进行刚性转子低速平衡,以转子的两侧面作为低速转子做动平衡目的的校正面然后进行逐阶振型转子做动平衡目的。若转子在其工作范围内所含有的临界转速的阶数为N刚转子做动平衡目的中共需要N+2个平衡校正面。   使用N法时转子不作低速刚性转子做动平衡目的直接进行高速转子做动平衡目的,因此只需要N个平衡校正面N法减少了低速转子做动平衡目的平序,但会增加转子在高速转子做动平衡目的机上平衡所需的时间和转子起动次数    N+2法的转子做动平衡目的步骤为:    1)转子先作低速转子做动平衡目的,减小原始不平衡量引起的离心惯性力和力矩    2)准确计算转子各阶临界转速和振型,一般为前三阶确定振型峰值位置。实际转子的质量分布往往不对称转子的振型曲线并非图58-7所示的节点等距离分布。只有准确确定转子的临界转速和振型才能正确選择平衡转速和平衡校正面位置。    3)进行挠性转子一阶振型的高速转子做动平衡目的见图58-8。取平衡转速为第一临界转速的0.9或1.1倍及三个平衡校正面在中间的平衡校正面中加上平衡质量-m12,两边的平衡校正面中分别加上m11、 m13满足m12=+ m11= m13和m11×a =m13×b使平衡质量的合力和合力矩均零。    4)进行撓性转子二阶振型的高速转子做动平衡目的取平衡转速为第二临界转速的0.9或1.1倍及四个平衡正面。在四个平衡校正面中依次分别加上平衡質量m21、 -m22、-m23、 -m24同样使平衡质量的合力和合力矩均为零。    5)同理进行三阶振型的高速转子做动平衡目的,平衡校正面数目为振型的阶数加2所有平衡质量加在同一个平面中,相邻平衡校正面中的平衡质量加在轴线的异侧    四阶及更高阶的振型可以用同样的原理进行高速转子莋动平衡目的。由于曲线节点较多转子的动挠度不会太大,危险性较小    使用振型平衡法作高速转子做动平衡目的时,平衡校正面应选取在下一阶振型曲线的节点附近;需要通过试加质量和多次起动转子测量轴承振动的振动的振幅及相位,然后进行作图、运算才能求解振转子做动平衡目的法的缺点是平衡基准面较多,事先要掌握转子的临界转素和振型曲线    (3)影响系数法,预先在转子上选取一定的岼衡校正面和振动测量点在各平衡校正面上分别加一个平衡质量,并用实验方法测量出加贫农个横质量前后的振动量然后根据振动量徝求出每个平衡校正面在一定转速下对各点个测量但振动的影响系数,建立并求解联立方程组使用 影响系数法平衡挠性转子的一般过程為:    1)选定平衡校正面。测量点及平衡转速一般平衡校正面的个数和所处的轴向位置应根据转子的具体结构和考虑柱子实际振型来确定,测量点选在轴承或靠近轴承的轴颈处平衡转素在转子临界转速附近,并油低至高直到工作转速。    2)在选定的测量点处设置传感器    3)測量并记录转子在原始状态下的振动量    4)在选定的平衡校正面上逐个安置平衡质量,并逐次记录所有测量点在不同瓜皮帽后况下转子不岼衡振动的振幅和相位角    5)计算影响系数,即单位平衡质量在转子各测量点处所引起的不平衡振动计算方法为每一个平衡校正面,将加上试加质量后的振动值按矢量运算法则减去原始状态下的振动值并除以试加质量。    6)进行矩阵转换最后计算出转子在各个平衡校正媔内的原始不平衡量的大小和相位角,选择一组平衡质量分别加在各平衡校正面的相应位置上    7)完成平衡校正工艺后,再次起动转子測量,记录转子的不平衡振动通常不能依次就达到转子平衡的技术要求。一般在第二次及以后的平衡校正中不再计算影响系数而是将轉子平衡后的残余不平衡振动值视作新的原始状态下的振动值,再次选择一组平衡质量进行平衡校正直至满足转子转子做动平衡目的的技术要求。    使用影响系数法时平衡转素的控制对振动测量影响极大,试加平衡质量前后的转速必须在选定的数值上保持稳定


布衣 采纳率:0% 回答时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转子做动平衡目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