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的发生发展和维持必须有为什么暴雨总是发生在夏季供应

问题:一批货物已经按发票总值嘚110%投保了平安险货轮在航行途中于5月3日遇暴风雨袭击,该批货物部分被水浸湿损失货值10000元人民币;接着该货轮在继续航行中又于5月8日觸礁,货物再次发生部分损失损失价值为12000元人民币。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应赔偿多少钱?为为什么暴雨总是发生在夏季

调整差速器两端具有调整螺母的单级减速器是,应拆下调整螺母止动片固定螺栓一端的调整螺母松(或

充电电流过小时,蓄电池电解液会消耗过赽 ()

汽车变速器的同步器锥盘与锥环的接触表面磨损造成间隙过大会影响同步效果 ()

对于一家在购买前评估飞机供应商的公司为什麼暴雨总是发生在夏季属性是重要的?请解释

根据《公安机关适用继续盘问规定》,下列哪些人员不得送入候问室()A.怀孕妇女B.正在哺乳自己不满1

易透过血脑屏障而中枢抑制作用较强的为A、黄连碱B、小檗碱C、四氢黄连碱D、药根碱E、甲基黄连碱

计算飞机可用率时,统计期限分为_______几种A.年B.月C.半年D.3个月

药品零售企业供应和调配毒性药品A、凭盖有医师所在医疗单位公章的正式处方,不超过两日极量B、凭工

具有1个側枝的花鹿茸称为A、单门B、莲花C、毛桃D、二杠茸E、三岔茸

在船舶工作台上工作应注意工作台是否()。A.漆上合适的油漆B.装有避雨具C.装有合適的安全围栏

红外线传输主要用途()A.电视遥控B.两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C.卫星发射D.电视播报

下列属于微波通信的优点是()。A.带宽高B.传输距离遠C.灵活性高D.不可以进行广播

光纤链路测试技术的参数包括()A.光纤的粗细B.光纤的长短C.光纤链路长度D.光纤链路衰减

关于慢性颌下腺炎的描述,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自感有咸味的分泌物从导管口流出B.进食时颌下腺

关于儿童颌骨骨折的治疗哪项是错误的A.应争取早复位B.鈈宜做颌间固定C.复位的咬合关系恢复较成

一名患者因舌外伤致比较严重的出血,急诊止血的方法是A.注射止血药B.纱布填塞C.颈外动脉結扎D.指

颈外动脉结扎止血的部位是A.颈动脉分叉处B.甲状腺上动脉下C.甲状腺上动脉与舌动脉之间D.舌动脉与

只接受被保险人单方面的委托代表被保险人的利益的公估人是()。 A.损失理算师B.损失鉴定人C.损

下列不属于远洋船舶保险的除外责任是() A.被保险船舶不适航B.被保险人的疏忽或故意行为C.被保

“保户储金”属于()。A.流动负债B.长期准备金C.其他长期负债D.其他短期负债

赔款准备金不包括()A.未决赔款准备金B.已发生未报告赔款准备金C.已决未付赔款准备金D.未了责

雌激素的功能有A.使子宫肌肉松弛B.使阴道上皮角化现象减弱或消失C.使子宫內膜增生D.促进卵泡的发

A.营养支持时间在2周以内B.营养支持时间在2周以上C.将多种自然食物混合成半液体状膳食D.人工配置

各型休克最基本的病理生理变化是A.组织缺氧B.血压下降C.代谢改变D.微循环灌流不足E.重要脏器受损

腹膜刺激征发生的机制是A.内脏肿大及淤血B.肝胰肿瘤有淋巴结转移C.肠腔胀气及炎症D.胆总管结石并

当无顾客结账时收银员应整理及补充收银台各项必备物品.兑换零钱.整理顾客遗弃商品。

顾客投诉处理的流程是①倾听顾客倾诉②表示同情③询问顾客④解决问题⑤回复/感谢顾客

在钴铬合金的组成中,提高其铸造性能的成分是A、镍B、锰C、碳D、钴E、铬

我们在工作中要勤于学习与思考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经营工作,这体现了社会主义商业道德的()基本要

建设工程总承包合同的当事人是指()A.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B.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C.业主和总承包单

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A.通知债务人B.与债务人协商C.只转让主权利,不转让从权利D.专属于原债

合同生效后价款或者报酬不明确的,也无法通过其他方法确定鈳以按照 ()价格履行。A.订立合同时订

某工程内容与技术经济指标尚未全面确定投标报价的依据尚不充分,而发包人因工期紧迫必须发包的工

A.虚证 B.实证 C.表证 D.热证 小儿食指络脉色鲜红者多属()A.B.C.D.

经脉上行与督脉会于头顶部的是()A.B.C.D.

A.肝经 B.脾经 C.肾經 D.肺经 连舌本,散舌下的经脉是()A.B.C.D.

《素问.五常政大论》所说“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体现的原则是()A.B.C.D.

2016三年级寒假生活指导英语答案第9页

把握好保教结合的原则应明确以下几点()A.保育和教育是幼儿园两大方面的工作B.保育和教育是分

教师要想促进师幼之间嘚关系应该注意()A.要严格管教儿童对儿童错误零容忍B.态度诚恳,和蔼可

培养组织教育活动能力的途径有()A.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B.经常向敎学行家学习C.从事教学研究活

为更好地理解和贯彻幼儿园的任务必须把握以下要点()A.限制对家长提供的服务范围B.不断提高

机器是机构的偅要组成部分。()

实际生产中砂型的紧实度通常用硬度来衡量。()

从合型到浇注铸型停放时间越长越好。()

机械就是机器和机构的总稱()

下列选项中,哪项不是感染性休克的继发病A.急性腹膜炎B.胆道感染C.炎症性肠病(IBD)D.绞窄性肠梗阻

诊断肾移植排斥反应的“金标准”是A.影潒学检查B.移植肾组织病理学检查C.临床表现D.免疫学指标检查

复苏后治疗,最重要的是A.维持良好的呼吸功能B.确保循环功能的稳定C.防治肾功能衰竭D.腦复苏E.防

预防术后肺不张最主要的措施是A.应用大量抗生素B.蒸汽吸入C.多翻身多做深呼吸彭励咳嗽D.应用祛

静止就是不动。()A.正确B.错误

鉯下属于行政处罚形式的有()A.罚款B.警告C.责令停产停业D.撤职

脱离了人体的手就变成了没有生气的、死的东西,这是()A.形洏上学片面、孤立的观点B.辩证法普遍联系

1951年和平解放的地区是()。A.西藏B.四川C.海南D.广东

他励直流电动机在电枢回路中串电阻调速属于有级调速()

实施实地观察审计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可以以固定资产明细账为起点进行实地追查,以证明会计记录中所列固定资產确实存在并了解其目前的使用状况;也可以以实地为起点,追查至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以获取实际存在的固定资产均已入账的证据。()

对于一个动态规划问题应用顺推或者逆推解法可能会得出不同的最优解。()

善于治疗肝阳上亢兼胃痛吐酸的药物是

(10分)不同的区域囿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宜发展不同的农业。如东北地区沃野千里是我国著名的商品农业基地而我

读下图,回答问题小题1:若甲乙分别是黃土高原与长江三角洲地区,MN代表的产业要素在区际之间流向合理的是A.M

(12分)下图为山东半岛某区域示意图及该地区月平均气温、降水資料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 从地形、水文角度说

阅读下列两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2010年5月中央在新疆工作会议上囸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喀

某国一出版公司有一批滞销书久久不能售出推销人员想出一个主意,于是给总统送去一本书并征求意见总统忙于

一批货物已经按发票总值的110%投保了平安险。货轮在航行途中于5月3日遇暴风雨袭击该批货物部分被水浸湿,损失货值10000元人民币;接着该货轮在继续航行中又于5月8日触礁货物再次发生部分损失,损失价值为12000元人民币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应赔偿多少钱为为什么暴雨总是发生在夏季?

}

摘要:中国东部位于东亚季风区随着东亚夏季风的爆发、盛行和向北推进,东亚夏季风主雨带明显自南向北移动在中国东部地区依次形成华南前汛期雨期、江淮梅雨季和北方雨季。这三个雨季和地区也是暴雨多发期和地区因而中国地区的暴雨既不同于印度季风区的热带类型暴雨,也不同于北美与欧洲地区中纬度型的暴雨它是由热带季风气流与来自中高纬的冷空气强烈相互作用下发生的,不但强度大而且持续时间长和范围广。早茬20世纪初期中国科学家就开始研究中国暴雨,经过长期的努力在暴雨理论、暴雨分析和预报方面,获得了重大的进展本文将对中国暴雨的理论与重要进展作一综述和评论,共包括四个方面:(1)中国暴雨的主要气候特点;(2)中国暴雨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3)中国暴雨发生机理研究的主要成果;(4)未来中国对流尺度暴雨理论研究的挑战

中国是一个多暴雨的国家,主要原因之一是每年夏季都深受東亚夏季风的影响夏季风从海上带来的充沛水汽很易造成洪涝灾害。夏季风爆发和盛行期间是我国的雨季或汛期也是暴雨多发季节。其中持续性暴雨造成的大范围持续严重洪涝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所以暴雨的研究和预报一直是我国气象工作者的主攻对象の一。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在这方面获得了重大的成果。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科学家根据季风暴雨的特点,逐步建立了中国自己的暴雨理論阐明了从大尺度环流到中小尺度系统之间的多尺度相互作用与反馈的过程和物理机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季风气流作用下湿空气动力學这些成果是对国际上暴雨理论和机制的重要贡献。本文对这方面的成果及其对中国暴雨分析和预报业务的推动将作综合性的评述以期承上启下,为未来新时期中国暴雨的研究提供创新能力的基础以争取获得更大的成就。

1 中国暴雨的主要气候特点

暴雨导致的洪水灾害昰夏季的主要灾害之一其中一个关键原因是每年夏季季风气流从海上带来丰沛的水汽和不稳定空气。我国位于世界上著名的季风区即東亚季风区。在夏季风爆发、盛行和向北推进的时期()东亚夏季风主雨带明显跳跃性自南向北移动,在中国地区形成了华南前汛期雨季(4月6ㄖ—6月19日)、江淮梅雨季(6月20日—7月14日)和北方雨季(7月15日—8月8日) ()这三个雨季和地区也是暴雨的多发期与地区()。因而暴雨频发的地点是与夏季风主雨带的位置和维持时间密切相关的(;王遵娅和丁一汇2005;)。

图 1 1981—2010年气候平均的3—11月东亚地区日平均降水量的时间-纬度剖面图(单位: mm, 东亚地區为105°—120°E经度区, 阴影区代表日降水量在6 mm以上即大于季风区降水标准) (丁一汇等,2018) Fig.


三个主要暴雨带之间大暴雨出现的机会明显减少。中國的暴雨有四个主要特征():(1)暴雨主要集中在5—8月汛期期间例如华北京津冀地区大暴雨日集中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即“7下8上”占全姩总降水量的66% (华北暴雨编写组,1982);长江流域中上游地区6—8月的暴雨占总频率的71%,而高峰期集中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这就是著名的东亚梅雨季。(2)暴雨强度大、极值高如果与相同气候区中的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暴雨的强度很大不同时间长度的暴雨极值均很高,如1 h暴雨极值昰198.3 mm (河南林庄1975年8月5日) (),24 h降水极值是1 248 mm (台湾地区1963年9月10日)。其中不少时段的极值均打破世界记录比类似气候区的记录要大得多,如美国的24 h降沝极值是983 mm (佛罗里达州) ()(3)暴雨持续时间长。我国暴雨持续的时间从几小时到63 d有研究认为1986年的梅雨达65 d。暴雨的持续性是我国暴雨的一个明显特征(4)暴雨的范围大。长江流域的暴雨区面积是全国最大的雨带多呈东西走向,如1954年与1998年特大持续性暴雨仅600 mm以上的降水量区就覆盖了长江流域的绝大部分地区1991年的江淮流域特大暴雨面积也覆盖了十几万平方公里。在半湿润半干旱的华北地区特大暴雨的面积也可达(10~20)×104

注:1975年8月5—7日河南特大暴雨(简称“75.8”暴雨)为400 a一遇,其主要特征是极强的短历时降水1、3、6、12 h最大降水量破中国记录,6 h降水量接近世界记录(685 mm和830 mm汾别是气象站记录与水文站记录)400 mm与200 mm降水区范围极为罕见。

由上可见我国暴雨的主要特点是降水有明显的集中期,暴雨的强度大持续時间长,并且范围大尤其以梅雨期江淮暴雨区面积最大。因而常常可造成大范围洪水灾害尤其是夏季持续性大暴雨是影响中国的主要忝气灾害之一。这与同纬度的美国相比不同美国的暴雨主要由局地性的强对流性降水引起(),它们常常造成突发性洪水很少产生持续性洪水灾害。

2 中国暴雨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

暴雨主要由中尺度系统造成但中小尺度系统是在天气尺度系统作用下生成和发展的,而天气尺喥系统又受到大气环流系统的制约所以暴雨是时空尺度系统相互作用的产物。气候变化能够改变不同尺度系统的平均状态和变率因而吔能改变暴雨生成和发展的平均状态和变率。在种种情况下应该进一步研究变化的气候条件下,暴雨生成和发展的条件发生了为什么暴雨总是发生在夏季变化又如何影响暴雨发生的频率、强度和路径。因而暴雨发生条件和机理的研究是一个认识逐步深化和演进的复杂过程自竺可桢先生1933年发表的《季风与中国之雨量》一文以来的近90 a间,中国暴雨理论研究和预报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70年代中期以湔:突破气团理论,引入先进的大气环流和天气动力学新观念(赵九章1955)。这个时期研究的重点是暴雨发生的大尺度环流、水汽来源和输送、天气尺度降水系统和重大暴雨过程的个例分析根据这些研究,人们对影响中国地区的暴雨的环流型、主要降水系统和大范围强暴雨发苼和维持的条件有了基本的认识其中重要的研究成果包括中国夏半年降水天气系统(),中国的梅雨()和1954年长江淮河洪水时期的环境特征(陈漢耀,1957)等这个时期研究的主要特点突破了气团理论的观念,结合中国实际以新的大气环流与长波和锋面理论研究了中国暴雨发生的气候背景(尤其是印度季风和东亚季风的作用),大尺度环流条件与降水天气系统的结构等从而获得许多新的基础性成果,不但为中国的暴雨研究奠定了正确发展的道路而且在吸收和创造性地运用国外先进气象理论的基础上大大提升了中国暴雨研究的整体水平,获得许多创新性的成果

(2) 1970年中期—1990年代初:深入研究历史性重大暴雨个例,建立全国性暴雨协作组和中小尺度基地研制暴雨数值预报系统。1975年8月5—7日河南发生了特大暴雨(简称“75.8”暴雨)3 d内在河南南部的局部地区总降水量达1 631 mm,暴雨灾害夺走了该区2万6千多人的生命经济损失巨大。中国的氣象和水文部门从这场及其他的空前的大暴雨与大洪水事件中(如1954年长江大洪水、1958年黄河大洪水、1963年海河大洪水、1991年淮河大洪水和1994年珠江流域大洪水)吸取了经验教训从全国层面加强了中国暴雨的研究,包括组织了专门的暴雨协作组(如华北、长江中下游、华南前汛期等)在“七五”期间,通过攻关项目还建立了京、津、冀等4个中小尺度基地研究工作的重点逐步从天气尺度转向了中尺度。在降水业务预报上研淛和运行了全国性的区域降水数值预报模式(LAFS)和武汉的五层有限区暴雨模式()同时不少台站还研制和使用了暴雨诊断方法和专家预报系统与囚机对话系统,使暴雨预报由经验和定性向定量化方向转变从而把暴雨研究和预报初步带推向一个新的现代化的新台阶。

1990年代初—2010年代:开展外场观测研究暴雨的多尺度相互作用机理,建立国家到地方的暴雨监测、预报和研究体系以“八五”国家攻关项目“台风暴雨災害性天气监测、预报技术研究”的实施为依托,全面发展和建立暴雨监测、预报、评估和服务系统在暴雨研究成果向业务应用转化的基础上建立国家级和区域级暴雨监测、预报、评估和服务系统。在这期间1991年江淮特大暴雨的发生对我国暴雨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有仂推动。即必须建立以中尺度强降水系统为主要目标的暴雨监测和预报技术在加深认识中尺度系统在导致致洪暴雨发生的基础上,研制哽准确的客观定量暴雨监测与预报系统和预警并尽可能延长时效。经过5 a的努力无论是暴雨理论研究还是暴雨预报均取得了重大成果,基本上形成了一个从国家到地方的暴雨监测与预报系统其中我国自主开发的GRAPES数值模式系统在暴雨预报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这种应對暴雨能力的提高在后来1998年夏季发生在长江全流域超强大暴雨/洪水事件的预报和预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国家气象局1998)。

为了更深入认识Φ国暴雨发生的机理尤其是对东亚梅雨区和华南前汛期暴雨,在该时期中日合作开展了“淮河能量与水循环试验(GEWEX/HUBEX)” (1996—2000年)和“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报的理论和方法研究”(2005—2009年)通过这两个科学试验以及其他相关的区域性中尺度试验获得了大量现场观测资料。这些多地區、多尺度资料研究对于我国暴雨发生的机制尤其是对长江流域暴雨发生的中尺度系统生命史、结构及其与暴雨发生的关系,具有极其偅要的作用

需要强调的是,暴雨发生的气候条件因受全球气候变暖与城市化影响也在发生着一定程度的变化这些人类和自然的气候因孓引起的中国区域大城市或超大城市群暴雨强度、类型与发生时间的变化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这方面,作为暴雨研究和预报的新挑战已成为并将会继续成为我国暴雨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3 中国暴雨机理研究的主要成果

中国对暴雨形成的热力和动力学条件与机理进行了夶量研究。在国内甚至国际上均取得了堪称创新性成果这些成果无论是置于国内研究和国际研究的主流趋势中看,均具有深刻的科学性囷前瞻性()在暴雨研究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概况起来主要有七个方面:

3.1 暖湿季风输送带及其对中国大暴雨的作用

在中国暴雨的研究中鈳以发现每一场大暴雨均有暖湿季风水汽输送带的作用,尤其对北方大暴雨的形成这种暖湿季风输送带,其地面相当位温大于或等于340 K表征非常暖湿的热带气流源。从大尺度环流观点看这种季风水汽输送带的形成是热带辐合带(ITCZ)及其关联的夏季风明显加强北推的结果。ITCZ的丠推加强了西南和东南季风气流可为暴雨的发生和持续性加强提供大量的水汽来源,同时ITCZ中的有些低压系统或台风可直接北上带来充沛嘚水汽和暴雨一系列研究表明中国的大暴雨均可发现有热带环流的作用(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气象专业和河北省气象台,1979)这个事实与近姩来国外发现并强调的来自热带的大气河的存在及其对全球暴雨的作用的事实是一致的(;)。由于ITCZ内常常不止有一个涡旋存在当一个台风登陆时,如果海上还有低压存在或形成涡旋群这时涡旋群与北面副热带高压之间形成强偏东气流,这股东风从海上一直延伸到内陆成為暴雨的主要水汽通道并影响我国东部的大部分地区。最早注意到这一问题是黄士松先生(1944)后来, 1998)、丁一汇(1980)、赵亚民(1994)等均注意到了来自热带哋区的持续性水汽输送或台风直接北上与西风槽相互作用对北方大暴雨发生的重要性。“63.8”(1963年8月)与“7.21”(2012年7月21日)暴雨就是明显的例子(;柳艳菊和丁一汇2014;) ()。可以看到当ITCZ十分活跃时,其北侧的暖湿季风气流可以迅速北上携带大量的水汽到达华北,当与北方冷空气(或低槽冷鋒)相互作用时不但可造成不稳定层结和抬升,更重要的是可供应源源不断的水汽如果大尺度环流稳定或移动缓慢,可造成十分强烈或歭续性的大暴雨最近王小玲等(2016)用综合法研究了华北、长江、华南大暴雨时期水汽输送的通道,进一步证实了中国大暴雨的发生过程中均鈳观测到水汽是来源于热带的ITCZ正由于陆地地区暴雨区与海上ITCZ东侧的暖湿季风气流的连接,才能使暴雨区获得源源不断的水汽来源以维持夶暴雨的发生()


3.2 暴雨的多尺度相互作用与增幅机制

暴雨是各种天气和环流系统相互作用的产物,尤其是特大暴雨或持续性暴雨均是出现茬几种尺度天气系统(行星尺度、天气尺度、中尺度和小尺度)明显有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大尺度系统制约和孕育中小系统的发生发展(制约作鼡)中小系统产生以后能成长壮大,反过来又能对大尺度系统起作用即反馈作用这又使整个暴雨系统加强和持续。因而一次大暴雨的生命史是复杂的既涉及到小扰动发生后在大尺度环境中发生和增长问题,又涉及到小扰动增长后对大尺度场的反馈过程在数学上,这种鈈同天气尺度系统相互作用的问题是一种非线性问题因而是一个很复杂的、包含突变过程的问题。暴雨预报的困难也就在于此()无论对歭续性或突变性暴雨均是如此。是根据“75.8”暴雨等个例概括出的暴雨发生时的多尺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图(, ;)。在暴雨过程的上述相互作鼡中有三个问题值得强调:

(1) 暴雨虽然是发生在不同天气尺度系统相互作用下但暴雨本身是中尺度现象。造成暴雨的天气系统是尺度为25~250 km的Φ尺度系统这是由于中尺度系统可以产生很强的上升运动、水汽通量辐合和明显的位势不稳定,其强度一般比天气尺度下大一个量级咜所产生的降水比一般降水强度大1~2个量级,因而中尺度系统是暴雨的制造者另外,中尺度系统对更小尺度的积云对流活动起明显的组织與增强作用在这种25~250 km的中尺度系统中又包含有几个长度为2.5~25 km的积雨云单体,新生的单体可以逐次在老单体的右前方发生形成所谓的“列车效应”,使一场暴雨表现为几次强暴雨峰值依次发生的现象

(2) 持续2 d以上的暴雨必须考虑行星尺度(3 000~ 8 000 km)系统的作用。行星尺度系统并不直接产生暴雨但它可以通过制约直接影响暴雨的天气尺度系统的运动(移速、强度与持续性和重要性)间接对暴雨产生作用,而后者可以通过中尺度雨团的集中或连续重现过程造成某一地区的强烈暴雨这种集中机制是突发性暴雨或连续性暴雨发生的重要机制。

持续性的大暴雨是发生茬上述多尺度系统相互作用的有利条件下并能形成明显的制约与反馈过程。这是通过中国历次大暴雨个例的详细分析得到的但这种复雜的制约与反馈过程在暴雨数值预报中很难预测,其原因是反馈或对暴雨的增幅作用主要是通过暴雨区的强对流产生的非绝热加热作用實现的。表明在“75.8”暴雨期间暴雨区上空积雨云降雨产生的凝结潜热释放产生了明显的升温与暖心,高空暖心又使高层形成明显的辐散氣流和负涡度并在250—200 hPa层中发展出一个单独的反气旋环流;随着高空暖区的出现在暴雨区以北水平温度梯度增大,根据热成风关系高空風加强;这支强西南风加速雨区的高空急流流出以及把暴雨和周围多余的热量带走,增强暴雨区层结的位势不稳定和暴雨的垂直环流从洏使暴雨长期维持。“75.8”暴雨过程中这种强烈的反馈作用在其他大暴雨分析中并不多见正是这种反馈作用,成为维持和增强“75.8”暴雨的條件之一()

3.3 湿斜压天气动力学和湿位涡不稳定性

一般的斜压不稳定性理论研究的对象是干燥大气,根据这个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中纬的西風带天气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及其与斜压能量转换的关系但是在东亚季风区,一方面夏季降水的发生与潮湿季风气流条件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一旦水汽凝结可以产生更强的潜热加热对大尺度环流场具有明显的反馈作用。因而用湿空气动力学更适合描述东亚季风区嘚降水过程系统地研究了湿斜压大气的天气动力学问题。他指出湿斜压不稳定是导致季风区大面积暴雨的天气系统发生的一种重要机制这个理论的一个主要创新点是,推导了湿空气动力学完整的方程和不稳定判据并得到在引进湿大气中潜热的影响后,不稳定最大波长甴4 000 km缩短至1 000 km左右(次天气尺度系统)这与东亚季风区的降水是发生在潮湿大气中的情况一致,尤其是与东亚梅雨季暴雨主要由次天气扰动引起嘚事实一致这个观点后来由日本学者进一步发展(如Ninomiya),提出了梅雨的次天气尺度系统湿斜压动力学得到在湿斜压大气中最不稳定波长Lm与層结因子σm成正比

p}}$(θ是相当位温),仅为其20%Lm不到Ld(干空气斜压最不稳定波长)的一半。

在实际天气预报中提出了与湿空气动力学相近的能量忝气学的概念,并在业务预报中得到推广和应用根据湿空气动力学方程组可得到湿位涡守恒定律(),该定律可以综合反映湿润大气中暴雨形成和发展的条件另外,湿位涡不稳定判据在暴雨预报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江淮流域梅雨降水分析中(王建中等,1995;;袁佳雙2000;)。

3.4 中国历史大暴雨研究及其灾害影响

我国的气象与水文工作者除研究中国暴雨的气候与平均环流和天气条件外,还对1917年以来100 a来峩国历史上重大的暴雨洪涝事件做了统计分析,并对其中十几次大暴雨、特大暴雨个例的成因和灾害作了详细的个例分析据此不仅增加對暴雨发生条件和天气动力学机制的深刻认识,并可从历史的实例中科学总结出规律性的认识以及防灾、抗灾的经验教训从而可大大提高天气预报员对暴雨预报的水平与防灾意识,增强对可能发生的暴雨事件作出有科学依据的预测能力这是认识暴雨发生机理、提高预报沝平和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即使在数值预报为主要工具的今天也仍然不失其应用的价值(;丁一汇等,

mm的强暴雨个例分布()可知,所有这些夶暴雨个例均分布在华南、江淮流域和华北三个夏季主雨带内在以上三个主雨带间暴雨很少出现。由暴雨引起的我国洪涝分布图(图略)与吔十分相似我国遭遇严重暴雨洪涝灾害的年份主要有1931、1935、1954、1963、1975、1991、1994、1998,20032012年等。我国有五个易受洪涝灾害的地区华南每3 a平均1~2次,湖南與江西北部每年2~3次长江中下游和华东沿海每2~3 a一次,淮河、黄河和流域每2~3 a一次与东北东部的松花江和辽河流域约每7~8 a一次因而绝大部分我國东部的暴雨是造成我国七大江河流域洪涝的主要原因。在我国西部暴雨事件和相关的洪涝事件要少得多,严重程度和损失轻得多根據历史的重大暴雨个例,总结出我国持续性大暴雨发生的四个基本条件()陶诗言研究组深入分析了中国历史上12次大暴雨个例的成因,指出暴雨虽然是一种中尺度现象但不同尺度间有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例如对于1954年夏造成长江大洪水的持续性暴雨是由7个低压扰动由西姠东连续通过长江流域造成的,这期间北半球环流形势非常稳定即一些主要的高空槽、脊系统持续出现在某些特定地区。在这种情况下地面上的锋区和气旋路径以及相关降水便有集中和稳定的趋势,因而引起严重的持续性暴雨和洪涝这个观点后来被广泛地应用于我国許多大暴雨的研究。在1980年初美国的气象学家也提出了形成区域性暴雨的集中机制,但比我国的研究晚了好几年()1931年和1937年的长江中上游大暴雨也具有类似的条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概括了我国持续性大暴雨的发生的三个基本条件:(1)大形势稳定;(2)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和向暴雨区辐合;(3)不断的对流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和再生重建。

3.5 季节突变和中国的梅雨

梅雨是中国和东亚地区夏季主要雨季之一它对中国东部旱涝灾害的发生有很重要的影响。1949年以前许多关于梅雨的研究大都从气团观点出发(;)。从1950年代开始由于高空和地面资料增多,梅雨的研究开始了一个新时代其中代表性的工作是陶诗言(1958)、谢义炳(1950)和的研究。他们指出梅雨实际上是东亚大气环流季节过渡和季节突变的产粅。全球大气环流每年6月和9月均存在季节突变现象这种双模态大气环流变化是全球性的,但亚洲季风从冬到夏的6月季节突变尤为明显這种6月季节突变表现为三个明显的特征:(1)在6月中旬,冬半年位于喜马拉雅山麓的副热带高空急流迅速北撤;(2)对流层中上部的庞大青藏高压(戓南亚高压)及其南部的东风急流建立;(3)同时印度季风爆发之后,长江流域的梅雨开始后来利用1979年全球大气研究计划第一期全球观测试驗(FGGE)和第一次青藏高原试验资料进一步指出,在印度夏季风爆发两周左右东亚出现强季风雨系东亚梅雨爆发。后来详细讨论了印度夏季风嘚爆发及其与中国长江流域梅雨的遥相关关系这与的研究结果一致。是印度夏季风在印度西南部克拉拉邦爆发后导致梅雨开始的遥相关波列图两者的相关关系也适用于整个夏季风时期(6—9月)。两者滞后三侯的相关系数对1948—2000年在0.3以上达到0.01显著性水平。这个结果也表明印度夏季风爆发导致的亚洲热带和中纬度大气环流的大调整对东亚夏季雨带从华南向江淮地区的北跳及其相关暴雨事件的发生起关键作用。

3.6 氣候变化与城市化对城市暴雨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全球和中国降水影响主要表现为降水特征和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率的明显变化,如暴雨頻率和强度增加小雨和中雨频率减少()。同时由于城市化的快速进展明显改变了土地利用的特征与状况,通过影响地表反照率与感热和潛热(蒸发)通量也影响城市的降水和环境条件如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群的温度(如高温热浪)、降水和雷暴、环境污染条件(如周日效應)等,由于城市化效应(如热岛、污染物增加、环境条件改变等)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根据最近的研究(,)中国沿海和长江经济带的超夶城市群(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武汉、重庆等)短时(1、3、6 h)暴雨强度、频率和地点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是上海1916—2014年1 h降水最大值的长期變化由可知,1950年以前总体上表现为减少趋势但从1950年以来其增加趋势明显,为每10 a增加2.72 mm·h-1 (通过0.05信度检验)其中又以最近30多年(1981—2014年)的增强趋勢尤为明显(每10 a增加6.6 mm·h-1) (,)另一方面,在近代城市化快速进程中极端强降水的增强趋势有向城市中心区(上海徐家汇)集中的趋势(),强降水中惢与城市热岛区的位置十分一致(、)这表明城市热岛对于雨岛的发生具有重要的影响,促使城市极端暴雨的明显增加与向城市中心区的集Φ研究表明,上海城市极端降水的增加与向城市中心区集中的现象由三种不同尺度的因子共同造成:(1)自然的气候变化(主要是东亚夏季风嘚减弱引起的南涝北旱降水格局的变化)引起的年代际主雨带的移动它改变了城市暴雨发生的背景条件,由此决定城市强暴雨发生的地理汾布和长期变化;(2)人类活动(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引起的气候变暖的影响能够增强大气的水汽输送和水汽供应,从而影响城市降水的强度及其长期趋势;(3)城市化效应它通过影响热平衡、气流场和大气稳定度等增加降水的强度和集中程度。应该指出现在没有定量确定这三个洇子的相对贡献,这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城市化效应如何改变降水类型、频率和暴雨发生时间以及可预报性

3.7 中尺喥天气系统的可预报性与暴雨的外场试验

暴雨的发生是多尺度条件和宏微观物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科学上是一个难题中国气象学镓为此奋斗走过了漫长的道路。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暴雨的研究与预报是大尺度的,真正开始重视和成规模研究中尺度系统是自1978年大连全国暴雨会议以后在近40 a间重点研究了β中尺度(25~250 km)与α中尺度(250~2 000 km)。这包括中尺度雨带、中尺度雨团、中尺度对流(MCS)、中尺度对流复合系统(MCC)、台风中的螺旋云雨带、飑线、干舌(干入侵)等对于γ中尺度(几公里至25 km)与对流单体以及其中造雨的微物理过程、参数化问题研究甚少,目前处于初步階段至于1 km以下边界层中的大涡与小涡等湍流作用问题,我国目前研究也甚少对于上述不同尺度系统不同物理机制的相互作用问题研究吔不够。因而想要在3~5 d内正确预报暴雨的发生尚需长时间的努力(目前中央气象台暴雨预报技巧分约为0.15)

许多研究已证明天气尺度系统有一定嘚预报时间界限,这个界限最长是10~14 d这是由于不同尺度的波动相互作用引起的非线性增长造成的。理论和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大气作为一種乱流系统,在三维空间能量由小尺度到大尺度的转换比二维乱流空间(空间尺度越大越接近二维系统)要快得多,因而天气系统的状况越接近三维乱流系统其固有的可预报性越低。因为中尺度系统的空间尺度是从α中尺度到小尺度,前者大致可看作二维乱流,而后者应可看作是三维乱流,因而中尺度系统在较小尺度一端(如β中尺度,γ中尺度)的可预报性比较大尺度(如α中尺度)更低。总之,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可预报性总体上是低的。研究进一步指出小尺度运动中不可避免的初始不确定性,将向中尺度传播并能比天气尺度更早地达到中尺度,從而使中尺度系统具有更低的可预报性因而增加观测密度,从而减少小尺度的不确定性是提高中尺度可预报性的一个关键但由于这种高密度观测费用极高,从业务上是很难实现的即使能够实现,也不能保证中尺度天气预报会有明显的提高

在一个暴雨多发且具有代表性地区进行暴雨或中尺度外场观测试验是目前解决中尺度观测、获取中尺度资料和研究其形成暴雨的机理的一个主要途径。在国际上早在20卋纪40年代(如美国的雷暴试验)已开始中尺度外场观测试验在我国的暴雨研究中,也十分重视中尺度暴雨试验规模较大的暴雨试验有长达10 aΦ日合作的“淮河流域暴雨和水文试验(HUBEX/GEWEX)”(1993—2002) (;;)与“中国南方降水野外观测试验(SCHeREX)”(2013) (;)。另外区域性与暴雨相关的其他试验有华南前汛期暴雨试验()、华东梅雨期中尺度试验()以及近期举行的省级的试验(如四川省的西南涡暴雨试验、湖北省暴雨观测试验和华南暖区暴雨试验等)

最菦对历次华南前汛期暴雨计划和外场科学试验进行了总结(),特别是对内陆地区暖区暴雨中的中尺度系统的发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们指絀,除了与双急流、海陆风锋和沿岸地形有关外前期对流产生的准静止中尺度流出边界可以连续地触发极端暴雨事件,并且活跃的暖雨微物理过程在其中一些暴雨事件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因而深入认识暖雨、结淞和冰相微物理过程的贡献,对暖区暴雨的形成和预报也是十汾重要的

第一次华南前汛期暴雨计划 天气尺度与中间尺度环境条件
中尺度系统及其与天气尺度系统、地形、中气旋与切变线、行星边界層等相互作用
中尺度对流系统(MCSs)、暴雨监测和预报
影响MCS演变的多尺度过程与云微物理(包括对流的数值模式与预报)

通过国家攻关项目的支持,分别建立了京津冀、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珠江三角洲等四个中尺度基地通过上述一系列不同规模和重点的中尺度试验基地建设,獲得了大量关于中国中尺度系统的特征、生命史、结构以及形成暴雨的过程和机理的研究成果大大促进了我国暴雨研究的重点由天气尺喥逐步转向中尺度系统,推动了我国区域暴雨数值预报模式的发展和业务化运行推动了暴雨预报向定量化、客观化、精细化方向转变,並延长了暴雨预报的时效在科学上,对中尺度系统形成暴雨的机理和过程得到了许多新的成果这包括:(1)揭示了中尺度雨团的活动规律忣其形成特大暴雨的方式和机理。在暴雨期间有频繁的中尺度雨团生消、移动和强度变化每个雨团实际上是一个或几个相互邻近的强烈發展的积雨云群,这些积雨云群随着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和移动一个地点的暴雨就是这个群中若干中尺度雨团经过某地并发生合并与加强和持续的结果。(2)揭示了江淮梅雨锋和华南前汛期暖区暴雨区中的β中尺度涡旋结构与形成暴雨的机理,尤其是西南涡、大别山地区和华南前汛期暖区涡旋系统与致洪暴雨的关系(, ;;)(3)通过中日合作的HUBEX/ GEWEX试验,得到了长江梅雨期产生的暴雨的三维中尺度对流系统模式()

4 未来Φ国暴雨理论研究及其业务预报应用的挑战 4.1 暴雨理论研究的两大目标

(1) 暴雨理论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为发展新的暴雨形成机理与预报系統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方法为解决暴雨或中小尺度暴雨系统的预报,最终目标是构建全球(10 km)-区域(5 km)-云分辨模式(1 km以下)组成的高分辨率、具有包含云微物理过程的云模式的三重嵌套模式系统1~10 km水平分辨率的区间目前被称为灰色区域。在这个区域是否或如何使用积云参数化等明顯地依赖于分辨率。到1~5 km将主要依据显示的云模式预报降水,这是目前定量降水与暴雨预报的挑战性问题即大暴雨预报的核心问题是:囸确地预报云从浅到深对流,再到合并成MCS (即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演变过程与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云微物理过程不同的造雨机制使降水形成和增幅可以看到,从1975年“75.8”暴雨到2012年“7.21”汛期大暴雨的40 a间通过艰难的探索在暴雨研究和预报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75.8”暴雨最先为我們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多方面经验与启示

暴雨理论研究的第二个主要目标是,提高预报员对暴雨生成和发展的理论认识并以新的暴雨理論指导其对暴雨预报思路和方法的形成,以能正确运用数值预报的产品发展适合于本地区的区域与局地暴雨预报的方法与评估预报结果鈈断改进暴雨预报的技巧和能力。这是暴雨预报能力建设的一个中心问题目前天气预报已进入数值预报的时代,普遍的认识是为了提高忝气预报的准确率最根本的途径首先是要提高数值预报的能力,暴雨预报的进展也不例外但暴雨预报的实践表明,暴雨预报仅依靠数徝预报尚有相当困难尤其是对突发性和持续性暴雨的预报,无论在时间上、地点上以及量值上均很难达到社会和公众的需求例如,中央气象台预报员的统计表明大雨以上量级的降水预报,预报员的预报常常比各种数值模式的预报具有更高的技巧这表明天气预报,尤其是暴雨预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并不能完全依赖数值预报而同时必须发挥预报员的作用。即预报员通过掌握的天气与气候的理论知识、經验、资料与信息和其他预报方法对数值预报的结果进行有效的订正,甚至在必要时进行更改最后确定更可能符合实际的预报结果。哃时这种订正过程也能自觉地增强预报的信心和决策能力实际上这也是过去提出的人-机对话预报方式在近代天气预报的发展。通俗地说数值预报加预报员订正是天气预报也是暴雨中、短期预报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主要预报方法,要达到完全客观化、自动化与人工智能的時代还要走十分长的路程尽管如此,数值天气预报仍然是暴雨预报的主要依据

4.2 暴雨业务预报分析能力有望提高

预报的能力建设中一个偅要方面是增强预报员对暴雨形成机理的深入认识。据此才能建立正确的预报思路和方法一个预报员面对暴雨预报,为增强其能力他(她)應该如何建立正确的预报思路呢在现阶段,关键是识别和确认暴雨的关键影响系统(尤其是高影响的天气系统)及其与未来暴雨发生时间、哋点和降降水量的关联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一个预报员在制作和发布暴雨预报之前可以进行以下六个方面的分析:

了解气候背景和气候預测以及汛期的主要天气系统概念模型包括不同种类暴雨出现的概率、条件、时段、演变过程和致灾程度等。一方面要了解当时的月、季、年气候预测结果,包括主要雨带的位置与异常情况、季风活动和台风生成数及登陆状况的展望等;另一方面要深入理解汛期主要忝气系统概念模型,建立天气系统与暴雨发生条件和暴雨区的联系以及天气系统一般的演变过程和特点。预报员若这方面的知识储备越哆思路会越开阔,对预报结果的决策会更有信心

根据数值预报的环流形势预报进一步分析可能导致暴雨发生的环流型。这需要预报员熟知中国大范围暴雨和区域型暴雨发生的环流型尤其是对持续性大范围特大暴雨的环流型应有深入了解,这也是中、短期暴雨预报的基礎根据数值预报的环流形势预报,需仔细分析未来的环流演变是否相似于某种暴雨环流型这包括判断阻塞高压和西风带大槽或冷涡的位置,副热带高压维持、北跳或西进加强东亚夏季风的强弱脉动和进退等关键环流系统。在这方面还需了解高空急流的位置与演变,洇为它决定了行星锋区与风暴路径的位置以及高低空急流可能的耦合

确定和追踪主要影响系统和暴雨区。根据数值预报结果要做到这一點并不难但关键是分析它的演变过程以及与其相关的暴雨条件的变化,尤其是对高影响天气系统的分析如锋生、温带气旋的发展、台風登陆与变性、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可产生暴雨、雷暴、大风、冰雹等)。预报员应充分利用数值模式的输出结果进行有重点的分析利鼡模式输出结果,对主要影响系统和相关暴雨区的诊断、检验与比较(不同模式可能有不同结果)过程这是一个确定和跟踪预报对象的关键過程。

基于预报员的经验利用统计或动力-统计方法和环流方法,以及卫星、雷达、探空等资料对数值预报的分析结果进行适当订正如計算各种动力和层结不稳定指数、温度平流、涡度平流、ω分布、高低空急流的次级环流以及天气系统发展的方程(位涡方程、Q-向量方程、ω方程、位势倾向方程和地面气压变化方程等)。统计或动力-统计方法中包括数值预报产品释用方法过去常用的方法是MOS和PP方法。目前MOS方法囿了许多改进它体现了动力与统计的结合,是数值预报产品释用的一个主要方法通过上述独立的诊断和预报,以及所用数值预报结果嘚系统性误差对数值预报结果进行订正,并重新绘制出订正后的主要影响系统和暴雨区的实况和预报图通过这个过程进一步实现了数徝预报与预报员的结合和交互作用,据此可大大提高对主要影响系统和暴雨区预报的认识增强预报的信心。

在条件具备的地区和时段进荇中尺度分析尽可能确定主要影响天气系统和相关暴雨区中的高影响地点和时间,使暴雨预报向精细化方向发展这对超短时预报尤其偅要,就目前的条件而言要利用好五种资料:1)卫星资料。尤其是同步卫星资料目前中国的双星同步卫星观测对于追踪中尺度强对流系統提供很好的条件,对于主要影响系统中的强暴雨区的判别也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卫星云图的中尺度系统识别技术和定量化信息的提取有利于暴雨预报。2)降水资料中国有比较稠密的降水观测网,尤其是东部地区并且有每小时观测。自动台站网的建设进一步提供了大范围哋区连续的降水观测资料利用这些降水资料可以进行雨团分析和单站降水时间序列分析,这对于识别中尺度系统(雨团)及其移动和过境时間是较为有用过去许多中尺度降水系统的演变规律大都是依据雨团分析得到的。3)雷达资料我国已建立了覆盖比较完整的先进天气雷达網,其中绝大多数为多普勒雷达和多双偏振雷达且全国基本实现了雷达回波拼图与数字化。雷达资料在监测中尺度系统方面很关键尤其是对12 h以内的超短时预报更为关键。把雷达、卫星和自动气象站网观测(如可能包括部分风廓线仪和GPS观测)组合在一起是实现全国或区域中呎度观测的现实途径。它们是互为补充的高空观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从业务上实现中尺度观测。根据THOPEX观测计划主要在天气的敏感区用专门的落仪探空实现适应性观测,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国家付诸实现因而目前主要是选择一些关键探空站进行分析,进而确定暴雨嘚时间、强度与持续时间4)地面中尺度综合分析资料。过去这方面的工作表明它有利于判别造成暴雨的中尺度天气系统,有利于预报员從感性上加深认识暴雨天气系统中央和省级的台站应进行和维持这种中尺度分析。目前绝大多数图表均是数值预报模式自动生成但区域中尺度图应成为预报员的一种主要分析图。5)其他特殊观测资料包括风廓线仪、GPS系统、边界层塔、微波辐射仪、高空商用飞机等观测。這些资料可以有选择的与常规的定时定点观测资料共同使用目前对这些资料如何用于暴雨分析和预报尚在研究阶段。这些资料在观测时間、空间和要素上具备常规观测资料所没有的优势随着研究和应用的扩展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和融入,其必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綜上述分析结果,预报员首先应建立明确的预报思路据此绘制出要求时限的暴雨预报图。预报图应包括主要影响天气系统及其演变状况、相关暴雨区的位置与移动、强暴雨的发生地点与时间、可能降水量还应注明暴雨可能持续时间以及消失时间等。这种综合预报图有利於预报员梳理思路、进行预报决策和天气会商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预报员尽可能分析获得的信息并进行思考和综合判断。预报员必偠时可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分析流程在此基础上对暴雨形成便具有深邃的洞察力和较高的决策能力。

仇永炎. 1950. 夏季副热带西太平洋及东亚熱带振动的移动及结构[J]. 气象学报, 23(1): 85-98.

丁一汇.1998.陶诗言先生与中国暴雨[M]//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东亚季风和中国暴雨—庆贺陶诗言院士八十华诞.北京: 氣象出版社: 137-141, 496

谈哲敏, 赵思雄. 2013. 中国南方β中尺度强对流系统结构与机理[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66.

陶诗言, 赵煜佳, 陈晓敏.1958a.中国的梅雨[M]//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東亚季风和中国暴雨—庆贺陶诗言院士八十华诞(原载中国气象局气象论文集第4号).北京: 气象出版社: 5-45

谢义炳. 1980. 湿斜压大气的天气动力学问题[M]. 吉林: 吉林出版社, 1-15.

中国气象局. 中国大洪水与气象服务[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355.

周晓平, 赵思雄, 张可苏, 等. 1988. 一个东亚季风区的暴雨数值预报模式[J]. 大气科学(特刊): 60-78.

}

正常年份5月中旬以后,受东亚季风影响大雨带移至华南沿海,降水量增大称为华南前汛期季风降水,雨量主要降落于冷锋前部的暖区

  锋前暖区暴雨是华南前汛期暴雨的一个重要特色。

  1.1 降水量大中心降水是锋面降水的3-5倍

  1.2 降水范围小,约占过程降水面积的1/3-1/4

  由于锋前暖区受潮湿不稳萣的西南季风气流所控制只要在边界层内存在使不稳定能量释放的触发机制,就会在华南前汛期的环流背景下产生暴雨

  2.1. 边界层内侵入的浅薄冷空气

  2.1.1 受武夷和南岭山脉阻挡,冷锋停滞于25N附近但边界层内有浅薄的冷空气沿河谷南下或从东部海上回流侵入暖区,造荿抬升不稳定

  2.1.2 锋区坡度小宽度大,地面图难以发现但可见切变,暴雨区较小

  2.1.3 边界层内水汽通量辐合是产生暴雨的主要水汽來源,浅薄冷空气侵入有利边界层内水汽向暴雨区输送但当冷空气入侵接近850HPA高度,降水停止因为冷空气加厚,破坏不稳定层结也破壞了低层水汽供应。

  2.2 地形对暖区暴雨的作用

  2.2.1 地形动力抬升

  2.2.2 喇叭口地形收缩作用

  2.2.3 对流单体随中层风向下游移动有时暴雨區并不是在迎风坡,而落在中层风下游其他条件有利的地区

  2.3 海陆分布的对暖区暴雨作用

  2.3.1 华南地处低纬,频临西太和南海西南季风加强时,有利水汽输送广东沿海暴雨前,经常有假相当位温的剧增这是由于边界层内偏南气流加大,有时达到低空急流强度甚臸产生超低空急流(950HPA),暖湿北涌造成的

  2.3.2 海陆风效应显著。特殊的海岸地区可以形成辐合中心加强降水,并产生沿海降水的日间變化陆风的辐合中心,形成夜雨与沿海气候值暴雨中心相吻合。海风的辐合中心形成白天暴雨,位于内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暴雨总是发生在夏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