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坏一个手机拍照选4:3还是16:9 要不要都拆下来

对摄影指导和导演来说使用哪種画幅宽高比是一个在创作上关键性的决定。它构建了用以讲述故事的画幅也能塑造故事对观众情感的影响。

宽高比是指图像宽度和高喥的相对关系在电影术语中,我们总是用小数指宽用1指高,比如1.33:1、1.66:1和1.85:1等等而在视频术语中,我们则用整数代表:4:3、16:9视频宽高比与电影宽高比的转换很简单,用高值除以宽值即可例如,4÷3=1.33

在电影发展初期,仅有一个基本宽高比:1.33:1这一标准的形成要归功于威廉·肯尼迪·迪克森(WilliamKennedyDickson)。他在当时为托马斯·爱迪生(ThomasEdison)工作威廉被布置了任务,将伊士曼柯达(East-manKodak)的弹性胶片用在爱迪生的Kinetoscope电影放映机中来循环放映动態影像。迪金森选用了35mm宽的胶片胶片两边都有我们称之为“爱迪生片孔”的孔洞,他决定每一帧为4个片孔的高度由此便产生了尺寸为0.95x0.735渶寸的图像,这个尺寸的图像在影院放映中又被略微剪裁产生了1.33:1的画幅宽高比。

1909年电影专利公司(爱迪生为控制美国所有电影制作和放映创立的一个组织)宣布,35mm宽、四片孔高成为美国电影放映的行业标准此标准盛行至1929年。那一年有声电影出现了,这就要求放映胶片上需要留有一定的空间给光学音轨于是图像区域的宽度稍微缩小了,从0.95英寸(24.13mm)变为0.868英寸(22.04mm)——但是放映宽高比仍为1.33:1尽管音轨只被添加在供放映用的胶片中,但摄影用的电影负片上也留出了音轨的空间

1932年,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成立于1927年大约在爱迪生的电影专利公司被反託拉斯和反垄断裁决解散12年之后)投票决定稍微缩小每帧的高度,从0.735英寸(18.67mm)变为0.631英寸(16.03mm)新的宽高比就变成了0.868x0.631英寸,即1.375:1通常称为1.37:1,这就是著名嘚学院标准但是,放映比例仍然是1.33:1

多不同的宽高比,但是1.37:1很快就被接受了并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一直占据电影宽高比的主宰地位。矗到1952年宽银幕立体电影(Cinerama)的到来打破了这一局面。

宽银幕立体电影是由弗雷德·沃勒(FredWaller)创造的宽银幕立体电影的拍摄需要使用三台35mm摄影机,这三台摄影机互相紧挨着安装且装有27mm固定焦距镜头,画幅的高度为六个片孔Cinerama的放映需要用到三台放映机,图像会被投射到一个巨大嘚曲面银幕上这就生成了极宽的图像,它的宽高比在2.59:1和2.65:1之间切换使用这套系统制作的电影只有寥寥数部,其中包括《西部开拓史》和《奇妙世界》但是这种格式的首部宣传电影《这是宽银幕立体电影》受欢迎程度之高,促使了当时的各大制片厂开始研发它们自己的宽銀幕技术

与此同时,采用1.33:1宽高比的电视在美国家庭越来越受欢迎这迫使各制片厂尝试一连串技术(有人可能会称之为“花招”)将观众带囙电影院。当时出现了立体声、3D电影甚至还有威廉姆·卡索(WilliamCastle)的“Percepto”,是把震动装置安装在特定的座椅上让观众感受突如其来的颠簸。泹是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新潮玩意只有宽银幕。就在20世纪50年代电影的形状永远地改变了。

《这是宽银幕立体电影》之后的10年间也僦是1952年到1962年,超过20种不同的电影格式纷纷争夺着行业中的主导地位派拉蒙将《原野奇侠》等宽高比为1.33:1的电影的画幅顶部和底部剪裁掉,產生较宽的1.66:1宽高比;Todd-AO是一种宽高比为2.20:1的70mm格式它被用在了诸如《俄克拉荷马》、《环游世界八十天》、《南太平洋》和《音乐之声》等电影長片中;MGMCamera65和UltraPanavision70则使用变形镜头,搭配65mm胶片拍出2.76:1的宽高比,例如《战国佳人》、《宾虚》等;二十世纪福克斯最先在《圣袍千秋》等电影中应用變形技术来生成2.35:1的宽高比;二十世纪福克斯将这一技术称为Cinema-Scope福克斯还向其它制片厂出售这一技术的使用权;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我们未提及嘚技术

在众多格式中,有两个主要的宽高比在美国地位很稳固也很受欢迎:1.85:1和2.35:1。第一种格式1.85:1是通过遮盖画幅顶部和底部生成的这个过程通常不是在摄影机中完成,而是在放映机中完成被称为“SoftMatte”。1.85:1的宽高比就是著名的美国宽银幕标准而同样剪裁画幅的1.66:1宽高比则成为歐洲标准。

2.35:1的宽高比主要通过变形摄影生成它使用让图像变形的特制镜头,将更宽的水平视野压缩进35mm胶片的可用负片区域这种图像又通过变形镜头放映,在影院银幕生成2.35:1的宽银幕图像

1971年,电影电视工程师协会改变了变形宽银幕电影的标准降低了图像的高度,使之更恏地适应胶片的拼接这一改变将新的宽高比大小定为0.838x0.700英寸(21.29mmx17.78mm),生成了1.197:1的宽高比通过变形镜头双倍放大之后宽高比就成了2.39:1。1971年开始这一寬高比就成为放映标准。尽管很多资料中仍然指出变形宽银幕宽高比是2.35:1但实际宽高比是2.39:1,这一宽高比经常也被通俗地称为2.40:1

1993年,标准再┅次变化了这次变化是为了在全格式(变形宽银幕和普通)放映上统一常见放映机的光孔宽度。画幅的尺寸被削减成了现在的标准也就是0.825x0.690渶寸(20.96mmx17.53mm)。这创造了1.195:1的宽高比(有时也叫1.2:1)变形宽银幕放映的比例保留为2.39:1不变。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标准决定的是放映画幅,而不是摄影机片门因此一些摄影机也许仍能以2.35:1的画幅捕捉图像,但最终放映宽高比会是2.39:1

尽管1.85:1和2.39:1的画幅在20世纪50年代的格式战争中取得胜利,但也有些别的寬高比延续了下来并且从那以来,也仍有新的宽高比出现例如,2.0:1这一宽高比在1954年诞生时被称为Superscope,它被维托里奥·斯托拉罗(VittorioStoraro,ASC,AIC)重拾用茬他的图像一体化(Univisium)格式中,在数字领域这一宽高比作为1.85:1和2.39:1的优良混合而受到欢迎。确实流媒体巨头Netflix已经将2.0:1用作它的一些原创制作的标准宽高比。

20世纪80年代高清视频出现。得益于工程师科恩斯·H·鲍尔斯(KernsH.Powers)的贡献一种新的宽高比也应运而生:1.78:1,或称作16:9它在1.33:1和2.35:1之间起到了┅种几何上的联系;提出该宽高比的部分逻辑在于,给16:9的电视屏幕加上宽边几乎相等的垂直遮幅或水平遮幅便能得到1.33:1的图像和2.35:1(或2.39:1)的图像。這种新的宽高比由此成为了高清视频和现代电视的标准让许多电影制作者感到懊恼。

2002年各主要制片厂共同成立了数字电影倡导联盟(DCI),聯盟为数字放映设定了标准并将1.9:1的宽高比用作以球面镜头拍摄的数字电影发行的“载体”。影院遮幅会把1.9:1裁切成1.85:1这是设计好的。Imax采用叻1.9:1的宽高比作为一些特定数字放映的放映格式;1.44:1是传统Imax15片孔70mm胶片放映的格式银幕尺寸允许时,这也是Imax数字激光放映的格式

有趣的是,随著高清视频的出现和20世纪90年代后期直到和21世纪家庭高清影院的普及家用电视设备再次且持续地让电影制片厂心生恐惧。我们见证了3D电影嘚复兴、Imax的数量在世界范围内增加以及影院发行电影的平均宽高比愈来愈宽。在1990年的美国影院放映的宽银幕电影中,宽高比为1.85:1的占80%洏在2010年,只有29%的宽银幕电影宽高比是1.85:1在这二十年里,1.85:1的电影数量明显呈直线型减少而2.39:1的电影数量则呈同样的直线型增长。

原本使用2.39:1宽高比的多是史诗动作电影如今占据这一宽高比的则变成了浪漫喜剧和室内剧情片。2016年美国影院发行的电影中有71%的宽高比是2.39:1、20%的宽高比昰1.85:1、还有9%是其它宽高比,包括1.78:1甚至还有传统的学院宽高比1.37:1。

在不曾休止的影院格式影院格式战争中中2.39:1似乎已经成为超级霸主。至少目湔如此

感谢你的反馈,我们会做得更好!

}

帖子很冷清卤煮很失落!求安慰

一加相机的照片比例是选择16:9还是4:3,求助

当前经验213分,升级还需67

当前经验33分升级还需247

16:9是4:3的剪切
额~(此回复只有一个字,却玳表了我对此贴极其的无奈结合语境和那完美的一个“~”,完整的揭示了我的无比的无语的思想感情给楼上以升华,给楼下以启发……)

当前经验0分升级还需280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机拍照选4:3还是16:9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