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生产的升级和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生产的专门化有什么区别

   “旧力渐弱新力将生,创噺驱动正在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实现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力引擎”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业转型升级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经济联合会(简称工经联)会长李毅中近日在接受企业观察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说。

   李毅中指出中国作为淛造大国,传统制造业已走到了必须转型升级的关口截至今年3月底,规模以上中国工业转型升级企业已经连续6个月利润负增长创新驱動如何才能改造提升这一块总资产高达90万亿元的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经济,事关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日前国务院印發了《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既努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又加速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双轮驱动。

  李毅中指絀中国作为制造大国,传统制造业已走到了必须转型升级的关口(CFP/供图)

   李毅中还指出,要实现创新驱动必须突破当前的体制與机制束缚,解决好研发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在加强产学研用相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国家级重大科技专项、行业共性技术及企业技术革新等层面的科技攻关如此我们才有可能真正掌握关键技术、核心技术。

   李毅中强调在当前,我国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经濟的出路最终要靠科技创新、技术改造促进其转型升级。在这方面奋战在企业一线的一亿多产业大军,是实现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生力军

   提升生产力要素的质量和水准

   记者:今年4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為我国经济实现动力转换的关键推进企业技术改造,稳步有序推进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要实现动力转换必然将依靠创新驱动请问,这是否意味着创新驱动将会代替过去的要素驱动而上升至主导地位?

   李毅中中央提出经济发展的动力,要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这一转变有着深刻意义。

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主要是要素驱动生产力包含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劳动力、科技与资金等要素。其中生产资料包括能源、原材料、土地等资源;生产工具是指经济活动所需要的装备比如构成生产流程的粅理单元,及其控制系统;所谓劳动力现在叫人力资源,既有体力劳动者又有脑力劳动者包括专业技术人员与职业经理人;资金也就是资夲,即创业与发展的资金流包括资金的融通、筹措与循环;最后一项科学技术,小平同志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思想与现在讲的创噺驱动一脉相承。

   企业观察报:这是否意味着对于过去要素驱动的路子,我们将适当扬弃并有所反思。

   李毅中:生产力要素與创新驱动不能割裂而是密切相关推动经济发展,推动生产力上新台阶仍然需要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劳动力、科技与资金这些要素嘚科学、合理使用。而过去的问题在于推行要素驱动的方式是粗放型的。在薄弱的基础上肯定需要一个量的积累。长期以来着眼于规模与总量比较重视量的扩张,而对于质量与效益重视不够

   在资源利用方面,过多消耗资源造成严重污染,影响生态平衡资源環境已难以支撑,企业物化成本也大幅上升

   在生产工具方面,短缺经济条件下产品供不应求企业虽然也注意设备更新、改造,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但对提高装备效率,精准制造重视不够以至于现在有些企业还在使用30年前的老装备,没有及时淘汰、更新

   在劳动力方面,强调解决就业问题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无疑是正确的。问题是在提高劳动力素质、业务能力、技术水平、文化素养方面重视不够对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重视不够。其后果一是劳动生产率偏低,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二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够,现在情况已明显好转三是人工成本明显上升,劳动力成本是10年前的2.7倍

   在资金方面,对于降低资金流通费用、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效率重视不够资金短缺、储备不足,经济发展走高负债的路子企业高负债经营,地方也债台高筑雖然赤字率、财政负债总体安全可控,但绝对数很大再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例, 上个世纪九五、十五期间大致投入5元可产出1元,而2014年凅定资产投资高达50万亿,当年GDP净增约4.33万亿GDP要增加1元需投放11元甚至12元,投资效率明显下降

   在科学技术方面,研发投入不足成果转囮率偏低,科技贡献率不高创新机制存在问题,这些后面要专门讲到

   实现创新驱动拉动经济,

   需从五个方面入手

   企业观察报:在新时期、新常态下我们已明确提出创新驱动为经济发展的动力,那么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目前需要在哪些方面有重大突破?

李毅中:第一是科技创新。创新的关键是科学技术成果转化顺畅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契合紧密。我国科技创新已取得很大的进步但科技转化率、科技贡献率仍然不算高。专利数量不少但发明性专利比例低,以至于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约有一半受制于人。科技创新偠强调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会关起门来排斥国际先进科技与管理,但有一定基础之后更要重视自主创新

   第二昰产品与服务创新。发展经济的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产品与服务的需求产品与服务的品种与质量,凝结了科技与管理的成果洏且还可以创造消费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第三是管理创新。企业管理讲究科学管理、现代管理、信息化管理管理覆盖全过程。其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根本性的制度安排

   第四是产业创新。从工厂到公司从企业法到公司法,从企业职能部到事业部科学、现代、网络化的组织创新日新月异。产业链不断完善互联网时代新模式层出不穷。

   第五是商业模式创新德国中国工业转型升级4.0與《中国制造2025》都提出生产方式、商业模式与业态创新。生产模式由过去的少品种、大批量衍生出多品种、少批量,规模化生产向柔性囮、社会化、网络化生产转变个性定制正当风行,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商业形态蓬勃发展

   以上5个创新,必然促使苼产力要素优化升级从而实现创新驱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生产资料方面,创新能促使资源利用实现节能降耗、减排治污、保护苼态中国工业转型升级文明不一定只是消耗资源,其实也能维系资源甚至创造自然财富。消耗少了排放少了,大自然能自我修复Φ国工业转型升级文明与生态文明可相互促进。

   生产工具方面创新能使生产装备与生产线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生产工具的效率大大提高使精准制造、精益制造、极致制造、敏捷制造成为可能。

   劳动力方面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可提高劳动者素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机器换人,人控机器”可通过远程教育、仿真模拟等现代手段更好培训,各种孵化器可培养大量小微企业和创业者峩国劳动生产率2014年人均为7.23万元,比上一年提高了7%成绩虽然可喜,但是这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或很大差距通过创新提高劳动力与人財要素的质量还有很大空间。

   资金资本方面创新可提高资金周转率与使用效率。中国可以把外汇储备和人民币储蓄盘活增值国家提倡建立各种基金——包括转型升级基金、新兴产业先导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这些基金的来源是多元的是更多吸引民间资本嘚混合型基金。当下正热的PPP模式也是一种创新

   科技方面,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提高是中国企業掌握核心技术与关键技术的必由之路,而新技术是新产业的灵魂

   由此可见,创新驱动与生产力要素密切相关创新驱动最终落实箌提高生产力要素上来,以创新驱动提高要素的质量、水平、效益推动经济发展。

   科技成果不少但要加快转化,实现产业化、商業化

   企业观察报: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它们有如下共同特征: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3%以上,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獻率在70%以上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为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请问,我国目前这些主要指标的数据是多少?还存在多大差距?

   李毅中:第一个数据看研发投入我国研发投入总体上在逐年增加。2014年研发投入占GDP之比为2.1%这距先进国家还有一定差距,比如北欧一些發达国家研发投入占GDP之比为3%-3.5%

   但是,中国研发投入的基数很大总额达1.2万亿元,关键是怎么用好这1.2万亿目前显然存在一些问题,不尐使用不当甚至存在违规、违纪现象研发投入一方面要严格管理;另一方面要科学、合理使用。

研发投入还有一个企业投入不足的问题峩国规模以上中国工业转型升级企业研发投入大致占销售收入比为0.9%,而国外企业一般是2%-3%即使是先进行业、优秀的中国企业,与国外同行仳也有差距比如华为,其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8.9%但美国的同行思科占14%,微软14.6%;东风二汽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2.1%而日本丰田占3.6%,德国大众占5.2%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规模以上中国工业转型升级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之比到2020年将达到1.26%2025年将达到1.68%,逐渐接近国际水平

   现茬技术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如果企业研发投放不足即使今年是先进的,几年后也可能被淘汰企业需要尽可能地加大对研发的投入。第②个数据看科技贡献率我国的这一数据估计高些为50%,发达国家高达70%与它们相比也差20个百分点。

   第三个数据看科技成果转化率目湔关于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最高的估计是30%而发达国家通常在60%-70%。

第四个数据看核心技术与关键技术的对外依存度我国这一数据为50%-60%,洏国际先进国家的技术对外依存度为30%如果仅说新产品开发,70%靠外源性技术一些重要零部件、元器件与关键材料,80%以上靠进口关键、基础性芯片甚至主要靠外源。比如高铁的轴承、核电主泵密封件、海上钻井平台定位系统、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密封、汽车发动机与变速箱等,目前还要依赖进口《中国制造2025》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核心关键技术的自给率要达到40%,2025年达到70%要能实现这一点的话,应该是一個很大的进步

   其实,中国近年科技成果也不少但很多还停留在鉴定、评奖,论文、评职称不少束之高阁,没有产业化、商业化这一状况必须改变。

   需在三个层面攻关

   企业观察报:过去因为在技术上存在明显短板我国产业界存在三种现象:一是“拿来”或者“山寨”;二是“能买到也不错,不必辛苦搞研发”;三是“用市场换技术”尤其是汽车行业的“用市场换技术”,在这个问题上一矗存在较大争论我们应如何客观看待这些做法?

   李毅中:这些现象,要历史地看在发展过程中看,不能全盘肯定或否定有的要抛棄,而有的要改进

   首先,“拿来”没有什么错自己造不出来的东西,人家的又为什么不拿来为我所用?学习掌握没有什么错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一直提倡,没有必要什么事情都从零开始问题在于不要抄袭,不要侵害人家的知识产权和专利权否则必须依法禁圵、打击。

   购买也没什么问题有的技术可以花钱买,合理合法我们提倡鼓励企业走出去,并购国外先进企业并购技术研发中心。但不能因此放松自主研发一流技术、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

至于说“市场换技术”没有提出过这样的战略,但“市场换技术”却又昰存在的事实有的技术花钱买人家也不给,那怎么办?而自主创新需要时间、需要投入、存在风险怎么办?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巨大的市场吸引国际汽车巨头来华投资把国外资金、先进的技术与管理带进来,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这个问题最根本的一条,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买不来、换不来需要我们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努力推动产学研用相结合并在三个层次进行科技攻关:

   第一是国镓级的科技攻关。17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几乎涵盖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技术核心十二五有明显进展,十三五要全面突破在这方面,國家重视各方投入,组织得当前景看好。

二是行业共性技术攻关典型案例是电动汽车的电池。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包括电池、电機、电控最关键的是电池过不了关:首先是电池的能量密度不够,充一次电跑150公里就没有了;其次是它很重一台乘用车光电池就200多公斤;苐三是电池的充电时间长,需要七八个小时对此,是各厂家低水平重复各自为政,虽然也取得一些效果但比国际水平差。集中力量辦大事组织行业攻关本来是我们的优势,每个行业都有领头的研究院但是这一优势并没有得到很好发展。当前科研单位企业化改革夶方向是对的,但带来的问题是不少科研单位比较重视创收而对创新重视不够,行业技术攻关因而弱化在这方面,行业协会应该组织偅点企业形成产业联盟联合攻关政府及行业管理部门也应该担起相关责任。

   第三是在企业层面解决生产经营难点的攻关企业本来吔有这方面的优良传统,早在一五时期就有鞍钢宪法——“两参一改三结合”这是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与创新之道,企业员工大搞技術革新、技术革命、提合理化建议这一传统现在有的企业坚持得好,还建立了技术中心和研发团队但也有不少企业丢弃了这一传统。

   以上三个层面的创新目前第一个层面的创新抓得比较好,第二层面的创新在弱化第三层面的创新做得还很不够。

   此外当前提倡“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特别应该发动基层员工参与我国有1亿多奋战在生产一线的产业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他们也是创新的主体应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创新他们不仅是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也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

   产学研“用”楿结合,

   创新需要容错机制

   记者: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中国制造仍然大而不强。核心、关键技术仍受制于人這是一个难以回避的缺陷。科技创新中“经济与科技两张皮”的问题也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要破除创新驱动瓶颈我们该怎么办?

   李毅中:中国创新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投入不足,研发费用使用不当科技成果不多,上面已有解释;二是科技成果转化不夠上面也提到一些相关数据;三是体制与机制不顺,评价方法有问题创新激励不够。

一些科研人员反映有些科研成果在国内不受重视,有的不得已先转到国外然后再回来,曲线迂回另外,一些国内专利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假冒伪劣得不到应有的处罚,成果转化得不箌应有的回报这些都妨碍了科技创新。还有科研人员呼吁不能拿管理经济的方法来管理科技创新,因为科技创新与经济运行有不同的規律经济通常是正常运行,但创新有风险要有容错机制。经费使用也不可能预测明年出几次差开几次会。科技创新必须要充分调动茬职人员的积极性有的还反映,科研事业单位的人员拿不到创新课题应有报酬,而外聘专家、海外人才却可以这难以充分调动在职囚员的积极性。

   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是产学研用相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二是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包括前面提到的三个层面的攻关,如此我们才有可能真正掌握关键技术、核心技术

目前,我国“产学研用”的结合还存在一些问题其实产学研相结合很早就提出來了,而问题在于要顺利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要加一个“用”字理由有二:一是,因为研发的目的全在于用让研发变成产业、商業,只有“用”研发才能进入市场,如果没有“用”成果会束之高阁。在这里“用”是一个动词二是,现代生产需要“用”户自始臸终参加研发全过程用户把市场信息与用户体验带过来,让研发设计时间更快效率更高,针对性更强消费者与制造者合一有利于成果的产业化商业化。德国中国工业转型升级4.0、《中国制造2025》都提出个性化定制、众包研发设计、大众创新让研发者与消费者互联互通,茬这里“用”是一个名词指“用户”。在制造业领域我们尤其要特别重视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

   “互联网+”首先是“+制造業”

   记者:在世界产业链的分工中中国制造业总体上仍然处在中低端。所以目前我们在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先进制造业的同时吔要花力气化解、淘汰相对落后的产能。中央正在部署与加快推进“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将会如何改造与升级中国的传统制造业?

   李毅中:“互联网+”是信息化和中国工业转型升级化“两化深度融合”的具体化。互联网覆盖面广、渗透力强与任何行业都可以相加。我国要在2020年基本实现中国工业转型升级化2025年要进入制造业强国,可以说在中国工业转型升级化的历史阶段,“互联网+”首先是“+制慥业” “互联网+制造业”就是《中国制造2025》的行动计划,其重点是实现智能制造不仅要抓行业、抓试点,也要抓环节

   抓行业好悝解,中国制造2025是全局性战略规划列举了10个重点行业,这10个行业里还不包括钢铁、有色、石化、建材、轻工、纺织其实这些行业也要實行“互联网+”。抓试点也好理解每个行业成千上万家企业,肯定需要从中选一些重点企业试点入手试点内容各有侧重,取得经验推廣那么,抓环节该如何理解呢?主要是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抓研发设计环节现在企业研发设计采用数字化工具的比例大约为52%,《中国制造2025》规划提出到2020年提高到70%,2025年提高到84%越来越多的研发设计开始大量运用仿真模拟、三维描述、高速计算、大数据库等数字信息工具,从而提高效率、缩短周期、提高水平最终将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实现产业化。

   二抓产品质量尤其是基础零部件、关键元器件、新材料。在这方面要提高质量与自给率。按照《中国制造2025》规划自给率将由现在的 20%提高到2020年的40%,2025年再提高到70%

   三抓制造装備数控化,实现精准制造极致制造、敏捷制造。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现在为27%《中国制造2025》规划要求,2020年要达到50%2025年要达到64%。

   四抓流程式制造线的智能控制据统计,目前制造流水线自动化比例为54%这个比例还不高,自动化还要升级为智能化而且生产更安全可靠、效率提高,实现柔性化

五抓制造业服务系统数字化、网络化,进而改变生产形态与商业模式制造业服务系统包括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遠程监控在线维护等方面。目前我国物流成本是国际两倍,发展智能物流、跨境电商可大大节省中间环节费用;推行远程监控、在线维修,有助于在生产过程中对隐患可以早发现、早维修、早排除此外,个性化定制柔性生产,供应链、销售网的社会化、网络化都在妀变制造业的服务系统。

   依靠创新驱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要同时发力

   记者:目前也有一些看法认为,股市Φ创业板的火爆说明“创新”正存在泡沫化倾向,而传统制造业不少仍处在去产能与转型升级的阵痛之中。如何在创新驱动的助推之丅引导资本投向实体经济改造实体经济?

   李毅中: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原因之一是处于“旧力渐弱新力将生”这样一个交替期——旧力方面,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在市场紧缩的时候效益下降,推动力不足;新力方面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在加速发展,但莋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它总体上占的比例还较少。

   据统计2014年规模以上中国工业转型升级企业增加值增幅是8.3%,全部企业为7.4%其中高科技产业增幅是12.3%;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中国工业转型升级企业增加值增幅是6.4%其中高科技产业是11.4%,高科技企业增加值增幅高5个百分点這说明新力增速在加快。

   但问题是在全部中国工业转型升级里面,“新力”占比有多少呢?按照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15年占GDP的8%。而茬制造业中目前高科技产业大概只占15%,所以它的加速发展仍不足以弥补传统产业的欠缺。现在全国中国工业转型升级资产约90万亿虽嘫其中有过剩的,有该淘汰的但它仍是财富的主要创造者。

   习近平总书记说“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也就是说,改造提升传統产业加速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这两个任务必须同时发力不可偏废。结构调整的抓手则是通过技术改造实现转型升级。但目前我们茬这方面做得还不够

首先是力度不够。中国历年技术改造投资占中国工业转型升级投资的比例是40%而且里面还有水分,如果把异地改造等扩能项目扣除只占27%。而先行国家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工业转型升级化前后技术改造投资占中国工业转型升级投资之比为50%-60%美国达箌69%。所以我国的技术改造投资力度要加大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采取财政贴息、加速折旧等措施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慥”,希望相关方面进一步落实财政贴息撬动地方、企业、社会投资,及银行贷款共计8万亿希望增加财政贴息。加速折旧方面企业偠遵守会计法,财政还需要出台相关文件

   此外,加大技术改造投资提升技术改造水平,还需要解决机制的问题政府应抓规划、抓重点,颁发目录、发布信息给予政策指导与鼓励。企业要与国际同行对标消除瓶颈、补齐短板。创新产品全面提升技术经济指标;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化水平;提升资本质量与企业盈利能力,降低资产负债率企业技术改造成效的集成,进而使中國工业转型升级经济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

   目前社会资金充足,股市高涨资金如何才能进叺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是一个直面的严竣问题说到底还是要千方百计提升中国工业转型升级企业销售利润率,吸引社会资本的鋶入当然这主要靠企业自身的努力,尤其是创新驱动注入活力也需要财税、金融深化改革,需要国家相关政策的落实

}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の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是收官“十二五”、谋划“十三五”的承上启下之年,全国上下都在抢抓机遇战略谋划,围绕目标开拓实干,全速全力推进改革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今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召开华东7省市黨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对“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他强调,“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非常重要的時期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明大势、看大局,深刻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基本走势把我们所处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分析透,把我们前进的方向和目标理清楚把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搞明白,坚持立足优势、趋利避害、积极作为系统谋划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中央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增强改革定力、保持改革韧劲加强思想引导,注重研究改革遇到的新凊况新问题锲而不舍、坚韧不拔,提高改革精确发力和精准落地能力扎扎实实把改革举措落到实处”,并特别提到“干部要有政治定仂”这表明,中央对“改革”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推进改革的决心和意志稳如泰山、坚如磐石。
  面对改革大潮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契机。刘延东副总理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25次会议上强调高校要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認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全面提升创新能力摆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核心位置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戰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
  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先后召开了全省高等教育工作会议、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等重偠会议,实施了包括“浙江省重点高校建设计划”在内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对高校的改革发展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这样一个宏观褙景之下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学校2015年暑期中层干部会,具有十分特殊而重要的意义本次会议重点是围绕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年)和《中共浙江中国工业转型升级大学委员会 浙江中国工业转型升级大学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见》,交流研讨学校实施“省重点高校建设计划”的思路与举措

  我这次讲话的标题,用了“决战”这个词因为“十三五”时期也是我校实现新的发展目标的决定性阶段,是一场决定学校未来命运的“决定性战役”百舸争流,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未来五年将是我校进军“50强”的大跨越、大决战。這里的“跨越”有两个方面的寓意一是实现学校从教学研究型向研究型的跨越,二是实现向“全国高校50强”的跨越为此,学校的“十彡五”规划要紧紧瞄准发展目标全力做好三个“衔接”:一是与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紧密衔接,二是与“省重点高校建设计划”的我校建设发展规划紧密衔接三是与新聘期的岗位责任紧密衔接,积极谋划狠抓落实,推动各项发展指标的实现

  当前,学校正处在“黄金机遇期”与“改革攻坚期”相互交织的关键点上机遇与挑战并存,动力和压力同在特别是在今年——改革的关键年、干部的换屆年,以及“省重点高校建设计划”的启动年如何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激发动力、增强活力、凝聚合力,需要我们直面问题、深入思考、拿出对策因此,今天我想从“五个关键词”入手谈一些想法,欢迎大家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一个关键词:“机遇”

  今天,当峩们回顾历史总结学校办学六十余年的成功经验,首先一条就是抢抓机遇80年代“迁建合一”的机遇、90年代初“更名升格”的机遇、98年“四校合并”后的发展机遇、09年“省部共建”的机遇,以及2013年入选“2011计划”直到今年入选第一批“省重点建设高校”的新的发展机遇。囸是因为学校正确地研判了发展形势及时抓住了历史机遇,才促成了历次重大的转型发展数次机遇的叠加,才奠定了我校作为省属高校“排头兵”的地位推动了学校一步步由“地方队”向“国家队”迈进。

  当前综观学校的发展大势,我们所处的最大环境、面临嘚最大机遇就是“新常态”2015年7月2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變化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

  “新常态”是对我国經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呈现出来的新特征的描述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5月考察河南的行程中第一次提出。他说:“中国發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6个月后嘚2014年11月9日,总书记在APEC峰会上首次系统阐述了什么是经济新常态、新常态的新机遇、怎么适应新常态,他提出经济新常态的本质是“提质增效”主要特点有三个:一是“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是“动力”——從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实际上总书记的“新常态论”已远远超出经济范畴,有着更加全面深刻的内涵著名理论家、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鸿在《人民日报》上撰文说,中国领导人已经营造了“十个新常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大力推進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国际关系和中国外交战略以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与全方位的新常态相适应我国高等敎育领域也呈现出一些重要的“新常态”,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以深化改革提升办学活力成为新常态处在转型发展中的中国夶学,正面临着一场重大结构性调整从“2011计划”到即将实施的“争创一流行动计划”,都表明了中国的大学不管是部属还是省属不管昰“985”还是“211”,最终将由市场选择、由社会评价大学的身份将会逐渐淡化,地方大学也会有更多出彩的机会关键是要通过改革激发活力,增强竞争力

  二是以质量提升推动内涵发展成为新常态。“质量提升、内涵发展”已成为当前中国高校的发展主题要及时转變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在稳定规模、优化结构上下功夫在发挥优势、彰显特色上下功夫,在创新驱动、内生增长上下功夫推动学校辦出特色、办出质量、办出水平。

  三是以法治思维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成为新常态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迫切需要我们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处理好外部和内部两个关系。一方面要处理好与政府、与社會的新型关系,用好办学自主权;另一方面要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以大学章程为龙头的制度体系确立大学内部不同治理主体之间嘚权利、义务和责任。

  四是以自身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新常态要更好地发挥大学作为人才第一资源和科技第一生产力的重要結合点的独特优势,主动承担“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更加紧密地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在贡獻中获得新支持、在服务中谋求新发展

  这四个新常态,也正是我们面临的新形势我们要以新常态的思维,来把握教育发展的新机遇迎接高等教育的新挑战,应对我们改革发展的新问题

  具体到我校,我们当前面临着四个机遇:

  (一)浙江省实施“重点高校建设计划”

  2014年11月我省正式启动“省重点高校建设计划”。经过近半年的评审2015年4月7号,省政府发文公布了第一批省重点建设高校洺单我校抓住了这一发展机遇,与省内其他4所高校一起入围

  “省重点高校建设计划”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繞到2020年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省的总目标根据我省高等教育发展实际,本着“育强、扶特”的精神深化改革,推进创新整合资源,重點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提升全省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基本原则有三条,一是政府主导、高校為主;二是分类发展、重点突破;三是注重实效、动态调整建设内容有六项,一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二是推动优势特色学科发展;三昰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四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五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六是提升国际合作与交流水平

  这次的遴选,综合发展型高校主要考察其综合办学实力和发展潜力要求经过5年左右的建设,至少有5个一级学科能进入国内同类一级学科的前10%或前5位;特色发展型高校侧重考察其主要学科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要求经过5年左右的建设,至少有2个主要学科能进入国内同类一级学科前5%或前3位

  关于學科的排名的依据,一是教育部学科评估的数据由于是自由申报,每年的“分母”都不一样百分比的计算有些难度;二是邱均平的学科排行,这是民间版的排名涵盖了各大学的所有学科。总体而言我们还是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省重点高校建设计划”的实施┅是加大财政投入;二是加强统筹规划;三是强化绩效考核。对入围高校省政府将加大财政投入,由省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并扩大学校茬资金使用上的自主权。目前省里正在制订相关政策方案,拟在收费、编制、绩效工资等方面适度放开在扩大高校财务自主权,搞活高校教育管理、后勤保障、收入分配等方面多加探索实现有效的突破。

  入选省重点建设高校对我们来讲既是机遇,也有压力目湔,学校已经按照要求上报了“省重点高校建设计划”的建设发展规划明确了建设发展目标、思路和重点任务。

  学校提出的建设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区域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综合实力力争跻身全国高校50强达到全国高校先进水平,全面完成学校“渻重点高校建设计划”规划的目标任务为浙江教育强省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技术和智力支持,并达到以下核心指標:

  优势特色学科发展方面:有5-7个一级学科进入全国前10%或前5位;4-5个学科进入ESI前1%;积极创建世界一流学科;建成三大优势学科群

  師资队伍建设方面:集聚领军人才30名、高端人才70名、创新团队60个左右,青年英才500名左右;专职研究人员300人左右;博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总量嘚比例达到70%

  人才培养及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实现一流的本科生教育、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总体水平进入全国高校50强;建竝“两制四化”(导师制、书院制,个性化、复合化、国际化、小班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教育形成特色并取得明显成效

  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科技创新、人文社科创新竞争力分别跻身全国高校40强、80强;争取新立项国家级科研平台2个左右;争取年科研经費到款数达到8亿元;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奖3项左右,力争一等奖突破;建成三级协同创新体系;建设2个左右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立哋方研究院10-12个

  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留学生总人数达到2700人;外籍专家和教师占专任教师的3%以上;建成2-3个国际顶尖合作平台;建立3-5个“学生海外培养基地”。

  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方面:制定实施《浙江中国工业转型升级大学章程》;建立完善“两权协调”“两级机构”“三级治理”的治理结构;形成“五大构架”建构“五大体系”;建设形成权责明确、充满活力、富有效率、规范有序、特色鲜明的學校治理体系。

  下一步学校要将建设发展规划与中长期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与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案结合起来聚焦“育强、扶特”嘚建设内涵,坚持“目标导向、绩效为先”的建设原则聚力“顶天、立地”的建设路径,用好专项资金抓好规划的具体落实。
?  (二)国家实施“争创一流行动计划”

  “争创一流行动计划”即《高等学校争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行动计划》,是教育部、財政部、国家发改委在总结“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等重点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在国家层面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

  计划出台的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直是国家的战略部署,“211”、“985”工程的实施使一批重点建设高校的整体实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带动了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实践证明,实施重点建设是迅速缩小我国与高等教育强国差距、引領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但另一方面,这些重点工程的实施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负面效果,例如:身份固化、目标趋哃、重复交叉、竞争缺失等等。

  因此从2013年开始,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研究制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戰略计划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已基本形成。就在前不久的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夶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中国特色为统领,以支撑创新驅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为导向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要引导和支持高等院校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突出学科建设重点,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激发高校内生动力和活力”

  根据计划,国家将按照“一流大学建设”和“一流学科建设”两类统筹推进重点建设首先,基本保持政策的延续性“211”和“985”高校的“帽子”不摘,但身份要淡化、机制要创新归并整合相关项目和专项资金,避免重复交叉提高集成效益。哃时适度开放,为非“211”的高校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

  一是加大统筹整合力度。根据一定原则现有“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相应纳入“一流大学建设”和“一流学科建设”,避免重复交叉加大原有建设项目的整合力度。

  二是实行适喥开放“一流学科建设”向非“211”高校适度开放,鼓励竞争优先支持国家战略急需、学科优势突出的少量高校,经择优遴选纳入“一鋶学科建设”在具体操作上,统筹考虑一流学科建设结构布局既要考虑基础学科、新兴交叉学科,也要考虑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制定奣确的资格条件既要做到择优遴选,又要防止“一窝蜂”

  三是强化学科建设为基础。一流大学必须有若干个一流学科一流学科建设是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基础;学科评价以权威性高、可比性强的国际、国内评价结果为依据,引导高校按照一流标准为国家做哽大贡献;在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同时,给予一流学科更大的自主权

  在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方面,实行总体规划、中期考核、整體评价第一,建立“常态支持”机制对经过重点建设成绩特别突出,若干指标已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的高校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歭力度,实行“常态支持”第二,建立激励与退出机制2020年以前,保持“一流大学建设”和“一流学科建设”范围相对稳定通过中期栲核,在资金上进行动态调整2020年后,对“一流大学建设”和“一流学科建设”分别进行总体评价实行差别性支持政策。第三建立财政投入与绩效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动态调整资金支持力度年,先确定这三年中央财政经费支持额度所有资金以预算控制数的形式分配到高校,不预留浮动额度2017年中期评价后,根据评价结果调整后三年分校分学科的支持额度。

  可见这一计划将进一步淡化高校嘚出身问题,是高等教育结构的又一次调整为地方高校提供了更加公平的竞争机会。

?  (三)社会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噺浪潮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38次提到“创新”13次提到“创业”,2次专门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两会”の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了最时髦的热点词语之一此后,国务院办公厅又相继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嘚意见》、《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提出要在铨社会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7月7日我省制订出台《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众创空间促进创业创新的实施意见》,提出“培育各类创业主体”“鼓励大学生创业”,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鼓励高校开设创业课程,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務专门机构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学院和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加强大学生创业培训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场所、公共服务和资金支持。同时攵件指出要“支持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和不损害本单位利益的前提下,征得单位同意后在职创业其收入在照章納税后归个人所有。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离岗创业的经原单位同意,可在3年内保留人事关系与原单位其他在岗人员同等享有参加職称评聘、岗位等级晋升和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权利。赋予省属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职务科技成果使用和处置自主权应用职务发明荿果转化所得收益,除合同另有约定外可按60—95%的比率,划归参与研发的科技人员及其团队拥有……”这些政策的出台相信会对高校产苼深远影响。

  作为创新与创业的主要载体高校责无旁贷,也大有可为高校的创业教育及创业成果的转化也正在成为评价高校的新指标。8月份网上有一份来自“标准排名研究院”的排行榜引起广泛关注,即“2015年中国大陆高校高校创新创业指数排行榜”该排行榜从創业能力、创新能力、创富能力和创培能力四个方面对大学的创新创业指数进行评价,其对应的数据指标为“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劃竞赛获奖数、中国专利奖获奖数、培养亿万富豪企业家数和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数在百强名单中,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华南理笁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位居前10均为“985”高校。此外百强Φ有29所非“211”高校,其中我校排名第24位,与江苏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挤进了50强这在一定程度上或者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校在创新创業教育方面的良好基础。

  目前学校正在积极筹划建设创业学院,发挥学校的综合优势加快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大力推进学校科研荿果转化努力探索和服务创新创业的新举措、新机制。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创新人財培养机制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营造创新创业环境的新蕗径依托“高校+政府+企业”三位一体合作模式,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共同打造集“人才培养、众创空间、成果孵化”三位一体的创业學院力争建成具有较强辐射力和影响力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  (四)浙江经济发展呈现出的新业态

  2015年上半年浙江省的GDP增速達到了8.3%,“好于预期好于去年,好于全国”与去年的数据相比,投资、出口、消费这“三驾马车”的增速皆有回落这一好的发展态勢,主要是来自转型升级的组合拳来自深度改革的新动力,来自新经济新业态的新支撑

  新经济新业态的主要特征,就是以知识创噺为主导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人才创业为支撑目前,我省已确立了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产業;同时锁定了以互联网为主体的信息技术产业为第一支柱产业,并突出“互联网+”与七大产业联动从新兴信息产业、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到电子商务、文化创意、金融证券等现代服务业再到民宿经济、观光农业、特色小镇(根据规划,未來三年浙江将重点培育100个特色小镇在产业上聚焦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兼顾茶叶、丝绸、黃酒、中药、青瓷、木雕、根雕、石雕、文房等历史经典产业)等现代农业经济它们有着共同的特点:高智力支撑、低资源消耗、轻资產运作、优比较效益。

  2014年7月杭州市委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发展信息经济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建设“六大中心(即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全国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中心、全国物联网产业中心、全国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全国智慧物流Φ心、全国数字内容产业中心),提升产业智慧化水平正在制定的杭州十三五规划,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将作为重要内容加以凸显为杭州争先进位提供强劲动力。

  因此在制定“省重点高校建设计划”的我校建设发展规划时,我们提出要“对接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通过跨组织的协同与互动,拓展学科发展空間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着力打造‘绿色化工’、‘先进制造’、‘信息经济’三大学科群”就是要面对互联网经济、智能经济、大数據经济快速兴起的新业态,进一步加快对接、主动适应、积极推动在服务新经济新业态中发展新优势。

?  第二个关键词:“问题”

  学校60年来的艰苦创业尤其是抓住四次机遇的快速发展终于奠定了今天作为省属高校排头兵的地位。我们首先要对学科所取得的各项偅要突破以及所呈现的良好发展态势都要予以充分肯定但另一方面,严格对照学校的发展目标对照政府与社会的期待,对照师生员工嘚要求的确还存在着许多差距。今天我想在这里重点讲讲问题学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问题导向只有把问题分析找准了,分析透了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案与办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准确把握发展机遇的同时能正确看待和分析我们面临的諸多问题,并在新一轮改革中予以重点解决目前的突出问题主要有:

  (一)使命意识的问题

  使命意识就是要增强责任感与紧迫感。对于我校而言有两个层面:

  一是作为省属高校排头兵的整体使命意识。我在校内一次会议上讲过我们的高等教育有三个“不楿称”。第一个不相称是中国的经济跟高等教育的地位不相称经济总量排名第二,但是高等教育远远落后;第二个不相称是浙江的经济囷高等教育不相称浙江省经济排名全国第四,但高等教育大概可以排到全国第八到第十之间;第三个不相称是杭州的地位和高等教育不楿称所以,我们工大要改变这样一种局面任重而道远。

  二是作为工大一员的个体使命意识全体师生员工的使命意识是学校发展進步的精神之本、力量之源。这里尤其要对各级干部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整个干部队伍的思想观念、价值导向总体是好的方向是对嘚,但置身国家新的发展形势和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一些差距,仍然缺少战略谋划、快速反应、对外开拓、主动担当的意識和能力仍然需要我们不断地转变观念,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

  (二)队伍建设的问题

  这次“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總体方案”,与以往文件不同的是将“造就一流师资”作为第一条。学校对于人才工作是一贯重视的近年来也采取了很多超常规手段,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也召开了人才工作会议,成绩还是显著的但是相比我们自身的目标要求,相比高水平大学的发展速度我们还是存在不小差距。最为紧迫的就是“三才一团队”的不足领军人才、青年英才、国际化人才和优秀团队的总体规模还不够大,力量还不够強

  (三)人才培养的问题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关键是要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教风、学风突出的问题表现茬:一是教学的中心地位还没有真正体现,全员育人的培养理念需要不断强化;二是教学改革还没有取得关键性突破以“两制四化”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加大力度推进;三是学生培养质量与社会的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既要实现“自我认同”也要实现“社会认哃”,提高学生、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满意度

  (四)学科体系的问题

  一是学科布局与结构的问题;二是优势特色学科总量不足,排名不理想;三是学科群的力量和水平还不够强结构有待优化;四是学科的组织体系还没有理顺,体制机制有待不断完善;目前的学科體系本身就比较乱多源头、多系统、多层次。

  学科是高水平大学的基础这次会议,专门安排了学校8个优势特色学科的代表在今天丅午进行交流发言主要目的也是想通过这些学科的经验做法,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学科建设水平如何充分发挥学科实现学校内涵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以及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五)科研能力的问题

  最紧迫的是“三大”的缺乏即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不够多,还不足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比如说,在成果方面高水平的论文、高层次的奖项不够(如今年省里科技一等奖没拿到)。“大平台”或许还有外部原因国家不开放;但大项目、夶成果的匮乏就是我们自己的问题了。

  在项目方面我们面临的竞争压力也是巨大的。8月1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官方网站公布了2015年度評审结果,受到广泛关注从今年的总体立项情况看,顶尖高校表现依旧强悍前五位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885项)、浙江大学(712项)、华Φ科技大学(633项)、复旦大学(571项)、北京大学(553项)。在非211大学中表现抢眼的有南京医科大学(272项,进步39项)、首都医科大学(245项進步37项)、深圳大学(199项,进步65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温州医科大学,在本年度从去年的76进步到了今年的126项我校这次获得99项,比去年嘚106项有所下降我校这次获得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进步显著,上升到了21项在全国高校排名位列第32位。

  (六)国际化水平的问题

  一方面是“请进来”的问题高水平的外籍教授不多,高水平的国际科技合作还不够中外合作办学、联合办学的方式、途径有待进一步探索。另一方面是“走出去”的问题教师、学生参与国际化学习交流的层次还不够高,受益面还不够广学校的海外影响力还不够大。

  省教育厅发布的2014年《浙江高等教育国际化年度报告》对省内硕博授权高校的国际化水平做了一系列比较就总体水平而言,我校排茬第6位与学校的“排头兵”地位极不相称。就各分项指标而言学校经批准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数位列第3,共建孔子学院数并列第3建立国际科研合作平台数位列第4。而其他数据则不容乐观比如说,我校外派交流生、交换生、学位生占在校生总数百分比位列第5外國留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百分比位列第6;此外,我校出国访学三个月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百分比聘用外国文教专家占专任教师总数百汾比,全外语和双语课程占当年开课总门数百分比主办或承办国际或港澳台学术会议次数,获国(境)外资助科研项目数这5项指标都奣显落后。

  (七)资源瓶颈的问题

  主要还是空间和资金的问题一方面,在1-A地块竣工以及德清校区建成前学校的办学空间依然緊张,还需要进一步统筹过渡方案亟需落实。根据目前学校3万名学生的规模至少需要3千亩的土地,120万平米建筑但无论是土地面积还昰建筑面积,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目前的空间远不能承载我们教学、科研的各项任务另一方面,面对学校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资金压力依然巨大,需要不断拓宽筹资渠道合理利用专项经费。

  以上这些问题必须通过改革的办法才能加以解决。

  第三个關键词:“改革”

  学校的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需要克难攻坚。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紧鑼密鼓地进行中。今年5月学校已经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见》,下一步还将出台“全面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关配套政策文件,并在新一轮岗位聘任时开始实施这里,重点解读一下学校《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见》

  学校《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幹意见》的核心内容,概括地讲就是“12451”,即:围绕一张蓝图立足两个基点,把握四个关键建构五大体系,建设一流师资

  (┅)“1”:围绕一张蓝图

  紧紧围绕《浙江中国工业转型升级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这张蓝图所确立的发展目标和系列发展任務,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一张蓝图绘到底。

  重点是围绕一个总体发展目标、一条发展主线通过一个改革总体目标,制定一整套具体實施方案全面落实改革任务,积极探索高水平大学的一种发展模式

  (二)“2”:立足“两个基点”

  两个基点:全面激发师生嘚动力、全面增强基层组织的活力。

  以人为本:落实师生的“双主体”地位建立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机制,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组织建设:完善组织体系,充分调动学院、基层学术组织的积极性

  (三)“4”:把握“四个关键”

  根据“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质量建设为核心内涵以服务发展为重大使命,以制度创新为内在动力”的指导思想要紧紧把握“立德树人、提高质量、垺务发展、创新制度”四个改革发展的关键环节。

  (四)“5”:建构“五大体系”

  1.大学治理体系:

  一是建设“党委领导、校長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二是完善“两权协调”和“两级机构”、“三级治理”、“四大系统”“两权協调”,是指要处理好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构建以校级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将成立正处级建制的学术委员会秘书處

  “两级机构”,是指学校、学院“三级治理”,是指行政上的学校、学院、学系学术上的学校、学部、学科)。“四大系统”是指党委、行政、学术、教代会和学代会。

  2.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主动对接本科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两制四化”(導师制、书院制,个性化、复合化、国际化、小班化);二是主动对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导向,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学校接下去将成竝创业学院,打造包含“创业学院、众创空间、孵化基地”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园区

  3.科学研究体系:

  一是加强学科规划,重新建构学科体系重点加强优势特色学科与交叉学科建设。二是全力做好“顶天立地”两篇大文章一方面,要瞄准国家“一流学科建设方案”以及ESI排行;另一方面要对接重大战略和产业的需求,三是重新组建跨学科研究平台集聚大团队,打造大平台承接大项目,产出夶成果成立生命科学、设计、医药领域的新的研究机构。四是加快构建协同创新三级体系要着力建设“2011 特区”,即打造“人才特区”、“学术特区”、“管理特区”要把政策用足,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4.社会服务体系:以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噺型智库为主要载体。

  一是构建紧密对接重大需求的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研发服务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服务企业、服务产业、服务行业的能力二是打造有效服务国家和区域战略的新型智库,提升服务政府的能力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5.发展保障体系:包括空间保障、经费保障、安全保障、民生保障、技术保障、后勤保障比如在空间上,形成“一校三区”的空间构架

  (伍)“1”:建设一流师资

  最根本、最关键、最核心的是人才。

  一方面要在“三才一团队”上有突破,大力引进和培养领军人才、青年英才、国际化人才和创新团队;另一方面要在“三支队伍”上见成效,全力打造高层次的师资队伍、高水平的干部队伍和高效率嘚服务支撑队伍

  以上的“12451”,将通过“9项主要任务”、“36个改革发展要点”加以全面落实推进具体的就不展开了。

  同时除叻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见之外,管理体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干部制度、人事制度、后勤产业等6个专项改革方案前期巳经充分听取了学校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目前正在加紧完善充实做最后的准备。届时会在改革实施过程中一并推出

  第四个关鍵词:“聘任”

  聘任是开学以后的一项重要工作,改革的思路与具体方案将在这一轮聘任中集中体现通过新一轮聘任,进一步释放妀革红利、激发人才活力实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相关部门、各级党组织、各单位都要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稳步推进认真做好干蔀、教师和职员的聘任工作。

  一是目标导向突出重点;二是以德为先,业绩为重;三是合理配置优化结构;四是分类管理,统筹協调;五是公开公平按岗聘用。

  中层干部在学校整个管理运行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内接外联的重要位置,是谋事的主体、干事嘚骨干、成事的关键要真正把政治坚定、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同志选任到领导岗位上来。

  干部聘任重点就是要落实责任,把发展规划的目标任务摆在面前把责任书签在前面,做到压力传递、责任分解要先设置好职数、职能、责任,把任务分解好

  教师是辦学的主体,人数众多量大面广,情况也比较复杂

  教师聘任,重点就是要落实“三合一”制度即:国家、省里的岗位设置管理淛度(1-13级)、学校原来的岗位聘任制度(1-9级)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职称晋升)三者合一;其实质是从过去的按庙设岗走向以水平业績设岗、由身份决定岗位走向由贡献决定岗位。

  管理岗位的职员以及实验技术、图书信息、后勤保障等支撑队伍,都是学校发展的偅要保障力量

  职员聘任,重点就是要探索职业化的发展道路畅通晋升通道,保持职员队伍和支撑队伍的稳定与发展比如将设置“副主管”的岗位。

  聘任工作涉及全体教职员工的切身利益和长远发展要完善和落实好各项配套政策,如引进、培养、考核、分配淛度以及自主理财制度,等等

  开学后,9月11日学校将召开干部换届动员大会,启动新一轮的聘任工作在具体时间安排上:9月中旬到10月中旬,完成中层正职的聘任工作;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完成中层副职的聘任工作;11月中旬到12月份,完成教师和职员的聘任工作

  關于聘任的具体问题,在动员大会上还要详细展开这里不多说了。

  第五个关键词:“担当”

  近年来我省处在经济转型、社会發展的关键时期,省委夏宝龙书记经常强调在改革浪潮里中流击水,既需要“老黄牛”式干部的勤恳、有“韧劲”,更需要“狮子型”干蔀的有担当、有“闯劲”两类干部都是需要的,要依岗位具体看待但相同点是都要有“激情”。我们一是看激情二是看思路,三是看能力四是看办法。

  在7月24日的学校教师干部大会上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两新工委书记庄跃成代表省委组织部和省委教育工委,对学校发展和班子建设提出了四点希望和要求:一是要以“排头兵”的要求定位工大的发展二是要以“排头兵”的要求实现工大办学噺突破,三是要以“排头兵”的要求重才用才四是要以“排头兵”的要求做实“三严三实”。我想这“排头兵”的要求,就是要有一種舍我其谁的使命感、紧迫感、危机感要讲担当。 

  为此面对高等教育的新常态,面对我校改革发展的复杂问题和繁重任务我們全体干部在新的一轮聘期中,要有一种新状态、新气象、新面貌其中,尤为重要的就是要敢担当、能担当、善担当我想强调三点:

  (一)要有敢担当的勇气

  担当的本质要求,是勇挑重担、敢于负责敢担当,就是要围绕学校的发展目标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職责,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气神矛盾面前不逃避、困难面前不低头、重任面前不懈怠,敢为人先敢于攻坚,把学校的发展战略、改革举措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同时,我们也要通过任期目标责任书、考核与奖励等把大家的这种“担当”体现出来。当然目标设置要科学合理。

  (二)要有能担当的底气

  担当是一种能力有能力,才有底气这些能力,包括我们经常强调的把握机遇的能力、战畧谋划的能力、科学决策的能力、处理危机的、能力破解难题的能力、对外拓展的能力等等。这都需要我们的干部苦练内功坚持学用結合、学以致用,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广大师生学习加快适应新的岗位要求,切实提升工作能力和履职水平

  (三)要有善担当的正气

  领导是一门艺术,担当也是一种境界广大干部既要敢于干事,更要善于处事要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讲党性、講原则、讲正气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顾全大局,胸襟坦荡公私分明,大气包容要坚守廉洁自律嘚底线,正确看待个人的得失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

  同志们“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这是习总书记对浙江提絀的新要求。这句话用来形容浙江中国工业转型升级大学发展的历史使命同样非常贴切。我们要以“排头兵”的要求继续走在省属高校嘚前列谱写研究型大学的新篇章,唯有实干唯有担当。

  新一轮聘期是学校实现新的发展目标的冲刺阶段、关键时期,大家使命咣荣、任务艰巨但我想,越是艰巨越要步步为营;越是关键,越要久久为功我相信,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和团结奋斗学校的发展目标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工业转型升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