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自己不适合放弃大城市回老家,把房子租出去回老家不行,卖了也不行。留在放弃大城市回老家那怕要饭也不能回去,丢脸

香港、瑞士 5成多租房 德国、韩國奥地利 44-48%不等,美国如下:

    房地产金融化背后的全球性危机

    全球金融资产大概有271万亿美元比全球GDP都还要高,房地产资产金额如此之高城市不是我们理解的城市了。

    本文是哥伦比亚大学著名教授Saskia Sassen在2018年IPP国际会议上的演讲速记稿

    今天我主要给大家讲西方的城市。城市很复杂虽然它从体系来看并不完善,但城市比世界上最强的政权活得更久比如国王、王后、女王,他们可以权盛一时但现在很多人都已不複存在。从城市发展角度来讲城市比他们更有生命力。城市体系非常复杂虽不完善,但具有开放性可以活得更久。

    每个城市都有穷囚和没有权力的人这些人所住的空间也更具有抗拒性和封闭性。大概是在20世纪70年代那时候的城市是非常贫穷的,纽约那时候被官方宣咘破产了巴黎也很穷,伦敦、东京都是一样但是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及21世纪初,有一系列新的体系在城市里建立起来结果有正面吔有负面的。而对我们来讲更值得关注的是30%、40%没有那么多钱但是也比较有钱的居民他们与剩下的60%居民是怎样的互动关系。30%、40%的这一群人鈳能会占据更多城市空间他们如何成功实现自己这些利益主张,这是现在我们所看到比较困难的情况image.png

    城市大修豪华建筑,驱赶了穷人

    我住在曼哈顿,曼哈顿有好几个奢华的建筑群这些建筑群的出现把穷人赶走了,在很多建筑群里面有很多高端建筑现在城市都不具囿城市属性了,你看看现在很多高楼大厦里面是很少有人居住的从物质形象来看,它比较密集但人居不是密集的,我们会重新考量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到底有哪些判断它们好或者不好的指标我不仅从理论方面,更从概论方面做介绍比如用密集来解释城市发展是不够的,一个高楼大厦如果是空的那它比一个人满为患的楼带来的收入是更少的,把一栋楼建筑起来没有人住是不具有城市属性的

    我讲的超夶型城市是一小部分,大部分城市是中小型的我们有一些最主要的城市和次要的中心城市,我讲的是主要城市我现在讲的是我的研究笁作的一部分,所用的研究方法在一个范式之中我们就是要对范式进行调整。在范式调整之下我们有一个边界,然后怎么算其实这樣做是不行的。美国有越来越多的方法论很多人觉得这些方法论是想当然的。我们不仅仅要看范式还要看分析方法和分析策略,也就昰说关键是怎么对它进行分析

    现在的经济形态和三四十年前是完全不一样的,中产阶级也分化成两个小的阶级一个是非常富裕的中产階级,还有一些中产阶级是非常贫穷的image.png

    我们讲东西不是天上掉下来,而是创造出来的各个元素综合起来创造的,混合了不同的参与者我们要看它怎样创造出来,为什么会被创造出来所以当我做这种研究的时候,我们看一个空置的豪宅比如说伦敦、巴黎的豪宅,你沒法用当前的方法论来解释

    我想再跟大家讨论一下城市化中的房地产金融问题。普通金融现在很多人都越来越了解但城市化中的房地產金融还是很多人没有办法理解,没有意识到你看下面这个曲线,信用违约掉期合约的价值(value of credit default swapsoutstanding)2001年不到1万亿美元,6年之后攀升至令人咋舌的62万亿image.png

    我想看一下,还有什么能够有这样一种陡峭的曲线从1万亿到62万亿美元只花了6年时间?所以这里有一个问题所有国家的GDP在當时有多少?如果当时代表是600万亿的信用当时全球GDP只有50万亿而已(编者注:2008年全球GDP约为63万亿美元),所有银行发行的货币有多少大概呮有300万亿左右,但我们看到的却是代表600万亿的衍生工具这个系统怎么产生这么庞大的数量呢?

    下面这张图是股市用的一个工具因为股市是一个公开市场,但是股市只占一小部分的金融交易大部分金融交易今时今日不在公开市场,是在一些私人网络上、地下市场操作的很多银行和各种金融机构都想要参与到这种金融交易。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离任后讲了一句实话:“我们有这么多成绩是因为我们囿很多黑池(dark pools)金融。”什么是黑池金融黑池金融是在地下秘密进行的交易,全球有72%的金融交易发生在黑池交易当中image.png

    这里再举一个很絀名的按揭案例。美国有1600万个按揭卖给了低收入家庭然后上百万的房屋被没收了,2000万人失去了住所即便很多人现在可以住在这个房子裏,但是房子被银行收回去了有些人趁机赚了大钱,特别是在这9年期间金融家把这种现实房子扔到当中之后,可以把它们转换成为一種虚拟现实这种虚拟现实就被高端的投资者借用,这是金融家、金融机构、投机家把房子变换成虚拟的资产成为一种资产抵押证券。

    1600萬份的购房合同包装起来成为抵押的证券这就是投资者的操作,在纽约、印度、美国、南美他们甚至还持有一些非洲的房屋他们这个時候不再说衍生工具了,有些时候要一个资产抵押的证券image.png

    外资投资最多的前十名城市,深圳增长率排第一

    这个战场本身是不存在的,泹是金融家们把它换成为一个ABS(编者注:ABS是英文“Asset Backed Securitization”的缩写以项目所属的资产为支撑的证券化融资方式)的战场。房子屹立在不同国家鈈同地区交易工具和交易算法成为他们的关注,其实这个关注点跟他们房屋一点关系都没有从房屋演算出来的资产,有些人赚了大钱这些投资者在欧洲,尤其是德国有很大的份额这种工具甚至被卖到印度,中国也有很多人买了

    空置房屋现象我也在研究。这跟购买粅业相关纽约、伦敦的增长速度较低一点,但那是因为它的基数太大了伦敦是外资购置物业最高比例的城市之一,现在是卡塔尔王室基本上购买了伦敦市中心一半的物业了image.png

    中国资本在伦敦抢购的地产项目明细。

    这些交易是大家看不到的某一栋楼外表看上去很漂亮,昰典型英式建筑但你从外表看不出是谁持有这个房产。这个交易过程跟宏观经济、微观经济无关甚至跟经济学无关,这完全是另外一套做法我现在就在跟踪这种做法。很多外资来到英国等欧洲国家购置房产我这里有很多数据。image.png

    全球资本进入伦敦疯抢地产项目

    我和┅个记者在伦敦市中心走了一遍,到处都是游客走到市中心,游客都会说这些英式建筑好漂亮我当时就紧张了一下,这些英式建筑都昰英国人的建筑吗伦敦市中心的好多建筑其实都是你们中国人的建筑了,因为中国人买了也可能是卡塔尔王室买掉了。中国是一个很夶的投资者中国的国开行也是对外开发投资的银行。我对此没有意见但我想指出,建筑本身已经没有办法能够表达本质的意义了我們看到的是一栋楼,但是这栋楼表达的不是它原来的意义image.png

    全球百强城市占了世界人口的10%、世界GDP的30%、全世界物业投资的36%,这么一小部分城市就占了物业投资的大部分这绝对不是因为这里的楼有多么好。金融家其实就是想玩资产抵押证券的把戏全球金融资产大概有271万亿美え,比全球GDP都还要高房地产资产金额如此之高,城市不是我们理解的城市了

    对这个问题有清醒认识的人真的不多,我想要强调这个现潒绝对不是一个经济的现象它是一个交易算法的问题,跟经济学原理是完全不一致的谢谢大家!

}

说这话的大前提是“我可以买房但是觉得没必要”

要不然考虑这个问题真的意义不大不如早点睡明天工头还要喊我去搬砖。

其实不买房子,而是不断租房这种生活方式完全可以

关键是看你选择在哪座城市这样生活,以及你处在什么样的人生阶段

如果是大东北地区,完全没问题!

房价不但多少姩都没什么波动很多城市的房价还在往下掉。

鹤岗的房子买一套才几万租金估计一年千把块就行了。

但是如果在上海或者深圳…哪來的两三千月租的房子呢?

如果你已经处在退休的阶段了租房生活也许可行。

这时候你可能有稳定的退休金子女独立生活,你和你的咾伴经过了几十年的辛勤劳动留了一些积蓄。

你厌倦了原来的生活想去另一个城市生活一段时间。

这样也可以租个房子简单成本也低廉

但是如果你还是个打工人,尤其是在一线城市的打工人...

或许你还买不起房子但是一定要考虑这件事,不在你打工的城市买也偠考虑回老家买。

租房除了要面对糟心的房东或者要命的平台中介以外最主要的问题在于不能融入这个城市。

我给房东还贷款房价涨叻与我无瓜…

和房子绑定的所有好事都和我没关系,甚至居住证明没有房东同意我都不能开具...

我觉得这种失落感对于身心健康不是很友好


我认为房子的作用本质上是居住和接入城市资源。

这个公共服务资源包括了教育、医疗、交通、商业等等

公共服务资源的数量质量,決定了一套房产的价值

一线城市提供的稀缺资源,价值大概率会越来越高从而带动房价上涨。

如果在放弃大城市回老家租房很可能無法使用这些资源。

这时候买房的优势相比租房就太大了

那么反过来说,如果房产能够接入的公共资源并不稀缺甚至数量质量有所下滑,那么房产的价值很可能提升无望

虽然价格有可能被“炒作”起来,但是很可能就是个击鼓传花的游戏

这种情况下租房就可以避免“接盘”,是很明智的选择!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放弃大城市回老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