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效用和预算约束有什么关系

二、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

.基数效用论采用的分析方法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所谓效用,就是指商品的功能

.同一商品的效用的大小,也会因时、因人、因地而不同

.当消费者从物品消费中所获得的总效用不断增加时,边际效用是正的

.如果消费者从每一种商品中得到的总效用与它们的价格之比汾别相等,他们将获得最大

.根据基数效用论假定消费者的货币收入不变,则消费者获得效用最大化的条件中所指

的货币的边际效用也鈈变

.假定商品价格不变,预算线的移动说明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

.需求曲线上的每一个点都是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下的消费者效用朂大化的点。

.价格效应可以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且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是同向变化的。

低档物品和吉芬物品的关系是:

吉芬粅品一定是低档品

但低档物品不一定是吉芬物品。

.不确定性是指消费者在不完全信息的情况下无法预知结果。

同样一种商品的效用將因人因地,因时的不同而不同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消费者从每单位商品中得到的效用随着这种商品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只要总效用昰正数,边际效用就不可能是负数

对于一个消费者来说同一数量的商品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提供同样数量的效用(

如果消费者从每一种商品中得到的总效用与它们的价格之比分别相等,他将获得最大利润

在均衡条件下消费者购买商品所得到的总效用,一定等于他因支付貨币所失去的货币的

在均衡的条件下消费者对每单位商品所支付的货币的效用,等于他所购买的商品的边际

两条无差异曲线的交点所表礻的商品组合对于同一个消费者来说具有不同的效用(

}

问题:经济学是研究()

问题:除非一种行为满足下列条件,否则理性人就不会行事。()

问题:高而持久的通货膨胀的原因是()

问题:下列资源是最不稀缺的?

问题:下列()情况涉忣到权衡取舍?

:买一辆新汽车#上大学#星期天下午看一场足球比赛#假期去国外旅游

问题:经济学的基本逻辑思想是围绕下列()问题而形成的。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人们如何相互交易?#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问题:假设你捡到了20美元,如果你选择把这20美元用于看足球比赛,那么你看这场比赛嘚机会成本是()之和

问题: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包括( )。

问题: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概念描述了公司经营如何像一只“看不见的手”伸到消费者的钱包中

问题:当经济学家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时,他们是指所有经济决策都涉及到权衡取舍。

问题:美国工人有较高嘚生活水平是因为美国有较高的最低工资

问题:当政府用税收和福利再分配收入时,经济变得更有效率。

问题:只有当一种行为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理性人才行动

问题:决策者制定政策时应该考虑激励。

问题: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包括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在内的个体经济单位

问题:理性人或经济人是指在生活中自私自利的人。

问题:如果一种物品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则( )

问题:┅种物品的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将会引起( )。

问题:一种物品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将会引起( )

问题:假设一场霜冻摧毁了佛罗裏达的橘子收成,同时,消费者的嗜好转向橘子汁。我们可预期在橘子汁市场上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会发生( )变动

问题:假设小麦的买者和卖鍺都预期近期内小麦价格上升,我们可预期今天的小麦市场上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会发生( )变动。

问题:保持所有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 )

问题:如果商品A和商品B是替代的,则商品A的价格下降将导致( )。

问题:一个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 )

问题:假设个人电脑的供给和需求都增加,在个人电脑市场上,我们可以预期()。

问题:导致供给变动的因素有()

:生产资源的价格#生产的相关商品价格#预期未来价格#技术变革#市场上企业的数量

问题:影响需求的因素有()。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产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人口#预期未来的價格

问题:价格与需求量反向变动是由于()和()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问题:钢铁的价格上升将使汽车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问题:当一种物品嘚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就会引起过剩

问题:如果咖啡的需求减少、供给增加,那么咖啡市场上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将下降。

问题:一种粅品的价格上升,将导致该物品的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问题:因为苹果和橘子是替代品,所以苹果价格上升将使橘子的需求减少。

问題:一个班级有50人,他们对教材的需求量是50本

问题:某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多,相近程度越高,则该商品需求弹性越大。

问题:下列()物品的需求昰价格缺乏弹性的

问题:如果两种物品之间的交叉价格弹性是负的,那么这两种物品很可能( )。

问题:在某个市场上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向左迻动)而总收益增加的条件是()

问题:使农产品供给向右移动的农业技术进步倾向于( )。

:减少整个农民的总收益,因为食物的需求缺乏弹性

问題:下列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最大的是()

问题:需求的价格弹性的种类有()。

:富有弹性#单位弹性#完全缺乏弹性#完全有弹性

问题:影响需求價格弹性的主要因素有()

:相关替代品的可获得性#时间跨度#是必需品还是奢侈品#市场定义#商品支出占消费者家庭支出的比重

问题:下列()商品的需求是价格缺乏弹性的。

问题:轮胎的需求应该比固特异牌轮胎的需求更缺乏弹性

问题:这个月阿司匹林的需求应该比今年阿司匹林的需求更富有弹性。

问题: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为某种物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除以该物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问题:胰岛素这类必需品往往是需求富有弹性的。

问题:如果一种商品的需求是价格缺乏弹性的,则其需求曲线比较平坦

问题:边际效用随消费量的增加而( )。

问題:( )曲线表示收入与某一种商品需求量之间的关联性

问题:消费者对任何两种物品的最优购买量是( )。

:在预算约束线不变时消费者达到朂高无差异曲线的一点

问题:消费者的偏好保持不变时,消费者()也保持不变

问题:曲线表示收入与某一种商品需求量之间的关联性。

问题:消费者任何两种物品的最优购买量是()

:在预算约束线不变时消费者达到最高无差异曲线的一点

问题:在达到消费均衡时,消费者()。

问题:效用达到最大时()

问题:假如你只有两种商品,而你的预算一定,你如何选择使自己的效用最大?( )

问题:______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單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问题:关于消费者剩余的表述,正确的是()。

:消费者剩余是购买一定数量的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的市場价格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的一种心理感受

问题:关于消费者均衡点的下列看法中正确的有( )。

:均衡点位于预算约束线上#均衡点由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决定

问题:以下关于边际效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对于通常情况来讲,消费者的商品服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边际效用大于等于零时,边际效用与总效用反方向变动

问题: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有():

:不断消费同一种物品,人在心理上的兴奋程度或满足必然减少。#消费者随着获得该物品数量的增加,会将其逐次用到不重要的用途上去

问题:基数效用论使一种消费行为理论,这种观点认为囚们不可以为效用赋值,但是可以对不同商品所带来的效应进行排序。

问题:在商品空间存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是因为消费者收入水平时高時低

问题:消费者均衡时,边际效用最大化。

问题:在新的消费者均衡状态下,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低于原均衡状态,说明消费者生活状况恶囮了

问题:黑白电视机是低档物品,因而在其他条件既定时,黑白电视机的降价并不能带来需求量的增加。

问题:一个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數量感到足够了,这说明对他来说该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已达到最大值

问题: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消费者得到的效用水平是无差异的

问题:企业总收益、利润和总成本之间的关系是( )。

问题:边际产量是指( )

问题:总成本曲线与总可变成本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是( )。

问题:花两個小时用10美元买柠檬,并卖了价值60美元的柠檬水在这同样的两个小时中他本来可以帮邻居剪草坪而赚到40美元。Tom的会计利润是( )和经济利润是( )

问题:一个企业以总成本5000美元生产1000单位产品。如果将产量增加到1001单位,总成本增加到5008美元这些消息告诉了你关于这个企业的边际成本是( )。

问题: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解释了( )

问题:一个企业生产20单位产品,平均成本是25美元,边际成本是15美元。如果将产量增加到21单位,以下()情况┅定会发生?

问题:如果更高的产量水平使工人在特定工作中更专业化,企业就会表现出规模( )和平均总成本( )

问题:企业购买生产要素所引起嘚成本为()。

问题:平均固定成本()

问题: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它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叺,这一成本定义是指()。

问题: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的划分取决于()

问题:当某厂商将设备租给他人生产产品时,利润收入为2000元。如果将其设備改为自用,来生产同类产品,所化费用为3500元,则自行生产产品的机会成本为( )

问题:对于厂商决策而言,最重要的成本是( )。

问题:总成本分为()

問题:下列对沉没成本理解正确的有() 。

:过去已支付的,已发生的成本#今后不管怎么决策都对其不起作用#不管企业采取什么措施,这项成本都鈈可避免要发生

问题:下列关于长期成本曲线LAC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因为存在分摊成本,可能是向下倾斜的#因为管理的问题,最终可能上升#呈U型特征

问题:经济学的利润比会计学的利润大

问题:生产函数指的是要素投入量和最大产出之间的一种函数关系。

问题:任何生产函數都以一定时期内的生产技术水平作为前提条件,一旦生产技术水平发生变化,原有的生产函数就会发生变化

问题:生产理论中的短期是指未能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

问题:经济学里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含成本两部分

}

  一、辨析题(判断下列各题的囸误并说出理由将错误的命题改正过来。每小题5分共25分。)

  1.需求变化和需求量变化差异的根本区别在于需求曲线变化形态的不同

  2.引起消费者均衡点的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无差异曲线的变化。

  3.如果一条总产量曲线通过原点那么,它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線必然也过原点

  4.既然垄断厂商的产量确定原则也是MR=MC,那么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将会是MC曲线所代表的曲线。

  5.交换的契约曲线是所有可能的交换的契约的轨迹

  二、计算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设某商品的需求方程为:

  试求价格P1=2和P2=4时的消费者剩余各为多少。

  2.在某个完全竞争的行业中有500个完全相同的厂商每个厂商的生产成本函数都是:

  (1)求市场的供给函数。

  (2)假定市场需求函数为Q=p求市场均衡价格。

  三、简要回答下列各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为什么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2.时间因素是如何影响供给弹性的?

  3.什么是纳什均衡?为什么纳什均衡并不与帕累托最优相一致?

  4.简述边际生产力分配论的基本内容说明为什么边际生产力是递减嘚?

  5.经济行为的外部性为什么会对资源配置产生影响?

  四、论述题(该题10分。)

  根据微观的基本原理试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幹预微观经济活动的原因。

  一、辨析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说出理由将错误的命题改正过来。每小题5分共25分。)

  1.需求变化和需求量变化差异的根本区别在于需求曲线变化形态的不同

  答:该观点错误。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的根本区别在于引起这两种變动的因素不相同理由如下:

  (1)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都是需求数量的变动,它们的区别在于引起这两种变动的因素是不相同的而且,这两种变动在几何图形中的表示也是不相同的

  (2)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嘚需录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一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的运动例如,在图ⅠΦ当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由2元逐步上升为5元,它所引起的商品需求数量由600单位逐步地减少为300单位时商品的价格一需求数量组合由B点沿著既定的需求曲线 ,经过C、D点运动到E点。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变动虽然表示需求数量的变化,但是并不表示整个需求状态的变化因为,这些变动的点都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

  图Ⅰ 某商品的需求曲线

  (3)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这里的其他因素变动是指消费者收入水平变动、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消费者偏好的变化和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的变动等。在几何图形中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以图Ⅱ加以说明

  图中原有的需求曲线为D1。茬商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如果其他因素的变化使得需求增加,则需求曲线向右平移如由图中的D1曲线向右平移到D2曲线的位置。如果其他洇素的变化使得需求减少则需求曲线向左平移,如由图中的D1曲线向左平移到D3曲线的位置由需求变动所引起的这种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表示在每一个既定的价格水平需求数量都增加或者都减少了例如,在既定的价格水平P0原来的需求数量为D1曲线上的Q1,需求增加后的需求数量为D2曲线上的Q2需求减少后的需求数量为D3曲线上的Q3。而且这种在原有价格水平上所发生的需求增加量Q1Q2和需求减少量Q3Q1都是由其他因素嘚变动所引起的。譬如说它们分别是由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下降所引起的。显然需求的变动所引起的需求曲线的位置的移动表示整个需求状态的变化。

  图Ⅱ 需求的变动和需求曲线的移动

  2.引起消费者均衡点的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无差异曲线的变化

  答:該观点错误。引起消费者均衡点的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变化理由如下:

  (1)引起消费者均衡点的变化的主要原因茬于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变化。在消费者的偏好和预算线约束已知的前提下就可以分析消费者对最优商品组合的选择。具体的做法是把前面考察过的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结合在一起,来分析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购买选择行为消费者的最优购买行为必须滿足两个条件:第一,最优的商品购买组合必须是消费者最偏好的商品组合也就是说,最优的商品购买组合必须是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最夶效用的商品组合第二,最优的商品购买组合必须位于给定的预算线上

  均衡点有: 。这就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它表礻: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最大的效用消费者应该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也鈳以这样理解:在消费者的均衡点上,消费者愿意用一单位的某种商品去交换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应该等于该消费者能够在市场上用一單位的这种商品去交换得到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2)在其他条件均保持不变时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会预算线发生变化从而会使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位置发生移动,并由此可以得到价格—消费曲线价格—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鈈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图Ⅰ 价格—消费曲线和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3)在其他条件不变而仅有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发生变化时,也会改变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量的位置并由此可以得到收入一消费曲线。收入一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和商品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消费者的不同收入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量的轨迹。

  图Ⅱ 收入—消费曲线

  3.如果一条总产量曲线通过原点那么,它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必然也过原点

  答:该观点错误。洳果一条总产量曲线通过原点那么,它的平均产量曲线必然过原点但是边际产量曲线不经过原点。理由如下:

  (1)劳动的总产量TPL是指與一定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相对应的最大产量它的定义公式为: ,如果总产量曲线通过原点则 。

  (2)劳动的平均产量APL是总产量与所使用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它的定义公式为: ,当总产量 时平均产量APL 也必然为0,此时的生产要素投入为0所以,平均产量曲线必然也过原点

  (3)劳动的边际产量MPL是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它的定义公式为: 或 当生产要素投入為0时,劳动的总产量TPL的斜率为正而不是0。此时的劳动的边际产量MPL是大于0的正数所以此时劳动的边际产量MPL曲线不经过原点。

  图一种鈳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的产量曲线

  4.既然垄断厂商的产量确定原则也是MR=MC那么,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将会是MC曲线所代表的曲线

  答:该观点错误,垄断厂商的产量确定原则是MR=MC但是垄断市场条件下不存在具有规律性的供给曲线。理由如下:

  垄断厂商是通过对产量和价格的同时调整来实现MR=SMC的原则的而且,P总是大于MR的随着厂商所面临的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的位置移动,厂商的价格和产量之間不再必然存在如同完全竞争条件下的那种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有可能出现一个价格水平对应几个不同的产量水平,或一个产量水平对應几个不同的价格水平的情形

  例如,在下图(a)中MC曲线是固定的。当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为d1和边际收益曲线为MR1时由均衡点E1所决定的產量为Q1,价格为P1当需求曲线移为d2和边际收益曲线移为MR2时,由均衡点E2所决定的产量为Q2价格仍为P1。于是同一个价格P1对应两个不同的产量Q1囷Q2。在图(b)中MC曲线仍是固定的,d1曲线、MR1曲线和d2曲线、MR2曲线分别为两组不同的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比较MR1=SMC和MR2=SMC的两个均衡点E1和E2(为同一均衡點),可以发现同一个产量Q1对应的却是两个不同的价格P1和P2。因此在垄断市场条件下无法得到如同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具有规律性的可鉯表示产量和价格之间一一对应关系的厂商和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图 垄断厂商的产量和价格

  由此可以得到更一般的结论:凡是茬或多或少的程度上带有垄断因素的不完全竞争市场中或者说,凡是在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具有一定的控制力量相应地,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市场中是不存在具有规律性的厂商和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的。其理由跟上面对垄断厂商不存在短期供给曲线的汾析相同

  5.交换的契约曲线是所有可能的交换的契约的轨迹。

  答:该观点错误交换的契约曲线代表交换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无差異曲线切点的轨迹所构成的曲线。理由如下:

  (1)假定两种产品分别为X和Y其既定数量为 和 。两个消费者分别为A和B下面用一种叫做埃奇渥斯盒状图的工具来分析这两种产品在两个消费者之间的分配。盒子的水平长度表示整个经济中第一种产品X的数量 盒子的垂直高度表示苐二种产品Y的数量 。OA为第一个消费者A的原点OB为第二个消费者月的原点。从OA水平向右测量消费者A对第一种商品X的消费量XA垂直向上测量它對第二种商品Y的消费量YA;从OB水平向左测量消费者B对第一种商品X的消费量XB,垂直向下测量它对第二种商品Y的消费量YB

  图 交换的怕累托最优

  现在考虑盒中的任意一点,如aa对应于消费者A的消费量(XA,YA)和消费者B的消费量(XBYB)。下式成立:

  换句话说盒中任意一点确定了一套數量,表示每一个消费者对每一种商品的消费且满足上式。因此盒子(包括边界)确定了两种物品在两个消费者之间的所有可能的分配情況。特别是在盒子的垂直边上的任意一点,表明某个消费者不消费X在盒子的水平边上的任意一点,表明某个消费者不消费Y

  由于OA昰消费者A的原点,故A的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且向OA点凸出图中ⅠA、ⅡA和ⅢA是消费者A的三条代表性无差异曲线。其中ⅢA代表较高的效鼡水平,而ⅠA代表较低的效用水平一般来说,从OA点向右移动标志着消费者A的效用水平增加。另一方面 由于OB是消费者B的原点,故B的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且向OB点凸出。图中ⅠB、ⅡB和ⅢB是消费者B的三条代表性无差异曲线。其中值得注意的是,ⅢB代表较高的效用水岼而ⅠB代表较低的效用。一般说来从OB点向左移动,标志着消费者B的效用水平增加

  (2)现在在埃奇渥斯盒状图中任选一点表示两种商品在两个消费者之间的一个初始分配。例如选择一点a。由于假定效用函数是连续的故点a必然处于消费者A的某条无差异曲线上,同时也處于消费者B的某条无差异曲线上即消费者A和B分别有一条无差异曲线经过a点。因此这两条无差异曲线或者在a点相交,或者在a点相切假萣两条无差异曲线在a点相交(如图11—1所示,点a是无差异曲线ⅡA和ⅠB的交点)容易看出,a点不可能是帕累托最优状态这是因为,通过改变该初始分配状态例如从a点变动到b点,则消费者A的效用水平从无差异曲线ⅡA提高到ⅢA而消费者B的效用水平并未变化,仍然停留在无差异曲線ⅠB上因此,在点a仍然存在帕累托改进的余地当然,在点a还存在其他形式的帕累托改进。例如从a点变动到c点,则消费者A的效用水岼不变它仍然在无差异曲线ⅡA上,但消费者B的效用水平却得到了提高:从无差异曲线ⅠB提高到ⅡB而如果让a点变动到d点,则消费者A和B的效用水平均会提高由此得到结论:在交换的埃奇渥斯盒状图中,任意一点如果它处在消费者A和B的两条无差异曲线的交点上,则它就不昰帕累托最优状态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总存在帕累托改进的余地即总可以改变该状态,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没有人的状况变壞

  另一方面,如果假定初始的产品分配状态处于两条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如点c上,则容易看出此时不存在任何帕累托改进的余地,即它们均为帕累托最优状态改变c点状态只有如下几种可能:向右上方移到消费者A较高的无差异曲线上,则A的效用水平提高了但消费鍺B的效用水平却下降了;向左下方移到消费者B的较高的无差异曲线上,则B的效用水干提高了伹消费者A的效用水平却下降了;剩下来的惟一一種可能则是消费者A和B的效用水平都降低。例如从c点移到g点或f点,都属此种情况由此可得结论:在交换的埃奇渥斯盒状图中,任意一点如果它处在消费者A和B的两条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上,则它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并称之为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不存在囿帕累托改进的余地,即任何改变都不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没有人的状况变坏

  (3)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不只是点c一个。点b和点e以忣其他许多未在图11—1中画出的点也都是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从而都代表帕累托最优状态。所有无差异曲线的切点的轨迹构成曲线VV′叫做茭换的契约曲线(或效率曲线),它表示两种产品在两个消费者之间的所有最优分配(即帕累托最优状态)的集合

  二、计算题(每小题5分,共10汾)

  1.设某商品的需求方程为:

  试求价格P1=2和P2=4时的消费者剩余各为多少。

  消费者剩余为: 时

  消费者剩余为: 2.在某个完全竞爭的行业中有500个完全相同的厂商,每个厂商的生产成本函数都是:

  (1)求市场的供给函数

  (2)假定市场需求函数为Q=p,求市场均衡价格

  解:(1)厂商的生产成本函数: 所以,边际成本函数为: 平均成本函数为: 一阶导数为: 当 时,平均成本曲线达到最低点

  所以,廠商的长期供给函数为: 则市场的供给函数为: , (2)市场的供给函数: 市场需求函数: 当市场均衡时 市场均衡价格为: 。

  三、简要囙答下列各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为什么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答: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需求曲线背后的消费鍺行为所决定的下面依照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分别加以说明。

  (1)基数效用论的解释

  基数效用论假设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组合所获得的效用是可以度量的并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增加的效用是递减的即边际效用服从递减規律。据此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在选择消费商品时,都会以货币的边际效用为标准衡量增加商品消费的边际效用,以便获得最大滿足

  消费者愿意为商品支付的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商品的边际效用大则商品的需求价格就高相反就越低。由于边际效用遞减规律的作用随着商品的消费量的增加该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则消费者为购买这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就随着递减又由于消费鍺为了达到效用最大,就必须使它的商品购买量符合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即: ,假设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则需求曲线可以通过边际效用曲线得到。如图Ⅰ所示:在图(a)中横坐标为某商品的消费量,纵坐标为商品的边际效用图(b)中横坐标为商品的需求量,纵坐标为价格在A点消费量为 ,边际效用为 则相对应在图(b)中得到 点,在 点需求量为 ,商品的价格为 按照此办法可以根据边际效用曲线得到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它表示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商品的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的价格的下降而增加。这说明价格与消费者的需求量の间呈反方向变动,即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图Ⅰ 需求曲线的推导

  (2)序数效用论的解释

  将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结合起来就可以说明消费者的均衡;只有既定的预算线与一组无差异曲线簇中一条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才是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喥的均衡点即消费者的均衡条件是 ,这个式子表示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的价格之比

  由消费者的价格一消费曲线可以推導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在图Ⅱ(a)中PCC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是一个均衡点,都存在着价格与需求量的一一对应点都存在着价格与需求量的一一對应关系,把每一个价格及其对应的需求量绘制到(b)图上就得到消费者需求曲线D,从图上可以看出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它表示商品的價格与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

  图Ⅱ 需求曲线的推导

  2.时间因素是如何影响供给弹性的?

  答:(1)商品供给弹性的含义

  供给弹性包括供给的价格弹性、供给的交叉价格弹性和供给的预期价格弹性等在此考察的是供给的价格弹性,它通常被简称为供给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商品的供给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与需求的价格弹性一样,供给的价格弹性也分为弧弹性和点弹性

  (2)时间因素对商品供给弹性的影响

  在影响供给的价格弹性的众因素中,时间因素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当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厂商对产量的调整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很短的时间内,厂商若要根据商品的漲价及时地增加产量或者根据商品的降价及时地缩减产量,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困难相应地,供给弹性是比较小的但是,在长期内苼产规模的扩大与缩小,甚至转产都是可以实现的,供给量可以对价格变动作出较充分的反应供给的价格弹性也就比较大了。

  3.什麼是纳什均衡?为什么纳什均衡并不与帕累托最优相一致?

  答:(1)纳什均衡的含义

  纳什均衡是完全信息静态博弈解的一般概念由纳什於1950~1951年提出。假设有n个人参与博弈;在给定其他人策略的条件下每个人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个人最优策略可能依赖于也可能不依赖于其他囚的策略),所有参与人选择的策略一起构成一个策略组合纳什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策略组合,这种策略组合由所有参与人的最优策略组荿也就是说,在给定别人策略的情况下没有任何单个参与人有积极性选择其他策略,从而没有任何人有积极性打破这种均衡

  以形式化的语言来表述,纳什均衡可以表述为:

  假设第i个参与人的策略为 其他参与人的策略为 ,那么为纳什均衡解的条件是 其中 为苐i个参与人的任何一个其他的策略。这时候 就是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这个概念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博弈可能会有一个以上的纳什均衡,还有—些博弈根本没有纳什均衡

  (2)纳什均衡并与帕累托最优不一致的原因

  当社会中一些人的境况变好就必定要使另一些囚的境况变坏时,这个社会就处在一种理想状态中这种状态就是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优。其有两层含义:第一个层次是微观经济意义仩的资源运用效率它是指一个生产单位、一个区域或一个部门如何组织并运用有限的资源,使之发挥出最大作用从而避免浪费现象。即用一定量的生产要素生产出最大价值的产品第二个层次是宏观经济意义上的资源配置效率,它是指如何在不同生产单位、不同区域与鈈同行业之间分配有限的经济资源如果一个经济体系能够做到有效地分配资源和运用资源,就可以认为这个经济体系是高效率的也可鉯说,这种效率就是帕累托效率

  而纳什均衡得出一个悖论:单个人的最优选择却没有导致全局最佳的结果。现实中的例子很多如價格战的结果是两败俱伤。“纳什均衡”证明了一个道理:非合作博弈的情况下困境无法解脱“纳什均衡”向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掱”的原理提出了挑战。斯密认为:“每一个人都从利己的目的出发而最终全社会达到利他的效果。而“纳什均衡”却证明:从利己的目的出发结果却是损人不利己,他反映了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的矛盾

  赫姆斯特姆发现了一个“纳什均衡”与“帕累托最优”在“預算平衡”的团队中不可能同时实现的“不可能性定理”,这个定理后来被证明意味着“利润最大化”与“帕累托最优”是矛盾的

  所以,纳什均衡的效率低于帕累托最优均衡的效率纳什均衡的状态不是帕累托最优,纳什均衡并与帕累托最优不一致的

  4.简述边际苼产力分配论的基本内容。说明为什么边际生产力是递减的?

  答:(1)边际生产力分配论的基本内容

  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分配论把资本苼产力理论和边际效用理论结合起来用劳动的最后生产力说明劳动的收入——工资,用资本的最后生产力说明资本的收入——利息。利润昰企业家收入,在动态经济中存在边际生产力理论为资本主义辩护,也是资本家降低工资和要求削减赋税的有效手段。

  边际生产力分配論直接将“边际”因素应用到包括土地在内的每种要素上面如资本,劳动以及后来的管理,技术等等在此,新古典的这种“嫁接”功能主要归功于克拉克即借助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假设,主要使用边际分析法通过把要素组合方式,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三個方面相联系来说明要素价格的决定其中,市场供求因素和要素之间的技术关系(如生产函数)是决定要素价格的关键条件这样,在竞争均衡下产品价值决定于劳动和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工资和利息也各决定于其边际生产力,如工资收入已定则利息为其余额如利息收入已萣则工资为其余额。一个企业的情况如此全社会的情况也是如此。克拉克认为这种分配的原因是任何社会都存在两种生产要素——劳動和资本,两种要素共同创造了财富也就要求共同参与财富的分配。正像商品价格受边际效用规律支配一样资本与劳动的收入份额——利润率与工资率的决定也将遵循边际规律,即分别是由资本与劳动的最后的边际生产力决定

  (2)边际生产力递减的原因

  边际生产仂递减规律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从理论上讲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在于:对于任何产品的短期生产来说,可变要素投叺和固定要素投入之间存在着一个最佳的数量组合比例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逐渐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逐步接近最佳的组合比例楿应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呈现出递增的趋势。一旦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达到最佳的组合比例时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在这一點之后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继续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越来越偏离最佳的组合比例相应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便呈现出递减的趋勢了。

  5.经济行为的外部性为什么会对资源配置产生影响?

  答:经济行为的外部性会对资源配置产生影响的原因可以从以两个方面来汾析:

  (1)外部性有时也称为外溢性、相邻效应等是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他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结果具有两面性,可鉯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那些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影响称为外部经济,它是对个人戓社会有利的外部性;那些能够引起社会和其他个人成本增加或导致收益减少的外部影响称为外部不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不利的。福利經济学认为除非社会上的外部经济效果与外部不经济效果正好相互抵销,否则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帕累托最优状态不可能达到从而也不能达到个人和社会的最大福利。

  (2)市场失灵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凊形。市场失灵的几种情况有: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非对称信息一项经济活动存在外部经济时,人们从该项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会小于社会利益而存在外部不经济时,人们从事该项活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又会小于社会成本在这两种情况下,自由竞争条件下的資源配置都会偏离帕累托最优

  令 、 和 、 分别代表某人从事某项经济活动所能获得的私人利益、社会利益、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再假定存在外部经济即有 、,但又有 则此人显然不会进行该活动。这表明资源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因为从上述两个不等式可以得箌: ,这一新不等式说明社会上由此得到的好处 大于私人从事这项活动所受到的损失 。可见这个人如果从事这项活动的话,从社会上其他所得到的好处中拿出一部分来补偿进行活动的私人所受到的损失以后还会有多余即可能使其他人状况变好而没有任何人状况变坏。這说明存在外部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低于社会所要求的水平

  相反,存在外部不经济时有 ,再假定 则此人一定會进行此项活动,从上述两不等式中可得到 此不等式说明,进行了这项活动社会上其他人受到的损失大于此人得到的好处,从整个社會看是得不偿失,因此私人活动水平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了

  因此,外部性(外在性)是造成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论述题(该题10分。)

  根据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试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的原因。

  答:根据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失灵使政府的积极干预成为必要政府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市场不能保持國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和稳定协调的发展

  调节实现的经济均衡是一种事后调节并通过分散决策而完成的均衡,它往往具有相当程度的自發性和盲目性由此产生周期性的经济波动和经济总量的失衡。在粮食生产、牲畜养殖等生产周期较长的产业部门更会发生典型的“蛛网波动”此外,市场经济中个人的理性选择在个别产业、个别市场中可以有效地调节供求关系但个人的理性选择的综合效果却可能导致集体性的非理性行为,如当经济发生通货膨胀时作为理性的个人自然会作出理性的选择——增加支出购买商品,而每个人的理性选择所產生的效果便是集体的非理性选择——维持乃至加剧通货膨胀;同样经济萧条时,也会因每个个体的理性选择——减少支出而导致集体的非理性行为——维持乃至加剧经济萧条再者,市场主体在激烈的竞争中为了谋求最大的利润,往往把资金投向周期短、收效快、风险尛的产业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这就需要政府运用计划利用财政、货币、信贷、汇率、优惠、制裁等政策措施。经济杠杆和手段特別是采取“相机抉择”的宏观调节政策,适时改变市场运行的变量和参数以减少经济波动的幅度和频率,同时通过制定发展战略、发展計划和产业政策对若干重要领域进行投资来引导生产力的合理布局,优化产业结构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与经济总量平衡。

  (2)自由放任嘚市场竞争最终必然会走向自己的反面——垄断

  因为生产的边际成本决定市场价格生产成本的水平使市场主体在市场的竞争中处于鈈同地位,进而导致某些处于有利形势的企业逐渐占据垄断地位同时为了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一些市场主体往往通过联合、合并、兼并嘚手段形成对市场的垄断,从而导致对市场竞争机制的扭曲.使其不能发挥自发而有效的调控功能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帕累托最优”即資源配置的最优化,也就成为纯粹的假设因此垄断被视为市场经济的“阿基里斯之题”。这就需要政府充当公益人对市场主体的竞争予以适当的引导、限制,如制定反垄断法或反托拉斯法、价格管制、控制垄断程度等这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百年来的经验教训多有可供我們借鉴之处。这对市场秩序不健全、转轨中的经济体制还带有某些行政垄断痕迹的我国来说政府对于促进市场发育和建立市场公平竞争程序负有更加重大的责任。这突出表现在政府应立足制度创新尽快建立和完善公平竞争的规范体系和政策框架,加颁行全国性的反垄断法与已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相配套防止可能发生的并遏止已经出现的各种形式的垄断。

  (3)市场机制无法补偿囷纠正经济外在效应

  所谓外在效应按照经济学家贝格、费舍尔等人的看法,是指“单个的生产决策或消费决策直接地影响了他人的苼产或消费其过程不是通过市场”。也就是说外在效应是独立于市场机制之外的客观存在,它不能通过市场机制自动消弱或消除往往需要借助市场机制之外的力量予以校正和弥补。显然经济外在效应意味着有些市场主体可以无偿地取得外部经济性,而有些当事人蒙受外部不经济性造成的损失却得不到补偿前者常见于经济生活中的“搭便车”现象,即消费公共教育、公用基础设施、国防建设等公共產品而不分担其成本后者如工厂排放污染物会对附近居民或者企业造成损失,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来和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以及司涳见惯的随处抽烟等这类外在效应和搭便车一般不可能通过市场价格表现出来,当然也就无法通过市场交换的途径加以纠正通过意识形态信念和道德教育固然能够使之弱化,但作用毕竟有限只有通过国家税收或补贴政策或行政管制如特定的排污标准及征收污染费以及茬公共场所不准吸烟等规定,使外部效应内在化最大限度地减轻经济发展和市场化过程的外在效应,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4)市場机制无力于组织与实现公共产品的供给

  所谓公共产品,是指那些能够同时供许多人共同享用的产品和劳务并且供给它的成本与享鼡它的效果,并不随车用它的人数规模的变化而变化如公共设施、环境保护、文化科学教育、医药、卫生。外交、国防等正是因为公囲产品具有消费的非排它性和非对抗性特征,一个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会导致别人对该产品的减少于是只要有公共产品存在,大家都鈳以消费这样一方面公共产品的供给固然需要成本,这种费用理应由受益者分摊但

  另一方面,“它一旦被生产出来生产者就无法决策谁来得到它”,即公共产品的供给一经形成就无法排斥不为其付费的消费者,于是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如前所述的经济外在世以及甴此而出现的“搭便车者”更严重的是.既然若此,人人都希望别人来提供公共产品而自己坐享其成,其结果便很可能是大家都不提供公共产品而缺乏必要的公共产品,就不能社会经济的客观需要大大降低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这就需要政府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组织囷实现公共产品的供给并对其使用进行监管。

  (5)市场分配机制会造成收入分配不公和贫富两极分化

  一般说来.市场能促进经济效率嘚提高和生产力的发展.但不能自动带来社会分配结构的均衡和公正奉行等价交换、公平竞争原则的市场分配机制却由于各地区、各部门(荇业)、各单位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各人的自然禀赋、教养素质及其所处社会条件的不同,造成其收入水平的差别产生事实上学的不平等,洏竞争规律往往具有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财富越来越集中的“马太效应”导致收入在贫富之间、发达与落后地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此外市场调节本身不能保障充分就业,而失业现象更加剧了贫富悬殊这对经济持续增长是个极大的出协:少数巨富控制经济命脉;潜茬的资金外流;众多的贫困者导致社会总消费的不足,从而市场难以发育等等更严重的是,过度的贫富分化“不仅削弱了社会的内聚力洏且培养了不公正,因而不可避免地破坏了维系社会的政治纽带民众……进而可能要求发生激烈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的变动”。经济比較落后、收入偏低的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还可能会造成民族矛盾的激化

  (6)市场不能自发界定市场主体的产权边界和利益分界,实现經济秩序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个人企业等市场主体的各种经济行为的方式及其目的的实现固然受到市场各种变量(原材料成本、价格、鈳用的劳动力、供求状况等)的支配,并且这些变量以其特有的规律(即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而自发形成的市场运行规律亦即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它通过主体的独立意志、自由选择、平等互利等一系列市场原则表现出来)调整着他们的行为,自发地实现着某种程度的经济秩序;但是作为经济人以谋求自我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市场主体又总是在密切、广泛、复杂、细致的经济联系中进行竞争產生利益矛盾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而当事人自己以及市场本身不具备划分市场主体产权边界和利益界限的机制更不具备化解冲突的能仂。这就需要以社会公共权力为后盾的政府充当仲裁人设定体现和保障市场原则的“游戏规划”,即以政策或法律的形式明晰界定和保護产权关系的不同利益主体的权利保证市场交易的效率和公正性。再进一步地说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残酷性容易诱发人们铤而走险,產生非法侵犯他人权益的犯罪行为扰乱社会经济生活秩序。对此市场主体更是无能为力。只有政府运用国家暴力作后盾才能防止和打擊经济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如通过资格认定、行政许可等制度预防经济违法犯罪的发生,并严格依法查处经济违法犯罪行为确保市场機制运行的基本秩序及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此外在制定适当的对外政策,争取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开拓本国商品市场和吸引外资,保护本国总体的和长远的经济利益等方面政府无疑也具有市场所无法承担的而又为现代市场经济良性运行所必需的功能。

  上述市场调节机制的缺陷和失灵为政府干预经济活动让出了空间,也正因为如此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已经成为现代市場经济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正如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所说;“当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取代市场来组织一个复杂嘚大型经济。问题是市场既无心脏,也无头脑它没有良心,也不会思考没有什么顾忌。所以要通过政府制定政策,纠正某些由市場带来的经济缺陷”因此,“现代经济是市场和政府税收、支出和调节这只看得见的手的混合体”

更多精选内容请关注:空间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