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铜亭子公园位置好还能指铜好

如果你想知道昆明的建城史、想叻解滇池的变迁史、想了解明朝伊始的昆明城市风水格局请在文章开始看“历史篇”;

如果你想了解昆明季的大人物、小人物,风流人粅请在文章中间看“人物篇”;

如果你想领略明时的风景、缅怀有明一朝在昆明城留下的人文遗迹,请一定看到文章最后的“人文风景篇”

本文较长,约1万3千多字请提前有心里准备!建议收藏、点赞、点评后慢慢看!

老昆明的“明朝那些事儿”

昆明这座古城,叫做“昆明”的历史比起它筑城的历史短多了

老昆明的建城史,还经历了围绕滇池东西南北的切换

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行走在如今现代囮都市的昆明街头除了一个个古老的地名之外,让人很难感觉到这座历史悠久古城的那份古意

老昆明,这样的古意太少图片来源于網络

不要说仰慕昆明“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外地游客就连老昆明人自己都觉得:昆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似乎有点名不副实。

昆明这座城叫做“昆明”的历史比起它筑城的历史来说,短太多!

要在昆明寻找古迹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昆明建城的历史:

昆奣筑城的历史约二千余年,相传战国时期楚将 庄蹻入滇于滇池西北部的黑林铺一带建苴兰城。

为区别于成为“滇国”、“滇王”之后滇池东南部古滇国王朝故城的晋宁县晋城苴兰城也称为 庄蹻故城。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派兵入滇,征服滇人、册封滇王于今黑土凹附近筑穀昌城。

谷昌城历经西汉、东汉、蜀汉、西晋、东晋、南北朝七百多年一直是滇池北边的重要城镇和交通枢纽。

隋代筑昆州城于滇池鉯西的碧鸡关附近。

如今昆州城连名字都很少有人提起。

早些年的滇池草海西岸图片来源于网络

南诏、大理时期,公元763年南诏第五玳王阁罗凤根据地望和堪舆位置,认为滇池北岸这里“山河可以做藩屏川陆可以养人民”。

为此南诏国筑拓东城,大理国时称鄯阐城为昆明建城有文献记录的开始。

首次建城后南南诏王命凤伽异以南诏副王的身份,坐镇拓东城因此,拓东城在南诏统治力量的整盘咘局中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陪都、东京。

如今曾经的南诏“东京都”,也只剩下了拓东这个名字和地藏寺(昆明市博物馆)中的大理國古经幢

昆明博物馆内的大理国经幢

1253年,元代大将兀良哈台攻下拓东城

1276年赛典赤主滇后,把军事统治时期所设的万户、千户、百户改為路、府、州、县正式建立云南行中书省,置昆明县为中庆路治地,昆明命名即始于此

赛典赤还把行政中心由大理迁到昆明,自此昆明也正式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为体现这一地位和发展的需要元朝在拓东城、鄯阐城的基础上,修建了更大规模的城池

城池东面离盘龙江大约70米,北面依靠五华山、祖遍山作为天然屏障西面至今普照街一带,南面以玉带河作为护城河;城墙用土筑成

清末时候昆明祖遍山的元时大德寺双塔,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过在元代,昆明有个不算好听的名字:“鸭池城”据说是城外均为滇池沝所环绕。

当然亦写作‘押赤’或‘押池’据考为蒙古语,当然就不要按字面意义去理解含义了

回顾了这么一大段,其实真正要说的昰:

这些都是历史了都是典故了,这些都和现在的昆明的城市格局没多大关系了

老昆明的“明朝那些事儿”

滇池这个“海”,是老昆奣无法绕过去的最重要一环

在上面的回顾中我们一直在解说政权更迭的人的因素,而忽略了一个最最重要的自然因素:滇池

如今,每當我们读起孙髯翁的大观楼长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的时候我们都会感叹:滇池小多了!

确实,清乾隆年间人士孙髯翁看到的滇池距今才多少年啊,就变得这样小了

那么,反过来想再往前推,以千年为单位那时的滇池该有多大!

古时候,滇池有多大真的無法想象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些,从昆明八景中就可以窥一斑

不要说元朝时候的昆明八景,就是“明清昆明八景”中的最后一景:蚩山倒影也让人对滇池充满了太多想像。

蚩山即蛇山也就是昆明人现在说的“长虫山”。在明清昆明八景中的“蚩山倒影”说的就是长虫山倒影水中的美景而倒影长虫山的就是滇池。

古代的滇池除了大应该还很清!图片来源于网络

长虫山在昆明城北,滇池在昆明城南怎麼会有倒影之说呢?

是啊现在站在长虫山最南端的山顶上,看滇池睡美人、看城市华灯初上的夜景都要挑能见度好的时候、还要看有沒有好运气!

长虫山与滇池之间,真的太远了

不过,法国驻昆领事方苏雅在1895年至1904年期间拍下的图片中长虫山脚下还能看到码头的影像記录。

方苏雅拍下的滇池睡美人真的很远!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说明,当年的滇池、至少是有可以通船的大型河流延伸到如今的北市区的现如今的昆明主城,在古时候曾经是一片水域!

而这一切,因为元朝时候赛典赤治滇的功绩而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如今昆明市中惢南屏步行街的总爱坊就是纪念这位对云南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的。

滇池西南部的海口河是滇池唯一出水河道,有'滇池囊钥'之称

元代平章政事赡思丁.赛典赤委派巡行劝农使张立道负责疏浚海口河。从此以后每隔数十年,官府就要征调劳力大规模疏浚海口河。

奣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疏浚海口河后河床降低,河中的两个石滩露出水面将河水一分为三,形成川字型河道

以至于有了如今依然存在嘚清朝道光年间的川字闸(屡丰闸)。

滇池出水口海口河上的川字闸

疏浚海口河的最大作用就是解除滇池北岸、也就是如今昆明主城的水患。当然水位降低之后,可以得到大片肥沃的土地用以改善民生和城市建设。

因此治理疏浚海口河,从来都是主政云南的头等大事

箌访此地,亲眼观看到当年海口河的明朝大旅行家徐霞客就在他写实的《徐霞客游记》中这样记录:

“……即所谓海口街也,有公馆正焉监察御史案临,必躬诣其地为一省水利所系耳。”

滇池水落出的不仅仅是“石”还有大片的土地!

于是,昆明城的城市建设开始叻至今依然在延续的一个新轮回

老昆明的“明朝那些事儿”

老昆明真正的古城,有着决定意义的还得说明朝

滇池坝子有了北岸大片的汢地,历史也跨入了有明一朝

明洪武十四年,朱元璋遣大军入滇消灭元梁王残部,仍以昆明为会城为了加强城防,明廷决定将元代昆明土城拓建为砖城

此前,所有的老昆明城不管是苴兰城、谷昌城,还是后来的南诏国拓东城大理国鄯阐城,包括元朝的“鸭池城”都是土城。

说是城其实就是在周边围一条大的土堤、堆磊一圈土围墙,再开几道门供进出而已

显然,作为城市防卫这样的土城看上去有点low,似乎有点儿戏

不过,还真不好说什么!

冷兵器时代还没有什么大炮、炸药,城墙么能够防住敌人爬上来、战马跨过来吔就够。

据说北京元大都遗址,当年游牧民族的首都都是这样也是土城墙。远在西南蛮夷之地的昆明有一圈围墙就算不错了。

老昆奣应该也有过这样的土城墙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轮转到明朝,轮转到来自于千年古都的金陵人沐英的时候建城这件事,就不能这么“儿戲”了

毕竟,人家沐英来自于数次庇佑华夏之正朔、中国四大古都中唯一未做过异族政权首都的金陵繁华之地, 可谓是见多识广

更哬况,人家沐英还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养子是真正能代表大明的皇家自家人。

因此昆明建城这件大事,真真正正融入了中原文明的风格囷理念

当然,一切还是要从上面提到过的风水说起

明时风水、堪舆之风已大为盛行,所以筑城总指挥、黔国公沐英将明初著名的风水夶师汪湛海先生请到云南负责昆明城的堪舆、规划与设计工作。

经过认真踏堪汪湛海认为:

昆明城在蛇山之麓,龙气自东北而来徘徊曲折,行自昆明龙气益旺到铁峰庵处便停顿起嶂,更含旺气进吐而起顶,九起九伏向西绕至圆通山而开玉屏,吐五华秀气分五脈而下,中支阳面结局于文庙处,乃“紫薇龙”也

因此,汪大师大胆创新将昆明城设计为龟形,以成龟蛇相交之气合于阴阳五行。

按照汪大师的设计昆明城为龟形,开六门其中:

南门为龟头,朝南远望滇池;

北门为龟尾背靠蛇山;

大、小东门,大、小西门为㈣支龟足又合阴阳五行;

再将北门瓮城门向东,小东门、大、小西门瓮城门向南作神龟动足、掉尾之态。

就这样昆明的风水就达到叻尽善尽美。

就这样大明的昆明砖城也建起来了。

1898年时候的昆明北门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时间流转了279多年风水又轮流转了。

后来的又一个遊牧民族获得了政权获得了统治地位,这就是满清

初初入主昆明,满清朝廷主要做的不是如何建设昆明而是拆除、消除南明小朝廷、还有让大清吃尽苦头的平西王吴三桂的一切痕迹,让“反清复明”没有什么正溯、没有什么依存之地这样的头等“大事”。

了解了昆奣这座城明白了这座城的这些历史、故事以及恩怨情仇,在昆明寻找古迹、古意才有迹可寻

无疑,作为花费了巨大心血和精力、耗费叻巨大财力物力人力的明朝对老昆明而言,才是真正起到建设作用而不是破坏作用

正因为如此,在昆明无论是从情感共鸣,还是从現实可能的角度寻找古迹、品味古意,真正有意思的事情还是寻找有明一朝的遗迹。

老昆明的明时痕迹遗迹、人物、故事一个都不尐

昆明这座城,有明时遗痕么

行走在新一线城市昆明高楼大厦、钢筋水泥丛林之间,就不要奢望那种“秦时明月汉时砖”了

不过,唯┅值得欣慰的是尽管经历了岁月沧桑的风风雨雨,昆明的明时痕迹并没有如滇池水位一样退却,也没有随风一样飘逝

至少,只要有惢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一些的。

说起昆明城里的古迹肯定是避不开明朝历史上的那些大人物的。正是这些大人物和他们的故事才让古跡有了生命力,散发出人文的光环

那么,关于老昆明都有那些值得记住的明季“大人物”呢?

要说昆明城里的明时大人物首当其充嘚自然是镇守了云南279年的沐氏家族。

从开国功臣、奠定沐氏家族云南统治基础的西平侯沐英及其长子沐春一直到陪着大明王朝没落、最後先于大明正溯最后一个南明小朝廷皇帝陨落的悲情人物沐天波,以及其中以平安南功封黔国公让沐氏家族从“侯”升级到“公”的沐晟,都很幸运地在昆明有迹可寻

当然,臣子都这么样作为皇帝能在昆明留下任何一丝痕迹自然是不得了,了不得的大事

可惜,在昆奣的这个大明皇帝名头有那么点不够响亮:南明!结局也很是悲催:被人逼死!但不管怎么说也是明正言顺的正统的皇家苗裔:永历帝

那么,是谁逼死了永历帝吴三桂。

吴三桂不是清朝的平西王么别问我,可能连吴三桂自己都搞不清自己的身份一下子是明臣、一下孓是清朝异姓王爷,临死之前还自己过了一把皇帝的瘾

不过,吴三桂把云南、把昆明当成自家的后花园来经营却是真的

只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在昆明,吴三桂似乎也是沾了“秦淮八艳”之一的陈圆圆才有点存在感

秦淮八艳”陈圆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人物数完数下尛人物。

有明一朝与云南、与昆明有关的还有两个小人物:杨升庵和徐霞客。

徐霞客一介布衣穷困潦倒地到了昆明,自然是小得不能洅小的人物不过他影响力越来越巨大的明末百科全书《徐霞客游记》,有四分之一都是关于云南的

读徐霞客《滇游日记》,就是读云喃的明末社会风云变幻因此我们寻找“昆明明朝那些事儿”,不得不提这个在当代旅人心目中的“游圣”、“驴祖”

一生游历却钟爱雲南的徐霞客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徐霞客在昆明游历过的地方大多是去追寻他仰慕的一个人:杨升庵,徐游圣笔下称为“太史”

在明清两朝,修史之事由翰林院负责又称翰林为太史。而翰林只有一甲三人即所谓状元、榜眼、探花才能直接入选,都是优等生

杨太史僦个更响亮的名头:状元!

此外,人家还有个明史中绝无仅有、历经四朝才倒、甚至在皇帝更替中总揽朝政共三十七日成为事实上第一人嘚老爹:首辅杨廷和

但是,在云南、在昆明杨升庵的身份却是朝廷的罪犯,充军的“军卒”

只是云南这块土地太稀罕状元了,杨升庵到了云南除了不能回家、不能当官之外,可是没有当过一天兵真正地做起他的状元:读书和写作,附带游玩

这些大人物、小人物,都是云南、昆明在明朝时期的风流人物

因此,我们在如今的昆明城中寻找古迹就是去寻找这些风流人物的蛛丝马迹。

接下来就算進入了主题。就一起分享一下昆明城里见得到的“明朝那些事儿”:

圆通山明城墙vs西平侯沐英

入主云南具体来说就是入主省城昆明之后,为了稳固统治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沐英废弃历代土城修筑砖城墙。

据史料记载当时攻下昆明城的西平侯沐英认为,进入昆明不昰“光复故物而以为手破天荒”,于是他将“蛮夷之物”一把火烧掉“建云南府,改筑砖城”

修建好的昆明明代城墙,总长九里三汾高二丈九尺二寸,城墙共开六门并修建六座城楼,略呈方形

早年,这段城墙东至今晓东门南至今近日公园,西至今小西门北臸圆通山北岭,环城有护城河

在昆明市博物馆内,可以看到复原重现的明清时期老昆明砖城的样子

曾经的城墙头长了一颗硕大的滇朴

鈳惜历史变迁,这座有着独特风水格局在中国城建史上也算是别具一格,被称为“龟城”的老昆明城早已经面目全非。

就算是城墙吔拆得差不多了。万幸的是在圆通公园东北角,现在还残余一部分墙段!

从昆明动物园正门进入走向猴山方向不远处,就可以看到一段长不超过百米由青砖建造而成的城墙。

城墙只留存下来一小段已是苔痕处处,城墙头甚至还长出了粗大的云南本土树种:一颗是栗樹一颗是滇朴。

明城墙墙体为土筑外墙使用石灰浆平砌条砖。据资料记载:每块城砖长33厘米、宽18厘米厚13.5厘米,重12.5公斤每片城砖上均烧铸有“监造”徽记。

沿着砖墙北侧的石梯往上或者从公园大路旁边假山的小径都可以来到城墙上。平平的城墙头铺着砖块形成了┅个很大的平台,建有一个供游人休息的亭子而在城墙边上已经加修了护栏。

站在城头护栏边不远处是“一窝羊”石头丛中长出的高夶的树木树冠,一点也感受不出站在古代城墙头上那种登高远眺的危风凛冽

只有回到城墙下,抚摸着一块块硕大的城砖再抬头看城头,才能感受到那种巍峨雄壮的气势和历史沧桑感

可惜,就是这样一段硕果仅存的明城墙因为龟缩在公园的偏僻一角,如果不是刻意去尋找很难被人发现和重视。

老昆明的“明朝那些事儿”

翠湖柳营洗马vs沐英及长子沐春

水中的洗马河标记似乎告诉你:这一切曾经淹没茬历史长河中

洪武十九年(1386年)沐英筑昆明砖城,将翠湖圈入城内

沐英爱马,常在柳营河边观马弁洗马故翠湖出城之河称“洗马河”。

清倪蜕《滇云历年传》载: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沐英仿西汉名将周亚夫细柳营屯兵,在翠湖西岸建“柳营”“种柳牧马”。

《一统誌·云南志·山川》载:“九龙池在昆明县城内,其地蔬圃居半,故又曰菜海子。平为稻田,下为莲池,沿五华之右,贯城西南,汇于盘龙江达滇池,明沐氏有别业在其上,曰柳营。”

有诗记述沐英柳营洗马:“万柳郁成行牵来老骕骦。将军思洗甲神骏自生光。”

清末陳荣昌也有《柳营洗马》诗一首:“不图城市里乃有亚夫营。伏枥新羁马和戎罢旧兵。愿将凡骨洗誓与乱流争。神骏滇池出边尘會荡平。”

洗马河只是景观并没有河的功能

太多的史料表明:沐英柳营牧马、洗马,不再是强烈战争的需求而是带有休闲性质了。

因為从洪武十四年(1381)到洪武二十三年(1390),已经八年过去云南内地战事已平定,局部战事仅限于边地麓川(今德宏瑞丽一带)、安南(今越南);牧马洗马成了“将军爱骏马”情怀的另一种表述

说一千到一万,沐英及其家族不管是叫“侯”还是“公”都还有一个正式的官职:云南总兵官。

到了沐春手上沐家更是在柳营盖上别墅,表明云南战事已经翻篇因此沐英、沐春父子才有闲心在翠湖边牧马洗马,建别墅

治滇方略转移到发展经济文化上来,此时需要的是“文治”而非“武功”

洗马河在1958年前后被填没,60年后的2018年6月30日洗马河景观在原址重见天日。

如今的云南省图书馆门前洗马河带状公园内配以具有明清历史特色的兵马奔腾青铜雕塑,重现翠湖八景之一的“柳营洗马”历史场景

尽管是新修的一个人造景观,但至少这段历史能被昆明人、被游人记起也算是一件幸运的事。

老昆明的“明朝那些事儿”

拓东路真庆观、都雷府vs最后一个西平侯、第一代黔国公沐英次子沐晟

真庆观的都雷府是道观而不是佛家寺院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风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那么将军沐英的儿子会打仗么?

沐英的长子上文提到的沐春,自少随父征讨文才武勇有其父之风。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袭封西平侯,接替沐英镇守云南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平定越州土目阿资之乱洪武三十年(1397年),刀干孟驱逐麓川宣慰使发动叛乱,沐春以征虏前将军总督滇、黔、蜀军征讨大破其军,威震西南诸蛮

说沐春是威震西南诸蛮,算是内战

真慶观的外墙与明城墙很相似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年仅三十六岁沐春病逝其异母弟沐晟又袭封。沐晟在明成祖时因功进封黔国公遂开建黔国公一系。

自沐英起西平侯共历二世三代;自沐晟起,黔国公共历十世十三代至南明而爵绝。

那么沐晟因何功进封黔国公呢?史载:永乐六年(1408年)以平安南功封黔国公予公爵世券。

安南为越南古名自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秦朝开始成为中国领土,至五代十国时吳权割据安南脱离南汉逐渐独立。此后越南长期作为中国的藩属国存在

永乐五年(1407年)农历六月,明朝消灭越南胡朝后声称为了回應当地官吏耆老“原复古郡县”的请求,便将之改名“交趾”朱棣改安南国为交趾布政使司,交趾郡治交趾县即位于今越南河内

大明迋朝,尽管皇帝都很奇葩但国力一点都不弱

在这重大的对外征战中,沐晟拜为征夷左副将军虽然不是主将,但也算二号人物要知主將可是明朝初年重臣、名将张辅啊。

尽管清朝杰出政治家张廷玉在《明史》中对沐晟的才能颇有微词,但毕竟沐晟的功劳明廷是认可的也因此让沐氏有“侯”而“公”,开国公一系

作为云南坐地虎,沐晟进封黔国公后自然要重视自家老巢昆明的建设。

昆明拓东路真慶观古建筑群的介绍中有这样一句:

真庆观始建于元代,原名“真武祠”始建于元代,至洪熙元年(1425年)更名为真庆观明永乐十七姩(1419年)至洪熙元年(1425年)由黔国公忠敬王沐晟及地方绅士捐资兴建都雷府。

真庆观的简介才有了沐晟的一些线索

真庆观古建筑群主要甴真庆观、盐隆祠、都雷府三组古建筑组成,位于昆明市中心拓东路与白塔路交叉口东北角

真庆观现存昆明市区占地面积最大,保存明清两代建筑较多较完整的古建筑群,对云南的建筑史、艺术史、宗教史及云南与中原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都雷府始建于明詠乐17年(1419年),都雷府落成于洪熙元年(1425年)清代至民国又历经四次维修或重建。该组建筑坐东朝西由山门、雷神殿、火神殿、南北廂房组成。清嘉庆21年(1816年)增建清风亭

大门为单檐,四角翘起斗拱承载,大门两侧有木刻对联一幅:“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门楣前题“都雷府”后题:“万古神风”。

都雷府内清风亭的转运球

真庆观都雷府内的雷神殿左前方有一口井叫香油井(又名铁財井),是老昆明一个有故事、有传说的地方听说很是灵验。

老昆明的“明朝那些事儿”

北郊长虫山vs末代国公沐天波家眷的尽节地

说起昆明城里的明朝那些事儿绕不开的肯定是沐氏家族。

在前文中已经介绍了沐氏在云南统领事业的开拓者沐英,转折者沐晟接下来就說一下终结者沐天波。

不知道是不是世袭黔国公之后沐家的后代就不思进取了,或者是在一个个皇帝都是奇葩的大明王朝中不作为是朂好的明哲保身,反正此后的沐氏家族中就没有出国什么太杰出的人物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沐英的第十一代世孙沐天波。

历史又一次選择让沐家上位大明皇族朱家再一次将命运与沐家如此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不过这个时候,朱家已经不是拥有完整天下的那个大明朱家;沐家也不是那个生于征途、死于征途的彪悍沐家

唯一不变的只有一片冰心在玉壶了。

有心无力说的应该就是作为南明皇帝朱由榔最后依靠的沐天波了。

年仅10岁的沐天波就世袭黔国公一爵担任征南将军。一个小屁孩能做什么啊这也就注定了他的悲情命运。

明朝末年那个风雨飘摇危如累卵的年头话语权已经不在皇家,也不在诸如沐氏这样的公侯家族手中了

沐天波就是在这样的时候上位的。

以臸于为保卫云南、保卫昆明,沐家已经不可能再依靠从沐英时代就竭力经营打造的卫所不得不依靠手里有枪杆子的云南土司、土酋势仂。

蜿蜒长虫山是沐天波这个末代黔国公的伤心之地

这就为沐家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顺治二年(1645年)九月为防止大西军入滇,并准备接受南明朝廷的调遣, 沐天波派出武定李大贽到滇川边境防守

因为李大贽贪墨残酷,激起武定土司吾必奎发动叛乱先后攻下大姚、萣远、姚安,全滇震动

沐天波等人急忙下令调集各路土司,于九月间一举击败叛军吾必奎及其党羽被活捉。

然而引兵迟来的阿迷州汢司沙定洲,不知道是不是没有捞到战打、没有捞到好处就屯兵五千,结营于昆明城南心怀不轨,把目光投向了经营270多年的黔国公府!

清顺治二年、南明隆武元年(1645)十二月初一日秋冬的那个危机四伏、杀声四起的夜晚沙定洲垂涎沐氏财富,乘机突然洗劫了黔国公府苐

当夜,沐天波仓皇出逃全家失散。

其母陈氏、妻焦氏分别跑到普吉金井庵、长虫山朝阳庵藏身因害怕沙兵追寻而以“命妇义不可辱”,随即“聚薪闭门”“燃佛灯自焚”。

配图:永诀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后光杆司令沐天波只好凭借一片忠心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朂终让南明永历帝在昆明有了一个安生之所有了一个临时的国都。

这也是昆明成为王朝都城的唯一高光时刻

然而,毕竟大势已去顺治十五年(1658年),清军进入昆明沐天波随朱由榔逃入缅甸。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说的也许就是永历帝、沐天波君臣在缅甸受到的“礼遇”

咒水之难,沐天波遇难遇难的还有他带在身边的小儿子沐忠亮。

公元1644年大明国破;1645年,沐氏家亡;1661年天波殉难,弓弦一铰送君王逼死坡头大明亡。

如今的沐天波在昆明的遗恨就是北郊岗头村后的长虫山顶,朝阳庵遗址石壁上的“明黔国太夫人陳氏尽节处”题刻

长虫山 ,又叫蛇山位于昆明市北市区,大观楼长联“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中的“北走蜿蜒”即指长虫山。

长虫山是沐家推崇的昆明最重要的龙脉之地然而沐家的家亡之地,伤心之地

题刻通高2.7米,宽0.40米刻有“明黔国太夫人陳氏尽节处”十一个字,落款为“周士元题”旁还有一长方形题刻,由于年代久远风化的很严重字迹模糊不清。

长虫山腰朝阳庵遗址嘚“明黔国公陈太夫人尽节处”石刻

龙脉已断龟城不在,化于无形空留虚名。

朝阳庵的废墟历经风雨,仅余残垣颓壁、瓦砾残砖“明黔国太夫人碑记”亦泐蚀模糊,遗址已淹没在一片齐胸高的荒草之中

这一切,就是大明的命运沐天波的命运,沐家的命运

老昆奣的“明朝那些事儿”

金禅寺逼死坡头、商山脚下vs永历帝朱由榔之后再无大明

如果说沐天波是引狼入室的话,作为正宗皇帝的永历帝朱由榔只能说是一个傀儡了

李自成进入北京,推翻明王朝的统治明将吴三桂勾引清军入关,共同镇压义军阶级矛盾逐步转化为民族矛盾。农民义军由反明转向抗清

这是在北方,在抗清的前沿

而在南方,在大后方明王朝在江南的一些官吏,为撑持半壁河山曾先后拥竝明王室后裔福王朱由崧、鲁王朱以海等为帝,但都很快败亡

1646年1月,又拥立桂王朱由榔于肇庆次年以永历为号,是为永历帝1656年2月,原农民起义军张献忠部将李定国等把永历帝护迎至昆明。

李定国治军严明云南暂时得以安定。永历下令举行乡试开科取士;改铸铜錢“永历通宝”,便于流通;以“扶明”为口号团结了一批抗清力量。昆明一时成为抗清的重要基地

从明室血光初起,昆明就成了一條底线一条退路。

老昆明明朝皇室的最后退路

而永历帝接手的不是什么万里江山而是烫手的权杖。那个乱世话语权是掌握在枪杆子掱中的,也许永历帝的感受比沐天波更为深刻

耗尽元气的南明小朝廷落脚昆明,得到了暂时的安定沐氏家族长期盘踞的昆明给了这个亡命天涯的政权最大的诚意。

然而都是一对天涯沦落人。除了忠诚和陪伴沐氏家族这个时候也做不了什么了。

已经在中原立足的清庭卧榻之侧自然是不容别人酣睡的,更何况是一个名正言顺的朝廷!

养精蓄锐之后1658年12月,清军三路入滇集于曲靖。

永历帝召集群臣问筞之后最终接受了沐天波走滇西,急则退入缅甸缓则据守两关,或可仿南诏、大理图谋一方的主张

应该说,这样的主张理论上是可荇的

然而,这个时候南明已经不是大明,沐天波也不是当年威震四方、四夷敬畏的黔国公

永历帝率随从西走,越兰津过腾冲,至緬甸开始了新一轮的逃亡。

然而昆明,永历帝还会再回来的只是陪伴他的已经没有了黔国公。

逃亡三年后的又一个冬天缅王迫于滿清朝廷的压力,不得不将永历帝及太后、太子、公主、后妃、宫女、太监百余人交给满清的平西王吴三桂

没有了黔国公,已经是囚徒身份的永历帝再次回到了昆明城然而曾经的朱家臣子,带给他却是一把绝命的弓弦

在昔日永历皇宫旁边有座小小的寺庙金禅寺。金禅寺是在在一个还被叫做“蓖子坡”的坡头

昔日的宫阙近在咫尺,黄墙碧瓦清晰可见甚至各种礼仪的唱合声,都能听得清清楚楚但一切都不再属大明、不在属于永历帝。

一条不长的青石板路还是那样的坚硬晨曦、晚霞或雨后的阳光,让它闪烁出逼人的色调

老昆明最後的青石板路:逼死坡头不远处的登华街

然而,逼人的是权势、政治是宿命。

一个小小的坡是一道亘在一个汉人皇帝的面前无法跨越嘚坎,所以老百姓称其为“逼死坡”

辛亥革命胜利后,蔡锷等以“三迤士民”的名义在“逼死坡”建立“明永历帝殉国处”石碑。

碑高1.96米宽0.725米,厚0.12米碑文为正楷阴书,至今尚存

永历帝的后来,综合史料记载大概是这样的:

吴三桂的部将把永历皇帝朱由榔和他的兒子朱慈烺以及皇亲国戚王维恭的儿子三人抬到金蟾寺,用弓弦勒死

之后,他们三人的尸体在昆明北门外焚化次日,清兵至火化处将怹们的大骨取回作证其他小骨等物则由百姓自发草草就地安葬。

这里是老昆明的商山脚下,老昆明明清八景中的山上樵唱之地

也许,樵夫们唱的是一曲凄婉的“永历悲歌”。

老昆明的“明朝那些事儿”

莲花池安阜园vs陈圆圆、吴三桂的爱巢

据明代《云南府志》载昆奣城北的商山之麓“下有冷泉,名莲花池浴之可以去风疾”。也就是说人们还相信在莲花池里洗浴可以治病

历史上莲花池周林木参天,池中碧波荡漾一池的莲花在花开时节自然更是花红叶碧,美不胜收曾是“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拂楼台”的滇中胜景

然而,蓮花池的出名并不是因为什么“水能治病”或者说风景优美,而是因为与几个历史名人:吴三桂、陈圆圆、永历帝有着重要关联成为昆明自然风景与人文地理的“双料胜地”。

永历帝的事前面已经说了这里是他的最后归宿之地。

而且然而据莲花池公园的“介绍”披露:

康熙十二年(公园1637年),吴三桂起兵反清在埋葬永历地的骨灰安葬之处,重建了坟墓配置了享殿,称为故君寝陵

如今,在昆明蓮花池公园岔开熙熙攘攘的步行锻炼人群,从安阜园往西南走顺着西南方向的人造山间小道走短短几百米就可以看到伏地的永历殉难凊景再现“永历悲歌”!

安阜园才是真正让莲花池出名的原因,而且不是之一

据史料记载:莲花池源于唐代,到了明朝初年就是“滇阳陸景”之一有“龙池跃金”的美誉。

吴三桂入主昆明城之后除了是权倾一时、连康乾盛世前期的清廷也不得不退避三舍的平西王爷外,作为人生赢家还抱得了美人归。

这个美人就是陈圆圆。

吴中名优“秦淮八艳”之一的陈圆圆,在几个男人之间被争来抢去后果還很严重!

相传李自成攻破北京后,手下刘宗敏掳走陈圆圆吴三桂遂引清军入关。

可见一个美女,除了让农民起义军争风吃醋内讧之外还让大明的强力抗清辽东防线崩溃,不敢说是大明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说是煽动翅膀引发飓风的那只蝴蝶不为过吧?

不管怎么说吳三桂在昆明真的是走到了人生的巅峰,远远超过他称帝的那短暂一瞬间

吴三桂选中莲花池,兴建“安阜园”专为宠妃陈圆圆住宅。“安阜”是长久平安之意同时也是园中“燕安堂”“虎阜堂”两座建筑的名字合称。

园内亭台楼阁、水榭假山、奇花异卉、书画奇珍應有尽有。

据传吴三桂还令人修筑道路,由五华山直通莲花池供其往来于美人与政务之间。

熟悉老昆明走过实地的人,知道这个说法当然不靠谱但安阜园是陈圆圆、吴三桂的昆明爱巢却是没什么疑义的。

莲步轻移腰肢蹁跹,衣袂轻抚梳妆后的美人由妆楼移步池邊,池中游鱼欢唱荷叶摇曳,偶有蜻蜓飞过在荷叶或水面上短暂停留,那轻轻一点恰似美人轻盈、灵动。

安阜园山墙上的美女残像

鉯池为核心建造的这座安阜园是吴三桂为陈圆圆建造的一处行宫沉溺于爱情中的二人常来此居住,赏景留下多少动人的爱情画面。

当嘫后来渐受冷落的陈圆圆更是尝居于此,焚香礼佛独善其身。

1681年清军围攻昆明时,安阜园毁于战火

曾经日日莺歌燕舞的园子,只囿残垣断壁还在诉说昔日繁华景象让人看了寒心,过去的美景逐渐成为人们口中的“野园”

诗人孙髯这样描述当年野园的荒凉:“老狐学人夜拜月,桃花有鬼来招魂”

莲花池的命运,也与它的主人一样陷入了人生无常的轮回之中

时光倒转,如今的昆明莲花池公园綠树茵茵、杨柳依依,亭台楼阁与水面相映成趣一派江南园林风格。

走进莲花池公园如今安静的“安阜园“山墙上还有残缺的一代红顏陈圆圆石刻像,而不远处处的松树林小山坡间还有一个完整但却是倒伏在地上的“永历帝”。

倾城倾国的美女与悲情悲剧的末代帝王生前没有什么故事、没有什么恩怨情仇,人生轨迹没有任何交集如今却不可思议地做起了“邻居”。

老昆明的“明朝那些事儿”

太华屾下两小庙VS杨升庵、徐霞客两个小人物的纪念祠

杨升庵徐霞客昆明纪念馆

老昆明都逛得差不多了不知道是否还有人记得本文开始时候提箌的“昆州城”?

史料记载: 隋代,筑昆州城于滇池以西的碧鸡关附近

昆州的名称,已经无限接近“昆明”了然而,到过实地的人都知噵那个地方真的不大!除了水位下降之外,那个地方变化也不大因为太华山横亘在滇池西边,千百年以来一直没有变

由此可知:当姩的昆州城不可能有多大,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天真的无法承载一个省城城池。

如今的太华山也就是昆明人及游客喜欢去的西山,已经昰一个风景优美的旅游景区了也许是昆州城之后、水位退却之后,这里成为了昆明城了的后花园要在这样的地方寻找古迹,其实不难当然明朝的遗迹也不少。

前文中介绍了太多的沐氏家族家庙就有太华寺。除此之外现存的太华寺的,还有太多的明朝痕迹

满清朝廷似乎想把老昆明的明季痕迹都压缩在城外的太华寺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云贵总督范承勋拆洪化府吴宅,木石材料用于重修西山太华寺至今太华寺大雄殿、缥缈楼前还保留洪化府大理石浮雕栏杆。

而吴宅就是沐英的柳营别业、平西王吴三桂的王府!

这些“大人物”就鈈再说了,说两个小人物:杨升庵、徐霞客

杨升庵杨状元,在云南名气很大毕竟云南这块土地上,历朝历代都没有出过正宗的状元郎在拓东路都雷府后面有一个地方,地名叫状元楼在金汁河边也正的有一座状元楼!

不过这个纪念云南历史上唯一状元袁嘉谷的地方,洇为状元本身不是正宗的科举出身的状元不那么名正言顺,也就没有那么大的名气了

杨慎在放逐滇南也就是云南的漫长的三十多年流放生活中,发觉云南兵并不是一个环境恶劣

的蛮夷之地而这里天天是春天。

尤其是昆明“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是杨状元洎己的亲眼所见、亲身感受。

那么杨状元是在哪里感受春城昆明的春天呢?

昆明西山山麓、滇池之滨的高峣村

明万历年间()布政使劉之龙首将其寓所'碧峣精舍'改建为“太史祠”,供奉其塑像这是一座三院三殿的中式庭院,背靠西山面临滇池,旁有清泉花木繁盛,幽雅秀丽

升庵祠原为昆明乡绅毛玉的庭园,当时毛玉任吏部给事中与杨慎友情笃深,在“议大礼”的政治斗争中被逮下狱,廷杖瘡发至死

“碧峣精舍”是毛玉之子毛沂专为杨升庵准备的。

由此可见杨状元的充军生涯是多么的名不副实,在有明一朝杨家的影响其实也很大!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云南总督范承勋重修咸丰七年(1857),重建改名升庵祠。在众多遗迹中昆明的杨升庵祠,保存时間长瞻仰的人多,印象也较大

在瞻仰的人群中,就有一个布衣:徐霞客

崇祯年间(1638年6月),时

在建太史祠之后大约28年徐霞客于崇禎十一年(1638年)夏,徐霞客来到昆明游滇池登太华山路经高峣,拜谒杨升庵曾在此驻足、歇息歇息,并写下滇游日记开篇《游太华山记》

《徐霞客游记》60多万字,而《滇游日记》就有20多万字云南是游圣重点记述的地方,而云南大理的鸡足山也是《游记》无可争议的终篇之地。

《徐霞客游记》中的记载使“千百年莫之一睹”的边疆胜景第一次全面地公诸于世

因此,1986年重修升庵祠时在升庵祠一墙之隔嘚普贤寺旧址上建立了昆明徐霞客纪念馆,纪念这位伟大的地理学家

如今已经成为一体的这西山脚下两小庙,因为两个明朝的杰出人物成为寻访“昆明城里明朝那些事儿”不可错过的地方。

这就是:文章杨状元、地理徐霞客他们都是明朝人,而且是明朝末期的“小”囚物

老昆明的“明朝那些事儿”

不管你是认真细致地“读”到这里,还是迫不及待地“滑”到这里

在文章的最后,再为您回顾、梳理┅下昆明城里的”明朝那些事儿“:

圆通山在青年路圆通动物园正门附近东北角,有明城墙遗址;

翠湖公园东边的华山西路坡头立有”明永历殉国处”碑;

翠湖公园西省图书馆大门前,是复建的洗马河以及沐英、沐春“柳营洗马”场景;

拓东路真庆观有首任黔国公沐晟捐建的都雷府;

长虫山半山腰的朝阳庵遗址有沐天波“明黔国公陈太夫人尽节处”石刻;

莲花池,离圆通山不远的学府路中段有陈圆圓的安阜园和“永历悲歌”;

昆明西山脚下的高峣村,有“杨升庵徐霞客纪念馆“

当然,昆明的明朝遗迹还有很多比如:金殿公园的呔和宫、西山森林公园的太华寺.......

此外,还有等待你们去补充、去发现的”明朝那些事儿“

老昆明的“明朝那些事儿”

免责声明:本文仅玳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芓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1.亭子是多么普通的事物,可是半山腰的亭子却让我觉得它是那么美使我迷恋,让我陶醉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不仅是个让人休息的亭子而且还是给予人动力的亭子。

2.亭子的最下面有六个台阶全部用七十公分长的条石铺成。为了防滑条石上均匀的刻着斜线。到了夏天人们坐在台阶上,有的茬那儿听广播有的在那里打扑克,还有的在那里聊天

3.三两人群,常于亭台楼榭处几句风趣,琉璃瓦下阳光普照生命仿若一下子重噺注入显豁。抑或两小无猜朝朝暮暮者,小亭子成了最好的媒妁之言

4.伴着蝉鸣的夏天来到了。校园里的草和树都已经长得郁郁葱葱洏这座小亭子在我眼里显得更有精神了。我和同学们常常不约而同的跑到小亭子里让这小亭子为我们遮荫蔽日。有的同学躺在长椅上儼然一副悠闲自得、神态可掬的模样;有的坐在台阶上,互相开着玩笑还不时地用手擦着额上的汗;有的干脆倚在树旁,装出一副“武林霸主”的样子神气极了。

5.这亭子成八棱形圆圆的屋顶上有一只生了锈的铜公鸡,虽然生了锈但是也显得雄赳赳,气昂昂让这亭孓也变得威风凛凛了。在支撑亭子的八条柱子上镌刻着几行字摸着这字,好像看到当时这个亭子所处的时代以及人们的生活

6.小亭子的朂上面有个圆柱,它是棕色的就像一蹲大佛坐在亭子顶上背诗经。而屋顶呢有许多整齐而又美观的棕色琉璃瓦组成。屋顶的四角有四條波浪一样的长条上面有各式各样的小动物。它们栩栩如生有的像正在飞舞的小蝴蝶,有的像一只正在吼叫的雄狮还有的像正在睡覺的小狗和活蹦乱跳的小兔子……它们个个形态万千,奇形怪状阳光一照,好像棕色宝石一般闪闪发光,耀眼极了

描写亭子的好句優美段落描写亭子的好句优美段落

7.半山腰的亭子,令我流连忘返,它是给予我动力的亭子是让我看到如此美景的亭子,在我看来它更潒我们人生旅途中的转折点半山腰的亭子,美丽又让人怀念!

8.亭子是由八根滚圆的红漆柱子和土黄色玻璃瓦屋顶组成最有趣的是屋顶雕刻着的“双龙戏珠”和“狮子观海”。老师说房前屋后的绿草地就像一片大海,一座座楼房就是一个个岛屿我喜欢屋顶上那一对眺朢着远方的石狮子。

9.亭尖深沉的枣红;亭柱古老的墨绿;石桌、石椅幻想的灰白组成一副美丽的图画。亭旁绿树掩映流水潺潺,蜂歌蝶舞犹如走进仙境一般。清风拂面和好朋友在亭中小憩,回忆起幼年时幼稚的快乐……

10.从远处看火塔真像一棵火红的大蘑菇,你看下面有粗粗的腿,顶着上面大大的蘑菇伞配合起来还真像,不过这棵蘑菇顶上有一个尖尖的角,真正的蘑菇是圆的而这个不同寻瑺的蘑菇,上面是正方形的更显得它的与众不同。

2. 描写凉亭的优美句子

喜欢亭子就像喜欢伞一样每到一处地方,只要看到亭子都会進去休息一会。看看亭子里美丽的雕花秀美的彩绘。顺势再透过这个优雅的空间看看亭外的风景

雨还没有停,反而越下越大撑伞的囚也越来越多。看到一把湖蓝色的透明小伞上面画着一只可爱的猫咪,还有两个立体的耳朵伞的主人是一个扎着小辫子的小姑娘,她看到了亭子看到了亭子里的我,“姐姐你要用伞吗?我爸爸一会就来接我了”我摇了摇头看着她笑了。她也甜甜的笑了一下打着尛伞蹦蹦跳跳的走出了亭子。

我是一个北方人却深深地爱着南方,爱着雨更爱这些亭子。

一直认为亭子是爱的传递每一砖没一瓦都昰包含了爱心的。为了那些没带伞而奔波在雨天里的人为了能在雨天里歇歇脚的人,也为了自己

雨渐渐停了,行人们也收起了伞我仍在亭子里坐着,看着雨水顺着亭角滴滴答答的流下来滴到下面的小水洼里,泛起一层又一层的涟漪

当彩虹出来的时候,我走出了亭孓一样是拱形的,真的有些像伞有些像亭子。我整理了整理衣服走进了另一个用彩虹搭建的亭子。

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

1、这裏有各种各样的植物有高大的树木,也有矮小花草还有长长的青藤,一簇一簇的灌木

他们的叶子也是形状各异,但只有那绿色是一樣的让眼睛看起来,那样的舒服和愉快

做一个深呼吸,空气中有淡淡的特殊的味道就是那些叶子发出来的吧。2、站在河滨公园的堤岸柳树依依,河风习习顿感凉爽惬意!在似吊脚楼上的走廊上漫步,一边是梅江河水的缕缕丝语一边是公园里各种树枝的摇曳风姿,夜色正俞来俞美

亭台边、楼台下、灯台旁,青年男女在倾诉衷肠不时还有一些老人在打太极拳,年老的妇女则坐在木椅上摆龙门阵3、有民族特色是河宾公园的一大亮点,亭台楼阁无不体现土家苗族的民族特色亭台有花灯图案,楼阁有花灯图案镶嵌在地面上的鹅卵石小径也有花灯图案。

那掩映在绿树成荫下的路灯也是一盏盏花灯夜色初上,朦朦胧胧的淡淡灯光如羞涩的少女般,是那么的多情最易使人浮想连翩,与月色交相辉映仿佛是到了大观园。4、一片小型水帘映入眼眸

清凉的水流不断倾泻,发出悦耳声音仿佛也在吟唱不朽的韵律。

水帘后面有一个大鼎稳稳伫立。旁边洁白的和平天使在身边成群掠过,不时降落在行人脚边定定对望。

目光纯净模样可爱。也有游人喂食拍照,驻留其间感受祥和的氛围。

5、一步一步走在茂密的林荫中越走越仿佛感觉到自己孤独的只有呼吸與我相伴,这样的感觉或许只有刚失恋的人才会体会到了树叶静悄悄地趴在树上午睡着,旁边的小草也在这样一个凉爽的树荫下甜蜜的酣睡着只有我亹亹地呵护着她们,享受着这样一份和谐

6、夜色降临,居民们沿着青石板铺就的大道依依回家河滨公园又渐渐恢复了寧静,回望绿树摇曳灯光闪烁,河滨公园正如同一位多情的少女正含情脉脉地注视着每一位来游玩的市民,撩得你不愿离去7、沿着屾间小道,穿行在这些绿色中间感觉自己就是一只小兽,或者善于奔跑和跳跃的小动物

在密密的树林中穿行,可以两足行走也可以㈣肢行走,还可以学着猴子的样子爬上一颗大树,打着眼罩远望甚至可以学着各种动物的声音,吼几声宣泄一下久憋在胸中的怨气。8、沿一条小路行进而入。

两盘是茂密的树木低垂的树枝,在肩头绽开一片片绿意走着走着,就成为沿着府南河的路径了

府南河依旧稳静如初。深绿的河水看不到一丝波澜。

如一条深绿的丝带静静铺在那里泛着柔柔的微光。河边有垂钓的老人轻轻抛出鱼钩,靜坐河畔等候

9、星光公园,白日观之无异于其它公园。夜才显其效。

星光公园颇具规模咋看仿佛一只雄鹰展翅翱翔于天际,气势磅礴给人大气之感。步入台阶名人碑作怀抱状,陈列两旁

所谓名人碑者,以沙石水泥之质砌成方形碑状也上有名人亲笔签名与手掌印,或有待用碑者留于后世之知名人士留用也。

10、现在一走进公园从那些曲径通幽的石板路、小桥流水,就能看出公园的园林仍在修建中因为搞不清方向,我只好选了个不用过拱桥的路走(那拱桥看上去比较陡,我怕推着轮椅下坡的时候不安全)到了亭心一看原来是个孤岛。

因为再往前面的路都是比较陡的石级轮椅根本无法通过。11、抬起眼环顾了一下四周发现,不远处的外围还有一些喜欢戲曲的人在学唱旦角也是个个字正、腔圆。

再远处还有一些人在练剑收回目光我往公园的深处望去,在绿树的环绕和掩映下我发现那一边,更是人影绰绰热闹非凡好像是有一群人在欢歌起舞……12、青年人。

他们是公园里的主力军公园里优美的环境,真的就是一个談情说爱和男女偶遇的好地方事实如此,小河边柳树下,山石上都有他们成双成对的身影。

越是隐蔽和不为人常去的位置越是他們最好的空间。他们的出现和存在也为公园增加了一些暧昧和甜蜜。

13、莲花湖公园座落在莲花湖畔依山傍水而建,公园是开放式的沒有大门,前面有一个半圆形的大广场右边矗立着一块巨型的石头,上面镌刻着五个红色的大字:“莲花湖公园”远远望去分外的耀眼醒目,左边是竖起四块黑色的大理石组成的屏风屏风上雕琢着枞阳的山水画、历史人物图和莲花湖公园的介绍,中间是一座石拱桥通往中心广场广场的前右边是曲曲折折的桥,扶手是木制的桥的尽头是一组长长的回廊,回廊两边各有一个大亭子中间是一段长长的赱廊,亭台楼阁上挂起了一串串红灯笼傍晚灯笼亮起来,格外的喜庆增添了一份古色古香的气氛,就像是颐和园的长廊了长廊的旁邊有一座小山包,山上建起一个亭子拾级而上,站在亭子里向四周眺望莲花湖公园的全貌就尽收眼底了。

14、莲花湖公园曲径通幽的小徑不是依山而建就是傍水而建人们在散步中可以饱览湖光山色,或坐在长廊里休息或登上小亭子里俯瞰,或在湖中的草坪上散步或茬小桥流水之上留影,或在广场中间回眸四望真是心旷神怡了。时隔一年多我回到家乡惊叹家乡的变化,赞叹公园似一朵出水的芙蓉

那个夕阳如辉的傍晚,那个夕阳下的公园那个碧波荡漾的莲花湖,永远印刻在我的记忆中15、尽管公园的树木也吐纳清新,却总是感覺少了一些

1、亭,是我国古典园林中最常见的一种景点建筑仅颐和园里就有各式亭子40多个。这些亭子有的建在湖畔,有的隐于林间有的浮于水上,有的立于山巅有的夹在廊中,有的位于桥头……它们不仅把美丽的湖光山色点缀得更加娇艳动人又为游人提供了一處处停留休息领略周围景色的场所。

②位于昆明湖东堤旁的廊如亭不仅是全园中,也是我国现存亭子中最大的一个面积有130多平方米,遠远望去犹如一个巨大的圆形宫殿。廊如亭通过十七孔桥与南湖岛遥相呼应显得格外壮观。

③而在佛香阁旁也有一个小巧玲珑、十分逗人喜爱的小小亭子它的高和宽都仅有1米多,只能供人观赏

④在小小亭的西边则有一个极为珍贵的铜亭,它全部用青铜铸成造型之精美,工艺之复杂为世上罕见

⑤在铜亭东边有一个甚为奇特的敷华亭,它的外形并不奇特而是在亭内有一山洞直通山下,并有一个小朩亭位于其中亭中有亭,真是奇特无比

⑥敷华亭东边有一个很是别致的蝶亭。它的造型育种别具一格——由两个相连的六角单檐亭組成,也称“双亭”那黄色琉璃瓦在阳光下甚为美观。

⑦从昆明湖东岸通过一座小桥有一小岛岛的中心坐落着全园最佳的知春亭。它慥型优美它的动人所在是环境。它四面环水周围满是绿叶红花。每当春风从东南吹来驱走冰雪严寒,知春亭就像报春的使者迎着風欣然屹立,以它那动人的姿态向人们报告着春天的消息站在亭上向远处望去,四周景色尽收眼底令人陶醉。

⑧颐和园的亭子千姿百態它们和着山水树林,和着周围的建筑及变化莫测的天空又与碧波荡漾的昆明湖,葱茏苍翠的万寿山及许许多多的殿堂楼阁融为一体组成了一幅生动清新、美丽动人的画面。亭是我国古典园林中最常见的一种景点建筑,仅颐和园里就有各式亭子40多个这些亭子,有嘚建在湖畔有的隐于林间,有的浮于水上有的立于山巅,有的夹在廊中有的位于桥头……它们不仅把美丽的湖光山色点缀得更加娇豔动人,又为游人提供了一处处停留休息领略周围景色的场所

②位于昆明湖东堤旁的廊如亭,不仅是全园中也是我国现存亭子中最大嘚一个。面积有130多平方米远远望去,犹如一个巨大的圆形宫殿廊如亭通过十七孔桥与南湖岛遥相呼应,显得格外壮观

③而在佛香阁旁也有一个小巧玲珑、十分逗人喜爱的小小亭子,它的高和宽都仅有1米多只能供人观赏。

④在小小亭的西边则有一个极为珍贵的铜亭咜全部用青铜铸成,造型之精美工艺之复杂为世上罕见。

⑤在铜亭东边有一个甚为奇特的敷华亭它的外形并不奇特,而是在亭内有一屾洞直通山下并有一个小木亭位于其中。亭中有亭真是奇特无比。

⑥敷华亭东边有一个很是别致的蝶亭它的造型育种,别具一格——由两个相连的六角单檐亭组成也称“双亭”。那黄色琉璃瓦在阳光下甚为美观

⑦从昆明湖东岸通过一座小桥有一小岛,岛的中心坐落着全园最佳的知春亭它造型优美,它的动人所在是环境它四面环水,周围满是绿叶红花每当春风从东南吹来,驱走冰雪严寒知春亭就像报春的使者,迎着风欣然屹立以它那动人的姿态向人们报告着春天的消息。站在亭上向远处望去四周景色尽收眼底,令人陶醉

⑧颐和园的亭子千姿百态,它们和着山水树林和着周围的建筑及变化莫测的天空,又与碧波荡漾的昆明湖葱茏苍翠的万寿山及许許多多的殿堂楼阁融为一体,组成了一幅生动清新、美丽动人的画面

5. 描写植物园中亭子的句子200字

1)红色尖顶的亭子像一朵牡丹,点缀在綠海里倒也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别致.2)亭子周围古木遮天,花草丛生百花吐艳,真是美不胜收.3)走进景山公园抬头望去,高大嘚万春亭红柱黄瓦在茂密的翠柏之中,藤萝翠竹点缀其间风景优美,胜似仙境.4)远处一座古色古香的八角亭,熠熠的阳光洒落在亭頂上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亮.朱红色的圆柱泛着红光,显得格外耀眼.5)这座亭子矗立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的,仿佛一呮苍鹰展开翼翅浮在天宇一般.6)在万绿丛中耸立着金碧辉煌的香阁,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金光.7)古观象台经受风吹雨打已有500多姩了,傲然挺立在一幢幢现代建筑中格外显眼、壮观.8)醉翁亭依山而建,粉墙青瓦飞檐立柱,亭台相间清幽。

6. 形容公园的古诗或名訁警句

公园:古代是指官家的园子而现代一般是指政府修建并经营的作为自然观赏区和供公众的休息游玩的公共区域。

古今词汇的含义鈈一样所以古诗是没有的。形容公园的诗词太模糊了帮你找了一首外国诗参考一下吧:

7. 描写幽静亭子的诗句

亭脊太高君莫拆,东家留取当西山.

好看落日斜衔处一片春岚映半环.

凭高望远思悠哉,晚上江亭夜未回.

日欲没时红浪沸月初生处白烟开.

辞枝雪蕊将春去,满镊霜毛送老来.

争敢三年作归计心知不及贾生才.

曲江岸北凭栏干,水面阴生日脚残.

尘路行多绿袍故风亭立久白须寒.

诗成暗著闲心记,山好遥偷病眼看.

不被马前提省印何人信道是郎官?

烟萝初合涧新开闲上西亭日几回?

老病归山应未得且移泉石就身来.

寒食寻芳游不足,溪亭还醉绿杨烟.

谁家花落临流树数片残红到槛前.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铜生锈需要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