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单索尼好还是佳能好A6000和佳能M5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A6000是楿比M5老一代的产品M5是和6300同级别的,虽然性能没有6300好然后还要考虑你想拍什么题材,人像还是风光


}

放体验评测之前先来简单评价一丅作为一台定位还要 EOS M5 还低一点的无反机身,佳能竟愿意在上面投放了 4K 视频录制放在上面要知道,这可是 7D Mark ii 都没有待遇EOS M50 应该是目前佳能苐一台可以拍 4K 的 APS-C 相机。

但除了这个特点之外EOS M50 更多的是一款满足日常需求的化简版 EOS M5。比 M5 多一个配色的同时屏幕也做了侧翻以方便自拍。機身的按键会比 M5 少了点但也同样附带了取景器。

或者佳能是打算在 M5 / M6 和 M100 之间取一个中间位,给追求简单的用户多一个选择

那么今天的愛范儿就来体验一下这款佳能新无反,看看它在日常使用方面有怎样的表现

“娇”小一点,“简单”一点

跟前辈 EOS M5 差不多EOS M50 用的也是类似單反造型的机身设计。

电子取景器是固定在机身中间取景器突出的“圆润军舰头”内部收纳了闪光灯。闪光灯是固定在盖字上的内部沒有弹出结构,需要用手自行打开

虽然,佳能在盖子上做了一个方便打开的细节但像闪光灯这种有些时候是要用机内设置弹出的结构,只能用手“扣”开这未免也有点违反操作习惯了吧。

机身上方的位置其实也很干净按键都集中在右侧的操控区域。视频录制键放在叻快门旁边而原本放在这个位置的 M-Fn 自定义功能键则移动到了快门左侧。

由于少了一个专门用来调节曝光补偿的转盘机身上方多出了些涳间。

但 EOS M50 也没有像 EOS M5 那样加入双转盘的设计包裹着快门的转盘可以通过机身导航键的配合,切换光圈调节和曝光补偿调节这两个功能而附近的 M-Fn 自定义功能键可以设置成 ISO 调节键,那这样就可以方便在用取景器的情况下快速调节拍摄参数了

EOS M50 的手柄不算大,但握持感还好这個可能是因为机身比较轻的缘故。虽然握持的时候手指会有挤在一起的感觉但轻便的机身和镜头搭配能够减低负担。

但要是通过转接环轉接传统的 EF 卡口镜头情况就会不一样。毕竟和 EOS M 机身一样EF-M 卡口的镜头也是往轻便的方向去走的。这次套机中附属的套头 EF-M 15-45mm F3.5-5.6 也算是一支轻便嘚变焦搭配 EOS M50 也不违和。

其实这个也和手掌的尺寸有关。像笔者这种大手肥宅握持 EOS M50 确实会有点难受要是女生用的话可能会好一些。道悝其实就跟之前写 EM10 Mark iii 的一样。

当然EOS M50 也有指托的结构,能够让用户借助拇指来固定机身提升握持感。指托上加有曝光锁定和对焦选择两個按钮

对焦选择按键有两个作用,一个是点开之后用导航键选择对焦点这个是方便在用不了触控屏幕的时候使用的。另一个则是把對焦点回归到屏幕中心。

第二个用途或许听起来很奇怪在 EOS M50 的对焦选项中其实是没有“中心对焦”这个选项的,里面的单点对焦模式其实昰自由选择对焦点的单点对焦不能把对焦点锁死在中心。

用户可以通过触控屏来自由切换对焦点这个功能确实很方便。但对于一些习慣中心单点对焦的用户EOS M50 或者会比较尴尬。尤其是在屏幕取景切换到取景器取景的时候鼻子或者是握持手指的改变也有可能会碰到触控屏,导致对焦点偏移这个就是一个非常让人恼火的事情。

而屏幕的触控功能控制也仅限在“触控快门”的开关上没有关闭触控这个选項。只要不是直接采用手动对焦那就很难避免这个问题。

其实用户也可以把屏幕盖上但要是每次取景切换都要这样的话,那真的是太麻烦了

但不得不说,EOS M50 这个功能设置其实是很适合 Vlog 和自拍的

EOS M50 的屏幕是横向翻转的,这样的翻转结构在拍摄 Vlog 加上可以通过触控屏幕来做對焦选择,这样操控起来就方便好多了既不会被机顶收音设备阻碍取景,也不会因为下翻屏幕阻碍到自动云台运动比前两代的设置要匼理很多。

加上EOS M50 支持全像素双核对焦,对焦效率还是比较高的只是有些时候会咬不准,或者半按快门的时候单次对焦相应的速度会稍稍有点慢不过这些都还好,毕竟 EOS M50 要做的只是一台 APS-C 的入门便携相机它要对标的也不是什么高端的 APS-C 旗舰或工作定位的机身这个相应其实就足够了。

除了后指托上的按键EOS M50 的背后还有一组导航键、菜单键和回放键,无线传输的按钮被单独放在机身右侧

导航键采用的是十字键設计,分别对应对焦模式切换、曝光补偿、闪光灯设置等功能这个组合算是比较常见,但要是佳能能够在这个导航键上做一个转盘的话那 EOS M50 也能多一个转盘去操控,这样会显得更加方便些

这个微单索尼好还是佳能好在 α6000 乃至更早的 NEX-6 上已经做到了这样的处理,要是佳能也能加入的话对于取景器模式的操控也会更加方便点。

机身接口的话EOS M50 也做得比较完善。机身左侧有 3.5mm 的麦克风接口右侧则是 HDMI 接口和多功能的 USB 接口。麦克风接口的下方是 NFC 模块这个搭配其实已经足够了。

至于拍照体验的话就跟着样张一起说。

EOS M50 拍起照来其实还是比较舒服的机身的响应、对焦选择以及用官方 EF 转 EF-M 转接 EF 镜头带来的体验都比较不错。机身拍摄出来的效果也比较讨好眼睛成像的锐度、解析力、反差其实也还好,一般直出的话没有太大问题

要放在朋友圈上,骗骗赞还是可以的

但对于一些用惯了尼康、微单索尼好还是佳能好、富壵等 APS-C 的用户可能要注意下,佳能的折算系数大约是 x1.6 左右裁剪的比例会比之前这几家要再大一点。在视觉上还是需要注意下这一点。

总嘚来说EOS M50 拍起来还算省心吧。

虽然这娇小的机身上也有不少“娇气”的地方闪光和对焦控制这个确实也是比较纠结的问题。有自己一套使用逻辑的用户或者会在这里感到不适。但对于还没有形成操控习惯的入门者来说这个操控其实也可以的。

毕竟一般人用相机不需要呔讲究效率能够操作的话就可以了。他们也不太强调多键位带来的便捷同时也可以适应机身的使用逻辑去学习。虽然这个对之后改用夶型机身没啥帮助但至少用 EOS M50 是没有问题的。方便还是整个操控的的大主题。

加上佳能在转接环上下的苦工EOS M50 搭配这个性价比超高的原廠转接环确实能够玩出很多不同的花样。对于入门用户来说EOS M50 套机加上官方转接环这个组合,其实就足够了

多加个侧翻屏和取景器,让咜和更简单 M100 区别开来这感觉就像 Leica TL 和 CL 两个系列,内置取景器的设计区分开两种不同操控逻辑的用户而 EOS M50 也可以把自拍和 Vlog 视频都可以兼顾,茬现在这个热点转向短视频和 Vlog 的年代EOS M50 也算打中了热点。

只是和前辈们的价格拉不开差距,这是 EOS M50 最尴尬的地方或者,它能够给你 4K 拍摄這些新鲜的东西但 4K 模式下的限制也让机器变得有点尴尬。而 EOS M5 在多键位操控上的优势会更加明显逻辑性也会比 EOS M50 要强一点。

所以如果要定位这款机身的话EOS M50 还是一款应该放在入门机这一块上。对用户来说一台简单、带取景器、转自家品牌镜头方便的机身,这些要求会把 EOS M50 引導到需要它的用户群上面了

}
,,滤镜效果:色彩流行,复古,部分颜色(R/G/B/Y),玩具相机,高光,聚焦,黑色调,模型
344g(包含电池和存储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单索尼好还是佳能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