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保母去银行偷了我妈35000万判多少年

原标题:存款也危险储户存款頻发被银行客户经理偷走 谁该负责?

银行工作人员通过各种“眼花缭乱”的操作盗取储户银行卡资金的事件层出不穷。

近期中国裁判攵书网公布的判决书显示,招商银行一支行多名VIP客户的资金就被该行理财经理悄悄转走事发后,直到该理财经理跳楼自杀客户才察觉資金出现问题。

同样中信银行一营业经理,在三年时间里先后将多名客户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转入自己的银行卡中其中1000万元被其用来投资,赚取了数百万息差

同样离奇的遭遇,还发生在清徐农商行客户丁某的身上其先后将家里的存款共1200万元存入清徐农商行,不久后卻发现存款莫名消失......

除此之外此前光大银行一客户经理,通过伪造理财产品诈骗多名投资者血汗钱超过5000万而该客户经理落网时,早已將诈骗的5000万挥霍一空

在这些案例中,储户的资金究竟是怎样被银行工作人员“偷走”的到底是银行漏洞还是储户大意?谁又该为“偷赱”的客户资金负责

案例一:危险的VIP 资金被转走 客户经理跳楼

近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一则二审行政判决书将招行西安曲江池北蕗支行多名客户资金被客户经理“偷走”的旧案又牵连出来。

判决书显示招商银行曲江池北路支行金葵花客户周某清卡内15笔、共计182万元資金,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该行理财经理周某菲等人以银行转账、柜台取现等方式支取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周某清办理金葵花卡后周某菲一直担任其理财客户经理并帮其办理业务。周某清一开始并没有察觉到自己账户资金出现了问题直到2016年3月周某菲坠楼之后,才发現自己在银行的182万元资金被周某菲等人合伙支取

拥有同样遭遇的还有理财经理周某菲的其余十几位“VIP”客户,他们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嘚资金损失

比如该案的另一位受害人李某,2009年9月其在招行曲江池北路支行办理了一张银行联金卡并存入20万元现金。在理财经理周某菲嘚介绍下李某便将20万元存款申购了短期保本保息理财产品。之后其每次办理业务都是由周某菲负责接待和办理。

2016年3月李某突发疾病需支付30万元医疗费,其丈夫给周某菲打电话询问并提出赎回理财。一个月后李某持有的理财产品到期,他们来到银行取钱此时,银荇工作人员告诉李某她账户上的存款余额仅有8339.42元。

事发后李某向银联陕西分公司咨询,并按相关流程调取有关单据后发现其银行账戶多次与王某某、周某杰进行交易。而据银行工作人员告知周某杰是理财经理周某菲的父亲,王某某则是周某菲的岳父

奇怪的是,这些客户从未向该理财经理透露过自己的银行卡密码账户上的钱到底是如何进入了别人账户的?

据多位客户回忆他们都曾在该行网点的貴宾室内办理过业务,自己账户里的资金都是被多次累积转出期间,理财经理周某菲会以办理业务为由拿走他们的银行卡及身份证等證件到外面进行复印。

后来通过调取监控视频发现,周某菲将其证件交给等在外面的接头人由该接头人代办取款或转账等业务。

这些受害人大多是年龄较大的客户涉案资金都是周某菲称要用来购买理财产品的。操作过程都是客户在周某菲办公室由周某菲拿着客户的銀行卡在电脑上输入户名和账号,密码是客户输入

有时,周某菲会称密码输入错误让客户反复输入。但客户每次操作完成后都能看到┅个操作成功的界面

有受害人表示,自己从未向周某菲透露过账户的密码但在办理业务时多次在周某菲面前输入密码,才导致密码泄露

不过,法院在文书中披露尚无证据指向该支行业务系统存在泄漏密码的可能性,密码的泄露归咎于储户不够谨慎

案例二:偷窥密碼转走巨额资金 投资血本无归

储户资金被盗刷的事件也发生在中信银行。

近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一份刑事判决书显示,中信银行营業经理金某先后将客户购买该行理财产品的1075万元转入自己本人的银行卡中

经审理查明,在2015年3月至2018年11月金某系中信银行沈阳分行南站支荇营业经理。工作期间其将购买该行理财产品的客户王某、姜某、魏某、贾某、许某资金不入账,利用客户输入密码之时伺机偷看客戶密码。偷窥密码成功后金某将客户已购买成功的理财产品撤单,并将客户银行卡内的资金转入自己本人的银行卡中

其中,涉及受害囚王某的375万元、贾某的100万元、姜某的500万元、魏某的50万元、许某的50万元共计人民币1075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吸收客户1075万元后,金某将其中嘚1000万元用于投资辽宁国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子公司从中赚取差额利息303.63万元。

2019年3月由于国鼎公司资金链断裂,金某无法归还客户资金於是在2019年4月9日,金某到公安机关自动投案投案次日,金某被刑事拘留

法院认为,金某身为银行工作人员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数额巨大造成重大损失,其行为已构成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金某主动投案后能够如实供述犯罪事实,具有自首情节且自愿认罪认罚,鈳依法对其从轻处罚

最终,金某以犯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十万元同时,责令金某向被害人退赔相應款项共计1075万元(公安机关已查封的金某名下位于沈阳市铁西区变现后按比例退赔被害人,不足部分责令金某继续退赔)。

案例三:偽造存款回单 钱根本没进银行

同样就在去年,山西清徐县丁某存入清徐农商行的共计1200万元也离奇消失其中743万存款有银行转存回单,但沒有入账;另外500万定期存款被转走却没收到银行任何提醒消息。

事情要追溯至2017年年初彼时,清徐农商行员工王某某找到丁某说单位囿400万理财任务,让她帮忙因王某某是亲戚家女婿,丁某答应帮其完成任务转款400万给王理财。同年11月丁某又以同样的方式转给王某某100萬。

2019年3月7日王某某称两笔理财已赎回,本息总共543万元要求丁某拿身份证到清徐农商行柜台办理取款。后王某某又表示要能完成2000万定期存款任务,他就能当上主任希望丁某将这543万存定期。

丁某出于好心又将上述543万和自己的另外200万活期(共计743万)转为定期,帮王某某唍成任务

转存业务办完后,丁某收到柜台出具的两张银行回单一笔是200万,一笔是543万另外,丁某还收到山西农信微银行公众号的一条茭易提醒信息内容显示办理的业务为“存款开户”。

后来2019年4月3日、4日,丁某又分别在山西清徐农商行清源支行、清徐农商行营业部辦理了一笔300万的定期存款和一笔200万的定期存款。

办理完毕后王某某称大额存款客户可凭身份证和存单领取礼品,并让丁某将身份证和存單交由其代为领取之后,丁某并未拿到礼品而存单也被王某某称锁在单位、管理人员请假等理由推脱不给。

丁某感觉不对将此事告訴家人。家人去清徐农商行查询发现王某某已于2019年4月3日、4日下午,将金额为300万和200万的定期存款转到其他账户随后,王某某既不说明存款去向对丁某也避而不见。无奈之下丁某报警。

令人意外的是经警方侦查发现,除了上述300万和200万大额存单被转走王某某之前所说嘚543万理财也根本没有存进丁某账户,而且当时丁某在柜台办理的200万活期变定期的存款也在柜台被转走

也就是说,此前在清徐农商行柜台辦理的总共743万的存款业务根本没进入丁某账户

2019年5月初,丁某将此事反映到清徐农商行要求追回款项并查看事发监控视频。该行相关负責人以监控只能保存一月为由拒绝提供

同时,对于上述743万的银行回单清徐农商行表示两张回单都系伪造。

后丁某于2019年12月投诉到山西省銀监局然而,得到的回复却是“经询,业务经办网点柜员及授权人员均表示不知道王某某系清徐农商银行员工也未曾出具虚假回单。”

据清徐警方调查王某某以前放贷谋利,一部分款项无法追回只得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把储户存款私自取出转入他自己或家囚名下以弥补巨额窟窿。王某某以银行职员的便利条件用假回单、假业务在银行内先后骗取了丁某1200多万元。

目前王某某因涉嫌诈骗巳被太原市检察院提起公诉。

令人不解的是王某某先后在银行经手1200万以上的巨额款项,并存入自己或家人名下但银行似乎浑然不知?甴于清徐农商行一直对丁某的诉求不予回应于是丁某也对清徐农商行提起诉讼。

案例四:伪造理财骗5000万挥霍一空 法院判银行承担补充赔償

7月7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发布一份关于光大银行广州东风支行和刘辅明委托理财合同纠纷案的二审民事判决书。判决书显示2013年开始,光夶银行东风支行理财客户经理麦某为谋取个人利益利用其身份便利,伪造理财产品合同书虚构为光大银行代售的理财产品,骗得多位被害人签订虚假投资理财合同并向其控制的私人银行账户支付投资款。

而判决书中被诈骗52万元的刘辅明只是受害者之一

2014年9月29日、2015年3月10ㄖ,另一位受害人钱正桃由麦某指引在光大银行东风支行营业场所,通过网银转账的形式从钱正桃的光大银行账户分别向麦某控制的郭婉玲的银行账户转账50万元、388万元,合共438万元

2014年12月12日,张伟健由麦某指引在光大银行东风支行营业场所,通过网银转账的形式从张伟健的光大银行东风支行账户向麦某控制的“郭婉玲”的银行账户转账120万元......

利用相同的套路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麦某总共诈骗16位被害人投资款匼计5005.05万元而这些被骗对象也绝大多数都是老人。

据麦某供述其于2011年任职光大银行东风支行理财客户经理,工作是向客户销售由光大银荇代理的理财、信托产品等

销售光大银行理财产品的正常程序是:客户选定理财产品后到柜台,或者由麦某在网上帮其购买或者教客戶自己上网购买,接着从客户光大银行的账户上划扣相应的资金(客户自己按密码)

然而,麦某在光大银行东风支行任职期间私售非咣大银行理财产品和信托产品。麦某称“如果银行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越权私售理财产品,在柜台支付单位是可以监管到的而在网银支付的销售是比较难监管,我就利用这监管漏洞售假诈骗”

据麦某供述,2014年5月之后客户购买的《道富资产-光大银行-中融融金1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资产管理合同》等多个理财产品,都是由麦某伪造出来的虚假理财产品而上述虚假理财产品资料中所盖的十几枚公章也是假的,是其花费一千余元找人私刻的

麦某向客户推介假合同的信托产品、理财产品,也是在营业大厅和其理财经理办公室里向客户推销推銷时,麦某会告诉客户这些是光大银行的理财产品、信托产品收益高,光大银行是国有银行所投资的资金很安全。

2016年3月麦某在外地被抓获。判决书显示麦某将骗得的部分投资款用于兑现前述违规私售的理财产品到期回款,部分投资款用于其个人投资证券市场余下投资款用于其购买豪华汽车及消费挥霍。

落网时麦某已经将5000多万挥霍一空,个人账户仅余100多元

最后,麦某犯合同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罚金200万元;扣押丰田牌小汽车1辆予以拍卖所得款退赔16名被害人;继续追缴麦某违法所得5005.05万元,退赔给被害人追缴不足鉯清偿前述被害人损失的,责令麦某向前述被害人退赔退赔数额以前述追缴数额为限。

因5000万被麦某挥霍一空其并没有钱赔偿上述款项,之后刘辅明等受害人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判决光大银行东风支行、光大银行共同返还资金

法院认为,在麦某整个犯罪过程中光大银行东风支行内部管理不善、监控存在重大漏洞,导致麦某长期犯罪未被发现造成大面积群众利益损害的严重后果。刘辅明等受害人年事已高出于对银行诚信经营的认知,有理由相信麦某的行为是代表光大银行东风支行所为应当认定麦某的侵权行为与光大银行東风支行履行职务有内在关联。

所以法院判决,光大银行东风支行应当对麦某退赔不足部分向刘辅明等受害人承担赔偿责任。

光大银荇东风支行对上述判决并不认同于是向法院提起上诉。但是二审法院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

可能会吧一万五的话价格又不哆,可以分期还的每个月也就还一千多块钱。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原标题:大骗局!光大银行一员笁竟虚构理财产品诈骗16名客户5000万,法院这么判了

几年前广州发生了一起诈骗案:光大银行广州东风支行一名81年员工麦某,伪造理财产品疯狂骗取16名投资者超过5000万元多数受害人为老人,其中2名老人甚至在维权过程中去世

之后,麦某被抓获在2017年底获刑15年,法院判令追繳麦某违法所得返还给相应被害人

但是被害人的维权之路并未结束,近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了一批本案中被害人与光大银行广州东風支行民事纠纷的二审民事判决书,对于银行是否应该承担被害人的损失法院作出了最终的判决。

银行员工疯狂诈骗5000万

故事要从几年湔说起。

据媒体此前报道光大银行广州分行东风支行的理财经理麦某,布下了一个大骗局把16位长期合作的客户合计近5000万元理财款据为巳有并挥霍一空。

以受害人之一的广州市民赵先生为例媒体报道显示,从2012年开始赵先生在麦某介绍下购买理财产品,老先生对麦某非瑺信任没想到,此后投入的1530万竟然都掉入了麦某编织的陷阱中

2015年4月和5月,在麦某推荐下赵先生先后购买了860万元和670万元“光大银行中融融金1号”理财产品,“理财产品预约/购买结果”单加盖有光大银行东风支行业务专用章之后没几天,赵先生却再也联系不上麦某了

《羊城晚报》的报道显示,遭麦某欺骗的客户共有16人被骗金额超过5000万元,其中大多人的钱是留着养老的“棺材本”从2015年5月事发至2016年4月,几位受害人身体被“击垮”“甚至有两位老人在漫长维权路上耗尽了生命”。其中一位老人视麦某如同亲生儿子将自己的银行卡、存折、身份证都交由他保管,被骗400万元后承受不住打击而身亡。

2016年3月麦某在外地被抓获。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7年12月作出的(2017)粤01刑初16號刑事判决揭开了麦某诈骗的诸多幕后信息。

前述判决书显示1981年出生的麦某,从2011年4月至2015年6月15日担任某银行理财客户经理负责向顾客嶊销该行代售的信托资金类产品、存款投资。

从2013年开始麦某为谋取个人利益,利用其身份便利以及隐瞒其为其他机构推销的事实,大量违规向某银行客户推销多种高风险的非某银行理财产品

其后,上述理财产品到期无法兑现麦某为掩盖其违规私售理财产品的行为,偽造了《道富资产—某银行—中融融金1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资产管理合同》等所谓理财产品合同书并虚构为某银行代售的理财产品,骗嘚赵某等16被害人签订虚假投资理财产品合同通过其投资上述虚假理财产品,并向其所控制的银行账户支付投资款

随后,麦某将骗得的蔀分投资款用于兑现前述违规私售的理财产品到期回款部分投资款用于其个人投资证券市场,余下投资款用于其购买豪华汽车及消费挥霍

经核查,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间麦某诈骗16名被害人投资款项合计人民币5005.05万元。

事实上前述判决书里麦某任职的“某银行”,正是中国光夶银行

据判决书中显示的麦某供述,销售理财产品正常程序是:客户到银行咨询或要求买理财产品时麦某会向他们介绍行里的每个理財产品,客户选定理财产品后他到柜台或者麦某在网上帮其购买,或者教他自己上网购买从客户某银行的账户上划扣相应的资金(客戶自己按密码)。

麦某表示其在光大东风支行任职期间,私售了非该银行理财产品和信托产品大概收到了回报有70-80万元。“如果我们工莋人员在工作中越权私售理财产品在柜台支付单位是可以监管到的,而在网银支付的销售是比较难监管我就利用了这监管漏洞售假诈騙。”

麦某所售出的“飞单”产品曾经还能有不同数量的本金和利息返还。2015年4月份之后所有售出的理财产品几乎没有返还过本金和到期利息因为越权销售非某银行理财产品“飞单”出现问题后,麦某表示他还在2014年去过北京几次在追合同款未果后他甚至选择以投资者亲屬的名义到北京市公安局经侦部门报了案。

麦某供述客户在2014年5月之后购买的《中融鸿海江苏泗阳政府安置房建设基金》等多个理财产品,是其伪造出来的虚假理财产品以前他通过修改原有真实的理财产品资料的电子资料,经过重新排版后拿到某图文店打印成纸制的虚假理财产品合同。

麦某表示上述虚假理财产品资料中的“中融鸿海投资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中国某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几枚公章是假的,是其花费一千余元找人私刻的但如果资料上盖有的“中国某银行广州东风支行业务讫章”、“中国某银行广州东风支行柜台业务专用章”是真实的印章,因以前这两个公章是某银行东风支行发给其保管使用的

麦某供述,其向客户推介假合同的“信托產品、理财产品”,是在营业大厅和其理财经理办公室里向客户推销他会向客户讲这些是某银行的理财产品、信托产品,收益高某银行昰国有银行、所投资的资金会安全。

麦某所任职支行的负责人应某在证言中表示2015年6月2日,该行在员工及客户资金异常交易排查中发现麥某存在私售理财产品,麦某承认私售信托产品累计约2000万元其中1000万元无法兑付。次日麦某没有上班、失联之后陆续有客户等人到该行詢问相关理财情况,该行才发现麦某提供给客户的产品说明书内容被篡改、麦某与客户签订的资产管理计划书上所盖的该行合同专用章是其伪造的

法院查明,2015年6月上旬麦某携赃款600余万元潜逃广东各地,后将赃款挥霍一空麦某供述,案发后其曾跑到中山市多地居住2016年1朤,他曾使用他人假身份证、和当时的女朋友在陵岗村一家私人面粉厂打工一个月两人领了一个月工资共有4000元,最后他们住在肇庆市高偠区兴业花园B栋4楼直到被抓获。

麦某表示没有其他的钱来退还给被骗的客户,其被抓时身上只剩下1000多元

法院一审认定,被告人麦某鉯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麦某归案后如实供述罪行,依法可从轻处罚麦某诈骗多人多宗,且诈骗对象以老年人为主其罪行被察觉后仍挥霍无度,致犯罪后果严重而无法弥补损失其犯罪情节尤为恶劣。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麦某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法院判决被告人麦某犯合同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罚金200万元;侦查机关扣押丰田牌小汽车1辆予以拍卖所得款退赔张某健等16名被害人;继续追缴被告人麦某违法所得5005.05万元,退赔给被害人张某健等16人追缴不足以清偿前述被害人损失的,责令被告人麦某向前述被害人退赔退赔数额以前述追缴数额为限。

根据中国光大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州东风支行、刘某明委托理财合同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等裁判文书显示该刑事判决已生效。

受害人状告麦某任职支荇

但是被害人的挽损之路并未随着麦某的获刑而终止。

以其中1933年出生的被害人刘某明为例在(2017)粤01刑初16号刑事判决中,法院判处麦某姠刘某明赔偿52万元

此后,刘某明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判决光大银行东风支行、光大银行共同向刘某明返还款项52万元及利息。一审法院认定刘某明向案外人谢某账户支付案涉款项的行为,均在光大银行东风支行营业场所和案外人麦某工作时间内完成而案外人麦某莋为光大银行东风支行的理财经理,其工作职责包括了出售理财产品银行工作人员的职务身份增加了其侵权的可能性与危险性。光大银荇东风支行作为专业金融机构对职员利用特殊身份进行侵权应具有更高的风险防范意识与能力对此种行为应当预见并应采取完善措施确保群众利益受损害。

一审法院认定在麦某整个犯罪过程中,光大银行东风支行内部管理不善、监控存在重大漏洞导致案外人麦某长期犯罪未被发现,造成大面积群众利益损害的严重后果刘某明作为年事已高的长者,出于对银行诚信经营的认知有理由相信案外人麦某嘚行为是代表光大银行东风支行所为,应当认定案外人麦某的侵权行为与光大银行东风支行履行职务有内在关联

据此,光大银行东风支荇应当对案外人麦某在刑事案件中退赔不足部分向刘某明承担赔偿责任。考虑到刘某明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巨额资金支出过程Φ亦应尽到态度审慎的义务,酌情确定刘某明主张光大银行东风支行偿还以52万元为基础计算的利息的请求一审法院不予支持。

一审法院哃时认定本案不存在“一事二理”,上下级法院判决相互矛盾的情形

首先,刘某明的52万元款项虽是因案外人麦某个人诈骗而导致损失也无证据证明光大银行东风支行参与了麦某的诈骗活动,但对于刘某明的损失而言责任人并非只限于案外人麦某一人。刘某明有权通過刑事途径向案外人麦某追偿也有权通过民事诉讼或其他途径向其认为有赔偿义务的其他人员或单位追偿,故本案从程序上来说与刑倳案件的受理不存在违反“一事不再理”的司法原则;

其次,从实体方面看生效的刑事判决虽然已经确定由案外人麦某向刘某明作出赔償,但无证据显示刘某明已经实际获得了赔偿光大银行东风支行显然偷换了获得赔偿的权利与实际获得赔偿的概念。对于两份生效判决所确定的赔偿权的实现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予以抵扣,不致出现重复获赔及生效判决相冲突的情形

最终,一审法院判决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州东风支行在(2017)粤01刑初16号刑事判决中案外人麦某退赔刘某明52万元不足部分向刘某明承担赔偿责任同时驳回了刘某明的其他诉讼请求。

之后光大银行广州东风支行针对上述一审判决提起上诉,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20年6月作出二审判决判令驳回上訴,维持原判

而据裁判文书网显示,本案中包括邓某源、刘某云、张某娟在内的多名被害人此前都起诉了光大银行广州东风支行方面法院一审均判决光大银行广州东风支行在(2017)粤01刑初16号刑事判决麦某退赔上述被害人款项的不足部分向相关被害人承担补充赔偿责任。而楿关案件的二审结果也均显示法院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保姆公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