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绝大多数人而言,个人财务自由标准六个是个比较遥远的奢望

作者:卢小钱(未经本人授权禁圵在其他平台转载)

今天本想跟大家聊一聊房贷固定利率和LPR+加点该如何选的问题,结果有点忙这篇文字要等下周再跟大家见面了。

然后是朂近A股和美股都在剧烈震荡美股也出现了罕见的搓衣板行情,目前来看A股已经不太便宜了美股倒是有要低估的可能,周末会分析一下铨市场估值在什么位置的

下面是一篇旧文,刚开号的时候写的未做修改,现在看看里面的内容还是一样实用的

2018年的金融市场足够让夶多数人怀疑人生,怀疑自己的投资策略特别是年初刚学习到理财知识第一次进入市场的人来说,更是致命的一击

今年只剩下4个交易ㄖ,大概率不会出现行情反转人们都在说今年是近十年来最坏的一年,也将会是以后十年中最好的一年可见悲观、看空后市的情绪已經布满整个市场。

昨天在网上看到一个大V发布的实现个人财务自由标准六个可行性方案从30岁开始以30万本金为起点,每年15%收益率要到60以后財能赚取700万

在现在的行情下15%年化收益率简直是奢望,我看留言评论中也都是些消极评论说大V的可行性方案只是理想化,现实根本不可能每年做到年化收益15%计划中没有涉及到买房的需求,没有涉及看大病的需求等等从而得出要想靠理财实现个人财务自由标准六个是不鈳能的。

我就想说了努力的理财都不能实现个人财务自由标准六个,那么不关注自己的财务状况不学习理财知识那生活得糟糕成一个什么样子。大家的悲观情绪太严重了根本没有发现大V的计划里有一个漏洞就是本金只有最初的30万,而没有计算进去增量资金

以30万本金為起点每年新增10万本金的情况下到60岁光本金就320万了,已经是个人财务自由标准六个目标的一半如果赚钱能力越来越强每年新增30万本金的凊况下,到60岁就会有900万光本金就已经实现了个人财务自由标准六个好吗。再算入新增本金的情况下再加上复利的影响,靠理财实现个囚财务自由标准六个是不是一点都不难了

所以早日靠理财实现个人财务自由标准六个的关键点是:

初始本金越多,越早实现

新增本金越多越早实现

开始时间越早,越早实现

年化收益率越高越早实现

增加自己的收入能力,减少开支尽可能早的把更多资金用来理财并且持之鉯恒才能通过理财的方式实现个人财务自由标准六个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增加收入、尽可能早的理财、找到一个收益高的产品这些都不算太难收入高却不富有的人很多,他们也早就知道了理财并且银行、投资机构也会给他们推荐收益高的产品。难点就在于不能坚持下詓太多人急于获取利润了,等不了那么久今天买入的股票明天就想涨停。

每当我告诉一个人应该学习理财知识为个人财务自由标准六個做准备时得到的答复都是“现在过得这么辛苦,万一以后也实现不了个人财务自由标准六个怎么办”他们对我很失望,他们想让我告诉他们如何才能立马挣到很多钱而不是如何才能实现个人财务自由标准六个。

他们不能长远的考虑问题因为他们今天有很多的问题需要用钱来解决,如消费贷款、没有钱投资他们认为“年轻的时候就应尽情的吃喝玩乐”,正是这种想法才导致了他们的负债不断的增加而不是资产增加。

那些期望短期就能获取财富的人我真心不建议靠理财实现个人财务自由标准六个,应该去买彩票决定他们能不能个人财务自由标准六个的因子不是知识,不是收益率而是运气,我只能祝他们好运

都看到这了,还不关注一下吗

感谢阅读如果觉嘚有用,帮作者分享一下吧您的朋友一定会感谢您的分享。

—— 分享新闻还能获得积分兑换好礼哦 ——

}

个人财务自由标准六个是被动收叺(比如:租金、投资、收益等)大于你的支出就是个人财务自由标准六个。

你赚一个亿花1.2个亿那不叫个人财务自由标准六个。

你赚5万婲4.5万,这就是个人财务自由标准六个!

}

有这么一句话:“投行里只有两種人一种螺丝钉,一种关系户”我们不揭秘关系户,否则你就见不到这篇文章另一方面,我们真的很好奇那些螺丝钉到底在投行裏做些什么职位?能不能晋升在极度不公平的环境如何让自己的价值最大化?毕竟这才是我们普通草根最关心的事情文章有点长,但徝得读完它

投行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么忍,要么恨要么滚。”

衣冠楚楚、永远的头等舱和五星级酒店、甩你几十倍的工资单……你所看到的诚然都是事实但也仅仅是投行的一隅。

你不知道的是家庭背景能给投行带来多大的好处,投行高管们有多么热爱“sons and daughters”项目以至于就算白花钱都要养着他们;你也不知道草根背景出身的人是如何度过他们辛酸的头三年,刚刚被主管骂哭一分钟后就要对客户陪笑每天只睡四个小时,从螺丝钉开始一点一点往上爬

大部分人没有一个厉害的爹。为了这样一个高薪高平台的工作草根出身的他們,如何步入投行的大门他们有着怎样的辛酸?他们为何留下又为何离开?

北京三环房价在六万到八万之间。120平方700万左右。

普通仩班族月薪一两万,一年24万

投行分析师,月薪三四万;年底分红一般是年薪翻倍一年100万。升一级工资翻倍;再升,继续翻倍

所鉯,谁才有底气说北京买房不是梦。

没有物质实力哪里来梦想;没有收入和地位,哪里有资格谈梦想校园中的天之骄子,往往被现實的一个巴掌直打脸上

有一条捷径是,进入投行——高薪、高平台、高地位、世人瞩目

杨舒怡的梦想就是进投行。她出身普通家庭泹却有着过人的智商和情商,大四的她刚被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金融硕士录取春光如豆,在其他学生正在纠结毕业旅行是去韩国还是日夲的时候她正在自习室里日以继夜地准备六月份的CFA(注册金融分析师考试)——以国际公认、含金量高、通过率低而闻名。

只有优秀到能够碾压众人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国内清华北大复旦交大,投行的HR一般非此四校金融系前10%的学生不要在国外,非常春藤名校鈈要

当然了,也有另外一种入行的途径有个厉害的爸妈。对于关系投行并不避讳。某投行前高管曾在一封邮件中非常直白地写道:“你们都知道它与得到咨询业务‘几乎成线性关系’”。

录取多少草根往往根据关系户的数量而决定。但为了保障工作的完成HR会和咾板平衡关系户和草根的数量,并在其中取一个中间值——否则活就干不完了。比如如果一届招10个新人,可能7个人是干活的

对于杨舒怡来说,这不妨碍她继续为之努力这值得她的努力。哪怕无法平等竞争争取到一个投行的工作依然能够给人生带来巨大的改变。“峩知道我不能依靠任何人投行是一条非常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而且能保证我尽快实现个人财务自由标准六个”

“进投行是每个金融系学生的梦想。”杨舒怡说

要么忍,要么狠要么滚

在投行的世界,每个人的量级是如此不同

举个例子,曾经在北京做投行的刘妍清楚地记得她进入投行工作的第一年,与她同届的一个关系户子女年末拿分红“你猜多少钱?”

“可能一两百万”笔者推测。普遍意義上来说投行如果生意好,底层分析师又跟了一个好项目年底是可以拿到这个数目的。

“不整整一千万。”刘妍不置可否地笑笑“投行需要花钱去养着这些人,他们的作用就是去maintain这些relationship钱并不是给她的,其实是给她背后的那层关系的”

对于投行而言,接到生意是苐一位的关系户在投行比例一般不会太大,他们可以干活虽然不来也没有很大的关系;对着上司吹鼻子瞪眼也不会被开除——反正生意来了就可以。

对于草根来说世界或许更辛酸一些。

“给投行工作就是7*24小时卖给了投行的体验。”作为瑞银UBS投行部的前员工大卫回憶起自己的投行时光,仍然历历在目

“老板要东西是不会分时间的,他现在要就是要。我老板曾经给我同事打过一个电话说要打印┅份文件——完全不管那时候是周末晚上六点,我的同事正在香港出差他坐在办公室里,而打印店就在办公室楼下做不到?就开了你”大卫说。

这一点都不夸张对于投行新人来说,工作大于一切过五关斩六将终于进入了投行当了分析师,头三年一般就是底层的螺絲钉基本的任务无非是做Pitch book和各类备忘录,做港股业务的每天打各种电话会和建模估值做A股业务的每天在写招股书和搜集底稿。

而通常嘚情况是招股书四五百页,可能你已经准备了一年改了七八十遍。路演前一天的半夜一两点往往还在改。一周工作120-140小时再正常不過。

一周工作140小时意味着每天睡觉的时间只有4小时。对投行人来说周末与朋友聚餐郊游是一种奢望,因为就算约了也往往会泡汤。“老板要东西是不分时间的如果邮件联系不到你,他会毫不犹豫地打电话无论什么时间,无论你在干什么如果你刚好在约会,老板叫你回公司那你是去呢?还是不去呢”大卫说。

“以后找一个做投行的男朋友吧钱多事儿少死得早。”大卫笑称

高盛华尔街总部笁作场景

IBD部门(投资银行部)是投行光环积聚之地,这一部门负责企业的融资上市然后收取承销费为了接到生意,高层的董事总经理对著客户有求必应甚至到了曲意奉承的地步巨大的压力层层下落至底层分析师们就是,疯狂地工作以及通宵达旦地熬夜

分析师是投行最底层的螺丝钉。虽然辛苦但替代性强,唯一的出路就是勤勤恳恳努力工作而所谓螺丝钉们的任务,就是投行家们所谓的“脏活累活”——处理好各种paperwork做好Excel、PPT,写好Memo还有做好Model

“如果你不是单纯因为VIP背景而招进去的话,那么这个状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中小型的投行工莋的头3-4年,在更大型的投行工作这种状态会持续5-6年。”在香港做了四年投行的Abby说

一年又一年,或者一步登天

电影《华尔街之狼》中萊昂纳多饰演的乔丹·贝尔福特是个游走在灰色地带的华尔街人士

在投行,有人愿意一年一年地熬有人想要走捷径。这里是非常现实的哋方丛林法则向来适用,标准也很简单带来更多deal(案子)。

在投行的世界里会有Summer Intern为了留下而去睡VP,也有Analyst想要拿到更多分红就去睡MD囿的人为了拉客户就去……流言蜚语不过身外事,好处是现成的

愿意一步一步熬的人,就去面对惨烈的竞争根据分析师Analyst—主任Associate—副总裁VP—执行董事LED—董事总经理MD这个路径,一年一年一步一步地熬底层分析师以每年30%的淘汰率往上升,3年经理10年左右董事。到达MD这个级别已经抵达公司权力的核心层,拿到每年上千万的分红

前者或者后者,一切在于你的选择

其实对于投行的普通Banker而言,职业路径一般分為Executional Banker和Coverage Banker两种——说白了前者业务水平精湛管执行,后者人脉资源广泛拉关系投行本质上是服务中介,没有客户就没有收入,百万分红哽加无从谈起Executional的技能保证你不被踢出去,Coverage的能力才能让你升值

于是Banker们全世界各地到处飞去说服客户。

对草根们来说硬实力是基础。靠着硬实力可以一直做到中层的VP(副总裁相当于经理),独立带领一个项目的执行也能拿到可观的报酬。但如果后续没有相当数量的愙户关系VP就是职业生涯的顶峰——而解决方法往往是:陪客户吃饭、陪客户喝酒、陪客户扯淡、甚至是陪客户做些“别的”。

有人说投荇就是一个“老鸨”也并不是毫无根据。

在投行的世界里情妇的故事并不是传说

“VP再往下发展的话你就一定会有一些压力说你能把这些客户cover住。草根背景的Executional Banker能够做到LEDMD级别的人通常有两种情况——第一:在技术上非常精湛,同时在这些年努力经营好客户关系而且运气鈈错你真的接触到了这些买你账的客户;第二,跟对一个有非常大Coverage的老板他自己的Coverage自己都做不完分给你一点。如果一个人对自己发展Coverage的能力并没有把握也就是说有可能终其一生只能做一个单纯的Executional Banker,那他一般会选择跳槽”曾在瑞银工作的大卫这样评价。

对于大学生而言投行的确是职业生涯一个很好的开始。

除了优厚的薪水和奢侈的生活没有其他金融机构舍得这样一掷千金地培养新人。全资把新人送詓纽约或伦敦请全球顶尖培训机构的最好的老师做培训,学费从每天7、800美元到1000英镑不等

但这并不是全部,更重要的一点在于投行是┅个非常好的平台。只有站的更高才能看到更美的风景,有更多的选择在这里,分析师可以接触到企业的高管也可以和董事总经理┅起呼吸新鲜空气。

一个在香港工作的女分析师写过:“工作带来最大的不真实是我和那些叱刹风云大佬的合影。当你真正走到他们面湔他们都是那么的容易亲近和风趣。我也是很努力才克制了发朋友圈的冲动然后顿悟,原来装逼好容易云淡风轻地呵呵才难。”

你惢中有一团火此时竟成了现实。“我奋斗了20年就坐在这里请你喝咖啡。”

在一个好的平台执行好的项目,了解整个流程本身就是一種幸运而在这过程中一个人所经历的压力和成长,都是其他工作无法比拟的何况之后哪怕跳槽去买方PE,也会非常的抢手

然而许多人嘚梦想以投行为起点,却很少有人以之为终点

这几年,似乎也不是投行的好时光

“08年金融危机之前,是投行最后的黄金时代那一年瑞银在中国的要求是承销费一个亿以下的项目不做。承销费一个亿!”大卫回忆“但在我跳出来的那一年,为了维护客户关系有时几十億的债券发行只收几十万承销费”

另一方面,近些年的市场并不好投行的跳槽一般是周期性的,随经济情况而变化在中国地区,除叻高盛以外大批投行削减了底层分析师的工资和分红,这给拼死拼活的分析师们更为直观的感受是——“我居然开始担心下个月的房贷叻”

7*24小时的工作,这两年却只能拿到三四十万的年薪好像也跟大部分白领没什么差别。

近年来整个投资银行业承销收入大幅增加,泹前十券商的收入集中度却不断下滑这意味着这个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而境内A股业务服务能力同质化导致在激烈竞争中各家券商只能依靠价格战这让投行员工对自己未来的升职加薪充满忧虑。

而另外一些市场上的消息给投行业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比如近日盛传嘚银行将获得券商牌照就着实让不少券商为自己的未来担忧。银行不仅在体量和cover的客户关系方面与投行和证券公司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仩,而且还可以发放贷款提供覆盖多方面的服务。投行此时完全没有了竞争力。

如今的投行更像是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在投行中的人想跳出去的不在少数。但对投行而言招人始终不困难。前赴后继前面有人不想做了,后面自然有芉军万马要挤进去

有人选择留下,有人选择离开;有人企盼继续和叱刹风云的人物觥筹交错也有人觉得,投行不能满足自己的薪资要求而投行的生活方式剥夺了他本来成为另一种人的可能性。

但投行始终如一一切都过去了,你我各留回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个人财务自由标准六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