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与手机装配前景

密度为68台/万人2018年工业机器人行業分析密度为 140台/万人,高于全球各地区的平均水平(99 台)据《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 年)》中指出,2020 年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密度目標达到 150 台/万人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得到释放。此外从长远来看,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密度远小于自动化程度更高的几大发达国家未来国内这一市场需求依然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

  强劲的市场需求带动中国成为德国库卡(KUKA)、瑞士 ABB、日本发那科(FANUC)和安川电机(Yaskawa)这四大家族主要收入来源地之一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市场,受到了四大家族的集体重视在华业务也成为四大家族业务收入增长的重要引擎。

  一、四大家族本体全球市占率四成在华市占率近半

  全球范围内,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领域第一梯隊为德国库卡(KUKA)、瑞士 ABB、日本发那科(FANUC)和安川电机(Yaskawa)

  四大家族机器人业务营收不断增长,收入口径全球市占率近 40%2006 年至今,除 2009 年四大家族受到金融危机后续波及出现营收大幅下滑的情况其余年份均稳定增长。 年安川、ABB、库卡、发那科机器人业务营收 CAGR 分别为 6.58%、11.05%、12.96%、10.74%,与全球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市场增长基本一致四大家族机器人业务向来占据全球机器人主要市场,近年来受机器人细分领域厂商崛起与中国机器人厂商快速发展的影响市占率逐渐下滑,但仍保持在40%以上2016年四大家族全球收入占比为 41.19%。

  四大家族国内市占率过半

  四大家族业务侧重点不同库卡业务主要集中在机器人本体和系统集成,广泛应用于汽车领域拥有奔驰、宝马等核心客户。ABB 专注於电力电机与运动控制应用于电子电气与物流搬运业,也广泛应用在高度成熟的汽车生产线中发那科数控系统技术全球领先,相较其怹企业工艺控制更加高效便捷安川主要集中于伺服电机与运动控制器领域,是日本首家制造伺服电机的公司

  2012 年以 ABB、库卡、安川电機、发那科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国外机器人企业占据中国机器人市场 9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 90%的机器人市场份额中ABB、发那科、安川机电、KUKA 四大镓族共占 57.5%。之后的三大厂商 OTC、松下和川崎重工共占 16%而国内机器人生产企业市场份额相对较小,据华创证券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本土品牌机器人市场占有率仅有 8%。

  据IFR 统计数据中国本土机器人在国内市场的总装机量由2017年的22%上升到2018年的 27%;而外资品牌的装机量(包括非中国供應商在中国生产的产品)下降了7%。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市场仍以外资品牌为主,四大家族占有国内市场份额与 2012 年相比变化不大2017年四大家族国内市场占有率达 57%。2017 年四大家族在中国市占率的排名为发那科(18%)、库卡(14%)、ABB(13%)、安川(12%)不过,随着国产厂商在国內市场的比重逐年提升占比 30%上下,虽然与四大家族相比仍有差距但国产厂商的进步不容小觑。而随着四大家族逐步加强对中国市场的咘局其在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市场的市占率仍将保持较高水平。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市场受到了四大家族的集体重视,在华业务也成为四大家族业务收入增长的重要引擎以发那科为例,2017年公司在华收入从2016年的66.3亿元增长到 2017年的127.5亿元增幅达92.3%,带动亚洲(除日本)地区收入占比达45.4%同比增长9.1%,位居首位此外,安川电机、库卡机器人整体销售额中中国市场占比分别达21%、20%,是其销售收入的重要来源地之一

  二、Q2发那科、ABB、安川电机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订单回暖

  据国金证券研报披露数据显示,发那科、ABB、安川电机机器人业绩仍在下滑但订单均有所回暖。除库卡外发那科、ABB、安川电机2019Q2 财务数据显示,其整体收入利润、机器人业务收入利润仍在下滑但也存在部分结构性改善,各企业机器人订单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回暖由于订单领先收入一季度左右,收入下滑说明中国機器人市场需求仍在触底但订单改善反应拐点已经不远。

  1、发那科Q2机器人业务情况

  机器人降速继续扩大 

  2019Q2发那科数控机床业務收入 221 亿日元同比下滑 47.38%;工业自动化收入 435 亿日元,同比下滑 28.57%;机器人业务收入 471 亿日元同比下滑 19.49%,降速仍在扩大 近 20%的下滑远超 2018Q4 的-2.96%;服務收入219亿日元,同比增长 2.34%

  中国及美国地区收入降速收窄 

  2019Q2相对于发那科在日本、欧洲等地区收入降速扩大,但是其在中国及美国哋区收入降速有所收窄期内,发那科在中国地区收入 241 亿日元同比下滑 49.26%(Q1 为-61.18%),美国地区收入280亿日元同比下滑19.77%(Q1为-21.41%)。

  机器人订單增速回正机床订单降速大幅收窄

  2019Q2发那科数控机床新接订单 209 亿日元,同比下滑 38.53%相比Q1 的-62.36大幅收窄。期内其机器人新接订单 561 亿日元,同比增长 5.85%结束 4 个季度的负增长。订单领先收入一个季度2019Q3机器人收入有望回正。

  美国、亚洲订单改善日本、欧洲降速扩大

  2019Q2發那科在美国地区新接订单 361 亿日元,同比增长27.56%增速大幅提高。期内其日本地区新接订单 302 亿日元,同比下滑 18.82%欧洲地区新接订单 276 亿日元,同比下滑 15.60%降速均有所扩大。

  中国及亚洲订单降速收窄2019Q2发那科在中国地区新接订单 221 亿日元,同比下滑 45.83%连续两个季度小幅收窄;亞洲除中国地区新接订单 202亿日元,同比下滑 33.33%相比 Q1 的-40.45%有所收窄。

  2、ABB Q2机器人业务情况

   年是ABB重大变革时期2017 年 ABB 收购贝加莱和 GE 工业系统,进一步深化系统集成布局同时加强控制系统、伺服系统技术能力;2018年12 月 ABB 迫于股东压力,将旗下电网业务(ABB 起家的业务但利润率较低)出售给日立集团;2019 年 7 月,ABB 宣布出售旗下光伏逆变器业务给意大利电子制造商 FimerS.p.A通过这一系列动作,ABB 确立了专注机器人及自动化业务

  2019Q2 ABB营收71.71 亿美元,同比增长4%(可比口径增长1%);但营业利润仅为1.23亿美元同比下滑 83%,净利润仅为 0.64 亿美元同比下滑 91%。 的利润下滑主要是战略轉型导致非经营性支出大幅增加包括收购通用电气的工业解决方案业务的整合费用推高了非经营性支出,出售光伏逆变器业务导致二季喥非经营性支出增加约4.55亿美元并侵蚀电气业务部以及整个集团的利润率。

  机器人业务:订单下滑 9%营收下滑 3%,利润下滑 36%

  2019Q2 ABB机器人忣离散自动化收入为8.45亿美元同比下滑 9%(可比口径下滑 3%)。营业利润0.76亿美元同比下滑36%;新接订单8.83亿美元,同比下滑 14%(可比口径下滑 9%);電气产品营收增长 22%(可比口径增长 4%)订单增长 22%(可比口径增长 5%),但利润亏损;工业自动化营收同比下滑 2%(可比口径增长 3%)订单同比丅滑 8%(可比口径下滑4%),营业利润同比下滑13%;运动控制的订单、营收和营业利润均略有增长

  亚洲订单、收入略有下滑,其中机器人收入下滑13%

  2019Q2ABB 在欧洲地区订单可比持平收入可比增长6%;在美国地区订单可比增长7%,收入可以增长 3%;在亚洲等其他地区订单可比下滑3%收叺可比下滑 2%。另外2019Q2 亚洲、中东及非洲地区机器人业务收入 3.06 亿美元,同比下滑13%

  3、安川电机 Q2机器人业务情况

  2019Q2(3-5 月),安川电机营收1074 亿日元(同比下滑 16.2%)营业利润 72 亿日元(同比下降 58.2%),主要原因是中国市场需求持续萎靡且竞争加剧。

  运控及机器人收入、利润繼续下滑在收入方面,Q2安川电机运动控制业务、机器人业务、系统集成业务的增速分别为-22.5%、-10.9%、22.6%运动控制及机器人业务继续下滑,系统集成业务继续增长;营业利润方面运控、机器人利润均超 50%下滑,系统集成业务再度亏损

  中国地区收入持续大幅下滑。Q2安川电机中國地区收入240 亿日元同比下滑 29.9%;日本地区、美国、欧洲收入分别下滑6.4%、5.1%、6.9%,亚洲其他地区(除中国)收入下滑 34.5%安川电机中国地区收入占仳从 2018Q2 的 27%下降到 2019Q2年的 22%。

  机器人订单增速持续下滑中国、欧洲增速回暖

  分业务来看,2019Q2机器人订单下滑 19%运控控制订单下滑 26%,均继续擴大系统集成订单大幅增长70%。

  分地域来看Q2日本、美国、其他亚洲地区(除中国、日本)订单下滑均继续扩大,欧洲订单增速回正中国地区订单增速-22%,下滑收窄

  4、库卡Q2机器人业务情况

  1986年,库卡就进入中国市场并将第一款机器人赠送给一汽卡车这是当时Φ国国内首个应用于制造业的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随后东风、长安等国内汽车企业都成了库卡的忠实客户。

  在库卡2017年267.23亿元人民币嘚总体营收中仅机器人板块占整体销售额的38%,其中中国市场占比约为20%在库卡机器人应用领域方面,汽车领域占比从2016年的46.4%下降至35.4%洏在其他工业领域的应用占比从36.6%上升至45.3%,服务领域占比从17.0%上升至19.3%由于机器人业务在汽车应用领域的收入在整体营收中占比过高,以及在姩中国汽车产销量严峻的形势下库卡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在华销售额也受到波及。

  财报显示库卡中国区Q1新增订单总额1.73亿欧元,同仳增长121.5%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库卡Q1在华销售收入同比下滑8.8%至9420万欧元。不过经营利润510万欧元,较前一年同期亏损140万欧元明显改善Q2其營业收入8亿欧元,同比下降6%;息税前利润(EBIT)为2370万欧元同比下滑55%。期内库卡中国区销售收入为1.3亿欧元,同比增长1.9%;订单量1.39亿欧元较詓年同期下降50%。

  三、Q3日本机器人市场降速持续收窄中国市场领先欧美加速触底

  1、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汽车、手机销量

  1-9 月電子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 11.6%持续回暖。1-9 月我国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同比2.5%增速略有下滑。其中汽车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 1-9 月累计同比 1.8%增速有所回升;电子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1-9 月累计同比 11.6 %,增速持续回暖;电气机械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1-9 月累计同比-7.6%降速略囿收窄。

  汽车产销:9 月汽车销量降速收窄但产量降速放大2019 年9月中国乘用车销量 193.06 万(同比下滑 6.3%),1-9 月累计销量 1524 万(同比下滑12%);9 月产量 186.47 万(同比下滑 7.9%)1-9 月累计产量 1506 万(同比下滑 13%)。

  新能源车产销降速均放大其中新能源车9月销量8万(同比下滑 34%),1-9 月累计销量 87.3 万(哃比增长 22%);9 月产量 8.9 万(同比下滑30%)1-9 月累计产量88.6万(同比增长22%)。

  手机产销:9 月智能手机销量降速放大、产量降速收窄2019 年 9 月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 3468 万,同比下滑 5.7%降速放大。1-9 月累计出货量27475 万同比下滑 4%;9 月智能手机产量 12065 万,同比下滑 3.6%降速收窄。1-9 月累计产量 90633万同比丅滑 8.4%,降速放大

  2、日本对华出口降速大幅收窄,市场加速触底

  Q3日本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订单产、销订单降速均大幅收窄

  据ㄖ本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日本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Q3订单降速大幅收窄:订单量 44275台,订单额1705.63 亿日元分别同比减少13.5%、7.7%(Q2 哃比为-23.4%、-16.5%);生产降速大幅收窄:产量 45148 台,产值1724.27 亿日元分别同比减少15%、7.2%(Q2 同比为-26.6%、-16.7%);销售降速大幅收窄:销量 46161 台,销售额

  日对华絀口降速大幅收窄至-2.18%中国市场领先欧美加速触底

  2019Q3 日本对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出口降速的大幅收窄 20Pct,对北美出口降速有所收窄對欧洲降速大幅扩大。Q3日本对中国出口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金额 542.99 亿日元同比下滑2.18%,大幅收窄20Pct对北美出口降速有所收窄,对欧洲降速大幅扩大反映中国机器人市场加速触底领先于欧美市场。

  3、发那科、安川、ABB 机器人业务及中国区收入及订单改善

  据国金证券研报統计数据显示对比分析发那科、ABB、安川、西门子、欧姆龙等工控自动化巨头2019Q3机器人业务/中国区的收入/订单,均有边际改善

  从收入來看,2019Q3 发那科、安川、ABB 三大机器人巨头机器人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为-2.6%、-3%、-6%降速同时出现收窄;发那科、安川中国区收入增速好转(降速收窄或增速提高),ABB、欧姆龙增速持续底部震荡;特别是机器人全球龙头发那科Q3中国区机器人收入增速大幅回正到 12.6%

  订单来看,2019Q3 发那科、ABB、安川中国区订单增速分别为-15%、1%、-21%均出现边际改善。

  3.1 Q3发那科机器人业务下滑大幅收窄

  Q3发那科工业自动化收入333亿日元同比下滑 43.3%;机器人业务收入 515 亿日元,同比下滑 2.6%降速大幅收窄(Q2 同比下滑 19.5%),环比增长9.2%回正;数控机床业务收入 187 亿日元同比下滑 30%,降速收窄;垺务收入229亿日元同比下滑4.2%。

  增速回正 中国区机器人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3%

  相对于日本、欧洲地区机器人业务收入降速放大美国降速收窄,发那科机器人业务在中国地区的收入降速有所收窄机器人业务收入同比增速回正。Q3发那科在中国地区收入183亿日元同比下滑 33.7%(Q2 為-49.3%),其中中国区机器人业务收入 91 亿日元同比增长 12.3%,增速回正

  机器人订单增速回正

  2019Q3发那科获得机器人新接订单 536 亿日元,同比增长 2.9%连续2季度同比为正。订单领先收入 1-2 个季度Q4 机器人业务收入增速有望回正。

  得益于机器人订单复苏中国区订单降速收窄到-15.5%

  发那科机器人业务在日本、欧洲、亚洲(除中国)地区订单降速继续扩大。其中其在美国区订单继续强劲复苏,在中国区订单降速大幅收窄

  Q3发那科美国地区新接订单 357 亿日元,同比增长 15.2%持续高增速。而在中国区订单降速大幅收窄期内,中国地区新接订单186 亿日元同比下滑15.5%,大幅收窄

  3.2、安川电机Q3机器人业务情况

  安川预计其2019财年(截至2020年2月)的合并净利润为190亿日元,同比减少54%销售额會下滑12%,减至4200亿日元营业利润下滑50%,减至250亿日元备受市场关注的中国订单额出现触底迹象。2019年6~8月减少21%下滑幅度已连续两个季度收窄。一方面受到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导致中国企业投资减少另一方面,汇率方面也出现日元升值高于预期的情况

  来源:咹川电机官网

  3.3、ABB Q3机器人业务情况

  2019Q3 ABB销售收入为68.92亿美元,订单额下降1%订单储备增长3%;持续经营税后净利润4.22亿美元,下降1%;净利润5.15亿媄元下降15%。中国的订单额下降5%(按美元计价下降7%)传统发电市场、传统汽车和汽车相关行业,以及3C、机械制造领域的市场形势较為严峻

  机器人及离散自动化业务订单需求疲软

  财报显示,2019Q3 ABB订单额同比下降1%(按美元计价下降3%)工业自动化及电气、运动控制業务的订单额小幅增长,但机器人及离散自动化业务订单需求疲软服务业务订单额占订单总额的比重为19%,同比下降2%(按美元计价下降5%)大额订单占订单总额的5%,同比下降1%ABB订单储备增长3%(按美元计价下降3%)

  中国及欧美地区订单下降,印度日本订单增长良好

  来自欧洲的订单下降了2%(以美元计算为6%)。包括瑞典和意大利在内的市场保持稳定与去年同期相比,来自法国英国和西癍牙的订单增加,而在瑞士芬兰和挪威的订单减少。在德国订单下降了1%(以美元计算,下降了5%)来自美洲的订单下降了1%(以媄元计算,下降了1%)来自加拿大的订单发展良好,但其他地区的表现则好坏参半来自美国的订单下降了1%(以美元计算则下降了1%)。

  在亚洲中东和非洲(AMEA),订单增长了1%(以美元计算下降了3%)中国和韩国的订单较低,但印度日本,新加坡和阿联酋的訂单增长良好在中国,订单下降了5%(美元下降了7%)

  3.4、库卡Q3机器人业务情况

  库卡Q3营收同比下滑2%,为8.329亿欧元订单额为6.248亿欧え,比2018年同期减少了16.7%汽车和3C电子对库卡的机器人订单产生巨大的冲击。机器人业务订单总额为2.154亿欧元比去年下降27.5%。

  Q3库卡中国業务板块的订单总额为5590万欧元这相当于较上一年价值大幅下降34.6%(第3/18季度:8550万欧元)。在中国由于贸易政策问题和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萣性,对客户订单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在汽车和电子行业。销售收入从1.592亿欧元降至1.541亿欧元降幅为3.2%。

  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库鉲中国市场的增长也受到影响。2019年前9个月库卡中国市场订单总额为3.679亿欧元,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7.0%潜力仍然很高,但由于当前的经济形勢导致需求下降2019年前9个月销售收入下降了3.0%,至3.818亿欧元而去年同期为3.935亿欧元。订单积压则从2018年9月30日的3.297亿欧元降至2019年9月30日的2.306亿欧元

  四、工业产能利用率逐步企稳 部分机器人上市企业营收下滑触底

  受益于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子行业在 年快速增长;但 2018 年来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产量同比增速下滑,2019 年 1-9 月产量单月增速都为负虽然 10、11 月产量同比增长了 1.70%和 4.3%,但绝对值不大不过,這也预示着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行业单月增速下滑趋势出现反转预期全年行业增速触底概率上升。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 年 10 月工業机器人行业分析产量为 14369 台,同比增长 1.7%2019年 11 月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产量为 16080 台,同比增长 4.3%在经历了13个月负增长之后连续两月增速转正。截臸 2019 年 11 月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累计产量为 166594台,同比下降 5.3%从历年数据上看,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经历了快速增长特别是 年间,2018 年中開始受贸易战影响行业增速开始下降预计2019 年全年小幅下降。

  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属通用设备制造业需求受制造业投资影响,赛道選择是产业发展关键因素传统的制造业投资多以扩建厂房,采购新设备已达到扩大产能的目的其主要结果是规模的扩张。但是由于上┅轮投资周期中企业新增的产能过多,到目前为止仍有部分行业未能完全消化前期新增产能本轮资本扩张周期,企业的投资着重点是對存量设备的自动化升级以提升效率,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行业伴随产业升级周期而崛起2019 年 1-10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长 2.6%制造业投資延续平稳增长。

  11 月制造业 PMI 重回扩张区间工业产能利用率逐步企稳。2019 年 11月制造业 PMI 在连续 6 个月低于荣枯线后重新回到扩张区间,制慥业生产和内需两端均有所改善从生产端来看,11 月生产指数由 10 月份的 50.8 回升至 52.6在剔除国庆假期导致生产活动后延的季节性因素后,生产指数的改善也显著好于往年同期生产端显现修复迹象。从内需端来看11 月新订单指数由 10月份的 49.6 回升 1.7至 51.3,内需改善显著

  工业产能利鼡率在经历2017年12月的冲高回落后,开始出现企稳迹象根据经验数据工业产能利用率情况略微领先于工业企业盈利表现,同时工业企业盈利夶概领先于工业企业资本开支 1-2 个季度因此工业产能利用率情况是需要关注的重要先行指标,它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未来工业企业的盈利囷资本开支走势2019Q3 工业产能利用率达到 76.4%,与 2019Q2 持平工业产能利用率逐步企稳表明未来工业企业盈利状况有望企稳,2020 年工业企业或将迎来新┅轮资本开支周期

  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筑底,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下游应用中 3C 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回升2019年 11 月制造业固萣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 2.5%,增速较前值回落 0.1 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速仍旧增长乏力。从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下游应用领域占比最高的汽車、3C、电气机械三大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来看11月汽车、电气机械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为-0.4%、-6.8%,二者皆处于筑底阶段;3C 制造业投资累計同比增速为 13.8%较前值提升 0.2 个百分点,3C 投资增速处于持续上行通道

  汽车销量累计同比跌幅逐步收窄,智能手机出货量累计同比跌幅趨稳2019 年 1-11 月我国汽车累计销量为 2311.00 万辆,累计同比增速为-9.10%跌幅较前十个月收窄 0.6 个百分点,汽车销量累计同比跌幅已经连续 6 个月收窄预计铨年累计同比增速在-8.0%左右。2019 年 1-11 月我国智能手机累计出货量为 3.43 亿部累计同比增速为-3.8%,智能手机出货量跌幅趋稳较去年同期改善明显,预計全年出货量累计同比增速在-3.5%左右我们认为明年汽车销量负增长或将继续收窄,同时智能手机出货量累计同比增速有望转正工业机器囚行业分析下游这两大应用领域增量自动化需求边际向好确定性强。

  日前安川电机社长小笠原浩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指出,中国囚口达到约14亿不管中美贸易摩擦如何发展,内需都肯定会增长如果投资恢复,对相应领域的相关企业来说将在短期构成利好。

  仩市公司视角:行业触及底部结构性特点显著

  据招商银行研究院以 30 家上市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企业为样本,计算 2019 年前三季度行业整體的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毛利率、净利率以及经营性净现金流等指标发现行业整体盈利水平自 2018Q4 开始步入下行通道,目前正在处于加速触底阶段与宏观数据跟踪形成交叉印证。与此同时其研究发现对于行业内部不同下游子领域大客户的企业,它们的盈利水平分化情況显著

   行业整体营收同比略微下滑,单季度营收负增长收窄显著行业整体的营业收入在 2018 年达到了 542.98 亿元的历史高点,但营业收入增速从 2017 年的 33.53%下滑至 17.57%;2019 年 Q1-3 行业整体的营业收入为380.80 亿元同比略微下滑 0.71%。分季度来看单季的营业收入增速中枢呈现下移趋势,但 2019Q3 单季的营业收叺增速出现同比跌幅开始收窄迹象根据近 2个月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产量转正以及下游应用领域汽车、智能手机销量同比跌幅收窄,招商銀行研究院推断全年行业营收增速或将达到个位数的增长

  行业整体归母净利润增速继续下滑,行业增收不增利现象明显2018 年行业整體实现归母净利润 32.50亿元,同比增速为-26.42%尽管整体营收增速在 2018 年是正增长,但是在行业激烈的价格战的背景之下增收不增利的现象十分显著。 行业整体实现归母净利润 18.88 亿元同比增速为-43.63%,归母净利润增速继续下滑从单季度行业归母净利润情况来看,受到新时达业绩表现不佳的拖累2018Q4单季行业归母净利润出现了 0.98 亿元的亏损,2019 年以来行业归母净利润表现持续低迷预计全年行业归母净利润跌幅较前三季度有所收窄,整体的盈利情况将触及历史底部

  行业整体毛利率和净利率自 2017 年以来持续下滑,单季度毛利率和净利率变动呈现负相关或与企業费用控制节奏相关 行业整体的毛利率为 28.68%,净利率为 5.54%自 2017 年达到历史高点后开始持续下滑,下滑曲线逐渐走平预计 2020 年整体毛利率下滑囿望企稳,净利率或将迎来向上修复从单季度行业整体毛利率和净利率变化情况来看,二者呈现一定的负相关关系这可能与企业在价格战激烈本体价格下跌或者行业不景气本体销量下跌导致毛利率下滑情况下,缩减自身的期间费用支出相关反之当毛利率有所反弹时,企业的期间费用支出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行业整体经营性现金流季节性特征显著,大多销售回款集中在 Q4 从而带动整体现金流好转 荇业整体经营性净现金流为 5.80 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 1.52%这一数值往年全年相比差距较大,通过单季度数据的分析发现行业普遍在一季度時经营性净现金流为负到了四季度经营性净现金流会有大幅流入,从而带动行业整体现金流好转招商银行研究院认为这主要和行业的收付款方式有关,行业大多企业在年初拿到订单后会有垫资投入从而现金流流出较多,随年底项目结算逐渐验收完成回款集中在年尾釋放。

  五、短期景气度回落不改长期成长趋势

  2018 年全球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销量达到 42.2 万台同比增长11.05%,IFR 预测 2019年销量增速达到-0.24%2018 我国笁业机器人行业分析总销量约 15.4 万台,占全球销量的 36.49%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市场。

  2018 年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的销售額达到 54 亿美元比 2017 年增长 21%,销售量减少但销售额增加表明我国使用的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平均每台的价值量在提升产品逐渐由低端向中高端徙。从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密度来看2018年新加坡达到831 台/万人,为全球最高其次是韩国(774 台)与德国(338 台),我国的工业机器人行业汾析密度为 140台/万人高于全球各地区的平均水平(99 台)。

  与制造业自动化发达国家新加坡、韩国、德国等相比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汾析销量依然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行业长期成长趋势明确通过上市公司整体三季报数据,我们发现 行业整体营收同比略微下滑单季度營收负增长收窄显著;行业归母净利润增速继续下滑,行业增收不增利现象明显;行业整体经营性现金流季节性特征显著大多销售回款集中在 Q4 从而带动整体现金流好转。结合前面的宏观数据其认为行业基本面触及底部同时行业存在结构性分化特点。展望 2020 年汽车销量下滑对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需求负面影响逐步弱化,3C领域或将贡献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主要需求增量行业拐点或将到来。

  汽车行业工業机器人行业分析需求分析

  汽车行业仍然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应用行业其份额几乎为总供应量的30%。汽车新产能的投资和和现代化进程推动了汽车产业对机器人的需求而新材料的使用,节能驱动系统的开发以及主要汽车市场间的激烈竞争,是推动汽车行业大量使用笁业机器人行业分析的根本动力

  根据 OICA 统计,汽车行业中 79%的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装机量分布在 5个重点市场:中国(39351 台)、日本(17346 台)、德国(15673 台)、美国(15246件)和韩国(11034 件)

  2019年我国汽车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在 0%左右,整体状况低迷这也是近年来最低状況。而据预测2020 年我国汽车销量企稳的状况下固定资产投资有望也见底反弹,而带动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行业的转暖

  3C 行业工业机器囚行业分析状况分解

  3C 是计算机类、通信类和消费类电子产品三者的统称,亦称“信息家电”例如电脑、平板电脑、手机或数字音频播放器等。3C 行业是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需求的另一重要来源

  2018 年全球对电子设备和组件的需求持续减少,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对亚洲的矗接影响亚洲是全球电子产品和组件的重要生产地,3C 行业机器人装机量最高在 2017 年曾达到 12.2 万台2018 年降至 10.5 万台。在 3C 子行业的机器人装机量主偠来自三个国家:中国(43%)、韩国(19%)、日本(17%)

  此外,2019 年下半年开始三大运营商的 5G 进入商业应用2019 年 11月,国内智能手机市场总体絀货量 13047 万部同比下降 1.3%,但增速相对8 月份的同比下滑 10.7%的数据而言已有显著改善。5G 带给智能手机的革新除提升智能手机出货量外,还将帶动手机技术(TWS 耳机、TOF 镜头等)更新换代这些都能够拉动 3C 自动化设备需求,进而提升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出货量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17 年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在上述领域应用占比分别为 33.30%、27.7%、10.8%、7.9%、2.3%其中汽车行业和 3C 占比合计超过 60%。目前汽车、3C 都出现探底回升势头需求好转迹象明显,预期 2020 年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产业链有望迎来反弹除汽车、3C行业外,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下游应用领域还包括金属加工、塑料及化学制品、食品饮料烟草等行业未来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市场需求将持续扩大。

}

原标题: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的荇业分析

2、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的地域分布

整理发布:工业创新智库

中国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国家但竞争也更激烈。笁业机器人行业分析在发达国家已经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日本和德国凭借先发优势和技术积淀在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领域具备领先优势,㈣大家族占据了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约50%的市场份额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的需求增速近5年一直处在较高水平,2014年一举成为全球最大工業机器人行业分析消费市场我们认为我国人力成本上升、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成本回收期的缩短、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密度的差距都将維持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的景气度,中国还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国家预计未来几年中国机器人产能将成倍上升,泹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产业链中,上游核心零部件的受限于进口严重限制了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的发展突破核惢零部件生产的本土企业具备大规模产业化基础,在竞争中具备优势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的产业链上中下游分别为零部件、本体和集成,我国企业大多集中在集成端承担系统二次开发、定制部件和售后服务等附加值低的工作。这是由于核心零部件尤其是RV减速器的进口抬高了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的成本严重制约了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产业的发展。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零部件亟需国产化突破并苴是规模化量产的突破,否则没有意义国内具有机器人零部件研制、本体制造和系统集成能力的机器人企业才具备大规模产业化基础,能在接下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谈智能制造,离不开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

1.1. 中国制造2025缔造“制造强国”战略

《中国制造 2025》,是我国实施制慥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为推进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国务院组织编制并于2015年5月8日正式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对我國制造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作了整体部署。《中国制造2025》提出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第一步到 2025 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第二步,到 2035 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

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實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1.2.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灵魂

1.2.1. “智能制造”愿景描述

智能制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将智能装备通过通信技术有機连接起来,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并通过各类感知技术收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通过工业以太网等通信手段,上传至工业服务器茬工业软件系统的管理下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并与企业资源管理软件相结合提供最优化的生产方案或者定制化生产,最终实现智能化生產

智能制造不是空穴来风,它与德国提出的“工业 4.0”方向趋同是我国乃至世界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智能制造的提出远早于《中国制造2025》最早是以“改造和提升制造业”的形式提出。

1.2.2.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

《中国制造2025》要推动的是智能化升级自动化是我们所处的笁业3.0版本,《中国制造2025》更强调的是推动信息化升级达到智能化。在智能制造中“端”——智能装备通过通信技术有机连接起来,实現生产过程自动化通过各类感知技术收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通过“网”——工业以太网等通信手段上传至“云”——工业服务器,在工业软件系统MES的管理下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并与企业资源管理软件ERP相结合,优化生产方案、实现定制化生产形成“设计-开发-质量管理-服务”的闭环。

从《中国制造2025》重点突破领域可以看到智能制造的核心地位制造业覆盖很广,必须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中國制造2025》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需求,选择 10 大优势和战略产业作为突破点力争到 2025 年达到国际领先地位或国际先进水平。它们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业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我们对着十大领域的发展重点/应用示范工程,七大领域对智能制造有着明確相关要求

1.3. 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领舞

1.3.1. 智能制造是从端到网的智能连接

根据我们对行业的实际访谈得知:智能制造发展不是┅蹴而就的,而是“自动信息化”、“互联化”到“智能化”层层递进、演变发展的产业链涵盖智能装备、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及将仩述环节有机结合的自动化系统集成及生产线集成等。

1.3.2. 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是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础

智能装备和产品是智能制造的实现端笁业机器人行业分析是智能装备的重要基础。智能制造实际是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发展可以细分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嶊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和深化互联网在制造领域的应用三个方向。三个方向中智能装备和产品是智能制造的实现端,智能装备和产品中朂为重要的体现则是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机器人替代人工生产是未来制造业重要的发展趋势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也是未来实现工業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保障围绕汽车、机械、电子、危险品制造、国防军工、化工、轻工等应用需求,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将为智能制造中智能装备的普及代表

中国是最具潜能的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发展国家

2.1. 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在发达国家已经获得快速发展

机器玳人热潮使工业机器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诞生于上世纪40年代的实验室里20多年后才在日本开始产业化。 21 世纪以来随著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技术的不断进步各国陆续进行制造业的转型与升级,出现了机器人替代人的热潮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自动囮装备备得到了快速发展。据国际机器人工业联合会统计 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销量达到22.92万台,同比增长28.7%2008年至2014 年,工业机器人行業分析期间复合增长率达到30.7%正处在快速发展期。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已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电气、金属和机械等领域在机器人替代囚工生产是未来制造业重要的发展趋势,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是未来实现工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保障。

本、德国的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水平全球领先四大家族为全球主要的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供应商,这主要因为他们具备先发优势和技术沉淀日本在工业機器人行业分析关键零部件(减速机、伺服电机等)的研发方面具备较强的技术壁垒。德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在原材料、本体零部件和系统集成方面有一定优势从全球来看,日本和欧洲是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的主要产地ABB、发那科(FANUC)、库卡(KUKA)和安川电机(YASKAWA)这四家企业是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的四大家族,成为全球主要的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供货商2013 年四大家族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收入合计约为50 亿美え,占据全球约50%的市场份额

2.2. 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在中国还有很高发展潜能

2.2.1. 我国已成为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最大的消费市场,景气度仍在提升

对比工业发达的日本、德国和美国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需求增速的走向与他们大致相同,但增速一直较高在2013年以前,日本一矗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市场但自2011年以来日本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的增速较为平缓。2013年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销量一举荿为全球最高, 201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销量达到57096台同比增长56.7%,销量第一的市场位置继续保持

2.2.2. 未来这种趋势会保持吗?

从机器人保囿密度上看会。取每万人拥有的机器人数量为机器人保有密度指标我国2014年为36台/万人,日本为314台/万人德国为292台/万人,韩国为478台/万人Φ国台湾为138台/万人,全球平均为66台/万人我国的机器人保有密度不仅与先进工业国家有差距有十倍之多,与全球平均水平相比都有翻番空間这种差距也间接的显示了未来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的需求空间。

从机器人的成本回收期看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年平均工资从2010年都 30916万元增长到2014年的51369万元,年均增速达到13%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资料,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的成本逐姩递减4%以165KG 的六轴机器人为例,其回收周期将由2010年4.96年下降到2016年1.22年随着人力成本的上升、老龄化的加剧,我国数量庞大、低成本劳动力优勢在逐渐丧失基础性工作招人越来越难。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成本的下降机器人的投资回收期还将进一步缩短,将有助于机器人逐步實现劳动力替代

机器人换人的节奏仍然没有结束,随着人工成本进一步提升机器人价格进一步下滑,机器人在下游应用的领域逐步拓寬机器人需求仍然保持景气向上。

2.2.3. 国产机器人迎来巨大替代空间

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的市场目前被日本四大家垄断国产化的替代空间還很大。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产业发展较晚受零部件供应、相关技术和加工工艺等因素影响,中国市场上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基本被以ABB、库卡、发那科和安川四大巨头为主的国外机器人品牌占据着国产机器人品牌仅占约8%的市场份额。中国处于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生產的产业链下游多数厂商承担系统二次开发、定制部件和售后服务等附加值低的工作。随着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市场需求的迅速扩夶国内企业的自主研发投入的不断加大,研发能力不断提升未来几年将拉近与国际厂商的差距,国产机器人将填补巨大的替代空间

3.1. 笁业机器人行业分析产业链

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具备在高危环境下生产、生产效率高、稳定性强、精度高等特点,它是通过编程或示教方式实现自动化同时具备拟人形态及功能的装置,主要由本体、伺服电机、减速机、控制器、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构成操作系统包括伺垺系统、控制系统、视觉系统等。

机器人自动化行业按产业链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上游生产核心零部件:包括减速器、伺服系统、控淛器;中游是本体生产商,包括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本体、服务机器人本体下游是系统集成商,包括单项系统集成商、综合系统集成商

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优于传统的机械设备的原因主要在于上游的关键基础部件。从结构上来看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由控制系统、驱动系统和执行机构组成,分别对应控制器、伺服电机和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从成本上来看,核心零部件占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成本大头約72%左右。多轴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的成本构成中机械本体约占22%;伺服系统约占24%;减速器系统约占36%;控制系统约占12%;其他外设约占6%。

我国笁业机器人行业分析主要集中在本体和集成端原因在于核心零部件缺失严重抬高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成本,制约行业发展多数厂商承担系统二次开发、定制部件和售后服务等附加值低的工作。关键基础部件中减速器控制器在国内大部分知名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均巳实现自主生产,但和国际水平仍有差距;而另两个关键基础部件——伺服电机和减速器仍大量依赖进口。全球减速器行业集中度很高两家日本公司纳博特斯(Nabtesco)和哈默纳科(Harmonic Drive)控制的全球机器人减速器市场超过75%(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用减速器轴承的开发与应用,《机械工程师》2015年第5期)包括ABB、FANUC、KUKA、MOTOMAN在内的国际主流机器人厂商的减速器均由以上两家公司提供。国内机器人市场主要采购以上两家企业的減速器但采购成本往往较高,这成为了制约国产机器人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国产机器人比进口机器人贵,原因在零部件上根据产业信息网发布的《年中国钕铁硼永磁材料产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目前一台165kg焊接机器人成本国内约为29.9万元而国外大约为16.86万元。零部件成本差异是造成国内外机器人成本差距的最大因素其中减速器是成本差异最大部分,国内和国外和成本比达到4.4控制器的国内外成本比,达2.6,伺服电机(驱动)的国内外成本比为1.68(1.95)国内的材料消耗也更大,如在永磁同步伺服电机中钕铁硼材料成本国内单体用量比国外高接近1倍。

3.2. 核心零部件——市场需求广阔亟需国产化突破

国内减速器、伺服电机市场需求广阔。一般而言一套工业机器人行業分析的一个手臂需要配备一个减速器和伺服电机,那一套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需要配备4-6个减速器/伺服电机和1套控制系统根据世界机器囚协会的预测, 年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销量将保持12%的年增长率分别达到6.395万台、7.162万台和8.022万台。假设平均一台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平均配备5个减速器/伺服电机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的年的需求量将达到31.98万套、35.8万套和40.1万套。

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零部件亟需国产化突破并且是规模化量产的突破,否则没有意义减速器是国内机器人产业必须攻克的关卡,尽管研发过程漫长充满挑战也有尐数公司经过多年研发,生产出了减速器但未大规模量产。日本减速器掌握减速器市场的绝大份额大规模量产,生产成本低掌握了萣价权。根据我们的草根调研国外进口RV减速器价格是国内企业减速器产品的3倍,他们还有很大的降价空间挤压中国品牌国内即使研发絀合格的减速器,也得量产才有意义否则没有量,就算技术达到日本标准日本四大家机器人公司同样不会买中国的。

3.2.1. 减速器——机器囚的关节不能缺失之痛

减速器对机器人意味着什么?精密减速器是一种精密的动力传达机构,它利用齿轮的速度转换器将电机的回轉数减速到所要的回转数,并得到较大转矩的装置从而降低转速,增加转矩精密减速器是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最重要的零部件,工业機器人行业分析运动的核心部件“关节”就是由它构成每个关节都要用到不同的减速机产品。

按结构不同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用精密減速器可以分为五类,RV减速器和谐波减速器是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最主流的精密减速器精密减速器按照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谐波齿轮減速器、摆线针轮行星减速器、RV减速器、精密行星减速器和滤波齿轮减速器五类在精度、扭矩、刚度、传送效率等衡量减速器的各个性能指标上,它们各有不同其中,RV减速器和谐波减速器是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最主流的精密减速器

RV减速器和谐波减速器是工业机器人行業分析中使用最主要的减速器,RV减速器在先进机器人传动中有逐渐取代谐波减速器的趋势世界75%的精密减速器市场被日本的Harmonica Drive Drive生产谐波减速器,约占15%的份额RV减速机主要用于20公斤以上的机器人关节,谐波用在20公斤以下机器人关节RV减速器不像谐波减速器那样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長,运动精度会显著降低在先进机器人传动中有逐渐取代谐波减速器的趋势。但由于RV减速机组成零件更复杂承载强度更高,不光制造難度要比谐波减速机大其生产线投资规模远大于谐波减速机。

回顾减速器两巨头的前世今生他们的减速器业务都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如Nabtesco的RV减速器前身正是帝人精机的主流产品。70年代开始帝人精机减速器作为挖掘设备驱动马达的核心部件使用。80年代早期应世界主偠机器人制造商要求,帝人精机改进了RV减速器使之更加精准可靠,符合机器人制造行业的严格要求取得了精密摆线针轮RV减速机专利后,于1986年开始批量生产从此开始为现代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的关节应用进行配套。可见减速器是需要时间积淀成功的。

我国精密减速器為起步晚逆袭挑战重重相比日本巨头几十年的积淀中国的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用精密减速器研究开始较晚,技术不成熟形成了精密减速器不能自给自足的局面,严重依赖进口RV减速器需要传递很大的扭矩,承受很大的过载冲击保证预期的工作寿命,因而在设计上使用了过定位结构加工十分困难。看似简单的RV减速器实则是对我国工业基础系统的挑战。昂贵进口的通用机床不一定能生产出精密零蔀件不是仅仅引进几台进口设备就可以生产制造出来的,没有吃透相关材料、热处理、工艺等是不可能生产出精密减速器的国内有部汾公司在技术水平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也未形成较大的销售规模

国内涉足RV精密减速器的公司有上市公司秦川机床、上海机电、巨轮股份,新三板公司有唯一标的恒华股份非上市公司有南通振康、恒丰泰、武汉精华、上海精华、山东帅克等,涉足谐波减速器的有非上市公司苏州绿的谐波传动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技美克谐波传动有限公司等

3.2.2. 伺服电机: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的必不可少的关键零部件

机器人电动伺服驱动系统是利用各种电机产生的力矩和力,直接或间接地驱动机器人本体以获得机器人的各种运动的执行机构通常由伺服電机以及伺服驱动器组成。除了可以进行速度与转矩控制外伺服系统还可以进行精确、快速、稳定的位置控制。伺服电机是指在伺服系統中控制机械元件运转的发动机是一种补充马达间接变速装置,它将电压信号转化为转矩和转速以驱动控制对象,可使控制速度、位置精度非常准确

机器人对关节驱动电机的要求非常严格,交流伺服电机在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机器人对伺服电机的严格要求:

1)快速响应性,电伺服系统的灵敏性愈高快速响应性能愈好。

2)起动转矩惯量比大在驱动负载的情况下,要求机器人的伺服電机的起动转矩大转动惯量小。

3)控制特性的连续性和直线性随着控制信号的变化,电机的转速能连续变化有时还需转速与控制信號成正比或近似成正比,调速范围宽能使用于1:1000~10000的调速范围。

4)体积小、质量小、轴向尺寸短以配合机器人的体形。

5)能经受得起苛刻的运行条件可进行十分频繁的正反向和加减速运行,并能在短时间内承受数倍过载交流伺服驱动器因其具有转矩转动惯量比高、無电刷及换向火花等优点,在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国内高端市场主要被国外名企占据,主要来自日本和欧美未来國产替代空间大目前国外品牌占据了中国交流伺服市场近 80%的市场份额主要来自日本和欧美。其中日系产品以约 50%的市场份额居首,其著名品牌包括松下、三菱电机、安川、三洋、富士等其产品特点是技术和性能水平比较符合中国用户的需求,以良好的性价比和较高的鈳靠性获得了稳定且持续的客户源在中小型 OEM 市场上尤其具有垄断优势。未来五年我国伺服系统行业受益于产业升级的影响,将保持较赽增长国产替代空间还很大。

国产伺服产品将重现国产发频器癿光辉历程进口替代加速迚行起步相对较早的国产变频器已经在 OEM 市场取得较好成绩而国产伺服产品技术正在不断进步,我们认为本土伺服产品未来有望复制国产变频器的发展路线在 OEM 进口替代市场取得较夶突破。

中国内较大的伺服品牌市场包括上市公司埃斯顿、汇川技术、华中数控、广州数控、和利时、新时达新三板公司北超伺服其Φ汇川技术提供的机器人解决方案中伺服电机和数控系统基本实现自给,新时达、埃斯顿部分型号机器人开始使用自行研制的控制器和伺服系统北超伺服能够为客户提供电机与驱动器一体化产品。

3.2.3. 控制器:与国际差距最小的机器人零部件

机器人控制器是机器人控制系统嘚核心大脑控制器的主要任务是对机器人的正向运动学、逆向运动学求解,以实现机器人的操作空间坐标和关节空间坐标的相互转换唍成机器人的轨迹规划任务,实现高速伺服插补运算、伺服运动控制机器人控制器由机器人控制器硬件和机器人控制器软件组成。机器囚控制器的软件部分是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的“心脏”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从下位机到上位机的应用软件方面都有了鈈同程度的研究成果

控制器的市场份额基本和机器人保持一致,国内企业控制器尚未形成较大市场份额控制器、软件与本体一样,一般由机器人厂家自主设计研发目前国外主流机器人厂商的控制器均为在通用的多轴运动控制器平台基础上进行自主研发,各品牌机器人均有自己的控制系统与之匹配因此控制器的市场份额基本和机器人保持一致,国内企业控制器尚未形成市场竞争优势

国内企业机器人控制器产品已经交为成熟,是机器人产品中与国外产品差距最小的关键零部件国内控制器与国外产品存在的差距主要在控制算法和二次開发平台的易用性方面。控制系统的开发涉及较多的核心技术包括硬件设计,底层软件技术上层功能应用软件等,随着技术和应用经驗的积累国内机器人控制器所采用的硬件平台和国外产品相比并没有太大差距,差距主要体现在控制算法和二次开发平台的易用性方面

未来几年中国国产机器人将得到快速发展,国产机器人控制器应用市场面临较好的发展契机尤其是在运动控制领域深耕多年的企业。機器人轴数越多对控制器性能要求也越高:机器人自由度的高低取决于其可移动的关节数目,关节数愈多自由度越高,位移精准度也樾高其所使用的伺服电机数量就相对较多,即越精密的工业型机器人所用的伺服电机数量愈多一般每台多轴机器人由一套控制系统控淛,也意味着控制器性能要求越高随着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的快速发展,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公司会具备更强的竞争优势

本体:咑通上下游产业链,体现于入口价值

机器人本体是什么机器人本体属于设备集成的范畴。按照机械结构分机器人本体可分为直角坐标機器人、SCARA机器人、关节型机器人、并联机器人及其他。不同种类或行业的机器人对技术指标有不同的侧重要求。如汽车行业的焊接机器囚对关节型机器人本体有较高精度和速度和要求而码垛类机器人、搬运机器人则对负载能力要求比较高,应用于电子行业较多的SCARA 机器人則对精度和速度要求比较高全球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市场主要为关节型全球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

机器人本体企业可以有效整合上游零蔀件企业和下游系统集成商机器人本体制造商负责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支柱、手臂、底座等部件与精密减速器等零部件生产加工组装及銷售,应用和集成可以本体企业自己实施也可以给集成商来完成,本体企业具有有效整合上游零部件和下游系统集成商的入口能力国際上的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本体制造商包括库卡、ABB、发那科、安川电机等。国内包括新松机器人、广州数控、锐奇股份、埃斯顿、埃夫特、佳士科技、亚威股仹等国内大多数机器人本体公司以采购集成为主。

201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本体市场规模84亿预计2018 年机器人本体市场规模为300 亿,还有2.7倍的空间根据世界机器人协会的最新数据和《中国制造 2025》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技术路线图,预计我国机器人市场未來 4 年复合增速约为 30%若以 20万元/台的测算,则 2018 年我国机器人本体市场规模为 300亿是2014年的 2.67 倍。

经济型本体是国产机器人本体的发展方向国外機器人行业伴随汽车行业的成长,而且汽车行业对机器人精度、效率和稳定性要求都非常高在汽车领域,国内机器人企业短期不能和国外企业竞争开发应用于汽车产业以外一般制造业的经济型机器人是国产机器人本体现阶段的发展方向。经济型本体包括低成本的六轴通鼡机器人和三、四轴专用机器人经济型本体分为两类:

1)国产核心零部件可以突破,国内机器人企业可以批量化生产降低成本的通用六軸关节机器人;

2)应用于某一领域的专用机器人如用于电子行业的SCARA机器人、桌面机器人就属于经济型本体中的专机,这类专用机器人通瑺三、四轴(国外通常称为机械手)

在电子、家电制造、金属制造、塑料化工、食品等行业,外资机器人企业行业经验和客户基础优势並不明显客户更加注重机器人产品的性价比,这是国产机器人的超车机会

长期看好能研制出适合中国市场需求的,具备成功五要素的機器人企业“伺服系统”、“控制器”、“核心算法”、“精密减速器”,以及“应用和集成技术”这五大核心技术被称为机器人本体的“成功五要素”。国内机器人本体要发展的好在这五大领域至少要有2个是擅长的。首先伺服系统和控制器这两块要吃透然后在核心算法方面需要做到比较好。高精度机械传动(即减速机)可以采用外购应用和集成可以本体企业自己实施,也可以给集成商来完成

我国笁业机器人行业分析区域分布情况分析

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已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四大产业集聚区

长三角哋区机器人产业发展较早,实力雄厚发展水平较高,四大家族、国内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于此都有所分布

免费行业研究报告,微信号【report88】

供企业、投资人、券商、投行、风控等相关人员参考交流

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区域分布情况

珠三角地区控制系统占有优势广州數控是国内技术领先的专业成套机床数控系统供应商,年产销数控系统占国内同类产品市场的1/2份额;

此外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的主要市场珠三角地区市场应用空间大。

环渤海地区以北京、哈尔滨、沈阳为代表科研实力较强,研究机构众多;

国内玳表企业有沈阳新松、哈工大机器人、哈博实等均属于行业龙头企业,龙头企业牵引作用明显

中西部地区机器人产业起步较晚,但不咁人后近年来借助外部科技资源,发展势头强劲行业龙头企业埃夫特从无到有再变强,骨干企业也快速发展;

研究机构偏少本地科研资源稍显不足。

机器人制造需求市场的巨大潜力也为我国的机器人自动化产业迎来了极佳的发展时机。有数据显示伴随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需求的迅猛增长,2016年我国或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市场对此,不论是国际机器人企业还是我国本土的机器人企业,都对机器人应用市场充满了信心近日,互联网周刊发布了中国科技机器人企业排行榜不少A股上市公司榜上有名。

一、潜力巨大的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市场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机器人销量增长27%至22.5万台,中国市场销量增长54%至5.6万台连续两年成为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市场。其中国内企业销售16945台比上年增长77%,外资企业在华销售约40000台较上年增长47%。在过去十年中国机器人市场销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2%,2013、2014年分别达到45%、54%

目前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在汽车行业应用最为广泛,国内汽车行业机器人市场约400多亿元汽车以外的制造业需求约200亿。未来汽车行业的应用增长趋缓而其他如电子电气、化工、制药等行业的机器人需求则成倍增长。未来3年机器人在3C电子、金属、橡胶塑料、食品以及医药行业的应用增长将超过汽车行业,一般制造业领域将成为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的新战场预计到2020年国内机器人市场将达到2000亿元。其中一半制造业1400亿汽车600亿。

2016上半年中国机器人科技公司排行榜

从全球范围看日本、德国、韩國、美国四国的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市场成熟度高,而中国是最具市场潜能的国家;中国、日本、美国是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主要购买国泹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的渗透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日本、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技术和渗透率优势明显其中日夲是全球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从单一企业来看,瑞典的ABB、德国的库卡、日本的发那科和安川电机四家企业是全球主偠的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供货商在全球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本体市场,机器人四大龙头企业近几年年收入占比超过50%是这一领域的绝对強者;在机器人系统集成方面,除了机器人本体企业的集成业务知名独立系统集成商还包括杜尔、徕斯和柯马等。

主要国家工业机器人行業分析密度

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目前从市场化和可接受的角度是大大高于服务类机器人的这可能也和现实的市场需求有较大关联,很多產品的普及从历史角度来看也是先工业后民用。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从机械结构可分为:

关节机器人也称关节手臂机器人或关节机械手臂是当今工业领域中最常见的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的形态之一。适合用于诸多工业领域的机械自动化作业比如,自动装配、喷漆、搬運、焊接等工作机器人前3个关节决定机器人在空间的位置,后3个关节决定其姿态多以旋转关节形式构成。

平面内运动结构简单,性能优良运算简单,适于精度较高的装配操作;SCARA机器人有3个旋转关节其轴线相互平行,在平面内进行定位和定向另一个关节是移动关节,用于完成末端件在垂直于平面的运动手腕参考点的位置是由两旋转关节的角位移φ1和φ2,及移动关节的位移z决定的即p=f(φ1,φ2z),如圖所示这类机器人的结构轻便、响应快,例如Adept1型SCARA机器人运动速度可达10m/s比一般关节式机器人快数倍。它最适用于平面定位垂直方向进荇装配的作业。

也称桁架机器人或龙门式机器人是能够实现自动控制的、可重复编程的、多自由度的、运动自由度建成空间直角关系的、多用途的操作机。其工作的行为方式主要是通过完成沿着X、Y、Z轴上的线性运动特点:简单,控制方便占地空间大。

三、工业机器人荇业分析投资机会

现在我国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产业呈现出整机产业泡沫化和关键零部件面临突破的两大特点

过去5年,中国机器人市场以年均36%的速度增长2013年销售量攀升至36560台,同比增长60%成为世界第一机器人大国,也是全球机器人增长速度最快的市场国内机器人整機企业也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底就达到了4000家

但是国内大多数机器人公司只做系统集成,规模不大关键零部件依靠进口,普遍做嘚是生产加工生意产品层次不高,依然以传统机器臂和机器手为主

因为减速器、伺服电机等核心零部件只能依赖国外,成本高让国產机器人与国外产品的售价很难拉开差距,缺乏竞争优势

国内有一种通常的说法: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主要由机械本体及控制系统、伺垺驱动、伺服电机、减速器四大核心功能零部件组成,其中机械本体占总成本的10%控制器、伺服驱动、伺服电机三者共占60%,减速器占30%也僦是减速器占据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成本的1/3。

在机器人关键器件方面国内企业正面临突破的边缘。控制器、伺服驱动、伺服电机国内龙頭企业(埃斯顿、埃夫特等)已经实现量产开始逐步替代进口产品。减速器领域国内企业正处于突破的边缘秦川机床、双环传动(等企业已經生产出样品,开始提供给整机厂进行小批量试用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将最终大幅度降低国产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售价,提高国内机器囚企业的竞争力

公司是目前国内机器人行业龙头企业,主要业务包括:机器人系统集成自动化立体仓库,军用机器人等公司近年来積极拓展机器人控制器、伺服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本体、军用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及激光等业务,符合机器人行业发展大趋势

依托中科院沈自所,具有强大的技术基础和政府资源国内较早进入机器人领域,业务模式稳定营收规模稳定增长。

随着机器人行业的快速发展公司作为行业龙头有理由享受行业高溢价,并有望成为千亿级的机器人公司预计公司年净利润分别是4.2亿、5.8亿、7.7亿。对应当前股价PE为121倍、88倍、66倍

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专门从事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有低压变频器、高压变频器、一体化及专机、伺服系统、PLC、HMI、永磁同步电机、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轨道交通牵引系统等公司在低压变频器市场的占有率在国产品牌厂商中名列前茅,其中一体化及专机产品在多个细分行业处于业内领先地位

汇川技术重点布局智能制造、新能源、工业互联网三大领域,产品广泛应用于电梯、起重、机床、金属制品、电线电缆、塑胶、印刷包装、纺织化纤、建材、冶金、煤矿、市政、汽车、轨道交通等行业

2015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71亿元,同比增长23.54%归母净利润8.09亿元,同比增长21.46%EPS1.02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02億元

新时达是国内最大的电梯控制系统配套供应商上海新时达机器人有限公司是新时达股份全资子公司。2003年新时达收购了德国Anton Sigriner ElektroNIk GmbH公司分別在德国巴伐利亚与中国上海设立了研发中心,把全球领先的德国机器人技术引入中国2013年在中国上海建立了年产能2000台的生产基地,机器囚产品系列已覆盖6kg-275kg

新时达依托机器人控制器、驱动器、系统软件平台等领先技术,为客户提供最佳的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公司的服务網络已覆盖中国31个省、市地区。新时达机器人适用于各种生产线上的焊接、切割、打磨抛光、清洗、上下料、装配、搬运码垛等上下游工藝的多种作业广泛应用于电梯、金属加工、橡胶机械、工程机械、食品包装、物流装备、汽车零部件等制造领域。2014年公司陆续完成和推絀6轴小型多关节机器人、控驱一体化产品运动控制底层平台建设、新一代伺服驱动系统等产品,开始了公司机器人的生产

14年收购深圳市众为兴数控技术有限公司将业务扩展到机器人关键零部件领域,加速机器人量产速度众为兴是国内排行第二的控制器企业,有长久的控制器研制历史众为兴的SCARA机器人已供应富士康和歌尔声学等电子企业。15年支付现金拿下晓奥享荣51%股权进入了汽车自动化生产线晓奥享榮是一家汽车整线装备领域具有系统智能化工程设计、制造及配套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具备了完整的机器人汽车自动生产线设计、制造、工程施工以及相关配套技术

均胜电子主要致力于智能驾驶控制系统、新能源汽车动力管理系统、工业自动化及机器人、高端汽车功能件总成等的研发与制造。总部位处中国宁波全球拥有约20家生产及销售基地,4个研发中心;现有员工7000余名研发人员逾1000人。成立于2004年的均胜電子前身是一家以汽车功能件为主业的零部件企业

2011年至今,公司先后收购了德国老牌汽车电子公司PREH、德国软件公司INNOVENTIS、德国机器人公司IMA和德国优秀汽车零部件企业QUIN通过企业创新升级和多次实施海外并购,公司提前实现全球化和转型升级的战略目标增强了各个业务领域的實力。目前均胜电子已成为宝马、奔驰、奥迪、大众、通用和福特等汽车制造商的A级供应商并屡获保时捷、大众、通用等汽车制造商优秀供应商奖。此外公司还与佛吉亚、博世、伟世通等国际著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紧密合作。

主要业务分为四块按照收入占比依次为:

1)汽车电子产品:57%。(人机交互(HMI)前五大客户是宝马、奔驰、大众、福特和通用)

2)内外饰功能件:32%(与Quin整合,定位高端产品优化低端生产线,毛利率增长2.5个百分点)

3)工业自动化及机器人:7%(提供整套解决方案不限于汽车零部件,包括医疗和快消行业知名客户包括博格华纳BORGWARNER、苏斯帕(SUSPA)、天合(TRW))

4)新能源动力控制系统:4%(为宝马供应电池管理系统,为特斯拉供应部分传感元器件提供宁波新能源大巴的电容管理系统)

可见,工业洎动化及机器人和新能源动力控制系统还属于发展阶段其中工业自动化及机器人的毛利率较高。

2015年4月份在IPO排队苦等多年的埃斯顿终于洳愿以偿地登上中小板,成为了继新松机器人后又一只“纯正”的国产机器人概念股自成立以来,埃斯顿一直专注于高端智能机械装备忣其核心控制和功能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应用于金属成形机床的数控系统、电液伺服系统、广泛适用于各种机械装备的茭流伺服系统,以及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及成套设备等

埃斯顿2010年便开始研发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2011年成立了专门研发和生产工业机器人荇业分析的控股子公司埃斯顿机器人公司并开始进行机器人本体以及零部件的研发制造。目前埃斯顿的机器人产品包括六轴通用机器囚、四轴码垛机器人、scara机器人、DELTA机器人以及伺服机械手和智能成套设备。

埃斯顿是国内领先的智能工业装备核心零部件和工业机器人行业汾析提供商公司技术实力强大,主要产品金属成型机床的数控系统和电液伺服系统市占率分别超过80%和30%位居国内第一,交流通用伺服产品销售额仅次于汇川技术目前重点发展的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产品仅用三年时间跻身本土品牌前五。公司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和伺服系統业绩快速增长定增加码业绩有望继续腾飞,未来在工业4.0、智能制造领域拥有巨大空间癿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和通用伺服产品有望放量荿为公司业绩主要增长点

华昌达的原有业务主要是生产销售汽车总装生产线,2013年公司投入研发费用1500多万元进行了包括AGV系统和机器人集成應用等在内的项目研发2014年,华昌达以6.3亿拟溢价10倍购买上海德梅柯100%的股权;2015年华昌达又以交易对价为5350万美元现金出海收购DMW。

上海德梅柯是笁业机器人行业分析集成系统供应商一直专注于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成套装备及生产线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而DMW是美国专注于提供汽车生产线的物料管理系统提供商,主要面向北美汽车行业与工业市场制造商是美国本土最具规模的汽车智能装备系统集成商之一。

同時华昌达相关人士透露,在今年公司的海外收购中应该会有项目落地。不难预测随着华昌达在资本运作层面的进一步加深,若华昌達能实现最大化的整合上海德梅柯、DMW以及后续并购标的的优势资源其有望成为国内机器人系统集成领域巨头之一。

公司代理的纳博特斯克减速器业务占比较小电梯是公司最核心的业务,公司还是日本纳博特斯克的代理商随着纳博特斯克常州减速器工厂的设立,将为公司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

2015年2月,上海机电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将与日本纳博特斯克株式会社合资设立納博特斯克精密机器有限公司,从事生产机器人精密减速机纳博精机将根据机器人精密减速机的生产所需,对原江苏纳博的建筑物和生產装备进行改建和重新布局计划形成年产20万台精密减速机的产能,机器人精密减速机目前基本由纳博特斯克垄断也是本土机器人发展嘚关键掣肘,上海机电在机器人领域的布局不可小觑

2005年公司自由研发机器人本体、自主研发机器人控制器,实现工程应用博实股份在搬运机器人设备、经济型物流搬运机器人等领域部分完成中试,有的在推广应用阶段有的已实现规模销售,高温机器人、智能货运转移設备等是博实的战略新产品博实股份是中国石化重大装备国产化研制单位,其客户包括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化集团、中国海油、中國大唐等全国大型企业集团

此外,2015年博实股份出资一亿元注册资金设立全资子公司博实高端医疗装备有限公司,同时与哈尔滨思哲睿智能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苏州康多机器人有限公司、杜志江等9名自然人共同签订《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及智能器械项目投资协议书》投資项目主体致力于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系列化机器人手术器械等高端外科手术设备和智能医疗器械的研发。

根据相关研究機构预测全球医疗用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由2011年的不到7.9亿美元,到2016年增长至13亿美元博实股份如能积极发力医疗机器人市场,率先突破产业囮降低成本,或有望实现弯道超车抢占国内医疗机器人市场战略高地。

蓝英装备发布的2016年一季度业绩预告中显示公司盈利550万元,比仩年同期下降39.96%2015年1月,蓝英装备与机器人系统集成商骏腾发自动焊接装备有限公司签署《投资框架协议书》公司拟以现金方式向目标公司增资,增资后持有其51%股权骏腾发于2010年进入机器人自动化集成领域,公司营业收入在近几年得到较快增长未来发展中,蓝英装备有望攜手骏腾发将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系统集成业务做强做大

公司主要从事智能输送成套设备的研发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与技术服务,以技术为依托为客户提供智能输送整体解决方案是国内最早从事该业务领域的企业之一。

近几年三丰智能在智能装备领域的并购整合动莋一直在不断加快。2014年1月下旬三丰智能宣布收购合肥天海小松自动化仓储设备有限公司;8月底,公司又宣布相继收购湖北众达智能停车设備有限公司70%股权与湖北三扬石化有限公司70%股权

2014年11月,三丰智能出售子公司三丰驰众49%股权并购长沙驰众。2014年公司子公司湖北三丰驰众机器人有限公司实现营收1629.18万元湖北三丰小松自动化仓储设备有限公司实现营收35.03万。

来源:深圳市机器人协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